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社会_九年级第四单元思品九年级第三单元_提纲

合集下载

九年级思想品德知识提纲

九年级思想品德知识提纲

九年级思想品德知识提纲第一单元历史启示录1、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不仅是一部民族文明的创造史,也是一部民族精神的生长史,更是一部民族发展的探索史。

中华文明曾经是世界上最强盛、最先进的文明之一。

(悠久而辉煌)(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生生不息)2、中国由强变弱的原因:①封建统治者的腐败无能②国家的落后③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

3、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中国的脊梁”指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4、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正是由于这种伟大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不仅创造了灿烂的文明,而且生生不息、延绵不绝,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5、爱国主义的含义及表现:①含义: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形成的对于自己祖国挚爱的深厚情感。

②表现:爱国主义表现为对祖国和家乡的热爱和深切的眷恋,对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强烈企盼,对祖国繁荣昌盛的坚定信念,对祖国主权和尊严的坚决捍卫,对卖国求荣的无比鄙视,对爱国志士的无比崇敬等。

6、中国共产党对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长征精神、延安精神、铁人精神、抗洪精神等,是中国革命年代和建设时期对中华民族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精神的继承和发展,体现了民族精神的时代特点和强大的生命力。

(井冈山精神、雷锋精神、女排精神、抗非典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奥运精神、志愿精神等)7、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⑴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

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经过28年浴血奋战,打败了封建军阀、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⑵新中国成立初期,西方世界对我国实行全面封锁,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⑶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四单元复习提纲【提纲】【北师大版】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四单元复习提纲【提纲】【北师大版】

第三单元近代社会的发展与终结第14课避免革命的改革——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P72)1、原因:根本原因:封建_______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直接原因:______________的失败进一步暴露了农奴制弊端,激化了社会矛盾。

2、目的:巩固统治,缓和阶级矛盾,增强国力,避免人民革命3、性质:自上而下的_________性质的改革4、时间: ________年3月3日(俄历2月19日)5、颁布者:______________6、主要内容:①俄国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拥有自己的财产,可以选择______。

②地主不得再任意买卖农民,农民还能以________的方式分到一块耕地和宅旁园地,耕地仍是地主的财产,农民还需购买使用权。

③获得解放后的农民仍归所居住地区的“________”管理7、实质:沙皇政府和地主勾结起来对农民的双重敲诈和掠夺8、影响:①进步性:俄国废除了________,避免了革命的发生,走上了发展________的道路。

②掠夺性:农民为了获得人身自由和土地使用权背负上了更为沉重的经济包袱。

③局限性:保留大量_________,专制制度并没有发生本质改变,人民缺乏___________。

俄国的近代化步伐依然沉重而缓慢。

第15课坚定美利坚民族命运的内战——美国内战、南北战争(P77)1、根本原因:南北双方经济上的矛盾,南方___________阻碍北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一步发展(南北经济上的矛盾表现在:a.在原料和市场问题上 b .在黑人奴隶制的存废问题上:矛盾焦点)2、导火线:1860年, 支持北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_______当选总统3、过程(1861-1865):①爆发(开始标志):1861.4 南方发动叛乱②初期:北方政府接连失利③扭转战局:1862年林肯颁布《_______》、《___________》(颁布目的、作用:P80)④转折点:____________战役⑤结束:1865.4 南方军队投降,北方胜利。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复习1——3单元提纲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复习1——3单元提纲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复习1--3单元复习提纲第一单元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一、“两极”与“冷战”1、1945年雅尔塔协定对战后世界格局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2、两极格局的形成:“北约”和“华约”两大集团的出现,标志着东西方对峙格局的形成。

3、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意味着东西方两大集团对峙格局的终结。

以冷战为主要形式的美苏争霸,一直延续到80年代末。

(杜鲁门主义——冷战的标志)4、冷战后的世界格局世界正在向多极化发展。

二、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1、20世纪90年代,东欧各国和苏联的执政党丧失政权,社会制度随之改变。

2、表现: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南斯拉夫一分为五,捷克和斯洛伐克分立,苏联分为15个独立的国家、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的社会制度发生改变。

三、“冷战”后的和平主题1、冷战后绝大多数国家都都致力于发展本国经济,反对建立一国独霸的单极世界,国际社会祈盼和平,维护和平的力量日益壮大,争取世界和平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之一,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2、冷战后的国际形势。

(1)恐怖主义作为领土、民族、宗教、资源等矛盾交织的产物,给世界政治、经济、安全形势带来严重的威胁(2001年9。

11)(2)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也有新表现。

(美国)总体和平,局部战乱,是当今世界的基本态势。

3、根据1999年美国对南联盟的轰炸、2001年9。

11事件、巴以冲突、伊拉克战争说说导致这些事件的主要因素有哪些?○世界格局的变化带来了世界力量对比的失衡,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推行,恐怖主义力量的增长,民族矛盾的激化,南北贫富差距的拉大,不同宗教之间的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等。

