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教材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同步备课《第四章》 4.1.3 点、线、面、体(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同步备课《第四章》 4.1.3 点、线、面、体(教学设计)

4.1.3 点、线、面、体教学设计一、内容和内容解析1.内容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以下统称“教材”)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4.1.3 点、线、面、体,内容包括:认识点、线、面、体的几何特征;知道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2.内容解析本节课主要是在学生了解了我们身边的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基础上,从流星雨、打开的扇面、商店和宾馆的旋转门等实例出发,引出了“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这一事实,从运动的观点揭示点线、面、体之间的内在联系,借助直观的图片与实例让学生从中感受点线、面、体的含义,体验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几何图形是由点、线、面、体组成的,点线面体的学习不仅是学生认识与理解图形,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的基础,还是以后学好三角形、四边形、圆等内容的必要基础知识.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对点、线、面、体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的认识.二、目标和目标解析1.目标(1)知道点、线、面、体是构成几何图形的元素,进一步认识点、线、面、体的几何特征.(2)知道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2.目标解析认识几何图形的基本元素:点、线、面:点、线、面也都是几何图形;认识到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经历从几何体中寻找点、线、面的过程,借助实例,通过触摸、观察、实验、举例等数学活动,变抽象为具体,发展抽象思维能力.提高热爱几何的热情,激发学习兴趣.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七年级学生仅对简单的几何图形有初步的直观认识,而对点线、面、体的抽象概念很难理解,需要让学生从直观中去感受抽象.由于七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特征和生理特征,学生好动性,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等特点,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一生理心理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心理上,学生对数学课的兴趣,老师应抓住这有利因素,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学课的科学性,学好数学有利于其他学科的学习以及学科知识的渗透性.基于以上学情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对“点动成线”、“线动成面” 以及“面动成体”的理解.四、教学过程设计(一)情境引入猜谜语谜语: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水中看不见. (打一自然物)—雨点你能用数学语言来描述这一现象吗?(点动成线)(二)自学导航几何体我们先来认识“体”. 观察一本书、圆罐、篮球,从它们外形中分别可以抽象出什么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球、棱柱、棱锥等都是几何体. 几何体简称体.平面与曲面如图:四棱锥有___个面;圆柱有___个面;圆锥有___个面. 再联想上一课“展开图”的知识,可以得出结论:包围着体的是_____.观察这些面,它们有区别吗?四棱锥的5个面是平的;圆柱的侧面是曲的,上、下两个底面是平的;圆锥的侧面是曲的,底面是平的.面有平的面(平面)和曲的面(曲面)两种.观察我们的教室和周围环境,举出一些实际生活中“面”的例子,并指出哪些面是平的,哪些面是曲的?点与线思考:观察几何体模型,回答下列问题:(1)面与面相交的地方形成了什么图形?它们有什么不同?(2)线与线相交的地方形成了什么图形?它们有什么不同?面与面相交的地方形成线,线分为直线和曲线;线与线相交的地方是点,点只代表位置,没有大小,所以点都是相同的.线的形象点的形象思考:下图是一个长方体,它有____个面,面和面相交的地方形成了____条棱,棱和棱相交成____个顶点.几何图形都是由________________组成的.在点、线、面、体中最基本的元素是____.物体的运动会留下运动轨迹,这些运动轨迹往往也能抽象成几何图形. 如果把笔尖看成一个点,这个点在纸上运动时,形成的图形是什么?动手试一试.点动成线线动成面观察下列动画,你发现了什么?面动成体观察下列动画,你发现了什么?(三)考点解析例1.(1)正方体由____个面围成,它们都是____面;正方体有____个顶点,每个顶点处有____条棱.(2)圆柱的侧面和底面相交成一条线,是____线;圆柱由____个面围成,其中有____个平的面,____个曲的面.(3)用圆规在纸上画圆,这种现象说明_________;风扇的叶片在转动时看上去像一个平面,这种现象说明__________;硬币在桌面上快速地转动时,看上去像球,这种现象说___________.【迁移应用】1.(1)在朱自清的《春》中描写春雨“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的语句,这里把雨看成了线,这种现象可以反映的数学原理是________.(2)国扇文化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历来中国有“制扇王国”之称如图,打开折扇时,随着扇骨的移动形成一个扇面,这种现象可以用数学原理解释为__________.2.如图是一个五棱柱,下列关于五棱柱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有4条侧棱B.有5个面C.有10条棱D.有10个顶点3.图中的立体图形是由几个面围成的?是平面还是曲面?面与面相交成几条线?它们是直线还是曲线?解:图中的立体图形是由4个面围成的;3个平面,1个曲面;面与面相交成6条线;直线有4条,曲线有2条。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世界的气候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世界的气候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世界的气候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世界的气候,主要介绍了气候的基本概念、气候的分类、气候的形成因素以及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和特征。

