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高三-1模-语文

合集下载

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附答案

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附答案

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150分。

第Ⅰ卷(选择题 30分)一、(12分,每小题3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狙.击龃.龉崩殂.含英咀.华越俎.代庖B.跻.身侪.辈脐.带济济..一堂光风霁.月C.呛.人寒伧.创.伤沧.海桑田满目疮.痍D.诏.书韶.华召.开黄发垂髫.年高德邵.2.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荣膺亲合力出奇不意老生常谈B.神州挖墙脚青山绿水一如既往C.搏弈打牙祭远见卓识得陇忘蜀D.火并吊书袋事必躬亲柳岸花明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虽然人们一直在期待美国快速打赢伊拉克战争后能够在经济上再打一个漂亮仗,但最近公布的多项经济数据都不能令人满意,在工业生产萎靡不振....的同时,百姓的个人财物状况也陷入了困顿。

B. 奥斯卡著名影星凯奇在一部电影中一人分饰两角,所扮演的孪生兄弟性格又判若两人....,却能说变就变,迅速入戏。

C. 日本友人送给我国一对长颈鹿,我们送给日本友人一只大熊猫,以示投桃报李....之意。

D. 看双方的神态,全然没有那种剑拔弩张、严阵以待的气势,倒有几分闲庭信步瓜田李下....话桑麻的味道。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市委认真总结了造成这种落后状况的经验教训,确立了依靠科学教育,加速解决这一问题的工作思路。

B.不到下午6点,天就黑了,大街上已经出现了下班的人流和车流了,可是自行车还没修好,修车的急坏了。

C.许多国家正在研发高速磁浮列车, 高速磁浮列车没有轮子和转动机构,列车的悬浮、导向、驱动和制动都靠的是利用电磁力来实现的。

D.今年夏天被炒得很热的“超级女生”在娱乐圈内引发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如今活动已经结束了,但“超级女生”已经成了一个响当当的娱乐品牌。

二(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在生态环境中,由于食物链的关系,一些物质如金属元素或有机物质可以在不同的生物体内经吸收后逐级传递,不断积累和浓缩,最后形成生物富集或生物放大作用。

高三语文一模模拟试题及答案

高三语文一模模拟试题及答案

高三语文一模模拟试题及答案一、文言文阅读(共3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每题3分,共12分)(文言文材料略)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觥”在古代指什么?(2)“恣”在这里表示什么?2. 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3. 分析文中所描述人物的性格特点。

4. 概括文中作者的观点或态度。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7题。

(每题3分,共9分)(文言文材料略)5. 根据文中内容,解释“举”和“罔”的含义。

6. 翻译文中的“是以圣人为而不争,功成而弗居”。

7. 简述文中所体现的哲学思想。

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一)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8-10题。

(每题3分,共9分)(现代文材料略)8.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9. 分析作者在文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效果。

10. 根据文章内容,谈谈你对文中某一观点的看法。

(二)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11-13题。

(每题3分,共9分)(现代文材料略)11. 作者在文中表达了怎样的中心思想?12. 文中提到的“他”是谁?请结合全文内容进行分析。

13. 简述文中所描绘的场景及其作用。

三、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14. 根据题目要求,完成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20分)题目:《我眼中的高三》要求:自选角度,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四、写作(共20分)15. 以“青春”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20分)要求: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高三语文一模模拟试题答案一、文言文阅读1. (1)“觥”在古代指酒杯。

(2)“恣”在这里表示放纵。

2. 翻译略。

3. 人物性格特点分析略。

4. 作者观点或态度概括略。

5. “举”表示选拔,“罔”表示欺骗。

6. 翻译略。

7. 哲学思想简述略。

二、现代文阅读8. 主要内容概括略。

9. 修辞手法及其效果分析略。

10. 对文中某一观点的看法略。

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正文)题目一:(试题)1. 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诗句,没有句读停顿的是()。

A.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B. "数量和质量,总要二一折中"C. "他就像种子裂开的臆想"D. "蜂鸟依偎在露珠的怀抱"2. 句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表达了()。

A. 人生短暂,应该珍惜时间B. 努力工作要坚持到底C. 辛勤付出终有回报D. 生命经历也许会带来痛苦和忧愁3. 诗句“你是我最爱的人,却不是我的生命”表达了()。

A. 作者爱的人并非自己的亲人B. 作者爱的人与自己的关系很浅薄C. 作者深爱一个不能在一起的人D. 作者已经失去了所爱之人4. 诗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表达了()。

