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学设计5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套教案(精编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套教案(精编)第一单元教案《邓稼先》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文选自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
本单元所选课文大多是记载、评述中外名人生平事迹的传记类文章。
要求指导学生学习名人的崇高品格和奉献精神,学习课文的语言文字、篇章结构、人文内涵。
本文不同于一般的人物传记,更不同于一般写人的记叙文,而是以中华几千年文化为背景,以近一百多年来民族情结、50年朋友深情为基调,用包含感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
【学情分析】学生对作者和邓稼先了解甚少,学习前应详细介绍;同时讲述核研究的危险性和艰难,了解邓稼先的丰功伟绩。
【教学目标】1.了解传记的常识及邓稼先、杨振宁的生平经历,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2.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3.深切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学习他无私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教学重点】理清作者写作思路,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教学难点】揣摩语言,把握句式特征,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质疑讨论点拨法【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积累词语,掌握“宰割、筹划、彷徨”等词语的读音、字形、词义,并学会运用。
2、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3、学习根据中心的需要选择和剪裁材料的方法。
【教学重点】能流畅地朗读全文,理解课文思想内容。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句段,理解文章丰富的内涵,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同学们:在生物界中,“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是一条规律;在人类社会中,毛泽东同志说过:“落后就要挨打。
”中华民族近百年的耻辱史,告诉我们国防实力的强弱决定国家的地位,我国核武器的发展,使帝国主义绝不敢胡作非为。
今天的和平是来之不易的,无数优秀的科学家为了祖国奉献了他们的一切,才赢得我们今天的幸福。
我们在安享生活的同时,能忘了为之贡献青春的人吗?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两弹元勋”邓稼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黄河颂》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从昆仑山下
奔向黄海之边;
把中原大地
劈成南北两面。
啊!黄河!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五千年的古国文化,
从你这儿发源;
多少英雄的故事,
在你的身边扮演!
啊!黄河!
你是伟大坚强,
像一个巨人
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用你那英雄的体魄
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啊!黄河!
你一泻万丈,
浩浩荡荡,
向南北两岸
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分割三层意思提示性的句子是“啊!黄河!”
(1)歌颂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指出了黄河的历史贡献。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了世代炎黄子孙。
(2)像一道天然屏障保卫着中华民族,指出黄河的地理优势。
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以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更足以成为民族精神的城防。
不是。歌颂了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
2。在我们心中,“祖国”不是一个普通的名词,她意味着大地、江河、民族等等。爱祖国,就是爱这些与我们息息相关的事物。
三、补充资料
关于黄河的诗句
(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2)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李白《赠裴十四》)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黄河颂》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黄河颂》课文原文
啊,朋友!
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
出现在亚洲的原野;
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
伟大而又坚强!
这里,
我们向着黄河,
唱出我们的赞歌。
(歌词)
我站在高山之巅,
部编人教七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复习教案
部编人教七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复习教案教学目标通过本次复习,学生应能够: 1. 复习并掌握《诗经·采薇》这首古诗的内容及意境;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古代文化的独特之处; 3.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
教学准备1.课本《部编人教七语文下册》第五单元。
2.多媒体投影仪和计算机。
3.黑板、粉笔。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课(5分钟)1.引入课程内容,复习上节课的知识点。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与本节课相关的问题。
第二步:复习《诗经·采薇》(20分钟)1.回顾《诗经·采薇》的内容,提问学生对于诗中的一些概念和意象的理解。
2.分析古诗的构成和表达手法,引导学生分析诗人通过句式、词语和修辞手法描绘出的意境和情感。
第三步:理解古代文化(20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古代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了解古代女子的社会地位和角色。
2.分析古代文化对于女性形象的塑造方式和表达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其中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
第四步:写作训练(30分钟)1.给学生提供几个写作题目,要求根据《诗经·采薇》的内容进行创作,可以是复述、续写、翻译等方式。
2.鼓励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互相评价和改进作品。
第五步:回顾复习(10分钟)1.提问学生对于这首古诗和古代文化的理解和感受。
2.本次复习所学知识,强化关键概念和表达方式。
课堂作业1.完成课堂上的写作练习。
