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谷军) B卷参考

合集下载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名词解释(同等学力研究生考试经济学综合)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名词解释(同等学力研究生考试经济学综合)

同等学力研究生考试,经济学综合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名词解释)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

即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整个历史阶段。

它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二是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不发达的阶段。

2. 三个有利于标准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3. 集体经济是由部分劳动群众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一种共有形式的经济。

4. 混合所有制经济是由不同性质的所有制经济组合而成的一种经济形式。

随着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公共发展的所有制结构的形成与发展,各种所有制经济相互交融、参股、持股,从而形成一种新的经济形态。

5. 市场是指商品交换的场所、渠道和纽带。

6. 市场经济是指由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经济,它与一个社会的经济制度性质无关。

7. 市场机制是指在市场交易关系中形成的以价格、供求和竞争三位一体的互动关系为基础的经济运行和调节的有机系统。

8. 增量改革即在不率先触动既得利益格局的前提下,在边际上推进市场取向的改革,也就是说,在等级规则作用较小的边际上,选择具有帕累托改进意义的利益调整方式进行体制改革,逐渐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

9. 渐进式改革我国实行的改革方式,是在工业化和社会主义宪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市场化,是按渐进的方式推进改革。

我国没有从理论出发,而是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选择了一条自上而下的渐进式改革道路,逐渐从一个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

10. 华盛顿共识核心内容是私有产权条件下的资本与市场的全面开放,又称“新自由主义的政策宣言”。

11. 北京共识包含三个重要的原理:一是创新的价值;二是努力建造一个有利于持续、均衡与稳定发展的大环境;三是自主发展理论。

12. 等级规则指首先构建一个层层隶属的金字塔形的等级架构,再界定每一个行为人在这个等级架构中所处的位置,然后再进一步界定与这个等级位置相适应的资源配置的权力。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习题答案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习题答案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习题及答案经济学院包亚钧导论一、简述题1、简单比较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分析方法.(1)西方经济学——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在资源稀缺性前提下,研究一个社会是如何配置稀缺资源的.主要涉及人们如何作出决策、如何相互交易和整体经济如何运行等问题。

遵循的是个体主义成本收益分析方法。

(2)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从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出发,认为经济学研究对象是特定生产方式之下的社会生产关系.根据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个人行为的结果是由社会力量所决定的.经济学分析的逻辑起点是社会人,并形成了整体主义分析方法.2、简述直观现实的经济学分析方法.(1)坚持直观现实的研究态度和方法,是指:当理论与实践相冲突时,让理论服从现实。

直观现实式的研究并不是不要理论,而是从我国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特殊现象入手,通过对现象的深入剖析来检验现有的理论。

(2)直观现实的经济学分析方法要求实现经济学的现代化.中国经济学的现代化实际上包含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双重含义:即在吸收西方经济学的过程中注意中国国情,在解答我国实践中面临的各种问题时,注意吸收西方经济学中反映市场经济一般运行规律的理论与先进的分析方法。

(3)直观现实的经济学分析方法要求经济学具有开放性。

即学术思想来源、学术队伍学术观点的开放性.(4)直观现实的经济学分析方法要求,首先重视实证分析方法,其次重视计量分析方法,最后重视经济观点的正确.二、论述题简述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发展地基本脉络。

P18第一章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一、名词解释: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特指我们这样一个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经历的那个阶段.第一,我国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于不发达阶段。

2.三个有利于标准: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3.集体所有制(经济):是由部分劳动群众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一种公有制经济形式。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讲义(完整版)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讲义(完整版)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讲义主讲人简介:桑百川,经济学博士,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教授,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台湾经济研究会特约研究员,中国经济发展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国际贸易学会理事。

曾出版专著《跨越贫困——改革开放20年的中国经济》、《倾斜政策与全方位开放》、《外商直接投资热点问题探讨》、《外商直接投资下的经济制度变迁》、《公司创新与发展》、《股份合作制》、《中国市场经济理论研究》、《入世与中国企业发展》等,合著《中国对外开放全书》等,在国内外学术报刊发表论文150余篇。

曾获1999年、2003年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论文奖,获全国外经贸优秀研究成果著作奖,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科技进步一等奖,国际贸易学会1995年、1998年年度优秀论文奖,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十佳青年研究成果奖,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十佳教师,五一首都劳动奖章。