4、在这些事件中美国扮演了什么角色?○在北约轰炸南联盟、巴以冲突和轰炸伊拉克事件中,美国依靠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不顾国际社会的反战呼声,干涉其他国家事务,以霸权、强权的野蛮行径在世界各地推行自己奉行的一套价值观念。

它既是战争的组织者,又在战争中推波助澜,使地区冲突加剧,世界更加不安定。

《历史与社会》九年级(全一册)

《历史与社会》九年级(全一册)

四、本册教材的具体修改如下:
1、对高度浓缩的内容适当展开和补充,有的甚至重写。 2、增加了一些地理内容 。 3、增加了一些学生活动。 4、进一步加强与中国史内容的联系。 5、进一步加强历史与现实的联系。 6、适当补充了一些与现实社会生活密切联系的内容。 7、增加了一些图片,主要是地图和照片。
五、知识体系

六、从村落到城市 问题:设想一下假如你生活在一万年前,生产工具进步了,农 业出现了,你还愿意过居无定所,四处采集的日子吗? 教师在这里可以和学生展开讨论,预计可能会出现几种答案。 然后对课文进行讲述。并梳理线索: 农业生产的周期性——建造房屋,开始定居——形成村落 (文明的前奏)——城市的出现(文明产生的标志之一) 本课知识点: 最早的城市:约公元前4000年左右的北非、西亚。 文明时代的标志:农业、金属器、城市、国家等新事物的出现 文明的发祥地:北纬20°—40°之间的农耕地带。 提示:P5《亚、非、欧古代各大文明发源地》图非常重要,要求 学生一定要会读图、填图。后面课文的学习会多次用到此图。
约20万年前,人类从猿人向现代人过渡。 约5万年前,人类祖先的体制形态已于我们没有差别, 人种形成,三大人种都由猿人脱胎而来。 科学观点:人类有共同的祖先 建议:这一框教师要利用好课文插图和《知识窗》,将森 林古猿、能人、现代人、人种的概念、特征讲清楚。可结 合中国史中的元谋人、北京人讲解,同时要求学生结合课 文p3《公元1500年世界人种的大致分布图》掌握世界三 大人种的名称及分布的位置。《活动区》的内容可放在课 下完成。
示“古埃及农业图”、“古埃及收割图” 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提出问题: 假如你是图中的收割者,请你向我们讲述一下你们是 如何利用尼罗河发展农业的? 课件示希罗多德对古埃及农业生产的描述语, 过渡:正是这样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公元前4000年中 期,埃及文明诞生了。 问题:埃及文明是一脉相承的吗?为什么?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打开埃及之门” 板书:打开埃及之门 公元前6世纪埃及文明开始衰落 商坡良成功破译罗塞塔碑上的象形文字 埃及建立世界史上最早的统一国家:前3100年 过渡:埃及最具代表性的建筑是金字塔,由金字塔到法老 到古埃及的社会结构。

立足教材 超越教材——九年级《思想品德》和《历史与社会》教材整合的探索

立足教材 超越教材——九年级《思想品德》和《历史与社会》教材整合的探索

侧重 点 。 因此 , 我们在 教学 中应 该十分 注重对教 材 的整合 。 笔者认为 , 教材整合应 以“ 学生发展为本 ” 的思
想作指 导 ; 校情 、 以“ 学情 ” 为基础 ; 化教学 结构 , 优
扩展 “ 双基 ”( 础知识 、 基 基本技 能 )从 而既加 强学 ,
生 的“ 基础性学力 ” 又提 高“ , 发展性 学力 ”使 所学 , 知识 内化 为学生 的基本素质和创新能力 。
要性

教材整合的必要性
作为新课程改革 的重要 内容 , 教材整合应 当成 为每位教师 的教改课题之一 。
1 整合 是 提 高课 堂 效 率 的 需要 .
综上可见 , 在两册教材 九年级 《 思想 品德》 历史与社 会》 和《 所
有交叉 内容绘制 成表格 ( 见表 1 。 )
根本 原因。4分 ) (
2 4描述 资源与我们 生活 的关 系 , 明合理利 — 说
用资源 的重要 意义。
2 5了解 区域性和全球 性的环境 问题 , _ 知道 问 事件 , 简要分析人 民生活水平发 生 日新月异 变化 的
题 的解决需要 自身努力以及世界各 国的通力合 作 。
2 6 综述人 口、 _ 资源 与环境 问题 的关系 , 明 说
4 中国的资源 、 口、 二 单 元 第 四 课 第二 单元 “ . 人 第 建设 可 环境问题及应对措施 “ 了解基 本 国策 与 持续发展的社会” 5 可持续 发展战略 发展战略” . 6 科技革命的历史 第 二单元第 四课第 . 三框 “ 实施 科教 兴 国 第 四 单 元 第 二 课 7利 兴国 . 彰_ 的重要陛 的发展战略” “ 感受科技之光”
资源 、 环境等状况 , 了解计划生育 、 保护环境 、 合理利

