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册 短歌行教案 人教版
《短歌行》教学教案(
《短歌行》教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诗三首》中的《短歌行》。
详细内容包括诗歌的背景、作者简介、诗歌的朗读与解析、关键词语的品味以及诗歌意境的探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短歌行》的作者曹操及其创作背景,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主题。
2. 掌握《短歌行》的朗读技巧,品味诗歌中的关键词语,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 通过对《短歌行》的学习,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诗歌意境的深入理解和品味。
重点:掌握《短歌行》的朗读技巧,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古风音乐,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古典诗词的韵味,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短歌行》。
2. 朗读诗歌:让学生自由朗读《短歌行》,体会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 背景介绍:讲解作者曹操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主题。
4. 诗歌解析:逐句解析诗歌,引导学生品味关键词语,深入理解诗歌意境。
5. 例题讲解:以“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为例,分析句子结构,理解作者抒发的情感。
6. 随堂练习:让学生仿写一句类似的诗句,并进行交流分享。
8. 课后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背诵《短歌行》,并完成相关作业。
六、板书设计1. 《短歌行》2. 作者:曹操3. 诗歌内容框架4. 重点词语及解释5. 课后作业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背诵《短歌行》。
(2)结合诗句,谈谈你对“人生几何”这一主题的理解。
2. 答案:(1)见教材。
(2)示例:人生短暂,我们应该珍惜时光,奋发向前,抒发自己的抱负和理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曹操的其他诗作,了解其诗歌风格,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关于诗歌意境的理解和品味的培养。
《诗三首》之《短歌行》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
《诗三首》之《短歌行》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诗三首》之《短歌行》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1《诗三首》之《短歌行》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教案所涉及的《短歌行》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所作,是《琵琶行》、《长恨歌》并称唐代“三大名篇”的其中一篇。
全诗由十个二句联组成,语言纯朴,意境深邃,情感真挚,流露出作者对于生命意义的思考和感悟。
二、教学目标1.了解唐代白居易和他的诗歌创作;2.学习《短歌行》的基本知识,如题目、形式、结构等;3.掌握《短歌行》的诗歌鉴赏方法;4.理解《短歌行》的情感表达和思想内涵;5.启发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短歌行》的诗歌鉴赏及情感表达;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四、教学方法及教学过程1.导入讲解唐代白居易和他的诗歌创作简介,引导学生了解唐代文化和文学。
2.了解《短歌行》的基本知识通过介绍《短歌行》的题目、形式、结构,引出学生对于诗歌鉴赏的思考。
3.诗歌鉴赏(1)音韵特点:用最简单、最朴素、最自然的语言,缀合韵脚,显得十分流畅自然。
(2)运用词汇:如“天上人间”、“金戈铁马”、“万里长城”等,揭示了作者对于人生的感慨和思考。
(3)情感表达:整首诗充满了作者对于人生的思考和感悟,表达了人生的无奈和不易。
通读全诗,可以看出作者像呼喊着自己的人生。
(4)意境营造:诗中有很多生动的意象,如“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等等,都让读者产生了画面感,而且情感交流十分丰满。
4.引导学生反思学生们自己阅读完《短歌行》之后,引导他们思考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思想内涵,以及对于人生的感悟。
引导他们思考:我们对于人生的看法是什么?如何自如之发展?如何创造更美好的人生?五、教学总结通过对《短歌行》的学习,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诗歌阅读视野和审美能力,同时也启发他们对于人生的思考。
通过引导学生对于人生的反思和思考,可以更好地帮助他们认识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通过对《短歌行》的学习,学生们不仅了解了这首诗歌的基本知识、音韵特点、词汇运用和情感表达,更重要的是可以从中汲取到对于人生的感悟和思考。
《短歌行》最新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短歌行》最新教案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短歌行》最新教案教案教学设计1《短歌行》最新教案教案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第一部分:教育目标1. 学生能够熟悉、理解《短歌行》的作者历史背景,学习其文学创作方法和风格,了解短歌行的创作背景和意义。
2. 学生能够分析骆宾王诗歌的象征意义,从不同的角度解读诗歌的意义。
3. 学生能够较全面地掌握骆宾王的诗歌创作风格和特点,为日后的创作积攒经验。
第二部分: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 骆宾王的生平和文学成就。
2. 《短歌行》的诗歌形式和创作背景。
3. 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和文化蕴含。
