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身工人教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包身工》教案集锦5篇

《包身工》教案集锦5篇

《包身工》教案集锦5篇一、教学内容本教案集合围绕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包身工》一文展开,该文选自人教版语文必修二第四单元。

详细内容包括:1. 文章背景介绍:了解作者夏衍以及该文的创作背景。

2. 文本阅读:精读课文,分析文章的主题、结构、人物、情节等。

3. 语言欣赏:品味文章的语言特色,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学鉴赏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包身工制度的残酷,认识旧社会的黑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文章结构的分析,人物形象的理解。

2. 教学重点:文章主题的把握,语言特色的欣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旧社会的包身工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理解: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教师进行指导。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文章中的难点、重点,交流学习心得。

5. 例题讲解:针对课文内容,设计相关题目,进行讲解。

6. 随堂练习:布置与课文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2. 人物形象:包身工、老板、工头等,展现旧社会的黑暗。

3. 主题思想:反对包身工制度,呼唤社会公平正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文章中的环境描写,体会其作用。

(2)结合课文,谈谈你对包身工制度的认识。

2. 答案:(1)环境描写:通过描绘包身工的生活环境,突出其悲惨命运,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2)认识:包身工制度是旧社会的一种剥削制度,使工人陷入极度贫困和痛苦,应坚决反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推荐阅读夏衍的其他作品,了解其创作风格,拓宽知识面。

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了解现代社会的劳动者权益保障情况,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的包身工教案3篇