主讲人讲义:第一讲中国为什么选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一节中国选择市场经济的依据一、理论依据1.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比较(三大差别)(1)假定前提不同计划经济:社会人假定市场经济:经济人假定(2)决策方式不同计划经济:高度集权市场经济:分散决策(3)信息传递方式不同计划经济:行政手段市场经济:价格信号2、评价资源配置效率高低的标准人类面临的两个基本经济问题:第一,资源是稀缺的、有限的;第二,人的需求是多样的、无限的。

评价资源配置效率高低的标准是:能否把有限的稀缺资源用于满足人类多样的、无限的需求。

3.计划经济资源配置效率低的理论依据(三大理由)(1)在计划经济下,由于否定了人们的经济利益差别,使中央政府无法获得正确的信息,往往导致决策失误;即使中央政府制定了正确的决策,在执行中也会产生偏差,使正确的决策无法落实,资源配置失误;(2)在计划经济下,无法解决资源使用上的激励与约束问题;(3)计划经济下,无法满足生产、消费方面多样化的需求。

二、实践依据1、世界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实践;2、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资源配置效率的比较。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内容安排:
第一讲
前言 第一章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 第二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第三章 向市场经济过渡的理论与实践
第二讲
第四章 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 第五章 社会主义企业制度与国有企业改革
第三讲
第六章 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分配制度 第七章 社会主义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第四讲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解放生产力, 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 实现共同富裕。
人的全面发展 发展生产力 变革生产关系
社会主义是一个多层次的理论概念
人的全面发展——价值目标 发展生产力 变革生产关系——制度设计
新中国成立以来,对社会主义的认识逐步深化:
变革生产关系——搞“一大二公”、阶级斗争。 发展生产力——“发展是硬道理”、“三个有利于”。 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
德辛 1753年 爱因斯坦 莫尔 《乌托邦》
资本归公有 未来理想社会 走“联合”或“社会主义”的道路
理论、社会制度和运动
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
封建的社会主义、僧侣的社会主义 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 “真正的社会主义” 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意味着资产阶级的运动,共产主 义则意味着工人的运动。”
马克思《资本论》:“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 化,达到了同它们的资本主义外壳不能相容的地步。 这个外壳就要炸毁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丧钟就要敲 响了。剥夺者就要被剥夺了。”
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应当说 帝国主义是过渡的资本主义,或者更确切些说,是垂 死的资本主义。”
(二)深入分析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
第八章 社会主义对外经济关系 第九章 社会主义经济中的政府职能与政府调节
第一讲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大纲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大纲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大纲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考试参考大纲导论一、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发展脉络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方法论比较三、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在方法论上的二元性四、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方法论的创新五、直面现实的经济学分析方法第一章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第一节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的科学预测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二、未来社会的基本特征第二节社会主义从传统到现代的发展一、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演变和传统形式的形成二、中国社会主义之路三、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第三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形成和发展三、坚持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与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四、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第二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第一节社会主义为什么要发展市场经济一、计划经济的弊端二、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第二节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对计划与市场关系的认识过程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三、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渐进过渡第三节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重塑市场竞争主体二、健全现代市场体系三、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四、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第三章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渐进过渡第一节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方式与路径比较一、改革与发展道路的华盛顿共识与北京共识之争二、激进式改革与渐进式改革的比较第二节市场取向改革与供给主导型制度变迁方式一、供给主导型制度变迁