难点:1. 如何解读骆宾王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和文化蕴含。
2. 学生的神经科学、文化和语言水平不确定性,如何使得文学知识得到实际巩固。
第三部分:教学内容设计第一课时:引导学生翻阅《短歌行》原文,梳理文学史背景(南北朝时期),揭示骆宾王的诗歌创作历程和文学成就,并简要介绍短歌行的讲解方法和注意事项。
第二课时:指导学生通过多渠道分析诗歌的形式、韵律和音乐美感,并分析诗歌中的人物、情节和象征意义,使学生逐渐对骆宾王的诗歌创作风格和特点获得更深入的认识。
第三课时:讲解骆宾王诗歌语言和文化蕴含,并在教学现场和网络环境下,组织学生参与骆宾王诗歌的解读讨论,形成学生的活跃研讨氛围。
第四课时:组织学生阅读《短歌行》的背景材料,对于骆宾王的文学创作思想和创作过程进行深入探究,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短歌行的诗歌形式和韵律处理的独特之处,在实践中提高解读短歌行的能力和视野。
第四部分: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教学方法:1. 互动式学习。
在讲授和分析短歌行的过程中,采用问题探究和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增强集体认识和合作意识。
2. 知识呈现和实践融合。
在知识传递中注重实践,通过学生个案、合作学习或文学作品分析等方式,使学生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结合起来。
评价方式:1. 老师给学生写评语,主要针对学生的表现和成绩作出专业的评价。
2019年高中语文《短歌行》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2019年高中语文《短歌行》教案(新人教版)必修【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意象鉴赏并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高尚的品德情操。
【教学方法】诵读和鉴赏【教学设想】通过诵读、分析讨论,体味《短歌行》“忧”而奋发、慷慨悲凉的思想感情。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具体教学步骤】一、导语毛泽东在《沁园春?雪》里以吐纳风云的气势,睥睨历代君主:“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诚然,以毛泽东的文治武功,的确可以站在这样的高度去俯视封建君王。
如果历史上只有一个人可以与他相提并论,这个人只能是魏武帝曹操。
二、关于曹操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
罗贯中《三国演义》将其刻画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京剧脸谱也将曹操勾成白脸,这与历史的真实面目颇有出入。
实际上,曹操雄才大略,“外定武功,内兴文学”,对历史的发展有不可泯灭的功勋。
作为政治家:曹操初举孝廉,任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
后在镇压黄巾起义和讨伐董卓的战争中,逐步扩充军事力量。
建安元年(196年),迎献帝都许,从此“挟天子以令诸侯”。
官渡之战大破河北割据势力袁绍后,成为北方势力最强的军阀,并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
建安十三年,进位为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
他在北方大力屯田,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对农业生产的恢复有一定作用;几次下《求贤令》,打破当时以德行和家世为用人标准的惯例,任人唯贤,当时四方知名的文士几乎网罗无遗。
(赤壁之战发生于公元208年,汉建安十三年)作为军事家:实践方面,指挥了官渡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例。
理论上,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
作为文学家:曹操精音律,善诗歌,即使在鞍马劳顿中,也常常横槊赋诗,随章命题(“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
他继承并发扬汉乐府民歌“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诗歌传统,始创“以古题写时事”的诗风,被后人称为“汉末实录”。
《短歌行》教案(精选15篇)
《短歌行》教案《短歌行》教案(精选15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短歌行》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短歌行》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颠覆曹操作为奸臣逆贼的形象。
2、背诵诗歌的第一小节。
3、分析作者的忧思之情。
过程与方法:1、多朗读,从朗诵中感知诗歌的意思。
2、捉住能表现作者心情的字如“忧”,进行赏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1、感知曹操的远大志向和英雄形象。
2、培养高中的独立评价能力。
教学方法:美读法、讨论法、启发诱导法。
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
教学课时:一课时。
导入:同学们有看过三国演义的吗?在三国演义里曹操是什么样的形象?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这样评价曹操: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
现在同学们看这幅图片,只这是京剧中曹操的形象,同学们曹操的脸有什么特点?白色的。
那位同学知道京剧中白色代表什么类型的人。
代表的是阴险奸诈的人。
展示《观沧海》的幻灯片。
二、学习文本。
带着对曹操诗歌的这种感受,我们一起学习曹操的另一首非常著名的诗歌《短歌行》。
1、朗读,先让学生朗读一遍,从朗读中检查他们的预习情况,对诗歌的把握如何?然后播放录音,让学生感受一下,别人是如何朗读短歌行,注意感情的轻重舒缓。
预设:在让学生听完朗诵之后再读一遍。
小结朗读:同学们读得很流畅,但感情把握不到位,这是因为诗歌离我们的年代比较久远,所以对于它所表达的情感可能把握得不够到位,那我们就深入地了解一下诗歌,请同学们看一下这首诗中,最能体现出作者心情的是什么词?预设回答:忧2、范仲淹登岳阳楼的时候为国为民,发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代丞相的情怀,那同学们看一下曹操他忧的对象是什么?先不着急回答,我们说这首诗总共有两段,但是我们还可以把这两段分为四节,所以我们先来齐读第一节(从开头至唯有杜康)女生读一句,男生读后一句,我们先把这一小节读一下,从中看作者“忧”什么?预设:忧的是人生苦短。