A. 烽火战争对士兵的摧残B. 我国古代频繁的战争C. 军人爱国奉献的精神D. 士兵寄予家书的珍贵5. 诗句“新学众时好,登泰山而小天下”形容了()。

A. 学习新知识争先恐后B. 才学出众的人将受到认可C. 勤奋学习可使人超越常人D. 学海无涯,不断追求更高境界6. 下面哪个句子的修辞用得不恰当()。

A. 我心依旧铭刻着那段痛苦的回忆。

B. 夜幕低垂,大地陷入深沉的沉睡。

C. 晨曦的第一缕阳光洒在窗台上。

D. 雾霾笼罩的天空如同一幅油画。

7. 下面哪个诗句中的主语和宾语没有对应关系()。

A. 春天的花朵翩翩起舞B. 夜空中的星星闪烁着微光C. 大雁在南方度过冬天D. 雨露滋润着大地和庄稼8. 下面哪个句子是倒装句()。

A. 外面下雨了,我们去打篮球吧。

B. 小男孩正骑着自行车在街上飞驰。

C. 窗外的夜景如同一幅美丽的画。

D. 跑道两侧是高大的观众看台。

(答案略)(正文)题目二:(试题)1. 下面的短文中句子间的逻辑关系是()。

A. 因果关系B. 比较关系C. 条件关系D. 并列关系2. 短文所传达的主题主要是()。

2021-2022年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I)

2021-2022年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I)

2021年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I)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试卷用时150分钟。

第Ⅰ卷(33分)一、(12分)(陈贤娥)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组是()A.贷款迫不急待忧心忡忡(zhǒng) 雄赳赳,气昂昂B.掂量叱咤风云(zhà) 长年累月言必信,行必果C.媲美(bì) 以德报怨殚精竭虑钉是钉,铆是铆D.耗废因噎废食(yī) 偃旗息鼓胜不骄,败不馁2、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到记者发稿时,在这次桥梁垮塌事故中已有23人遇难,6人失踪,()及善后工作仍在紧张有序地进行。

②多年以后,我们也依然会记得高中三年的美好时光,()我们终将分离。

③他在香港出生长大,十几岁时又随父母移民去了国外,普通话()不纯正。

④沅水数百年来日夜流经这群山环抱中的湘西小镇,为小镇带来了不竭的生机,此地真可谓(),钟灵毓秀。

A. 抢救即使不免水秀山明B. 营救虽然难免水秀山明C. 抢救即使难免水木清华D. 营救虽然不免水木清华3、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A.湖南是中国的旅游资源大省,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具有典型的中国特色,能代表发展中国家的普遍旅游业特点,鉴于以上因素,xx年全球旅游年会暨景点博览会将于6月6日至9日在湖南国际会展中心举行。

B.ARJ飞机的设计是以未来西部交通枢纽格尔木机场和拟建中的旅游热点九寨黄龙机场作为设计的临界条件,并用西部地区57条航线来检验飞机的航线适应性,以保证在实现经济效益的条件下满足西部的高原高温环境要求。

C.千帆竞逐洞庭湖,古色古香岳阳楼,这幅湘绣作品近看居然湖水粼粼好似真在流动,仔细聆听还有湖鸥鸣叫和湖水拍岸之声,令人有如亲临“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的雄壮场面。

D.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将以“和谐之旅”为主题,以“点燃激情、传递梦想”为口号,跨越五大洲,让全世界人民共享奥林匹克“体育为人类和谐发展服务”的理想和中国人民构建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理想,用火炬接力来传递友谊、和平、和谐的信息。

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一、阅读理解1.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下列问题。

文章:(此处应为一篇完整的文章,由于篇幅限制,这里不提供具体文章内容)问题:(1)文章中作者通过哪些细节描写来表达对故乡的怀念?(2)文章中提到的“老屋”象征着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

答案:(1)作者通过描述故乡的自然景观、儿时的游戏、家乡的风俗习惯等细节来表达对故乡的怀念。

例如,文章中提到了故乡的河流、田野、老槐树等自然景观,以及儿时捉迷藏、放风筝等游戏,这些都唤起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情。

(2)“老屋”在文章中象征着作者的根和记忆。

老屋不仅仅是一个物理空间,它承载着作者的童年记忆和家族的历史。

老屋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故事,每一块砖瓦都记录着时间的流逝。

因此,老屋成为了作者情感的寄托和精神的家园。

二、古文翻译原文:(此处应为一段古文,由于篇幅限制,这里不提供具体古文内容)翻译:(此处应为古文的现代汉语翻译,具体内容应根据原文而定)答案:(此处应为古文翻译的答案,具体内容应根据原文而定)三、作文题目:请以“我眼中的春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作文:(此处应为一篇完整的作文,由于篇幅限制,这里不提供具体作文内容)答案:(此处应为作文的评分标准或评语,具体内容应根据作文内容而定)结束语:本次高三一模语文试题旨在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古文翻译技巧以及写作表达能力。

