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考物理 增值增分特训 选修3-4
课堂新坐标2014物理(人教版)选修3-4课件:15.3-4狭义相对论的其他结论·广义相对论简介
选修3-4
3
教 学 教 法 分 析
狭义相对论的其他结论 4 广义相对论简介
教师用书独具演示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教 学 方 案 设 计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课标要求 1.知道狭义相对论的其他结论. 2.知道广义相对性原理和等效原理. 3.知道光线在引力场中的弯曲及其验证.
0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教 学 方 案 设 计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的关系是:m=
v 1-( )2 c
,因为总有 v<c,可知运动物体
的质量 m 总要大于
它静止时的质量 m0.
课 时 作 业
菜
单
新课标 ·物理
选修3-4
教 学 教 法 分 析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教 学 方 案 设 计
教 学 教 法 分 析
教 学 方 案 设 计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1.下列关于爱因斯坦质能方程的说法中, 正确的是( A.只有运动物体才具有能量,静止物体没有质能 B.一定的质量总是和一定的能量相对应 C.E=mc2 中能量 E 其实就是物体的内能 D.由ΔE=Δmc 知质量与能量可以相互转化
2
)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教 学 方 案 设 计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运动时的质量 m 大于静止时的质量 m0,且 v 越大,m 与 m0 相差越大.微观粒子的运动速度很高,它的质量明显大于静 止质量,在粒子加速问题中注意考虑这一问题.
课 时 作 业
菜
单
(备战2015年高考)2014年全国名校物理试卷分项解析汇编:光、电磁波、相对论
专题15 光、电磁波、相对论(选修3-4)一、单项选择题1.【2013·西安铁一中国际合作学校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太阳表面温度约为6000K,主要发出可见光;人体温度约为310K,主要发出红外线;宇宙间的温度约为3K,所发出的辐射称为“3K背景辐射”,它是宇宙“大爆炸”之初在空间上保留下的余热,若要进行“3K背景辐射”的观测,应该选择下列哪一个波段()A.无线电波 B.紫外线 C.X射线 D.γ射线2.【2013·西安铁一中国际合作学校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假设一个沿着一定方向运动的光子和一个静止的自由电子发生碰撞后,电子向某一方向运动,光子将偏离原来的运动方向,这种现象称为光子的散射,散射后的光子跟原来相比A.光子将从电子处获得能量,因而频率增大B.散射后的光子运动方向将与电子运动方向在一条直线上C.由于电子受到碰撞,散射光子的频率低于入射光子的频率D.散射光子虽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但频率不变.【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由碰撞知识可得:光子与电子碰撞,一部分能量转移给电子,所以光子能量减小,可得v减小,即光子频率减小.所以散射后光子的频率小于入射光子的频率.故根据E hvAD错误,C正确;光子与电子碰撞后偏离原来的运动方向,根据动量守恒知,散射后光子的运动方向与电子的运动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故B错误.考点:本题关键抓住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以及波速、波长、频率的关系进行分析求解.二、多项选择题3.【2014·桑植一中高三联考】关于光学镜头增透膜的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增透膜是为了减少光的反射损失,增加透射光的强度; B 增透膜的厚度等于入射光在真空中波长的1/4; C 增透膜的厚度等于入射光在薄膜中波长的1/4;D 因为增透墨的厚度一般适合绿光反射时相互抵消,红光、紫光的反射不能完全抵消,所以涂有增透膜的镜头呈淡紫色。
三、非选择题4.【2013·景德镇高三第二次质检】(9分)如图,厚度为D 的玻璃砖与水平实验桌成45°角放置。
2014年新课标高考考纲面面观
2014年新课标高考考纲面面观物理新增5个考点考题分量增加变化:(1)选修模块3-2中,知识点“理想变压器”由一级要求变为二级要求;选修模块3-5,在“碰撞与动量守恒”中,增加了“动量定理”,说明“只限于一维两个物体的碰撞”变为“只限于一维”。
(2)选修模块3-4中删除了“1.相对折射率不做考试要求”;选修模块3-5,在“原子核”的说明中删除“不要求计算有关半衰期的问题”。
(3)题型示例由去年的10个左右增加到20个,增加的题型很多是结合今年生活问题与科技领域的创新题型。
【考纲解读】变化(1)与(2)中几个知识点的考察,要求均有提高,其中“理想变压器”考试可能性增加,“动量定理”可能与“动量守恒”放在一起出题。
“半衰期的计算”可能与雾霾问题结合命题。
另外,创新题型需要注意,比如“利用重力加速度变化采矿”“汽车在公路转弯”等结合生活生产的。
今年物理试卷的难度基本与去年持平。
【备考建议】后期训练不要做过难的题,以基本和中档题为主,注意答题规范;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物理规律和概念;让物理过程在脑海中形成清晰的物理图景,是解决物理问题的关键。
在复习过程中应对一些典型的物理模型给予关注,如:弹簧的压缩过程、绳与杆和弹簧的区别、电场中与磁场中粒子偏转的区别、速度选择器的原理等。
化学变化:题型示例中增加了3道选择题和6道非选择题。
分布在“化学反应原理”“化学平衡”“化学反应速率”“反应热”和“电化学”几个知识点中。
今年化学考试大纲、考试说明与去年比没有变动,但在例题分析部分新增了10道题,都以“工业流程”为主,考生在复习时一定要把这部分作为重点认真复习。
【考纲解读】增加的题型示例没有偏题难题,且从近两年化学考题偏难的情况分析,今年题目难度有降低的可能性。
【备考建议】(1)逐字逐句通读课本必修Ⅰ、必修Ⅱ和选修Ⅳ,小字和插图也不能放过。
(2)进行“错题再做”训练,将每周考试试卷中的错题归纳成习题集,经常重做。
(3)进行限时题型专项训练。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4 第十四章 电磁波 测试含答案和详细解析
绝密★启用前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4 第十四章电磁波测试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第Ⅰ卷一、单选题(共15小题,每小题4.0分,共60分)1.为了体现高考的公平、公正,高考时很多地方在考场使用手机信号屏蔽器,该屏蔽器在工作过程中以一定的速度由低端频率向高端频率扫描.该扫描速度可以在手机接收报文信号时形成乱码干扰,手机不能检测从基站发出的正常数据,使手机不能与基站建立连接,达到屏蔽手机信号的目的,手机表现为搜索网络、无信号、无服务系统等现象.由以上信息可知()A.由于手机信号屏蔽器的作用,考场内没有电磁波了B.电磁波必须在介质中才能传播C.手机信号屏蔽器工作时基站发出的电磁波不能传播到考场内D.手机信号屏蔽器是通过发射电磁波干扰手机工作来达到目的的2.下列论述正确的是()A.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使用了理想化模型的思想方法B.光的双缝干涉实验中,若仅将入射光从红光改为紫光,则相邻亮条纹间距一定变大C.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发射红外线,物体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越强D.雨后天空出现彩虹是光的干涉现象3.如图所示电路中,L是电阻不计的线圈,C为电容器,R为电阻,开关S先是闭合的,现将开关S 断开,并从这一时刻开始计时,设电容器A极板带正电时电荷量为正,则电容器A极板上的电荷量q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是图中的()A.B.C.D.4.振荡电路的线圈自感系数为L,电容器的电容为C,则电容器两极电压从最大值降到零的最短时间为()A.2πB.πC.D.5.图示为无线充电技术中使用的受电线圈示意图,线圈匝数为n,面积为S,若在t1到t2时间内,匀强磁场平行于线圈轴线向右穿过线圈,其磁感应强度大小由B开始均匀增加,该段时间线圈两端a和b之间的电势差为-U,则在时刻t2磁感应强度大小B′为()A.-+BB.-BC.D.+B6.下列电磁波中,波长最短的是()A.无线电波B.红外线C.γ射线D.紫外线7.关于真空中的电磁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频率越高,传播速度越大B.无线电波传播不需要介质且波速等于真空中的光速C.波长越大传播速度越大D.由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可知变化的电场产生电场8.关于电磁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磁波和机械波都需要通过介质传播,它们由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频率都不变B.发射无线电波时需要对电磁波进行调制和解调C.雷达发射的是直线性能好、反射性能强的超声波D.根据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电磁波中的电场和磁场互相垂直,电磁波是横波9.电磁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0×108m/s.某广播电台发射波长为50 m的无线电波,无线电波的频率是()A. 1.50×106HzB. 6.0×106HzC. 5.0×106HzD. 3.0×106Hz10.关于电磁波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X射线的频率比其他电磁波的频率高B.可见光比无线电波更容易发生干涉、衍射现象C.傍晚的阳光呈红色,是因为大气对波长较短的光吸收较强D.电磁波谱中的紫外线不具有能量11.若在真空中传播的电磁波频率增大,则该电磁波传播的()A.速度不变,波长减小B.速度不变,波长增大C.速度减小,波长增大D.速度增大,波长不变12.在LC振荡电路中,当电容器的电荷量最大时()A.电场能开始向磁场能转化B.电场能正在向磁场能转化C.电场能向磁场能转化完毕D.磁场能正在向电场能转化13.用遥控器调换电视机的频道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传感器把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的过程.下列属于这类传感器的是()A.红外报警装置B.走廊照明灯的声控开关C.自动洗衣机中的压力传感装置D.电饭煲中控制加热和保温的温控器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磁波在真空中以光速c传播B.在空气中传播的声波是横波C.声波只能在空气中传播D.光需要介质才能传播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机械波既有横波又有纵波,而电磁波只有纵波B.在电磁波发射技术中,使电磁波随各种信号而改变叫解调C.所有波都能发生干涉、衍射和多普勒效应D.麦克斯韦首先提出了电磁波理论,并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第Ⅱ卷二、计算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6.已知一广播电台某台的接受频率为4×106Hz,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0×108m/s,求:(1)该电磁波的波长为多少;(2)若接受者离发射台的距离为3 000 km,电磁波从发射到接受所经历的时间.17.