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的最初来源
李大钊在中国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史上的贡献
李大钊在中国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史上的贡献作者:李娜来源:《商情》2014年第33期李大钊被称为中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进分子,从小接受传统教育,并赴日留学,学贯中西,加之丰富的革命实践经验,形成了独特的马克思主义观。
李大钊中国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一、共产主义者李大钊李大钊(1889.10.29—1927.4.28)中国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
1907年考入天津北洋法政专科学校,1913年毕业。
期间曾担任北洋法政学会机关刊物《言治》主编。
同年冬赴日留学,就读于早稻田大学大政一科,由于曾参加反袁斗争,激烈抨击抨击日本帝国主义而被校方除名。
回国后先后主编《晨钟报》、《宪法公言》、《甲寅》日刊等报刊。
1916年在《晨钟报》创刊号上发表的《“晨钟”之使命—青春中华之创造》阐述为实现中华再造的呐喊。
随后投身新文化运动,大力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思想,成为新文化运动统一战线的领导者之一。
期间,李大钊从一个激进的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成了一位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
二、主要传播途径与方式李大钊被称为中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进分子,从小接受传统教育,并赴日留学,学贯中西,加之丰富的革命实践经验,形成了独特的马克思主义观。
李大钊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主要途径:一是参与创立多种报刊并部分开辟马克思主义研究专栏,撰写关于马克思主义的文章;二是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等学术社团进行马克思主义思想的译介和研究,比如亢慕义斋;三是通过演讲,辩论、开设课程等方式直接向民众灌输马克思主义思想。
笔者认为,在李大钊的著作中,集中体现他进行马克思主义宣传的有《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发表在1919年5月《新青年》第6卷第5号“马克思主义专号”上;《再论问题主义》、《阶级竞争与互助》、《由经济问题上解释中国近代思想变动的原因》,发表在1920年1月1日《新青年》上;《唯物史观在现代史学上的价值》发表在1920年12月1日《新青年》第8卷第4号上;1923年9月到1924年上半年撰写的《唯物史观在现代社会学上的价值》等。
列宁《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
列宁《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列宁:《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一)文章开头部分指出了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特点:(1)马克思的理论是批判的和革命的理论这个理论把严格的科学性和高度的革命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这个理论批判旧世界,开创新世界,因此引起全部资产阶级科学的仇视和憎恨。
(2)马克思的理论是发展的理论这个理论不是离开世界文明发展大道而产生的封闭的僵化的理论。
这个理论没有抛弃资产阶级时代最宝贵的成就,而是吸收和改造了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的一切有价值的东西,回答了人类先进思想已经提出的种种问题。
(3)马克思的理论是严整的科学的理论马克思继承并进一步发展了十九世纪初期那些哲学家、经济学家和历史学家的优秀成果,是科学上的最新成就。
马克思的哲学和政治经济学构成严整的唯物主义世界观。
(二)文章简明地叙述了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
1、在哲学方面,(?1.1—?6)(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1.1—?3)马克思和恩格斯既继承并进一步发展了十八世纪末叶同中世纪势力和僧侣势力斗争的法国唯物主义,又继承并进一步发展了十九世纪初期德国古典哲学的成果,特别是黑格尔的哲学体系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哲学的成果,从而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
列宁认为,这些成果中主要的是辩证法,“即最完备最深刻而无片面性的关于发展的学说”。
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的基础。
(2)、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1.4—?1.5)列宁认为,马克思把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运用于认识人类社会及其历史,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
这是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是马克思的一个伟大发现。
马克思的科学理论说明,了解人类历史发展的关键在于研究人类社会生存的物质条件及其物质活动。
生产力是社会生活的最重要的因素。
马克思证明了社会关系的制度取决予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社会关系随着物质生产力的发展而变化,从而揭示了社会发展的规律性和一种社会经济结构向另一种更高的社会经济结构1转变的必然性。
蔡元培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
蔡元培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蔡元培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杰出教育家、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同时也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的早期倡导者和推动者之一。
他的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对中国思想文化史有着深远的影响。
蔡元培在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传播中起到了桥梁的作用,通过他的努力,一些最早的马克思主义翻译和著述得以展现在中国读者面前。