九级思想品德第三四单元

九级思想品德第三四单元

九年级思品第三、四单元纲要3.1 和平发展时代主题1.和平与发展是现在时代的主题。

2.和平问题是指保护世界和平,防备新的世界战争的问题。

3.发展问题是指世界经济发展,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

4. 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

世界和平是促使各国共同发展的前提条件,没有和平就没有发展;各国的共同发展则是保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

5. 经济全世界化是把双刃剑:(1)利:经济全世界化的发展,给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带来了有益条件,使世界各国的联系更加亲密,有助于世界各国经济、科技、文化的交往,有助于新的科学技术的沟通和应用,有助于发展中国家抓住机会发展自己。

(2)弊:经济全世界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国家间既有合作又有矛盾和斗争,发达国家依赖其掌控的资本、科技、专利和管理等优势处于有益态势,发展中国家主权简单遇到冲击和削弱,富国与贫国的差距有可能进一步拉大。

6. 中国在国际社会中发挥侧重要的建设性作用。

中国是保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中国是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中国是和平、合作、负责任的国家。

7.我们中学生要关怀世界的发展,建立全世界观点,培养开放、同等、参加的国际意识,为保护世界和平、促使各国共同发展而努力。

3.2 抓住机会迎接挑战1.中国面对的机会:(1)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打不起来,出现了一个相对稳固的国际和平环境。

(2)经济全世界化和新科技革命的日新月异为我们供给了难得的发展机会。

(3)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为我们实行新的更大发展确立了坚固基础。

(4)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博得了参加全世界经济合作与竞争的有力条件。

2.国际竞争主要表现为原料的抢夺、科技的创新、文化的较量、人材的培养和抢夺等方面。

3.国际竞争的本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4.中国面对的挑战:( 1)针对我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和能源、资源、环境等方面的挑战。

(2)各样形式的安全威迫,国际敌对权力利用各样手段加紧对我国政治和意识形态领域的浸透。

九年级全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九年级全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九年级全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一、新中国的成立与土地改革(一)新中国的成立1、时间: 1949年10月1日。

重大事件(标志):开国大典。

1949年9月在北平召开新的政治协议会议。

临时宪法:《共同纲领》;国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

北平改为北,作为首都。

国旗:五星红旗。

《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2、意义:新中国的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我国历史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也是影响战后世界格局的最重要的事件之一。

3、新中国成立的首要任务:巩固新生政权、恢复发展经济。

(二)土地改革:(1950—1952年)1、土改的内容:近3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和大量的农具、牲畜、房屋等。

2、完成的时间:1952年底3、意义:(1)农民分得了土地,获得了解放,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2)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被彻底消灭了。

4. 性质:变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农民个体土地所有制。

二、抗美援朝(1950-1953年)1.目的、原因:1)保家卫国;2)巩固人民政权;3)打击国际国内反动派的气焰。

2.时间:1950年10月—1953年7月;重要战役:上甘岭战役;英雄人物:黄继光(堵枪眼)3.交战双方: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组成的中朝联军(总司令:彭德怀);以美国为主的“联合国军”。

4.结果: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人民取得了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5.性质美方:非正义的战争;中朝方面:正义的反侵略战争6.意义:1)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2)为中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了相对和平的环境;3)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4)打击国内外反动派的气焰。

7.此时的中美关系:敌对紧张。

8.美国对中国采取的战略:1)政治上孤立;2)经济上的封锁;3)军事上包围。

三、三大改造及其意义。

“大跃进”运动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及其影响。

“两弹一星”。

(一)三大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为生产资料公有制)(1953年—1956年底)1.内容: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将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为生产资料公有制。

九年级思想品德第四单元复习提纲(最新版)

九年级思想品德第四单元复习提纲(最新版)

九年级思想品德第四单元复习提纲班级姓名【知识体系建构】4、1 中华文化传承创新1、文化的含义:文化是人类精神活动和实践活动的方式及其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

*文化的重要地位: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是一个民族的价值观源泉,是决定一个民族的凝聚力和创造力的基本条件。

*中华文化的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中国哲学博大精深,彰显东方智慧;中国传统伦理以和谐为本,充满人伦温情及家国情怀;传统文学典籍浩如烟海,唐诗和宋词是其中两朵绚丽的奇葩;中国科技发明享誉全球,民间工艺巧夺天工;中华武功扬名世界;中医中药福泽人类。

中华艺术形式多姿多彩:书法展现汉字形体美韵,国画尽显山水墨趣,在世界艺术宝库中独放异彩。

中国古建筑技艺精湛、风格独特,在世界建筑史上自成系统,独树一帜。

传统戏曲堪称国粹,是古老东方文明的璀璨门片;各民族的歌舞艺术异彩纷呈,有“一树春风千万枝”的美韵。

这一切奇珍瑰宝,共同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

2、如何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答:增强文化认同感,坚定传承民族文化的历史使命感;既要坚持自己独特的根基,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体现民族特色,又要反映时代发展的新要求,推陈出新;同时博采世界各民族文化之众长,反映人类的共同价值追求。

