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诗词中“雨”意象的分析
古典诗词当中的“雨”的意象(1)
谢谢聆听
古诗词中 “雨”的意象源自一、雨的愁苦意象(一)借雨写离愁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 宋 ]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李煜《浪淘沙》
(二)借雨写愁绪之长
“试问闲愁都几许? 一川烟草, 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青玉案》
“如今憔悴,但余双泪,一似 黄梅雨。” ——李清 照《青玉案》
(三)借雨写政治 环境的险恶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 窗。”元稹《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四)借雨写生 活环境之艰难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 麻未断绝。”杜甫《茅屋为 秋风所破歌》
1、滋润大地、给人希望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 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 皇都。”
●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 2、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 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 杜甫《春夜喜雨》
二、雨的欢 乐意象
小结:
雨的愁苦意象:
1、借雨写离愁 2、借雨写愁绪之长 3、借雨来写政治环境险恶 4、借雨来写生活环境艰苦
雨的欢乐意象:
1、给人希望 2、对美好生活的憧 憬
诗词中的流水意象分析
诗词中的流⽔意象分析诗词中的流⽔意象分析 意象是指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创造出来的⼀种艺术形象。
通俗的讲,就是加⼊了⼈类感情的客观事物。
⼀、流⽔作为主要意象进⼊古典诗词的原因分析 中国的古典诗词中,带有⽔的意象的句⼦⽐⽐皆是,有江⽔、河⽔、湖⽔、溪流,有春⽔、秋⽔、⾬⽔、瀑布,有⽔波不兴的⽔,有波浪滔天的⽔。
有专门描写⽔的诗句“春来江⽔绿如蓝”。
也有把⽔作为媒介来表达诗⼈情感的,如离别的⽔“桃花潭⽔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忧愁的⽔“问君能有⼏多愁,恰似⼀江春⽔向东流”;思念的⽔“曾经沧海难为⽔,除却巫⼭不是云”;还有凶恶的⽔“过江千尺浪,⼊⽵万竿斜”,也有表时间流逝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更有⽆情的⽔“⽔流花谢两⽆情,送尽东风过出城”……中国的诗⼈和词⼈们对⽔有着不⼀样的偏爱,可以⽤⽔来表达任何⼀种情感,这是由其原因的。
⾸先,这与⽔的社会地位离不开。
⽔是⼀切⽣命的源泉,它在诗⼈的⼼⽬中有很⾼的地位。
原始⼈类逐⽔草⽽居,⽽黄河更是孕育了整个中华⽂明。
从原始⼈类的⽣于斯,长于斯,到现代⼈类的⾷于斯,饮于斯,⽔是⼈类⽂明的见证,同时也是与⼈类打交道最多的⾃然事物。
⼈类对⽔熟悉,于是去描写它,去歌颂它,这是⼀种⽂化本能。
于是在中国早期的⽂学作品中就出现了⽔的意象。
孔⼦⽈“逝者如斯夫”,⽽我国第⼀部诗歌总集《诗经》中也有许多以⽔为意象的句⼦,《关雎》中有“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君⼦好逑。
”《蒹葭》中有“蒹葭苍苍,⽩露为霜。
所谓伊⼈,在⽔⼀⽅。
”⽽《诗经》中⽔的意象还有很多。
同样的,我国现实主义诗歌源头的《楚辞》中也有许多⽔的意象,《离骚》中有“忽吾⾏此流沙兮,遵⾚⽔⽽容与。
”《湘夫⼈》中有“荒忽兮远望,观流⽔兮潺�。
”等。
⽽在此后的古典诗词包括⽂学作品中,⽔的意象更被⼴泛运⽤。
其次,与⽔的形态有关。
⽔是⾃然界中形态最多的物象,因⽽可以作为不同形态的意象出现在诗词中表达不同的情感。
“风雨”意象解读
雨乃古典文学中常见的传统抒情意象,古代诗人也往往习惯于作雨中行吟。
诗人们的雨中吟唱,主要分喜雨和苦雨两大类情感模式,而在这两大类中,又分别有若干种小类。
(一)诗人的喜雨情感模式
诗人的喜雨情感模式,最初是从功利的角度滋生的,缘于雨的“辅时生养”的重要作用。正因为如此,古人往往把滋润万物,唤起勃勃生机的雨,称作“甘霖”“甘露”。“甘雨”其实,雨水无色无味,无所谓甘苦,对雨的“甘”之体验,与其说是一种味觉感受,不如说是一种心理体验。人们从原始世界开始亿万次重复的祈雨的焦灼和喜悦,凝聚成一种特定的心理模式——喜雨,雨“甘”则是这种喜雨心理的形象而生动的表达。
3、焕发生机的心理反应
喜雨带给人的总是生机与希望。“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不是写实而是绚烂的想象。在満怀喜悦的对春雨的熟视与耹听中,诗人已联想到经春雨滋润会争相怒放的簇簇花团。这种充满着诗意的想象,既是诗人即时心境的生动而形象的吐露,同时也反映出人们热爱生活,向往美好的情怀,其中一样闪耀着生命的光泽。
2、无声润物的生命特征
我们注意到,在喜雨模式里,人们所吟咏、赞美的雨,往往不是疾风骤雨,而是无声地融入泥士、滋润万物的微风细雨,它在不知不觉中悄然而从容地融入大地,化作生命的光泽与亮色。微风细雨的这种生命特征,因其“温柔敦厚,”恰恰与中国百姓的精神、心理审美趋向相吻合,具有深邃的文化意味,甚至可以看作是中华民族某种群体人格侧面的艺术写照。
日长巴峡雨濛濛,又说归舟路未通。
(唐.戒昱《云安阻雨》)
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濛隔钓船。
(温庭筠《咸阳值雨》)
数间茅屋谁知处,烟雨濛濛隔断桥。
(陆游《书怀》)
