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波的干涉

合集下载

大学物理 第10章波的干涉

大学物理 第10章波的干涉
第 10 章 波 的 干 涉
第三篇 波动学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
10.1 波的叠加与干涉 10.5 驻波 10.2 分波阵面干涉 10.3 光程与光程差 10.4 分振幅干涉
教学基本要求: 教学基本要求:
1 理解 理解波的相干条件及获得相干光的方法 及获得相干光的方法,能应 用相位差和波程差分析、确定相干波叠加后振幅加强 和减弱的条件. 2 掌握光程的概念以及光程差和相位差的关 掌握光程的概念以及光程差和相位差的关 光程的概念以及光程差和相位差 理解在什么情况下的反射光有相位跃变. 系,理解在什么情况下的反射光有相位跃变 3 能分析杨氏双缝干涉条纹及薄膜等厚干涉 分析杨氏双缝干涉条纹及 杨氏双缝干涉条纹 条纹的位置 的位置. 条纹的位置 4 了解迈克耳孙干涉仪的工作原理. 了解迈克耳孙干涉仪的工作原理 迈克耳孙干涉仪的工作原理
10.1 波的叠加与干涉
1. 波的叠加原理
1)几列波相遇后仍保持它们原有的特性(频率、波长、振幅、 )几列波相遇后仍保持它们原有的特性(频率、波长、振幅、 保持它们原有的特性 传播方向)不变,互不干扰。 传播方向)不变,互不干扰。
2)在相遇区域内任一点的振动为各列波单独存在时在该点所 ) 引 起的振动位移的矢量和 振动位移的矢量和。 起的振动位移的矢量和。 y 一般而言, 一般而言, 波的叠加较复杂
v水 > v空 气
对立面:惠更斯--波动说 对立面:惠更斯--波动说 --
v水 < v空 气
2)光的机械波动说(19世纪初--后半世纪) 光的机械波动说(19世纪初--后半世纪) 世纪初--后半世纪 英国人杨和法国人菲涅尔通过干涉、衍射、 英国人杨和法国人菲涅尔通过干涉、衍射、偏振等实验证明 了光的波动性及光的横波性。 了光的波动性及光的横波性。 3)光的电磁说(19世纪的后半期---) 光的电磁说(19世纪的后半期---) 世纪的后半期--19世纪后半期Maxwell建立电磁理论,提出了光的电磁性, 19世纪后半期Maxwell建立电磁理论,提出了光的电磁性, 世纪后半期Maxwell建立电磁理论 1887年赫兹用实验证实 年赫兹用实验证实。 1887年赫兹用实验证实。 4)光的量子说(20世纪初---) 光的量子说(20世纪初---) 世纪初--电磁波动说在解释“热幅射实验” 电磁波动说在解释“热幅射实验”及“光电效应”等实验 光电效应” 粒二象性。 遇到困难。提出光的波——粒二象性。 粒二象性 遇到困难。提出光的波

波的干涉现象

波的干涉现象

波的干涉现象波的干涉是指当两个或多个波同时传播到同一空间时,它们相互叠加而产生的干涉现象。

这种干涉可以是构成性干涉,即波的振幅相互增强;也可以是破坏性干涉,即波的振幅相互抵消。

一、干涉的条件波的干涉需要满足以下两个条件:1.波源具有同样的频率;2.波源之间的相位差保持稳定。

二、干涉的类型根据干涉现象的特点,我们可以将波的干涉分为两种类型:干涉的构成和破坏性干涉。

1.构成性干涉构成性干涉是指当两个波相位相同或相差整数倍的情况下,波的振幅相互增强。

在构成性干涉中,波的振幅会出现明显的增强现象,形成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

2.破坏性干涉破坏性干涉是指当两个波相位相差半个波长或波长的奇数倍的情况下,波的振幅相互抵消。

在破坏性干涉中,波的振幅会出现减弱、相互抵消的现象,形成干涉条纹中的暗纹。

三、干涉的表现形式干涉现象可以在不同的波动现象中观察到,主要有光的干涉、声波干涉和水波干涉等。

1.光的干涉光的干涉是最为常见的干涉现象之一,它是由于光的波动性质而产生的。

当光通过两个狭缝或反射、折射等产生相干光时,它们会形成明暗相间、交替出现的干涉条纹。

2.声波干涉声波干涉是指当声波通过两个或多个波源时,由于声波的波动性质而产生的干涉现象。

声波干涉常见于干涉扬声器、乐器等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形成明暗相间、交替出现的干涉条纹。

3.水波干涉水波干涉是指当水波传播到两个或多个波源处时,由于水波的波动性质而产生的干涉现象。

水波干涉常见于双缝干涉实验、波纹池等情境中,观察到明暗相间、交替出现的干涉条纹。

四、应用领域波的干涉现象在很多领域中都有重要应用,包括光学、声学、天文学等。

1.光学干涉应用在光学领域中,干涉现象广泛应用于干涉仪、干涉测量、光的分光和激光等领域。

例如,利用干涉仪可以测量光的波长、薄膜的厚度等物理量,干涉技术也在激光技术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2.声学干涉应用干涉现象在声学领域中也有着重要应用,比如在音乐演奏中的共鸣现象、声纳技术中的干扰现象等都与声波的干涉有关。

初中物理波的干涉与衍射知识点详解

初中物理波的干涉与衍射知识点详解

初中物理波的干涉与衍射知识点详解波是自然界中常见的一种现象,也是物理学中的重要研究对象。

在初中物理课程中,波的干涉与衍射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详细讲解初中物理中有关波的干涉与衍射的知识点。

一、波的干涉概念与原理波的干涉是指两个或多个波在空间中相遇、叠加产生干涉现象的过程。

干涉现象的产生是由于波的叠加原理。

波的叠加原理可以简单概括为:两个波在空间中相遇时,按照各自的振动状况叠加,形成新的波。

这个过程中,如果两个波的振动方向、频率、振幅等参数相同,就会出现干涉现象;如果这些参数有所不同,就不会产生明显的干涉现象。

二、波的干涉分类波的干涉分为两种类型:构造干涉和破坏干涉。

1. 构造干涉:构造干涉是指两个波的振幅相加,使得干涉前的弱波增强,干涉前的强波变得更强的现象。

构造干涉是由于两个波的位相差为0或波长的整数倍而产生的。

2. 破坏干涉:破坏干涉是指两个波的振幅相减,使得干涉前的强波减弱,干涉前的弱波变得更弱的现象。

破坏干涉是由于两个波的位相差为波长的奇数倍而产生的。

三、波的衍射概念与原理波的衍射是指波传播时遇到障碍物或通过狭缝时,波的传播方向发生偏折和扩散的现象。

波的衍射现象是由波的波长和衍射物体的尺寸决定的。

波的衍射原理可以简单概括为:当波传播到物体边缘时,波的一部分受到遮挡而停止传播,另一部分则继续传播。

这种不同部分的波重新相遇,产生衍射现象。

衍射现象的强弱与波长和障碍物大小相关。

四、波的衍射分类波的衍射分为两种类型:单缝衍射和双缝衍射。

1. 单缝衍射:当波通过一个狭缝时,波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弯曲和扩散,形成中央亮度较高,两侧亮度逐渐减弱的衍射图案。

