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物理浮力公式

合集下载

初三物理浮力知识点归纳

初三物理浮力知识点归纳

第十四章《浮力》知识点三、浮力1.浮力的定义:一切浸入液体(气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叫浮力。

2.浮力方向:竖直向上,施力物体:液(气)体。

3.浮力产生的原因(实质):液(气)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向上、向下的压力差即浮力。

4.物体的浮沉条件:(1)前提条件: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且只受浮力和重力。

(2)请根据示意图完成下空。

下沉悬浮上浮漂浮F浮< G F浮= G F浮> G F浮= Gρ液<ρ物ρ液 =ρ物ρ液 >ρ物ρ液 >ρ物(3)说明:①密度均匀的物体悬浮(或漂浮)在某液体中,若把物体切成大小不等的两块,则大块、小块都悬浮(或漂浮)。

②一物体漂浮在密度为ρ的液体中,若露出体积为物体总体积的1/3,则物体密度为ρ。

分析:F浮=G 则:ρ液V排g =ρ物Vgρ物=(V排/V)·ρ液=ρ液③悬浮与漂浮的比较相同:F浮=G:物不同:悬浮ρ液=ρ物;V排=V物漂浮ρ液<ρ物;V排<V物④判断物体浮沉(状态)有两种方法:比较F浮与G或比较ρ液与ρ物。

⑤物体吊在测力计上,在空中重力为G,浸在密度为ρ的液体中,示数为F则物体密度为:ρ物=Gρ/(G-F)。

⑥冰或冰中含有木块、蜡块、等密度小于水的物体,冰化为水后液面不变,冰中含有铁块、石块等密大于水的物体,冰化为水后液面下降。

5.阿基米德原理:(1)内容: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2)公式表示:F浮=G排=ρ液V排g,从公式中可以看出: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形状、浸没的深度等均无关。

(3)适用条件:液体(或气体)6.漂浮问题“五规律”:(历年中考频率较高)规律一:物体漂浮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等于它受的重力;规律二:同一物体在不同液体里,所受浮力相同;规律三:同一物体在不同液体里漂浮,在密度大的液体里浸入的体积小;规律四:漂浮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是它总体积的几分之几,物体密度就是液体密度的几分之几;规律五:将漂浮物体全部浸入液体里,需加的竖直向下的外力等于液体对物体增大的浮力。

初三物理秋季班06-浮力的应用

初三物理秋季班06-浮力的应用

初三物理秋季班浮力的应用知识梳理一、计算浮力大小的四种方法1、浮力等于物体受到液体对它向上和向下的。

即:;2、浮力等于物体的重力减去物体浸在液体中称得的重力。

即:;3、根据阿基米德原理计算。

即:;4 、应用二力平衡的知识求物体受到的浮力,物体悬浮或漂浮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答案】1、压力差;F 浮=F 向上-F 向下2、F 浮=G 物-F 拉3、F 浮=G 排=ρ 液gV 排4、F 浮=G 物二、常见五种漂浮问题的结论1、物体漂浮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等于它受的重力;2、同一物体漂浮在不同液体里,所受浮力相同;3、同一物体在不同液体里漂浮,在密度大的液体里浸入的体积小;4、漂浮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是它总体积的几分之几,物体密度就是液体密度的几分之几;5、将漂浮物体全部浸入液体里,需加的竖直向下的外力等于液体对物体增大的浮力。

三、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浮沉的条件(物体只受重力和浮力)1、若G 物 F 浮或ρ 物ρ液,物体上浮,最终处于漂浮状态,即;2、若G 物 F 浮或ρ 物ρ 液,物体悬浮;3、若G 物 F 浮或ρ 物ρ 液,物体下沉,最终处于沉底状态,即。

【答案】1、<;<;G 物=F 浮2、=;=3、>;>;F 浮=G 物+F 支持例题解析一、浮力计算知识点一:浮力计算-----压力差法【例1】假设如图所示的正方体边长为20cm,你能依据浮力产生的原因计算出它浸没在水中所受的浮力吗?写出你的计算过程。

【难度】★【答案】F 浮=F 向上-F 向下=p 向上S-p 向下S=(p 向上-p 向下)S=ρg(h2-h1)S=1.0×103kg/m3×9.8N/kg×0.2m×(0.2m×0.2m)=78.4N【例2】体积为100cm3 的石块被浸没在水中,当它受到水向上的压力是4N 时,它受到水向下的压力是N,它所受浮力是N。

【难度】★【答案】3.02;0.98【例3】体积为2×10-3m3、重为15N 的长方体物体放入水中静止后,物体下表面受到的水向上的压力为N,此时物体排开水的体积为m3。

