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陌上桑》教案 语文版(福建专用)
陌上桑(语文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陌上桑(语文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目的要求1、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
2、指导朗读,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3、体会人格美和外在美的统一是美的最高境界。
教学重点1、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
2、让学生体会罗敷身上的人格美和外在美的统一是美的最高境界。
教学难点人格美和外在美的统-是美的最高境界。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法学法讨论式、启发式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一、导入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美的标准是什么?美的最高境界是什么?这节课,我们将走进《陌上桑》,一起领略一位绝色女子的风采,看看在她身上是如何体现美的神韵的。
二、解题陌:田间的小路。
《乐府诗集》你知多少?三、新授整体感知全诗(一)谁在陌上采桑呢?请全班同学放声读诗,边读边用笔画出难读的字音。
(二)本首诗主要写了罗敷的什么特点?板书:美[教师配乐来读全诗]人物美我们常常通过哪些方面来表现?分析第一节第一排齐读第一节,其余地同学划出写罗敷美的句子。
板书:(略)请女同学以欣赏的语气来读第一节前半部分明确:我们把直接描写人物的肖像、语言、行动、心理、服饰等称为正面描写。
板书:正面描写借他人反应来描写人物特点的手法是什么描写呢?板书:侧面描写)请男同学以--种有趣的语气来读第一节的后半部分讨论请第三排同学读第三节讨论l:你认为使君是一个怎样的人,安排使君这一人物有何作用?请第四排同学读第四节讨论2:罗敷真有这样的丈夫?罗敷夸夫的目的是什么?指导学生来读这一节,特别要读出罗敷严辞拒绝使君的语气从罗敷与使君的交锋中,你看到一个怎样的罗敷?(重点分析罗敷的人格美)板书:不慕权贵,机智勇敢拓展学习《陌上桑》以后,说说你评价美的标准是什么?四、小结:这节课,我们充分领略了罗敷不同凡响的美.在她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前人对于美的追求:即外在美与人格美的和谐统一,才是美的最高境界。
五、板书:。
陌上桑教案(语文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陌上桑教案(语文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教学本文在于让学生认识诗中主要人物罗敫的外貌美、人品美以及重描写、善夸张、巧设细节的艺术美,刚健清新的语言风格美。
而这种认识必须通过朗读、熟读、背诵来达到,教学时应以教师引导为主。
[教法学法]运用整体感知的导读法,用形象、生动的故事引导学生把握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匠心;体会侧面描写在人物形象塑造上的作用;理解本诗夸张与细节描写相结合的手法。
学生可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就一系列思考题展开讨论并归纳。
[教学流程](一)导人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不但文人写诗,民间也创作了许多诗歌,汉朝的时候,还专门设立了一个叫"乐府"的机构到民间收集诗歌。
这个机构收集了许多民歌精品。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陌上桑》就是其中一首。
(二)解题乐府及《乐府诗集》简介。
汉乐府是汉武帝时开设的一个专门掌管音乐的机构,后人把这个机构采集的诗歌都称为"乐府"。
它既包括采自民间的诗歌,也包括那些文人创作的诗歌。
这些诗,一般都配乐歌唱。
《乐府诗集》是宋朝郭茂倩编辑的乐府总集。
辑录汉魏到唐五代的乐府歌辞,兼及先秦至唐末歌谣,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瑰宝。
它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多方面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
内容有描述征人思乡的,暴露战争罪恶的;有鞭挞封建婚姻制度,讴歌男女爱情的;有披露封建统治阶级横征暴敛,敲骨吸髓欺压百姓的。
这些诗,都有较深的思想意义。
在艺术创作上乐府诗格律比较自由,杂言、五言诗、七言诗兼而有之,其中有些是不用韵的,叙事性强。
最突出的特点是刚健清新、质朴简练、文辞自然。
(三)教师范读全诗要求学生:(1)标画出生字词;(2)品味老师读的节奏及所表达的感情色彩。
(四)学生品读课文学生齐读,注意语言准确,节奏分明,读出感情。
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并请学生翻译全文。
思考以下问题,交流讨论并归纳。
[问题一l罗敷的身份是什么?从哪些句子可拟看出来了 (要点提示:罗敫是一个善劳动、爱劳动的青年女性。
语文教案陌上桑教学教案
陌上桑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陌上桑》。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其含义。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讨论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和感悟能力,提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陌上桑》。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其含义。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生僻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对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陌上桑》的作者和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自然环境和人物形象。
