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 周燕:李煜的"三度"解读
李煜诗词及赏析全
李煜诗词及赏析全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
他的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有人说,在我国历史上,如果少了象李煜这样一个皇帝人们也许不会太在意,但是,如果少了象李煜这样一位词人恐怕就会给后人留下一些遗憾。
此话看来,很是在理。
李煜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南唐后主,词作远过于他在位期间的作为,尤其是亡国以后的词作相当沉痛、深切和凄恻动人,如果撇开思想内容,仅就艺术技巧来说,大部分词作已经达到了词的最高境界,特别是小令。
这首《相见欢》又名《乌夜啼》便是他自述囚居生活,抒写离愁的力作。
此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情景交融,感人至深。
首句“无言独上西楼”看似平淡,意蕴却极为丰富。
“无言”并非真的无言,从一个“独”字便可看出,是无人共言。
登“西楼”,词人可以东望故国。
仅六字,一下子简练的勾勒出主人公的凄惋、悲苦的神态。
接着“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用月光笼罩下的梧桐突出环境的寂寞清冷,用“深”字用得极准确,极通俗,真可谓境界全出。
上片十八字共写了四项内容,即人物、地点、时间、季节,虽然只是疏笔勾勒,但却是一副非常美丽的图画,而且背景极为广阔,读之使人如身临其境,正如王国维《人间词话》言:“一切景语皆情语。
”下片具体写离愁,是词的旨意所在,也是这首词写的最深刻的地方。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像波涛汹涌,把全篇推向高潮。
离愁本身是一种抽象的思想情绪,它能感觉到,但却看不见,摸不着,要对它本身作具体描写,确实非常困难。
然而,在这首词中,词人通过比喻使之变得具体可感,而且表达得如此贴切、自然,以至成为千古名句。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又用了一个比喻,写离愁的另外一个境界,即人对它的具体感受。
这种感受是不可名状的,不知是什么滋味,它既不能用酸、甜、苦、辣之类滋味来概括,也不能用任何一种具体东西的滋味来比拟,它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所以只能称之为“别是一般滋味”,亦即稼轩词所谓“欲说还休”,可见词人体验之深,愁情之苦。
李煜古诗词赏析
李煜古诗词赏析李煜古诗词赏析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
在政治上失败的李煜,却在词坛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被称为“千古词帝”。
【望江南】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
花月正春风。
【分析】:此首忆旧词,一片神行,如骏马驰骋,无处可停。
所谓"恨",恨在昨夜一梦也。
昨夜所梦者何?"还似"二字领起,直贯以下十七字,实写梦中旧时游乐盛况。
正面不着一笔,但以旧乐反衬,则今之愁极恨深,自不待言。
此类小词,纯任性灵,无迹可寻,后人亦不能规摹其万一。
【子夜歌】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
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
高楼谁与上,长记秋晴望。
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分析】:此首思故国,不假采饰,纯用白描。
但句句重大,一往情深。
起句两问,已将古往今来之人生及己之一生说明。
"故国"句开,"觉来"句合,言梦归故国,及醒来之悲伤。
换头,言近况之孤苦。
高楼独上,秋晴空望,故国杳杳,销魂何限……"往事"句开,"还如"句合。
上下两"梦"字亦幻,上言梦似真,下言真似梦也。
【玉楼春】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
笙箫吹断水云开,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
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分析】:此首亦写江南盛时景象。
起叙嫔娥之美与嫔娥之众,次叙春殿歌舞之盛。
下片,更叙殿中香气氤氲与人之陶醉。
"归时"两句,转出踏月之意,想见后主风流豪迈之襟抱,与"花间"之局促房拢者,固自有别也。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1]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2]只是朱颜改。
[3]问君能有几多愁,[4]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注释】:[1]了:了结,完结。
【课外阅读】解析南唐后主李煜虞美人
【课外阅读】解析南唐后主李煜虞美人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徐州人。
曾存词集,已失传。
现存词四十六首,其中几首前期作品或为他人所作,可以确定者仅三十八首。
