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高二历史复习专题二十三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课件

合集下载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ppt1 人教版共38页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ppt1 人教版共38页
40、人类法律,事物有规律,这是不 容忽视 的。— —爱献 生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ppt1 人教 版
36、如果我们国家的法律中只有某种 神灵, 而不是 殚精竭 虑将神 灵揉进 宪法, 总体上 来说, 法律就 会更好 。—— 马克·吐 温 37、纲纪废弃之日,便是暴政兴起之 时。— —威·皮 —菲 力普斯 39、一个判例造出另一个判例,它们 迅速累 聚,进 而变成 法律。 ——朱 尼厄斯

高三第一轮复习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课件

高三第一轮复习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课件
届高三第一轮复习现代中国的科技、 教育与文学艺术课件
届高三第一轮复习现代中国的科技、 教育与文学艺术课件
• 一、中国近现代教育的发展历程
• 1.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开始创办新式学堂,促进了 中国近代化科技的发展。
• 2.维新变法时期:维新派利用学堂积极宣传维新变法 的主张,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的发展。
届高三第一轮复习现代中国的科技、 教育与文学艺术课件
• 二、影响文化发展繁荣的因素 • 1.社会环境因素:社会是否安定或相对安定。 • 2.政治因素:国家是否统一,政治是否清明稳定。 • 3.经济因素:经济的发展为科技文化的进步提供了物
质基础。 • 4.文化政策因素:统治者是否重视科技、文化教育的
•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评析罗斯福政府 的知识移民政策。
届高三第一轮复习现代中国的科技、 教育与文学艺术课件
解析:第(1)问“唐太宗的用人思想”,根据“弃其所短,取之所 长”归纳为“扬长避短”;根据“有谠(正直)言直谏……当拭 目以师友待之”归纳为“虚怀纳谏”;根据“爱而知其恶,憎 而知其善,去邪勿疑,任贤勿猜”归纳为“知人善任”;根据 “为官择人,唯才是与……如其有才,虽仇不弃”归纳为“任 人唯贤”。第(2)问“寒门子弟入仕比例呈现的变化”,获取和 解读图表信息:先降后升,直至最高点,加以归纳概括即可。 “变化的主要原因”,从选官制度曹魏九品中正制的盛行到唐 宋科举制的发展的角度作答。第(3)问“建国后清华大学的两次 院系调整”抓住时间信息“1952年”“改革开放后”概括作答。 “目的”分别从经济建设需要和人文素养提高的角度作答。 “理念”概括图片文字信息即可。第(4)问“评析罗斯福政府的 知识移民政策”,从知识移民政策的背景、内容及实施、影响 的角度作答,并阐明对该政策的态度,言之有理即可。

201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23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剖析

201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23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剖析
考点整合
3.重大作用 (1)加强了中国的国防力量,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安定的 环境。中国科技进步,特别是“两弹一星”的成功,打击 了大国强权主义,粉碎了他们遏制中国的企图,提高了中 国的国际地位,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 (2)促进了我国生产力的发展、综合国力的提高。科学技术 是第一生产力,当今世界,科学技术与经济的结合越来越 密切,科技发展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提高的重要标志,新 中国成立后,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科学技术发挥了至关重 要的作用。 (3)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特别是杂交水稻的培育,不仅解 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也有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 饿问题。
③中共中央提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建设。 (2)成就 ①文艺领域再次繁荣,出现“反思文学”、“伤 痕文学”和反映社会生活的戏剧、电影。 ②学术讨论空前热烈。 ③进入21世纪,中国文化正走向世界。
知识梳理
知识研读
三、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1.开基创业 (1)制定方针政策
①建国初:建立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新中国 的 人民教育事业。 ②全面建设时期:确定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1)在空间技术领域跻身先进 国家行列。 (2)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 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知识梳理
知识研读
领域
农业 科技
计算 机技

生物 技术
时间
成就
意义
1973年 2001年
培育出杂交水稻—— “ 南优2号 ”
获“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不仅有助于解决中国人 的吃饭问题,更有助于 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
考点整合
知识研读
(3)国民经济的发展取决于科学技术的进步, 而科技的发展又带动了国民经济的提高。教 育是培养人才、提高民族素质的基础,因此, 国家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提出 了“科教兴国”战略。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优质课件: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事业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优质课件: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事业