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的包身工教案3篇

最新高中生的包身工教案3篇】《包身工》一课篇幅很长,可学的知识点很多,所反映的事实是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事情,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了包身工教案,希望你们能喜欢.包身工教案一一、教学目的:1、理清文章脉络,概括课文的内容要点2、理解文中有关语句的概括作用3、认识包身工制度的残酷野蛮的反人道本质,接受情感教育二、教学重点:本文的表达方式和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三、教学难点典型场面、人物描写和抒情议论片段所表达的深层意思.四、教学方法:讲读法问题启发法五、课时安排:二课时六、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导入同学们,早上好!这个星期我们接触了新闻,新闻这个文体的特点是什么?请大家回忆一下.[明确]真实性、及时性[教师]新闻是我们每天接触最多的一种文体了,我们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现在还有网络都可以接触到.它以消息、通讯、特写等样式[引申,现场直播等等样式],向我们提供了各方面最新的资讯.那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包身工》,它的文体是新闻中比较特殊的一种.[教师]这种文体脱胎于新闻,强调真实,但又不同于新闻,作者可以对所涉及的事件和人物进行合理的艺术加工,也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这种文体就是?[学生]报告文学[教师]是的,同学们经过预习就知道,这种文体就是报告文学.报告文学和新闻的区别就是?[提示:从单元说明中找出答案][学生明确]作者可以对所涉及的事件和人物进行合理的艺术加工,也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教师]我们在学习报告文学的时候,要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学习文章叙事写人的技巧,培养关注社会的意识.[学习目的]报告文学同时又是文学体裁的一种,散文中的一类,是文艺通迅、速写、特写的总称.基本特征有三:真实性(不同于其他文艺创作),新闻性(不同于一般文章),文学性(不同于一般工作报告、社会调查).[投影,加粗](二)主体[教师]前面我们先接触了本课的文体以及这个文体的特点,现在我们进入课文,看看所谓的报告文学的真实面目.[介绍作者]作者夏衍,我国戏剧家、翻译家.原名沈端先,浙江杭州市人.早年参加太阳社,是左联领导人之一.主要作品有《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等,建国后把文学名著《林家铺子》、《祝福》改编为电影剧本.《包身工》是夏衍作品中比较的一篇报告文学作品.[投影作者图片][解题]本文以包身工为题,意义有三:其一,课文讲述的一群人的故事,这群人当时社会上给他们的称呼就是包身工;其二,我们从课文的主旨来看,以包身工为题,其实是[引导学生思考] [明确]暗示了文章的中心;其三,包身工,除了是当时社会对这群人,这类人的称呼以外,它还是一种制度,一种怎样的制度?[提示:是罪恶的还是?][明确]这是一种罪恶的制度[提问]罪恶的表现在哪里?[活动]请大家通读课文,划出你们认为表现包身工制度罪恶的地方.也可以进行交流,时间是10分钟.[讨论、总结、归纳]同学们经过阅读和找寻后,得出了什么结论呢?现在我们请几个同学来交流一下他们的看法.[自由回答、个别提问][参考答案,投影]1、四点一刻,包身工清晨起身的情景;四点半,包身工吃饭的情景;五点钟,包身工上班劳动的情景.2、还写了十二小时劳动后,抄身情景;黑夜里.起身和吃饭,表现包身工恶劣的住宿、饮食条件,上班劳动,表现恶劣的劳动条件,是写劳动.两方面合在一起,已经构成了包身工地狱生活的全貌.3、还有与描写记叙生活场景相应的说明和议论.说明包身工是怎么来的;分析包身工制度形成的原因;说明包身工给帝国主义制造了惊人的利润;说明包身工制度是最野蛮最残酷的制度.[教师总结]是的,罪恶的制度剥夺了很多年轻的生命,这些年轻的生命一开始就被欺骗,后来又_待,最后悲惨地死去.他们的一生非常的短暂,还没来得及享受人生就草草了了自己的一生.这样的悲惨,这样的苦痛,是当时万恶的社会造成的,是当时万恶的帝国主义榨取中国工人的血泪写证.当时的中国社会,国民党反动统治,造成帝国主义经济侵略;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加速了中国农村破产,抵抗不了水旱自然灾害;农村破产造成了大量廉价劳动力流入城市.帝国主义又和中国封建势力勾结起来拼命压榨剥削.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反动统治,是使农村少女变成双重奴隶的社会根源.所以我们说在包身工身上,有双重的压榨,是机器、制度的压榨,也是奴隶制度、帝国主义拼命追求剩余价值的压榨.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改变这样的悲剧,我们要做的,就是要彻底地铲除帝国主义.[教师总结]同学们都读地很仔细,也找到了许多表现包身工生活悲惨、包身工制度罪恶的地方.《包身工》作于1935年,至今已经60多年了,今天我们读这篇文章,仍然能感到深深的震撼.这种震撼来自于包身工的这些悲惨事实,也来自于这篇文章.[提问]现在,我们共同来回顾一下,刚才我们找出的几处表现包身工生活悲惨,包身工制度罪恶的方面,这些方面都是以什么线索串联的呢?[给予思考的时间,提示学生注意表示时间的词语]明确:以包身工一天的生活为线索的.[提示]只是单纯的叙事吗?[明确]中间还穿插了议论和描写[教师]为了准确深刻地再现包身工制度的黑暗和残酷,作者精心选材,描写了包身工一天的生活状况,这种写作方法叫做点面结合 .[教师]解释面:所谓的面就是一般的、概括性的材料,在本文中就是包身工悲惨生活的基本框架解释点:就是一些典型人物,典型的事件和典型的细节,是在面的基础上填充其中的具体材料,这两方面的材料是骨架和血肉的关系.[提问]请同学们根据刚才我们找到的反映包身工制度罪恶的地方,想想哪些是点哪些是面?[可留作课后作业]学生答猪猡 , 廉价的机器 , 罐装的劳动力我说,刚才我们同学的表演很好,有创意,但是想象还是不够合理的.为什么日本帝国主义愿意雇用包身工?生:廉价.我说仅仅是廉价吗?如果真的十分廉价,那带工老板赚什么?日本帝国主义有没有雇用外来工.生说:有.我说,当然有.当时夏先生写作到工厂调查,有一位女工叫杏弟,她帮助夏先生去了解情况.到了包身工中间,却受到了排,包身工们不信任他,对她很警惕,很反感.请问在书上,有没有说日本资本家为什么爱用包身工呢?请学生找.学生说,日本厂家爱用是因为他们大量用这种没有结合力的包身工来代替普通的自由劳动者.师;也就是说,这些包身工由于知识水平较低,他们生活在底层,但他们并不知反抗,他们感到生活的痛苦,但他们没有觉悟,他们是不会象刚才同学们所设计的那样有对新生活的向往与抗争.我们来看看新时期的打工文学.他们与包身工有些类似.都是从土地中走来.来到了别人的城市. 一个个少女从农村低矮的房屋中,从枝桠交错的森林中,从小镇歪斜的石板街中走出来了.她们或提一个包袱,或夹一卷行李,饮泪告别家园,回首辞却父母,踏上了人生旅途的\ 第一程 \ (陈秉安《来自女儿国的报告》所不同的是书本中的包身工是沉默的,他们不会抗争也不懂得抗争.新时期打工文学中有些诗非常感人.如同一只受伤的小鸟/找不到栖身的树叶/我们就再也禁不住地流泪了/可抹干泪水依然满面晴朗最后的一抹夕阳,涂在路边的梧桐树的冠顶上,远远看去又红又绿,微弱地闪着一片碎光.马路上,有许多和我一样年轻的男女,骑着车_地向前游动.人们和我一样疲惫一样没有笑容.我看着他们的身影,眼睛便涌满泪水,突然感到茫茫然走投无路人生恍当一声到了尽头我说我个人认为他们走在别人的城市,他们的生活遭遇着着生存的问题.他们用诗歌表达了他们的情绪,我们感受到他们的苦难.而包身工是沉默的. 第二课时一、回顾上节课内容二、检查作业:请同学们根据刚才我们找到的反映包身工制度罪恶的地方,想想哪些是点哪些是面?[参考答案]1、面:人物的群体描写,课文写包身工的起床、吃粥、像放鸡鸭一般地走进工厂,在工厂里忍受各种威胁的情景.(清早起床、穿衣洗漱等方面)2、点:反复提到的芦柴棒(老板喊她名字、生病的时候)抄身婆不愿意用手去触摸她的身体;还有,一些典型的事例,比如没吃得上饭的包身工、她们争夺马桶等等[教师]这种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同学们觉得好不好?为什么?[明确]可以各自发表意见,建议同学们学习借鉴这样的写作方法,并尝试在实际写作中运用.三、文章除了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以外,还运用了许多修辞手法.现在同学们,可以找找文章中有哪些修辞手法.[明确]对比:包身工的悲惨生活与老板们的对比包身工与外来工人的对比比喻:船户养墨鸭捕鱼的事(作者用船户养墨鸭捕鱼的故事,比喻帝国主义以及买办资本家与包身工的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十分精当,有力地控诉了吃人的包身工制度.)借喻:猪猡、懒虫、机器、罐头、褒词贬用(贬词褒用) 慈祥佳肴不假思索地爱上文明合理饲养这些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文章的意义,对我们理解课文起到了加深理解的作用.大家在写作中可以学习采用.四、完成课后练习三,理解文章中的句子.(联系社会实际,关注社会弱势群体.)五、总结全文,布置作业包身工教案二教学目的1.理解本文选材和结构的特点:全文以包身工一天的活动作为记叙主线,穿插有关包身工制度的起因、发展和趋向的说明和议论,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表现主题.2.学习本文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以及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3.体会本文语言的形象、鲜明及句式丰富多变的特点.4.认识包身工制度的罪恶,认识帝国主义及封建势力残酷压榨中国劳动人民的罪行.激发学生对包身工的同情,对剥削压迫者的仇恨.教学设想本课教学以自读讨论为主,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通过教给方法、提示、引导,达到提高学生自读能力的目的.1.布置预习,要求学生课前阅读预习提示 ,分析提示要点;阅读全文,按下面的提示进行思考,理清全文脉络,理解全文内容.①给课文划分层次.(培养分析能力)②了解包身工一天的生活,按课后思考和练习的要求作口述的准备.(培养口头表达能力)③理解包身工制度的起因、发展和趋向,作简要的概括.(培养概括能力)2.抓住典型的场面描写、人物描写和抒情议论片断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作深入分析,理解作者表达的深层意思,语言的特色,学会精读课文.重点分析的片断:①1-4段包身工起床的场面描写.②14、15段芦柴棒得病备受折磨这一场面描写.③21-23段小福子受文明的惩罚的记叙.④26段关于包身工悲惨命运的概括描写.⑤最后三段的抒情议论.3.教学时,老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讨论、练习有机地结合起来.第一课时教学要点分析预习提示弄清学习重点.2.给课文划分层次,理解作者选材、构思的思路,理清文章的脉络.3.了解包身工一天的生活、居住、饮食、劳动的情况.4.理解包身工制度的起因、发展和趋向.目的:①让学生习惯于根据整个单元的要求和每课学习的重点,有目的有重点地学习;②大致弄清本文的结构和主要内容.教学过程一、学习课文预习提示 ,理解提示的要点.提问: 预习提示有哪些要点?老师小结:第1段三个要点:(1)体裁:报告文学.报告文学是文艺性的通讯、速写、特写的总称,要求有真实性和典型性,能迅速及时反映现实生活.我们学过的报告文学有《谁是最可爱的人》、《地质之光》等.(2)写作年代:1935年.作者经过两个多月起早摸黑深入工厂观察调查了解才写成这样真实的文章.(3)中心思想:(见预习提示第1段第二句话).第2段的要点:文章的内容和结构.以记叙包身工一天生活为组织材料的线索,以说明、议论的表达方式介绍包身工制度的起因、发展、趋向作为配合.第3段要点,本文写作特点:(1)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2)点面结合,既介绍面上包身工的生活、劳动情况,又对芦柴棒、小福子这两个典型人物作点上的描写.二、提问:《包身工》全文可分几部分?每部分主要讲些什么内容?同学讨论后,老师小结:课文可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1-8段)记叙包身工清晨起床的情况,描述她们恶劣的居住条件;介绍包身工的来源和身份,说明包身工产生的背景.第二部分(9-17段)记叙包身工早餐的情景,描述她们恶劣的饮食条件;分析包身工发展的原因.第三部分(18-25段)记叙包身工上工的情景,描述工厂劳动条件的恶劣,揭露包身工所受的残酷剥削、压迫,指出在中国的日本纱厂因剥削包身工而飞跃膨大的趋势.第四部分(26-33段)总结全文.概括包身工的悲惨命运,所受到的残酷剥削、压迫,指出包身工制度必然灭亡.三、请同学口头讲述包身工的生活、劳动情况.(参考思考和练习五的要求)四、提问:让同学根据课文回答下面的问题:(1)包身工制度产生的背景是什么?明确:日本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农村破产,特别是灾荒后贫苦农民无法维持生活,只好让儿女到上海当包身工.(2)包身工制度发展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日本厂家特别愿意雇用包身工?明确:三个原因:可靠(身体属于带工老板,没有做或不做的自由)、安全(与外界隔绝,不受外界工潮的影响)、价廉(工资不及同类男工的三分之一).(3)由于吸收了廉价劳动力的滋养,日本纱厂的包身工制度有很大的发展,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来?明确:从日本纱厂的发展看,日本大财阀三井系由一个厂,不到两万锭子,发展到有六个纱厂、五个布厂,25万个锭子.从包身工人数看,上海三十间日本厂,包身工人数按最少占50%算,也有二万四千人以上.五、布置作业: 思考和练习一、二题.板书设计(可用投影机逐部分显示出来)一、记叙包身工起床情景,廉价包身工制度的产生.二、记叙包身工早餐的情景,并论及包身工制度发展的原因.三、记叙包身工上工的情景,揭露帝国主义工厂对工人阶级的残酷剥削.四、全文总结,概述包身工的悲惨遭遇,愤怒控诉野蛮的吃人制度,指出黑暗终将过去,黎明定会到来.第二课时教学要点重点分析:(1)1-4自然段包身工起床的场面描写.(2)14、15段芦柴棒得病备受折磨这一场面描写.(3)21-23段小福子受到文明的惩罚这一段的叙述. 目的:让学生了解场面描写、点面结合的写法和选材的典型性,并赏析语言的运用.教学过程一、全班同学朗读1-4段.老师提出下面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可用投影机显示,或用小黑板列出) (1)这一场面描写按什么顺序着笔,下边的分析哪一项不符合原文:A先写打杂再写包身工B先写地下再写楼上C先写群体再写个人D先写环境再写人的活动(答案:D)(2)试用一个词概括穿拷绸衫裤的男子的形象.(凶恶)(3)用扼要的词语概括一下这几段中所描写的包身工住宿的环境的特点.(地方狭窄、空气污浊)(4)分析描写楼下包身工起床情况的这句话: 打呵欠,叹气,叫喊,找衣服,穿错了别人的鞋子,胡乱地踏在别人身上,在离开别人头部不到一尺的马桶上很响地小便.a试用一个词语概括句中所描写的情况.(乱哄哄)b主要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情况?(住的地方太狭窄)c这句话用了7个短语,这些短语按什么顺序排列?产生怎样的表达效果?(按起床时动作先后的顺序排列,这一连串动作的记叙与描写具体表现了_乱的情况)(5)分析描写楼上的包身工起床后下楼的句子: 蓬头,赤脚,一边扣着钮扣,几个还没睡醒的懒虫从楼上冲下来了.a用一个短语概括这句子描写的情况.(狼狈不堪)b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是什么?(穿拷绸衫裤男子的威迫.)c 冲这一动作表现了包身工当时怎样的心态?(提示:兴奋?害怕?冲动?还是鲁莽?正确答案应是:害怕.)d这句子结构上有什么特点?有什么表达效果?(这句话把描写包身工起床后赶忙下来的短语放到主语前边,突出了她们当时的狼狈相,更深刻地表现了她们被奴役,被威迫的可怜.)(6)第2段最后两句写包身工女性害羞感觉的迟钝,是一种怎样的心态表现?为什么会有这种心态的出现?(表现了包身工长久受非人的折磨而变得麻木的心态)(7)1-4段和第5段都写到包身工住的条件的恶劣,两者运用的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要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前面用叙述、描写方式通过写起床情况表现了住地的狭窄,空气的污浊,后者用说明方式直接作介绍.前者形象、具体,使人有如临其境的感觉;后者准确,使人有全面的了解.两者结合给人较完整的认识.这样写法显示了作者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技巧的熟练.)二、请一个同学朗读13-15段,大家一齐思考讨论下边的问题:(1)作者在这里写芦柴棒受_是为了说明什么?(目的在说明包身工没有做或不做的自由,表现她们受残酷的压迫.)(2)场面描写着笔有轻重,表现有主次,14、15段的场面描写表达的重点是芦柴棒的惨, 打杂的凶,还是老板娘的_?( 打杂的凶)(3)分析打杂的怎样给芦柴棒医病,把15段第一句、第二句、第五句中描写打杂的_ 芦柴棒的主要动词找出来,体会它们的作用.(摔、踢、泼三个词表现了打杂的凶狠.)老师小结:这一段场面描写用词准确,文字紧凑,主次配合很好.摔、踢、泼三个动作,一个凶似一个. 芦柴棒突然的跳,衬托了打杂的凶,突出了芦柴棒受_的惨,最后老板娘的笑和她的话既与上文假病!老子给你医! 照应,又表现了她的残酷,无人性,更显出芦柴棒遭遇的悲惨.短短的一段文字读来催人泪下,使人发指.这一段点的描写与面的描写相配合,大大丰富文章的内容,深刻地表现了主题.三、老师提示:选材要选有典型性的材料.21-23段是点的描写,写小福子受惩罚,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材料很有典型性,大家可从下面几个方面去思考、讨论:(1)小福子为什么受惩罚?(2)小福子受到什么惩罚?(3)小福子受到哪些人惩罚?(4)小福子受惩罚的时间有多长?大家可以带着这些问题听这三段文字的表情朗读录音.(放录音)同学议论、回答问题后老师小结:包身工是人人得而欺之的,这话很能表现出她们悲惨的处境.文章对小福子受罚的叙述与描写正体现了这一点.她只因为整好了烂纱没有装起这一点小事就遭打, 拿摩温打她,东洋婆罚她头顶皮带盘心子,向着墙壁站立,罚了两小时,赶不出一天的活,带工老板又打她.此外还会被饿饭、吊起、关黑房间等惩罚.小福子受罚的描写表现了包身工受罚的随意性、残酷性、多样性和时间长等特点,典型地表现了她们受压迫的惨重.四、布置作业:[思考和练习]四.第三课时教学要点1.分析文章最后一部分(即26-33段)理解作者如何用形象的语言作面上的概括,用典型的事例作点的刻画,表现包身工悲惨的命运,揭露带工老板剥削的狠,剥削的深,以总结全文.分析作者如何通过联想进行抒情、议论,愤怒控诉野蛮的包身工制度,深化主题.2.赏析文章中形象语言的特色.3.总结全文写作特点.教学过程一、全班同学朗读26-33段.二、分析26段,请同学思考并回答下面的问题:(1)这一段是写什么的?(是写包身工的悲惨遭遇的)(2)这一段共有三句话,各从什么角度去表达这一段的中心?(第一句从面上作概括的叙述,第二句是作形象的描写,第三句举典型人物作点上的描写.)(3)第一句开头有六个短语,表述了丰富的内容,试指出每一个短语所指的内容: 两粥一饭指:(恶劣的饮食)十二小时工作指:(长时间的劳动)劳动强化指:(沉重的工作)工房和老板家庭的义务服役指:(超经济剥削)猪一般的生活指:(生活条件恶劣)泥土一般地被践踏指:(受压迫的惨重)(4)这一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起了什么表达作用?(排比:加强了语势,增强了感_彩.反复:表达了作者深切的同情.比喻:增强了语言的形象性,使读者更形象地感受到包身工命运的悲惨.)三、提问:27、28段主要写什么?(写老板剥削包身工的狠心.)四、提问:29、30段主要写什么?(以芦柴棒为例,具体地揭露包身工受剥削的深.)五、老师小结:26-30段是课文第四部分的一个层次,作者从总体(面)、从个体(点),又从反面写老板的狠作反衬,揭示包身工命运的悲惨.六、请同学阅读最后三段(31-33段)分析回答下面的问题:(1)作者在这几段中作了怎样的联想,这些联想对表达中心有什么作用?明确:31段由包身工的制度联想到船户养墨鸭捕鱼的事.通过联想把包身工和墨鸭比较,指出墨鸭养活船户,包身工养活带工老板,但船户对墨鸭没有怎么_,带工老板却残酷压迫包身工,连一点施与的温情也没有,强烈地揭示了包身工受压迫的惨重,人不如禽的命运.32段由包身工的处境联想到16世纪封建制度下的奴隶,指出20世纪的工人却和16世纪的奴隶受着同一样惨无人道的待遇.33段联想到美国进步作家索洛警告19世纪美国资产阶级的话,既控诉了资本家对包身工的剥削压迫,又表现了作者对包身工制度必然灭亡,新社会必然出现的信心.(2) 看着这种饲养小姑娘谋利的制度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为什么要用饲养这一个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用他们多年熟练了的、可以将一根稻草讲成金条的嘴巴,去游说那些无力饲养。