虽然存量不丰,但是李煜已可以凭这些不朽词作流传于文坛了。
李煜的词可分为两个阶段两种风格,初期他的词作极尽绮丽奢华之能事,可以说是柳永等人柔词风格的始祖,但是当他沦为亡国之君被软禁之后,李煜的词风大变,此变并非形式之变而是内涵之变。
这首《虞美人》便是作于他被囚之时,也是这种变化最显著之作。
此词的最末一句可说是千古绝唱,此一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几乎是李煜毕生词作的精华所在。
这一句以水喻愁,含蓄地将愁思的长流不断,无穷无尽与滔滔水势联系在一起,既富哀怨亦蕴大气,让人不由自主的陷入了这奔涌而出的忧郁之中。
同是以水喻愁的诗句,刘禹锡的“水流无限似侬愁”稍嫌直率,而秦观的“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则又说得过尽,反而削弱了感人的力量。
李煜于此一句中虽仅仅展示了他无尽忧愁的外部形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但使读者从中取得了心灵上的呼应,人的愁思固然内涵各异,但都可借用此句来抒发自已类似的情感。
谁到忧愁之时不是觉得这愁苦便如滔滔巨浪劈面而来,无可抵挡呢?李煜于词尾的扪心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无怪此词能在广泛的范围内产生共鸣而得以千古传诵了。
对于李煜此人,作为政治家他是完全的失败,但是作为文学家他却得到后世景仰,正如后人的评价:“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
由李煜,我所想的却是政治与文艺的关系。
李煜的词,绝少有忧国忧民的政治理念,他只讲求词的本身的美感,断不会为强言国事而打破词韵平仄(这也是我不喜辛词的原因之一),因此他的词篇篇美仑美奂,都是艺术上的精品。
李煜词赏析
总有乱世英雄,总有无用书生,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成者为王败者寇,绝代双雄,他坐拥天下,他肉袒出降。
但当人们忘记了黄袍加身,忘记了杯酒释兵权,忘记了烛影斧声,甚至于年代,总会在不经意、心弦触动的瞬间,吟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六朝的烟雨,曾涌起多少七夕的浪漫,生死同日的传奇,谁能说是机缘的巧合,还是人为的安排,仓央嘉措其何似,生有何幸,死亦何哀。
如有来世,我只愿在江南的青碧天下,撑一只船,烟雨任平生。
不要这亡国昏君的千古骂名,也不要这词成天下的千古才名”
愿您一路走好,魂归故时的南唐,大周小周,会心一笑!。
李煜诗词的欣赏和评介
李煜诗词的欣赏和评介李煜诗词的欣赏和评介【导读】李煜,原名李从嘉,南唐中主李第六子,初封安定郡公,累迁诸卫大将军、副元帅,封郑王。
李煜善诗文、工书画,丰额齿、一目双瞳,因貌有奇表遭长兄太子李弘冀猜忌。
李煜为避祸,醉心经籍、不问政事,自号“钟隐”、“钟峰隐者”、“莲峰居士”,以表明自己志在山水,无意争位。
为了帮助诗友们欣赏和学习李煜的词,根据现有的资料汇辑整理出成这个材料。
如有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词发展到五代十国,出现了新的转折。
所谓五代,是指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他们在北方,相继统治五十三年。
在南方割据的还有吴、吴越、前蜀、楚、闽、南汉、荆南、后蜀、南唐、北汉十国,他们则延续了近七十年。
北方五国,年年混战,经济文化遭到破坏。
南方十国,战争较少,特别是西蜀与南唐,地方富庶,商业发达,成为当时经济文化的两个重心。
西蜀有了赵崇编辑的《花间集》。
这是有史以来,出现的第一部词的总集。
赵崇汇集的温庭、韦庄等十八位词人的作品,因《花间集》得名,人们称这些词人为“花间派”。
与花间派词人同时而稍晚的词家,集中在当时的南唐的首都金陵。
南唐第一代国主李(biàn),继吴立国后,拥有江南二十八州,一面休养生息、医治战争创伤;一面广致文学之士,形成荣的文化局面。
南唐词人,最重要的是二帝一相:李(中主)、李煜(后主)和冯延巳。
以李煜的成就为最高,影响也最大。
南唐词跟花间派词不同的地方是,逐渐摆脱了对于妇女的容貌、服饰的描绘,而着力抒写人物内心无可排遣的哀愁。
与此相联系,语言也比较清新流转,不像花间词人的雕琢、堆砌。
从内容和手法把温庭以来的词风更推进一步,并为后来北宋晏殊、欧阳修等词人所继承。
一、李煜生平简况李煜生于南唐元元年(公元937年),卒于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
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等。
徐州(今属江苏)人。
是南唐中主李第六子。
他天资聪颖,好读书,文章、诗词,样样精通,工书、善画、尤精鉴赏。
李煜诗词解析
李煜诗词解析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又受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语言明快、形象生动、用情真挚,风格鲜明,其亡国后词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
1、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五代: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译文:这年的时光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
