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1.4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是历史七年级下册的一部分,主要介绍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和特点。

教材通过生动的插图和详细的历史资料,使学生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性和影响。

教材内容涵盖了唐朝的对外贸易、佛教传播、科技交流等方面,旨在培养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对唐朝的历史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可能对中外文化交流的概念和具体内容较为陌生。

因此,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实际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点。

同时,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阅读和分析历史资料的能力,以便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内容和形式,掌握相关的历史事实和资料。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阅读教材和分析历史资料,培养自己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中外文化交流对唐朝社会的影响,培养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内容和形式。

2.难点:如何理解和评价中外文化交流对唐朝社会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和阐述相关历史事实和资料,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2.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提供具体的历史案例,让学生分析中外文化交流的形式和影响。

3.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和分享对中外文化交流的理解和观点,促进互动和思考。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准备历史七年级下册的相关教材和教学资料。

2.课件:制作课件,包括插图、历史资料和案例分析等,以便于教学演示和讲解。

3.教学设备:准备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以便进行课件演示和教学互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唐朝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呈现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包括唐朝的对外贸易、佛教传播、科技交流等,同时进行讲解和阐述,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也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高峰。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非常活跃,不仅有与周边国家的交流,还有与阿拉伯、印度等远隔重洋的国家的交流。

本课将介绍唐朝时期的一些重要中外文化交流事件,使学生了解唐朝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情况,认识到中国文化对世界文化的影响,以及世界文化对中国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对中国历史有了初步的了解,对唐朝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学生可能了解不多,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拓展他们的知识面。

此外,学生可能对于一些历史事件和文化概念感到陌生,需要教师的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事件,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和文化概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自豪感,认识到文化交流对人类文明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事件。

2.难点:对于一些历史事件和文化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事件。

2.合作探讨: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和影响。

3.讲解引导:教师对一些历史事件和文化概念进行讲解和引导,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

2.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等。

3.教学资源:相关的历史图片、资料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唐朝时期的图片,如长安城、鉴真东渡等,引导学生思考:唐朝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情况如何?2.呈现(10分钟)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事件。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进行巡查,解答学生的疑问。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和影响。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新人教版(1)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新人教版(1)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道遣唐使的含义,认识唐朝文化对日本的影响;2.知道鉴真东渡与玄奘西行,找出鉴真和玄奘的共同之处。

3.理解唐朝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和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鉴真东渡教学难点:鉴真东渡、玄奘西行三、探究新知(一)导入新课英国唐人街日本唐人街美国美国唐人街思考:唐朝时期,各国把中国人叫什么?当今把华人在其他国家聚居的地方叫什么?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二)自主学习自学指导:快速阅读课文,结合本课导学案【自主学习】环节,完成自学。

(三)合作探究遣唐使学习与探究引导学生结合教材探究讨论以下问题,老师给出总结。

1.什么是遣唐使?2.遣唐使团的地位和成员构成有什么特点?材料从唐朝回日本的僧人说:“大唐国者,法式定备之珍国也,常须达。

”——《日本书纪》结合材料分析日本为什么要派遣唐使呢?意义?鉴真东渡结合课件图片展示,教师讲述鉴真东渡的经历及影响玄奘西行学习与探究1.玄奘西游的时间是?2.玄奘为什么要西行,前往天竺?3.玄奘的重大贡献有哪些?四、课堂小结请结合本课课件五、巩固练习请结合本课导学案【当堂达标】环节尊敬的读者:本文由我和我的同事在百忙中收集整编出来,本文稿在发布之前我们对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有疏漏之处请指正,希望本文能为您解开疑惑,引发思考。

文中部分文字受到网友的关怀和支持,在此表示感谢!在往后的日子希望与大家共同进步,成长。

This article is collected and compiled by my colleagues and I in our busy schedule. We proofread the content carefully before the release of this article, but it is inevitable that there will be some unsatisfactory points. If there are omissions, please correct them. I hope this article can solve your doubts and arouse your thinking. Part of the text by the user's care and support, thank you here! I hope to make progress and grow with you in the future.。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

【课标要求】以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学习目标】①知道遣唐使的含义,认识唐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②知道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找出鉴真和玄奘的共同之处。