2. 双缝衍射:当波通过两个相邻的狭缝时,波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干涉现象,形成中央亮度较高,两侧出现明暗相间的衍射图案。

双缝衍射是一种常见的波的衍射现象。

五、波的干涉与衍射应用波的干涉与衍射在实际中有广泛应用。

例如:1. 显微镜、望远镜等光学仪器利用波的干涉现象可以放大图像,提高观察分辨率。

波的干涉

波的干涉
(2)波的干涉的分析:在波的传播过程中,介质中质点的振动虽频率相同,但步调不一致,在波的传播方向上相距△x=(n=0,1,2,…)两个质点的振动步调一致,为同相点;相距(n=0,1,2,…)的两个质点的振动步调相反,为反相点。波源S1、S2产生两列波在同一介质中传播,介质中各质点同时参与两个振源引起的振动。质点的振动为这两个振动的矢量和,介质中的P点,如图离两波源距离分别是S1P、S2P,若S1、S2是同步振动,那么它们对P引起的振动的步调差别完全由距离差△s=S1P-S2P决定。当△s=(n=0,1,2,…),即距离差为波长的整数倍时,两波源在P点引起的振动的步调一致,为同相振动,叠加结果是两数值之和,即振动加强,是强点;当(n=0,1,2,…),即距离差为半波长的奇数倍时,两振源在P点引起的振动的步调相反,为反相振动,叠加结果是两数值之差,即振动减弱,是弱点;由此看来,强点与弱点只与位置有关,不随时间变化。正因为不随时间变化,才被观察到,才能形成干涉图样。
(1)当它们相遇后,会不会产生稳定的干涉现象,如果产生了,那为什么没有加强区啊??
答:会产生,有加强区。
两个波源为O1,O2。。。设有一个点为P
满足:PO1等于半波长(nλ+1/2λ),PO2等于波长(nλ+λ)
这样刚好波源处的反相位,又反了过来,形成,加强区。
通俗点说,O1的波峰到P点时,O2的波峰也刚好到P点。。形成加强
A.b处振动永远互相减弱.
B.a处永远是波峰与波峰相遇.
C.b处在这时刻是波谷与波谷相遇.
D.c处的振动永远互相减弱.
分析 b处此刻是波谷和波谷相遇,位移为负的最大值,振动也是加强.A错,C正确.
a处此刻是波峰与波峰相遇,过半周期后变成波谷与波谷相遇,始终是振动加强的点,并非永远是波峰与波峰相遇的点.B错.

波的干涉教案高中物理

波的干涉教案高中物理

波的干涉教案高中物理目标:了解波的干涉现象,掌握干涉条纹的特点和计算方法。

一、引入让学生观察水面上两个石子投入水中产生的涟漪,并让他们思考为什么会有涟漪产生。

二、学习目标1.掌握波的干涉概念。

2.了解波的叠加原理。

3.学习干涉条纹的特点。

4.掌握计算干涉条纹间距的方法。

三、理论讲解1.波的干涉是指两个或多个波在空间某一点相遇时,彼此叠加而产生一种新的波动现象。

2.当两个波的波峰或波谷相遇时,会出现加强效应,形成明亮的干涉条纹;当波峰与波谷相遇时,会出现相消效应,形成暗淡的干涉条纹。

3.干涉条纹的间距可以用公式d=(λD)/d计算,其中λ为波长,D为两个波源到干涉点的距离,d为干涉条纹间距。

四、实验操作1.准备两个相干的波源,可以使用两个发声器或两个发光二极管。

2.在干涉板或双缝装置上观察波的干涉现象。

3.调整波源位置,观察干涉条纹的变化,并测量干涉条纹的间距。

五、讨论与总结1.请学生讨论干涉现象与波的叠加原理之间的关系。

2.让学生总结干涉条纹的特点,以及计算干涉条纹间距的方法。

3.教师进行总结,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六、作业1.计算一组波的干涉条纹间距。

2.思考一下如果波源间距增大会对干涉条纹间距有何影响。

七、拓展可以让学生自行设计其他干涉实验,并观察不同波的干涉现象。

八、课后反思1.学生是否掌握了波的干涉概念和计算方法?2.学生在实验中是否能够准确观察到干涉条纹的特点?3.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教师是否及时解答了学生的疑问?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和实施,相信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波的干涉现象,并掌握干涉条纹的特点和计算方法。

希望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

【注:可以根据需要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

名词解释波的干涉

名词解释波的干涉

名词解释波的干涉波的干涉是指在特定条件下,两个或多个波相遇产生干涉现象的一种物理现象。

干涉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例如水波传播时的交叉现象、声波传播时的声音干涉等。

波的干涉是典型的波动现象,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波的干涉现象最早由英国科学家托马斯·杨德尔(Thomas Young)在1801年的实验中观察到,被他称为“双缝干涉实验”。

实验中,他利用一个屏幕上的两个小缝让光通过,然后在另一个屏幕上观察到一系列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这是因为经过两个小缝的光波在后方屏幕上相遇形成干涉。

波的干涉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建立相干波源的波的干涉和波面干涉。

前者是指由两个或多个波源同时发送的相干波所产生的干涉,它们具有相同的频率、相位和振幅。

后者是指波传播过程中波面的干涉,即不同位置上的波面相遇后会发生相位差,从而形成干涉。

这两种干涉类型都可以通过干涉条纹的形成或干涉程度的变化来观察。

波的干涉是基于波动理论的重要实验现象之一,可以通过干涉现象来研究波的性质和波的传播规律。

波的干涉原理也是许多实际应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例如在光学领域中,利用干涉现象可以测量薄膜的厚度、检测光的相位差等。

