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

合集下载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市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市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者而改之。”
研读品析
•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归类整理
• 1、《论语》中的很多语句已经固化为成语,至今仍活跃 在现代汉语中,请再读课文,把它们找出来。
• 2、文言现象梳理
• 通假字 多义词 词类活用 式(倒装句,省略句)
归类整理
归类整理
• (4)古今异义词 • ①学而时习之,习,古义:__________;今义:学习 • ②吾日三省吾身,三,古义:________;今义:数词,三 • ③可以为师矣 ,可以,古义:______;今义:可能,许

拓展延伸
• 宋开国丞相赵普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话是 什么意思?结合所学的《论语》十二则,说说你的理解。
• 这两章都写了追求。前者是孔子的深情赞叹,后者是孔子的自 述心志。
• 这两章都描写生动,情趣盎然,表现了高尚的节操,高洁的品 性。
• 这两章都写了“乐”。坦然的心境,表现了开阔的心胸,表现 了内心的强大。
研读品析
•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
关于孔子
• 孔子,名丘,字仲尼。生于周灵王廿一年,卒于周敬王四十二年。孔父叔 梁纥,孔母颜征在。丘乃殷商苗裔,故丘尝言“殷人也。”"曾祖孔防叔 避宋乱去鲁。父曾任陬邑宰。人称“陬人纥。”
• 丘,三岁丧父。弱冠任委吏,任乘田。而立之年收徒授课。三十五岁,因 鲁内乱首次离鲁适齐。后返鲁任中都宰,有政声。升司空乃至大司寇。五 十五岁复离鲁,周游列国。历经卫、曹、宋、陈、蔡诸国。六十八岁返鲁 。人称“第子三千”。丘为儒学创基,延续数朝。其言论即《论语》。成 书于战国。乃先秦显学之一。汉初有版本三。时人初学必读书。先习《孝 经》、《论语》,再习《五经》。宋后列为经。丘乃思想家、教育家、政 治家。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代表。逝后数千年, 谥号十余称。鲁称尼父 ,汉谓宣尼父,唐称文宣王,历朝皆谥。至清乃封大成至圣文宣先师。俗 间呼为孔夫子。民国五四运动号为孔老二。“文革”更甚。后平反。现尊 称孔子,美称尼甫。全球建“孔子学院”。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1课《论语》十二章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1课《论语》十二章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设计说明】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选取诸子百家经典作品,以期加深学对中华文化之根的理解。

《〈论语〉十二章》作为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从《学而》《八佾》《里仁》《雍也》《泰伯》《颜渊》选取章句。

因《论语》的语录体特点,这些章句之间的内在联系较弱,因而教师在教学时普遍觉得很难对其进行整合。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虽对《论语》有碎片化的阅读经验,但对其核心概念之间的关系、儒家理想人格背后的深层次内涵缺乏深入的理解。

同时,学生对语录体文本的阅读方法也常常处于含混状态,不能联系现实与生活去理解儒家思想的人格内涵,对儒家文化内核的理解多是扁平的、狭隘的。

基于《〈论语〉十二章》的文本特点和现实学情,笔者选取了儒家学说的两个核心概念——“仁"和“礼”及其关系——作为整合章句的切入点来设计学习活动。

“仁与礼是儒家思想系统中的两个基本范畴,仁礼关系是儒家学说中的基本关系。

"围绕“仁”与“礼"及其关系,从字形分析入手,通过诵读、讨论逻辑导图、评析学者观点,设置情境以引导学生体验——认识——发现,让学生通过学习活动自主探究、理解看似散乱的章句背后的文化意蕴。

【教学目标】1.理解《〈论语〉十二章》中“仁”与“礼"的内涵。

2.学习《论语》章句的基本阅读方法,梳理核心概念及其关系。

【教学重难点】学习《论语》章句的基本阅读方法,梳理核心概念及其关系。

【预习作业】1.提供“仁”和“礼"的小篆字形,让学生根据字形推断其意涵。

2.让学生整理《〈论语〉十二章》涉及的儒家思想核心概念,并用思维导图方式画出概念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导入:我们这一单元将学习诸子学说,回归到坚实、深刻、厚重、博大的中国传统文化之根中。

