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检测

合集下载

卫生应急监测工作制度

卫生应急监测工作制度

卫生应急监测工作制度一、总则为确保公共卫生安全,有效预防和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高卫生应急监测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二、卫生应急监测工作的任务和目标(一)任务:1. 及时发现和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开展现场调查和风险评估;2. 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监测、预警和预测;3. 制定和实施卫生应急监测方案,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4. 开展卫生应急演练和培训,提高卫生应急监测工作能力;5. 及时总结和反馈卫生应急监测工作经验,不断完善工作制度。

(二)目标: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现率不低于90%;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时率不低于90%;3.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调查处置满意率不低于90%;4. 卫生应急监测工作覆盖率不低于90%。

三、组织架构和职责(一)组织架构:1. 设立卫生应急监测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卫生应急监测工作的领导、组织和协调;2. 设立卫生应急监测工作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和业务管理;3. 设立卫生应急监测工作专业技术小组,负责技术指导和现场调查处置。

(二)职责:1. 卫生应急监测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卫生应急监测工作的领导、组织和协调,研究解决重大问题,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2. 卫生应急监测工作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和业务管理,组织实施卫生应急监测工作计划,协调各部门间的工作关系,确保各项工作有序进行。

3. 卫生应急监测工作专业技术小组:负责技术指导和现场调查处置,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预警和预测,制定和实施卫生应急监测方案,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四、工作流程(一)发现和报告1. 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监督机构等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立即报告当地卫生应急监测工作办公室。

2. 卫生应急监测工作办公室接到报告后,应在1小时内组织相关人员开展现场调查和风险评估。

(二)监测和预警1. 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监督机构等应定期收集、分析和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及时发现潜在风险。

卫生应急监测预警工作制度

卫生应急监测预警工作制度

卫生应急监测预警工作制度一、总则为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提高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监测预警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所称卫生应急监测预警工作,是指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及时监测、评估、预警和信息发布,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引导公众正确应对公共卫生事件。

二、组织架构1. 国家设立卫生应急监测预警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国卫生应急监测预警工作的组织领导、协调和监督。

2.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设立相应的卫生应急监测预警工作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卫生应急监测预警工作。

3.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设立卫生应急监测预警工作部门,负责具体实施卫生应急监测预警工作。

4.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监督机构、医疗机构、科研机构等应当设立卫生应急监测预警工作小组,负责本机构范围内卫生应急监测预警工作。

三、工作职责1. 卫生应急监测预警工作领导小组的职责:(1)研究制定卫生应急监测预警工作的政策、法规和标准;(2)监督、检查卫生应急监测预警工作制度的执行情况;(3)协调解决卫生应急监测预警工作中的重大问题;(4)组织协调全国卫生应急监测预警工作。

2.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卫生应急监测预警工作机构的职责:(1)组织实施本行政区域内卫生应急监测预警工作;(2)制定和修订本行政区域内卫生应急监测预警工作计划和预案;(3)协调解决本行政区域内卫生应急监测预警工作中的问题;(4)报告本行政区域内卫生应急监测预警工作情况和信息。

3. 卫生应急监测预警工作部门的职责:(1)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评估和预警;(2)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3)组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调查、处置和总结评估;(4)收集、整理、分析和发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

4. 卫生应急监测预警工作小组的职责:(1)组织实施本机构范围内卫生应急监测预警工作;(2)及时报告本机构范围内卫生应急监测预警工作情况;(3)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调查、处置和总结评估。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现场调查与应急处置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现场调查与应急处置

