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没有用的》读书心得

合集下载

教育读书心得体会6篇

教育读书心得体会6篇

教育读书心得体会6篇教育读书心得体会 (1) 前一段时间有幸读了《新教育》这本书让我深刻的感受到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激发心灵深处最美好的憧憬。

古语云:“书读百遍,其意自现”,身为教师给学生的示范只停留在读一遍题目,又怎么能期待我们的学生认真审题呢?我们不能因为自己在备课时候充分把握了教材。

熟悉了教学内容,就认为学生也熟悉了。

学生从课堂学习中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

更多的应是学习的方法。

如果教师在每次读题时能做到读两遍、三遍,指导学生如何来读题。

读完此书后让我不禁感觉到拥有一名好教师的思想,能指导我们不断地开拓自己的事业,努力地寻求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使自己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地完善。

但思想、主见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拿来”之后也要善于与时俱进,并且在长期实践基础上进行艰苦卓绝的思考。

你想关于教学研究,怎么去选择一个课题?怎么去定位,我觉得对我的帮助还是很大的,我打算利用寒假的时间再去读几本关于类似的书来提升一下自己。

书中讲到:“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教师。

”对照这里提到的要求,我身为一名教师,觉得离理想的教师的距离很大。

其中有很多要学习。

这也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充实自己,不断完善自己。

遇到挫折不气馁,要总结失败的原因。

要完全做到书中所讲的八点,当然这个过程是非常艰难的。

但是只要有这方面的意识,通过自身的努力,会慢慢向理想的教师靠拢,缩小其间的差距。

不过在这其中,我最想做的是一位极有爱心的教师。

因为爱可以包容一切,可以逾越一切。

教师爱学生,一个佷重要的表现就是相信每个学生。

每个孩子都有巨大的潜能,而且每个孩子的潜能是不一样的。

教育书籍读书心得体会1500字5篇

教育书籍读书心得体会1500字5篇

教育书籍读书⼼得体会1500字5篇教育书籍读书⼼得体会1500字5篇 当仔细品读⼀部作品后,⼤家⼼中⼀定有不少感悟,这时就有必须要写⼀篇读书⼼得了!可是读书⼼得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编为⼤家整理的教育书籍读书⼼得体会1500字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家。

教育书籍读书⼼得体会1500字5篇1 ⼤量的阅读教育书籍,给了我很多教育实践中曾经历过,却未细细揣摩的教学真谛,我久久的徜徉在这⽚书海中,深深的懂得教书育⼈的不易,我们得时时反省⾃⼰,时时反思⾃⼰,才能将⼯作更落到实处。

教师是否愿意花时间反思⾃⼰的⼯作,是教师是否具有专业素养的标志。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学海⽆涯,艺⽆⽌境。

教师的专业追求、专业探索、专业提升,要靠不断的反思,教师要学会在⾔说和⾏动中思考,在反思批判中成长。

⾃⼰的教育⽣活就是⼀种学术⾏为,⾃⼰的⼀⾔⼀⾏都应不断反思。

这也许将成为⾃⼰需要时时温习的功课。

我愿把⾃⼰⼀路⾛来的反思提出来,与⼴⼤教师共勉。

1.读书⼀⽣ 好教师的知识结构应当由三块组成,即精深的专业知识,开阔的⼈⽂视野,深厚的教育理论功底。

古典⽂学修养和哲学修养的不⾜,决定了我要以为学⽣⽣命奠基为追求,必须靠读书学习进⾏⾃⾝的弥补和进修,要像永不⼲硬的海绵⼀样不断地吸收和纳取。

2. 激情不⽼ 这应该成为为师品格的重要追求。

马克思说,激情是⼈追求⾃⼰的对象世界的⼀种本质⼒量。

只要⽣命在,激情就在。

教师的激情就是要点燃学⽣的情绪,照亮学⽣的⼼灵。

对教育的激情,应该从现在的外在表象化为内在的精神⽓质。

不因年龄的增长,环境的改变,地位的升降⽽改变。

3.宁静致远 ⼀个好教师不全是靠培训成长起来的,更不是靠检查、评⽐造就的。

教师很苦很累,⽐如各类名⽬繁多的学历进修,课改通识培训,市级的、省级的甚⾄国家级的教学⽐赛压得教师喘不过⽓来。

教师⾃由发展的空间,已被剥夺殆尽──整天忙着读⼈家的“书”,⾃⼰的“书”却没有读。

这种过重的外在负担将导致“肤浅后遗症”。

教育专著读书心得体会范文(精选8篇)

教育专著读书心得体会范文(精选8篇)

教育专著读书心得体会范文〔精选8篇〕教育专著读书心得体会范文〔精选8篇〕教育专著读书心得体会1刚开场看《优秀是教出来的》这本书时没有让人眼前一亮的感觉,书中所提的要求都让我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说话先要讲礼貌、主动询问表关心、乘坐公车不吵闹、见到老师问声好,完成作业不拖延等这些不都是我们老师平时经常强调的吗?书中没有长篇累牍的大道理,有的只是些微缺乏道的小细节。