方式的特征二、约束制度供给的因素分析三、供给主导型制度变迁方式与制度选择目标之间的冲突第三节中间扩散型制度变迁方式与地方政府的特殊功能一、供给主导型制度变迁中的“诺斯悖论”二、地方政府在中间扩散型制度变迁方式中的特殊功能三、地方政府自发制度创新的事后追认第四节从中间扩散型向需求诱致型制度变迁方式的渐进转换一、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效率导向二、地方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博弈及市场主体的培育三、向需求诱致型制度变迁方式的转换四、对我国制度变迁方式转换的规范分析第四章社会主义企业制度与国有企业改革第一节马克思的所有制理论一、财产所有权是所有制关系的法律表现二、所有权的权能三、所有权各项权能的分离第二节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一、国有企业产权结构分析二、传统国有产权的行政代理模式及其效率分析三、深化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的内在必然性第三节国有产权的多级委托代理及其面临的问题第四节国有企业的分类改革战略一、提供公共产品的企业宜选择国有国营模式二、自然垄断性国有企业宜选择国有国控模式三、大型竞争性国有企业宜进行股份制改造四、竞争性国有中小企业宜完全放开第五节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的模式选择一、股份公司的基本特征二、国有资产的第一层次授权经营三、国有资产的第二层次授权经营四、国有资产的第三层次授权经营五、国有资产的第四层次授权经营第五章国有企业治理结构的创新第一节利益相关者合作逻辑与国有企业治理结构创新原则一、企业治理的核心是激励与约束经理人的行为二、股东至上主义企业治理模式面临的挑战三、产权的内涵与企业治理结构的主题四、人力资本的产权特征与企业所有权安排五、企业治理结构的客体与最有企业所有权安排第二节国有企业治理结构效率的实证分析一、企业治理模式的国际比较二、行政干预下的经营者控制型治理结构三、国有企业治理结构创新应走出“股东至上”的困境第三节国有企业治理结构创新:共同治理机制的设计一、“利益相关者合作逻辑”与共同治理二、董事会中的共同治理机制三、监事会中的共同治理机制第四节国有企业治理结构创新:相机治理机制的设计第六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分配制度第一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按劳分配与多种分配方式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按劳分配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第二节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第三节微观收入分配与宏观收入调节一、微观收入分配过程二、宏观收入调节过程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社会保障第四节微观收入分配中的公平与效率第七章社会主义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第一节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一般理论一、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二、平衡增长与非平衡增长第二节制度创新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一、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的体制条件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依赖于体制模式的转换三、制度创新推动经济增长的机理第三节可持续发展与科学发展观一、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模式的转换二、可持续发展理论及战略三、科学发展观第四节邓小平的经济发展理论一、“分三步走”的台阶式发展战略二、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第八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结构调整第一节二元经济结构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一、二元经济结构的含义及衡量指标二、中国二元经济结构的特征及原因三、中国二元经济结构转换中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第二节市场经济条件下产业结构高级化的进程一、影响产业结构调整的因素分析二、中国产业结构的现状及其调整的必要性三、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及对策第三节技术进步与经济结构调整一、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二、技术创新与经济结构的演进三、适用技术及其选择依据四、促进技术进步的技术政策选择第九章社会主义对外经济关系第一节对外开放的理论基础一、现代经济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必然逻辑二、贸易开放与经济增长的理论联系第二节经济全球化趋势下的我国对外开放实践一、经济全球化二、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演变三、我国全方位开放格局的形成第三节对外贸易、工业化与我国的经济增长一、工业化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来源二、对外贸易是突破国内工业化约束的有效手段三、我国外向型工业化战略的比较优势基础四、我国简单外向型工业化战略形成的国际背景五、我国当前外贸发展模式的问题第四节金融开放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一、金融开放作用于我国经济增长的渠道二、金融开放对我国经济的影响第十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调节第一节政府调节经济的必要性一、市场机制并非是尽善尽美的二、政府纠正市场失灵的能力是有限的三、政府干预与市场调节的合理界定第二节政府干预经济的功能界定与范围界定一、适度政府干预的界定二、政府干预经济的职能分解三、政府干预经济的制度基础第三节政府干预经济的政策目标选择一、经济政策的基本目标二、经济政策的具体目标三、经济发展中政策目标可能冲突的区域第四节政府干预经济的政策手段选择一、经济政策手段的构成二、经济政策手段的传导机制与选择原则三、经济政策手段的效率及其选择原则第五节经济政策选择与经济效率一、政策目标约束下的政策手段选择和组合二、政府干预经济的效率标准。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生学科考试参考资料)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生学科考试参考资料)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一、名词解释1、平衡增长战略答:一种经济策略,旨在通过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相互支持和配合,实现全面的经济增长和发展。

2、产权答:是一种通过社会强制而实现的,对某种经济物品的多种用途进行选择的权利。

产权是一组权利,它包括使用权、收益权、转让权。

3、经济发展模式答:指在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发展战略及其生产力要素增长机制、运行原则的类型,它包括经济发展的目标、方式、发展重心、步骤等一系列要素。