2.阅读课本相关的扩展阅读材料,并写一篇读后感。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复习《诗经·采薇》这首古诗,帮助学生加深对于古代文化的理解。
通过分析诗中的意境和情感,引导学生思考古代女子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地位。
通过写作训练,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整堂课上,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较高,对于古代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需要注意的是,下节课要对本单元进行一个小结和归纳,确保学生能够对于整个单元的内容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 黄河颂教学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 黄河颂教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黄河的自然特点、历史文化,感受黄河的伟大。
2.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3. 提高学生的诗歌朗诵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2. 难点:理解诗歌中黄河的象征意义。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多媒体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黄河的相关视频,引出课题。
(二)整体感知
1. 学生自读课文,查字典,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2. 思考问题: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
(三)深入研读
1. 分析黄河的形象。
2. 品味诗歌的语言。
(四)拓展延伸
1. 让学生讨论黄河的重要性和保护黄河的意义。
2. 学生分享自己对黄河的感受和认识。
(五)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再次强调黄河的重要性。
(六)布置作业
1. 完成课后练习。
2. 写一篇关于黄河的短文,表达自己的感受。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黄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诗歌朗诵能力和爱国主义情感。
但在教学过程中,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讨论和分享,以便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
最新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集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集1邓稼先1.通过小标题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各部分的关系,学习邓稼先的思想品格和奉献精神。
2.学习精读方法,抓住重点句段,理解文章丰富的内涵,体会作者情感。
3.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感受句式运用服从感情表达需要的特征。
4.学习邓稼先高尚的品格,坚强的意志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私奉献精神,争做一个大写的人。
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播放一段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视频。
导语:一百多年前的中国,人民饱受欺凌,经过奋起抗争,中国人民终于站起来了!这是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创造的伟大胜利!他们傲骨铮铮,挺起了民族的脊梁:孙中山、毛泽东、钱学森……这些划时代的“巨星”光耀中外。
有一颗“巨星”,也许是被“两弹”的蘑菇云遮没了光辉,也许是“一星”的光亮过于璀璨,他反而鲜为人知,他就是“两弹”元勋——邓稼先。
这节课,让我们跟随杨振宁走近邓稼先,认识邓稼先……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梳理字词,了解背景1.字音字形。
选聘.(pìn)元勋.(xūn)邓稼.先(jià)至死不懈.(xiè)鞠躬尽瘁.(cuaì)无垠.(yín) 奠.基(diàn) 彷徨.(huáng) 鲜.为人知(xiǎn) 锋芒毕露.(lù)2.重点词语。
可歌可泣: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
元勋:立大功的人(多指开创性事业中的)。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直到死了为止。
形容辛勤地贡献自己的一切。
当之无愧: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没有愧色。
当,承当,承受;无愧,不惭愧。
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明白、都知道。
喻,明白、了解;晓,知道。
截然不同:形容毫无共同之处。
截然,界限分明地。
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将士战死于战场。
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
层,重复;穷,穷尽。
3.文体介绍。
人物传记是记录人物生平事迹的一种实用文。
部编七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精选5篇)
部编七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精选5篇)部编七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精选5篇)光阴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我们的教学工作又将翻开新的一页,写一份教学计划,为接下来的工作做准备吧!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教学计划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部编七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部编七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篇1教材分析:本册教材是按照《课程标准》编排的新教材,体现了新理念和新目标,致力于构建新的教材系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全书按主题合成单元,每个单元按照主题进行综合训练,努力吸引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综合学科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不断的实践中,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培养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
学情分析:本人担任七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两个班学生的情况基本一致。
由于所处地域的问题及语文基础不扎实,众多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不够浓厚,学习语文的习惯养成较差,学习比较盲目,目标性不强,学习的主动性、合作探究意识薄弱,积累较少,阅读面狭窄。