5 已采取的措施及其效果。
06 周边地区或单位有无类似病例发生。
现场调查与处理---现场通气会
确定现场工作计划:商讨现场工作思路, 列出现场必须完成的工作项目。
商议初步的预防控制措施实施计划:根据对 已有资料的分析和已采取的措施效果,形成 初步的预防控制方案,商议落实实施计划。
现场调查与处理---核实疫情
现场调查与处理---提出防控措施建议
开展卫生救援,协助救治病人,怀疑为传 染病时,应对尚未隔离的病人进行隔离治疗。
对疑似病例、密切接触者(共同暴露者) 进行追踪和医学观察。
必要时,对易感(高危)人群进行预防服药、 应急接种,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和行为干 预。
现场调查与处理---提出防控措施建议
在现场及周边地区开展主动监测,必要时实 行日报、零报。
现场调查与处理---流行病学调查--个案调查
对发现并核实后的每一个病例都应及时地进 行详尽的流行病学调查,完整地逐项地填写 个案调查表。
在进行个案调查时应注意对调查表中虽然没 有列入,但在调查中发现有流行病学意义的 内容(线索)应进行详细追问和描述,特别 要注意收集指征病例和特殊病例的资料。
现场调查与处理---流行病学调查--专题调查
随着调查工作的开展和现场控制措施的落实, 如果事件趋于逐步稳定,没有什么新的变化, 在现场调查处理的中后期,进程报告的时间 间隔可根据情况相应延长。
进程报告要有连续性,可有多次。
现场调查与处理---撰写现场工作报告--阶段报告
阶段报告是在事件调查处理持续较长时间时, 每隔一段时间对调查事件所进行的阶段性总 结报告。
感性高的病例定义。
4 在病因研究阶段应使用特异性高的病例定义。
现场调查与处理---搜索病例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流程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流程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流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的、对公众健康构成重大威胁的卫生事件,如传染病爆发、食品安全事件等。

为了及时、有效地保护公众健康,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都制定了应急处置流程。

下面是一般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流程。

一、事件监测与报告监测系统是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的重要组成部分。

卫生部门要与相关部门建立信息共享和协调机制,及时监测和报告各类潜在公共卫生风险。

当收到第一手信息时,要立即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和评估,确定是否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并将信息提交给上级卫生行政部门。

二、组织应急响应一旦确定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卫生行政部门要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机制。

在应急响应领导小组的组织下,成立各类专业小组,包括流行病学、临床、卫生监测、物资保障等。

各个部门负责人要及时行动,做好自身职责范围内的准备工作。

三、确定应急措施卫生行政部门应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和严重程度,确定相应的应急措施。

这些措施包括但不限于:调整医疗资源、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组织医疗救治、加强健康宣传教育等。

同时,要与其他相关部门密切合作,共同制定并执行应急响应方案。

四、信息发布与回应卫生行政部门要及时向公众通报事件相关信息,包括病例报告、传染途径、预防措施等,以帮助公众正确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同时,要回应公众关切,解答疑问,并提供卫生保障服务。

五、疫情监测与管控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疫情监测与管控工作,包括病例追踪、病原学研究、病毒毒力评估等方面。

一旦发现疫情暴发或传播风险增大,要立即采取措施进行防控,包括封控疫源地、隔离病例、进行疫苗接种等。

六、协调与合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是一个涉及多个部门和层级的复杂过程,需要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之间的密切协调与合作。

卫生行政部门要与相关部门建立信息共享和协调机制,确保信息及时准确地流转,形成合力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七、事后总结与防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结束后,卫生行政部门要组织对应急响应工作进行总结,评估响应效果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关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预案(通用5篇)

关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预案(通用5篇)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预案关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预案(通用5篇)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有时会遇到无法预料的突发事故,为了可以及时作出应急响应,降低事故后果,通常会被要求事先编制应急预案。

我们该怎么去写应急预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预案(通用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预案1为了有效地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保障全校师生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特制定市一中(益智中学)处理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1、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危害学校师生健康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师生健康的事件。

2、学校成立突发事件应急的指挥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设立应急公共卫生知晓事件处理办公室——医务室;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出现时,应急指挥领导小组成员应在10分钟内赶到常设办公室,研究制定应急措施,并按照各自职责开展工作。

3、广泛开展宣传教育,组织学生收听季节传染病的知识讲座,让学生了解季节传染病的防治知识,杜绝不必要的恐慌和混乱。

4、建立严格的校园环境卫生、教室卫生、办公室卫生、学生宿舍卫生、饮食卫生等检查制度。

5、要求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6、遇有学生突发群体性(1个班3人以上同时出现)公共卫生事件,班主任应在第一时间上报医务室;医务室必须及时向学校指挥领导小组汇报,同时报告市教育局体卫工作站及市、区两级疾病控制中心;不得瞒报、漏报和谎报;并积极采取救治措施:班主任及时联系家长,学校迅速联络医院进行诊治,医务室积极配合疾病控制中心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7、在群体公共卫生事件突发时,学校在疑似症状未确定时,根据具体情况迅速做好隔离处理工作,防止疫情扩散。

