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zxls_20190418101103)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22课《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课件(共23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22课《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课件(共23张PPT)
相辅相成 互相交融
传统节日中的文化
端午节——做香囊
端午节——屈原
端午节——龙舟竞渡
中秋节——书法
中秋节——节日盛宴
提示:从人与人、人与自然、 精神、民族、国家……多角度思考。
2009年9月, 联合国教科文 组织正式审议 并批准中国端 午节列入世界 非物质文化遗 产,成为中国 首个入选世界 非物质文化遗 产的节日。
传统文化中的节日
粽子
“五红”,分别是"烤鸭、
苋菜、红油鸭蛋、龙虾、黄鳝",
一、传统文化中的节日
春节 清明节 端午节 中秋节
年兽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春 节 贴春联
吃团圆饭
介子推
清明节 踏青
扫墓 屈原
端午节 艾叶香囊
龙舟竞渡
嫦娥
中秋节 月饼
中秋佳宴
二、传统节日中的文化
春节——贴春联
春节——团圆饭
清明节——踏青
清明节——扫墓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2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教学课件ppt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2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教学课件ppt

为了驱赶一种叫年的怪兽。
当午夜交正子时,新年钟声 敲响,整个中华大地上空,

爆竹声震响天宇。在这"岁之 节
元" "月之元" "时之元"的"
三元"时刻,有的地方还在庭
院里垒"旺火",寓意旺气通
天,兴隆繁盛,吉祥如意。
二02 、 清明节活动的传承与变化
(1)扫墓
清明节中国历史上,寒食禁火,祭奠先人, 早已蔚为习俗。唐朝之后,寒食节逐渐式微, 于是清明节扫墓祭祖成了此后持续不断的节俗 传统。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寒食野望吟》诗云: “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 纸钱飞,古墓累累春草绿。棠梨花映白杨树, 尽是生死离别处。冥漠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 人归去。”宋朝诗人高菊卿也曾于《清明》一 诗中描写道:“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扫各纷 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日落 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人生有酒须当 醉,一滴何曾到九泉。”就是到了今天的社会, 人们在清明节前后仍有上坟扫墓祭祖的习俗: 铲除杂草,放上供品,于坟前上香祷祝,燃纸 钱金锭,或简单地献上一束鲜花,以寄托对先 人的怀念。
(4)插柳
清明节是杨柳发芽抽绿的时间,民间有折柳、戴柳、
插柳的习俗。人们踏青时顺手折下几枝柳条,可拿在 插 手中把玩,也可编成帽子戴在头上,也可带回家插在 柳
门楣、屋檐上。谚语有“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 首”“清明不戴柳,死后变黄狗”的说法,说明清明 折柳在旧时是很普遍的习俗。据说柳枝具有辟邪的功 用,那么插柳戴柳不仅是时尚的装饰,而且有祈福辟 邪之效了。清明插柳也可能跟过去寒食节以柳枝乞取 新火的习俗有关。今天看来,随意折取柳枝是对树木 的一种损害,是不宜提倡的。清明节插柳植树的风习, 据说是纪念发明各种农业生产工具并曾"尝百草"的神 农氏;另一说是介子推死时所抱的柳树后来复活,晋 文公赐名为清明柳,并折柳成圈戴在头上,此习俗后 传入民间。虽然有着不同的典故源流,但这些风俗仍 不离人们对春回大地的喜悦。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22课《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共23张PPT)教育课件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22课《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共23张PPT)教育课件














































































































































得,Leabharlann 红尘口罗



别称
双七:此日月、日皆为七,故称,也称重七。香日:俗 传七夕牛女相会,织女要梳妆打扮、涂脂抹粉,以至满 天飘香,故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22课《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课件(共38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22课《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课件(共38张PPT)

中国传统节日起源的发展阶段
• 远古时期:传统节日有了雏形 • 商周时期:不少节日上升为礼俗,变成国家的祭
奠仪式 • 秦汉时期:节日基本定型 • 魏晋南北朝—隋唐:各民族文化沟通交流,内容
不断得到充实。
• 宋元以后:有的节日内容成为礼仪性,娱乐性的 活动。
1、春节:正月初一 2、元宵节:正月十五 3、路神生日:正月初五 4、春龙节:二月初二 5、花朝节:二月十五 6、上巳节:三月初三 7、寒食节:清明节的前一天 8、清明节:阳历4月5日,闰年在4月4日 9、佛诞日:四月初八 10、端午节: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 11、夏至节:夏至当天 12、六月六:六月初六 13、七夕:七月初七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22课
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
中国:“中华”、“华夏”、“神州” 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 拥有五千余年的传统文化和悠久的文明史 境内有56个民族 中国的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
要组成部分
《说文解字》中的“节日”
节,《说文解字》解释说,就是竹约。约,缠束也 。以竹节的节引申出节制,管束的意思。
民谣
• 小孩小孩你别馋 二十五、炸豆腐
过了腊八就是年 二十六、炖羊肉 腊八粥,喝几天 二十七、杀公鸡 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九、蒸馒头 二十四、扫房子 三十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扭
• 扫房(除尘):
• 春节前将室外屋内,房 前屋后,彻底进行打扫 干净,迎新春。意思是 把一切“穷运”、“晦气” 统 统扫出门,辞旧迎新。
过年好!
春节民间禁忌
• 大年初一风俗禁忌: 已出嫁的女儿不可以回娘家;禁忌动刀子和剪子 针钱;忌借钱;忌打家具(盘、碗、酒具等易碎物 品),认为打碎家具,一年四季不吉利;白天不可 午睡;忌倒污水、垃圾、扫地;忌洗衣。此外, 还忌小孩说脏话、年轻人打架斗殴、家里人抬杠 伴嘴,凡是遇上这种事,亲朋友、街房邻居都会 来劝说制止。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22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共25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22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共25张PPT)