某高速公路自动测速仪装置如图甲所示,雷达向汽车驶来的方向发射不连续的电磁波,每次发射时间约为10-6s,相邻两次发射时间间隔为t,当雷达向汽车发射无线电波时,在显示屏上呈现出一个尖形波;在接收到反射回来的无线电波时,在荧光屏上呈现出第二个尖形波,如图乙所示,根据两个波的距离,可以计算出汽车距雷达的距离,请根据给出的t1、t、t2、c求出汽车车速的表达式.18.在波长分别为290 m、397 m、566 m的无线电波同时传向收音机的接收天线,当把收音机的调谐电路的频率调到756 kHz时,(1)哪种波长的无线电波在收音机激起的感应电流最强?(2)如果想接收到波长为290 m的无线电波,应该把调谐电路中可变电容器的动片旋进一些,还是旋出一些?三、填空题(共2小题,每小题5.0分,共10分)19.如图中A为某火箭发射场,B为山区,C为城市.发射场正在进行某型号火箭的发射实验.为了转播火箭发射的实况,在发射场建立了发射台用于发射广播与电视信号.已知传输无线电广播所用的电磁波波长为550 m,而传输电视信号所用的电磁波波长为 0.566 m.为了不让山区挡住信号的传播,使城市居民能收听和收看火箭发射的实况,必须通过建在山顶上的转发站来转发________(填“无线电广播信号”或“电视信号”).这是因为________.20.如图所示为振荡电路在某时刻的电容器的带电情况和电感线圈中磁感线方向情况,由图可知电容器在________电,电感线圈中的电流在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如果振荡电流的周期为π×10-4s,电容为C=250 μF,则自感系数L=________ H.答案解析1.【答案】D【解析】电磁波在空间的存在,不会因手机信号屏蔽器而消失,故A错.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B错.由题意知手机信号屏蔽器工作过程中以一定的速度由低端频率向高端频率扫描,干扰由基站发出的电磁波信号,使手机不能正常工作,故C错,D正确.2.【答案】C【解析】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使用控制变量法,故A错误;光的双缝干涉实验中,光的双缝干涉条纹间距Δx=λ,若仅将入射光从红光改为紫光,由于红光波长大于紫光,则相邻亮条纹间距变小,故B错误;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辐射红外线,温度越高,辐射越强,故C 正确;雨后天空出现的彩虹是光的折射现象,故D错误.3.【答案】B【解析】开关S闭合时,由于线圈电阻为零,线圈中有自左向右的电流通过,但线圈两端电压为零,与线圈并联的电容器极板上不带电,本题LC回路的初始条件是线圈中电流最大,磁场能最大,电场能为零.断开开关S时,线圈中产生与电流方向相同的自感电动势,阻碍线圈中电流的减小,使线圈中电流继续自左向右流动,从而给电容器充电,B板带正电,A板带负电,电荷量逐渐增加,经电荷量达最大,这时LC回路中电流为零,从~时间内,电容器放电,A板上负电荷逐渐减少到零.此后在线圈中自感电动势的作用下,电容器被反向充电,A板带正电,B板带负电,并逐渐增多,增至最多后,又再次放电,所以A极板上电荷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B所示.4.【答案】C【解析】振荡电路的振荡周期T=2π;则第一次放电完毕的时间,即电容器两极电压从最大值降到零的最短时间为:T==,故C正确,A、B、D错误.5.【答案】D【解析】题目已经说明磁通量增加,故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有:U=nS解得:B′=+B故选D.6.【答案】C【解析】电磁波按照由长到短的顺序排列为: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伦琴射线)、γ射线;故无线电波、红外线、γ射线、紫外线中波长最短的是γ射线,最长的是无线电波.故选C.7.【答案】B【解析】在真空中任意电磁波的速度均相等,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速度等于光速,大小为3×108m/s,和电磁波的频率大小、波长长短、周期长短无关,故A、C错误,B正确;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说明变化的电场能产生磁场,变化的磁场能产生电场,故D错误.8.【答案】D【解析】电磁波不需要通过介质,而机械波都需要通过介质传播,它们由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频率都不变,故A错误;发射无线电波时需要对电磁波进行调制,而接收时,则需要解调,故B错误;雷达发射的是直线性能好、反射性能强的微波,故C错误;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电磁波中的电场和磁场互相垂直,电磁波是横波,故D正确.9.【答案】B【解析】根据c=λf得f===Hz=6×106Hz.所以无线电波的频率为6×106Hz,故B正确,A、C、D错误.10.【答案】C【解析】γ射线的频率比X射线高,A错误,波长越长,衍射现象越明显,B错误,C正确,电磁波都具有能量,D错误.11.【答案】A【解析】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由c=λf知:电磁波频率越高,波长越短.故A 正确,B、C、D错误.12.【答案】A【解析】在LC振荡电路中,当电容器所带的电荷量最大时,电场能最大,磁场能为零,是电场能开始向磁场能转化的时刻,也是磁场能向电场能转化完毕的时刻,故选A.13.【答案】A【解析】用遥控器调换电视机的频道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传感器把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的过程.红外线报警装置是感应红外线去转换成电学量,从而引起报警.而遥控器调换电视机的频道的过程,也发出红外线.故A正确;走廊照明灯的声控开关,实际是将声波转化成电信号的过程,故B不正确;自动洗衣机中的压力传感装置,是将压力转化成电信号的过程,故C不正确;电饭煲中控制加热和保温的温控器,是将温度转化成电信号的过程,故D不正确.14.【答案】A【解析】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与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相同,故A正确;空气中的声波是纵波,故B错误;声波不仅能在空气中传播,也能在固体、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C错误;光可以在真空中的传播,不需要介质,故D错误.15.【答案】C【解析】机械波既有横波又有纵波,而电磁波只有横波,A错误;在电磁波发射技术中,使电磁波随各种信号而改变叫调制,将声音和图象信号从高频电流中还原出来,这个过程是调制的逆过程,叫做解调,B错误;所有波都能发生干涉、衍射和多普勒效应,C正确;麦克斯韦首先提出了电磁波理论,赫兹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D错误.16.【答案】(1)75 m(2)0.01 s【解析】(1)根据波速=波长×频率,即c=λf可得:λ==m=75 m.(2)根据t=,代入数据,则有:t=s=0.01 s.17.【答案】v=【解析】第1次测量时汽车距雷达距离s1=,第二次测量时汽车距雷达距离s2=,两次发射时间间隔为t,则汽车车速v===.这里有一个微小误差,即t不是两个位置的时间差,准确值应为t-+,但和相差很小,对v计算结果的影响可略去不计.18.【答案】(1)波长为397 m的无线电波(2)旋出一些【解析】(1)根据公式f=得f1==Hz≈1 034 kHz,f2==Hz≈756 kHz,f3==Hz≈530 kHz.所以波长为397 m的无线电波在收音机中激起的感应电流最强.(2)要接收波长为290 m的无线电波,应增大调谐电路的固有频率.因此,应把调谐电路中可变电容器的动片旋出一些,通过减小电容达到增大调谐电路固有频率的目的.19.【答案】电视信号电视信号波长较短,很难发生衍射现象【解析】从题中知,传输无线电广播所用电磁波长为550 m,根据波发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知该电磁波很容易发生衍射现象绕过山坡而传播到城市所在的C区,因而不需要转发装置.电视信号所用的电磁波波长为0.566 m,其波长很短,衍射现象很不明显,几乎沿直线传播,能传播到山顶却不能传播到城市所在的C区,要想使信号传到C区,必须通过建在山顶的转发站来转发.20.【答案】充减小10-5【解析】根据题图中的磁感线方向,用安培定则可判断出电路中的电流方向为由下往上,故正在对电容器充电,磁场能正在转化为电场能,电流正在减小,又由T=2π可得L=,所以L=10-5H。
高三物理专题复习《选修3-4》强化提高训练(新含答案)
高中物理专题复习选考部分《选修3-4》强化提高训练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A.只有物体温度较高时,才能向外辐射红外线B.物体做机械振动,不一定产生机械波C.单摆具有等时性,即周期与振幅无关D.X射线在磁场中偏转,穿透力较强,可用来进行人体透视E.机械波从一种介质传播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其频率一定不变(2)如图所示为一横截面为直角三角形的玻璃棱镜ABC,其中∠A=30°,D 点在AC边上,A、D间距为L,AB=23L.一条光线平行于AB边从D点射入棱镜,光线垂直BC边射出,已知真空中的光速为c,求:①玻璃的折射率;②光线在棱镜中传播的时间.2.(1)如图,一透明球体置于空气中,球半径R=10 cm,MN是一条通过球心的直线,单色细光束AB平行于MN射向球体,B为入射点,AB与MN间距为5 2 cm,已知出射光线CD与直线MN的夹角为30°,则透明球体对该光的折射率n=________.若改变光束AB的入射角,则经折射进入该球体内的光线再次向空气出射时,________(填“有”或“不”)可能发生全反射现象.(2)一列沿水平x轴传播的简谐横波,频率为10 Hz,某时刻,当质点M到达其平衡位置且向上运动时,在其右方相距0.8 m处的质点N恰好到达最高点.求该列简谐横波的传播速度.3.(1)2015年12月30日在新疆阿克陶县发生3.3级地震,震源深度7千米.如果该地震中的简谐横波在地球中匀速传播的速度大小为4 km/s.如图所示,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某时刻刚好传到N处,则________.A.从波源开始振动到波源迁移到地面需要1.75 s时间B.波的周期为0.015 sC.从波传到N处开始计时,经过t=0.03 s位于x=240 m 处的质点加速度最小D.图示时刻,波的图象上M点的速度沿y轴负方向,经过一段极短时间动能减小E.图示时刻,波的图象上除M点外与M点势能相等的质点有7个(2)某探究小组的同学利用直角三棱镜做光学实验,直角三棱镜的截面如图所示,棱镜的折射率为2,α=30°,BC边长度为a.P为垂直于直线BCO的光屏.现有一宽度等于AB边长度的平行单色光束垂直射向AB面,已知sin 75°=24+64,cos 75°=64-24.求:①光线从AC面射出时的折射角;②在光屏P上被折射光线照亮的光带的宽度.4.(1)下列对光学和相对论的认识正确的是________.A.相对论认为空间和时间与物质的运动状态有关B.用透明的标准样板和单色光检查工件平面的平整度利用了光的衍射C.要确定雷达和目标的距离需要直接测出电磁波从发射到被目标接收的时间D.在光的双缝干涉实验中,若仅将入射光由红光改为绿光,则干涉条纹间距变小E.全息照片往往用激光来拍摄,主要利用了激光的相干性(2)沿x轴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如图所示,其中实线为t=0时刻的波形,虚线为t=0.3 s时刻的波形,求:(导学号59230115)①该波的周期;②该波的波速最小值.5.(1)某同学漂浮在海面上,虽然水面波正平稳地以1.8 m/s的速率向着海滩传播,但他并不向海滩靠近.该同学发现从第1个波峰到第10个波峰通过身下的时间间隔为15 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A.水面波是一种机械波B.该水面波的频率为6 HzC.该水面波的波长为3 mD.水面波没有将该同学推向岸边,是因为波传播时能量不会传递出去E.水面波没有将该同学推向岸边,是因为波传播时振动的质点并不随波迁移(2)如图,在注满水的游泳池的池底有一点光源A,它到池边的水平距离为3.0 m.