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和习俗
中国传统节日和节日风俗表
中国传统节日和节日风俗表一、介绍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遗产的国家,传统节日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这些节日既是人们共同的文化记忆,也是人们团圆、祭祀、庆祝和交流的重要方式。
每个节日都有独特的风俗习惯,代表着不同的意义和价值观念。
下面将为大家整理介绍一些中国传统节日和相应的节日风俗。
二、春节1. 节日概述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通常是从农历正月初一开始,历时15天。
这一节日标志着农历新年的到来,也是农历年度的开始。
2. 节日风俗•贴春联:人们会在门上贴上写有吉祥寓意的对联,以祈求来年的好运和吉祥。
•贴年画:家中贴年画,寓意祈求家庭安康和美满。
•放鞭炮:传统上,点燃鞭炮可以驱邪、辟邪,也是庆祝的一种方式。
•吃团圆饭:全家人团聚在一起共享丰盛的年夜饭,象征着团圆和美满。
•拜年:亲朋好友相互拜访,互相祝福,表示新年的祝福和问候。
•红包:长辈会给晚辈发放红包,象征着祝福和福运。
三、清明节1. 节日概述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祖节日,通常在公历4月4日前后举行。
这一节日是人们祭祖和缅怀先人的重要时刻。
2. 节日风俗•扫墓:人们前往祖先的坟墓,清理墓地,祭拜祖先,烧纸祭品,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和思念。
•踏青:清明时节,正值春暖花开,人们会外出踏青,欣赏自然风光,放松身心。
•插柳:一些地方有在清明期间插柳的习俗,意在祈求来年丰收和五谷丰登。
四、端午节1. 节日概述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通常在农历五月初五举行。
这一节日既有纪念屈原的意义,也是人们驱邪和祈求健康的节日。
2. 节日风俗•赛龙舟:赛龙舟是端午节最具特色的活动之一,人们组织划龙舟比赛,以纪念屈原。
•粽子:人们会包粽子,粽子是节日的传统食物,象征着驱邪和祈求健康。
•悬艾叶:一些地方有悬挂艾叶的习俗,意在驱除疾病和邪恶。
五、中秋节1. 节日概述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农事节日,通常在农历八月十五举行。
这一节日是人们祭月和团圆的时刻。
2. 节日风俗•赏月:人们会在中秋节这一天欣赏明亮的圆月,并举行各种与月亮有关的活动。
中华文化传统节日的由来和习俗
中华文化传统节日的由来和习俗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拥有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
这些节日不仅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更传承着世代流传的文化价值观。
本文将探讨中华文化传统节日的由来和习俗,带领读者一同了解中华文化的深邃内涵。
一、春节春节是中华文化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中国人最盛大、最隆重的节日。
春节的由来可追溯至三千多年前的古代华夏族,它的起源与中国农耕文化息息相关。
农耕社会里,人们依据农历来安排农事活动,春节则标志着新一年的开始。
在传统春节来临之际,人们会进行一系列的习俗活动。
除夕夜,家家户户会拜祭祖先,以表达对祖先的敬仰与怀念之情。
据说,祖先会在这一夜回家过年,因此家中的房屋、家具、花卉都要进行彻底的打扫和布置。
此外,人们还会张贴春联、剪纸窗花,扫除旧年的瘟疫、祈求新年的祝福。
在春节期间,人们还会拜访亲友,并相互送以红包。
红包象征着吉祥和喜庆,通常装有一定数额的钱,作为对年长者与晚辈的尊敬与祝福。
此外,燃放烟花爆竹、舞龙舞狮等民间表演也是庆祝春节的传统习俗。
二、清明节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被称为“寒食节”。
它起源于古代的寒食节,始于唐朝时期。
古代人们在寒食节期间禁止生火烹饪,只能食用冷食,以纪念一个爱国志士。
在清明节期间,人们会祭拜祖先并扫墓,以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怀念与缅怀之情。
同时,清明节也是踏青郊游的好时机。
人们会前往郊外,欣赏春天的美景,感受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
清明节还有一项特别的习俗,即放风筝。
放风筝被视为与亡灵沟通的方式,也有驱邪避疫的寓意。
三、端午节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与屈原有关。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诗人之一,他是楚国的贵族,也是楚国反秦起义的领导人。
他因忠诚于国家,最终选择了自杀。
中国人为了纪念屈原,便将端午节定为屈原的忌日。
端午节的习俗主要包括:吃粽子、赛龙舟和挂艾草。
吃粽子是端午节最重要的传统习俗之一。
粽子是由糯米和其他食材制成的,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另一项重要活动,人们会组织龙舟比赛,以纪念屈原。
(完整ppt)中国传统节日知识(传说、习俗、诗词)
• 源于纪念伍子胥
伍子胥庙(苏州)
• 源于纪念孝女曹娥
曹娥庙(浙江绍兴)
2、端午节的习俗
吃粽子
挂艾草
赛龙舟
戴香包 五色绳
端午节的习俗
• 赛龙舟 • 赛龙舟,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
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 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 • 后来,端午节、赛龙舟先后传 入邻国朝鲜、日本、越南等国。
韩国江陵端午祭庆典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3、清明节的习俗
扫
蹴
墓
鞠
插
吃
青
柳
团
4、清明节的诗词
清明 唐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日园林寄友人 唐 贾岛
今日清明节,园林胜事偏。 晴风吹柳絮,新火起厨烟。 杜草开三径,文章忆二贤。 几时能命驾,对酒落花前。
1、端午节的来源
端午也称端五、端阳。农历五月初五,是 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 传统节日之一。
端午节始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 2000多年历史。此外端午节还称“午日节、 五月节、龙舟节、浴兰节、诗人节”等。