《包身工》教案五篇

《包身工》教案五篇

《包身工》教案五篇《包身工》教案篇1课时:2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感同身受的理解血腥的包身工制度2.初步学习综合多种表达方式的写作方法教学重点:触发学生的真实感受以思考这一事件教学难点:讲解时不失时机地触发学生的思考学情分析:要让学生从现实再回到那个黑暗的时代去感受残酷这本身就是本课需要解决的问题,它有赖于教师的讲解和学生是否能从中受到感染.板书设计:10.包身工夏衍包身工一天的生活清晨四点一刻:起床四点半后:吃饭五点钟:上工下午五点(可能):收工教学程序:教学内容及活动:一.1.板书课题和作者,进而指出课文的作者――夏衍2.在新中国的报告文学史上,曾经有三篇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

板书: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徐迟《哥德巴赫的猜想》注:简介这两篇作品的内容。

二.在考虑__的导语的时候,我想到了心理震撼这个词汇.用最具有震撼力的语言给学生以最具有冲击力的感受,以促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其实,这里,学生有的已经不仅仅是兴趣了,可能吸引他们的是那种具有震撼色彩的画面以及动情的讲解.因此,__的前四自然段将是最好的导语.三.在结束了作为导语的前四段的讲解之后,学生的状态可能已经比较激愤.这时,可以不失时机地提出如下问题:这些都是什么人呀?她们的生活状态为什么如此的恶劣?(以上问题可以先让学生提出.教师可以引导以及启发.目的是为了引起下文)四.(一)学生自渎5-8自然段.思考:1.这几个自然段跟前四段在表达方式上有何区别?2.试概括这几个自然段的段落大意?设计小题目:选择5-8自然段的正确结构示意图(二)针对5-8段中的重要内容作针对性的讲解.主要是围绕学生对段意的概括的基础之上的.可讲内容:1.关于包身工的居住环境,联系前四段中的住宿条件.2.关于带工如何到乡下去骗小姑娘的情形.3.关于带工赚钱的血腥,昧良心.五.弹性安排:1.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再讲9-11段.2.时间不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布置作业.A.写出你对包身工的感受及思考.深入分析一下产生这一情形的原因.(字数不少于800)B.概括各段段落大意,有些特殊段可以合并处理.交上来.六.在以上基础上,如时间尚有剩余,则安排一个小结.(可以让学生来)学生活动:一.在听讲的同时作一些必要的摘记二.接受情感的震动,促发进一步的思考三.思索,提出问题,说出讲前四段的直接感受.四.自读5-8自然段,思考问题.五.完成小练习.六.听讲.随兴的课堂交流.七.学生的小结是一个值得注意的活动.《包身工》教案篇2教学目的要求一、了解旧社会包身工的悲惨生活,认识日本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势力互相勾结,残酷压榨我国劳动人民的罪行。

2024年高一语文《包身工》教案(精选8篇

2024年高一语文《包身工》教案(精选8篇

2024年高一语文《包身工》教案(精选8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第四单元《包身工》。

该文为报告文学,作者夏衍通过实地调查,真实地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上海纺织厂包身工的悲惨生活。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语言特色,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探讨包身工制度的本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报告文学的特点,掌握文章的结构和语言特色。

2. 通过阅读和分析,感受作者对包身工制度的批判态度,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责任感。

3.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文章中大量的细节描写,对包身工制度的深入剖析。

重点: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语言特色,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一组反映旧社会工人生活的图片,引发学生对主题的兴趣。