从点光源A射向池边的光线AB与竖直方向的夹角恰好等于全反射的临界角,水的折射率为4 3.①求池内的水深;②一救生员坐在离池边不远处的高凳上,他的眼睛到池面的高度为2.0 m.当他看到正前下方的点光源A时,他的眼睛所接受的光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恰好为45°.求救生员的眼睛到池边的水平距离(结果保留1位有效数字).高中物理专题复习选考部分《选修3-4》强化提高训练(参考答案)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A.只有物体温度较高时,才能向外辐射红外线B.物体做机械振动,不一定产生机械波C.单摆具有等时性,即周期与振幅无关D.X射线在磁场中偏转,穿透力较强,可用来进行人体透视E.机械波从一种介质传播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其频率一定不变(2)如图所示为一横截面为直角三角形的玻璃棱镜ABC,其中∠A=30°,D 点在AC边上,A、D间距为L,AB=23L.一条光线平行于AB边从D点射入棱镜,光线垂直BC边射出,已知真空中的光速为c,求:①玻璃的折射率;②光线在棱镜中传播的时间.解析:(1)一切物体在任何温度都能向外辐射红外线,A错误;由于机械波传播需要介质,故当物体在真空中做机械振动时,不会产生机械波,B正确;单摆具有等时性,即周期与振幅无关,C正确;X射线不带电,不会在磁场中偏转,X射线的穿透力较强,可用来进行人体透视,D错误;机械波从一种介质传播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其频率一定不变,E正确.(2)①光路如图,因为光线垂直BC边射出,有β=30°,光线在E点发生反射,有α=30°,可知r=180°-90°-2×30°=30°.光线平行于AB边从D点射入棱镜,入射角θ=60°,由折射定律有n=sin θsin r= 3.②△ADE为等腰三角形,有DE=AD=L,EB=AB-2L cos 30°,解得EF=EB·cos β=3L 2.光线在棱镜中传播的路程s=DE+EF=2.5L,光线在棱镜中传播的速度v=cn,光线在棱镜中传播的时间t=s v=53L2c.答案:(1)BCE(2)①3②53L 2c2.(1)如图,一透明球体置于空气中,球半径R=10 cm,MN是一条通过球心的直线,单色细光束AB平行于MN射向球体,B为入射点,AB与MN间距为5 2 cm,已知出射光线CD与直线MN的夹角为30°,则透明球体对该光的折射率n=________.若改变光束AB的入射角,则经折射进入该球体内的光线再次向空气出射时,________(填“有”或“不”)可能发生全反射现象.(2)一列沿水平x轴传播的简谐横波,频率为10 Hz,某时刻,当质点M到达其平衡位置且向上运动时,在其右方相距0.8 m处的质点N恰好到达最高点.求该列简谐横波的传播速度.解析:(1)作法线OB、OC,连接透明球内的折射光线BC,设光束在B点的入射角为i,由sin i=5210=22,得i=45°,根据球体的对称关系,光束在C点的折射角也为45°,由几何关系得∠BOC =120°,所以光束AB 在B 点的折射角r =30°,在B 点由折射定律有n =sin i sin r =sin 45°sin 30°= 2.因为光进入透明球体时的折射角等于出射时的入射角,总是小于全反射临界角,所以不可能发生全反射现象.(2)波沿x 轴有向左和向右传播两种情况,若波向右传播,其波形如图1所示,根据题意有⎝ ⎛⎭⎪⎫n +34λ1=0.8 m(n =1,2,…),波速v 1=λ1f =324n +3m/s(n =0,1,2,…).若波向左传播,其波形如图2所示,根据题意有⎝ ⎛⎭⎪⎫k +14λ2=0.8 m(k =0,1,2,…),波速v 2=λ2f =324k +1m/s(k =0,1,2,…). 答案:(1)2 不 (2)向右传播时,324n +3m/s(n =0,1,2,…) 向左传播时,324k +1m/s(k =0,1,2,…) 3.(1)2015年12月30日在新疆阿克陶县发生3.3级地震,震源深度7千米.如果该地震中的简谐横波在地球中匀速传播的速度大小为4 km/s.如图所示,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某时刻刚好传到N 处,则________.A .从波源开始振动到波源迁移到地面需要1.75 s 时间B .波的周期为0.015 sC .从波传到N 处开始计时,经过t =0.03 s 位于x =240 m 处的质点加速度最小D.图示时刻,波的图象上M点的速度沿y轴负方向,经过一段极短时间动能减小E.图示时刻,波的图象上除M点外与M点势能相等的质点有7个(2)某探究小组的同学利用直角三棱镜做光学实验,直角三棱镜的截面如图所示,棱镜的折射率为2,α=30°,BC边长度为a.P为垂直于直线BCO的光屏.现有一宽度等于AB边长度的平行单色光束垂直射向AB面,已知sin 75°=24+64,cos 75°=64-24.求:①光线从AC面射出时的折射角;②在光屏P上被折射光线照亮的光带的宽度.解析:(1)波上质点并不随波迁移,选项A错误;由题意可知该波的周期为T=60 m4 km/s=0.015 s,从波传到x=120 m处开始计时,经过t=0.03 s,波刚好传到x=240 m处,位于x=240 m处的质点在平衡位置,加速度最小,选项B、C 正确;由“上下波”法可得,题图所示时刻,M点的速度沿y轴负方向,正在向平衡位置运动,速度增大,则动能增大,选项D错误;由简谐运动的对称性可得除M点外与M点势能相等的质点有7个,选项E正确.(2)①光线在AB面上折射后方向不变,射到AC面上的入射角i=30°,如图甲所示,折射角为r,根据折射定律有n=sin rsin i,解得r=45°.甲乙②如图乙所示,可画出折射光线在光屏上的光带宽度等于CE,∠EAC=45°,∠ECA=30°,AC=2a,在△AEC中,根据正弦定理有CEsin 45°=ACsin 105°,解得CE=(23-2)a.答案:(1)BCE(2)①45°②(23-2)a4.(1)下列对光学和相对论的认识正确的是________.A.相对论认为空间和时间与物质的运动状态有关B.用透明的标准样板和单色光检查工件平面的平整度利用了光的衍射C.要确定雷达和目标的距离需要直接测出电磁波从发射到被目标接收的时间D.在光的双缝干涉实验中,若仅将入射光由红光改为绿光,则干涉条纹间距变小E.全息照片往往用激光来拍摄,主要利用了激光的相干性(2)沿x轴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如图所示,其中实线为t=0时刻的波形,虚线为t=0.3 s时刻的波形,求:(导学号59230115)①该波的周期;②该波的波速最小值.解析:(1)相对论认为空间和时间与物质的运动快慢有关,A正确;检查平面的平整度的原理是经过空气层的前后两面反射的光线在标准样板的下表面叠加,发生薄膜干涉,形成干涉条纹,B错误;雷达利用了电磁波的反射原理,雷达和目标的距离s=12cΔt,直接测出的是从发射电磁波至接收到反射的电磁波的时间间隔Δt,C错误;在双缝干涉实验中,若仅将入射光由红光改为绿光,由于波长变小,故干涉条纹间距变小,D正确;激光具有良好的相干性,全息照片就是利用激光的相干性进行拍摄的,E正确.(2)①若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由14T+nT=0.3 s(n=0,1,2,…)解得波的周期可能为T= 1.21+4ns(n=0,1,2,…),若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由34T+nT=0.3 s(n=0,1,2,…).解得波的周期可能为T= 1.23+4ns(n=0,1,2,…)②由波形图可知,波长λ=1.2 m,若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当n=0时,可得T max=1.2 s,v min=λTmax=1 m/s,同理,若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可得v min=3 m/s.答案:(1)ADE(2)①-1.21+4ns或1.23+4ns(n=0,1,2,…)②1 m/s或3 m/s5.(1)某同学漂浮在海面上,虽然水面波正平稳地以1.8 m/s的速率向着海滩传播,但他并不向海滩靠近.该同学发现从第1个波峰到第10个波峰通过身下的时间间隔为15 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A.水面波是一种机械波B.该水面波的频率为6 HzC.该水面波的波长为3 mD.水面波没有将该同学推向岸边,是因为波传播时能量不会传递出去E.水面波没有将该同学推向岸边,是因为波传播时振动的质点并不随波迁移(2)如图,在注满水的游泳池的池底有一点光源A,它到池边的水平距离为3.0 m.从点光源A射向池边的光线AB与竖直方向的夹角恰好等于全反射的临界角,水的折射率为4 3.①求池内的水深;②一救生员坐在离池边不远处的高凳上,他的眼睛到池面的高度为2.0 m .当他看到正前下方的点光源A 时,他的眼睛所接受的光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恰好为45°.求救生员的眼睛到池边的水平距离(结果保留1位有效数字).解析:(1)水面波是一种机械波,说法A 正确.根据题意得周期T =159 s =53s ,频率f =1T =0.6 Hz ,说法B 错误.波长λ=v f =1.80.6m =3 m ,说法C 正确.波传播过程中,传播的是振动形式,能量可以传递出去,但质点并不随波迁移,说法D 错误,说法E 正确.(2)①如图,设到达池边的光线的入射角为i ,依题意,水的折射率n =43,光线的折射角θ=90°.由折射定律有n sin i =sin θ①由几何关系有sin i =ll 2+h 2②式中,l =3.0 m ,h 是池内水的深度.联立①②式并代入题给数据得 h =7m ≈2.6 m .③②设此时救生员的眼睛到池边的距离为x .依题意,救生员的视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45°.由折射定律有n sin i ′=sin θ′④式中,i ′是光线在水面的入射角.设池底点光源A 到水面入射点的水平距离为a .由几何关系有sin i ′=aa 2+h 2⑤x +l =a +h ′⑥式中h ′=2 m .联立③④⑤⑥式得x =⎝ ⎛⎭⎪⎫3723-1m ≈0.7 m. 答案:(1)ACE (2)①2.6 m ②0.7 m。
2019高考物理总复习 选考题增分练(三)选修3-4
选修3-4 增分练(三)1.[物理——选修3-4](15分)(1)(5分)2018年央视春节晚会大量使用激光,为观众提供了一场视觉盛宴.下列关于光的应用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选对1个得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5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A .光学镜头的增透膜是利用光的衍射原理B .全息照相主要是利用激光的相干性好的特点C .用激光读取光盘上记录的信息是利用激光平行度好的特点D .用透明的标准平面样板检查平面的平整度是利用光的偏振E .光导纤维传递信息是利用了光的全反射(2)(10分)如图所示为一列横波在t =0时刻的波形图,沿波的传播方向上依次有P 、Q 两点,分别位于x P =4 m 和x Q =9 m 处.从t =0时刻开始,质点P 在t =11 s 时第3次到达波谷,求:①该波的波速;②质点Q 的振动方程.解析:(2)①设波的周期为TP 第三次到达波谷时间:t =34T +2T解得:T =4 s由图象可知,波长λ=8 m波速v =λT=2 m/s ②由图象可知,振幅A =8 cm波的圆频率ω=2πT质点Q 的初相位φ=34π 质点Q 的振动方程:y =8sin ⎝ ⎛⎭⎪⎫π2t +34πcm答案:(1)BCE (2)①2 m/s ②y =8sin ⎝ ⎛⎭⎪⎫π2t +34πcm 2.[物理——选修3-4](15分)(2018·衡水中学信息卷)(1)(5分)某同学在实验室做了甲、乙两个单摆,它们都做简谐运动,振动图象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选对1个得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5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A .甲、乙两单摆的摆长相等B .单摆甲的机械能比单摆乙的机械能大C .从t =0至t =0.5 s 时间内,单摆乙做减速运动,切向加速度逐渐增大D .在t =4.5 s 时,单摆甲有最小的动能E .在t =2.5 s 时,具有正向最大加速度的是单摆乙(2)(10分)如图所示,一个透明四棱柱的横截面为等腰梯形,两个底角皆为30°.现有一与纸面平行的单色光线从EF 边上的P 点射入,光线与EF 夹角为45°.已知PF =d ,FM =(3+1)d ,光在真空中的速率为c ,四棱柱材料对该单色光的折射率n = 2.求:①光线射入EF 边时的折射角;②光线经过四棱柱的时间.解析:(1)选ACE.由题图知甲、乙两单摆周期相等,则摆长相等,A 正确;两单摆质量关系不明确,无法比较它们的机械能的大小,B 错误;从t =0至t =0.5 s 时间内,单摆乙从平衡位置向负向最大位移处运动,位移逐渐增大,切向加速度逐渐增大,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做减速运动,C 正确;在t =0.5 s 时,单摆甲有最大的动能,其周期为T =2 s ,经过半个周期的整数倍,单摆甲都有最大动能,即在t =4.5 s 时单摆甲有最大的动能,D 错误;t =0.5 s 时单摆乙在负向最大位移处,故有正向最大加速度,一个周期后,在t =2.5 s 时也有正向最大加速度,E 正确.(2)①由折射定律得n =2=sin 45°sin r解得光线进入EF 边时的折射角r =30°②发生全反射时sin C =1n =22解得临界角C =45°分析可知,折射光线在底边FM 上入射角为60°,大于临界角,发生全反射,如图所示,由几何关系可知,PO =PF =d ,FO =2d cos 30°=3d OM =FM -FO =d ,又OM =2OQ cos 30°,可得OQ =33d 光线在四棱柱中的速度v =cn =22c 所以光线经过四棱柱的时间t =PO +OQ v =(32+6)d 3c答案:(1)ACE (2)①30° ②(32+6)d 3c。
