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文艺复兴
2014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18.0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必修3)

2.核心——“理性” (1)含义:主张人自己思考,运用自己的智力去认识、判断和理解
事物的能力。
(2)内容。
民主和科学 ①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努力构建一个___________ 的时代。
②抨击天主教会的权威和迷信,反对专制和愚昧,提倡科学、自 由和平等。
3.代表
人 物 伏尔 泰 孟德 斯鸠 卢梭 观点 天主教会 (1)抨击_________,反对君主专制, 君主立宪制 倡导____________ 《哲学通信》 天赋人权 《路易十四时代》(2)提倡“_________”,法律面前人 人平等 三权分立 反对君主专制,提出“_________” 《论法的精神》 学说 提出“天赋人权”“社会契约”及 人民主权 《社会契约论》 “_________”思想。人类不平等的 根源是财产的私有 (1)认为人应该独立思考 《纯粹理性批判》 (2)主权属于人民,人要自由也要自律 代 表 作
于个性发展,有利于民主政治的发展。
3.据材料二分析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及特征。
提示:(1)含义
文艺复兴时期提倡人文主义,强调以人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 尊严,提倡追求自由幸福,崇尚理性和科学,反对封建宗教禁锢。
(2)特征:①人文主义首先是一场文化运动。古典文化是其核心内 容,人文主义者崇尚古典文化并将其作为效仿的典范。②主要以 文学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取得了辉煌成就。③人文主义的实 质是强调人、人的尊严和人生价值,最显著的特征就是通过强调 人与万物的区别,突出人的优越。④人文主义肯定人的现世生活, 要求个人自由和个性解放,昭示了一种全新的个人主义的伦理观。 ⑤对教会和封建贵族的普遍虚伪和腐败进行了激烈批判,从侧面
涵,是文艺复兴开启的反教会斗争发展的新高潮,并且矛头直指 封建专制制度,表现出鲜明的革命性和彻底性。
一轮复习:文艺复兴

二、文艺复兴 核心
Renaissance 宗教神学
以神为中心
核心思想:人文主义
以人为中心, 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易错提禁醒欲】和来世
追求现世社会的幸福生活
文艺复等兴级的观斗念争矛头指向天主教会,反对自教由平会等扼杀人性,主张将人
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但并不反对宗教信仰。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
人物也是蒙信昧仰和宗迷教信的。
天神。
——莎士比亚
比较材料一、二,指出近代西方人文精神与中国古代人文精神的差异建神学或专制统治为目的,中国古代人
文精神多以维护专制统治为出发点;
②近代西方人文精神注重人的解放,强调人的自由,中国古代人文精神强调
社会秩序和社会责任,缺乏对人身自由与平等的研究。(4分)
材料二经济文艺上复:兴推运动动后了经传西播方由资地中本海主沿岸义转的移到发大展西洋沿岸,出现了著
名的城市如罗马,佛罗伦萨等一系列新型城市,资本主义工商业开始茁壮发展。 材料三:文艺复兴后出现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开普勒发现行星运动三
科学上:提倡科学与理性,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发展
定律,伽利略自制望远镜观察天体等。 材料四: 在16世纪初,当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已经达到高峰的时候,
材料一 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
哉?——孔子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顾炎武
材料二 宇宙是以人为中心的,是上帝为人类的世俗生活而造就的东西。
——彼特拉克
人具有高贵的理性,人具有伟大的力量,人的行为象天使,人的智慧象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起源: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 复兴:文艺复兴(14——17世纪) 发展:宗教改革(16世纪) 成熟:启蒙运动(17、18世纪)
统考历史(通史版)一轮复习课件:19.1 人文精神之源与重生——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与文艺复兴

3.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1)柏拉图 ①主张:根据智慧品德,把每个人明确分工,各司其职,鼓励人 们独立理性思考。 ②意义:为理性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亚里士多德 ①主张: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 最高级的。 ②在很多学术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成为古希腊最博学的人。
