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三节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2)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教学设计 公开课教案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济南版初中《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章第三节内容。
绿色植物进行的光合作用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来源之本。
本节内容较为抽象,因此,教材设计了分组实验、演示实验以及探究活动,通过对现象的感官认识增强学生的理性认知,进而逐步理解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总过程。
〖学情分析〗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学生已大体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并且已具备了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如变量的控制、对照实验的设置等,为本节课开展的实验、探究活动奠定了基础。
除此之外,学生对实验原理中涉及到的化学知识并不了解,很多实验器材是学生第一次见到,因此,需教师在讲课过程中进行指导和演示。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描述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过程;2、阐明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3、列举光合作用的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观察分析、总结归纳的能力;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并逐步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素养,提高探究能力、思维分析能力和合作探究的精神。
情感目标:1、认同绿色植物能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并制造淀粉这一过程;2、增强爱护植被的意识;〖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分组实验: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2、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场所;3、光合作用的过程;4、保护环境教育;教学难点:1、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2、光合作用过程中能量的变化;〖教法学法〗教法:以联系生活实际为原则,以掌握知识为前提,采用分组实验、演示实验、探究活动、讲授、小组合作讨论、直观演示法、多媒体教学、问题导学法、情景教学法。
1、从学生熟知的日常生活经验出发,创设问题情境;2、运用多媒体、图片、视频等手段将教学内容形象直观化;3、通过分组实验、演示实验、探究活动等增强学生的科学素养;4、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和现象分析,使学生体验知识的生成;5、采用“引导发现法”进行设计,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不可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第二单元第一章第三节《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教学设计
一பைடு நூலகம்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光合作用的概念,了解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及其在生物圈中的重要性。
2.学会使用实验仪器和观察方法,观察和分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现象,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光合作用现象,提高知识运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特布置以下作业:
1.完成课后习题:请同学们结合教材,认真完成课后习题,特别是关于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及意义的题目,以检验自己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2.观察生活中的光合作用现象:请同学们观察身边的绿色植物,记录它们在不同光照、环境条件下的生长状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可能的光合作用机制。
2.基本概念:讲解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和影响因素,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
3.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光合作用实验,观察绿色植物在不同光照、二氧化碳浓度等条件下的光合作用现象,培养学生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
4.知识运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光合作用现象,提高知识运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情感态度:通过讨论光合作用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和生态文明观念。
此外,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接触过简单的实验操作,具备一定的基础实验能力,但对于复杂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可能仍感吃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适时给予指导和鼓励,提高他们的实验素养。