高三物理选修3-4复习成长训练4
知识改变命运主动成长夯基达标1.关于机械波的频率、波速、波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横波中相邻两个波峰间的距离,纵波的密部中央和疏部中央间距都是一个波长B.两个相邻的速度相同的介质质点间的距离是一个波长C.波由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波速和波长都要改变D.机械波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匀速传播的思路解析:波长定义为相邻的两个振动情况始终完全相同的质点之间的距离,横波是相邻两个波峰(或波谷)间的距离,纵波是相邻的两个密部中央(或疏部中央)间的距离,A 错.某时刻两质点速度相同,不能保证速度始终相同,B 错.波在同一均匀介质中匀速传播,进入不同介质时,频率不变,但波速改变,由Tv λ=知波长改变.答案:CD2.在波的传播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每个质点的振动频率都等于波源的振动频率 B.振动情况完全相同的质点间的距离一定等于一个波长 C.振动情况完全相同的相邻两质点间的距离一定等于波长 D.振动步调相反的质点间的距离为半波长的整数倍思路解析:参与波形成的每个质点都重复波源的振动,频率相同,A 对.振动情况完全相同的质点间距为波长整数倍,只有两者相邻,间距才为一个波长,故B错,C对.振动步调相反的质点间距为半波长的奇数倍.D错.答案:AC3.关于振动和波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如果振源停止振动,在介质中传播的波动也立即停止B.物体做机械振动,一定产生机械波C.波的速度即振源的振动速度D.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频率与介质性质无关,仅由振源的振动频率决定思路解析:机械振动的传播形成机械波,振源停止振动时,其他已振动的质点会引起相邻质点的振动,即波继续在介质中传播,所以A、B错.机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由介质本身性质决定,与振源速度无关,所以C错.在波动中,各个质点的振动周期、频率是相同的,它们都等于波源的振动周期或频率,D对.答案:D4.图12-3-3所示的是一列简谐波在某一时刻的波形图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图12-3-3A.质点A、C、E、G、I在振动过程中位移总是相同知识改变命运B.质点B、F在振动过程中位移总是相等C.质点D、H的平衡位置间的距离是一个波长D.质点A、I在振动过程中位移总是相同,它们的平衡位置间的距离是一个波长思路解析:从图象中可以看出质点A、C、E、G、I在该时刻的位移都是零,由于波的传播方向是向右的,容易判断出质点A、E、I的速度方向是向下的,而质点C、G的速度方向是向上的,因而这五个点的位移不总是相同,A错误;质点B、F是同处在波峰的两个点,它们的振动步调完全相同,在振动过程中位移总是相等,B正确;质点D、H是处在相邻的两个波谷的点,它们的平衡位置之间的距离等于一个波长,C正确;虽然质点A、I在振动过程中位移总是相同,振动步调也完全相同,但由于它们不是相邻的振动步调完全相同的两个点,它们的平衡位置之间的距离不是一个波长(应为两个波长),D错误.答案:BC5.如图12-3-4所示为一列波速为340 m/s、向右传播的简谐横波的图象,由图象可知()图12-3-4知识改变命运知识改变命运A.波的质点的振幅为1 m ,周期为s851B.质点M 、P 的位移总是相同的C.这时质点M 运动方向为+y 方向,质点N 的运动方向为-y 方向D.质点M 、P 的加速度总是相同的思路解析:由图可知,波的各质点的振幅为 1 m,由Tv λ=可得,s s vT 8513404===λ,A 对;波向右传播,M 点向上振动,P 向下振动,N 向上振动,M 、P 的位移和加速度只在此时相同,但在以后的运动中不一定相同,所以B 、C 、D 错. 答案:A6.如图12-3-5甲所示为一列简谐横波在t=20 s 时的波形图,图12-3-5乙是这列波中P 点的振动图线,那么该波的传播速度和传播方向是( )图12-3-5A.v=20 cm/s ,向左传播B.v=50 cm/s,向左传播C.v=20 cm/s ,向右传播D.v=50 cm/s ,向右传播 思路解析:由P 点的振动图线可知,周期T=2 s,t=20 s 恰是10T ,P 点的运动方向在t=0时刻向上,则T=20 s 时也向上,由波的图象知P 点运动方向向上,则波沿x 轴负方向传播;λ=100 cm ,所以2100==T v λcm/s=50 cm/s.知识改变命运答案:B7.一列简谐横波沿绳子传播,振幅为0.2 m ,传播速度为1 m/s ,频率为0.5 Hz ,在t 0时刻,质点a 正好经过平衡位置,沿着波的传播方向( )A.在t 0时刻,距a 点2 m 处的质点离开其平衡位置的距离为0.2 mB.在(t 0+1 s)时刻,距a 点1.5 m 处的质点离开其平衡位置的距离为0.2 mC.在(t 0+2 s )时刻,距a 点1 m 处的质点离开其平衡位置的距离为0.2 mD.在(t 0+3 s)时刻,距a 点0.5 m 处的质点离开其平衡位置的距离为0.2 m 思路解析:mf v 5.01==λ=2 m,sfT21==,在t 0时刻距a 处2 m 的质点,恰好为一个波长,该点的振动状态与a 完全相同,也应该在平衡位置,故选项A 错.在(t 0+1 s )时刻,因为T=2 s ,过了半个周期,a 点仍在平衡位置,离a 点为1.5 m 的质点距a 点λ43,其质点离开平衡位置0.2m ,选项B 正确.在(t 0+2 s )时刻是经过了一个周期,在距离a 点1 m 即半波长的质点在平衡位置,选项C 错.在(t 0+3 s)时刻是经过了一个半周期,a 点仍在平衡位置,距a 点0.5 m 即41波长的质点离开平衡位置0.2 m ,选项D 正确. 答案:BD知识改变命运8.如图12-3-6所示,S 点为振动源,其频率为100 Hz ,所产生的横波向右传播,波速为80 m/s,P 、Q 是波传播途径中的两点,已知SP=4.2 m,SQ=5.4 m.当S 通过平衡位置向上运动时,则( )图12-3-6A.P 在波谷,Q 在波峰B.P 在波峰,Q 在波谷C.P 、Q 都在波峰D.P 通过平衡位置向上运动,Q 通过平衡位置向下运动思路解析:振源振动的频率即为波传播的频率,因此由波速公式v=fλ得m f v 10080==λ=0.8 m,P 点距S 为λ4158.02.4=,而S 通过平衡位置向上运动时,距S 右侧λ41处的质点在波谷,因此在相距5个波长的质点P 也在波谷、Q 点距S 为λ4362.04.5=,而S 通过平衡位置向上运动时,距S 右侧λ43处的质点在波峰 ,因此在相隔6个波长的质点Q 也在波峰. 答案:A9.一列横波在x 轴上传播着,当t=0和t=0.005 s 时的两波形图,如图12-3-7.求:知识改变命运图12-3-7(1)设周期大于(t 2-t 1),如果波向右(或向左)传播时,波速各为多少?(2)设周期小于(t 2-t 1),并且波速为6 000 m/s ,求波的传播方向. 解:(1)因(t 2-t 1)<T ,则波传播的距离小于一个波长,由图看出,λ=8 m ,则Δx 1=2 m,Δx 2=6 m. 如波向右传播,则波速为==∆∆=s m t x v /005.021右400 m/s如波向左传播,则波速为==∆∆=s m tx v /005.062左1 200 m/s(2)因为Δx=v·t=6 000×0.005 m=30 m 则Δx=3λ+Δx 2=30 m 因此波向左传播.答案:(1)v 右=400 m/s,v 左=1 200 m/s (2)波向左传播10.图12-3-8中的实曲线表示一列简谐波在某一时刻的波形,已知波沿-x 方向传播,波速v=1 m/s ,求作经过Δt=1 s 后的波形.图12-3-8解:由波图象可知,该波的波长λ=4 m,由Tv λ=,得s vT4==λ,故Δt=1s=4T,4λ=x ,因波向-x 方向传播,故Δt=1 s 后波形向-x 方向平移41λ知识改变命运即可,如图6虚线所示.图6答案:如上图虚线所示.11.一列简谐横波沿水平直线方向向右传播,M 、N 为介质中相距为Δs 的两质点,M 在左,N 在右,t 时刻,M 、N 两质点正好振动经过平衡位置,而且M 、N 之间只有一个波峰,经过Δt 时间N 质点恰处在波峰位置,求这列波的波速.解:设波的波长为λ,周期为T ,由题意可知,M 、N 两质点的距离Δs 可能等于2λ,或等于λ或等于23λ,且M 、N 均过平衡位置的时刻其波形为如图7四种情况图7对(a ),N 质点正在经过平衡位置向上振动,已知N 经过时间Δt 到达波峰位置,则Δt 可能为4T 、45T 、49T ……即Δt 可能为Δt=(k+41)T(k=0,1,2,…)由Tv λ=,并且考虑到λ=2Δs,可得tsk v ∆∆+=2)14((k=0,1,2,…)知识改变命运对于(b ),N 质点正在经过平衡位置向下振动,已知N 经过时间Δt 到达波峰位置,则Δt 可能为43T 、47T 、411T ……即Δt 可能为t=(k+43)T,(k=0,1,2,…)由Tv λ=,并且考虑到λ=Δs,可得tsk v ∆∆+=4)34(2(k=0,1,2,…)同理,(c )(d)分别有tsk v ∆∆+=4)14(3(k=0,1,2,…)和tsk v ∆∆+=6)34(4(k=0,1,2,…)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该题的四组通解. 答案:tsk v ∆∆+=2)14(1tsk v ∆∆+=4)34(2tsk v ∆∆+=4)14(3tsk v ∆∆+=6)34(4走近高考12.(2006江苏南通联考,5)如图12-3-9所示是一列简谐横波t=0时刻的图象,经过Δt=1.2 s 时刻,恰好第三次重复出现图示的波形,根据以上信息,下面各项能确定的是( )图12-3-9A.波的传播速度的大小B.经过Δt=0.3 s 时间,质点P 通过的路程C.Δt=0.6 s 时刻质点P 的速度方向D.Δt=1.0 s 时刻的波形图思路解析:本题以机械波的图象为核心命题,考查了波的传播速度、质点在某段时间内的路程、波形图等知识点,并且本题具有发散性,要求学生具有从图象中得到有关信息的能力.从图象中可知波长λ=8知识改变命运m ,经过Δt=1.2 s 时间,恰好第三次重复出现图示的波形,因此可知周期T=0.4 s ,从而确定波速和Δt=0.3 s 时间内质点P 经过的路程为s=3A=30 cm.t=0.6 s 时由于不知波的传播方向,因此无法确定质点P 的振动方向,同理无法确定t=1.0 s 的波形图.本题答案为AB. 答案:AB13.(2006山东潍坊质量检测,6)在坐标原点的波源S 产生一列沿x 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波,波速v=400 m/s.已知t=0时,波刚好传播到x=30 m 处,如图12-3-10所示,在x=400 m 处有一接收器(图中未画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12-3-10A.