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三针,感冒三针,手足三针
鬼门十三针
上星穴:别名鬼堂,明堂。神堂,属督脉,位于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1寸 针法;直刺1-4寸,可透少海[曲池对侧]
会阴穴:别名屏翳,海底,下极。属任脉,位于会阴部,男性当阴囊根部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女性当大阴唇联合与肛门来年线的中点 针法;从下向上直刺,要刺出血
怎样检查:
十一曲池火针强
十二会阴不用忙
十三舌底在中央
孙真人针十三鬼穴歌 百邪颠狂所为病,针有十三穴须认,凡针之体先鬼宫,次针鬼信无不应。 一一从头逐一求,男从左起女从右,一针人中鬼宫停,左边下针右出针, 第二手大指甲下,名鬼信刺三分深,三针足大指甲下,名曰鬼垒入二分, 四针掌后大陵穴,入针五分为鬼心,五针申脉为鬼路,火针三下七锃锃, 第六却寻大椎上,入发一寸名鬼枕,七刺耳垂下五分,名曰鬼牀针要温, 八针承浆名鬼市,从左出右君须记,九针劳宫为鬼窟,十针上星名鬼堂, 十一阴下缝三壮,女玉门头为鬼藏,十二曲池名鬼臣,火针仍要七锃锃, 十三舌头当舌中,此穴须名是鬼封,手足两边相对刺,若逢狐穴只单通, 此是先师真妙诀,狂猖恶鬼走无踪。
中医常用九大针灸处方(干货收藏)
中医常⽤九⼤针灸处⽅(⼲货收藏)1⼿⾜⼗⼆针组⽅:合⾕、内关、曲池、三阴交、⾜三⾥、阳陵泉。
其中合⾕、曲池属于⾜阳明胃经的同名经⼿阳明经⽳位;三阴交、⾜三⾥分属于⾜太阴脾胃经、⾜阳明胃经的表⾥两经⽳。
诸⽳相配可健脾和胃,理⽓和⾎。
临床应⽤:中风、⾼⾎压、偏瘫、痹证等。
2⼗全⼤补⽅王乐亭王⽼仿效⼗全⼤补汤拟定针灸“⼗全⼤补⽅”。
组⽅:合⾕、曲池、内关、⾜三⾥、阳陵泉、中脘、太冲、三阴交、章门、关元。
此⽅为⼿⾜⼗⼆针加中脘、太冲、章门、关元⽽组成。
章门为脾之募⽳,中脘为胃的募⽳,关元属任脉,⼩肠的募⽳,诸⽳共济补⽓⾎、健脾胃、养⼼⽓、滋肝肾、通经络,尤以荣养脾胃为要。
临床应⽤:⼗全⼤补⽅偏于调补,主要⽤于虚损诸证,包括神经衰弱、慢性消耗性疾病后期等。
3⽼⼗针王⽼效仿李东垣《脾胃论》补中益⽓汤拟定⽼⼗针的针灸处⽅。
组⽅:中脘、⾜三⾥、上脘、下脘、⽓海、天枢、内关。
其中中脘、⾜三⾥为主⽳,其余为配⽳。
中脘为六腑之会、胃之募⽳,取之可助消化⽔⾕、温通腑⽓、升清降浊、调理中州;⾜三⾥为胃之下合⽳,⽤补法有健脾和胃、益⽓升清之功,⽤泻法有降逆化浊、通调肠腑之效;上脘、中脘与下脘统称三脘,三者配合,具有调理胃腑受纳、腐熟和吸收⽔⾕之功;⽓海(丹⽥),为元⽓⽣发之所在,取之可温固下元、调理下焦⽓机;天枢为⼤肠募⽳,可调肠胃、⾏⽓机、分⽔⾕、消积滞;内关为⼿厥阴经之络⽳,可宽胸理⽓、守神和胃、理三焦⽓机、助升清降浊。
诸⽳相配,共奏调中健脾、升清降浊、调理胃肠、理⽓和⾎之效。
临床应⽤:“⽼⼗针”应⽤于神经衰弱、慢性病的恢复阶段,可改善体质,协同发挥镇静安神之效。
对于⽓⾎不⾜导致的妇科疾患,如更年期综合征、痛经,王教授亦多取此⽅,通过治理阳明调整冲任。
脱发、头痛、⾯瘫、颈性眩晕等,凡伴有体质虚弱,脾胃不⾜者,以“⽼⼗针”加减化裁进⾏治疗均可取得较好疗效4⼗⼆透⽳组⽅:肩髃透极泉,腋缝透胛缝,曲池透少海,外关透内关,阳池透⼤陵,合⾕透劳宫,环跳透风市,阳关透曲泉,阳陵透阴陵,绝⾻透三阴交,昆仑透太溪,太冲透涌泉。
针灸学:五官科病证
针灸学:五官科病证1、多选耳窍流脓肾阴亏损型除取主方治疗外,还宜加用()。
A、肾俞B、然谷C、照海D、太溪E、大钟正确答案:A, D2、名词解释脑漏正确答案:即鼻渊之重者,以鼻内流出腥臭浊涕、鼻塞(江南博哥)、嗅觉丧失为主症。
常见于急、慢性鼻炎,急、慢性副鼻窦炎。
3、单选针灸治疗近视的取穴原则应是()。
A、近部取穴B、远部取穴C、近取与远取相结合D、取足厥阴经穴E、取足太阳经穴正确答案:C4、问答题梁某,男,8岁。
因玩耍后汗出脱衣,出现怕冷、发热、头痛、耳内搏动疼痛,数日后开始流脓,呈淡黄公,气味腥臭。
正确答案:诊断:亭耳。
治法:祛风清热。
取和阳经穴为主。
毫针刺以泻法为主。
处方:风池、听会、翳风、合谷。
方义:风热结聚少阳,风池属少阳经,与合谷配以祛风清热。
听会、翳风分属手足少阳经穴。
两穴位近耳郭,泻之可消散局部瘀热。
5、单选怕冷、发热、头痛、耳底搏动作痛,数日后耳膜溃破,脓自耳道流出,治疗取()。
A、风池、合谷、翳风、大椎、曲池B、合谷、太冲、太阳、听会、风池、大椎C、风池、听会、大椎、翳风、合谷、肾俞D、风池、听会、翳风、合谷、大椎、曲池E、风池、听会、翳风、合谷、肾俞、太溪正确答案:D6、单选治疗咽喉肿痛实热证,根据实则泻其子之意,泻肺经实热,可选()。
A、少商B、足泽C、鱼际D、经渠E、太渊正确答案:B7、单选挑治法治疗麦粒肿,所挑治红色疹点的部位是()。
A、第1—7胸椎两侧B、第1—6胸椎两侧C、第1—5胸椎两侧D、第1—4胸椎两侧E、第1—3胸椎两侧正确答案:A8、名词解释肾虚牙痛正确答案:牙龈隐隐作痛,时作时息,口不臭,脉搏细或齿浮动者,为肾虚牙痛。
9、单选阴虚火旺所致口疮,伴见失眠,治宜选用()。
A、照海、合谷、神门B、廉泉、劳宫、照海C、地仓、合谷、劳宫D、廉泉、通里、照海、神门E、廉泉、三阴交、通里、照海正确答案:D10、单选翳风、听会、侠溪、中渚诸穴组成的处方,可用于治疗()。
针灸治疗学1
一、单选题 35分(每题1分)1、下列与“热则疾之”无关的是:(B )A浅刺疾出 B热病可灸 C少留针 D泻法 E点刺出血2、针灸治疗原则中,“寒则留之”是指:( C )A艾灸时间长 B艾灸量大 C寒证行针时间长 D坐罐 E都不是3、久泄、久痢以致脱肛宜用:(C )A实则泻之 B宛陈则除之 C陷下则灸之 D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E都不对4、脏腑病远端取穴应首选:()A头面 B胸腹 C腰背 D四肢肘膝关节以上 E四肢肘膝关节以下5、阴经经脉五输穴五行属性正确的是:()A木火土金水 B金水木火土 C金木水火土 D木火金水土 E土木金火水6、太冲是何经的原穴?()A脾经 B肝经 C肾经 D胃经 E胆经7、按主客配穴法,脾经先病,胃经后病应取:()A太白、丰隆 B冲阳、丰隆 C太白、冲阳 D公孙、丰隆 E均不是8、八会穴中的血会是:()A血海 B肝俞 C脾俞 D心俞 E膈俞9、热痹治疗除在病变局部选穴外,可再加:()A 肾俞、关元B 大椎、曲池 C内关、合谷 D膈俞、血海 E阴陵泉、足三里10、肝阳暴亢型中风可在基本处方上再加:()A足三里、气海 B 太溪、三阴交 C丰隆、合谷 D风池、完骨 E太冲、太溪11、针灸治疗面瘫的基本处方为:()A 阳白、四白、颊车、地仓、翳风、颧髎B 翳风、颧髎、合谷、太冲、丰隆C 阳白、四白、颊车、地仓、翳风、列缺D颊车、地仓、翳风、颧髎、大陵 E 阳白、四白、颊车、地仓、翳风、颧髎、合谷12、肝阳上亢型头痛针灸治疗同:()A阳明头痛 B少阳头痛 C太阳头痛 D厥阴头痛 E偏正头痛13、下列针灸方法适宜于肝肾阴虚眩晕的是:()A只针不灸,泻法 B针灸并用,泻法 C针灸并用,补法 D以针为主,平补平泻 E以灸为主,平补平泻14、高血压病,头晕头重者当重灸:()A百会 B足三里 C关元 D肾俞 E气海15、心悸急性发作针刺可用:()A补法 B泻法 C平补平泻法 D禁用针刺 E刺血16、小便不通,或通而不畅,小腹胀急,胁痛,口苦,苔薄白,脉弦者,针灸治疗在基础处方上再加:()A 中极、行间B 太冲、支沟C 血海、膈俞D 肾俞、太溪E 阳陵泉、太溪17、治疗疔疮,所取主穴属:()A任脉穴 B手少阳经穴 C督脉穴 D足太阳经穴 E足阳明经穴18、治疗乳腺炎膻中穴刺法是:( )A向下平刺B向上平刺C向患侧乳房横刺D向健乳房横刺 E.用梅花针叩刺19、治疗阑尾炎适宜的手法是:()A补法 B泻法 C疾出针不留针 D平补平泻 E三棱针点刺20、下列各项中,除……外都是治疗踝部扭伤的基本处方:()A.解溪B.委中C.昆仑D.申脉E.丘墟21、下列各项中,除……外都能拔罐治疗落枕:()A.大椎B.肩井C.肩外俞D.阿是穴 E风池22、血虚风燥型神经性皮炎,以针刺为主,。
手掌穴位图解及按摩要点
中医认为手部经络穴位丰富,既有手三阳经、手三阴经及其穴位循环与分布,又有十四经的沟通联系,众多经外奇穴的分布,治疗手穴能治疗全身疾病。
手是一个全息元,刺激相应的穴位可调整相应组织器官的功能,改善其病理状态,从而起到防病治病强身健体的作用。
手掌按摩穴位全图:一.循环系统高血压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血压升高,尤其突出的是舒张压持续升高的全身性慢性血管疾病,主要与中区神经系统和内分泌液体调节功能猕乱有关,也与年龄、职业、环境、肥胖、嗜烟等因素有关。
中医理论认为主要由于肝肾阴阳失调所致。
具体治疗方法:治疗高血压要首先按压阳谿、合谷、落零五穴及整个血压反应区。
手法是用力按压。
用一根一束的牙签强刺,会获得更高的疗效。
良好的心脏功能,是保证血脉通畅的必要条件。
所以要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必须加选手心的心包区,手背的腕骨穴的按摩、刺激才奏效。
在体检或是定期检查时,如果医生说你的血压高,应立即开始做穴位疗法,用牙签刺激穴位,按摩穴位,很快血压就出现下降。
每天坚持治疗,血压会持续逐渐下降。
按摩的穴位:腕骨、血压反应区、零落五、心包区、合谷、阳谿低血压通常收缩压在100 毫米汞柱以下,便为低血压,底血压者往往血管收缩力差,血流不畅。
因此,血液不能流到毛细血管的每个角落,以心脏为主的血液循环系统功能不良,从而出现低血压特有的症状:站起来时眼前发黑,手脚冰凉、耳鸣等。