在情感态度方面,学生对绿色植物和生态环境普遍怀有好奇心和热情,这为本章节的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情感基础。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生态文明观念。
植物的光合作用-2
所以其量子效率接近1 。
(三)光能的吸收与传递
1、光合作用单位
根据能否进行光化学反应,将叶绿体色素分为二 类:
一类是反应中心色素:它具有光化学活性,既能捕获光能, 又能将光能转换为电能(称为“陷阱”),少数特殊状态的 叶绿素a分子属于此类。 另一类是聚光色素:又称天线色素,它没有光化学活性, 只能进行光物理过程,把吸收的光能传递到反应中心色素, 绝大多数色素(包括大部分chla和全部的chlb、胡萝卜素、 叶黄素等)都属于此类。
一个是吸收短波红光(680nm)的光系统Ⅱ(PSⅡ), PSⅡ颗粒较大,位于类囊体膜的内侧。 另一个是吸收长波红光(700nm)的光系统I(PSⅠ), PSⅠ颗粒较小,在类囊体膜的外侧。 这两个光系统是以串联的方式协同作用的。
4、PSⅠ和PSⅡ的光化学反应
PSⅠ的原初电子受体是叶绿素分子(A0),PSⅡ的 原初电子受体是去镁叶绿素分子(Pheo),它们的次 级电子受体分别是铁硫中心和醌分子。 PSⅠ的原初反应: P700· 0 A
2、光合电子传递体的组成与功能
(1)PSⅡ复合体
A、PSII由3部分组成:
反应中心由2个交叉排列多 肽 D 1和D2组成,其中含有原 初电子供体(Z)、P680、原初电 子受体去镁叶绿素(Pheo)和质 体醌(QA和QB), D 1和D2之间 可能由Fe连接;
PSII反应中心结构模式图
PSII外围是由聚光色素蛋白复合体与细胞色素b559结合的2 条多肽;它们围绕P680,可更快地把吸收的光能传至PSⅡ反应 中心,所以被称为中心天线或“近侧天线”。 放氧复合体(锰聚合体)
卟啉环
第三节 光合作用(Photosynthesis)的机理
光合作用当然需要光,但不是任何步骤都需要光。 根据需光与否,光合作用将分为两个反应─光反应(light reaction)和暗反应(dark reaction)。
植物生理-光合作用
景天酸代谢途径(crassulacean acid metabolism pathway CAM途径)
这是干旱地区生长的景天科、仙人掌科等植物具有的一个特殊的CO2同化方式
壹
贰
A
CAM植物气孔运动的特点:
B
夜间气孔开放 CO2与PEP形成OAA,表现为淀粉减少,苹果酸增加,细胞液变酸
C
白天气孔关闭 苹果酸释放的CO2进入C3途径,合成淀粉,细胞液酸性减弱
2.影响chl合成的外界条件
3.植物的叶色
叶片出现红色是由于花色素积累的缘故
植物的叶色是各种色素的综合表现。取决于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比例
第三节
光合作用的机理
光合作用的机理分为三个主要阶段:原初反应、电子传递和光合磷酸化、碳同化
光合作用的起点。包括光能的吸收、传递和光化学反应。原初反应速度极快,为10-12-10-9s,可以在液氮温度下进行
叶绿素的生物合成及其
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叶绿素的生物合成
植物体内的叶绿素是不断地进行代谢的。叶绿素的生物合成是以谷氨酸与α-酮戊二酸为原料,合成δ-氨基戊酸(ALA)开始的 ,是在一系列酶的作用下形成的
光照
温度 最适温度30℃ 左右
水分 与蛋白质合成受阻有关
氧气
矿质元素:N、Mg、Fe、 Cu、Mn、Zn
01
03
02
04
第二节 叶绿体及其色素 一、叶绿体的结构与化学成分 1.叶绿体(chloroplast)结构
PART ONE
thylakoid
grana
stroma
高等植物的叶绿体一般呈扁平的椭圆形。每个叶肉细胞约有20-200个叶绿体。每个典型的叶绿体约有40-60个基粒,每个基粒约有10-100个 类囊体
第三节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二)
第三节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运用实验的方法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
2、阐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掌握光合作用的定义、实质、表达式。
3、举例说出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4、确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养成积极思考、勇于创新的学习习惯。
【学习重点、难点】1、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及其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
2、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探究活动。
【学法指导】通过具体的实验操作和实验装置的设计,亲身体验到“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水是绿色植物合成有机物必须的原料”。
通过合作探究,归纳出光合作用的定义、实质、表达式,继而联系农业生产中的实例,说出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中的应用。
【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基础梳理):1、【探究活动】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1)对照试验:甲烧杯内注入____ ____溶液,作用是____ ___,乙烧杯内注入等量的_______。
本实验的变量是。
(2)结论:_________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
(3)实际上也是绿色植物合成有机物的原料。
2、光合作用的定义:绿色植物通过________,利用_________,把________和____转化成贮存能的_____________,并且释放氧气的过程。
3、光合作用的表达式: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4、光合作用的应用:在农业生产中利用_________ 、__________ 方法提高光合作用效率。
二、合作探究(小组讨论完成下列问题):1、【探究活动】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有哪几步?(2)该探究活动你提出的问题、作出的假设各是什么?(3)该探究活动的主要变量是什么?你觉得应怎样控制这个变量?(4)该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2、如何设计实验探究“水也是绿色植物合成有机物所必须的原料”?三、总结提升(师生共同讨论):1、汇总与光合作用相关的实验。
光合作用二
叶片各部分功能