只有个别同学的学习目的较明确,学习较主动,但仍不够大胆质疑、积极回答,需要教师不断地鼓励、引导。
为使教学工作有条有理地进行,根据学生的情况和我校的实际,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做如下计划:一、做好开头扭转工作,扭转以往不良的学习习惯。
抓实书写,写一手漂亮的字,不仅能给人美的享受,而且会让自己一辈子受用无穷,更重要的是方便了与别人的交流。
书写的好坏,也直接影响到语文成绩。
紧紧抓住书写差的同学,从书写方式方法、书写习惯的养成等方面指导和督促他们。
引领学生诵读课文,培养语文的感觉及学习兴趣。
二、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
三、打牢写作基础。
在写日记的基础上,灵活处理练笔与每两周一次作文的关系。
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入手,让写作成为他们抒发自己心灵之感的一种方式。
四、优化作业管理,做到每课过关,单元过关。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一、教材分析本教案针对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材进行分析,该教材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综合素养为目标,内容丰富、生动有趣。
教材分为多个单元,每个单元包含了课文、课文分析、文学常识、课内阅读、课外拓展等内容,全方位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二、教学目标1. 熟练掌握每个单元的课文内容和重点词汇;2. 研究运用各种阅读策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3.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包括作文和写话;4. 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口语交流能力;5. 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三、教学重点1. 精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题、情节、人物等要素;2. 掌握每个单元的重点词汇和短语,提高词汇量;3. 运用合适的阅读策略解决阅读理解问题;4. 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写作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5. 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提高语言研究的主动性。
四、教学方法1. 教师主导,学生参与。
通过课堂教学、小组合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合作精神;2. 结合多媒体技术,利用图片、音频等资源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研究效果;3. 设置各种任务和练,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4. 学生互相交流和合作,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五、教学内容安排本教案按照教材的单元进行安排,每个单元包括以下内容:1. 课文导读:概述课文的主题、背景和情节;2. 课文分析:分析课文的结构和语言特点;3. 重点词汇:列举和解释每个单元的重点词汇;4. 阅读策略:介绍和训练各种阅读策略;5. 课内阅读:要求学生阅读并理解课内相关文章;6. 课外拓展:鼓励学生进行额外的阅读和写作练。
六、教学评估与反馈以课堂练、小组活动、作业等形式进行教学评估和反馈,及时了解学生的研究情况和问题,并给予指导和帮助。
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提高研究效果和兴趣。
七、教学资源教学过程中可以使用以下资源:1.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材及相关辅助资料;2. 多媒体设备,如投影仪、音频设备等;3. 练册、作业册以及其他练资料;4. 图书馆或网络上的相关阅读材料。
七年级下册语文《孙权劝学》教案【五篇】
【导语】本⽂选⾃《资治通鉴》司马光主持编撰《资治通鉴》的⽬的是想让后⼈通过历的⼀些的失吸取教训从⽽更好的治理国家。
⼩编整理了七年级下册语⽂《孙权劝学》教案【五篇】,希望对你有帮助!篇⼀ ⼀,导⼊。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第15课:《孙权劝学》它选⾃《资治通鉴》,同学们先看⼀下《资治通鉴》的相关知识。
关于司马光,同学们都知道他砸缸的故事,下⾯再了解⼀下。
⼆、感知课⽂ 1.学习⽂⾔⽂最重要的是朗读。
朗读要求读准字⾳,把握节奏,读出感情。
下⾯⽼师读⼀下,同学们要听准字⾳、停顿。
2.好,请同学们看⼤屏幕,看看这⼏个字怎么读。
3同学们,该你们来朗读了!千万要注意读准字⾳,还要把握好节奏。
4.好,下⾯谁愿意给⼤家展⽰⼀下你的朗读才能啊? 5.下⾯,让我们来了解⼀下⽂章⾥的⼈物! 孙权(182-252)即吴⼤帝。
三国时吴国的建⽴者。
字仲谋,吴郡富春⼈。
公元200年,兄孙策死后,他18岁便继承了孙⽒政权,据守江东。
208年与刘备联合,⼤败曹操于⾚壁。
222年夷陵战役,吴军⼤败蜀汉军队。
229年称帝于武昌,后迁都建邺。
230年派将军卫温到达夷州(台湾),加强了与夷州的联系。
吕蒙(178-219),字⼦命,三国时吴国名将。
安徽⾩南⼈,少依孙策部将邓当。
邓当死代领其军。
后从孙权攻占各地。
曾随周瑜、程普等⼤破曹操于⾚壁。
他接受孙权劝告,多读史书、兵书,长进甚快。
鲁肃卒,代领其军,袭破关⽻,占领荆洲。
不久病故。
鲁肃(172-217),三国时吴国名将、政治家。
字⼦敬,临淮东城⼈。
出⾝⼠族,为孙权所敬重。
主张联刘抗曹,助周瑜⼤破曹军于⾚壁。
周瑜死后,代领其军,继续与刘备维持和好关系 6.理清了⼈物关系,下⾯我们来疏通⽂意。
请同学们以⼩组为单位,结合书下注释,来疏通课⽂,有问题尽量在⼩组内解决,若组内有疑难,则提出来全班解决。
有哪个词哪句话不理解,提出来 请同学们看⼤屏幕。
还有两个成语出⾃本课,看⼤屏幕;吴下阿蒙:泛指缺少学识,⽂才的⼈. ⽬相看): ⽤新的眼光来看待.希望同学们能把它们积累下来,并熟练运⽤。
七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工作计划
七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工作计划七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工作计划(精选11篇)日子如同白驹过隙,为了以后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现在的你想必不是在做教学计划,就是在准备做教学计划吧。
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七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工作计划(精选11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七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工作计划篇1为了有效地搞好语文教学工作,学期初始本人认真分析教材,积极了解学情,结合实际情况特制定语文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实践发展观为宗旨,踏实敬业。
以新课程标准为语文教学理念依据,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有效贯彻实践相关思想理念。
以学科说明为导向,把握语文教学动态,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保证方向性的正确。
以语文课本为主要参考,精讲课内经典文章,以课外阅读为辅,提升学生语文能力。
在语文教学工作中体现大语文的理念,体现语言文字的基本功能。