我们这节课一起来学习儒家经典——《论语》。

学习活动一:分析字形,推断意涵课堂讨论:你同意同学作业里哪一种对“仁”的解释,并说说原因。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7年级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市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7年级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市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信仰,三者相同也不同需要区分开来。
• 创始人 孔子
• 基本教义
忠恕 中庸 德治 仁政等
• 代表人物 孔子、孟子、荀子、颜子、朱熹等
• 代表作品 《四书》、《五经》、《十三经》
• 思想核心
仁、义、忠信、孝悌、中庸
• 时期
先秦

儒家是中国古代自从董仲舒“独尊儒术”之后最有影响
的学派。做为华夏固有价值系统的一种表现的儒家,并非通
2.通假字
(1)不亦说乎(“说”同“悦”,愉快) (2)吾十有五(“有”同“又”)
3.词类活用
(1)学而时习之(名词作状语,时常) (2)吾日三省吾身(名词作状语,每天) (3)温故而知新(形容词作动词,分别译为 “旧的知识”“新的理解”) (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动用法,以…… 为乐趣) (5)饭疏食饮水(名词作动词,吃)
凭 (这一点)做 了
理解:讨论正确的学习方法: 复习旧课,领悟新知。
5.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迷惑
思而不学则殆。” 疑惑不解
理解:讨论正确的学习方法: 学习与思考相结合,方能有所得。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在陋
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
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
忍受
回也!”
固定句式:“……也”译作“……是……”
2.“温故”和“知新”是并列的两件事吗?
“温故”和“知新”不是并列的两件事。这也 是讲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因为只 “温故”而不独立思考,绝对达不到“知新”的 目的。《礼记 学记》中记录了孔子的话“记问 之学,不足为人师”,这说明孔子认为只能记诵 一些知识,是不能当别人的老师的。一定要将知 识融会贯通,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 “可以为师”。可见,“温故”和“知新”不是 并列的两件事,关键在于要“知新”。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第12课《〈论语〉十二章》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第12课《〈论语〉十二章》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第12课《〈论语〉十二章》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十二章》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和常见虚词的用法,熟练背诵课文。

(重点)2.结合对孔子的生平与思想的介绍,正确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其中倡导的修身、为学之道。

(难点)3. 感受孔子的人格魅力,联系自身实际,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学习为人处世之道。

(素养)二、教学重点1. 理解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和常见虚词的用法,背诵课文。

2. 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修身、为学之道。

三、教学难点正确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其中的思想内涵,并能联系自身实际,得到启示。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论语》就是其中的一部。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部书的节选部分《十二章》。

(板书课题)(二)作者简介1.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圣人"。

晚年致力于教育,整理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国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使其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

2. 他提倡“有教无类”,创办私学,广收弟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

3.孔子,是一个志在报国又无人重用的闲人,又是一个周游列国、苦寻门路的忙人,更是一个到处碰壁、从不回头的强人。

(三)文学常识1.《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全书共20篇,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关讨论。

是我国最早的语录体记录的古籍,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与《孟子》《大学》《中庸》并称“四书”。

统编版(2024)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2课《论语》十二章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统编版(2024)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2课《论语》十二章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统编版(2024)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2课《论语》十二章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12《论语》十二章【核心素养目标】1.了解孔子及《论语》的相关文学常识,掌握文中的文言实词、虚词并熟练背诵课文。

(语言建构与运用)2.结合课文注释或查阅工具书疏通文意,理解文中出现的成语,积累名言。

(思维发展与提升)3.理解每则语录的内容,体味《论语》的语言风格。

(审美鉴赏与创造)4.感受孔子的教育思想和人格魅力,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学会修身做人。

(文化传承与理解)【教学重难点】1.积累归纳,理解文中重要实词的意思及有关句子的含义。

(重点)2.把握孔子的教育思想,体会孔子所倡导的“为学之道"。

(难点)【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新课导入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有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

“半部《论语》治天下”,它形象地概括了这部儒家经典对后世的卓越贡献。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孔子,随着这位“万世师表"一起去探讨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以及如何修身做人。

(板书课题)二、自主学习走近作者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是私人讲学之风的开创者,被誉为“万世师表”。

