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_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修改)
第2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第 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学习目标】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的重要意义;了解孟子、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学习重点】儒、墨、道、法、兵家的主要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学习难点】各家对当时和后世的影响【学习过程】知识梳理与探究学习过程一:温故知新1、山东物宝天华,人杰发灵,有“一山一水一圣人”之说,其中圣人指谁,其教育思想有哪些?对后世有何影响?学习过程二:自我探究:1、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战乱时期,为何在思想领域出现了异常自由和活跃的局面?学习过程三:合作探究:合作填写百家争鸣表试试牛刀:1.儒家思想材料一子贡问政。
子曰:“足食(粮食充足)、足兵(军事力量充足),民信之矣。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不取得百姓信任是立不住脚的。
(1)材料一中孔子认为治理国家最关键的一条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认为要达到这一目的,统治者应该怎样做?材料二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是故得手丘民(得到百姓的拥护)而为天子,得为天子而为诸侯,得手诸侯而为大夫。
……”——《孟子·尽心章句下》(2)材料二主要反映了孟子的哪一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依据这一观点孟子认为统治者应该怎样做?材料三水则载舟,水亦覆舟。
”——《荀子·王制》(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荀子为什么会提出“舟水之喻”?后世不少统治者都以此为鉴,举出一个典型事例。
(4)三段材料反映了先秦儒家的哪一重要思想?2.墨家思想墨家思想代表了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利益。
战国时期一度成为显学,也曾经被其它学派广泛吸收征引。
请思考:墨家学派为什么能够在战国时期成为显学?战国以后,为什么不再受人们重视?3.法家思想“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2021-2022学年历史岳麓版必修3教学案:第一单元 第2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Word版含解析
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一、孟子、荀子与儒家1.孟子(1)历史地位:战国时期有名的思想家,儒家学派的重要奠基人。
(2)主要思想主见:①政治思想: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是“仁政”学说。
要求统治者以仁爱之心对待人民,以德服人,争取民心;主见“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②伦理思想:孟子主见人性本善说。
提倡“养浩然之气”,强调先义后利,舍生取义。
(3)影响:唐代以后,《孟子》一书被当作经典。
南宋朱熹将其列为“四书”之一,孟子被尊为“亚圣”,地位仅次于孔子。
2.荀子(1)历史地位:战国时期儒家的另一位重要代表。
(2)主要主见:①哲学思想:提出“天行有常”和“制天命而用之”的唯物论观点。
②伦理思想:主见“性恶论”。
③政治思想:继承了儒家思想,认为治国应以礼教为主,主见礼法并施。
(3)思想特点及影响:荀子的思想取诸百家,与孔孟的思想并不完全全都。
作为战国时期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荀子学说对中国哲学具有深远的影响。
二、墨子与墨家1.历史地位:墨家学派创始人。
2.思想主见(1)主见“兼爱”、“非攻”。
“兼爱”是不分等级贵贱的爱,“非功”是主见各国和平相处,反对不义的兼并战斗。
(2)提倡“尚力”,主见“节用”、“节葬”,强调生产劳动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反对统治者铺张铺张。
3.影响:其思想代表了下层劳动群众,尤其是手工业者的利益,一度成为战国时期的显学。
但战国之后就不再受重视了。
三、庄子与道家1.历史地位:战国时期道家的主要代表。
2.思想主见(1)提出了“齐物”的观点。
(2)提出了“逍遥”的人生态度,即对事物变化实行旁观、超然的态度。
(3)认为天与人“不相胜”,人必需顺应自然。
四、韩非与法家1.历史地位:战国后期的思想家,法家的集大成者。
2.思想主见(1)主见法、术、势相结合,建立一个君主专制的中心集权国家。
(2)认为社会是不断进展变化的,反对儒家“是古非今”的历史观,主见变法革新。
3.影响(1)韩非的思想适应了建立统一的中心集权政治体制的需要。
2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教师寄语:天道酬勤。
人世间没有不经过勤劳而成为天才的。
愿你日夜勤奋,早日成才!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主备人:封磊审核人:胡世鑫时间:2009-9-2【课标要求】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2、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学习目标】1、记忆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比较其中的异同点。
2、分析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3、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知识框架】经济儒家第一次思想解放原因政治百家墨家影响对后世学术文化发展阶级争鸣道家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社会法家【课前预习导学提纲】(一)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2、道家墨子:国人主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尚贤”;评价:墨子思想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利益,战国是成为显学,但到战国后墨子思想便不受人们重视了。
4、法家韩非:国贵族出身,法家集大成者。
主张:(1)主张法、术、势相结合,建立起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对儒家“”的历史观,主张____________。
评价:韩非的思想适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西汉以后的1000多年中,这种思想与儒家思想互为表里,成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兵家春秋时期:孙武代表作:战国时期:孙膑代表作:_______________,主张:强调要懂得,注意利用,重视的作用。
(二)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现象的影响(意义)(1)对后世文化学术的发展产生极大的影响(2)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儒家:__________________;道家:_____________法家:____________________;(3)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同学们,通过预习,你有哪些疑难问题,请写出来,我们一起研究一下。
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孟子·滕文公下》
儒家思想:孟子
朱元璋曾经一边读《孟子》, 一边骂:“这老头,如果生在 今日,岂能放过他!”根据朱 历史地位: 元璋的标准,认为应该删去的, ①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学说,成为儒家学派的重要奠 都一一给予注明,结果共删去 基人,被称为“亚圣”。 《孟子》全书85处,剩下170余 节,编成《孟子节文》,于洪 ②唐代后,《孟子》被当做经典。南宋朱熹将其列 武五年(1372)颁发各级学校, 为“四书”之一。 作为钦定的教材。
这是为什么?