谢谢大家!
清明节
•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 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中华 民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经历史 的发展演变,终于在宋元时期形成一个以 祭祖扫墓为中心,将寒食风俗与上巳踏青 等活动相融合的传统节日。清明具有极为 丰富的内涵,各地都发展出了不同习俗, 而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基本主题。
元日 北宋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除夜作 唐 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
你知道吗: 春节里蕴含了怎样的意义?
• 春节是中华文化优秀传统的重要载体,蕴 含着中华民族文化的智慧和结晶,凝聚着 华夏人民的生命追求和情感寄托,传承着 中国人的社会伦理观念;如:辞旧迎新、 祝福,团圆平安、兴旺发达等等的主题, 努力营造家庭和睦、安定团结、欢乐祥和 的喜庆氛围,推动中华文化历久弥新、不 断发展。
端午节
端午节
《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端阳采撷》 【宋】许文通 玉粽袭香千舸竞,艾叶黄酒可驱邪。 骑父稚子香囊佩,粉俏媳妇把景撷。
你知道吗?端午节体现了怎样 的精神?
• 一是纪念屈原,弘扬屈原热爱祖国、热爱 人民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 • 二是端午节习俗体现了团结向上、勇于进 取的精神。 • 三是端午的许多习俗体现着关爱生命、强 身防病的意蕴。 • ……
清明 唐代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苏堤清明即事 南宋 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你知 道吗? 清明节 里蕴含 了怎样 的民族 精神?

部编版《第22课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 》PPT教学课件2

部编版《第22课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 》PPT教学课件2
这风俗广泛流传,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 节日,就是春节。
汉族的春节习俗:一般以吃年糕、饺子、 糍粑、汤圆、荷包蛋、大肉丸、全鱼、美 酒、苹果、花生、瓜子、糖果为主;并伴 有掸扬尘、洗被褥、备年货、贴春联、贴 年画、贴剪纸、贴福字、放鞭炮、守岁、 给压岁钱、拜年、走亲戚、上祖坟、等众 多活动,极尽天伦之乐!
春节是指传统上的农历新年,传统名称为 新年、新岁、过年,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 佳节。春节期间的活动均以祭祀祖神、祭奠祖 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 容,形式丰富多彩。春节不仅仅是一个节 日, 同时也是中国人情感得以释放、心理诉 求得以满足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一年一度 的狂欢节和永远的精神支柱。
A 正确答案:
压岁钱在民俗文化中寓意避邪驱鬼,保佑平安。 春节拜年时,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放进红 包分给晚辈,相传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 ”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 度过一岁。
2.春节吃年糕有什么寓意?
A.高高兴兴 B.小孩子长得更高
C.年年高升
D.没有什么特别的寓意
3、百善孝为先。一年忙到头的人们,离家再远, 事务再忙,过年时也得回家。祭祀祖先,敬奉神 灵的活动,更是传统孝道的一种延伸。
有人说,团圆饭、红包、压岁钱、新衣裳等 等只是春节的表层,其内在的精神意义更重要。
1、压岁钱在民俗文化中有什么寓意?
A.避邪驱鬼,保佑平安 C.财源滚滚Biblioteka B.红红火火 D.欢天喜地
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野兽, 每到旧历 年最后一天,也就是除夕这一天,就爬上岸,吞食 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里的人全 部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伤害。
有一年除夕,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只有 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 躲避“年”,那老人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 夜,我一定把‘年’赶走。”老婆婆继续劝说,乞 讨老人笑而不语。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1:第22课 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 (共32张PPT)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1:第22课 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 (共32张PPT)
话故事。这一节日又与“雨水”节气相关。立春后的节气是“雨水”。古 人认为,是日“天一生水”,应节则下雨,故谓之“天穿”。神话与节令 像融合,就形成了天穿节这一民俗节日传统。天穿节的主要习俗:煎饼 “补天穿”、天穿射、乱饭扎针。 • 正月二十五,天仓节(填仓节),有的说天仓节是祭星之日,有的说是为祭土 地或祭磨神。所谓填仓,意思是填满谷仓。
小年下、小年节 • 3,十二月二十四 扫尘 • 4,十二月二十五,道都中接玉皇 • 5,十二月的最后一天 年除日、除日,除日晚上叫除夕、大年夜、
大节夜、大尽等,民间称年三十、大年三十 ,封井(祭井神), 贴春联,迎财神,吃年夜饭,守岁
想一想:
• 看了这么多节日,你能不能自己分析一下中国传统 节日的起源与哪些文化相关?
• 1,冬至,故又称日南至,亚岁(仅次于新年),是二十四节气中唯一一个被 用来确定月序和闰月的节气,冬至在十一月(子月)月内(即最早十一月初 一,最迟十一月二十九或三十)是制定闰月的大前提。因节气和公历都是阳 历属性,所以节气公历日期反而相对固定,冬至常在公历(阳历)12月22日 前后。
农历腊月
• 1,十二月初八 ,腊八节 ,佛教中释迦牟尼佛成道日 • 2,十二月二十三 祭灶节,祀灶日,俗称“过小年”,亦称小年、
农历五月、农历六月
• 五月初五, 端午节 • 五月十三,雨节
• 六月初一,半年节(过半年) • 六月初六,晒衣节, 晒伏节“六月六,晒红绿。” “姑姑节”“六
月六,请姑姑”,在古代还是另外一个节日,名叫天贶(赐赠的意 思)节,六月六也是佛寺的一个节日,叫做翻经节,祭祀山神 • 六月十九,佛教中观世音菩萨得道 • 六月二十四,关公诞辰,神话中雷神诞辰,荷花生日
农历七月、农历八月
• 七月初一,祭祀海神 • 七月初七, 习称七夕、七月七、乞巧节 • 七月十五 ,是地官舜的诞辰,佛教的盂兰盆节,有盂兰盆会传世,儒家俗称鬼节,道教称中