波源S 开始振动的方向沿y 轴正方向B.x=30 m 处的质点在t=0.5 s 时位移最大C.x=20 m 处的质点的振动频率是40 HzD.接收器在t=1 s 时才能接收到此波思路解析:在t=0时,波已向前传播了23,即传了T23,此时S 点向下振动,则T23以前,波源S 向上振动,A 正确.由波的图象,结合题中数据,通过计算知B 、C 、D 错. 答案:A14.(2006辽宁沈阳质量检测,2)一列沿x 轴正方向传播的横波在t=0知识改变命运时刻的波形如图12-3-11所示,在t=0.25 s 时刻,x=2 m 的质点P 第一次到达波谷,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12-3-11A.该横波的振幅是5 cmB.周期为2 sC.波速是4 m/sD.t=0.2 s 时刻,P 点振动方向向上思路解析:由题意知A=5 cm,λ=2 m,T=4×0.25 s=1 s,故A 正确,B 错误.因T v λ==2 m/s,故C 错误.由于波向右传播,故t=0.2 s 时刻P 点由平衡位置向负的最大位移运动,未到达负的最大位移,向下振动,故D 错误.答案:A15.(2006上海高考,10)在均匀介质中选取平衡位置在同一直线上的9个质点,相邻两质点的距离均为L ,如图12-3-12(a)所示.一列横波沿该直线向右传播,t=0时到达质点1,质点1开始向下运动,经过时间Δt 第一次出现如图12-3-12(b )所示的波形,则该波的( )(a )知识改变命运(b)图12-3-12A.周期为Δt ,波长为8LB.周期为t ∆32,波长为8LC.周期为t ∆32,波速为t L ∆12 D.周期为Δt ,波速为8L/Δt 思路解析:由题知t T ∆=23,则t T ∆=32,λ=8L故B 正确,A 错误; 又因t L t LT v ∆=∆==12328λ,故C 正确,D 错误.答案:BC沁园春·雪 <毛泽东>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精品]2019高考物理总复习选考题增分练(一)选修3-4
选修3-4 增分练(一)1.[物理——选修3-4](15分)(2018·山东省济宁市高三二模)(1)(5分)一列简谐横波在弹性介质中沿x 轴传播,波源位于坐标原点O ,t =0时刻波源开始振动,t =3 s 时波源停止振动,如图所示为t =3.2 s 时靠近波源的部分波形图.其中质点a 的平衡位置离原点O 的距离为x =2.5 m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选对1个得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5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A .波速为5 m/sB .波长为2.0 mC .波源起振方向沿y 轴正方向D .在t =3.3 s ,质点a 位于波谷E .从波源起振开始计时,3.0 s 内质点a 运动的总路程为2.5 m (2)(10分)如图所示,MN 为半圆形玻璃砖的对称轴,O 为玻璃砖的圆心,某同学在与MN 平行的直线上插上两枚大头针P 1、P 2,在MN 上插大头针P 3,从P 3一侧透过玻璃砖观察P 1、P 2的像,调整P 3位置使P 3能同时挡住P 1、P 2的像,确定P 3位置如图所示,他测得玻璃砖直径D =8 cm ,P 1、P 2连线与MN 之间的距离d 1=2 cm ,P 3到O 的距离d 2=6.92 cm.(取3=1.73).求该玻璃砖的折射率.解析:(2)作出光路图如图所示,sin i =ABOA =12得i =30° 则∠OAB =60°OB =OA sin 60°=3.46 cm根据几何关系有P 3B =d 2-OB =3.46 cm tan∠BAP 3=P 3BAB=1.73,得∠BAP 3=60° 因此r =180°-∠OAB -∠BAP 3=60° 据折射定律得n =sin rsin i解得n =1.73答案:(1)ABE (2)1.732.[物理——选修3-4](15分)(2018·河北省荆台市高三二模)(1)(5分)某质点在竖直方向上做简谐运动,规定竖直向上为正方向,质点的振动图象如图所示,则质点在10 s 时的速度方向为________(选填“竖直向上”或“竖直向下”),0.5~1.5 s 时间内的位移为________cm ,0~154 s内运动的路程为________cm.(2)(10分)两个横截面半径均为R 的半圆柱形玻璃砖ABC 和DEF 拼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圆柱形玻璃砖A (D )BC (F )E ,一束单色光从左侧玻璃砖上的M 点入射,M 点到AC (DF )的距离d =32R ,入射光线的延长线经过A (D )点,左侧玻璃砖ABC 对该单色光的折射率n 1=3,右侧玻璃砖DEF 对该单色光的折射率n 2=22,真空中的光速为c .①若将该单色光第一次在玻璃砖DEF 与空气的界面上的入射点记为N (图中未标出),分析判断该单色光在N 点能否发生全反射.②求该单色光从M 点传播至N 点的时间.解析:(1)由图可得,该质点振动的周期为2 s ,由简谐运动时间的周期性可知,10 s 时的运动情况与t =0时相同,速度方向为x 轴正方向,即竖直向上;该质点的振动方程为x =40sin πt cm ,t 1=0.5 s 时,x 1=40 cm ,t 2=1.5 s 时,x 2=-40 cm ,0.5~1.5 s 时间内质点的位移x =x 2-x 1=-80 cm ;t 3=154s 时,x 3=-20 2 cm ,质点在0~154s 内运动的路程s =8A -|x 3|=(320-202)cm.(2)①如图(a)所示,cos θ=32R R =32,则θ=30°,∠MOA=60°,△MAO 为等边三角形,所以光线在M 点的入射角α=60° 由折射定律n 1=sin αsin β可得折射角β=30° 光路图如图(b)所示,由β=θ可知折射光线恰好垂直AC (DF )面射入玻璃砖DEF ,由几何关系可得光线在N 点的入射角γ=β=30° sin C =1n 2=122<12故临界角C <30°所以该单色光在N 点能发生全反射 ②该单色光在玻璃砖ABC 中的传播时间t 1=d v 1=32R c 3=3R 2c在玻璃砖DEF 中的传播时间t 2=d ′v 2=32R c 22=6R c则该单色光从M 点传播至N 点的时间t =t 1+t 2=⎝ ⎛⎭⎪⎫32+6Rc答案:(1)竖直向上 -80 (320-202)(2)①能 ②⎝ ⎛⎭⎪⎫32+6Rc。
2014山东高考物理试题含答案解析高三物理
选择题:共60分二、选择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2014·山东理综,14)如图,用两根等长轻绳将木板悬挂在竖直木桩上等高的两点,制成一简易秋千。
某次维修时将两轻绳各剪去一小段,但仍保持等长且悬挂点不变。
木板静止时,F1表示木板所受合力的大小,F2表示单根轻绳对木板拉力的大小,则维修后()A.F1不变,F2变大B.F1不变,F2变小C.F1变大,F2变大D.F1变小,F2变小答案:A解析:因木板均处于静止状态,所以两次所受合力F1均为零,即合力F1不变。
设绳与竖直,可知两绳各剪去一段后,θ角会变大,方向成θ角,由平衡条件得2F2cosθ=mg,解得F2=mg2cosθ所以F2变大。
选项A正确。
15.(2014·山东理综,15)一质点在外力作用下做直线运动,其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
在图中标出的时刻中,质点所受合外力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的有()A.t1B.t2C.t3D.t4答案:AC解析:因物体做直线运动,速率增大的阶段质点所受合外力方向与其速度方向一定相同。
由此判断选项A、C正确。
16.(2014·山东理综,16)如图,一端接有定值电阻的平行金属轨道固定在水平面内,通有恒定电流的长直绝缘导线垂直并紧靠轨道固定,导体棒与轨道垂直且接触良好。
在向右匀速通过M、N两区的过程中,导体棒所受安培力分别用F M、F N表示。
不计轨道电阻。
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F M向右B.F N向左C.F M逐渐增大D.F N逐渐减小答案:BCD解析:电磁感应中,感应电流所受安培力总是阻碍导体棒的运动,且安培力既垂直于导体棒又垂直于磁场,故F M、F N方向均向左,选项A错,B对;导体棒在M区运动时,离通电直导线距离逐渐变小,磁场逐渐增强,感应电流及安培力均变大;同理,在N区运动时,远离通电直导线,磁场减弱,感应电流及安培力均变小。
高中物理选修3-4测试题及答案
物理(选修3-4)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 如图为一质点做简谐运动的位移x与时间t的关系图象,由图可知,在t=4s时,质点的()A.速度为正的最大值,加速度为零B.速度为负的最大值,加速度为零C.速度为零,加速度为正的最大值D.速度为零,加速度为负的最大值2. 如图所示为某时刻LC振荡电路所处的状态,则该时刻()A.振荡电流i在增大B.电容器正在放电C.磁场能正在向电场能转化D.电场能正在向磁场能转化3. 下列关于光的相识,正确的是()A、光的干涉和衍射不仅说明白光具有波动性,还说明白光是横波B、全息照片往往用激光来拍摄,主要是利用了激光的相干性C、验钞机是利用红外线的特性工作的D、拍摄玻璃橱窗内的物品时,往往在镜头前加一个偏振片以增加透射光的强度4. 如图所示,一细束白光通过玻璃三棱镜折射后分为各种单色光,取其中a、b、c三种色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把温度计放在c的下方,示数增加最快;B.若分别让a、b、c三色光通过一双缝装置,则a光形成的干涉条纹的间距最大;C.a、b、c三色光在玻璃三棱镜中的传播速度依次越来越小;D.若让a、b、c三色光以同一入射角,从空气中某方向射入一介质,b光恰能发生全反射,则c光也肯定能发生全反射。
5.从接收到的高频振荡电流中分别出所携带的有用信号的过程叫做()A.解调B.调频C.调幅D.调谐6.在水面下同一深处有两个点光源P、Q,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当它们发光时,在水面上看到P 光照亮的水面区域大于Q光,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P光的频率大于Q光B.P光在水中传播的波长大于Q光在水中传播的波长C.P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小于Q光D.让P光和Q光通过同一双缝干涉装置,P光条纹间的距离小于Q光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空中楼阁产生的缘由是由于海面上上层空气的折射率比下层空气折射率大B.各种电磁波中最简单表现出干涉和衍射现象的是γ射线C.医院里用γ射线给病人透视D.假设有一列火车以接近于光速的速度运行,车厢内站立着一个中等身材的人。
2014新课标高考物理选修专项训练3-3
2014新课标高考物理选修专项训练3-3题组一33.【物理—选修3-3】(15分)(1)(6分)下列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是()(填正确答案标号。
选对1个得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6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A.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小B.分子运动的平均速度可能为零,瞬时速度不可能为零C.液体与大气相接触,表面层内分子所受其他分子的作用表现为相互吸引D.0 ℃的铁和0 ℃的冰,它们的分子平均动能相同E.气体分子单位时间内与单位面积器壁碰撞的次数与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和温度有关(2)(9分)一活塞将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封闭在汽缸内,初始时气体体积为3.0×10-3m3,测得此时气体的温度和压强分别为300 K和1.0×105Pa,加热气体缓慢推动活塞,测得气体的温度和压强分别为320 K和1.0×105 Pa。
①求此时气体的体积。
②保持温度为320 K不变,缓慢改变作用在活塞上的力,使气体压强变为8.0×104 Pa,求此时气体的体积。