文体知识《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共20篇。

东汉列为“七经"之一,宋代把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字音字形论语(lún)不亦说乎(yuè)三省吾身(xǐng)曲肱而枕(gōng)笃志(dǔ)箪(dān)愠(yùn)罔(wǎng)殆(dài)基础积累1.通假字(1)不亦说乎同“悦”,愉快(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2.古今异义(1)不亦君子乎古义:指有才德的人今义:古代指地位高的人,后来指人格高尚的人(2)可以为师矣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表示可能或能够;表示许可(3)饭疏食,饮水古义:冷水今义: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3.一词多义(1)知①人不知而不愠动词,了解②温故而知新动词,得到,懂得(2)而①人不知而不愠表转折,可译作“却"②温故而知新表顺承③博学而笃志表并列4.词类活用(1)学而时习之名词作状语,按时(2)吾日三省吾身名词作状语,每天(3)温故而知新都是形容词用作名词。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市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市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善于发现优缺点,善于向他人学习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对时光流逝的慨叹,实际上是劝人们要珍惜时光。
修身做人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不随意恼怒他人,保持风范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与志同道合的人为友的乐趣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流逝

舍弃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不”子停在。河河 ”流边感叹道:“时光就放议像在论流句。水尾无一表实样示在感意消叹义逝、。,日夜
军队的通称
普通人,男子汉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子说:“军队可改以变改变主帅,但一个人志气不可以改
变志气。”
广泛地学习
恳切地提问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矣。 ”子夏说:“广泛地坚学定习志且向能坚定自思己考的当志前向的,事恳切
老师传给?传不授人的家习知办乎识事?是”否尽尽心心竭力尽力?和朋友交真往诚是,否诚真实诚
老师传授复的习知识是否复习过? ”
通“又”。 有志于做学问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有所成就
迷孔有惑子所,说成疑:就惑“,我十指比五不 如岁能 :为 上就人 天有力 的志所 旨于支 意做配。的学事问情,。三十岁能
时:名词-状语,按时
吾日三省吾身
日:名作状,每日
温故而知新
故、新:形作名,旧知识、新体会
传不习乎
传:动作名,传授的知识
饭疏食饮水
饭:名作动,吃饭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乐: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这类词要多比较,留心,记忆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7年级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市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7年级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市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教学环节
二 课堂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道不远人
教学 环节
消除学生文言文的畏 难心理
为学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教学理念综述
语文课堂是传承文化的载体,是连系学生 与文本的纽带。
语文的两大功能:言志
载道
用国学文化点亮语文课堂。
文本解读 孔子知多少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 (今山东曲阜市南辛镇)人。中国古代伟 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 的创始人。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 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 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 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 师表,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论语》十二章
1.进一步熟悉文言文,体会其与现代文的不同。掌握一些重点词 语和句式。 2.结合对孔子生平与思想的介绍,正确理解《论语》十二章的内 容,体会其中倡导的修身和为学之道。
请在此输入您的标题
请在此输入您的文本。请在此输入您的文 本。请在此输入您的文本。请在此输入您 的文本。请在此输入您的文本。请在此输 入您的文本。请在此输入您的文本。请在 此输入您的文本。
• 一个四处游说,替统治者操心,拼命 劝他们改邪归正的人;
• 一个古道热肠,梦想恢复周公之治, 安定天下百姓的人。
• 他很牺惶,也很无奈,唇焦口燥,颠 沛流离,像条无家可归的流浪狗。
• 读他的书,既不捧,也不摔,恰如其 分地讲,他是个堂吉诃德。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市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市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人不知而不愠 而 温故而知新
博学而笃志
仁在其中矣 其
其不善者而改之
转折 顺承 并列
它的 他人
特殊句式
• 省略句: • 可以为师矣。“以”后面省略代词“之” • 其不善者而改之。句首省略动词“择”
• 判断句: • 贤哉,回也! •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出自本文的成语:
不亦乐乎、三省吾身、温故知新、乐在 其中、三人行必有我师
论语十二章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重点文言词语,理解各章语录的含义,提高
学生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结合本文的学习,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 ),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 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 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被誉 为“万世师表”、“千古圣人”, 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 孔子的思想:“仁”心的道德学说 。
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人家不了解(我)
而不 愠,不亦∕君 子 乎 ? ”
表转折 生气,发怒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温习, 不也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也很快乐 吗?别人不了解,却不发怒(怨恨),不也是君子的行径 吗?
第1句讲 第2句讲 第3句讲
学习方法 学习的乐趣 个人修养
课文探究
• 本章是孔子自述他知识、修养、精神境界 不断提升的过程。
• 1、从本章来看,学习和修养的过程可分为 几个阶段?
• 十五岁到四十岁:学习领会 • 五十、六十岁:安心立命,不受外界左右 • 七十:主观意识和社会规则高度统一
课文探究
• 2、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是怎样的? • 思想与言行融合,自觉遵守道德规范,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词语,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语感。