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短歌行》公开课教案和教学反思
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短歌行》公开课教案和教学反思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诵读和分析讨论,体味《短歌行》“忧”中奋发、慷慨悲凉的思想感情。
2.学习本文比喻,用典,抒情与言志相结合等艺术手法的运用,学会鉴赏诗歌的方法。
3.积累文言字词,理解诗歌含义,并熟练背诵全诗。
过程与方法1.反复诵读感知全诗。
2.问题探究,梳理文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理解诗人的“忧”,感悟诗人在暮年时分仍渴望建功立业的壮志雄心,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诗人的“忧”,体会曹操渴望天下贤才尽归己有,一统天下的抱负。
教学难点通过诵读,把握诗歌的意境,品味全诗的慷慨之气。
教学方法1.讲读法 2.诵读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课前预习疏通文意,掌握生字词教学过程与步骤一、导入1. 播放《短歌行》录音。
2.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势力。
这年冬天十一月十五日夜,皎月当空,江面风平浪静。
曹操乘船查看水寨,后置酒宴请诸将。
酒至兴处,忽闻鸦声向南飞鸣而去。
曹操感此景而横槊赋诗,吟唱了这首千古名作——《短歌行》。
二、明确“忧”和“求贤”的思想情感内涵。
1.情感是解读诗歌的钥匙,诗言志,歌咏怀,大战前夕,曹操的心情如何呢?曹操抒发了什么情感呢?,从诗中寻找线索(找诗眼)。
(一个字概括:忧-诗眼。
)如何理解他这种情感?(诗人为何而忧?)2.可以说,诗人的情感焦点是“忧”,那么诗人为何而忧?学生体会:“三忧”(一“忧”人生苦短)(学生齐读第一层。
)东汉末年,群雄奋起,众多能人志士都想抓住时机建功立业,此时的曹操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这些辉煌的业绩也花费了他太多的时间(曹操时年已五十四岁),况且其中又遇到了不少挫折和失败,因而他深感奋斗的艰难和时光流逝的无情。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人生的短促感、焦灼感重重地向他压来,这使他不由发出“人生几何”的感慨。
(二“忧”贤才难得)(男生齐读第二层。
高中:《短歌行》教案设计
高中《短歌行》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理解《短歌行》的背景和创作情境。
分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抒情手法。
能够背诵并默写《短歌行》。
1.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分析,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运用朗读、讨论等方法,深入理解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人生、爱情和自然的热爱与思考。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1.2 教学内容1.2.1 课文简介:介绍《短歌行》的作者曹操及其生平。
简述《短歌行》的创作背景和历史情境。
1.2.2 诗文内容:逐句解析诗文,解释关键词语和句子。
分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抒情手法。
1.2.3 诗文赏析:通过朗读和讨论,引导学生感受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对比分析其他诗人的作品,探讨《短歌行》的独特之处。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诗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诗歌鉴赏方法和技巧的运用。
2.2 教学难点诗中复杂意象和抒情手法的理解。
对诗人生平和创作背景的深入把握。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诗文内容、背景和赏析。
互动法:提问、讨论和小组合作。
朗读法:引导学生朗读诗文,感受意境。
3.2 教学手段课件: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展示诗文内容、背景图片等。
文献资料:提供相关文献资料,供学生自主学习和参考。
第四章: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4.1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曹操和《短歌行》的背景。
2) 解析诗文:逐句解析诗文内容,解释关键词语。
3) 赏析诗歌:分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抒情手法。
4) 对比分析:对比其他诗人的作品,探讨《短歌行》的独特之处。
5)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朗读诗文,感受诗中的情感。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重点。
4.2 时间安排课时:本节课计划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第五章:教学评估与反馈5.1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朗读中的表现。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提交的作业和练习。
人教版高中语文《短歌行》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短歌行》教案【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背诵、默写2、理解诗歌中的感情过程与方法:1、反复诵读,理解感情2、学习诗歌比兴、用典等手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曹操思贤若渴,一统天下的雄心和自强不息的精神第一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学,检查了解预习情况1、 预习展示,指名朗读或背诵2、 《三国演义》“宴长江曹操赋诗”3、 “忧”在诗中多次出现,你认为作者“忧”的是什么?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二、研习与交流4、 从诗中找出集中反映诗人感情的句子。