题组二33.【选修模块3—3】(15分)(1)(6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I)若某种实际气体分子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则一定质量的该气体内能的大小与气体体积和温度的关系正确的是A.如果保持其体积不变,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大B. 如果保持其温度不变,体积增大,内能一定增大C. 如果吸收热量,温度升高,体积增大,内能不一定增大(II)有关热力学第二定律说法正确的是D. 热量能够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但不可能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E.任何热机都不可能使燃料释放的热量完全转化为机械能(2)(9分)如图所示,一圆柱形绝热容器竖直放置,通过绝热活塞封闭着摄氏温度为t1的理想气体,活塞的质量为m,横截面积为S,与容器底部相距h1。
现通过电热丝给气体加热一段时间,使其温度上升到(摄氏)t2,若这段时间内气体吸收的热量为Q,已知大气压强为p0,重力加速度为g,求:(1)气体的压强.(2)这段时间内活塞上升的距离是多少?(3)这段时间内气体的内能如何变化,变化了多少?题组三33.[物理——选修3-3](15分)⑴(6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选对1个给2分,选对2个给4分,选对3个给6分。
2014高考物理考前提分专练:选修3-4含解析
选修3-4(限时:40分钟)1.(2013·新课标Ⅱ·34)(1)如图1,一轻弹簧一端固定,另一端连接一物块构成弹簧振子,该物块是由a、b两个小物块粘在一起组成的.物块在光滑水平面上左右振动,振幅为A0,周期为T0。
当物块向右通过平衡位置时,a、b之间的粘胶脱开;以后小物块a振动的振幅和周期分别为A和T,则A______A0(填“〉”“<"或“="), T______T0(填“〉"“<”或“=”).图1图2(2)如图2,三棱镜的横截面为直角三角形ABC,∠A=30°,∠B =60°.一束平行于AC边的光线自AB边的P点射入三棱镜,在AC边发生反射后从BC边的M点射出,若光线在P点的入射角和在M点的折射角相等.(i)求三棱镜的折射率;(ii)在三棱镜的AC边是否有光线逸出,写出分析过程.(不考虑多次反射)答案(1)<<(2)(i)错误!(ii)没有光线透出,分析过程见解析解析(2)(ⅰ)光路图如图所示,图中N点为光线在AC边发生反射的入射点.设光线在P点的入射角为i、折射角为r,在M点的入射角为r′、折射角依题意也为i,由几何关系知i=60°①由折射定律有sin i=n sin r ②n sin r′=sin i ③由②③式得r=r′④OO′为过M点的法线,∠C为直角,OO′∥AC,由几何关系有∠MNC=r′⑤由反射定律可知∠PNA=∠MNC ⑥联立④⑤⑥式得∠PNA=r ⑦由几何关系得r=30°⑧联立①②⑧式得n=错误!⑨(ⅱ)设在N点的入射角为i′,由几何关系得i′=60°⑩此三棱镜的全反射临界角满足n sin C=1 ⑪由⑨⑩⑪式得i′>C ⑫此光线在N点发生全反射,三棱镜的AC边没有光线透出.2.(2013·重庆·11)(1)一列简谐横波沿直线传播,某时刻该列波上正好经过平衡位置的两质点相距6 m,且这两质点之间的波峰只有一个,则该简谐波可能的波长为()A.4 m、6 m和8 m B.6 m、8 m和12 mC.4 m、6 m和12 m D.4 m、8 m和12 m(2)利用半圆柱形玻璃,可减小激光光束的发散程度.在图3所示的光路中,A为激光的出射点,O为半圆柱形玻璃横截面的圆心,AO过半圆顶点.若某条从A点发出的与AO成α角的光线,以入射角i入射到半圆弧上,出射光线平行于AO,求此玻璃的折射率.图3答案(1)C (2)错误!解析(1)符合题意的波形有三种,如图所示:则λ12=6 mλ1=12 mλ2=6 m错误!λ3=6 mλ3=4 m因此选项C正确.(2)如图所示,由几何关系知:i=α+r所以r=i-α所以此玻璃的折射率n=错误!=错误!3.(1)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t时刻波形图如图4中的实线所示,此时波刚好传到P点,t+0.6 s时刻的波形如图中的虚线所示,a、b、c、P、Q是介质中的质点,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图4A.这列波的波速可能为50 m/sB.质点a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一定小于30 cmC.质点c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可能为60 cmD.若T=0.8 s,则当t+0.5 s时刻,质点b、P的位移相同E.若T=0.8 s,当t+0.4 s时刻开始计时,则质点c的振动方程为y=0.1sin (52πt) (m)(2)在真空中有一正方体玻璃砖,其截面如图5所示,已知它的边长为d.在AB面上方有一单色点光源S,从S发出的光线SP以60°入射角从AB面中点射入,当它从侧面AD射出时,出射光线偏离入射光线SP的偏向角为30°,若光从光源S到AB面上P 点的传播时间和它在玻璃砖中传播的时间相等.求点光源S到P 点的距离.图5答案(1)ACD (2)错误!d解析(1)由波形图可知波长λ=40 m,0.6 s=nT+错误!T(n=0,1,2…),T=错误!s(n=0,1,2…),当n=0时,T=0.8 s,v=错误!=50 m/s,故A选项正确;n=1时,质点c恰好振动(0。
高三物理选修3-4复习成长训练14
主动成长夯基达标1.等腰三棱镜的顶角是30°.光线垂直于棱镜的一个腰面射入棱镜,从另一面射出时,出射光线偏离原来光线30°角,则该棱镜的折射率为( ) A.3 B.3/2 C.3/3D.3/2思路解析:依题意作图28,由题意可知:i=60°,r=30°,由折射定律得330sin 60sin ==︒︒n ,A 正确.图28答案:A2.图13-4-8中四图表示一束白光通过三棱镜的光路图,其中正确的是( )图13-4-8思路解析:因为光在棱镜的两个侧面上发生折射,每次折射都向底边偏折,并且玻璃对不同单色光的折射率不同,不同单色光在同一侧面的偏折角就不同.答案:D3.如图13-4-9一个小的光源S 发出白光,经三棱镜分光.若人沿着折射光线的反方向观察,通过棱镜可以看到( )图13-4-9A.白光点B.光点上部红色,下部紫色C.光点上部紫色,下部红色D.看不到光源的像思路解析:由于各种单色光中,紫光的折射率最大,偏折角也最大,成的像最高,红光的折射率最小,偏折角也最小,成的像最低,故C 正确.答案:C4.白光通过三棱镜发生色散,这说明( )A.不同颜色的光在真空中的光速不同B.在同一介质中红光的折射率比紫光大C.在同一介质中红光的光速比紫光大D.每种颜色的光通过三棱镜都会分成几种颜色的光思路解析:色散现象表明,棱镜对红光的折射率最小,由vc n 可知,红光在棱镜中的速度最大,C 正确.答案:C5.水中同一深度排列着四个不同颜色的球.如果从水面上方垂直俯视各球,感觉最浅的是( )A.红球B.黄球C.绿球D.紫球思路解析:设球的实际深度为h ,人感觉的深度为h′,根据视深公式nh h ='可知,由于水对紫光的折射率最大,故紫球看起来最浅,故选D.答案:D6.关于薄膜干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有厚度均匀的薄膜,才会发生干涉现象B.只有厚度不均匀的楔形薄膜,才会发生干涉现象C.厚度均匀的薄膜会形成干涉条纹D.观察肥皂液膜的干涉现象时,观察者应和光源在液膜的同一侧思路解析:当光从薄膜的一侧照射到薄膜上时,只要前后两个反射回来的光波的路程差满足振动加强条件,就会出现明条纹,满足振动减弱的条件就会出现暗条纹.这种情况在薄膜厚度不均匀时才会出现;当薄膜厚度均匀时,不会出现干涉条纹,但也能发生干涉现象,这时某些颜色的光因干涉而减弱,另一些光因干涉而加强.减弱的光透过薄膜,加强的光被反射回来,所以这时看到薄膜的颜色是振动加强的光的颜色,但不会形成干涉条纹.由上述分析可知,A 、B 、C 错,D 对.答案:D7.图13-4-10是用干涉检查某块厚玻璃板上表面是否平的装置,所用单色光是用普通光源加滤光片产生的,检查中所观察到的干涉条纹是由下列哪两个表面反射的光线叠加而成的( )图13-4-10A.a 的上表面和b 的下表面B.a 的上表面和b 的上表面C.a 的下表面和b 的上表面D.a 的下表面和b 的下表面 思路解析:用薄膜干涉来检查工件平整度的薄膜是空气膜. 答案:C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白光做光的干涉实验时,偏离中央明条纹较远的是紫光B.用白光做光的干涉实验时,偏离中央明条纹较远的是红光C.涂有增透膜的照相机镜头增强了对紫光的透射程度D.从竖立肥皂膜上看到的彩色条纹是从膜的两表面反射的光相干涉的结果思路解析:由于干涉实验中,有λdl x =∆,即条纹间距与光波长成正比,而红光波长最大,故偏离中央明条纹最远的是红光;增透膜应该增透的是人的视觉最敏感的光——绿光,从而才能使所成的像既亮又清晰;肥皂膜上的条纹是由于光从膜前、后表面反射后,相干而形成的,故应选B 、D.答案:BD9.涂有增透膜的照相机镜头看上去呈现淡紫色,这说明( )A.增透膜明显增强了红光的透射强度B.增透膜明显增强了紫光的透射强度C.增透膜明显增强了绿光的透射强度D.增透膜明显增强了紫光的反射损失图13-4-11思路解析:照相机所成的像,应该尽量接近于人眼看到的情况,人眼对绿光最敏感,所以照相机镜头应该使绿光透射强度大于其他单色光.1,使绿光在增透膜的前后由此便确定了增透膜的厚度是绿光波长的4两个表面上的反射光程差恰好等于绿光的半个波长(发生薄膜干涉),以达到绝大多数能量能通过透镜照到底片上的目的.而其他种类的单色光或多或少被镜头反射,尤其是人眼不敏感的红光和紫光被反射得最多,这样照相机镜头看上去吴淡紫色了.因此,本题选项C正确.答案:C10.如图13-4-11所示,等腰棱镜的顶角为30°,光线MO垂直于AC边射向棱镜,入射光线MO和折射光线ON的反向延长线夹角为30°,则光在这种玻璃中传播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思路解析:如图29,过O点作法线由题意可知,α=30°,故棱镜的折射率为330sin 60sin sin sin ===︒︒αβn图29 光在这种玻璃中的传播速度s m n c v /31038⨯===1.732×108 m/s. 答案:1.732×108 m/s11.为了减少光在透镜表面由于反射带来的损失,可在透镜表面涂上一层增透膜.已知增透膜的折射率为1.4,绿光的波长为5 600︒A .为了使其在垂直表面入射的使反射光干涉消失,求所涂的这种增透膜的最小厚度.解:为了消除绿光的反射,必须使其在增透膜中的两列反射光的路程差正好等于绿光在增透膜中半波长的奇数倍,即薄膜的最小厚度d 为4λ,注意λ为透射光在增透膜中的波长. 若绿光在真空中的波长为 λ0,在增透膜中的波长为λ,由折射率与光速的关系和光速与波长及频率的关系得ff v c n λλ0== 于是有n 0λλ=,增透膜的厚度m n d 4.14106.544170⨯⨯===-λλ=1×10-7 m 答案:1×10-7 m走近高考12.一个半径较大的透明玻璃球体,截去其下面的一部分,然后将这一部分放到标准的水平面上,现让单色光竖直射向截面,如图13-4-12所示,在反射光中看到的是图13-4-12A.平行的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B.环形的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C.只能看到同颜色的平行反射光D.一片黑暗思路解析:把球形玻璃体截下的部分的凸面与标准平面接触时,在凸面和平面之间形成空气层,空气层厚度相同的点构成以接触点为圆心的同心圆,当用单色光垂直射向截面时,光分别在空气层的上表面和下表面被反射,这两列光满足干涉加强的点也组成一组同心圆,因此我们看到的干涉条纹是明暗相间的环形条纹.答案:B13.市场上有种灯具俗称“冷光灯”,用它照射物品时能使被照物品处产生的热效应大大降低,从而广泛地应用于博物馆、商店等处.这种灯降低热效应的原因之一是在灯泡后面放置的反光镜玻璃表面上镀一层薄膜(例如氟化镁),这种膜能消除不镀膜时玻璃表面反射回来的热效应最显著的红外线.以λ表示此红外线在薄膜中的波长,则所镀薄膜的厚度最小应为( ) A.λ81 B.λ41 C.λ21 D.λ思路解析:红外线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热效应,当光照物体时,一般都伴随着大量的红外线而致热.在灯泡后面放置的反光镜玻璃表面上镀一层如氟化镁薄膜(相当于增透膜),当增透膜最小厚度等于红外线在其中传播的波长的41时,灯泡发出的红外线射到增透膜后,从增透膜的前后表面反射回来的两束红外线发生干涉,相互抵消,使反射的红外线强度减弱,达到冷光效果.答案:B14.(2004浙江、福建卷)发出白光的细线光源ab,长度为l 0,竖直放置,上端a 恰好在水面以下,如图13-4-13.现考虑线光源ab 发出的靠近水面法线(图中的虚线)的细光束经水面折射后所成的像,由于水对光有色散作用,若以l 1表示红光成的像的长度,l 2表示紫光成的像的长度,则( )图13-4-13A.l 1<l 2<l 0B.l 1>l 2>l 0C.l 2>l 1>l 0D.l 2<l 1<l 0思路解析:作出自b 点发出一条光线的出射光线,反向延长后与ab的交点在b点的上方.由于蓝光的折射率比红光的折射率大,则蓝光偏折的角度大,则成像较短,故D对.答案:D15.图13-4-14所示为一显示薄膜干涉现象的实验装置,P是附有肥皂膜的丝圈,S是一点燃的酒精灯.往火焰上洒些盐后,在肥皂膜上观察到的干涉图象应是图13-4-14中的( )图13-4-14思路解析:肥皂膜由于重力作用,上薄下厚形成楔形膜,由薄膜干涉出现明暗条纹的条件可知,干涉条纹应该是水平而平行的明暗相间的条纹.答案:D沁园春·雪 <毛泽东>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2014高考物理二轮复习方案专题限时集训(新课标 安徽专用):第12讲 选修3-4含解析