*创新民族文化的做法:答: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能使民族文化得以传承,又能体现时代性;要大力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积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视与世界不同文明之间交流对话,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华文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答:从国家层面看,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从社会层面看,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从公民个人层面看,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3、发展文化产业、建设文化强国的意义:答:发展文化产业,建设文化强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任务之一,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需要,也是中华文化的价值传播和价值实现的需要。

历史与社会 九年级第四单元 提纲

历史与社会 九年级第四单元 提纲

第四单元《与经济成长、科技进步同行》自学复习提纲1、人类经济的发展,根据生产的目的可以划分为哪三类?请加以解释。

自然经济:人们生产所有的生活用品,主要用于满足自己的基本生活需要。

商品经济:人们生产所有的生活用品,除满足自己的需求外,主要用于交换。

市场经济:全社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谁来生产、在哪里生产,主要由市场来调节2、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有哪些?平等性、法制性、开放性、竞争性。

3、什么是“看不见的手”?“看不见的手”就是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其实就是价值规律。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它是通过价格围绕价值波动表现出来的。

人们在市场上可以“看到”的是由价值规律操纵的价格上下波动的曲线。

当商品的价格高于价值时,会吸引商品生产者增加该种商品的生产,从而改变供求关系,导致价格下降;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低于价值时,会使商品生产者减少或停止该种商品的生产,从而改变供求关系,导致价格上涨。

4、“看不见的手”是怎样调节人力、物力、财力等经济资源的?市场通过价格传递的信号,就像“看不见的手”指挥着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适时地改变他们的计划,自发地调节着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在社会上范围内的分配。

5、为什么市场机制能够自动组织、协调全社会的经济活动,起到优化资源配置的可利用?通过价格传递——发现“看不见的手”。

获取信息的手段:报纸、电视、网络——关注“看不见的手”。

市场经济的好处:(具体见P112)——受惠于“看不见的手”6、市场机制的积极作用: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

1、市场经济为什么要有“看得见的手”?即政府对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首先,市场对有些经济行为不能发挥调节作用,有些经济行为则不能让市场对其发挥调节作用。

如毒品。

一切活动都靠市场调节,必然造成社会生活的混乱。

其次,市场存在着固有的弱点和缺陷,即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

所以,不仅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而且需要政府进行必要的干预和宏观调控。

精编精练历史与社会九年级全一册

精编精练历史与社会九年级全一册

精编精练历史与社会九年级全一册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几大文明与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将学习古代中国的几大文明,包括黄河流域的华夏文明、长江流域的楚文化、中原地区的周文化等。

通过了解这些文明的特点和贡献,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中国的历史发展。

同时,我们还将学习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包括封建制度、郡县制度等,了解古代中国的统治者如何管理国家和社会。

第二单元:世界古代文明的兴衰与交往这个单元中,我们将学习世界古代文明的兴衰与交往。

通过学习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等古代文明的特点和发展,了解各个古代文明之间的联系和影响。

同时,我们还将学习古代中国与其他文明的交往,包括丝绸之路的开辟、东亚文化圈的形成等,了解古代中国在世界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三单元:中国古代的科技与文化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将学习中国古代的科技与文化。

通过学习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以及其他重要的科技成果,了解古代中国在科技方面的贡献和影响。

同时,我们还将学习中国古代的文化,包括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了解古代中国的价值观念和思想体系。

第四单元:近代中国的启蒙与变革这个单元中,我们将学习近代中国的启蒙与变革。

通过学习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如王夫之、严复等的思想和贡献,了解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觉醒和思想解放。

同时,我们还将学习近代中国的变革,包括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了解近代中国在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变化和发展。

第五单元:二十世纪的中国与世界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将学习二十世纪的中国与世界。

通过学习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包括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等,了解中国在二十世纪的历史进程和发展。

同时,我们还将学习世界近代史的重要事件和影响,包括两次世界大战、冷战等,了解世界在二十世纪的历史变革和演变。

第六单元: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开放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将学习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开放。

通过学习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进程和重要事件,包括人民公社运动、文化大革命等,了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失误。

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20世纪初的世界与中国第一课世界的格局与第一次世界大战一、20世纪初的世界格局(一战前)1.后起的资本做主义国家(美、德、日)要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

2.欧洲列强展开了激烈的军备竞赛,德国与英国的海军竞赛引人注目。

3.欧洲列强形成敌对的三国协约和三国同盟两大军事集团,疯狂扩军备战。

(1)三国同盟由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组成,以德国为核心;三国协约由俄国、法国、英国组成,以英国为核心(2)性质:帝国主义政治军事集团。

(3)影响: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二、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6月——1918年11月)第二课辛亥革命一、20世纪初的中国局势1.列强在政治上控制清政府,经济上也加强对中国的掠夺。

铁路成为投资最大的经济领域。

2.民族工业的发展,促进民族资产阶级的成长。

3.革命知识分子以上海和东京为中心,出版大量报刊,积极宣传革命。

如邹容的《革命军》4.各地创建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1)兴中会1894年11月,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成立的中国第一个革命团体,喊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

拓展解读三名主义二、辛亥革命(武昌起义与中华名的创建)三、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1.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独揽大权的措施(1)政治上:临时政府从南京迁至北京;改组内阁,委任亲信;削弱革命派力量;胁迫国会选举其为正式大总统;公布《中华民国约法》。