8、一旦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本预案自行启动。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预案2为有效预防和及时控制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下简称突发事件)造成的危害,消除各种隐患,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和社会安定,保障广大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与应急处置PPT课件

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与应急处置PPT课件
传染病常规疫情网络监测
法定传染病 (1)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2种) (2)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新增加:甲型H1N1流感(26种) (3)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新增:手足口病(11种) (4)卫生部决定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传染病。
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Ⅲ级)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Ⅲ级): 发生肺鼠疫、肺炭疽病例,一个平均潜伏期内病例数未超过5例,流行范围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 腺鼠疫发生流行,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一个平均潜伏期内连续发病10例以上,或波及2个以上县(市)。 霍乱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一周内发病10~29例。或波及2个以上县(市),或市(地)级以上城市的市区首次发生。 一周内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乙、丙类传染病发病水平超过前5年同期平均发病水平1倍以上。 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发现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一次性食物中毒100人,或出现死亡病例。 预防接种或群体预防性服药出现群体心因性反应或不良反应。 一次发生急性职业中毒10~49人,或死亡4人以下。 市(地)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收到无网络直报条件责任报告单位报送的传染病报告卡后,应于2小时内通过网络直报。 其他符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标准的传染病暴发疫情,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管理规范》要求报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37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37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37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37号,2006年8月24日修改)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工作,提供及时、科学的防治决策信息,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的危害,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以下简称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以下简称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传染病防治法、应急条例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中规定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工作。

第三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坚持依法管理,分级负责,快速准确,安全高效的原则。

第四条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对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对本行政区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实施监督管理。

第五条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及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鼓励、支持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的科学技术研究和国际交流合作。

第六条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对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工作中做出贡献的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七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必须按照规定及时如实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信息,不得瞒报、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瞒报、缓报、谎报。

第二章组织管理第八条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按照专业分工,承担责任范围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与管理工作,具体职责(一)按照属地化管理原则,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对行政辖区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进行监测、信息报告与管理;负责收集、核实辖区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疫情信息和其他信息资料;设置专门的举报、咨询热线电话,接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疫情的报告、咨询和监督;设置专门工作人员搜集各种来源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疫情信息。

《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评估管理办法》(卫办应急发[2012]11号).

《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评估管理办法》(卫办应急发[2012]11号).

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评估管理办法第一条为提高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管理水平,及时发现和科学研判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规范和指导风险评估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和《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等相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风险评估是指通过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价,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或其他突发事件的公共卫生风险进行评估,并提出风险管理建议的过程。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规定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风险评估、《中华人民共和目突发事件应对法》中规定的其他突发事件的公共卫生风险评估,也适用于大型活动等其他需要进行公共卫生风险评估的情形。

涉及食品安全的风险评估按照《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管理规定(试行)》中相关规定执行。

第四条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评估应当遵循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多方参与、科学循证的原则,确保评估工作科学、规范、及时开展。

第五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评估工作制度和工作机制,负责风险评估工作的组织管理、督导检查以及评估结果信息的通报和发布。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职责范围内的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相关信息的监测、分析和风险评估,并指定专人负责做好相关技术保障。

其他相关医疗卫生机构依据职责开展相关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评估。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可根据风险评估工作的实际需要,指定或委托其他专门机构开展相关的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评估。

第六条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评估分为日常风险评估和专题风险评估。

日常风险评估主要是根据常规监测收集的信息、部门通报的信息、国际组织及有关国家(地区)通报的信息等,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或其他突发事件的公共卫生风险开展初步、快速的评估。