具体治疗方法:在治疗低血压时,需选择与心脏关系密切的心经、心包经及与心包经关系很密切的三焦经上的穴位。
取手腕掌侧的神门、太陵穴,手背的阳池、中渚穴,这四个穴位都是治疗低血压很有效的穴位。
另外,还可加取手心的心包区和手背的血压反应区,这两个区带也是治疗低血压敏感区。
常时间慢按揉、轻捻搓。
刺激要领是柔和而轻松。
按摩的穴位:血压反应区、中渚、神门、太陵、心包区、阳池二.消化系统便秘便秘是食物滞留肠中,其中的水分被过多吸收而引起的。
如果排泄不畅,废物滞于肠中并被吸收进入血液,一定会引起各种内脏功能失调。
手足三针疗法(转)
手足三针疗法(转)笔者研究运用手三针、足三针治疗颈肩腰腿和三叉神经痛等疑难痛症近30年,其收效之神速,效果之确切,可谓是:入针即效,拨针即愈。
从众多的颈肩腰腿痛、三叉神经痛、顽固性头痛、牙痛等症的治疗观察中,大多能足三针1~2分钟之内收到显效或治愈。
笔者应有关单位邀请,曾多次举办全国性和地方性的学习班,听课者达200余人次,遍布20多个省市。
但以前所办的学习班,其内容大多是骨质增生症的治疗方法。
在讲解其治疗方法时,只是粗略讲一下手三针、足三针的施针方法,没能从手三针、足三针的作用机理去进行深入细致的探讨。
学员听了之后只会知道怎么样去用手三针、足三针治疗颈肩腰腿痛,对其来历和作用机理不太了解。
因此笔者感到有必要对手三针、足三针在治疗颈肩腰腿痛、三叉神经痛、顽固性头痛、肋间神经痛等疑难痛症方面的作用机理作进一步的探讨,以求得到同行的指正和惠助,并希望让手三针、足三针的运用得到普及与提高。
手三针、足三针的来历。
一、手三针、足三针是笔者足三针近30年的针灸临床工作中,根据其对颈肩腰腿痛等痛症的确切疗效而提出命名的。
二、手三针、足三针各是哪几个穴位。
手三针是:后溪、中渚、间谷(笔者发现的一个新穴)。
足三针是:太冲、内庭、足临泣。
现将各穴的适应症简述于下。
间谷穴:这是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发现的一个新穴,位于手阳明大肠经之三间与合谷两穴连线之中点。
它的适应症是,凡三间、合谷两穴的适应症均是其适应症。
尤其对颈肩肘臂指部的疼痛麻木,疗效甚为突出。
现将《针灸聚英》关于三间、合谷两穴的主治范围摘引如下三间:主治喉痹,咽中如梗,下齿龋痛,嗜卧,胸腹满,肠鸣洞泄,寒热症,唇口干,气喘,目眦急痛,吐舌,戾颈,喜惊,多唾,急食不通,伤寒气热,身寒结水等17种病症。
主治伤寒大渴,脉浮在表,发热恶寒,头痛脊强无汗,寒热症,鼻衄不止,热病汗不出,目视不明,生血翳,头痛,下齿龋,耳聋,喉痹,面肿,唇吻不收,喑不能言,口噤不开,偏风,风疹痂疥,偏正头痛,腰脊内引痛,小片单乳蛾等22种病症。
预防感冒中医针灸治疗方案
预防感冒中医针灸治疗方案1.针灸秘传十绝招2.民间偏方:针灸治疗感冒的制作方法3.怎样预防感冒的方法4.感冒的针灸治疗5.民间针灸绝技方法是什么(中医针灸绝技)针灸秘传十绝招针灸秘传十绝招一、身柱妙用身柱督脉第十二号穴部位:在脊椎正中线上,于第三、四胸椎棘突的中间凹陷处取穴。
采取坐位,俯首取穴。
针法:用1.5寸28号针(长4.5cm,直径0.32mm)对准穴位直刺,不可稍偏,针尖下边有抵抗,针尖达到脊椎骨膜上边为度。
如果针下空软,那是针刺偏了,急宜提出向穴位直刺,如果刺偏而误入胸膜则有发生气胸的危险。
针进到应刺的深度则停止,使针身正直不偏不歪,留针20分钟至30分钟。
起针时先动摇针柄,感到针体松动时以不紧不慢的手法拔出,即用消毒干棉球压住片刻。
作用:(一)增加强壮1.先天不足或后天亏损者;2.面色萎黄,食欲不振者;3.多次针灸不效者。
(二)预防感冒1.冷天、大风天外出以前针之;2.感冒流行发生季节;3.同室的人有感冒时;4.经常好感冒的人。
(三)抗高烧1.感冒高烧至39C者,针后半小时汗出烧退,轻松愉快。
2.常发低烧者。
(四)小儿疾患小儿疳疾、惊风、便溏、虫积。
可用艾卷灸身柱穴十分钟,每日1次。
连续3—7天。
病例举要:1.高烧1984年,光明函授大学召开筹备会议时,夜间一代表突发高烧,为针身柱穴。
半小时后,周身大汗而烧退。
2.感冒辽宁中医学院一教研室,4位教师,经常感冒。
每人针身柱3次,从此竟不再感冒。
因此,针刺身柱穴对预防流行感冒.多次实验有效。
二、针刺后遗痛有一种病人主诉:周身某处作痛,视之皮肤如常,其痛处恰在穴位上。
问其原因由于针灸后所发生。
询问原治疗医生,针处既然没有改变,医生也无法解决也不能算做治疗失误,但患者确实疼痛。
我的治疗方法很简单,在发生疼痛穴位的相对处针之。
例如内关痛针外关,阳陵泉痛针阴陵泉,如果两穴对得准确无不应针而愈。
无以名之,故名为“针灸后遗痛”。
病例举要:王XX女50岁家庭妇女主诉:左手腕内侧有——小块疼痛,由于怔忡失眠,医生曾作针灸,病愈而此局部痛,其痛可以忍受,但干扰日常生活。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易错题(3)【精选100题含答案】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易错题1、下列哪一项不符合缺铁性贫血A.血清铁减低B.血清铁蛋白减低C.总铁结合力减低D.转铁蛋白饱和度减低E.骨髓有核红细胞内铁减低【答案】C2、下列哪项不是伤寒的典型表现A.皮疹B.发热C.腹泻D.脾大E.表情淡漠【答案】C3、产后腹痛的分型A.血虚型.血瘀型.虚寒型B.气虚型.血虚型C.气血两虚型.瘀滞子宫型D.气血两虚型.瘀滞子宫型.虚寒型E.气虚型.虚寒型【答案】C4、“胃之关”指的是A.贲门B.幽门C.大肠D.膀胱E.肾【答案】E5、关于结核病的呼吸系统症状,下列哪项恰当A.痰中带血可因空洞中血管瘤破裂造成B.约1/2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咯血C.炎症波及壁层胸膜时可出现剧烈胸痛D.咯血后发热持续不退,提示有结核病播散E.一般无急骤出现的呼吸困难【答案】D6、小青龙汤中主要起温肺散寒化饮作用的药物是A.细辛.麻黄B.桂枝.细辛C.麻黄.桂枝D.细辛.干姜E.干姜.半夏【答案】D7、临床治疗子痰初起,常选用的方剂是A.透脓散加减B.橘核丸加减C.阳和汤加减D.黄连解毒汤加减E.滋阴除湿汤加减【答案】C8、确诊流行性出血热的依据是A.全身感染和中毒症状B.鼠类接触史C.“三痛”和“三红”征D.特异性IgM抗体滴度升高E.异型淋巴细胞增多【答案】D9、患者,女,23岁。
产后小腹隐痛,多日不解,阵发性加重,喜按,恶露量少,色淡,面色苍白,头晕目眩,心悸失眠,大便干燥,舌淡,苔薄白,脉细无力。
其治疗选方A.补中益气汤B.肠宁汤C.生化汤D.小建中汤E.黄芪桂枝五物汤【答案】B10、创面边缘整齐,坚硬削直而如凿成,基底部高低不平,有稀薄臭秽分泌物。
其溃疡属于A.麻风性溃疡B.压迫性溃疡C.疮痨性溃疡D.梅毒性溃疡E.岩性溃疬【答案】D11、雷头风发作的病机多是A.风热夹痰上冲B.湿热夹痰上冲C.风热夹湿上扰D.风湿夹火上扰E.风热夹瘀上扰【答案】B12、治疗哮病寒包热哮证,应首选A.射干麻黄汤B.三子养亲汤C.定喘汤D.厚朴麻黄汤E.麻杏石甘汤【答案】D13、女性,40岁。
胃三针,感冒三针,手足三针
胃三针按具体的针刺顺序说:胃三针应该是腰2、腰1、腰3棘突下,斜向下刺,胃三针在八字新针刺疗法中,它的作用是:1它是高能量点。
2是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胆囊炎,胆石症等疾患的治疗点。
3防治晕车、晕针。
开高能量点以及治疗胃肠道疾病,我不在这里赘述。
只谈谈防治晕车及晕针现象。
今天又来一个患者,女性,48岁,以全身浮肿,双下肢为著,伴双下肢无力,如灌铅一样,行走艰难。
并有左下肢疼痛。
劳累后腰部也有不适感。
晨起觉双手肿胀,平素恶寒,易感冒。
查看其双下肢时,发现有好多於络,于是给其双下肢於络点刺放血,当我还没给左下肢放完血时,患者给我说:马大夫,让我休息一下,我以前扎针没有晕针现象,今天怎么突然感到头晕,心慌,恶心欲呕。
于是我让患者先俯卧于床上,给其针刺胃三针,针后,我问患者有什么感觉?患者回答:现在不再有头晕心慌恶心的现象了。
于是我给她继续点刺放血。
把左右下肢的於络都点刺放血,患者再也没有上述现象了。
而后给患者太极六合针法:内、中八卦均为:离、坤、乾、坎。
外八卦:双阴陵泉、双漏谷、双三阴交。
针后患者双下肢无力明显减轻,左下肢疼痛消失。
记得去年,我三姨陪着我另一个阿姨来我这来做治疗她的糖尿病的时候,我三姨晕车特别厉害,到我这时,脸色煞白,呕吐不止,胃脘如揪心一样难受。
我看到我三姨那么痛苦,就让她俯卧与床,欲给其针胃三针,当我刚刚扎了腰2棘突下一针后,我三姨就说:小晖治疗晕车还真有办法,一针下去,我什么不适感都没了,但是我还给三姨扎了腰3与腰1棘突下。
而后,我三姨与我们有说有笑,一切如常。
以扣刺至骨膜为深度 .感冒三针一)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
用前第一方二)太阳病,头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经尽故也。
若欲作再经者,针足阳明,使经不传则愈三)伤寒腹满谵语,寸口脉浮而紧,此肝乘脾也,名曰纵,剌期门四)伤寒发热,啬啬恶寒,大渴欲饮水,其腹必满,自汗出,小便利,其病欲解,此肝乘肺也,名曰横,剌期门五)太阳与少阳并病,头项强痛,或眩冒,时如结胸,心下痞硬者,当刺大椎第一间,肺俞、肝俞,慎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脉弦。
最新针灸学-重点穴位-特殊穴位总结解析