本章内容是学生对地理知识系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气候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对地理环境的理解和认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自然地理环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气候作为一个抽象的概念,学生对其理解和掌握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气候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气候的基本概念,掌握气候的分类和形成因素,了解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和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使学生掌握气候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热爱,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气候的基本概念2.气候的分类和形成因素3.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和特征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和理解气候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掌握气候知识。

3.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2.教学课件3.案例资料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世界各地的气候景观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气候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简要介绍气候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了解气候的定义和特征。

3.操练(10分钟)分析世界各地的气候类型,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掌握气候的分类和形成因素。

4.巩固(10分钟)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结合教材和案例资料,讨论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和特征。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关注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探讨如何应对气候变化。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居民与聚落》单元备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居民与聚落》单元备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居民与聚落》单元备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居民与聚落》主要介绍居民的分布、聚落的特点和形成原因以及不同地区的民居特色。

本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人类居住的地理环境,掌握聚落的基本特征,认识不同地区的民居风格,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地理现象有较强的好奇心。

但学生在地理思维和方法上还需进一步培养。

针对这一学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居民的分布、聚落的特点和形成原因,认识不同地区的民居特色。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地理环境的情感,增强学生的地理学科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居民的分布、聚落的特点和形成原因,不同地区的民居特色。

2.难点:聚落形成的地理环境分析,民居特色的形成原因。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地图、视频等素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地理现象。

2.案例分析法:以具体地区为例,分析聚落的形成原因和民居特色。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地理思维能力。

4.实践教学法: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地区的图片、地图、视频等教学素材。

2.准备实地考察地点,安排考察时间。

3.设计好课堂提问和讨论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不同地区的民居,引导学生关注民居特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居民的分布、聚落的特点和形成原因,展示相关地图和数据,让学生了解聚落形成的地理环境。

3.操练(15分钟)分析具体地区的聚落形成原因,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是学生学习几何的入门章节,主要内容包括:平面图形的性质、相交线、平行线、垂直、角的度量等。

本章节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几何图形和概念,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他们对平面图形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一些几何概念和性质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操作中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平面图形的性质,学会用直尺和圆规作图,理解相交线、平行线、垂直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几何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平面图形的性质,相交线、平行线、垂直的概念及性质。

2.教学难点:相交线、平行线、垂直的判断和证明。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实物、模型等引导学生直观地认识几何图形。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几何概念和性质的理解。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4.讲解法:教师针对重难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直尺、圆规、模型、实物等。

2.课件:制作与本章节内容相关的课件,以便进行直观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几何图形,如教室里的桌子、窗户等,引导学生关注平面图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平面图形的性质,如三角形、矩形的性质,引导学生直观地认识和理解。

3.操练(10分钟)教师布置一些实际操作题,如用直尺和圆规作图,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几何概念的理解。

4.巩固(10分钟)教师针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提问,检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第四章 管理决策(教材)

第四章 管理决策(教材)

第四章管理决策第一节决策概述一、决策的定义决策是组织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管理者通过分析各种备选方案,对面临的机会和威胁作出反应,在众多方案中选择一个最优方案,并加以实施的过程。

二、决策的原则决策的本质是选优,对决策方案如何选优,管理学家赫伯特·西蒙提出“有限理性”的原则,即通常所说的“满意原则”,而不是“最优原则”。

西蒙认为,人类实际的理性既不是完美无缺的“绝对理性”,也不是非理性的,他提出“有限的理性”的概念,并指出人们在决策时,不能坚持要求最理想的解答,常常只能满足于“足够好”或“令人满意”的决策。