22.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课件ppt

22.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课件ppt
——清明节
春节、清明节、端午节都是我们非常熟悉 的节日。在祖国悠久的历史中,这些节日 是怎么形成和演变的?又反映出我们民族 怎样的习俗和文化观念?让我们通过这节 课的探索、学习,走进这些传统节日,在 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探寻这些节日 的渊源。
人教部编版 七年级下册
22、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
春节
新授
端午节的变迁
•先秦时,南北风俗各异,但是五月五日作为一个“节日”已各 有所侧重;战国时代,人们已把五月五日视为“恶月”“恶 日”;秦代之后,端午节在南北风俗融合的基础上形成了;隋 唐,端午节从风俗形式上都继承了前朝,但充满了节日的欢乐; 唐代端午节竞渡之风尤为鼎盛;宋代以后,端午节许多风俗有 了新变化,如贴天师符;明清时期,端午风俗活动形式变化虽 不大,但是规模却愈来愈盛行。2009年,端午节被列入世界非 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新授 春节习俗
放爆竹 拜祭祖先 着新衣,戴花胜,饮春酒 压岁钱 守岁 拜年:由内及外,由近及远。 送穷鬼与祭财神
新授
春节习俗
在春节期间,中国的汉族和一些少数民 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 这些活 动均以祭祀祖神、祭奠祖先、除旧布新、 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春节 的活动丰富多彩多姿,带有浓郁的各民 族特色。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
新授
春节
春节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新岁,但口头上又称度岁,庆新 岁、过年。古时春节曾专指节气中的立春,也被视为是一年的 开始,后来改为农历正月初一开始为新年。一般至少要到正月 十五(上元节或元宵节)新年才结束,春节俗称“年节”,是 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自汉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年 (农历)正月初一首”(即“年”),年节的日期由此固定下 来,延续至今。年节古称“元旦”。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 开始采用公历(阳历)计年,遂称公历1月1日为“元旦”, 称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2课《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课件PPT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2课《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课件PPT

宋代《岁朝图》
《元日》 王安石(宋代)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王安石(1021年-1086年5),字介 甫,号半山,临川人,北宋著名思想家、 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 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 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 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 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 罢相。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 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追赠 太傅。绍圣元年(1094年),获谥 “文”,故世称王文公。有《王临川集》 《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文献记录至少可以追溯到《夏小正》、《尚书》,到战国时期,一年 中划分得二十四个节气,已基本齐备完成,后来得传统节日,全都和这 些节气密切相关。每个中华传统节日都有自己的来源之处与形成的必要 条件。
发展
节气为节日的产生提供了前提条件,大部分节日在先秦时期,就已初露 端倪, 但是其中风俗内容的丰富与流行,还需要有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最 早的风俗活动是和原始崇拜、生活禁忌有关;神话传奇故事为节日平添了几 分浪漫色彩;还有宗教对节日的冲击与影响;一些对历史人物永恒的纪念渗 入节日,所有这些,都融合凝聚节日的内容里,使中国的节日有了深沉的历 史感。到汉代,中国主要的传统节日都已经定型,人们常说这些节日起源于 汉代,汉代是中国统一后第一个大发展时期,政治经济稳定,科学文化有了 很大发展,这对节日的最后形成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条件。
请问:从上面的几幅图 片中可以看出这是我国 的哪个传统节日啊?
第22课
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
一、我国的传统节日
中国的传统节日内容非常的丰富多样,是我 们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我国的传统节日,无疑不是从远古发展过来 的,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还可以 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22课《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课件(共25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22课《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课件(共25张PPT)
第22课 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
“节”,《说文解字》解释说,就是竹约。约, 缠束也。以竹节的节引申出节制,管束的意思。
节日,就是自我节制,管束,停顿的日子。
小组展示环节:
每组派出代表讲述组内收集的一个 节日的起源以及与其相关的故事或 传说。
大体说来,中国节日经历了五个发展时期: 1、先秦时期,中国大部分节日就已初步形成。 2、汉代,中国主要的传统节日都已经定型。
1.下列哪一个是端午节的习俗(
记忆检测
B