真正开场对这本书感兴趣时是在寒假里,我又再次拜读了这本书,不得不佩服作者的这种对事业执著追求的精神。

俗话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好学生要靠老师的鼓励、引导、催促教育才能成功。

作者克拉克先生从细微处着手,通过对55个教育细节的处理,创造出教育奇迹。

作为成功的教育者,作者在书中并没有谈及如何教书、如何分析^p 教材、如何准备教案,而更像是在议论如何为人处事、待人接物。

通过一个个生动形象的例子,让读者感觉作者所描绘的就在我们身边。

书中讲述的创造奇迹的55个细节确实常常被人们忽略,而正是细节创造了奇迹,成就了辉煌。

书中提倡对孩子要从小在平时的一点一滴、一举一动中表达出尊重孩子、宽容孩子、赏识孩子,并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让孩子从生活中学习,从鼓励中学会自信、从宽容中学会耐心、从赞美中学会感谢、从接纳中学会自爱、从赏识中学会行动、从分享中学会感谢、从老实中学会真理、从公平中学会正义、从关心中学会尊重、从保护中学会信任、从关爱中学会友善……让绝大多数的老师感到比拟头疼的就是如何处理后进生的问题,比拟听话的还好,虽然完成质量不是很高,但至少作业还是能根本完成的,而对于作业经常拖拉不做的,我们一般采取的方法是一方面联络家长,让家长积极配合学校的工作,另一方面就是和后进生谈话,刚开场还是能收到一定的效果的,但久而久之,家长听惯了孩子在学校的“不好表现”,也会对孩子失去信心,而孩子那么会认为自己在老师的眼里就是一个差生,就更不想学习了。

作者克拉克也碰到了这样的情况:他的一个“问题”学生已经很多天没有交作业了,他马上想到了和他的家长联络,但都没能联络到。

《教育是没有用的》心得体会

《教育是没有用的》心得体会

《教育是没有用的》心得体会《教育是没有用的》一书是教育专家林格颠覆现行教育观念的力作,是拯救孩子,解放家长和老师的一本好书,全国100所知名中小学校长联名推荐的具有现实教育价值的书籍。

书中收录了他对教育的一些真实的感悟。

倡导要回到教育的本质,让孩子成为教育的主体,把家长和老师都解放出来。

林格老师踏遍全国将近1000个县,走进了1200所学校,面对过数以万计的家长,考察过20多个国家的教育状况,他从更宽的视野和更高的高度剖析目前教育的困境,“摁着牛头吃草”、孩子厌学等等。

过去几十年的教育未把孩子看做教育的主体,以知识为中心人为设计教育的内容与形式,只是把孩子当作知识的接收器,而不是知识的主宰者。

孩子何时何地都是“被教育”的对象,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消极的地位。

很多家长和教师,唯恐在孩子面前不能立威,习惯于高高在上,习惯于无所不知,面对孩子犯下的错误往往疾言厉色。

林格教授指出:教育的本质是心灵的感应。

教育就是“以心灵感应心灵”的过程。

在教育过程中,如果我们过于依赖大脑,依赖知识的传递,就会使心灵失去了感知、感觉、感应的能力。

我们的日常生活常常被种种情绪、思想所主宰,但有些时候,我们依然能极其清晰、深刻地感受到自己可能在品尝着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

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学校提出:“为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打造幸福人生,提升生命质量”等的办学指导思想,且不评价办学目标提得如何,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教育的目的要为孩子的生命质量服务,创造适合学生成长的生活、学习状态。

欲望使我们存在,而心灵决定我们存在的品质。

身处陋巷的颜回,只有粗粮清水但快乐无比。

所以幸福是一种感觉,幸福本身不由你获得多少来决定,而是决定于你感受到多少。

无论家长还是教师,要了解孩子最需要什么?这是最重要的。

有不少教师和家长,与孩子分明日日相处,身体上的距离最近,心灵之间的距离却很远,根本不知道孩子真正需要什么。

几年前,北京发生了一幕家庭惨剧。

关于读书心得体会范文1500字

关于读书心得体会范文1500字

关于读书心得体会范文1500字关于读书心得体会范文1500字篇1我相信,每个在从事教育的人都希望自己站在讲台上的时候是坦然的,自信满满的,胸有成竹的。

自己的教学能够符合新课程教育理念,能得到别人的肯定,能让学生有一个好的发展。

而这一切,最基础的是,每个教师都需要丰富的教育理念,而读书就是获得教育理念最好的方法。

黄爱华老师说过:人与人之间的差别是在业余时间里的所为和所在不为。

记得石校长在大会上经常要求教师们、特别是年青教师应珍惜时间,通过多种渠道多读书,为自己的教育生涯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那时我就决定要多读些教育类的书,以提高自己的教育理论水平。

说来惭愧,这几年来,书是看了一些,但大多是看教育杂志方面的书,而真正的教育理论的书看得很少。

但通过阅读教育类书籍,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有了一些体会,拿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一、多读书可以提高我们的创新能力有人说:读书就是在和大师们对话。