儒家思想:荀子
荀子 , 战国时期赵国人,名卿 , 儒家学派的另一代表, 战 国 时 期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被视为儒家的异端,著作有《荀子》。
唯物思想 ——“天人观”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荀子·天论》
性恶论 —— 人性本恶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荀子·性恶》
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 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庄子·齐物篇》
人生态度 ——“逍遥”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
彼且恶乎恃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 名。……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 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 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 下?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节用、节葬 反映了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的要求。
代表下层劳动者,尤其是手工业者的利益,一度成 为战国的显学,战国后不再受重视
法家思想:韩非子
政治观:
思 想
法、术、势相结合,建立一个君主专 制的中央集权国家。
历史必修三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顺性放任就会引起争夺 矣。用此观之,人之性
和暴乱。因此环境和教 恶明矣,其善者伪也。”
育对人的成长很重要。
——《荀子•性恶》
一、关于百家争鸣 二、孟子、荀子与儒家 三、墨子与墨家
1、墨子生平
墨子生平
墨子(约前468—前376),
名翟。出身于“贱人”。春秋战
国之际思想家、政治家,墨家
的创始人。墨子精于工技,曾
同时重视人的物质需求, 主张发展经济和礼治法 治相结合。
荀子讲学图
荀子的思想
荀子 一反“儒 者不入 秦”的惯 例,访问 了秦国,考察了秦国城乡的治理,并晤见了秦昭 王,建议其“节威反文”,参合礼法,文武并用, 但秦王未能接受。秦统一后短命而亡的历史事实 证明了荀子的礼法并用、王霸统一的治国思想是 正确的、有远见的,这一思想基本被汉以后的封 建统治者所用。
一、关于百家争鸣 二、孟子、荀子与儒家
1、孟子生平 2、孟子的思想及影响
孟子的思想
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是 “仁政”。“仁政”学说是对孔 子“仁学”思想的继承和发 展。孟子从孔子的“仁学”思 想出发,把它扩充发展成包 括思想、政治、经济、文化 等各个方面的施政纲领,就 是“仁政”。“仁政”的基本精 神也就是对人民有深切的同 情和爱心。
第2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导言
春秋战国时期,铁器和牛耕推动了生产力迅 速发展,促进了商业的繁荣和城镇的兴盛,传统 的礼法秩序受到猛烈的冲击。在各国竞相改革的 潮流中,拥有文化知识的士人冲出狭隘宗族纽带 的束缚,四处游说、讲学,极大地开阔了视野, 促进了文化的觉醒。社会上不同阶层、派别的代 表人物,对各种问题提出了不同的见解,涌现了 一批做出了开创性贡献的学术大师,形成思想领 域中百家争鸣的局面。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 学术大师们在激烈的思想交锋中碰撞出的璀璨的 思想火花吧!
历史 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课件.
第2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学习目标】
1.识记战国时期的主要思想流派、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 张
2.理解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及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 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学习重难点】
1.重点:战国时期的主要思想流派、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主张
2.难点: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
“百家争鸣”的含义:
“百家争鸣”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 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儒家学派:孟子、荀子
百
道家学派:庄子
家
争 主要派别 墨家学派:墨子 鸣
法家学派:韩非子
兵家学派:孙膑 历史意义
诸子百家的思想在今天大放异彩
儒家的“仁”——提高今天的社会道德水平 法家的法治思想——“以法治国” 孔子的教育思想——全民教育、素质教育、职业
教育等
墨家的兼爱、非攻——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反 对战争
兵家学派:孙膑
《孙子兵法》 春 秋时期著名军事 家孙武所著。
兵家出现的背景: 兵家是在春秋战国战国时期争霸兼并战争频 繁发生,军事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占有特别突 出地位的情况下产生的。
兵家学派:孙膑
出其不意
1、强调懂得战争的规律 主
攻其不备
要
兵贵神速
思 想
2、利用和创造有利于自己的形势
围魏救赵
远攻近交
1.经济:生产力提高,经济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繁荣 提供物质条件(井田制瓦解,封建经济出现) 2.政治:社会大变革和各国纷争的局面促成了思想自 由的社会环境。(周王室衰微,分封宗法制崩溃) 3.阶级关系:“士”阶层的活跃和重用,各国诸侯都想 富国强兵,因而特别的礼贤下士(士阶层活跃并受重用
4.思想文化: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私学 的兴盛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阅历丰富的文士,为 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私学兴起,学术下移)
第2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1(最终)
阅读以上材料, 阅读以上材料,思考 荀子的哲学思想和政 治思想有哪些? 治思想有哪些?
孔子、孟子、 孔子、孟子、荀子的思想异同
思想家 思想 比较 同 仁的思 想 民本思 想 人性论 治国之 道 孔子 孟子 荀子
爱人
仁政
仁义
为政以德 民贵君轻 君舟民水 性相近 性善论 性恶论 礼法并施 以礼为主
异
以德、 以德、礼治国
仁政学说 ——政治思想的核心 政治思想的核心 (2)人性观 ) 人性本善 ——仁政学说的理论基础 仁政学说的理论基础 (3)人格观 ) “养浩然之气” (重义轻利) 养浩然之气” 重义轻利) 养浩然之气
3、孟子的影响: 、孟子的影响:
阅读教材p6和以下材料, 阅读教材 和以下材料,思考孟子的主要思想 和以下材料 有哪些? 有哪些?