知识点二 文艺复兴 1.背景 (1)经济:十四五世纪,意大利一些工商业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萌
5.影响 (1)16世纪以后,文艺复兴从意大利传播到欧洲其他国家,在许多 方面取得突出成就。 (2)越来越多的人从封建愚昧中解放出来,开始更多地关注人及人 生活的世界。
[构图解史]
古希腊人文精神的起源
信息提取:西方人文精神起源于古希腊哲学。自然哲学标志着古 代西方人的精神觉醒,智者学派将哲学引入社会领域,苏格拉底使哲 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探究点二 文艺复兴是一场资产阶级文化运动 [学术前沿]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权思想 [史学新论] 尽管文艺复兴晚期的思想家们对于人权的思考和探 讨的观点并不十分一致,但是相对于文艺复兴前期来说,还是前进了 一大步。他们对于人性的解放不再仅仅局限于对人的发现和存在,而 是发现了人的能力、智慧和聪明才智,相信人可以同命运抗争;可以 争取自己的权利;可以主动参与到社会实践中甚至可以参与到政治领 域中去。不仅如此,这个时期由于学者和思想家们的努力,人们把财 产权也看成是人的一项重要权利。
幸福。 ——朱寰《世界中古史》
[解读] (1)史料一主要反映了文艺复兴的特点是借助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反 对封建神学,宣传新的资产阶级思想。 (2)史料二主要肯定了人的价值和尊严,强调个性解放。 (3)史料三表明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者主张追求现世的幸福和个性 解放等。
[探究]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史料一中“借古喻今”的含义,并分析文 艺复兴采取这种态度的原因。
2021版高考历史(岳麓版专题史)一轮复习课件:第38讲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2.性质: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
3.特点:借助古希腊、古罗马文化来表达反封建思想。
4.核心——人文主义
提倡人性,反对神性,追求现世幸福;倡导个性解放,反对盲从盲信的愚昧思想。 5.代表
人物
作品
作者或作品地位
(3)作用: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辩护,从神学角度论证世俗生活和个人奋斗的必要性、合 理性;为以后的__资_产__阶__级_革__命_____提供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依据。
3.影响 (1)宗教改革家用__人__文_主__义_____宗教观挑战宗教权威,推动西欧社会的__思__想_解__放_____。新 教成为后来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 (2)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促进了西欧民族文化和教育的发展。
第十三单元 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 第38讲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历史
01
自 学 —— 必 备 知 识
02
研 读 —— 热 考 重 点
03
研 析 —— 命 题 动 向
04
精 练 —— 高 效 作 业
一、文艺复兴
1.背景 (1)经济上:14 世纪以来,意大利工商业城市兴起,出现了__资__本_主__义_____萌芽。 (2)阶级上:新生的___资_产__阶_级_____追求财富与人生享乐。 (3)思想上:基督教会垄断了西欧文化教育,人们生活在缺少_理__性___思维和人文精神的蒙 昧之中。
重点二 与上帝对话——宗教改革运动 欧洲各国宗教改革
【论点】 1517 年马丁·路德提出“九十五条论纲”,宗教改革运动开始。然后发展到瑞 士、英国等国,后波及整个欧洲。形成了三大新教:路德教、加尔文教、英国国教。打 破了天主教的精神束缚,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和多元化的现代社会奠定了基础。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考点汇系列考点2.3 文艺复兴 含解析

精讲考点汇总表题号考点难度星级命题可能2洋务运动★★★○○○5新航路开辟★★★○○○6文艺复兴★★★★○○○○10新文化运动★★★○○○16资本主义萌芽★★★○○○○21雅典民主政治★★★○○○【原题再现】达•芬奇在绘画时常思考,一个人哭时看起来是什么样;笑的时候,身体内在的情形——肌肉、骨头和筋-—又是什么样子。
于是,他对人的遗体进行解剖和研究。
这表明,达•芬奇A. 旨在进行实验科学研究B. 刻意表现奔放情感C。