确实是这样的,多读书,特别是读一些教学设计方面的书,就常常会惊叹“原来还可以这样上”。

印象最深的是有幸听了黄爱华老师的《比较数的大小》,华应龙老师和张奇华老师的《圆的认识》,被他们的教学智慧深深的吸引住了,之后花许多时间去看他们的教学设计,寻找他们的教学视频,经常惊叹“原来还可以这样上”“我怎么没想到呢”。

所以经常去读些书,在教学实践中思路会更宽,更具有创新性,这也是新课程理念所提倡的。

二、多读书有利于更深入地钻研教材多读教育书籍,有了更深厚的教育理论作支撑,对我们教学实践中分析教材是很有帮助的。

刚开始教学时,拿到教材不会分析或者分析地很浅,不会自己深入研究。

慢慢地,有了一定的教育理论,就知道为什么教材上这样设计,为什么又要这样处理,遵循的是什么教育规律等等,知道了这些在教学时就能更好的把握教学重点难点,提高课堂质量。

也就有能力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一定的改变和重组。

教材能研究透了,相信课堂质量肯定是高水平的。

三、多读书会促进自己的教学反思能力,关注课堂细节教师是否愿意花时间反思自己的教学工作,是教师是否具有专业素养的标志之一。

读《教育为何是无用的》有感

读《教育为何是无用的》有感

读《教育为何是无用的》有感当时看到这个书名,内心不禁一震,教育是无用的?那我们每天坐在教室里是在干嘛?怀着好奇心,我将这本书借了回来。

在我如饥似渴地阅读完之后,我才明白,作者说的教育无用是什么意思。

讲教育无用,并不真的是指我们接受的教育是没有任何好处的,而是从某个侧面去揭示现阶段教育存在的一些弊病,让我们这些接受教育的人引以为戒。

接下来,我就从作者提出的九个核心观点来谈谈自己的看法和体会。

观点1:教育无用,因为它打破我们的常识。

塞内加尔说:“教育的作用,是将‘简单的美德’改造成‘一门晦涩难懂的难以捉摸的科学’”。

作者认为,教育将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了。

想起之前,自己学习经济学时,父亲告诉我说,经济学其实就是一门由简单的常识加上复杂的术语包装起来的学科。

父亲的这番话让我思索了很久。

仔细观察,你会发现,现实生活中,炒股、理财的人很多,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懂经济学,相反,课堂上学习经济学的学生,你问他恩格尔系数、GDP这些经济名词什么意思,他都会,但是你让他从经济学的角度去分析生活中的经济现象,他们却不知从何下手。

所以,作者在提醒我们,教育一定不要脱离了生活本身,教育是为了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个世界。

当然,也正因如此,在经济学领域,我很喜欢那些能将晦涩难懂的经济学用口语化的方式说给人们听的经济学家,譬如郎咸平教授的《百姓经济学》。

如果你是一名教师,你在教授学科知识的同时,一定不要忘了告诉学生这门学科与生活本身有着怎样的联系。

观点2:教育无用,因为它让我们脱离实用性。

文中提到,“我们的民众不需要靠学位证书来发展壮大他们的国家。

”很显然,作者意在告诉我们,要想发展国家,光靠大学四年学到的那点知识远远不够,教育要注重实践性,教育要解决问题。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的观点。

相信每个中国人都对这样一句话印象深刻,即“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这句话改变了中国。

说回到我们的教育。

记得一位职教学校的校长就曾说过,他的目标就是让他的学生有饭吃,工资高。

教师必读的教育名著读书心得体会

教师必读的教育名著读书心得体会

教师必读的教育名著读书心得体会•相关推荐他倡导的“生活教育”还差的很远!首先,学生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十六年的教育下来,等于一个吸了烟的虫;肩不能挑,手不能提,面黄肌瘦,弱不禁风,再加上要经过那些月考、学期考、毕业考、会考、升学考等考试,到了一个大学毕业出来,足也瘫了,手也瘫了,脑子也用坏了,身体的健康也没有了。

大学毕业就进棺材,这叫做读书死,生活教育不教学生自己吃自己,而教学生做人。

生活教育反对杀人的种种考试,教人读活书、活读书。

由此,作为一名教师要适应知识经济的需要,就要时时更新自己的观念,及时获取相关的信息,不断进取,发展自己,完善自己。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

”现在的社会日新月异,我们周围时刻充满着变化。

一个有强烈使命感的人,应有一种危机感。

怎样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而不被社会所淘汰呢?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心怀进取心,下苦功夫学。

正如陶先生说的那样:“学习,学习,学习,学到人所不知,人所不能……我们要虚心的跟一切人学,跟先生学,跟大众学,跟小孩学,跟朋友学,跟大自然学,也跟大社会学,要学的专,也要学的博。

”作为一名教师,我将永远牢记陶先生的教诲,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以陶行知先生的理论为指导思想,引导学生手脑并用,学会过硬的技能,使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有用人才!教师必读的教育名著读书心得体会篇2这天,我读了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培养真正的人》,明白了教师要具备培养学生的爱心,尤其是能具有感受到别人的爱心(或是痛苦)的潜力,进而才有可能把他培养成为一个真正的有爱心的善良的人。