(2)军事上:镇压革命党人,加强北洋军队力量。

(3)对外关系上:扩张武力(向列强借款),接受日本“二十一条”。

2.袁世凯复辟帝制1915年底,袁世凯接受帝制,改国号为中华帝国,定年号为洪宪。

各阶层的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护国运动。

1916年,袁世凯撤销帝制,郁郁而死。

3.北洋军阀分裂混战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为直系、皖系和奉系三大派系,中国陷入军阀割据混战的混乱局面。

第二单元开辟新的发展道路第四课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1)阶级基础:中国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

社会第三、四单元提纲

社会第三、四单元提纲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三、四单元抗日战争1.日本侵华的主要史实①事变(时间):不久,沦陷。

它是中国的起点,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局部抗战揭开了的序幕。

②事变(时间):又称。

以此为开端,日本发动了,也标志着。

③④⑤⑥2. 全民族的抗战①在20 世纪30年代的中国被广泛传唱,成为全民族的呼声。

②年月日,针对日军策划的“华北独立”事件,北平学生举行反日救国示威游行,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

③年月日,国民党将领和在发动“兵谏”,扣押前来“督剿”红军的,要求他,这就是震惊中外的。

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出发,主张。

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人士的努力,蒋介石被迫同意联共抗日。

至此,国共之间已经进行了10年的基本结束,以为基础的形成。

④国民党军队在战场发起了淞沪会战等战役多次打退日军的大规模进攻。

李宗仁指挥的,歼敌一万多,是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赴缅远征军用鲜血和忠魂谱写中国军人的壮丽诗篇。

⑤八路军和新四军发动抗日群众在战场开展伏击战、地雷战、地道战等游击战争,建立,把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前线。

八路军领导的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次大捷;,振奋了人们抗战胜利的信心。

⑥世界各地的华人华侨以各种形式支援祖国抗战。

3.抗日战争取得胜利:年月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月日被定为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被日本殖民统治50年之久的也回到祖国怀抱。

抗战胜利的原因①②③4.抗战胜利的意义①②解放战争(1)解放战争的历程:①1945年8月国共两党在谈判,签订“”。

②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协定,全面爆发。

③1947年8月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人民解放军的序幕。

④ 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先后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

⑤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发起战役,一举解放,垮台,其残余势力退守台湾。

(2)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政治上:。

军事上:。

经济上:。

(3)解放战争胜利的意义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推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为建立奠定了基础。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复习总结提纲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复习总结提纲

第三单元走向新世纪的政治文明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P89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人民参政的民主形式: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3、我国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民主的核心: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4、我国人民是怎样当家作主的?(人民是怎样行使权力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

人民依据宪法和法律,选举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

5、我国的权力机关: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6、全国人大行使哪些职权?最高立法权、最高监督权、最高决定权、最高任免权。

7、我国的国家机关及其职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国务院——最高国家行政机关;最高人民法院——最高国家审判机关;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国家检察机关(或法律监督机关)例如:最高立法权——表决《反分裂国家法》;最高监督权——审议温家宝总理的报告;最高决定权——批准中央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表决举办长江三峡工程等;最高任免权——选举胡锦涛为国家主席;决定国务院总理等。

8、我国的权力机关和其它国家机关的关系?人大产生、领导和监督其他机关;其他机关对人大负责和报告工作。

备注:人大——权力机关;其他国家机关——行政机关(国务院和其它各级人民政府)、审判机关(各级人民法院)、检察机关(各级人民检察机关)等。

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统称为司法机关。

9、人民与人大代表的关系?P89。

人民依法民主选举产生各级人大代表,人民代表来自人民,受人民监督,为人民服务,向人民负责。

10、人大代表行使哪些职责?P91A、听取和收集群众的意见,向有关政府机关反映情况;B、参与对国家和地方重大事项的决定;C、参与对行政机关等国家工作人员的监督;D、参与选举任免国家机关的领导人员;E、参与法律和地方性法规的制定。

11、易混淆的知识点: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包括:全国人大、地方人大)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二:依法治国。

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三单元复习提纲

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三单元复习提纲

第三单元科学发展振兴中华3.1和平发展时代主题考点79.了解当今世界发展趋势,知道我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作用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增强忧患意识,树立全球观念,维护世界和平。

1、谋求和平与发展,促进合作与进步是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

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2、当代时代的主题是什么?(P66)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3、什么是和平问题?什么是发展问题?P66和平问题:指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战争的问题。

发展问题:指世界经济发展,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

4、和平的意义:和平的环境能让人民安居乐业,国家和睦相处,社会安定祥和,经济蓬勃发展5、为什么世界的和平局面又是不稳定的?(1)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存在,它们四处插手,干涉别国内政,导致局部战争此起彼伏;(2)国际恐怖主义危害着人们的生活安宁。

6、为什么谋求经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流?P66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繁荣也是人类追求的目标。

二战后,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无论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都意识到经济实力在国际关系中的重要作用,因此,谋求经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流。