③理解唐朝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和影响。

【学习重点】鉴真东渡、玄奘西行【教材解读】知识点一遣唐使1、背景:唐朝时期,中国和日本的交流非常频繁。

2、目的: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

弘法大师空海是日本历史上最杰出的人物之一。

他在日本人心目中的地位绝对不仅局限在佛教界,在精神文明、文化乃至实务的贡献上,空海的地位都相当崇高。

3、含义:日本遣唐使节到中国,当时称为“遣唐使”。

跟随使节来华的,好有很多的留学生和留学僧人等。

日本派出的遣唐使有十几批,最多的一次达到500多人。

4、作用:遣唐使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风格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知识点二鉴真东渡1、鉴真的地位:在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是鉴真。

鉴真,唐朝僧人,俗姓淳于,广陵江阳(今江苏扬州)人,律宗南山宗传人,也是日本佛教南山律宗的开山祖师,著名医学家。

应日本留学僧请求,东渡日本,弘传佛法,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交流。

763年(广德元年)6月25日,鉴真在唐招提寺圆寂,终年76岁。

日本人民称鉴真为“天平之甍”,意为他的成就足以代表天平时代文化的屋脊。

2、东渡经历:鉴真是扬州大明寺的高僧,接受日本僧人的邀请东渡日本,前5次都因种种原因没有成功。

继续进行第6次东渡,终于在754年抵达日本。

3、影响:鉴真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知识点三玄奘西行1、目的地:天竺2、时间:贞观年间(唐太宗时期)玄奘像玄奘(602年~664年),唐代著名高僧,法相宗创始人,洛州缑氏(今河南洛阳偃师)人,俗家姓名“陈祎(yī)”,法名“玄奘”,被尊称为“三藏法师”,后世俗称“唐僧”。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这一课主要介绍了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盛况。

内容包括:鉴真东渡、玄奘西游、遣唐使等。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文字和地图,使学生了解了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课时,已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如对唐朝的历史背景有所了解。

但学生对中外文化交流的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拓展和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掌握鉴真东渡、玄奘西游、遣唐使等重要史实。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华文明的自豪感,增强民族认同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和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

2.难点:鉴真东渡、玄奘西游、遣唐使等史实的具体内容和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地图和多媒体等手段,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盛况。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探讨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2.课件:图片、地图、多媒体等教学资源。

3.学具:笔记本、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唐朝时期的繁荣景象,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唐朝历史知识,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0分钟)教师运用图片、地图和多媒体等手段,生动地展示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盛况,引导学生直观地感受本节课的主题。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分析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教案2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教案2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2一. 教材分析《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是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介绍了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盛况。

本节课通过讲述唐朝与周边国家的交流,以及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历史事件,让学生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历史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中外文化交流方面的知识较为陌生。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一些历史事件和人物感兴趣,但同时也可能觉得这部分内容较为复杂。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关注重点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内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文化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内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难点: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历史事件的意义。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合作探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3.案例分析:通过讲述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历史事件,让学生深入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盛况。

4.图片展示:运用插图和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场景。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2.课件: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的课件。

3.图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

4.视频: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唐朝时期的繁荣景象,引导学生关注唐朝与周边国家的交流。

提问:你们知道唐朝时期有哪些著名的对外交往事件吗?2.呈现(10分钟)讲述玄奘西行和鉴真东渡两个历史事件,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是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四课的内容。

这一课主要讲述了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盛况,包括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长安城等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具体内容还较为陌生。

在认知能力方面,学生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对于本节课内容的历史背景和深远影响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拓展。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内容,掌握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相关史实。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悠久历史和优秀文化的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内容,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相关史实。

2.教学难点: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情境教学、案例分析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地图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盛况。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一首唐代诗歌《登鹳雀楼》导入,引导学生感受唐朝的繁荣景象,激发学生对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内容。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4.课堂讲解:结合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史实。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1.4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 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1.4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 新人教版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唐朝对外交往的情况,包括日本派往中国的遣唐使与唐文化对日本产生的深远影响、鉴真东渡日本、玄奘西行取经等史实;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归纳、整理、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唐朝时期与日本在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比较,体会唐朝文化对日本文化产生的深远影响,从而掌握比较的方法;通过对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故事的讲述,了解唐与日本和天竺的友好关系,从而掌握以人知史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鉴真6次东渡和玄奘历时18年的西行及历时19年的译经生涯的学习,培养学生追求真知和为实现目标不懈努力的品质,增强学生对为人类友好交往作出巨大贡献的伟人的崇敬;通过对当时傲居世界文明之首的东亚文明及其中心唐朝文明的了解,增强学生对自己祖先的业绩的自豪感。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唐朝与日本、天竺的交往。