第(1)题
三组题讲透
(1)下图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五个时期的科技发展情况(科技成果)曲 线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第(1)题
A.“一五”计划促进了①时期的科技发展 解析:“一五”计划是在1953—1957年,时间与①时期相符,因此选A项;
三组题讲透
(1)下图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五个时期的科技发展情况(科技成果)曲 线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一张图学透
教育事业的发展 3
教育奠基(1949—1966年)
毛泽东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 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 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 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 劳动者。”
教育动乱(1966—1977年)
“文化大革命”使我国教育 受到严重的破坏,与西方的 科技水平差距进一步拉大。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事业
一张图学透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双百”方针 教育事业的发展
三组题讲透 第(1)题 第(2)题 第(3)题 第(4)题 第(5)题 第(6)题 第(7)题
目录
一张图学透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1
“两弹一星”
载人航天
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 弹爆炸成功,同年,中国 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 弹试验成功。
(4)20世纪50年代初期,中国传统绘画尤其文人画因其贵族性、封建性 而受到几乎绝对意义上的排斥;然而,在1956年后中国传统绘画包括文 人画也因其“民族性”这一特色获得了更大意义上的生存空间。这一变 化表明( )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关注太空发展的侧重点,结合历史背景分析其 原因。
答案:侧重点:发展经济。
原因: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
全会以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已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和平与发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配套课件:第二十三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配套课件:第二十三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了解我国教育事业发 展的历程。
2017全国卷 新中国教育事业
Ⅱ,T31
的发展(考向)
备考指导
1.近几年全国卷对本单元知识的考查频率不高,主要考查 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尤其是20世纪50年代教育方针 的转变和改革开放以来教育的进步与取得的成就。 2.预计2020年高考在本单元命题的可能性较小,考查内容 除了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外,可能还会涉及科技进 步的相关内容。备考时要注意从唯物史观的角度认识科 技进步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关系,横向联系世界科技革 命来探寻促进科技进步与科技创新的因素,纵向联系古 今科技的发展寻求科技突破的轨迹。
号;2001年,袁隆平获得中国国家最高奖项——“国家最高
科学技术奖”。
2.地位:袁隆平是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
3.意义:不仅提高了中国的水稻产量,也有助于解决未来
世界性饥饿问题。
三、 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
1.计算机技术
1983年,中国成功研制出第一台每秒运算速度上亿次
2.生物技术
历史 第二十三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 与文化教育事业
(2)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科技事业发展创造了良
好的政治前提。
(3)党和政府对科技发展的重视和正确决策,为科技事业
发展提供了重要保证。
(4)大批优秀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的开拓创新和无私奉献。
(5)社会生产、生活的需要是重要动力。
2.消极因素
历史 第二十三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 与文化教育事业
(1)“左”的错误对科技战线的长期干扰和破坏。
B方法帮 ·素养大提升
方法突破 方法 归纳法认识近代以来中国教育 的发展历程
材料研析 研析 新中国教育体制的形成

2019届二轮复习:专题二十四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 【课件】(66张)

2019届二轮复习:专题二十四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 【课件】(66张)

技术方面成就突出。(2)确立了“科教
改革开放以来 全面繁荣 兴国”的战略,中小学教育和高等教育 得到全面发展。(3)“双百”方针重新
特别说明: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知识拓展: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文学发展的阶段特点与主 要表现
时间 阶段特点 主要表现 (1)新中国成立初,扫盲教育 成为重中之重。(2)基本参照 苏联模式,对高等教育进行调 整 (1)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 成功,第一枚中近程运载火箭 成功发射。(2)1956年提出“ 双百”方针,科技与文化领域 出现繁荣景象
领域
国防
1966 年
1970 年
“ 东 方 红 —1 号”发射成功 成功发射 返回式 遥感卫星
中国在空间技 术领域跻身于 世界先进国家 行列 中国成为世界
1975 年 航天 技术
“神舟” 五号载 2003 年 人 (杨 利 伟 )飞 船 发射成功
上第三个掌握 载人航天技术 的国家,成为世 界航天大国
1949~1956年
深受苏联影响
1956~1966年探索中前进源自间阶段特点主要表现
(1)除航天和农业方面取得重大成就外,
科学研究受到“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冲 1966~1976年 遭受严重挫折 击。(2)高等教育受到严重冲击,大学 停止招生,大批教授受到批斗。(3)盛 行“阶级斗争”文艺,“样板戏”流行, 出现“百花凋零”局面 (1)科学技术全面繁荣,在航天、信息
A.建立了全方位的国防体系 B.具有了远程打击敌国的实力 C.打破了西方国家的核垄断 D.科教兴国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解析: 1964 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打破了西方国家的 核垄断,故 C 项正确;原子弹爆炸成功加强了中国的国防能力,但 没有建立全方位的国防体系,故 A 项错误;原子弹本身不能做到远 程打击敌国,必须与导弹结合才行,排除 B 项;科教兴国是改革开 放后提出的政策,排除 D 项。 答案:C