外有角质层,能防止水分蒸发 表皮细胞无色透明,有利于阳光的射入 1、表皮: 表皮细胞间有保卫细胞,可以控制气孔的开闭。 (气孔是气体交换的窗口和水分蒸发的门户)
2、叶肉:
栅栏组织:接近上表皮,内含较多的叶绿体,排 列整齐,像栅栏一样。 海绵组织:接近下表皮,内含较少的叶绿体,形 状不规则,排列疏松。 导管: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管道。
3、叶脉:
筛管:运输有机物的管道。
分析探索篇 光合作用的实质
1、物质转变 由简单的无机物(二氧化碳和水)转 变成复杂的有机物(淀粉等),并且 释放出氧气。 2、能量转变 光能转变成储存在有机物里的能量。
BACK
光合作用的意义:
(一)食物来源
据科学家估计,整个地球上的绿色植物光合作用 一年所制造的有机物,若折算成葡萄糖可达4500亿吨 左右。
6.光合作用的能量转变是
光能
化学能
(二)能量来源
据估计,地球上绿色植物一年进行光合作用所提供的 能量,若折算成电能,可达1700万亿度。现在整个地 球上人类一年所消耗的能量仅占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所 提供能量的10%左右。 BACK
(三)氧气的来源
据估计,1公顷阔叶林在生长季节,其光合作用每天能吸 收二氧化碳1吨,释放出氧气0.73吨。地球上绿色植物进行 光合作用一年所释放出的氧气,可以达到4800亿吨左右。
合理利用光能的方法
• 合理密植 • 提高二氧化碳浓度
知识回顾
光合作用的公式: 光
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淀粉)+氧气 叶绿体
叶绿体
1.光合作用的场所是
2.光合作用的原料是 二氧化碳,水 太阳光(光能) 3.光合作用的动力是 4.光合作用的产物是 有机物,氧气 5.光合作用的物质转变是 无机物 有机物
11光合作用(二)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知识讲解
光合作用(二)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知识讲解【学习目标】1、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原理,掌握光反应、暗反应的过程及其相互关系2、描述叶绿体的结构、说明叶绿体的功能。
3、理解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4、重点:光合作用的发现及研究历史、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过程及其相互关系5、重点: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外界因素。
6、难点: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过程、探究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要点梳理】要点一、光合作用及其探究历程1、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换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要点二、光合作用过程及原理的应用1、光合作用过程图解2、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的区别和联系项目 光反应暗反应 区 别场所 类囊体囊状结构的薄膜上叶绿体基质 条件需色素、光、酶不需色素、光,需要酶物质变化(1)水的光解(2)ATP 的生成(1)CO 2的固定 (2)C 3的还原能量变化叶绿素将光能转化为活跃的化学能储存在ATP 中。
ATP 中活跃的化学能转化为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两者联系(1)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ATP 和还原剂[H],暗反应为光反应提供ADP 和Pi (2)没有光反应,暗反应无法进行;没有暗反应,有机物无法合成。
总之,光反应是暗反应的物质和能量的准备阶段,暗反应是光反应的继续,是物质和能量转化的完成阶段。
二者是光合作用全过程的两个阶段,是相辅相成的。
要点诠释:①光反应必须在光下进行,而暗反应有光无光都可以进行。
②催化光反应与暗反应的酶,其种类和场所均不同,前者分布在类囊状膜上,后者分布在叶绿体基质中。
3、光合作用反应式及其元素去向6CO 2+12H 2O −−−→光能叶绿体C 6H 12O 6+6H 2O +6O 2要点诠释:上述方程式表示光合产物只是单糖,实际上光合产物主要是糖类,包括单糖(葡萄糖和果糖)、二糖(蔗糖)、多糖(淀粉),其中以蔗糖和淀粉最为普遍,但也有一些实验证明,蛋白质、脂肪也是光合作用的直接产物。
2019年中考生物真题分类:第三节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含答案】
第三节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一、光合作用的产物(一)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1. (2019·贵州六盘水)“春天不是读书天,放个纸鸢,飞上半天。
”踏青归来,许多同学的白衣服上沾染了植物的绿色汁液,欲去除绿渍,最好选用()A.凉水B.生理盐水C.酒精D.碘液2.(2019·福建)“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使用碘液的目的是()A.溶解叶绿素B.检验是否产生淀粉C.促进淀粉分解D.验证是否产生氧气3.(2019·新疆)“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把叶片放入酒精内隔水加热的目的是()A.分解淀粉 B.溶解淀粉 C.将淀粉煮沸 D.把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4.(2019·云南)“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淀粉)”的实验中,将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水浴加热的作用是()A.运走耗尽叶片原有的淀粉 B.使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C.检测是否产生淀粉 D.检测是否合成叶绿素5.(2019·滨州)如图是某同学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的部分步骤,有关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步骤一是为了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B.为了保证实验效果,步骤二必须放在光下C.步骤三中②、③内分别盛有酒精、清水D.步骤四的现象可以说明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6.(2019·四川广元)在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时,某同学对实验过程和结果的分析错误的是()A.甲是为了消耗掉叶片中原有的淀粉B.丁中叶片滴加碘液后c遮光部分变蓝C.丙中b烧杯中的酒精可溶解叶绿素D.实验结论是绿叶在光下能制造淀粉7.(2019·德阳)某兴趣小组开展了“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探究实验。