督脉1. 取穴要点长强---尾骨端与肛门连线中点腰阳关---第4腰椎棘突下命门---第2腰椎棘突下至阳---第7胸椎棘突下大椎---第7颈椎棘突下哑门---后发际正中直上0.5 寸风府---后发际正中直上 1 寸百会---两耳尖直上连线的中点,前发际正中直上 5 寸水沟---人中沟上1/3与中1/3交点2. 主治腰阳关---虚证实证皆可命门---虚证为主至阳---治疗黄疸、呃逆等大椎---与手足三阳经交会穴,清热解表,治疗感冒,头项强痛配哑门、风府哑门--- 暴喑配廉泉,注意操作方法(平天柱风府---注意操作方法(平风池百会---治疗中气下陷,头痛配头维、神庭、印堂、风池,失眠配四神聪水沟---急救要穴印堂---疏风解表配迎香3. 督脉的经脉循行路线(包括交会穴任脉1. 重点穴位中极(治疗实证、膀胱募关元(治疗虚证、小肠募补元气虚(比较:气海补气虚神阙下脘中脘(胃募、腑会关注:配足三里;配丰隆;配上脘、鸠尾(胸三针膻中(心包募、气会关注“宗气”天突(主要作用:降气关注具体针刺操作方法廉泉(口舌生疮、咽喉肿痛承浆(流口水手太阴肺经1. 经脉循行(见课件2. 重点穴位中府尺泽(与太渊比较孔最列缺太渊少商3. 特定穴五输穴:少商、鱼际、太渊、经渠、尺泽原穴:太渊络穴:列缺郄穴:孔最八脉交会穴:列缺(通任脉八会穴:太渊(脉会募穴:中府(肺手阳明大肠经1. 经脉循行(见课件2. 重点穴位商阳合谷(与复溜/太冲/风池等配穴使用的病症阳溪手三里曲池(三种体位的取穴方法,对于血证的治疗,对于热证的治疗臂臑肩髃(两种取穴方法迎香3. 特定穴五输穴:商阳、二间、三间、阳溪、曲池原穴:合谷络穴:偏历郄穴:温溜足阳明胃经1. 经脉循行(见课件2. 重点穴位承泣四白地仓颊车(与下关、合谷配合治疗牙痛下关(注意闭口取穴头维(阳明、少阳、阳维交会,治疗少阳、阳明头痛梁门天枢(与中脘配合,调畅胃肠气机归来(月经不调、闭经伏兔(下肢痿痹,关注主治及取穴梁丘足三里(肚腹三里留,与中脘配合、与天枢配合、与膻中配,分别治疗哪些疾病合巨虚下巨虚(阅读《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自己总结丰隆(与中脘配合,化痰解溪内庭历兑3. 特定穴五输穴:历兑、内庭、陷谷、解溪、足三里原穴:冲阳络穴:丰隆郄穴:梁丘募穴:天枢(大肠下合穴:上巨虚(大肠、下巨虚(小肠足太阴脾经1. 经脉循行2. 重点穴位隐白(梦魇,十三鬼穴之一太白(脾虚腹泻,体重节痛公孙(奔豚气三阴交(和合谷配伍催产、无痛分娩;和悬钟治阴虚,生殖泌尿疾病地机(痛经实证,崩漏,月经不调等妇科病阴陵泉(化湿要穴血海(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大横(平脐,阴维脉交会3. 特定穴五输穴:隐白(井,大都(荥,太白(输,商丘(经,阴陵泉(合原穴:太白络穴:公孙脾之大络:大包八脉交会:公孙(冲脉,与内关相配,治疗胃心胸疾病交会穴:三阴交(足太阴,少阴,厥阴、大横(足太阴,阴维脉交会穴郄穴:地机(可采用走罐、拔罐技法手少阴心经1. 经脉循行(见课件2. 重点穴位极泉(神经电刺激疗法少海(高尔夫球肘-前臂屈肌群紧张通里(舌本阴郄(汗为心之液神门(分别配合三阴交、膻中、大钟、百会、风池的治疗病症少府少冲(热病、热陷心包3. 特定穴五输穴:少冲、少府、神门、灵道、少海原穴:神门络穴:通里郄穴:阴郄手太阳小肠经1. 经脉循行(见课件2. 重点穴位少泽(乳痈,别称后溪(配合大椎、养老所治疗的疾病腕骨(定位!养老(急性腰痛支正(头痛、目眩;为何能治疗癫狂小海(与少海区分肩贞(肩三针天宗(定位听宫(手足少阳、手太阳交会穴;配合承泣、睛明所治疗疾病3. 特定穴五输穴:少泽、前谷、后溪、阳谷、小海原穴:腕骨络穴:支正郄穴:养老八脉交会穴:后溪(通督脉足太阳膀胱经1. 经脉循行(见课件2. 重点穴位睛明攒竹天柱(与风池配合治疗头痛眩晕风门(主要治疗外风肺俞(皮肤病的治疗心俞膈俞肝俞胆俞脾俞(与足三里配合胃俞(与中脘配合肾俞(与太溪、命门配合大肠俞(治疗腰痛的配穴,治疗大肠病症的配穴膀胱俞次髎委中(放血膏肓(如何体现补益作用志室秩边承山(容易断针、弯针飞扬(相较于承山不容易出现昆仑(《大成》“妊妇刺之落胎”申脉京骨至阴(胎位不正3. 特定穴五输穴:至阴、足通谷、束骨、昆仑、委中原穴:京骨络穴:飞扬郄穴:金门阳跷郄穴:跗阳八脉交会穴:申脉(阳跷)下合穴:委中(膀胱下合穴)、委阳(三焦下合穴)八会穴:膈俞(血会)大杼(骨会)足少阴肾经 1.经脉循行注意内行路线 2.重点穴涌泉(定位)(奔豚气)(阴虚阳亢者)然谷(阴虚,与涌泉配)太溪(肾虚病症,与三阴交相配合)大钟(痴呆)照海(肾阴虚之失眠,咽喉痛,常与列缺相配合)复溜(与合谷、复溜配穴)(盗汗,热病无汗或汗出不止)阴谷(在腘窝内侧,屈膝时当半腱肌腱与半膜肌腱之间)大赫肓俞(腹中部当脐中旁开0.5 寸) 3. 特定穴五输穴:涌泉(井),然谷(荥),太溪(输),复溜(经),阴谷(合)原穴:太溪络穴:大钟郄穴:水泉(郄穴)、交信(阴蹻郄穴)、筑宾(阴维郄穴)八脉交会穴:照海(通阴蹻)交会穴:肓俞、大赫(足少阴、冲脉交会穴)手厥阴心包经 1. 经脉循行 2. 重点穴天池(治瘰疬:臂臑;急性乳腺炎,局部)曲泽(热病,可刺络放血)郄门间使内关(止呕、催吐与膻中配合;呃逆与足三里相配合)大陵(手腕麻痛,十三鬼穴之一)劳宫(清热佳:口疮口臭)中冲3. 特定穴五输穴:中冲(井)、劳宫(荥)、大陵(输)、间使(经)、曲泽(合)郄穴:郄门络穴:内关八脉交会穴:内关(阴维脉)心包原穴:大陵手少阳三焦经(耳脉)1.经脉循行2.重点穴关冲中渚阳池(腕管综合征,腱鞘炎)外关(与风池,疏风解表)支沟(落枕,外感导致的便秘:配伍天枢,上巨虚)肩髎(肩三针)翳风(面瘫,呃逆)角孙(痄腮:灯火灸)耳门(与听宫、听会相鉴别)丝竹空(眉棱骨痛)3.特定穴五输穴:关冲(井),液门(荥),中渚(输),支沟(经),天井(合)原穴:阳池络穴:外关八脉交会:外关(阳维脉)郄穴:会宗(与支沟相鉴别)足少阳胆经1.经脉循行2.重点穴瞳子髎(三叉神经痛—眼支)听会(取穴法)率谷(耳鸣,耳聋)完骨(疟疾)阳白头临泣风池(进针方向)肩井(切忌深刺,捣刺)日月(与期门相鉴别)带脉(与章门的距离)环跳(进针2-3 寸,具体的解剖位置)风市(下肢痿痹,脚气)阳陵泉(肩痛,脚气)光明(乳房胀痛,乳汁少)悬钟(别名:绝骨)丘墟(踝扭伤配伍申脉,解溪,昆仑)足临泣侠溪足阴窍 3. 特定穴:五输穴:足阴窍(井),侠溪荥),足临泣(输),阳辅(经),阳陵泉(合)原穴:丘墟络穴:光明髓会:悬钟筋会:阳陵泉八脉交会:足临泣(带脉)郄穴:外丘胆募穴:日月肾募穴:京门胆下合穴:阳陵泉交会穴手太阳,手足少阳交会:瞳子髎足少阳,阳维交会:阳白足少阳,太阳和阳维交会:头临泣足少阳,阳维交会:风池手足少阳,足阳明和阳维交会:肩井足少阳,阳跷交会:居髎足少阳,太阳交会:环跳足厥阴肝经1.经脉循行2.重点穴(取穴位置与脾经的区别)大敦行间(清肝火)太冲(疏肝理气)蠡沟曲泉(取穴方法)章门期门3.特定穴五输穴:大敦(井),行间(荥),太冲(输),中封(经)曲泉(合)原穴:太冲络穴:蠡沟郄穴:中都八会穴:章门(脏会)募穴:章门(脾募穴)、期门(肝募穴)交会穴:章门(足厥阴、足少阴交会)、期门(足厥阴、足太阴和阴维交会)。
数字组合穴
数字组合穴唇二针人中承浆牙痛、、喁僻、癫痫、消渴以及针刺麻醉镇痛和改善腹膜松弛等。
落枕、急性腰扭伤二中人中委中(尺泽)腰背闪痛三里二穴手三里足三里胃痛、腹胀、吐泻、食痞气块、中风偏瘫脑三针脑户脑空帕金森综合征、智力低下、运动功能障碍、共济失调、脑性瘫痪癫痫智三针神庭本神儿童智力低下、脑发育不全、小儿多动综合征、老年痴呆癲痫及咽鼻病症项三风风府风池颈项强痛、眩晕、目痛、鼻衄、中风、头痛、感冒、癫狂、痫症全身祛风之大穴脂三针内关足三里三阴交胆固醇增高、高脂血症、动脉硬化、冠心病、中风后遗症痫三针内关申脉照海癫痫、足内外翻耳三针完骨(耳门)听宫听会耳鸣、耳聋肩三针肩禺肩了肩贞肩痛不举、臂痛、上肢瘫痪以及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疾患手三针曲池外关合谷上肢痿痹,头、颈、肩、上肢疼痛症,外感发热,时行寒热及头、面部疾病等(退热作用极佳,也为治上肢痿痹之良穴)手智三针内关神门劳宫智力低下伴多动、小儿多动症(阳证、实证、热证用泻法,阴证、虚证、寒证用补法)胸三针乳根膻中乳少、乳痈、乳汁不通三脘上脘中脘下脘各种胃病胃三针中脘内关足三里各种胃病胃三关不容天枢鸠尾神阙奔豚气、胃脘痛、腹泻、胸痛、呃逆胆三针日月期门阳陵泉胆疾病上腹三角中脘腹哀胃病、胃下垂、上腹痛中腹三针气海天枢脐腹痛、腹泻、痢疾等肠胃病下腹三角关元归来遗精、阳痿、月经不调、带多、阴挺、尿频、尿急或遗尿等肠三针天枢关元上巨虚腹痛、肠炎、痢疾、便秘脐周三穴天枢阴交水分鼓症、腹痛上中极三角中极气穴遗精、阳痿、月经不调、带多、阴挺、尿频、尿急、遗尿等下中极三角中极横骨同“上中极三角”尿三针关元中极三阴交泌尿疾病、腹痛阳三针关元气海肾俞阳痿、遗精、不育阴三针关元归来三阴交月经不调、不孕症腰三穴肾俞命门腰痛、腰扭伤、老人便多向尾三针第一针:大椎、陶道、身柱、神道、灵台、至阳第二针:筋缩、中枢、脊中、悬枢第三针:命门、阳关癫狂痈,癔病,失眠健忘,脑瘫,疖肿,疔毒,心悸,咳喘,肩背痛,胸肋痛,肝、胆、脾、胃病,泌尿及生殖系统疾病,坐骨神经痛,下肢痿痹上痿三针合谷曲池尺泽痿症、小儿麻痹症、骨髓炎、多发性神经炎、癔病性瘫痪肺系病症(咳嗽、发热)下痿三针足三里三阴交太溪痿症髋三针秩边居了环跳下肢痿痹、半身不遂、腰胯疼痛,坐骨神经痛、小儿麻痹症、髋关节周围软组织疾患等股三针髀关阴市风市髀股痿痹、麻木,下肢不遂及股外侧皮神经炎膝上三针血海梁丘犊鼻风湿性膝关节炎,类风湿性膝关节炎(历节风),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