爱是教育的永恒的主题。

韩军的人文主义精神;朱永新教授高举的“爱的旗帜”的新教育实验;李镇西的“走进心灵”的教育,似乎无不凝聚着爱的核心。

反思自我的成长经历,尤其是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我所奉行的不也是爱的惟一原则吗?记得,我还是学生的时候,我就发誓成为一个善良的人,我要用我的善良感染周围的每一个人。

那时候,我在学校住宿,在同寝室中,我的人缘很好。

陶行知读书心得体会8篇

陶行知读书心得体会8篇

陶行知读书心得体会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演讲致辞、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合同协议、应急预案、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policy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emergency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other sample essays, and so on.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陶行知读书心得体会8篇写心得体会可以将我们的内心感受抒发出来,就必须认真回顾事情发展的经过,结合实际,心得体会才能有深度,才能将抽象的理论转化为实际应用的智慧,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陶行知读书心得体会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教育的目的》读书笔记3篇

《教育的目的》读书笔记3篇

《教育的目的》读书笔记3篇《教育的目的》读书笔记1教育的目的是什么,这是一个宏大而又难解的问题。

身为一个一线教育工作者,读完怀特海的作品后,不禁被深深地触动了。

之前并没有深思过的这个问题,也时常在脑海中盘旋。

所以,在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地被推行开来的今天,我们更要去考虑教育的目的。

韩愈的《师说》一文将教师的功能定位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几乎成为了我国关于教师的传统认识。

教师教育的目的就是传授圣人的学说,解答疑难问题。

我们可以看到古代的学者,教书往往是无组织的行为,他们对世界对知识的认识很可能是独一无二的,在传授的过程中自然而然也带着个性的烙印。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由为少数人服务的、高水准的职业演变成了为公众服务的机构。

教师的职责不再是想教什么就教什么,因材施教也因为条件的原因几乎得不到实现。

教育的目的是否就因此发生改变呢?怀特海认为教育不仅仅是来促进发育,他更赞扬理智的卓越。

把教育看做生长,就是希望通过教育使每个人的天性和与生俱来的能力得到健康地发展,而不是把知识等外在的东西灌输进一个容器。

苏格拉底早就提出,求知是每个人灵魂里固有的能力,并用瞎子作比来嘲笑当时宣称能把灵魂里原本没有的知识灌输进去的所谓智者们。

这就是反对用狭隘的功利尺度去衡量教育。

然而,人们总是要给生长设定一个外部的目的,例如将来适应社会,谋求职业,出人头地等等,压着孩子朝这类目的努力,否则仿佛生长、教育就失去了根本的意义。

这位英国的哲学家、数学家、教育家,在看待教育上的两条戒律(一,“不可教太多的科目”;二,“所教科目务须透彻”)时,是抱有置疑的态度的。

他认为在众多的科目中选择一小部分进行教授,会导致学生被动地接受不连贯的思想概念,会没有任何生命的火花闪烁。

由此可见,教育的功利性是应该被淡化的,应更多地着眼于个体的发展,从人本化角度来考虑,反对向学生灌输知识,反对让“校外考试”扼杀了文化的精华。

教育是一个一分钟一分钟、一小时一小时、一天一天地耐心地掌握细节的过程。

教育类书籍读后心得(10篇)

教育类书籍读后心得(10篇)

教育类书籍读后感1.什么是教育读后感刚开始看雅思贝尔斯的《什么是教育》时,我感觉这本书的理论非常艰深难懂,一点都看不懂,可能也与我平时很少看教育理论方面的书有关。

但是慢慢地读下去我就被深深吸引住了,也慢慢地从这本书中感受到教育的意义、教育的本质、教育的目的等。

虽然这本书害死有很多地方我不能完全理解,但是它引起了我的思考。

雅思贝尔斯认为教育的本质是精神的,而非物质的,是非物欲诱惑下的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

书中谈到“教育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灵肉交流活动(尤其是老一代对年轻一代),包括知识内容的传授、生命内涵的传授、意志行为的规范、并通过文化传递功能,将文化遗产交给年轻一代,使他们自由的生成,并启迪其自由天性。

因此教育的原则,是通过现存世界的全部文化导向人的灵魂觉醒之本源和根基,而不是导向原初派生出来的和平庸的知识。

真正的教育绝不容许死记硬背,也不奢望每个人都成为有真知灼见、深谋远虑的思想家。

教育的过程是让受教育者在实践中自我练习、自我学习和成长,而实践的特性是自由实践和不断尝试。

”“教育活动关注的是,人的潜力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并加以实现,以及人的内部灵性与可能性如何充分生成。