步骤如下:①把天竺葵放在黑暗中一昼夜:②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上下两面遮盖起来,移到阳光下照射:③几小时后,摘下叶片并去掉纸片;④将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水浴加热;⑤漂洗叶片、滴加碘液,观察颜色变化。
中考生物教材考点梳理课时复习含答案: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精品基础教育教学资料,仅供参考,需要可下载使用!中考生物教材考点梳理课时复习含答案: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课时7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命题点1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1.有关光合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B)A.制造有机物,释放二氧化碳B.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C.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D.分解有机物,释放二氧化碳2.害虫啃食农作物叶片,会导致减产的主要原因是(D)A.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减少B.呼吸作用分解的有机物减少C.蒸腾作用减弱,散失水分减少D.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减少3.“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淀粉)”的实验中,光照前用黑纸片遮盖叶片时,需要注意的是(C)A.将叶片的上下表面全部对应遮盖B.遮盖叶片的上表面C.将叶片的上下表面一部分对应遮盖D.遮盖叶片的下表面4.绿色植物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决定该功能的重要结构是细胞中的(A) A.叶绿体 B.线粒体C.气孔 D.叶脉5.“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中,用黑纸片对叶片进行部分遮盖所控制的变量是(C)A.淀粉 B.温度C.光 D.二氧化碳6.晚上,将金鱼藻放在盛有水的试管中,把试管先后放在离白炽灯不同距离处,观察试管中产生的气泡数目,统计结果如图。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D)A.气泡越多,说明产生的氧气越多B.试管与灯的距离为10厘米时,产生的气泡最多,原因是光照较强C.该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光照越强,光合作用也就越强D.如果将该试管放在黑暗中,也将会冒出大量气泡7.有关“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产生淀粉)”实验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D)A.把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耗尽叶片中的淀粉B .同一叶片的遮光部分和未遮光部分可形成对照C .将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水浴加热,使叶片变为黄白色D .滴加碘液后,叶片的遮光部分变蓝,未遮光部分不变蓝 8.下列关于绿色植物在自然界中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D) A .为生物圈中其他生物提供有机物 B .为其他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C .维持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D .只产生氧气,不产生二氧化碳9.甲、乙两地出产同一种哈密瓜,甲地的哈密瓜比乙地的含糖量高。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二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学习目标】1、探究二氧化碳、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掌握光合作用的定义和反应式。
(重点)2、掌握光合作用的原料,意义,应用。
3、探究二氧化碳,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难点)4、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思维判断能力。
5、了解绿色植物与人类生存的关系,培养自己爱绿、护绿的责任意识。
【学法指导】本节课主要以实验为主,请同学们结合生活实际,认真观察,积极动手,善于思考,相信你们一定是最棒的!【学习过程】一、温故推新,初探困惑光合作用的产物有哪些?光合作用有了产物,请推测它需要那些原料?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一)光合作用原料的探究实验1、自学课本 65页讨论并思考柳树增加的重量是从哪里来的?2、自学课本66-67页,思考讨论: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提出问题?做出假设材料用具实验步骤:3、合作探究:1、实验时要严谨,不能只图好玩,要注意观察和思考。
2、小组要分工明确:一人主持讨论,一人记录,实验时小组长要维持小组纪律,避免围观实验。
小建议3、及时书面记录实验结论和讨论结果。
4、交流时每组派代表发言,组内同学可在第一时间进行补充。
4、思考讨论有关问题(1)碳酸氢钠溶液的作用是什么?(2)为何设置甲乙两组实验?乙组的作用是什么?(3)比较试管内液面下降至标记处所需的时间有何不同?(4)说明了什么?(二)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反应条件1、自学教材67、68页2、展示自学成果,小组代表回答下列有关光合作用的问题。