专题风险评估主要针对国内外重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大型活动、自然灾害和事故灾难等,开展全面、深入的专项公共卫生风险评估。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检测课件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检测课件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检测课件
*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一种小机率高危害事件,既有传播的全球性又有事件的地方化特点, 既有事件发生的不可确定性又有事件先兆的可监测性特点。 既有对生命健康直接危害又有对人群心理震荡和对社会负面冲击的特点。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检测课件
*
危 害
1、造成人的失能和死亡; 2、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 3、影响社会稳定 4、阻碍经济发展 5、人群心理受到伤害和打击等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检测课件
*
建立实验室网络,快速识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性质和原因。 首先了解各相关实验室可以从事哪些方面的分析和研究。 每个实验室对危害因子检测的优势和重点可以不一样。 对这些实验室进行资质认证后确定是否可在应急时期启用。 这样,形成一个由不同实验室组成、覆盖全国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实验室网络。 重点建设一批研究型的实验室,在发生不明原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应能迅速参与危害认定和防护救治等有关的科学研究。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检测课件
*
从以上检查检验所得资料,加以综合分析,并做出鉴别诊断,以得出正确的结论。 正确鉴别毒物能够使临床医师及时采用正确的处理方法,挽救患者的生命。
[在急性化学品中毒的诊断及原因调查中的作用] -5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检测课件
*
(六)实验室在核(放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作用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检测课件
*
(一)定义
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检测课件
*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类
1、按事件表现形式来分 2、按事件发生的原因来分 3、按事件造成或可能造成的社会危害大小来分 4、按事件的性质来分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能力测试及评估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能力测试及评估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能力测试及评估在全球范围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成为了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

这些事件可能是自然灾害、疫情爆发或者其他卫生紧急情况,对社会造成严重影响。

为了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各国都应该进行应急响应能力测试及评估。

应急响应能力测试旨在评估一个国家或地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准备情况以及应对能力。

这一过程需要全方位地考虑各个方面,包括政策制定、资源调配、应急预案、信息传播和协同合作等。

政策制定是提升应急响应能力的基础。

政府应该建立健全的法律框架和政策体系,确保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法律依据和权责明确。

政府还应该加强卫生监测和信息收集,及时发布准确的公共卫生信息,提高社会公众的应对能力。

资源调配是应急响应的关键。

应急响应能力测试应当评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资源储备和分配机制。

这包括医疗物资储备、人力资源储备以及设施和设备的准备情况。

只有充足的资源储备和有效的调配机制,才能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有效地进行应对。

应急预案也是应急响应能力测试的重要内容。

评估应急预案的完备性和可行性可以帮助国家或地区确定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采取的具体措施和应对方式。

这些应急预案应该针对不同类型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制定,包括预警机制、病例筛查、隔离措施和医疗救治等。

在信息传播方面,应急响应能力测试应该评估国家或地区的公共卫生信息传播能力。

这包括建立有效的信息发布渠道,培训专业人员进行卫生信息传播,以及组织信息宣传活动。

公共卫生信息的及时、准确传达,对于有效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非常重要。

协同合作是提升应急响应能力的关键。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需要各个部门和组织之间的协调配合,包括卫生部门、警察、消防、救护和社区组织等。

应急响应能力测试应该评估不同部门和组织之间的协作水平以及协调机制的有效性,以确保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能够实现有效的整体应对。

总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能力测试及评估是提升社会应对能力的重要手段。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流程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流程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流程一、工作目标本预案旨在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机制,确保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高效、有序地开展各项应急处理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事件对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危害,保障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二、工作原则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1)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做好预防工作。

(2)定期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培训和演练,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3)加强公共卫生监测和预警,及时掌握疫情动态,做好风险评估和预警工作。

2、依法管理、统一领导(1)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各部门职责,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依法进行。

(2)成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统一领导、协调、指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

(3)建立和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制度,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3、快速反应、运转高效(1)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和发布制度,确保信息畅通、准确、及时。

(2)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处理流程、措施和责任分工。

(3)整合各方资源,提高应急处理能力,确保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迅速响应、高效运转。

三、组织管理1、成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负责组织、协调、指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

2、设立专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办公室,负责日常协调、信息汇总、报告发布等工作。

3、成立专家咨询组,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应急处理、风险评估等提供技术支持。

4、各级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社区要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组织体系,明确责任人,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5、加强部门间协作,建立健全多部门参与的联防联控机制,形成合力,共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四、预防措施1、加强卫生管理(1)建立健全公共卫生管理制度,加强对环境卫生、饮用水卫生、食品安全等方面的监管。

(2)加大对公共场所卫生设施的投入,确保公共卫生间、垃圾处理设施等正常运行。

卫生应急检测工作制度

卫生应急检测工作制度

卫生应急检测工作制度一、目的和原则1.1 本制度旨在建立一套完善的卫生应急检测工作流程,确保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能够迅速、准确、有效地开展检测工作,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1.2 卫生应急检测工作应遵循以下原则:(1)统一领导、分级负责;(2)快速响应、准确检测;(3)科学规范、安全可靠;(4)信息共享、协同作战。