二、基本情况本人这学期担任七年级语文教学工作。
1、学生分析。
成绩状况。
根据六年级招生考试分析,学生的语文水平参差不齐。
优等生中等生的比例较小,差生所占比例较大。
分析其原因,语文能力水平较低。
考试中,语文基础知识得分还可以,语文阅读及写作得分较少,或这是导致语文成绩差的主要原因。
思想状况。
据了解,学生对中学生活充满希望,他们期待有一个美好的中学生活,也希望在中学学到更多的知识。
大部分学生思想积极,学习态度端正。
但也不乏少数学生成绩极差,抱着随大流混天过的思想。
能力状况。
据了解,大部分学生不具备自主学习能力,语文能力也较差。
大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很大力度的监督。
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尤其贫乏,知识面窄。
但大部分学生具备了课堂学习能力,能够认真听讲,自觉完成作业。
2、教材分析。
七年级语文在语文学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衔接小学语文的相关字词和语文知识,承启忠学语文的相关内容。
七年级语文还需继续抓字词的扩大巩固学习,拓展学生对文学作品的赏读,同时作为中学课程,还设置了表达生活的写作和综合活动、口语实践。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案(精选5篇)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案(精选5篇)语文七年级下册《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案篇1教学目标:1、了解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迹。
2、品读课文,体会闻一多先生的精神品质。
3、注意本文的选材角度和记叙重点。
4、联系时代背景领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重点:品读课文,体会闻一多先生的精神品质,并学习本文的写法。
教学难点:联系时代背景领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切入角度:探寻闻一多先生的足迹。
程序:一、导入新课。
上个世纪30年代,闻一多先生在国立青岛大学任教,在教学间隙,他写了大量的诗作,出版了《红烛》、《秋菊》等诗集。
当时,不少人想拜他为师,但他有规矩,你若要拜他为师,必须先把诗作给他看,他觉得你有发展前途,才肯收你为徒……文学青年臧克家不远千里慕名而去,以一首题为《幻光》的诗向闻先生请教。
诗曰:“人生永远追逐着幻光/但谁若把幻光看作是幻光/那他便沉入了/无边的苦海”闻先生读完这首诗,深受感动,欣然收臧克家为徒!今天,我们就来读一读中国现代著名诗人臧克家的一篇写他的老师的文章《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二、解读文本。
1、整体把握:⑴老师范读课文,学生听完后把下面这句话补充完整。
(可以用课文原句)闻一多先生是一位。
⑵本文写了闻一多先生的哪两个方面?注意两部分之间的过渡语。
2、仔细品味:探寻闻一多先生的足迹,体会其精神品质。
(1)作为学者和诗人的方面:向古籍钻探、开文化药方《唐诗杂论》毅力顽强、忧国忧民、(做了再说,做了不说。
)《楚辞校补》珍惜时间、吃苦耐劳!《古典新义》该部分哪些地方在叙述中穿插了形象描写?找出来,读一读,体会其作用。
(2)作为革命家的方面:争取民主、反对独裁大声疾呼言行一致!(说了就做。
)函寄传单大骂特务英勇无畏、义无返顾!带队游行身先士卒!该部分在叙述中穿插的描写比较少,但有一些评论人物言行的话,请找出来读一读,体会其作用。
3、小结、回顾:⑴闻一多先生的业绩及品质;⑵大体比较在两部分中闻一多先生言行、思想的异同;⑶归纳:闻一多先生足迹深深,品德高尚,实在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2024年语文七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2024年语文七年级下册全册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本学期要求学习的生字词,能够正确读写并理解其含义。
学习并理解本学期各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包括中心思想、人物形象、情节结构等。
学习并掌握本学期涉及的文学知识,如文学流派、文体特点、修辞手法等。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多种方式,提高理解、分析和鉴赏文本的能力。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发展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质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通过文学作品的学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提升学生对美的敏感度和鉴赏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重点篇目的深入理解和赏析,包括重点词句、段落、文学手法等。
文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如修辞手法、文学流派等。
写作技能的提升,包括写作技巧、作文结构的安排等。
难点:深度理解文本中的抽象概念和复杂情感。
对古代文学作品的解读和鉴赏,由于时代背景的差异,学生可能难以体会作者的意图和情感。
个别生字词的掌握和运用,特别是一些生僻字和难字。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提问、复习旧课、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简要介绍新课的背景知识和学习目标,为学生学习新课奠定基础。
预习检查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包括生字词的预习、课文的阅读等。
针对预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纠正和指导。
课文讲解分段讲解课文,重点讲解难句、难词,解释课文中的生僻字和难字。
分析课文的结构、主题和人物形象,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介绍相关的文学知识和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鉴赏课文。
课堂互动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提问回答等方式,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进行思维碰撞和交流。
课堂练习设计针对课文内容的练习题,如填空、选择、简答等,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通过练习,检测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纠正。
新版冀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2017最新修订)
新版冀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教学设计(2017审定最新教材)教案说明:本教案是新版教材表格式全册教案。
本教案严格按照高效课堂模式进行编写,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环节齐全、内容详细,可以A4纸直接打印。
教案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望广大网友谨慎下载.学科:;任课班级:;任课教师:;2017年月日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进度表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进度表第一单元1.《社戏》《社戏》全文原有前后两个部分,课文节选自后~部分。