5、 用几个词语概括曹操对人才的态度。
礼贤下士 求贤若渴 爱才如命 刘邦《大风歌》:安得猛士兮守四方!6、 从内容与手法两方面赏析这首诗。
结构图解忧——人生短暂 功业未就比兴思——思慕贤才 求贤若渴用典①比兴:②用典内容——引用历史故事、引用前人诗句方法——明用、暗用,正用、反用三、问题探究有人说,曹操《短歌行》道出了“后汉文人的嗟叹”,你同意这种说法吗?四、答疑解难五、小结:在“二代”横行,工作难找的当代,我们期盼像曹操这样渴望人才的伯乐,我们也期望自己成为能负重任的贤才。
希望大家胸怀大志,认真学习,早日成为栋梁之才。
短歌行今天通过学习,我们认识了一位雄才大略,求贤若渴的曹操,让我们再次背诵他的《短歌行》,表达对他的仰慕之情。
六、布置作业1、默写《短歌行》2、自学《长歌行》,从句式和感情两方面比较二者的不同。
长歌行无名氏:汉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少教多学,创设学习型课堂——《短歌行》教学反思夸美纽斯说过:“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而学生却能多学;使学校因此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独具闲暇、快乐及坚实的进步。
《短歌行》公开课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短歌行》公开课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短歌行》公开课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短歌行》公开课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短歌行》,是人教版高一必修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
整个单元的主题为“文学与人生”,而《短歌行》作为唐朝诗人白居易的代表作之一,在整个单元中又是非常重要的一篇作品。
这首诗是一篇短小精悍的诗歌,共三十二句,每句五个字,没有规律的韵脚。
诗歌内容主要是通过变化的形象来反映作者内心丰富的情感,并借此向世人传达自己关于人生的一些感慨和思考。
二、教学目标1.目标知识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和掌握《短歌行》的诗歌风格、诗歌主旨和诗歌结构,理解诗歌的隐喻和象征。
2.目标能力学生能够通过诗歌的赏析和解读,进一步了解唐朝文学和文化,加深对中国古代文学的理解。
3.目标情感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使学生能够从中领悟到生命的真谛和对生命的热爱。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的诗歌风格和主旨;(2)分析诗歌的象征和隐喻。
2.教学难点(1)分析诗歌的诗歌结构和象征;(2)理解唐朝文学与文化的内涵。
四、教学策略采用“启发式教学”和“探究式学习”相结合的教学策略。
通过课前谈论、课内现场阅读解析、学生小组讨论和课后反思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够深入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自主探索知识点,主动开展思考和合作。
五、教学步骤1.导入环节通过讲解诗歌背景、作者生平、时代背景等内容,让学生初步了解《短歌行》的文本和作者。
同时,引导学生能够通过诗歌展开自由联想和想象,理解诗歌的表达和语言。
2.阅读解析环节在研读诗歌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侧重解读诗歌的诗歌风格和主旨。
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展开诗歌阅读:例如,“作者选择使用五言句式的原因是什么?”“诗歌中暗藏的意境是什么?”“如何理解诗歌中‘黄河远上白云间’的意象?”等。
高中语文《短歌行》教案
高中语文《短歌行》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了解《短歌行》的作者曹操及其时代背景。
分析并欣赏《短歌行》的诗歌形式和艺术特色。
解读《短歌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1.2 教学内容曹操的生平简介和文学地位。
《短歌行》的诗歌形式分析,包括韵律、节奏、意象等。
《短歌行》的情感主题和思想内涵。
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短歌行》的文学价值和艺术特色。
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2.2 教学难点诗歌深层含义的解读和理解。
文学鉴赏方法和技巧的应用。
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曹操的生平简介和《短歌行》的文学背景。
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短歌行》的诗歌形式和艺术特色。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短歌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实践法:让学生进行诗歌鉴赏实践,培养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2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展示曹操的生平图片、诗歌文本和相关的文学评论。
互联网资源:提供相关的诗歌鉴赏方法和技巧的在线资料。
文学作品集:提供《短歌行》的译文和注释,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第四章:教学过程与步骤4.1 教学准备准备曹操的生平简介和《短歌行》的文学背景资料。
准备多媒体课件和互联网资源。
准备文学作品集和相关的文学评论。
4.2 教学步骤引言:介绍曹操的生平简介和文学地位,激发学生的兴趣。
文本分析:让学生朗读《短歌行》,引导学生分析诗歌形式和艺术特色。
主题解读:讲解《短歌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鉴赏实践:让学生进行诗歌鉴赏实践,培养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第五章:教学评价与反馈5.1 教学评价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积极性。