(1)定义:(2)公式:(3)产物:原料:场所:条件:(4) 实质:(5) 意义:(6) 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章第三节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Image
12/12/2021
第十六页,共十六页。
C.不扔垃圾
D.多植草坪多种树
第十一页,共十六页。
3.光合作用(guānghé-zuòyòng)的C场所是( )
A.绿叶
B.叶片
C.叶绿体
D.叶肉细胞
4.把叶片放入酒精隔水加热的目的是( ) C
A.溶解淀粉
B.将淀粉煮熟
C.把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
D.使淀粉分解
第十二页,共十六页。
5.光合作用(guānghé-zuòyòng)进行的时C 间是( )
A.白天
B.白天和黑夜
C.有光时
D.黑夜
6.在做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要将天竺葵放在黑暗
中一昼夜,目的是( )A A.消耗叶片中的淀粉
B.使叶肉中的淀粉到叶片上
C.停止光合作用,使淀粉到叶肉细胞
D.储备养料,准备进行光合作用
第十三页,共十六页。
7.17世纪,比利时科学家范•海尔蒙特将一棵柳树幼苗栽入装有
12/12/2021
第十五页,共十六页。
内容(nèiróng)总结
第三节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二百多年以前,有位科学家做过这样的实验:他把一支 燃着的蜡烛,放进玻璃罩里,由于蜡烛燃烧不断消耗氧气,一会的功夫,罩里的氧气耗尽
No (hào jìn),蜡烛便熄灭了。可是,当他在玻璃罩下放上一棵长满绿叶的薄荷,并受到阳光的
第三节 绿色植物(lǜsè zhíwù)的光合作用
第一页,共十六页。
七年级(初一)生物 生物 第3章植物的光合作用
一、光反应和碳反应
光合作用的过程可分为3大步骤:1)原初反应(光能的吸收、传递和转换过程);2)电子传递和光合磷酸化(电能转化为活跃的化学能过程);3)碳同化(活跃的化学能转变为稳定的化学能过程)。第一、二个大步骤基本属于光反应,第三个大步骤属于暗反应(表3-2)。
2.C4途径的类型
根据运入维管束鞘细胞的C4化合物和脱羧反应的不同,C4途径有3种类型(表3-3,图3-18)。
3.C4植物的光合特征
C4植物比C3植物具有较强的光合作用,其原因可从结构和生理两方面来探讨。
①结构与功能是有密切关系的,是统一的。C4植物叶片有“花环型”结构。
②在生理上,
C4植物的叶肉细胞中的PEPC对底物HCO3-的亲和力极高(是Rubisco60倍);极低的CO2供应就可满足它的需要。
②已从叶绿体分离出两个光系统,每一个光系统具有特殊的色素复合体及一些物质。光系统I(简称PSI)的颗粒较小,直径约11nm,主要分布在类囊体膜的非叠合部分;光系统Ⅱ(简称PSⅡ)的颗粒较大,直径约17.5nm,主要分布在类囊体膜的叠合部。光合作用的光化学反应就在.这两个光系统中进行。
二、电子传递体及其功能
C4植物由于有“CO2泵”浓缩CO2的机制,降低了光呼吸;提高了BSC的CO2浓度,抑制了RuBisco氧化反应,降低了光呼吸;光呼吸酶主要分布在BSC细胞,即便是有CO2放出,也易被PEPC再固定。
第二节叶绿体及光合作用色素(chloroplastandchloroplastpigments) )
叶片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而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细胞器。
一、叶绿体的结构和成分
(一)叶绿体的结构(Struture ofchloroplast)
光合作用 (2)
基质 主要成分是可溶性蛋白质及
其它代谢活跃物质。羧化酶约占可
溶性蛋白质的50﹪,还DNA、
RNA、核糖体、淀粉体、嗜锇颗粒
(叶绿体的脂类仓库)等。
二、光合色素的结构与性质 光合色素主要有三类:叶绿素、类胡 萝卜素、藻胆素。它们存在于类囊体上。 前两类为高等植物的叶绿体色素。 1、叶绿素(chlorophyll,chl) 主要有Chla和Chlb,不溶于水,易溶 于乙醇、丙酮等有机溶剂。
类胡萝卜素的最大吸收峰在蓝紫光区。不 吸收长波光
(三)荧光现象和磷光现象
荧光现象:叶绿素溶液在透射光下呈 绿色,而在反射光下呈红色的现象。
Chl + hν chl* 激发态
基态 光子能量
蓝 光
红 光
荧光(fluorescence): CHL从第一
-
单线态回到基态所发射的光。
磷光(phosphorescence):CHL从 第一三单线态回到基态所发射的光。 叶绿素的荧光和磷光现象说明叶 绿素能被光所激发,而叶绿素的激发 是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的第一步。
吸收光谱:叶绿素对不同波长光吸收后 形成的光谱。
叶绿素在红光区(640~660nm)和蓝紫 光区( 430~450nm)有最强吸收。叶绿素 对绿光吸收最少,故叶绿素溶液呈绿色。
类胡箩卜素在蓝紫光区有最强的吸收。
chla与chlb吸收光谱的区别: ▽ chla在红光区的吸收带偏向长波方向, 吸收带较宽,吸收峰较高。在蓝紫光区吸收 带偏向短波方向,吸收带较窄,吸收峰较低。 对蓝紫光的吸收为对红光的吸收的1.3倍。 ▽ chlb在红光区的吸收带偏向短波方向, 吸收带较窄,吸收峰较低。在蓝紫光区吸收 带偏向长波方向,吸收带较宽,吸收峰较高。 对蓝紫光的吸收为对红光的吸收的3倍,说明 chlb吸收短波蓝紫光的能力较chla 强。
济南版 教学设计_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第2课时)
第三节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第二课时1.阐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2.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能力目标通过实验,培养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思维判断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探究实验设计思路的培养及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进一步培养学生对知识点的应用能力。
二氧化碳和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一、导入新课复习光合作用的产物是什么?【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和氧气】产物是淀粉和氧气,那么是什么原料在叶中转化的呢?二、新课讲授光合作用的原料17 世纪,比利时科学家范·海尔蒙特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实验:将一棵柳树苗植入装有土壤的木桶内,土壤100千克,幼树2.5千克。
