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作业 第四单元第十二课项羽之死
人教版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项羽之死
人教版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项羽之死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叱.责(chì)数阕.(què)纰.漏(pī)果实累.累(lěi)B.垓.下(Gāi)创.伤(chuāng)悄.然(qiǎo)引吭.高歌(kàng)C.麾.下(huī)瞋.目(chēn)田父.(fù)望风披靡.(mǐ)D.刈.旗(yì)怨懑.(mèn)横.祸(hèng)嗷嗷待哺.(bǔ)2.下列各句中,有通假字的一句是()A.时不利兮骓不逝B.直夜溃围南出C.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D.天之亡我,我何渡为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项王身亦被.十余创被:受B.项王自度.不得脱度:估计C.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快:快速D.籍独.不愧于心乎独:难道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B.江东虽小,地方..千里C.左右..皆泣,莫能仰视D.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5.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直夜溃围南.出B.项王乃复引兵而东.C.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
”D.项王军壁.垓下6.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江左”即长江下游以西地区。
古人以东为右,以西为左,比知我们现在看地图常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法。
B.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
如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C.古代文章中,一般而言,“江”专指长江,“河”则专指黄河。
D.“逐鹿中原”中狭义的“中原”指今河南省一带,广义的“中原”指黄河中下游地区。
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项羽之死》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新人教版高二《中国古代诗歌
《项羽之死》[教学目标]1、了解司马迁以及《史记》的相关知识。
2、概括文章各个场面的内容。
3、分析项羽的形象,概括他的性格特点。
4、培养学生合作探究问题的能力。
[导入新课]课前预习司马迁及《史记》知识填空司马迁字,伟大的历史学家、文学家,曾任太史令。
他因为替李陵辩解,触怒了汉武帝,被迫入狱,在狱中完成了《史记》。
记载了上起传说中的,下迄汉武帝太初四年共的历史,分等五种体裁,共篇,作为正史的《二十四史》,史记是其中的第一部。
鲁迅赞誉《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所以说它既是史学巨著,又是文学巨著。
与并称为“史学双璧〞。
答案:字长西汉时期我国最早的纪传体通史皇帝约3000年本纪、世家、列传、书、表 130篇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新授课阶段一、依据题目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1.标题《项羽之死》中,哪个字最重要?[“死〞]依据这个字,你们可以提出哪些问题?〔1〕项羽是怎么死的?〔死的经过〕〔2〕项羽为什么会死?〔死的原因〕2、分别解决这两个问题。
项羽死的经过:a、三个地点:垓下、东城、乌江b、三个场景:垓下被围东城快战乌江自刎项羽死的原因:A、[项羽认为]“天亡我,非战之罪〞。
B、[史家认为]: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
[思考]:项羽败亡时多次强调“天亡我,非战之罪〞表现了他的何种心态?[明确]表现了项羽对自己的战斗能力充满了自信,课时又无法面对楚军即将彻底覆亡的现实,于是他认为这一切都是天命的安排。
C、[你们认为]:“性格决定命运〞[思考]项羽什么样的性格决定了他今天的命运?抓住三个场景,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场景一]垓下被围————————————————————————多情善感慷慨悲歌:“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假设何!〞歌数阕,美人和之。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教学案 第四单元第十二课项羽之死
学习目标考点提炼知识目标1.掌握文中重要实、虚词的含义及特殊句式2.探讨项羽悲剧性格与乌江自刎的原因辨识文言文中的古今异义词技能目标1.通过三个场面,分析人物形象2.把握文章内容,学习本文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情感目标1.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评价项羽之死2.感受古代英雄志士的刚毅品格和浩然之气司马迁(前145年-前90年),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被后人尊为“史圣”。
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
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