历史一轮复习必修Ⅲ考点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公开课获奖课件

历史一轮复习必修Ⅲ考点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公开课获奖课件
给钱学森颁奖词是: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 路,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披荆斩棘,把智慧铸造
第27页
成阶梯,留给后来攀登者。他是知识宝藏,是科学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典范。 给“嫦娥一号”研发团体颁奖词是:这是一支年轻队伍,平均年龄仅30岁。副总指挥 34岁,副总设计师37岁,总体主任设计师36岁。这是一群航天才俊,3年多来先后攻 克了轨道设计、月食问题、数传定向天线研制、卫星热设计、导航与控制分系统设计、 测控数传分系统设计、紫外月球敏感器、数管分系统设计等一系列技术难题,拿下了 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关键技术,11月7日,当“嫦娥一号”卫星以超过设计预期 精确度进入环月工作轨道那一刻,举国欢庆、全民振奋,中国人千年奔月愿望终于梦 想成真。
B.阐明当时国内人们不尊重科学
C.体现了“双百”方针基本精神
D.明确了“科技是第毕生产力”思想
第40页
【解析】题干中周恩来发言“科学是科学,政治是政 治”是对学术问题政治化批评。
第41页
5.(·龙岩模拟)10月1日18时,搭载着“嫦娥二号”卫星“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在西 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美联社在报道中说,“嫦娥二号”发射成功是中国雄心勃 勃太空计划最新里程碑。你认为中国空间技术发展第一种里程碑应当是(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C.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发射成功 D.“神舟五号”载人宇宙飞船发射成功
第30页
【参照答案】 (1)英、法、德、美先后成为世界科学中心;科学是现代化 主线动力。 (2)特点:航空航天领域成就突出;世界领先;并发明了巨 大经济效益。 (3)国家重视培养青年人才;科学工作者爱国和奉献精神, 科技创新,刻苦钻研、不畏艰难。

【高中历史】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ppt7

【高中历史】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ppt7

5.高考制度被废除
1968年12月,毛泽东下达了“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 很有必要”的指示,上山下乡运动大规模展开,1968年当年在校的初中和 高中生(1966、1967、1968年三届学生,后来被称为“老三届”),全部 前往农村。文革中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总人数达到1600多万人。
业余教育
劳动模范郝建秀(中)在山东 大学附属工农速成中学学习
采煤工人施玉海在中国煤矿工 人速成中学学习
一. 二.
Hale Waihona Puke 人民教育的奠基 乱中的教育:受到极大破坏
文 革 冲 击
1.文革开始后,师生卷入扫“四旧”活动
2.停课闹“革命”,成立红卫兵组织,批“走资派”
3.全国大中小学校招生基本停止 4.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一.
“双百”方针的提出
背景

1.
人与人之间关系变化 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
2.
提出和含义
“百花齐放,百家争 鸣”,我看这应该成为 我们的方针。艺术问题 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 上百家争鸣。 ——1956年4月28日毛 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 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
一.
“双百”方针的提出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5.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3)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理解“国运兴衰, 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
一.
人民教育的奠基
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 1949年底 制定新中国的教育方针 发展多种教育形式
1.
2.
3.
学前教育
教育 体系
大中小学教育
成人教育
全日制
半工半读
背景 提出和含义 科技文学艺术领域出现繁荣景象