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赏析:这首词刻画了强烈的故国之思,取得了惊天地泣鬼神的艺术效果。
“春花秋月何时了”表明词人身为阶下囚,怕春花秋月勾起往事而伤怀。
“春花秋月”人多以美好,作者却殷切企盼它早日“了”却;小楼“东风”带来春天的信息,却反而引起作者“不堪回首”的嗟叹,因为它们都勾发了作者物是人非的枨触,跌衬出他的囚居异邦之愁,用以描写由珠围翠绕,烹金馔玉的江南国主一变而为长歌当哭的阶下囚的作者的心境,是真切而又深刻的。
“往事知多少?”回首往昔,身为国君,过去许许多多的事历历在目。
据史书记载,李煜当国君时,日日纵情声色,不理朝政,枉杀谏臣……透过此诗句,不难看出这位从威赫的国君沦为阶下囚的南唐后主,此时此刻的心中有的不只是悲苦愤慨,多少也有悔恨之意。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苟且偷生的小楼又一次春风吹拂,春花又将怒放。
回想起南唐的王朝、李氏的社稷——自己的故国却早已被灭亡。
诗人身居囚屋,听着春风,望着明月,触景生情,愁绪万千,夜不能寐。
一个“又”字,表明此情此景已多次出现,这精神上的痛苦真让人难以忍受。
“又”点明了“春花秋月”的时序变化,词人降宋又苟活了一年,加重了上两句流露的愁绪,也引出词人对故国往事的回忆。
古诗词赏析李煜(精选5篇)
古诗词赏析李煜古诗词赏析李煜(精选5篇)李煜,原名李从嘉,字重光。
之所以字重光,大概与其一目双瞳有关。
后以“日以煜之昼,月以煜之夜”之意改名李煜。
史载其“为人仁孝,善属文,工书画,而丰额骈齿,一目重瞳子”,是南唐元宗(南唐中主)李璟的第六子。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古诗词赏析李煜,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古诗词赏析李煜【篇1】词牌名:虞美人|朝代:五代|作者:李煜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
凭阑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
笙歌未散尊前在,池面冰初解。
烛明香暗画楼深,满鬓清霜残雪思难任。
《虞美人·春怨》是南唐后主李煜创作的一首词。
这首词书写伤春怀旧之情,上片写春景,并由此引出对过去的回忆;下片写往日的欢欣与今日的凄苦。
这首词在对生机盎然、勃勃向上的春景中寄寓了作者的深沉怨痛,在对往昔的依恋怀念中也蕴含了作者不堪承受的痛悔之情。
词写得情文悱恻,感情真挚,别有韵味。
古诗词赏析李煜【篇2】词牌名:捣练子令|朝代:五代|作者:李煜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
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
《捣练子令·深院静》是南唐后主李煜创作的一首小令,这首小令通过描绘深院小庭夜深人静对断续传来的风声、捣衣声,以及映照着帘栊的月色,刻意营造出一种幽怨欲绝的意境,让人不觉沉浸其中,去感受长夜不寐者的悠悠情怀。
古诗词赏析李煜【篇3】词牌名:长相思|朝代:五代|作者:李煜一重山,两重山。
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菊花开,菊花残。
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长相思·一重山》是南唐词人李煜的作品,抒发了一位思妇对离人的无限思愁。
这首词句句写思妇“秋怨”,“秋怨”二字却深藏不露。
该词对思妇的外貌、形象、神态、表情未作任何描摹,而是侧重于表现出她的眼中之景,以折现其胸中之情,用笔极其空灵。
古诗词赏析李煜【篇4】词牌名:长相思|朝代:五代|作者:李煜云一緺,玉一梭,澹澹衫儿薄薄罗。
轻颦双黛螺。
秋风多,雨相和,帘外芭蕉三两窠。
李煜《清平乐》《虞美人》赏析课件
• 亡国后则是悲惨世界,只有“梦里”才能“一晌贪欢”。 他后期的词作,总是把过去的欢乐和现在的痛苦作对比, 构成过去和现在、欢乐和痛苦相互对比映衬的二重组合 词境。《浪淘沙》里所说的“天上人间”,最典型地反 映出他后期词作境界的构成方式。这种二重组合的词境, 具体表现为:时间上是过去和现在的组合,空间上或者 是梦境和现实的组合,或者是现实与醉乡的组合,或者 是故国与现居的组合。时空的二重结构中渗透着两中情 感:痛苦与欢乐--过去的欢乐和现在的痛苦,梦中的 欢乐与梦醒后的痛苦。 • 李煜后期词在时间的构成方式上,有一个突出特点, 那就是只有过去和现在,没有未来。他的词是绝望者的 哀鸣,是强权高压之下弱小者的痛苦呻吟。其后期词主 要表现作为亡国之君失落的痛苦,李煜的可贵和高明之 处在于,他在表现痛苦时,常常超越个人的痛苦,而表 现出人类痛苦的普遍性;他在表现个人的痛苦时,常常 略去痛苦的原因,而只表现欢乐美好失落后的痛苦、忧 愁的体验。
• 课外阅读与作业 • 自学李煜名作《浪淘沙》 (帘外雨潺潺)和《浪淘沙》 (往事只堪哀), • 并要求写出赏析文章。
• 二、“眼界大”“感慨深” •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词至李后主而 境界始大,感慨遂深,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 词”。所谓“眼界大”,指的是艺术视野开阔, 题材范围扩大,面向整个人生与社会,塑造深美 闳约的艺术境界,而不仅仅局限于温庭筠以来的 花前月下、闺房庭院的小范围;所谓“感慨深”, 指的是由狭隘地“缘情”(儿女柔情)转向深广 地“言志”(天下国家之志、人生重大问题等), 具有深沉的宇宙人生的思考和超逾一己闲愁浅恨 的大悲哀与大感慨。李煜具备高雅的士大夫人格 和文品,读他的词,以其“感情分量”之巨大和 “抒情气势”之汹涌而言,我们会有“屈子问天”