让树苗接受阳光照射,并且只用纯净的雨水进行浇灌。
5 年后,树长大了。
他发现土壤的质量减少了不到100 克,而柳树的质量增加了80 多千克。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能知道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什么吗?【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是水】光合作用的原料只是水吗?探究活动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提出问题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吗?作出假设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
材料器具绿色植物;数据采集器,二氧化碳传感器,气液相多功能采集装置,光源(灯),带导管的双孔橡皮塞等。
操作方案1. 将绿色植物置于气液相多功能采集装置内,将二氧化碳传感器与气液相多功能采集装置相连。
2. 连接计算机、数据采集器、二氧化碳传感器,打开计算机,进入相应软件。
实施计划1. 打开“组合图线”,添加“时间—二氧化碳”曲线图,表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过程中气液相多功能采集装置内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
2. 打开光源后进行实验。
3. 保存实验数据,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得出结论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
验证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也可以用其他的方法。
视频:验证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
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方法二如图:1.甲烧杯中装的是25%的氢氧化钠溶液,乙烧杯中装的是水。
【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全册必背知识清单
【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全册必背知识清单第一单元奇妙的生命现象第一章认识生命现象第一节生物的基本特征1.自然界中的生物分为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尽管各种生物的生活习性不同,形态大小各异,但它们都有一些共同的生命现象。
2.生物的基本特征有哪些?①具有新陈代谢现象(生物最基本的特征);②生物能够生长发育;③成熟的生物个体能繁殖后代;④生物具有遗传变异现象;⑤生物具有应激性,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⑥生物能适应环境并影响环境;⑦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病毒属第三章内容)注意:(1)能运动、生长的不一定都是生物,生物是有生命的物体,具有以上基本的特征。
例如:不断长大的钟乳石、珊瑚属于非生物,珊瑚虫属于生物。
(2)病毒是唯一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病毒是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的。
举例:①朵朵葵花向太阳(应激性)②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遗传)③大树底下好乘凉(生物能影响环境)④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变异)⑤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生物能影响环境)第二节生物的生活环境1.在地球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岩石圈的上层才有生物生存。
有生物生存的这个圈层叫做生物圈。
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生活环境构成的整体。
2.生物圈之所以适于生物生存,是因为它具备了大多数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阳光、水目前,全球人口数量剧增,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及不合理利用,是破坏各种生物栖息地的重要因素之一。
第三节生物学的探究方法科学探究方法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
1.巴斯德实验的变量是:微生物。
2.生物学的科学探究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等。
3.科学探究成功的前提: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科学探究成功的关键:制订出恰当的科学探究计划。
作出假设是对提出问题的正确性回答。
探究计划包括方法和步骤,以及所需要的材料、器具等。
4.生物学的科学探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测量法、调查法等。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二单元多彩的生物世界第一章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3节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课件济南版
A.水分 B. 光 C. 空气 D.温度
3.“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把盆栽的天竺葵放
C 在黑暗处一昼夜,其目的是( ) A.便于检验淀粉的多少 B.有利于除去叶绿素
C.让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耗尽 D.便于用碘液检验
B 4.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正确的顺序是 ( )
叶片的一部分遮盖起来?
是为了作对照实验,看看有 光照的部位和无光照的部位 是不是都能制造淀粉。
__有__光__照__部__分__和_无__光__照_部__分_____
构成了一组对照实验,变量 是__光__照____。
步骤三:酒精脱色
(3)为什么隔水加热酒精而不能 用火直接加热酒精?