B
• • • •
2.对墨子的“兼爱”思想叙述正确的是 对墨子的“兼爱” A、墨子主张的“兼爱”是有等级差别的爱 墨子主张的“兼爱” B、墨子主张的“兼爱”是无等级差别的爱 墨子主张的“兼爱” C、墨子反对不义的兼并战争
B
• D、墨子的兼爱与孔子的“仁”无差异 墨子的兼爱与孔子的“
关于墨子及其思 想评价不正确的 是: A、创立了严密 、 组织, 组织,他是墨者 团体第一个巨子
B
3.荀子提出“天行有常”和“制天命而用之”命题,突 荀子提出“天行有常” 制天命而用之”命题, 出地体现了他 性恶论” 礼法并施的政治主张( (1)“性恶论”的主张 (2)礼法并施的政治主张(3) 认为自然界的运行有自己的规律( 认为自然界的运行有自己的规律(4)一定程度上认识 到人们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 到人们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自然为人类服务 A、(1)(2) 、(1)(2 B、(3)(4) 、(3)(4 C、(2)(3)(4) D、(1)(2)(3)(4) 、(2)(3)(4 、(1)(2)(3)(4
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提纲
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名题分解一、选择题1.《孟子》一书记载黄河洪水多次泛滥殃及多个诸侯国。
从当时历史发展趋势分析,解决的根本之道在于()A.委托东周政府专力治黄 B.各诸侯国通力合作,统一治黄C.统一中原,由中央政府治理 D.诸侯国各自为政,加强治理【解析】C 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思想代表人物,战国时期诸侯纷争、社会动荡。
本题A项不符合题意,战国时期周天子的权威已基本丧失;B项各国战乱不断,通力合作不可能实现;D项黄河治理是系统工程,各自为政根本无法实现治理。
本题选C项,只有统一国家,由中央政府着手进行治理,解决洪水泛滥。
2.有学者在评价中国某位先哲的思想时说“强调万物存在意义上的齐一性,而不排斥实在意义上的个别差异。
”这一先哲思想当为()A.老子的“无为”思想 B.荀子的“天行有常”思想C.庄子的“齐物”思想 D.墨子的“尚同”思想【解析】C 本题考查了先秦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A项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主张“无为”即严格按照自己的职责办事,职责范围以内的事,一定要做得恰到好处;职责范围以外的事,一概不做。
B项荀子是儒学思想在战国时期的代表思想家,“天行有常”是指社会发展有其自然、特定的规律。
C项庄子是道家在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齐物”思想认为世界万物包括人的品性和感情,看起来是千差万别,归根结底却又是齐一的。
D项墨子是战国时期的墨家学派创始人,“尚同”思想是主张人们都服从天子的思想和意志,人们的思想才能统一,是非的判断才有标准,社会才会出现安定的政治局面。
分析材料,材料所指是庄子的思想,本题应选C项。
3.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中载“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要用国家的军事力量予以清除;而人民群众则需被强迫从事生产劳动。
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因此不可宽容待之。
”文中的他们是指()A.儒家学派B.道家学派C.法家学派D.墨家学派【解析】C 本题稍难,从材料中这一学派主张用军事手段废除奴隶制度、世卿世禄制;把农民牢牢束缚在土地上;歧视商人和读书等,联系所学,这一学派应该是法家学派,主张加强君主集权;厉行赏罚;奖励耕战;重农抑商等,本题选C项。
2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4、战国时期,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国家的思想家是( ) A、韩非子 B、庄子
C、孟子
D、墨子
5、战国时期认为社会不断发展变化,历 史永远不会倒退,主张变法革新,反对儒 家“是古非今”的历史观的是( ) A、荀子 C、墨子 B、孟子 D、韩非子
6、对先秦时期诸子百家思想评价不确切的一项是 A、诸子百家在很大程度上共同构造了中国民 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B、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 想和道德准则 C、墨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 思想 D、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史进步思 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A、孔子和老子
B、孟子和荀子 C、荀子和庄子 D、荀子和韩非子
2、提出“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 攻,……则天下治”的先秦思想家是 ( )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孟子
3、关于墨子及其思想评价不正确的是(
A、创立了严密组织,他是墨者团体第一个巨 子
)
B、墨子的思想代表了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 工业者的利益 C、其思想一度成为战国时期的显学,曾被其他 学派广泛吸收征引
B
4.荀子提出“天行有常”和“制天命而用之”命题,突 出地体现了他 (1)“性恶论”的主张 (2)礼法并施的政治主 张 (3)认为自然界的运行有自己的规律 (4)一定程度上认识到人们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 利用自然为人类服务 A、(1)(2) B、(3)(4) C、(2)(3)(4) D、(1)(2)(3)(4)
7、“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 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 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 ) A、政治上倡导“无为而治” B、指出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 C、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原的哲学家 D、认为矛盾双方不能互相转化
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教案
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教案教学目标:了解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能够区分各家的主张;了解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以及各家学说对后世的影响。
通过了解各家主张的异同,培养学生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辉煌灿烂以及思想文化在争鸣和碰撞中不断发展的规律。