在这一部分中,作者记述了一段幼时看社戏的经历,表现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和留恋之情。
本文的景物描写、细致逼真,充满江南水乡的诗情画意。
引导学生领会作者是如何抓住特点描写景物,又是如何融情人景的,这是本文教学的重点。
本文结尾对‚豆‛与‚戏‛的评价、赞美与前面对‚豆‛与‚戏‛的描写似乎有些矛盾,引导学生理解这一问题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文章景物描写优美,心理描写细腻,语言流畅自然,是一篇训练朗读和背诵的好文章,应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和背诵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分析课文时应该抓住语言,尤其是一些运用精妙的词句,切忌空洞。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导入新课。
对许多人来说,童年都是美好快乐的。
关于这一点,从同学们前几天以‚童年‛为题所写的诗里面也可以看出来。
下面我念一首优秀习作给大家听听。
童年:童年是七彩的梦/伴我在床头玩耍/童年是弯弯的小船/载我在知识的海洋里道游/童年是快乐的小鸟张开翅膀/携我在自由的蓝天上飞翔//现在阿/童年却是一枚小小的铃档/不管春与夏、秋与冬/永在我记忆深处/放声歌唱……是啊,人们回忆往事,总是充满一种浪漫的理想色彩。
即使如鲁迅这样的斗士,回忆起童年往事,笔调也旱温馨的。
这从我们学习过的鲁迅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可以看出来,还可以从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鲁迅的小说《社戏》中看出来。
二、了解作者。
关于鲁迅的有关情况,在学习《从百草园到三昧书屋》时都介绍了,在此可用复述的形式,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再次加深印象。
2023湘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2023湘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读写古诗文第一课给草写信教学目标- 了解古人与自然的感情交流- 熟悉诗歌体裁- 学会运用想象和想象力教学重点- 学会读懂课文- 学会解析课文的意境、语言和形式教学难点- 运用想象和想象力- 把握诗歌意境,感受诗歌的意蕴教学方法- 朗读法- 点读法- 造句法教学时间分配- 朗读课文:10分钟- 解析课文:30分钟- 课文讲解:10分钟- 师生互动:10分钟- 题练:20分钟第二课游园惊梦教学目标- 了解唐代诗歌,感受唐诗情趣- 学会品味诗歌,欣赏文学作品- 提高对汉字的认知水平教学重点- 研究赏析课文- 了解唐代文化- 掌握诗歌常识教学难点- 对唐代文化的了解- 提高品味诗歌的能力- 掌握诗歌常识教学方法- 朗读法- 点读法- 双倍速阅读- 童谣唱和教学时间分配- 朗读课文:10分钟- 解析课文:30分钟- 师生互动:10分钟- 童谣唱和:10分钟- 题练:20分钟第二单元第三课分页寄语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成为合作的、探究的、独立的研究者-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研究观- 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掌握字词的理解、运用、分析能力- 学会将生活经验融入文学锻炼中- 提高学生研究的主观能动性和研究方法的多样性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自主研究能力- 提高学生人文素质和人际关系处理能力教学方法- 朗读法- 点读法- 翻译法- 探究式研究教学时间分配- 朗读课文:10分钟- 解析课文:30分钟- 师生互动:10分钟- 组内探究式研究:20分钟- 题练:20分钟第四课初恋的细节教学目标- 鉴别和认识初恋的特征- 分析初恋的原因和心理- 了解初恋故事背后的道理,领悟初恋的价值教学重点- 学会掌握生字词汇的意义和写法- 熟悉初恋故事,领悟其中的人生哲理- 培养学生的想象和表达能力教学难点- 理解初恋与友谊的区别- 了解初恋的发生及其特点教学方法- 朗读法- 点读法- 词汇分析- 组内讨论教学时间分配- 朗读课文:10分钟- 解析课文:30分钟- 师生互动:10分钟- 组内讨论:20分钟- 习题练习:20分钟。
2024年部编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2024年部编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诗词与散文诗歌:《静夜思》《春晓》散文:《山中访友》《紫藤萝瀑布》2. 第二单元:说明文《松鼠》《鲸》3. 第三单元:议论文《为人民服务》《生命的价值》4. 第四单元:小说《社戏》《安塞腰鼓》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欣赏诗词、散文、说明文、议论文、小说等不同文体的表达方式和特点。
2.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阅读理解、写作、口语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道德品质,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文言文的翻译和赏析;说明文的写作方法;议论文的结构和论证方法。
2. 教学重点:诗词、散文的意境和表达;说明文的条理性和准确性;议论文的观点明确、论证充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挂图等。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图片、音乐、视频等形式,让学生感受诗词、散文、说明文、议论文、小说等不同文体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例题讲解以诗词、散文为例,分析其意境和表达手法,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和创作。
以说明文为例,讲解其写作方法,指导学生进行实践。
以议论文为例,分析其结构和论证方法,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3. 随堂练习学生进行诗词、散文创作,提高文学素养。
学生进行议论文讨论,锻炼思辨能力。
4.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第一单元:诗词与散文诗词:《静夜思》《春晓》散文:《山中访友》《紫藤萝瀑布》2. 第二单元:说明文《松鼠》《鲸》3. 第三单元:议论文《为人民服务》《生命的价值》4. 第四单元:小说《社戏》《安塞腰鼓》七、作业设计1. 诗词、散文创作:以《我的家乡》为主题,创作一首诗词或一篇散文。
答案示例:诗词《故乡的云》散文《家乡的桥》2. 说明文写作:以《我的文具盒》为题,写一篇说明文。
答案示例:《我的文具盒》3. 议论文写作:围绕“诚信”,写一篇议论文。
初一下学期语文教案
初一下学期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习和掌握初中语文下学期的重点知识和技能。
2.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和爱好,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
二、教学内容1. 文言文阅读•选择一篇经典文言文进行解读,帮助学生理解古代文化背景和工整的句式结构。
•引导学生学习文言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培养对古代文学的兴趣。
2. 现代文阅读•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现代文学作品,通过阅读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现代人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现代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提高阅读理解水平。
