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报告

合集下载

鸡西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

鸡西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

鸡西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前言“十一五”时期,是我市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实现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十一五”规划,是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后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

科学编制和有效实施鸡西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本纲要根据《中共鸡西市委关于制定鸡西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是今后五年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蓝图,是全市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第一章发展的基础和环境一、“十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十五”以来,全市上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快发展,全面建小康,老工业基地振兴实现良好开端,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较好地完成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目标任务。

1、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由2000年的124.4亿元,提高到2005年的204亿元,年均增长10.6%,超过“十五”计划目标0.6个百分点。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由2000年的6341元提高到10658元(折合1314美元),超出“十五”计划658元。

财政收入大幅增长,2005年财政总收入达到18.4亿元,年均增长13.8%。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五年累计达到129.2亿元,年均增长14.5%。

2、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优势和特色经济进一步发展。

全市三次产业的比例由2000年的27:41:32调整到2005年的31:27:42。

农业基础地位得到加强,绿色食品开发和畜牧业生产快速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和社会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农业基础设施得到改善。

2005年全市绿色、无公害作物种植基地面积达到264万亩。

粮食总产量达到150.4万吨,为历史最好水平。

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一、大目标
在2024年,全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24年翻一番,建成社
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为全国和区域经济发展作出卓越贡献,成为国
际一流的文明大都市,加快构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二、发展思路
(1)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技术创新、科技创新能力,打造
国际一流技术创新体系。

(2)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深化创新,营造良好投资氛围,加强
财税、金融,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3)着力提升增长质量,完善企业发展管理模式,拓展经济发展新
动能,提升企业竞争力,扩大中小微企业发展比重,加快培育创新企业及
创业集群成长。

(5)大力发展绿色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提升节能环保减排能力,促进实施绿色发展战略和低碳生活方式。

三、预期成果
(1)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翻一番,农村贫困人口发生率下降至
历史低点,全市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2)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龙湾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期评估报告

龙湾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期评估报告

龙湾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期评估报告一、导言(一)评估背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和《温州市规划管理办法》,在“十一五”规划实施的中期要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估。

按照区人大常委会的具体工作要求,并在温州市发改委的具体指导下,我区决定对《龙湾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实施中期评估。

(二)评估意义和目的建立《纲要》实施的中期评估制度,是保障《纲要》有效实施的必要环节,也是市场经济国家和国际组织的普遍做法。

本次对“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中期评估,将有利于提高规划的权威性;有利于保障规划的有效实施;有利于保持规划的动态科学性;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管理水平提高;有利于进一步做好规划编制工作。

本次《纲要》中期评估的主要目的,是及时了解《纲要》实施进展情况,掌握《纲要》实施效果和各项政策措施落实情况,检查各部门承担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并对《纲要》期末目标任务的完成程度做出预测。

(三)评估的总体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市委、市政府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市”的总体战略要求,坚持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评价原则,运用定性和定量结合的评价方法,及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全面分析新的环境,准确判断新的趋势,及时提出调整方案和改进建议,保证“十一五”规划纲要后半期的顺利实施,并为“十二五”规划编制提供意见和参考。

(四)纲要中期评估的总体意见《纲要》实施以来,我区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产业强区、城建亮区、文化育区、和谐立区”战略,龙湾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均取得了较大成就,基本上达到了《纲要》提出的“经济实力持续增强,城市化水平明显提高,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社会和谐明显改进,居民生活质量整体提升,环境资源承载能力显著加强”的规划发展目标的中期要求,预计规划期末基本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目标能够实现。

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2006-03-17 16:34:36 字体显示:大 中 小 (2006年1月16日重庆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 《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2006—2010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重庆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述规划期内政府的战略意图及政策取向,提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我市“十一五”期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市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职责的重要依据。

第一章 指导原则和发展目标 深刻分析重庆特殊市情,客观评价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基础和未来潜力,准确把握国内外、市内外发展形势,着眼于依靠人民发展,发展为了人民,实现可持续发展,让人民不断分享发展和改革成果的基本点,确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指导原则和发展目标。