• 《清平乐》解析 • 结构和内容
晏殊李煜词赏析
浣溪沙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此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感慨抒怀之情。
词之上片绾合今昔,叠印时空,重思昔;下片则巧借眼前景物,着重写今日的感伤。
全词语言圆转流利,通俗晓畅,清丽自然,意蕴深沉,启人神智,耐人寻味。
词中对宇宙人生的深思,给人以哲理性的启迪和美的艺术享受。
起句“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写对酒听歌的现境。
从复叠错综的句式、轻快流利的语调中可以体味出,词人面对现境时,开始是怀着轻松喜悦的感情,带着潇洒安闲的意态的。
但边听边饮,这现境却又不期然而然地触发对“去年”所历类似境界的追忆:也是和今年一样的暮春天气,面对的也是和眼前一样的楼台亭阁,一样的清歌美酒。
然而,似乎一切依旧的表象下又分明感觉到有的东西已经起了难以逆转的变化,这便是悠悠流逝的岁月和与此相关的一系列人事。
于是词人不由得从心底涌出这样的喟叹:“夕阳西下几时回?”夕阳西下,是眼前景。
但词人由此触发的,却是对美好景物情事的流连,对时光流逝的怅惘,以及对美好事物重现的微茫的希望。
这是即景兴感,但所感者实际上已不限于眼前的情事,而是扩展到整个人生,其中不仅有感性活动,而且包含着某种哲理性的沉思。
夕阳西下,是无法阻止的,只能寄希望于它的东升再现,而时光的流逝、人事的变更,却再也无法重复。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一联工巧而浑成、流利而含蓄,用虚字构成工整的对仗、唱叹传神方面表现出词人的巧思深情,也是这首词出名的原因。
但更值得玩味的倒是这一联所含的意蓄。
花的凋落,春的消逝,时光的流逝,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虽然惋惜流连也无济于事,所以说“无可奈何”,这一句承上“夕阳西下”;然而这暮春天气中,所感受到的并不只是无可奈何的凋衰消逝,而是还有令人欣慰的重现,那翩翩归来的燕子不就象是去年曾此处安巢的旧时相识吗?这一句应上“几时回”。
花落、燕归虽也是眼前景,但一经与“无可奈何”、“似曾相识”相联系,它们的内涵便变得非常广泛,带有美好事物的象征意味。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周燕:李煜的“三度”解读(最新整理)
周燕:李煜的“三度”解读在唐诗往宋词的过渡中,五代词是一个关键的桥梁,而其中的关键人物李后主,即李煜,更是重中之重,李后主的作品其实不多,但在文学史却有着扭转乾坤的力量,他是战争的失败者,却是文化的战胜者。
他令原来属于走卒贩夫烦人歌声,忽然变成士大夫用来纾解生命的某种情怀的工具。
所以,在解读他的词时,我总有一种无法读透,跨越太大的纠结感,怎么去讲,讲到哪里停,想给学生哪些,自己又有多少,如此多的感觉和后怕让我在解读李煜的词时,总是无所适从,潦草收场。
一日,再读《追寻语文的“三度"》,灵机一动,为什么不能从“三度"去解读李煜呢,我想试试.一、丈量李煜的宽度词这种文学形式可以说口语化很明显,特别和唐诗比较,读唐诗也许你需要常常查典故,可词就不那么需要,这种文学形式更讲究唱的过程,它的每一个句子往往是相对独立的,本身有很强的旋律,所以我们在听一个段落中某一句的时候,这一句有它自身情绪的发展,文字的独立性非常高,在解读这一文学体裁时,我们必不能忘记词本身的文本的特征,寻找意象,品味意境,词长与抒情、视觉性非常高,词是安静的,内省的,不能让学生唱,最起码让他们多读,文本的最初,文体的最初,语文的最初,在朗读中去体悟,去领会,词的宽度、词人的宽度,在阅读中去丈量。
因为词本身的特点,同样的意象,在他前半生、后半生的词中却有着天壤之别,如在《玉楼春》中“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宴会结束了,李后主吩咐旁边的侍从不要点那红色的蜡烛,因为月光太美,想骑马踏着月光回家,这种享受的程度,这时,月光是一道生活美景,一切都那样朦胧而且奢靡;月还是月,可到了《相见欢》中,“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月已残如钩,不再温情、不再奢靡,冷清的挂在空中,照着那个从天堂跌入地狱的人,同样的意象,不同的意境,这就是词的魅力,它长于抒情,视觉性高,是安静内省的。
二、营造李煜的温度李煜,前半生的醉生梦死,后半生的锥心之痛,他在中国的文学史上,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存在,一面,他是亡国之君,背负着原罪;一面,他有着精彩的文学作品,对后世影响极大。
李煜诗词的欣赏和评介(3)
李煜诗词的欣赏和评介(3)对曾经眷恋的人生欢愉感到厌烦。
他的《虞美人》是这样写的: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开头以“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一连两个问号?问得惊心动魄。
这两句是词中绝笔。
下面两句以具体事物补充前问:“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
”“东风”承接前句“秋月”。
“又”字透露囚禁生活的难耐;降宋“又”经一年,承接前句“何时了”。