希望同学们通过模拟考试,能够发现自己的不足,及时调整学习方法,为即将到来的高考做好充分的准备。

同时,也祝愿所有考生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高三1模语文试题

高三1模语文试题

高三1模语文试题高三1模语文试题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是最公正、最全面且彻底的一次高考模拟考试,是对高三第一轮复习的一个总结,是进入高考二轮复习之前了解自己根底的一个测试。

以下是高三1模语文试题,欢迎阅读。

1.补写出以下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总角之宴,。

(《诗经·氓》)(2)与君离别意,。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3)小学而大遗,。

(韩愈《师说》)(4),形影相吊。

(李密《陈情表》)(5)秦人不暇自哀,。

(杜牧《阿房宫赋》)(6)问君何能尔?。

(陶渊明《饮酒》)答案 (1)言笑晏晏 (2)同是宦游人 (3)吾未见其明也 (4)茕茕孑立 (5)而后人哀之 (6)心远地自偏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2分)在一个以征服和改造大自然为主流价值观的背景下,在日益喧嚣浮燥的年代里,要想在理想与现实间铺上一条回乡的路,那就只有去追寻丰(yú)生命律动的大地风物,去探求给养内在情性的`源头。

甲乙在他的最新散文集《鲜花地》中就做了这样的追寻与探索。

(1)根据括号内的拼音填写正确的汉字。

(1分)(2)文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指出并加以改正。

(1分)答:答案 (1)腴(2)“燥”改为“躁”解析 (1)题是根据拼音写汉字,联系前后的字进展推敲,错误率会大大降低。

应填“腴”字。

(2)题要对成语的含义有正确的理解,“燥”指缺少水分,“躁”指不冷静,根据词语及句子意思,应是“急躁”。

3.依次填入以下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 )(1)当一方将权力赋予另一方时,必须建立一种机制来权力承受方能够按照权力授予方的意志行使权力,对其决策和行动负责,这种机制就是问责。

(2)模式引进包括名称和节目模式,还包括节目制作流程的每一个细节,这就“强迫”中国电视制作从各个环节弥补缺乏,从作坊式走向工业化流水线。

(3)“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与永恒的时间和空间相比,人不过是,我只是中国这个大家庭里一个小小的螺丝钉,但我愿做有价值的那一个。

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高三第一次摸底考试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字的结构,又称布白。

字由点画连贯穿插而成,因此点画的空白处也是字的组成部分。

空白处应当计算在一个字的造形之内,分布适当的空白和笔画具同等的艺术价值。

虚实相生,才能完成一个艺术品。

所以大书法家邓石如曾说书法要“计白当黑”,无笔墨处也是妙境呀!这也像一座建筑的设计,首先要考虑空间的分布,虚处和实处同样重要。

西方美学曾研究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巴洛克式建筑发现其具有的空间美感是不同的,而在中国书法艺术里的这种空间美感,同样在篆、隶、真、草、飞白等不同书体里有不同的表现。

空间美感的不同,表现着一个民族、一个时代、一个阶级,在不同的经济基础上、社会条件里,对生活的不同体会和对世界的不同认识。

②商周的篆文、秦人的小篆、汉人的隶书、魏晋的行草、唐人的真书、宋明的行草,各有各的姿态和风格。

古人曾说:“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明人尚态”,由此可以看出,人们已经开始意识到可以从字形的结构里研究各时代不同的风格。

同时,书法里这种不同的风格也可以在同时代的其他艺术里去考察。

③“唐人尚法”,所以在字体上真书特别发达,当然这也有它的政治原因和社会基础。

唐人研究真书的字体结构特别细致。

对字体结构中的“法”的研究,他们的探讨在历朝历代都是十分突出的。

我们知道人类是依据美的规律来进行艺术创造的,而唐人所述的书法中的“法”体现了当时人们对中国书法艺术的审美认识,它是我们研究中国古代的美感和美学思想的好资料。

④相传唐代大书家欧阳询曾留下真书字体结构法三十六条。

这三十六条非常重要,其中戈守智所纂著的《汉溪书法通解》对这三十六条的阐述可供研究中国美学的学者参考。

我觉得我们可以从这三十六条开始来窥探中国美学思想里的一些基本范畴。

我们可以从书法里的审美观念再通于中国其他艺术,如绘画、建筑、文学、音乐、舞蹈、工艺美术等。

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

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

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南郊中学【精品】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