早期髌骨软化症等所致的膝关节疼痛、无力足三针足三里三阴交太冲胃腹疼痛、消化不良、泄泻、痢疾、失眠、健忘、肝病、前阴病、妇科诸疾下肢痿痹踝三针太溪昆仑解溪踝痛扭伤、足下垂足跟痛四花穴膈俞胆俞劳瘵、咳嗽、哮喘、虚弱羸瘦肝胆病症(只灸不针)四花至阳四花至阳呃逆膻里四关膻中足三里四关呃逆(可灸膻中)背四穴长强命门至阳大椎小儿麻痹、脑炎后遗症、脑发育不全、多发性神经炎脊髓炎及其后遗症、截瘫四神命门天枢气海关元脾肾阳虚、五更泄泻四逆气海肾俞肝俞四肢厥逆、面目清冷、踡曲而卧、口不干不渴、下利清谷、意识朦胧四关合谷太冲疼痛、兴奋性疾病、四肢寒颤、暗哑(祛风止痛,镇静安神,作用卓著)五脏俞肺心肝脾肾俞病风、中毒、面庞胀如黑云,或遍身锥刺痛或二手顽麻(全身之大保健穴)(只灸法)倒八针天枢外陵大巨水道癃闭胃肠病、疝气传统组合穴壮阳命门神阙神昏肢逆、目合口开、手撒尿遗、鼻鼾或呼吸衰微、汗出痰壅固脱气海关元神阙百会足三里虚脱中冲谷人中中冲合谷中风不醒人事,并见牙关紧闭、口噤不开,两手握固,肢体强痉百囟百会囟会卒暴中风(脑病之良穴)关中交内关人中三阴交中风(清心醒神,急救良穴)(只针不灸)曲陵曲池阳陵泉中风半身不遂针风风府百会风疾(内风为主,外风次之)针吐中脘气海膻中吐疾(食管、贲门及胃病症)针痰中脘足三里痰疾针嗽肺俞风门咳嗽针水水分阴陵泉水疾(健脾利水)针气膻中气海气疾百风溪百会风池太溪头晕(老年头晕)会冲百会太冲头晕、四肢抽搐(巅顶头痛头晕)风谷风池合谷头晕,目眩肝命肝俞命门青盲,暴盲(老年白内障)胆纲胆俞阳纲目黄天香谷通天迎香合谷鼻塞香风迎香风池鼻塞,不闻香臭香星迎香上星鼻塞,不闻香臭清口大陵劳宫合谷口臭(胃炎胃痛)咀嚼下关颊车合谷嚼肌痉挛、口张不利、流涎齿痛、三叉神经痛、面瘫谷仓合谷地仓流涎面瘫、口埚启语廉泉合谷哑门内关通里失语廉冲廉泉中冲舌下肿痛利舌廉泉劳宫舌强语謇舌痛、舌肿松舌哑门廉泉合谷舌强清咽少商内关合谷咽喉肿痛谷商合谷少商喉痹梅核气天突内关膻中照海梅核气肺道肺俞陶道岁热时行温热病魄膏魄户膏盲痨瘵、传尸、一切产弱之症(只灸不针)五劳足三里膏肓五劳赢瘦(只灸不针)会椎百会大椎低热、骨蒸劳热、午后或夜间热甚镇咳天突列缺咳嗽天膻天突膻中喘嗽太极太白中极气冲奔豚气扶关扶突内关呃逆膻关膻中内关(郄门) 心胸疾病陵脘大陵中脘心胸疼痛胃病、胃痛神谷神门阳谷心火炽盛善笑,甚或狂言乱语,心烦躁动,口渴喜饮神溪神门太溪失眠心通心俞通里呆滞如愚、精神恍惚、频频叹气、悲伤欲哭、胸闷急躁、虚烦不眠神钟神门大钟心内呆痴五痫后溪鸠尾神门五痈镇痫鸠尾涌泉痫症使会问使百会痰火上扰发狂补中灸中脘气海足三里脾胃气虚、纳呆、脘胀痞满、呃逆呕吐、大便溏泻、肠鸣、形体羸瘦、四肢无力、气短懒言,或兼低热不退,或身体沉重、下肢寒冷,或胃脘冷痛。
【精选】张显臣针灸绝技手足三针及案例
张显臣针灸绝技手足三针及案例目前掌握这种疗法的人已经把它作为自己的不言之秘了吧?否则为什么张先生在二十年前讲过很多次课后我们后学者竟闻所未闻,网上也找不到呢?多亏我的同学买过他的《杂病论治》,看后对其“手足三针”理论深入研究、临床运用发现果然神妙,向我介绍并提供给了我这部分资料。
我第一时间整理出来,给大家共同学习、使用,愿各位将其发扬光大。
笔者研究运用手三针、足三针治疗颈肩腰腿和三叉神经痛等疑难痛症近30年,其收效之神速,效果之确切,可谓是:入针即效,拨针即愈。
从众多的颈肩腰腿痛、三叉神经痛、顽固性头痛、牙痛等症的治疗观察中,大多能足三针1~2分钟之内收到显效或治愈。
笔者应有关单位邀请,曾多次举办全国性和地方性的学习班,听课者达200余人次,遍布20多个省市。
但以前所办的学习班,其内容大多是骨质增生症的治疗方法。
在讲解其治疗方法时,只是粗略讲一下手三针、足三针的施针方法,没能从手三针、足三针的作用机理去进行深入细致的探讨。
学员听了之后只会知道怎么样去用手三针、足三针治疗颈肩腰腿痛,对其来历和作用机理不太了解。
因此笔者感到有必要对手三针、足三针在治疗颈肩腰腿痛、三叉神经痛、顽固性头痛、肋间神经痛等疑难痛症方面的作用机理作进一步的探讨,以求得到同行的指正和惠助,并希望让手三针、足三针的运用得到普及与提高。
一、手三针、足三针的来历手三针、足三针是笔者近30年的针灸临床工作中,根据其对颈肩腰腿痛等痛症的确切疗效而提出命名的。
二、手三针、足三针各是哪几个穴位手三针是:后溪、中渚、间谷(笔者发现的一个新穴)。
足三针是:太冲、内庭、足临泣。
现将各穴的适应症简述于下。
间谷穴:这是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发现的一个新穴,位于手阳明大肠经之三间与合谷两穴连线之中点。
它的适应症是,凡三间、合谷两穴的适应症均是其适应症。
尤其对颈肩肘臂指部的疼痛麻木,疗效甚为突出。
现将《针灸聚英》关于三间、合谷两穴的主治范围摘引如下:三间:主治喉痹,咽中如梗,下齿龋痛,嗜卧,胸腹满,肠鸣洞泄,寒热症,唇口干,气喘,目眦急痛,吐舌,戾颈,喜惊,多唾,急食不通,伤寒气热,身寒结水等17种病症。
针灸治疗学歌诀
针灸治疗学歌诀目录1、头痛..................................................................2、面痛..................................................................3、落枕.................................................................. 颈椎病...................................................................4、漏肩风................................................................5、肘劳..................................................................6、腰痛.................................................................. 坐骨神经痛...............................................................7、痹证..................................................................8、中风..................................................................9、眩晕.................................................................. 高血压...................................................................10、面瘫.................................................................11、痿证.................................................................12、痫病:...............................................................13、癫狂................................................................. 癫病..................................................................... 狂病.....................................................................14、颤证.................................................................15、不寐.................................................................17、痴呆.................................................................18、心悸.................................................................19、感冒.................................................................20、咳嗽.................................................................21、哮喘.................................................................22、呕吐.................................................................23、胃痛.................................................................24、腹痛.................................................................25、胁痛.................................................................26