管理决策中对结果追求“最优”,并非不可能,而是要付出较高的代价和成本,实现的难度也较大。

管理上有“追求完美是效率的敌人”的见解。

决策中坚持的“满意原则”是一般的原则,而“最优原则”则多是个别原则。

西蒙认为,人要作到完全理性或绝对理性,必须作到:(1)收集与决策有关的全部信息;(2)根据决策目标和信息制定所有可能的备选方案;(3)能准确地预测到每个方案的未来执行结果。

但是,人们很难做到以上三点,主要原因是:(1)由于缺乏财力和时间的限制,人们不可能收集到与决策有关的所有信息;(2)由于决策主要涉及到一些以前未作过的事情,因此很难列出所有的可能实现目标的备选方案,因此只能依据有限的信息制定数量有限的方案;(3)任何方案均是在未来实施的,而未来似乎不可避免的包含着不确定性,因此不可能准确地预期备选方案的结果。

第二节决策过程一、发现问题、确定目标问题是决策的起点,所谓问题是指现状和期望之间的差异。

决策目标是根据所要解决的问题确定的,即根据问题的现状、要求和解决的可能性提出决策所希望达到的结果。

目标必须明确、具体和可行。

在许多决策问题中,目标往往不止一个,利润、时间、质量等都可能是决策所要求的目标。

因此确定决策目标,需要有科学分析的过程,且要主次得当,统筹兼顾。

二、制定备选方案在确定目标后,在分析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制定出备选方案。

第四章实验动物的育种繁殖教材

第四章实验动物的育种繁殖教材
第四章 实验动物的育种繁殖
目的 掌握有关实验动物育种繁殖的基本理论、基 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重点 重点掌握近交系动物和封闭群动物的育种、 保种和繁殖方法,实验动物的性别鉴定、动情周期、 发情鉴定、配种方法等。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实验动物育种繁殖基本技术 近交系动物的育种繁殖 封闭群动物的育种繁殖 杂种一代和重组近交系的育种繁殖 携带特定基因品系的育种繁殖
动情周期:哺乳动物性成熟后,卵巢、子 宫、阴道等出现周期性的变化,动物表现周期 性的动情现象。分为动情前期、动情期、动情 后期和动情间期(休情期)。
产(孕)后发情:产后不久出现发情且能 接受交配的现象。
产后妊娠:边哺乳边怀孕。
实验动物配种方法
两种配种方式:长期同居与定期同 居
三种配比方式:一雌一雄、多雌一 雄和多雌多雄
遗传性状:生物体能世代相传的形
态特征、生理特征、代谢类型、行为本 能等。
质量性状:指明显的不连续变异 的性状,如毛色。通常由一对等位基因 控制。
数量性状:指连续的界限不清楚的 性状,如体重。受微效多基因控制。
质量性状的判断
杂交试验判定法:通过杂交、互交、 回交、纯交等方法,按孟德尔遗传定律 来分析判断。
个无限大的群体中,如果没有近 交、突变、迁移等因素的作用, 则群体的基因(型)频率保持不 变。即(p+q)2=p2 +2pq+q2 =1
基因型频率计算
Aa(♀)× Aa (♂ )
雄性配子 A p 及频率 a q
雌性配子及频率
Ap
aq
AA p2 Aa pq
Aa q p aa q2
( p+q)2=p2 +2pq+q2 =1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第四章 基本平面图形 》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第四章 基本平面图形 》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基本平面图形》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基本平面图形》这一章节,主要介绍了多边形的概念、分类及性质。

本章内容是学生继学习三角形、四边形之后,进一步拓展对平面图形的认识。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多边形的性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表达能力的初步形成。

二. 学情分析面对七年级的学生,他们在之前的学习过程中已经掌握了三角形、四边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

但是,对于多边形的理解,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启发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三. 说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如下: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多边形的概念、分类及性质,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表达等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表达能力的初步形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多边形的概念、分类及性质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难点是对于多边形性质的推理论证,以及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了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将以“引导探究,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为主,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思考、表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回顾三角形、四边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引出多边形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多边形的性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表达等过程,探索多边形的性质,总结出多边形的基本性质。

