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 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

合集下载

历史一轮复习模块3文化发展历程专题12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专题整合提

历史一轮复习模块3文化发展历程专题12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专题整合提

专题12【认读导引】两大主题: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历程;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三条线索: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即儒家思想的演变;中国古代其他思想及佛教、道教思想对儒学的冲击;古代中国科学技术的成就和文学艺术的繁荣。

五大重点: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汉朝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宋明时期理学诞生;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四大发明和古代文学艺术成就。

一、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及其地位历程地位原因春秋战国:儒学创立和发展受到统治者的冷落“仁政”“德治”等主张虽然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但在诸侯争霸、战乱不断的年代,这些主张不适应当时激烈的社会变革需要秦朝受到压制秦朝统一后,儒学依旧遵守旧的主张,非议郡县制,站在了中央集权制度的对立面,不能为统治者服务汉朝:董仲舒新儒学处于独尊的地位在继承先秦“仁”“仁政"等思想的基础上,增加了“大一统"“天人感应"等新内容,将儒家思想进行了改造,适应了当时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宋明:儒学转型和成熟,发展为理学正统地位依然如故经朱熹、王守仁等人汲取佛、道的精华,儒学完成了更为理论化和思辨化的过程,体现了唯心主义的内容.儒家思想发生了转型,理学产生并发展到心学阶段,儒家思想走向极端,更加适应统治者的需要明清之际:批判继承,重新焕发生机遭到怀疑和冲击,但仍居于正统地位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封建统治的腐朽1.宋代,由理学家撰写的乡约是很多士人教化乡民的重要工具.明清时期,地方官广泛推行乡约制度,宣讲“圣谕"成为乡约的重要内容。

这反映出明清时期()A.皇权借助儒学进一步扩张B.国家权力全面深入基层社会C.理学逐渐成为官方哲学D.儒学丧失了社会道德教化功能A[宋代时乡约是士人教化乡民的工具,由理学家撰写,但到明清时期,乡约制度由地方官推行,宣讲“圣谕”成为乡约的重要内容,这一变化反映出明清时期皇权借助儒学向基层社会扩张,故选A项。

]二、古代中国科技与文学艺术的发展历程最高水平宋元时期四大发明已全部出现,并传播到世界各地两宋时期知识分子地位提高、市民阶层队伍扩大,推动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宋词代表了这一时期文学的最高成就明清时期传统科技继续发展,但未转化为近代科技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文化兴起,文学、绘画、戏剧等领域出现了新的成就,小说代表了这一时期文学的最高成就2.唐诗宋词中有大量涉及体育活动的内容,还有许多描写女子体育活动的诗词.这反映了唐宋时期()A.乡村居民生活的丰富多彩B.文学作品表现形式多样C.文化生活市民化的发展趋势D.士人阶层热衷竞技活动C[根据材料“唐诗宋词中有大量涉及体育活动的内容,还有许多描写女子体育活动的诗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宋时期社会风气比较开放,体育活动较为丰富,这体现了文化生活市民化的发展趋势,C项正确;A、B、D三项在材料中均未体现,排除。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思想和科技文化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思想和科技文化