、泄泻.................................................................27、痢疾.................................................................28、便秘.................................................................29、阳痿.................................................................30、癃闭.................................................................31、消渴.................................................................32、月经不调.............................................................33、痛经.................................................................34、经闭.................................................................35、崩漏.................................................................36、绝经前后诸症.........................................................37、胎位不正.............................................................39、带下病...............................................................40、不孕症...............................................................41、缺乳.................................................................42、遗尿.................................................................43、小儿惊风.............................................................44、小儿积滞.............................................................45、小儿脑性瘫痪.........................................................46、注意力缺陷多动症.....................................................47、瘾疹.................................................................48、蛇串疮...............................................................49、神经性皮炎...........................................................50、斑秃.................................................................51、痄腮.................................................................52、乳痈.................................................................53、肠痈.................................................................54、痔疮.................................................................55、扭伤.................................................................56、腱鞘囊肿............................................................. 57,目赤肿痛.............................................................58、麦粒肿...............................................................59、近视.................................................................61、鼻渊.................................................................62、牙痛.................................................................63、咽喉肿痛.............................................................64、晕厥.................................................................65、虚脱.................................................................66、高热.................................................................67、内脏绞痛.............................................................68、肥胖症...............................................................69、戒断综合征...........................................................70、慢性疲劳综合征....................................................... 丄丅×│○△↓※补法:┬泻法:⊥平补平泻:∣三棱针刺血:↓艾条灸:×艾炷灸3壮:△3 温针灸: 拔罐:○皮肤针:※皮内针: 电针:IN 穴注:IM在针灸处方中,上述符号直接在腧穴后面。
靳三针及张显臣之手三针、足三针
靳三针疗法一、临床辩证分型:根据中风后遗症的临床表现特点,将其分为硬瘫和软瘫两大类,硬瘫者临床多表现为肢体肌张力亢进,上下肢内收,握拳难张;软瘫者多表现肢软无力。
二、选穴:以靳三针疗法治疗中风后遗症,在头部都选用“颞三针"和“四神针",在患肢主要选用“手三针”和“足三针”,其他的穴组或穴位则根据临床表现之不同来加减选用。
1、面部麻木、口眼歪斜:加用面瘫针.2、语言不利、吞咽困难:加用舌三针。
3、共济失调、视物不清:加用脑三针。
4、听觉障碍、耳鸣不止:加用耳三针.5、举臂困难、肩周痹痛:加用肩三针.6、下肢无力、迈步艰难:加用股三针.7、站立垂足、跟不着地:加用踝三针。
三、补泻原则和方法:和传统针刺补泻原则一样,即“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用浅刺或浮刺),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补之。
”中风后遗症患者多表现为硬瘫,在头部的穴位一般用平补平泻法或捻转手法,进针后每隔5~8分钟行手法1次,每治疗1次最少要行手法4或5次;硬瘫者多为虚实夹杂,在肢体的穴位多用“导气同精"的手法(即“平补平泻法”);健侧肢体也要安排刺之,起到“以生气导死气"的作用。
在行手法时嘱患者使意念在患肢.四、补泻手法的说明:对病情较重、病程较长、肌张力较高的硬瘫患者,可用补泻手法。
较常用的有疾徐补泻,亦称提插补泻,方法是:在该穴位深度的1/2部位候气(主要指肘膝关节以下的穴位),当针下沉紧时为得气,即将针插入穴内深层,稍停,随着将针分三次提回穴位的1/2部;再候气,再作第二次行针,此为泻法,适用于硬瘫实症。
如肌张力一般,病肢软弱则应用补法,即在针进入穴位的浅层部位候气,当针下沉紧得气时,即将针分三次缓慢进入穴位的底部深层,稍停,并将针一次提回到穴位的浅层;再候气,作第二次行针,此为补法,适用于软瘫症。
五、穴位解说及针刺方法:㈠、头部主要穴组⑴、颞三针:①、定位:头颞侧部、耳尖直上,人发际上2寸是颞Ⅰ针,在颞Ⅰ针水平向前旁开1寸为颞Ⅱ针,向后旁开1寸为颞Ⅲ针。
禁针穴歌