3.分类讨论:引导学生对多边形进行分类,了解不同类型多边形的特点,加深对多边形性质的理解。

4.应用拓展: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第四章BJT及放大电路基础教材

第四章BJT及放大电路基础教材

思考题
1、可否用两个二极管背靠背地相联以构成一个BJT? 2、BJT符号中的箭头方向代表什么?
3、能否将BJT的e、c两电极交换使用?
4、要使BJT具有放大作用,Je和Jc的偏置电压应如何连接?
5、如何判断BJT 的三种组态?
6、有哪几个参数确定BJT的安全工作区
7、三极管组成电路如左图所示,试分析 (1)当Vi=0V时 (2)当Vi=3V时 电路中三极管的工作状态。 解:(1)当Vi=0V时 ∵Vbe=0V,Ib≈0 ∴三极管处于截止状态, Vo=Vcc=12V (2)当Vi=3V时 三极管Je结处于正偏, Jc结处于反偏状态
20
0.4 0.8
PNP型锗管 vBE(V) vBE 0.2 V
死区电压: 硅管0.5V, 锗管0.1V。
2. 输出特性
iC(mA )
4
iC f (vCE ) i
B 常数
输出特性曲线通常分三个工作区:
(1) 放大区
100A
3
2
1
0
在放大区有 iC= iB , 也称为线性区,具有恒 80A 流特性。 60A 放大区 在放大区,发射结处 40A 于正向偏置、集电结处 20A 于反向偏置,晶体管工 iB=0 3 6 9 12 v (V) 作于放大状态。 CE
2、极间反向饱和电流 (1) 集电极基极间 反向饱和电流ICBO
-
ICBO
uA
b
+
c e
VCC Ie =0
4.1.4
主要参数
b c e
ICEO
uA +
2、极间反向饱和电流
(2) 集电极发射极间
反向饱和电流ICEO 即输出特性曲 线IB=0那条曲线所 对应的Y坐标的数 值。 ICEO也称为集 电极发射极间穿透 电流。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第四章 三角函数含答案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第四章 三角函数含答案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第四章三角函数
含答案
本文档为浙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中第四章的内容,涉及三
角函数的知识点和相关答案。

知识点介绍
本章主要介绍以下几个三角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1. 正弦函数(sin):定义为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与对边的比值;
2. 余弦函数(cos):定义为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与邻边的比值;
3. 正切函数(tan):定义为直角三角形中对边与邻边的比值;
4. 值域和定义域:三角函数在定义域内的取值范围;
5. 周期性:三角函数的图像在一定范围内具有循环重复的特点。

答案示例
以下是一些题的答案示例,供参考:
1. 问题:已知一个角的正弦值为0.5,求该角的余弦值。

解答: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是互补的,所以该角的余弦值为0.5的互补数,即0.5。

2. 问题:求角A的正切值,已知角A的对边长为6,邻边长为8。

解答:正切函数定义为对边与邻边的比值,所以角A的正切值为6/8=0.75。

请根据实际题目进行相应的计算和解答。

以上为浙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第四章三角函数的内容概述和一些答案示例,希望能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基本平面图形4.3角》教案

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基本平面图形4.3角》教案

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基本平面图形4.3角》教案一. 教材分析《第四章基本平面图形4.3角》这一节主要让学生了解角的定义、分类和性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角的概念,掌握角的分类,了解角的性质,并能运用角的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学习几何的基础,对于学生来说非常重要。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初步的图形知识,对于图形的认知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角的概念和性质,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角的概念和性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角的定义,掌握角的分类,了解角的性质。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角的定义和分类2.角的性质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和图形,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角的概念和性质。

2.采用自主探究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操作,自己发现角的性质。

3.采用合作学习法,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角模型,如三角板、四边形等。

2.准备一些图片,如角的示意图、角的分类图等。

3.准备一些练习题,如判断题、填空题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角模型和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引导学生思考:角是由哪两个点确定的?角有哪些分类?2.呈现(10分钟)介绍角的定义和分类。

给出角的定义:由一个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所围成的图形,这个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边。

介绍角的分类: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用量角器测量一些角的度数,并判断它们的类型。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完成一些判断题和填空题,巩固所学的内容。