探求对人体的理性认识D. 否定天主教神学理论【答案】C文艺复兴★★★★○○○○1.文艺复兴兴起背景(历史条件):(1)思想:基督教会垄断西欧文化教育,人们生活在缺少理性思维和人文精神的蒙昧之中。
(2)经济:14世纪以来,意大利工商业城市兴起,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和新兴的资产阶级推动。
(3)直接原因:14世纪中叶,蔓延于意大利的“黑死病"促使人们反省。
(4)科技:中国造纸术和印刷术传入欧洲,极大地便利了文化的传播。
(5)古希腊、古罗马文化蕴含着人文主义思想。
2。
文艺复兴借助古希腊罗马文化外衣的原因:(1)当时封建神学占统治地位,教会势力庞大,不容许其他思想和学说传播,封建神学的理论体系大多建立在古希腊罗马的科技、思想文化基础之上。
(2)资产阶级力量弱小,还无力与封建神学正面冲突,所以借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之名,而行反对封建神学、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之实。
整体感知宗教改革、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的背景、性质、作用.但是由于其过分地推崇人文主义,从而造成了个人私欲的膨胀、泛滥和社会混乱。
发展了文艺复兴以来的人文主义,为启蒙运动的到来做了思想上的准备。
的爆发;成为人们追求自由、平等的精神武器。
1.他们最先主要以文学艺术的形式表现反映时代精神的新思想,同时,又特别重视继承和利用在中世纪遭到摧残的古希腊罗马的“世俗文化”,作为反对封建神学的思想武器。
“他们"重视“世俗文化”主要在于A. 资产阶级比较保守B。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历史课件(部编版):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由材料可知,英国官方限制使用爱尔兰语,强力推广英语,体现了对 民族语言的重视,强化了民族认同,促进了民族国家的形成,C项正确; 材料强调了民族语言在助推民族国家形成中的作用,没有体现英国议 会的权威和城市自治的开展,排除A、B项; 英语在世界上的广泛应用与英国的殖民扩张有关,而材料没有体现, 排除D项。
12345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648年,欧洲诸国签订《威斯特伐利亚和 约》,结束了欧洲的混战局面,形成了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威斯特伐利 亚体系确立了国际关系中的国家领土、主权与独立等原则,B项正确;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只是承认了德意志境内数百个诸侯国的主权, 1871年德意志才完成统一,排除A项; 民族自决不属于《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内容,排除C项;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没有确立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机制,排除D项。
探究 强化关键能力
视角 近代国际法的主要特征 材料 国际法的起源可追溯到16、17世纪,和民族国家的兴起同时产生。 1648年缔结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确认了国家主权、主权平等的根 本原则,确立了主权国家在国际法中的核心地位。伴随着殖民扩张,国 际法中所包括的思想和价值被欧洲列强带到世界的其他地方。但中国等 亚非国家非但没有成为国际法体系中正常的平等一员,反而随着主权被 侵害不断沦为殖民地或者半殖民地。
12345
5.(2022·鄂州期末)阅读下面“19世纪末英国地方机构图”。据此可知, 当时英国
√A.地方自治体系化和多样化
B.建立起自上而下的三级政 府体制
C.中央对地方实施了垂直管理 D.地方承担了所有的公共服务功能
关键 序言也认为国际公法对中国处理外交事务有价值,故D项正确
能力
方法点拨
本题解题术语:“这反映了……”,首先理解“这”所指是张斯桂为 《万国公法》所作的序言中的引句;“反映了……”,在理解引句信息 的基础上,从深层次合理推论。
文艺复兴 课件-高三人教版历史必修3一轮复习

二、莎士比亚与《哈姆雷受命运的暴虐的毒箭, 或是挺身反抗人世的无涯的苦难,在奋 斗中扫清那一切,这两种行为,哪一种 更高贵。
你可以疑心星星是火把,你可以疑 心太阳会转移,你可以疑心真理是谎 话。——《哈姆雷特》
肯定人的自我意识、怀疑精神,崇拜理性
二、莎士比亚与《哈姆雷特》 和薄伽丘相比,莎士比亚对人性的赞美有何不同?这反映 了文艺复兴运动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
(第四天故事一)一位父亲将儿子从小带到深山中 隐修,以杜绝人欲横流的尘世生活的诱惑。儿子到了 18岁,随父亲下山到佛罗伦萨,迎面碰上一群健康的 美少女。头一次见到女性的儿子问父亲这是什么东西, 虔诚的父亲告诉他这是名叫“绿鹅”的“祸水”。岂料一 路上对任何事物都不感兴趣的儿子却说:“爸爸,让我 带一只回去吧!”
局限性: 仅局限于知识分子内部,缺乏与群众的联系。
(2)意大利历史文化积淀深厚。 ......
思考:为什么新出现的资产阶级要反对基督教文化? 历史文化积淀的深厚和文艺复兴有什么关系?