他翻译了一些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如《资本论》等,同时也是一位马克思主义文化的倡导者和传播者。
在他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中国知识分子开始接触和研究马克思主义,使得这一思想在中国得以迅速传播和传承。
蔡元培对马克思主义的推广和传播,得到了一些当时的知名思想家和政治家的支持和认可。
他与陈独秀等人一起,组织了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团体——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积极倡导和组织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研究。
他还曾在一些重要场合公开阐述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中国知识界和青年学生中引起了广泛的反响。
这种积极的思想影响,为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中国的社会思想变革和政治改革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蔡元培的马克思主义思想也受到了一些阻力和质疑。
当时,中国社会处于动荡和变革的时期,封建思想和西方思想的碰撞使得人们对于马克思主义持有不同态度。
一些保守派和反动势力对马克思主义持有批判和抵制的态度,认为这一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不符,不适合中国的国情和国家的发展。
蔡元培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在当时也受到了一些非议和攻击,这对他的思想追求和社会改革事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蔡元培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是中国近现代思想史和文化史上的一段重要历史。
他作为中国现代思想的先驱者之一,致力于将西方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引进到中国,为中国的近现代化进程和社会改革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他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学习和理解,以及对这一思想的积极推广和传播,为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承和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
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曾去北京拜访过李大钊同志的烈士陵园,淡青色花岗石纪念碑上,镌刻着中共中央撰写的碑文:“李大钊同志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他对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无产阶级的革命前途无限忠诚。
他为在我国开创和发展共产主义运动的大无畏的献身精神,永远是一切革命者的光辉典范。
”这简短的文字言简意赅的写出了李大钊同志一生的成就以及对国家对党的贡献,没错,他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给旧中国带来了新思想,并且一生都在为了解放人民思想传播马克思主义,和解放中国而作斗争,奉献着自己的一切。
因为家乡同样在河北,所以我小时候曾去河北乐亭县李大钊故居拜访,了解了李大钊同志的生平和他的生活环境,他有着深厚的革命热情,一生都在为革命做贡献,并且有着满清热血和一手好的文笔,在革命的时期写出了很多流传下来的作品。
读过李大钊的作品会发现,他深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并且结合中国国情,能够写出很多解放思想,提倡新文化的文章,极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李大钊同志从小就有着深刻的爱国热情,并且一生都在为着救国的目标不懈奋斗,他努力的在思想上实现国家的解放。
青年时代,目睹在帝国主义侵略下的国家危亡局势和社会黑暗状况,他被激发了爱国热忱,立志要为苦难的中国寻求出路。
留学回国后积极参与正在兴起的新文化运动,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一员主将。
之后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使大钊同志受到极大的鼓舞和启发,他以敏锐的眼光,从中看到了中华民族争取独立和中国人民求得解放的希望。
后来他又以《新青年》和《每周评论》等为阵地,相继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大量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著名文章和演说,讴歌十月革命的胜利,旗帜鲜明地批判改良主义,积极领导和推动五四爱国运动的发展,成为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我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人。
李大钊同志还是青年人的良师益友。
李大钊: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
李大钊: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1889—1927),字守常,河北省乐亭县人,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李大钊1907年考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学习政治经济。
1913年冬,李大钊怀着忧国忧民的情怀,东渡日本,考入东京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学习。
当日本帝国主义向袁世凯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后,他积极参加留日学生总会的爱国斗争,他起草的《警告全国父老书》的通电迅速传遍全国。
1916年李大钊回国后,积极参与正在兴起的新文化运动。
1918年1月,李大钊接替章士钊出任北大图书馆主任。
在他任图书馆主任的5年间,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使北大图书馆完成了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
因此,李大钊堪称为我国现代图书馆事业的奠基者。
十月革命爆发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给新文化运动增添了内容,李大钊最早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著名文章。