7、为什么发展中国家发展自己面临严峻的困难?P67(1)落后、贫困、债务的阴影仍困扰着许多发展中国家,(2)国家间的贫富悬殊依然严重。

8、和平与发展的相互关系如何?P67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

(1)世界和平是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前提条件,没有和平就没有发展;(2)各国的共同发展则是维护和平的重要基础。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1、经济全球化的含义: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渗透,世界经济越来越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2、经济全球化主要体现:世界各国在贸易、投资等领域的经济合作日益加强,各国人民之间的经济交往、社会交往和文化教育交往越来越多。

3、经济全球化是把双刃剑P67活跃在世界舞台上的中国1、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之一。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单元教学提纲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单元教学提纲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教学提纲第一单元 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第一课 战后世界新格局第二课 共和国的风雨历程一、巩固新生政权三、失误与挫折2、文化大革命四、成长的骄傲:“两弹一星”精神永驻时间:1966年5月~76年10月 做法:破四旧、贴大字报、开批斗会 后果:民主法制遭到残踏第三课 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一、改革开放的年代第四课时代主题与当代中国一、“冷战”后的和平主题二、“南北”关系与“发展”主题三、 新世纪的中国:机遇与挑战不等价交换(见数字对比)殖民掠夺和统治 国内不稳定和战乱第二单元 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第一课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一、 一道难解的题二、 行进中的世界人口列车古埃及的太阳神 —→崇拜 弋射收获图 —→顺从 长虹卧波 —→征服 高峡出平湖 —→改造 现代都市 —→协调1、人口增长的现状四、失去平衡的环境环境污染生态平衡失调 城市缺水 农民缺地 工业缺矿产 3、关注身边的资源第二课 直面中国的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一、 人口警钟须长鸣二、 资源“大国”还是资源“小国”1、我国资源国情的基本特征总量丰富人均量少分布不平衡 结构性短缺利用率低、损失浪费严重2、我国的资源问题第三课 可持续发展——我们的选择一、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二、应对资源危机三、重建我们的家园解决资源问题 南水北调 西气东输 西电东送重要措施开源 节流 调配立法:《土管法》、《森林法》、《草原法》第三单元走向新世纪的政治文明第一课人权的历程一、人权的足迹1、人类争取人权的奋斗历程3、实现人权的根本途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结论:世界人权“路漫漫兮而修远兮”二、中国人权的百年巨变1、克林德碑的故事:没有主权就没有人权2、百年奥运历程:人权的发展系于国家和民族的兴衰3、长江百年洪灾:只有新中国才能真正保障人权结论:生存权、发展权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人权第二课人民当家作主二、 人民的公仆第三课在法治的国家中一、以法律为准绳3、做生活的主人:懂法、守法、用法二、我是中国公民1、中国公民的含义:具有中国国籍的人2、公民的特征:没有角色的差别二、同样的权利,同样的尊严1、正确行使自由和权利——→“言论自由”的辨认(探究)第四单元 与经济成长、科技进步同行第一课置身于市场经济一、 “看不见的手”二、 行进中的世界人口列车三、因地制宜,优势互补结论:“两只手”要结合第二课感受科技之光专题探究:改变世界的科学技术二、知识经济,方兴未艾4、知识经济的地位:决定国家或民族的强弱专题探究:跟随知识经济的脚步三、学习型社会专题探究:终身学习的选择第三课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一、精神风貌焕然一新二、伴随科技进步1、科技进步对世界观的影响:如电报。

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三单元复习提纲(最新版)

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三单元复习提纲(最新版)

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三单元复习提纲班级姓名【知识体系梳理】3、1 以人为本科学发展1、什么是科学发展观?答:科学发展观就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在党的理论体系中具有怎样的地位?答: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

科学发展观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是什么?答:它的第一要义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核心立场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2、科学发展道路指的是一条什么样的发展道路?答:是指一条投入少、产出多、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发展道路。

3、什么是科教兴国?答:科教兴国就是通过科技和教育来振兴国家。

*为什么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答:首先,科技和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作用。

①现代科学技术已经广泛渗透到社会生产的各个环节,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科学技术已成为第一生产力。

同时,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和人类的生活方式。

②教育具有培养人才、发展科技、传承文化、服务社会等功能,是发展科技和培养人才的基础,也是一个国家发展创新能力的基础,是开拓、带动、创新先进生产力的重要动力,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教育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

其次,我国的科技和教育事业虽然在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科技水平相对落后,人口素质比较低,人力资源处于劣势地位,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

所以我国要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怎样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答:①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和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把经济发展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与经济成长、科技进步同行》自学复习提纲1、人类经济的发展,根据生产的目的可以划分为哪三类?请加以解释。

自然经济:人们生产所有的生活用品,主要用于满足自己的基本生活需要。

商品经济:人们生产所有的生活用品,除满足自己的需求外,主要用于交换。

市场经济:全社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谁来生产、在哪里生产,主要由市场来调节2、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有哪些?平等性、法制性、开放性、竞争性。