教学难点:唐朝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

【导入新课】多媒体出示影片《唐人街探案》剧照。

影片《唐人街探案》讲述了唐仁、秦风这对“欢喜冤家”在躲避警察追捕、匪帮追杀、黑帮围剿的同时,于短短七天内,完成找到“失落的黄金”、查明“真凶”、为自己“洗清罪名”这些“逆天”的任务的故事。

在如今的东南亚、欧洲的许多城市都有“唐人街”,那么你知道这个名字的由来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讲授新课】一、遣唐使和鉴真东渡出示遣唐使船的幻灯片:上图是一艘遣唐使船的模型。

隋唐时期日本人到中国乘坐的就是这样的船。

“遣唐使”作为一个特殊的词语,已经被中日两国人民牢牢地记在了心里。

下面,请同学们看教材相关内容,了解日本遣唐使来华情况。

为了吸收中国的文化成果,日本选派了不少留学生来中国学习,他们被分配到长安国子监学习各种专门知识。

他们在中国长期学习,与中国诗人学者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遣唐使和留学生在传播唐朝制度和文化中起了很大作用。

请同学们思考、讨论两个问题:(1)唐朝与日本的交往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2)唐朝与日本之间的交往对日本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表现:学生回答后,教师补充:①日本派遣唐使;②到唐朝的还有留学生和留学僧等;③使团把礼品给唐朝,唐朝回礼给日本使团,实际是两国之间的贸易。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说课稿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说课稿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是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四课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遣唐使来华、鉴真东渡、玄奘西行、日本留学生和留学僧来华等。

教材通过介绍这些史实,让学生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盛况,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历史事件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认识尚不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拓宽视野,提高历史素养。

同时,学生对鉴真、玄奘等历史人物的事迹有所了解,但对遣唐使、日本留学生和留学僧等史实认识较少,需要加以引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史实,掌握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相关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史实。

2.难点: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事件的意义和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讲授法等教学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教学辅助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唐朝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为背景,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史实。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事件的意义和影响,分享学习心得。

4.讲授法:教师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5.案例分析:以鉴真东渡为例,让学生分析唐朝对外文化交流的政策和措施。

6.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认识到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性。

7.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撰写一篇关于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短文。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是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盛况。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唐朝对外交往的背景、主要交流领域以及交流的意义等方面。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唐朝时期我国对外交往的历史背景,认识到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性,从而提高的历史文化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我国古代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对唐朝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拓宽视野。

此外,学生可能对一些历史人物、事件和文化背景的认识还不够深入,需要在课堂上进行引导和讲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背景、主要领域和意义,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文化的情感,提高历史文化素养,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和国家观。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背景、主要领域和意义。

2.教学难点: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具体内容和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教师讲解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地图等教学资源,生动形象地展示唐朝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场景。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唐朝的历史背景,引发学生对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背景、主要领域和意义。

3.合作讨论:分组讨论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具体内容和影响,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问题,进行讲解和解答,梳理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脉络。