吟雨诗中常常用到的“隔”字,所表示的,是空间形式上的一种限制和障碍,而其主体心理形式,则呈献为幻灭与迷茫,其中的“雨中断桥”是最具有启示性的状态意象。“断桥”揭示的路途不通、前程渺茫就意味着绝望与破灭。比如陆游的“烟雨濛濛隔断桥,”其忧患情怀,无疑已经超越了对某具体场景的指涉,而具有了涵盖某种人类普遍存在的现实--人生中理想的破灭、进退无路的悲哀。唯其如此,“雨儿飘;风儿飏。风吹回好梦,雨滴损柔肠。”从元人张鸣善的慨叹中,我们似乎可以看到带有普遍性的特定情感。但当然,它也暗含了人们渴望拯救的求助欲念。第二、以冷雨萧萧来传达诗人的凄凉漂泊之感。“萧萧”意味着寒冷与凄凉,而在诗人笔下的雨的冷暖常常不是或不仅仅只是温度意义上的处在的感觉,而是或更多的是一种内在的情感表现。古典诗词中常常写到“寒雨”“冷雨”“凉雨”,往往喻示着内心的抑郁与悲凉、矛盾与痛苦。凄风苦雨为诗人的生命悲凉提供着广阔而深邃的心灵抒情空间。如:
古典诗词中的“雨”意象
古典诗词中的“雨”意象雨是中国古典诗词的常见意象,诗词在“雨”的润泽下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
将古代诗词中的“雨”意象分为几大类,分别探讨作者通过描写雨表达出怎样的思想感情和人生体悟。
雨意象思想感情雨作为一种自然现象,经过诗人、词人用独特的艺术视角观察,具有了饱满的生命力,是中国古典诗词的常见意象,那一首首诗词在雨的滋润下越发清新透亮。
本文将诗词中的“雨”意象分为希望之雨、朦胧之雨等几类,并就其各自蕴含的深刻意义进行分析探讨。
一、希望之雨写景即是写情。
诗人、词人借雨抒情。
雨被人们赋予一定的感情后带有丰富的思想韵味。
根据雨下的节令可分为春雨、秋雨等,春雨便是希望之雨。
俗话说:一场春雨一场暖。
春雨是大自然的恩赐,是及时的、温润的,带给人希望的。
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春雨的滋润使草木开始生发,万物充满生机。
在那个以农业经济为主,灌溉技术却并不十分发达的年代,人们靠天吃饭,春雨贵如油。
可以想象农家人见到春雨落地时的喜悦心情。
春雨对农作物有好处,给大地带来生气,对人类和社会是有益的。
所以,重视文学的教化和功用的儒家便借春雨这一含义引伸出它的教化之意,说明良好的政策和品德就像春风化雨那样滋养人们的心灵,让人也像春天的草木那样成长得更好,传播了正能量。
就像杜甫的《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此诗就有这样一层和风细雨的含义。
再看苏轼的《浣溪沙》:“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
春雨洗净了道路的尘土,也涤荡了诗人使人心灵上的尘埃,赋予春雨积极的意义。
二、朦胧之雨江南烟雨、杏花微雨都会营造出朦胧优雅的意境。
如宋代词人王淇的《望江南》:“江南水,江路转平沙。
雨霁高烟收素练,风晴细浪吐寒花。
迢递送星槎。
”还有苏轼的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论李商隐诗歌中的“雨”意象
试论李商隐诗歌中的“雨”意象杨长英内容提要中国古典诗词中雨是个非常经典的意象,诗人们借它来传达离别悲苦、世事伤感等等复杂而又难以言说的情感。
李商隐存诗549首,其中涉及到雨意象的有73处。
这些雨意象与一些常见的意象结合,构成了五彩缤纷的复合审美意象。
关键词李商隐雨意象翻开中国的古典诗词,“雨”是个让历代诗人涵咏不尽的经典意象。
从《诗经》到清词,读者都能从其中听到绵绵不绝的“雨”声。
雨这一自然现象何来如此大的魅力吸引诗人关注的目光?雨自身多变的特点切合人心复杂心绪的起伏,晶莹剔透的品质又充满诗情画意。
李商隐笔下的“雨”多达73处,这些姿态各异的“雨”或能展示大自然的神奇造化,或能饱含作者独特的生命体验,再或是承载了的中国文学传统里的特定信息。
一、客观物象中的“雨”雨这种自然现象,本身有大、小、急、缓的形貌之殊。
它的出现因自身特点和周围环境的差别而呈现出不同的风貌。
环境的明与暗、阔与狭、闹与喧都会影响到诗人的主观感受。
李商隐以雨为题的诗很多,如《雨》、《微雨》、《细雨》、《春雨》、《滞雨》、《风雨》等。
《微雨》诗日:“初随林霭动,稍共夜凉分。
窗迥侵灯冷,庭虚近水闻。
”微雨初起时,随着树林上的雾气的浮动悄然飘洒,浑然一体,几乎莫辨。
渐渐地,它才和夜间的凉气有了区分。
入夜以后,觉凉气侵肤,开始时只以为是夜凉,久而方觉其为微雨。
窗户虽离室内的人尚远,却隐隐感到一股寒凉之气侵入户内,使孤灯明灭闪烁,透出冷意。
庭空夜静,依稀可以听到近处水面的细微浙沥声。
这首诗写微雨避免了直接的刻画,主要从周围环境和有关事物着笔,写出静夜中变得细致锐敏的触觉感受和听觉感受,以传微雨之神。
一二句写薄暮时视觉之浑然莫辨到入夜后触觉之由不辨到辨,“初”、“稍”二字表现体物的过程。
三句写触觉的细微感受,因窗迥灯冷而得;四句写听觉的细微感受,因庭空人静而闻,都能紧扣静夜特点。
另一首《雨》诗曰:“摵摵度瓜园,依依傍竹轩。
秋池不自冷,风叶共成喧。
古诗词中的雨意象简析Word版
古诗词中的雨意象简析居荃培摘要:在中国古典诗词里,雨由自然界的表象上升为艺术意象后,往往成为涂抹着诗人浓烈感情色彩的一种意象,这或许也就是荣格所说的包含着集体无意识的一种原始意象吧。
本文从雨给人带来的愁苦和欢乐两种不同情绪来分析古诗词中的雨这一意象。
关键词:雨意象;愁苦;欢乐雨,作为自然界的阴晴变化现象之一,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而作为生活表象的自然界的雨,一旦进入诗歌领域,便具有了深邃的思想启迪意义和隽永的审美意味,从而拓展出一个广阔辽远而又厚重深沉的审美想象空间。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东山》)从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开始,诗词中涉及到雨的佳句层出不穷,成蔚然大观之势。
仅《全唐诗》中的雨意象就有七千多处。
以杜甫和李商隐为例:杜诗中雨意象出现246次,比晴的36次多了六倍;李诗中有关雨的意象出现73次,而晴只有10次。
[1]唐代诗人李商隐在《梓州吟罢寄同舍》中写道:“楚雨含情皆有托。
”宋代民族英雄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感叹“身世浮沉雨打萍”。
可以说,雨中滴洒着古人生命的血液,也激发了文人悲欢离合、喜怒哀乐的诗情。
不论是现实主义诗人,还是浪漫主义诗人;不管他是豪放派词家,还是婉约派词家。
雨在他们的作品中都充当了重要的抒情角色。
如果说两千多年的诗歌是一片蓊蓊郁郁的森林,那么淅淅沥沥的雨就是其中一棵挺拔的大树。