广东高二历史复习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

广东高二历史复习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

三、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 1.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1)20 世纪 50 年代中国开始了计算机研制工作。 (2)1983 年,中国成功研制出第一台每秒运算速度上亿次的 计算机,定名为“银河-Ⅰ”型机。 2.生物技术的发展: (1)1965 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在中国首次实现,这也 是世界上第一个蛋白质的全合成,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的时代。 (2)20 世纪末,中国在依靠基因工程技术改良动植物品种、 治疗人类重大疾病的药物研究等方面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为 提高国民生活水平和健康做出了贡献。
2.(2013 年内蒙古学业)这是 2004 年“感动中国”评委会 对某当选人物的评语:“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
个乡村教师时,已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时,
却仍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
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此人取得成就的
研究领域是( )
大家好
专题二十三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
1.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 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 3.教育事业的发展
考点 1 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
一、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 1.背景: (1)国际:美国敌视中国,中苏关系恶化,美苏争霸,世界 局势紧张。 (2)国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国家一穷二白、百废待兴。
例 1:(双选)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后,中共中央的贺 电称,这标志着我国国防现代化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对全 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是一个极大的鼓舞”。原子弹爆炸成功的 意义有( )
A.极大地增强了中国的国防实力 B.导致中苏关系彻底破裂 C.不利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D.打破了美、苏等少数国家的核垄断
3.内涵:____艺__术______问题上要“百花齐放”,_学__术_____ 问题上要“百家争鸣”。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3课时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课件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3课时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课件

(2)十年“文革”:遭遇挫折。

(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学术、文艺迎来新春。



第十九页,共20页。
名师 助学
3.新中国(zhōnɡ ɡuó)的教育可归纳为两个“三”
三个层次:扫盲教育、义务教育、高等教育。
三个阶段(jiēduàn):“文革”前形成较完整的体系;
“文革”中一片混乱;“文革”后蓬勃发展。
第十页,共20页。
考点 突破
三、教育事业(shìyè)的发展
1.奠基。
(1)1949年建立人民教育事业。
(2) 全 面 (quánmiàn) ________的教育方针。









党全和面政(q府uá制nm定ià了n)发展栏 目


2.曲折。
(1)1958年的“教育大跃进”,打乱了正常的教育秩序。
栏 目
曲。
链 接
3.文艺的春天。
新时期,党总结社会主义时期的科学、文艺工作的经验教
训 , 继 续 贯 彻 “ 双 百 ” 方 针 (fāngzhēng) , 并 提 出 “ 文 艺 要 为
人_民__(_r_é_n_m_服ín务) ,为社_会__主___义__(_sh__è_h_u_ì服zh务ǔy”ì)的口号。
1.“两弹一星”的含义(hányì)
“两弹一星”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既
有回击帝国主义威胁的政治意义(yìyì),也有保卫
国防的军事意义(yìyì)。




第十八页,共20页。
名师
助学
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可归纳(guīnà)为三个

高考历史总复习课件-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

高考历史总复习课件-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

背景 社会的产物
国情的产物
不 目的 为发展新兴的封建经济而 为了更好地进行社会主

出现的争鸣
义建设

带来了社会主义文学的
结果 推动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繁荣,推动了社会主义
经济的发展
相同点 都推动了科学文化的发展,都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05 贯通学与考 知能大提升 ——倾情解读“命题人”
[高考真题•考向练]
——《中国必须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首先,根据引文出处——《中国必须在世界高科技领 域占有一席之地》可明确材料的论点,即中国必须发 学读史 展 高 科 技 。 其 次 , 抓 关 键 词 , 把 握 论 据 。 从 “ 过 (信息知 去”“今天”“将来”等时间关键词得出:时代发展 多少) 的要求;由“国际地位”关键词得出:提高国际地位 的要求;据“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关键词句得出: 提高综合国力的需要,是国家富强的标志。
时期
了大批有用人才
阶段
方针政策
影响
教育战线一片混
以阶级斗争为纲,各地大中小学
“文革”
乱,人才出现断
一度停课,大学通过推荐方式招
时期
层,中国与发达
收“工农兵学员”
国家的差距拉大
改革开放 新时期
1977年,恢复中断十年的高考制 各 类 教 育 飞 速 发
度;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出 展 , 培 养 了 大 批
[史中求“是”•迁移练]
解析
时间(年) 1977 1978 1979 1980 1981 1982
参加高考人数(万人) 570 610 468 333 259 187
录取人数(万人) 27 40.2 28 28 28 32

高二历史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案

高二历史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案

高二历史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案、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科技发展了解新中国“两弹一星”、载人航天、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以及袁隆平在杂交水稻领域取得的成就“两弹一星”:指的是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A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加强了中国的国防能力。

中国十分重视和平利用核能,掌握了核技术后,先后建成秦山核电站和大亚湾核电站,用核技术为国民提供电力。

B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仿制近程导弹成功。

1964年,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c1970年,随着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的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