2. 朗读与背诵:(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和节奏的把握。
(2)学生自主背诵课文,教师进行指导和纠正。
3. 词语解释:(1)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生僻字词的含义。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询问教师,进行自主学习。
四、作业布置1. 抄写课文《陌上桑》一遍,注意字迹工整。
2. 选择课文中的一个句子,运用比喻或拟人的修辞手法进行改写,并写在自己的练习本上。
五、教学反思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课文中的问题。
2. 利用图片和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
3. 创设情境,让学生模拟课文中的角色,进行角色扮演和表演。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
2. 作业评价: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认真批改,给予具体的评价和建议。
《陌上桑》简案 教案教学设计
《陌上桑》简案教案教学设计1.1 介绍《陌上桑》《陌上桑》是一首描绘古代农村生活的诗歌,通过描写采桑女罗敷与陌上郎的邂逅,展现了农村的美丽风光和人物的淳朴情感。
1.2 教学目的通过学习《陌上桑》,使学生了解古代农村生活的情景,欣赏诗歌的韵味和意境,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提问法和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知识点讲解2.1 诗歌背景知识介绍诗歌创作的背景,包括作者生平、创作年代、古代农村生活情景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
2.2 诗歌结构分析分析《陌上桑》的诗歌结构,包括诗句的韵律、押韵、意象等,使学生了解诗歌的艺术特点。
2.3 诗歌主题思想探讨《陌上桑》所表达的主题思想,如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向往、对爱情的追求等,引导学生思考和感悟。
三、教学内容3.1 课文朗读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的把握,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2 课文解析解析课文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子,解释古代农村生活的相关知识,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3.3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解读诗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目标4.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陌上桑》的内容,掌握诗歌的基本知识,欣赏诗歌的艺术魅力。
4.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解析和讨论,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4.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代农村生活的兴趣,培养学生对文学艺术的热爱,引导学生思考和感悟生活中的美好。
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 教学难点诗歌中的古代农村生活知识和语言表达方式可能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需要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5.2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陌上桑》,使学生了解古代农村生活的情景,欣赏诗歌的韵味和意境,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 PPT课件制作包含课文内容、图片、知识点等元素的PPT课件,用于辅助教学,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诗歌内容。
陌上桑教案
陌上桑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陌上桑》这首古文诗的作者、写作背景和主题。
2. 学习和理解《陌上桑》的文学特点和表达技巧。
3. 掌握《陌上桑》的字词、句子和篇章结构。
4.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文学鉴赏和写作能力。
教学准备:1. 课文材料:《陌上桑》的原文及翻译版本。
2. 多媒体设备:用于呈现课文原文和相关图片。
3. 打印或复印相关的教学资料,如课堂笔记和练习题。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 通过课前导读的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
可以通过展示相关的图片或播放相关音乐等方式。
2. 谈论一下学生对诗歌的印象,以及他们最喜欢的诗歌。
Step 2:介绍诗歌《陌上桑》1. 介绍诗歌的作者:王之涣。
2. 简要介绍《陌上桑》的写作背景:这是唐代初期一首流传甚广的民间民歌。
Step 3:分析诗歌内容1. 分段诵读诗歌原文,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
2. 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意境: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动乱和人民苦难的关切和忧虑,寄托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希望。