教师及时批改,给予反馈。

5.拓展(10分钟)介绍一些角的性质,如:角的度数与边的长短无关;角的度数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等。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 第1节《光的直线传播》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 第1节《光的直线传播》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1节《光的直线传播》教案一. 教材分析《光的直线传播》是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的第一节,本节主要介绍了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现象。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光的直线传播规律,认识光的传播特点,为后续学习光的折射和反射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光的基本概念,对光的传播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对光的传播规律和特点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巩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规律,认识光的传播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光的直线传播规律2.光的传播特点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光的传播现象。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

3.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激光笔、透明塑料尺、白纸等。

2.教学课件:制作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激光笔射出光束,让学生观察光的传播路径,引发学生对光的传播现象的思考。

2.呈现(15分钟)介绍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规律,通过实验和动画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光的传播特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光的传播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总结光的直线传播规律。

教师点评并总结,强调光的传播特点。

5.拓展(10分钟)讨论: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发生什么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光的折射和反射。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和传播特点。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作业: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8.板书(5分钟)板书课题:光的直线传播板书内容: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光的传播特点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观察,使学生直观地理解了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和传播特点。

04第四章国际法基本原则国际公法马工程教材

04第四章国际法基本原则国际公法马工程教材
联合国大会将每年的4月7日定为“反思卢旺达大屠杀国际日”。 1994年11月,联合国安理会设立了联合国卢旺达战犯法庭,审判犯 有种族灭绝罪的嫌疑犯。
课堂练习
02/55.甲国是一个君主立宪制的国家,其下列 行为中,哪些属于国际法上的国家内政范畴, 外国不得中止干涉? A.甲国决议废弃君主立宪制,改用共和制造为 其根本政治制度 B.为处理该国具有的种族间的冲突,甲国经过 立法决议建立种族隔离区 C.甲国决议约请某个外国领导人来访 D.甲因决议请求参与某个政府间的国际组织
意味着责任,保护公民的首要责任在国家;2)如果一国内战、
叛乱、镇压或国家失败使其人民遭受大规模伤害,而该国不能或
者不愿制止或避免此种事态,那么不干涉内政原则就应该让位于
保护的责任。
11
案例:卢旺达种族清洗 1994年4月6日,卢旺达总统、胡图族人哈比亚利马纳的座机在
基加利上空被导弹击落,人员全部遇难。该事件立即在全国范围内 引发了针对图西族人的血腥报复。7日,由胡图族士兵组成的总统 卫队杀害了卢旺达女总理、图西族人乌维林吉伊姆扎纳和3名部长。 在此后3个月里,先后约有100万人被杀,其中绝大部分为图西族人。
)范畴。
答案:D
19
返回
六、国际合作原则
国际合作原则,是现代国家间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根本体现。 《联合国宪章》的生效及联合国的诞生,标志着一个以联合国为 中心的各国平等的全球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卫生等 方面国际合作机制的基本形成。
七、善意履行国际义务原则(p117)
善意履行国际义务在国际法中具有根本性的基础地位。国际法院 在1974年“核试验案”中指出:不管一项法律义务来自何处,有 关创设和履行该义务的基本原则就是善意履行原则。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同步备课《第四章》 4.1.2 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展开图(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同步备课《第四章》 4.1.2 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展开图(教学设计

4.1.2 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展开图教学设计一、内容和内容解析1.内容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以下统称“教材”)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4.1.2 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展开图,内容包括:能识别简单物体从正面看、从左面看、从上面看的平面图形;知道一些简单的立体图形的展开图.2.内容解析本节课是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一节第二课时的内容,在认识了常见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以后,教材安排了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和展开立体图形的内容,目的是让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体验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之间的相互转化,从而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培养空间想象力.在本节中,学生只要能从一组图形中辨认出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并能说出从不同方向看一些简单立体图形以及他们的简单组合得到的平面图形即可,对由视图想象出立体图形本章不作要求.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认识几何体与众不同方向看它所得的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了解一些简单的立体图形和它的展开图之间的关系.二、目标和目标解析1.目标(1)通过自主阅读教材中的内容,了解正数与负数是从实际需要中产生的,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2)结合实际生活情境中的具体数字,理解正数、负数及0的意义,掌握正数、负数的表示方法.(3)会用正数、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和应用意识.2.目标解析使学生能从一组图形辨认出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并能说出从不同方向看一些简单立体图形(直棱柱、圆柱、圆锥、球) 以及它们的简单组合得到的平面图形;在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的活动过程中,体验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相互转化,从而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能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并用平面图形描述从不同方向看一些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形成主动探究的意识,丰富学生数学活动的成功体验,激发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好奇心,发展学生的审美情趣.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学生通过前一学段的学习已经认识了部分常见的几何图形,具有了一定的认知基础。