2、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
纪念战国时代楚国诗人 屈原
• 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 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 • 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爱国诗人 • 世界文化名人
2、春节的习俗
• 扫房(除尘): • 春节前将室外屋内,
房前屋后,彻底进行 打扫干净,迎新春。 意思是把一切“穷运”、 “晦气” 统统扫出门, 辞旧迎新。
• 年夜饭:大年夜,丰 盛的年菜摆满一桌, 阖家团聚,围坐桌旁, 共吃团圆饭。具体食 谱,南北各异,民族 各异。
• 饺子、年糕、春卷
中国传统节日的时间、来厉、习俗
习俗:赏月、吃月饼、提灯笼、猜灯谜等
象征意义:团圆、和谐、美满
时间:农历七月初七
七夕节
由来: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
习俗:乞巧、拜月、吃巧果、 放孔明灯等
现代意义:象征爱情、浪漫、 团圆
时间:农历九月初九
重阳节
由来:古人认为九是阳数,九月初九是阳气最盛的一天,因此定为重阳节
习俗:登高、赏菊、饮菊花酒、吃重阳糕等
端午节来历
端午节的起源: 纪念屈原
端午节的时间: 农历五月初五
端午节的习俗:吃 粽子、赛龙舟、挂 艾草、喝雄黄酒等
端午节的意义:传 承民族文化,弘扬 爱国主义精神
中秋节来历
起源:中秋节起 源于古代的秋收 祭祀活动
传说:嫦娥奔月、 吴刚伐桂等传说 丰富了中秋节的 文化内涵
习俗:赏月、吃 月饼、提灯笼等 习俗逐渐成为中 秋节的标志性活 动
重阳节来历
习俗:登高、赏菊、饮菊花酒、吃 重阳糕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节日时间:农历九月初九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寓意:寓意长寿、健康、吉祥
第四章
传统节日的习俗
春节习俗
贴春联:表达对新年的美好祝愿 放鞭炮:驱邪避害,祈求平安 拜年:亲朋好友相互祝福,表达敬意 吃元宵:象征团圆,寓意新的一年甜甜蜜蜜
清明节习俗
穿针乞巧:女子在七夕之夜穿针引 线,祈求心灵手巧
七夕节习俗
吃巧果:七夕节特有的食品,寓意 幸福、美满
添加标题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拜月祈福:在月光下祈祷,祈求爱 情、家庭幸福
放河灯:在河流中放灯,祈求平安、 顺利
重阳节习俗
登高:寓意步步高升,祈求好运 赏菊:欣赏菊花的美丽,寓意长寿 饮菊花酒:寓意健康长寿 吃重阳糕:寓意步步高升,祈求好运
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
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一、春节的由来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民欢庆新年的日子。
春节的由来与中国古代的祭祀和农耕活动有关。
据史书记载,中国古代农民在过年之前,会向神灵祭祀求得丰收和好运。
此外,古代中国人还相信除夕夜的恶鬼与新年的神明同时出现,这意味着过年之前需要排除一切病痛和晦气。
春节的庆祝活动丰富多样,如舞龙舞狮、放烟花爆竹、贴春联、吃团圆饭等。
这些活动由来已久,代代相传,成为了中国人欢庆新年的重要方式。
春节是家人团聚的时间,人们远离城市,回到家乡和亲人一起共度佳节。
这个传统源于古代农耕社会的习俗,让人们感受到浓浓的亲情和家乡的温暖。
二、端午节的由来端午节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的由来与中国古代的爱国主义精神与抵御外敌有关。
相传古代诗人屈原爱国热血,为了救国,投江殉国。
为了纪念他的忠诚和爱国精神,人们在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祭拜屈原。
在端午节这一天,人们会吃粽子,玩龙舟比赛,这也与屈原的故事有关。
为了防止鱼吃掉屈原的身体,人们在江中划龙舟,用火把和鞭炮驱散鱼群。
同时,人们也相信,在江水中放入粽子,可以使龙舟不受鱼群侵扰。
端午节的传统庆祝活动丰富多样,如龙舟竞渡、草药香包、挂艾叶、赛龙舟等。
这些活动既是对屈原的纪念,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三、中秋节的由来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富有诗意的节日之一。
它的由来与中国古代农耕社会的月亮崇拜和丰收活动有关。
相传在古代农耕社会,人们将收获的果实供奉给月亮女神嫦娥,祈求丰收和幸福。
中秋节庆祝活动包括观赏月亮、吃月饼和赏月等。
人们会在中秋节的晚上赏月,这是因为根据传说,中秋之夜的月亮特别圆,也更加明亮。
观赏月亮的同时,人们还会合家团圆,吃月饼,品尝着甜蜜的美食,让人们感受到亲情和团结的重要性。
中秋节的由来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紧密相连,它是人们怀念故乡、渴望团圆和对美好生活追求的象征。
四、清明节的由来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中国重要的祭祀节日。
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
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1.春节:春节是我国最盛大、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
俗称“过年”。
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是“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是一年的开始。
传统的庆祝活动则从除夕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
每到除夕,家家户户阖家欢聚,一起吃年夜饭,称“团年”。
然后一起守岁,叙旧话新,互相祝贺鼓励。
当新年来临时,爆竹烟花将节日的喜庆气氛推向高潮。
我国北方地区在此时有吃饺子的习俗,取“更岁交子”之意。
而南方有吃年糕的习惯,象征生活步步高。
守岁达旦,喜贴春联,敲锣打鼓,张灯结彩,送旧迎新的活动热闹非凡。
另外,各地还有互相登门拜年,舞狮子,耍龙灯,演社火,逛花市,赏灯会等习俗。
2.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夜,是我国民间传统的元宵节,又称上元节,灯节。
正月十五闹元宵,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