初三年级上册物理公式

初三年级上册物理公式

初三年级上册物理公式密度ρ(kg/m3) ρ= m/V m:质量;V:体积合力F合(N) 方向相同:F合=F1+F2方向相反:F合=F1—F2 方向相反时,F1>F2浮力F浮(N) F浮=G物—G视;G视:物体在液体的重力浮力F浮(N) F浮=G物; 此公式只适用物体漂浮或悬浮浮力F浮(N) F浮=G排=m排g=ρ液gV排; G排:排开液体的重力;m排:排开液体的质量,ρ液:液体的密度,V排:排开液体的体积(即浸入液体中的体积)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 F2*L2 F1:动力, L1:动力臂F2:阻力L2:阻力臂定滑轮F=G物,S=h, F:绳子自由端受到的拉力,G物:物体的重力,S: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h:物体升高的距离动滑轮F= (G物+G轮)/2,S=2 h, G物:物体的重力, G轮:动滑轮的重力滑轮组F= (G物+G轮)/n,S=n h , n:承担物重的段数机械功W(J) W=FS F:力S: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有用功:W有,总功:W总, W有=G物*h,W总=Fs ,适用滑轮组竖直放置时机械效率η=W有/W总×100%功W = F S = P t 1J = 1Nm = 1Ws功率P = W / t = F*v(匀速直线) 1KW = 10 W,1MW = 10 KW 有用功W有用= G h= W总– W额=ηW总额外功W额= W总– W有= G动h(忽略轮轴间摩擦)= f L(斜面)总功W总= W有用+ W额= F S = W有用/ η机械效率η= W有用/ W总η=G /(n F)= G物/(G物+ G动) 定义式适用于动滑轮、滑轮组功率P(w) P= W/t; W:功;t:时间压强p(Pa) P= F/S F:压力/S:受力面积液体压强p(Pa) P=ρgh ρ:液体的密度h:深度(从液面到所求点的竖直距离)热量Q(J) Q=cm△t c:物质的比热容m:质量,△t:温度的变化值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Q(J) Q=mq ;m:质量,q:热值串联电路电流I(A) I=I1=I2=…… 电流处处相等电压U(V) U=U1+U2+…… 串联电路起分压作用电阻R(Ω) R=R1+R2+……并联电路电流I(A) I=I1+I2+…… 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分流)电压U(V) U=U1=U2=……电阻1/R(Ω) =1/R1+1/R2欧姆定律I= U/R电路中的电流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电流定义式I= Q/t:电荷量(库仑)t:时间(S)电功W(J) W=UIt=Pt ;U:电压I:电流t:时间P:电功率电功率P=UI=I R=U /R U:电压I:电流R:电阻密度公式:ρ=m÷V;重力公式:G=m·g;压强公式:P=F÷S;液柱(任意柱体)底压强:P=ρ液·g·h;浮力公式:F浮=ρ液·g·V排;功:W=F·S;功率:P=W÷t=F·v;比热容:C=Q÷(m·△t);热值:Q=m·q=C·m·△t;欧姆定律:I=U÷R速度:V(m/S) v= S:路程/t:时间重力G (N) G=mg( m:质量; g:9.8N/kg或者10N/kg )密度:ρ (kg/m3) ρ= m/v (m:质量; V:体积)合力:F合(N) 方向相同:F合=F1+F2 ; 方向相反:F合=F1—F2 方向相反时,F1>F2浮力:F浮(N) F浮=G物—G视(G视:物体在液体的重力) 浮力:F浮(N) F浮=G物(此公式只适用物体漂浮或悬浮)浮力:F浮(N) F浮=G排=m排g=ρ液gV排(G排:排开液体的重力;m排:排开液体的质量;ρ液:液体的密度; V排:排开液体的体积(即浸入液体中的体积) )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 F2L2 ( F1:动力;L1:动力臂;F2:阻力; L2:阻力臂)定滑轮:F=G物S=h (F:绳子自由端受到的拉力; G物:物体的重力; S: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h:物体升高的距离)动滑轮:F= (G物+G轮)/2 S=2 h (G物:物体的重力; G轮:动滑轮的重力)滑轮组:F= (G物+G轮) S=n h (n:通过动滑轮绳子的段数)机械功:W (J) W=Fs (F:力; s: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有用功:W有=G物h总功:W总W总=Fs 适用滑轮组竖直放置时机械效率: η=W有/W总×100%功率:P (w) P= w/t (W:功; t:时间)压强p (Pa) P= F/s (F:压力; S:受力面积)液体压强:p (Pa) P=ρgh (ρ:液体的密度; h:深度【从液面到所求点的竖直距离】)热量:Q (J) Q=cm△t (c:物质的比热容; m:质量;△t:温度的变化值)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Q(J) Q=mq (m:质量; q:热值)常用的物理公式与重要知识点串联电路电流I(A) I=I1=I2=…… 电流处处相等串联电路电压U(V) U=U1+U2+…… 串联电路起分压作用串联电路电阻R(Ω) R=R1+R2+……并联电路电流I(A) I=I1+I2+…… 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分流)并联电路电压U(V) U=U1=U2=……并联电路电阻R(Ω)1/R =1/R1 +1/R2 +……欧姆定律:I= U/I电路中的电流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电流定义式I= Q/t (Q:电荷量(库仑);t:时间(S) )电功:W (J) W=UIt=Pt (U:电压; I:电流; t:时间; P:电功率) 电功率:P=UI=I2R=U2/R (U:电压; I:电流; R:电阻)电磁波波速与波长、频率的关系:C=λν (C:波速(电磁波的波速是不变的,等于3×108m/s); λ:波长; ν:频率)需要记住的几个数值:a.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340m/s b光在真空或空气中的传播速度:3×108m/sc.水的密度:1.0×103kg/m3d.水的比热容:4.2×103J/(kg℃)e.一节干电池的电压:1.5Vf.家庭电路的电压:220Vg.安全电压:不高于36V。