3. 作文训练•针对常见的作文题目,进行写作训练,如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高写作逻辑性和表达能力。
4. 口语表达•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演讲,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观点,并能用清晰的语言表达。
三、教学方法1. 教师讲授•教师通过讲解和解读文本,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意思和背景。
•指导学生学习文言文和现代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2. 学生阅读和讨论•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提出问题并进行讨论。
•学生分组讨论,互相交流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3. 写作训练•教师布置写作任务,学生独立完成并交流批改。
•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和指导,帮助他们提高写作水平。
4. 口语表达•教师组织小组讨论和演讲活动,学生展示自己的观点和表达能力。
•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帮助学生改正口语表达中的错误和不足。
四、教学评估方法1. 课堂回答问题•在课堂上提问学生,了解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和思考。
•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鼓励积极思考和参与讨论。
2. 作业评分•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分,包括内容、结构、语言等方面。
•给予学生详细的评价和建议,帮助他们进一步提高写作水平。
3. 口语表达评估•对学生的口语表达进行评估,包括发音、流利度、语法等方面。
•给予学生鼓励和指导,帮助他们改进口语表达能力。
五、教学资源•教材:学校指定的初中语文教材。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紫藤萝瀑布教案5篇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紫藤萝瀑布教案5篇1.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紫藤萝瀑布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诵读学习,感受紫藤萝花的繁盛与美好,理解文中所蕴涵的人生哲理,感悟生命的永恒。
2.在美的意境中,品味美的语言、美的形象,体验和陶冶美的情感,学习美的表达。
3.努力学会关注自然、关注人生,培养自我砥砺的积极情怀。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中蕴含的人生哲理,体会生命的永恒。
教学方法诵读、讨论、交流相结合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流程:一、图片欣赏,情境导入展示多媒体课件中的“美丽的紫藤萝”图片,并出示看图说话要求。
“望着这一树深深浅浅的流水瀑布般的紫藤萝,你的心中一定涌起许多起伏的波澜……请发挥联想,尽情尽意畅谈一番!”意在激发学生的美感,使其进入课文学习的意境之中。
二、诵读学习,三步教学(一)专心听读,理清思路出示“听读思考题”1.“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这是为什么?2.驻足赏花,引发了“我”对十多年前家门外一大株紫藤萝的不幸回忆,这其中包含着“我”怎样的感情?3.“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这又是为什么?播放优美的配乐课文朗读材料,使学生带着思考题,在优美的听读中感知课文内容,并完成对“思考题4”的理解。
4.“赏花——忆花——悟花”是构思本文的思路,请分别找出各部分相应的文字段落,并说说“我”悟出了什么。
(二)细心研读,品味文意出示“研读讨论题”1.“这样盛的紫藤萝”,表现在哪些方面?说说“我”是如何进行观察的?2.爱花不一定要摘花。
“伫立凝望”紫藤萝瀑布时,“我”产生了怎样的感受?你又是如何理解这种感受的?3.“我”在“梦幻一般轻轻笼罩着”的香气中,联想到十年前家门外的一大株紫藤萝的不幸命运,你能理解“我”那时的心情吗?4.紫藤萝彼时的衰、今天的盛,引发了“我”心中的感悟,你是如何理解“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一感悟的?研读方法:分组讨论,各组重点承担一个讨论题,之后彼此交流,合作完成对课文内容、尤其对文中所蕴涵人生哲理的理解,并感悟生命的永恒。
2024年初一语文下册的教学计划(四篇)
初一语文下册的教学计划一、学生现状从上学期期末考试情况来看,学生的语文水平总体不是很高,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能力也不是很高,学生理解能力,写作能力也不是很高。
良好的答题规范未全面养成,大多数学生都是接受式学习。
七(1)班的学生中一部分的思维灵活一些,能够较好的实现教学目标。
综合来看,这个学期的语文教学,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是继续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包括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在课堂上听讲要记笔记,要积极发言勇于质疑等等,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配合学校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教材分析七年级下册全册共六个单元,每个单元仍旧包括阅读和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两个部分。
本册书中的六个单元依次安排了如下内容:成长、祖国、名人、文化、探险、动物。
第一单元中选取了五篇与个人成长有关的文章。
第二单元的五篇课文都是歌颂祖国、抒发爱国激情的文章。
第四单元中的文章尽可能广泛地涉及了文化生活的不同方面。
第五单元主要反映的是人类对自然界勇敢的挑战。
第六单元也是以自然为主题的单元,集中选取了状写动物的文章。
三、教学任务1、学习本册书上的课文,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
2、掌握初一(下)阶段要求掌握的生字词的音义,并学会运用。
3、了解课文中出现的有关重要作家作品的常识。
5、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使之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初步掌握精读略读的方法,培养默读的习惯,提高阅读速度,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为培养学生语文语感打下基础。
6、指导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含义和丰富的思想感情,理解文章的思路,了解基本写法,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
语文学习中贯穿情感教育和道德教育。
7、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背诵基本课文中的一些精彩片段,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熟练使用常用字典词典,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
8、大量阅读课程标准要求的课外读物,增加阅读量,要了解内容,背诵一些基本篇目。