公元前206年10月,刘邦入关,降秦王子婴,还军霸上;项羽以盟主身份召开戏下(今陕西临潼东)之会,封18人为诸侯王,自封为西楚霸王,刘邦为汉王。
刘邦多次进攻项羽都被打败,到公元前203年秋,得到韩信的帮助,才足以跟项羽抗衡,项羽乃与刘邦约定:“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
”定约后,项羽东归,刘邦也准备西归。
这时,张良、陈平向刘邦提出建议,要趁此时机消灭项羽。
后在韩信、彭越等人的帮助下,围项羽于垓下(今安徽灵璧南),项羽兵败突围至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自刎。
1.项羽项羽(前232—前202),名籍,字羽,秦末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楚国名将项燕之孙。
他是中国军事思想“兵形势”的代表人物(兵家四势:兵形势、兵权谋、兵阴阳、兵技巧),堪称中国历史上最强的武将之一,古人对其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评价。
2.《史记》《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 000多年的历史。
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练习 第4单元 自主赏析2 项羽之死
第四单元 自主赏析一、课内双基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垓.(hái)下 骓.(zhuī)马 数阕.(què)B .和.(hé)之 麾.(huī)下 绐.(dài)之C .骑能属.(shǔ) 刈.(yì)旗 瞋.(chēn )目 D.(yǐ)船 披靡.(mǐ) 被创.(chuānɡ)【答案】 D(A 垓:gāi ;B 和:hè;C 属:zhǔ)2.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 大方,不吝啬B .骓不逝兮可奈何.. 怎么办C .乃谓其骑曰:“何如..?” 怎么样D .汉军至,无以..渡 没有用来……的办法【答案】 A(慷慨:情绪激昂)3.下列句子中的“乃”字,意义相同的两项是( )A .项王乃.大惊曰B .平明,汉军乃.觉之C .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D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答案】 BC(BC 都当“才”讲,A 于是,D 竟)4.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与例句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例:以故汉追及.之。
A .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B .及.抛江过其下。
C .望尘莫及.。
D .始见庐山及.大孤。
【答案】 C(都当“赶上”讲)5.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B.⎩⎪⎨⎪⎧ 以故.汉追及之若非吾故.人乎C.⎩⎪⎨⎪⎧ 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D.⎩⎪⎨⎪⎧期.山东为三处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答案】 A(都当“跟随”讲)6.下列句子中的虚词,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 虞兮虞兮奈若.何吾为若.德 B.⎩⎪⎨⎪⎧ 以.故汉军追及之不忍杀之,以.赐公 C.⎩⎪⎨⎪⎧ 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D.⎩⎪⎨⎪⎧然今卒困于.此籍独不愧于.心乎 【答案】 B(B :①因为,②把;A 你;C 助词,取独;D 在)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A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B .项王则夜.起 C .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D .江东虽小……亦足王.也 【答案】 AD(AD 名词活用作动词,B 名词作状语,C 使动用法)8.下面对“霸王别姬”一段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
高中语文(人教版 选修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材用书:散文之部 第四单元 项羽之死 含答案
篇目二项羽之死说作者(一)简介:司马迁(约前 145或前135-?),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
父司马谈任汉朝太史令,是一位具有多方面修养的学者,对司马迁后来所从事的事业有十分明显的影响。
司马迁的童年是在家乡黄河边上的龙门山下度过的。
十岁诵古文,随父至长安,受学于经学大师董仲舒、孔安国等。
年二十,漫游大江南北,其后侍从武帝巡游长城内外,足迹几乎遍全国,这些考察见闻为写《史记》做了良好准备。
二十几岁任郎中,三十六岁父谈死,三十八岁继任太史令,广泛阅读皇家藏书和档案,四十二岁主持改订历法,修“太初历”,同年开始写《史记》。
五年后,因替战败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触怒武帝,下狱,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完成所著史籍。
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后称《史记》。
(二)作品:《史记》。
(三)评价: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寻背景公元前202年,项羽和刘邦原来约定以鸿沟(在今河南荥阳贾鲁河)东西边作为界限,互不侵犯。