5.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性和意义。

(名师整理)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优秀教案

(名师整理)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优秀教案

慕。一个国家在确保主权独立的前提下,只有对外开
放,鼓励交流,才会进步。各国各族均有所长,应多
向他人学习。
口诀记忆:
中日关系渊源长, 日派遣使来隋唐,鉴真东渡到日本,
文化交流美名扬。唐与新罗是邻居, 来往频繁好关系,
仿唐建制用科举, 中国文化传过去。高僧玄奘最杰出,
历经艰险到天竺,西天取经有功绩,写成《大唐西域
见证了唐朝与日本的
文化交流。与之相关的人物是( )
A.张骞 B.玄奘 6.看图回答问题:
C.鉴真
D.班超
6
图一
图二
(1)图一中的人物是谁?他生活在哪一个朝代?
(2)该人物在日本主要传播了哪些知识?
(3)图二的人物是谁?它是我国哪个朝代的著
名高僧?
(4)设想一下他在回国时,背负的主要是哪类
书籍?
(5)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他西行的主要意义。
他们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 书法艺术、建筑艺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产生了 深远影响。(出示图片)图片展示的是日本仿照开元通 宝制造的钱币。
鉴真东渡 在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是 鉴真。 (出示图片)鉴真原姓淳于,14 岁时在扬州出家。 公元 742 年(唐天宝元年),他应日本僧人邀请东渡日 本,前五次因种种原因没有成功,辛劳过度而双目失 明。第 6 次东渡,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在 754 年到达 日本。 他留居日本 10 年,辛勤不懈地传播唐朝多方面的 文化成就。他带去了大量书籍文物。同去的人,有懂 艺术的,有懂医学的。他们也把自己的所学用于日本。 鉴真根据中国唐代寺院建筑的样式,为日本精心设计 了唐招提寺的方案。经过两年修建,唐招提寺建成了。 (出示图片)这是日本著名的佛教建筑。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教案4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教案4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4一. 教材分析《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是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介绍了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盛况。

本课内容丰富,包括唐朝对外交往的原因、主要交往国家、交往方式以及中外文化交流的影响等方面。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唐朝时期我国对外友好交往的历史事实,认识到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性。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六年级已经学习了隋唐时期的历史,对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具体内容,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已有知识,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原因、主要交往国家、交往方式以及中外文化交流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国际观。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原因、主要交往国家、交往方式以及中外文化交流的影响。

2.教学难点: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具体内容和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营造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3.合作探究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4.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中外文化交流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2.课件:制作相关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资料。

3.学具:准备相关的历史地图和图片,供学生观察和分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唐朝时期的繁荣景象,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唐朝历史知识。

然后提出问题:“同学们知道吗?在唐朝时期,我国与外国有哪些文化交流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一、课标分析知道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史实,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二、内容分析唐朝时中国古代外交非常活跃的时期。

唐朝的经济繁荣和文化发达吸引了世界的目光,唐朝又以兼容并包的开放政策吸纳外来文化之精华。

在中外文化交流过程中,灿烂的中华文化深深地影响了友好邻邦,使中国成为东方文化的渊源,对日本、朝鲜等亚洲国家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遣唐使是这一时期文化交流的重要形式,鉴真东渡、玄奘西行、唐与新罗的交往则是中外交流的典型事例,既展示了中国对外友好的态度,也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扩大了中外文化的影响力。

三、教学目标时空观念:知道遣唐使、玄奘西行与鉴真东渡等史实,了解唐朝中外交流的盛况,构建时空观念。

历史解释:通过史料自主说明唐朝中外交流的发展史实。

史料实证:研读相关史料,认识唐朝对外交流活跃的原因。

唯物史观:通过相关史料和小说《西游记》对比,进行史料辨析出虚构的成分和真实的历史。

家国情怀:感受鉴真和玄奘锲而不舍的精神,树立坚忍不拔的人生观;通过学习唐朝对外文化交流的积极影响,树立民族自信心,深化家国情怀素养。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

教学难点:玄奘西行。

五、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讲授法、问题教学法、史料分析法。

教学手段:历史图片、历史地图、文字材料、多媒体、新教材等。

六、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唐朝时,世界上有70多个国家或地区与中国有往来。

结合本课子目录思考,与唐朝交往的国家主要有哪几个?其交往的事例是什么?(二)讲授新课1.遣唐使和鉴真东渡(1)教师活动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19的相关内容,及下列材料展示,回答下列问题?①什么是遣唐使?②为什么日本要派遺唐使来中国唐朝?③遣唐使回去后给日本带去了什么?(2)学生活动所有历史叙述本质上都是对历史的解释,揭示历史表象背后的深层因果关系,才能不断接近历史真实。

(3)教师活动介绍鉴真六次东渡的过程背景,并在日本宣传中国文化,直至圆寂的情况。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唐王朝的对外交流情况;
技能目标:知道唐朝的对外交流的良好局面形成的根本原因;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历史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感受“盛唐”气象;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唐朝的对外交流情况吗?它有哪些值得我们津津乐道的地方?
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今天的内容:(板书)《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二、鉴真东渡:
师:课件出示鉴真东渡的情况的简介,请同学们认真观看后,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鉴真东渡的目的是什么?鉴真东渡的意义是什么?
生:结合课文内容积极分组讨论;
师:巡视指导;。