乡村振兴作为一种发展战略,有内外经验可供参考。

要使乡村振兴战略获得成功,必须了解国外乡村振兴的经验教训以及我国历次“三农”政策实施的效果与原因,在发展思路和具体措施上进行实质性的创新。

通过制度与技术创新振兴农村产业。

没有产业的振兴,其他方面的振兴和发展就失去了基础。

产业发展指的是农业和非农产业的发展与融合。

农业的发展主要靠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非农产业的发展需要吸引多元化的发展主体,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因此,需要创新制度,探索促进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向农村流动的政策措施。

新时期需要有高起点,尤其是要避免过去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发展中有时出现的产业雷同、档次不高、无序竞争等现象。

近期,需要在选准特色主导产业的基础上,重点考虑重组产业链,并适当调整空间布局,促进企业联盟和技术创新联盟的发展,逐步将传统的农业产业集群改造升级为现代创新集群。

未来,则需要在继续推进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建设的基础上,推动龙头企业集群发展,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使其不但在农业产业链中发挥影响,同时在科技产业链与价值链中显示出应有的作用。

通过社会管理创新实现乡村宜居。

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有效治理都是为了实现乡村宜居,而这些必须依靠社会管理创新。

社会管理的基本任务是协调各种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稳定。

随着农村社区建设与发展进程的推进,无论是社会管理格局、社会管理体制、社会管理方式,还是社会管理问题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这需要我们进行社会管理创新。

越来越多的中介组织、非政府组织等第三部门渴望参与农村社区建设,这势必会影响原来的管理格局。

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试题及答案

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试题及答案

高三一摸测试题语文试题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着.重/不着.边际裨.将/稗.官野史塞.责/不塞.不流B.绯.闻/缠绵悱.恻方便./便.宜行事蓬蒿./形容枯槁.C.黜.免/相形见绌.劲.头/疾风劲.草市侩./脍.炙人口D.晕.车/晕.头转向契.约/锲.而不舍栅.栏/姗.姗来迟2.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A.奥运会开幕式上五彩斑斓、光彩夺目的焰火点亮了雄伟的“鸟巢”,扮靓了深邃的夜空;美轮美奂....、如诗如画的文艺表演使人心醉、令人着迷,精彩的北京奥运正在上演。

B.近年来,一些正值豆蔻年华....的大学生沉迷在网吧里,忘却了曾经的理想,淡漠了身肩的责任,以致荒废了学业,浪费了青春,真让人痛惜不已。

C.“两会”期间,有政协委员对某些城市以邻为壑....的做法提出了严厉批评,认为将垃圾倾倒到农村不仅破坏了环境,而且影响农民的生活。

D.在几千年的中华文明中,“孝道”代代相传,不绝如缕....,因此对当今的广大青年进行“孝”的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3.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如果说奥运会开幕式上击缶倒计时的独特创意给世界留下耐人寻味的惊喜,那么闭幕式上采用烟花技术在天空“画”的从“10”到“1”的倒计时数字,将再一次给世人留下不可思议的神话。

B.以生漆为底层的彩绘陶质文物保护是一个世界难题,没有任何有经验和技术可以借鉴,秦俑如何将艳丽的彩绘保留下来成为当务之急。

C.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只有发展好农村经济,建设好农民的家园,才能保障全体公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

D.中国斥资约180亿美元来处理长期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并采取包括限制上百万辆汽车上路、改造数千台燃煤锅炉在内的多项措施,为奥运会打造了一个更清洁的北京。

4.下列各句排列恰当的一项是(3分)()①“默契”的形成与发展是谅解、定势、求美、求新等心理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②同时,因为有心理定势在起作用,所以“默契”具有稳定性③任何艺术的创作与欣赏之间都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④谅解和求美是“默契”的基础⑤这种关系在艺术形式上的深刻表现之一,就是创作者与欣赏者之间存在着心照不宣的“默契”⑥又由于制作和欣赏双方都要求出新,所以“默契”又不是凝固不变,而是变动发展的A.⑤②①④⑥③B.⑤④①③②⑥C.③⑤①④②⑥D.③⑤②①④⑥二、本大题共7小题,共35分。

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以分)语言和人及其文化的关系;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透过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一个时代的文化现象及其意识形态。

在当代社会;最的语方形式也许非广告语莫属;当广告语言地向我们袭来时;所引发的思考是非常复杂的。

A.瞥见引人注目排山倒海B.滴察备受瞩目铺天盖地C.瞥见引人注目铺天盖地D.洞察备受瞩目排山倒海2.下列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3分)A..几位著名艺术家下乡采风;举行笔会;我也有幸叨陪末座。