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灯,猜灯谜,吃元宵,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3.二月二:民间传说,每逢农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
从此以后,雨水会逐渐增多起来。
因此,这天就叫“春龙节”。
我国北方广泛的流传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
”的民谚。
4.清明节:清明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又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
清明的前一天称寒食节。
两节恰逢阳春三月,春光明媚,桃红柳绿。
寒食节的设立是为了纪念春秋时代晋朝“士甘焚死不公侯”的介子推。
清明寒食期间,民间有禁火寒食、祭祖扫墓、踏青郊游等习俗。
另外还有荡秋千、放风筝、拔河、斗鸡、戴柳、斗草、打球等传统活动。
5.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又称端阳、重五、端五节。
早在周朝,就有“五月五日,蓄兰而沐”的习俗。
但今天端午节的众多活动都与纪念我国伟大的文学家屈原有关。
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吃粽子,南方各地举行龙舟大赛,都与悼念屈原有关。
同时,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清除腐,杀菌防病。
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与习俗
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与习俗1. 起源中国传统节日源远流长,许多节日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以下是几个重要节日的起源。
春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农历新年的开始。
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祭神和驱邪的传统。
据说,这个节日最早是为了祭祀封神的“年”兽,保护人们免受邪灵侵害。
逐渐形成了祭祖、辞旧迎新、拜年和放鞭炮等俗。
中秋节中秋节是中国农历八月十五日,也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它起源于古代中国的封建时期,当时人们庆祝秋天的丰收和对农耕文化的致敬。
这个节日与嫦娥奔月的传说紧密相连,人们通过赏月、吃月饼和拜月等方式来表达对家人团聚和幸福生活的期盼。
清明节清明节在中国农历四月四日或五日,是一个用于祭奠祖先和扫墓的节日。
起源于古代中国的祭祖仪式,人们前往祖坟,搬扫草泥,献上祭品以表达对先人的敬意、哀思和思念。
此外,清明节也是踏青游玩的好时机,人们会到郊外观赏春景、放风筝等活动。
2. 俗传统节日的俗丰富多样,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俗。
春节俗- 贴春联:家家户户在门上贴春联,寓意吉祥、招财进宝。
- 放鞭炮:鞭炮声声可驱赶邪灵,迎接新年的到来。
- 吃年夜饭:家人团聚,共进丰盛的年夜饭,象征共享幸福和团圆。
- 红包:长辈给晚辈压岁红包,寓意祝福和辟邪。
中秋节俗- 赏月:在中秋之夜,人们会赏月并进行赏月活动,如拜月、吃月饼等。
- 猜灯谜:在节日期间,人们会贴灯谜,大家一起猜谜语,增加了趣味和互动性。
- 吃月饼:中秋节必备的美食,象征着团圆和和谐。
- 赏荷灯:人们会在荷塘赏月,欣赏花灯,享受美景。
清明节俗- 祭祖扫墓:人们前往祖先的墓地,搬扫墓地,献上祭品,表达对先人的崇敬和怀念。
- 踏青游玩:节日期间,人们会到自然风景区进行郊游,欣赏春天的美景。
- 玩风筝:清明节是风筝运动的好时机,人们可以放飞风筝,放松身心。
传统节日的起源和习俗反映了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通过庆祝这些节日,人们不仅能够缅怀历史,传承传统,还能够感受到家庭团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观。
中国传统节日的发源地及习俗传统
中国传统节日的发源地及习俗传统
1. 春节
- 发源地:中国
- 俗传统:
- 家族团聚: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人们会回家与家人团聚共度这一节日。
- 放鞭炮:人们相信鞭炮能驱走邪灵,迎来吉祥和好运。
- 贴春联:家中贴上一副春联,寄托对未来的期望和祝福。
- 吃年夜饭:全家人会在除夕的晚上一起享用丰盛的年夜饭。
2. 清明节
- 发源地:中国
- 俗传统:
- 扫墓祭祖:清明节是祭扫祖先和墓地的时候,以表达对祖先的尊敬和怀念之情。
- 插柳:人们会插上垂柳,用以纪念已故的亲人和追思先贤。
3. 端午节
- 发源地:中国
- 俗传统:
- 赛龙舟:人们会组队划龙舟,以纪念屈原并驱邪避恶。
- 吃粽子:人们会享用粽子,寓意驱邪护身。
4. 中秋节
- 发源地:中国
- 俗传统:
- 赏月:中秋节的晚上,人们会观赏明亮的圆月,寄托思念之情。
- 吃月饼:人们会分享月饼,象征团圆和祝福。
5. 元旦节
- 发源地:西方国家
- 俗传统:
- 烟火表演:人们会举行烟火表演庆祝新年的到来。
- 前往跨年集会:人们会聚集在特定地点,数着时间跨年。
以上是中国传统节日的发源地和习俗传统的简要介绍。
传统节日既能体现民族文化的独特性,也是人们团聚和祈福的重要时刻。
中国传统节日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来历与习俗
中国传统节日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来历与习俗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传统节日在中华民族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每逢传统节日,人们都会以独特的方式庆祝,以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节日的来历和习俗由于历史和地域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了解一些中国传统节日的历史背景和庆祝习俗。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中国农历新年的开始。
春节的来历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商朝,当时人们在每年农历正月举行庆祝仪式,祈求丰收和祖先保佑。
如今,春节已经成为中国人民最盛大的节日之一。
春节的庆祝活动通常开始于辞旧岁、迎新年的大年三十晚上。