4、公共产品答:指那些消费不具有排他性但收费存在困难的产品。

也就是说,公共产品一旦提供出来,生产者无法排斥那些在消费时不为这些产品付费的人。

它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纯公共产品另一类是准公共产品5、市场经济答:市场经济就是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和调节经济运行的经济。

在这个意义上,它与一个社会的经济制度性质无关,不表明社会的经济性质和特征。

二、简答题6、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对中国经济发展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提炼。

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核心内容。

它强调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要发挥政府在宏观调控和市场监管中的作用,形成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政府在宏观调控和市场监管中发挥作用的经济体制。

2.发展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强调,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发展必须是全面的、协调的、可持续的,要注重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

3.新型工业化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提出了新型工业化道路,即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实现工业和信息业的融合发展,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4.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提出了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即要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历史文化、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制定差异化的发展政策,促进各地区的协调发展。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是以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为基础的一门课程。

老师在上个学期的悉心讲授中,通过对社会主义国家现实经济问题的分析,阐明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理论框架和体系,具体包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社会主义现代企业制度理论、社会主义收入分配理论、社会主义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理论、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理论以及社会主义对外经济关系理论。

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有了一个总体的认识与了解,并对我国现在经济的发展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我们应该以与时俱进的态度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合理运用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既重视对生产关系的分析,也要研究资源配置,而且应在揭示资源配置规律的过程中剖析经济关系。

只有这样,才能深刻揭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市场经济,并且以中国经济建设为研究对象,是建设新制度的经济学,也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飞速发展,这与在继承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础上进行了理论创新。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总结了历史经验,终止了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错误路线,作出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决策。

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中国逐步明确了“对内改革”(也就是对内放开)、“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即通过走市场化改革和对外开放的道路,来赶超世界先进国家,把中国建设成一个综合国力强大的现代国家。

这一转变,终于使新中国政治统一这一有利的政治条件,得以转化成实际的经济成果。

自邓小平作出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指出“发展是硬道理”及“压倒一切的是稳定”,正确处理稳定和发展的内在逻辑关系以来,中国人民终于进入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最有希望、最成功的变革时期。

32年,在中国文明的历史长河中非常短促,却是中国170年最伟大的一章,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成就。

当然,改革开放的进程仍在继续,距离实现以市场经济、民主政治、法治社会为基本特征的和谐社会愿景,还有较长的路要走。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3)消费者的收入和他们在生产要素中得到的收入加上利润是恰好相等的。
以上三个条件如果都达到了,则市场上的价格就是均衡价格。如果供求量存在差别,则这种差别也会因为价 格的自发调节而最终达到均衡状态。
作品影响
作品影响
兰格在《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中提出的思想,不仅在当时,而且也在以后,都对东西方经济学界产生了重大 影响。兰格著作的某些观点不断被这方面的作者所引用。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来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的经济改 革也不同程度地受到该著作的影响。
出版信息
出版信息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于1936年10月和1937年2月分两期刊载在《经济研究评论》第4卷上。1938年与美国 经济学家费雷德·泰勒的著作一并以该书名出版,由本杰明·利平科特编。1981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编译兰格 同名论文选,该书含有《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一文。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作品思想
作品思想
1、社会主义能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兰格指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同样可以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他说,米塞斯等人的反社会主义理论让人注 意到社会主义经济学的一个核心问题,这是应该向他们表示感谢的。但他们的理论本身却是错误的,社会主义计 划经济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是可行的。
按照古典经济学的观点,在竞争市场上建立经济均衡需要以下三个条件。
内容简介
内容简介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包括六个部分和一个附录,依次讲了辩论的现状,在竞争市场上均衡的决定、社会主 义经济中的试验错误方法、试验错误方法的普遍性、经济学家赞成社会主义的理由、论过渡政策以及马克思主义 文献中社会主义下的资源分配。
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
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是否真正行得通这个问题,经济学界的争论一直就没有停止过,不仅是社会主义经济学 家在讨论,就是在资产阶级经济学界,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因为他们可以通过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寻求反对 社会主义理论的依据。一部分人认为,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是行不通的,因为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不能够做到资源的 最优配置;社会主义是实行公有制条件下的统分统收,不存在商品交换,不存在完善的市场,因此价格既不能真 正地反映价值,也不能成为市场调节配置资源的杠杆。他们进而得出这样的结论:社会主义制度本身就是不可取 的,它阻碍了生产的发展。针对这种论调,兰格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写成了《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一书。