他任图书馆主任后,开始注意收集有关马克思学说的书籍以及俄国十月革命以来的著作。
1920年3月,李大钊发起组织了“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在北大图书馆内设“亢慕义斋”(英文共产主义的译音),藏有中英文的马列主要著作60余种。
许多先进青年都以北大图书馆作为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课堂。
图书馆还成了先进师生共同研究、探讨马克思主义的场所,许多进步学生经常到图书馆和李大钊讨论各种新的思潮,听他介绍新的思想。
大家常常在此聚会,探讨中国的出路,寻找救国救民的方法。
青年毛泽东经杨昌济推荐,在北京大学图书馆任职员,每天在北大红楼第二阅览室登记与管理新到的报刊,为时约半年之久。
少年中国学会发起于五四爱国运动之前的1918年6月30日,成立于五四爱国运动之后的1919年7月1日,到1925年全国政治形势已经发生根本转变时自然消失,是五四时期成立最早、人数最多、分布最广、历时最久、影响最大的一个团体。
李大钊是少年中国学会的发起人之一,也是学会的灵魂人物之一,因而,研究李大钊少年中国主义的形成与转变,对认识李大钊由激进民主主义者到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过程和了解五四时期知识分子的道路选择均有一定的意义。
毛泽东是如何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的
60决策探索2021.3上毛泽东是如何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的文/汪勇TICE 探索镜鉴决策故事智库案例旧中国主权沦丧,统治腐朽,民不聊生,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危险。
为了救亡图存,青年毛泽东上下求索,寻求救国真理。
在读书求知与斗争实践中,毛泽东最终选择和确立了马克思主义信仰,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研究一个拔本塞源的方法”青年毛泽东“身无分文,心忧天下”,列强的欺凌,军阀的反动,社会的黑暗,使他痛感“国家坏到了极处,人类苦到了极处,社会黑暗到了极处”。
他立志“研究一个拔本塞源的方法”,即从根本上找到救国救民的方法。
毛泽东对民族危亡境地深表忧虑,他感叹“数千年来民智之不开、国几蹈于沦亡之惨也”。
1915年5月,为抗议袁世凯接受日本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人们将5月7日立为国耻纪念日。
毛泽东愤然写下“五月七日,民国奇耻;何以报仇?在我学子!”表达对袁世凯卖国的极大愤慨,显露出勇担使命、雪耻救国的志向。
毛泽东认为要救国,青年人就要担负起责任,立大志向,探讨事关世界、国家和民族前途的大事。
他号召大家共担责任,共同行动,彻底改造旧中国。
“根本上变换全国之思想”封建文化禁锢人民思想,阻碍社会进步。
毛泽东认为要根本改造社会,必须摧毁旧文化,宣传新思想,开启民众觉悟,“根本上变换全国之思想”。
毛泽东激烈揭露抨击并主张摧毁腐朽落后的旧文化,指出旧文化“五千年流传到今,种根甚深、结蒂甚固,非有大力不易摧陷廓清”。
1919年11月,长沙发生赵五贞女士抗婚自杀事件,社会反响强烈。
毛泽东连续发表10篇评论文章,抨击腐朽的封建文化和黑暗的社会制度,他积极宣传新文化新思想。
1919年7月,毛泽东任主编的《湘江评论》创刊,该报开宗明义:“本报以宣传最新思潮为主旨。
”其创刊号共发表25篇杂文,其中22篇署名泽东。
毛泽东不遗余力批判旧思想、宣传新文化,热情洋溢的宣传唤起了民众的觉悟,他号召人民以天不怕地不怕的精神去冲破一切罗网。
毛泽东批判旧思想、宣传新文化的活动,不仅启发了民众觉悟,也推动了他投身斗争实践,探寻救国之路。
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
李大钊对子女的教育
• 李大钊在繁忙的工作之余,非常重视对子 女的教育,重视培养他们的各种能力,以 使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他不仅在课 堂上向学生灌输真理,为革命事业培养 “火种”,在家庭里,也教育子女要经风 雨、见世面,努力做革命事业的接班人。 他经常带领孩子去郊游,一同乘船、渡河、 爬山,以锻炼他们的胆量,开阔胸襟。
• 有位教育家曾经说过:“儿童一旦懂得尊 重与羞辱的意义之后,尊重与羞辱对于他 的心理便是最有力量的一种刺激。”李大 钊在家庭教育中,十分注意运用“尊重” 这种“最有力量”的方法。他注意研究儿 童心理,根据孩子们心理、生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特点,采 取循循善诱的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O(∩_∩)O 谢谢
问题 与注释
当时的李大钊同志,刚刚三十出头的年纪,风华正茂,而妻子 年已四旬,容颜衰老,但他对妻子的体贴未减半分。一些当年 到李大钊家做过客的朋友,几十年后在回忆的文章里,都提到 过亲眼看到李大钊在家中帮妻子做饭、照料孩子、忙里忙外的 情景。李大钊在文章中说道:“两性相爱,是人生最重要的部 分。应该保持它的自由、神圣、崇高。不可强制它,侮辱它, 屈抑它,使它在人间社会,丧失了优美的价值。”李大钊言行 一致,在爱情这个衡量人心的天平上,他得到了最高值。即便 是当年对他持有敌对政见的人,也不得不称赞他:“为人热情 勇敢,有气节有操守。燕赵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李大钊适其 人也。” 今天人们了解革命先驱李大钊与妻子纯洁的爱情故事,仍 然有着发人深思的启迪作用。
基本框架
李大钊
爱情
对子女的教育
• 李大钊,是一个令人肃然起敬的名字。 他不仅是我国早期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 和著名的学者,同时也是坚持共产主义道德 的典范。他与妻子的爱情生活,反映出他崇 高的人格美,永远令我们仰慕。 李大钊11岁时,因为家中无劳力,爷爷就给 他完了婚。妻子赵韧兰,是个乡下妇女,目 不识丁,而且比李大钊大8岁。然而,他从 未嫌弃过自己的妻子,随着李大钊学识、名 望的提高,他的革命思想对青年影响的不断 扩大,李大钊从一个贫苦农村少年,成长为 一个有革命抱负的爱国青年,一位学识渊博 的教授。在这个过程中,他始终与妻子共同 撑起家庭担子,相亲相爱,一如既往。在北 京居住期间,常有很多知名人士到李大钊家 中拜访。每当客人光临,李大钊都把妻子请 出来,同客人见面,还帮妻子换衣服,扣扣 子,细心地拉平衣襟。客人们看到这位缠着 小脚的夫人受到他们敬慕的李教授如此关爱, 都十分感动,当做佳话传播。
我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
了 一 个 马 克 思 主 义 者 。 李 大 钊 为 毛 泽 东 早 期 思 想 的 变 化 与 发 展 .创 造 了 必 要 的 条 件 ,为 毛 泽 东 后来 一 生 的革命 征 程奠 定 了 基 础 。 因 而 ,毛 泽 东 称 李 大钊 为 “真 正 的 老 师 ”。 毛 泽 东 后 来 在 和 斯 诺 谈 话 时 怀 着 深 厚 的 感 情 说 :“我 在 李 大 钊 手 下 担 任 国 立 北 京 大 学 图 书馆 助 理 员 的 时候 , 曾 经 迅 速 地 朝 着 马 克 思 主 义 的 方 向 发 展 。”中 国共 产 党 第 一 次 全 国代 表 大 会 召 开 之 前 ,毛 泽 东 曾 先 后 两 次 到 北 京 ,第 一 次 是 1918年 8月 19日至 1919年 3月 l2日 ,第 二 次 是 1919年 l2月 l8 日至 1920年 4月 l1日 ,在 这 两 次 北 京 之 行 中 ,李 大 钊 都 对 毛 泽 东 的思 想 发展 产 生 了 重要 影 响 。