3、什么是“看不见的手”?“看不见的手”就是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其实就是价值规律。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它是通过价格围绕价值波动表现出来的。

人们在市场上可以“看到”的是由价值规律操纵的价格上下波动的曲线。

当商品的价格高于价值时,会吸引商品生产者增加该种商品的生产,从而改变供求关系,导致价格下降;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低于价值时,会使商品生产者减少或停止该种商品的生产,从而改变供求关系,导致价格上涨。

4、“看不见的手”是怎样调节人力、物力、财力等经济资源的?市场通过价格传递的信号,就像“看不见的手”指挥着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适时地改变他们的计划,自发地调节着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在社会上范围内的分配。

5、为什么市场机制能够自动组织、协调全社会的经济活动,起到优化资源配置的可利用?通过价格传递——发现“看不见的手”。

获取信息的手段:报纸、电视、网络——关注“看不见的手”。

市场经济的好处:(具体见P112)——受惠于“看不见的手”6、市场机制的积极作用: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

1、市场经济为什么要有“看得见的手”?即政府对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首先,市场对有些经济行为不能发挥调节作用,有些经济行为则不能让市场对其发挥调节作用。

如毒品。

一切活动都靠市场调节,必然造成社会生活的混乱。

其次,市场存在着固有的弱点和缺陷,即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

所以,不仅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而且需要政府进行必要的干预和宏观调控。

2、政府宏观调控的手段有哪些?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

3、政府宏观调控的作用是什么?保证市场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

4、宏观调控的原则是什么?必须要遵循市场规律5、针对市场调节存在的问题,你认为政府可以运用什么方式,发挥政府的作用?方式:1)制定计划,指明经济发展的目标、任务和方向;(经济手段)2)制定法规,规范经济活动参加者的行为(法律手段);3)可以采取命令、指示、规定等行政措施,调整管理经济活动.(行政手段)作用:政府可以发挥行政干预和宏观调控的作用.但行政手段必须反映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也不能片面强调和过多地运用。

1、商品经济发展,市场的开放程度越来越高,导致贸易范围扩大。

2、发展区域经济首先要考虑的条件,(即制约区域经济发展的因素):发展的条件、主导因素和优势产品。

3、区域经济建设的重要原则是什么?因地制宜优势互补4、区域分工与合作的重要原则是什么?“优中选优,劣中选优”,即遵循“优势互补”。

5、国家为了促进资源的优势互补,我国还有哪些重大的资源调配政策?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北煤南运、南水北调6、遵循“因地制宜,优势互补”的意义。

即必要性(课本P116最后自然段)因地制宜地发展区域经济,大力开展贸易活动,可以使人们充分生产各自的优势产品,从而提高整个国家乃至世界的总产量,使各地都能享受更多、更丰富的产品。

7、最古老的贸易内容:进口本地不能生产的货物局限性:局限于有无贸易,即不同的地区相互交换自己不能生产的东西。

1、生活在市场经济中,人们都要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则。

2、《消费者权益保障法》明确规定了消费者的权利有哪些?人身安全、财产安全权;知悉权;公平交易权。

3、消费者走上“维权之路”的程序是怎样的?与经营者协商和解——请求消费者协会进行调解——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提请仲裁部门仲裁——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4、劳动者最基本的义务是什么?敬业。

做到“干一行、像一行;干一行,爱一行”。

5、消费者维权有什么重要意义?维权意识的强弱与一个国家的法制是否健全、文明程度是否发达密切相关,在一个人人都注意维权的国度,有意侵权的行为不会大行其道。

6、下岗工人怎样才能实现再就业?要转变就业观念,通过再培训学习新的技术,重新竞争上岗;或从事粗放型、劳动密集型行业,实现再就业。

1、科学技术源于生产实践并显示强大的力量;科技发展每次的重大突破,又都会引起经济的变革和社会的进步。

2、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因为科学技术引起经济和社会的进步,使人类生活发生了根本变化,使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能力有了发展。

3、科学与技术的关系怎样?科学中有技术,技术中也有科学;科学产生技术,技术也产生科学。

4、列举三次科技革命发生的时间和标志?18世纪中后期以蒸汽机发明和应用为标志;19世纪末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标志;20世纪中叶以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应用为标志。

5、现代科技发展的特点和意义?(课本P125)①电子计算机的出现,是人类智力解放道路上的里程碑;②科学与技术的融合,加快了科学发现与技术发明的链接,缩短了技术发明与实际应用的距离;③原子能的发现和利用,是人类认识和开发能源史上的里程碑;④使人类越来越了解我们生活的世界及人类本身;⑤新科技革命对社会生产发展的影响,远远超过了历史上的蒸汽时代和电力革命。

还有,科技发展的速度加快、科技发展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加剧、科技发展改变了世界的经济结构;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使人类越来越了解我们生活的世界以及人类本身。