简言之,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认识和认识的堆积。

”“只有导向教育的自我强迫,才会对教育产生作用,而其他所有外在强迫都不具有教育的作用。

相反,对学生精神害处极大,最终会将学生引向对有用性世俗的追求。

在学习中,只有被灵魂所接受的东西才会成为精神瑰宝。

”我非常赞同他的这些观点,细想我们从小到大所学的知识,有多少还存留在我们的记忆里?简直是太少了!高考前我们会背诗,记得各个朝代建立的时间和建立者,记得元素周期表,记得数学公式,记得各个省份的简称,但现在呢,我可以说我已经忘了高中的大部分知识了,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我们一直只是在强迫写学习这些枯燥乏味的知识,不明白学习它的真正意义,很多只是为了考试而学习。

我们的灵魂没有被唤醒,我们的好奇心、学习兴趣、想象力都被强迫性的教育磨灭了。

《什么是教育》读书心得

《什么是教育》读书心得

《什么是教育》读书心得《什么是教育》读书心得1卡尔·西奥多·雅斯贝尔斯是二十世纪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神学家、精神病学家和等教育思想家。

“自由、生存、超越”是雅斯贝尔斯哲学思想的核心理念,也是其著名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根本基础。

雅氏的教育思想关注人与人之间灵魂的交流和生命的体悟,强调人的主体性的价值和张扬,注重生命信仰与精神陶冶在教育中的作用,揭示了教育对生命本原追问和超越的本真意义。

他的教育思想对我们今天的教育具有极大的启示意义。

一、雅斯贝尔斯对教育本质的思考——人的灵魂的教育雅斯贝尔斯认为“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且明确地指出教育绝“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集”,“教育活动关注的是,人的潜力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并加以实现,以及人的内部灵性与可能性如何充分生成”。

他在《什么是教育》中反复谈及,“教育的过程首先是一个精神成长过程,然后才成为科学获知的一部分”,“创建学校的目的,是将历史上人类的精神内涵转化为当下生气勃勃的精神,并通过这一精神引导所有学生掌握知识和技术”,“我们要想振兴,就必须让教育的内涵超越实用的技术教育和宗教限制”,“专门技术训练将人制造成最有用的工具”,虽然教育离不开知识,但真正的教育是用知识来充盈于人,服务于人,启迪人心,而决非把人变成贯彻某种知识的工具。

教育离不开必要的技术技能的训练,但训练是为了涵养人的整体智慧,而不是把人当作训练的机器,使训练成为与人的心灵隔离的异己的活动。

尽管知识技能的传授不可缺少,但真正的教育必须超越于此,而上升到培育人的精神、安顿人的心灵的高度。

雅斯贝尔斯把教育分成三个层次。

第一种是训练,它与训练动物相似;第二种是教育和纪律;第三种是存在之交流,“训练是一种心灵相隔离的活动,教育则是人与人精神相契合,文化得以传递的活动,人与人的交往是双方(我与你)的对话和敞亮,这种我与你的对话关系是人类历史文化的核心”,真正的教育不过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灵肉交流活动”,是年轻人“与人格平等的求知识获智慈的人进行富于爱心的交流”真正的教育是爱的教育,而绝不是“耳提而命”,不是役使,不是教训,甚至也不是“塑造”,更不是任意的“改造”,必须是立足于人与人之间人格平等之上的交流、合作、共同参与、共同创造、共同分享。

教师读书分享心得(优秀9篇)

教师读书分享心得(优秀9篇)

教师读书分享心得(优秀9篇)教师读书心得篇一走进《玫瑰与教育》,我感受到的不仅仅是她对教育事业的挚爱,对教育理想的追求,对教育人生的塑造,更多的则是感受到窦老师的独立思考、独家发现和独特表达等个性特征的彰显。

这本书中我想提及最多的词语就是“读书”二字。

“读书-思考-实践”是这个时代的老师应当静下心来要做的一件事,这也是要成为一个有专业尊重的教师的必由之路,作为学生要读书,作为教师更要读书,我理解学生读书贵在培养兴趣,所以只要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即可。

教师多读专业书籍固然是应当的,但更应当多读一些名著、专著等等,“修身养性、净化心灵”不敢说!但多多少少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培养我们的爱好。

从窦老师的这本书中我理解,教师应当是要培养读书的习惯的。

从《玫瑰与教育》中我体会到读书的重要,作为教师更应做好“读书-思考-实践”。

窦老师是一名语文教师,书中写的都是她教学生活中的随笔和感想,从书中我看到了她那淳朴、自然的人格魅力,心中盛满阳光,怀着一颗感恩心为人处事的窦老师。

这本书中,窦桂梅并没有讲大道理,也没有罗列出许多原则和规律,而是选择了一个新的视角:从研究教学活动中的“细节”入手,从一些我们常常熟视无睹的“小事”入手,以小见大,见微知著,让读者自己去悟出“规律”。

读了《玫瑰与教育》后,我想至少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勤奋地阅读成就了她的美丽和深刻。