青鸟不传音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雨的愁苦意象“月华显彩坐来收,月色江声暗解愁。
半夜灯前十年事,一时和雨到心头。
”(杜荀鹤《旅舍遇雨》)诗人旅舍遇雨,夜深孤灯独坐,百无聊赖,随着雨声,往事涌上心头。
唐人刘媛在《长门怨》中写到:“雨滴梧桐秋夜长,愁心和雨到昭阳。
”人生苦短,往事如烟。
“时运不济,命途多舛。
”(王勃《滕王阁序》)当诗人伤春悲秋,离愁别恨,寂寞无奈之时,雨似乎也懂得他们的心情,点点滴滴,自空中洒落,也一声声地撞击着诗人的心灵。
秋雨梧桐叶落时的凄凄惨惨戚戚,最容易触动诗人那根思乡怀人的敏感神经,因此,这些诗词多凄苦悲凉,雨泪同滴,字里行间流露出几许风雨带来的几许悲伤,读来令人断肠。
古诗词中雨意象
漫天风雨铸诗情——中学语文古诗词雨意象解读雨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传统抒情意象。
杨万里亦有:“诗人长怨没诗才,天遣斜风细雨来。
”这样的诗句。
为什么中国的诗人对雨如此一往情深呢?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来自人类自身的生存需要。
水是生命之源,在很早的原始社会,人们总是择水而居,而水的来源又是雨水。
于是乎雨便具有了伟大的生命意义。
对水的渴盼雕塑了人类的喜雨情感模式。
但作为生命之源的雨,如果久下不绝、泛滥成灾,会给人留下灾难的记忆。
对淫雨的这种感受,则孕育了人类的苦雨情感模式。
雨在人类的生活中挥之不去,积淀成为一个“让人欢喜让人忧”的经典意象。
雨打湿了中国的诗坛,同样也浸润着中学语文课本。
中学语文课本涉及雨意象十多处,主要融涉了以下内容:欢愉之雨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空灵超脱、欢欣愉悦的心境映射“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陆游《临安春雨初霁》)“小楼听雨,是一诗境;春雨如丝,杏花繁丽,是一诗境;深巷卖花,又是一诗境。
从今夜的雨声到明朝的卖花声,正写出杏花春雨的‘消息’,写得形象生动,富于韵味。
”(吴熊和先生语)诗句中闪耀着生命的光泽,蕴蓄着无尽的想象。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王维《山居秋暝》)王维眼中的明月、清泉、浣女、渔舟,在雨后空山洁净清爽的艺术空间里显得滋润光泽、意味悠长。
这又何尝不是诗人心境的映射呢?二、无情风雨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政治险恶的象征。
中国诗人之所以用无情的风雨象征险恶的政治,正是源于远古社会苦雨给人留下的灾难性记忆。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文天祥《过零丁洋》)祖国山河破碎得象风吹飘散的柳絮一样,自身生涯如同雨打水上浮萍,动荡不安。
无情的风雨被赋予了抽象的政治含义。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由眼前的“风吹雨”联想到了南宋王朝的处境和命运,如同风雨中飘摇的一叶孤舟,随时都有倾覆的危险。
高中语文古诗意象词知识分析总结
高中语文古诗意象词知识分析总结1、“雨”是古诗中一个重要的意象,常常成为诗人抒发情感的载体。
如韩愈《早春》中的“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表达早春时节雨的细柔与草的若有若无;李商隐《夜雨寄北》中的“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表达作者思亲难归的忧愁;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表达历史的沧桑与无常;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表达处境的艰难。
2、古诗文以“月”为意象烘托意境或表情达意,如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白居易《琵琶行》“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渲染分别时的凄凉,“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衬托琵琶女演奏技艺高超,乐曲结束,听者还沉浸在其中。
“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衬托琵琶女婚后的孤寂,“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用乐景衬托白居易身居贬谪之地的孤独,李煜《虞美人》“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写出了又一个春天来到,而往事却不堪回首的无奈。
3、面对浩浩长江和滔滔黄河,古代文人曾滋生出无数诗情画意来,如李白《将进酒》中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杜甫《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赤壁赋》中的“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4、古诗词里有很多诗句读起来既脍炙人口,又给人以激励。
如李白《行路难》中“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达出虽然苦闷但不失去信心,相信总有一天会实现理想施展抱负;杜甫《望岳》中“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传达出作者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李商隐《无题》“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本比喻情深谊长至死不渝现在多指鞠躬尽瘁至死方休的奉献精神;王安石《登飞来峰》中“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启示我们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才不会被眼前琐事所牵绊。