2、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诵读课文。

3、能联系实际,指导自己的言行。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经典语录手中拿,温故知新传佳话;儒家思想明今古,半部论语治天下。

本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近孔子学习《<论语>十二章》的后六个章节,去触摸经典,感受智慧。

二、展示目标三、书声琅琅感知经典台湾省博士生导师王财贵教授对学习经典作品有两个观点:“孩子的启蒙教材应该是《论语》。

”“孩子在13岁之前一定要不管懂不懂,先把重要的东西放到肚子里面。

”那我们怎样做才能把《论语》这一重要东西放到肚里呢?------诵读积累1、名家范读,要求:认准字音,注意节奏,感悟韵味。

2、学生自由诵读,感知经典。

要求:读准读顺,注意节奏,准备展示。

3、学生配乐朗读展示4、无标点朗读(读准节奏)5、全班共同背读填文。

四、咬文嚼字解读经典1、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试结合课下注释及课前预习,小组合作交流进行翻译,准备做好小组抢答和必答题的比赛。

2、抢答题:(小组代表抢答,解释黑体字)乐之者饭疏食饮水曲肱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如斯夫笃志夺帅3、必答题:(小组选号,翻译句子)小组选号每组推荐两名同学,一生读一生译翻译过程中,本小组成员可以补充翻译学生在翻译理解中教师适时点拨和引导,解读经典中的智慧精华。

文中成语积累: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善而从逝者如斯等教师归纳总结:先哲智慧:乐学,安贫乐道,虚心求教,取长补短,珍惜时间,坚定信念,矢志不渝,博学笃志,切问近思,仁德。

五、拓展链接感悟经典先哲智慧包括了学习方法,学习的态度更有道德修养,为人处世之道,而这些对我们今天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1、结合图片,引用文中经典名句进行评判2、引用文句,送与自己或同学以作共勉句式:我把()这句话,送给(),希望()六、缅怀先贤吟诵经典这堂课我们与经典同行,在文中看到了一位乐学,安贫乐道,虚心求教,取长补短,珍惜时间,坚定信念,矢志不渝,博学笃志,切问近思,仁德的圣人。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

独学:3分钟
3分倒钟计时间时 到
群学:5分钟
5分倒钟计时间时到
三、体会精神
你认为孔子身上最打动你 的是什么?为什么?
我们身边有这样充满光辉 的人吗?
四、拓展延伸
同学们,学完了这十二章论语。 你还能试着说说以下论语的意思吗?
(1)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 自省也。” (2)子曰:“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3)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 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体味古文的韵 律和音乐美。
2.通过合作探究、体验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学习经典的原创精神。
3.通过学习能够正确认识并 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 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 化的热情。
自学导航一
1.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章节
说给小组的人听,并试着说一说它的
意思。
2.全班同学依照朗读要点,以组
为单位两两进行朗诵比赛。请小评委
们比一比谁读得更好,理由是什么?
3.全班一齐流利的充满情感地朗
读课文。
独学:3分钟
群学:2分钟
3分倒钟计时间时到
2分倒钟计时间时 到
自学导航二
析读课文,试着给十二章分类
1.你能试试在课文中找寻成语的影子 吗?
2.同学们试作课文批注,提出自己的 疑惑,并试着解答对方的疑惑。
返回
五、再忆孔子
五、课后作业
①课外了解更多的论语小故事。 ② 搜集《论语》中有关做人道理的简 短的语录四条,读一读,背一背,想一想。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市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市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被夺去志气。
⑿子夏曰:博学而笃志, 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定志向,
切问而近思, 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
仁在其中矣。 仁德就在其中了。 12、既要广博地学习,又要有坚定的志向,既要 多提问题,又要多想与自己的实际情况密切相关
的事情。
文言文词语学习 方法:
通假字:
不亦说乎:同“悦”,愉快
《春秋》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同“悦”) 孔子说:学习了,然后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人家不了解我,我并不因此生气,恼怒,不也是
君子(有才德的人)吗?
1、讲学习的方法、交友的乐趣和为人的态度。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别人谋划
⑧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 中矣。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 趣就在其中了。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浮
云一样。
8、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的思想,认为真正 有道德、有理想的君子,不会为物质享受而奔波
忙碌。
⑨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
2005年是孔子诞辰2556周年,为此,全世界包括中 国、香港、台湾、韩国、日本、新加坡、美国、德国等 地都举行了盛大的祭孔活动。
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春秋末期思 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后人尊他为“圣人”。
《论(lún)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 书。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 (1)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 (1)