A.放鞭炮
B.赛龙舟
C.贴春联
D.赏花灯
2.下列哪一个是清明节的习俗( A)
A.扫墓
B.喝腊八粥
C.吃元宵
D.赏菊
3.下列哪一个是中秋节的习俗(B )
B.赏月 A.赏花灯
C.登山
D.吃粽子
(端午节)
第五题: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唐】王维 (重阳节)
第六题: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唐】李白
(中秋节)
2.你画我猜
展示出你所画的美食,请同学们猜猜这个美 食是什么,与之相关的节日又是什么?
重阳糕亦称“花糕”,传统重 阳节食品。常见于江浙沪地区, 农历九月初九是重阳节,也叫 敬老节,民间要蒸重阳糕孝敬 老人。
清明团子是江南地区 常见的汉族小吃,一 般在清明节食用。油 绿如玉,清香扑鼻。
3.知识竞赛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知多少?
泼水节,是傣族的新 年,相当于公历的四 月中旬,一般持续3 至7天。
彝族的火把节、 火把节,一些民 族又称星回节, 是云南少数民族 (例如彝族、白 族)的一个重要 传统节日。

第22课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课件(共20张PPT)

第22课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课件(共20张PPT)

一 探索中国传统节日
1、春节(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
春节,即农历新 年,是一年之岁首、 传统意义上的年节。 俗称新春、新年、 新岁、岁旦、年禧、 大年等,口头上又 称度岁、庆岁、过 年、过大年。
春节习俗——传承
春节习俗——演变
2、清明节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 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 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 交。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 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 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 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 统节日。
思考:从这些主题中你理解的中华民族的道德观和价 值观有哪些?
传统节日重视协调天人关系与家庭关系,体 现了中华民族崇敬祖先的观念和尊老敬老的美 德,折射出中华民族祈福,禳灾除旧迎新等求 吉心理是中华民族融汇清远感情增强内聚力的 符号,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民族自 我意识得以体现的媒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三、探究传统文化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少数民族节日——内蒙古
敖包节
成吉思汗纪念节
查干萨日 篝火节
了解传统节日佳肴美食制作
你最喜欢的传统节日是哪一个?为什么?
课堂练习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是 描写中秋节的千古名句,它出自于( ) A.苏轼《水调歌头》 B.苏轼《中秋月》C.王建 《十五夜望月》 D.辛弃疾《太常引》
课堂练习
王刚在过某节时吟诵这样的诗句“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 符。”你猜王刚过的节是( )
A.柳条 粽子 春耕 屈原 B.月亮 月饼 团圆 嫦娥 C.菊花 九层糕 敬老 晋文公 D.艾叶 粽子 龙舟 屈原
清明节习俗——传承
清明节习俗——演变
3、端午节(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2课《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课件(共26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2课《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课件(共26张PPT)
第22课 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
说一说
• 你知道哪些中国传统 节日?
农历正月
• 正月初一, 春节,鸡日,道教中元始天尊诞辰,佛教中弥 勒佛诞辰,古代有元日、元旦、元正、元辰、元朔、三元、 三朝、三正、正旦、正朔等30多种名称
• 正月初五,牛日,破五日,开市,神话中五路财神诞辰 • 正月十五 ,元宵节,正灯日,道教上元节 • 正月十八,落灯日 • 正月二十,天穿节,天穿节又叫补天节,“小天仓”,源于
吊、柳叶符
色蛋
踏青活动
节日习俗的变与不变
节日
春节
清明 节
端午 节
不变(传承)
变(演变)
节日习俗的变与不变
节日
不变(传承)
春节 祖先祭祀、辞旧迎新、 拜年、贴春联、压岁 钱
清明 清明祭祀、踏青郊游、 节 禁火寒食、扫墓上坟、
插柳、植树
端午 龙舟竞赛、吃粽子、

凭吊屈原
变(演变)
节日习俗的变与不变
化节、
小长假
讨论:
如何看待祖国的传 统 节 日?
总结
•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传统 节日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体现之一,在社会发展中 产生过深远影响。我们作为中学生,更要了解我们的传 统节日,继承中华民族的历史传承和民族精神,为把我 们国家建立得更加富强,为早日实现民族复兴之梦而努 力学习。
用品


腊月二十三 桃符、春联、 团年饭、饺 “送灶神”、 窗花、门神、 子、年糕、 腊月二十四 花炮、焰火、 全鱼、春卷、 “扫房子”、
大红灯笼 欢喜坨、鸡 岁末除尘 肉、圆子等 (除陈)、 除夕夜的团 圆饭和守岁、
年初一拜年 仪式
风筝、清明 清明茶、染 悼亡仪式、

人教部编七下历史 第22活动课 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 课件 (共29张PPT)