学生理解度:通过学生的提问和回答判断学生对《短歌行》的理解程度。
学生鉴赏能力:评估学生在诗歌鉴赏实践中的表现和作品的质量。
高中语文《短歌行》教案
高中语文《短歌行》教案教学目标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委婉表达急于招贤纳士,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
2、学习诗歌“比兴”、“用典”等手法。
3、理解曹操“忧”的内涵,体会诗人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培养学生的积极进取精神。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分析诗歌意象和典故,体会曹操“忧思”内容。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建功立业的心情。
教学方法:1、诵读法2、讲授法3、启发法 4、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四言古诗《短歌行》,作者曹操。
我们曾学过诗歌《观沧海》和《龟虽寿》,感受过曹操老当益壮、雄心勃勃的远大政治抱负。
今天,我们通过一首《短歌行》,进一步了解这位不同凡响的历史人物。
本诗创作于建安十三年,此时的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击败吕布、袁术等,又在官渡之战一举消灭了强大的袁绍势力,并征服乌桓,统一了北方。
这年冬天,亲率八十三万大军,列阵长江,与“孙刘联盟”战于赤壁之下,想一统天下,结果大败。
当时曹操已经54岁,此诗作于“赤壁之战”前夕,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他乘船察看水寨,后置酒宴请诸将,酒至兴处,曹操横槊赋诗,吟唱出了这首千古名作。
二、读1、学生诵读全诗,把握节奏。
2、名家诵读,感受情感。
3、学生诵读,读准节奏,读出情感。
三、品(一)本诗的“诗眼”是哪一个字?能否用诗中的一个字总结概括。
提示:诗眼,是诗歌精神的凝聚点,是观照全诗情感的所在。
明确:“忧”。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短短一首诗中,“忧”字反反复复出现,忧正是全诗的感情基调。
意图:对诗意有整体把握,抓住感情基调“忧”。
(二)在全诗中,“忧”字在全诗各处出现了三次,是全诗的诗眼。
使人不得不提出疑问:曹操为什么而忧?他又怎样表达自己的忧?预设:曹操在《短歌行》中的“忧”,共分三个层次:忧人生苦短;忧贤才难得;忧功业未就。
(1)“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高中语文《短歌行》教案
高中语文《短歌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短歌行》的背景和文化内涵;(2)能够分析诗中的意象、节奏和韵律;(3)能够鉴赏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短歌行》;(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诗歌,提高鉴赏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诗的韵味,培养对古典文化的热爱;(2)理解诗中的哲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3)提高审美情趣,培养高尚情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短歌行》的意象、节奏和韵律;(2)掌握古诗的鉴赏方法;(3)感受古诗的韵味和哲理。
2. 教学难点:(1)诗中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2)对诗中哲理的深入剖析;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短歌行》的背景;(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鉴赏的学习。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短歌行》,理解诗歌内容;(2)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意象、节奏和韵律;(3)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深入解读《短歌行》;(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四、作业布置1. 背诵《短歌行》;3. 推荐一首类似风格的诗歌,简要介绍其背景和鉴赏要点。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化的热爱,培养高尚情操。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和思维活跃度,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的背诵情况和论文质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鉴赏能力。
3. 综合素质评价:结合学生在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课后拓展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审美情趣。
七、教学拓展1. 组织一次诗歌朗诵会,让学生展示自己对《短歌行》的理解和感悟;2. 开展诗歌创作活动,鼓励学生尝试创作类似风格的诗歌;3. 推荐其他相关诗歌,进行比较阅读和鉴赏。
短歌行(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
短歌行(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短歌行(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1短歌行(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短歌行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
在教学中,该诗作为文学经典之一被广泛使用。
本文将介绍人教版高一必修中短歌行的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本文,学生应该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认识古代诗歌中的“律”。
理解五言律诗的字数限制及韵律规则。
2.理解古代诗歌中的意境。
领会古代诗歌中深邃的意境,感受诗人在表达中所蕴含的情感和思考。