B.这次你到基层工作;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都会鼎力相助。

C.张建祝贺老师从教三十年时说:“我没有过奖之词;您是我人生的引路人!”D.明日老友相聚;不烦你出门;请于府上恭候;我会按时前往。

3.下面一段文字中;需要修改的一纽词语是(3分)一位登山探险爱好者在组织旅游活动时发帖①说:“登山活动难免②危险;本次活动纯属志愿③;过程中若出现意外④;由本人⑤承担后果。

请大家珍惜驴友⑥之间的感情;团结互助;注意自身安全!”A.①④B.②⑤C.③⑤D.④⑥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昆曲的衰落当然是有历史原因的。

但昆曲之幸也恰恰就因为它是中国雅文化的结晶;从清末到当下;中国文化人勇于担当;肩负起拯救昆曲的重任;才使昆曲的香火一脉流传;直到今天。

①雅文化的衰落必然导致昆曲走向衰落②却必须直面昆曲衰落这无法改变的事实③当代世界范围内文化重心的下移更让昆曲几乎遭遇灭顶之灾④昆曲是雅文化美学追求的浓缩、代表与象征⑤我们可以感慨人类文化的尴尬A.⑤②③①④B.④①③⑤②C.⑤①④②③D.①③④②⑤5. 对下面这段话的含义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3分)山崖崩塌了;在它的它的伤口——断崖上;开出了鲜艳的花朵。

鲜艳的花儿被掐走了;它又开在了姑娘的鬓上。

A.只有在困难和失败中努力奋起;才能到达目的地。

中学高三第一次摸底考试 语文试题答案

中学高三第一次摸底考试 语文试题答案

高三第一次摸底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4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1. C 【解析】A.“来规范和管理网络”错。

原文是“由于青年是网民的主体,其网络行为对网络空间的文明状况有极大影响,因此引导他们树立文明的网络行为观,无疑有助于网络行为失范的校正和网络空间的治理,有助于青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可见应当规范的是青年的网络行为;B.“导致线上工作效率不如线下”错。

原文是“信息时代工作效率的提高本来使我们获得了认知盈余,但网上的垃圾信息造谣与辟谣之间的拉锯战又无端消耗了我们的认知盈余”,可见没有对线上线下的工作效率的比较;D.“行为要始终保持一致”错。

原文是“因此需要一视同仁地对我们线上和线下的行为提出道德规范要求”,是对线上线下的道德要求一致,并非线上线下的行为一致。

故选C。

2. B 【解析】B.“比‘不做什么’更重要”无中生有。

原文先介绍了底线意识,即“五不”要求,然后说“底线意识主要是从否定性的角度确立了网络中能做什么;而一旦在网络空间中产生了行为,无疑就是开始了‘做什么’,只要有行为,就必须有一定的规范和要求去主导人的行为,于是就有了肯定意义上的网络行为意识。

其中,做到平等待人或尊重他人可以说是形成积极网络行为的基准意识”,可见基准意识是有了网络行为后的肯定意义上的网络行为意识,文中并未将二者进行比较,谈不上哪个更重要。

故选B。

3. D 【解析】本文的论点可以从文章第二段“由于青年是网民的主体,其网络行为对网络空间的文明状况有极大影响,因此引导他们树立文明的网络行为观,无疑有助于网络行为失范的校正和网络空间的治理,有助于青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得出。

A.是从立法和惩治的角度谈网络文明规范,不是本文内容;B.讲的是网络基准意识中的两点,不全面;C.从底线意识讲如何规范网民的文明观念,只是文章的一部分内容,不全面。

故选D。

4. 文本采取了总分式论证结构。

首先指出制定和遵守相应的网络规则的必要性;然后亮出观点,引导青年们树立文明的网络行为观,无疑有助于网络行为失范的校正和网络空间的治理,有助于青年一代的健康成长;接着从“底线意识”的角度论述“五不”的内容;再从“基准意识”的角度论述“等效意识”“反身意识”“价值意识”和“契约意识”的具体内容。

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1

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1

语文第Ⅰ卷(阅读题7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经典的形成总为与特定的文化背景、特定的民族和地域相联系,因而经典具有了某种特殊品格。

但为,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还表现于它的超时代价值。

《论语》中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体现了春秋时期政治体制及伦理关系中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内含从普遍的文化层面加以阐释的可能,例如,今天我们可以从责任意识和义务意识的层面进行阐发,思考如何使个体充分履行各自义务的问题。