社会主义经济学通论读书笔记

社会主义经济学通论读书笔记

社会主义经济学通论读书笔记随着改革的发展和实践的不断丰富,谷老师认识到更应该基于改革开放的实践提出新概念,建立新理论。

谷老师通过对自己提出概念的扬弃与超越,体现了一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将经济学作为科学的努力和探索,也体现了根据历史和现实的变化来丰富和发展经济理论的历史唯物主义精神。

南开大学教授、著名经济学家谷书堂先生3月27日故去。

谷书堂是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泰斗和杰出开拓者之一,他在商品经济和价值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按要素贡献分配、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等众多理论方面均有重大建树和创新性贡献。

作为谷书堂教授的博士生,我在很多方面都受到他的教诲,受益终生。

这里仅选择一个侧面,缅怀敬爱的老师。

大概是读博士的第二年(1996年),我和同宿舍的赵农(也是谷老师的学生)聊天,谈到当时有些人提出要建立中国经济学,我们觉得有必要将这个问题梳理一下,进一步研究,而要梳理这个问题,必然涉及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以及它与其他经济学派的关系问题。

这是一个重大的问题,我们拿不准,于是向谷老师汇报和请教。

20年过去了,谷老师当时讲的已经无法完整回忆,但他提出的主要观点却深深印在我的脑海,永远不会忘记。

谷老师说,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核心是历史唯物主义,你们要在这个层次和高度理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不要仅局限于具体的概念与范畴,也不要死抱着具体结论与观点不放。

他的点拨让我豁然开朗。

当然,由于知识水平和阅历的关系,当时我对谷老师提出的马克思经济学的核心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还不能全面理解,随着交往的增多,自身知识和阅历的增加,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才逐步加深——首先,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上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核心是要研究生产关系怎么与生产力的变化相适应,怎么促进生产力的发展问题。

马克思所设想的社会主义是建立在商品经济充分发展,生产力达到一定水平的产物,而现实中的社会主义却是在生产力不尽发达的状况下建立的。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参考书目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参考书目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参考书目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参考书目1.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1)马克思《资本论》1—3卷,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主要任务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如劳动价值论、商品货币理论、剩余价值理论、工资理论、资本积累理论、资本循环与周转理论、再生产理论、分配理论等。

(2)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即《资本论》第四卷。

《资本论》前三卷是经济学的“理论部分”,第四卷是“历史部分”。

1877年11月3日,马克思在致济格蒙德·肖特的信中写道:“实际上,我开始写《资本论》的顺序同读者将要看到的顺序恰恰是相反的,即我是从‘历史部分’开始写作《资本论》的”。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正是在批判地继承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基础上创建起来的。

(3)恩格斯《共产主义原理》,这篇文章以问答的方式分析了产业革命所造成的社会经济政治后果,阐述了新社会制度应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以及怎样废除私有制等问题。

(4)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第一次完整、系统和严密地阐述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思想的著作。

(5)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该文第一次区分了共产主义社会的两个阶段,即低级阶段和高级阶段,并阐明了社会总产品的分配原理。

(6)恩格斯《反杜林论》,该著作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即哲学、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

在政治经济学部分提出了建立广义政治经济学的任务,并分析了生产、交换和分配的相互关系,阐明了商品、货币、资本、剩余价值等范畴。

(7)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系统地阐述了原始社会发展阶段和家庭形式发展的历史,揭示了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产生原因,丰富了作为历史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他在概括奴隶制、封建制、资本主义制度的共同特征时指出“以这些制度为基础的文明时代,完成了古代氏族社会完全做不到的事情。