最 早选 择 马 克思 主 义 的先 驱 李 大 钊 于 1889年 l0月 29日出 生 在 河 北 省 乐 亭 县 ,1913年 从 天 津 北洋法政专 门学校毕业后入 日本东京早稻 田大学政治本科学习。1916 年回国后 ,李大¥1N:II ̄京大学任图书馆主任兼经济学教授 ,积极投 身于 正在兴起 的新文化运动 ,成 为新文化运动的一 员主将 。李大钊 在 1918 年就开始用 马克思 主义 的观点 分析第一次世界 大战和十月革命 的原 因 。在 《庶 民 的胜 利 》一 文 中 ,他 热情 地 歌 颂 了十 月 革 命 是 劳 工 主 义 的 胜利 ,是庶 民的胜利 。1919年 ,在《新青年》上 ,李 大钊 发表了《我 的马 克思 主 义 观 》。这 篇 文 章 是 李 大 钊 成 为 马 克思 主义 者 的标 志 。在 此 前 后 ,李大钊不仅 亲 自撰文 ,在《新青年》上办 了“马克思研究号”,而且帮 助 《晨 报 》副 刊 开 辟 了一 个 “马 克思 研 究 ”专栏 。 1920年 ,李 大钊 除 继 续 撰写大量宣传马克思 主义的文章外 ,还与邓 中夏 、高君宇等在北京大学 秘 密发 起 了一 个 马 克思 学说 研 究 会 。 李大钊视革命信仰高于一 切 ,是青年人的 良师益 友。在他 的影 响 下 ,许 多先 进 青 年 不 仅 在 五 四 时期 成 为具 有 初 步 共 产 主 义 思想 的知 识 分 子 ,而 且很 快 成 为马 克 思 主义 者 。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李大钊是“中国第一个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进分子,他于19 年在《新青年》上发表的《》,是中国人比较系统地介绍和分析马克思学说的开山之作,在中国共产党理论史上具有特殊地位。
该文“系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它的发表“不但表明李大钊完成从民主主义者向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而且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进入比较系统的传播阶段”。
正因为如此,李大钊这篇文章长期以来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重点。
李大钊是中国最早宣传和介绍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家和现代化意识的倡导者,同时也是一位知识渊博、学贯中西、有着深厚学术功底的学者。
他以这样的双重身份,在为中国变被动现代化为主动现代化而奋斗的历史进程中对马克思主义有着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全面的、准确的、独到的认识,从而形成了独特的马克思主义观。
今天学习他的这篇经典,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收获:首先,李大钊严肃、认真、系统的阐述了他所理解的马克思主义。
李大钊在阐述他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之前,首先向人们表明了他学习和研究、宣传和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态度。
他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中开宗明义地指出:“一个德国人说过,五十岁以下的人说他能了解马克思的学说,定是欺人之谈。
”李大钊坦诚地表白,自己平素对于马克思的学说没有什么研究,如果让他介绍马克思主义,实在是一种“僭越”。
只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在世界上的影响越来越大,引起了人们的普遍注意,所以他要冒昧地向中国人民介绍这一学说。
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的这种严肃、认真和谨慎的态度,是出于对广大中国人民的负责。
由于当时国门大开,各种西方学说涌入中国,各派思想林立,究竟哪一种更适合中国的需要,哪一种更合理,都必须进行认真的研究。
不仅要全面研究马克思主义这一学说,还必须把它与其他学说进行分析和比较。
这样才能做到对社会负责,使国民获得真正有用的理论。
从这种态度出发,李大钊全面阐述了他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
李大钊写作《我的马克思主义观》采取了较为严谨、系统的客观介绍和评论,而不是漫谈或宣布信仰及其理由的方式。
李大钊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李大钊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作者:范秀晖来源:《党史博采·理论版》2023年第11期[摘要]李大钊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他从日本归国来到北京居住的十余年间,积极投身新文化运动,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筹建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领导北方工人运动等,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作出突出贡献,在西城区的居住地正是他从事这一系列革命实践活动的最好历史见证。
本文从李大钊在北京西城居住期间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情况、历史背景、方式途径、主要内容、历史贡献及当代启示等五个方面作了分析。
[关键词]李大钊;西城居住;传播马克思主义;贡献及启示[作者简介]范秀晖,中共北京市西城区委党校讲师,法学博士,北京 100000。
[课题]本文系2022年北京市委党校(行政学院)系统重点调研课题结项成果,课题编号:2022DXDY004。
[中图分类号] B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8031(2023)11-0018-09李大钊,字守常,1889年10月出生于河北省乐亭县,1916年5月从日本归国后来到北京。
在居住北京的十余年间,他积极投身新文化运动,热情赞颂宣扬俄国十月革命,率先研究宣傳马克思主义,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作出突出贡献,被称为20世纪初中国革命的“播火者”。