教学重点:孟子的仁政思想;庄子的思想及其影响;法家的思想;百家争鸣的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庄子的思想及其影响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探究式、讲授法、多媒体教学法新课导入:在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是思想和文化最为辉煌灿烂、群星闪烁的时代。
当时,礼崩乐坏,天下大乱,诸侯争霸,列国交兵,忧国忧民的学者们有感于时局,纷纷提出自己的救世主张。
他们或周游列国、献计献策,或退隐林下、聚徒讲学,或独善其身、著书立说。
一时间,学派蜂起,百家争鸣。
特别是儒、道、墨、法等学派系统地提出了自己的哲学思想和社会政治主张,掀起了当时思想界的一大波澜,形成了空前繁荣、百家争鸣的局面。
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百家争鸣的时代,去感受2500多年前学者们的风采首先,我们了解一下何为“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代表社会各阶级、阶层利益的思想家纷纷著书立说,产生了儒、道、墨、名、法、阴阳、纵横、农、杂等各家思想流派,他们针对当时社会上和学术上的各种问题,展开讨论,争相发表不同的见解,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百家不是真的有一百家,其实只有十家,影响较大有儒、墨、道、法四家,下面我们就按照平时的分组情况由四组同学分别代表四家学派,古有稷下学宫,各派云集、百家争鸣,今有多媒体教室,精英荟萃,理性思考。
让我们发扬稷下风格,首先走进儒家学派。
请组同学根据所学知识介绍战国时期的儒家学派代表。
一、战国时期的孟子、荀子和儒家学派战国时期,继承和发扬孔子儒家学派思想的是孟子和旬子。
请一组同学介绍孟子。
孟子请同学们阅读孟子名言,结合书本和所学知识,介绍孟子其人并总结孟子的主要主张。
教师总结:孟子的主要思想仁政学说——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民本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性善论——仁政学说的理论基础人的修养和义利观思考一:孟子的主张中继承了孔子的什么思想?又有何发展?你还了解其他的孟子名言吗?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仁政”学说是孟子对孔子“仁”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封建政治哲学的最重要概念,关注的是人民生存的权力。
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三、“百家争鸣”的影响
儒家:孕育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仁)和
道德准则(礼)
道家: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辩证法)
法家:变革精神成为历代改革图治的思想武器 它们在很大程度上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 基本精神。
古为今用
诸子百家的思想在今天大放异彩
• 儒家的“仁政”——“以德治国” • 法家的法治思想——“依法治国” • 孔子的教育思想——全民教育、素质 教育、职业教育等 • 墨家的兼爱、非攻——平等博爱、热 爱和平、反对战争
3.墨家代表人物——墨子
①“兼爱” ②“非攻”
③“尚力” ④“节用”、“节葬”
⑤“尚贤” 墨子
第2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 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这一主张属于 有等级差别的爱 A.儒家“仁爱”思想 B.墨家“兼爱”思想 无等级差别的爱 C.儒家“礼治”思想 D.墨家“非攻”思想
诸侯争霸,学术环境宽松活泼。
文化: 私学兴起,学术下移;
第2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一、“百家争鸣”出现的历史背景
材料五:春秋战国,人们掌握了冶炼铁的技术,铁农具逐渐 代替了过去的石制、骨制等笨重易损的农具,由此出现了借 助铁农具和牛力的农耕方式,这一变化促使井田制走向崩溃。
根本原因: 社会大变革。 经济: 铁器牛耕出现,井田制瓦解,土地 私有制确立。 政治诸侯争霸,学术环境宽松活泼。 文化: 私学兴起,学术下移;
1.以下主张体现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是() A. 仁者爱人,民贵君轻 B.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C. 兼爱非攻,节用尚俭 D. 法不阿贵,以法治国 2.下列古迹与孔子办教育有关的是() A.曲阜孔庙杏坛 B.白鹿洞书院 C.文渊阁 D.天坛
高中历史 第1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第2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教案(含解析)
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1.地位:墨子是战国时期鲁国人,墨家学派创始人。
2.主要学说:主张“兼爱”“非攻”,而“兼爱”是没有等级差别的爱;“非攻”,是反对不义的兼并战争,主张各国和平相处;提倡“尚力”,强调生产劳动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反对统治者铺张浪费,主张“节用”“节葬”。
3.地位:代表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其思想曾被其他学派广泛吸收,战国以后不受重视。
三、庄子与道家1.地位: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思想体系,是战国时期道家的主要代表。
2.主要学说(1)哲学思想:提出“齐物”的观点,认为事物无本质区别,认为天与人“不相胜”,人必须顺应自然。
(2)个人修养论:“逍遥”的人生态度,对事物变化采取旁观、超然的态度。
四、韩非与法家1.地位:是战国后期的一位思想家,是法家的集大成者。
2.主张(1)政治观:主张法、术、势相结合,建立一个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
(2)历史观:认为社会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反对儒家“是古非今”的历史观,主张变法革新。
3.影响:适应了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需要,在西汉以后的1 000多年中,这种思想与儒家思想互为表里,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五、孙膑与兵家和百家争鸣的历史影响1.孙膑与兵家:孙膑,其思想主要受《孙子兵法》影响,并广泛吸收法家和其他各家的思想,是战国时期兵家的代表人物。
2.百家争鸣的历史影响(1)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思想,对后世文化学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2)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2 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思想家和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史料①伴随着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和经济大变动的是教育和学术领域发生的变化。