在声学领域中,干涉现象可以使声音增强或减弱,被应用于扩音器、音响系统等。

此外,干涉现象还被应用于无损检测、干涉显微镜、激光干涉测量等各个领域。

波的干涉现象是波动方程的解决方法和波动理论的基础之一。

在光学和声学领域中,利用波的干涉原理可以解释和预测许多现象。

干涉现象的研究和应用也推动了波动方程的发展和波动理论的深入研究。

同时,波的干涉现象也为物理学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验方法和应用例子。

总结起来,波的干涉是一种常见的物理现象,通过两个或多个波相遇形成干涉现象。

它有两种类型,建立相干波源的波的干涉和波面干涉。

波的干涉现象在理论和实验上都具有重要意义,为研究波动方程和波动理论提供了基础。

此外,干涉现象的研究也为光学、声学等领域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验方法。

波的干涉知识点总结

波的干涉知识点总结

波的干涉知识点总结
嘿呀,朋友们!今天咱们要来好好聊聊波的干涉这个超有意思的知识点!
你想啊,就像两个人同时在水面上扔石子,那水波交织在一起的样子,那就是波的干涉呀!比如说声波,当两个喇叭同时播放声音的时候,有些地方声音特别大,有些地方声音又特别小,这就是声波在互相干涉呢!
波的干涉有啥特点呢?就好比一场精彩的比赛,有主角也有配角。

两列波的频率得相同,不然它们咋一起愉快地玩耍干涉呀!频率相同的波相遇后,有的地方振动加强,哇塞,那可热闹了,就像舞台上的聚光灯打在那里一样亮闪闪的,这就是振动加强区啦!而有的地方呢,就变得特别安静,好像被遗忘的角落,这就是振动减弱区喽!还记不记得学校里的合唱,有的时候某些音符会特别突出,有的时候又好像消失了,这就是波的干涉在搞鬼呢!
哎呀呀,再看看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了波的干涉呢?蝙蝠靠超声波定位,那超声波不就是在互相干涉嘛!还有无线电信号的接收呀,也是各种波在那里交织干涉呢!那这波的干涉到底有多重要呢?你想想看,如果没有它,我们好多技术不都没法实现啦?那不就糟糕啦!
说真的,波的干涉真的是太神奇啦!它就像生活中的调味剂,让这个世界变得丰富多彩起来!谁能想到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波,能有这么大的魔力呢!所以啊,大家一定要好好理解这个知识点,说不定哪天就能用上它来解决大问题呢!
总之,波的干涉真的值得我们好好研究,好好探索!它就是物理学里的一颗璀璨明珠呀!。

波的干涉PPT课件10 人教课标版

波的干涉PPT课件10 人教课标版
当波峰与波谷相遇时振动减弱.
P4 P2
பைடு நூலகம்
Q4
Q3 P5
S2
Q2
P1
S1
P3
Q1
P6
若到两波源的路程差(波程差)△s 满足: ——加强 ——减弱
设S1和S2是振动情况完全相同的两波源, P点到两波源的距离分别是L1和L2(L2>L1) 在L2上取一点M,让 S1 MS2=L1,则MP=L2-L1
L1
L1
M
P
L2
当MP=(2n+1)λ/2时,S2在M点引起的振动 与在P点引起的振动相反,P点是减弱点
x1 0 x2
t
Q
0 x 0
t
t
振幅为|A1-A2|
x1 0 x2
t
Q
0 x 0
t
振幅为零,Q点不振动
t
x1 0 x2
t
M
0 t
x
M点振幅介于(A1+A2) 与|A1-A2|之间
0
t
若两波源振动情况完全相同
波的干涉
振动减弱 振动加强 振动减弱
振动减弱
振动加强 振动加强
振动加强
干涉图样特 点:
1.某些区域的振动加强, 某些区域的振动减弱. 2.加强区与减弱区相 互间隔.
3.加强区与减弱区的位 置是固定的.
这种现象叫波的干涉,形成的图样叫干涉图样.
干涉图样是如何形成的?
干涉图样是如何形成的?
当波峰与波峰、波谷与波谷相遇时振动 加强.
.合页P148 11题
发生干涉的的条件: 一个必要条件: 两波源的频率相同
能发生干涉的波源称为相干波源. 一切波都能发生干涉现象. 干涉是波特有的现象.

波的干涉实践了解波的叠加和干涉现象

波的干涉实践了解波的叠加和干涉现象

波的干涉实践了解波的叠加和干涉现象波的干涉实践:了解波的叠加和干涉现象波的干涉是波动学中一个重要的现象,它揭示了波的叠加和干涉现象。

在实践中,通过观察和实验,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这个有趣的现象。

本文将介绍波的干涉的基本原理、实验装置和实验步骤,并通过实践的方式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波的叠加和干涉现象。