(完整版)初中物理浮力知识点汇总

(完整版)初中物理浮力知识点汇总

《浮力》知识点浮力1.浮力的定义:一切浸入液体(气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叫浮力。

2.浮力方向:竖直向上,施力物体:液(气)体。

3.浮力产生的原因(实质):液(气)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向上、向下的压力差即浮力。

4.物体的浮沉条件:(1)前提条件: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且只受浮力和重力。

(2)请根据示意图完成下空。

下沉悬浮上浮漂浮F浮< G F浮= G F浮> G F浮= Gρ液<ρ物ρ液=ρ物ρ液>ρ物ρ液>ρ物(3)说明:①密度均匀的物体悬浮(或漂浮)在某液体中,若把物体切成大小不等的两块,则大块、小块都悬浮(或漂浮)。

②一物体漂浮在密度为ρ的液体中,若露出体积为物体总体积的1/3,则物体密度为ρ。

分析:F浮=G 则:ρ液V排g =ρ物Vgρ物=(V排/V)·ρ液=ρ液③悬浮与漂浮的比较:相同:F浮=G:物不同:悬浮ρ液=ρ物;V排=V物漂浮ρ液<ρ物;V排<V物④判断物体浮沉(状态)有两种方法:比较F浮与G或比较ρ液与ρ物。

⑤物体吊在测力计上,在空中重力为G,浸在密度为ρ的液体中,示数为F则物体密度为:ρ物=Gρ/(G-F)。

⑥冰或冰中含有木块、蜡块、等密度小于水的物体,冰化为水后液面不变,冰中含有铁块、石块等密大于水的物体,冰化为水后液面下降。

5.阿基米德原理:(1)内容: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2)公式表示:F浮=G排=ρ液V排g,从公式中可以看出: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形状、浸没的深度等均无关。

(3)适用条件:液体(或气体)6.漂浮问题“五规律”:(历年中考频率较高)规律一:物体漂浮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等于它受的重力;规律二:同一物体在不同液体里,所受浮力相同;规律三:同一物体在不同液体里漂浮,在密度大的液体里浸入的体积小;规律四:漂浮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是它总体积的几分之几,物体密度就是液体密度的几分之几;规律五:将漂浮物体全部浸入液体里,需加的竖直向下的外力等于液体对物体增大的浮力。

浮力的计算初中物理

浮力的计算初中物理

浮力的计算初中物理
浮力的计算公式为:
浮力 = 液体的密度 ×体积 ×重力加速度
其中,液体的密度是指液体单位体积的质量,通常用ρ表示,单位是千克/立方米;体积是指物体在液体中所占据的空间体积,单位是立方米;重力加速度是指物体在地球上受到的重力加速度,通常取值为9.8 m/s²。

需要注意的是,浮力的方向是垂直向上的,大小等于所排开液体的重量,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当物体完全或部分浸没在液体中时,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排开液体的重量。

如果要计算物体的浮力,需要知道液体的密度、物体在液体中的体积以及重力加速度。

如果只给出物体的质量,可以通过物体的密度来计算体积,然后代入公式进行计算。

举个例子,如果一块木块完全浸没在水中,木块的质量为10
千克,木块的密度为800千克/立方米,水的密度为1000千克/立方米,重力加速度为9.8 m/s²。

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计算:
1. 计算木块的体积:
木块的体积 = 木块的质量 / 木块的密度 = 10 / 800 = 0.0125 立方米
2. 计算木块所受的浮力:
浮力 = 液体的密度 ×体积 ×重力加速度 = 1000 × 0.0125 ×9.8 = 122.5 牛顿
因此,木块在水中所受的浮力为122.5牛顿。

初二物理悬浮浮力计算公式

初二物理悬浮浮力计算公式

初二物理悬浮浮力计算公式悬浮浮力是物理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

无论是飞机在空中飞行,还是船只在水面上航行,都离不开浮力的支持。

在物理学中,浮力是指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支持力,它是由于物体的重量使得液体或气体产生的压力不均匀而产生的。

在初中物理学中,我们学习了悬浮浮力的计算公式,这个公式可以帮助我们计算出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浮力。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介绍一下悬浮浮力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悬浮浮力的计算公式。

在液体中,悬浮浮力的计算公式为:F = ρVg。

其中,F表示浮力,单位是牛顿(N);ρ表示液体的密度,单位是千克/立方米(kg/m³);V表示物体在液体中的体积,单位是立方米(m³);g表示重力加速度,单位是米/秒²(m/s²)。

在气体中,悬浮浮力的计算公式为:F = ρVg。

其中,F表示浮力,单位是牛顿(N);ρ表示气体的密度,单位是千克/立方米(kg/m³);V表示物体在气体中的体积,单位是立方米(m³);g表示重力加速度,单位是米/秒²(m/s²)。