后来刘邦听从张良和陈平的规劝,觉得应该趁项羽衰弱的时候消灭他,就又和韩信、彭越、刘贾会合兵力追击正在向东开往彭城(即今江苏徐州)的项羽部队。
终于布置了几层兵力,把项羽紧紧围在垓下(在今安徽××县东南)。
这时,项羽手下的兵士已经很少,粮食又没有了。
夜里听见四面围住他的军队都唱起楚地的民歌,不禁非常吃惊地说:“刘邦已经到了楚地了吗?为什么他的部队里面楚人这么多呢?”说着,心里已丧失了斗志,便从床上爬起来,在营帐里面喝酒,自己写了一首诗,诗曰:“力量能搬动大山啊气势超压当世,时势对我不利啊骏马不能奔驰。
骏马不能奔驰啊如何是好,虞姬虞姬啊我怎样安排你!”并和他最宠爱的妃子虞姬一同唱歌。
唱完,直掉眼泪,在一旁的人也非常难过。
虞姬自刎于项羽的面前,项羽英雄末路,带了仅剩的兵卒至乌江,最终自刎于江边。
链常识纪传体——史书的一种形式,是以本纪、列传人物为纲,时间为纬,反映历史事件的一种史书编纂体例。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习题:第4单元+项羽之死+训练-落实提升+Word版含答案
[基础巩固层次(A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时不利兮骓不逝.逝:奔驰 B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引:率领 C .然今卒.困于此 卒:却 D .马童面.之 面:面对【解析】 C 项,“卒”,终于。
【答案】 C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虞兮虞兮奈若.何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B.⎩⎪⎨⎪⎧项王乃.大惊曰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C.⎩⎪⎨⎪⎧天之亡我,我何渡为.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D.⎩⎪⎨⎪⎧不忍杀之,以.赐公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解析】 B 项,副词,于是、就/副词,竟然。
A 项,代词,你。
C 项,语气助词,呢。
D 项,介词,把。
【答案】 B3.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 .直夜溃围南.出 B .项王则夜.起 C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D .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解析】 D 项,名词用作动词。
A 、B 、C 三项均为名词作状语。
【答案】 D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 .江东虽小,地方..千里。
B .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
C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
D.我何面目..见之【解析】A项,古:土地方圆;今:某一个区域。
B项,古:山的东面;今:山东省。
C项,古:身边的侍从或护卫;今:方位名词。
【答案】 D5.下列对文言句式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判断句,以“也”表判断,后一句可翻译为“不是……的错误”)B.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定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麾下骑从者壮士八百余人”)C.不忍杀之,以赐公(省略句,省略主语和“以”的宾语)D.天之亡我,我何渡为(宾语前置,正常语序应为“我为何渡”)【解析】D项,“为”,句末语气词,与“何”组成“何……为”这一固定结构(固定句式),表反问。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3 项羽之死
◇沐猴而冠◇
◇沐猴而冠◇
【解释】:沐猴:猕猴;冠:戴帽子。猴子穿衣 戴帽,究竟不是真人。比喻虚有其 表,形同傀儡。
◇沐猴而冠◇
【解释】:沐猴:猕猴;冠:戴帽子。猴子穿衣 戴帽,究竟不是真人。比喻虚有其 表,形同傀儡。
【出处】:项王见秦宫皆以烧残破,又心怀思欲 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 夜行,谁知之者!”说者曰:“人言 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项王闻 之,烹说者。
◇霸王别姬◇
◇霸王别姬◇
【解释】:形容英雄末路的悲壮情景。现多比喻 独断专行,脱离群众,最终垮台。
◇霸王别姬◇ 【解释】:形容英雄末路的悲壮情景。现多比喻
独断专行,脱离群众,最终垮台。
◇四面楚歌◇
◇霸王别姬◇
【解释】:形容英雄末路的悲壮情景。现多比喻 独断专行,脱离群众,最终垮台。
◇四面楚歌◇ 【解释】: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
渲染项羽势不可挡的气势。“遂”表明轻而 易举。
★第二次:项羽——嗔目叱之
★第一次:项羽——大呼、驰下、斩将 汉军——皆披靡
渲染项羽势不可挡的气势。“遂”表明轻而 易举。
★第二次:项羽——嗔目叱之 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第一次:项羽——大呼、驰下、斩将 汉军——皆披靡
渲染项羽势不可挡的气势。“遂”表明轻而 易举。
项 羽 之 死
一、作家作品:
司马迁,字 , 人, 、
、 ,其父司马谈是汉朝 。
38岁司马迁继任
,后因替 辩
解下狱,因《史记》未完成而忍辱受腐刑。出
狱后任中书令,发愤继续完成所著史籍,前后
历时14年。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后称
《 》。
一、作家作品:
司马迁,字 子,长 人西,汉 、 思想家 史学家、 文,其学父家司马谈是汉朝 。太史令 38岁司马迁继任 太史令,后因替 辩李陵 解下狱,因《史记》未完成而忍辱受腐刑。出 狱后任中书令,发愤继续完成所著史籍,前后 历时14年。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后称 《 史记》。
高二语文2020-2021学年下学期人教版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项羽之死》教案
《项羽之死》第一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养成逐字逐词直译为主,根据语境意译为辅的文言翻译习惯。
2、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汇、文言句式、文言现象。
3、理解文章内容,感受项羽处境的艰难,把握人物重情重义,英勇有余但情感脆弱,刚愎自用的性格特点。
教学重点: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汇、文言句式、文言现象。
教学难点:把握人物重情重义,英勇有余但情感脆弱,刚愎自用的性格特点。
一、导入: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彼且取而代之”的年少轻狂;横刀立马,逐鹿中原的意气风发;楚人一炬,火烧阿房的无知鲁莽;英雄末路,血染美人的刻骨绝望……(齐读第一段)二、自主学习:逐字翻译,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一)自主阅读,思考问题:要认识英雄的人生,先读懂英雄的经历。
给大家8分钟的时间,借助课下注释1-14,用读的方式翻译第一段,思考展示的问题。
1、翻译原文,掌握重点文言知识。
2、司马迁善用简洁语言表现情境,找出第一段中描写项羽处境的四个短语,写出了怎样的战争氛围?3、万人仰视,一军将领的项羽,面对这样的军情,他是如何反应的呢?找出表现项羽反应的五个动词,思考,这写出了项羽怎样的性格?4、将失天下,末路悲歌之时,项羽心疼乌骓,难舍虞姬,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二)解决问题:学生展示,教师补充。
★问题1: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壁:壁垒-军垒-军营-驻扎军营乃:①项王乃大惊副词,于是,就;②家祭无忘告乃翁代词,你,你的③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竟然④此乃天机是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
则:副词,就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柰何,虞兮虞兮柰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盖:①功高盖主超过②虽无风,亦浪涌,盖以此得名副词,大概奈何:怎么办,将……怎么办若:①状若弥勒像②奈若何代词你③若稍饰以楼观亭榭阕:量词,一首为一阕★问题2:司马迁善用简洁语言表现情境,找出第一段中描写项羽处境的四个短语,写出了怎样的战争氛围?兵少食尽、围之数重、四面楚歌;艰难绝望,紧急异常;英雄末路★问题3:万人仰视,一军将领的项羽,面对这样的军情,他是如何反应的呢?找出表现项羽反应的五个动词,思考,这写出了项羽怎样的性格?惊-起-饮-歌-泣;多愁善感,情感脆弱,绝望异常★将失天下,末路悲歌之时,项羽心疼乌骓,难舍虞姬,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乌骓马-重义;虞姬-重情三、自主学习:小组合作,逐字翻译,学生展示,教师补充。
高中语文课文《项羽之死》教案及原文赏析
高中语文课文《项羽之死》教案及原文赏析高中语文课文《项羽之死》教案及原文赏析不管是武功盖世,铁骨柔情的项羽,还是犹豫不决,自矜功伐的项羽,他都是那个霸气侧漏的西楚霸王。
就像司马迁说的那样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推荐关于高中语文课文《项羽之死》教案及原文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项羽之死》的原文阅读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
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
左,乃陷大泽中。
以故汉追及之。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汉骑追者数千人。
项王自度不得脱。
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
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
汉军围之数重。
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
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
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
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与其骑会为三处。
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
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
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愿大王急渡。
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
高中语文课文《项羽之死》教案及原文赏析
高中语文课文《项羽之死》教案及原文赏析高中语文课文《项羽之死》教案及原文赏析不管是武功盖世,铁骨柔情的项羽,还是犹豫不决,自矜功伐的项羽,他都是那个霸气侧漏的西楚霸王。