一、李大钊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背景(一)国际背景:一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弊端暴露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促使李大钊等中国先进分子把目光从欧美转向苏俄1.第一次世界大战使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暴露无遗。
一战时期,欧洲资本主义社会已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世界各资本主义大国对“生存空间”的争夺更加白热化,德国作为新起的资本主义大国,与法、英为代表的老牌资本主义大国的矛盾日益尖锐,最终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残酷的战争使整个西方世界陷入一片颓废,社会经济呈现一片萧条景象,各国人民的生活陷入极其悲惨的境地。
这种情况引起了中国先进分子对西方文明和资本主义制度的怀疑,曾经对资本主义制度抱有极大希望的人们感到迷茫和困惑,资本主义的吸引力大幅下降。
五四运动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五四运动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摘要】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爱国运动,也是中国马克思主义传播的重要时期。
在五四运动中,青年学生们对封建思想和传统文化进行了批判,同时也开始接触和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
五四运动对马克思主义传播起到了推动作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
随着五四运动的结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逐渐被接受和传播,最终导致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马克思主义对中国革命产生了深远影响,在中国社会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
五四运动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是密不可分的,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同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也对中国革命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键词】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中国、传播、推动作用、思想渗透、发展、中国共产党、成立、影响、促进、革命、密不可分。
1. 引言1.1 五四运动的背景五四运动发生在1919年,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之一。
五四运动的背景可以追溯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巴黎和会上,由于列强对中国的不公平待遇以及对中国领土的侵略,引发了中国学生和知识分子的愤怒和抗议。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也在中国迅速传播,激发了中国人民的革命意识。
除了外部的影响,五四运动的背景还与中国国内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情况密不可分。
当时的中国处于民族危亡之中,国家政治腐败,社会秩序混乱,人民生活水平极度低下。
这种种种问题的积累导致了人民对社会现状的不满和愤怒,五四运动成为了人们宣泄情绪和争取民族独立的一个契机。
五四运动的背景中还有一点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这次运动是中国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自发组织起来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表现了他们对自己国家和民族的忠诚以及对未来的希望。
这种热情和爱国精神也为后来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1.2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引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引入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时中国面临着列强侵略和封建统治的双重压迫,国家处于危急关头。
中国知识分子开始深刻反思,并积极寻求国家复兴之路。
浅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端
浅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端作者:郭磊来源:《群文天地》2011年第23期1919年9月至11月,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标志着李大钊信仰的根本转变,成为中国第一位马克思主义者。
这篇文章应该说是比较系统地介绍和分析马克思学说的开山之作。
1920年9月,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了《谈政治》这篇文章,文章就中国社会现实的几个问题做了详尽的阐述,表明他“最近对于政治的见解”。
“五四”之后陈独秀的思想发生的变化是很大的,对国家、对改造社会的手段、对未来社会的制度的看法都根本不同于五四前,文章被史学界认为《谈政治》是此次变化的重要标志。
文章力图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端这个角度出发,以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和陈独秀的《谈政治》为例系统的对这一阶段进行研究。
一、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的发表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中指出: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理论是一个有机的体系,分为历史论、经济论和政策论,唯物史观是基础。
“离了他的特有的史观,去考他的社会主义,简直的是不可能。
”从1919年到1921年李大钊采用各种思想论战,创立革命团体和开设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课程等方式,从行动上对唯物史观进行了传播。
李大钊在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同时首次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必须同中国实际相结合进行了初步的提示。