1、知识经济时代产生于什么时候?20世纪90年代2、人类经济发展经历了哪三阶段?农业经济时代——传统农业是以土地和劳动力为基础的。

工业经济时代——工业时代的主要生产要素是土地、劳动以及各种具体生产要素形式表现出来的资本。

知识经济时代——在知识经济时代,一切都以知识为基础。

2、什么是知识经济?知识经济的特点有哪些?是建立在知识的生产、使用和消费基础之上的经济,科技创新成为推动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的杠杆。

基本特点:1)知识和技术创新是至关重要的因素2)信息技术等智力资源起决定作用3)谁拥有新知识谁就能占领发展制高点。

4)高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管理人才成为劳动力的主体。

4、知识经济的优点:可以重复使用;多人共享,不受时空限制;便于传播和处理。

5、知识经济的地位作用:决定国家或民族的强弱。

可以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能否掌握最先进的科技知识,将决定其综合国力的强弱和文明程度的高低。

1、学习的必要性是什么?由于科技的迅速发展,知识积累增多,更新速度加快,学习的需要也越来越强烈。

2、学习型社会的学习机构有哪些?学校、成人教育、职业培训、远程教育等。

3、学习型社会的学习方式有哪些?选择性地学习、探究式地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4、学习型社会里应树立怎样的学习观念?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5、学习型社会的学习条件有哪些?知识经济的到来,不仅为学习方式的变革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其创造了新的条件。

特别是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和互联网的发展,为其创造了新的条件。

6、学习型社会的主要特征(什么是学习型社会?)谁停止学习,谁就难以生存;人人必须学习,事事都要学习,处处皆可学习,时时都能学习。

1、市场经济使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变化的原因,即市场经济给人们思想观念带来的积极影响有哪些?一是伴随商品等价交换而产生的平等精神;二是伴随市场竞争而产生的开拓进取精神;三是伴随尊重市场运行机制和规范而产生的法治精神。

2、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关系是怎样的?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发展的物质基础,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提供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

3、市场交易的原则是什么?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

4、你认为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良好的专业素养、创新、冒险精神。

5、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有哪些?(见课本P133下表。

)公平买卖权、自由购物权、知情权、求偿权…….6、简述市场交易原则与法制精神的内在联系.市场交易原则的内容从不同方面渗透了作为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真正保障市场交易原则的条件。

7、商品之间的交换奉行平等的原则;市场活动的竞争遵循优胜劣汰;市场的管理要各种规则的规范和保障。

这就要求所有经济活动的参与者都必须学法、懂法、用法,增强法治观念。

1、科学技术推动着物质文明,也影响着人们的精神世界。

2、19世纪三大科学成就是什么?细胞说、生物进化论、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建立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3、科技进步对人们的积极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科技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积极影响;●科学技术对人们世界观的影响;科学技术对人们文化生活的影响;科学技术对人们思维方式的影响;科学技术对人们交往、工作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4、对“知识就是财富”这句话你是如何理解的?它对传统分配方式提出了挑战,在知识经济时代,智力资本是个人财富的重要影响因素。

谁掌握了知识,创造了知识,谁就赢得了财富。

6、如何理解“足不出户知天下”“一网打尽全世界”?我们现在生活的世界正变得越来越透明,人们的生活也越来越个性化。

6、科技进步的重要意义是什么?现代科技的高度发达,缩小了时空的差异,“把地球变小了”“把时间变短了”,为我们个人发展搭建了平台,创造了良好的机遇。

也为我们国家吸收国际上的先进思想文化提供了良好条件。

或者是课本P134页最后一句。

1、例举市场经济的消极影响.为追求一己之利生产假冒伪劣产品、采用不正当手段(如欺诈、舞弊等)开展经营和竞争;对外界产生消极影响,如,破坏生态环境,忽视社会效益等;不利于公用事业发展。

公用事业一般具有投资大、建设周期长、收益慢、为社会公众享用等特点,例如基础设施、科学研究、环保项目等,企业一般对此不感兴趣;容易引起收入差距拉大和分配的不公平,从而引发社会矛盾。

2、例举科技发展的消极影响.(1)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能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物质利益,有可能膨胀人们的物质享乐心理,使人不择手段、不顾后果片面追求物质利益,从而导致道德滑坡。

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个人、企业,甚至国家、民族,明知研究、使用某些现代化科技手段进行某些生产有可能污染环境,或损害他人他国利益,但在这些科学技术能给自身带来巨大利益的驱动下,依然我行我素。

(2)科学技术的发展可能提供新的犯罪手段、犯罪方式,诱使人走向犯罪。

如,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就可以通过修改计算机程序获取不义之财。

这种新的犯罪手段、方式比传统的偷窃、抢劫更隐蔽,更难以破获,也就会更加激活不法之徒的犯罪动机。

(3)市场与科技带来道德危机:带来的一些新伦理问题,可能会引起道德混乱,破坏社会伦理秩序,导致社会失范,如克隆人的问题。

3、科学技术为什么会产生上述负面效应?(1)技术本身是中性的,但人类应用它却存在着既可善用亦可恶用的伦理选择。

这种科学技术的负效应的发生以科学技术为载体,如核能、生化武器、网络犯罪等;它们与科学技术本身并无必然的联系,需要用伦理道德、法律加以规范和限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