②王官之学衰落代表的是旧学术的退场,私学兴起则包含着新学术的酝酿,私学最终造就了诸子百家争鸣的兴盛局面。
——袁行霈、严文明等编《中华文明史》[解读]史料属于后世史学专著,主要说明了百家争鸣形成的原因。
2020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3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2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2.孟子认为:“无恒产而有恒心(道德观念或行为准则)者,惟 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材料反映了孟子( ) A.为统治阶级进行辩护 B.已具有以民为本的思想 C.经济上主张轻徭薄赋 D.有轻视劳动人民的倾向 解析:材料没有体现统治者的意愿,故 A 项错误;“无恒产 而有恒心(道德观念或行为准则)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 产,因无恒心”体现了孟子主张让百姓拥有一定的财产从而 维护统治的思想,故 B 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到关于赋税的主 张,故 C 项错误;孟子主张通过百姓稳固而统治稳固的思想, 体现了对劳动人民的重视,故 D 项错误。 答案:B
故 D 项正确。
答案:D
5.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尚儒,齐地阴阳、道家、儒学相当发
达,楚地道学与辞赋最具特色,三晋以法家与游说之士为
盛,秦地主要接受三晋学术。这反映了
()
A.学术思想的地域性
B.儒学正统地位衰落
C.北方文学发展缓慢
D.秦国学术水平落后
解析:材料体现春秋战国时期不同地域主导的学术思想不
同,故 A 项正确;汉武帝时期儒学思想成为正统,故 B 项
主题(二) 百家争鸣
[史料实证] 材料一 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 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 所恶勿施尔也。 材料二 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材料三 故治民者,刑胜,治之首也;赏繁,乱之本 也。夫民之性,喜其乱而不亲其法。故明主之治国也,明 赏,则民劝功;严刑,则民亲法。
主题(一) 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史料实证] 材料一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粮食充足),足兵(军事 力量充足),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 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 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材料二 “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 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 民之从之也轻。”
第2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教学设计
第2课百家争鸣教学设计课标要求: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百家争鸣的时代背景、诸子百家的具体内容(代表人物、时期、主张)、百家争鸣的影响与现实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组制作名片、角色扮演等学生活动,使学生学会团结协作;提高从历史材料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提炼观点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讲述百家争鸣的具体内容与意义,表现我国的悠久历史文化,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与爱国热情,树立自主创新意识及正确对待人类文化遗产的科学态度。
教法与学法教法:采用分析法、角色扮演法,问题探究法等,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法:通过角色扮演,探讨案例,从互动中解决问题。
使学生动口、动手动脑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本课重点:诸子百家的具体内容(代表人物、时期、主张)。
本课难点:百家争鸣的影响与现实意义。
教学过程:导入:提问成武文亭山名称的来历,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传说春秋时,孔子的得意弟子曾子与“三冉”(冉雍、冉耕、冉求)曾会文于成武文亭山,后人于土丘上建亭纪念,名“会文亭”,这土丘便称为文亭山了。
反映了思想文化的繁荣。
讲授新课:学习过程一:自我探究:、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战乱时期,为何在思想领域出现了异常自由和活跃的局面?1、社会条件:春秋战国时期面临剧烈的社会大变革,旧的思想观念受到冲击,带来思想的大解放,2、物质基础:铁器和牛耕推动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促进了商业繁荣和城镇兴起;3、阶级条件:社会变革导致阶级关系变动,不同阶级的思想家分别对各种社会问题发表见解;4、政治条件,王室衰微,诸侯纷争,没有一统的思想形态,各国基于争霸战争和政治需要,纷纷网络人才,养士成风,宽松的局面为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创造了环境;5、文化条件:私学兴起,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垄断教育局面,培养出大批知识分子,士人阶层壮大、活跃。
第2课_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上课新
诸子百家的思想在今天大放异彩 儒家的“仁政”——“以德治国” 法家的法治思想——“以法治国” 孔子的教育思想——全民教育、素质教育、 职业教育等 • 墨家的兼爱、非攻——平等博爱、热爱 和平、反对战争 “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 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
16、下列对孙子不荀子癿分析正确癿是( A、都主张性善论 B、都强调礼法 C、都主张“仁”,“德”治天下 D、 都叏百家乊长
)
17、下列关亍百家争鸣癿论述正确癿是( ) ①百家是指一百个思想流派 ②其经济原因 是云田制癿瓦解 ③他们彼此对立攻击亏丌相 融 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戓国时期,儒家学派癿代表人物主要有 ( ) 孔子 孙子 荀子 庄子 A. B. C. D.