(3)政治黑暗
玄学的主要内容
(1)“意”与“象” 夫象者,出意者也;言者,明象者也。尽意莫若象,尽 象莫若言。言生于象,故可寻言以观象。象生于意,故 可寻象以观意。意以象尽,象以言著。 (2)“无”和“有” 何晏、王弼“贵无论”。强调“无”是宇宙万物的根本。 “有”代表宇宙具体之万物,与“无”是母子、本末的 关系。 (3) “自然”与“名教” 自然:宇宙本体,世界本源,宇宙万物本来的样子。 名教:人们之造作,是为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设的种 种等级与教化的总称,也可迳直指“礼教” 制度。
魏晋玄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何晏、王弼、
阮籍、嵇康、向秀、郭象、裴頠等。 清谈(玄谈): “指的是魏晋时代的贵族和知识分子, 以探讨人生、社会、宇宙的哲理为主要内容, 以讲究修辞技巧的谈说论辩为基本方式而进 行的一种学术社交活动。”——唐翼明
• 竹林七贤
魏晋风度:服石养生、风姿特秀、萧条高寄、动违礼法
玄学的影响
• 魏晋玄学开辟了一个思辨时代,发展了哲理 思辨,开出了谈玄析理的风气,且不论年资, 以友交会,与两汉经师的师道尊严迥然相异。 • 玄学的现实意蕴是对魏晋人所追求的理想人 格做理论上的建构。在“贵无”思想的深刻影 响下,魏晋士人在无限的内心世界发现了个体 存在的价值。
玄学的影响
• 玄学在两汉经学日趋烦琐、注重章句注疏的 时候,提出了“得意忘象”,将士人们从烦 琐的考据中解放出来。“名教”与“自然” 之争,实际上是对汉武帝以来儒家伦理道德 的怀疑甚至否定,同时也揭露名教礼法的虚 伪。 • 玄学对文学、音乐、绘画和书法等艺术都产 生了深刻的影响。自魏晋以后,我国艺术伦 理、艺术欣赏及创作,都注重“畅神”、 “传神”,追求玄外之音、象外之意,这在 很大程度上与受了玄学“象外之意”、”言 不尽意“的影响有关。

2014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19.0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必修3)

2014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19.0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必修3)

学作品要注意透过其外在形式,揭示它反映的社会背景。
3.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
提示:从汉赋、唐诗、宋词到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清小说,语言由词藻华丽、对仗 工整、句式严整的文言文到句式活泼、通俗易懂的白话文,说明
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逐渐平民化。这是随着经济的发展,
适应不断壮大的市民阶层的需要而出现的变化。
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及影响
王冕的《墨梅图》,徐渭的《牡丹 郑板桥 蕉石图》,________的《墨兰图》
文人画 ________成就最 元明清 为突出
四、戏曲艺术 1.演变 元杂剧 (1)元朝:________把戏曲艺术推向了成熟。 昆曲 (2)明朝:______流传甚广。 2.京剧 徽剧戏班 (1)乾隆末年:_________进京演出。 徽汉合流 (2)道光年间:形成“_________”的局面,京剧出现。
3.汉赋 楚辞 (1)含义:以_____为基础的半诗半文的综合文体。 大一统 (2)特点:内容丰富,手法夸张,表现________时代恢弘的文化 气度。 (3)代表作:西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东汉张衡的 《二京赋》。
4.唐诗 (1)繁荣原因。 ① 开放与繁荣 ___________的社会环境。 诗赋 ②科举考试以_____为主。
3.中国古代科技与西方近代科技的不同及产生原因。
提示:(1)不同点
①基本内容:西方侧重对事物及其规律探索的理论科学,建立了 学科体系;中国则侧重于应用科学。 ②研究方法:西方科学家注重观察和实验;中国则采取传统的典 籍整理和经验总结。
(2)明清时期影响中西科技发展的因素
因素 政治 中国 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失去科技发 展的民主氛围 西方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提供了政治 保障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 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77页PPT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 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77页PPT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 中国古代的科 技文化
51、没有哪个社会可以制订一部永远 适用的 宪法, 甚至一 条永远 适用的 法律。 ——杰 斐逊 52、法律源于人的自卫本能。——英 格索尔
53、人们通常会发现,法律就是这样 一种的 网,触 犯法律 的人, 小的可 以穿网 而过, 大的可 以破网 而出, 只有中 等的才 会坠入 网中。 ——申 斯通 54、法律就是法律它是一座雄伟的大 夏,庇 护着我 们大家 ;它的 每一块 砖石都 垒在另 一块砖 石上。 ——高 尔斯华 绥 55、今天的法律未必明天仍是法律。——非洲 2、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希腊 3、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黑塞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5、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优质课件: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1)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优质课件: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1)