人教部编七下历史 第22活动课 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 课件  (共29张PPT)

A.柳条
粽子
月饼
春耕
团圆
屈原
嫦娥
讨论:
B.月亮
C.菊花
D.艾叶
九层糕
粽子
敬老
龙舟
晋文公
屈原
课堂练习
3、中国古人在划分二十四节气时充分考虑了季
节、气候、物候等自然现象的变化,以有利于指 导农业生产。能够反映农作物成熟的节气是 ( C )
讨论: A.雨水、清明
C.小满、芒种
B.惊蛰、谷雨 D.白露、霜降
春节
春节习俗
放爆竹(年的传说) 拜祭祖先 着新衣,戴新帽,饮春酒 压岁钱 守岁 拜年:由内及外,由近及远。 送穷鬼与祭财神
春节的变迁
春节
先秦时期,就有了岁时的雏形;魏 晋时已形成除夕守岁的习俗;唐朝时, 人们除了登门拜年,还发明一种“拜年 帖”;宋代人过年开始吃饺子,宋朝称 饺子为“角子”。宋代已普遍开始用纸 包火药做成爆竹;到了明朝,接灶神、 贴门神、除夕守岁、十五赏灯会都已经 盛行。清朝非常重视过年,宫廷过年十 分奢华,皇帝有写福字下赐群臣的习俗 。辛亥革命带来了全新的时代,政府提 倡新历,传统过年不再休假。
清明节习俗
1扫墓 2踏青 3荡秋千 4放风筝
清明节
清明食品:鸡蛋,春饼,乌饭,清明粑
清明节变迁
清明节
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其 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唐 代以前,人们பைடு நூலகம்要是以寒食节为主;唐 代时,民间寒食、清明并举,官方规定 清明和寒食节一起放假,清明开始具有 某种国家法定节日的色彩。人们在清明 扫墓的同时,也伴之以踏青游乐的活动 ,清明节也被人们称为踏青节;宋元时 期,清明节逐渐取代寒食节的地位,并 形成了一个以祭祖扫墓为中心,将寒食 风俗与祭祀踏青等活动相融合的传统节 日。明清大体承接前代旧制。民国时期 ,清明节这天,除了原有的扫墓、踏青 等习俗,种树也被确定为常规项目。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22课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PPT课件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22课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PPT课件

元宵节的饮食习俗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节吃元宵汤圆,是全国各 地的共同习俗,意在祈求全家团团圆圆。各地元宵 节的饮食风俗大不相同,北方吃元宵,南方吃汤圆。 元宵的制作方法也南北各异。北方的元宵多用箩滚 手摇的方法,南方的汤圆则多用手心揉团。
吃元宵
“元宵”作为食品,在中国 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 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这种 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 为“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 “元宝”。中国人吃元宵,有团 圆美满之意。
放爆竹(年的传说) 拜祭祖先 着新衣,戴花胜,饮春酒 压岁钱 守岁 拜年:由内及外,由近及远。 送穷鬼与祭财神
鱼——年年有余
肉圆
圆——一家人团团圆圆
橘子——大吉大利
八宝饭
甜——生活甜甜蜜蜜
年糕——生活水平一年比一年高
花生——多福多寿
元宵节的由来
元宵节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存在了。但是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 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 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之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演变成了民间盛大的节日。汉文帝时, 正式下令将正月十五命名为元宵节。
• 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 • 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
压岁钱
除夕,全家欢聚一堂,吃罢“团年 饭”,长辈给孩子们分发“压岁钱 ”, 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 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 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 “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 安安度过一岁。
农历正月初一是春节,又叫阴历(农历)年,俗称“过年”。 这是我国民间 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 古老传统节日。 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有关年的传说 也很多。古代的春节 叫“元日”、“元旦”、“新年”。 辛亥革命后,才将农历正月初一正 式定 名为春节。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2课 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 (共32张PPT) 精品课件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2课 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  (共32张PPT) 精品课件

农历七月、农历八月
• 七月初一,祭祀海神 • 七月初七, 习称七夕、七月七、乞巧节 • 七月十五 ,是地官舜的诞辰,佛教的盂兰盆节,有盂兰盆会传世,儒家俗称 鬼节,道教称中元节 • 七月十八,道教中西王母诞辰 • 七月二十,棉花生日 • 七月二十三,诸葛武侯诞辰 • 七月三十 ,佛教中地藏王菩萨诞辰(地藏节) • • • • • • 八月初一,天医节 八月初三,道都中灶君生日 八月初八,神话中瑶池大会 八月十五 ,中秋节 八月二十,水稻生日 八月二十七,孔夫子诞辰
农历三月、农历四月
• 三月初三 ,上巳节 ,姑娘回娘家,黄帝的诞辰,道教中真武大帝 诞辰,神话中王母娘娘开蟠桃会 • 三月十五,神话中赵公明元帅诞辰,道教中泰山老母诞辰 • • • • 四月初一,祭雹神 四月初四,佛教中文殊菩萨诞辰 四月初八 ,浴佛节(龙华会),佛教中释迦牟尼诞辰 四月十二,道教中蛇王诞辰
农历腊月
• 1,十二月初八 ,腊八节 ,佛教中释迦牟尼佛成道日 • 2,十二月二十三 祭灶节,祀灶日,俗称“过小年”, 亦称小年、小年下、小年节 • 3,十二月二十四 扫尘 • 4,十二月二十五,道都中接玉皇 • 5,十二月的最后一天 年除日、除日,除日晚上叫除夕、 大年夜、大节夜、大尽等,民间称年三十、大年三十 , 封井(祭井神),贴春联,迎财神,吃年夜饭,守岁
想一想:
• 看了这么多节日,你能不能自己分析一下 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与哪些文化相关?
端午节
粽子
五红与五黄
老南京的节俗
• 门前悬挂艾叶、线网兜起咸鸭蛋、挂在胸前的香袋
天道酬勤
• 四月十四,道教中神仙生日(吕洞宾诞辰) • 四月十八,神医华佗诞辰 • 四月二十八,药王(神农)诞辰
农历五月、农历六月