【教学方案】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

【教学方案】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

一、教案名称: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概述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背景和特点。

2. 使学生掌握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内容。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背景、特点及主要内容。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和影响。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背景、特点及主要内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让学生深入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实际情况。

3. 讨论法:引导学生就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影响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五、教学内容:1. 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背景:唐朝的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繁荣,使得中外文化交流得以顺利进行。

2. 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特点:广泛性、深入性、双向性。

3. 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内容:a. 科技交流:如天文学、数学、医学等领域的交流。

b. 文化艺术的交流:如诗歌、绘画、音乐等领域的交流。

c. 宗教文化的交流:如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宗教的传播与交流。

d. 外交使节的交流:如各国使节来唐,促进了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

六、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著名使者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著名使者。

2. 使学生认识到这些使者对中外文化交流的贡献。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著名使者。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使者对中外文化交流的贡献。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著名使者。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使者的具体事迹,让学生深入了解他们对中外文化交流的贡献。

教学内容:1. 玄奘:唐朝高僧,西行取经,促进了佛教文化的交流。

2. 鉴真:唐朝高僧,东渡日本,传播佛教文化,对日本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3. 阿倍仲麻吕:日本人,来唐学习,后来成为唐朝官员,促进了中日政治、文化的交流。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1.4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1.4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设计
教学准 备
多媒体课件、微课、自主学习任务单
微课设 计
本课主题是唐朝的对外友好交往。微课视频中通过介绍“唐人”的由来日本派往中国的遣唐使与唐朝文化对日本产生的深远影响而引入本课,从而为学生更好的了解鉴真和尚东渡日本的频繁的来往、唐玄奘西游取经等史实,突出唐时期的对外交往是比较活跃的。同时启发学生思考唐时期出现频繁的交往高潮的主要原因,也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这种交往对当今的开放有什么启发?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课 型
新授课
课 时
1课时
教学目 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了解遣唐使来华的史实、探寻日本古代文明的源头、“唐僧西行求取真经”等内容,了解唐朝时的中外交流的情况。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话文化探源头”这一环节,引导学生一步步地探寻古代日本文化与唐朝文化的渊源,学会层层深入分析、探究问题。
2、通过“唐僧西行求取真经”这一环节,引导学生学会收集资料、整理资料、运用资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鉴真六次东渡、玄奘历时18年的西游和历时19年的译经生涯中体现的奋斗精神,使学生更加崇敬为各国友好交往做出巨大贡献的伟人。
教学重 点
唐朝与日本、天竺的交往,是本课的重点。
教学难 点
封建时代的对外交往为何如此频繁?它与当今的开放有什么区别?
教法学 法
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主,教师有效点拨、拓展为辅。
教学过程
教学环 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激发兴 趣
唐朝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唐朝政府采取开放的政策,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并允许他们长期在中国居住,所以对外交往比较活跃;同时唐朝的经济文化也很发达,所以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唐朝成为中国的象征,所以各国开始把中国人称为“唐人”,这个称呼至今仍在一些国家沿用。那么,唐朝与哪些国家和地区往来密切呢?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 下册 第一单元 4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教案(表格式)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 下册 第一单元 4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教案(表格式)
教学设计
课题
4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课时
1
班别


时间




知识与技能:了解遣唐使、鉴真东渡、唐与新罗的交往、玄奘西行取经等史实,思考并认识外交的开放与唐朝国力强盛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识读《日本奈良唐招提寺内的鉴真像》《玄奘西行与回国路线图》,获取有效历史信息,感知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鉴真六次东渡、玄奘历时18年的西行和历时19年的译经生涯中体现出的精神的感悟,激发学生积极上进、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今天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
提示:新罗仿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吏,还引入了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朝鲜半岛的音乐也传入中国,不仅在唐朝宫廷演出,而且广泛流行于民间。
目标导学二:玄奘西行
小组合作探究——《西游记》里的唐僧和历史上的玄奘
1.依据《玄奘西行和回国路线图》,想一想,他所走过的路线都经过了今天的哪些国家和地区?
2.“传法为重,舍身为轻,六度出海,终抵东瀛。”上述对联高度赞扬了唐朝时一位高僧不畏艰难、执着追求精神。这位高僧是()
A.玄奘B.鉴真C.阿倍仲麻吕D.马可•波罗
3.唐朝时,外国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的是()
A.日本B.新罗C.印度D.天竺
4.唐代的繁荣与开放在很大程度上与中外交流的发展有关,以下最能表明中国人学习外国文化的开放意识和刻苦精神的是()
4.课前指导学生搜集有关鉴真东渡的史实,课上分享交流。
提示:鉴真(688—763年),俗姓淳于,扬州人,14岁出家为僧,法号鉴真。他对佛经深有研究,戒律部分尤其精熟。晚年受日僧礼请,东渡扶桑,履险犯难,双目失明,终抵奈良。在传播佛教与盛唐文化上,有很大的历史功绩。