一、波的干涉原理波动是物质能量的传播方式,波的干涉是指两个或多个波在空间重叠时产生的各种干涉现象。

波的干涉可以分为构成干涉的两个波源的相位关系是否相同来分类,分别为相干干涉和非相干干涉。

相干干涉指的是两个或多个波源的相位关系固定,它们的波峰和波谷能够完全或部分重叠,形成明暗相间的干涉图样。

这种干涉图样可以通过叠加原理解释,即波的振幅叠加。

非相干干涉指的是两个或多个波源的相位关系不固定,它们的波峰和波谷在时域和空域上交替出现,不能形成干涉图样。

干涉现象在不同波动现象中都存在,比如光的干涉、声音的干涉等。

在实践中,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观察和研究波的干涉现象。

二、波的叠加和干涉实验装置为了观察和研究波的叠加和干涉现象,我们可以利用实验装置来模拟和观测。

下面是一个简单的波的叠加和干涉实验装置:1. 光源:可以使用激光器、白光灯等作为光源,确保光线稳定和均匀。

2. 双缝装置:将一块带有两个狭缝的物体放置在光源后,调整狭缝的宽度和间距。

3. 屏幕:在双缝装置的后方放置一个屏幕,用于接收干涉图样。

4. 干涉图样观测装置:可以使用显微镜或相机等设备来观察干涉图样。

三、波的叠加和干涉实验步骤以下是进行波的叠加和干涉实验的基本步骤:1. 准备工作:确保实验装置和环境的稳定性,调整光源和双缝装置的位置和角度。

2. 调节狭缝:根据实验要求,调整双缝装置的宽度和间距,一般情况下,宽度应小于波长,间距应略大于波长。

3. 观察干涉图样:打开光源,将屏幕放置在双缝装置的后方,调整屏幕位置和焦距,使用干涉图样观测装置来观察干涉图样。

4. 分析干涉图样:观察干涉图样中的明暗条纹,分析波的叠加和干涉现象。

波的干涉_1 PPT

波的干涉_1 PPT

包权
人书友圈7.三端同步
波叠加原理:
• 几列波在同一介质中传播,在介质中某 一点(或某一区域)相遇时,每一列波 都能够保持各自的状态继续沿着原来的 方向向前传播,彼此之间互不影响,好 像没有遇到另一列波一样,在它们重叠 的区域里,介质的质点同时参与这几列 波所产生的振动,每一质点仍然是在各 自的平衡位置附近做振动.质点振动的 位移等于这几列波单独传播时引起的位 移的矢量和.
0下载券文档一键搜索 VIP用户可在搜索时使用专有高级功能:一键搜索0下载券文档,下载券不够用不再有压力!
内容特 无限次复制特权 权 文档格式转换
知识影响格局,格局决定命运! VIP有效期内可以无限次复制文档内容,不用下载即可获取文档内容
VIP有效期内可以将PDF文档转换成word或ppt格式,一键转换,轻松编辑!
0下载券文档一键搜索 VIP用户可在搜索时使用专有高级功能:一键搜索0下载券文档,下载券不够用不再有压力!
内容特 无限次复制特权 权 文档格式转换
VIP有效期内可以无限次复制文档内容,不用下载即可获取文档内容 VIP有效期内可以将PDF文档转换成word或ppt格式,一键转换,轻松编辑!
阅读页去广告
服务特 权
共享文档下载特权
VIP用户有效期内可使用共享文档下载特权下载任意下载券标价的文档(不含付费文档和VIP专享文档),每下载一篇共享文
档消耗一个共享文档下载特权。
年VIP
月VIP
连续包月VIP
享受100次共享文档下载特权,一次 发放,全年内有效
赠每的送次VI的发P类共放型的享决特文定权档。有下效载期特为权1自个V月IP,生发效放起数每量月由发您放购一买次,赠 V不 我I送 清 的P生每 零 设效月 。 置起1自 随5每动 时次月续 取共发费 消享放, 。文一前档次往下,我载持的特续账权有号,效-自

波的干涉知识点解析

波的干涉知识点解析

波的干涉 知识点解析学习波的干涉要先理解波的叠加原理,再从波的干涉条件理解波的干涉现象.一、波的叠加原理两列波在空间相遇与分离时都要保持其原来的特性(如f 、A 、λ、振动方向)沿原来方向传播,而不相干扰,在两列波重叠的区域里,任何一个质点同时参与两列波引起的振动,其振动位移等于这两列波分别引起的位移的矢量和,当这两列波的振动方向在同一直线上时,这种位移的矢量和简化为代数和.由波的叠加原理可知,任何两列波相遇都会产生叠加,叠加时对某一个质点来说,任意时刻振动的位移都等于该时刻两列波在该质点引起的位移的矢量和,从而出现振动的加强点和减弱点.但不同频率的两列波叠加时,其振动的加强点与减弱点不是固定的,而是随时间变化的,因此不能形成稳定的干涉图样.只有当两列波的频率相同时,叠加的结果就会使某些点振动始终加强,某些点振动始终减弱,并且加强点和减弱点相互间隔,形成稳定的干涉图样.所以,波的干涉实质上是一种特殊的波的叠加现象.二、波的干涉1.干涉的概念:频率相同的两列波叠加,使某些区域的振动加强,某些区域的振动减弱,而且振动加强的区域和振动减弱的区域相互隔开,这种现象叫波的干涉,所形成的图样叫做干涉图样:2.产生稳定干涉的条件:两列波的频率相同.3.干涉区域内振动加强和振动减弱质点的判断:(1)最强:该点到两个波源的路程差波长的整数倍,即.λδn =(2)最弱:该点到两个波源的路程差是半波长的奇数倍,即)12(2+=n λδ根据以上的分析,在稳定的干涉区域内,振动加强点始终加强;振动减弱点始终减弱.4.对波的干涉,我们还应理解以下几点:(1)振动最强点是振幅始终最大而不是位移始终最大:描述振动强弱的物理量是振幅,而振幅不是位移,在振动的过程中每个质点的振幅是不变的,而振动位移是随时间而改变的,所以振动最强点只是振幅最大的点,其位移仍在做周期性变化,其位移大小变化范围在振幅和零之间.(2)干涉图样中不是只有振动最强的质点和最弱的质点,同时也有振动强度在二者之间的质点,振幅不是最大也不是最小.(3)振动加强点在某个时刻的位移可能比同时刻的其他的振动质点的位移小.(4)干涉区域内所有质点的振动频率相同.三、典型例题分新:题型一:生活中波的干涉现象例l :学校做广播体操时,同学们围绕由两个高音喇叭发声的操场走一罔,听到的声音是忽强忽弱的,为什么?解析:做广播体操时,两个高音喇叭发出相同频率的声音,在操场上形成了稳定的干涉现象,同学们绕操场走一圈时,经过了振动加强区域和振动减弱区域,即声音加强和减弱的区域,并且相互间隔,所以听到的声音忽强忽弱.点评:本题是在生活实际中发生的现象,要求分析时抓住关键字“两个高音喇叭是同时发声,听到忽强忽弱的声音”即是频率相同的两列声波产生的干涉现象,类似的现象还有水波的干涉等.题型二:振动加强点和减弱点的理解,波的叠加原理例2:如图l 所示,S 1、S 2是两个相干波源,它们振动同步且振幅均为2cm ,波速为2m/s ,波长为0.4m .实线和虚线分别表示在某一时刻它们所发出的波的波峰和波谷.关于图中所标的a ,b 、c 、d 四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 .该时刻a 质点振动最弱,b 、c 、d 质点振动都最强B .a 质点的振动始终是最弱的,b 、c 、d 质点的振动始终是最强的C .b 、c 两点在该时刻的位移差是4cmD .再过t=0.05s 后的时刻a 、b 、c 三个质点都将处于各自的平衡位置,因此振动最弱 解析:图中b 、d 、c 均为振动加强点,a 为振动减弱点.图中所示时刻,由叠加原理可知,b 点的位移是4cm ,c 点的位移是-4cm ,故两者的位移差是8cm ,再过0.05s ,a 、b 、c 三个质点都将处于各自的平衡位置,但a 仍然是振动减弱点,b 、c 仍然是振动加强点.故选AB 项。