就像司马迁说的那样--"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以下是本文库为大家整理推荐关于高中语文课文《项羽之死》教案及原文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项羽之死》的原文阅读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
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
左,乃陷大泽中。
以故汉追及之。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汉骑追者数千人。
项王自度不得脱。
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
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
汉军围之数重。
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
"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
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
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与其骑会为三处。
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
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
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愿大王急渡。
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人教版高二选修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项羽之死(word无答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项羽之死(word无答案)一、选择题(★) 1 .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叱责(chì)数阕(què)纰漏(pī)果实累累(lěi)B.垓下(Gāi)创伤(chuāng)悄然(qiǎo)引吭高歌(kàng)C.麾下(huī)瞋目(chēn)田父(fù)望风披靡(mǐ)D.刈旗(yì)怨懑(mèn)横祸(hèng)嗷嗷待哺(bǔ)(★★) 2 . 下列各句中,有通假字的一句是()A.时不利兮骓不逝B.直夜溃围南出C.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D.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3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项王身亦被十余创被:受B.项王自度不得脱度:估计C.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快:快速D.籍独不愧于心乎独:难道(★★) 4 .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B.江东虽小,地方千里C.左右皆泣,莫能仰视D.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 5 . 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直夜溃围南出B.项王乃复引兵而东C.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
”D.项王军壁垓下(★) 6 . 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江左”即长江下游以西地区。
古人以东为右,以西为左,比知我们现在看地图常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法。
B.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
如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C.古代文章中,一般而言,“江”专指长江,“河”则专指黄河。
D.“逐鹿中原”中狭义的“中原”指今河南省一带,广义的“中原”指黄河中下游地区。
二、文言文阅读(★★)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高中语文重难点第十二课《项羽之死》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
《项羽之死》重点名称重要指数重点1积累重要实词虚词☆☆☆☆☆重点2理清文章结构☆☆☆☆☆重点3分析评价人物形象☆☆☆☆☆重点4 分析艺术手法☆☆☆☆☆【重点详解】重点1:积累重要实词虚词【要点解读】“常见实词”,从词在运用中出现频率的角度来讲,主要是常用词与次常用词;从词义上看,指是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那一部分。
常见文言虚词指的是大纲规定的18个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考向】积累重要实词虚词【例题】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力拔山兮气盖.世②骑能属.者百余人耳③愿为诸君快.战④期.山东为三处⑤亡.其两骑耳⑥若.非吾故人乎⑦辟.易数里⑧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⑨江东虽小,地方....千里⑩吾知公长者2.体会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字的意义和用法的异同。