雨在古诗中的象征意义
雨在古诗中的象征意义雨,是自然界的一种常见现象,人们生活中经常会遇到雨,因此雨也成为了古人创作诗歌时的灵感之一。
在古诗中,雨常常被用作象征,赋予了丰富的情感和意义。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雨在古诗中的象征意义。
一、雨的象征意义与情感抒发1. 冷落与孤寂雨水的落下往往给人以清凉之感,无论是滂沱大雨还是细细的小雨,都让人感觉到一种无边的孤寂。
在古诗中,很多诗人用雨来象征离别和寂寥。
比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有“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
见此良人惜春回,只恐双溪舴艋舟。
阴婆惟留楚江上,尽日无依过此州。
”这首诗以雪喻离别之情,雪花纷纷,如同撒盐,寂寞而冷落。
雪花中的离别与寂寥,与雨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用以表达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惋惜情愫。
2. 清新与洗涤雨水的降临使天地万物得到了滋润和洗涤,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
在古诗中,雨被用来象征着新生和洗涤,传达出一种希望与净化之意。
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有“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这首诗以描绘西湖的美景,通过雨水滋润与莲花的映衬,表达了一种清新和洗涤的意象。
清小暑,犹如新生的希望,给人以无尽的美好与向往。
二、雨的象征意义与哲思启迪1. 轮回与无常雨水的无常性质常常被用来唤起人们对生命的思考,以及对人生无常与轮回的认识。
唐代杜牧的《秋夕》中有“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这首诗以秋夕的景色为背景,通过雨后天色凉如水的描绘,暗示生命的无常和轮回。
人生如雨,无时无刻不在变幻,与此相对照的是天狼星与织女星,两者之间默默无言地传达出生死的真实和虚幻。
2. 伤感与凄凉雨水常常能够唤起人们的忧伤和凄凉之感,诗人们经常用雨来表达他们内心深处的哀伤和痛苦。
宋代柳永的《雨霖铃》中有“寒蝉凄切,对长云生。
衰草连天无意绪,雨打梨花深闭门。
”这首诗以雨水和萧瑟的秋风为背景,描绘了一种凄凉和无力的境地。
古诗词中的雨意象简析
古诗词中的雨意象简析中国古代诗词的发展过程中,每个朝代的诗词都有其显著的特征。
而开元盛世的唐朝则是古诗词最为璀灿繁华的时期。
诗词作为艺术的升华,以简洁的语言、精悍的文字、丰富的情感,形象地阐述了人类心灵的美学。
它注重意象之美,且种类繁多,花前月下、虫鱼鸟兽,都能用借喻的手法完美呈现。
雨原本是常见的自然现象,作为一种天气,它本身是不带有任何主观感受的,但是在古代文人墨客的笔下,雨被创造出丰富的生命意蕴。
诗人们往往用自己独特的文化审美,结合雨和中国传统的心理审美,创造大量喜闻乐见的优美诗篇。
雨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地方,都能激发出诗人不同的创作灵感。
目前留存的所有唐诗中,含雨的意象诗占了5600处之多,由此可见,雨是唐代文人墨客创作的主要素材之一。
一、雨兴盛于唐诗的原因俗话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诗词亦是如此。
在经济繁荣、稳定的前提下,文化之美才能以一种百花齐放的姿态惊艳众人,而唐朝经济的空前繁荣,致使不少诗词名家的惊世之作诞生于这个时期。
唐朝后来被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初唐、盛唐、中唐、晚唐。
每个阶段都出现过不少诗词名家,极具代表的是初唐时期的:初唐四杰:王勃、罗宾王、卢照邻,杨炯,以及武后期的陈子昂等,盛唐时期的: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中唐时期的:刘禹锡、文婷云。
晚唐时期的:杜牧、李商隐、魏庄等。
唐代诗坛人才众多,发展空前,这些都与当时繁荣的经济息息相关。
如上所述,以雨为题材的唐诗占比较多,在古诗词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唐诗在其中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中国诗坛上,唐代的每一滴雨都在唐诗中熠熠生辉,留下了深刻的历史印记。
二、雨的情感艺术1、雨意象的愁与苦淅淅沥沥的雨天,大多乌云密布,凉风阵阵,给人一种凄楚哀凉之意。
此番此景此情,最能与古代诗人的愁绪相契合,令诗人在这种环境下妙笔生花,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雨中名诗。
凄凉雨诗的代表,不得不提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借雨喻情,秋雨凄狂,内心更是凄凉,前两句“问君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探赏唐宋诗词中的“雨”意象
探赏唐宋诗词中的“雨”意象
在古代中国,雨是一种极为重要的自然现象。
它的出现代表了丰收和农作物的生长,也代表着天地之间的交流和滋润。
在唐宋诗词中,雨常常被用来描绘大自然的景象,如《春晓》中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首诗表现了春雨的滋润和万物复苏的景象,而《江南春》中“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更是刻画了江南雨景的迷人之处。
除了代表自然景象,雨在唐宋诗词中还承载着诗人们内心的情感。