生理学教材 第四章 血液循环

生理学教材 第四章 血液循环

第四章血液循环(Circulation)本章导读血液循环是维持生命的基本条件。

生命不息,循环不止。

机体内的血液通过周而复始的循环,运送营养物质、内分泌激素和其他生物活性物质到达相应的组织器官和靶细胞,同时携带其代谢终产物经由排泄系统排出体外,从而保证了新陈代谢的不断进行,实现了体液调节和血液的免疫防卫功能,进而维持了内环境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

循环系统是一套连续、封闭的管道系统,由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两部分组成。

血液循环的原动力来源于心脏的泵血功能,心脏泵血功能的实现是以其特定的生物电活动为基础的。

按照心肌细胞不同的电生理活动特点,可将其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构成心房和心室壁的普通心肌细胞,即工作心肌细胞;另一类是具有自动节律性或起搏功能的心肌细胞,即特殊传导系统心肌细胞。

心肌细胞具有的一般生理特性是:兴奋性、自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

正常心律的自律性兴奋由窦房结发出,传播到右心房和左心房,然后经房室交界区、房室束、浦肯野纤维传播到左、右心室,引起心房、心室先后有序的节律性收缩。

心脏泵血的过程即是心脏进行节律性有序舒缩的过程。

心脏一次收缩和舒张构成的一个机械活动周期即为心动周期,它可以作为分析心脏机械活动、研究其泵血机制的基本单位,对心脏泵血功能进行正确的评价具有重要的临床实践意义,其常用指标有心输出量、心脏作功量等。

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有前负荷、后负荷、心肌收缩能力和心率。

按照各类血管不同的功能特点,可将其分为三类:即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血液由左心室泵出后,循动脉系统分配至各器官组织,在毛细血管网处进行物质交换后,又经静脉系统收集回流至右心房,继续新一轮的心肺循环。

血压是指血管内的血液对于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也即压强。

血压的形成有两个基本的条件,即心血管系统内有血液充盈和心脏射血。

动脉血压是血液在动脉内流动时对单位面积动脉管壁所产生的侧压力,可分为收缩压和舒张压。

凡参与形成动脉血压的因素,都可以影响动脉血压。

第四章 变革时期(教材

第四章 变革时期(教材

• 1933年2月,中国电影文化协会在上 海成立。 • “必须亲切地组织起来,集中我们 的力量,来认清过去的错误,来探 讨未来的光明,来扩大我们有力的 电影文化前卫运动,来建设我们的 新的银色世界。” • 中国电影文化协会的成立,标志着 中国电影文化运动正式开始。
三、“艺华”公司
• 1、艺华影业公司,1932年10月创办, 由严春堂出任总经理。 • 2、主要作品

“在艺术史上,作品的形式与内容,始终是 内容占着优越性的地位。” • “单单形式的美,充其量,在作品,不过是 一时的流行物,在作家,不过是一时的流行 儿。”,“在艺术史上”,“是没有被记载的 资格和权利的”。 • “艺术批评者的批评基准应该是:‘作品是 否在进步的立场反映着社会的真实?’,而绝 不在作品的外貌是否华奢与完整。”
九、软性电影与硬性电影之争
• (一)左翼电影评论的兴起 • 1932年5月前后,左翼人士迅速占领了上 海各主要报纸的电影副刊,如,《时报 》的“电影时报”、《晨报》的“每日 电影”、《申报》的“电影专刊”、《 民报》的“电影与戏剧”和《中华日报 》的“电影新地”。另外,还创办了电 影理论、评论刊物《电影艺术》。