2. 阅读课文:学生自主阅读,了解文章大意。

3. 讲解与分析:(2)分析文章的语言特色,如生动的描绘、对比的手法等。

(3)探讨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引导学生关注包身工制度的本质。

4. 例题讲解:分析文章中的一段描写,解释其表达效果。

5. 随堂练习:学生模仿例题,分析文章中的另一段描写。

6. 小组讨论:针对包身工制度,讨论其产生的原因和影响。

六、板书设计1. 《包身工》3. 语言特色:生动描绘、对比手法、深刻剖析。

4. 作者观点:批判包身工制度,关注底层人民命运。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文章中的细节描写,谈谈你对包身工制度的认识。

答案示例:文章通过对包身工的生活描写,展现了这一制度的残酷和黑暗。

我认为包身工制度是旧社会剥削压迫的一种表现,它让工人失去了自由和尊严,成为资本家谋取利益的工具。

我们应该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同时关注社会弱势群体,为实现公平正义而努力。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应关注学生对报告文学的理解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包身工》优秀教案(精选8篇)

《包身工》优秀教案(精选8篇)

《包身工》优秀教案(精选8篇)《包身工》优秀教案(精选8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包身工》优秀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包身工》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的:1、理解本文选材和结构的特点:全文以包身工一天的活动作为记叙主线,穿插有关包身工制度的起因、发展和趋向的说明和议论,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表现主题。

2、学习本文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以及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

3、体会本文语言的形象、鲜明及句式丰富多变的特点。

4、认识包身工制度的罪恶,认识帝国主义及封建势力残酷压榨中国劳动人民的罪行。

激发学生对包身工的同情,对剥削压迫者的仇恨。

教学设想:本课教学以自读讨论为主,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教师通过教给方法、提示、引导,达到提高学生自读能力的目的。

1、布置预习,要求学生课前阅读“预习提示”,分析提示要点;阅读全文,按下面的提示进行思考,理清全文脉络,理解全文内容。

①给课文划分层次。

(培养分析能力)②了解包身工一天的生活,按课后“思考和练习”的要求作口述的准备。

(培养口头表达能力)③理解包身工制度的起因、发展和趋向,作简要的概括。

(培养概括能力)2、抓住典型的场面描写、人物描写和抒情议论片断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作深入分析,理解作者表达的深层意思,语言的特色,学会精读课文。

重点分析的片断:① 1-4段包身工起床的场面描写。

② 14、15段“芦柴棒”得病备受折磨这一场面描写。

③ 21-23段“小福子”受“文明的惩罚”的记叙。

④ 26段关于包身工悲惨命运的概括描写。

⑤ 最后三段的抒情议论。

3、教学时,老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讨论、练习有机地结合起来。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分析“预习提示”弄清学习重点。

2、给课文划分层次,理解作者选材、构思的思路,理清文章的脉络。

3、了解包身工一天的生活、居住、饮食、劳动的情况。

高一语文《包身工》教案(精选8篇

高一语文《包身工》教案(精选8篇

高一语文《包身工》教案(精选8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教材第一册,第六单元《报告文学》,具体内容为《包身工》。

课文详细描述了20世纪30年代上海纺织厂包身工的苦难生活,展现了旧社会底层工人的悲惨命运。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报告文学的特点,掌握文章的叙述手法和表达技巧。

2. 通过阅读课文,感受作者对包身工苦难生活的同情,培养学生关爱弱势群体的情感。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报告文学的特点,分析课文叙述手法和表达技巧。

重点: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文、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旧社会纺织厂的照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包身工的生活环境。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照片反映了哪个时期的社会现象吗?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关于包身工的报告文学,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

”2. 课文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文章主要描述了什么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态度。

3. 分析课文4. 例题讲解a. 针对文章的重点句子,分析其表达技巧和作用。

b. 结合课文内容,讲解如何从叙述中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

5. 随堂练习a. 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分析课文中的典型句子。

b. 教师点评,指导学生如何更好地理解文章。

6. 课堂小结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根据课文内容,概括包身工的生活状况。

b. 分析文章中的表达技巧,举例说明。

2. 答案:a. 包身工生活状况:衣、食、住、劳动条件极差,受到工厂主和包身工头的剥削和压迫。

b. 表达技巧:对比、讽刺、抒情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是否成功引导学生了解报告文学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2. 拓展延伸:a. 让学生了解旧社会其他底层人民的生活状况,进行横向对比。

b. 邀请历史老师讲解旧社会的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

《包身工》教案(通用8篇)

《包身工》教案(通用8篇)

《包身工》教案(通用8篇)《包身工》教案篇1【目的要求】1、通过学习本篇课文,学生们能够懂得复杂记叙文如何选材:即点面结合。

2、体会__用第一人称叙述所产生的效果。

3、理解表达方式上,以记叙为主,间以恰当的议论和抒情,深化主题。

【课文解析】1、注音释义吆喝(yāohe)相称(chèn)呵欠(hēqian)2、内容主旨课文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8段)记叙包身工起床情景。

同时又议包身工制度的产生。

通过写包身工起床的情景,介绍她们恶劣的住宿条件;通过写包身工的来历和身份,说明包身工制度的产生。

第二部分(第9-17段)记叙包身工早餐的情景,并议及包身工制度的发展。

这一部分中第9段至第11段重点描写包身工吃早饭的情景,介绍恶劣的饮食条件;第12段至第17段,作者深入分析了日本厂家特别愿意雇佣包身工的三大原因:可靠、安全、廉价,说明包身工制度的发展。

并以“芦柴棒”被殴打侮辱为例,形象揭示出帝国主义对中国工人残酷的压迫。

第三部分(第18-25段)记叙身工上工的情景,揭露帝国主义工厂对于工人阶级的残酷剥削。

其中第18段至第23段,作者重点介绍包身工上工的情景。

点出三大威胁,即音响、尘埃、和湿气,又指出殴打、罚工钱和“停生意”这三大危险。

第24段至第25段归结出__的主题,点明帝国主义由于利用了包身工这种廉价劳力而获得巨额利润。

第四部分(第26-33段)这是全文的总结,沉痛概述包身工的悲惨遭遇,愤怒控诉野蛮的吃人制度,并指出黎明即将到来。

这一部分,作者以墨鸭作喻,形象地揭露、控诉包身工制度的野蛮和残酷。

课文以生动、真实的笔墨再现了旧中国包身工的苦难生活,无情地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勾结中国封建势力,培植野蛮的“包身工”制度,残酷地压榨中国工人的罪行,坚信中国工人必将奋起,砸烂枷锁,迎来黎明。

3、写作手法选材上注意点面结合。

为了准确而深刻地再现包身工制度的黑暗、残酷,夏衍先生进行了长期的深入调查,他收集了大量的素材,面对众多材料,作者进行了精心的编选。

《包身工》高中语文教学教案

《包身工》高中语文教学教案

《包身工》高中语文教学教案(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包身工》高中语文教学教案《包身工》发表以后,中国文学史上便出现了报告文学。

《包身工》 教案(7篇)

《包身工》 教案(7篇)

《包身工》教案(7篇)篇一:课时篇一教学要点:理解“包身工”的内涵。

一、课前布置预习题1、试讲述包身工的故事;2、试为包身工下定义,指明课文中对包身工的提法,并用课文中的内容具体解释。

二、导入新课在本世纪初的中国,生活着这样的一个特殊的工人阶层,他们住的是十七八个人挤在一起的鸽笼,吃的是豆腐渣熬成的稀汤和烂菜叶,他们的年龄与我们相仿,甚至更小,但他们干的却是每天十二三小时繁重的纱厂劳动。

他们没有阳光,没有欢笑,甚至他们也不能拥有他们自己――这就是包身工,受着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双重压榨、失去人身自由的包身工。

从本世纪的三十年代起,一个伟大的剧作家一直向人们含泪诉说着包身工的苦难生活——由学生简要讲述“包身工”的含义和“芦柴棒”的故事三、整体感知1、疏通字词(1)给加黑字注音:衍(yǎn) 汀(tīng) 游说(shuì)辊(gǔn)栅(shān) 趾(zhǐ)骷髅(kū)(2)解释下列词语和短语中的加点词:吆喝:(大声喊叫)生杀予夺:(指统治者掌握了生死赏罚的大权,横行霸道,对人民生命财产随意处置。

生,让人活着;杀,叫人死亡;予,给予;夺,剥夺。

)呻吟:(病痛时口中发出的声音。

)一听天命:(一,全;听,听凭,听任)契据是实:(是,此)非特不能赚,还要贴补:(不但)2、浏览全文,了解文体特点以及写作背景。

这是一篇报告文学,是一种兼有新闻性和文学性的文体。

说它是“报告”,是就题材来说的,它必须选择真人真事的新闻题材,迅速及时地反映生活;说它是“文学”,是就表达来说的,它必须采用某些文学的表现手法,形象生动地再观生活,如注重选材的生动、形象,布局的精巧。