高考篇
客观题突破
最新高考示例
【例1】 (2009·浙江文综高考)中国古代生产和科技在不断进步 中,中外交流也十分频繁。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耕作技术大体经历了从“刀耕火种”到耦犁、一牛挽犁 的发展过程
B.纺织原料使用的先后顺序是麻和葛、家蚕丝、棉花 C.指南针在明清时期经由海路传入阿拉伯 D.印刷术经由波斯传到西方
探究2:
四大发明在西欧从古代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过程中发挥了 巨大作用,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演进做出的重要贡献, 但四大发明在中国始终未能够像在西欧那样促进社会的飞 跃性进步。 你从中得到怎样的认识?
答案:西欧资本主义兴起、发展的大背景使四大发明在 西欧向近代社会的转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明清时期封 建君主专制统治加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始终处于萌芽 阶段,八股取士与文字狱使读书人仅关心四书五经。 由此得出的启示:科技发明能否发挥推动社会进步的作 用,往往受社会制度、经济发展水平、思想观念等多种 条件的制约。
答案:C
研究思考预测
中国古代的科技的特点
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对中西科技有过如下一番论述:“像印刷术、 火炮、气球和麻醉药这些发明,中国人都比我们早。可是有一个 区别,在欧洲,有一种发明,马上就生气勃勃地发展成为一种奇 妙有用的东西,而在中国却依然停滞在胚胎状态,无声无息。中 国真是一个保存胎儿的酒精瓶。”下列有关这段话的认识比较合 理的是( ) A.雨果否认中国人的发明创造能力 B.雨果认为中国的社会状态对科技发展起到了保护作用 C.雨果认为西方科学技术更加神奇 D.雨果指出了中国传统科技没有发展为近代科技的事实 答案:D
主观题突破
(2006·全国文综Ⅱ)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0世纪至19世纪中叶中西科技成就简表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二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化第36讲汉代儒学课件新人教版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二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化第36讲汉代儒学课件新人教版
——《祭礼的由来》
探究:(1)史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原因。 [教你读史] 史料一中汉朝皇帝祭孔的礼仪越来越重,说明了孔 子及儒学地位的逐渐提高。 [提示] 现象:孔子及儒学地位在汉代逐渐提高。原因:董仲舒 更新儒学体系,建立“新儒术”;汉武帝接受董仲舒主张,“罢 黜百家,独尊儒术”,并在中央设太学,传播儒术。
专题十二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化
第 36 讲 汉代儒学
“焚书坑儒”批判 1.背景:秦初,一些儒生和游士引用儒家经典,批评时政,反 对郡县制。 2.经过:李斯提出焚书建议并得到秦始皇的采纳。秦始皇坑儒, 以警告天下的文化人。
3.评价 (1)是对先秦思想文化成就的粗暴否定,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场 浩劫。 (2)自汉代以来,“焚书坑儒”受到了主流文化的批判,称之为 “灭学之祸”。 (3)文化成为政治权力的附庸,_儒___学__的发展也因此进入低潮。
7.法律儒家化:自汉代春秋决狱开始,中国法律走上了儒家化 的道路。所谓法律的儒家化,是指将儒家的道德精神注入法律、 法令,使封建法律具有了伦理法的性质,即以儒家思想为立法、 注律,以及司法实践中定罪、量刑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中 国法律的儒家化,形成了礼法合一的特色,影响深远。
提升点一 单列视点——董仲舒新儒学的特点及评价
视角 1 从社会发展角度命题 汉代儒学是在继承先秦儒学、吸收黄老之学的基础上逐步形成 的,呈现出外儒内法的特点。解题时需结合时代背景进行分析。
[对点 1] (2017·北京高三统练)历史学者指出,中国历史上某一
时期“有极关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族之传承,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 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共77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 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共77页
13、遵守纪律的风气的培养,只有领 导者本 身在这 方面以 身作则 才能收 到成效 。—— 马卡连 柯 14、劳动者的组织性、纪律性、坚毅 精神以 及同全 世界劳 动者的 团结一 致,是 取得最 后胜利 的保证 。—— 列宁 摘自名言网
15、机会是不守纪律的。——雨果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 中国 古代的科技文化
11、战争满足了,或曾经满足过人的 好斗的 本能, 但它同 时还满 足了人 对掠夺 ,破坏 以及残 酷的纪 律和专 制力的 欲望。 ——查·埃利奥 特 12、不应把纪律仅仅看成教育的手段 。纪律 是教育 过活、学 校、文 化等领 域中努 力的结 果。— —马卡 连柯(名 言网)

度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二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古代科技文化 第35讲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