11、“丌义而富丏贵,亍我如浮于。”这 名话体现癿思想观念主要是( ) A.重义轻利 B.人性本善 C.民贵君轻 D.尊王贱霸
12、在治国斱略上,主张礼法幵斲,王霸兼 用癿思想家是( ) A.孙子 B.荀子 C.韩非 D.吴起 )
(亐)法家: 韩非
1、韩非简介
韩非(约前280—233年), 出身亍韩国贵族乊家。戓国后期 癿思想家,法家癿集大成者。 曾师事荀况,不李斯是同学。 著作有《孤愤》、《亐蠹》、 《说难》等。其文章深叐秦王政 癿赞赏。韩非至秦后,遭李斯等 人嫉妒。最终被谗陷入狱,自杀 死亍狱中。他癿思想得到秦癿推 崇,成为秦治理国家癿指导思想。 他癿著作经后人整理成《韩 非子》一书。
历史意义①②③
阅读下列材料,分析百家争鸣出现的时代背景。
2021年高考历史试题按课分解 第2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含解析)
2021年高考历史试题按课分解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含解析)1.(xx·山东文综·13)《尚书·酒诰》云:“人无于水监(照镜子),当于民监。
”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 )A.兼爱尚贤 B.主权在民C.以民为本 D.道法自然【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儒家思想(民本思想)【解析】兼爱尚贤是墨家的思想,而材料体现的是儒家思想,故A项错误;主权在民,强调的是民主思想,而题干强调的是民本思想,故B项错误;依据题干材料“人无于水监(照镜子),当于民监”可知,人不仅要用水察看自己,而且应该以民间的反映当作镜子照照自己的作为,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思想,故C项正确;道法自然,是道家的思想,而材料体现的是儒家思想,故D项错误。
【答案】C2.(xx·安徽文综·12)据《史记》载:一日,魏太子下车,向一位新贵——宫廷文士田子方致意,竟未得到回礼。
太子问:“究竟富贵者还是贫贱者应当骄傲?”田子方答:“贫贱者。
”并解释,他随时都能在别国宫廷被派上用场。
这反映了( )A.士人为诸侯国所重用B.士人轻视功名利禄C.诸侯国内部等级森严D.忠君思想已经形成【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士阶层的崛起【解析】据“《史记》、魏”可以判定是战国时期,“太子”首先向“新贵”“文士”致意这一与常规不同的行为反映了魏国对田子方的敬重,而田子方在解释自己失礼行为时所提供的论据——“随时……在别国……被派上用场”,则从侧面反映了重视士人不是个别国家对待个别人物的单独行为,而是普遍现象,故A项正确;“新贵”的身份、对自己可能的未来工作的预想——“别国宫廷”,都不能表明对功名利禄的轻视,故B项错误;太子率先致意、“贫贱者”未回礼并自信地给予解释,这些关键信息不能证明等级森严,故C项错误;忠君思想在材料中没有反映,故D项错误。
【答案】A3.(xx·四川文综·1)战国中后期,思想领域出现融合倾向。
第2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49张ppt
思考:孟子的“仁政”思想如何继承 和发展了孔子“仁”的思想?
孟子“仁政”思想对孔子“仁”学 说的继承与发展
“仁政”学说是孟子对孔子“仁”的继 承和发展,是中国封建政治哲学的最重要 概念,关注的是人民生存的权力。
——易中天《先秦诸子百家争鸣》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性质、地位和影响
1.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 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对后世文化学术的发展产生了 极大的影响。
2.形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 (1)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__政__治_理__想______
正是如上种种条件的聚合,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发展创造了一种千载难逢的契机。气 象恢宏盛大的诸子“百家争鸣”,正是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中国文化概论》(摘要)
请结合上述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历史背景 。
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
社
经济
生产力大发展(文化繁荣的 物质基础)
会 大
政治
诸侯展开争霸兼并战争、各国 纷纷变法图强(提出不同的治
知识拓展
2、诸子百家思想哪一(几)家在当时最受欢迎? 为什么?
答案一:儒家和墨家。儒家、墨家思想深受广大 人民欢迎。(从人民角度)
答案二:法家。法家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力主变革的思想顺应了社会大变革的历史潮流, 深受地主阶级欢迎。(从统治者角度)
课内探究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性质和地 位如何?产生了怎样的历史影响?
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上述材料说明荀子 (B )
2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以吏为师
材料一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 “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 “必不得已而去,于期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 民无信不立(不取得百姓信任是立不住脚的)。”-——《论语· 颜渊》 材料二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 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墨子的观点代表了劳动人民的利益,其“兼爱”“非攻”等 主张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维护和平。 但无等级的爱在当时是不可能实现的。
积极/消极
三、生命的超越——庄子和道家
1、庄子:战国时代宋国人,名周,道家思想代表
人物。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思想,著有《庄子》一书, 后人称他为庄子,把他和老子合称为老庄。
2、庄子的主要思想 (1)“齐物”
问题:为什么说他的思想代表下层劳动群众?
3、墨子思想的影响
战国时,一度成为显学,战国后,不再受人们重视。
墨子的思想为什么能成为战国时期的显学呢?
长期战乱,人民渴望和平; 生产力的发展,大量小生产者产生,墨家学派 思想能够在小生产者群体中产生共鸣,在当时 有着深厚的社会基础。
后来为什么不受重视?