专题限时集训(十二)A[第12讲选修3-4](时间:40分钟)1.图12-1为一列在均匀介质中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在某时刻的波形图,波速为2 m/s,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图12-1A.经过Δt=4 s,质点Q通过的路程是0。
4 mB.经过Δt=4 s,质点P将向右移动8 mC.P点振幅比Q点振幅小D.质点P此时刻的振动方向沿y轴正方向2. 如图12-2所示,a、b为两束不同频率的单色光,以45°的入射角射到玻璃砖的上表面,直线OO′与玻璃砖垂直且与其上表面交于N点,入射点A、B到N点的距离相等,经玻璃砖上表面折射后两束光相交于图中的P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12-2A.在真空中,a光的传播速度大于b光的传播速度B.在玻璃中,a光的传播速度小于b光的传播速度C.同时增大入射角(入射角始终小于90°),则a光在下表面先发生全反射D.同时增大入射角(入射角始终小于90°),则b光在下表面先发生全反射3.如图12-3所示,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的一条直线上,两个振源A、B相距8 m.在t0=0时刻,A、B开始振动,它们的振幅相等,且都只振动了一个周期,A、B的振动图像分别如图12-4甲、乙所示.若A振动形成的横波向右传播,B振动形成的横波向左传播,波速均为10 m/s,则()图12-3图12-4A.t1=0.2 s时刻,两列波相遇B.两列波在传播过程中,若遇到大于1 m的障碍物,不能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C.在两列波相遇过程中,AB连线中点C处的质点的振动速度始终为零D.t2=0.8 s时刻,B处质点经过平衡位置且振动方向向下4.如图12-5所示为一列简谐横波在t1=0时刻的波形图,此时波中质点M的运动方向沿y轴负方向,且到t2=0。
55 s时质点M 恰好第三次到达y轴正方向最大位移处.试求:(1)该波的传播方向和波速;(2)从t1=0至t3=1.2 s波中质点N运动的路程和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分别是多少?图12-55.某同学用如图12-6所示装置测量某种液体的折射率,首先在紧贴着容器边缘竖直插入一根长刻度尺,零刻度线在A端,当容器中没有液体时,该同学在图示位置只能看到标尺上的P点,当容器中正好装满液体时,刚好观察到零刻度线,已知圆柱形容器的直径d =12 cm,高h=16 cm,P点的刻度值L=7 cm,求该透明液体的折射率.图12-66.半球形介质截面如图12-7所示,O为圆心,单色光a、b相互平行,从不同位置进入介质,光线a在O点恰好发生全反射.光线b的入射角为45°,求:(1)介质的折射率;(2)光线b在介质中的折射角.图12-77.(1)如图12-8所示,一个半径为R、透明的错误!球体放置在水平面上,一束蓝光从A点沿水平方向射入球体后经B点射出,最后射到水平面上的C点.已知OA=错误!,该球体对蓝光的折射率为错误!,则它从球面射出时的出射角β=________.若换用一束紫光同样从A点射入该球体,则它从球体射出后落到水平面上形成的光点与C点相比,位置________(选填“偏左”“偏右"或“不变”).图12-8(2)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周期为T=2 s,t=0时刻的波形如图12-9所示.此刻,波刚好传到x1=6 m处,求:坐标x2=10 m处的质点,经多长时间第一次经过平衡位置向y轴负方向运动?图12-9专题限时集训(十二)B [第12讲选修3-4](时间:40分钟)1.如图12-10所示,图甲为一波源的共振曲线,图乙中的a 表示该波源在共振状态下的振动形式沿x轴传播过程中形成的机械波在t=0时刻的波形曲线.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甲乙图12-10A.图甲中,若驱动力周期变小共振动曲线的峰将向频率f变大的方向移动B.图乙中,波速为1。
【优化方案】物理人教版选修3-4精品练:第14章第三节
[学生用书P7]1.为了使需要传递的信息(如声音、图像等)加载在电磁波上发射到远方,必须对振荡电流进行()A.调谐B.放大C.调制D.检波答案:C2.要提高LC振荡电路辐射电磁波的本领,应该采取的措施是()A.增加辐射波的波长B.使振荡电容器的正对面积足够大C.尽可能使电场和磁场分散开D.增加回路中的电容和电感答案:C3.调谐电路的可变电容器的动片从完全旋入到完全旋出仍接收不到较高频率电台发出的电信号,要收到电信号,应()A.增大调谐电路中线圈的匝数B.加大电源电压C.减少调谐电路中线圈的匝数D.将线圈的铁芯取走解析:选CD.当调谐电路的固有频率等于接收电磁波的频率时,发生电谐振才能较好地收到电台信号,本题中收不到信号的原因是调谐电路的固有频率低,由f=12πLC知,在C无法再调节的情况下,可减小L以提高f,故C、D正确.4.在无线电波广播的接收中,调谐和检波是两个必须经历的过程,下列关于接收过程的顺序,正确的是()A.调谐→高频放大→检波→音频放大B.检波→高频放大→调谐→音频放大C.调谐→音频放大→检波→高频放大D.检波→音频放大→调谐→高频放大答案:A5.关于调制器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调制器的作用是把低频声音信号加载到高频信号上去B.调制器的作用可以是把低频信号的信息加载到高频信号的振幅上去C.调制器的作用可以是把低频信号的信息加载到高频信号的频率上去D.调制器的作用是将低频声音信号变成高频信号,再放大后直接发射出去解析:选ABC.调制器的作用是把低频声音信号加载到高频振荡信号上去,如果高频信号的振幅随低频信号的变化而变化,则是调幅;如果高频信号的频率随低频信号的变化而变化,则是调频.由于低频信号不利于直接从天线发射,所以需要将低频信号加载到高频信号上去.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无线电波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无线电波是波长从几千米到几毫米的电磁波B.无线电波在任何介质中传播速度均为3.00×108 m/sC.无线电波不能产生干涉和衍射现象D.无线电波由真空进入介质传播时,波长变短解析:选AD.无线电波中长波波长有几十千米,微波中的毫米波只有几毫米,A项正确;无线电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3.00×108 m/s,B项错误;无线电波也能产生干涉和衍射现象,C项错误;无线电波由真空进入介质传播时,由于波速减小可知波长变短,D项正确.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发射电磁波要使用振荡器、调谐器和天线B.接收电磁波要使用天线、调制器、检波器和喇叭C.电磁波只能传递声音信号,不能传递图像信号D.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 m/s解析:选D.电磁波发射时要把各种信号加载到高频振荡电流上,这个过程叫做调制而不是调谐,调谐的通俗讲法就是选台,它只能发生在接收过程,A、B错误;电磁波中既可含有音频信号也可含有视频信号,它既能传播声音信号,也能传递图像信号,C错误;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 m/s,D正确.3.如图14-3-4所示为某种实际发射无线电波的装置示意图.高频振荡器产生高频等幅振荡电流如图甲所示,回路中串联一个碳粒话筒,当声音波形如图乙所示,使振膜振动,振膜内的碳粒被压紧和放松,阻值发生变化,同时使高频振荡电流的幅度发生变化,实现调幅,发射出去的电磁波是下图中的哪一个()图14-3-4解析:选B.因为碳粒话筒的阻值随声音信号而变化,所以振荡电流的振幅也跟着变化,它不仅影响正半周,也影响负半周,B选项正确.4.关于无线电波的发送和接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为了将信号发送出去,先要进行调谐B.为了从各个电台发出的电磁波中将需要的选出来,就要进行调制C.为了从高频电流中还原出声音信号,就要进行调频D.以上说法都不对解析:选D.为了将信号发送出去,先要进行调制,A错误;为了从各个电台发出的电磁波中选出需要的,就要进行调谐,B也错误;为了从高频电流中还原出声音信号,就要进行解调,故C也错误,所以D正确.5.为了增大无线电台向空间辐射无线电波的能力,对LC 振荡电路结构可采取下列哪些措施( )A .增大电容器极板的正对面积B .增大电容器极板的间距C .增大自感线圈的匝数D .提高供电电压解析:选B.要增大无线电台向空间辐射电磁波的能力,必须提高其振荡频率,由f =12πLC知,减小L 和C 可以提高f .要减小L ,可采取减小线圈匝数,向外抽出铁芯的办法,要减小C 可采取增大极板间距,减小正对面积,减小介电常数的办法.故B 正确,A 、C 、D 错误.6.在LC 振荡电路的电容器极板距离减小后与某一外来电磁波发生电谐振,那么振荡电路原来的周期T 1与外来电磁波的周期T 2的关系是( )A .T 1<T 2B .T 1>T 2C .T 1=T 2D .均有可能解析:选A.由C ∝εS d可知d ↓,C ↑, 而T =2πLC ,C ↑,T ↑,即周期增大后发生电谐振,则说明T 1<T 2,故A 选项正确.7.图14-3-5甲为一个调谐接收电路,图乙、丙、丁为电路中的电流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则( )图14-3-5 A .i 1是L 1中的电流图象B .i 1是L 2中的电流图象C .i 2是L 2中的电流图象D .i 3是流过耳机的电流图象解析:选ACD.乙图是完整的高频调幅电流,是接收电路中的电流,丙图是经二极管半波整流后的电流,在L 2中和D 中通过,丁图是通过耳机的低频电流.选项A 、C 、D 正确.8.如果收音机调谐电路中是采用改变电容的方式来改变回路固有频率的,当接收的电磁波的最长波长是最短波长的3倍时,则电容器的最大电容量与最小电容量之比为( )A .3∶1B .9∶1C .1∶3D .1∶9答案:B9.在收音机的调谐电路中,线圈的自感系数为L ,要想接收波长为λ的电台信号,应把调谐电路中电容器的电容调至(c 为光速)( )A.λ2πLcB.12πLcλC.λ22πLc 2D.λ24π2Lc2 解析:选D.由λ=c f 可得:波长为λ的电台信号的频率f =c λ,故应将调谐电路的频率也调至f ,又f =12πLC,所以c λ=12πLC 得,C =λ24π2c 2L ,只有D 正确. 10.一台无线电接收机,当接收频率为535 kHz 的信号时,调谐回路里电容器的电容是360 pF.如果调谐回路里的电感线圈保持不变,要接收频率为1605 kHz 的信号时,调谐回路里电容器的电容应改变为( )A .40 pFB .120 pFC.1080 pF D.3240 pF解析:选A.由f=12πLC得:f1=535×103 Hz=12πL×360×10-12①f2=1605×103 Hz=12πLC②由①②得C=40×10- F=40 pF.二、非选择题11.(2011年临沂高二检测)一收音机调谐回路中线圈电感是30 μH,电容器可变,最大电容是270 pF,最小电容是30 pF,求接收到的无线电波的波长范围多大?