在《静夜思》中王维写道“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描写了诗人在夜晚听雨的寂寞之情,而在杜甫的《赠花卿》中,他写道“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这首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忧伤和迷惘。
在唐宋诗词中,雨还常常与爱情和离别联系在一起。
在李商隐的《无题》中,他写道“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晚来怀抱雨鬓霜,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于离别的无奈和痛苦,雨在其中则是一种象征,代表了心情的忧郁和泪水的悲伤。
唐宋诗词中的雨意象不仅展现了诗人们对自然的感悟和对心情的表达,更蕴含了他们对人生和命运的思考。
在主题丰富的唐宋诗词中,雨常常是一个富有内涵的象征物,它既可以代表繁华,也可以代表落寞;既可以渲染气氛,也可以表达情感。
通过对唐宋诗词中雨意象的欣赏和解读,我们能更好地理解诗人们对于自然和人生的理解,也能更深刻地感受到古人的情感。
中国古代文人雅士笔下的雨水意象
中国古代文人雅士笔下的雨水意象雨水是中国四季中重要的节气之一,也是文人雅士们钟爱的题材之一。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雨水常常被赋予丰富的意象,代表着世界的变化、人情世故以及内心的情感起伏。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介绍中国古代文人在诗词、绘画和散文中所表达的雨水意象。
一、雨的意象在古代诗词中的表达中国古代文人以其独特的视角描绘了雨水的形态和变化。
例如,唐代诗人杜甫的《江雄伤怀》中有“雨里鸡鸣何处闻,铁马金戈长短吻”这样一句诗,通过描写雨中的鸡鸣和战场上的铁马金戈,表现出了战乱时期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
而宋代诗人辛弃疾在《青玉案·元夕》中写道:“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这句诗通过描绘风中飘落的花瓣和星星如雨的景象,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美好时光的追忆。
二、雨水在古代绘画中的表现雨水不仅在古代诗词中有所表现,在绘画中也被广泛地描绘。
以南宋画家范宽的《溪山行旅图》为例,这幅作品通过描绘雨后山水,展现了雨过天晴时的宁静与美丽。
画中远处山水苍茫,近处田园村落青绿欲滴,无声的雨水在画面中穿透云层,使人仿佛感受到了夏日雨后的清新气息。
三、雨水意象在古代散文中的应用除了诗词和绘画,雨水意象在古代散文中也被广泛运用。
明代文学家魏源在《海伦小乐府》一文中写道:“莫非剑客出尘女,尽将菱花留雨。
”这里雨水被用来形容剑客冷峻的面容,刻画了一个独立自主、独立自强的女性形象。
而清代文学家袁枚在《随园诗话》中谈到了“雨巷”的意象,他形容雨中的巷子“满是斜雨的小巷,一条看上去又湿又冷的裂缝儿”,通过这个形象描绘了人们在阴雨天的忧郁和寂寥。
中国古代文人雅士们喜欢用雨水来表达世间万象和人情百态,通过对雨水的描绘和抒发,展示了他们对自然和人性的深刻理解。
无论是在诗词中的雨声悠扬,绘画中的雨后山水,还是散文中的雨巷幽静,这些雨水意象都为古人的艺术作品增添了独特的韵味和情感。
总结:中国古代文人雅士通过诗词、绘画和散文等艺术形式,将雨水意象变得极为丰富多样。
古诗词中“雨”意象的分析
古诗词中“雨”意象的分析雨,作为自然界的阴晴变化现象之一,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而作为生活表象的自然界的雨,一旦进入诗歌领域,便具有了深邃的思想启迪意义和隽永的审美意味,从而拓展出一个广阔辽远而又厚重深沉的审美想象空间。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东山》)从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开始,诗词中涉及到雨的佳句层出不穷,成蔚然大观之势。
仅《全唐诗》中的雨意象就有七千多处。
以杜甫和李商隐为例:杜诗中雨意象出现246次,比晴的36次多了六倍;李诗中有关雨的意象出现73次,而晴只有10次。
唐代诗人李商隐在《梓州吟罢寄同舍》中写道:“楚雨含情皆有托。
”宋代民族英雄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感叹“身世浮沉雨打萍”。
可以说,雨中滴洒着古人生命的血液,也激发了文人悲欢离合、喜怒哀乐的诗情。
不论是现实主义诗人,还是浪漫主义诗人;不管他是豪放派词家,还是婉约派词家。
雨在他们的作品中都充当了重要的抒情角色。
如果说两千多年的诗歌是一片蓊蓊郁郁的森林,那么淅淅沥沥的雨就是其中一棵挺拔的大树。
青鸟不传音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雨的愁苦意象“月华显彩坐来收,月色江声暗解愁。
半夜灯前十年事,一时和雨到心头。
”(杜荀鹤《旅舍遇雨》)诗人旅舍遇雨,夜深孤灯独坐,百无聊赖,随着雨声,往事涌上心头。
唐人刘媛在《长门怨》中写到:“雨滴梧桐秋夜长,愁心和雨到昭阳。
”人生苦短,往事如烟。
“时运不济,命途多舛。
”(王勃《滕王阁序》)当诗人伤春悲秋,离愁别恨,寂寞无奈之时,雨似乎也懂得他们的心情,点点滴滴,自空中洒落,也一声声地撞击着诗人的心灵。
秋雨梧桐叶落时的凄凄惨惨戚戚,最容易触动诗人那根思乡怀人的敏感神经,因此,这些诗词多凄苦悲凉,雨泪同滴,字里行间流露出几许风雨带来的几许悲伤,读来令人断肠。
雨作为愁绪的载体,雨意愈是凄凉,愈能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愁苦。
在这里,雨已经成为诗人们内心情感活动的“场”,并构成抒情的背景。
诗词中的雨水意象
诗词中的雨水意象雨水,作为一种自然现象,早在古代诗词中就被广泛地描绘和赞美。
雨水意象丰富多样,不仅能带给人们视觉上的美感,更能勾起人们对生活、情感以及命运的深入思考。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雨水被赋予了寓意丰富的象征,代表了生机、洗涤和改变。
本文将探讨诗词中常见的雨水意象,并解读其所代表的深刻意义。