人们会贴春联、对联,贴窗花,准备丰盛的年夜饭,全家人团聚共度欢乐时光。
午夜时分,人们放鞭炮庆祝新年的到来。
大年初一,人们会互相拜年,给长辈送红包,以及观看醒狮舞龙和舞狮等传统表演。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
清明节的来历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周朝,当时人们在每年农历清明前后祭祀祖先和扫墓。
如今,清明节已经成为纪念和悼念先人的重要时刻。
清明节的习俗多种多样,但最重要的是扫墓和祭拜。
人们会祭拜祖先,给墓地扫墓,清理墓道,向祖先献上供品,并烧纸钱以示尊敬。
此外,清明节还是踏青的好时机,许多家庭会选择在这一天到郊外或公园游玩,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
端午节的起源与屈原有关,他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爱国诗人。
端午节通常在农历五月初五,也是纪念屈原的忌日。
在端午节,人们会挂起艾草和菖蒲,以驱邪并避灾。
最具特色的习俗是龙舟竞渡,人们组成龙舟队划龙舟,在水上竞技。
此外,人们还喜欢吃粽子,这是一种由糯米和其他配料制成的传统食品。
中国还有许多其他重要的传统节日,如中秋节、国庆节、元宵节等。
每个节日都有自己独特的来历和习俗,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勤劳。
通过了解和庆祝这些传统节日,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中国丰富多彩的文化。
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及习俗
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及习俗1.春节起源: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起源于上古时期的年祭,为了迎接春天的到来,庆祝丰收和富裕。
俗:大扫除:家庭进行彻底清洁以驱走旧年的厄运。
贴春联:在门上贴春联以祈求好运和福气。
吃年夜饭:全家团聚共进丰盛的晚餐,象征团圆和幸福。
红包:长辈给小辈压岁钱,以祝福他们长大健康、平安。
放鞭炮:传统上用鞭炮驱赶邪灵和疾病,同时也表示___和庆祝。
2.中秋节起源:中秋节起源于古代的月亮崇拜和丰收感恩活动。
古人认为这一天的月亮最圆最亮。
俗:___:家人一起赏月,象征团圆和幸福。
吃月饼:家人共同分享月饼,象征团聚和团结。
赠送礼品:亲朋好友相互赠送礼品,表达情谊和祝福。
点灯笼:家门口挂灯笼,象征光明和繁荣。
玩花灯:赏花灯和猜灯谜,增加节日的乐趣和欢乐。
3.清明节起源: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祀节日,起源于古代祭祖和扫墓的活动。
俗:扫墓:家人前往祖坟扫墓,祭拜和纪念逝去的亲人。
插柳枝:用柳枝装饰祖墓,表示哀思和祝福。
祭祖:烧纸钱、烧香,并向祖先祈求平安和福气。
踏青:在清明节郊外游玩和郊游,欣赏春天的美景。
玩风筝:放风筝以祈求风调雨顺和五谷丰登。
4.端午节起源:端午节起源于古代秦国的诗人___,是为了纪念他而设立的节日。
俗:___:龙舟比赛是端午节最重要的活动之一,象征着英勇和团队合作。
包粽子:家人一起包粽子,象征团圆和祝福。
食粽子:食用粽子是端午节的传统俗,代表着辟邪和驱瘟。
悬挂艾草和艾叶:悬挂艾草和艾叶以驱赶邪恶和疾病。
赏雄黄酒:在端午节喝雄黄酒以驱邪和祈福。
以上是中国传统节日起源及习俗的简要介绍。
这些节日反映了中国人民的传统价值观和文化传承,每个节日都有独特的意义和仪式。
参与其中,不仅可以体验中国的文化,还能感受到家人团聚和幸福的氛围。
传统节日及节日风俗介绍
传统节日及节日风俗介绍
1.春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农历年的开始。
春节的由来最初是古代祭祀年兽的习俗,后来发展成为中国最盛大的传统节日之一。
春节的风俗包括贴春联、贴窗花、吃年夜饭、看春晚、放烟火等,还有红包以及赏花灯等活动。
2.清明节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是祭祀祖先、慰念逝者的节日。
从古代开始,清明节就有祭扫墓地的习俗,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节日逐渐演变成为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清明节的风俗包括扫墓、烧纸钱、悬挂柳枝以及踏青等活动。
3.端午节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是为纪念古代诗人屈原而设立的。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的文化名人,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文学成就被后人流传。
端午节的风俗包括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等活动。
4.中秋节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又称月节、团圆节。
中秋节的由来最初是为庆祝秋季的丰收,后来演变成为一个团圆的节日。
中秋节的风俗包括赏月、吃月饼、赏桂花、品茶等活动。
5. 重阳节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又称为“登高节”。
重阳节的由来是为了纪念古代诗人屈原的故事,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拥有重要的地位。
重阳节的风俗包括登高、赏菊、饮菊花酒、喝茶等活动。
以上是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及风俗的简单介绍,这些节日都在中国历史上拥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民俗底
蕴,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中国传统节日的来历及风俗习惯
xx传统节日的来历及风俗习惯中国的传统节日自汉以后基本定型,有一定增减。
目前,包括法定假日以外,民间庆祝的传统节日大约占传统节日的三分之一。
传统节日里包含了许多民俗文化和传统人文观念,以及宗教因素,对于研究古代社会的文化、历史和社会生活,有一定的意义。
一、正月拜年正月,又称元旦,或称正月初一。
正月初一是一年、四季、十二个月起始的一天。
《春秋传》上将正月叫做端月。
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辟山臊恶鬼。
因此,正月是从自有历法以后,上古就有的节日。
正月有很多习俗,如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这项风俗至今还保持,饮椒酒,就是用花椒花做成的酒,或者柏酒。