二、组织架构与职责2.1 卫生应急检测工作组织架构:(1)国家级卫生应急检测专家组:负责全国范围内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检测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

(2)省级卫生应急检测专家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检测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

(3)地市级卫生应急检测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检测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

(4)县级卫生应急检测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检测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

2.2 各级卫生应急检测机构的职责:(1)国家级卫生应急检测专家组:负责制定全国卫生应急检测技术规范和标准,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技术评估,提供检测技术支持和指导。

(2)省级卫生应急检测专家组:负责制定本行政区域卫生应急检测技术规范和标准,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技术评估,提供检测技术支持和指导。

(3)地市级卫生应急检测机构:负责具体执行卫生应急检测任务,开展现场检测工作,及时上报检测结果。

(4)县级卫生应急检测机构:负责协助地市级卫生应急检测机构开展检测工作,及时上报检测结果。

三、卫生应急检测流程3.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各级卫生应急检测机构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开展检测工作。

3.2 各级卫生应急检测机构应根据事件特点和需求,组织专家制定检测方案,明确检测项目、方法、标准和质量控制措施。

3.3 各级卫生应急检测机构应迅速组织检测人员、设备和物资,前往现场开展检测工作。

3.4 现场检测工作应按照检测方案进行,确保检测数据真实、准确、完整。

检测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检测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检测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一、工作目标本预案旨在建立健全检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管理体系,确保在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能够迅速、高效、有序地开展应对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事件对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危害,保障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二、工作原则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1)加强公共卫生风险监测、预警和评估,做好预防工作,降低突发事件发生的概率。

(2)建立健全应急物资储备制度,确保应急物资充足、设备完好,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3)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和培训,提高应急队伍的应急处置能力。

2、依法管理、统一领导(1)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各部门职责,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工作依法开展。

(2)成立应急指挥部,实行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一调度,确保应对工作协调、高效。

3、快速反应、运转高效(1)建立快速反应机制,确保在接到突发事件报告后,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及时、有效地开展应对工作。

(2)完善信息沟通和协调机制,确保各部门之间信息畅通,提高应急响应速三、组织管理1、成立应急指挥部,负责统一领导、指挥、协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工作。

2、设立专门的应急办公室,负责日常应急管理工作,包括预案的制定、修订、培训、演练等。

3、设立专家咨询组,为应急指挥部提供决策建议和技术支持。

4、建立应急队伍,包括卫生、公安、交通、宣传、社区等多个部门,明确各部门职责,确保应急响应时各部门协同作战。

5、建立健全应急联动机制,与上级部门、周边地区以及相关部门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整体合力。

四、预防措施1、加强卫生管理(1)完善公共卫生管理制度,加强对重点区域、重点场所的卫生监管,确保卫生状况符合国家标准。

(2)加强对水源、食品、药品等关键环节的卫生监测,防止病源体传播。

(3)建立卫生风险评估机制,定期对公共卫生风险进行评估,制定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2、改善卫生条件(1)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高公共卫生设施建设水平,确保居民生活环境整洁、卫生。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一、定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级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级原则,即危害第一原则、区域第二原则、行政区划第三原则,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以及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反应程度,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划分为特别严重(I级)、严重(II级)、较重(III级)、一般(IV级)四个级别,依次用红、橙、黄、蓝进行预警。

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一)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1、县级及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机构。

2、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

3、卫生行政部门。

4、县级及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5、有关单位,主要包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单位、与群众健康和卫生保健工作有密切关系的机构或单位,如:检验检疫机构、环境保护监测机构和药品监督检验机构等。

6、执行职务的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保健人员、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人员、个体开业医生为责任报告人。

(二)报告时限和程序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报告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和有关单位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当在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接到报告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在2小时内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并同时向上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在接到报告后2小时内向市级人民政府或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应当在接到报告的1小时内,向卫生部报告;对可能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当立即向国务院报告。

国家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举报制度,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通过国家公布的统一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举报电话向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隐患,有权向上级政府及有关部门举报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不履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职责,或者不按照规定履行职责情况。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一、引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出现突然发生、有较大规模的传染性疾病或其他突发事件,并具有较强传染性和危害性的紧急情况。