“故国不堪回首”承接“往事知多少”。
上片曲调高亢悲慨。
只有经历过大灾大难的人和具有大手笔的人,才能写出如此深度和力度的词作。
下片则用了曲笔:“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在”与“改”两个动词,恰当地表达了物是人非的境况。
“只是”一词传出词人的无穷憾恨。
这里的“朱颜”暗指“江山”,“朱颜改”暗指江山易色或说易主。
特别是“改”字点出全词的题旨:是悲恨的根源。
结尾,把难以明说的去国之思、失国之悲、亡国之恨全部纳入一个“愁”字之中了。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乃千古绝唱。
还有另一首《浪淘沙》也是表达同样的心情,是这样写的: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
秋风庭院藓侵阶,一(héng)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 金锁已沉埋,壮气蒿来。
晚来天净月华开。
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
开头两句追怀往事,只有泪下。
面对现实,绝难排遣。
现状如何呢?上片写白日:“秋风庭院藓侵阶”这是外面;“一珠帘闲不卷”,这是里面。
秋风乍起,桐叶落地,苔藓生阶,就无人来,院内是“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相见欢》)他只好久坐室中,百无聊赖,也就懒得打起门帘子。
囚禁的生活,囚徒的寂寞,是何等难堪!“终日谁来?”便是他发自内心的凄惨叹息。
下片写黑夜,囚徒在夜间怎能安眠,不免走到院中,浮想联翩:“金锁已沉埋,壮气蒿来。
”“金锁”,金锁甲。
《何氏》诗:“雨抛金锁甲,苔卧绿沉枪。
”刘锡《西塞山怀古》诗:“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李煜诗词的欣赏和评介(5)
李煜诗词的欣赏和评介(5)四、李煜词的思想性李煜词的思想内容,有些地方是能够引起人们的同情,获得人们的喜爱,并且对后来的词人有相当大的影响,主要是在它的艺术力量,因而我们对他的艺术成就应给予适当的评价。
如果只看到他是骑在人民头上的小皇帝,而忘记他同时是一个具有多方面的才能的文学艺术家,是一个杰出的词人;只看到他没有对人民有利的思想感情,于是就对他的思想内容完全加以否定,把他写偷情行为的作品比做西门庆和潘金莲的丑态,把他后期表现悲哀怨恨的作品也看成会引导人们走向悲观、颓废的道路,那是不符合事实的。
但是,如果因为李煜词的艺术性很高,就忽视了它的具体内容,也是不应该的。
我们学习李煜词,应该吧李煜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切实地确定在词的这方面,词外的有关李煜的东西,只能作为理解他的词的引线或帮助,而不应该硬把他的词里所没有的东西来评价他的词。
我们对他的词也应该着重在艺术方面的分和说明,因为这才是值得我们今天接受的宝贵遗产。
总之,我们可以这样肯定的说:李煜词有高度的艺术成就,李煜是我国历史上最杰出的词人之一。
五、历代部分名家对李煜词的评语1 明代王世贞《艺苑(zhī)言》:“归时休放烛光红,待踏马蹄清夜月”,致语也。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情语也。
后主直是词手。
2 清代纳兰性德《水亭杂识》:“《花间》词如古玉器,贵重而不适用。
宋词适用而少贵重。
李后主兼有其美,更饶烟水迷离之致。
”3 清代余怀《玉琴斋词·序》:“李重光风流才子,误作人主,至有入宋牵机之恨。
其所作之词,一字一珠,非他家所能及也。
”4 清代周之琦《论后主绝句》:“玉楼瑶殿枉回头,天上人间恨未休。
不用流珠询旧谱,一江春水足千秋。
”5 清代谭莹《论后主绝句》:“伤心秋月与春花,独自凭阑度岁华。
便作词人秦柳上,如何偏属帝王家?”6 陈廷(chāo)《白雨斋词话》:“李后主、晏叔原皆非词中正声,而其词则无人不爱,以其情胜也。
情不胜而为词,虽雅不韵,何足感人!”7 清代冯《论后主绝句》:“梦遍罗衾夜未央,秦淮一碧照兴亡。
李煜《虞美人》赏析
李煜《虞美人》赏析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赏一:此词大约作于李煜归宋后的第三年。
词中流露了不加掩饰的故国之思,据说是促使宋太宗下令毒死李煜的原因之一。
那么,它等于是李煜的绝命词了。
全词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
诚然,李煜的故国之思也许并不值得同情,他所眷念的往事离不开“雕栏玉砌”的帝王生活和朝暮私情的宫闱秘事。
但这首炙人口的名作,在艺术上确有独到之处:“春花秋月”人多以美好,作者却殷切企盼它早日“了”却;小楼“东风”带来春天的信息,却反而引起作者“不堪回首”的嗟叹,因为它们都勾发了作者物是人非的触,跌衬出他的囚居异邦之愁,用以描写由珠围翠绕,烹金玉的江南国主一变而为长歌当哭的阶下囚的作者的心境,是真切而又深刻的。
结句“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含蓄地显示出愁思的长流不断,无穷无尽。
同它相比,刘锡的《竹枝调》“水流无限似侬愁”,稍嫌直率,而秦观《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则又说得过尽,反而削弱了感人的力量。
可以说,李煜此词所以能引起广泛的共鸣,在很大程度上,正有赖于结句以富有感染力和向征性的比喻,将愁思写得既形象化,又抽象化:作者并没有明确写出其愁思的真实内涵——怀念昔日纸醉金迷的享乐生活,而仅仅展示了它的外部形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样人们就很容易从中取得某种心灵上的呼应,并借用它来抒发自已类似的情感。