经典不仅有超越时代的价值,更有超越地域的世界性的意义。

真正的经典既为民族的,也为世界的,它为世界文化共同财富的组成部分。

中外经典,概莫能外。

柏拉图的《理想国》为西方文化中的经典,其重点讨论的正义问题的意义和价值不只适用于西方;儒家典籍《论语》讨论的仁道原则,其意义同样超越中国。

在不同的文化尚未相互作用时,这样的意义也许隐而不彰,但当不同文化彼此相遇,经典的世界性的意义就会显现出来。

承认经典具有普遍意义,就意味着我们要开眼界。

在阅读、理解经典的过程中,如果眼界封闭,常常会给经典的理解带来多方面的限制;而视域的扩展,则有助于更深入地把握经典。

因此,一方面,我们需要引进来,借鉴西方历史演化过程中积累的文化成果;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主动走出去,参与世界范围的百家争鸣。

不管为西方文化的引进来,还为中国文化的走出去,都既要以其各自的特殊内涵为背景,也要以它们所具有的普遍意义为前提。

承认经典具有普遍意义,还要再反思。

再反思就为在承认经典所拥有的超越时代与地域的普遍性的前提下,对时下一些流行看法进行理解和反思。

如“以中释中”,即以所谓纯粹传统中国概念去理解中国的问题,这种思路明显忽视了经典的普遍意义。

外来语已逐渐输入并融入现代汉语,这也不可避免地带来外来思想和观念内容。

当我们用受外来语影响的现代汉语去理解经典时,相应地也受到外来语背后的深层思想和观念的影响,因而,试图以“纯而又纯”的中国观念去解释以往的经典,事实上已缺乏可能性。

2024届高三第一次模拟测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4届高三第一次模拟测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4届高三第一次模拟测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什么是文明?判断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准是什么?西方学术界比较流行的标准是“三要素”,即冶金术、文字和城市,这是根据西亚的两河流域文明和北非的埃及文明归纳出来的。

但是,世界上也不乏未同时具备“三要素”的文明,如中美洲的玛雅文明被公认为文明社会,但该文明就没有制造和使用金属器;而辉煌的印加文明是没有文字的文明。

可见,这“三要素”并不是具有普遍意义的标准。

中国古代史籍把黄帝和炎帝时期作为中华文明的肇始,但其中关于炎黄时代的记述有不少带有神话色彩,并不能作为信史。

因此,学术界一直以来都有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持怀疑甚至否定态度者。

国内史学界很多人认为中华文明开始于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夏朝,国外部分学者和国内个别学者则怀疑甚至否定夏朝是真正存在过的王朝,认为古代中国进入文明社会的时间只能从符合国际学术界“三要素”标准的商朝后期开始算起。

要想消除学术界存在的疑问,非常重要的是依靠考古发掘获得的新资料来研究和证实中华文明起源、形成与早期发展的过程。

上世纪80年代以来,田野考古获得一系列重大发现,如在甘肃秦安大地湾遗址发现了大型宫殿,在辽西的红山文化区发现了规模宏大的坛庙冢等。

加之考古学家夏鼐先生、苏秉琦先生提出了各自关于中华文明起源的研究思路,促使学术界进一步关注中华文明起源问题。

2002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牵头,国内众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参与的“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简称“探源工程”)正式启动。

探源工程以考古调查发掘为主要手段,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支撑,开展多学科交叉研究,目前研究工作已经进入第五阶段,取得了丰硕成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绝密★启用前三穗县民族高级中学2017届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本试卷分第I 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I 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答案写在专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第I 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社交网络让我们更近了吗于洋渴望交流是人的本能,交流的形式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特征。

过去的交流是鱼腹鸿雁,千里传信;现代的交流是书信电话,片语真心;网络时代的交流是面对电脑一遍遍地刷屏,等待对方的回复。

网络丰富了人们的交流形态,极大地满足了人们对交流和沟通的渴望。

社交网络的出现让网络的功能有了更大的扩展。

每个人都可以以自己为中心,建立一个庞大的社交群,在动辄以万计数的好友和“粉丝”中,我们以为可以最大程度地对抗孤单、抱团取暖。

全球最大的社交网站Facebook 注册用户数接近9亿;我国当前最大的社交网站人人网今年注册用户将超过2亿;截至去年年底,我国的微博用户有2.5亿。

一个庞大的社交网络正在慢慢张开,越来越多的人被粘到这张大网中。

按照“六度空间”理论,我们最多通过6个人,便可以认识世界上任何一个陌生人。

在社交网络里,你可以找到你多年不见的老友,可能被一个你喜欢的明星关注;只要你愿意,你甚至可以和一国总统成为“好友”。

社交网络这种联络的作用让很多人觉得异常温暖,人类沟通的愿望也让社交网站承担了更多情感的使命。

然而,看似熟络的社交网络,却经常让人感受到刺骨的寒冷。

一个网名叫“走饭”的女孩在发表一条微博后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几天后,人们知道她的名字叫马洁,是一个“90后”的南京高校学生。