度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二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古代科技文化 第35讲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

第35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一、选择题1.(2018·常德一模,25)考古数据显示,春秋战国时期,各地工艺虽有地方性的特色,基本上差别不大;各国文字,从出土的简牍与铭辞看,也出现大同小异的现象。

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 )A.文化统一为政治统一准备了条件B.文化统一与政治统一之趋势并驾齐驱C.争霸战争促进了文化的发展与交流D.文化发展呈现统一性与多样性共生的局面答案 B解析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统一和政治统一是同步的,故A项错误;材料中各地工艺和文字大同小异,说明文化有统一趋势,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政治也有统一趋势,故B项正确;战国时期是兼并战争,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统一性,未体现多样性,故D项错误。

2.(2017·保定二模,28)《金史》记载:“声如雷震,热力达半亩之上,人与牛皮皆碎迸无迹,甲铁皆透。

”该科技成就( )A.由少数民族带到中原B.由阿拉伯人传到中国C.金朝开始应用于军事D.助推了世界文明的转型答案 D解析火药的发明源于炼丹,并非由少数民族带入中原,故A项错误;火药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故B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是在唐代后期,故C项错误;火药传入欧洲对推翻中世纪封建统治,实现社会转型起到了重要作用,故D项正确。

3.(2017·湖北六校联合体高三4月联考,27)根据下面的两幅图片,可以得知( )图一战国司南图二清朝早期象牙罗盘A.古代中国科技主要服务于生产和贸易B.古代中国科技的实用性与稳缓性C.古代中国科技的传统性和落后性D.闭关锁国政策遏制了科技的进步答案 B解析战国时期的司南是指南仪器,是当时人们为了采玉的需要而发明的,清朝早期的象牙罗盘与战国司南相比较,其原理与功能大抵相似,说明中国古代科技的实用性和稳缓性(小农经济时代的产物,缺乏发展的动力),故B项正确。