Step 4:分析诗歌文学特点和表达技巧1. 解读诗歌中的比喻、象征、意象等修辞手法。
2. 探讨诗歌的韵律和押韵方式。
3. 分析诗歌的意境、节奏和语言运用等方面。
Step 5:理解诗歌语言和表达1. 分析诗中的字词、句子和篇章结构。
2. 解释一些学生可能不熟悉的字词和句子。
3. 提醒学生注意理解和欣赏诗中的形象描写和比喻手法。
Step 6:阅读理解与讨论1. 阅读理解练习:提供相关的选择题和填空题,以检验学生对诗歌内容和意义的理解。
2. 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就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进行讨论和总结。
Step 7:写作活动1. 邀请学生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陌上桑》的主题和意境。
2. 鼓励学生扩展写作,以《陌上桑》为题目,写一篇自由写作作文。
Step 8:课堂总结1. 总结课堂内容,强调学生对《陌上桑》的理解和欣赏。
2. 提醒学生继续关注诗歌,培养对文学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语文教案陌上桑教学教案
陌上桑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陌上桑》。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体会其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对古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2)通过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通过朗读和表演,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表现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点:1. 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2. 课文中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和运用。
3.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的分析和运用。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一些生僻词语的解释和理解。
2.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的识别和运用。
3. 对课文中的道德观念的领悟和应用。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陌上桑》。
2. 相关注释资料。
3. 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陌上桑》的作者和背景。
(2)学生齐读课文,并简单分享对的理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标出课文中的生僻词语,教师进行解释和讲解。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学生分享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4. 探究学习:(1)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2)学生进行写作练习,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5. 情感体验:(1)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音韵美。
(2)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表演课文中的情节,体会人物的情感。
6. 课堂小结:7. 作业布置:(1)学生背诵课文。
(2)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
8. 板书设计:陌上桑1. 作者背景2. 课文内容3. 修辞手法4. 道德观念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思考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课文的掌握情况如何,教学过程中有没有出现什么问题等。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9课《陌上桑》教案语文版.doc
《陌上桑》1.学握汉乐府的基木常识2•学习本诗匸面描锋和侧面描丐相结合的写法3. 了解主人公罗敷的形彖。
2学情分析啓牛基础较差,文言文词汇需要稍加解释再理解课文3重点难点人物形彖分析,表现手法分析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花木兰——罗敷不知大家是否还记得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智勇双全,男扮女装,代父从军的巾帼英雄?对,她就是《乐府诗集》中的花木兰。
今天我们再來学一首乐府诗《陌上桑》,它的主人公同样是一位光芒四射的女性。
活动2【讲授】析题及乐府知识《陌上桑》是乐府诗题,陌,[□间东西方向的道路(南北方向的叫“阡”),泛指道路。
“陌上桑”可理解为“小路边上的桑林”。
但是,这首诗写的主要对象却不是桑林,而是采桑的姑娘。
本文是一首乐府诗。
这是汉乐府中的著名诗篇。
汉乐府,指汉朝的乐府诗。
乐府,是古代音乐机关的名称。
乐指咅乐,府是官署。
乐府作为掌管音乐的机关,始建于秦代,到汉武帝时规模扩大,乐府的任务是制定乐谱、训练乐工、搜集歌辞、整理配乐并演唱。
后來所配的乐谱都失传了,只保留下了歌词,人们就把乐府歌辞称作乐府,这样乐府的含义就由音乐机关的名称演变为--种新的诗体的名称。
活动3【讲授】朗读课文1.教师范读课文,正音正字隅yu笼系xi倭wo堕髻ji纟相绮qi髭须加梢qiao共载zai不fou骊1 i2、学生白由读,参看书下注释理解文意第一段重点字词:隅好捋但处补充:FI出东南隅:太阳在东方升起。