四、教学措施1、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
人教版 初一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第二学期全套教学设计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学习目标1. 理解课文的内容.结构.情感和主题。
2. 学习理解精彩的景物描写,以及准确生动的动作描写。
3. 探讨文中的疑难词语和问题,培养探究的习惯。
二、学习重点景物描写.情感和主题三、学习难点情感.主题一些疑难词句的理解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预习1.请学生再次搜集有关作者的相关知识。
2.品析写景段落,指出写景的妙处。
3.背诵文章第二段。
二、课堂展示(一)预习检测第一小题(二)小组探究1.百草园是我的乐园,乐在何处?(主要从有声、有色、有趣、有味的角度去概括;让学生整体感知百草园,景美,事趣,是儿童的乐园)2.说百草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这两句话有没有矛盾呢?第1自然段的作用是什么?3.朗读第2自然段,看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百草园的景物的? 结合学生预习①形.声.色.味俱全,春.夏.秋景皆备。
(让学生分别找出相关内容)形:春景:声:夏景:色:秋景:味:②层次井然,条理分明,活泼多姿。
③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让学生找出所使用的修辞手法)④既抓住了事物的特点,又符合儿童的心理,用词贴切。
(引导学生揣摩词.句,让学生理解:光滑.肥胖.伏.窜.轻捷.低唱.弹琴等词语和相关语句。
)三、当堂检测“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中哪个内容是强调的重点?请你仿写一段话。
第二课时一、预习1.文章记叙了“我”在三味书屋的哪些事?2.“我”对三味书屋是怎样的感情?二、课堂展示(一)结合预习作业,师生共同学习文章的后半部分。
(二)小组探究1. 作者对先生是什么态度?2. 作者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感情有何不同,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3.本文“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两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怎样连接的?对于这个问题,有三种不同的看法:①两部分是对比关系,用百草园自由快乐的生活同三味书屋枯燥陈腐的生活相对比,一个是多么适合儿童心理,表现了儿童的广泛的生活乐趣,一个是多么妨碍儿童身心的发展,表现了儿童对它的厌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学设计”第二时这一时重点教学《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渔家傲》,另两首唐诗以外自读为主。
一、导语设计上一节我们学习了《饮酒》诗,好比我们这个旅游团观赏了陶渊明经营管理的一处田园风光,领略了它特有的风味。
今天我们继续旅行来到我国文学史上的两座高峰——唐诗和宋词。
这两座高峰郁郁葱葱,蔚然深秀,美丽的景色令游赏者目不暇接。
由于时间紧,我们在这两处景观中,重点欣赏孟浩然和范仲淹,走马观花看一看李白和白居易。
同学们,同意吗?二、解题《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写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当时孟浩然仍是一名隐士。
他西游长安,不甘寂寞,想出来做事,苦于无人引荐,于是写了这首诗赠给当时居于相位的张九龄,希望得到张丞相的赏识和录用。
因而这是一首干谒诗。
“干谒”的意思是:对人有所求而请见。
范仲淹所处的北宋时期,其主要边患是辽和西夏。
1040年到1043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等职,抵抗西夏侵扰。
其间他作了《渔家傲》词数首,写边镇劳苦,今只存这一首。
词中着力渲染了边塞的悲壮气氛,抒写了思念家乡的情绪和抗击侵扰、巩固边防的意志。
此词首开边塞词之作,其格调苍凉悲壮,感情沉挚抑郁,一扫花间词派柔靡无骨、嘲风弄月的词风,成为后来苏轼、辛弃疾豪放派的先声。
三、研习文.整体把握,理清思路将三首唐诗和一首宋词的录音听一遍,之后再将《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和《渔家傲》的录音各听一遍。
然后给6分钟时间让学生读背这两首诗词,看谁背得既快又准确。
教师范背这两首诗词,然后与学生共背一遍。
补充注释。
涵虚:指水映天空。
济:渡过。
仲淹的《渔家傲》中的\"燕然未勒归无计”如伺理解?明确:从字面上看,这句是说:在燕然山上还未刻石记功,归家问题还无计可施。
其实,这里的“计”应是“打算”“做计划”的意思。
是说:还不曾破敌为国立功,回家的问题还未考虑。
这“归无计”应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如何理解?明确:“人不寐”指“守边的将士睡不着”。
“将军白发征夫泪”,此句中的“将军白发”与“征夫泪”可理解为是互文的修辞手法。
由于长期守边,边疆生活又极其艰苦,敌人未破,军功未立,思乡思亲之情当然不能免去,将士们不免早生华发,也经常会流下思亲的热泪。
但与前面那句“燕然未勒归无计”联系起来看,这并非是消沉之意、怨慨之泪,而是一种“忠孝不能两全”的悲壮之隋。
3.欣赏品味品味名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对上述名句的欣赏品味见前面的“文研讨”相关部分。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这一句写得精练而有气势。
读着此句,眼前出现一幅边塞画:在人烟稀少的边塞,有一座孤城,两边光秃秃的重峦叠嶂,上空飘浮着缕缕青烟,悲壮的号角声和杂乱的边声在四野回荡,城门紧闭,一片荒凉。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这两句是李白在《行路难》中的名句,化用“愿乘长风破万里浪”之句。
它给遇到挫折遭遇,困难,受到打击而感到前路茫然的人们以一种信心,一种勇气,一股力量。
相信困难终将过去,阴云当能消除,那种让你大显身手、施展才华的机遇在等着你。
读了令人荡气回肠,精神振奋。
4.堂训练默写《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和《渔家傲》。
初步背诵《行路难》和《观刈麦》。
.堂小结打出投影片:分别介绍李白及其《行路难》和白居易及其《观刈麦》。
这堂我们学习了《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渔家傲》。
另外,因时关系将李白和白居易的两首诗作了走马观花式的浏览。
尽管如此,我们已初步感悟到了唐诗的魅力和宋词的风采,我们若真的是个旅游团,可真应验了“不虚此行”这句话了。
不过,我们的观赏绝不是到此为止,在我们今后的学习中,还要作更广泛更深入的欣赏品味。
四、布置作业.背诵和默写这五首诗词。
2.外再找这五位诗人的一些诗词来读读背背。
2、诗词五首——次北固山下教学目的1.学习前三首诗,朗读、背诵这三首诗词。
2.理解三首诗歌的意境。
3.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1.重点:(l)朗读、背诵这三首诗词。
(2)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难点:理解诗歌的意境。
预习指导:1.查字典,读准下列字的音:碣石澹澹竦峙萧瑟岱宗决眦2.自己练习读这五首诗:教学过程:一、三分钟演讲。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请一生讲一个曹操的故事教师作简评,引出曹操的远大抱负。
三、学习《观沧海》.作家作品简介《观沧海》选自《乐府诗集》是《步出夏门行》中的一章作者曹操,字孟德,沛国谯县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在镇压黄巾起义中,逐渐扩充军事力量建安元年《步出复门行》《蒿里行》诸篇,用乐府旧题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气魄雄伟,慷慨悲凉。