人教部编版七下历史 第22课 活动课 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 课件 (共43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下历史 第22课 活动课 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 课件  (共43张PPT)

放爆竹(年的传说) 拜祭祖先
着新衣,戴花胜,饮春酒
压岁钱
守岁
拜年:由内及外,由近及远。
送穷鬼与祭财神
春节的变迁
先秦时期,就有了岁时的雏形;魏晋时已形成
除夕守岁的习俗;唐朝时,人们除了登门拜年,
还发明一种“拜年帖”;宋代人过年开始吃饺 子,宋朝称饺子为“角子”。宋代已普遍开始 用纸包火药做成爆竹;到了明朝,接灶神、贴 门神、除夕守岁、十五赏灯会都已经盛行。清
要的是认识先辈。清明节已有2500多年历史,古时又叫踏 青节、三月节、祭祖节、扫墓节、扫坟节、鬼节等。
清明习俗
1· 扫墓 2· 祭黄帝 3· 踏青 4· 荡秋千 5· 放风筝 6· 蹴鞠
清明食品:
鸡蛋,春饼,乌饭,螺蛳,清明粑
三、端午节的起源与变迁
端午节的起源与变迁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为古代百越地区(长江中下游 及以南一带)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百越 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 腾祭祀的习俗。后因战国时期的楚国(今湖北)诗人屈原在 该日抱石跳汨罗江自尽,统治者为树立忠君爱国标签将端午 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这里有一段有趣的传说。公元前340年, 爱国诗人、楚国大夫屈原,面临亡国之痛,于五月五日,悲 愤地怀抱大石投汩罗江,为了不使鱼虾损伤他的躯体,人们 纷纷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以后,为了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 怀念,每到这一天,人们便用竹筒装米,投江祭奠,这就是 我国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来。后来,又用艾叶或苇叶、 荷叶包粽子。世代相传,并逐渐发展成为我国的端午节食品。 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端午节与春节、 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
月饼
重阳节简介
• 重阳节(又称:老人节),在每年农历的九月九 日,是汉族的传统节日,因《易经》中把“六” 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 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重阳 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 正式定为民间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民 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 节”,此外还有茱萸节、菊花节等说法。人们在 庆祝重阳节时一般会登高、赏菊、喝菊花酒、插 茱萸、还要吃糕。另外,由于九月初九“九九” 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 祖与推行敬老崇孝活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22课《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课件(共23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22课《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课件(共23张PPT)
❖ 在春节期间,中国的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庆 祝活动。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祖神、祭奠祖先、除旧布新、 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 郁的各民族特色。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属于汉字文化圈 的一些国家和民族也有庆祝春节的习俗。人们在春节这一 天都尽可能地回到家里和亲人团聚,表达对未来一年的热 切期盼和对新一年生活的美好祝福。
别称
双七:此日月、日皆为七,故称,也称重七。香日:俗 传七夕牛女相会,织女要梳妆打扮、涂脂抹粉,以至满 天飘香,故称。
星期:牛郎织女二星所在的方位特别,一年才能一相遇, 故称这一日为星期。
巧夕:因七夕有乞巧的风俗,故称。 女节:七夕节以少女拜仙及乞巧、赛巧等为主要节俗活
动,故称女节,亦称女儿节、少女节。
篇民俗
在划龙船时,又多有唱歌助兴的龙船歌流传。如湖北秭归划龙船时,
有完整的唱腔,词曲根据当地民歌与号子融汇而成,唱歌声雄浑壮美,
扣人心弦,即“举揖而相和之”之遗风。又如广东南雄县的龙船歌,是

在四月龙船下水后唱到端午时止,表现内容十分广泛。


篇民俗
吃粽子
“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
中秋晚上,我国大部分地区还有烙“团圆”的习俗,即烙一种象征 团圆、类似月饼的小饼子,饼内包糖、芝麻、桂花和蔬菜等,外压 月亮、桂树、兔子等图案。祭月之后,由家中长者将饼按人数分切 成块,每人一块,如有人不在家即为其留下一份,表示合家团圆。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 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 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 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 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 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 传统节日。