翻看她的微博,你会发现她一直在网上“求救”,只是没有人听到。

我们不能把一个年轻生命的终结归罪于网络,但不得不怀疑,网络到底有没有让我们的考试时间8月19日9:00-11:30关系变得亲密,我们对网络的情感期待是不是太高?在网络上,我们有很多好友,却没有几个见过面的;加入了很多圈子,却没有几个真正有兴趣的;每天都在线上碰到,却没有几个会打招呼的。

社交网络给了我们联系,却未必给我们交流;拉近了我们的距离,却未必增加我们的亲密;激发了我们社交的天性,却可能磨平了我们沟通的能力。

牛津大学进化人类学教授罗宾·邓巴有一个有趣的“邓巴数”理论,即人的大脑新皮层大小有限,提供的认知能力只能使一个人维持与大约150人的稳定人际关系。

也就是说,无论你在社交网络上有多少好友和“粉丝”,你最多能频繁交流的也就150人左右。

幸福感来自社交的质量而不是数量,来自于沟通的深度而不是频率。

技术让人际关系变得越来越扁平和肤浅。

我们简化了社交的流程,不再需要各种繁文缛节。

但这种简化的结果是,我们只希望让人们看到自己最好的一面、最幸福的瞬间,人们在网络上把自己包装成一个快乐天使,变成一个隐藏自己真实情感的虚拟人。

提高人类的幸福感是技术最大的责任和价值,我们应该正确对待新技术带来的便利,在使用社交网络沟通时也关注真实世界的交流,正确驾驭技术带来的变革,而不是让技术编织的网络掌控生活。

网络连接不等于人际交往,沟通便利不代表关系的亲密,技术发展不意味着思想的进步。

纸张比键盘更有热度,现实生活比虚拟社区更加阳光,真实的交流比数字的流动更温暖人心。

技术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人与人之间真诚和真实的交流有更重要的意义。

1.下列关于“社交网络”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A.社交网络进一步丰富了人们的交流形式,极大地满足了人们对交流和沟通的渴望。

B.全球最大的社交网站Facebook注册用户接近9个亿;我国当前最大的社交网站人人网的注册用户也超过2.5亿。

C.在社交网络里,我们必定找得到多年不见的老友,也会被自己喜欢的某个明星关注;只要愿意,我们甚至可以和国家领导人成为“好友”。

D.社交网络给了我们联系,却不能给我们交流;拉近了我们的距离,却不能增加我们的亲密;激发了我们社交的天性,却磨平了我们沟通的能力。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马洁的死虽然不能归罪于网络,但看似熟络的社交网络,却经常让人感受到刺骨的寒冷,让人对网络的情感期待产生怀疑。

B.每个人都可以以自己为中心建立一个庞大的社交群,结识数以万计的好友或为“粉丝”,最大的限度地对抗孤单、抱团取暖。

C.根据“邓巴数”理论可知,无论你在社交网络上有多少好友和“粉丝”,你最多能跟150人左右频繁的交流。

D.人们在网络上把自己包装成一个快乐天使,变成一个隐藏自己真实情感的虚拟人,是希望让人看到自己最好的一面、最幸福的瞬间。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渴望交流是人的本能,不同时代有不同特征的交流形式,现代的交流是书信和电话,网络时代则是电脑刷屏。

B.网络连接不等于人际交往,技术发展不意味着思想进步,人们的幸福感并不来自社交的数量,也不来自沟通的频率。

C.根据“六度空间”理论,承担着沟通使命及情感期待的社交网络得以出现和推广,因为技术最大的责任和价值在于提高人类的幸福感。

D.网络技术的发展固然可以给我们的沟通与交流带来便利,但我们不能沉迷其中而不能自拔,因为真实生活的交流更加温暖人心。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杜景俭,冀州武邑人也。

少举明经,累除殿中侍御史。

出.为益州录事参军。

时隆州司马房嗣业除益州司马,除书未到,即欲视事,又鞭笞僚吏,将以示威,景俭谓曰:公虽受命为此州司马而州司未受命也何藉数日之禄而不待九重之旨即欲视事不亦急耶嗣业益怒。