禁针穴歌禁针穴道要先明脑户总会及神庭络却玉枕角孙穴颅囟承泣随承灵神道灵台膻中忌水分神阙并会阴横骨气冲手五里箕门承筋并青灵更加臂上三阳络二十二穴不可针孕妇不宜针合谷三阳交内亦通论石门针灸应须忌女子终身无妊娠外有云门鸠尾列缺主客人莫深肩井深时人闷倒三里急补人还平禁灸穴歌禁灸穴道四十五承光哑门及风府天柱素临泣上睛明攒竹迎香数禾颧丝竹空头维下关并脊中肩贞心俞白环俞天牖人迎共乳中周荣渊腋并鸠尾腹哀少商鱼际位经渠天府及中冲阳关阳池地五会隐白漏谷阴陵泉条口犊鼻兼阴市伏兔髀关委中穴殷门申脉承扶忌六十六穴流注歌少商鱼际与太渊经渠尺泽肺相连商阳二三间合谷阳溪曲池大肠原厉兑内庭陷谷胃冲阳解溪三里随隐白大都太白脾商丘阴陵泉要知少冲少府属于心神门灵道少海寻少泽前谷后溪腕阳谷小海小肠经至阴通谷来京骨昆仑委中足膀胱涌泉然谷太溪穴复溜阴谷肾之详中冲劳宫心包络太陵间使曲泽传关冲液门并中渚阳池支沟天井原窍阴侠溪临泣胆丘墟阳辅阳陵泉大敦行间大冲看中封曲泉属于肝子午流注逐日按时定穴歌甲时窍阴前陷谷丘墟阳陵溪委中续巳合隐白鱼际连太溪中冲少海属乙时大敦少府始太白经渠阴谷止庚合商阳与通谷临泣合阳谷三里丙时少泽内庭三腕骨昆仑阳陵泉辛谷少商然谷穴太冲灵道阴陵泉丁时少冲大都先太渊复溜并曲泉壬合至阴侠后溪京骨解溪曲池边戌时厉兑二束骨冲阳、辅小海入癸合涌泉行间滨神门商丘兼尺泽阳干关冲液门静中渚阳池支沟井阴干中冲劳宫前太陵间使曲泽并杂病十一穴歌攒竹丝竹主头疼偏正皆宜向此针更去大都除泻动风池刺入三分深曲池合谷先针泻永与除病不侵头风头痛与牙疼合谷三间两穴寻更向大都针眼痛太渊穴内用针行牙疼三分针吕细根据前指要更分明更推大都左之右交互相迎仔细行听会兼之与听宫七分针泻耳中聋耳门人泻三分许更加七壮灸听宫大肠经内将针泻曲池合谷七分中医者若是明此理针下之时就见功肩背并及肩膊疼曲池合谷七分深未愈尺泽加一寸更于三间次第行各入七分与穴内少风二府念心经咽喉之下至于脐胃腕之中百病危心气痛时胸结梗伤寒呕哕闷涎随列缺下针三分许三分针泻到风池手足三间并三里中冲再刺五分根据汗出频来刺腕骨五分针泻要君知鱼际经渠并通里一分针泻汗淋漓足指三间及三里大指各刺五分宜人汗至时通变体有人明此是良医四肢无力中邪风眼涩难开百病攻精神昏倦多不语风池合谷用针通两手三间随后泻三里兼之与太冲各入五分于穴内迎随得法有神功风池手足指诸间右痪偏风左曰瘫各刺五分随后泄更灸七壮便身安三里阴交行气泻一寸三分量病看每穴又加三七壮自然瘫痪实时安疟疾将针刺曲池经渠合谷共相宜五分针刺于二穴疟病缠身便得离未愈更加三间刺五分深刺莫忧疑更兼气痛增寒热间使行针莫用迟腿胯腰疼痞气攻髋骨穴内七分容更针风市兼三里一寸三分补泻同又法阴交泄一寸行间仍刺五分中刚柔进退随呼吸去病除捻指功肘膝疼时刺曲池进针一寸是相宜左病针右右针左根据此三分泻气奇膝痛三分针犊鼻三里阴交要七次但能仔细寻其理除病之功在片时补泻雪心歌行针补泻分寒热泻寒补热须分别捻指向外泻之方捻指向内补之诀泻左须将大指前泻后大指当后拽补左大指向前搓补右大指往下拽如何补泻有两般盖是经络两边发补泻又要识迎随随则为补迎为泻古人补泻左右分今人乃为男女别男女经脉一般生昼夜循环无暂歇两手阳经上走头阴经胞走手指辄两足阳经头走足阴经足走腹中结随则针头随经行迎则针头迎经夺更有补泻定呼吸吸泻呼补真奇绝补则呼出却入针要知针用三飞法气至出针吸气入疾而一退急扪穴泻则吸出方入针要知血气通身达气至出针呼气出徐而三退穴开捺此诀出在梓桑君我今授汝心已雪正是补泻玄中玄莫向人前容易说周身血气歌人身血气无暂息动静周流在呼吸呼行三寸吸亦然一息定行六寸脉二百七十息数来脉行六十丈二尺积此周身一度过补泻分明知滑涩试问一时吸几何千一百二甘五的脉行六十七丈五四度周身尚余刻更将余刻为君明四十五息二丈七昼夜循环息几何一万三千兼五百脉行八百一十丈度行五百周身毕此是平人血气歌迟寒数热难同则生成歌天一生水地六成地二生火天七成天三生木地八成地四生金天九成天五生土地十成此何图五形生成之数一三五七九者奇也属之天二四六八十者偶也属之地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者数何以能生出五形未盖自天地开辟之后落下便有水此天一地六所生成也如父母生子头生男女第行曰一故曰一六也第二胎生男女第行曰二是二七生火余皆如此曰生成生此如父之资始曰成始如母之胎育也六十六穴流注歌假令甲日胆为井窍阴始起戌上头丙子小肠前谷住寅时陷谷胃经游本原过唇丘墟穴阳溪辰上大肠流委中壬午膀胱注甲申三焦关冲求乙日肝家原出井酉时初起大敦行丁亥心经流少府己丑脾经太白生辛卯肺行经渠上癸己阴谷肾之经要知血纳包络处己未流注中冲迎丙日小肠何处起丙申位上少泽当戊戌内庭流胃胱庚子三间注大肠子上腕骨原过处昆仑寅上属膀胱胆家甲辰阴陵位丙午三焦气纳乡丁日心家出井中丁未之时过少冲己酉大都脾上位肺行辛亥太渊从癸丑肾居复溜位曲泉卯乙注肝宫丁己流于包络上厥阴心主起中冲戊日胃井却如何戊午先从廉兑过庚申二间是膀胱束骨戌无瘥取过为原冲阳位甲子胆经阳辅HT丙寅小海小肠合三焦气纳戊辰多己日脾家井要知隐白己己起根基辛未肺经注鱼际癸酉肾经是太溪肝经己亥中封穴丑时少海在心移己亥心包定无异阴阳消息要踌躇庚日大肠向井求商阳辰土起为头壬午膀胱流通看甲申临泣胆中游若问其原是合谷丙戌阳谷小肠流戊子三里胃为合寅时三焦更未休辛日肺井何处轮少商辛卯最分明癸己肾经然谷穴乙未肝藏太冲临丁酉心是窗道上阳陵泉亥是脾经辛丑之时属包络逐穴流注要思寻壬属膀胱井何看壬寅生井注至阴辰上侠溪行胆位小肠丙午后溪端京骨穴中原所过解溪申上胃相连庚戌大肠曲池合壬子三焦非前原癸日肾井何方是涌泉癸亥起为头乙丑肝家行间内神门丁卯在心收己己商丘脾过处辛未尺泽肺家求酉时血纳心包络始信阴阳不暂留六十六穴妙难求十二经中仔细搜井荣俞经合五位木火土金水注流遂经子母相生过昼夜循环无尽头十经气血皆出为井入为合各注井荣俞经合无休已二曰脉有十二经又曰何只言十经其余二经不言者何答曰其二经者三焦是阳气之父心包络是阴血之母此二经盖重水系五行所携主受纳十经血气养育故只言十经阴阳二脉逐曰各注井荣俞经合各五时辰毕则归其本此二经亦各注井荣俞经合五穴方知十二经之遍行也标幽赋拯救之法妙用者针言劫病之功莫妙于针刺察岁时于天道夫人身有十二经三百六十节以应一岁十二月三百六十日岁者素问云必先岁气兼代天和是谓至治时者四时也经六四时者所以分春夏秋冬之气所在以调之也天道者经云天气温和则经水安静天寒地冻则经水凝滞天暑地热则经水沸溢卒风暴热则经水沸而HT起又天温日明则人血淖液而卫气浮故血易泄气易行天寒日阴则人血凝滞而卫气沉月始生则气血始精卫气始行月廓满则气血实肌肉坚月廓空则肌肉减经络虚卫气去形独居是以因天时而调气血也定形气于予心此言用针者当识岁时之气候察天道之寒温月廓之盈亏以定患人形之肥瘦气之虚实于我心实则泻之虚则补之以平调为期斯则形气已得予心而所谓顺天之道也春夏瘦而刺浅秋冬肥而刺深内经云病有浮沉刺有深浅各正其理兼过其道过之则内伤不及则外壅壅则邪从之深浅不得及为大贼内伤五脏后生大病故曰春病在毫毛腠理夏病在皮肤故春夏之气在外人之气亦轻浮肌肉瘦薄血气未盛凡刺者应当浅取之秋病在肌肉冬病在筋骨故秋冬之气收藏在内人气亦藏肥肉肥浓血气充满凡刺者故当深取之不穷经络阴阳多逢刺禁经有十二经络有十五络阴阳者天之阴阳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曰中至黄昏天之阳阳中之阴也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鸡鸣至平旦天之阴阴中之阳也人之阴阳则外为阳内为阴身之阴阳则背为阳腹为阴手足皆以赤白际分之言脏腑之阴阳则脏为阴府为阳是以春夏之病在阳秋冬之病在阴皆视其所在与施针后也既论脏腑虚实须向经寻脏居乎内经络行乎外其脏腑之虚实既定乃取其经而治之虚则补其母实则泄其子如心病虚则补肝木实则泄脾土又本经亦有子母如心之虚取少海以补之实则取少府泄之又如太阳肺属金病实则泄本经之合水尺泽水是子虚则补本经之俞土太渊上是母故曰须向经寻诸经皆然并不离五形相生之理也原夫起自中焦水初下漏太阴为始至厥阴而方终穴出云门抵期门而最后此言平人气血气脉行于十二经为周身除任督之外计三百九十三穴一日一夜有百刻分于十二时每一时有八刻二分每一刻计六十分一时共计五百分起至中焦者盖中焦在胃中腕当脐上四寸不上不下之分五脏皆禀于胃胃者五脏之本故五脏气不能自致于手太阴肺经必因胃气乃致于手太阴肺经经云谷入于胃播气于肺故脉假胃气自寅时起沿中焦上注于肺初行一时呼吸气计一千一百二十五息血行计六十七丈五尺至卯时注大肠经呼吸气计二千二百五十息血行一百三十五丈至辰时注于胃经呼吸气计三千三百七十五息血行二百二丈五尺己时注于脾经呼吸气计四千五百息血行二百七十丈午时注于心经呼吸气计五千六百二十五息血行三百三十七丈五尺未时注小肠经呼吸气计六千七百五十息血行四百五文申时注于膀胱经呼吸气计七千八百七十五息酉时注于肾经呼吸气计九千息血行五百四十丈戌时注于心包络呼吸气计一万一百二十五息血行六百七丈五尺亥时注于三焦经呼吸气计一万一千二百五十息血行六百七十五丈子时注于胆经呼吸气计一万二千三百七十五息血行七百四十二丈五尺丑时注于肝经呼吸气计一万三千五百息血行八百一十丈故曰太阴为始至厥阴而方终矣手太阴肺经自寅时起从中府穴出注于手阳明经历胃脾心小肠膀胱中焦胃腕致于肾心包络三焦胆至厥阴肝经而终此盖引其经之传注而言则云门而如其经传注从第其穴则自期门而止所谓穴出云门抵期而最后也正经十二别络走三百余支凡人手足三阴三阳之脉各为正经其经之别走者为络盖三百六十五支而络三百六十五穴故曰正经十二别络走三百余支也。
针灸学:治疗总论试题及答案(最新版)
针灸学:治疗总论试题及答案(最新版)1、单选下列各项,在五腧穴中属“水”的是()。
A.少府B.大陵C.后溪D.曲泉E.经渠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阴经“合”穴属水,曲泉为肝经的“合”穴,故属水。
此题考点为五腧穴的(江南博哥)五行配属。
2、名词解释拇指同身寸正确答案:以患者拇指的指间关节的宽度作为1寸。
3、单选下列各组取穴中,不属于前后配穴的是()。
A.中府、肺俞B.中脘、膈俞C.期门、外关D.天枢、肾俞E.中极、次髎正确答案:C4、填空题起于足大趾外侧的经脉是()正确答案:足厥阴肝经5、问答题什么是郄穴?如何应用?正确答案:郄穴是指各经经气深聚的地方。
十二经脉各有一个郄穴,以及奇经八脉中的阴维、阳维、阴跷、阳跷脉也各有一个郄穴,合起来共十六个郄穴。