但是,它是用激起人们的最卑劣的动机和情欲,并且以损害人们的其他一切秉赋为代价而使之变本加历的办法来完成这些事情的。

政治选修课件专题四第框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理论探索

政治选修课件专题四第框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理论探索
第十一页,共43页。
2.教材 P70 探究问题 1 提示 调动国内外的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3.教材 P70 探究问题 2 提示 (1)国内:工人和农民是基本力量,中间势力是可以争取 的力量,对反动势力可以通过做工作尽量争取化消极因素为积极 因素。 (2)国际: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都要团结,不中立的可以争取 为中立,反动的也可以分化和利用。
反动的可以分化和利用
第六页,共43页。
三、协调比例关系 1.正确处理重工业和__轻__工__业___、__农__业_____之间的关系,沿海工 业和内地工业之间的关系,经济建设和_国__防__建__设__之间的关系,事 关我国经济发展的全局。 2.在《论十大关系》中,毛泽东指出:(1)__重__工__业___是我国建设 的重点,必须优先发展_生__产__资__料__的生产,但是决不可以因此忽视 _生__活__资__料__尤其是__粮__食_____的生产。 (2)按照_农__轻__重____的次序来安排国民经济计划,使重工业的发展有 可靠的基础。
第二十一页,共43页。
[审设问] 此题主要考查对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的 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的理解。
[审材料] 阅读材料时要抓住“基本力量”“争取的力量”“一 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强调对不同阶级采取不同策略。
[定思路] 解题时结合对材料分析可知,此内容是毛泽东在 《论十大关系》中提出的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然后再 具体分析针对不同阶级采用不同策略的意义即可。
第十二页,共43页。
4.教材 P71 探究问题 提示 (1)区别:重工业主要解决生产资料的生产问题;轻工业 主要解决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资料问题;农业特别是粮食 生产则关系国计民生,是国民经济中不可替代的战略资源,是关 系吃饭的大事。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试题库参考答案解析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试题库参考答案解析

WORD 格式可编辑社会主义经济理论题库名词解释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36指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即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整个历史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二是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不发达阶段。

2.混合所有制经济40是由不同性质的所有制经济组合而成的一种经济形式。

随着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的形成和发展,各种所有制经济相互交融、参股、持股,从而形成的一种新的所有制形态。

3.市场经济47市场经济就是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和调节经济运行的经济。

在这个意义上,它与一个社会的经济制度性质无关,不表明社会的经济性质和特征。

4.市场机制47是指在市场交易关系中形成的以价格、供求和竞争三位一体的互动关系为基础的经济运行和调节的一套有机系统。

5.渐进式改革56是在工业化和社会主义宪法制度的基础上进行的市场化改革,强调利用已有的组织资源推进改革,在基本不触动既得利益格局的前提下实行增量改革。

6.制度 68是为决定人们的相互关系而人为设定的一些规则,其主要作用是通过建立一个人们相互作用的稳定的(但不一定有效的)结构来减少不确定性。

7.所有权能91财产所有权是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8.占有权能占有权能系指行为人对财产直接加以控制的可能性,是所有者与他人之间因对财产进行实际控制而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

9.使用权能使用权能是指不改变财产的所有和占有性质,依其用途而对其加以利用的可能性,是人与人之间因利用财产而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

10.收益权能收益权是指获取基于所有者财产而产生的经济利益的可能性,是人们因获取追加财产而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

11.处分权能处分权是指为法律所保障的实施旨在改变财产的经济用途或状态的行为的可能性,它所反映的是人们在变更财产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财政学专业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试题B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试题总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答:是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即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整个历史阶段。

它包含两层含义:第一,我国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不发达阶段。

2.产权制度
答:是指既定产权关系和产权规则结合而成的且能对产权关系实现有效
的组合、调节和保护的制度安排。

3.市场失灵
答:是指市场竞争所实现的资源配置没有达到帕累托最优,或指市场机制不能实现某些合意的社会目标。

4.经济政策手段
答:是国家为实现经济政策目标所采取的方法,包括政策工具和实施政策方法。

经济政策手段具体包括经济手段(财政政策手段、货币政策手段)、行政管制手段、经济法制手段和制度约束。

5.可持续发展
答:是人类发展观的重大进步,它强调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但要求在严格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质和保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的前提下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二、简述题(每题8分,共40分)
1简述“分三步走”的台阶式经济发展战略
答:
2简述体制转轨中的国有企业治理结构的创新
答:1、企业治理结构是一种契约制度,它通过一定的治理手段合理配置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以使企业内的不同利益主体形成有效的自我约束和相互制衡机制。