一、雨露滋润的大地春天的降雨,使得大地焕发出勃勃生机。
这种雨露滋润的意象常常出现在诗词作品中,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赞美。
例如,唐代诗人杜牧在《秋夕》中写道:“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听船声吟秋风。
”这首诗中的“天阶夜色凉如水”一句,用雨水寓意来形容秋夜的凉爽,展现了雨水滋润大地、带来清凉之感。
二、雨声的伤感雨声作为一种特殊的声音,在诗词中常常用来表达伤感的情绪。
雨声和伤感常常结合在一起,激发出人们内心深处的柔软和情感。
南宋词人陆游的《钗头凤·世情薄》中写道:“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干,泪痕残。
欲笺心事,独语斜阑。
”这首词以雨水作为背景描绘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无法倾诉的忧伤。
三、雨中思念的情感雨水还常常被用来描绘思念之情。
在雨中,人们往往更容易产生思念亲人、朋友或者恋人的情感。
宋代诗人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写道:“千岩万壑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烟里鸳鸯堪白首,天边雁阵听朝晖。
”这首诗以秋雨为线索,流露出诗人对乡愁和故乡的思念之情。
四、雨水的洗涤和改变雨水的洗涤作用也常常出现在诗词作品中。
雨水能够洗涤尘垢,使得一切焕然一新。
同时,雨水也象征着改变。
唐代诗人白居易在《赋得古原草送别》中写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首诗以雨水象征洗尽尘埃,表达了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和对未来的期许。
综上所述,诗词中的雨水意象丰富多样,既有雨露滋润大地、带来生机的意义,也有雨声的伤感和思念之情,还有雨水的洗涤和改变。
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雨水作为一种重要的自然现象,一直都与人们的情感、生活和命运紧密相连。
古诗词中的常见意象 雨
古诗词中的常见意象雨
在古诗词中,一些与雨相关的常见意象:
1、愁绪:雨常常被用来表达愁绪和悲伤。
例如,“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清明》)
2、离别:雨也常被用来描绘离别的场景。
例如,“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3、思念:雨也可以用来表达对远方亲友的思念。
例如,“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杜甫《春夜喜雨》)
4、哀怨:雨也可以用来表达哀怨和不满。
例如,“夜来秋雨声潺潺,芭蕉叶下秋波长。
”(白居易《夜雨》)
5、闲适:雨也可以用来描绘一种闲适、安静的氛围。
例如,“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其一》)。
探赏唐宋诗词中的“雨”意象
探赏唐宋诗词中的“雨”意象雨水是自然界的一种宝贵的资源,它是万物生长、繁衍、发展的关键。
因此,从古代开始,雨水在人们的生活和文化中就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唐宋诗词中,雨水是一种常见的文化意象,充满了深刻的内涵和美妙的诗意。
一、雨水的意象1.1 生命之源雨水是生命之源,它是大自然中最为宝贵的水资源。
在唐宋诗词中,雨水经常被描绘为滋润万物的美好天赐。
例如,唐代诗人白居易《大雨行》中写道:“空阶滴到明霞,楼上帘开渐晓,月明人静,风波不惊,安时绝少有。
”这首诗中雨水被描述为神奇、美妙的天赐,带给人们生命的源泉和希望。
另一方面,雨水也常常被描绘为忧患之源。
在唐诗中,社稷是指国家的基础和根本。
白居易在《大雨行》中写道:“天地制化成人,人生百年,治乱无常,国家万丈,社稷崩摧”,这说明雨水也可以带来战争、灾难等忧患。
唐儒将雨水理解为治国之象,因此在适当的时候请天下经验丰富的人来主持雨水祭祀。
1.3 情感中的象征雨水不仅在自然界有深远的意义,在文学中也是一种有着深刻内涵的象征。
在唐宋诗词中,雨水常常被用来表达人们复杂的情感和心情,具有暗示和象征性。
例如,雨水可以代表人们的喜悦和哀伤、思念和离别等情感。
唐代诗人杜牧在《赋得古原草送别》中写道:“别时餐霞万里,会应长夜微雨。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对离别的感叹和对友谊的思念,雨水在其中则是表现出诗人情感的象征。
二、唐宋诗词中雨水的表现2.1 雨声打着嫩芽的雨声,是春天的旋律,也是人们的心灵之声。
雨声可以使人的心静下来,感受到久违的平静。
宋代诗人苏轼曾说:“雨打高窗,宛转声连萧管。
”在他的诗中,雨声被描述为一种宛转悠扬的春之乐,能够清新人心,带给人们快乐与幸福。
唐代诗人李白在《独坐敬亭山》中也描写了雨声:“相吟湖上雨,共看潮头花。
”这首诗表现出了诗人对自然的敬仰和对生活的向往。
雨景是一种美妙的自然景观,也是诗词创作中的重要题材。
在唐宋诗词中,有大量描述雨景的佳作,这些作品有的表现雨水的清新洄溢,有的表现闲居陶游的体验和感受。
雨意象
论唐宋诗词中雨的意象摘要:在中国古典诗词中,雨作为一种自然现象容易激发诗人的创作灵感,是诗歌创作的重要题材,也是古代诗歌中频繁出现的一种艺术意象。
雨作为一种自然现象,经过诗人词人独特的人文和宗教体验与刻意营造,具有了丰富的人生意蕴。
这种本不带有任何主观情愫的自然现象被诗人营造成中国文学传统中的抒情意象,与中国传统的心理审美趋向相吻合,具有深邃的文化意味。
关键词: 雨古典诗词雨意打开唐宋诗词作品,到处听得到雨声。
雨中多愁,因而雨中多诗。
以杜甫和李商隐为例:杜诗中“雨”意象出现了246次,比“睛”的36次多了六倍。
李商隐诗中有关“雨”的意象出现了73次,而“睛”只有10次。
雨作为一种轻柔流动的物象,更是常常出现在词人的笔下,成了词人抒发个人感慨的有效载体。
因而写雨中的风景,实际上是写人的心境, 雨寄托着诗人的喜悦,承载着离别的相思,吟唱着人生的豪情悲苦,演绎着境遇的起伏。