东南隅,指东方,东南,偏义复词,偏在“东”(东方),“南”字无实义秦氏冇好女:好,美,指女了容貌美丽自名为罗敷:自,自己;名,名词作动词,取名,起名喜蚕桑:喜爱养蚕采桑。
喜,喜爱。
蚕,桑,都是名词用作动词,译作养蚕、釆桑下担捋髭须:放下第二段重点词:跑I跚遣姝颇谢宁可一何颇:稍稍使君白有妇:木来第三段重点词:从殊口马从驷驹:从,使跟从,可译为带领趋:①步,行走②小步快走居上头:在前列。
意思是地位高,受人尊垂。
专城居:住进独掌一•城的太守府。
陌上桑(语文版七年级教案设计)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讲解、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 主题和表达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美,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热 爱和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
陌上桑的背景和作者介绍
诗歌内容的讲解和分析
诗歌主题和表达方式的探讨
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教学难点与重点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主题和表达方式。
添加副标题
陌上桑(语文版七年级教案设 计)
汇报人:
目录
CONTENTS
01 添加目录标题 03 教学内容
02 教学目标 04 教学难点与重点
05 教具和多媒体资源
06 教学方法和手段
07 教学过程
08 评价与反馈
添加章节标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生字词,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作业布置
抄写生字词,并理解其含义。
阅读其他诗歌作品,体会其中的意境和情感。
写一篇关于自己喜欢的一首诗歌的读后感。
感谢您的耐心观看
汇报人:
讲授新课:讲解生字词,分析诗歌内容,探讨诗歌主题和表达方式。
巩固练习:通过朗读、背诵等方式,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记忆。
归纳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对诗歌进行进一步的思 考和探讨。
评价与反馈
设计评价策略: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作业练习等方式评价学 生的学习效果。
为学生提供反馈: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帮助学 生更好地掌握所学内容。
重点:掌握生字词,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感。教具和多媒体资源Fra bibliotek黑板、粉笔
投影仪、PPT课件
录音机或电脑播放器
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方法:讲解法、讨论法、朗读法等。
《陌上桑》 教案教学设计
《陌上桑》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陌上桑》。
(2)理解《陌上桑》的内容,掌握诗歌的基本意象和表达技巧。
(3)分析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陌上桑》的形式和内容特点。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陌上桑》。
(2)理解诗歌的意象和表达技巧。
(3)分析诗歌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一些生僻词语的解释。
(2)诗歌的意象和表达技巧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陌上桑》的作者和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题目,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陌上桑》,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诗歌中的一些生僻词语的含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意象和表达技巧。
(2)每组选取一个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4. 诗歌解析:(1)教师对诗歌进行详细解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2)分析诗歌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5. 课堂小结:四、作业布置1. 熟读并背诵《陌上桑》。
2. 写一篇关于《陌上桑》的赏析文章。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是否有提高,以及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和背诵《陌上桑》。
2. 学生能够理解《陌上桑》的基本内容和诗歌意象。
3. 学生能够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和深层含义。
4. 学生的赏析文章能够体现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
七、教学拓展1. 让学生了解《陌上桑》的作者其他作品,进行比较阅读。
《陌上桑》教学设计5
陌上桑教学设计5学科:语文年级:初中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陌上桑》这首古文诗,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2.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意象和意境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本、复印件、黑板、彩色粉笔等。
2.学生准备:课本、笔、笔记本等。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教师用朗朗上口的语调朗读《陌上桑》,并引导学生一起读。