对于这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检测机构的快速响应和高质量的检测工作对于及时控制疫情传播、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检测机构的技术能力和资质达到一定的要求,需要进行资质认定及管理,以建立起一支高素质、高效能的应急检测队伍,能够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迅速展开工作,并提供准确可靠的检测结果。

二、资质认定的基本原则1. 公正、公平原则确保认定过程公正、公平,遵循客观、科学、透明的原则。

2. 标准合理原则制定合理的标准和评价体系,确保资质认定与实际能力相匹配。

3. 随时响应原则建立快速响应机制,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能够及时展开工作。

4. 审核监管原则建立相应的审核和监管机制,确保认定机构的稳定运行和质量管理。

三、资质认定的程序和要求3.1 资质认定的程序资质认定的程序包括申请、评审、认定和监管四个阶段。

3.1.1 申请阶段应急检测机构向资质认定机构提交资质认定申请,包括相关的材料和信息。

3.1.2 评审阶段资质认定机构对申请材料进行评审,验证应急检测机构的技术能力、管理能力和人员配备情况。

3.1.3 认定阶段认定机构对评审合格的应急检测机构进行认定,并颁发相应的资质证书。

3.1.4 监管阶段认定机构对已认定的应急检测机构进行监管,监督其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工作质量和合规性。

3.2 资质认定的要求1. 技术能力要求应急检测机构应具备先进的检测设备和技术,能够熟练操作相关仪器设备,并能提供准确可靠的测试结果。

2. 管理能力要求应急检测机构应具备完善的管理体系,包括质量管理、安全管理、数据管理等方面的要求。

3. 人员要求应急检测机构应具备相关领域的专业人才,包括医学、生物学、化学等方面的专业人员,并提供培训和继续教育机会,及时更新其专业知识和技能。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和预警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和预警

第三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和预警第四节知识点测试一、单选题1、获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的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应当在( A )以电话或传真等方式向属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专业机构报告,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要同时进行网络直报。

A. 2小时内B. 6小时内C. 24小时内D. 12小时内2、获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的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应当在( A )内以最快方式向属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专业机构报告。

A. 2小时B. 6小时C. 12小时D. 当天3、接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的专业机构,应对信息进行审核,确定真实性,( B )内进行网络直报。

小时小时小时小时4、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发现暴发疫情或异常疫情报告时,按规定时限和程序向( C )报告,并派出专业人员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A. 相关医疗机构和同级卫生行政部门B. 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C. 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D. 同级卫生行政部门5、发现( A )鼠疫病例,达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标准。

例及以上例及以上例及以上例及以上6、发现( D )霍乱病例,达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标准。

A. 5例及以上B. 2例及以上C. 3例及以上D. 1例及以上7、发现( B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达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标准。

A. 2例及以上B. 1例及以上C. 3例及以上D. 5例及以上8、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单位中发生( B )流行性腮腺炎病例,达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标准。

A. 5例及以上B. 10例及以上C. 20例及以上D. 15例及以上9、1周内,同一乡镇、街道等发生( A )乙脑病例,或者死亡1例及以上,达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标准。