文艺复兴的基本概况:
时间:14~17世纪 发源地:意大利
表达方式:借助复兴古希腊、古罗马的形式
旗帜:人文主义
矛头:基督教神学
文艺复兴运动虽然声称振兴古典文化,但只是借 助其形式,其内容主要是宣传资产阶级思想和文化, 实质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是把人性从宗 教束缚中解救出来,是欧洲出现的第二次思想解放 运动,是西方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人性无所不在,无从回避。
主要集中在人性的本能方面
一、文艺复兴初期的“三杰”: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
(三)彼特拉克
满脑子甜蜜的幻想,
“人文主义之父” 使我同别人全都疏远,因而我独自浪迹天涯,
经常神思恍惚,忘乎所以,
欧洲思想解放运动 知识梳理-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

欧洲思想解放运动(一)一、文艺复兴(14C—17C)(一)背景/条件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根本原因)2.西欧文化自身的传承与发展,也奠定了文艺复兴的基础3.意大利拥有丰厚的古希腊罗马文化积淀,从东方汲取了大量文化养料,聚集了一批具有新思想的学者文人(二)实质:创立符合新兴资产阶级需要的新文化(三)精神内核:人文主义[精神内核只需要答“人文主义”,后面的四行是人文主义的具体内涵]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升人的地位,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反对禁欲主义,抨击教会腐败和守旧思想,崇尚理性重视发挥人的才智和创造力,追求现世社会的幸福生活提倡探索人与自然的奥秘(四)代表人物14世纪“文学三杰”:但丁《神曲》、彼特拉克“人文主义之父”《歌集》,薄伽丘《十日谈》15世纪“美术三杰”:达·芬奇、米开朗琪罗和拉斐尔英国莎士比亚《哈姆雷特》《李尔王》等,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的政治理想和道德观念(五)影响1.文艺复兴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解放了人的思想2.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秩序,解放了长期被宗教戒律压抑和禁锢的人性,使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人本身和现世世界3.推动了宗教改革和近代科学革命的兴起二、宗教改革(一)背景:1.文艺复兴使天主教会的权威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人们对罗马教廷的长期盘剥日益不满(文艺复兴促进思想解放)2.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发展(二)序幕:1517年,德意志维登堡大学神学教授马丁·路德撰写著名的《九十五条论纲》,痛斥教廷推销赎罪券的欺骗行为,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三)主张:1.因信称义:人的灵魂获救依靠自己的信仰,不靠繁琐的宗教仪式2.上帝面前人人平等3.主张建立独立的民族教会和廉俭教会,力主用民族语言进行宗教活动(四)代表:德意志的路德教,瑞士的加尔文派,英国的国教(五)影响:1.宗教改革作为一场社会改革运动,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传播和发展了人文主义;2.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的成长;3.推动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和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宗教改革反对的是教会的权威和特权,并不否定宗教本身,宗教改革是基督教适应社会现实的新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文究艺1复兴的实质: 文艺资复产兴阶是级不性是质古的希思腊想古文罗化马运文动化的完
全再现?
人文精神的复苏—特点
材料: 马克思说:“他们战战兢兢的请出亡灵来给
他们帮助,借用他们的名字、战斗口号和衣服, 以便穿着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来的 语言,演出世界历史的新场面”。
探一究方面2 :基督教会垄断文化教育,人们生活在蒙昧之中. 另一为方什面么:资他产们阶要级“力量请弱出小亡,没灵有…成…熟演的出思世想体界系. 历史的新场面”?
人文精神的复苏—影响
材料: “那些拿着鹅毛笔,画板的英雄们,可能一
辈子也不知道自己取得了多大的成就。但事实上, 他们摧毁了前进道路上的很多障碍。我们应该永 远记住:是他们,彻底清除了大量的精神垃圾, 不然,这些东西今天还会阻塞我们的心灵。”
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 14—18世纪中西思想在内容上、存在的经 济基础上、服务的对象上的差异。 思想: 西方:提倡人性、追求个人幸福,倡导个性解放,要求尊重人的价值和 尊严 中国:理学其“存天理,灭人欲”的理论,压抑人性,扼杀人们的自然 欲求。 基础: 中国:农耕经济 西方:资本主义萌芽 服务对象: 中国:官僚政治、专制统治
受
基督教
控制,缺少
理性思维、 人文精神
。
神本
代替人本、 神性 压
抑人性
人文精神的复苏—原因
材料一 14世纪时,意大利中、北部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崛起的商人阶级由 于拥有财富而创造了为财富服务的新思维,提出了关照人的生命与尊严的价 值观。 材料二 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传统更多地保留在意大利。…… 而且意大利 各城市同拜占庭、阿拉伯一直有着经济和文化上的联系。因此意大利人更容 易接触古希腊手稿和艺术古迹。 材料三 14世纪中叶,黑死病在意大利蔓延,造成2500万人死亡,黑死病促 使人们反省。
文艺复兴运动首先兴起于意大利,主要有哪些原因? (经济根源、阶级基础、文化结构、 直接原因)
经济根源: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阶级基础:出现了新兴资产阶级 文化结构:意大利是古罗马的继承者直接原因:黑死病带来的反思
人文精神的复苏—内容
领域
代表人物
作品
但丁
文学
彼特拉克
《神曲》 《歌集》
薄伽丘
《十日谈》
美术
文艺复兴巨匠的
人文风采
人文精神的失落-中世纪的黑暗
请同学们阅读以下材料,说一下中世纪人们的精神状况
材料一 中世纪只有一种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 --恩格斯 材料二 在中世纪,人类意识一直处在一层纱幕之下,处于睡眠或半 醒状态。--布克哈特 材料三 中世纪的欧洲,基督教会垄断全部知识教育,用封建神学统 治人们的思想,神是宇宙的中心,排斥理性思维。这一时期被称作“ 黑暗的中世纪”,“一千年的精神黑暗”。
突破“圣像图”的画法,用写实的绘画揭露了人性的善恶
米开朗琪罗《大卫》 中世纪雕塑
《大卫》如何体现人文精神? 一改中世纪的神情呆滞,《大卫》体现人的力量和下圣母
拉斐尔的绘画如何体现了人文精神?