2、我国的国有企业治理结构创新应突破资本雇佣劳动或股东至上主义的逻辑,走共同致力和相机治理相结合的道路。

具体是A贯彻了“合作”逻辑的治疗结构就是“共同治理”机制,它是强调决策的共同参与与监督的相互制约。

具体说,就是董事会、监事会中要有股东以外的利益相关者的代表。

共同治理的核心就是经济民主化。

B相机治理机制的设计目的就在于确保非正常的经营状态下,受损失的利益相关者有合适的制度帮助其完成再谈判意愿。

3简述我国为什么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答:1、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倒逼中国进行市场化改革;2、市场经
济能够带来较高的社会效益;3、与国际接轨的需要;
4简述马克思关于所有权权能的论述
答:所有权概况和赋予了所有者能够实际享有的占用、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能。

1、占有权能。

占有权能系指人对财产直接加以控制的可能性,是所有者与他人之
间因对财产进行实际控制而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

2、使用权能。

使用权能是指不改变财产的所有和占有性质,依其用途而对其加以
利用的可能性,是人与人之间因利用财产而产生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3、收益权能。

收益权能是指获取基于所有者财产而产生的经济利益的可能性,是
人们因获取追加财产而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

4、处分权能。

处分权能是指为法律所保障的实施旨在改变财产的经济用途或状态
的可能性,它所反映的是人在变更财产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权利义务的关系。

5 简述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
答:改革开放以来,实行渐进开放,我国从“进口替代”转为“出口导向”,再到全面开放。

我国通过开办经济特区、开放沿海港口城市和沿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及沿江、沿边开放、内陆省市开发区等,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

1、1979年至1980年,这是我国对外开放的起步和试点阶段,先后试办深圳、珠海、厦门和汕头四个经济特区;
2、1984年至1991年,是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不断扩大的阶段;
3、1992年开始,我国对外开放进入全面铺开阶段,全方位、多层次和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逐步形成;
4、2001年加入WTO以后我国对外开放从量变走向质变。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试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
答: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确立这一制度,是由我国社会主义的性质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

第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第二,我国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
段,由于生产力水平比较落后,且发展不平衡,这就决定了我国必须在坚持公有制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中,公有制经济居于主体地位。

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既有其量的规定,也有其质的规定。

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必须发挥国家经济的主导作用。

国有制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发挥国有制经济的主导作用的关键不在于使国有企业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和垄断地位,而在于国有经济利用自身的相对优势和特有功能,提高国有经济的控制力、竞争力和影响力。

集体所有制经济是我国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仅要发展多种形式的公有制经济,而且要发展多种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

我国的多种所有制经济都有其自己的特点,都有自己独特的功能和优势,同时也具有各自的劣势和局限性,在现阶段生产力状况下,它们都有其适宜于发挥优势的领域和范围;另一方面,各种所有制之间不可避免的存在竞争。

多种所有制经济之间的这种相互竞争,有利于提高各种所有制经济的效率,有利于促进技术的进步,也有利于促进所有制结构的调整。

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2.试论我国经济增长中的不利因素及应对措施
答:经济增长是指更多的产出,通常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GNP或人均国内生产总
值GDP的增长速度来表示。

(1)不利因素:①资源、环境对可持续增长的挑战;②农业的发展潜力不足;③
不确定的影响因素(战争、洪灾,非典,地震等);④人口特征:基数大,增长快,
素质低,结构发展不平衡;⑤技术对经济发展的变革率缓慢提高。

(2)应对措施:①制度创新:是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质。

这是因为计划经
济体质的弊端导致、市场经济能够带来更高的效益、与国际接轨的需要。

方法:
实行渐进式改革,即在保留现有宪法制度不变的条件下,改革是通过自下而上逐
渐推进的方式来完成的。

改革是否成功,要看它是否符合国情,是否促进经济发
展的速度和水平,是否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②政府宏观调控的多样性和有效性增强。

A、经济政策手段:包含财政政策、币政策、收入政策。

B、产业政策:包含产业结构政策、产业组织政策、产业技术政策、产业布局政策。

③必要的行政手段④法制手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