A. 5例及以上B. 10例及以上C. 20例及以上D. 15例及以上10、3天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 B )流脑病例,或者有2例及以上死亡,达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标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中毒;多汗见于拟除虫菊酯、氨基甲酸酯类农 药中毒;无汗见于阿托品中毒。
[在急性化学品中毒的诊断及原因调查中的作用 ]-4
• ( 3)瞳孔缩小见于急性有机磷农药、氨基甲酸
酯类农药、吗啡、安眠药中毒;瞳孔扩大见于阿 托品类、甲醇中毒;两侧大小不等、形态改变等 见于急性中毒性脑病。
• (4)有机磷中毒呼出气为大蒜味、硫化氢中毒
面存在以下问题:
➢①人员业务素质
✓由于老同志退休,新人员增加,加之传染病 谱、毒物品种不断变化,目前在职检验人员 接触少,专业面相对狭窄,对疾病预防与控 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检验知识储备不足。
[检验技术能力的储备]-3
➢②仪器设备
✓由于仪器设备基本按照日常卫生标准检验工 作的要求配备,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偶发 性、突发性特点,以及无相应的经济效益, 仪器设备添置滞后,导致相应基本检验仪器 设备缺乏。
[“阶段性”注释]
一般可将其分为以下四个时期。 ➢酝酿期 ➢暴发期 ➢消退期 ➢消除期
(五)现场处理的一般过程
1、及时上报 2、立即抢救受害者 3、迅速保护高危险人群 4、尽快查明事故原因 5、清理现场
• 查明事故原因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临床检查、化验和诊断
通过直接对受害者的检查来查明原因。
[在急性化学品中毒的诊断及原因调查中的作用 ]-3
•(1)皮肤粘膜呈紫褐色,而全身缺氧症状较轻应
考虑高铁血红蛋白血症(伯氨喹啉、亚硝酸盐、氯 酸钾、次硝酸铋、磺胺类、苯丙砜、硝基苯、苯胺 等);口唇面颊呈樱桃红色可见于部分一氧化碳中 毒患者;脱发见于铊、氯丁二烯中毒;
•(2)大汗见于有机磷农药、五氯酚钠、二硝基酚
织专家进行综合评估,初步判断事件的 类型,并根据危害范围和程度进行分级。
• 提出是否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
案的建议。
• 危险性评估需要现代化的实验室、快速
的危险性评价技术等作为支撑。
• 建立实验室网络,快速识别突发公共卫生事
件的性质和原因。
– 首先了解各相关实验室可以从事哪些方面的分 析和研究。
中毒食品和病原因子污染来源等方面具有 重要意义。
– 案例 8-3 一起“毒豆油”中毒突发公共卫 生事件
(四)实验室在生活饮用水污染事 故中的作用
• 实验室结果是饮用水污染事件认定的重要依据。
– 确定生活饮用水污染必须从下列五个方面考虑: (1)饮用水的物理感官性状发生改变。(2)通过
对饮用水水源及周边企业、环境等监测和检验, 确定主要污染源和污染途径。(3)水质检验证实。 (4)饮用者有共同的症状反应。(5)流行病学 调查证实。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较大区域内,大范围扩散
或传播,影响人数很多,较多死亡的突发事件。
➢特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很大的区域内,很大范围
的扩散或传播,影响人数巨大且已影响社会稳定, 大量死亡的突发事件。
[按事件的性质]
➢重大传染病疫情 ➢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中毒和污染事件 ➢自然和人为灾害 ➢生物恐怖 ➢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根据症状进行初步判断,选择需要检查的 项目,例如X光检查、尿化验等。
一般说来,对于已知的病因通过在医院里 的检查,是可以诊断出来的。
➢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验
运用流行病学方法,结合预防医学工作 者长期工作的实践,针对事件发生的突出特点, 统一指挥,快速反应,亲临现场,着眼群体, 重在实效,尽快控制。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和实 验室检验结果,探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 原因,控制发展,并对措施和策略的效果进行 评价。
[在生活饮用水污染事故中的作用]-2
• 周边环境水源水及末梢水质各项指标的检
验在整个调查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 检验结果不但提供污染源污染水源的有力证据, 也为正确采取应急措施提供科学保障。
• 案例8-5 饮用水污染引起的急性砷中毒事