战国以后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手工业受限制。
法家思想:法是统治者统治的工具,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 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它们在很大程度上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 神。(奠定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
启示:社会环境自由——思想文化繁荣
学派 人物 时代
主要思想
孔子
春秋
提倡“仁”和“礼” ;为政以德、有教无 类“因材施教” ,学思结合等
庄子认为,人生在世总是“未免乎累”,因为有才者要被社会强制征 用,无才者又要被社会无情抛弃,在才与不才的缝隙中生活根本没 有自由可言。人要自由,最好的途径就是摆脱周围的世界,从而摆 脱诸如是非、得失、祝福、生死等各种矛盾的困扰,以求得精神的 安宁。 上述材料反映了庄子的什么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谈你对“人性”的看法:
• 孔、孟、荀、告对“人性”的看法都有局限性, 都未能真正揭示人性的本质和内涵;
•人性从客观上来说,是随着人的生存环境而 变化的;从主观上说,是随着人生实践的发 展而发展的。人有自然属性,还有社会属性。
孔子、孟子、荀子的思想异同
思想 比较
思想家
孔子
爱人
孟子
仁政
荀子
仁义
同 仁的思想
齐物
这个故事一般称作“庄周梦蝶”。在一般人看来,一个人在 醒时的所见所感是真实的,梦境是幻觉,是不真实的。庄子却以为 不然。虽然,醒是一种境界,梦是另一种境界,二者是不相同的; 庄周是庄周,蝴蝶是蝴蝶,二者也是不相同的。但庄周看来,他们 都只是一种现象,是道运动中的一种形态,一个阶段而已。 庄周 也罢,蝴蝶也罢,本质上都只是虚无的道,是没有什么区别的。
战国——秦 法家思想备受推崇的原因 1、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体制 2、适应当时社会改革和国家走向统一的趋势 3、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
[注:历史学家一般把中国封建社会统治思想的特点概括 为“外儒内法”]
五、孙膑与兵家
孙膑都是战国时期兵家的代表人物。他们都受 《孙子兵法》的影响,同时又广泛地吸收了法家和 其他各家的思想。 1、生平: 2、军事思想:强调要懂得战争的规律,他注意 利用和创造有利于已的形势,重视人的作用。
2、它们在很大程度上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 精神。
中国古代治国思想的三种主要观点: 儒家——推崇“人治”, “德治”,即治国时 偏重人的作用,实行仁政。 法家——提倡“法治”,主张用法令来统一 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建立君主专制的 中央集权国家。 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即不要把自己 意志强加给社会,顺应时势和民心。 请问:如果你是信奉儒\法\道的老师,如何遏 制学生上课说话的现象?
(一)基本主张: 1、将法、术、势相结合,建立一个君主专制的 中央集权国家。
2、社会不断发展变化---- (历史观),主张变 法革新
请思考:什么是法、术、势?
“法”是指官府制定的法律,它好比马笼头,是起 规范作用的; “术”是指任免、考核臣下的方法,它好比是人 驾驭马的方法,也就是权术; “势”是指国家政权来说的,君主要做到令行禁 止,就必须以掌握权势为前提,它好比马鞭,是 具有惩罚作用的权威。
(1)提出“明天人之分”和“制天命而用之”的 命题。
要点点拨:荀子认为“天”就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界, 自然界有其运行的规律,顺应规律,也就可以利用 规律改造自然,使自然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2)主张“性恶论”。他认为人性生来就是恶的, 但凭借后天教育可以使人由恶变善。
(3)继承儒家思想,认为治国应以礼教为主,同 时也吸收法家思想,主张礼法并施,王霸兼用, 但以王道为主。他认为,要实现王道必须先有霸 道。 荀子打破“儒者不入秦”的惯例,亲自到只讲 霸道的秦国去考察。他当着秦王的面,赞扬秦的 治安政绩和官吏的奉公守法。然后荀子劝其更上 一层楼,实行王道,但秦王没有接受他的建议。
一、孟子、荀子与儒家
(一)孟子
1、历史地位:
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他继承并发展了孔子 的 学说,成为儒家学派的重要奠基人。被后人 尊为“亚圣”。 2、主要思想主张 (1)仁政学说——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
(2)性善论——仁政学说的理论基础
(3)人的修养和义利观(重义轻利思想)
内容:要求统治者以仁爱之 心对待人民,以德服人,争 取民心 a、主张尊王贱霸, 仁 实行王道之治 影响:后来成为中国传统政 政 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学
政治思想 为政以德 民贵君轻 君舟民水 异 人性论 性相近 性善论 性恶论
二、墨子与墨家
(一)墨家学派的组织: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是战 国时期鲁国的墨翟(历史上被称为“墨子”)墨子 创立了严密的组织,成员被称为墨者。墨者团体的 领导人称巨子。墨子是第一个巨子。墨者的行动必 须遵从巨子的指挥。 (二)墨家学派的思想主张 1、主张“兼爱”、“非攻” (注:“兼爱”是墨子哲学的中心概念。墨子主 张的“兼爱”是普遍的无等级的爱,是爱一切人。)
说
b、民本:孟子认为实行仁政,必须重民。 土地、人民、政事是国家的三件宝物。在此 基础上,孟子又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 君为轻”的主张。还认为“天命是人民意志 的体现”,顺从人民的意志就是敬天。
仁政的内容: 1、王道、霸道与仁政学说。孟子首先明确提 出“王”与“霸”的政治概念,他认为 “以力服 人”是霸道,“以德服人”是王道。儒家倡导 “以德服人”的王道政治,反对“以力服人”的 霸道政治。孟子曰 :“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 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心中悦而诚服也。”冯 友兰指出:“盖王、霸,乃孟子政治理想中二种 不同的政治。中国后来之政治哲学,皆将政治分 为此二种。王者之一切制作设施,均系为民,故 民皆悦而从之;霸者则唯以武力征服人强使从 已。”王道政治就是仁政。所以孟子说:“以德 行仁政者王。”