画中圣母没有神圣的宗教色彩,而是人间温柔、典雅,充满人情和母爱的女性。
14世纪的意大利,首先冲破
中世纪的黑暗,呼唤人性的
回归! 大 卫
西
古希腊—人是万物的尺度
方
人
文 精
中世纪—人是上帝的羔羊
神
的
发
展
文艺复兴—人是宇宙的精华
人文精神的起源 人文精神的失落 人文精神的复苏
课程标准: 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认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人文主义的各种表达方式 ,深刻体会人文主义。 难点:理解文艺复兴时期典型作品的人文主义内涵。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哈姆雷特》的经典独白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 的理想!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 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 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象一个天神! 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歌颂了人的高贵、伟大,提 升了人性的高尚与尊严。
人文精神的复苏—实质
材料: 文艺在希腊、罗马古典时代曾高度繁荣,但在
西方:新兴的资产阶级
李贽的悲观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所生活的时代。传统的政治已经 凝固,类似宗教改革或者文艺复兴的新生命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 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人的廉洁和诚信 ,也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黄仁宇《万历十五年》 请回答: 李贽的思想跟文艺复兴在“个人理智上的自由”方面有何相似之处?二者 在促进社会转型方面起的作用有何不同?请指出导致这种不同的经济根 源。
达芬奇
《最后的晚餐》 《蒙娜丽莎》
米开朗琪罗 《大卫》《摩西》
拉斐尔
戏剧
莎士比亚
《西斯廷圣母》 《哈姆雷特》
14-16世纪人文精神的复苏
人文精神
反对神性 反对禁欲主义 反对蒙昧主义
提倡人性 追求现世幸福 崇尚理性和科学
人文精神的复苏—内容
“一个从小与世隔绝的青年,跟父亲下山进城,路遇一群漂亮姑 娘。 青年问父亲这是什么东西, 虔诚信教的父亲答道:‘她们全都是祸水, 叫绿鹅。’他嘱咐儿子别去看她们。 儿子却说‘爸爸,让我带一只绿鹅回家吧。” ——《十日谈》
探究文3艺: 复兴的伟大在于人的精神觉醒,它 促心使 。文欧艺洲复人兴从的以最神大为贡中献心应过该渡是到什以么人?为中
人文主义哥鼓舞了 航海家远伦发现布新大洋探催 生险牛顿哥白尼伽利略
陆近 代
科
学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民族文化的自信,也是一种历史观。中国的传 传统文化体现并大大丰富了人文精神的内涵。如①崇德尚义: ②强调社会责任③富有进取和爱国主义精神。请结合所学各试 举一例说明。
崇德尚义:孔子:为政以德、孟子:以德服人、先义后利
强调社会责任: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 乐”、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富有进取和爱国主义精神:杜甫:“出师未捷身先死,常 使英雄泪满襟”。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 照汗青”
14—18世纪,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当欧洲文 艺复兴运动兴起的时候,中国压制个性的理学逐渐兴盛、发 展并占据统治思想地位。
这则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人的自然天性(本能欲望)无法阻挡
达·芬奇 ·《蒙娜丽莎》
和中世纪的作品相比《蒙娜丽莎》如何体现了人文精神? 一改中世纪的表情单一,展示了人的美及人的丰富的思 想感情
达·芬奇 ·《最后的晚餐》
中世纪 圣像图
此图如何反映了人文精神?(画中各人的表情,有的愤怒、有的惊
讶、、有的愕然,有的坦然,有的慌张。耶稣摊开双手,安祥 静穆。叛徒犹 大惊惶失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