二、xx祭农立春在元月一日至元月十五之间,这是古代传统的祭农节日,按东汉应劭《风俗通义》,祭农本在四月间开展,汉文帝改到二月,而在晋时,再改到立春。
立春这天,官员要亲自穿戴庆祝,坐小春牛表示支持和重视开春后的农事,民间也相应有庆祝活动,这个节日其实才是真正的迎春。
西晋傅咸《燕赋》说:“四时代至,敬逆其始。
彼应运于东方,乃设燕以迎至。
〔羽军〕轻翼之歧歧,若将飞而未起。
何夫人之功巧,式仪形之有似。
御青书以赞时,著宜春之嘉祉。
”今天很少有人知道xx是个传统节日。
三、元宵灯火元宵在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一度最热闹的一天,因为过了这一天,绝大部分人们都要上班了。
元宵活动盛大在有灯会和烟火活动。
舞龙舞狮,社戏杂耍,从白天起就开始进行,直至深夜。
为了保持与民同乐的姿态,这天金吾不禁,金吾就是执金吾,就是守卫皇宫的近卫兵,金吾不禁指在皇宫门前金水桥一带不禁止普通老百姓参观游玩。
焰火就设在金水桥附近施放,以便于皇帝和嫔妃在皇城门楼上欣赏。
旧时烟火都是由扎在烟火架上的各种爆竹礼花逐次燃烧造成的效果,我小时候看过,比西式烟火更精彩绚丽,但危险性大。
唐苏味道诗“火树银花合,金桥铁索开,暗尘随马去,流萤逐人来。
”生动地总结了元夕的景象。
元夕到来,许多禁锢在深闺里的青年妇女,官宦家眷都被破例允许出来观灯,这就为青年男女的接触创造了一个难得的机会,演出了许多爱怨的爱情故事,在明代白话小说里多所描述。
8个传统节日的来历简单
传统节日是每个国家、民族的文化遗产,是人们通过庆祝特定的节日来表达敬神、敬祖、祈求丰收、祈福等情感的一种举办形式。
传统节日是人们代代相传的、历史悠久的,这些节日反映了社会历史的演进和民众生活的变迁。
下面是关于中国的八个传统节日的来历简介。
1. 春节:春节,又称农历新年,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
它源自中国古代的年祭活动,是为了祈求来年农作物的丰收,庆祝新春的到来。
春节的来历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的祭祀春神活动。
据说,在远古时代,兽类的神龙每年都会在腊月初一散布瘟疫,为了驱赶神龙,人们开始舞龙、放炮、燃放鞭炮,这便成为了春节时的一种传统习俗。
2. 清明节: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祀节日,是为了纪念并祭奠已故亲人的节日。
据记载,清明节最早可以追溯到周朝时期,是皇帝为了祭祀自己的亲属而设立的。
后来,这个节日逐渐流传到民间,成为了全民共同隆重纪念的节日。
3. 端午节:端午节,又称龙舟节、午日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
据民间传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古代的爱国诗人屈原而设立的。
相传,在春秋时期,屈原因忧国忧民,被贪官污吏陷害,最终投江自尽。
人们为了纪念他的忠诚和爱国精神,在每年的端午节会划龙舟、吃粽子,以纪念他的壮烈牺牲。
4. 中秋节: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又称月夕、月圆节。
据传,中秋节最早可以追溯到周朝时期。
中秋节是为了纪念中秋时的圆月,古人认为这是团圆的象征,所以这个节日饱含了乡愁、思念和家庭团聚的情感。
节日里,人们会欣赏月亮、吃月饼、赏月等,同时也是祈愿丰收和团结的重要方式。
5. 重阳节:重阳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祖和登高游玩的节日,又称为老年节、踏秋节。
据说,重阳节最早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
重阳节有两个起源说法,一说是为了庆祝重阳日,也叫九九重阳,二是为了纪念中国古代的伟大诗人屈原。
此节日里,人们会提前登高寻景,祭祖表达对祖先的敬意。
6. 小年:小年是中国农历除夕前一天的节日,也是农历年的前夕。
从日字上看,小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指逐渐到来。
节日节气知识:传统节日的由来
节日节气知识:传统节日的由来
概述
传统节日是指代表一个民族、国家或地区特定文化传承和价值观念的庆祝活动。
每个节日都有自己独特的由来和历史背景。
本文将针对几个常见的中国传统节日,介绍它们的起源与发展过程。
1. 春节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称为中国农历新年。
据说春节起源于祭灶活动,而后逐渐演变为庆祝新年到来的盛大活动。
在这一天,人们举行祭祖、贴
门神、放鞭炮等仪式和习俗。
2. 中秋节
中秋节是中国古老而重要的农历月份之一。
据传,中秋节起源于古代对月亮崇
拜的习俗,并与农业收获季节相关联。
中秋期间,人们欣赏明月、赏月饼,以
及进行家庭团聚。
3. 清明节
清明节是旧时中国重要的祭祀日期之一,用以纪念已故亲人并悼念先辈。
这个
节日起源于古代的祭祀仪式,人们会扫墓、烧纸钱等,以表达对逝去亲人的哀
思和怀念之情。
4. 端午节
端午节是纪念中国古代诗人屈原的节日,被列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据传,屈原投江自沉后,人们划龙舟、吃粽子等来纪念他,并为了驱邪避灾而进行一
系列活动。
5. 元宵节
元宵节是中国农历正月十五的夜晚,也是春节期间最后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
元宵节由古代祭神习俗演变而来,并成为民间赏花灯、吃汤圆等庆祝活动。
结论
每个传统节日都有特定的由来和背后的故事。
这些节日不仅是民族文化遗产的
一部分,同时也反映了当地历史、价值观念和信仰体系。
通过了解这些传统节
日的由来,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体验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和情感价值。
中国八个传统节日的由来
(一)中秋节相传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象征着阖家团圆。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一天,全家围坐在一起吃饭赏月,是中秋节扎根在中国人心底最重要的意义。
中秋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关于“中秋”,有这样一个美丽的传说故事。
相传之前天上同时有10个太阳,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
大英雄后羿射下了天上的9个太阳,才使得民间天下太平。
后来,后羿从王母娘娘那里得来了可以成仙得道的灵药,便把它交于美丽善良的妻子嫦娥保管。
谁料此事却被坏人得知。
有一天,后羿外出打猎,只留嫦娥一人在家。