导入(5分钟)1.导师以问题的形式导入课堂:你了解过唐代的诗歌吗?你知道《陌上桑》是唐代的哪位诗人的作品吗?感悟诗词(10分钟)1.让学生阅读《陌上桑》,然后让学生谈一谈他们对这首诗的理解和感受。
鉴赏诗词(15分钟)1.教师向学生解释《陌上桑》的意境和意义,让学生体会其中的美感和哲理。
2.教师提问学生:你觉得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它给你什么启示?感知意境(15分钟)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段感触深厚的诗句,并描述其中的意象和意境。
小组之间进行分享和交流。
阅读理解(20分钟)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并完成课后习题。
作文训练(20分钟)1.让学生根据《陌上桑》的意境和主题,以题目为《陌上桑》写一篇作文。
2.教师给予学生指导和范文。
总结归纳(10分钟)1.让学生分享他们的作文,并进行班级评比,选出优秀作文。
2.教师做总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课后作业1.完成课后习题。
2.评阅作文,并做必要的修改。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陌上桑》这首古文诗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培养了对古代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通过分组讨论和作文训练,学生的意象感知和写作能力得到了提高。
同时,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分享,促进了学习氛围的形成,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但在教学中,也需要注意因材施教,根据班级整体水平对教学内容和要求做适当调整,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陌上桑》 教案教学设计
《陌上桑》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陌上桑》的诗句;(2)分析并欣赏《陌上桑》的艺术特色;(3)了解中国古代诗词的格律和韵律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陌上桑》的意境;(2)学会如何鉴赏古诗词,提升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诗词的魅力,培养对古典文化的热爱;(2)体会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提高自身的情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陌上桑》的诗意;(2)掌握诗词中的意象和意境;(3)欣赏《陌上桑》的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1)诗词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2)诗词韵律和格律的分析。
三、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引导学生进入诗词所描绘的意境;2. 互动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激发学生的思考;3. 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熟悉《陌上桑》的诗意、艺术特色和教学目标;2. 学生准备:预习《陌上桑》,了解诗词的基本内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图片展示:展示《陌上桑》中所描绘的自然景色,引导学生进入诗词意境;(2)诗词朗诵:教师朗诵《陌上桑》,学生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陌上桑》,理解诗词内容,体会作者情感;(2)学生分享阅读心得,讨论诗词中的美景和情感。
3. 教学讲解:(1)讲解诗词中的生僻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诗词;(2)分析诗词的格律和韵律特点,引导学生欣赏艺术美。
4. 互动环节:(1)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检查学生对诗词的理解程度;(2)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陌上桑》的意象和意境,分享讨论成果。
5. 课堂小结:(2)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背诵《陌上桑》,并分析其他古诗词的意象和意境。
6. 课后反思: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1. 对比拓展:让学生选取其他描写自然景色的古诗词,与《陌上桑》进行对比,分析它们的异同点。
《陌上桑》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陌上桑》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陌上桑》教案教学设计1《陌上桑》教案教学设计《陌上桑》是一部以乡土为主题的长篇小说,讲述了在一个乡村里,女主角陶延年长大,她以自己的农家出身为傲,并且靠自己的勤劳和勇气追求幸福的故事。
这篇文章将分析如何设计教案,以便更好地教授《陌上桑》。
教材分析在教学《陌上桑》的时候,首先需要进行教材分析,这包括小说的结构和用语。
这本小说共三十章,每一章都包含不同的主题和人物关系。
因此,在教授小说的时候,老师需要提前将每个角色的姓名、关系和故事情节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课程目标掌握小说中的重要人物和大致情节,理解主题并进行评述。
学生们应该能够分析小说中所探讨的道德问题并对其进行讨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可以了解到中国传统社会的价值观,并将其与自己的价值观进行比较。