请看她是怎样看待阅读的:“读书,使精神高贵而丰富,亦使生命深刻而阔远;读书,让我在有限的从教时间内,实现自身的无限。

”“读书,是我心灵的振翅;读书,是我精神的呼吸。

”“读书虽不能改变人生的物象,但可以改变人生的气象。

”“外在的形貌基于遗传,是难于改变的,但人的精神却可因读书而蓬勃葱茏、气象万千。

”“读书是最高档的营养品、最名牌的抗衰老剂。

一个人,只有在读书中才能体验生命的滋味。

在读书中身体自然得到运动,大脑自然得到运转,心灵自然被酬劳。

”读书让我们有专业的知识,思考让我们有了独立的思维,实践是将我们的思考实施于课堂教学之中,这样的实践我想一定是具有教师独立特色的教学活动,窦老师强调教师应该具有一定的个性,教学活动应当有自己的特色,反思自己在每次外出听课之时,所获得的那些老师们表扬、鼓励的技巧,调动情绪的方法。

作文:《教育的意义》观后感 五篇

作文:《教育的意义》观后感 五篇
反观我的课堂,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目的,应该是要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从让学生学会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到学会评价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再到熟悉并学会利用技术条件和环境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最后能积极探究技术应用给社会生活带来的变化,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总而言之,这门课程就是为了让学生能适应如今的信息社会,学会安全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在课标当中,对初中信息技术的学习目的的描述是”对信息技术基本特征的总结能力的培养,注重主动学习信息技术的意识和方法的熏陶,关注与信息素养相关的认知能力、判断能力、想象能力、批判能力的培养,以迁移应用为标志,以顺应信息文化为目标。“纵观我的课堂,学生们的学习目标还处在学会使用信息技术获取处理信息的层面,同时想象力有局限,这都是我正在努力改善的地方。为了让学生将注意力从网络游戏转移到学习当中,我需要更新课本中的学习内容与素材,让学习内容更能被我的学生接受。为了让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加系统,我需要整合初中教材内容,将章节重新排列组合。教学的目标,我正在努力完成让学生能主动学习,学会学习,培养相关的认知能力、想象能力,并且学会知识迁移。在教导学生学习的同时,我也需要不断学习,将信息技术与实际生活相联接,努力让课堂丰富多彩。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给人以知识,更是提高个人的修为,增强我们对生命的感受力,从而更好的认知自己,并且不断的提升自己。在这个浮躁的社会,总有很多人觉得迷茫。学生时代,看过高晓松说过一句话:”一睁开眼,海面上全是灯塔。“是的,我们可以选择的灯塔太多,所以我们变得迷茫,我们不知道可以选择哪一座灯塔作为我们前进的方向。每个人都有这种迷茫的时候吧。迷茫的阶段是我最恐惧的阶段,我害怕自己不知道自己可以做什么,自己要什么,所以我总是把自己要做的事情列出一张计划表来,按照既定的目标来做。我讨厌自己的人生失控。也有学生问过我,”老师您说我将来可以做什么呢?“”如果我以后也学习计算机相关的专业,毕业之后可以做哪些工作?”学生也许是最容易迷茫的群体,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学习与考试,但是学习考试最终是为了什么呢? 强大的民族,都格外重视教育。因为教育不仅是学习知识,还是修心的过程。全面的教育,从孔子、孟子这些先贤们的著作中,我们可以看到,教育者教会学生的不仅是读书识字,而是做人修心,是学习如何学习,如何为人。在颠沛流离的战乱年代,我们的民族依然没有放弃教育事业。有人说“百无一用是书生”,有人说”读书无用,才学与财富不成正比“造就了这个社会浮躁的状态,什么都可以浮躁,唯独教育不可以。教育是社会良心的底线,教育是人类灵魂的净土。

读《教育是没有用的——回归教育的本质》一书有感

读《教育是没有用的——回归教育的本质》一书有感

读《教育是没有⽤的——回归教育的本质》⼀书有感读《教育是没有⽤的——回归教育的本质》⼀书有感雷艳教育是没有⽤的?当我看到这本书的名字的时候,我在⾃⼰的⼼⾥存在着很⼤的疑惑甚⾄是不屑。

带着这种⼼情我打开了这本书。

这确实是⼀本让⼈寻味的书,第⼀章⾸先写了现在教育之困:学历越⾼想象⼒越差、⽼师家长过分看重分数等问题。

接写来,作者从教育的本质、教育唯⼀要做的事情、教育的⽬标、教育的⽬的、真正的教育是什么、教育的最低纲领、教育的最终成果等⽅⾯对真正的教育进⾏阐述。

展现在⾯前的是⼀个不同于传统教育者⽽是从孩⼦的天性出发,尊重⼈的个性和⼼理发展的教育者的形象。

改变过去教师过于注重作为的做法,⽽是通过引导、⿎励孩⼦⾃⼰去寻找,激发孩⼦的潜质和内在的精神品质,既达到了教育的⽬的也看到了教育的结果(优异的成绩、良好的品⾏),从⽽使教育者做到了“⽆为”。