景俭又曰:“公今持咫尺之制,真伪未知,即欲揽一州之权,谁敢相保?扬州之祸,非此类耶。

”乃叱左右各令罢散,嗣业惭赧而止。

俄有制除嗣业荆州司马,竟不如志,人吏为之语曰:“录事意,与天通,益州司马折威风。

”景俭由是稍知名。

入为司宾主簿,转司刑丞。

天授中,与徐有功、来俊臣、侯思止专理制狱,时人称云:“遇徐、杜者必生,遇来、侯者必死。

”累迁洛州司马。

寻转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

则天尝以季秋..内出梨花一枝示宰臣曰:“是何祥也?”诸宰巨曰:“陛下德及草木,故能秋木再花,虽周文德及行苇,无以过也。

”景俭独曰:“谨按《洪范五行传》:‘阴阳不相夺伦,渎之即为灾。

’又《春.秋.》云:‘冬无愆阳,夏无伏阴,春无凄风,秋无苦雨。

’今已秋矣,草木黄落,而忽生此花,渎阴阳也。

臣虑陛下布教施令,有亏礼典。

又臣等忝为宰臣,助天理物,理而不和,臣之罪也。

”于是再拜..谢罪,则天日:“卿真宰相也!”延载初,为凤阁侍郎周允元奏景俭党于李昭德,左迁溱州刺史。

后累除司刑卿。

圣历二年,复拜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

时契丹入寇,河北诸州多陷贼中。

及事定,河内王武懿宗将尽论其罪。

景俭以为皆是驱逼,非其本心,请悉原之。

则天竞从景俭议。

岁余,转秋官尚书。

坐漏泄禁中语,左授司刑少卿,出为并州长史。

道病卒,赠相州刺史。

(节选自《旧唐书·杜景俭传》)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公虽受命为此州司马/而州司未受命也何藉/傲日之禄而不待九重之旨/即欲视事/不亦急耶/B.公虽受命/为此州司马/而州司未受命也/何藉数日之禄/而不待九重之旨/即欲视事/不亦急耶/C.公虽受/命为此州司马/而州司未受命也/何藉/数日之禄而不待九重之旨/即欲视事/不亦急耶/D.公虽受命为此州司马/而州司未受命也/何藉数日之禄/而不待九重之旨/即欲视事/不亦急耶/5.下列对文言文中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出”是由京城至地方做官,与后文“入为司宾主簿”中的“入”相对。

B.“季秋”是指秋天的最后一个月,即农历九月,古代一个季度的三个月分别用“孟、仲、季”来表示。

C.《春秋》是儒家经典之一,与《诗》《书》《礼》《乐》合称为“五经”。

D.“再拜”是指拜了又拜,这是古代一种隆重的礼节,用于表达敬意。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房嗣业最终被任命为荆州司马,而不是益州司马,证明了杜景俭劝阻房嗣业行为的正确,益州的同僚官吏为这件事还编了个顺口溜,称赞杜景俭。

B.“遇徐、杜者必生,遇来、侯者必死”,当时人们流传的这句话可以看出,虽然都是处理案件,但杜景俭、徐有功与来俊臣、侯思止的方式不同。

C.在回答武则天有关秋天梨树开花的寻问时,与各宰臣的吹捧不同,杜景俭大胆直言,认为这是武则天篡位阴阳混乱上天发出的预警。

D.调任秋官尚书期间,因为漏泄了皇帝在皇宫内和身边亲近的人说的不公开的话,杜景俭被贬司刑少卿,外调担任并州长史,在赴任途中不幸病死。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陛下德及草木,故能秋木再花,虽周文德及行苇,无以过也。

(5分)(2)又臣等忝为宰臣,助天理物,理而不和,臣之罪也。

(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踏莎行欧阳修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8.简析开篇两句“候馆梅残,溪桥柳细”中的“残”“细”二字的妙处?(5分)9.“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每空1分)(1)《浣溪沙》一词中,表达春光逝去的惋惜、惆怅之情的名句是“,。

”(2)李商隐《锦瑟》中“,”运用典故,描绘了美好的情景、虚渺的梦境,把人生的恍惚和迷惘以及苦苦追寻的执着表现了出来。

(3)韩愈的《师说》开篇便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紧承论点,作者论述了教师的作用:“师者,”。

乙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第四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答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

只能做所选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作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不朽的失眠张晓风①落榜了!一千二百年前。

榜纸那么大那么长,然而,就是没有他的名字。

啊!竟单单容不下他的名字“张继”那两个字。

考中的人,姓名一笔一划写在榜单上,天下皆知。

奇怪的是,在他的感觉里,考不上,才更是天下皆知,这件事,令他羞惭沮丧。

离开京城吧!议好了价,他踏上小舟。

本来预期的情节不是这样的,本来也许有插花游街、马蹄轻疾的风流,有衣锦还乡、袍笏加身的荣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