波的干涉实验研究波的干涉现象

波的干涉实验研究波的干涉现象

波的干涉实验研究波的干涉现象波的干涉是波动现象中一种非常有趣和重要的现象。

通过干涉实验,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波的性质和行为,同时也可以应用于科学、工程和技术领域。

本文将对波的干涉实验以及干涉现象进行深入探讨。

波动是一种能量的传递方式,而波的干涉是指两个或多个波在相同的介质中相遇时产生的相互影响。

干涉实验的核心是通过将波源和探测器安排在特定位置,观察干涉图案并进行分析。

最常见的干涉实验是光的干涉实验,例如杨氏双缝干涉实验。

在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将一束光通过一个狭缝,然后经过两个相距较远的并行狭缝。

当光通过两个狭缝时,形成两个相干的光源,并在屏幕上形成干涉图案。

干涉图案包括了明暗相间的条纹,称为干涉条纹。

这些干涉条纹是由于光波的波峰和波谷相互叠加形成的。

干涉条纹的形态和间距是与波长、狭缝间距以及观察位置之间的关系密切相关的。

当光源中的波长不变时,狭缝间距越大,干涉条纹之间的间距越大。

观察者距离狭缝越远,间距也越大。

这些规律显示了干涉现象的一些基本特征。

除了光的干涉实验,声波的干涉实验也是非常常见的。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两个孔洞对声音进行干涉实验,类似于杨氏双缝干涉实验。

通过调整孔洞之间的距离和观察者的位置,我们可以观察到声音的干涉条纹。

这些实验不仅帮助我们理解声波的干涉现象,还可以应用于声学工程和音响技术的设计。

干涉实验不仅在光和声波中有应用,还可以应用于其他波动系统,如水波、电磁波等。

这些实验为我们提供了探索波动现象的机会,有助于深入理解波的特性和行为。

通过干涉实验,我们可以研究波的相位差、相长干涉、相消干涉等现象,从而揭示波的干涉的奥秘。

总之,波的干涉实验是研究波的干涉现象的重要手段。

通过观察干涉图案,我们可以了解波的性质和行为规律。

干涉实验不仅限于光和声波,还可以应用于其他波动系统中。

波的干涉现象在科学、工程和技术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并推动相关领域的发展。

波的干涉的应用及其原理

波的干涉的应用及其原理

波的干涉的应用及其原理1. 引言波的干涉是波动性质的核心特征之一。

干涉现象普遍存在于光、水波、声波等各种形式的波动传播中。

干涉是波动传播的一个重要现象之一,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本文将介绍波的干涉的原理和一些常见的应用。

2. 波的干涉原理波的干涉是指两个或多个波在相遇时相互叠加而产生的干涉现象。

干涉现象的产生需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相干性和叠加原理。

2.1 相干性相干性是指两个波之间存在稳定的相位关系。

只有在相位关系稳定的情况下,波的干涉才能形成明显的干涉条纹。

相干性可以通过波长、频率和相位延迟等因素来衡量。

2.2 叠加原理叠加原理是指当两个或多个波叠加在一起时,它们的振幅代数和决定了叠加波的振幅。

当两个波的振幅同相加或异相加时,将分别形成增强和减弱的干涉现象。

3. 波的干涉应用3.1 光学干涉光学干涉是波的干涉在光学领域中的应用。

光学干涉广泛存在于各种光学器件和实验中。

以下是一些光学干涉的应用:•干涉仪:干涉仪是测量光波特性的重要仪器。

其中包括杨氏双缝干涉仪、马赫-曾德尔干涉仪等。

通过光的干涉现象,可以测量光的波长和光学元件的参数。

•薄膜干涉:薄膜干涉是利用薄膜的反射和折射特性产生干涉现象的应用。

通过改变薄膜的厚度和折射率,可以实现光的分波片、滤波器等功能。

•光栅干涉:光栅干涉是利用光栅的周期性结构和衍射原理产生干涉现象的应用。

光栅干涉广泛应用于光谱仪、全息术等光学领域。

3.2 水波干涉水波干涉是波的干涉在水波领域中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水波干涉的应用:•水波波纹:当水波波源产生的波纹经过两片波纹及产生干涉时,形成了美丽的波纹图案。

这种现象常常被用于装饰或艺术创作中。

•水波干涉仪:水波干涉仪是利用水波的干涉现象来测量波长、频率和速度的仪器。

通过观察干涉条纹的变化,可以得到水波的一些物理特性。

3.3 声波干涉声波干涉是波的干涉在声学领域中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声波干涉的应用:•声学干涉仪:声学干涉仪是将声波干涉现象应用到声学测量中的仪器。

高中物理必备知识点:波的干涉知识点

高中物理必备知识点:波的干涉知识点

第六节 波的干涉本节教材分析:波的干涉是波的一种特殊的叠加现象,所以对波的叠加现象的理解是认识波的干涉现象的基础.教材首先讲了波的叠加现象,即两列波相遇而发生叠加时,对某一质点而言,它每一时刻振动的总位移,都等于该时刻两列波在该质点引起的位移的矢量和.在学生理解波的叠加的基础上,再进一步说明在特殊情况下,即当两列波的频率相同时,叠加的结果就会出现稳定的特殊图样,即某些点两列波引起的振动始终加强,某些点两列波引起的振动始终减弱,并且加强点与减弱点相互间隔,这就是干涉现象.由于对干涉现象的理解,需要一定的空间想象力图,可借助图片、计算机模拟,尽可能使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干涉现象.教学目标:1.知道波的叠加原理.2.知道什么是波的干涉现象和干涉图样.3.知道干涉现象也是波特有的现象.教学重点:波的叠加原理和波的干涉现象.教学难点:波的干涉中加强点和减弱点的位移和振幅的区别.教学方法:实验法、电教法、训练法.教学用具:实物投影仪、CAI 课件、波的干涉实验仪.教学过程一、引入1.什么叫波的衍射?2.产生明显的衍射的条件是什么?学生答:波可以绕过障碍物继续传播,这种现象叫做波的衍射.只有缝、孔的宽度和障碍物的尺寸跟波长相差不多,或者比波长更小时,才能产生明显的衍射现象.教师:波的衍射研究的是一个波源发出波的情况,那么两列或两列以上的波在同一介质中传播,又会发生什么情况呢?二、新课教学(一)波的叠加原理[设问]把两块石子在不同的地方投入池塘的水中,就有两列波在水面上传播,两列波相遇时,会不会像两个小球相碰时那样,都改变原来的运动状态呢?[演示]取一根长绳,两位同学在这根水平长绳的两端分别向上抖动一下,学生观察现象.[学生叙述现象]现象一:抖动一下后,看到有两个凸起状态在绳上相向传播.现象二:两列波相遇后,彼此穿过,继续传播,波的形状和传播的情形跟相遇前一样.[教师总结]两列波相遇后,每列波都像相遇前一样,保持各自原来的波形,继续向前传播,这是波的独立传播特性.[多媒体模拟绳波相遇前和相遇后的波形]相遇前相遇后[教师]刚才,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两列波在相遇前后,它们都保持各自的运动状态,彼此都没有受到影响,那么在两列波相遇的区域里情况又如何呢?[多媒体模拟绳波相遇区的情况][教师总结]在两列波重叠的区域里,任何一个质点同时参与两个振动,其振动位移等于这两列波分别引起的位移的矢量和.当两列波在同一直线上振动时,这两种位移的矢量和简化为代数和,这叫做波的叠加原理.[强化训练]两列振动方向相同和振动方向相反的波叠加,振幅如何变化?振动加强还是减弱?学生讨论后得到:两列振动方向相同的波叠加,振动加强,振幅增大;两列振动方向相反的波叠加,振动减弱,振幅减小.(二)波的干涉[实物投影演示]把两根金属丝固定在同一个振动片上,当振动片振动时,两根金属丝周期性地触动水面,形成两个波源,观察在两列波相遇重叠的区域里出现的现象.[教师说明]由于这两列波是由同一个振动片引起的,所以这两个波源的振动频率和振动步调相同.[学生叙述现象]在振动的水面上,出现了一条条从两个波源中间伸展出来的相对平静的区域和激烈振动的区域,这两种区域在水面上的位置是固定的,而且相互隔开.两列频率相同的水波相遇,会出现振动加强和振动减弱相互间隔的现象,形成稳定的干涉图样。