3.掌握古代诗歌中的创作方法。
通过对古代诗歌的分析和表述,掌握古代诗歌的创作方法及其特点。
二、教学步骤1.导入环节通过美术、音乐等方式引入本文,如播放古风音乐以及教授诗歌中的韵律规则。
让学生在音乐和韵律中感受到诗歌的情感和美感。
2.课文阅读教师通读诗歌,让学生感受整个诗歌的意境。
然后再逐字逐句指导学生阅读及翻译,帮助学生掌握五言律诗的韵律规则及意境。
3.课文分析讲解古代诗歌中的“律”,包括字数和韵律。
帮助学生理解及运用五言律诗的韵律规则,培养学生通过使用特定的韵律提升诗歌的表现能力。
同时,分析诗歌的深邃意境,让学生领会诗人在表达中所要表现的情感和思考。
4.诗歌创作诗歌创作是整个教学中的重点,旨在让学生重温已学习到的内容并应用到实际中。
让学生尝试使用五言律诗的韵律与规则自己创作一首诗歌。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可以作为他们创作的起点。
5.展示与评价通过让学生自己朗诵自己创作的短歌行,让其他同学听后从韵律,意境,文学风格等方面进行评价和欣赏。
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欣赏他人作品的过程中体会到诗歌的魅力。
三、教学重点1.理解五言律诗的字数限制及韵律规则。
熟悉古代诗歌的韵律规则有助于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更好地利用韵律表现诗歌的意境。
2.领会古代诗歌中深邃的意境。
只有真正领会诗歌意境,学生才能表达更为真实、深刻的思想和感情。
三、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
通过启发式问答等方式,让学生从中领悟到韵律规则和诗歌意境。
《短歌行》高中语文课教案
《短歌行》高中语文课教案课题:《短歌行》高中语文课教案一、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将能够:理解《短歌行》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分析诗歌的结构和修辞手法,探讨其对社会现象的描绘。
了解唐代文学的特点和背景,并与当代社会进行对比。
培养学生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和批判能力。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诗歌鉴赏能力。
二、教学材料:《短歌行》的原文。
相关的背景知识和资料,如唐代文学、诗歌修辞手法等方面的内容。
白板、彩色粉笔或马克笔。
三、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展示一些现代社会现象的图片或新闻报道,引发学生对社会问题的思考。
引出《短歌行》的主题和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阅读与理解(15分钟):分发《短歌行》的原文给学生,让他们阅读并标注重要内容。
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结构和意境,包括诗歌的开篇、中间描写和结尾部分。
讨论诗歌中对社会现象的描绘,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探讨与讨论(20分钟):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如诗中的社会问题有哪些?诗人通过描绘社会现象传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和思想?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这些问题展开讨论,并向全班汇报自己的观点和思考结果。
教师引导讨论,补充相关的背景知识和案例,加深学生对唐代文学的理解。
诗歌鉴赏(15分钟):选取诗歌中的几个重要词句或修辞手法,让学生进行分析和鉴赏。
教师引导学生解读这些词句或手法的含义和作用,如比喻、拟人、对仗等。
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社会观察,表达对诗歌的感受和思考。
总结与展望(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强调《短歌行》所描绘的社会现象和情感表达。
学生可以表达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或展望今后在诗歌鉴赏方面的学习计划。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深入理解《短歌行》所描绘的社会现象和情感表达。
通过对诗歌结构和修辞手法的分析,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诗歌的意境和艺术特点。
同时,引导学生将诗歌与当代社会进行对比和思考,培养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和思考能力。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2.7《短歌行》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2.7《短歌行》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教学目标]1、鉴赏诗歌,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
2、提高学生鉴赏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3、培养高尚的审美情操。
[教学重点]了解作者在诗中表现出的求贤若渴的心情和诗歌的主旨,体会作者在诗中表现出的宏伟气魄和慷慨悲凉的风格。
[教学难点]把握诗中作者的情绪变化;理解诗中引用的《诗经》中的句子的含义。
[教学方法]诵读和鉴赏[教学设想]古诗词教学应该培养学生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他们的审美体验,陶冶他们的性情,涵养他们的心灵,使他们学会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实现这一目标关键在于三个环节,即“读”“悟”“品”。
“读”,就是反复诵读——整体感知,“悟”,就是深刻体悟——领悟诗情,“品”,则是用心品味——句中深意。
《短歌行》是曹操诗歌中具有代表性的言志之作,作者深刻的表达了忧思和求贤心情,本设计主要采用不同的诵读方法,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把握诗歌的思想内涵,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品味隐藏在句中的情感。