第一节 “十五”发展取得巨大成就 “十五”期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是我市发展快、人民得实惠多、发生显著变化的五年。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各族人民团结一心,紧紧抓住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设立直辖市、三峡工程移民等历史机遇,围绕发展主题和结构调整主线,全面深化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思路并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有效克服煤电油运紧张、重大疫情和灾害等不利因素,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进程明显加快,完成或超额完成“十五”计划确定的主要任务。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开局良好,中央交办的“四件大事”取得重要进展,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跨进基本小康门槛,建设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各项工作顺利完成,胜利实现重庆三步走发展战略的第一步目标。

五年来,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经济总量、质量、效益同步提高。

2005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069.1亿元,比2000年接近翻一番,地方财政收入达到394.96亿元,比2000年接近翻两番,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1060元,比2000年翻一番,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达到2006.3亿元和1215.8亿元,进出口总值接近43亿美元,非公有制经济比重51%,城镇化率45.2%,非农产业增加值比重84.9%,非农产业就业比重50.4%,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超过13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全文)目录第一篇指导原则和发展目标第一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第二章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第三章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第二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第四章发展现代农业第五章增加农民收入第六章改善农村面貌第七章培养新型农民第八章增加农业和农村投入第九章深化农村改革第三篇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第十章加快发展高技术产业第十一章振兴装备制造业第十二章优化发展能源工业第十三章调整原材料工业结构和布局第十四章提升轻纺工业水平第十五章积极推进信息化第四篇加快发展服务业第十六章拓展生产性服务业第十七章丰富消费性服务业第十八章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第五篇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第十九章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第二十章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第二十一章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第六篇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第二十二章发展循环经济第二十三章保护修复自然生态第二十四章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第二十五章强化资源管理第二十六章合理利用海洋和气候资源第七篇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第二十七章加快科学技术创新和跨越第二十八章优先发展教育第二十九章推进人才强国战略第八篇深化体制改革第三十章着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第三十一章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第三十二章推进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第三十三章加快金融体制改革第三十四章完善现代市场体系第九篇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第三十五章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第三十六章提高利用外资质量第三十七章积极开展国际经济合作第十篇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第三十八章全面做好人口工作第三十九章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第四十章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第四十一章加强公共安全建设第四十二章完善社会管理体制第十一篇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第四十三章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第十二篇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第四十四章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第十三篇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第四十五章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第十四篇建立健全规划实施机制第四十六章建立分类指导的实施机制第四十七章调整和完善经济政策第四十八章健全规划管理体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2006~2010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安阳市“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情况中期

安阳市“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情况中期

安阳市“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情况中期评估报告安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8年11月14日市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从2006年1月1日到2008年6月30日,《安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已经实施两年半。

两年多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规划《纲要》确定的基本方针和目标任务,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深入实施“四路并进”战略,大力调整经济结构,着力转变增长方式,推动了“十一五”规划的顺利实施,促使全市经济继续沿着又好又快的轨道运行。

总的来看,规划《纲要》实施进展顺利,除节能减排等个别目标外,大部分目标任务完成较好,为全面实现“十一五”规划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十一五”规划《纲要》主要目标及任务完成情况(一)宏观调控主要目标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据统计,2006年-2007年全市生产总值分别达到646亿元、808亿元,增长15.8%、18.1%,年均增速16.9%,超过“十一五”规划12.5%的预期目标。

今年上半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471亿元,同比增长15.4%,预计全年生产总值将突破950亿元,有望接近“十一五”末生产总值1000亿元的预期目标。

2006年-2007年人均生产总值分别达到12071元、15530元,增长15.2%和18.3%,超过规划预期目标3个和6.1个百分点,年均增长16.7%,预计今年增长12%,达到17400元,接近“十一五”规划人均生产总值18100元的预期目标。

财政收入稳定增长。

2006年—2007年,我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分别达到34.5亿元、42.5亿元,增长19.2%、22.8%,年均增长21%,比“十一五”规划预期目标13%高出8个百分点。

今年上半年,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7.76亿元,已接近2005年全年水平,同比增长31.1%,实现了时间、任务双过半。