坏人趁机逼迫嫦娥交出不老灵药嫦娥自知自己不是坏人的对手,情急之下便一口吞下灵药,从此便成了仙子,居住在月亮中的广寒宫内。
后羿回到家后悲痛欲绝,但却无能为力。
后来,为了表达对妻子的思念,每年月圆之夜,后羿就便下人摆设香案,遥祭在月宫中的妻子。
后来,人们听闻嫦娥成仙了,也纷纷在月圆之日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仙子祈求平安吉祥。
从此,中秋节拜月便成了一种习俗。
(二)重阳节重阳节是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这一日,又称为“重九”。
人们就把重阳节登高的风俗看作是免灾避祸的活动。
在中原人的传统观念中,双九还是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意思,所以后来重阳节才被立为老人节。
关于重阳节,有这样一个神奇的传说很久以前,一场瘟疫夺走了青年恒景的父母,恒景很伤心,所以他决心出去访仙学艺,为民除掉瘟魔。
恒景不畏艰险和路途的遥远,终于找到了那座高山,拜那位长老为师学习仙法。
学满回家时恰好是九月初九。
仙长送给恒景一包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并且密授避邪用法,让恒景骑着仙鹤赶回家去。
恒景回到家乡,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做好了降魔的准备。
凭借着高超的技能,恒景把瘟魔刺死剑下,从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风俗年复一年地流传下来。
(三)春节春节是指农历正月初一,又称农历新年、大年,俗称过年,象征团结、兴旺,对未来寄托新的'希望。
过年的习俗,起源是一只叫“年”的怪兽。
相传在远古时候,我们的祖先曾遭受一种最凶猛的野兽的威胁。
传统节日的由来及风俗相关故事
传统节日的由来及风俗相关故事元宵节元宵节的由来: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起源于东汉时期。
相传上古时代有一种叫做“上元”的妖怪,会在每年的正月十五夜出来作乱。
后来一位智者想出了用烟火将妖怪赶走的方法,并在正月十五夜点起了烟火,这个习俗就一直流传至今。
同时,元宵节也是庆祝春节结束和新春到来的传统节日。
元宵节的风俗:元宵节的主要风俗是吃元宵和猜灯谜。
元宵是一种以糯米粉为主料制成的圆形小球,有各种口味和馅料,如芝麻、豆沙、莲蓉等。
猜灯谜则是将谜语写在灯笼上,供人猜解。
还有放烟火、观花灯等其他传统习俗。
端午节端午节的由来:端午节又称为“龙舟节”或“重阳节”,起源于战国时期。
相传战国时代的楚国大臣屈原因忠于国家,被国王流放在汨罗江畔。
他深爱着祖国,于五月五日跳江自杀,以显爱国精神。
后来,人们为了怀念屈原,开始举行划龙舟和吃粽子等活动。
端午节的风俗:端午节的主要风俗是划龙舟和吃粽子。
划龙舟是为了怀念屈原,形象地表达出人们挽救先烈遗体、助其归葬的传统美德。
吃粽子则是因为屈原死后,人们往江里扔米粽帮助江中的鱼虾躲避野兽,后来演变成了吃粽子的习俗。
中秋节中秋节的由来: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的一个重要节日,是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
由于这一天是月亮最圆的时候,所以也被称为“月夕”、“团圆节”。
中秋节的起源相对比较复杂,有不同的传说,其中最为著名的则是吴刚砍桂。
中秋节的风俗:中秋节的主要风俗是赏月、吃月饼和赠送月饼。
在中秋节晚上,人们会在房顶或阳台上赏月,品尝着月饼、喝着龙井茶,共度一个美好的夜晚。
同时,中秋节也是送礼的好时机,人们会互赠月饼和其他礼品,以表达感恩和祝愿之情。
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与习俗
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与习俗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传统的国家,每年都有许多重要的传统节日。
这些节日不仅仅是人们庆祝的时刻,更是凝聚着中国人民的情感和传统价值观的体现。
本文将以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与习俗为主题,探讨其中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以及庆祝方式。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中国人民最热爱的节日。
春节的由来可追溯至古代的年节,是为了纪念农历新年的到来。
据传,古代中国有一种凶猛的怪兽叫“年”,它每到除夕夜就会出来伤害人们。
人们发现“年”怕红色、响声和火光,于是在除夕夜贴红纸、放鞭炮、点燃烟花,以驱赶“年”怪。
这些习俗至今仍在中国各地传承,成为春节的重要习俗。
除了春节,元宵节也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元宵节是农历正月十五,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后一个节日。
元宵节起源于汉朝,当时的皇帝下令在正月十五放灯,以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后来,元宵节逐渐发展成为人们赏灯、猜灯谜、品尝元宵的节日。
在元宵节的晚上,人们会点亮各种各样的彩灯,形成美丽的灯笼展览,同时还会举行猜灯谜的活动,增加节日的欢乐氛围。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的又一重要节日。
端午节是农历五月初五,纪念古代爱国诗人屈原的节日。
相传,屈原是一个忠诚的大臣,因为忧国忧民,最终投江自尽。
为了不让鱼虾吃掉屈原的身体,人们在江中撒下米粽,以保护屈原的尸体。
后来,人们纷纷效仿,将米粽投入江中,还有人划龙舟来寻找屈原的遗体。
这些习俗逐渐演变成了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如吃粽子和划龙舟。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的重要节日之一,也是中国人民最喜爱的节日之一。
中秋节是农历八月十五,是为了庆祝秋天的丰收和家人团聚的节日。
中秋节的由来与嫦娥奔月的传说有关。
相传,古代中国有十个太阳,人们生活在酷热的环境中。
后来,英雄后羿射下九个太阳,保护了人们的生活。
为了感谢后羿,人们在中秋节的时候会赏月、吃月饼、赋诗、赏桂花。
中秋节的习俗丰富多样,象征着团圆和美好的愿望。
除了以上提到的传统节日,中国还有许多其他重要的节日,如清明节、重阳节等。
中国传统节日的来源及风俗习惯
中国传统节日的来历及风俗习惯先秦时期,大部分节日就已初露端倪,但是其中风俗内容的丰富与流行,还需要有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