酒精易挥发、易燃烧,隔水加热可 预防烧杯中酒精燃烧,以免出现危险。
延伸探究: 据图分析回答:
(1)第一将甲、乙两个装置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目的 是 使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耗尽。。 (2)甲装置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 吸取瓶内二氧化碳 ,本 实验的变量是 二氧化碳 。 (3)然后将甲、乙装置放在光下照射几小时,从甲装置和乙 装置中各取一片叶,经酒精脱色后,滴加碘液,变蓝色的是 乙 装置中的叶片。此实验现象可以证明 二氧化碳 是光合作 用的原料。
探究:水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
方法步骤:
(1)选择一盆生长旺盛的天竺葵
(2)将该植物放在黑暗处一昼夜
(3)设计对照实验(将一片叶的主叶脉切断 A与B对照)
(4)光下照射几小时。
(5)脱去叶绿素
(6)漂洗后,滴加碘液检验淀粉的存在
(7)漂洗后视察现象
(8)分析现象,得出结论。
B
A
探究:水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用
合理密植的意义
套种(棉花与草莓)
套种(竹子与黄豆)
思考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如何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1、增施二氧化碳,提高光合作用的强度 2、合理密植,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3、增加光照时间
• 拓展延伸 • 光合作用的意义:
• 没有光合作用我们还能呼吸吗? • 没有光合作用我们还有饭吃吗?
• 没有光合作用地球上还有生物吗?
第二单元 第一章 第三节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 普乐斯特勒的实验
没有熄灭的蜡烛
二百多年以前,有位科学家做 过这样的实验:他把一支燃着的蜡 烛,放进玻璃罩里,由于蜡烛燃烧不 断消耗氧气,一会的功夫,罩里的氧 气耗尽,蜡烛便熄灭了。可是,当他 在玻璃罩下放上一棵长满绿叶的薄 荷,当受到阳光的照射时,那支燃烧 的蜡烛,却可继续燃烧,很 久也没有熄灭。
目的:使叶片内原有 的淀粉运走或耗尽
作对照
实验变量: 光
步骤3、
脱色
1、为什么要脱去叶绿素? 叶绿素呈绿色,如不脱去,不容 易观察到淀粉遇碘变蓝的现象 2、为什么用酒精而不是水煮 叶片来脱色呢? 叶绿素易溶于酒精而不溶于水 3 、 为什么隔水加热酒精而不 能用火直接加热酒精? 酒精易挥发、易燃烧,隔水加热可预防烧杯 中酒精燃烧,以免出现危险
活动 二
• • • • • •
验证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观看视频,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实验 回答: 1、金鱼藻在阳光下出现什么现象? 2、将快要熄灭的细木条(或卫生香)插进管内, 观察到什么现象? 3、通过这个小实验能得到什么结论?
我观察
验证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我发表
• 1、金鱼藻在阳光下出现什么现象?
有气泡冒出
• 2、将快要熄灭的细木条(或卫生香)插进管 内,观察到什么现象? 细木条复燃 3、通过这个小实验能得到什么结论?
植物光合作用
第一
从第一三单线态回到 基态所发出的光
(四)光合色素在光合作 用中的作用
• 在叶绿体中,光合色素分布在类囊体膜 上,光合色素总的作用就是吸收、传递 和转换光能。
• 根据光合色素在光合中的作用(功能),
光合色素可分为两类,反应中心色素 和聚光色素。
(五)叶绿素的生物合成及影响因素
1.叶绿素的生物合成 叶绿素的生物合成过程非常复杂 2.影响叶绿素生物合成的因素 (1)光照 (2)温度 (3)矿质元素 (4)水分
• PQ + 2H+ 2e PQH2
3) Cytb6-f复合体 • Cytb6-f复合体包括三种
电子传递体,Cytb6, Cytf,Fe-S蛋白。
4)PC:质体蓝素,含铜蛋 白质。
• 特点:可在类囊体腔一侧 移动,通过Cu+的氧化还 原传递电子。
5)PSⅠ的电子传递
PC
原
初 反
光
P700 P700*
Melvin Calvin, (1911-1997) Nobel Laureate, chemistry, 1961
• 照光60秒:14C分布于许多化合物中,有C3、 C4,C5,C6,C7化合物。
• 缩短到7秒时:几乎所有的14C集中在一种化合
物上
PGA(3-磷酸甘油酸)
确定了CO2固定后的最初产物是3—磷酸甘油酸 (PGA)。由于PGA是三碳化合物,所以这一途径被称为
(3)色素(Pigments):叶绿体色素。
二、光合色素(叶绿素和类胡萝 卜素)
1 叶绿素:Chlorophyll,Chl
a.分类
Chla:蓝绿色,大部分用于捕光,少部 分用于转化光能
Chlb:黄绿色,全部用于捕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综合
年级
七
学科
生物 日
课题 绿色植物的 光合作用(2) 知 识 领 域 教 学 目 标
第 12 周 2 教时 授课日期: 11 年 11 月 15 技 能 领 域
情 感 领 域
1、通过探究实验,阐明绿色植物产 通过探究实验设计思路的培 物和原料及条件。 养及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 合作学习,取长补短,师生互补,良