笔调的"富有特色等。

报告文学被誉为文学创作中的轻骑兵。

《包身工》发表于1936年6月《光明》半月刊创刊号。

夏衍(1900-1995),现代剧作家,革命戏剧和电影运动的组织者、领导者。

原名沈乃熙,字端轩,浙江杭州人。

1932年进入电影界;创作了《狂流》、《自由神》、《赛金花》等多部电影剧本。

高中语文《包身工》教案(精选14篇)

高中语文《包身工》教案(精选14篇)

高中语文《包身工》教案(精选14篇)高中语文《包身工》篇1一、教学目的:1、理清文章脉络,概括课文的内容要点2、理解文中有关语句的概括作用3、认识包身工制度的残酷野蛮的反人道本质,接受情感教育二、教学重点本文的表达方式和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

三、教学难点典型场面、人物描写和抒情议论片段所表达的深层意思,语言特色四、教学方法讲读法讨论法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文导入《谁是最可爱的人》的文章体裁:报告文学《包身工》属于报告文学,中国最早的报告文学的代表作。

报告文学,是文学体裁的一种,的一类,是文艺通讯、速写、特写、采访报告等的总称,是文学创作中的“轻骑兵”。

可以写人,可以写事,也可以写问题。

因为它是“报告”,就要求所反映的是真人真事;又因为它是“文学”,就要求反映出来的真人真事是有典型性的,允许一定的艺术加工。

其特点::新闻性、文学性、真实性。

二、介绍作家及作品夏衍:原名沈乃熙,号端先,浙江杭县人。

剧作家、电影艺术家、社会活动家。

早年留学日本,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曾参加太阳社,是左翼作家联盟的发起人之一。

抗日战争时期,主编《救亡日报》和重庆《新华日报》副刊。

解放后,任全国文联常务委员、文化部副部长等。

曾写过许多作品,代表作有《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考验》等话剧剧本,并把小说《祝福》《林家铺子》等改编为电影文学剧本。

三、文章的结构把握段落、记叙、说明、议论1—8(1—5)起床的情景(6—8)包身工的来源和身份9—17(9—11)早餐的情景(12—17)分析包身工发展的原因18—25(18—23)上工的情景(24—25)在中国的纱厂因剥削包身工而飞跃膨大的趋势26—33总结全文。

概述包身工的悲惨命运,指出包身工制度必然灭亡四、在了解课文结构的基础上,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细读描写包身工一天活动的段落,感受她们所受的非人待遇,并概括包身工的悲惨遭遇。

A)分别朗读1—4段,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1、这一场面描写按什么顺序着笔,下边的分析哪一项不符合原文:A、先写打杂再写包身工;B、先写地下再写楼上;C、先写群体再写个人;D、先写环境再写人的活动(D)2、试用一个词概括穿拷绸衫裤的男子的形象。

高中高一语文上册《包身工》教学设计2篇

高中高一语文上册《包身工》教学设计2篇

高中高一语文上册《包身工》教学设计高中高一语文上册《包身工》教学设计精选2篇(一)教学目标:1. 了解《包身工》的作者、背景和题材;2. 理解小说中所描绘的社会现象和人物心理;3. 学习运用抓住主线、分析剧情等阅读策略;4.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和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1. 分析小说中的社会现象和人物心理;2. 学习运用抓住主线、分析剧情等阅读策略。

教学难点:1. 理解小说中的社会现象和人物心理;2. 运用阅读策略分析剧情。

教学准备:1. 幻灯片和多媒体设备;2. 《包身工》的课文和周边材料;3. 分组活动所需的教学材料。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老师通过课前准备的多媒体设备展示一些工人的画像,然后引导学生讨论什么是“包身工”。

并与学生一起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温故而知新。

第二步:阅读与理解(20分钟)1. 学生初次阅读文章,尝试抓住主线;2. 学生按照小组分工,相互交流并讨论文章的意思,以促进理解;3. 学生再次独立阅读,然后回答一些问题,如:主要人物有哪些?他们之间的关系如何?故事发生的背景是什么?第三步:讨论与分析(15分钟)1. 学生根据已经初步理解的文章,就文章中的社会现象和人物心理展开讨论;2. 老师适时介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分析文章中的情节与人物的心理感受。

第四步:文学欣赏(10分钟)1. 带领学生欣赏文学价值和艺术魅力;2. 分享一些与文章相关的名人事迹和社会现象,以增加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

第五步:拓展阅读(10分钟)1. 老师推荐一些与“包身工”话题相关的读物,并鼓励学生进一步拓展阅读;2. 学生选取自己感兴趣的书籍进行阅读,并写下读后感。

第六步:作业布置(5分钟)1. 老师布置相关阅读任务,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进一步了解包身工的现象;2. 老师布置写读后感的作业,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可以通过分析小说中的社会现象和人物心理,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和阅读理解能力。

包身工教案6篇

包身工教案6篇

包身工教案6篇包身工教案包身工教案(一):《包身工》读写教学设计教学设想:《包身工》一课篇幅很长,可学的知识点很多,所反映的事实是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事情,年代久远,针对普通高中学生的学习实际,需要抓住一个比较容易的突破口,所以就抓住“学习叙事写人的技巧”这个知识点和该册书的写作训练结合起来完成教学过程。

教学目的:1透过包身工日常生活的三个场景了解包身工的悲惨生活2学习点面结合的方法叙事写人教学重点:1把握课文如何以时间为线索介绍包身工一天的悲惨生活2探究作者在描述包身工的群体生活时是如何做到点面结合的。

教学难点:点面结合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老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的年纪大概也就十五六岁,你们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们最想干什么?(这时学生们议论纷纷,有说想玩的,有说想看电影的,也有说想考大学的等等。

)你们的这些想法我觉得都会实现,即使暂时不能实现,条件成熟时也会实现,因为你们生活在一个完美的新时代,你们有父母亲人的关爱与呵护。

但是,也有一群和你们年龄相当的女孩子她们的生活境遇和你们竟然有着天壤之别,她们是谁呢?让我们一齐走进夏衍的《包身工》走近她们了解她们。

二、课时目标这是一篇什么?(报告文学)该文体有什么特点?(P38)这是一篇报告文学的代表作,篇幅较长,可学的知识点很多,这天这节课我们就学习本文叙事写人的技巧三、资料概括我们先来了解这篇课文的大致资料:请同学们找出时间标志,概括每个时间段都写了包身工的什么日常生活。

明确:四点一刻:起床情形四点半以后:吃早饭五点:上工劳动状况全文以时间为线索,以三个生活片段向我们介绍了包身工一天的生活和工作。

我们了解了课文的大致资料,下面我们具体分析这三个场景。

首先看第一个场景四、具体分析第一个场景:起床情形听录音,听之前先布置问题,听完之后再解决问题。

问题设计(投影展示)1她们什么时间起床?(四点过一刻,晓星才从慢慢地推移着的淡云里面消去)2她们起床时都干什么?(抓她们的动作打哈欠叹气寻衣服穿错鞋子胡乱踏叫喊小便)3这个场面给人一种什么感觉?为什么(乱哄哄)4她们的居住环境如何(七尺阔十二尺深横七竖八十六七个抓这些数字空气充满汗臭粪臭湿气居住狭窄空气污浊环境恶劣)(板书:住恶劣)5她们的精神面貌如何?她们有没有注意到自己的外表装扮?(争夺马桶半裸体起来开门精神迟钝麻木,狼狈不堪为什么?6课文中她们被称作什么?(生物猪猡懒虫这些花季少女,已经失去了作为人的起码称呼,那些老板们也根本没有拿她们当人看非人待遇)(这些豆蔻年华的少女因为长期过着非人的生活疲倦拥挤杂乱失去了腼腆害羞爱漂亮的女孩子的天性)在那里包身工出场了,那里面,作者并没有具体刻画哪一个人物,而是速写式地描出包身工的群像。

包身工教案(优秀7篇)

包身工教案(优秀7篇)

包身工教案(优秀7篇)高一语文《包身工》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领会文章中心思想。

2.学习本文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和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

3.认真阅读课文,体会文章语言形象、鲜明以及句式丰富多变的特点。

4.反复诵读课文,认识包身工制度的罪恶,认识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残酷压榨中国劳动人民的罪行。

【教学重难点】: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领会文章中心思想。

2.学习本文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和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

3.认真阅读课文,体会文章语言形象、鲜明以及句式丰富多变的特点。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情景导入当我们坐在教室里,汲取知识的琼浆时,当我们漫步在阳光下,欣赏周围的美景时,当我们围坐在小桌旁,和家人幸福地交流时,我们不会想到,还有一群和我们年龄相仿的同龄人,她们的生活里没有阳光,没有自由,没有欢乐,只有没日没夜的工作和忍受非人的折磨。