十五规划纲要情况报告

十五规划纲要情况报告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实施情况报告我受县人民政府委托,报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实施情况,请予审议。

一、“十一五”以来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十一五”规划实施三年来,全县上下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追赶跨越、奋力崛起为主线,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旅游兴县、大开放、城镇化、创新推动和可持续发展”六大战略,努力克服雨雪冰冻灾害和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各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全县经济社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势头,“十一五”规划顺利实施。

2008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0.42亿元,“十一五”前三年年均增长16.4%;其中一产实现增加值11.82亿元,二产实现增加值21.78亿元,三产实现增加值16.82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6.5%、15.5%和17.6%。

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84亿元,年均增长27.9%。

农民人均纯收入3030元,年均增长18.7%。

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25.8亿元,年均增长35.5%。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8.1亿元, 年均增长19.5%。

规模工业产值39.57亿元,年均增长35.2%。

天柱山旅游总收入5.1亿元,年均增长22.1%。

值得指出的是,除第二产业增加值、天柱山旅游总收入前三年年均增幅略低于“十一五”计划外,其它主要经济指标均超过“十一五”年均增幅,其中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两项指标提前两年实现“十一五”计划,阶段性目标任务基本完成。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2008年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3.4:43.2:33.4,工业、第三产业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比2005年分别提高 3.7个和1个百分点,工业强县战略取得实效,第三产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

二、规划实施三年来开展的主要工作及成效1、坚持“工业强县”战略,工业经济总量快速扩张“十一五”以来,我县始络坚持“工业强县”战略不动摇,不断硬化举措,优化环境,发展氛围更加浓厚,骨干群体不断壮大,工业经济较快增长。

“十一五”成就回顾

“十一五”成就回顾

“十一五规划”的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十一五计划的起止时间为2006~2010年。

2006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决议。

“十一五”规划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中长期规划。

站在新的起点上,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务必切实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内需主导型发展战略,更加突出地强调产业技术进步战略、制度创新战略和人力资源优先开发战略,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充分有效发挥我国巨大的经济增长潜力,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1.“十一五”前四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实际增长11.4%,比“十五”时期年平均增速快1.6个百分点;全国万元GDP能耗累计下降15.61%。

目前,“十一五”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减排目标已提前实现我国经济发展的版图在细化,区域经济发展的重点由南向北、从东到西,一个个被圈定,一步步在展开。

2009年以来,12个区域规划先后上升到国家层面;中西部和东北的经济增速一举超过东部,与全国经济增长的差距在缩小国家把越来越多的财力用于改善人民生活的交通、教育、医疗以及社会保障等领域,越来越多的贫困地区、偏远地区老百姓的生活状况得到改善。

2006—2009年,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实际增长分别为10.2%和8.3% 从“十五”迈进“十一五”的门槛时,我们不仅对中国发展的前景充满信心,更对发展的道路充满期待。

因为,我们站在了科学发展的新起点上。

“十一五”规划是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后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

“十一五”的五年,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五年,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战胜重重困难奋力前行的五年。

走过五年,我们科学发展的方向更加明确,步履更加坚定。

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我们迎接最大考验我们要发展,我们更要科学地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下)