(1)遂.斩汉一将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过秦论》)(2)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3)汉军至,无以..渡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劝学》)(4)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且.行千里,其谁不知【答案】1.①盖:超过;②属:跟随;③快:痛快地;④期:约定;⑤亡:失去;⑥若:你。
⑦辟:通“避”,退避;⑧伏:通“服”,敬服。
⑨地方:地,土地;方,方圆、纵横。
⑩长者:忠厚的、有德行的人。
2.(1)连词,于是;(2)连词,于是/动词,是;(3)没有用来……的方法;(4)连词,况且。
【解析】本题考查对课文中出现的重点实词虚词的掌握程度。
提醒考生,在复习中要对课本中出现的实词虚词归类整理,扎实掌握。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文言实词的一词多义和文言虚词的不同意义和用的题目,文言实词的意思注意本意和引申义的区分,记忆时重点以及文中的例句,答题时找相近的例句,还可结合前后文以及常用的成语进行区分。
虚词注意记忆意义和用法,如“以”在句中是介词还是连词,就要从这两方面入手:一看“以”后边是不是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它是不是与后边的名词或词性短语组成了介宾短语,而且是不是作状语的(在文言中“以”常与后边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组成介宾短语作后置状语)。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第12课项羽之死课件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返回目录
(4)项王军壁垓下___状_语__后__置__、__省_略__句_ 译文:____项_王__的__军__队__在_垓__下__驻__守____________ (5)籍独不愧于心乎____状__语__后_置_______ 译文:__我__项__羽__难_道__心__中__没__有_愧__疚__吗________________ (6)不忍杀之,以赐公_____省__略__句_______ 译文:___我__不__忍_心__杀__掉__它__,_把__它__送__给_您__吧_________ (7)吾闻汉购我头千金___省_略__句__、__状__语_后__置___ 译文:___我__听__说_汉__王__用__金__千_斤__悬__赏__我_的__脑__袋_____
返回目录
要点二 背景寻踪 《项羽本纪》是《史记》中最精彩的一篇,全文主 要描写了三大战役:___巨__鹿_之__战____,勇冠三军,成为天 下瞩目的英雄;鸿门宴上,坐失良机,埋下了悲剧的种 子 ; __垓__下__之__围____ , 慷 慨 悲 歌 , 留 下 了 末 路 英 雄 之 悲 怆。课本节选了第三次战役的部分文字。
返回目录
重点四 疑难探究
1.项羽听到“四面皆楚歌”时为何大惊? 【探究】“楚歌”是楚人用方言土语所唱的歌,项 羽听了应该感到亲切熟悉,感到慰藉才对,何以他会大 惊呢?原来,这是刘邦对项羽的军队采用的一种攻心战 术,以此来动摇楚军的军心。
返回目录
楚歌歌声凄凉悲惨,项羽军中有不少楚地的士兵, 他们听到家乡的歌,有的情不自禁地跟着低唱,有的被 歌声感动得热泪滚滚。士兵们全都想念起家乡来了,哪 里还有心思打仗呢?项羽听到歌声,大吃一惊,他想, 楚地大概全被汉军占领了吧!否则汉军里怎么会有这么 多楚人呢?这对项羽是一个很大的打击。后来,“四面 楚歌”成为一个成语。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第4单元《项羽之死》课文文言知识归纳 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项羽之死》课文文言知识归纳一、词类活用(一)名词作动词1、项王军壁垓下壁,名词作动词,驻扎2、项王乃复引兵而东东,名词作动词,向东行3、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西,名词作动词,西行、西征4、期山东为三处期, 名词作动词,约定5、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王,名词作动词,让……当王(二)名词作状语1.项王则夜起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2.直(当)夜溃围南出南,名词作状语,向南3、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东,名词作状语,向东二、特殊句式(一)状语后置句1、饮帐中(省略句;状语后置句)饮帐中=饮(于)帐中,“(于)帐中”是后置的介宾结构译:在军帐中饮酒2、左,乃陷大泽中(省略句,状语后置句)译:项王带人向左,陷进了大沼泽地中3、籍独不愧于心乎?(状语后置句)“于心”是后置的介宾结构。
译:我项籍难道心中没有愧吗?”4、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省略句;状语后置句)补充完整应为:吾闻汉购我头(以)千金,邑万户“(以)头千金,邑万户”为后置的介宾结构。
译:我听说汉王用黄金千斤,封邑万户悬赏征求我的脑袋(二)定语后置句1、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定语后置句)译:部下壮士八百多人骑马跟在后面2、骑能属者百余人耳(定语后置句)译:能跟从的骑兵一百多人罢了。
3、汉骑追者数千人(定语后置句)译:汉军骑兵追赶上来的有几千人(三)被动句1、所当者破(被动句)译:我所抵挡的敌人都被打垮2、然今卒困于此(被动句)译:可是如今终于被困在这里(四)判断句1、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判断句)译:这是上天要灭亡我,决不是作战的过错(五)固定结构1、无以渡“无以”,固定结构。
由动词“无”加介词“以”构成,没有用来...的办法译:没法渡过去2、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何……为”,固定结构,由副词“何”与语气词“为”构成。
为什么。