2024年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1单元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2024年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1单元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设计说明唐朝前期政治开明,经济发展,民族关系和谐,对外交流频繁,科技和文学艺术硕果累累,唐朝成为当时世界舞台的中心,逐渐形成以中国文化为轴心的唐文化圈,对日本、朝鲜等亚洲国家乃至世界文明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不仅如此,繁荣富强的盛唐气象和开放、包容、自信的盛唐气概融入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至今仍令无数国人为之自豪。

本课围绕“万邦来贺,汇聚盛唐”的主题,以盛唐兼收并蓄、惠泽四方、万邦汇聚为明线,以唐朝中外文化的双向交流为暗线串联本课知识,通过创设特定情境,引导学生沉浸式学习,在这一过程中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润物无声地深化家国情怀。

本课包括遣唐使和鉴真东渡、唐与新罗的关系、玄奘西行三个子目,三者属并列关系。

通过唐朝与日本、新罗、天竺等国家交往的典型事例,展现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繁荣局面,这对学生理解我国的大政方针,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有利于启发学生感悟繁荣必须开放,开放促进繁荣的双向关系,理解中国作为东方大国,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教学目标1.运用史料,了解遣唐使来华的目的和影响。

2.运用表格,掌握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的基本史实和异同点,感悟他们的可贵精神。

3.运用史料,分析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频繁的原因。

4.通过学习,以史为鉴,树立民族自信心,培育家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重点:鉴真东渡、玄奘西行。

难点: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频繁的原因。

教学方法讲授法问题探究法合作探究法情境创设法资源与工具多媒体课件历史地图文字材料视频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教学情境出示图片《玄奘西行求法(邮票)》,并提出问题——电视剧和小说《西游记》中的唐僧与历史上的玄奘有什么不同?设置疑问,导入本课。

二、预习检查1.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频繁的原因有哪些?2.说出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的相关史实。

三、学习任务一遣唐使和鉴真东渡(一)遣唐使教师活动:唐朝时期,中国和日本的交流非常频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一、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唐朝是中国古代外交非常活跃的时期。

唐朝的经济繁荣和文化发达吸引了世界各地的目光,唐朝又以兼容并蓄的开放政策吸纳外来文化之精华。

在中外交流过程中,灿烂的中华文化深深地影响了友好邻邦,使中国成为东方文化的渊源,对日本、朝鲜等亚洲国家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遣唐使是这一
时期文化交流的重要形式,鉴真东渡、玄奘西行则是中外交流的典型实例,既显示了中国对外友好的态度,也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扩大了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2.学情分析:本课教学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
和分析史实的能力,七年级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浓厚,自我表现欲强,形象思维
活跃,他们对历史人物和历史故事感兴趣;对多媒体等现代教学辅助手段乐于接受;对活动有参与的热情。

但本课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不易达到,学生对于把知识应
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有一定的难度。

3.核心素养:
时空观念
知道日本、天竺;知道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的时间。

史料实证
识读《日本唐招提寺内的鉴真塑像》《玄奘西行与回国路线图》,获取有效历史
信息,感知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历史理解
思考并认识外交的开放与唐朝国力强盛之间的关系。

家国情怀
学习鉴真为实现目标不懈努力、矢志不渝而六次东渡日本远播中华文化的品质;
学习玄奘西行和译经追求真知的精神;感受开放交流、包容吸收外来文化对于世
界各国文明发展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过程:
【教师导语】为什么外国人会将中国人称为“唐人”?日本是中国的近邻,两国在
经济文化上早有密切关系。