教学方法针对这一本长篇小说,老师可以采用阅读、讲解和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每节课结束的时候进行阅读和思考,这将有助于他们记住小说中的人物和情节。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应该根据小说的结构和情节进行排列,可以根据以下内容进行教学安排:第一册第一章:家庭祭祀第二章:儿时世界第三章:杀鸡、花轿和茅草屋第四章:贩皮蛇第五章:班级政治第六章:初恋第七章:转赴前线第八章:文革时期第九章:婚姻第十章:生活节奏的改变第二册第十一章:桶底捞月第十二章:初孕第十三章:寻医问药第十四章:北上第十五章:民主运动第十六章:逃亡第十七章:电视和旅游第十八章:我愿意第十九章:金融危机第二十章:祖国呼唤教学技巧如何让学生对《陌上桑》感兴趣呢?这里提供以下小贴士:1、通过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观点,促进讨论。
学生可以就小说中的道德问题进行讨论。
2、采用吸引人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将背景音乐与小说结合起来,以此来将学生带入文学作品的氛围中。
3、为学生提供一些有趣的活动来使教学更加生动。
例如,可以邀请学生扮演小说中的角色,或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剧本并进行表演。
七年级《陌上桑》教案设计
七年级《陌上桑》教案设计汉乐府民歌《陌上桑》是语文版教材七年级上册的一篇文言文,通过罗敷与太守面对面的斗争,歌颂了一个美丽、机智、不慕权贵的女性形象。
学习本文,让学生体会作者刻画人物的写法,了解汉乐府民歌的特点,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七年级(上)的学生接触文言文时间不长,对于文言文的阅读还有较相当的难度,因此在设计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特点,因材因人而施教,在教学中养成学生的文言文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质量。
1、在教学时,老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在教学中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
2、在教学中应善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善于表达自己的阅读的情感体验。
1、了解汉乐府的知识。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领会文中侧面描写的表达作用,3、通过讨论交流,养成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习惯。
4、体会主人公形象的性格特点,养成正确的审美观。
1、理解课文反映的社会现实,理解罗敷形象的特点和意义。
2、学习侧面描写的方法,体会夸张、排比等修辞方法的作用。
一教时师问:“一个人在你的眼里怎样才是美的?”(利用学生对于人美的问题的兴趣导入能激发学生的思考,同时此项设计也切入了文章人物的不仅外表美而且心灵美的特点。
上课时学生对这一问题,表现出了极高的兴趣,但最终还是能一致认为“一个人的外貌美是次要的,心灵美才是做人的根本。
”)乐府本是汉代专门掌管音乐的官署,职责之一是搜集民间俗曲和歌辞。
汉代人把乐府机关收集整理、编录演奏的诗篇称为“歌诗”,后人称为“乐府”或“乐府诗”。
乐府诗既包括来自民间的诗歌,也包括一些文人创作的诗歌。
这些诗,一般都配乐歌唱。
宋人郭茂倩编有《乐府诗集》,我们曾在上一单元学过南北朝时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诗》。
今天学习汉代乐府诗《陌上桑》。
(我校是一所农村初中校,要以为此环节学生会出现尴尬,但在上课时,却发现学生搜集到的资料虽然不多,但表现出的积极性却挺高的,有的利用课余时间跑到五公里外的书店去购买了辅助课内课文的资料,有的从家里找到了《中国文学史》,有的从历史课本中找来了资料等。
语文版语文七年级上第29课《陌上桑》教学设计-word文档
语文版语文七年级上第29课《陌上桑》教学设计《陌上桑》教学设计教学设想这是一首古代民歌。
诗歌中反映的社会现实,学生可能一时难以理解,在教学中应注意诗歌背景的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诗,读来琅琅上口,可指导学生反复诵读,以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还记得《谈骨气》这篇课文吗?孟子给“有骨气”下的定义是什么?(学生回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对,我们今天又要认识一个“有骨气”的人,还是一位美丽的女子。
二、听录音(也可由教师范读课文)要求:解决生字难字。
三、学生自由诵读课文要求:结合注释体会句意,注意停顿和节奏。
四、讨论交流1.提问:诗歌是怎样表现罗敷的美貌的?明解:采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
正面描写: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侧面描写: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梢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2.提问:罗敷是否只具有外表美?明确:罗敷不光外表美,心灵更美。
罗敷坚拒使君调戏,表现出她坚贞不屈、勇于斗争的高贵品质。
罗敷以夸耀自己的丈夫,使欺弱怕强的使君无从下手,充分表现出罗敷的沉着和机警聪慧。
3.提问:诗歌是怎样刻画使君的形象的?明确:使君是一个荒淫无耻的封建官僚。
诗歌先是写他停留着不走,继而打听年龄,最后竟提出“共载”,步步深入地暴露出使君的肮脏灵魂。
4。
提问:刚才我们对使君的评价是一种传统的评价,你对使君的行为有什么新的看法吗?明确:这是培养学生求异思维的能力。
在一般情况下,我们都是指责使君,鞭挞他的荒淫无耻。
其实,换二个角度来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使君的行为也有值得肯定的地方。
回答这个问题,可以允许学生畅所欲言,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只是观点要合理,并做到有理有据。
五、课堂练习学生充分展开想像,描绘罗敷“置词”后的情景。