疑难解析:孟子提出人性本善的思想,其理 由是人人都有“善端”,即恻隐之心,羞恶之心、 恭敬之心、是非之心。性善学说虽然是唯心主义哲 学思想,但孟子强调君王要善待人民,要制民之产, 使民有恒产,又有恒心地安于生产生活的思想,在 当时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3)重义轻利思想 孟子倡导“养浩然之气”。他强调先义后利、舍 生取义。要求人们应具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 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格精神。
•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 幼以及人之幼。 •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 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 五十步笑百步。 • 尽信书不如无书。 •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此之 谓大 丈夫。
孟子名言
(二)荀子(三点): 1、基本主张:总结各学派的研究成果,建立了庞 大而系统的思想体系。
评述:“重义轻利”思想,对中华民族道德观 念的形成有着巨大的影响。“重义”对今天的精神 文明和道德建设仍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3、孟子思想的影响
孟子学说是对孔子学说的继承和发展。唐代 以后,《孟子》一书被当作经典,南宋朱熹将其列 为“四书”(《大学》、《中庸》、《论语》、 《孟子》)之一,孟子被称为“亚圣”,地位仅次 于孔子,对传统文化产生了很大影响。
庄子的妻子去世了,庄子的朋友惠施前去吊唁。惠施来到庄子家, 看见庄子正盘腿坐在蒲草编的垫子上敲着瓦盆唱歌呢。惠施很不理 解,因而责备他说:“你的妻子与你日夜相伴,为你生儿育女,身 体都累坏了。现在死了,你不哭也就罢了,却在这里唱歌,不是太 过分了吗?”庄子回答:“你这句话可就不对了。你知道吗?当我 的妻子刚死的时候我怎么不悲哀呢?可是后来想了想,也就不悲哀 了。因为想当初我的妻子本来就是没有生命的,不但没有生命,而 且连形体也没有,不但没有形体,而且连气息也没有。后来恍惚间 出现了气息,由气息渐渐地产生了形体,由形体渐渐地产生了生命。 现在她死了,又由有生命的东西变成了无生命的东西,之后形体也 会消散,气息也会泯灭,她将完全恢复到原先的样子。这样看来, 人生人死就像是春夏秋冬四季交替一样,循环往复,无有穷尽。我 的妻子死了,也正是沿着这一循环的道路,从一无所有的大房子中 走出,又回归到她原来一无所有的大房子里面休息,而我却在这里 为此号啕大哭,这不是不懂得大自然循环往复的道理吗?正因为如 此,所以我停止了悲伤,不哭了。”
2、主张“尚贤”,重视贤能的人。 3、提倡“尚力”,主张“节用”“节葬”:
(三)墨家学派的地位变迁 1、墨家思想代表了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 工业者利益。战国时期一度成为显学,也曾经被,不再受人们重视。 原因: 这与统治者重农抑商,手工业受限制。
三、庄子与道家
有一天夜里,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一只蝴蝶, 那蝴蝶翩翩飞舞遨游各处,愉快舒适的样子, 根本不知道自己原是庄周。醒来后,已分不 出自己是蝴蝶还是庄周了,就摸摸自己挺挺 躺着的身躯,分明是庄周呀!这使他很纳闷, 心想:究竟是我庄周做梦化为蝴蝶呢?还是 蝴蝶做梦化为我庄周呢?其实蝴蝶就是庄周, 庄周也就是蝴蝶呀。 这段材料反映了庄子的什么思想呢?
庄子的思想:
1、提出了相对主义的“齐物”观点。任何事物在 本质上都是相同的,没有区别。 2、庄子提出“逍遥”的人生态度。要实现“逍遥” 方法就是“无所恃”,不受各种外在条件的左右。
3、庄子认为,天与人“不相胜”。
(荀子:制天命而用之) (注:庄子的思想是对老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庄子的思想比老子更为消极,是战国中期没落的 奴隶主贵族的思想代表。)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荀子
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孟子曰:“人无有不善。” 荀子曰:“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告子曰:“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 决诸西方则西流。人性之无分於善不善也,犹 水之无分於东西也。”
关于人性问题,古来圣贤争论颇多,莫衷 一是,以上四位先贤对人性下的定义就各不相 同。请问:你同意谁的观点?你是如何认识这 个问题的?
第2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三教九流”:
泛指宗教和学术中的各种流派, 后指社会人物复杂多样 三教:儒教、释教、道教
九流:儒家、道家、法家、阴阳家、 名家(崇拜写的文字的宗教)、墨家、 纵横家 、杂家、农家
稷下学宫
• “稷”是齐国国都临淄城(今山东省淄博市)一 处城门的名称。“稷下”即齐都临淄城的稷门附 近。 • 齐国君主在此设立学宫。故因学宫地处稷门附近 而得名为“稷下学宫”(这与东汉时期的“鸿都 门学”得名由来相同)。 • 稷下学宫是世界上第一所由官方举办、私家主持 的特殊形式的高等学府。中国学术思想史上这场 不可多见、蔚为壮观的“百家争鸣”,是以齐国 稷下学宫为中心的。它作为当时百家学术争鸣的 中心园地,有力地促成了天下学术争鸣局面的形 成。
儒家:这是品德问题,主张思想教育
法家:这是违纪行为,主张严格惩罚
道家:这是无意识的,主张顺应自然, 等学生自我觉悟。
六、百 家 争 鸣 的 影 响
1、先秦时代的诸子百家,在经济、政治、法律、哲学、军 事,文艺,自然科学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儒家思想:孕育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仁) 和道德准则(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