其为:肺经郄穴孔最、大肠经郄穴温溜、胃经郄穴梁丘、脾经郄宏地机、心经郄穴阴郄、小肠经郄穴养老、膀胱经郄穴金门、肾经郄穴水泉、心包经郄穴郄门、三焦经郄穴会宗、胆经郄穴外丘、肝经郄穴中都、阳跷脉郄穴跗阳、阴跷脉郄穴交信、阳维脉郄穴阳交、阴维脉郄穴筑宾。
郄穴常用以辅助诊断急性病痛。
当脏腑经络患有急症时,按压郄穴常常在本经郄穴上出现阳性反应。
在治疗上郄穴多用于治疗急症,是急救的常用穴。
如心绞痛取郄门。
别外阴经的郄穴可止各种出血,如孔最善治咳血;阳经郄穴则善于止痛,如急性胃痛取梁丘。
6、单选以下各组中,不属于上下配穴的是()。
A.胃脘痛取内关、足三里B.阴挺取百会、三阴交C.咽喉肿痛取鱼际、太溪D.感冒取列缺、合谷E.牙痛取合谷、内庭正确答案:D7、单选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对证选穴的是()。
A.胃火牙痛选合谷、内庭B.肾阴不足选肾俞、太溪C.风火牙痛选风池、地仓D.中气不足取百会E.腰痛取委中正确答案:E8、名词解释郄会配穴正确答案:郄穴除单独使用外,常与八会穴配合使用,故称“郄会配穴”。
9、填空题一夫法是()寸。
正确答案:310、填空题任脉的英文代号是()正确答案:CV11、填空题下合穴共有()个穴位。
歌诀及白话解
歌诀及白话解展开全文十二经子母穴补泻歌肺泻尺泽补太渊,大肠二间曲池间;胃泻厉兑解溪补,脾在商丘大都边;心先神门后少冲,小肠小海后溪连;膀胱束骨补至阴,肾泻涌泉复溜焉;包络大陵中冲补,三焦天井中渚痊;胆泻阳辅补侠溪,肝泻行间补曲泉。
五输五行相配合,实泻其子大病安;井荥输经合五穴,虚补其母顺势间。
肺泻尺泽补太渊,大肠二间曲池间;肺经在五行属金,其实证取尺泽(水),即实则泻其子;若虚证时取太渊(土),即虚则补其母。
大肠经在五行也属金,其实证时取二间(水),即实则泻其子;其虚证时取曲池(土),即虚则补其母。
胃泻厉兑解溪补,脾在商丘大都边;胃经在五行属土,其实证应取厉兑(金),即实则泻其子;若虚证时应取解溪(火),即虚则补其母。
脾经在五行也属土,其实证时应取商丘(金),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即实则泻其子;若虚证时取大都(火),即虚则补其母。
心先神门后少冲,小肠小海后溪连;心经在五行属火,其实证应取神门(土),即实则泻其子;其虚证时应取少冲(木),即虚则补其母。
小肠经在五行也属火,其实证时应取小海(土),即实则泻其子;虚证时则应取后溪(木),即虚则补其母。
膀胱束骨补至阴,肾泻涌泉复溜焉;膀胱经在五行属水,其实证时应取束骨(木),即实则泻其子;虚证时取至阴(金),即虚则补其母。
肾经在五行也属水,其实性症状应取涌泉(木),即实则泻其子;其虚证时应取复溜(金),即虚则补其母。
包络大陵中冲补,三焦天井中渚痊;心包经在五行依然属火,其实证时应泻大陵穴(土),即实则泻其子;其虚证时应补中冲穴(木),即虚则补其母。
三焦经在五行依然属火,其实证时应泻天井穴(土),即实则泻其子;其虚证时应补中渚穴(木),即虚则补其母。
胆泻阳辅补侠溪,肝泻行间补曲泉;胆经在五行属木,其实证时应泻阳辅穴(火),即实则泻其子;其虚证时应补侠溪穴(水),即虚则补其母。
肝经在五行也属木,其实证时应泻行间穴(火),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即实则泻其子;其虚证时应补曲泉穴(水),即虚则补其母。
颈椎病八字歌等
颈椎病八字歌等颈一头顶颈二三, 颈三就在颈中间, 颈四双肩五臂外,颈六拇二指相连, 颈七中指当中立. 颈八小和无名指. 胸一二臂内上. 胸三十二肋间环. 腰一盆带二腿前. 腰三只管膝周炎. 腰四五小腿内和外. 腰五足背拇趾连. 骶一跟腱通小趾. 骶二只管腿后面. 骶三四二殷门一圈.脊柱定位:摸不到的是颈一;能摸到的是颈二;能转动的是颈七;中间一节是颈四;不能转动的是胸一;肩胛内侧最突点水平连线是胸四;肩胛最下端水平连线是胸七;第十二肋骨起点是胸十二;第十二肋骨端水平连线是腰二;髂骨上端水平连线是腰四;骶椎上端第一棘突是腰五;腰椎下方是骶椎;骶椎下方是尾椎;脊柱穴位定位:一椎大抒二风门;三椎肺俞四厥阴;心五督六七隔俞;八椎胰俞紧相跟;九肝十胆仔细寻;十一脾俞十二胃;胸一三焦胸二肾;胸三气海胸四大(肠);胸五椎下关元镇;小肠膀胱骶骨找;中膂白环椎尾沉;腰椎诊病:一侧疼为腰突;二侧疼为椎管狭窄;三点疼为膨隆疝;中间疼为腰肌劳损;三年以上为钙化增生;五毫米以上为巨突;向后鼓为后突;脊柱塌陷为前突;再疼一点为滑脱;两点一侧疼为捻转;交叉疼为旋转;三节以上一侧疼为风湿;四五两侧疼为肾虚;五一两侧疼痛为受风;按那那疼为水肿;肌肉硬为僵硬;脊柱硬为强直;皮神经分布:颈1头顶颈2三;颈3就在颈项间;颈4双肩5臂外;颈6大二指相连;颈7中指立;颈8小和五指限;胸1、2臂内分上下;3至12胸肋环;腰1盆带2腿前;腰三主管膝周炎;腰4、5小腿内和外;腰5拇指紧相连;骶1跟腱通小趾;骶2腿主管后边;骶3、4、5二阴转;尾骨神经门里圈;掌握皮神经分布歌,诊断治疗赛神仙;骨神经分布歌:颈4肩上扛;颈5肱骨上;颈5、6、7分三份,同属上下冈;颈6挠颈8尺;颈6、7、8臂骨相;颈7中指骨里藏;腰2髂骨上;腰3股头藏;腰4大转子;骶1骶4膝外相;腰三腿前腰5后;腰4腰5膝内装;腰4胫腰5腓;腰5足拇指上’骶1、2腓跟小趾藏;苟氏椎侧疼痛触诊说明---(一)八大痛源:1,关节障碍;2,痉孪;3,僵硬;4,损伤;5,劳损;6,肿胀;7,紧张;8,触痛;(二)在低颈椎或胸椎的两侧肌肉内发现上述的任一痛源,就会使颈、肩、肘、腕和手有反射疼;(三)在低胸椎、腰椎或荐髂关节附近的肌肉,发现上述任一痛源,就会使腰、臀、膝、髁和足有反射疼;(四)在痛源附近的椎体,就是患椎,矫正此患椎,疼痛即消除;颈腰椎定位歌一三七颈难前后,二五六椎侧难弯。
手足十二针
一、关于深浅进针三部天地人均可有手下感。
具体用深用浅有别:①胖瘦:胖深瘦浅《灵枢•逆顺肥瘦篇》:“岐伯曰:年质壮大,血气充盈,肤革坚固,因加以邪,刺此者,深而留之,此肥人也。
广肩腋项,肉薄厚皮而黑色,唇临临然,其血黑以浊,其气濇以迟。
其为人也,贪于取与,刺此者,深而留之,多益其数也。
黄帝曰:刺瘦人奈何?岐伯曰:瘦人者,皮薄色少,肉廉廉然,薄唇轻言,其血清气滑,易脱于气,易损于血,刺此者,浅而疾之。
②年龄:大深小浅黄帝曰:刺壮士真骨者,奈何?岐伯曰:刺壮士真骨,坚肉缓节,监监然,此人重则气濇血浊,刺此者,深而留之,多益其数;劲则气滑血清,刺此者,浅而疾之。
黄帝曰:刺婴儿奈何?岐伯曰:婴儿者,其肉脆,血少气弱,刺此者,以豪刺,浅刺而疾拔针,日再可也。
③病位:深深浅浅《素问•针解篇》:“深浅在志者,知病之内外也。
近远如一者,深浅其候等也。
④腧穴性质位置:头面胸背宜浅刺,腹部四肢宜深所谓“腹如井,背如饼”对于“足三里”,王乐亭云:“五分至于胫,一寸至于腹,寸半中脘行,二寸至于喉,如刺三寸整,巅顶血下行。
”⑤季节《标幽赋》:春夏瘦而刺浅,秋冬肥而刺深⑥其他病程长短、虚实寒热、病情转变、病人精神状态。
二、胃家病验方“老十针”一、范围:胃痛、腹痛、食滞、腹泻、便秘。
(胃炎、胃痉挛、肠炎、痢疾、胃下垂、虫疾、消化不良)二、组成:上脘、中脘、下脘、气海、天枢、内关、足三里三、功能:调中健脾、理气和血、升清降浊、调理脾胃。
四、方解(1)主穴:①中脘:调理中州气机、温通腑气②足三里:合之意,若百川入海。
足阳明胃多气血,三里为其合。
补三里,健脾和胃、益气升清;泻三里,降逆化浊、通调肠腑。
二穴相配,调中益气、升清降浊、调理气血。
(2)配穴:①上脘下脘:调理胃肠受纳、腐熟和吸收水谷之功②气海:升化元气、稳固下元。
③天枢:消积导滞④内关:调理三焦气机,宁神和胃,宽胸理气。
五、应用:①主治胃肠病,不论虚实寒热,均可。
一切虚证,以中脘(深刺寸半至二寸)、三里为主穴(二寸)对于腹痛、腹泻、腑实,以天枢为主穴,深刺寸半至二寸;对于少腹痛、妇科病,以气海为主穴,深刺寸半至二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胃三针 按具体的针刺顺序说:胃三针应该是腰2、腰1、腰3棘突下,斜向下刺,胃三针在八字新针刺疗法中,它的作用是: 1它是高能量点。
2是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胆囊炎,胆石症等疾患的治疗点。
3防治晕车、晕针。
开高能量点以及治疗胃肠道疾病,我不在这里赘述。
只谈谈防治晕车及晕针现象。
今天又来一个患者,女性,48岁,以全身浮肿,双下肢为著,伴双下肢无力,如灌铅一样,行走艰难。
并有左下肢疼痛。
劳累后腰部也有不适感。
晨起觉双手肿胀,平素恶寒,易感冒。
查看其双下肢时,发现有好多於络,于是给其双下肢於络点刺放血,当我还没给左下肢放完血时,患者给我说:马大夫,让我休息一下,我以前扎针没有晕针现象,今天怎么突然感到头晕,心慌,恶心欲呕。
于是我让患者先俯卧于床上,给其针刺胃三针,针后,我问患者有什么感觉?患者回答:现在不再有头晕心慌恶心的现象了。
于是我给她继续点刺放血。
把左右下肢的於络都点刺放血,患者再也没有上述现象了。
而后给患者太极六合针法:内、中八卦均为:离、坤、乾、坎。
外八卦:双阴陵泉、双漏谷、双三阴交。
针后患者双下肢无力明显减轻,左下肢疼痛消失。
记得去年,我三姨陪着我另一个阿姨来我这来做治疗她的糖尿病的时候,我三姨晕车特别厉害,到我这时,脸色煞白,呕吐不止,胃脘如揪心一样难受。
我看到我三姨那么痛苦,就让她俯卧与床,欲给其针胃三针,当我刚刚扎了腰2棘突下一针后,我三姨就说:小晖治疗晕车还真有办法,一针下去,我什么不适感都没了,但是我还给三姨扎了腰3与腰1棘突下。
而后,我三姨与我们有说有笑,一切如常。
以扣刺至骨膜为深度 . 感冒三针 一)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