人 谋 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 信乎? 传
不习乎?” (《学而》)
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家谋虑是 否真诚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恪守诚信?传授的学 业是否复习了?”
(品德修养:严于律己的生活态度。)
断句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小结:
孔子的教育不单单注重学习方法,也关 注学习态度,更强调个人的品德修为。
转折 迷惑 转折
有害
•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 孔子说:“只学习不思考,便会迷惑而无 所得。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有害。”
(学习方法:强调学习和思考相结合的重要性)
断句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简介
自汉朝“独尊儒术”以后,历代封建统治者尊孔子 为圣人,孔子的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 北宋宰相赵普曾说:“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其影响 之大。
孔子
德配天地,道冠古今 删述六经元前479),名丘,字 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的思想 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
《论语》十二章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2课
【教学目标】
1.学习重点文言词语,解读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 的能力; 2.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价值。 3.学会朗读背诵文言文,掌握学习古文的方法。
《论语》简介
《论语》属语录体散文,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 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 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 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 观念及教育原则等,共20篇,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 要依据。南宋时,朱熹把《论语》与《孟子》、 《中庸》、《大学》并称为“四书”。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文原文及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文原文及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文原文及教案(精选3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演讲发言、策划方案、合同协议、心得体会、计划规划、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planning,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文原文及教案(精选3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部编人教语文七上《12《论语》十二章》[康老师]【市一等奖】优质课

部编人教语文七上《12《论语》十二章》[康老师]【市一等奖】优质课
《论语》十二章
第二课时 康靖
十二章之我的最爱
内容理解 情感流露 语言技巧 文言之美
十二章之我的最爱
内容理解: 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 传不习乎 学而思 温故而知新 择善而从 切问近思 学习态度——知之者 好之者 乐之者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修身做人——有朋自远方来 人不知而不愠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三十而立 回也不改其乐 富贵浮云 逝者如斯夫 匹夫不可夺志
十二章之我的最爱
情感流露 重视友情 爱学生、惜才 触景生情
语言特色 对比——学而不思 思而不学 三军 匹夫 知之 好之 乐之 人不堪其忧 回也不改其乐 比喻——逝者如斯夫 于我如浮云 白描——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
文言之美 文字简约,一字一意象,一语一乾坤 成语:不亦乐乎 三十而立 不惑之年 耳顺之年 随心所欲 富贵浮云 择善而从 逝者如斯 匹夫不可夺志
万世师表之我看孔子
虚胸怀坦荡、 大度包容
安贫乐道、 富贵浮云
积极进取、 进德修业
讲究诚信、 严于律己
国学热之我的主张
“闻言思人,见人识志”,谈谈你对《论 语》的认识。
今天的学习是否为同学们打开了自主阅读 《论语》的方法之路呢?课下阅读《论语》 你有什么好的方法?
作业
小作文:闻言识人——我看孔子 课下继续读《论语》,作业本上摘抄不同
于课本的十章语录,做理解。