通过这两个公式,我们可以很容易地计算出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浮力。

下面我们来看一些具体的应用例子。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一个简单的例子。

假设有一个密度为1000千克/立方米的物体,它在水中的体积为0.1立方米,那么它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是多少呢?根据上面的公式,我们可以得到:F = 1000 0.1 9.8 = 980N。

所以,这个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是980牛顿。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稍微复杂一点的例子。

假设有一个密度为1.2千克/立方米的气球,它的体积为2立方米,那么它在空气中受到的浮力是多少呢?根据上面的公式,我们可以得到:F = 1.2 2 9.8 = 23.52N。

所以,这个气球在空气中受到的浮力是23.52牛顿。

初中物理所有公式(全)

初中物理所有公式(全)

初中物理所有公式(全)1、速度:V=S/t2、重力:G=mg3、密度:ρ=m/V4、压强:p=F/S5、液体压强:p=ρgh6、浮力:(1)、F浮=F’-F (压力差)(2)、F浮=G-F (视重力)(3)、F浮=G (漂浮、悬浮)(4)、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7、杠杆平衡条件:F1 L1=F2 L28、理想斜面:F/G=h/L9、理想滑轮:F=G/n10、实际滑轮:F=(G+G动)/ n (竖直方向)11、功:W=FS=Gh (把物体举高)12、功率:P=W/t=FV13、功的原理:W手=W机14、实际机械:W总=W有+W额外15、机械效率:η=W有/W总16、滑轮组效率:(1)、η=G/ nF(竖直方向)(2)、η=G/(G+G动)(竖直方向不计摩擦)(3)、η=f / nF (水平方向)【热学部分】1、吸热:Q吸=Cm(t-t0)=CmΔt2、放热:Q放=Cm(t0-t)=CmΔt3、热值:q=Q/m4、炉子和热机的效率:η=Q有效利用/Q燃料5、热平衡方程:Q放=Q吸6、热力学温度:T=t+273K【电学部分】1、电流强度:I=Q电量/t2、电阻:R=ρL/S3、欧姆定律:I=U/R4、焦耳定律:(1)、Q=I2Rt普适公式)(2)、Q=UIt=Pt=UQ电量=U2t/R (纯电阻公式) 5、串联电路:(1)、I=I1=I2 (2)、U=U1+U2 (3)、R=R1+R2 (4)、U1/U2=R1/R2 (分压公式)(5)、P1/P2=R1/R26、并联电路:(1)、I=I1+I2 (2)、U=U1=U2 (3)、1/R=1/R1+1/R2[ R=R1R2/(R1+R2)] (4)、I1/I2=R2/R1(分流公式)(5)、P1/P2=R2/R17定值电阻:这个不好误人子弟果断删了8电功:(1)、W=UIt=Pt=UQ (普适公式)(2)、W=I2Rt=U2t/R (纯电阻公式)9电功率:(1)、P=W/t=UI (普适公式)(2)、P=I2R=U2/R (纯电阻公式)【常用物理量】1、光速:C=3108m/s (真空中)2、声速:V=340m/s (15℃)3、人耳区分回声:≥0、1s4、重力加速度:g=9、8N/kg≈10N/kg5、标准大气压值:760毫米水银柱高=1、01105Pa6、水的密度:ρ=1、0103kg/m37、水的凝固点:0℃8、水的沸点:100℃9、水的比热容:C=4、2103J/(kg•℃)10、元电荷:这个没学过果断删了11、一节干电池电压:1、5V12、一节铅蓄电池电压:2V13、对于人体的安全电压:≤36V(不高于36V)14、动力电路的电压:380V15、家庭电路电压:220V16、单位换算:(1)、1m/s=3、6km/h。

中考物理必考公式浮力F浮

中考物理必考公式浮力F浮

2019中考物理必考公式浮力F浮【】2019中考虽然迫在眉睫,但复习仍需贴近考纲、教材和自己的实际。

只有扎实灵活,科学合理,冲刺才能事半功倍,取得理想的效果。

查字典物理网整理了2019中考物理必考公式浮力F浮希望对同学们有帮助!
浮力F浮
(N) F浮=G物此公式只适用
物体漂浮或悬浮
浮力F浮
(N) F浮=G排=m排g=液gV排 G排:排开液体的重力
m排:排开液体的质量
液:液体的密度
V排:排开液体的体积
(即浸入液体中的体积)
杠杆的平衡条件 F1L1= F2L2 F1:动力 L1:动力臂
F2:阻力 L2:阻力臂
定滑轮 F=G物
S=h F:绳子自由端受到的拉力
G物:物体的重力
S: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h:物体升高的距离
动滑轮 F= (G物+G轮)
S=2 h G物:物体的重力
G轮:动滑轮的重力
滑轮组 F= (G物+G轮)
S=n h n:通过动滑轮绳子的段数机械功W
(J) W=Fs F:力
s: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有用功W有
总功W总 W有=G物h
W总=Fs 适用滑轮组竖直放置时机械效率 = 100%。

中考物理浮力专题知识梳理及经典例题(含答案解析)

中考物理浮力专题知识梳理及经典例题(含答案解析)

精品基础教育教学资料,仅供参考,需要可下载使用!中考物理复习(通用版) 【浮力专题】(知识梳理+经典例题)知识梳理:要点一、浮力1.定义: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力,这个力就叫浮力。