106波的干涉

106波的干涉
A.当 t=2s 时,波形如图 b,t=4s 时,波形如图 c B.当 t=2s 时,波形如图 b,t=4s 时,波形如图 d C.当 t=28 时,波形如图 c,t=4s 时,波形如图 b D.当 t=2s 时,波形如图 c,t=4s 时,波形如图 d
5、S1、S2 是两个相同波源,这两个波源发生干涉时,在干涉区域内有 a、b、c
波谷,原来位于波谷的点将位于波峰
四、综合训练 1、关于波的干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列波影响了另一列波,这就叫做干涉 B.两列波相互叠加时,必定产生干涉 C.两列波相互干涉是波叠加的结果 D.频率不同的两列波不可能产生干涉 2、由两列波叠加,出现稳定的干涉图样,可以确定( ) A.振动加强的区域各质点都在波峰上 B.振动减弱的区域有的质点位移不为零 C.振动加强和减弱的区域随波推进 D.振动加强和减弱的区域位置不变
2、一个波源在绳的左端发出半个波 a,频率为 f1,振幅为 A1,同时另一个波源在
绳的右端发出半个波 b,频率为 f2,振幅为 A2,P 为波源的中点,如图 10-41 所
示,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两列波同时到达两波源的中点 P B. 两列波相遇时,P 点波峰值可达 A1+A2 C. 两列波相遇后,各自仍保持原来的波形传播
干涉的两列波就是发生了互相干扰分开后的振幅周期等都发生了变化9如图10514所示在y两点有两振动完全相同的波源s激起的机械波的波长1mpq的纵坐标分别为y1m那么在x轴上会出现振动加强的点有10两个振动情况相同的波源发出的两列波分别用不同的同心圆表示其波峰用实线表示虚线表示波谷某一时刻两列波在空间传播的情况如图10521所示在两列波相遇空间有11两列简谐横波均沿x轴传播传播速度大小相等其中一列沿x轴正方向传轴负方向传播分别如图10522中实线虚线所示这两列波的频率相等振动方向均沿y各点中的振幅最大的是x的点振幅最小的是x方法技巧规律高二物理学案

波的干涉现象知识点总结

波的干涉现象知识点总结

波的干涉现象知识点总结波的干涉是波动现象中的一种重要现象,指两个或多个波在相遇或重叠时,互相影响并产生新的波形的现象。

干涉现象广泛应用于光学、声学等领域,对于理解波动性质和波传播的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波的干涉现象的基本概念、干涉的条件以及常见的干涉实验进行总结。

1. 波的干涉现象的基本概念波的干涉指的是两个或多个波在相遇或重叠时,互相叠加形成新的波形的现象。

干涉现象是波动性质的重要表现,它证明了波既是粒子也是波动的。

2. 干涉的条件干涉现象发生的条件是:(1) 波源相干:两个或多个波源必须具有相同的频率。

相干的波源可以是单一的波源经过分光装置分成两束相干光,也可以是来自不同波源但频率相同的波。

(2) 波源间的相位差:两个波源间的相位差必须满足一定条件,才能形成明场或暗场的干涉条纹。

3. 双缝干涉实验双缝干涉实验是经典的干涉实验之一,用于观察光的干涉现象。

实验装置包括一块带有两个狭缝的屏幕和一个接收屏幕。

通过狭缝射出的波经过叠加后,在接收屏幕上形成干涉条纹。

这些干涉条纹表明了波的波动性质和叠加原理。

4. 杨氏双缝干涉实验杨氏双缝干涉实验是一种观察光的干涉现象的经典实验,由杨振宁提出。

实验装置包括一块带有两个狭缝的屏幕和一个透光屏。

通过狭缝射出的光经过透光屏后,在屏幕上形成干涉条纹。

该实验可用来测量光的波长和狭缝的间距。

5. 单缝干涉实验单缝干涉实验是一种观察波的干涉现象的实验,与双缝干涉实验类似,但只有一个狭缝。

通过单缝射出的波经过衍射和干涉后,在接收屏幕上形成干涉条纹。

单缝干涉实验可以通过测量干涉条纹的间距来计算波长。

6. 光的干涉与衍射干涉与衍射是波动现象的两个重要表现。

干涉是指波的叠加形成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衍射是指波通过狭缝或障碍物后扩散和弯曲。