林格⽼师那种对教育的深刻理解、对孩⼦本性的释放。

对精神品质在⼈的成长中的重要作⽤的认同,深深地打动着我,感染着我。

从某种意义上说,我⽆权利评价现在的教育,因为我还未曾体验教师的感受,但从另⼀⽅⾯说,我⾃⼰经过了近⼆⼗年的教育,并热爱教育,曾试图找寻⼀种适合中国孩⼦的教育之路,我见过书中说的⽗母(失败的⽗母,成功的⽗母),也见过各种各样的孩⼦,在读本书时,我的脑海⾥时常浮现出与书中提到的相似或向左的孩⼦或⽗母的⾝影。

教师、家长、教育家在讨论中国教育之困,各持⼀词,但⽬标是⼀致的:培养好我们的孩⼦。

“教育的本质是⼼灵感应”。

这个词概括的⾮常棒,我记得⼀位在陪伴孩⼦玩耍的母亲告诉过我,当孩⼦刚刚开始咿呀学语时,其他⼈很难从孩⼦发出的单个⾳节中明⽩他想表达的意思,但是母亲却很容易就听明⽩,我想那也可以叫做“⼼灵感应”,在陪孩⼦玩耍的时候,母亲总是⽤爱的眼神注视着他,对他的每⼀个⼩⼩的举动表⽰认可和理解,母亲与孩⼦之间有着很深的⼼灵沟通。

当教育者⾯对孩⼦时,也⽤⼼灵与孩⼦沟通会更有效。

《教育是没有用的》读后感

《教育是没有用的》读后感

《教育是没有用的》读后感《教育是没有用的》是一本让我颇有启发的书籍。

作者通过一系列的案例和观点,向我们展示了当今教育体系的弊端以及教育对个人发展的限制。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教育问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对如何更好地进行教育有了新的思考。

首先,书籍中对教育体系的批评让我深感触动。

教育体系常常强调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这使得很多人在退出学校后陷入无所适从的困境,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此外,教育体系还存在过多的应试教育和评价标准化问题,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兴趣爱好,使得很多人在学业上失去了动力和乐趣。

其次,书籍中对教育对个人发展的限制的阐述让我深思。

教育往往以学术成绩和学历作为评价个人能力的标准,而忽视了个人的多元智能和潜能。

许多人因为不能适应学校的要求而被认为是失败者,这让他们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质疑和自卑。

而实际上,每个人都具备不同的才能和潜力,只需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就能够取得成功。

此外,书籍中还深刻地剖析了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教育是社会的反映和延续,而社会的发展也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结构的变化,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

因此,教育应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其具备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

最后,书籍中也提出了一些改进教育的思考和建议。

首先,我们需要多样化的评价体系,不仅仅以学术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还要从学生的兴趣、才能和个性等方面综合评价。

其次,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以适应社会快速发展的需求。

通过阅读《教育是没有用的》,我对教育问题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思考。

我认识到教育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同时,我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才能和潜力,只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就能够取得成功。

读一本教育的书的心得体会

读一本教育的书的心得体会

读一本教育的书的心得体会读一本关于教育的书的心得体会(精选9篇)当我们经过反思,对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可以寻思将其写进心得体会中,这样我们就可以提高对思维的训练。

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下面是店铺精心整理的读一本关于教育的书的心得体会(精选9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读一本教育的书的心得体会1这本书其中的教育理念很多都是针对家庭教育中的,但我认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在很多地方都是有共同点的,所以就简单的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粗浅的认识。

赏识教育不是表扬加鼓励。

是赏识孩子的行为结果,以强化孩子的行为;是赏识孩子的行为过程,以激发孩子的兴趣和动机;创造环境,以指明孩子发展方向;适当提醒,增强孩子的心理体验,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

赏识教育是世界著名的六种教育方法之一。

书中有一段话,我觉得很好: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农民怎样对待庄稼,决定了庄稼的命运,家长怎样对待孩子,决定了孩子的一生!农民希望庄稼快快成长的心情和家长希望孩子早日成才的心情完全一样,但做法却截然不同:庄稼长势不好时,农民从未埋怨庄稼,相反总是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我们孩子学习不行时,家长却更多的是抱怨和指责,很少反思自己的过错!孩子是脆弱的,敏感的,适当的赏识是一种正确的爱。

赏识教育是生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

人性中本质的需求就有渴望得到赏识、尊重、理解和爱。

就精神生命而言,每个孩子都是为得到赏识而来到人世间,赏识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发现并表扬,逐步形成燎原之势,让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觉醒;相反的批评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孩子的弱点和短处——小题大作、无限夸张,使孩子自暴自弃,在“我是坏孩子”的意念中沉沦。