因为人们的愁思虽然内涵各异,却都可以具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样的外部形态。
由于“形象往往大于思想”,李煜此词便能在广泛的范围内产生共鸣而得以千古传诵了。
赏二:作为一个“好声色,不恤政事”的国君,李煜是失败的;但正是亡国成就了他千古词坛的“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词话》语)地位。
李煜词赏析
李煜词赏析发表于 2006-03-29 14:11李煜是南唐中主李璟的第六子,后继承王位做了皇帝,史称南唐后主。
他的词流传下来的仅有三、四十首,不过艺术成就很高,使他置身于一流词人的之列。
历来评论家对他的词都很推崇。
谭献在《谭评词辩》中称“后主之词,足当太白诗篇,高奇无匹。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评道“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
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足见他在后人心目中的地位。
李煜的词以南唐被灭前后为分界线,大致可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的词不少以宫廷生活为素材,在艺术上虽有独到之处,但内容多不足取,只有那些描写别情离绪一类的抒情小词,倒能给人以清新之感。
李煜后期的词,是他被俘后扣留在汴京时所写的,一些脍炙人口的杰作多写于这期间。
可以说他的后期作品的艺术成就远高于其前期。
他一夜之间从皇帝而沦为阶下囚,这一切自然使他无法忍受,于是便将自己内心的情感全部倾注在词作之中。
因而他的词题材扩大了,思想也显得更为深沉,所以才能激起世人的共鸣。
李煜词高度的艺术成就是公认的,在唐五代的词坛上,他别开生面,独树一帜,很有自己的特色。
“真”是一切艺术作品的生命钱,这也是李煜词的一个重要特点。
《蕙风词话》中曾道“真字是词骨,情真景真,所作必佳。
”而李煜后期的词,正是他感情的真实流露。
此外,李煜词富有独创性,颇能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这是李煜词另一个重要特点。
李煜词的创造性首先表现在他扩大了词的题材。
在五代时期,花间派领袖词坛,他们中人的作品多写男欢女爱、别情离绪,题材狭窄,脂粉气很浓。
而李煜的词把自己深沉的家国之恨溶入词中,为词的创作开拓了新的领域。
虽然他后期的词作一般只有一个主题,即抒写亡国之痛,但由于构思不同,意境也就迥异。
此外,语言的生动性、鲜明性和通俗性也是李煜词的重要特点之一。
李煜词一般多采用白描手法,往往于平淡之中见新奇,同时他还善于设喻,使那些抽象的难以言状的心理活动化成具体的可感触的东西,使语言显得生动形象。
李煜 词赏析
李煜 简介
李煜(937-978),南唐后主。开宝八年(公元975年) 宋灭南唐,李煜亡家败国,肉袒出降,身囚待罪于汴 京。宋太祖赵匡胤因其曾守城相拒,封其为“违命 侯”。李煜忍屈负辱过了三年囚徒生活,后被宋太宗 赐酒毒死。李煜不是一个好皇帝,却是一位才华横溢 的艺术家和词人。李煜词以被俘为界分前后两期,前 期词作多描写宫廷生活与男欢女爱,香艳精致,才情 蕴藉;后其词作多倾泻失国之痛和去国之思,沉郁哀 婉,感人至深。
《渔父》 渔父》
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无言一队春。一壶酒, 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无言一队春。一壶酒,一 竿纶,世上如侬有几人?一棹春风一叶舟, 竿纶,世上如侬有几人?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 茧缕一轻钩。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 茧缕一轻钩。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 这首词写的是渔父生活的快乐逍遥。“千里浪花 翻滚如雪”写出了江上的一望无际,境界阔大。 江涛有意卷起雪浪来娱乐渔父的身心,衬托出渔 父心情的快乐轻松。岸上一排排的桃花李花,竞 相怒放,美不胜收。江上岸中的美景表现了渔父 的生活环境。接着写渔父的装束和生活,身上挂 着一壶酒,手里撑着一根竿,想到哪就把船撑到 哪里,想喝酒随时都可以喝上几口,高兴了就唱 首渔父歌,自由又快乐。结句以第一人称的口吻 写出,实是作者对渔父的羡慕。
《相见欢》 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无言独上西楼 , 月如钩 ,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 味在心头。 味在心头。 本诗表达了作者孤单忧愁的心情。“无言独 上西楼”看似平淡,意蕴却极为丰富。“无 言”并非真的无言,表达了自己心情沉重、 悲苦。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勾画 出一副凄凉的景色。剪不断,理还乱,是离 愁,本句贴切的表达自己忧愁的心情。
南唐后主李煜词作鉴赏
南唐后主李煜词作鉴赏《一斛珠》晓妆初过。
沈檀轻注些儿个。
向人微露丁香颗。
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