六、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陌上桑》教案语文版(福建专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汉乐府诗的特点;认识主人公的形象特点;学习本文正面、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手法以及排比、夸张、对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在学生朗读、复述的基础上,进行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主人公罗敷不畏强暴、坚贞不屈、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
教学重点:1.了解汉乐府诗的特点。
2.学习诗中运用种种写作手法来刻画罗敷形象的写法。
教学难点:本诗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法。
教学方法: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体味民歌的语言特点。
讨论点拨法。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景,人人喜爱,美女人人欣赏,那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古代的四大美女都是谁吗?”(西施、貂婵、王昭君、杨贵妃)“今天,老师也要向同学们介绍一位古代美女,她有着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她的名字叫――罗敷。
(师课件展示古代美女)现在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段有关美女罗敷的故事。
”我们一起学习课文――《陌上桑》。
(师板书:陌上桑)二、教材分析及背景解题本文是一首乐府诗。
这是汉乐府中的著名诗篇。
汉乐府,指汉朝的乐府诗。
乐府,原是国家设立的音乐机关,职责是搜集、整理民间诗歌,后来就称这一类诗歌为“乐府”。
《陌上桑》选自《乐府诗集》。
《乐府诗集》是宋朝郭茂倩编辑的乐府总集,辑录汉魏到唐五代的乐府歌辞,兼及先秦至唐末歌谣,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瑰宝。
它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多方面反映社会风貌。
有描述征人思乡的痛苦,暴露战争罪恶的;有鞭挞封建婚姻制度,讴歌男女爱情的;有披露封建统治阶级横征暴敛,敲骨吸髓欺压百姓的。
这些诗,都有较深的思想意义。
在艺术创作上,乐府诗格律比较自由,杂言、五言、七言兼而有之,其余有些是不用韵的。
叙事性强。
最突出的特点是刚健清新、质朴自然、文辞优美。
《陌上桑》是一首在东汉时期民间广为流传的诗歌,诗中歌吟了一个美丽的女子罗敷严辞拒绝太守调戏的故事,诗中的故事带有浓厚的传说性。
过去有人对诗里的故事做过猜测,认为《陌上桑》讲的是赵王的家令王仁妻子罗敷的事。
还有人认为《陌上桑》和“秋胡行”中的故事有关。
现在学习这首诗,应当把它当作一篇文艺作品来看待,欣赏其深刻的思想性和高超的艺术性,欣赏女主人公罗敷美丽、聪明、勇敢、忠贞,蔑视权贵的形象。
三、诗歌诵读1.教师范读全诗,可辅以表情、手势,使学生加深印象。
并提出要求:(1)标画出自己读不准的生字词。
(见教参)(2)诗中出现了哪些人物形象?其中主要刻画了哪些人物形象?诗中出现的人物形象较多,其中主要刻画了罗敷的形象,使君的形象也着墨较多。
2.学生齐读课文,要求:语音准确,节奏分明,读出感情。
四、整体感知1.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结组自由交流讨论,两名学生复述课文情节,其它同学评价。
3、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和段路层次这首诗是汉乐府中的名篇。
全诗采用喜剧手法揭露统治阶级荒淫无耻,同时塑造了一位坚贞美丽的农家女子形象。
全诗分为三段。
第一段,写罗敷的美貌,劳动人民为之倾慕。
第二段,写使君觊觎美色,向罗敷提出无理要求。
第三段,写罗敷拒使君,并盛夸丈夫以压倒对方。
4、学生分小组讨论探究以下问题:(课件展示)(1).诗歌围绕罗敷写了几件事? 罗敷采桑、罗敷拒诱。
(板书)(2).诗歌中,罗敷的身份是什么?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罗敷是一个善劳动、爱劳动的青年劳动女性。
从以下诗句可以看出:“罗敷喜蚕,采桑城南隅”,“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
(3).作者是如何描写罗敷的器物服饰的?从描写的角度看,是什么描写?“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正面描写)诗中用了夸张手法意在为下文写罗敷的美丽、高贵做铺垫。
(4). 这首诗的前半部分写罗敷的容貌之美,为什么称赞罗敷的环境、器物和服饰? 为什么写众人为罗敷的容貌美所倾倒? 没有直接描写罗敷的容貌,读者能感受到她的美吗?体会侧面描写的作用。
描写人物,可以直接描写人物的肖像、语言、行动、心理、服饰等。
环境描写是种渲染、烘托,器物描写是一种陪衬、衬托。
也可采取侧面描写( 又叫间接描写) 的方法( 这是相对正面、直接描写而言的) ,例如,用景物烘托,借助他人的反应,用其他人物对比等。
这首诗描写罗敷的美貌,调动了多种艺术手段,有美好景物的渲染,有精美器物的陪衬,有美丽服饰的描绘,有行者、少年、耕者、锄者的倾慕,既便不再直接描写罗敷的容貌( 肖像) ,读者也足以感到她的美丽姿容了。
其中借助他人的反应的描写,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特别成功,从这些人的反应来烘托罗敷的美丽、动人。
又由于运用了夸张、排比的手法,极大的美化了主人公,使得人物形象更鲜明、突出,效果很好。
(5)诗的后半部分写罗敷的人格之美。
作者只是从正面把罗敷的语言行为原原本本的描绘在读者面前,让读者直接去认识、判断罗敷的人格美。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样写,一是文字简约,显得干脆利落,二是表现有力,形象鲜明。
因为前半部分对罗敷已作了多方面描写,够充分的了,如果这里再作细致描写,就会显得累赘、拖沓。