《论语》十二章市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论语》十二章市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课文探究
* 本章讲时光易逝,应珍惜时间。
* 本章运用了什么修辞?
• 比喻
• 用流水日夜不停、一去不返比喻时间的飞
逝,指明时间的宝贵。
第十一章 分析文义
军队
普通人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
也。“
分析文义
•子日:“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
也」'
幕 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
古今异义
* 饭疏食饮水 * 古:粗劣,粗糙
• 今:疏通、疏散
饭疏食饮水
For Ynnr
Nalural beavty
* 古:冷水
M
* 今: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包括2
innisfree
古今异义
* 匹夫不可夺志也
•古:普通人
* 吾日三省吾身 * 古:多次
lor Your
Natural beauty
U 」 管 .可
•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
成语归纳
* 不亦乐乎
* 三省吾身
* 三十而立
* 温故知新
* 不舍昼夜
* 三人行,必有我师
•*
择善而从
逝者如斯
* 匹夫不可夺其志
理解型默写
—— —— * “子日:
,n
。” 可见,读书学习
中,学和思缺一不可,相辅相成
•对别人的优点,我们要善于学习;对别人
的缺点,我们应引以为戒。这正如孔子所
琳 (3) 5J35岁,在鲁从政
* (4) 55—68岁,周游列国,
历尽艰辛。
. 点 (5) 65-73岁,安居鲁国, 办教育,理六经
2、孔子思想
(1) 、政治思想
孔子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政 治 上主张“仁者爱人”、“克己复礼”。植 自己也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乐 于助人,待人真诚、宽厚。 解己所不欲,毋

统编版(2024)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2课《〈论语〉十二章》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2024)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2课《〈论语〉十二章》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2024)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2课《〈论语〉十二章》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十二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熟练背诵课文。

2.结合对孔子生平与思想的介绍,正确理解文章内容,体会其中倡导的修身、为学之道。

3.感受孔子的人格魅力,联系自身实际,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学习为人处世之道。

【教学重点、难点】1. 重点:理解文言字词,掌握重要句子的翻译;理解文章内容,体会孔子的思想。

2.难点:理解孔子的修身、为学之道,并能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在历史的长河中,出现了许多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们的思想和教诲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孔子的一部重要著作——《论语》。

孔子被誉为“万世师表"千古圣人”,他的思想博大精深。

让我们一起走进《论语》,感受孔子的智慧和魅力吧。

二、知孔子明《论语》1. 走近孔子(1)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他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圣人"。

(2)孔子一生大体可分为五个阶段:30 岁前,位卑而能“鄙事”,有志于学。

30-50 岁,欲仕不能。

50-55岁,在鲁从政。

55-68岁,周游列国,历尽艰辛。

65-73 岁,安居鲁国,办教育,理六经。

(3)孔子思想:政治思想:创立以“仁"(即仁爱、爱人)为核心的道德学说,主张“仁政”(“仁者爱人"克己复礼”)。

他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宽厚。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是他的做人准则。

教育思想:重视教育的作用,提倡“有教无类"(一视同仁)“诲人不倦”“因材施教" 等。

2.《论语》(1)《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全国优质课一等奖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论语十二章》活动版精美课件

全国优质课一等奖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论语十二章》活动版精美课件

孔子创立的儒家学派影响后世两千多年, 当时的学子们都学习什么呢?
·四书五经六艺·
《四书五经》
四书: 四 子 书 ( 孔 子 、 曾 子 、 子 思 、
孟子),即《大学》《中庸》、 《论语》《孟子》;
五经:《 诗 》 《 书 》 《 礼 》 《 易 》
《春秋》五部儒家经典。
·四书五经六艺·
“六艺”
《论语》十二章

日积月累
说说你知道的孔子
·填写孔子的身份证·
姓名: 名丘,字仲尼
性别: 男
民族:汉
古代兄弟排行次序: 伯是老大;仲是第二; 叔是第三;季是最小的。
出生:春秋时期鲁国陬邑(山东)
成就:一生言行《论语》,弟子三千,贤人七十 二,被称为“圣人”“至圣先师”“万世 师表”,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
没有特别的意义。
知:了 解 愠:生气 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按时复习—为学
而:连词,表顺承,然后
对人的态度—为人(道
而:连词,表转折,却 、但是
德修养)
·论语十二章·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名参(shēn),字子舆,春秋末年鲁国人。
孔子的晚期弟子之一,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曾子参与编制了《论语》、撰写《大学》、《孝 经》、《曾子十篇》等作品。
礼、乐、射、御、书、数
礼乐:礼仪是古人的行为 标准,音乐与礼相配,更 是性情的陶冶。
·四书五经六艺·
“六艺”
礼、乐、射、御、书、数
射御:射箭、驾车 这是古人保家卫国的重要 技能。孔子是个神箭手, 他射箭的时候,会有好多 人来围观。
·四书五经六艺·
“六艺”