解析:c=fλ①f=12πLC②由①②得:c=λ2πLC,所以:λ=2πc LCλ最小=2πc LC最小=2×3.14×3×108×30×10-6×30×10-12m≈56.52 mλ最大=2πc LC最大=2×3.14×3×108×30×10-6×270×10-12m≈169.56 m所以,该收音机接收到无线电波的波长范围为56.52 m~169.56 m. 答案:56.52 m~169.56 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题型专练之—勿忘选考题】2014高考物理增值增分特训:选修3-4(限时:40分钟)1.(2013·新课标Ⅱ·34)(1)如图1,一轻弹簧一端固定,另一端连接一物块构成弹簧振子,该物块是由a、b两个小物块粘在一起组成的.物块在光滑水平面上左右振动,振幅为A0,周期为T0.当物块向右通过平衡位置时,a、b之间的粘胶脱开;以后小物块a振动的振幅和周期分别为A和T,则A______A0(填“>”“<”或“=”), T______T0(填“>”“<”或“=”).图1图2(2)如图2,三棱镜的横截面为直角三角形ABC,∠A=30°,∠B=60°.一束平行于AC边的光线自AB边的P点射入三棱镜,在AC边发生反射后从BC边的M点射出,若光线在P点的入射角和在M点的折射角相等.(i)求三棱镜的折射率;(ii)在三棱镜的AC边是否有光线逸出,写出分析过程.(不考虑多次反射)答案(1)<<(2)(i) 3 (ii)没有光线透出,分析过程见解析解析(2)(ⅰ)光路图如图所示,图中N点为光线在AC边发生反射的入射点.设光线在P点的入射角为i、折射角为r,在M点的入射角为r′、折射角依题意也为i,由几何关系知i=60°①由折射定律有sin i=n sin r②n sin r′=sin i ③由②③式得r=r′④OO′为过M点的法线,∠C为直角,OO′∥AC,由几何关系有∠MNC=r′⑤由反射定律可知∠PNA=∠MNC ⑥联立④⑤⑥式得∠PNA =r⑦ 由几何关系得r =30°⑧联立①②⑧式得n = 3 ⑨(ⅱ)设在N 点的入射角为i ′,由几何关系得i ′=60°⑩此三棱镜的全反射临界角满足n sin C =1 ⑪ 由⑨⑩⑪式得i ′>C⑫此光线在N 点发生全反射,三棱镜的AC 边没有光线透出.2. (2013·重庆·11)(1)一列简谐横波沿直线传播,某时刻该列波上正好经过平衡位置的两质点相距6 m ,且这两质点之间的波峰只有一个,则该简谐波可能的波长为( )A .4 m 、6 m 和8 mB .6 m 、8 m 和12 mC .4 m 、6 m 和12 mD .4 m 、8 m 和12 m(2)利用半圆柱形玻璃,可减小激光光束的发散程度.在图3所示的光路中,A 为激光的出射点,O 为半圆柱形玻璃横截面的圆心,AO 过半圆顶点.若某条从A 点发出的与AO 成α角的光线,以入射角i 入射到半圆弧上,出射光线平行于AO ,求此玻璃的折射率.图3答案 (1)C (2)sin i sin i -α解析 (1)符合题意的波形有三种,如图所示: 则λ12=6 m λ1=12 m λ2=6 m 32λ3=6 m λ3=4 m因此选项C 正确.(2)如图所示,由几何关系知:i =α+r所以r =i -α 所以此玻璃的折射率n =sin i sin r =sin isin i -α 3. (1)一列简谐横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t 时刻波形图如图4中的实线所示,此时波刚好传到P 点,t +0.6 s 时刻的波形如图中的虚线所示,a 、b 、c 、P 、Q 是介质中的质点,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图4A .这列波的波速可能为50 m/sB .质点a 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一定小于30 cmC .质点c 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可能为60 cmD .若T =0.8 s ,则当t +0.5 s 时刻,质点b 、P 的位移相同E .若T =0.8 s ,当t +0.4 s 时刻开始计时,则质点c 的振动方程为y =0.1sin (52πt )(m)(2)在真空中有一正方体玻璃砖,其截面如图5所示,已知它的边长为d .在AB 面上方有一单色点光源S ,从S 发出的光线SP 以60°入射角从AB 面中点射入,当它从侧面AD 射出时,出射光线偏离入射光线SP 的偏向角为30°,若光从光源S 到AB 面上P 点的传播时间和它在玻璃砖中传播的时间相等.求点光源S 到P 点的距离.图5答案 (1)ACD (2)32d 解析 (1)由波形图可知波长λ=40 m,0.6 s =nT +34T (n =0,1,2…),T =2.44n +3s(n =0,1,2…),当n =0时,T =0.8 s ,v =λT=50 m/s ,故A 选项正确;n =1时,质点c恰好振动(0.6-2.47×14) s =3.67 s =112T ,s =32×4A =60 cm ,故C 选项正确;当T =0.8s 时,画出t +0.5 s 时刻的波形图可以判断D 选项正确;若T =0.8 s ,ω=2πT=2.5πrad/s ,当t +0.4 s 时刻开始计时,v =50 m/s ,经0.4 s 波向前传播20 m ,作图得质点c 的振动方程为y =0.1cos (5π2t ) (m),E 选项错误.(2)光路图如图所示,由折射定律知,光线在AB 面上折射时有n =sin 60°sin α在BC 面上出射时n =sin γsin β由几何关系有α+β=90° δ=(60°-α)+(γ-β)=30°联立以上各式并代入数据解得α=β=45°,γ=60° 所以n =62光在棱镜中通过的距离s =22d =c nt 设点光源到P 点的距离为L ,有L =ct 解得L =32d 4.(1)如图6甲所示, 一根水平张紧的弹性长绳上有等间距的Q ′、P ′、O 、P 、Q 质点,相邻两质点间距离均为1 m ,t =0时刻O 质点从平衡位置开始沿y 轴正方向振动,并产生分别向左、向右传播的波,质点O 的振动图象如图乙所示,当O 点第一次达到正方向最大位移时刻,P 点刚开始振动,则( )图6A .P ′、P 两点间距离等于半个波长,因此它们的振动步调始终相反B .当波在绳中传播时,绳中所有质点沿x 轴移动的速度都相同C .当Q ′点振动第一次达到负向最大位移时,O 质点已经走过25 cm 路程D .若质点O 振动频率加快,当它第一次达到正方向最大位移时刻,P 点仍刚好开始振动(2)如图7所示,空气中有一折射率为2的玻璃柱体,其横截面是圆心角为90°、半径为R 的扇形OAB .一束平行光平行于横截面,以45°入射角照射到OA 上,OB 不透光.若只考虑首次入射到圆弧AB 上的光,则AB 上有光透出部分的弧长为多长?图7答案 (1)C (2)14πR解析 (2)由sin C =1n,可知光在玻璃柱中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C=45° sin 45°sin r= 2所有光线从AO 进入玻璃柱后的折射角均为30°从O 点入射后的折射光线将沿半径从C 点射出.假设从E 点入射的光线经折射后到达D 点时刚好发生全反射,则∠ODE =45°. 如图所示,由几何关系可知θ=45° 故弧长为14πR5. (1)在“探究单摆周期与摆长关系”的实验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________.A .应选择伸缩性小、尽可能长的细线做摆线B .用刻度尺测出细线的长度并记为摆长lC .在小偏角下让单摆摆动D .当单摆经过平衡位置时开始计时,测量一次全振动的时间作为单摆的周期TE .通过简单的数据分析,若认为周期与摆长的关系为T 2∝l ,则可作T 2-l 图象;如果图象是一条直线,则关系T 2∝l 成立(2)如图8所示,相距宽度为a 的红光和蓝光以相同的入射角θ=60°从同一位置射向足够长的平行玻璃砖的上表面,为使两种色光经折射后从下表面射出时不重叠,求玻璃砖的厚度d 应满足什么条件.(已知玻璃砖对红光和蓝光的折射率分别为n 1=62和n 2=3)图8答案 (1)ACE (2)d ≥(3+3)a解析 (1)选择伸缩性小、尽可能长的细线做摆线可以减少误差,选项A 正确;摆线的长度加上小球的半径才是摆长,选项B 错误;小偏角才能保证小球做的是简谐运动,选项C 正确;为了减少误差,应该测量多个周期取平均值来确定单摆周期,选项D 错误;单摆的周期T =2π l g ,所以T 2=4π2gl ,T 2-l 图象应该是一条直线,选项E 正确.(2)如图所示是经玻璃砖折射后,两种色光从下表面射出时恰不重 叠的光路图.对红光,由折射定律n 1=sin θsin α解得α=45°对蓝光,由折射定律n 2=sin θsin β解得β=30°由几何关系得d tan α-d tan β=acos θ解得d =(3+3)a为使两种色光从下表面射出时不重叠,应有d ≥(3+3)a6.(1)一列沿x 轴正向传播的横波在某时刻的波形图如图9甲所示.a 、b 、c 、d 为介质中沿波的传播方向上四个质点的平衡位置,若从该时刻开始计时,则图乙是下面哪个质点经过34个周期后的振动图象( )图9A .a 处质点B .b 处质点C .c 处质点D .d 处质点(2)如图10所示,AOB 是由某种透明物质制成的14圆柱体横截面(O 为圆心),折射率为 2.今有一束平行光以45°的入射角射向柱体的OA 平面,这些光线中有一部分不能从柱体的AB 面上射出,设凡射到OB 面的光线全部被吸收,也不考虑OA 面的反射,求圆柱体AB 面上能射出光线的部分占AB 表面的几分之几.图10答案 (1)B (2)12解析 (2)从O 点射入的光线,折射角为r ,根据折射定律,有:n =sin 45°sin r,解得:r =30°设从某位置P 点入射的光线,折射到AB 弧面上的Q 点时,入射角 恰等于临界角C ,有: sin C =1n代入数据得:C =45°△PQO 中∠α=180°-90°-C -r =15°所以能射出的光线区域对应的圆心角β=90°-α-r =45° 能射出光线的部分占AB 面的比例为45°90°=127. (1)一振动周期为T 、位于x =0处的波源从平衡位置开始沿y 轴正方向做简谐运动,该波源产生的简谐横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波速为v ,关于在x =5vT2处的质点P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质点P 振动周期为T ,速度的最大值为vB .若某时刻质点P 振动的速度方向沿y 轴负方向,则该时刻波源处质点振动的速度方向沿y 轴正方向C .质点P 开始振动的方向沿y 轴正方向D .若某时刻波源在波峰,则质点P 一定在波谷E .若某时刻波源在波谷,则质点P 也一定在波谷(2)如图11所示,在坐标系的第一象限内有一横截面为四分之一圆周的柱状玻璃体OPQ ,OP =OQ =R ,一束单色光垂直OP 面射入玻璃体,在OP 面上的入射点为A ,OA =R 2,此单色光通过玻璃体后沿BD 方向射出,且与x 轴交于D 点,OD =3R ,求:图11①该玻璃的折射率是多少?②将OP 面上的该单色光至少向上平移多少,它将不能从PQ 面直接折射出来. 答案 (1)BCD (2)① 3 ② 0.077R解析 (2)①作出光路图如图所示,在PQ 面上的入射角为 θ1,则sin θ1=OA OB =12,θ1=30°由几何关系可得θ2=60° 折射率n =sin θ2sin θ1= 3②设临界角为C ,则sin C =1n =33单色光恰好不能从PQ 面直接射出时,设光在OP 面的入射点为M ,在PQ 面的反射点为N 则OM =ON sin C =33R 至少向上平移的距离d =OM -OA =33R -R2≈0.077R 8. (1)如图12,△OMN 为玻璃等腰三棱镜的横截面.a 、b 两束可见单色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棱镜底面MN ,在棱镜侧面OM 、ON 上反射和折射的情况如图所示,由此可知 ( )图12A .从玻璃射向空气,a 光的临界角小于b 光的临界角B .玻璃对a 光的折射率小于玻璃对b 光的折射率C .在玻璃中,a 光的速度大于b 光的速度D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a 光干涉条纹宽度小于b 光干涉条纹宽度(2)如图13所示,实线和虚线分别是沿x 轴传播的一列简谐横波在t =0和t ′=0.06 s 时刻的波形图.已知在t =0时刻,x =1.5 m 处的质点向y 轴正方向运动.图13①判断该波的传播方向; ②求该波的最小频率;③若3T <t ′<4T ,求该波的波速.答案 (1)BC (2)①向右 ②12.5 Hz ③75 m/s 解析 (2)①该波向右传播 ②t ′=34T m =0.06 sf m =1T m=12.5 Hz③若3T <t ′<4T ,则t ′=(3+34)TT =0.2415 s v =λT =1.20.24×15 m/s=75 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