[课时安排]1课时[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俗话说:“乱世出英雄。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豪杰并起,最终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说到三国英雄,人们往往首先想到孙权、周瑜、诸葛亮等人。
苏轼推崇周瑜,“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崇拜孙权,“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唐代大诗人杜甫仰慕诸葛亮,他在《蜀相》中这样赞美诸葛亮的功绩:“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陆游也以诸葛亮自况,“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周瑜等人固然称得上英雄,但人们却忽略了一个重要人物——曹操。
曹操在东汉末年“挟天子以令诸侯”,曾是中国北方的实际统治者,是一个在当时叱咤风云的人物。
(语文教案)《短歌行》人教版教案
短歌行人教版教案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短歌行人教版教案5篇,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短歌行人教版教案1一、简洁导入以前,我们学过曹操的两首诗歌——观沧海和龟虽寿。
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位胸怀天下、壮志凌云的英雄。
我们来学习他的短歌行,进一步体会诗人的英雄气慨。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在三国演义第48回“宴长江曹操赋诗〞中,赤壁之战前夕,曹操和众部将一起狂饮,他四顾空阔,心中大喜,与诸将讲述自己希望收服江南的雄心壮志。
这时候,看到乌鸦向南飞去,他已经喝得大醉,拿起自己的槊豪情满怀地讲述自己破黄巾、擒吕布、灭袁术、收袁绍等历史丰绩,一边唱起了短歌行并要求将士和之。
他的一位老部下刘馥认为其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栖〞不吉利,他很生气刘馥扫他的兴,于是拿起槊就刺死了他。
也有人认为该诗作于曹操晚年,大败于赤壁之战之后,当时曹操53岁,年时渐高,面对战乱连年,统一中国的事业仍未完成的社会现实,因而忧愁幽思,苦闷煎熬。
但他并不灰心,仍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决心广泛延揽人才,招贤纳士致力于建功立业。
二、整体感知诵读熟悉-解决疑难1、解决难懂的字词句(要求学生参看注解,提出不懂之处,一起解决。
如“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如“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如“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如“月明星稀,乌鸦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2、叫两个学生个读诗歌。
分别叫他们说说自己为什么要这样读诗。
再指出其优缺点。
三、讨论鉴赏1、讨论分析“名句〞。
叫学生说说哪个句子对他有启发。
(如“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如何理解“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这四句诗的思想感情表达了诗人发奋进取,不懈追求的理想。
“对酒当歌〞,猛一看很象是古诗十九首中的消极调子,而其实大不相同。
人教版高中语文《短歌行》教案新部编本
精选教课教课方案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教师学科教课方案[ 20–20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课科: 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 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 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精选教课教课方案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短歌行》教课方案【学习目标】知识与技术: 1、背诵、默写2、理解诗歌中的感情过程与方法: 1、频频朗读,理解感情2、学习诗歌比兴、用典等手法感情态度价值观:感觉曹操思贤若渴,一统天下的壮心和发奋图强的精神第一课时【教课过程设计】一、导学,检查认识预习状况1、预习展现,指名朗诵或背诵2、《三国演义》“宴长江曹操赋诗”3、“忧”在诗中多次出现,你以为作者“忧”的是什么?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如何的?二、研习与沟通4、从诗中找出集中反应诗人感情的句子。
5、用几个词语归纳曹操对人材的态度。
礼贤下士爱才如命爱才如命刘邦《狂风歌》:安得猛士兮守四方!6、从内容与手法双方面赏析这首诗。
构造图解忧——人生短暂功业未就比兴思——思慕贤才爱才如命短歌行用典知识卡片①比兴:②用典内容——引用历史故事、引用古人诗句方法——明用、暗用,正用、反用三、问题研究有人说,曹操《短歌行》道出了“后汉文人的嗟叹”,你赞同这类说法吗?四、答疑解难五、小结:在“二代”横行,工作难找的今世,我们期盼像曹操这样盼望人材的伯乐,我们也希望自己成为能负重担的贤才。
希望大家胸襟弘愿,仔细学习,早日成为栋梁之才。
精选教课教课方案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今日经过学习,我们认识了一位雄才大概,爱才如命的曹操,让我们再次背诵他的《短歌行》,表达对他的敬慕之情。
六、部署作业1、默写《短歌行》2、自学《长歌行》,从句式和感情双方面比较两者的不一样。
长歌行无名氏: 汉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芒。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高中教案短歌行
高中教案短歌行教案标题:高中教案短歌行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短歌行的形式和内容,使学生了解文学形式及其特点。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水平。
3. 引导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教案步骤:引入:1. 创设情境:播放一段短歌行的音频或视频,让学生感受短歌行的节奏和韵律。
2. 提问:请学生谈谈对短歌行的印象和了解程度。