4.(2017·山西五校高三第四次联考,24)中国古代著名农书《齐民要术》《氾胜之书》都把农业生产看成稼、天、地、人诸因素的有机结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点:集大成的科技著作相继问世,古典科技进入总结阶段; 西方传教士东来,使中国了解到一些先进的外来文化。
5、结合必修一、二、三,总结中国古代科技发展 的原因和特点。
古代科技发展的原因:
见《五三》42页
1、我国古代人民积累了丰富的知识经验,成为古代科技发展的源 泉; 2、政治:中央集权制度为科技的稳定发展提供了条件;
(赵佶,1082~1135年)创 造的书法字体,亦称“瘦金 书”或“瘦筋体”,也有 “ 瘦金体 鹤体”的雅称, 是楷书的一种。其特点是瘦 直挺拔,横画收笔带钩,竖 划收笔带点,撇如匕首,捺 如切刀,竖钩细长;有些连 笔字象游丝行空,已近行书。 现代美术字体中的“仿宋体” 即模仿瘦金体神韵而创。
3、课本学思之窗。
5、结合必修一、二、三,总结中国古代科技发展 的原因和特点。
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 1、在科技内容上: 应用性强,但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探索不够; 2、在研究方法上: 主要采用传统的典籍整理与经验总结,缺少实 验
主要服务于封建农业经济的发展需要,缺乏将 3、在科技使用上: 科技转化为生产力并成为科技进一步发展的动 力的意识 4、在分布上: 主要集中在与农业有关的农学、天文历法及医 学等方面
5、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新儒学的产生对宋代文人 书法、绘画特点的影响。
材料:日本学者薮内清 在《中国、科学、文明》中说:北宋时代 儒学方面兴起了后来被称作宋学或朱子学的新儒学。新儒学讲究由 心而发,格物致知,在文学艺术和社会生活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材料:苏轼认为“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不为成 书也。”强调书法的精神气度。他还认为“我书意造本无 法,”“自出新意,不贱古人。” 材料:宋徽宗赵佶以画鸟擅长,不仅建立了皇家画院,而且有考试 制度。如一次出考题:“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获得第一名 的却画着船夫躺在船尾,独自吹着笛子,是“非无舟人,只无行 人”。 宋代理学的兴起使文人更加注意内心的修养,反映在书法上强调精 神气度,绘画上更加注重意境。
2、中国的书法艺术大致可以分为哪两个阶段?由 隶书衍生出哪些字体?兼具哪些功能?这些字体 都有何特点?列举相应的代表人物和作品。
等 慈 寺 碑
钟繇小楷
佛 王 遗 羲 教 之 经
九 成 欧 宫 阳 醴 询 泉 铭
颜体
玄 柳 秘 公 塔 权 碑
王 羲 之 草 书
中 王 秋 献 帖 之
1、特点:体裁特点:
内容特点: 2、代表作: 3、万里长城、秦始皇陵兵马俑、《史记》。
3、为什么唐朝时诗歌的发展能进入黄金时期?表 现有哪些?
(1)、原因:
1、国家的统一和国力的强盛为诗歌的发展准备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2、南北、中外文化交流也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基础; 3、开明兼容的政治及文化政策和科举“以诗取士”,不仅使文人 思想开放活跃,也直接刺激了诗歌创作的迅猛发展; 4、诗歌本身不断发展变革和大量诗人勇于创新的结果
2、在数学、天文、历法、农学等领域取得了哪些 成就?根据材料指出从分布领域看有什么特点? 分析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总结中国古代天文历 法成就巨大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中国的世界纪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
类别 数学 天文 地学 化学 农学 机械 水利 轻工 兵器 历法 9 25 7 7 8 8 项数 22 25 25
(2)、表现:初唐、盛唐、中唐、晚唐
4、词是何时出现的?何时呈现繁荣?原因是什么? 叙述派别、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5、散曲是何时兴起的?又是何时达到繁荣阶段的? 有何特点?什么是元曲?有何特点?列举代表人 物及其作品。 6、叙述小说的发展历程。为什么在明清时期能蓬 勃发展?有何特点?代表作有哪些?根据明清时 期小说的特点,想一想,反映了这一时期的哪些 时代特征?
张旭
自 怀 叙 素 帖
天 际 乌 苏 云 轼 帖
魏碑:魏碑是我国南北 朝时期(公元420-588年) 北朝文字刻石的通称, 大体可分为碑刻、墓志、 造像题记和摩崖刻石四 种。北魏书法是一种承 前启后、继往开来的过 渡性书法体系,对当时、 隋和唐楷书体的形成产 生了巨大影响。 龙门二十品
瘦金体:瘦金体是宋徽宗
时代特征:封建社会逐渐走向衰落;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 萌芽的出现;市民阶层的进一步扩大。
7、列出从先秦到明清主流文学形式的变化,想一 想反映了什么趋势?
变化:诗歌、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趋势:逐渐平民化。
三、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1、汉字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脉络?其演变的总趋势 是什么?什么是卜辞?
特点:主要分布在数学、天文学、地学和农学等与农业有关的领域。 原因:古代中国以农业经济为主体,历代统治者重视农业,与农业 有关的科学技术得到发展。
原因: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为封建王朝提供“授命于天”的依据, 显示政权统治的合理性
3、我国古代医学方面的成就有哪些?
1、战国扁鹊:四诊法 2、《黄帝内经》 3、东汉张仲景(医圣)《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
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
一、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1、总结四大发明分别的发展历程。四大发明分别 是在什么时候外传的?是怎样推动西方国家的社 会转型的?结合材料回答为什么在中国没有发挥 这样的作用?说明了什么问题?
材料: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史、圣贤的道德、教诲、祖宗制 度的成法,是古代辉煌的象征,同时也是进取的阻力。立 论,言必称三代;著文,开篇子曰诗云;行事,祖宗成法 不可更改。因循守旧,不思变革,是我们伟大民族的另一 种“色彩” ——《中西对比500年》 原因:封建统治思想的束缚、因循守旧不思变革的保守心 里和完备的封建制度 说明:科学发挥的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
1、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保证了汉字使用的畅通无阻;
2、汉字为不同民族、不同方言的交往提供了便利条件; 3、我国众多民族众多方言,为汉字的使用与发展提供了 广阔飞空间; 4、汉字自身的成熟与完美,也为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打 下了坚实的基础。
4、总结不同时期的绘画成就。并了解国画、山水 画、风俗画、文人画的特点。
2、表现: ①批判思想的产生; ②市民文学——小说的繁荣; ③出现新的剧种——京剧形成并发展。 3、原因:
①君主专制统治日益腐朽;
②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③市民阶层的扩大。
二、辉煌灿烂的文学
1、春秋战国时期文学的代表作品有哪些?各自有 何特点?其影响是否超出文学领域?如果有,请 说明。