1932年7月,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领导 下的“影评人小组”成立。 • 主要影评工作者有王尘无、石凌鹤、 鲁思、舒湮等人。夏衍、郑伯奇、陈鲤 庭等人也是重要的撰稿人。 • 每片必评、统一口径 • 只对电影作意识形态上的批评。

电影批评应将“影片中的歪曲的意识 暴露于观片大众之前,使得观片大众不致 于被那些歪曲的意识所蒙蔽或欺骗,其次 是给予制片家的参考……批评者对于技巧 (导演技巧、演员表情、布景、摄影、灯 光、道具等)方面,马虎一点,甚而至于 完全不批评也没有关系,因为一件艺术作 品,它的中心意识只有一点的;准确的或 是反动的,至于讲到技巧,有时候或许是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

人教版(2024新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课件:4.2 课时2 去括号

人教版(2024新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课件:4.2 课时2 去括号
去括号就是用括号外的数乘括号内的每一项,再把所
得的积相加.
新知探究
➢ 去括号法则:
1.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
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同;
2.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
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反.
典型例题
例1 化简:
(1)8a+2b+(5a-b);
解:(1)8a+2b+(5a-b)
值( C )
A.与x,y,z的大小都有关
B.与x,y,z的大小有关,而与y,z的大小无关
C.与x,y的大小有关,而与z的大小无关
D.与x,y,z的大小均无关
随堂练习
分析:(xyz2-4yx-1)+(-3xy+z2yx-3)-(2xyz2+xy)
= xyz2-4yx-1-3xy+z2yx-3-2xyz2-xy
2.去括号:
(1) a+(b-c); a+(b-c)=a+b-c.
(2) a-(-b+c); a-(-b+c)=a+b-c.
(3) (a-b)+(c+d); (a-b)+(c+d)=a-b+c+d.
(4) -(a+b)-(-c+d). -(a+b)-(-c+d)=-a-b+c-d.
随堂练习
3.化简:
如果汽车通过主桥需要b h,通过海底隧道所需时间比通过主桥的
时间少0.15 h,你能用含b 的代数式表示主桥与海底隧道长度的和
吗?主桥与海底隧道的长度相差多少千米?
主桥长度:92b km;
海底隧道长度:72(b-0.15) km;

人教版(2024新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课件:4.1 课时1 单项式

人教版(2024新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课件:4.1 课时1 单项式
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 2024新版教材
4.1 课时1 单项式
学习目标
1. 能叙述并理解单项式及单项式的系数、次数的意义.
2. 会正确确定一个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知识回顾
➢ 用含有字母的式子填空,看看列出的式子有什么特点?
(1)苹果的原价是每千克p元,按8折优惠出售,现价是每千克
0.8p
_____元.
行驶3 h的路程: 92×3=276(km).
新知探究
问题 港珠澳大桥是集主桥、海底隧道和人工岛于一体的世界上
最长的跨海大桥. 一辆汽车从香港口岸行驶到东人工岛的平均速度
为96 km/h,在海底隧道和主桥上行驶的平均速度分别为72 km/h
和92 km/h. 请根据这些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汽车在主桥上行驶2 h的路程是多少千米? 3 h呢?

用单项式填空,并指出它们的系数和次数.
(4)《北京2022年冬奥会——冰上运动》是为了纪念北京2022年
冬奥会冰上运动发行的邮票.邮票1套共5枚,价格为6元,其中一
种版式为一张10枚(2套),如图所示.某中学举行冬奥会有奖问答
活动,买了m张这种版式的邮票作为奖品,共花费______元.
12m
它的系数是12,
(6)4r2.
它的系数是4,次数是2.
圆周率是常数,不是字母.
随堂练习
1.填表:
单项式
2a2
系数
2
次数
2
xy2
-1.2
1
1
-1
3
2



2
随堂练习
2.用单项式填空,并指出它们的系数和次数.
(1)国家速滑馆“冰丝带”采用了我国自有的二氧化碳跨临界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结构图例
我们天天 学会友好相处 做人要诚实 在进步
丰富多采的 学习生活
学习中的 苦与乐
我和小伙伴