光的干涉与衍射现象既有共性又有差异,共同揭示了光的波动性质。

7. 其他形式的干涉除了双缝、单缝干涉实验外,还有其他形式的干涉现象,如薄膜干涉、牛顿环干涉等。

波的干涉衍射知识点总结

波的干涉衍射知识点总结

波的干涉衍射知识点总结波的干涉和衍射是波动现象中的重要概念,它们揭示了波动性质的一些基本特征。

在物理学中,波的干涉是指两个或多个波在空间中相遇并产生相互作用的现象,而波的衍射则是波通过一个障碍物或绕过物体时发生弯曲和扩散的现象。

波的干涉现象可以追溯到17世纪,由英国科学家托马斯·杨首次描述。

他通过实验证明了光的干涉现象,并提出了杨氏干涉实验。

在这个实验中,一束单色光通过一个狭缝后,形成了一组平行的光线,这些光线之间发生干涉,产生了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

这个实验结果表明,光既具有粒子性,又具有波动性。

干涉现象的产生是由于波的叠加原理。

当两个波相遇时,它们的振动会相互叠加,形成新的波形。

如果两个波的振动相位相同,即波峰与波峰相遇、波谷与波谷相遇,它们将增强彼此的振幅,产生明亮的干涉条纹。

相反,如果两个波的振动相位相差180度,即波峰与波谷相遇,它们将相互抵消,产生暗淡的干涉条纹。

这种波的叠加现象,在光波中被称为光的干涉。

干涉现象不仅仅局限于光波,其他波动也会产生干涉现象。

例如,声波和水波都可以通过类似的原理产生干涉现象。

声波的干涉可以通过两个音源的叠加来观察,当两个音源的声波相位相同或相差整数倍的波长时,会出现增强或抵消的现象,形成声音的扬声器和消声器。

水波的干涉可以通过在水面上放置两个波源来观察,当两个波源的波峰和波谷相遇时,会产生增强或抵消的效果,形成明暗相间的波纹。

与干涉现象相似的是衍射现象,它也是波动性质的一种体现。

衍射现象是指波通过一个障碍物或绕过物体时发生弯曲和扩散的现象。

这种现象可以通过狭缝衍射实验来观察。

当一束单色光通过一个狭缝时,光波会弯曲并扩散出去,产生一系列的衍射条纹。

这些条纹的形状和宽度与光的波长和狭缝的宽度有关。

衍射现象的产生是由于波的传播受到了障碍物的限制,使波的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

衍射现象不仅仅限于光波,其他波动也会产生衍射现象。

例如,声波在通过一个小孔时也会产生衍射现象,这是为什么我们能够听到声音穿过门缝的原因。

波的干涉公式

波的干涉公式

波的干涉公式波的干涉公式是物理学中基本的定性描述波片干涉现象的数学表达式,也称为叠加原理。

它定义了各个波片在每一点上的相位关系与幅度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求取波前的分布情况。

波的干涉公式描述的是当多个独立的无相位差的平面波在同一个位置叠加时,波前的分布情况。

它的形式为:E(x,y)=E1(x,y)+E2(x,y)+...+En(x,y)其中E(x,y)表示叠加后的电磁场;E1(x,y)、E2(x,y)、……、En(x,y)表示叠加前的单个电磁场。

该公式描述的是当多个独立的无相位差的平面波在同一位置叠加时,每个叠加前的平面波都可以分解成一系列正弦波,即:E1(x,y)=A1sin(k1x-ω1t+φ1)+B1cos(k1x-ω1t+φ1) E2(x,y)=A2sin(k2x-ω2t+φ2)+B2cos(k2x-ω2t+φ2)…En(x,y)=Ansin(knx-ωnt+φn)+Bncos(knx-ωnt+φn)其中A1、B1、Φ1等系数代表每个平面波的幅度和相位,k1、ω1等系数则代表每个平面波的波数和角频率,而x和t则分别表示空间位置和时间。

根据叠加原理,当多个平面波叠加在同一位置时,叠加后的电磁场E(x,y)就是每个叠加前的电磁场E1(x,y),E2(x,y),……,En(x,y)的简单线性叠加:E(x,y)=E1(x,y)+E2(x,y)+...+En(x,y)根据上述叠加原理,将每个叠加前的电磁场用正弦函数表示,就可以得到波的干涉公式:E(x,y)=A1sin(k1x-ω1t+φ1)+B1cos(k1x-ω1t+φ1)+A2sin(k2x-ω2t+φ2)+B2cos(k2x-ω2t+φ2)+…+Ansin(knx-ωnt+φn)+Bncos(knx-ωnt+φn)该公式可以用来描述由多个独立的平面波叠加而产生的电磁场分布情况,它可以用来表示叠加前的各个波的幅度和相位,也可以用来求取叠加后的波前的分布情况。

【高中物理】高中物理知识点:波的干涉

【高中物理】高中物理知识点:波的干涉

【高中物理】高中物理知识点:波的干涉波的干涉:
1.定义:两列相同频率的波叠加,部分区域的振动增强,部分区域的振动减弱,振动增强和振动减弱的区域相互分离的现象称为波干扰。

2.必要条件:产生干涉现象的条件:两列波的频率相同,振动情况稳定。

3.示意图:
4.备注:①对振动加强点和振动减弱点的理解:不能认为加强点的位移始终最大,减弱点的位移始终最小,而是振幅增大的点为加强点,其实加强点也在做振动,位移也有为零的时刻,振幅减小的点为减弱点。