第六篇 建设资源节约型 、 环境友好型社会
电机 系统 节 能 在 煤 炭 等 行 业 进 行 第 四节 节约材料 落实 节 约资 源 和保 护环 境 基本 国 策, 建设低 投入 、 高产 出 , 消耗 、 排 电动 机 拖 动 风 机 、 泵 系统优 化 改造 低 少 水 推 行 产 品 生 态 设 计 . 广 节 约 材 料 推 放, 能循环 、 可持 续 的国 民经 济体 系和 能量 系统优化 在 石化 、 钢铁 等行 业 的技术 工艺 。 鼓励采 用 小型 、 型和再 轻 资源节约型 、 环境友好型社会 实施 系统 能 量 优 化 . 企 业 综 合 能 耗 达 生 材料 提高 建筑物质量 . 长使用寿 使 延 到 或 接 近 世 界 先进 水 平 命. 提倡 简约实用 的建筑装修 推进木 建 筑 节 能 严 格 执 行 建 筑 节 能 设 计 材 、 金属材料 、 泥等 的节约代用 禁止 水 第二十二章 发展循环经济 推 推 坚 持 开 发 节 约 并 重 、 节 约 优 先 . 标准 . 动 既有 建筑 节能 改造 . 广新 过度包装 规范并减少一次性用品生产 按 和使用 照减量化 、 再利用 、 资源化 的原则 , 资 型墙 体 材料 和 节 能 产 品 等 在 绿 色照 明 在 公 用 设 施 、 馆 、 厦 、 宾 商 第 五节 加强资源综合利用 源开采 、 生产消耗 、 废物产 生 、 消费等 环 抓好煤 炭 、 黑色和有 色金属共 伴生 节 , 步建立全社会 的资源循 环利用 体 写 字 楼 以 及 住 宅 中推 广 高 效 节 电 照 明 逐 系统等 矿产资 源综 合利用 。推进粉煤灰 、 矸 煤 系。 政 府 机 构 节 能 政 府 机 构 建 筑 按 照 石 、 冶金和化工 废渣及 尾矿等工业 废物 第一节 节约能源 在 农膜 、 禽畜粪便等循环 强化 能源 节 约 和高 效利 用 的政 策 建 筑 节 能 标 准 进 行 改 造 . 政 府 机 构 推 利用 推进秸秆 、 利用 。建立生产者责 任延伸制 度 . 推进 导 向 , 大 节 能 力 度 。通 过 优 化 产 业 结 广使 用节能产品等 加 节 能 监 测 和技 术 服 务 体 系建 设 更 废 纸 、 旧金属 、 旧轮胎 和废 弃 电子 废 废 构特别是 降低 高耗能产 业 比重 . 现结 实 加强人 员培训 等 产 品等 回收 利 用 加 强生 活垃 圾 和 污 泥 构节 能 : 过开 发推 广节 能技 术 , 现 新监测设备 . 通 实 第二节 节约用水 资源化利用 技术节 能 : 过加强能源生 产 、 通 运输 、 消 发展 农业节水 .推进 雨水集 蓄 . 建 推 动钢铁 、 有色 、 煤炭 、 电力 、 化工 、 费各环 节的制度 建设 和监 管 . 现管理 实 提高水 的利用效 建材 、制糖等 行业实施循 环经济 改造 . 节能 突出抓好钢铁 、 有色 、 煤炭 、 电力 、 设节 水灌溉饲草基 地 . 基本实 现灌溉用 水总量零 增长 重 形成一批循 环经济示范企业 在重点行 化工 、 建材 等行业 和耗 能大户 的节能工 率 . 冶金等 高耗水 行业节水技 业 、 领域 、 产业 园 区和城 市开 展循 环经 作 加 大汽 车燃 油经 济性 标 准实施 力 点推 进火 电、 强制推广 济 试点 发展 黄河三角 洲 、 三峡库 区等 度. 加快淘 汰老 旧运输 设备 制 定替代 术改 造。抓好城 市节水工 作 . 液 体燃 料标 准 .积极 发 展石 油替 代产 使 用节 水设 备 和器具 .扩大 再生 水利 高 效生 态 经 济

2006年长治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06年长治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关于长治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报告——2006年4月26日在长治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市长杜善学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关于长治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报告,请各位代表连同《纲要(草案)》一起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回顾过去的五年,我们在中共长治市委的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创环境、调结构、全面建小康”的基本工作思路,抢抓机遇,求真务实,加快发展,圆满完成了“十五”计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开创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

(一)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2005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398.8亿元,比上年增长13.8%,年均增长13.4%;人均GDP由“九五”期末的5579元增加到12363元,年均增长12.7%。

财政总收入完成71.4亿元,比上年增长40%,年均增长36.5%;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3.87亿元,比上年增长40%,年均增长 23.1%。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79.5亿元,比上年增长21.8%,年均增长 19.4%。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完成183.3亿元,比上年增长12.4%,年均增长31.7%。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13.6 亿元,比上年增长17.7%,年均增长13.6%。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幅度控制在3.7%以内。