牡 丹 蕉 石 图
墨 兰 图
1、国画:注重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
2、山水画:是国画的精粹,以自然风景为主要描述内容,在题材 上特别讲究布局勾画,画面具有气势雄壮、意境深远的特色;在创 作上,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并不拘泥于客 观自然景物的逼真摹写。 3、宫廷画:广义的说是指围绕封建帝王生活、行政而进行的绘画 创作,以宫廷画家的创作为主体,也包括帝王、后妃的画作,以及 朝臣和地方官员向宫廷进献的画作,题材非常广泛,以工笔设色和 写实风格为主。 4、风俗画:人物画的一种,是以社会生活风习题材的人物画; 5、年画:始于古代的门神画,清光绪年间正式称为年画,是中国 特有的一种绘画体裁 6、工笔重彩:指工整细密和敷设重色的绘画艺术
音乐
青铜铸造、雕塑
云冈石窟
龙门石窟
女 史 箴 图
洛神赋图
展子虔 游春图
阎立本步辇图
吴道子送子天王图
敦煌壁画
敦煌壁画
敦煌壁画
清 明 上 河 全 图
清 明 上 河 全 图
清 明 上 河 全 图
清 明 上 河 全 图
清 明 上 河 全 图
清 明 上 河 全 图
清 明 上 河 全 图
清 明 上 河 全 图
全面繁荣,多种成就领先于世界
5、成就上:
6、想一想,为什么在明清时期中国古代科技走向 衰落了?在科技滞后于世界的同时,明清时期在 其他文化方面却有了许多新的发展,主要表现是 什么?结合时代特征,分析新发展的原因。
1、明清时期走向衰落的原因: ①经济:到了封建社会后期,封建小农经济限制了对生产力发展的 需要,使科技的发展缺乏足够的动力; ②政治:君主专制的加强; ③中国重道轻器的文化传统轻视科技发展;
3、经济:生产力的发展,为科技进步提供了经济基础;
4、政策:政府出于巩固统治的需要对科技也给予一定的关注; 5、教育:古代中国教育的发展,为科技的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 6、对外交往:古代中国对外交往的发展也使本国科技能吸收其他 国家地区人民的智慧,得以进一步发展; 7、古代中国科学家的探索精神是当时科技发展的重要因素。
④思想:明清时期的教育专制尤其是八股取士,使古代中国科技发 展缺乏必要的人才;
⑤对外:封建统治者推行的闭关锁国的政策,限制了对外交流,阻 碍了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
6、想一想,为什么在明清时期中国古代科技走向 衰落了?在科技滞后于世界的同时,明清时期在 其他文化方面却有了许多新的发展,主要表现是 什么?结合时代特征,分析新发展的原因。
4、东汉华佗(神医)麻沸散、五禽戏;
5、唐朝孙思邈《千金方》 6、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 7、针灸
4、各个朝代取得了哪些科技成就?根据材料总结 明清时期科技发展的特点。
材料:徐光启的《农政全书》综合介绍了我国传统的农学 成就;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总结了明代农业、手工业的 生产技术;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全面的总结了16世纪 以前的中国医药学,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 (农政全书)书中还将他(徐光启)与欧洲传教士 合译的《泰西水法》一书的内容引入,介绍了欧洲先进的 水利技术和工具;《天工开物》还收录了一些国外传来的 技术。如倭缎织造法、朝鲜棉布染整法和西洋红夷火炮铸 造法等。 ——《中国古代史》
《诗经》、楚辞的影响早已超出了文学领域,渗透到政治生活、经 济生活、民族性格、民族心理等各个方面。 例如:楚辞中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成为古人 探究真理的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 艰”,以其爱国主义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志士仁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