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ppt课件

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ppt课件

一家四口的故事;朱元璋。
2·二十三,糖瓜粘(小年)
灶王:受一家烟火,保一家康泰,察一家善恶,奏一 家功过。
祭祀灶神的食品:鸡犬猪羊,瓜果枣豆,糖瓜。
·好事传上天,坏事丢一边。
·灶王灶王,你上天堂,多说好,少说歹,五谷杂粮全 带来。
·腊月二十三,灶王上西天,多说好来少说歹,马尾巴
上带个胖小子来。
ppt课件
——于坚《节日是一个民族的根基》
ppt课件
3
一.年的含义
《尔雅 释天》: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 唐虞曰载。
《说文解字》:年,谷熟也。 二.春节习俗 (1)忙年 1.腊八 农历十二月初八是腊八节。腊八节是春节的前
奏。“老婆老婆你莫谗,过了腊八就是年。”
ppt课件
4
腊八粥
腊八粥的传说:
纪念佛祖成道:释迦牟尼(Sakyamuni)
• 少数民族也有自己独有的传统节日,例如傣族 的泼水节;苗族的苗节;白族的火把节;回族 的三大节日: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等。
ppt课件
38
通过对中国传统节日的初步了解,我们针对自己 感兴趣的节日进行了查阅书籍和上网搜查资料:
1、七夕节的起源 2、七夕节的风俗习惯 3、七夕节的美丽传说 4、七夕节的故事和歌谣
ppt课件
18
二·重阳节的神话传说
较早有关重阳节的传说,见于梁朝吴均的 《续齐谐记》: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 ,长房谓曰:“九月九日,汝家中当有灾。 宜急去,令家人各作降囊,盛茱萸,以系臂 ,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除。”景如言,齐 家登山。夕还,见鸡犬牛羊一时暴死。长房 闻之曰:“此可代也。”今世人九日登高饮 酒,妇人带茱萸囊,盖始于此。
ppt课件
42
元宵:食品(汤圆,团圆);节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编七年级历史下册(特色教案)
第22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活动课教学设计
活动内容
1 知道我国的主要传统节日: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2 了解传统节日的由来和发展:有些节日是适应人类自身发展而出现的,有些节日是农业经济的产物,有些节日具有宗教信仰的色彩。

许多传统节日可追溯远古时期,商周以后不少节日成为礼俗,变成国家祭奠仪式。

秦汉时期,节日基本成型。

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节日的文化内容不断充实。

宋元以后,有的节日成为礼仪,娱乐性的活动。

3 学习传统节日的分类:岁时文化,汉族节日和少数民族节日;涉及领域包括生产活动,衣食住行,礼仪,天文气象,宗教,娱乐等。

4 正确看待节日文化:中国的节日文化是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反映了中华民族的道德观和价值观。

了解传统节日,有利于认识和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活动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中国传
统节日的起源、习俗以及过节时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提高文化素养。

2、过程与方法:
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成立学习小组、确定探究内容、查阅相关资料。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了解相应的历史,感受传统节日承载的文化内涵。

教师引导学生采取小组分工合作和自主探究的方式,按上述三个阶段完成学习任务。

通过以上活动,提高学生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理解中华民族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增强民族自豪感。

通过“传统节日”和“洋节”的辩论,学会正确看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倡导健康的过节方式。

通过合作探究,体验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快乐和成就感,培养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等,感受我国传统节日深厚的文化底蕴。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热爱之情。

教学方法:课前收集、合作探究、列表、讨论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型:新授
活动过程与设计:
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2018年春晚前奏》,问:这个视频反映的是什么节日?除了春节,你还知道哪些传统节,它们分别在哪一天?或
进行一个小游戏。

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个有关节日的关键词,请大家来猜猜是什么节日,在哪一天过节?
放鞭炮,拿红包(春节正月初一)
祭祖、扫墓、踏青(清明4月5日前后)
吃粽子,赛龙舟(端午节五月初五)
吃月饼,赏圆月(中秋节八月十五)
师:像这些在我们中华民族的土地上延续了上千年的历史,并成为中华民族象征的节日,我们把它们叫做中国的传统节日。

一、新知探究:中国的传统节日的起源与习俗
师:问:中国传统节日从日期上看看,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师:对呀,中国的传统节日多数都是按农历来过的,只有清明是按公历来过的,它是二十四个节气中的一个。

由于时间关系,本节课我们共同来探究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日这四个中国传统节日,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老师在课前布置的进行汇报。

1:春节——合家团圆,辞旧迎新(春节的起源与习俗)
下面我们有请第一小组同学来向我们介绍春节的由来及习俗,之后教师展示图片补充说明
春节——传统节日的开篇之作,是我们全世界华人心中最重要、最隆重的节日。

从过小年开始到大年三十除夕夜,从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的元宵节,每一天都有它独特的内涵。

在这个过程中,春节有对遥远过去的追忆,也有对美好愿景的展望,谱写了合家团圆、辞旧迎新的篇章。

2、清明节——追贤思孝,亲近自然(清明节的起源与习俗)
下面我们有请第二小组同学来向我们介绍清明节的起源与习俗,之后教师展示图片补充说明
清明节——具有独特的人文景观。