罗袖裛残殷色可。
杯深旋被香醪涴。
绣床斜凭娇无那。
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
【鉴赏】此首咏佳人口。
起两句,写佳人口注沈檀。
"向人"三句,写佳人口引清歌。
换头,写佳人口饮香醪。
末三句,写佳人口唾红茸。
通首自佳人之颜色服饰,以及声音笑貌,无不描画精细,如见如闻。
《浣溪沙》红日已高三丈透。
金炉次第添香兽。
红锦地衣随步皱。
佳人舞点金钗溜。
酒恶时拈花蕊嗅。
别殿遥闻箫鼓奏。
【鉴赏】此首写江南盛时宫中歌舞情况。
起言红日已高,点外景。
次言金炉添香,地衣舞皱,皆宫中事。
换头承上,极写宴乐。
金钗舞溜,其舞之盛可知;花蕊频嗅,其醉之甚可知。
末句,映带别殿箫鼓,写足处处繁华景象。
《玉楼春》晚妆初了明肌雪。
春殿嫔娥鱼贯列。
笙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风谁更飘香屑。
醉拍阑干情未切。
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鉴赏】此首亦写江南盛时景象。
起叙嫔娥之美与嫔娥之众,次叙春殿歌舞之盛。
下片,更叙殿中香气氤氲与人之陶醉。
"归时"两句,转出踏月之意,想见后主风流豪迈之襟抱,与"花间"之局促房栊者,固自有别也。
《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雾。
今宵好向郎边去。
刬袜步香阶。
手提金缕鞋画堂南畔见,一晌偎人颤。
奴为出来难。
教郎恣意怜。
【鉴赏】此首写小周后事。
起点夜景,次述小周后匆遽出宫之状态。
下片,写相见相怜之情事,景真情真,宛转生动"。
奴为"两句,与牛给事之"须作一生拚,尽君今日欢",同为狎昵已极之词。
他如"潜来珠锁动,惊觉锒屏梦","眼色暗相钩,秋波横欲流"诸词,亦皆实写当日情事也。
《望江南》闲梦远,南国正芳春。
船上管弦江面绿,满城飞絮混轻尘。
忙杀看花人。
【鉴赏】此首写江南春景。
"船上"句,写江南春水之美,及船上管弦之盛。
李煜诗词的欣赏和评介(2)
李煜诗词的欣赏和评介(2)李煜置身饱经忧患的南唐末世,国事危殆,惶恐无计,身家难保,寝食不安。
他的前期作品自然是愁苦之词多,欢娱之词少。
如《阮郎归》:东风吹水日衔山,春来长是闲。
落花狼藉酒阑珊,笙歌醉梦间。
佩声悄,晚妆残,凭谁整翠。
留连光景惜朱颜,黄昏独倚阑。
这首词可能是怀念宋不归的兄弟的。
他习惯把满腔心事寄寓于传统的离愁题材,把万象愁情溶化于具体事物。
“留连光景惜朱颜”是说他对青春美景的留恋。
他最妙的一首词莫过于《清平乐》: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
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这首词写怀念远人的情绪的饱满,艺术技巧的熟练,更容易看出来。
这里值得提出来说明的是结尾用随处生长的春草来比喻“离恨”——“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更能说明离恨排除不了的意味,是值得我们仔细体会的。
其意境的深美达到最高水平。
(四)表白对人间世短暂逃避与假想解脱。
李煜并非昏聩冥顽,而是十足的弱者,又是一位诗人。
他在国危之际,不思振奋只诵佛不绝。
他给自己起“钟隐”、“莲峰居士”外号,幻想归隐山林。
他有两首题画词,流露出这个可怜人的(chōng)憬。
这两首《渔父》(也称《渔歌子》)是: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无言一对春。
一壶酒,一竿身,世上如侬有几人?一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
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
这两首题画词,流露出他对渔父的“一壶酒,一竿身”快活生活的羡慕和“万顷波中得自由”的逍遥心态的憬。
他经常靠醉梦忘却沉哀,然而他又何尝于此真正得到过安慰!(五)写囚徒生活和哀痛心情的。
李煜入宋以后,变成俘虏,从最高地位跌至最下的层次,在天堂地狱、苦乐悬殊的对比中,他以丰富的情感、深厚的艺术造诣,全部倾泻于几首小词之中,这是他的血泪倾诉,他的思想起了深刻变化。
他否定过去的梦中生活。
他的《子夜歌》(即《菩萨蛮》)是这样写的: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
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
李煜诗词赏析
李煜诗词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词歌赋、教学资料、作文大全、总结计划、党团报告、活动方案、制度手册、名言警句、祝福语、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ms and song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summary plans, party reports, activity plans, system manuals, famous sayings, blessing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 want to know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李煜诗词赏析李煜在中国词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称为“千古词帝”,对后世影响甚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燕:李煜的“三度”解读