他指出:马克思主义有“适应实际的可能性”,另一方面李大钊强调必须重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运用,以及马克思主义的“怎样运用于中国今日政治经济情形”的思考。
二、陈独秀《谈政治》一文的发表及其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谈政治》一文的发表,把国家的出现和强权联系起来认为“若是没有强权便没有法律,没有法律还有什么政治国家呢?”《谈政治》一文的发表之后可以看出陈独秀的国家思想发生了显著变化,从抽象的国家到阶级性的国家,从赞美资产阶级共和国到主张建立劳动阶级专政,从不情愿阶级斗争到鼓吹革命和暴力。
李梅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者
第30卷第2期2018年3月V〇1.30N o.2 2018.3嘉兴学院学报Journal of Jiaxing University• 63 •10.3969/i.issn. 1671-3079. 2018. 02. 011李梅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者曾长秋I,2(1.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长沙410083;2.嘉兴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嘉兴314001)摘要:李梅羹是早期进步知识分子之一,他在李大钊的领导下,参与党的创建,积极从事马克思主义著作的翻译,从事工人运动,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宝贵的贡献。
关键词:李梅羹;进步知识分子;传播;马克思主义中图分类号:D261.3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3079 (2018) 02-0063-05Li Meigeng :One of the Early Disseminators of Marxism in ChinaZeng C hangqiu',2(1. M arxism School,Central South U niversity,C hangsha,H unan410083;2. M arxism School,Jiaxing U niversity,Jiaxing,Zhejiang 314001)Abstract :Li M eigeng is one of the early progressive intellectuals in C hina.U nder the leadership of Li D azhao,he participated in the foundation of the Com m unist Party of China and actively engaged in the translation of M arxist works and the labor m ovem ents,contributing greatly to C hina’s revolution.Keywords:Li M eigeng;progressive in tellectu al;dissem ination;M arxism李梅羹(1901-1934),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之一。
李大钊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经验与启示
李大钊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经验与启示李大钊是中国近代最早研究和倡导马克思主义的人之一,他被誉为“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先驱”。
李大钊积极推广和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培养了一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作出了杰出贡献。
他的经验和启示对于我们今天的马克思主义青年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提倡理论学习李大钊强调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必须要有一定的理论功底,要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上,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时结合中国革命和社会实践进行探索和实践。
因此,他积极倡导开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学习、研究和批判,让青年们能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分析方法,懂得分析当前现实问题,从而指导中国的实践。
二、重视实践探索李大钊认为,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一种科学的理论,是关注人民切身利益的社会理论。
因此,他鼓励青年马克思主义者通过实践探索,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原理的理解,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
在历次社会运动和革命斗争中,李大钊鼓励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认真组织群众、开展实践活动,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同时向中国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和教训汲取教益。
三、关注自我修养和思想品德李大钊还强调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同时,要注重自我修养和思想品德的培育。
他认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必须要有坚定的理想信仰、崇高的道德情操,才能胜任起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使命。
因此,他倡导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同时,注重自我修养、道德情操的培养。
四、强化组织领导和教育李大钊始终认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需要一定的机构和组织保障,需要有一定范围和深度的社会组织。
他积极发起和参与马克思主义青年组织的创立,如新民学会、共产主义青年团等,为广大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提供组织和领导,为他们的理论学习、思想转化和实践探索提供舞台和机会,取得了重要的成果。
为什么说李大钊是我国最早选择了马克思主义的先驱
为什么说李大钊是我国最早选择了马克思主义的先驱作者:暂无来源:《新长征》 2012年第12期李大钊在1918 年就开始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的原因。