我们爱学习
② ⑤ ④ 我们遵守规则
让我们学会 合作 生活中处 处有规则 规则是怎 么来的 我要遵 守规则 我心中的老师 老师教育我成长
快乐的学校生活
③ 我们的班集体

品德与生活(社会)内容标准的呈现 特点
将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融为一体。 按照综合主题的方式呈现课程内容。 倡导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的意义。 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改革思想。 内容标准与教材呈现、课时之间的关系。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科书的结构形式 一、教科书结构完整 1、前言部分 2、目录部分 3、正文部分 4、训练部分
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本线索设置主题 突出养成教育的要求 突出“活动性” 图文并茂的呈现方式 开放性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教材的主要特点 结构综合 内容开放 设计连贯 学习方式新颖(体验式、研讨式、探究式) 呈现形式活泼


7、第三单元生活中的你、我、他主题思想
(1)知道和理解人与人沟通的重要。 (2)养成观察社会的习惯,学会观察社会的 技能。 (3)培养尊重他人的态度。 (4)初步了解文明人的举止行为。 (5)放宽看社会的视野。 初步懂得社会中人与人关系多样性,增强对社会 的关心态度,培养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

邻里之间

爱护我们的 家居环境
生活中不能 没有他们
人们的职 业和劳动
单元结构图例
我们生活在一起
为我们生活服务的人
同在蓝天下

② ⑤ ④
我们一起手拉手 友爱残疾人 我们都是同龄人
生活中的你、我、他

爷爷奶奶好
我爱爷爷 奶奶
爷爷奶奶, 您们快乐吗
走近残疾人
天天助残日
我心中的老师
在学校里工 作的人们
我是班集体的 一员
集体荣誉 靠大家
5、第二单元内容结构分析

LOGO
6、第二单元内容解读 “我们天天在进步”(31页),设计思路? 怎样处理“不可能的成就”这类阅读文章? “让我们学会合作”(40—43页),设计思路? “规则是怎么来的”(46—48页),设计思路?


单元结构图例
我长大了
爸爸妈妈抚育我 ②

温暖的家
③ 我懂事了 ④ 健康生活每一天
家里的文 明礼貌
居家生活 讲节约
生活中的安全
2、第一单元内容结构分析

LOGO
3、第一单元内容解读
从出世到我是一个3年级的小学生(3—6页)。 设计思路? 妈妈的一天(8页)。设计思路? 健康生活每一天(14页)。“我通常的做法”的 设计思路? 怎样指导17页的课文? “康乐棋”的用途?
1、第一单元“温暖的家”主题思想
(1)体验成长历程,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 (2)了解父母的工作和劳动,知道自己对 家庭应尽的责任。 (3)懂得简单的安全常识,学会基本的自 我保护方法;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教 养和生活习惯。 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增强对家庭生活的理性认识。


4、第二单元快乐的学校生活主题思想
(1)拓展对学校生活的认识。 (2)通过体验和比较,认识不同的学习 方法。 (3)增强群体意识、合作意识。 (4)知道怎样解决学生之间的冲突,怎 样克服学习中的困难。 学校是该阶段学生最为具体的“社会形态”, 通过学校这个活动空间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 展,是本单元的学习重点。
第四章 品德与生活(社会) 教材

LOGO
我国教材的编写、发行和使用
国定制(苏联、中国) 审定制 (日本) 自由制(英国) 选定制(美国)

品德与生活(社会)教材编撰的基本 原则
一、适合社会需要 二、促进个性和谐发展 三、符合受教者的心理规律 四、尊重科学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8、第三单元内容结构分析

LOGO
9、第三单元内容解读
“邻里之间”的常情及内容拓展(58—59页),设计思路? “下水道堵了”学习活动的组织与处理(62—63页)? 如何利用“信息卡片”(69页)? “爷爷奶奶,你们快乐吗?” (75—76页)设计思路? “友爱残疾人”(77—81页)设计思路? 怎样指导“我们都是同龄人”(82—88页)?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科书的结构形式 二、图文并茂、多样化的呈现方式 图像系统(封面五彩缤纷、图片、地图、图表、 文字系统) 多样化的呈现方式: (低年级课本—主题课题式;高年级(单元-课题 式)

人教版《品德与生活》教材的主 要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