最早的风俗活动是和原始崇拜、迷信禁忌有关;神话传奇故事为节日凭添了几分浪漫色彩;还有宗教对节日的冲击与影响;一些历史人物被赋予永恒的纪念渗入节日,所有这些,都融合凝聚节日的内容里,使中国的节日有了深沉的历史感。
汉代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都已经定型,人们常说这些节日起源于汉代,汉代是中国统一后第一个大发展时期,政治经济稳定,科学文化有了很大发展,这对节日的最后形成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条件。
唐代已经从原始祭拜、禁忌神秘的气氛中解放出来,转为娱乐礼仪型,成为真正的佳节良辰。
从此,节日变得欢快喜庆,丰富多采,许多体育、享乐的活动内容出现,并很快成为一种时尚流行开来,这些风俗一直延续发展,经久不衰。
中国的节日有很强的内聚力和广泛的包容性,一到过节,举国同庆,这与我们民族源远流长的悠久历史一脉相承,是一份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
春节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
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
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
春节到了,意味着春天将要来临,万象复苏草木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
人们刚刚度过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着春暖花开的日子,当新春到来之际,自然要充满喜悦载歌载舞地迎接这个节日。
千百年来,人们使年俗庆祝活动变得异常丰富多彩,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年三十,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或者“扫尘日”,在春节前扫尘搞卫生,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
然后就是家家户户准备年货,节前十天左右,人们就开始忙于采购物品,年货包括鸡鸭鱼肉、茶酒油酱、南北炒货、糖饵果品,都要采买充足,还要准备一些过年时走亲访友时赠送的礼品,小孩子要添置新衣新帽,准备过年时穿。
在节前要在住宅的大门上粘贴红纸黄字的新年寄语,也就是用红纸写成的春联。
屋里张贴色彩鲜艳寓意吉祥的年画,心灵手巧的姑娘们剪出美丽的窗花贴在窗户上,门前挂大红灯笼或贴福字及财神、门神像等,福字还可以倒贴,路人一念福倒了,也就是福气到了,所有这些活动都是要为节日增添足够的喜庆气氛。
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以及习俗
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以及习俗中国重大的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此外,各少数民族也都保留著自己的传统节日,诸如傣族的泼水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彝族的火把节、瑶族的达努节、白族的三月街、壮族的歌圩、藏族的藏历年和望果节、苗族的跳花节等等。
春节是中国人一年中的第一个传统佳节。
过去,春节被称为“新年”,因为按照中国历史上一直沿用的农历,这天是正月初一,为新一年的开头。
据记载,中国人民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它是由虞舜兴起的。
公元前两千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带领著部下人员,祭拜天地。
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算是正月初一。
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叫春节。
1911年辛亥革命后,中国采用公历纪年,农历新年便改称“春节”(大约在公历1月下旬到2月中旬之间)。
春节时,家家贴春联、贴年画、装饰居室。
春节前一夜叫“除夕”,是家庭团聚的重要时刻,全家人欢聚一起,吃一顿丰盛的“年夜饭”;许多人通宵不眠,称“守岁”。
次日,大家便开始到亲朋好友家裏“拜年”,相互问候,祝愿在新的一年裏万事如意。
春节期间,传统的文娱活动以狮子舞、龙灯舞、划旱船、踩高跷最为普遍。
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夜、灯节。
这是春节后重庆仁人教育的第一个月圆之夜。
相传,汉文帝(前179—前157年)为庆祝周勃于正月十五勘平诸吕之乱,每逢此夜,必出宫游玩,与民同乐,并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
司马迁创建《太初历》,将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
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
《隋书·音乐志》日:“每当正月,万国来朝,留至十五日于端门外建国门内,绵亘八里,列戏为戏场”,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
当随著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过元宵节,有吃元宵和观灯的习俗。
元宵以糯米粉为皮,内裹果料糖馅,圆形,是“团圆”的象徵。
元宵节观灯始於公元一世纪,沿至当代仍在各地盛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和习俗
除夕的来历和习俗
关于年的由来,还有一个传说。
相传在远古时候,我们的祖先曾遭受一种最凶猛的野兽的威胁。
这种猛兽叫"年",它捕百兽为食,到了冬天,山中食物缺乏时,还会闯入村庄,猎食人和牲畜,百姓惶惶不可终日。
人和"年"斗争了很多年,人们发现,年怕三种东西,红颜色、火光、响声。
于是在冬天人们在自家门上挂上红颜色的桃木板,门口烧火堆,夜里通宵不睡,敲敲打打。
这天夜里,"年"闯进村庄,见到家家有红色和火光,听见震天的响声,吓得跑回深山,再也不敢出来。
夜过去了,人们互相祝贺道喜,大家张灯结彩,饮酒摆宴,庆祝胜利。
为了纪念这次胜利,以后每到冬天的这个时间,家家户户都贴红纸对联在门上,电灯笼,敲锣打鼓,燃放鞭炮烟花;夜里,通宵守夜;第二天,大清早互相祝贺道喜。
这样一代一代流传下来,就成了"过年"。
年三十,也就是"除夕"。
这天,是人们吃、喝、玩、乐的日子。
北方人包饺子,南方人做年糕。
水饺形似"元宝",年糕音似"年高",都是吉祥如意的好兆头。
除夕之夜,全家人在一起吃"团年饭",有一家人团聚过年的味道。
吃团年饭时,桌上的"鱼"是不能动的,因为这鱼代表"富裕"和"年年有余",象征来年的"财富与幸运",它属于一种装饰,是碰不得的。
除夕的高潮是年饭后长辈发"压岁钱"。