在《庶民的胜利》一文中,李大钊热情地歌颂了十月革命是劳工主义的胜利,是庶民的胜利,“今后世界的人人都成了庶民,也就都成了工人”。
在1919 年《新青年》第6卷第5号上,李大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这是一篇2万多字的长文,曾连载两期。
文章对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都进行了阐明。
它是李大钊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的标志。
在此前后,李大钊积极地传播马克思主义。
在他发表的《再论问题与主义》、《物质变动与道德变动》、《由经济上解释中国近代思想变动的原因》等文章中,不仅主张用马克思的学说去认识社会和改造社会,而且积极提倡与各国的实际相结合。
李大钊不仅亲自撰文,在《新青年》上办了“马克思研究号”,而且帮助《晨报》副刊开辟了一个“马克思研究”专栏。
1920年,李大钊除继续撰写大量的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外,还于当年3 月和邓中夏、高君宇等在北京大学秘密发起了一个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这个研究会设立了翻译室,下设英文、德文、法文三组,翻译了许多马、恩的著作。
直到1921年,研究会才公开。
1920年秋,李大钊正式担任北大教授后,利用高等学校的讲坛,继续扩大马克思主义的宣传。
李大钊是青年人的良师益友。
在他的影响下,许多先进青年不仅在五四时期成为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而且很快地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由于李大钊在传播马克思主义中的历史贡献和作用,又由于他和陈独秀一起积极从事组建中国共产党的活动,因而在思想界的先驱者中享有了“南陈北李”的崇高声誉。
(摘自中国共产党新闻)。
无政府主义与中国马克思主义的起源
无政府主义与中国马克思主义的起源[内容提要]1910年左右,无政府主义便成了中国现代意识形态的主旋律。
20年代末,它奠定了中国激进主义文化的一些基本要素,并在中国激进知识分子当中散播强烈的乌托邦意识,激发起知识分子的浪漫主义的热情和改造社会的冲动。
他们相信一个美好的社会即将到来。
为此,他们怀抱政治救世主义苦苦求索着革命的道路,并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中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在新文化运动之后几年内就为一大批知识青年所接受,这是中国现代思想史上令人争论不休的话题之一。
关于这一问题,已有众多历史学家进行过探讨,中国历史学家的论著最多,其观点大同小异。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在他们看来,乃是不断克服形形色色的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的影响,并最终取得胜利的结果。
在这些论著中,我们可以看到一种"转变"模式,即中国的共产主义者从小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者转变为无产阶级的马克思主义者,至于那些后来背离或退出共产主义运动的人,其原因据认为是这种转变不彻底。
因而,在这里,无政府主义,作为形形色色的反马克思主义思潮之一,被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障碍。
①80年代后期,一些中国历史学家受到西方中国史家的影响,开始提出不同解释,其中最著名的便是李泽厚的"启蒙一一救亡"模式。
新文化运动被看成是引进西方思想及其价值的启蒙运动,而当时的救亡危局造成了民族主义的勃兴,从而启蒙被压倒。
马克思主义,作为最适应于解困这种民族主义危局之需要的意识形态而被广泛接受。
李泽厚极为简略地提到了无政府主义在其中的作用,并指出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战胜无政府主义,乃是因为前者有一套切实可行的策略与方法。
②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李泽厚没有通过专著使自己的模式精致化,同时这一模式亦含有强烈的黑格尔式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必然性"的内在信条。
③这一模式在中国青年知识分子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他们把这一模式更加简化,极力夸大并赞扬新文化运动中以弘扬"民主与科学"为代表的"启蒙精神",从而为发生在当代中国的改革提供意识形态资源。
陈独秀是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
陈独秀是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
邵宪梅;金雄鹤
【期刊名称】《黑龙江农垦师专学报》
【年(卷),期】2001(000)003
【摘要】陈独秀是否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 ,史学界观点不一。
本文从陈独秀是毛泽东等的启蒙师 ;在陈的影响下 ,其主编的《新青年》使一批人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陈主创了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几个角度阐述陈独秀是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
【总页数】1页(P)
【作者】邵宪梅;金雄鹤
【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阿城学院马列部;法学硕士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231
【相关文献】
1.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中国传统文化观 [J], 李丹丹
2.从政党"移植"到政党"再造"
——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对政党现代性的探索 [J], 赵宬斐;杨传鑫
3.从探索到信仰——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妇女解放思想 [J], 史春风
4.从探索到信仰
——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妇女解放思想 [J], 史春风
5.创党时期的陈独秀是不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兼评在创党时期陈独秀是不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的问题上的两种意见 [J], 侯新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谢谢!