三、通假字1、骑皆伏曰伏,通"服",心服2、乌江亭长檥船待檥,通“舣”,使船靠岸四、古今异义1.期山东为三处山东古:山的东面今:山东省2.地方千里地方古:山地纵横今:某一区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下能力提升(十二)项羽之死(时间:40分钟分值:48分)一、基础巩固(18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A.骓不逝.兮可奈何逝:奔驰B.项王军壁.垓下壁:墙壁C.愿为诸君快.战快:痛快D.辟易..数里辟易:退避2.[对应链接高考]下列句中加点词,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期山东..为三处B.江东虽小,地方..千里C.项王乃悲歌慷慨..D.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3.从词类活用看,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直夜溃围南.出B.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C.项王则夜.起D.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4.下列句子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A.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B.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C.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D.左,乃陷大泽中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1)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3分)译文:(2)项羽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3分)译文:二、阅读鉴赏(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
巨鹿之战章邯已破项梁军,则以.为楚地兵不足忧,乃渡河击赵,大破之。
当此时,赵歇为王,陈馀为将,张耳为相,皆走入巨鹿城①。
……(楚)王召宋义与计事而大说之,因.置以为上将军......;项羽为鲁公,为次将,范增为末将,救赵。
诸别将皆属宋义,号为卿子冠军②。
行至安阳,留四十六日不进。
项羽曰:“吾闻秦军围赵王巨鹿,疾引兵渡河,楚击其外,赵应其内,破秦军必矣。
”宋义曰:“不然,夫搏牛之牤不可以破虮虱。
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我承其敝③;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
故不如先斗.秦赵。
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坐而运策,公不如义。
”因.下令军中曰:“猛如虎,很④如羊,贪如狼,强不可使者,皆斩之。
”乃遣其子宋襄相齐,身送之至无盐,饮酒高会。
天寒大雨,士卒冻饥。
项羽曰:“将戮力而攻秦,久留不行。
今岁饥民贫,士卒食芋菽,军无见粮,乃.饮酒高会,不引兵渡河因赵食,与赵并力攻秦,乃曰:‘承其敝。
’夫以秦之强,攻新造之赵,其势必举赵。
赵举而..秦强,何敝之承!且国兵新破,王坐不安席,扫境内而专属于将军,国家安危,在此一举。
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
”项羽晨朝上将军宋义,即其帐中斩宋义头,出令军中曰:“宋义与齐谋反楚,楚王阴令羽诛之。
”当是时,诸将皆慑服,莫敢枝梧⑤,皆曰:“首立楚者,将军家也。
今将军诛乱。
”乃相与共立羽为假上将军。
使人追宋义子,及之齐,杀之。
使桓楚报命于怀王。
怀王因使项羽为上将军。
当阳君、蒲将军皆属项羽。
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
当是时,楚兵冠诸侯。
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
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
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
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选自《史记》,有删节)①巨鹿城:古县名,治所在现在河北平乡县西南。
②卿子冠军:卿子是当时对人的尊称。
宋义是上将军,在诸将之上,所以称为卿子冠军。
③承其敝:承,趁;敝,疲惫。
④很:通“狠”,违逆,不听从。
⑤枝梧:抵抗。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战胜则兵罢.罢:通“疲”,疲惫 B .故不如先斗.秦赵 斗:使……相斗 C .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 被:通“披”,穿着 D .赵举.而秦强,何敝之承 举:副词,全部,都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则以.为楚地兵不足忧 B.⎩⎪⎨⎪⎧因.置以为上将军因.下令军中曰 C.⎩⎪⎨⎪⎧项羽乃.悉引兵渡河军无见粮,乃.饮酒高会 D.⎩⎪⎨⎪⎧无不膝行而.前赵举而.秦强,何敝之承 8.以下几句话编为四组,都能表明项羽有勇有谋的一组是(3分)( )①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 ②楚击其外,赵应其内,破秦军必矣 ③今岁饥民贫,士卒食芋菽,军无见粮 ④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 ⑤项羽为鲁公,为次将 ⑥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A .①②③B .②④⑥C .②③④D .④⑤⑥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猛如虎,很如羊,贪如狼”充分地表现了项羽及其军队的勇猛和超强的战斗力,为后文埋下了伏笔。