载人航天:XX年10月15日,载着宇航员杨利伟的神舟五号顺利升空,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载着宇航员费俊龙、聂海胜顺利升空。

XX年9月25日,神舟七号载着翟志刚、景海鹏、刘伯明顺利升空,翟志刚完成了出舱行走。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1965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在中国首次实现,这也是世界上第一个蛋白质的全合成,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时代。

袁隆平与杂交水稻:1973年,农业科学家袁隆平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2号。

他是在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

他选育出的杂交水稻不仅大大提高了中国的水稻产量,也被认为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锇问题。

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理解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①背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人民的生活方式、社会交往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1956年初,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大规模经济建设已开始,党中央提出让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出更大作用。

②提出:1956年4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正式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即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他还强调“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一个基本性的同时也是长期性的方针,不是一个暂时性的方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二、双项选择题 5.“文革”结束以后,中国实行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其中 与教育相关的是(
)
A.恢复高考制度 B.实行对外开放 C.建立经济特区
D.实施“211 工程”计划
答案:AD
)
2.1956—1957 年出现的文艺期刊就有 18 种,原有的刊物 质量也有提高,大大丰富了社会主义时期人民的文化生活。这 主要与什么有关?(
)
A.“双百”方针的提出
B.“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答案:A
3.(2013 年湖南学业)1959 年,新中国的电影创作步入了 一个辉煌时期,涌现出一大批优秀国产影片,被称为“难忘的 1959 年”。这主要得益于( A.“双百”方针的提出 B.“科教兴国”战略的实行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
A.恢复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 B.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C.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D.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答案:A
3.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曾决定,为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
健康发展,必须切实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 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据此可知这个决定是( A.实行改革开放 B.推行“双百”方针 C.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D.推行扫盲教育
术的国家。
二、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1.概况: (1)1964 年,袁隆平发现一株天然杂交水稻,优势非常明显, 这给了他很大启发。 (2)1973 年 , 袁隆平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杂交水稻新品种 南优 2 号 。 ——__________ (3)2001 年,获得中国国家最高奖项——“国家最高科学技 术奖”。
2.意义: 袁隆平 是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 (1)________ (2)杂交水稻不仅大大提高了中国的水稻产量,也被认为有 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
三、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
1.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1)20 世纪 50 年代中国开始了计算机研制工作。
(2)1983 年,中国成功研制出第一台每秒运算速度上亿次的
艺术 学术 3.内涵:____________ 问题上要“百花齐放”,________ 问题上要“百家争鸣”。
4.特点:是一个基本性的同时也是长期性的方针。 5.表现:
(1)老舍的话剧《____________ 》;郭沫若的历史剧《蔡文 茶馆
青春之歌 》等。 姬》;杨沫的长篇小说《____________ (2)文艺期刊的数量和质量都有提高。 6.影响:
(2)建立起全日制学校教育和半工半读的学校教育制度。
二、动乱中的教育
1.表现:
(1)各地大中小学一度停课,教育战线一片混乱。
(2)1966 年夏,高考制度被废止。
2.影响:
(1)使中国教育事业受到极大破坏,各行各业专门人才缺
乏。 (2)整个民族文化素质大大下降,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拉 大。
三、教育的复兴 1.措施: 高考 (1)“文革”结束后:恢复____________(1977 年 )。 (2)改革开放后: 科教兴国 ①实行“____________” 战略;提出“三个面向”的教育指 导方针;大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 务教育法》,启动了“希望工程”。 ②在中等教育上,实行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并举;在高等 教育上,增设边缘学科,扩大办学自主权,20 世纪 90 年代实施 “211工程”计划。 2.成就:到 20 世纪末,我国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 除青壮年文盲。
)
A.农业科技 C.清洁能源 答案:A
B.空间技术 D.文化教育
3.2013 年 2 月 1 日,中国首位飞天的女航天员刘洋当选
“2012 年中华儿女年度人物”。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的重大
标志是(
)
A.“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
B.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发射成功
C.“神舟 5 号”载人飞船发射并成功返回 D.“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发射成功 答案:A
计算机,定名为“银河-Ⅰ”型机。 2.生物技术的发展:
(1)1965 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在中国首次实现,这也
是世界上第一个蛋白质的全合成,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的时代。 (2)20 世纪末,中国在依靠基因工程技术改良动植物品种、 治疗人类重大疾病的药物研究等方面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为 提高国民生活水平和健康做出了贡献。