你知道隋唐时期两国交往的史实吗?你能举出日本文
化受中国文化影响的具体事例吗?
【学习目标】
1. 以中日文化交流、中印文化交流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中外交流的发展。

2. 了解唐朝都城长安城的布局特点,知道长安既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又是一个开放的国际大都市;了解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的史实;认识唐
代的强盛及其在国际上的地位。

3. 学习玄奘、鉴真等人锲而不舍的精神,感受唐代开放包容的政策,增强民族
自豪感。

学习重点:鉴真东渡、玄奘西行。

学习难点:唐朝对外交往的原因。

(一)遣唐使和鉴真东渡(展示)
[展示图片]
《弘法大师行状绘词》
[提出问题]这幅画面描绘了怎样的历史史实?
描绘了日本僧人渡海入唐的情景。

[教师总结]唐朝时期,中国和日本的交流非常频繁。

当时日本派遣使节来到中国,
这批使者称为什么?他们来到中国的目的是什么?
遣唐使;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

[提出问题]日本派遣使节来到中国,学习哪些中国文化?
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

[展示图片]日本的和同开珎
[教师总结]1970年西安南郊出土了两瓮唐代文物,其中有5枚日本银币。

郭沫若考证,此币铸于708年(日本元明天皇和同元年),然后由遣唐使团作为礼物带到中国。

这是中日交往的见证。

[提出问题]派遣唐使来华对于日本的影响?
他们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教师过渡]日本是一个岛国,在唐朝时期,中日的交往需要克服困难,历史上就有一个中日文化交流的使者在双目失明的情况下,六次东渡,最终到达日本。

这位交流使者是谁呢?
鉴真。

[展示图片]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说一说鉴真东渡的故事。

唐朝时期,扬州大明寺的高僧鉴真六次东渡,最终在754年抵达日本。

他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教师提问]鉴真东渡对日本的有怎样的影响?
他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二)唐与新罗的关系(展示)
[展示图片]
新罗地图
[教师讲述]请同学们看到地图,新罗是朝鲜半岛国家之一,从传说时代起,立国达992年。

公元503年开始定国号为“新罗”。

[教师提问]新罗与唐朝有哪些交往的史实?
派遣使节和大批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许多新罗商人来到中国经商,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新罗仿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吏;还引入了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朝鲜半岛的音乐也传入中国,不仅在唐朝宫廷演出,而且广泛流行于民间。

[教师过渡]那么,有一位唐朝高僧去西行,前往天竺学习佛法,后人根据他的经历编写了小说《西游记》,这个高僧是谁?
(三)玄奘西行(展示)
[展示图片]
[教师提问]根据图片分析,这位历史人物是谁?
玄奘。

[教师提问]他西行的目的地是哪里?
天竺。

[教师提问]天竺是今天什么地方?
指今天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等国。

[展示图片]
玄奘西行与回国路线图
[活动探究]时光倒流,小明回到唐朝,跟随高僧玄奘一起西行,到天竺学习佛法,指出小明同学和高僧玄奘当时是受到哪一皇帝的支持前往天竺的?请指出他们西行的路线。

学生活动预期效果:唐太宗。

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过玉门关、经天山到达葱岭,最终到达天竺。

[教师提问]玄奘取得了哪些历史功绩?
(1)玄奘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2)根据他的口述成书的《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材料分析]
材料一如图是鉴真东渡船的想象图。

天宝十二年(753年)双目失明66岁的鉴真乘坐这种木船,不避艰险,第6次东渡日本,754年,终于到达日本。

材料二唐朝对外国的态度是开放的,鉴真东渡、玄奘西行、遣唐使和留学生、外国人到长安任官和居住……中外交往盛况空前,唐朝成为中国历史上“气度恢宏的隆盛时代”。

(1)材料一,跟鉴真同时乘船去日本的还有一些日本人,这些人被称做什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唐代的对外交往带来什么影响?
答案: (1)和他同船去的人被称为“遣唐使”。

(2)唐朝成为中国历史上“气度恢宏的隆盛时代”。

三、本课小结
一个国家只有强盛才有辐射力和吸引力,才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乃至仰慕。

一个国家在确保主权独立的前提下,只有对外开放,鼓励交流,才会进步。

各国各族均有所长,应多向他人学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