接着就是张贴春联和门神,并关上大门。
到初一的早上才开门"接财神"。
接下来就是全家人守岁到凌晨。
除夕夜的灯火,通宵不熄,俗称"光年"。
春节
【春节的由来】
1949年9月27日,新中国成立,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通过了使用世界上通用的公历纪元,把公历的元月一日定为元旦,俗称阳历年;农历正月初一通常都在立春前后,因而把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俗称阴历年。
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
【习俗】
扫尘,贴春联,贴窗花,倒贴“福”字,贴年画,守岁,放爆竹,长辈给压岁钱,食俗:蒸年糕,包饺子……
元宵节
【由来】
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
又称上元节、元夜、灯节。
相传,汉文帝(前179—前157年)为庆祝周勃于正月十五勘平诸吕之乱,每逢此夜,必出宫游玩,与民同乐,在古代,夜同宵,正月又称元月,汉文帝就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这一夜就叫元宵。
司马迁创建《太初历》,将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
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
《隋书·音乐志》日:“每当正月,万国来朝,留至十五日于端门外建国门内,绵亘八里,列戏为戏场”,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
当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
今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习俗】
吃汤圆、猜灯谜、赏花灯、踩高跷、舞狮子。
清明节
【由来】
清明节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106天。
中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习俗】
祭祖、扫墓、荡秋千、蹴鞠、踏青、植树、放风筝。
端午节
【由来】
对于端午节的由来,各本其源,有屈原说、伍子胥说、曹娥说、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等,屈原说最受认可。
【习俗】
有吃,,挂、、,薰苍术、,喝的习俗。
七夕节
【由来】
在我国,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天气温暖,草木飘香,这就是人们俗称的七夕节,也有人称之为“乞巧节”或“女儿节”,这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
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
在晴朗的夏秋之夜,天上繁星闪耀,一道白茫茫的银河横贯南北,争河的东西两岸,各有一颗闪亮的星星,隔河相望,遥遥相对,那就是牵牛星和织女星。
七夕坐看牵牛织女星,是民间的习俗,相传,在每年的这个夜晚,是天上织女与牛郎在鹊桥相会之时。
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仙女,凡间的妇女便在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也少不了向她求赐美满姻缘,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称为乞巧节。
人们传说在七夕的夜晚,抬头可以看到牛郎织女的银河相会,或在瓜果架下可偷听到两人在天上相会时的脉脉情话。
女孩们在这个充满浪漫气息的晚上,对着天空的朗朗明月,摆上时令瓜果,朝天祭拜,乞求天上的女神能赋予她们聪慧的心灵和灵巧的双手,让自己的针织女红技法娴熟,更乞求爱情婚姻的姻缘巧配。
过去婚姻对于女性来说是决定一生幸福与否的终身大事,所以,世间无数的有情男女都会在这个晚上,夜静人深时刻,对着星空祈祷自己的姻缘美满。
【习俗】
穿针乞巧、喜蛛应巧、投针验巧、种生求子、为牛庆生、晒书晒衣、供奉“磨喝乐”、拜织女、拜魁星、吃巧果、七姐诞、染指甲、妇女洗发、结扎巧姑、拜“七娘妈”。
中秋节
【由来】
中秋节,中国传统节日,为每年八月十五。
八月为秋季的第二个月,古时
称为,因处于秋季之中和八月之中,故民间称为中秋,又称秋夕、八月节、八月半、月夕、月节,又因为这一天月亮,象征团圆,又称为。
【习俗】
赏月、吃月饼。
重阳节
【来历】
重阳节,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
中叶以后的儒家阴阳观,有六阴九阳。
九是阳数,固重九亦叫“重阳”。
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节”。
还有重九节、茱萸、菊花节等说法。
由于九月初九“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与推行敬老活动。
重阳节与除、清、盂三节也是中国传统里祭祖的四大节日。
只是近年来,人们对老人的,故此节日又被称为老人节。
【习俗】
登高、吃重阳糕、赏菊、饮菊花酒、佩茱萸。
腊八节
【由来】
腊月最重大的节日,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称为“腊日”,俗称“腊八节”。
从先秦起,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
腊八节除祭祖敬神的活动外,人们还要逐疫。
这项活动来源于古代的傩(古代驱鬼避疫的仪式)。
史前时代的医疗方法之一即驱鬼治疾。
作为巫术活动的腊月击鼓驱疫之俗,今在湖南
等地区仍有留存。
据说,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成道之日也在十二月初八,因此腊八也是佛教徒的节日,又称“佛成道节”。
【习俗】
喝腊八粥,吃腊八蒜。
小年
【由来】
小年是我国汉族的传统节日,也被称为谢灶、祭灶节、灶王节、祭灶在不同地方日期不同,农历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或二十五(民俗专家说,在古代,过小年有“船五”的传统,也就是说,官家的小年是腊月二十三,百姓家的是腊月二十四,而则是腊月二十五。
像北方,在以前都是政治中心,受影响较重,因此小年多为腊月二十三;相反,南方远离政治中心,小年便为腊月二十四;而等沿湖的居民,则保留了船家的传统,小年定在腊月二十五,“无论是哪天过小年,人们辞旧迎新的愿望却是一致的”。
)(四川和贵州等部分地区腊月三十为小年,为大年),在部分地区小年为腊月二十二。
小年被视为过年的开端。
【习俗】
祭灶王,扫尘土、贴窗花、贴春联、当洗浴、宜婚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