(二)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巩固。

围绕农民增收减负,全市免征了农业税和农林特产税,取消了三提五统,向种粮农民发放了补贴,使农民得到了实惠。

围绕建设现代农业,经过几年努力,国家认证的绿色农产品达到了127个,国家批准的农业标准化示范区达到了25个。

围绕农业产业化,培育了屯玉种业国家驰名商标和沁州黄小米等52个省著名商标。

围绕扶贫开发,五年累计解决了农村68.9万人的饮水困难,对1.4万人实施了移民搬迁,使22万人实现了脱贫,累计转移安置农村富余劳动力42万人。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6.03.07•【字号】沪府发[2006]5号•【施行日期】2006.03.0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沪府发〔2006〕5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已于2006年1月20日经上海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上海市人民政府二○○六年三月七日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目录序言第一篇站在新的起点,明确奋斗目标第一章“十五”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第二章“十一五”上海发展处在关键时期第三章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第四章形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基本框架第二篇加强统筹协调,落实重点任务第五章加快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第六章着力构建以自主创新为核心的城市创新体系第七章发展循环经济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第八章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郊区建设第九章全面提升城市建设和管理的现代化水平第十章促进区域协调互动发展第十一章全力办好一届成功精彩难忘的世博会第十二章继续发挥好浦东新区的示范带动作用第十三章实现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新突破第十四章积极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健康发展第十五章努力形成有序有效的社会管理新格局第十六章进一步完善就业社会保障与收入分配体系第三篇转变政府职能,实现规划目标第十七章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和法治政府第十八章加强规划实施与保障序言在中共上海市委领导下,由上海市人民政府组织各部门、各区县共同编制的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二六至二一年),是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对上海提出的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要求,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科教兴市主战略,加快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之一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重要规划。

保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保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保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保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2006年1月保定市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十一五”时期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是进一步“打基础、提实力、增后劲”的紧要关口。

《保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根据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省委六届八次全会精神和《中共保定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是未来五年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行动纲领,是实现更快更好发展的宏伟蓝图,也是各级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第一章现实基础和面临形势一、“十五”发展回顾进入新世纪的头五年是不平凡的五年,是我市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时期,也是全市广大干部群众付出心血最多、推进工作力度最大的时期。

2000年以来,面对国际国内政治经济环境的重大变化和突如其来的疫情灾害,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弘扬“树正气、讲团结、求发展”主旋律,同心同德,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十五”计划各项任务目标均超额完成,综合经济实力和自我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经济社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为“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综合实力跨上新台阶。

2005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1089.1亿元,“十五”期间年均增长12.4%,超过年均增长10%的预期目标。

人均生产总值2003年突破了1000美元大关后,2005年达到9990元,是2000年的1.5倍;财政收入达到101.4亿元,是2000年(42.53)的2.4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1897亿元,比“九五”翻了一番多。

投资不断加大的同时,投资效率逐渐提高。

2004年在全国地级以上城市综合实力百强评比中,我市列第51位。

结构调整进展加快,新兴经济增长极初现端倪。

2005年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到17.8:49.3:32.9,同“九五”比,一产下降了2.7个百分点,二产提高了4.8个百分点。

十一五规划

十一五规划

“十一五”规划“十一五规划”的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十一五计划的起止时间为2006~2010年。

2006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决议。

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2006年3月14日表决通过了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决议,决定批准这个规划纲要。

纲要全文约55000字,共分为14篇:1指导原则和发展目标;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3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4加快发展服务业;5促进区域协调发展;6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7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8深化体制改革;9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10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11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12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13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14建立健全规划实施机制。

面临矛盾社会环境经过“十五”规划头四年的努力奋斗,我国经济增长已经稳定地进入新一轮上升期,预计“十五”期间GDP年均增速将超过“九五”时期8.3%的水平,2005年人均GDP可能达到1400美元。