2.施力物体: 液体或气体。

3.方向:竖直向上。

4.产生原因:液体对物体上下表面的压力差。

要点二、阿基米德原理1.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

2.公式:F G gV ρ==浮排液排 要点诠释:1.从公式中可以看出: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形状 、浸没的深度等均无关。

2.阿基米德原理对浸没或部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都适用。

3.当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V V =排物,当物体部分浸在液体中时,V V <排物,(V V V =-露排物)。

4.阿基米德原理也适用于气体,其计算公式是:F gV ρ=浮气排 要点三、物体的浮沉条件1.物体的浮沉条件:浸没在水中的物体的浮沉决定于它受到的重力和浮力的大小关系。

(1)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F gV ρ=浮液排,G V g ρ=物物; ①如果F G <浮物,物体下沉,ρρ>物液; ②如果F G >浮物,物体上浮,ρρ<物液; ③如果F G =浮物,物体悬浮,ρρ=物液。

(2)漂浮在液面上的物体:F G =浮物 ,展开为:gV V g ρρ=液排物物, 因为:V V <排物, 所以:ρρ<物液。

(3)沉底的物体:F G F =-浮物支,所以:F G <浮物,ρρ>物液。

2.浮力的应用(1)轮船、气球、飞艇的浮沉原理——调节重力、浮力的关系:①要使密度大于水的物质做成的物体浮于水面可采用“空心”办法,增大体积从而增大浮力,使物体浮于水面,用钢铁做成轮船,就是根据这一道理。

②潜水艇靠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上浮和下潜。

当F 浮>G 时,潜水艇上浮;当水箱中充水时,自身重力增大,增大到F 浮=G 时,可悬浮于某一位置航行;水箱中再充水,至F 浮<G 时,则潜水艇下沉。

初三物理浮力知识点归纳

初三物理浮力知识点归纳
⑵如果在管顶部开一个小孔,管内外相通都为一个大气压,水银柱下降到 管内外水银面一样高。
例 6:如图所示,密度为 0.6×103kg/m3 的正方体木块,放入盛有水的容器中, 此时,木块的下表面距水面 3cm,请根据所学的物理知识,至少计算出与木块有 关的 8 个物理量。(g 取 10N/kg)
h=50厘米
第2页共4页
也等于 gh ,例如:
将一密度均匀,高为 h 的圆柱体放在水平桌面上,桌面受到的压强:
P= F G gV gsh gh
SS S
S
但这只是一种特殊情况,不能由此认为固体对支持物产生压强都可以用P= gh 来计算。但对液
体来说无论液体的形状如何,都可以用P= gh 计算液体内某一深度的压强。
解:圆柱体对地面的压强: P= F G sgh gh SS S
从上式可知截面积不变的柱体对水平支承面的压强与柱体的体 积粗细、重量等无关,只与柱体的高度、密度有关:
甲、乙、丙是同种物质,密度相同,高度相同,由 P= gh 可知 15厘米 A
甲、乙对地面的压强相等,丙中的柱体(部分)bcde 产生的压强与
(4)密度计:
原理:利用物体的漂浮条件来进行工作。 构造:下面的铝粒能使密度计直立在液体中。 刻度:刻度线从上到下,对应的液体密度越来越大
8.浮力计算题方法总结:
(1)确定研究对象,认准要研究的物体。 (2)分析物体受力情况画出受力示意图,判断物体在液体中所处的状态(看是否静止或做匀速直 线运动)。
处的竖直距离,从图中可知:
h4=15cm-5cm=10cm=0.1m hC=15cm-10cm=5cm=0.05m
hB=15cm=0.15cm 故 pB> p A>pC

2021年中考物理人教版[力学]专题6:浮力-知识点

2021年中考物理人教版[力学]专题6:浮力-知识点

浮力专题知识梳理常规知识点1.浮力的产生两种情况: (1)完全浸没时,F 浮=F 向上-F 向下,即浮力为上下表面压力差; (2)不完全浸没时,F 浮=F 向上,即浮力直接等于下表面向上的压 力。

即,浮力可以是压力本身。

特别说明,液体中的物体,下表面如果没有液体,则不受浮力。

比如河底的柱。

F 向下F 向上F 向上 知图 1 浮力的产生*失重状态下,液体与物体之间没有压力,也就没有了浮力。

特别的,如果底部没有液体,比如“物体与容器底部密.合.”, 这种条件下,底部的液体压力就没有了,浮力就得慎重计算。

如知图 2 所示,三个与容器底部密合的物体 A、B 和 C, 此时浮力计算方法 如果不密合,浮力定义为 F 浮原,则 F 浮原=F 底向上+F 侧向上-F 向下 (如果侧面没有向上的压力,甚至只有向下的,则 F 侧向上=0) 同时根据后面讲的阿基米德原理,F 浮原=ρ 液 gV 排(此处 V 排是 假设底部不密合的浸没体积)。

ABC知图 2 与底部密合的三种情况现在密合了,则去掉 F 底向上,又由于 F 浮不能为负数,所以:F浮原-F底向上=ρ液g(V排-S底h液)(当它大于0时) F 浮=0 如知图 2 所示,A、B 的侧面没有向上的压力,所以浮力为 0,C 侧面有向上的压力,有可能有浮力, 具体需要计算分析。