用前第一方 二)太阳病,头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经尽故也。
若欲作再经者,针足阳明,使经不传则愈 三)伤寒腹满谵语,寸口脉浮而紧,此肝乘脾也,名曰纵,剌期门 四)伤寒发热,啬啬恶寒,大渴欲饮水,其腹必满,自汗出,小便利,其病欲解,此肝乘肺也,名曰横,剌期门 五)太阳与少阳并病,头项强痛,或眩冒,时如结胸,心下痞硬者,当刺大椎第一间,肺俞、肝俞,慎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脉弦。
五日谵语不止,当刺期门 六)妇人中风,发热恶寒,经水适来,得之七八日,热除而脉迟身凉。
胸胁下满,如结胸状,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也,当刺期门,随其实而取之 七)太阳少阳并病,心下硬,颈项强而眩者,当刺大椎、肺俞、肝俞,慎勿下之 手足三针间谷穴:这是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发现的一个新穴,位于手阳明大肠经之三间与合谷两穴连线之中点。
它的适应症是,凡三间、合谷两穴的适应症均是其适应症。
尤其对颈肩肘臂指部的疼痛麻木,疗效甚为突出。
现将《针灸聚英》关于三间、合谷两穴的主治范围摘引如下: 三间:主治喉痹,咽中如梗,下齿龋痛,嗜卧,胸腹满,肠鸣洞泄,寒热症,唇口干,气喘,目眦急痛,吐舌,戾颈,喜惊,多唾,急食不通,伤寒气热,身寒结水等17种病症。
合谷:主治伤寒大渴,脉浮在表,发热恶寒,头痛脊强无汗,寒热症,鼻衄不止,热病汗不出,目视不明,生血翳,头痛,下齿龋,耳聋,喉痹,面肿,唇吻不收,喑不能言,口噤不开,偏风,风疹痂疥,偏正头痛,腰脊内引痛,小片单乳蛾等22种病症。
间谷穴之所以能治上述两穴之病症,是因为其穴在两穴连线之中点,其敏感度较两穴高得多。
用指甲或其他小棒如火柴杆、圆珠笔头去按压该点,即会感酸胀,用同样的方法去按压合谷其酸胀度就会感到差一些,三间就更差了。
敏感度高的穴,得气快,疗效速,似乎无需争议的。
中渚,位于手少阳三焦经的循行线上,在手背第四、五掌指关节间后方凹陷处。
其主治,《针灸聚英》谓:“热病汗不出、目眩头痛,耳聋,目生翳膜,久疟,咽肿,肘臂痛,五指不得伸屈”等,《医宗金鉴》谓:“四肢麻木,战振,蜷挛无力,肘臂连肩红肿疼痛,手背痈毒。
” 后溪,位于手太阳小肠经的循行线上,第五掌骨小头后方尺侧,手小指外侧本节后陷中。
其主治,《针灸聚英》谓:“疟寒热,目赤生翳,鼻衄,耳聋,胸满,头项强不得回顾,癫疾,臂肘拘急,痴疥。
”《医宗金鉴》谓:“手足拘挛,手足颤摇不能握,中风卒然昏仆,不能言语,癫痫不省人事,瘈疭抽掣,头痛及暴发火眼,热泪常流,行痹,腿膝腰背历节周身疼痛,项强,伤寒感冒,汗不出,不能解,牙齿腮龈及咽喉肿疼,手足麻痹,破伤受风,寝汗。
” 以上三个穴位均在手掌背侧部,且系手三阳经的循行线上,分取之可治各自的主症,合而用之更有协同作用。
或三穴同用,或两穴同用,或与足三针之一两穴同用,对于颈、肩、臂、肘、手指,及背、脊、腰、胯、腿、足、趾等部位疼痛麻木疗效甚为理想。
笔者在治疗上列部位的痛症肿胀,或头痛、牙痛、偏头痛、胁肋痛(肋间神经痛、胆囊或肝部疼痛),常用手三针、足三针,往往有拔针而愈的效果。
这三个穴位的取穴方法均以握拳少虚为度。
下面谈谈足三针。
足三针:足临泣、内庭、太冲今就三个穴的各自适应症分述如下, 足临泣,位于足少阳胆经的循行线上,在第四、五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
其主治,《针灸资生经》谓:“主胸中满,缺盆中及腋下马刀疡瘘,善啮颊,天牖中肿,淫泺,(骨行)酸,目眩,枕骨合颅痛,洒淅振寒,心痛,周痹痛无常处,厥逆气喘,不能行,痎疟日发,妇人月事不利,季肋支满,乳痈。
” 《医宗金鉴》临泣穴,主治歌:“中风手足举动难,麻痛发热筋拘挛,头风肿痛连腮项,眼赤而痛合头眩,齿痛耳聋咽肿症,游风瘙痒筋牵缠,腿痛胁胀肋肢痛,针入临泣病可痊。
” 内庭,位于足阳明胃经的循行线上,第二、第三跖趾关节前当足次趾外间凹陷中。
其主治,《针灸聚英》谓:“四肢厥逆,腹胀满,数欠,恶闻人声,振寒,咽中引痛,口喎,齿龋,疟不思食,脑皮肤痛,鼻衄不止,伤寒手足逆冷,汗不出,赤白痢。
”其中并没有关于治疗颈肩腰腿痛等内容。
但笔者在临症中单刺内庭治疗大、小腿的疼痛麻痹(特别是前侧),足面的肿痛、足趾痛麻等症效果特别突出。
太冲,位于足厥阴肝经的循行线上,在第一、第二跖骨的骨间隙中,当大趾本节后1寸5分凹陷中,以指轻按有动脉应指。
其主治,《针灸聚英》谓:“主心痛脉弦,走黄,瘟疫,肩肿吻伤,虚劳浮肿,腰引少腹痛,两丸骞缩,溏泄,遗尿,阴痛,面目苍色,胸胁支满,足寒肝心痛,苍然如死状,终日不得息,大便难,便血,小便淋,小肠疝气痛,溃疝,小便不利,呕血呕逆,发寒,嗌干善渴,肘肿,内踝前痛,淫泺,(月行)酸,腋下马刀,疡漏唇肿,女子漏下不止,小儿卒疝”等多种病症,大致有7种与本文有关。
太冲对大小腿内侧的疼痛麻痹、足肿筋挛,腰卒然疼痛等痛症单刺之亦有良好的效果。
纵观以上手三针、足三针的6个穴位,除内庭一穴没有关于颈肩腰腿病的直接记述以外,其他5个穴位均有着较为突出的记述。
据笔者体验,内庭的主治病证,不仅仅是上述那么多,其对大、小腿前侧,足面、足趾、足心、内外踝等部位的疼痛肿胀,拘急麻痹疗效比较突出,比古医籍列述的主治病证效果更为理想。
笔者在临床中发现内庭的主治病证,在针灸学教材中未见记述;而《简明中医辞典》(1988年3月,人民卫生版)足阳明胃经条目下有“……颈肿……经脉所过处痛”的记述,虽未能明言病症,但也有所提及,笔者将关于内庭穴的肤浅体会写出来,供同道验证,这对于用手三针、足三针治疗颈肩腰痛等疑难痛症,当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三、手三针、足三针的适应症任何一种治疗方法都有其一定适应症范围,手三针、足三针也是这样。
颈肩腰腿痛的发病原因比较复杂,有的也查不出发病原因,甚至用CT、核磁共振等先进的检查手段也查不出病因。
找不出原因不等于没有病。
笔者认为,只要是人休自身感到疼痛或不适,即是身体发生了疾病。
中医是辨证施治,找不出原因不等于不能治。
就笔者的体会,手三针、足三针对90%以上的颈肩腰腿痛有突出的疗效,对三叉神经痛、肋间神经痛、头痛、牙痛的疗效尤为突出。
不过有一小部分的颈肩腰腿痛用手三针、足三针治疗效果却并不确切,这里所说的疗效确切是指治愈或基本上治愈,效果不确切,不等于没有疗效。
比如服止痛药,痛了就吃,药力散去又痛,能说止痛药无效?可以说止痛药有效,只能止止痛,而消除不了病因。
手三针、足三针对颈肩腰腿痛止痛效果是理想的,应当说这也是疗效。
四、手三针、足三针治疗颈肩腰痛的作用机理 手三针、足三针的作用是通过经络传感的了解其作用机理首先应了解手足三针的6个穴位所在经脉之循行路线。
手、足三针的6个穴,手三针位于手的三条阳经线上,足三针只有太冲位于足厥阴经线上,其他两个穴位均位于足之阳经线上。
手三阳经的走向是从手指→手背→前臂→大臂→肩→颈→头面,与足之三阳经相接续。
足之三阳从头到足,阳明行于前,少阳行于侧,太阳行于后。
足三阴从足到腹,手三阴从胸到手,这样循环无端,息息相通,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调节身体各部组织器官的通路,使人体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关于手三针、足三针,即手三穴、足三穴的经脉循行线路见图。
作者曾作过一个统计:手足三阳经共218个穴,可以用来治疗颈肩腰痛的就有130个;手足三阴经共91个穴,可以用来治疗颈肩腰腿的就有46个:督脉28个,可治以上病症者有20个,任脉没有穴可治上述病症。
全身合计大约有196个穴可以治疗颈肩腰腿的疼痛麻痹。
若再加上奇穴、天应穴、耳穴等,真是难以计数,这么多的穴位,临床使用起来真是够夏杂的了。
笔者在临证时凡见到上述诸症状,不论其发病原因,均先以手三针、足三针进行治疗,一般的不加配穴。
当然,就用这6个穴位的适应证,可能不如196个穴位之广泛;但就笔者的经验来讲,上述范围的病症绝大多数可以收到明显的效果。
历来的针灸大家,无不强调针刺手法的重要性。
即使辨证准确,选穴得当,而针刺手法不合疾病的法度,也难收到预期的疗效。
针刺手法,是一个高难度的技巧问题,不是光凭书本上讲的,或者他人口说的什么手法就能轻易掌握的。
一个针灸医生要想掌握住古代针灸大家所陈述的那么多的灵活多变的针刺手法,并达到娴熟自如的境地,必须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细心体会,潜心领悟才行。
真是谈何容易!针刺手法可见得是一个十分复杂的技巧问题。
据历来的针灸书籍所介绍的手法甚多,一般的临床针灸医生很难掌握住其运用技巧。
手三针、足三针虽然也讲究手法,但是却很简单,只要是针灸医生或略知道一点针灸的人都可以很快地学会并能运用于临床。
五、手三针、足三针具有以下特点 1、取穴少。
手三针、足三针取穴数最多也只是手足各三针。
但是在一般情况下只取1~3个穴即可,手三针足三针同用者极少极少。
2、进针快。
进针的速度快如闪电,一般不超过l秒。
3、手法快。
针如闪电一样进入穴内,手法要如疾风飞箭一徉。
从进针到手法完成约几秒种。
4、得气快。
手法快的特殊效应就是得气快,手法到时立即得气,酸麻重胀应针而至。
5、收效快。
入针即效,快者几秒钟慢者10余秒钟,就会感到疼痛有所减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