新的物质基础已经奠定。

经济结构变动空前活跃,发展空间急剧扩大。

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新的体制条件逐步完善,发展活力和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新的奋斗目标更加明确,新的发展理念正在树立,为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提供了科学指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有了良好开端。

未来5-15年,我们面临的挑战仍然相当严峻,能否妥善应对,将决定国内发展的基本走势。

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和环境压力日益加剧。

这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面临的最为突出的矛盾。

一方面,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并处于新一轮上升周期,经济总量显著扩大,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这些都带来发展空间扩大的新机遇,也势必加大对资源的需求和消耗强度。

另一方面,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低效益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导致经济运行成本上升,已经越来越难以为继。

可持续发展面临的资源和环境压力日趋严峻,本质上是经济增长方式粗放、技术含量低和经济效率差的问题。

烟台开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总体规划纲要

烟台开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总体规划纲要

开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总体规划纲要“十一五”时期是我区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赶超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步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正确把握这个时期的发展趋势,理清发展思路,编制和实施好“十一五”规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十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回顾“十五”以来,全区人民在工委管委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三个明显、两个高于、一个跨越”的发展要求和“东部突破”的战略部署,解放思想加压奋进,凝心聚力赶超发展,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发展水平明显提高,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城区形象明显提升。

“十五”计划实施顺利,大部分指标已提前一年完成计划。

可以说,“十五”时期是我区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之一。

(一)国民经济实现跨越发展,综合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

“十五”以来,我区经济进入新一轮快速增长时期,发展速度稳中加快。

特别是2002年以来,经济发展按照两年翻一番的速度高位运行,2002年全区生产总值突破百亿大关,2004年达到202亿元。

“十五”末,全区完成生产总值270亿元,综合经济实力指标列国家级开发区第7位,综合投资环境评价列第6位,是中国国家级园区十强之一,跃入强区行列。

“十五”期间,全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速度达到43%,比计划高8.4个百分点,高于“九五”平均速度25.5个百分点。

“十五”末人均GDP达到18.2万元,高于“九五”末9.3万元;“十五”末全区完成财政总收入34.18亿元,年均增长38.5%,高于“九五”平均速度16.7个百分点;完成地方财政收入8.51亿元,年均增长26.7%,高于“九五”平均速度6.7个百分点。

2005年,万元GDP能耗比2004年下降5.8%,被列为全国循环经济试点园区。

(二)产品集群优势突出,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

“十五”期间,机械制造、电子信息两大产业成为全区主导产业。

新乡市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

新乡市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

附件二:新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2006年到2010年是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时期。

“十一五”规划是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后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又是在中央确立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科学发展观背景下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同时也是我市经济发展进入新一轮上升期、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这一重要关口后的第一个五年规划。

科学编制和有效实施好这一规划,对于紧紧抓住战略机遇,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加快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推进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第一章“十五”计划的回顾“十五”以来,全市上下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强力实施项目带动,努力扩大对外开放,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国民经济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胜利完成“十五”计划。

第一节“十五”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连续五年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和增长质量,2005年全市生产总值预计达到543亿元,增长14.1%,“十五”期间年均增长12.2%,高于“九五”时期6.1个百分点。

人均生产总值达到9850元(按100:811折算为1214美元)。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25.4亿元,比“九五”末翻一番,年均增长21.6%,高于“九五”时期14.4个百分点。

经济和社会发展已步入一个崭新的时期。

经济结构升级步伐加快,产业竞争力增强。

二、三产业比重达到83.6%,比“九五”末提高7.5个百分点。

农业结构调整加快,2005年优质粮食面积比重达到84%,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4.3%,比“九五”末提高13.1个百分点。

产业升级步伐加快,高技术产业加速发展,在电子信息、生物制药等领域,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五年累计实施工业结构调整项目75个,申请省以上科技计划立项357项,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10.5%,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42%左右。