对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也有所反映。
《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
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登临碣石山.他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2.朗读诗歌指导:先范读再由学生试读。
3.指导学生评析诗句。
逐句分析,先由学生分析,再由教师归纳。
小结:写景的十句,前六句写的是实景,后四句写的是虚景。
这首诗借景抒情。
将眼前海上景色和自已的雄心壮志融合在一起,诗人以沧海自比,开阔的意境,雄浑的气势,也是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的表现。
诗中洋溢着饱含的激情。
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请同学们带着感情,再次朗诵这首诗歌。
4.齐读齐背,抽查个别背诵。
四、学习《次北固山下》.作家作品简介《次北固山下》选自《全唐诗》,作者王湾,洛阳人,唐代诗人。
2.朗读这首诗3.指导学生评析诗句4.当堂背诵。
五、学习《望岳》.作家作品简介20岁开始为时十年以上的壮游,先南游吴越,后北游齐赵3皈??ヒ??蝠使空牮迅??合????獭ㄩ??提皇????????????炳ˉ????嬲ㄨ仆谘敝熏八盈??接鼯??提牯??????桨蝓??炮颤而??并还????牲睕龊传??馨???杜甫诗现存1400多首,这些诗真实、深刻的反映了唐王朝由极盛走向衰落这一转折过程中的种种社会现象,展现出广阔的生活画面,成为唐代社会的形象的历史,历来被称为“诗史”。
他的诗在思想性、艺术性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
这首诗写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第1时教学流程设计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情境导入.回忆旧知2.指导初读2.感知了解3.验收效果3.理解积累4.指导诵读4.巩固深化一、情境导入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包拯》一文通过哪几事表现了包拯这一人物,我们对他曾做过怎样的评价。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这样一篇传记,看看他与包拯有哪些相似之处,两篇文在写法上有何异同。
3.板书:董宣执法.积极发言。
2.领悟学习本文时要与前一篇文从内容与写法两个角度做对比。
3.看注释①了解作者,理解本文作者与前文作者都是史学家。
二、指导初读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请先自读一遍文。
2.请互相讨论自读过程中的疑难问题,也可请教教师。
3.小组讨论,共同翻译文。
.自读文,结合注释,查阅工具书,标注生词读音。
2.同桌互读,纠正读音,质疑问难。
3.小组合作,翻译文,集中疑难,质疑,解疑。
,。
._1“‘t三、验收效果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掌握下列字音:晔、圉、骖乘、敕、绶解释加点生字词。
A.后特征为洛阳令。
B.臣不须……。
.将何以理天下乎?D.使宣叩头谢主,……。
E.赐钱三十万。
……F.由是搏击豪强,……2.请同学们结合注释了解文大意,思考问题:文主要记叙了几个故事来表现人物?与《包拯》一文有何不同?.以小组竞赛的方式完成。
2.不要求学生翻译文,说出故事大意即可。
与前文对比也不要求细致周到,说出:本文是重点记叙一事,来突出董宣的精神。
前文通过几事来表现人物。
3.那么文记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请同学们找出事情的起因、发展、高潮、结局。
遇到疑难,可相互讨论。
4.同学们在解决字词的基础上,复述全文。
3.学生用原文回答也可,自己概括回答也可。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对文情节有所了解,对文的词语也基本掌握了,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诵读,!加深对文的理解。
’要求:字音要读准,句读要分明,语调要.抑扬。
自由朗读、自由讨论。
五、本小结本节,我们主要以读为主,通过合作疏通文意,了解了这篇的主要情节,初步感受到了董宣的那种凛然正气,愿他的这种精神能体现在我们的身上,留在我们的心中。
六、板书设计参考’练习设计◆随堂练习设计.过关斩将: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加点的词语。
大言数主之失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唯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2.口头翻译下列句子。
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宣悉以班诸吏。
◆个性练习设计阅读下面短文,完成练习。
师旷劝学晋平公问于师旷日:“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日:“何不秉烛乎?”平公日:“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日:“盲臣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
’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日:“善哉!”.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问于师旷安敢戏君乎如日出之阳臣闻之2.将下列文言文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3.晋平公想学习,却又“恐已暮矣”,他所说的“暮”指什么?他为什么有这样的担心?4.师旷的回答,说明他将“暮”理解成什么意思?他为什么这样理解?.这则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教学步骤第2时教学流程设计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指导复述.回顾旧知2.诱思导学2.思考探究3.组织讨论3.讨论发言4.探究学法4.辐射练习.指导写作.片断练习一、指导复述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同学们,我们这节继续学习《董宣执法》,哪位同学再来复述一遍这个故事? 可请一位同学复述全篇,也可让四位同学分别复述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结局。
二、诱思导学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提问:在这个故事中,汉光武帝对董宣的态度前后发生了哪些变化,你怎样看待他的变化?.思考回答:变化:刘秀一开始听了公主的告状,怪罪于董宣,要用鞭子打死他,但后来却不杀他,而奖励钱三十万。
对这个问题的第2问,学生可能会从这几方面回答:从中看出光武帝是一个识别人才,知锗就改的明君。
光武帝明白了个中道理,明白了董宣痛陈严格执法对治理天下的重要性。
……2.董宣为什么要“大言数主之失”? 3.董宣未经审判,“格杀”湖阳公主家奴,你对此有什么看法?4.为什么被称作“强项令”?请从文中找出依据。
2.思考回答:因为公主管教不严,纵奴行凶。
、3.思考回答,理解现代的“法”与“执法”与古代的“法”及“执法”不同,从而树立现代法制观念。
4.阅读回答: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
三、讨论合作教师活动学生活动3.同学们都看过小说或电视剧《红楼梦》,其中有一个“葫芦僧判断葫芦案的故事。
如果把“贾雨村”换作“董宣”,请你设想他会怎么做? 3.想像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