例 1:(双选)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后,中共中央的贺 电称,这标志着我国国防现代化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对全
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是一个极大的鼓舞”。原子弹爆炸成功的
意义有(
)
A.极大地增强了中国的国防实力 B.导致中苏关系彻底破裂 C.不利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D.打破了美、苏等少数国家的核垄断
(1)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领域都出现了繁荣景象。
(2)大大丰富了社会主义时期人民的文化生活。
二、曲折的年代
1.原因: (1)由于反右倾斗争扩大化,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到 来。
(2)学术问题被当成政治问题,甚至上升为阶级斗争问题。 2.表现: (1)一些优秀作品受到错误批判。 (2)作者多被划为“右派”或“反动学术权威”。 3.影响: (1)知识分子受到伤害,文艺界呈现百花凋零的局面。 (2)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也受到很大影响,几乎中 止。
专题二十三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
1.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
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
3.教育事业的发展
考点 1 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
一、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 1.背景: (1)国际:美国敌视中国,中苏关系恶化,美苏争霸,世界
局势紧张。
(2)国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国家一穷二白、百废待兴。
解析:AD。1964 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极大
地增强了中国的国防实力,打破了美、苏等少数国家的核垄断,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一、单项选择题
1.20 世纪 60 年代中国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有(
A.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B.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C.“银河Ⅰ号”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 D.杂交水稻培育成功 答案:A
答案:D
二、双项选择题 5.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二靠袁隆 平。这是因为(
)
A.邓小平制定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政策 B.袁隆平培育了“南优 2 号” C.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 D.袁隆平研制了新型复合肥
答案:AB
考点 2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
一、“双百”方针的提出 1.背景: (1)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的生活方式、社会交往方式发生了 变化。 (2)党中央提出让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更大作 用。 毛泽东 2.提出:1956 年春由____________ 提出。
例 3:《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教育为 新民主主义的,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根据 此方针而做出的重大决策是( A.普及义务教育 C.开展工农教育
)
B.恢复高考
D.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解析:C。从“大众的文化教育”可知 C 项符合题意,A、
B、D 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2.表现: (1)出现了以反映“文化大革命”为主题的“反思文学”
伤痕文学 和“______________” 。
(2)出现了以改革实践为主题的文学作品。 (3)出现了反映丰富的社会生活的戏剧、电影。 3.前景:进入 21 世纪,文学艺术的内容更加丰富,形式
也向多样化发展,中国文化正走向世界。
例 2:关于 1956 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提出, 不符合史实的是(
)
D.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答案:A
4.1956 年,毛泽东两次观看昆曲名剧《十五贯》,给予了
热切的关怀与鼓励,之后《人民日报》首次为一场戏剧演出刊 发社论,称赞其“一出戏救活一个剧种”。这一时期昆曲被“救 活”主要是因为(
)
A.“双百”方针的贯彻落实 B.众多昆曲名家的涌现 C.“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 D.《论十大关系》的发表
)
2.(2013 年内蒙古学业)这是 2004 年“感动中国”评委会
对某当选人物的评语:“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
个乡村教师时,已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时, 却仍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 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此人取得成就的 研究领域是(
答案:A
二、双项选择题
5.1956 年毛泽东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这一方针主要在哪两个领域展开?( A.政治领域 B.艺术领域 C.经济领域 D.学术领域
)
答案:BD
考点 3 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人民教育的奠基 1.新中国建立初期成功地将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改变为人 民教育。 2.制定方针: (1)确定了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
答案:C
4.新中国实行的高考制度在“文化大革命”中中断。其间,
高等学校在 1966—1969 年未招生,1970—1976 年实行“自愿
报名,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审”的办法招收工农兵入 学。由此可见,1977 年“恢复高考”主要指恢复( A.高等教育 B.以群众推荐为主的招生方式 C.高校招生 D.以文化考试作为录取依据的招生制度 答案:D
)
A.确保了学术文化事业此后十多年的繁荣 B.吸取了我国历史上学术、文化发展的经验 C.纠正了科学文化领域存在的教条主义倾向 D.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科学文化事业的教训 解析:A。“双百”方针实施不久就遭到破坏,学术问题 政治化,“文革”时期更是遭到严重破坏。
一、单项选择题 1.1956 年,为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促进文学艺术和 科学技术领域的繁荣,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方针是( A.“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B.“另起炉灶” C.“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D.“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答案: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