它是一个庄重的日子。

祭祖扫墓,追贤思孝。

同时,它又是一个欢快的节日。

春游踏青,播种希望。

3、端午节——忧国忧民,奋发向上(端午节的起源及习俗)
我们有请第三小组的同学来向我们介绍端午节的起源及相关的故事,之后教师展示图片补充说明
端午节——最具有内涵和活力的节日。

它蕴含着屈原强烈的爱国主义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端午吃粽子是其节日的象征物,而龙舟竞渡则是其最具活力的体现,展示的是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

4、中秋节——吃饼赏月,阖家团圆(中秋节的起源及习俗)
我们有请第四小组的同学来向我们介绍中秋节的起源及相关的故事,之后教师展示图片补充说明
中秋节以月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中秋节与端午节、春节、清明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想一想:看了这么多节日,你能不能分析一下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与那些因素有关?
二、合作探究:节日习俗和活动的传承与变化
请同学们结合年画图片和两个表格,讨论并探究下列问题
1、观察春节门神年画的变化,你能得出那些结论?
师:门神,是农历新年贴在门上的一种画类,用以驱邪避鬼、卫家宅,表达的是对平安、幸福的向往与追求。

2、结合表格一,表格二,你发现中国传统节日共同的主题是什么?
师: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植根于农业社会的文明土壤中,它是农业社会生活节奏与农业时代伦理文化的产物。

所以,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主题与农业社会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3、从这些主题中你理解的中华民族的道德观和价值观有哪些?
师:传统节日重视协调天人关系与家庭关系,体现了中华民族崇宗敬祖的观念和尊老、敬老的美德,折射出中华民族祈福禳灾、除旧迎新等求吉心理,是中华民族融汇亲缘感情、增强内聚力的符号,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民族自我意识得以体现的媒介。

4、探究传统节日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1)你最喜欢的传统节日是哪个?为什么?
因为,春节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希望和和美美,团团圆圆;春节可以和家人一起,四处走亲访友;春节还能拜年,守岁,放鞭炮,贴春联,可以看到舞狮,舞龙灯,剪纸,中国结;春节能吃到饺子,年糕……
(2)少数民族节日知多少?
傣族:泼水节苗族:苗节白族:火把节蒙古族:白节
回族: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
(3)“节日经济”的影响。

当今春节长假带动“节日经济”的发展。

春节是中国古老而又最具生命力的节日,同时也是最能带动社会消费和促进经济增长的节日。

以前过年,人们满足于吃顿年夜饭,看春晚,穿新衣,放鞭炮,现在人们对过年的需求要己超越物质满足。

随着人群,物资,金融,信息等各方面的流动,文化,健康消费日益成为春节消费文化的主流,还添加了时髦的“网络”“低碳”新元素,行成以春节名俗文化为核心的“春节经济”。

5、传统节日对社会生活有什么作用?
以上几个同学使我们了解了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的起源与传承,尽管各个传统节日的内涵不同,各自纪念与庆祝的形式不同,但对传统节日的传承,则是对民族之根的认同。

通过这节课让我们进一步认识到了传统节日的重大意义,作为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一定要对我们的传统节日加以保护,并努力地发扬光大。

但是当今社会,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一些新奇有趣的西方节日,吸引了人们的眼球。

万圣节、感恩节、圣诞节••••••于是乎不少国人尤其是青少年开始热衷于西方节日,纷纷过起了洋节。

三、辩一辩:过“传统节”还是过“洋节”?
师:我们对待西方节日应该既不盲目崇拜,也不全面否定,而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对于那些带有明显的宗教色彩的节日,如万圣节,感恩节,圣诞节等,我们了解即可。

对于那些既带有西方浓郁的浪漫情调,又符合我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传统美德的节日,如母亲节、父亲节等,我们则可以借以发扬民族传统,以不断提高民族素质,加快社会文明进程。

四、说一说:我们的收获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了中国的传统节日,走进了中国的过去和现在,了解了许多动人的传说。

我觉得你们一定有所收获。

能说说自己在这次活动中的感受吗?
生1:我觉得我最大的收获是学会了查阅资料。

生2:我学会了向别人了解自己不知道的知识。

生3:我知道了应该怎么调查、整理知识。

生4:我了解了中国那么多传统的东西,我觉得我们应该珍惜今天的生活。

师:同学们的发言让老师倍感欣慰,因为你们的积极探索的态度以及你们各式各样的表达形式。

今后希望你们展开梦想的翅膀,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到未知的领域去发现、去探索!
五、巩固小结: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传统节日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体现之一,在社会发展中产生过深远影响。

我们作为中学生,更要了解我们的传统节日,继承中华民族的历史传承和民族精神,为把我们国家建立得更加富强,为早日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之梦而努力学习。

六、当堂练习
七、作业:识记本课知识点
八、板书设计:
九、教学反思
本课是一节关于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活动课。

这节活动课富于知识性、趣味性,同时本课还从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价值观等方面阐释,集中体现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适应初中学生喜欢在活动中显示自己的心理特点。

在本节课教学中,学生通过课前收集的资料,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合作,来进行课堂展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合作探究能力,激发学生的爱国爱家乡爱家人情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实到学习之中。

通过师生共同教与学的互动,从而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