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的最初来源
中国早期的马克 马克思主义传入 史纲一班第五组 思主义者 中国的渠道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渠道
北_苏俄 可以看到,传播者并非都是马克思 主义者,从种类上来看,就包括有外国传 教士、资产阶级改良派、资产阶级革命派 和无政府主义者等,而且十月革命以前的传 播者,他们对于马克思主义的介绍或较为 西_ 西 东_ 笼统 ,或为偶然为之,且对马克思主义经典 中 欧(法) 日本 著作的翻译水平较低。 而真正的马克思主 国 义者队伍的形成则在五四运动后。
瞿秋白是最早从俄国引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火种, 在实地考察的过程中,开始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人。 他第一个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马 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有机统一体来传播,并且在理 论层面上明确提出“革命的理论永不能和革命的 实践相离”的科学命题,从而将自己锁定为马克思 主义在中国确立的成者
北_苏联:
继日本、西欧后,苏联成为马克思主义传入中 国的主渠道。苏联对华声明后,中苏政治文化交 流渠道打开。1920年,苏俄《真理报》上《劳农 政府召集经过情形》一文在中国发表,是第一篇 从俄文译介宣传十月革命的文章。1920年10月, 瞿秋白赴俄,发表了《饿乡纪程》和《赤都心史》 等影响很大的通讯,同时,国外学者的著作如伯 伯尔的《社会之社会论》、《共产主义与文化》, 布哈林的《俄国心经济政策》开始译介到中国。 1923年后,苏俄成为主渠道。
东_日本: 日本经过1868年“明治维新”一跃而为强国, 吸引中国许多青年到日本寻找救国的出路。20世 纪初,中国形成留学日本热潮,从1900年百人增 加到1905年五六千人。此时日本出现了社会主义 思想的高潮,社会主义者界利彦等创办《新社会》 杂志,刊登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社会主义先 驱者幸德秋水写的《社会主义神髓》于1903年译 成中文,成为第一部介绍马克思主义的译著。
李大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确立的奠基者
李大钊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第一人,随 着俄国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李大钊在中国率先举 起了马克思主义的大旗,开始了各种形式的唯物史 观的传播和宣传,并在实践中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 实际相结合进行了最初提示,从而成为马克思主义 在中国确立的奠基者。
瞿秋白: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确立的中间环节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渠道这 1、五四运动以前的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代表人 个问题的讨论,我们基本可以看出最早的马 物为李大钊、陈独秀。 克思主义者主要是产生于旅日、旅法和旅俄 2、五四爱国运动的左翼骨干。代表人物瞿秋白、毛 的先进知识分子中,当然也有国内的先进知 泽东、周恩来等。 识分子。比如李大钊、陈独秀、李汉俊、李 3、一部分原中国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时期的活动 达、瞿秋白、董必武、毛泽东、周恩来、蔡 家。代表人物为董必武等。 和森、邓中夏等。
西_西欧(法国为主):
1917年到1920年,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为了寻 求救国救民的新路,掀起了留法勤工俭学热潮, 大批先进青年知识分子蔡和森、周恩来等到西欧, 主要是法国和德国。他们苦读外文,直接钻研马 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不就即翻译了《共产党宣 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国 家与革命》等马列著作以及若干介绍十月革命的 小册子,成为旅法学生中接受和宣传马克思主义 的先驱。同时,西欧学者介绍的马克思主义著作 和文章也在中国流传。
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确立进程的展开,毛泽 东以自己的亲身斗争实践为基点,经过清醒的选择 和甄别,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并在实践中广泛 地传播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以其独有的实践品性 达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 理论自觉,从而最终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确立的 完成者。
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