她们的生活到底是怎样的呢?就让我们大家一起走进夏衍的《包身工》。

二、文学常识:1.作家作品。

夏衍先生原名沈端先(1900—1995),优秀剧作家,戏剧运动的组织者、领导者,杰出的新闻记者、政论家,主要进行话剧和电影创作,长期而多方面从事创作实践。

著名的电影剧作有《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并改编鲁迅的《祝福》、茅盾的《林家铺子》为电影剧本。

解放后任文化部副部长。

2.报告文学,是文学体裁的一种,散文的一类,是文艺通讯、速写、特写、采访报告等的总称,是文学创作中的“轻骑兵”。

可以写人,可以写事,也可以写问题。

因为它是“报告”,就要求所反映的是真人真事;又因为它是“文学”,就要求反映出来的真人真事具有典型性,允许一定的艺术加工。

其特点:新闻性、文学性、真实性。

三、文章结构:1.作者为了更好地表现包身工的悲惨遭遇,集中写了她们一天的生活,请同学们找出来并进行评价。

明确:四点一刻:起床情形?居住低劣四点半钟:早饭情景?饭食粗劣五点钟:劳动情况?条件恶劣2.根据包身工的活动,给文章划分层次。

人教版高一上册《包身工》教案

人教版高一上册《包身工》教案

人教版高一上册《包身工》教案《包身工》是以散文手法报导真人真事,它的特点是新闻性与文学性的有机结合。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人教版高一上册《包身工》教案,一起来看一下吧。

【教学目的要求】一、了解旧社会包身工的悲惨生活,认识日本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势力互相勾结,残酷压榨我国劳动人民的罪行。

二、培养阅读比较复杂的记叙文的能力,学习以问题为中心,以一天活动为线索,选取典型生活图景和典型事例,穿插说明、议论和抒情的写法。

三、了解报告文学的基本特点。

【教学设想】一、这篇课文篇幅较长,题材较复杂,表现方法多样,学生阅读有困难。

宜设计启发性强的思考序列题,引导学生领会作者写作意图,把握文章中心,按照线索顺序,逐步深入课文理解课文。

二、内容方面,要紧紧扣住中心思想,突出包身工的悲惨生活和造成包身工深重苦难的原因。

三、写作方面,要讲清楚中心、线索、选材、组材,然后再讲清楚运用多种手段表达中心思想的写作方法。

四、教法方面,要以启发诱导为主,适当点拨总结,引导学生自觉深入课文、独立思考、分析研究问题,可按“自学预习(启发)——质疑问难(解答)——研究讨论(点拨)——综合练习(巩固)”的顺序进行教学。

【授课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一、简介作者夏衍,我国著名戏剧家、翻译家。

原名沈端先,浙江杭州市人。

早年参加太阳社,是左联领导人之一。

主要作品有《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等,建国后把文学名作《林家铺子》、《祝福》改编为电影剧本。

《包身工》是一篇报告文学作品。

报告文学是文学体裁的一种,散文中的一类,是文艺通迅、速写、特写的总称。

基本特征有三:真实性(不同于其他文艺创作),新闻性(不同于一般文章),文学性(不同于一般工作报告、社会调查)。

二、与课文有关的材料印发北京师范大学《高中语文选讲》中魏灏选辑的《夏衍谈〈包身工〉》,或现行通用高一语文《教学参考书》中夏衍的《从“包身工”引起的回忆》,指导学生自学。

要求:了解作者写作时间; 了解写作意图; 了解作者深入纱厂亲自观察体验生活,调查搜集材料的情况,为学习课文、理解报告文学特点打下基础。

人教版《包身工》教案

人教版《包身工》教案

人教版《包身工》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包身工》的作者、作品背景及现实意义;(2)分析作品中的典型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点;(3)把握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2)运用分析、综合、比较等方法,解读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和暗喻;(3)学会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解读作品,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包身工的同情和愤怒,认识旧社会包身工制度的罪恶;(2)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作品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2)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3)作者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 教学难点:(1)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和暗喻;(2)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解读作品。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包身工》的作者夏衍及作品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作品中的典型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点,交流对作品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的看法。

4. 讲解分析: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讲解分析,解答学生心中的疑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

5. 拓展延伸:让学生联系现实生活,谈谈对旧社会包身工制度的认识,以及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如何得来的。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作品的主题思想和价值意义。

四、作业布置1. 熟读课文,巩固知识点;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旧社会包身工制度的认识。

五、课后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图片、音乐、影视等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富有时代感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包身工》教案

人教版《包身工》教案

人教版《包身工》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包身工》的作者、作品背景及特点;(2)分析作品中的形象、情节,把握作品主题;(3)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2)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探讨作品的艺术特色;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关爱与同情;(2)认识劳动者的艰辛与价值,培养尊重劳动的思想观念;(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作品的人物形象、情节及主题;(2)作品的艺术特色及鉴赏方法。

2. 教学难点:(1)作品中的历史背景及社会环境;(2)作者的思想观念及表达手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作者及作品背景;(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文本。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文本,了解故事情节;(2)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形象、细节描写。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作品中的主题、人物形象;(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分析鉴赏:(1)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如情节安排、人物塑造等;(2)培养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5. 拓展延伸:(1)比较《包身工》与其他相关作品的主题异同;(2)讨论现实生活中的劳动者权益问题。

6. 总结:(1)概括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强调尊重劳动、关爱劳动者的价值观。

四、作业布置1. 完成《包身工》的阅读笔记;3. 选择一部类似题材的电影或电视剧,进行欣赏与分析。

五、教学反思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成;2. 分析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方法;3.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继续拓展相关教学内容。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评价:通过检查学生的阅读笔记和短文,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价:评估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交流互动等。

包身工(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包身工(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包身工(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包身工(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包身工(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包身工作的意义、工作内容以及所需技能。

2.掌握包身的制作方法。

3.培养学生动手制作、实践探究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包身的制作方法。

2.包身的困难点在于操作,需要学生们耐心细致地进行操作。

三、教学准备1.PPT课件。

2.黑板、彩笔。

3.短绒毛巾、棉布、针线等工具。

四、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向学生们介绍包身工这一职业,包身工是制作珠宝肖像的专业技术人员,包身工通过观察顾客的眉眼、身材和身份等特征,用粘土、蜡和金属粉末等材料制作肖像。

包身工在包身工作中需要有良好的审美眼光、精湛的手艺和耐心的精神。

2.讲解包身工作的内容教师介绍包身工作的内容,由于包身肖像需要反复制作,所以包身工作的每一个步骤都需要认真、细致地完成,否则就会影响肖像的质量。

包身工作的每个步骤都很重要,要求学生们严格执行。

3.讲解包身的制作方法教师向学生们讲解包身的制作方法,包身的制作分为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准备工具和材料。

包身的制作需要准备棉布、短绒毛巾、针线等工具。

制作过程中,还需要使用黄蜡、石膏、粘土等材料。

第二步:制作模板。

包身工需要根据顾客的形象特征,制作出一个模板,用来制作肖像。

第三步:涂上脱模剂。

在模板上涂上脱模剂,以便于在后期将制作好的肖像脱模。

第四步:制作肖像。

用粘土等材料,根据模板将肖像进行制作。

第五步:烘干。

将制作好的肖像放到烤箱中烘干。

第六步:脱模。

用特制的工具将肖像从模板上脱下来。

第七步:打磨。

将制作好的肖像进行打磨,使其表面光滑。

第八步:上色。

根据客户要求,给肖像进行上色处理。

4.制作包身教师向学生们演示制作包身的具体步骤,让学生们学会如何制作包身。

5.检查包身教师检查学生们的包身,在包身的制作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些细节,只有规范的操作才能制作出高品质的包身肖像。

6.总结教师进行总结,引导学生们反思并总结每一步的操作方法。

高一语文《包身工》教案(精选8篇)

高一语文《包身工》教案(精选8篇)