2.浮力的计算(阿基米德原理)阿基米德原理:F 浮=G 排=ρ 液 gV 排 V 排,指的是“排开”,不一定是指“排出”,“排开”还可以表述成“液下”、 “浸入”或“占据”等意义。

如知图 3。

3.浮力与深度的关系知图 3 阴影部分为 V 排物体所受浮力与深度是否有关呢?一般情况下,物体浸没了以后,浮力与深度无关,因为 V 排不会随着深度变化。

但有一种特殊情况: 气球(或气泡),不考虑温度变化,在液体中时,由于深度不同,压强也不同,气球的体积会发生变化,越深时,压强越大,体积就越小,V 排就越小,浮力就越小。

铁管18立方浮力计算公式

铁管18立方浮力计算公式

铁管18立方浮力计算公式在物理学中,浮力是指液体或气体对物体的向上推力。

浮力的大小取决于物体的体积和液体或气体的密度,通常可以通过公式来计算。

本文将以铁管18立方浮力计算公式为标题,探讨浮力的计算方法以及其在日常生活和工程中的应用。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铁管18立方浮力的计算公式。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乘以液体的密度。

因此,铁管18立方浮力的计算公式可以表示为:浮力 = 液体密度×体积。

其中,液体密度通常用ρ表示,单位为千克/立方米;体积用V表示,单位为立方米。

因此,铁管18立方浮力的计算公式可以简化为:浮力 = ρV。

接下来,让我们来看一下如何应用这个公式来计算铁管18立方的浮力。

假设液体的密度为1000千克/立方米,那么铁管18立方的浮力可以表示为:浮力 = 1000 × 18 = 18000牛顿。

通过这个简单的计算,我们可以得出铁管18立方的浮力为18000牛顿。

这个结果告诉我们,在密度为1000千克/立方米的液体中,铁管18立方会受到18000牛顿的浮力。

浮力不仅在物理学中有重要的应用,它也在日常生活和工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浮力的原理来解释为什么一些物体能够浮在水面上,比如船只和浮标。

在工程中,浮力也被广泛应用于设计和制造船舶、潜艇和水下设备。

通过合理计算浮力,工程师可以确保这些设备在水中能够保持平衡和稳定。

除了浮力的计算公式外,还有一些其他与浮力相关的重要概念需要了解。

例如,浸没度是指物体在液体中的部分或全部浸没的程度,它可以通过浮力和物体的重力来计算。

此外,浮力还与阿基米德原理密切相关,该原理指出一个物体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等于它排开液体的重量。

总之,浮力是一个重要的物理概念,它不仅在物理学中有重要的应用,还在日常生活和工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铁管18立方浮力计算公式,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浮力的计算方法,并且可以应用这个公式来解释和解决各种与浮力相关的问题。

非常好的初中物理浮力知识点汇总

非常好的初中物理浮力知识点汇总

《浮力》知识点1.浮力的定义:一切浸入液体(气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叫浮力。

2.浮力方向:,施力物体:液(气)体。

3.浮力产生的原因(实质):液(气)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向上、向下的即浮力。

4.物体的浮沉条件:(1)前提条件: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且只受浮力和重力。

(2)请根据示意图完成下空。

下沉悬浮上浮漂浮F浮< G F浮 G F浮 G F浮= Gρ液<ρ物ρ液=ρ物ρ液>ρ物ρ液>ρ物(3)说明:①密度均匀的物体悬浮(或漂浮)在某液体中,若把物体切成大小不等的两块,则大块、小块都。

②一物体漂浮在密度为ρ的液体中,若露出体积为物体总体积的1/3,则物体密度为ρ。

分析:F浮=G 则:ρ液V排g =ρ物Vgρ物=(V排/V)·ρ液= ρ液③悬浮与漂浮的比较:相同:F浮=G:物不同:悬浮ρ液=ρ物;V排=V物漂浮ρ液<ρ物;V排<V物④判断物体浮沉(状态)有两种方法:比较F浮与G或比较ρ液与ρ物。

⑤物体吊在测力计上,在空中重力为G,浸在密度为ρ的液体中,示数为F则物体密度为:ρ物= 。

⑥冰或冰中含有木块、蜡块、等密度小于水的物体,冰化为水后液面,冰中含有铁块、石块等密大于水的物体,冰化为水后液面。

5.阿基米德原理:(1)内容:(2)公式表示:F浮=G排=ρ液V排g,从公式中可以看出: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与液体的和物体有关,而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形状、浸没的深度等均无关。

(3)适用条件:液体(或气体)6.漂浮问题“五规律”:(历年中考频率较高)规律一:物体漂浮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等于它受的重力;规律二:同一物体在不同液体里,所受浮力相同;规律三:同一物体在不同液体里漂浮,在密度大的液体里浸入的体积小;规律四:漂浮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是它总体积的几分之几,物体密度就是液体密度的几分之几;规律五:将漂浮物体全部浸入液体里,需加的竖直向下的外力等于液体对物体增大的浮力。