② 所有的波都会干扰。

像衍射一样,干涉也是波特现象
波的反射、折射、衍射、干涉、多普勒效应的比较:
相关的
高中物理
知识点:波衍射
波的衍射:
1.定义:波浪可以绕过障碍物并继续传播的现象
2.特点:(1)衍射是波特有的现象,一切波都会产生衍射现象;
(2)衍射现象总是存在的,并且是无条件的,只有明显和不显著的差异;
(3)波的直线传播是衍射现象不明显时的近似
3.明显衍射的条件:只有当狭缝和孔的宽度或障碍物的大小接近或小于波长时,才能观察到明显衍射
4.理论解释:由惠更斯原理,波面上的每一点都可以看做子波的波源,位于障碍物边缘狭缝处的点也是子波的波源,所以波可以到达障碍物的后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两列振幅和波长都相同而传播方向相反的波(如图 10.5 —18 甲所示) 在相遇的某一时刻 , (如图 10. 5-18 乙所示) , 两列波“消失” .此时介质中 x、y 两点的运动情况是( ) A.x 向下,y 向上 B.x 向上,y 向下 C.x、y 都向上 D.x、y 都静止 4、一个波源在一根绳的左端发生波甲,另一波源在同一根 绳的右端发生波乙,波速等于 1m/s,在 t=0 时绳上的波 形如图 10.5-19 所示,根据波的叠加原理,以下叙述中正 确的是( ) A.当 t=2s 时,波形如图 b,t=4s 时,波形如图 c B.当 t=2s 时,波形如图 b,t=4s 时,波形如图 d C.当 t=28 时,波形如图 c,t=4s 时,波形如图 b D.当 t=2s 时,波形如图 c,t=4s 时,波形如图 d 5、S1、S2 是两个相同波源,这两个波源发生干涉时,在干涉区域内有 a、b、c 三点,某时刻 a 点波峰和波谷相遇,b 点两列波的波谷相遇,c 点两列波的波峰相 遇,问再经过 T/2 时间,振动加强的是( ) A.只有 a 点 B.只有 c 点 C.b 点和 c 点 D.b 点和 a 点 6、 B 是同频率的两水波波源, A、 如图 10.5-20 实线是波峰, 虚线是波谷, ( ) 则 A.a 点此时速度为零,加速度最大 B.b 点此时速度最大,加速度最小为 0
高二物理学案
3
a b c
2、两列波相遇的区域里质点的振动情况又如何?(振幅、周期、频率、波长、 波速各量有何变化)
3、振动加强和减弱的含义是什么? 4、什么叫波的干涉?(多媒体演示水波的干涉图样)
5、形成稳定干涉图样的条件是什么?振动加强和减弱的条件是什么?干涉图样 的特点是什么?
4、如图所示是水面上两列频率相同的波在某时刻的叠加情 况,图中实线为波峰波面,虚线为波谷液面,已知两列波的振幅均为 2cm,波速 为 2m/s,波长为 8cm,E 点是 B,D 和 A,C 连线的交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C 处两质点是振动加强的质点 A. B,D 处两质点在该时刻的竖直高度差是 4cm B. E 点处质点是振动加强的质点 C. 经 0.02s,B 点处质点通过的路程是 4cm 5、如图表示两个相干波源 S1、S2 产生的波在同一种均匀 介质中相遇,图中实线表示某时刻的波峰,虚线表示的是 波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c 两的振动加强,b、d 两点的振动减弱 B、e、f 两点的振动介于加强点和减弱点之间 C、经适当的时间后,加强点和减弱点的位置 互换 D、经半个周期后,原来位于波峰的点将位于
1
高二物理学案
波谷,原来位于波谷的点将位于波峰 四、综合训练 1、关于波的干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列波影响了另一列波,这就叫做干涉 B.两列波相互叠加时,必定产生干涉 C.两列波相互干涉是波叠加的结果 D.频率不同的两列波不可能产生干涉 2、由两列波叠加,出现稳定的干涉图样,可以确定( A.振动加强的区域各质点都在波峰上 B.振动减弱的区域有的质点位移不为零 C.振动加强和减弱的区域随波推进 D.振动加强和减弱的区域位置不变 C.ab 之间还有很多振动加强点 D.a、b、c 此时加速度都最大 7、如图 10.5-13 所示,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有 S1 和 S2 两个 振动情况完全相同的波源,现将 S1S2 连线分成四等份,若 每一等份恰好等于半个波长,则图中各等分点 P、 Q、R 中( ) A.Q 点处于波谷 B.P、R 两点总处于波峰 C.Q 点振动始终增强 D.P、Q、R 三点处振动总是增强 8、下列关于两列波相遇叠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相遇后振幅小的一列波减弱,振幅大的一列波加强 B.这两列波不一定叠加 C.不出现干涉时,任一点的总位移也等于两列波分别引起位移的矢量和 D.干涉的两列波,就是发生了互相干扰,分开后的振幅、周期等都发生了 变化 9、如图 10.5-14 所示,在 y 轴上 P、Q 两点有两振动完 全相同的波源 S1、S2,激起的机械波的波长 =1m,P、Q 的纵坐标分别为 yP=6m,yQ=1m,那么在 x 轴上会出现振 动加强的点有 个. 10、两个振动情况相同的波源发出的两列波分别用不同的 同心圆表示,其波峰用实线表示,虚线表示波谷,某一时刻两列波在空间传播的 情况如图 10.5-21 所示,在两列波相遇空间有 M、N、Q、K 四点,则振动加 强的点是 ;振动减弱的点是 .
2
11、两列简谐横波均沿 x 轴传播,传播速度大小相等,其中一列沿 x 轴正方向传 播,一列沿 x 轴负方向传播,分别如图 10.5-22 中实线、虚线所示,这两列波 的频率相等,振动方向均沿 y 轴,则图中 x=1、2、3、4、5、6、7、8 各点中的 振幅最大的是 x= 的点,振幅最小的是 x= 的点.
授课时间 课 题 学 习 目 标 重 点 难 点
周星期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10.5 波的干涉 1.知道波的叠加原理. 2.知道什么是波的干涉现象和干涉图样. 3.知道干涉现象也是波特有的现象. 波的叠加原理和波的干涉现象
波的干涉中加强点和减弱点的位移和振幅的区别 学 习 过 程
一、情景引入 1、什么叫波的衍射? 2、产生明显的衍射的条件是什么? 3、波的衍射研究的是一个波源发出波的情况,那么两列或两列以上的波在同一 介质中传播,又会发生什么情况呢? 二、阅读教材,完成下列问题 1、什么是波的叠加原理(多媒体模拟绳波相遇前和相遇后的波形)
高二物理学案
方法 技巧 规律 三、专项训练 1、如图所示,在 y 轴上的 Q、P 两点上有两个振动情况完全相同 的波源,它们激起的机械波的波长为 1m,Q、P 两点的纵坐标分 别为 yQ=6m,yP=1m,那么在 x 轴上+∞到-∞的位置上,会出现 振动加强的区域有_______个。 2、一个波源在绳的左端发出半个波 a,频率为 f1,振幅为 A1,同时另一个波源在 绳的右端发出半个波 b,频率为 f2,振幅为 A2,P 为波源的中点,如图 10-41 所 示,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两列波同时到达两波源的中点 P a B. 两列波相遇时,P 点波峰值可达 A1+A2 b C. 两列波相遇后,各自仍保持原来的波形传播 D. 两列波相遇时,绳子上的波峰可达 A1+A2 的点 P 只有一点,此时在 P 点的左侧 3、如图所示,S1 和 S2 是两个相干波源,在图中分别以 S1 和 S2 为圆心作出了两组同心圆弧,分别表示同一时刻两列 波的波峰和波谷,实线表示波峰,虚线表示波谷,在图中标 出了三个点 a,b,c。在这三个点中,哪些点振动加强,哪些点 振动减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