高一语文《包身工》教案 篇1 一、教学目的: 1.学习课文在复杂记叙的过程中穿插说明、议论和抒情,既以问题为中心,又以包身工一天的活动线索来组织材料的写法 2.认识包身工制度的罪恶本质,激发学生憎恨旧社会,热爱新社会,热爱美好生活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本文的线索──包身工一天的生活情景 以包身工一天的活动为组织材料的主线,以包身工制度的发展、趋向为副线;重点人物:芦柴棒、小福子 2.难点:本文的表达方式和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 3.安排三课时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语: 同学们,今天咱们要讲一个故事,一个真实的故事看看这人能坏到什么程度,心能黑到什么程度,被欺负的人能惨到什么程度上节课,同学们和薛老师一起学习了《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奥斯维辛集中营那是人类历史上最黑暗最悲惨的一幕,人间地狱,杀人工厂今天咱们要回顾的这段往事,那也是被称为人间地狱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残酷最野蛮的剥削制度70多年前,在中国上海的一些工厂里,有着这样一些中国女工,他们没有基本的人权,过着猪狗不如的生活,对于工作他们根本没有做或不做的自由,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包身工 二、作者及时代背景简介: 夏衍,1900年生,浙江杭州人,原名沈端先,现代剧作家,革命戏剧和电影运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主要作品有《夏衍剧作集》等早年留学日本,1927年回国后从事文艺工作曾参加太阳社,是左翼作家联盟的发起人之一抗日战争时期,主编《救亡日报》和重庆《新华日报》副刊解放后,任全国文联常务委员、文化部副部长曾写过许多作品,著名的有《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考验》等话剧剧本,并把小说《祝福》《林家铺子》等改编为电影文学剧本 参看夏衍《从“包身工”引起的回忆》 【写作背景】 :本文是作者于1935年,经过几个月的调查研究、实际考察之后写出来的1936年春发表在《光明》(左联机关刊物、沈起予主编)的创刊号上它所反映的是“一二·八”以后到抗日战争以前这一个时期国统区的黑暗那时中国农村在帝国主义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下日益破产,加上地主的剥削,农民生活极为痛苦靠近上海的苏北地区,每年有大批无法生活的农家妇女被诱骗到上海做包身工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步步深入,我国人民的抗日情绪不断高涨,上海工人运动十分活跃日本资本家为了避免罢工的威胁,就更大量的雇用包身工来代替普通的自由劳动者这篇文章针对帝国主义这种残暴掠夺进行了有力地揭发和严厉的抨击,它对于动员人民起来反抗日本帝国主义起了一定的作用 三、【体裁:关于报告文学】: 《包身工》属于报告文学( 同类题材有初中的《地质之光》、《谁是最可爱的人》) 报告文学,是文学体裁的一种,散文的一类,是文艺通讯、速写、特写的总称,是文学创作中的“轻骑兵”它是一种直接取材于现实生活中有典型意义的真人真事,经过适当的艺术加工,迅速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品种可以写人,可以写事,也可以写问题因为它是“报告”,就要求所反映的真人真事;又因为它是“文学”,就要求反映出来的真人真事是有典型性的,允许一定的艺术加工 “报告文学”的特点:新闻性、文学性、政论性 四、感知文章内容,划分文章结构。

11包身工-人教版必修1语文教案

11包身工-人教版必修1语文教案

包身工-人教版必修1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包身工在传统手工艺中的意义,探究文化遗产保护的价值;2.熟悉描写手法,提高学生的描写能力,让学生有更多的语言表达能力;3.引导学生阅读体会文本,培养学生对美感的敏感性。

二、教学重点1.了解包身工的传统手工艺,体会文化遗产保护的价值;2.熟悉描写手法,提高学生的描写能力。

三、教学难点1.通过文本呈现包身工的传统手工艺和文化遗产保护;2.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教学方法1.阅读教学法;2.课堂讨论法;3.案例教学法;4.视听教学法;5.互动教学法。

五、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5分钟)通过呈现包身工的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了解传统包身工艺。

2. 文本阅读及课堂讨论(30分钟)让学生阅读《人教版必修1》选修5中的《包身工》,带领学生探究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和价值。

同时,引导学生分析描写手法,如比喻、拟人、对比等,提高学生的描写能力。

3. 视听教学(15分钟)在课堂上播放手工艺制作视频,让学生感受包身工的手工艺制作过程,同时引导学生思考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和价值。

4. 案例教学(20分钟)让学生选取自己感兴趣的民间手工艺,就其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和价值展开讨论。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传承和保护传统手工艺文化。

5. 总结(10分钟)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再次强化对于文化遗产保护的认识和意义。

六、课堂作业通过调查、采访等方式,了解当地民间手工艺传承、保护与发展的状况,并撰写一篇500字的调研报告,反映当地民间手工艺的保护现状和发展前景。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探究和体会包身工手工艺的传承与保护,同时提高学生的描写能力和审美能力。

在教学内容上,我们也涵盖了文化遗产保护和传统手工艺文化的现状和发展前景,让学生对于文化遗产保护有更为深入的认识。

包身工(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_0

包身工(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_0

包身工(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包身工课文研讨一、整体把握《包身工》作于1935年,是夏衍经过长期的实地调查,在详细地占有了大量可靠材料的基础上写成的。

他以铁的事实、精确的数据、精辟的分析和评论,把劳动强度最重、地位最低、待遇最差、痛苦最深的奴隶一样做工的女孩子们的遭遇公诸于世,愤怒控诉了帝国主义和买办势力的残酷剥削和掠夺中国工人的罪行。

同时告诉人们,包身工制度是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温床上,受到国民党反动政府“特殊优惠”的保护,伴随中国农村经济衰败生长出来的一颗毒瘤。

课文可以分成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东洋厂的每一个锭子上面都附托着一个中国奴隶的冤魂!”)按照时间顺序,抓住“包身工”们一天生活的三个主要场景,从住、吃、劳动条件等方面描述了包身工的苦难生活。

其间穿插以典型的描述和精辟的议论,使文章内容丰富、线索清晰而且富于批判的力度。

在作者精巧的构思下,一幅血淋淋的包身工生活图画展现于读者面前。

第一个场景是:“上午四点过一刻”,“鸽子笼一般”的住房里,包身工起床,开始了一天非人的生活。

“七尺阔、十二尺深的工房楼下”,“蜂房般的格子铺里”,空气里“充满了汗臭、粪臭和湿气”,还夹杂着“打呵欠,叹气”的声音。

这就是带工们诱骗乡下女孩子所说的“洋式的公司房子”,它被“红砖墙严密地封锁着”,像“鸽子笼一般”。

就在这样的房子里面,“住着二千左右衣服褴褛而替别人制造衣料的‘猪猡’”。

她们当然不可能享什么福,也不可能见到外面的什么花花世界,甚至连充足的睡眠都得不到,就在晓星刚刚消失的时候,在带工的打骂中手忙脚乱地起床了。

十五六岁的姑娘,正值豆蔻年华,天真活泼,但这群包身工们却没有一点生气,没有一点活力,甚至连“成人期女孩所共有的害羞的感觉”都迟钝了。

这里作者用了一个细节描写,极俭省地描绘出她们日常境遇的悲惨。

在具体描写了包身工的居住环境之后,作者用“但是”这个转折联词,笔锋一转,承上启下,说明她们并非“猪猡”,“正式的名称却是‘包身工’”。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包身工》人教版教学设计【教学目的要求】1、了解旧社会包身工的悲惨生活,认识日本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势力互相勾结,残酷压榨我国劳动人民的罪行。

2、培养阅读比较复杂的记叙文的能力,学习以问题为中心,以一天活动为线索,选取典型生活图景和典型事例,穿插说明、议论和抒情的写法。

3、了解报告文学的基本特点。

【教学设想】1、这篇课文篇幅较长,题材较复杂,表现方法多样,学生阅读有困难。

宜设计启发性强的思考序列题,引导学生领会作者写作意图,把握文章中心,按照线索顺序,逐步深入课文理解课文。

2、内容方面,要紧紧扣住中心思想,突出包身工的悲惨生活和造成包身工深重苦难的原因。

3、写作方面,要讲清楚中心、线索、选材、组材,然后再讲清楚运用多种手段表达中心思想的写作方法。

4、教法方面,要以启发诱导为主,适当点拨总结,弓|导学生自觉深入课文、独立思考、分析研究问题,可按“自学预习(启发)一一质疑问难(解答)一一研究讨论(点拨)——综合练习(巩固)”的顺序进行教学。

【授课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简介作者夏衍,我国著名戏剧家、翻译家。

原名沈端先,浙江杭州市人。

早年参加太阳社,是左联领导人之一。

主要作品有《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等,建国后把文学名作《林家铺子》、《祝福》改编为电影剧本。

《包身工》是一篇报告文学作品。

报告文学是文学体裁的一种,散文中的一类,是文艺通迅、速写、特写的总称。

基本特征有三:真实性(不同于其他文艺创作),新闻性(不同于一般文章),文学性(不同于一般工作报告、社会调查)。

二、与课文有关的材料印发北京师范大学《高中语文选讲》中魏灏选辑的《夏衍谈〈包身工〉》,或现行通用高一语文《教学参考书》中夏衍的《从“包身工”引起的回忆》,指导学生自学。

要求:1、了解作者写作时间;2、了解写作意图;3、了解作者深入纱厂亲自观察体验生活,调查搜集材料的情况,为学习课文、理解报告文学特点打下基础。

三、阅读课文1、运用工具书排除文字障碍,下列字词必须注音解释。

⑴ 注音:游说抹桌子着力骷髅锭壳拎⑵ 解释:一听天命生杀予夺强化优惠施与2、思考回答以下问题(书面完成,课后交教师检查):⑴ 为什么以“包身工”为题?题目和课文有什么关系?⑵ 文章以记叙为主,记叙了一些什么材料?中间又穿插写了一些什么材料?为什么记叙之中又穿插这些材料?⑶ 找出议论和说明部分列举了哪些数字(在书上用横线画出来)?说明它们的作用。