【初中物理】初二物理浮力的相关公式大全

【初中物理】初二物理浮力的相关公式大全

【初中物理】初二物理浮力的相关公式大全【—初二物理】物理公式在初中的学习中有着关键的作用,接下来就为大家整合初二物理公式大全之浮力。

浮力公式⒈浮力及产生原因: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向上托的力叫浮力。

方向:竖直向上;原因:液体对物体的上、下压力差。

⒉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

即F浮=G排液=ρ液gV排。

(V排表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⒊浮力计算公式:F浮=G-T=ρ液gV排=F上、下压力差=G排液⒋当物体漂浮时:F浮=G物且ρ物<;ρ液当物体悬浮时:F浮=G物且ρ物=ρ液当物体上浮时:F浮>G物且ρ物<;ρ液当物体下沉时:F浮;ρ液浮力F浮(N) F浮=G物—G示 G示:物体在液体的重力浮力F浮(N) F浮=G物此公式只适用物体漂浮或悬浮浮力F浮(N) F浮=G排=m排g=ρ液gV排G排:排开液体的重力m排:排开液体的质量 m排=ρ液V排ρ液:液体的密度ρ液=m排/V排V排:排开液体的体积 V排=m排/ρ液(即浸入液体中的体积)当物体密度大于液体密度时,物体下沉.(直至悬浮/沉底)当物体密度小于液体密度时,物体上浮.(直至悬浮/漂浮)当物体密度等于液体密度时,物体悬浮.浮力公式的推算F 浮=F下表面-F上表面=F向上-F向下=P向上·S-P向下·S=ρ液·g·H·S-ρ液·g·h·S=ρ液·g·(H-h)·S=ρ液·g·△h·S=ρ液·g·V排=m排液·g=G排液温馨提示:上面的内容是初二物理公式大全之浮力,老师提醒同学们注意记忆了。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中考物理浮力考点、题型超详细思路解析,攻破浮力难题!

中考物理浮力考点、题型超详细思路解析,攻破浮力难题!

中考物理浮力考点、题型超详细思路解析,攻破浮力难题!近年中考中有关浮力难题多以阿基米德原理和运用物体的浮沉条件,通常会跟压力、压强、质量、密度、杠杆、滑轮等知识综合在一起考查。

一、浮体浮体综合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1)先明确物体在液体中的状态:漂浮。

(2)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只受到重力G物和浮力F浮两个力的作用,并处于静止状态。

(3)列出二力平衡的方程:F浮=G物。

(4)展开求解:将求浮力的公式F浮=ρ液gV排、重力公式G物=m 物g(或G物=ρ物V物g)求未知量。

1.漂浮体例1一个木块浮在水面上,它浸入水中的体积是总体积的四分之三;将这个木块放在某种液体中,它也浮在液面上,并且露出液面的体积是总体积的五分之二。

求:(1)这个木块的密度;(2)液体的密度。

提示:(1)利用木块漂浮,F浮=G物,ρ水V排g=ρ物V物g,ρ物=(3/4)ρ水=0.75×103kg/m3。

(2)利用F液浮=F水浮=G物,∴ρ液V液排g=ρ水V水排g∴ρ液=(5/4)ρ水=1.25×103kg/m3。

答案:(1)木块的密度是0.75×103kg/m3。

(2)液体的密度是1.25×103kg/m3。

变式1一木块漂浮在水面上,它露出液面的体积是24cm3。

把木块露出液面的体积切去,将剩余部分再放入水中,静止时木块又有18cm3的体积露出液面。

这个木块的密度是多大?提示:根据浮沉条件利用两个等式F′=G+G′,F浮=G展开解题。

答案:ρ木=0.75×103kg/m3。

例2边长为1dm的正立方体木块,漂浮在酒精液面上,有一半的体积露出液面,如图甲所示,将木块从底部去掉一部分,粘上体积相同的玻璃后,投入某种液体中,它仍漂浮,如图乙所示,此时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压强为980Pa,酒精和玻璃的密度分别为ρ酒精=0.8×103kg/m3,ρ玻璃=2.4×103kg/m3,胶的质量和体积忽略不计,求:(1)木块的密度(2)玻璃的质量提示:(1)F浮=G木ρ木=0.4×103kg/m3。

初中物理计算浮力大小知识点归纳

初中物理计算浮力大小知识点归纳

初中物理计算浮力大小知识点归纳学校物理计算浮力大小学问点归纳浮力现象我们怎么学习呢?在学校就开头学习了,我们肯定要把握好机会把这部分内容学.我整理了相关资料,盼望能关心到您。

学校物理浮力学问点归纳总结1、浮力1、浮力的定义:一切浸入液体(气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叫浮力。

2、浮力方向:竖直向上,施力物体:液(气)体3、浮力产生的缘由(实质):液(气)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向上、向下的压力差即浮力。

4、物体的浮沉条件:(1) 前提条件: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且只受浮力和重力。

(2) 请依据示意图完成下空。

(3) 说明:① 密度匀称的物体悬浮(或漂移)在某液体中,若把物体切成大小不等的两块,则大块、小块都悬浮(或漂移)。

②一物体漂移在密度为的液体中,若露出体积为物体总体积的1/3,则物体密度为(2/3)分析:F浮 = G 则:液V排g =物Vg物=( V排/V)液= 2 /3液③ 悬浮与漂移的比较相同: F浮 = G不同:悬浮液 =物 ;V排=V物漂移液物; V排④推断物体浮沉(状态)有两种方法:比较F浮与G或比较液与物。