西安市碑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西安市碑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问题等 。
额 年 均 增 长 1 % 以 上 ,0 0年 达 到 4 21 2 0亿 元 ;固定 资产 投资 年 均 增 长 6
1 %以上 ,0 0年达到 1 5亿 元 ; 8 21 5 外
资 合 同 额 年 均 增 长 速 度 1 % 。0 3 2 1 0
年 达到 6 0 0 0万美元 ;外 资到位 数年
平 安 碑 林 , 建 和 谐 碑 林 , 力 建 设 构 努
改 善 ; 会 保 障 体 系 比 较 健 全 , 民 社 居 收入水平 和生 活质量普 遍提 高 ; 民主 法制不 断完善 , 城区文 明程 度进一步 提 高 , 建一 个和谐 的 、 满活力 的 、 构 充 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现代文明城 区。
均 增 长 1 % , 01 3 2 0年 达 到 2 8 7 0万 美 元 ;地 方 财 政 收 入 年 均 可 比 增 长 1 % ,0 0年 达 到 1 . 元 ; 5 21 27亿 城镇 失 业 登 记 率 控 制 在 45 以 内 ;人 口 自 .% 然 增 长 率 控 制 在 3 以 内 。城 区建 设 % 成 效 明 显 ,管 理 水 平 有 较 大 提 高 ; 教 育 、 化 、 育 、 生 和 环 境 条 件 全 面 文 体 卫
. L

统 领经 济 社 会 发展 全 局 ,深 入 落 实 四 化 ” 念 , 加 快 发 展 和 科 学 发 理 以 展 为 主 题 , 改 革 开 放 和 自 主 创 新 为 以 动 力 , 极 实 施 商 贸 带 动 战 略 、 游 积 旅 拉 动战略 、 文化 驱动 战略 和科技推 动 战 略 , 高 区 域 发 展 综 合 实 力 , 升 提 提 城 区 服 务 功 能 ,促 进 人 的 全 面 发 展 , 打造财富碑 林 、 魅力碑林 、 人文碑林 、

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成都市城市化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通知

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成都市城市化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通知

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成都市城市化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通知【法规类别】村镇集镇建设【发布部门】成都市政府【发布日期】2007.01.27【实施日期】2007.01.27【时效性】失效【效力级别】XP10【失效依据】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废止部分规章和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决定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成都市城市化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通知各区(市)县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成都市城市化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七年一月二十七日成都市城市化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积极稳妥地推进城市化,提高城市化水平,是“十一五”时期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是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措施。

根据这一战略要求,《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要“坚定不移地推进城乡一体化,促进城乡同发展共繁荣”。

本规划是落实这一战略要求的专项规划,主要明确了“十一五”时期成都城市化的目标和重点,并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出推进我市城市化的重大举措。

一、规划背景“十五”期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的新阶段。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我市城市化进程开始步入正轨,进入持续稳步发展的时期:城市实体空间扩张迅速,市区人口不断增长;非农人口比重加速提升,外来人口数量持续上升;城镇发展迅猛,城市辐射功能逐步增强。

据统计,全市建成区面积由2000年的348.25平方公里扩大到2005年的558.73平方公里,其中:全市非农业人口从2000年的318.13 万人增至2005年的468.44万人;城市化率从2000年的34.13%提高到2005年的50.3%(按户籍人口计算),城市化总体上保持逐年上升的正常态势。

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对照科学发展观,我市城市化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主要表现为:由于强调城镇自我平衡、均衡发展,忽视区域统筹和分工,使得城镇之间缺乏协调互补,发展过于分散,难以形成合力和整体优势;以往的城镇规划重城镇发展轻城乡统筹,使得农村发展乏力,建设混乱;城市化质量总体不高,主城区、城市边缘区与中远郊区城市化进程极不平衡,城市化质量水平滞后于人口城市化规模与速度;基础设施对城市功能的支撑力度不够,单中心向多中心转移的城市格局尚未完全形成,市域城镇体系结构和功能有待进一步完善;现行户籍政策存在一些与城市化发展不相适应的地方,“三农”问题和城市低收入居民问题仍然突出。

舟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舟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

舟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舟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