《论语》十二章(优质课一等奖)

《论语》十二章(优质课一等奖)

六、小结
《论语》作为儒家经典,其内容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论语》 的思想主要有三个既各自独立又紧密相依的范畴:伦理道德范畴—— 仁,社会政治范畴——礼,认识方法论范畴——中庸。仁,首先是人 内心深处的一种真实的状态,这种真的极致必然是善的,这种真和善 的全体状态就是“仁”。孔子确立的仁的范畴,进而将礼阐述为适应 仁、表达仁的一种合理的社会关系与待人接物的规范,进而明确“中 庸”的系统方法论原则。“仁”是《论语》的思想核心。
品微言大义,发智慧之花
——《论语》十二章
教学目标
1.掌握文言实词、虚词词性、意义和用法,理解文本内容; 2. 探索章节关系,领会《论语》中洞察社会人生的哲理,思考 其现实意义。
一、走进至圣先师
②30-50岁,欲仕不能。 ③50-55岁,在鲁从政。 ④55-68岁,周游列国,历尽艰辛。 ⑤68-73岁,安居鲁国,办教育,理六经。
二、品经典,知大义
《论语》章句虽短,但“微言大义”。 请借助注释,谈谈每一章节在疏通句意时,我们需要 注意哪些字词的运用和理解?
三、知大义,察至理
《论语》“言简”,往往只说结论,不作解释。但其“意赅” 却值得读者细细揣摩。
你从你喜欢的章节中总结出了怎样的结论?又能从这结论中 揣摩出怎样的思辨关系呢?请结合文本及积累谈谈你的理解。里仁第四 雍也第六 泰伯第八 子罕第九
颜渊第十二 卫灵公第十五 阳货第十七
内容概要
讲“务本”的道理,引导初学者进入“道德之门” 记录孔子谈论礼乐 讲仁德的道理 记录孔子和弟子们的言行 记孔子和曾子的言论及其对古人的评论 记录了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和孔子弟子对其师的议论;此外,还记述 了孔子的某些活动。重点为孔子的行事风格,提倡和不提倡做的事 讲孔子教育弟子如何实行仁德,如何为政和处世 记录孔子及其弟子在周游列国时的关于仁德治国方面的言论 记录孔子论述仁德,阐发礼乐治国之道

论语十二章的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论语十二章的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论语十二章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论语十二章内容,掌握其中的重要思想和教育价值。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辨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人生价值观。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论语十二章的背景和特点2. 论语十二章的作者和编撰过程3. 论语十二章的重要思想和教育价值4. 论语十二章中的典型人物形象与言论三、教学过程教学活动一:导入(10分钟)1. 利用图片或短视频引起学生对论语的兴趣。

2. 提问:你了解什么是论语吗?你觉得它的作用是什么?教学活动二:内容解读(30分钟)1. 介绍论语十二章的背景和特点,引起学生对该章节的兴趣。

2. 分组学习: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研读一章,并总结该章的重要思想和教育价值。

3.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介绍他们研读的章节,分享他们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活动三:作者与编撰过程(20分钟)1. 介绍论语的作者孔子及其思想。

2. 讲解论语的编撰过程,引导学生了解论语十二章的精选和整理过程。

教学活动四:典型人物与言论(40分钟)1. 向学生展示论语十二章中的几位典型人物形象和他们的言论,如孔子、子路等。

2. 导读学生阅读相关的章节和段落,解释其中的重要思想,引导学生思考其对当今社会的启示和影响。

3. 学生小组讨论:选择一个人物形象,分析其言论背后的思想和道德价值,并展开自由讨论。

教学活动五:思辨与归纳(3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论语十二章所表达的核心思想和教育价值。

2.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归纳共同的看法和结论。

3. 学生代表向全班介绍他们小组讨论的结果,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教学活动六:展示与总结(10分钟)1. 学生小组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和观点。