B.项羽认为,虽然若论坐于军帐,运筹决策,他比不上宋义;但是披坚甲执锐兵,勇战前线,宋义比不上他。
于是作为次将的项羽心里不服宋义为上将军。
C.由于宋义不戮力攻秦救赵,拒谏饰非,饮酒高会,“久留不行”,所以项羽杀了他。
D.项羽军破釜沉舟,抱着必死决心,于是士气大增,无不以一当十,势如破竹地战胜了秦军和诸侯的军队,最后诸侯军“无不膝行而前”地臣服。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楚)王召宋义与计事而大说之,因置以为上将军。
(5分)译文:(2)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
(5分)译文:三、语言运用(8分)11.仿照画波浪线的部分,另写两个句子,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
(4分)历史长河中的那些伟大人物,不管经历了多少磨难,他们回报世界的都是心血的结晶:司马迁蒙受宫刑之辱,却留给后人一部《史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直面不幸,努力创造社会价值,回馈社会,我们就能不断提升个人价值,最终成就自己。
12.下面是我国颁布的“中国环境标志”,请写出该标志中除文字以外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70个字。
(4分)答:1.解析:选B壁:设营驻守。
2.解析:选D古今同义,都是“失败”的意思。
A项,古义:山的东面(或崤山以东)。
今义:山东省。
B项,古义:土地方圆。
今义:某一区域;部位。
C项,古义:神情激昂。
今义:充满正气;大方,不吝啬。
3.解析:选D名词用作动词。
A、B、C三项均为名词作状语。
4.解析:选A A项和例句均为定语后置句。
B项,判断句;C项,状语后置句,D 项,省略句。
5.答案:(1)项羽的军队驻守在垓下,士兵越来越少,粮食也吃没了,刘邦的军队和韩信、彭越的军队把他层层包围起来。
(2)项羽的眼泪一道道流下来,身边的侍卫也都跟着落泪,没有一个人能抬头来看他。
6.解析:选D举:被占领。
7.解析:选B于是,就。
A项,介词,用/动词,认为;C项,副词,于是,就/副词,竟然;D项,连词,表修饰/连词,表因果。
8.解析:选B①为宋义的话,不能表现项羽有勇有谋;③陈述的对象不是项羽;⑤是交代楚怀王对项羽的任命安排。
9.解析:选C A项,这是宋义骂项羽鲁莽的话;B项,这是宋义说的话,“项羽心里不服宋义为上将军”也是无中生有;D项,“诸侯的军队”是楚军的盟军,“臣服”也不对。
10.答案:(1)楚怀王召见宋义,跟他商议大事,非常欣赏他,于是任命他为上将军。
(2)(如果秦国)打不胜,我们就率领军队擂鼓西进,一定能歼灭秦军。
参考译文:章邯打败项梁军队以后,认为楚地的军队不值得忧虑了,于是渡过黄河北进攻赵国,大败赵军。
这时候,赵歇为王,陈馀为大将,张耳为国相,都逃进了巨鹿城。
……楚怀王召见宋义,跟他商议大事,非常欣赏他,于是任命他为上将军;封项羽为鲁公,任次将,范增任末将,去援救赵国。
其他各路将领都隶属于宋义,(宋义)号称卿子冠军。
军队进发抵达安阳,停留四十六天不再向前进。
项羽说:“我听说秦军把赵王包围在巨鹿城内,我们应该赶快率兵渡过黄河,楚军从外面攻打,赵军在里面接应,打垮秦军是确定无疑的。
”宋义说:“我认为并非如此。
要去拍死牛背上的牛虻就不可能顾及到会杀死牛身上的虮虱。
如今秦国攻打赵国,打胜了,士兵也会疲惫,我们就可以趁着他们的疲惫(攻打他们);(如果秦国)打不胜,我们就率领军队擂鼓西进,一定能歼灭秦军。
所以,现在不如先让秦、赵两方相斗。
若论披坚甲执锐兵,勇战前线,我宋义比不上您;若论坐于军帐,运筹决策,您比不上我宋义。
”于是通令全军:“凶猛如虎,违逆如羊,贪婪如狼,倔强不听指挥的,一律斩杀。
”又派他的儿子宋襄去齐国为相,亲自送他到无盐,置备酒筵大会宾客。
当时天气寒冷,下着大雨,士兵一个个又冷又饿。
项羽对将士说:“我们大家是想齐心合力攻打秦军,他却久久停留不向前进。
如今正赶上荒年,百姓贫困,将士们吃的是野菜掺豆子,军中没有存粮,他竟然置备酒筵大会宾客,不率领部队渡河去从赵国取得粮食,与赵国合力攻秦,却说:‘利用秦军的疲惫。
’凭着秦国那样强大的实力,攻打刚刚建起的赵国,那形势必定是秦国攻破赵国。
赵国被攻破,秦军就会更加强大,到那时,又怎么谈得上利用秦军的疲惫啊?再说,我们的军队刚刚打了败仗,怀王坐立不安,集中了境内全部兵力、粮饷交给上将军一个人,国家的安危,就在此一举了。
可是现在上将军不体恤士卒,却派自己的儿子去齐国为相,牟取私利,这不是国家真正的贤良之臣。
”项羽早晨去参见上将军宋义,就在军帐中斩下了他的头,出来向军中发令说:“宋义和齐国同谋背叛楚国,楚王密令我处死他。
”这时候,将领们都畏服项羽,没有谁敢抗拒,都说:“首先把楚国扶立起来的,是项将军的家族。
如今又是将军诛灭了叛乱之臣。
”于是大家一起立项羽为代理上将军。
项羽派人去追赶宋义的儿子,追到齐国境内,把他杀了。
项羽又派桓楚去向怀王报告。
楚怀王于是让项羽做了上将军,当阳君、蒲将军都归属项羽。
项羽就率领全部军队渡过漳河,把船只全部弄沉,把锅碗全部砸破,把军营全部烧毁,只带上三天的干粮,以此向士卒表示一定要决死战斗,毫无退还之心。
部队抵达前线,就包围了王离,遭遇秦军,交战多次,阻断了秦军所筑甬道,大败秦军,杀了苏角,俘虏了王离。
这时,楚军强大居诸侯军之首。
前来援救巨鹿的诸侯各军筑有十几座营垒,没有一个敢发兵出战。
到楚军攻击秦军时,他们都只在营垒中观望。
楚军战士无不以一当十,士兵们杀声震天,诸侯军人人战栗胆寒。
打败秦军以后,项羽召见诸侯将领,当他们进入军门时,一个个都弯着膝盖向前走,没有谁敢抬头仰视。
自此,项羽真正成为诸侯的上将军,各路诸侯都隶属于他。
11.答案:曹雪芹遭遇抄家之灾,却留给世人一部《红楼梦》贝多芬饱受失聪之苦,却留给世人一部《命运交响曲》12.答案:标志由青山、绿水、太阳及十个环组成。
青山、绿水、太阳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十个圆环环环相扣,寓意为“全民携手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