⑷ 记下自己疑惑不解的问题。

四、布置作业读一遍课文。

第二课时一、检查生字新词1、注音:抹()桌子抹()眼泪抹()石灰猜着()了着()力我没着()了2、解释(加粗的字要单独解释):一听天命生杀予夺施与着力3、听写:殴打怜悯气烘烘惩戒二、解题1、时代背景(着重引导学生用《从“包身工”引起的回忆》中的材料概述作者写《包身工》的时间、意图和调查搜集材料经过。

):《包身工》1 9 3 5年写成,1 9 3 6年发表。

1927年,作者在上海认识了一些在纱厂工作的朋友,了解了一些纱厂工人的情况;1929年,从做工人运动工作的同志那里知道了一些包身工的非人生活情况。

“一•二八”战事后,为了写《女性的呐喊》电影剧本,又搜集了一些包身工材料,对二十世纪帝国主义经营的工厂里,还公然保存封建奴隶制度非常愤怒,决心深入调查,打算彻抵揭露。

由于纱厂工人的热心帮助,作者深入工厂实地观察调查了三个月,获得了大量第一手材料。

具体时代背景从略。

2、题目的意思:报告文学可以写人,可以写事,也可以写问题。

《包身工》属于第三种,写问题。

以“包身工”为题,点明文章以包身工问题为中心;同时也暗示文章的中心思想:写包身工的悲惨生活,揭露“包身工”制度。

三、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选择成为阅读障碍的问题,作扼要回答。

多数问题可随分析课文逐步解决。

四、分析文章的构思1、文章以包身工问题为中心,以包身工一天生活为线索。

掌握中心可以了解写作意图,掌握线索可以了解如何选材、组材。

2、已经讲过,作者搜集的素材很多,关于包身工生活的素材一定也不少,不可能都写进去,需要加以选择。

3、看课文,作者写包身工一天的生活,选取了哪些材料?(学生议论。

)明确:四点一刻,包身工清晨起身的情景;四点半,包身工吃饭的情景;五点钟,包身工上班劳动的情景。

4、不是说以一天的生活为线索吗?怎么只写到五点钟上班就中断了呢?再看课文,还有没有了?(学生议论。

)明确:还写了十二小时劳动后,抄身情景;黑夜里。

这样,从清晨四点一刻起床,到黑夜睡觉,一天的劳动生活十分完整。

不过前后两部分写法大不一样。

前者写得详,后者写得略:写抄身,没有明写时间,又不是正面写搜身情景;黑夜的休息情景也没有写出来。

显然,作者把前三个生活图景作为重点。

起身和吃饭,表现包身工恶劣的住宿、饮食条件,上班劳动,表现恶劣的劳动条件,是写劳动。

两方面合在一起,已经构成了包身工地狱生活的全貌。

至于写“黑夜”,没有写什么生活图景,却写“黎明的到来,毕竟是无法抗拒的”,这是和结尾放在一起加以考虑的,有利于揭示全文的中心思想。

5、这篇作品不仅选取了几个反映包身工悲惨生活的生活场景,还有别的内容,都是些什么呢?(学生议论。

)明确:还有与描写记叙生活场景相应的说明和议论。

说明包身工是怎么来的;分析“包身工”制度形成的原因;说明包身工给帝国主义“”制造”了惊人的利润;说明“包身工”制度是最野蛮最残酷的制度。

6、为什么描写了包身工的悲惨生活,还要议论“包身工”制度?(议论)明确:运用了描写、记叙和说明、议论相结合的写法,两者结合,互相补充。

描写记叙部分好象电影中的特写镜头,说明议论部分好象是特写镜头的解说词。

特写使人获得形象认识,解说使人获得本质认识。

随着时间推移,包身工的生活图景越来越清楚,对包身工制度的本质认识越来越深刻。

最后写“黑夜”归到结尾,有力的揭示了中心思想。

五、划分段落第一部分:记叙包身工悲惨生活实况,分析包身工制度形成原因。

第二部分:记叙包身工悲惨的劳动实况。

揭露帝国主义靠包身工获取惊人利润。

第三部分:愤怒控诉野蛮的吃人制度。

六、布置作业完成“研讨与练习”二、三。

第三课时一、导入新课上节课着重研究了《包身工》的构思(中心、线索、选材、组材),又研究了描写记叙和说明议论相结合的写法。

这节课要着重研究课文深刻的思想内容,附带还要研究运用数字说明问题和语言方面的特点。

二、分析思想内容这篇作品虽是以写问题为中心,也离不开写人物。

一共两类人物:一类是包身工,一类是压迫和剥削包身工的带工老板、老板娘、东洋婆、打杂的、拿摩温、荡管等。

着重要写的是包身工,写第二类人物也是为了描写包身工。

全篇没有一个完整的人物和事件,但作为整个包身工形象却十分鲜明。

1、朗读由“但是,……”至U “立此包身契据是实”两段。

2、包身工是怎样形成的?明确:原是农村里“咬着草根树皮的女孩子”,被诱骗以契约形式成为包身工的。

3、包身工过着怎样的悲惨生活?明确:恶劣的条件(举例略);紧张的生活(四点一刻起床,四点半吃饭,五点钟上班,劳动十二小时……);残酷的惩罚(欧打、罚工钱、停生意、饿饭、吊起……);麻木的精神(少女的“害羞”感迟钝);“严密”的统治(“罐装的劳动力”……)。

4、为什么要身受这样深重的苦难?明确:包身工是“二十世纪的技术、机械、体制和对这种体制忠实服役的十六世纪封建制度下的奴隶”,受双重的压榨剥削,是双重奴隶。

5、为什么会成为双重奴隶?明确:国x 党反动统治,造成帝国主义经济侵略;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加速了中国农村破产,抵抗不了水旱自然灾害;农村破产造成了大量廉价劳动力流入城市。

帝国主义又和中国封建势力勾结起来拼命压榨剥削。

一句话,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反动统治,是使农村少女变成双重奴隶的社会根源。

6、小结:这篇作品,在当时起到了动员人民起来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和国X党反动统治的作用。

七十年后的今天,重读这篇作品可以使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旧中国的黑暗,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激发起加速现代化建设改变我国落后面貌的热情。

三、分析写作方法1、精确的数字 --- 显示报告文学真实性的特征:这篇作品用了许多数字,找一找有哪些?起什么作用?举例:七尺阔,十二尺深的工房楼下,横七竖八地躺满了十六七个被骂作‘猪猡'的人。

(合九平方米,平均每人半平方米,表明住宿的拥挤程度。

)包身费一般是大洋二十元,期限三年,……生死疾病一听天命,先付大洋十元。

“芦柴棒”现在的工钱是每天三角八分,拿去年三角二分做平均,两年来带工老板从她身上实际已经收入二百三十块钱了。

(表明剥削的惊人程度。

)单就这福临路的日本厂子讲,一九O二年日本大财阀三井系的资本收买大纯纱厂而创立第一厂的时候,锭子还不到两万,可是三十年之后,他们已经有了六个纱厂,五个布厂,二十五万个锭子,三千张布机,八千工人和一千二百万元的资本。

(用两组数字前后对比,证明了在中国的日本纱厂“飞跃地膨大”,完全是残酷压榨剥削包身工造成的。

)2、生动的语言一一显示报告文学文学性的特征:朗读第一、二自然段。

明确:生动的人物描写。

写清晨女工们忙着起床时,“那男子(打杂)虎虎地向起身慢一点的人的身上踢了几脚,回转身来站在不满二尺阔的楼梯上,向楼上的另一群人呼喊:‘……’”。

(写打杂的快速的连续动作,用“虎虎的”描写踢人,十分逼真地表现出这个流氓的凶暴本相。

)生动的人物对话。

打杂的“呼喊:‘揍你的!再不起来?懒虫!等太阳上山吗?”。

(突出了日本资本家和带工老板统治女工的爪牙狐假虎威凶狠残暴的性格。

)朗读最后三个自然段。

形象的比喻。

用船户养墨鸭捕鱼作喻,再和驱赶包身工劳动作比,形象地揭露了包身工制度“连这一点施与的温情也已经不存在了”。

发人深思的警句。

结尾“黎明的到来,毕竟是无法抗拒的”,“当心呻吟着的那些锭子上的冤魂!”(凝聚了愤激的烈焰,一旦爆发出来,必将焚毁那吃人的制度。

)整个作品,生动形象的语言还有很多。

四、回答“研讨与练习”二(略)五、布置作业1、在课文中再找出五个生动形象的句子,简析它们深刻的含义。

2、完成“研讨与练习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