在唐诗往宋词的过渡中,五代词是一个关键的桥梁,而其中的关键人物李后主,即李煜,更是重中之重,李后主的作品其实不多,但在文学史却有着扭转乾坤的力量,他是战争的失败者,却是文化的战胜者。
他令原来属于走卒贩夫烦人歌声,忽然变成士大夫用来纾解生命的某种情怀的工具。
所以,在解读他的词时,我总有一种无法读透,跨越太大的纠结感,怎么去讲,讲到哪里停,想给学生哪些,自己又有多少,如此多的感觉和后怕让我在解读李煜的词时,总是无所适从,潦草收场。
一日,再读《追寻语文的“三度”》,灵机一动,为什么不能从“三度”去解读李煜呢,我想试试。
一、丈量李煜的宽度
词这种文学形式可以说口语化很明显,特别和唐诗比较,读唐诗也许你需要常常查典故,可词就不那么需要,这种文学形式更讲究唱的过程,它的每一个句子往往是相对独立的,本身有很强的旋律,所以我们在听一个段落中某一句的时候,这一句有它自身情绪的发展,文字的独立性非常高,在解读这一文学体裁时,我们必不能忘记词本身的文本的特征,寻找意象,品味意境,词长与抒情、视觉性非常高,词是安静的,内省的,不能让学生唱,最起码让他们多读,文本的最初,文体的最初,语文的最初,在朗读中去体悟,去领会,词的宽度、词人的宽度,在阅读中去丈量。
因为词本身的特点,同样的意象,在他前半生、后半生的词中却有着天壤之别,如在《玉楼春》中“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宴会结束了,李后主吩咐旁边的侍从不要点那红色的蜡烛,因为月光太美,想骑马踏着月光回家,这种享受的程度,这时,月光是一道生活美景,一切都那样朦胧而且奢靡;月还是月,可到了《相见欢》中,“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月已残如钩,不再温情、不再奢靡,冷清的挂在空中,照着那个从天堂跌入地狱的人,同样的意象,不同的意境,
这就是词的魅力,它长于抒情,视觉性高,是安静内省的。
二、营造李煜的温度
李煜,前半生的醉生梦死,后半生的锥心之痛,他在中国的文学史上,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存在,一面,他是亡国之君,背负着原罪;一面,他有着精彩的文学作品,对后世影响极大。
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对李后主评价极高,说他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
读李煜的词,读出他的矛盾,读出他为王、为囚是不同的情,不同的表现手法,了解他写词的目的,想想我们真的读懂了那或糜丽,或悲苦文字后的灵魂了嘛?让作者成为有温度的人,不要让他成为一个标签,这里我觉得两首词最能反映,李煜的《玉楼春》,这是他亡国前的作品,是他享乐时代的作品,他生于富贵之家,长于华丽的宫廷,根本没有出去过,不知道外面的民生疾苦,身边都是美丽的女子,所以,这时候,他的词里是没有忧愁的,他的词是他的真实生活的写照,不要一味地以“败家子”来批评的,他的作品只是他最真实的生活,无可厚非,“我手写我心”没有错。
再看看他的《破阵子》《相见欢》,那是他亡国后的作品,是啊,一直“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帝王,如他自己所说“几曾识干戈”,什么是战争,为什么战争,怎么样去战争,他一无所知,所以,他前半生的词追求感官上的愉悦,是诚实的;亡国后,他后半生的哀伤也是城实的。
他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当然写的是有温度的词,解读他的词,营造他的温度必不可少。
三、拓展李煜的深度
李后主是个很特别的人,特别的境遇,特别的想法,成就了他特别的地位,他根本没有关心过文学,他喜欢的是流行歌曲,但是有一天他利用流行歌曲的形式,把自己亡国后的心境放进去,力量就出来了。
仿佛是宿命,亡一次国,让李后主从早期的轻浮转到深沉,亡国让这个绝顶聪明的人领悟了繁华到幻灭的过程,他个性
天真,在自己的词中表露的都是真情,这也是他的作品能长久流传的原因,亡国后,李后主写过一首《破阵子》,“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在这首词中,他亡国了,依旧一派天真,完全不知道什么叫亡国,什么叫战争,什么叫侮辱。
他还在担心自己的容貌要憔悴了,他垂泪了,但不是对祖宗,也不是对山河,而是对宫娥,大多数人认为这家伙太不思进取了,这是还贪恋女色,“文以载道”一直被视为正统,可是李后主偏偏给这种习惯伪善的传统一耳光,所谓的忠,所谓的孝,所谓的江山,对他而言太远、太假,他最舍不得就是与他一起长大的美丽的宫中的女孩子,这样私密的情感也只有天真无邪的李后主才能才敢坦然地说出来,所以,即使他输了政治上的角逐,却在文化的领域成为神,真挚的性情让他的文字广得人心,“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人,可以讲亡国之君的愁,也可以用在生命不如意的任何时刻,这个句子的意义被无限扩大了。
李后主告诉我们,文字的美在于它本身的魅力,在于它的真挚,所以,天真的,真性情的他让词从“伶工之词”变成“士大夫之词”,让这种出身并不高雅的文学形式在宋代大放异彩,他的真性情让他的文字有了无数的共鸣者,不同的朝代,不同的年龄,不同的性别,甚至是不同的种族,文字的魅力贵在真实,这是李煜告诉所有文字朝圣者的一个秘诀,这也是来自李煜文字最深处的战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