学
知识点
过
程
学 生 活 动 时 间
一、 情景 激疑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会产生氧气”提出问题: 光合作用产生的气体是 氧气 吗?我们应如何证明我们的假设呢?导入新课。
学生猜测问题的 答案
5பைடு நூலகம்
二、 实验 探究
1、氧气的性质――无色、无味,常温下呈气体状态,难溶于水, 不能燃烧但能助燃(能使带火星的木条恢复燃烧) 。 金鱼藻,放在水中,照光,收集产生的气体,检验是不是氧气 2、海尔蒙特实验 3、“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
以小组为单位进 行实验设 请学生总结自己 的设计思路: 分析实验结果得 出结论:绿色植物 光合作用的产物 之一是氧气。
5
5
6
动画展示光合作用的过程用语言描述光合作用的过程,并填表格: 水、二氧化碳是光 合作用的原料
2
教
环节 教 师 活 动
充分肯定学生的 创造性思维,请 其他同学评价各 组的实验设计, 启发学生确立在 探究实验中控制 变量,设立对照 的科学方法。 把各小组两两合 并,相互质疑对 方的实验设计, 相互交流补充, 不断完善,探讨 实验过程的每一 个步骤,培养严 谨的科学实验作 风,体会科学家 进行科学探究的 科学方法和科学 精神。最终形成 各自完整的实验 设计。
实验器材(酒精灯、酒精、三脚架、石棉网、镊子、广口瓶、瓶塞、凡士林、蜡烛、大玻璃罩、长颈漏斗、试管、玻
1
教
环节 教 师 活 动
配以优美的音 乐,多媒体展示 蓝天、白云和郁 郁葱葱的森林图 片。 用问题激发学生 探究知识的欲 望,启发学生的 思维。 投影小资料 提醒学生注意实 验的可行性,尽 量利用现有的仪 器设备巧妙的设 计实验。
学
知识点
过
程
学 生 活 动 时 间
原料:二氧化碳、水 场所:叶绿体 能量 :光能 产物:有机物、氧气 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 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并且释放 出氧气的过程。 公式表示为:
光能 证明自己的假设, 体验科学探究的 过程。 小组成员之间进 行分工、合作,按 照各组的实验设 计动手完成实验 探究
5
三、 归纳 总结
二氧化碳+水
叶绿体
有机物+氧气
5
探究实验结束,各 组总结自己的实 验成果,
3
教
环节 教 师 活 动
学
知识点
过
程
学 生 活 动 时 间
四、 迁移 深化
请学生代表讲解 公式的含义。
实质是: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 包括两个转化: 物质转化: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 分析并请学生代 能量转化: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有 机物中 意义:食物来源、能量来源、氧气来源 应用: 当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到 0.5%-0.6%时农作物的光合 作用会显著增强,产量就会有较大的提高 , 化碳的方法称为“气肥法” 联系实际,归纳 光合作用的意义 及应用 给农作物施用二氧 光合作用的过程, 对比原料产物变 化 光合作用的意义 及应用 表进行讲解公式 的含义
五、 开拓 创新
分析光合 作用的过程,对 比原料产物变化 及能量转化,阐 释光合作用实 质:物质变化和 能量转化。
4
10
六、 练习 检测
主要作物稻、麦高产品种的光能利用效率仅为 1%~1.5% 太 阳光能被用在植物代谢消耗的约占 4% ,提高植物的光能利用率 方法为合理密植、间作套种
4
第三节 原料:二氧化碳、水 场所:叶绿体 能量 :光能 产物:有机物、氧气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
板 书 设 计
概念: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 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光能 公式表示为:二氧化碳+水 叶绿体 实质: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 应用:合理密植、间作套种、增加二氧化碳、延长光照时间
有机物+氧气
教
应用“启发探究式”教学模式, 引导学生探究设计实验来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
后 反 思
极性,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通过进一步的实验设计和训练以及生生合作、师生合 作。培养了学生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但是当把这些知识过渡到农业实践中时,反映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换有待于加强。
5
2、知道光合作用的原理在农业生产 进一步培养学生对知识点的 好学习氛围的培养; 对科学知识探索 上的应用。 应用能力。 精神的培养
重 重
点
难
点
探究绿色植物在光下形成淀粉, 难 光是形成淀粉的条件。 点 照实验的设计。 提出问题,应用适当的手段解决问题;单一变量对
课型
新
授
教法
实验探究、分析、归纳总结
教具 璃管、三角烧瓶) 、选择健壮的天竺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