舟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舟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主要目标任务分解落实方案的通知【法规类别】国家计划【发文字号】舟政发[2007]5号【发布部门】舟山市政府【发布日期】2007.01.31【实施日期】2007.01.31【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舟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舟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主要目标任务分解落实方案的通知(舟政发(2007)5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舟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主要目标任务分解落实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予印发,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00七年一月三十一日《舟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主要目标任务分解落实方案《舟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是“十一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为确保《纲要》顺利实施,完成《纲要》提出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加快建设海洋经济强市、海洋文化名城、海上花园城市和海岛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现将《纲要》提出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分解落实如下。

一、分工原则在充分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基础上,政府依法履行职责,调控引导社会资源,合理配置公共资源,保障《纲要》顺利实施。

(一)体现政府职责。

分解落实《纲要》的目标和任务,目的在于明确政府实施《纲要》的职责,体现政府在实施《纲要》中的职能。

(二)明确责任主体。

要按照各县(区)、部门的职责分工,将《纲要》的目标和任务分解落实到相关县(区)、部门。

任务分解落实后,相关县(区)和部门即为相应的责任主体。

(三)推进工作落实。

通过分解落实《纲要》的目标和任务,推进政府各项工作的安排落实,形成《纲要》实施和政府工作紧密衔接的机制,确保“十一五”规划目标和任务的完成。

二、工作分工及责任主体(一)主要发展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关于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报告,请予审议。

并请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十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简要回顾
第十个五年计划时期,是我市改革发展任务繁重、面临困难较多的时期。

五年来,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团结带领全市人民,抢抓西部大开发机遇,着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认真解决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全面落实发展第一要务,促进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前实现了“十五”计划确定的主要目标。

经过五年的发展,我们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

过去的五年,是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较快、成效最为显
著的五年。

全市经济总量以年均11.3的速度增长,地区生产总值由期初的61亿元增加到108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长17倍,实现利税增长5倍;大口径财政收入由期初的4.26亿元增加到12亿元,增长1.8倍,财政支出由8.17亿元增加到20亿元,增长1.4倍;华亭煤业、平凉电厂、祁连山水泥、百兴制革、佛明制药、大红碗等一批具有较强拉动作用的大项目建成投产,原煤产量1700万吨,占全省产量的40以上,发电量达到93亿千瓦时,占全省的20以上。

经济结构得到优化,主导产业优势日趋明显,以煤电产业为支撑的工业主导型经济格局初步形成;我市被农业部划定为全国苹果优势产区,崆峒山晋升为国家首批4A级旅游景区、国家地质公园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三次产业结构由29.6:34.2:36.2调整为24.8:40.4:34.8。

过去的五年,是城乡面貌变化较大、基础条件得到明显改善的五年。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64亿元,是“九五”期间的1.45倍。

五年开工建设干支线公路36条1175公里,基本实现了县县通油路、乡乡通公路、村村通机动车。

新建各类水利工程297项,解决了635个村65.53万人的饮水困难。

庄浪县实现了乡乡通油路,基本解决了山区群众吃水难问题。

全市
新修改造梯田86万亩,完成退耕还林362万亩,森林覆盖率由“九五”末的17.98提高到22.32。

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五年完成城镇化建设总投资37亿元。

从20XX年开始,掀起新一轮的城市建设高潮,修编了平凉市及县城建设总体规划,中心城市近三年投资14亿元,完成了“一线三点”、“六纵九横”等建设工程,建成区面积由16.8平方公里扩大到36平方公里。

6县旧城改造、新城区开发和重点小城镇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产业、人口、生产要素加速向城镇聚集,城市化水平由期初的14.5%提高到20。

灵台朝那等一批小城镇建设初具规模,崆峒二十里铺、华亭石堡子、静宁八里等工业集中区规模不断扩张,静宁大地滩、泾川五里铺高效农业示范园等一批典型较好地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

过去的五年,是群众得到实惠较多、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较快的五年。

通过取消农业税,落实粮改政策,实施退耕还林,五年共兑现各类补助资金8.33亿元,有19万人稳定解决温饱,2.5万人基本解决温饱,农村绝对贫困人口由期初的19.4万人减少到16.9万人。

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359元提高到1820元,年均增长6。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4400元提高到7133元,年均增长10。

五年建成住房和商贸设施244万平方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