(五)实验室在急性化学品中毒的诊断 及原因调查中的作用
• 化学物品急性中毒,多由于生产或非生产
➢物理性。物理因素如核泄漏等造成的突
发公共卫生事件。
➢灾害性。自然或人为灾害如水灾、地震、
战争等所引发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按危害大小]
➢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局部地区,尚未发生大范
围扩散或传播,原因清楚且未发生死亡的突发事件。
➢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较大区域内,大范围扩散
或传播,影响人数较多,少数死亡的突发事件。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应急检测
主要内容
概述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要有害因素 实验室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作用 实验室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任务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调查与实验室之间的
关系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检验原则
一、概述
定义 分类 分级及级别的确定 特征 现场处理一般过程
(一)定义
• 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
中发生事故而引起。
• 以严肃的科学态度,力求得出正确、及时
的诊断。
[在急性化学品中毒的诊断及原因调查中的作用 ]-2
• 实验室检验结果是正确诊断的重要依据。
– 正确诊断包括: ①详细询问职业史和接触史。②环境污染状况调 查包括以往毒物浓度的检测数据和目前的浓度、 污染的范围;最后对毒物能否引起此次急性中毒 事故、危害强度等进行卫生学评估。③详细询问 目前的症状及进展。④认真全面进行体格检查。 ⑤临床实验室检验。⑥其他检查包括X射线、心 电图等。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要有害因素
生物性有害因素
– 包括病原微生物 、微生物产生的毒素 、病
原寄生虫 、病媒生物 等
化学性有害因素
– 它是造成食物中毒、职业中毒、环境污染等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要原因
物理性有害因素
– 最常见的物理因素是酷暑、热浪、核泄漏,
此外还有核战争等。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要有害因素-2
成一个自上而下的公共卫生实验室网络。
– 下级实验室鉴别不了的请示上级实验室支持,疾控机 构解决不了的问题应邀请其他部门和研究机构加入公
共卫生实验室网,并建立经常性的联系。
• 检验技术能力的储备也包括各网络内相关
实验室检测能力等信息的收集、整理。
[检验技术能力的储备]-2
• 目前,疾控机构在检测技术能力储备方
• 生物因素—传染病 • 化学因素—中毒 • 物理因素—放射与辐射病 • 心理因素—精神心理影响及癔病
三、实验室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中的作用
突发事件的处理,不仅是对疾控机构,甚至 是对一个城市医疗管理水平和政府行政管理 水平的严峻挑战。
疾控机构应在最短时间内采取规范、科学、 符合标准要求的快速行动,以判断原因,采 取有效对策。
• 案例8-8 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事故
四、实验室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任务
检验技术能力的储备 在处理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任务 在食物中毒处理中的任务(理化) 在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中的任务 在核(放射)事故中的任务 在不明原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任务
(一)检验技术能力的储备
•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害因子的鉴别应该形
严重医源性感染、实验室感染、大面积诊疗 反应、预防接种反应等
(三)分级及级别的确定
• 为什么分级?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类型多样,其性质、 影响的范围以及造成的社会危害各不相同, 因此,采取的控制措施和管理的主体不尽 相同。
–确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的主体,体 现分级管理、分工负责、责任明确。
[级别的确定]
质量和速度是专业技术和管理水平等综合素 质、反应能力的整体体现。
[三、作用]
危险性评估 在传染病疫情中的作用 在食物中毒处理中的作用 在生活饮用水污染事故中的作用 在急性化学品中毒的诊断及原因调查中的 作用 在核(放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作用
(一)危险性评估
• 突发事件发生后,卫生行政部门应当组
[检验技术能力的储备]-4
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 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 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类
1、按事件表现形式来分 2、按事件发生的原因来分 3、按事件造成或可能造成的社会危害大小
来分 4、按事件的性质来分
[按表现形式]
➢飓风型。如多数食物中毒事件,表现为
来得快去得也快,呈一过性。
呼出气为臭蛋味、部分有机溶剂中毒呼出气有芳 香味、甲醇或乙醇中毒呼出气有酒气.
• (5)口腔溃疡、糜烂可见于急性汞中毒、口服
腐蚀性毒物。
• (6)四肢疼痛,四肢呈手套袜子样感觉异常,
脚底触痛觉敏感,常见于急性中毒所致的多发性 周围神经病,特别见于砷、铊中毒的患者。
[在急性化学品中毒的诊断及原因调查中的作用] -5
感染
• 2019年南京汤山鼠药中毒 395人中毒 42人死亡 • 2019年SARS暴发流行 7754人感染 730人死亡 • 2019年辽宁海城学生豆奶中毒事件 3000学生中
毒 3人死亡
• 2019年禽流感暴发
• 由于我国政府长期倾向于采用临时
性的强制性很明显的行政手段来处 理危机, 虽然在特定情况下能够起 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但是,资源浪费 严重, 临时机构随着危机的结束而 解散,处理危机的宝贵经验没有归纳 总结得以系统化制度化和全国共享。
– 每个实验室对危害因子检测的优势和重点可以 不一样。
– 对这些实验室进行资质认证后确定是否可在应 急时期启用。
– 这样,形成一个由不同实验室组成、覆盖全国 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实验室网络。
– 重点建设一批研究型的实验室,在发生不明原
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应能迅速参与危害认定
和防护救治等有关的科学研究。
[在核(放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作用]-4
• 分类:
– 核设施发生的核事故。如核电厂、各类核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