雨一旦进入诗人的情感范围,它就不是原先的纯自然物,而是被赋予了多种意义,融汇着诗人不同情感的内涵丰富的意象,从而也就具有了更高的审美价值。
一、雨的意象(一)喜雨——微雨夜来过,不知春草生雨被赋予怎样的感情,与诗人的人生态度、雨发生的适时性以及雨发生的季节有关。
个性乐观的诗人,往往将雨与滋润万物、唤起勃勃生机联系在一起,他们笔下的雨大多是生命光泽与生命希望的象征,由这种雨烘托出来的意境必定是清新明快的。
而个性悲观的人,对同样的一场雨,往往会将其赋予另一种愁苦的感情。
在很多人的经验里,外出时遇上下雨天其实是很令人心烦的:脚底湿滑、视野模糊尚能忍受,倘若偏偏忘了带伞而淋成了落汤鸡,就狼狈不堪直怨倒霉了。
这时候,这场雨即使下得再美再可爱,也会被淡忘了。
幸好,还有一些爱雨的诗人,为我们留下了许多精美的雨的篇章,永远湿漉漉地滋润着我们日渐枯萎的心灵。
例如杜甫的《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及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好雨知人意,在大地急需要雨时,雨来了,它好在适时。
中国古典诗歌里的雨意象
中国古典诗歌里的雨意象中国古典诗歌里的雨意象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这首《夜雨寄北》是晚唐诗人李商隐的名作,诗中有意重复“巴山夜雨”四字,将实有与虚拟之景绾合在一起:雨既是作客他乡的诗人写作时的现实环境,又是诗人设想将来回到故乡、与妻子灯下相对时谈论的话题。
短短二十八字,既展现了客途霖雨、归期无定的凄凉,又暗含着夜雨剪烛、西窗共话的温馨。
而这两种迥然不同的场景与情绪,恰恰构成中国古典诗歌中“雨”意象的基本内涵。
战国晚期诗人屈原以“雷填填兮雨冥冥,猨(yuán即猿)啾啾兮狖(yòu猿的一种)夜鸣”的阴冷环境,映衬美丽忧伤的巫山神女形象(《九歌·山鬼》),以“山峻高以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涉江》),极言放逐之地的凄凉,都收到了情景交融、相得益彰的效果。
但是这种以雨景烘托气氛的诗句在接下来的汉魏时期并不多见,直到南朝诗人何逊写出“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临行与故游夜别》)的名句,通过对挑灯长谈、静听夜雨滴在台阶段之上的情景的描写,表现离别的依依不舍、黯然神伤之情。
可以说,何逊发现了雨意象的细腻情味,并以清丽传神的笔调加以表现。
从此以后,作为自然现象的雨在诗词中几乎固定地用于渲染凄清的氛围,表现寂寞的情感,经常与离别、漂泊、孤独这类主题联系在一起。
虽然现实中的离别未必发生在雨中,但是以雨为背景的诗歌显然更具艺术魅力: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江孤。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柳永《雨霖铃》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曹》一夜寒雨之后的黎明舟中送客,骤雨初歇的傍晚与情人分别,雨不仅带来自然的寒意,更增添心理上的凄凉,而在晚钟中迎着微雨送人登舟,那打湿衣衫的,不知是分别的泪水,还是绵绵的雨丝。
离别之后是彼此无尽的思念,尤其是当长夜耿耿,冷雨敲窗,辗转难寐之际:秦地故人成远梦,楚天凉雨在孤舟。
探赏唐宋诗词中的“雨”意象
探赏唐宋诗词中的“雨”意象唐宋诗词中的“雨”意象,是中国古代诗词中常见的主题之一。
作为自然界的一种天气现象,雨水在古人的笔下通常具有多种象征意义,除了描绘雨水本身的形态和气象,更多的是抒发对人生、情感、政治和社会的感悟。
本文将探讨唐宋诗词中“雨”意象的表现形式和意义,以期展示中国古代诗人对雨水的独特审美情怀和深刻洞察。
唐宋诗词中常见的“雨”意象可以分为几种主要的表现形式:一是以雨水的形态和气象为主要描绘对象,如《渔家傲·雨晴》中“水舞游鱼,漫天色叶,景物那回春”;二是以雨水影响自然界和人生活为线索,如《青玉案·元夕》中“云深不见青山家,雨且谁家春雨斜”;三是以雨水寄托情感和思念,如《虞美人·宜州见梅作》中“雨过梅枝未动,雨后春花才放”;四是以雨水象征政治和社会变迁,如《轻肥·丈夫贫贱志自高》中“古人烈士天山雨,历代英雄白骨穷”。
唐宋诗词中的“雨”意象所蕴含的意义丰富多彩。
雨水常常被用来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和幸福生活的向往。
在《南乡子·登京使馆》中,“晓雨均忘不见江干,素窗才雨迹浓寒”表达着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雨水成为了联系情感的纽带。
雨水也经常被用来象征社会的变迁和政治的动荡。
在《虞美人·宜州见梅作》中,“雨过梅枝未动,雨后春花才放”表达了对社会变迁和政治动荡的思考。
雨水还常常被用来抒发诗人对人生命运、情感命运的感慨。
在《锦瑟》中,“休言壮丽须尽,彩云追随,思量却是,当时明月”的诗句中,“雨”意象成为了对人生命运和情感命运的隐喻。
唐宋诗词中“雨”意象的形成和意义的传承,如果要追溯源头,可以看到它与中国古代文化和观念有着密切的联系。
中国古代人们认为天地万物之间有一种神秘的联系,认为自然界的一切现象都有其内在的规律和意义,雨水被视为自然界中至关重要的营养来源和生命力的象征。
正因如此,雨水在唐宋诗词中常常象征着生命的滋养和更新,象征着人类对自然界的敬畏和感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古诗词中“雨”意象的分析
作者:汪学刚
来源:《读写算》2019年第32期
摘要雨在古诗词中充当了重要的抒情意象,第一大类寓意愁苦,具体有相思、离愁、生活环境艰难、愁绪绵长;第二大类寓意喜悦、希望、生机。
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里说:“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无论苦雨,还是喜雨,其实都是诗人“移情于物”的结果。
了解雨意象所蕴含的感情色彩和隐含的深层含义,将有助于他们理解诗人的内心感受,领悟诗词的深远意境,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
关键词古诗词;雨;意象;愁苦;欢乐;鉴赏