⑤物体吊在测力计上,在空中重力为G,浸在密度为的液体中,示数为F则物体密度为:物= G/ (G-F)⑥冰或冰中含有木块、蜡块、等密度小于水的物体,冰化为水后液面不变,冰中含有铁块、石块等密大于水的物体,冰化为水后液面下降。

5、阿基米德原理:(1) 内容: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2) 公式表示:F浮 = G排 =液V排g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外形、浸没的深度等均无关。

(3) 适用条件:液体(或气体)6、漂移问题“五规律”:规律一:物体漂移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等于它受的重力;规律二:同一物体在不同液体里漂移,所受浮力相同;规律三:同一物体在不同液体里漂移,在密度大的液体里浸入的体积小;规律四:漂移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是它总体积的几分之几,物体密度就是液体密度的几分之几;规律五:将漂移物体全部浸入液体里,需加的竖直向下的外力等于液体对物体增大的浮力。

初中物理公式总结: 力的公式

初中物理公式总结: 力的公式
浮力F浮(N)F浮=G排=m排g=液gV排
G排:排开液体的重力
m排:排开液体的质量
液:液体的密度
V排:排开液体的体积(即浸入液体中的体积)
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F1:动力L1:动力臂
F2:阻力L2:阻力臂
定滑轮F=G物
S=hF:绳子自由端受到的拉力
G物:物体的重力
S: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h:物体升高的距离
初中物理公式总结:力的公式
重力G(N)G=mgm:质量
g:9.8N/kg或者10N/kg
密度(kg/m3)=m/v
m:质量
V:体积
合力F合(N)方向相同:F合=F1+F2
方向相反:F合=F1-F2方向相反时,F1F2
浮力F浮(N)F浮=G物-G视G视:物体在液体或悬浮
动滑轮F=(G物+G轮)/2
S=2hG物:物体的重力
G轮:动滑轮的重力
滑轮组F=(G物+G轮)
S=nhn:通过动滑轮绳子的段数
机械功W(J)W=Fs
F:力
s: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有用功W有=G物h
总功W总W总=Fs适用滑轮组竖直放置时
机械效率=W有/W总10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从公式F浮=ρ液gV排可以看出浮力的大小只跟液体的密度,物体排开这种液体的体积这两个因素有关。跟这个物体的密度、体积、形状、重量,以及这个物体在液体中是否运动等因素无关。若这个物体完全没入液体中时,它所受浮力的大小不受深度变化的影响。
3.在应用F浮=ρ液gV排液公式时,各物理量一般采用国际单位。密度ρ的单位是千克/米3,g=9.8牛顿/千克,体积V的单位是“米3”。浮力的单位是“牛顿”。
4.计算浮力的大小时,无论物体的外形是有规则的,还是不规则的;无论物体是实心的还是空心的;也无论物体在液体中的状态怎样,它所受浮力的大小都可以通过计算排开液体的重量得到。
5.阿基米德定律及其计算式,也适用于气体。因为在大气里的物体,它所排开大气的体积就等于它本身的体积,即V排=V物。因为大气的密度是不均匀的,随着高度的增加,则空气逐渐稀薄,密度减小,在计算时应考虑ρ气的变化。
浮力测定
根据已掌握的如质量、密度、重量、体积、压力、压强、拉力等,可归纳出计算浮力的四种方式:
பைடு நூலகம்
1.实验法之一。根据力的平衡原则,从物体在空气中的重量减去物体在液体中的重量,即得出浮力F浮=G物&#0;G视。
2.实验法之二。根据阿基米德定律F浮=ρ液gV排液计算。
3.对于漂浮在液面或悬浮在液体中的物体,浮力等于物体的重量,即F浮=G物。
4.根据浮力产生的原因,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就是液体对物体的浮力,即F浮=F上-F下。浮体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的下表面受到液体向上的压力,即F浮=P·S=ρ液ghS(h为物体下表面在液面下的深度)。
浮力计算公式:F(浮)=G(物)=p(液)gV(排)
浮力公式
运用阿基米德定律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时,应深入理解所运用的浮力公式F浮=ρ液gV排液和求重量公式G=ρgV。两式从字母看很相似,又有一定的联系,但两个式子是有区别的,应当注意几点:
1.求浮力实际上就是求物体所排开液体的重量。此处ρ液表示液体密度,决不是浸在液体中物体的密度;V排表示物体所排开的液体(或气体)的体积,它不一定等于物体的体积V。因为物体有漂浮、悬浮和浸没几种情况,只有当物体全部浸没在液体(或气体)中时,物体所排开的液体(或气体)的体积才等于物体本身的体积,即V排=V物。假如物体是漂浮的,那么V排就小于物体的体积V,V排<V物,这时V排+V露=V物。所以,在写浮力公式时应在F、ρ、V等字母的右下角一定用汉字注明,例如,区别开ρ液与ρ物;V物、V露与V排;G物、G液与G排的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