(6)诗歌中出现的“使君”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你是从哪些句子看出的?勾画这一形象具有什么作用?是一个荒淫无耻的封建官僚。
从以下诗句可以看出:“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勾画这一丑恶形象,体现着矛盾的发生,树立了罗敷的对立面(7). 罗敷面对使君,怎样痛斥他的无理?表现罗敷的什么性格?“罗敷前致词:‘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斥责、嘲讽使君的愚蠢、贪婪。
表现了罗敷不畏强暴,坚贞不屈的高贵品格。
(8).罗敷是从哪几个方面夸耀自己的夫婿的?夸耀夫婿官高位显:“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
”夸耀夫婿家中富有:“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
”夸耀夫婿官运亨通:“十五府小吏……四十专城居。
”夸耀夫婿仪表堂堂:“为人洁白晰,鬑鬑颇有须”夸耀夫婿风度翩翩:“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9).罗敷丈夫真是身居高位吗?盛夸自己夫婿的目的是什么?罗敷运用这种策略表现了她什么性格特征?倘若罗敷真有这样气派的丈夫,她还用去城南采桑吗? 所以,罗敷夸大,只是想借此来贬低使君,无耻的使君依仗权势戏诱罗敷,罗敷则针锋相对,以夸耀夫婿,使他自形惭愧,不敢纠缠,以此压倒对方,这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策略。
在封建社会里,女子的社会地位极为低下,可是罗敷这个普通的劳动妇女却敢于嘲弄并拒绝身居高位的使君。
表现她勇敢机智,善于斗争。
(10)、总结罗敷形象罗敷是一位古代的劳动妇女,她美丽勤劳,不畏权势,勇于斗争又善于斗争,以自己的智慧维护妇女的尊严,是个心灵纯美、品德高尚的人(11),这个故事的结局会如何? 请推测。
结尾如何,诗人没有写出,但从内容来看,使君大概只好认输,罗敷达到了拒绝的目的。
五、赏析探究1.诗歌塑造主人公罗敷时,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手法。
那么,什么是侧面烘托呢?侧面烘托又叫绿叶扶花。
“绿叶点缀花更艳,淡月掩映月愈明。
”红花再好,也要绿叶扶持。
俗语说:“马上看将军,花间看美人。
”骏马与花枝,是对将军与美人的烘托。
将军骑上骏马,显得格外英武,鲜花映照着美人,美人就变得更加美丽。
文学创作也是这样。
文学要写人,总得写出一定的背景和环境,也还要有景物或他人的陪衬。
这就是文学创作上通常说的侧面烘托或衬托的表现手法。
如: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长恨歌》中这样描写杨贵妃的美:“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用“六宫粉黛”、“三千佳丽”作陪衬,烘托出杨玉环超凡脱俗、不同凡响的美。
2.回顾一下,诗中哪些是正面描写,哪些是侧面烘托呢?有何效果呢?这首诗中写使君是用正面描写,写罗敷的美貌是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方法,如:正面描写了罗敷采桑的器物、服饰,以行者、少年、耕者、锄者的表现来烘托其美丽动人。
这样写,使读者充分感受到她的美丽姿容。
这样既丰满了人物形象,又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的空间,达到很好的艺术效果。
3.诗歌在塑造人物时,运用什么修辞方法呢?运用了夸张、对比、排比等修辞方法。
作者描写罗敷的美貌和对夫婿的夸耀,是由排比句构成的理想化的夸张;作者又将使君的鄙陋平庸与罗敷夫婿的才貌超群进行对比。
六、总结训练1、对文章根据刚才的理解,从内容、主题、写法特点及语言等角度出发,进行发现探究,用“这是一首……的诗”的句式说话。
如:这是一首叙述采桑少妇严词拒绝太守调戏的故事的诗。
这是一首歌颂(赞美)中国古代劳动妇女的机智、勇敢的性格的诗。
这是一首揭露封建官僚荒淫无耻的生活及卑鄙龌龊的精神世界的诗。
这是一首以记叙为主,融以描写、抒情的叙事诗。
2. 整体感知人物形象。
本文主要塑造了美丽动人的女主人公——罗敷的形象,她是一个虚构的人物,速读课文一遍,理解罗敷这个形象,用“罗敷是一个……”的句式说话。
如:罗敷是一个以采桑养蚕为业的年轻美貌的农家女。
罗敷是一个具有双重身份的女子,既是一个贵妇人,又是一个采桑女。
罗敷是一个美丽、坚贞、纯洁的农家女子。
罗敷是一个不畏权势、勇于斗争、善于斗争、维护妇女尊严的具有无穷人格魅力的形象。
罗敷是一个集仪表美、内心美于一体的理想化的女性形象。
3.写法和主题小结这首诗在艺术上也是很有特色的,作者将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同时还运用了排比、夸张、对比等修辞手法。
《陌上桑》描写的是一个使君调戏采桑女子罗敷而遭严辞拒绝的故事,深刻地揭露了封建官僚的丑恶无耻,赞美了女主人公的不畏强暴、坚贞不屈、勇敢机智、善于斗争的精神。
布置作业1.背诵全诗。
2.拓展练习:运用侧面烘托手法写人。
可表现一个人的惹人喜爱,表现一个人的外表的某个特点,表现一个人的思想性格、精神品质,或展示一个人的身世等。
板书设计陌罗敷采桑不畏强暴上坚贞不屈桑罗敷拒诱勇敢机智(侧面烘托;夸张、排比、对比)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雪地贺卡》教学设计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的生平及主要作品。
2、懂得珍惜纯真的童心,对生活多一份热情和幻想。
3、感受作者朴实自然的写作风格。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本文使学生珍爱童心、珍惜童年。
教学难点:1、理解“一个带有秘密的童年是多么的幸福”。
2、理解“我”为什么郑重其事替雪人回了一张贺卡,后来却又不回了?教学方法:点拨法教具:小黑板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下雪了,美丽的六角形雪花纷纷扬扬从天而降,像一个个精灵,又像白衣天使下凡,使大地银装素裹。
同学们想一想自己儿时下雪天的情境,是在雪中奔跑、跳跃、欢呼、爬着、滚着;打着雪仗、滚着雪球、堆着雪人。
可是有一个小朋友在一个下雪的冬天里收到了一封“雪人”给她的贺卡,这个发生在冬天里的故事就是:板题:《雪地贺卡》二、了解作者:本文的作者是鲍尔吉•原野,请同学们读一读作者的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