中图分类号:Q949.71+8.18,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32-0167-01
雨,作为自然界的阴晴变化现象之一,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而作为生活表象的自然界的雨,一旦进入诗歌领域,便具有了深邃的思想启迪意义和隽永的审美意味,从而拓展出一个广阔辽远而又厚重深沉的审美想象空间。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东山》)从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开始,诗词中涉及到雨的佳句层出不穷,成蔚然大观之势。
宋代民族英雄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感叹“身世浮沉雨打萍”。
可以说,雨中滴洒着古人生命的血液,也激发了文人悲欢离合、喜怒哀乐的诗情。
一、雨的愁苦意象
“月华星彩坐来收,岳色江声暗结愁。
半夜灯前十年事,一时和雨到心头。
”(杜荀鹤《旅舍遇雨》)诗人旅舍遇雨,夜深孤灯独坐,百无聊赖,随着雨声,往事涌上心头。
“时运不济,命途多舛。
”这些诗词多凄苦悲凉,雨泪同滴,字里行间流露出几许风雨带来的几许悲伤,读来令人断肠。
雨作为愁绪的载体,雨意愈是凄凉,愈能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愁苦。
在这里,雨已经成为诗人们内心情感活动的“场”,并构成抒情的背景。
诗人或借雨诉相思。
“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贺铸《鹧鸪天》)词作写诗人在雨夜对妻子的思念和寂寞痛苦之情。
虽然没有直接写对妻子的思念,但借“挑灯补衣”这一事件,流露出满腹相思。
由景生情,情中见景,情景相生,各得其妙。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在一个秋雨霏霏的夜晚,诗人独坐在孤灯下,思念着远在千里之外的妻子。
在诗中,我们不仅听到了淅淅沥沥的单调的雨声,而且似乎也感受到了诗人对妻子的深长思念以及郁积心底的愁思随雨声慢慢的涨满了秋池。
或借雨写离愁。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李煜《浪淘沙》)绵绵的春夜之雨,没有给诗人带来丝毫的喜悦,相反却使诗人强烈的感受到了现实和梦境的距离,从而哀叹故国河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沉痛哀婉,十分凄凉。
不言忧而忧见,不言怨而怨生,可谓“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司空图《诗品》)写不绝的三更雨,李清照的“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
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添字采桑子》)她融化前人词意而不显斧凿之痕,并能创新出奇,借“愁损北人”之“三更雨”来抒故园之思、家国之恨。
或借雨写生活环境之艰难。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茅屋为秋风所破,又偏偏遇上连绵的秋雨,屋漏床湿,如何入眠?诗人借自己生活境况之艰难写出了安史之乱后广大人民的悲惨处境。
另外,在古诗词中,还有借雨写愁绪之长的。
在江南,春末夏初是梅子黄熟的季节,也是梅雨频繁之时,称黄梅雨。
诗词中有借雨来写愁绪之长的,首推贺铸。
他在《青玉案》中写道:“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用黄梅雨之绵绵不绝来写愁多愁长,生动、形象、贴切。
二、雨的欢乐意象
北宋诗人曾几在《苏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三日,秋苗以苏,喜而有作》为题的七律诗中,一反凄苦悲凉之态,抒发了内心喜悦之情:“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梧桐最佳音。
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梧桐树上的潇潇冷雨不但没有引起诗人的悲苦情绪,反而由此联想到禾苗的勃勃生机,故而由衷地歌吟出“五更梧桐最佳音”的诗句。
尤其难能可贵的是,诗人摒弃了“小我”的忧伤,喜农民之所喜,乐农民之所乐。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一个“酥”字,不仅表现出京城大地在绵绵细雨滋润下变得湿润松软,而且也传达出诗人感受春天到来的那种愉快之情和美妙心境。
更为重要的是,透过雨丝遥望远处淡淡的草色,心中仿佛也有了一片生机勃勃的绿色——希望。
雨,不仅给大地带来勃勃生机,给人带来无限的希望,也触发了诗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热爱之情。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杜甫《春夜喜雨》)诗人把雨拟人化,赋予了春雨“好人”的品格,把无生命的雨写的有情有义,它不仅知道人们什么时候需要,而且滋润万物不事張扬。
古诗词中的“雨”经过诗人情感的点染、融合后,往往成为带有作者感情色彩的意象。
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里说:“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无论苦雨,还是喜雨,其实都是诗人“移情于物”的结果,从而赋予了自然界中无生命的雨更多飞扬灵动的色彩。
当然,雨在古诗词中的妙用远远不止这些,但对于阅读者来说,了解雨意象所蕴含的感情色彩和隐含的深层含义,将有助于他们理解诗人的内心感受,领悟诗词的深远意境,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宝龙,倪海权.古诗词中“雪”的修辞意象分析[J].名作欣赏,2018(29):11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