2. 教师给予肯定和建议,总结教学内容,强调论语十二章的重要性和教育价值。

3.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撰写一篇读后感或思考论语对自己的影响,并在下节课分享。

四、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 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第1句讲 学习方法
❖ 第2句讲 学习的乐趣
❖ 第3句讲 为人态度 个人修养
第二章
划分节奏
xǐng
❖曾子曰:“吾日/ 三省吾身:
wèi
为人谋 / 而不忠乎?与朋友
chuán
交/ 而不信乎?传/ 不习乎?”
第一章
划分节奏
❖子曰:“学而 / 时习之,不亦/
yuè
说乎?有朋 /自远方来,不亦 /
y ùn
乐乎?人不知/ 而不愠,不亦/
君子乎?”
分析文义
学习 表顺承(名按词时作状语)
❖ 子曰:“学 而

习之,不
复习
也是 通“悦”,愉快
亦 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了解
志同道合的人
人不知 而 不愠,不亦君子乎?”
南宋时,朱熹把它列为 “四书”(《孟子》、《中 庸》、《大学》、《论语》) 之一,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 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半部 《论语》治天下”。
有关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 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 期鲁国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 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 创始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 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孔 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相传他 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知识,掌握古今异义词及 词类活用现象。 2.了解课文的特点,理解孔子的政治 主张。 3.背诵短文,积累成语、名言警句。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 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 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为主, 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共20 篇。本文十二章是儒家修身之 言,讲的是做人之道。
同学们,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 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 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 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论语》就是其中 的一部辉煌的巨著,它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 化遗产,对我国的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 和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即使在今天,它 依旧光芒四射,熠熠生辉。现在就让我们怀 着一种自豪的心情来研读它的节选部分 《〈论语〉十二章》。
形容词作名词
顺承
而知
新,
可 以 为师矣。”
新的领悟
可以 凭借
形容词作名词
成为,做
分析文义
子曰:“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能有新体会、 新发现,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当老师了。”
课文探究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 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 本章强调治学的人重视品德修养
第三章
划分节奏
❖子曰:“吾十有五 / 而志于学, 三十/ 而立,四十/ 而不惑,
❖五十/ 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yù 七十/ 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分析文义
表顺承,就 顺承
❖ 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够独立, 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有些事 情不是人力所能支配的,六十岁能听得进 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又 不会习和提高修养的过程。
❖ 1、从本章来看,学习和修养的过程可分为 几个阶段?
❖ 十五岁到四十岁:学习领会 ❖ 五十、六十岁:安心立命,不受外界左右 ❖ 七十:主观意识和做人规则融合为一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 “圣人”、 “至圣先师,万世 师表” ,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 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检测预习
人不知而不愠( yùn ) 不亦说( yuè )乎 吾日三省吾身( xǐng )
传(chuán)不习乎 学而不思则罔(wǎng ) 思而不学则殆( dài )
一瓢饮,在陋巷( lòu ) 博学而笃志( dǔ ) 知之者不如好( hào )之者
❖ 子曰:“吾十有五 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通“又”连接 整数和余数
自然规律
立业
,四十而不 惑,五十而知 天命,六十而
顺承 迷惑
顺承
顺承
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 矩。”
顺承
超过 规范,规矩
分析文义
❖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 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表转折,却 生气 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分析文义
❖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 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 君子乎?”
❖ 孔子说:“学了又按时复习,不也是很喜悦 的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的吗? 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生气,不也是一 个品德高尚的人吗?”
课文探究
课文探究
❖ 2、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是怎样的? 思想与言行融合,自觉遵守道德规范,
而不是勉强去做。
❖ 3、我们从这一章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道德修养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要经
过长时间的学习,循序渐进。
第四章
划分节奏
子曰:“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
分析文义
复习,温习
❖ 子曰:“温

旧的知识
听读课文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 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 不习乎?”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 改其乐。贤哉回也。”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分析文义

多次
❖ 曾子曰:“吾


每天
名词作状语
反省
省吾身:
诚信
为人 谋 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 信
替 谋划
乎? 传
传授的知识 动词作名词
不习乎?”
分析文义
❖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 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 替人家谋虑是否真诚尽心?和朋友交 往是否诚实?传授的学业是否复习 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