不只是好孩子应该赏识,所有的孩子都需要。

这本书从那个很多和我们生活中相近的例子来解释一个操作的方法,让我的实际的教学生活中就可以来解决和反思!这本书利用很多教学中的实例来告诉我们展开赏识教育的方法,下面就我在我们班的一点尝试和大家分享!一、尝甜头、找感觉传统的观点认为只有努力,才能成功!但实际的教学中,我发现,很多的孩子是先尝到了成功的甜头,才去努力!例子:我们班“小蜗牛”,这是我们班一个漂亮的小姑娘,这个孩子动作非常慢,其他小朋友已经把三四个字写好了,她第一个字还没有完成!刚开始,我只是提醒,或者说是批评,“你是最慢的啦!动作要快啊!”一个月过后,我发现她的速度毫无起色!直到偶然的一次,她同桌写的快,我顺势表扬了她,在这一天里,她做任何作业都比之前要快速的多,每次完成后我都会给她星星奖励等,一段时间后,有了明显的进步!这就让我想到,其实孩子的进步,不是先努力得来的,而是先尝到成功的甜头,再去努力的!二、给面子给台阶为什么现在逆反的孩子越来越多?为什么家长、师生之间越来越难沟通?很多人可能都会说是,代沟!那代沟是怎样来的呢?很多时候就是教师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没有估计到孩子的尊严!其实,孩子也有很强烈的尊严感!比如:我们班的小扬同学。

《教育是没有用的》读后感

《教育是没有用的》读后感

《教育是没有用的》读后感
《教育是没有用的》这本书讨论了教育对个人的影响以及教育本身的意义。

在阅读完这本书之后,我认为书中的观点有一定程度上的价值,但也存在一些我不太赞同的观点。

书中强调了教育并不是唯一的成功之路,个人的素质和能力同样重要。

这点我非常赞同,并认为教育只是一个方面,个人的努力和素质同样重要。

另外,书中也指出了教育过度强调分数和知识,而忽视了个人的兴趣和创造力。

这让我深思,教育应该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思维方式,而不仅仅是死记硬背知识。

然而,我也认为书中有时过于夸大教育的无用,忽视了教育对于社会的重要性。

教育可以帮助人们开阔视野,培养人的综合素质,促进社会的发展,这些都是教育的重要作用。

因此,虽然教育并非解决所有问题的唯一途径,但它仍然是至关重要的。

总的来说,阅读《教育是没有用的》让我对教育产生了更深刻的思考,认识到教育的确存在一些问题,但也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并不可忽视。

希望未来的教育可以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是没有用的》
今天跟各位同事分享的这本书是《教育是没有用的》,作者是林格全国养成教育总课题组组长,以前读过最近又拿出来翻了一下,通过两次阅读发现印象较深的有这样几点:
1书名《教育是没有用的》指的是偏离了教育目标的教育行为是没有用的,甚至起反作用。

教育、教学都会有目标,如果目标不明确、不准确教育行为就会随意,没有章法,指向性不强,这会造成教育效率低下,效果不明显,所以任何教育行为一定要考虑它的目标,这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和基础。

2 林格老师认为教育应该回归本质,什么是教育本质呢?林老师认为:从本质上讲教育就是以心灵感应心灵的过程。

这个问题理论性太强,我的水平有限解释清楚有困难,书中有很精彩的论述,感兴趣的话可以去了解一下。

3了解了老师的工作为什么越来越累。

之所以这样,林格认为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教育承载了太多跟教育本质无关的事情像:升学、就业、致富、成名成家……等等,林格认为这些都与教育本质和目标无关。

对于这个观点,我是有些疑问的。

通过教育实现这些目标,我个人的感觉这无可厚非,因为这是人性,以人为本的本质就应该是尊重人性的需要,几千年来古人读书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修得文武艺,卖于帝王家”,所以这不只是现在的事情。

我感觉真正造成现在教育压力的原因:一是独生子女的产生,二是家庭教育观念和水平相对于社会时代发展的落后;三是现代教育要求下教师的配备与学生人数不成比例。

这第三个原因很重要,因为国家要求我们在教育工作中要尊重个性、因材实教、多元评价等等,而真正做到这些,一个优秀班主
任能照顾到的人数,据专家研究最多是15人,而我们面对的人数要远远超过这个数字,怎么办?好好读读这本书,会对我们有所帮助。

4书中的一些例子很有意义。

其中我最喜欢的一个是这样的:一位老人遇到了麻烦,每天都有一些顽皮的孩子聚集在他家附近,向他的房子扔石头。

老人想了很多办法来阻止他们,叫警察,打电话给孩子们的父母,甚至威胁他们,但不不奏效。

相反,孩子们似乎更加起劲.............从这个故事里面背后的原因分析是这样的:一开始的时候孩子们扔石头是出于内在主动性和兴趣的驱使,扔石头让他们觉得好玩,刺激,因此那位老人越管他们越起劲。

但当他们从老人那里得到第一笔钱的时候,这些孩子扔石头的兴趣或者说原因就变了,他们做的事情再也不是源于兴趣,从原来内心的渴望变成外来金钱的刺激,当外来刺激越来越小的时候,扔石头的行为失去了激励因素,其结果可想而知。

所以,我们的教育需要智慧,有时候从行为背后寻找原因,思考方法可能会更有效。

5教育其实就是一种状态。

我们常说有什么样的老师就会有什么样的学生,除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科学原因是这样的:人在交流当中,语言的作用只占15%,表情占30%,人的状态占55%,所以教育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种状态,当我们有了一种好的教育状态之后,应付带来好的教育。

以上就是我读这本书的一点收获,希望能对各位有所帮助谢谢大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