导入:1. 解释短歌行的定义和特点:短歌行是一种以古代民歌为基础,结合汉赋和韵文的文学形式。
它通常包括四言、五言或七言的句子,每句都有平仄和押韵。
2. 分析短歌行的结构:短歌行通常由若干个句子组成,每个句子都有一定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探究:1. 学习经典短歌行:选择一些经典的短歌行作品,如《白日依山尽》、《静夜思》等,进行分析和解读。
引导学生注意其中的平仄、押韵和意境表达。
2. 创作短歌行:让学生自行创作一首短歌行,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或情感进行表达。
鼓励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注意平仄和押韵的运用,同时注重意境的塑造。
拓展:1. 短歌行的应用:介绍短歌行在其他文学作品中的应用,如在诗歌、歌曲、戏剧等领域中的运用。
2. 文学鉴赏:引导学生对其他文学作品进行鉴赏,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不同文学形式的作品。
总结:1. 回顾学习内容: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短歌行的定义、特点和创作方法。
2. 总结收获:让学生分享他们对于短歌行的理解和创作体会。
3.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样的主题适合用短歌行表达?扩展活动:1. 学生互评:让学生互相交换自己创作的短歌行,进行互评和讨论,提出改进建议。
2. 短歌行朗诵:组织学生进行短歌行的朗诵活动,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
教学反思:1. 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创作和鉴赏短歌行,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创造力。
2. 学生参与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作和讨论,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合作能力。
3. 教学资源:准备一些经典短歌行的文本和音频,以及学生创作的范例,以便学生参考和学习。
7.1短歌行-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2019版)教案
7.1 短歌行-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2019版)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屈原和《离骚》在文化史上的地位;2.能够主要概括《离骚》的情节,并了解其中所涉及的文化形象及其意义;3.理解《离骚》的主题和艺术特色;4.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点1.了解《离骚》的情节以及其中所涉及的文化形象和意义;2.理解《离骚》的主题和艺术特色。
三、教学难点1.理解《离骚》的主题;2.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2.分组讨论法;3.知识问答法;4.文本注释法。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教师通过谈论《离骚》在文化史上的地位,介绍其重要性,引发学生对于《离骚》的兴趣。
第二步:学习文本1.教师根据文本的内容,逐一解读其主要情节,理清其中的文化形象,解释其意义;2.学生用自己的话对教师讲解的内容进行总结,并整合归纳到自己笔记中。
第三步: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就文本中出现的重要文化形象、情节、主题等方面展开讨论,并向其他组做汇报。
第四步:知识问答教师向学生提出关于《离骚》的相关问题,由学生回答,从而加深对该文本的理解和记忆。
第五步:文本注释教师解释文本中出现的生僻词汇、诗歌语言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
第六步:课堂练习通过课堂练习,检验学生对于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离骚》的情节、表达手法等,加深对其主题和艺术特色的理解。
通过分组讨论等教学方式,更加活跃了课堂气氛,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文学审美能力。
在教学中,应当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和分析文本的能力,提高其文学修养和文化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册短歌行教案人教版
一、导语:
毛泽东在《沁园春雪》里以吐纳风云的气势,睥睨历代君主:“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诚然,以毛泽东的文治武功,的确可以站在这样的高度去俯视封建君王。
如果历史上只有一个人可以与他相提并论,这个人只能是魏武帝曹操。
作家介绍: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罗贯中《三国演义》将其刻画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京剧脸谱也将曹操勾成白脸,这与历史的真实面目颇有出入。
实际上,曹操雄才大略,“外定武功,内兴文学”,对历史的发展有不可泯灭的功勋。
作为政治家:“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
官渡之战大破河北割据势力袁绍后,成为北方势力最强的军阀,并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
建安十三年,进位为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
封魏王。
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太祖武帝。
他在北方大力屯田,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对农业生产的恢复有一定作用;几次下《求贤令》,打破当时以德行和家世为用人标准的惯例,任人唯贤,罗致地主阶级中下层人物,当时四方知名的文士几乎网罗无遗,而具有治国用兵之术的人才更是济济一堂。
作为军事家:实践方面,指挥了官渡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例。
理论上,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
作为文学家:曹操精音律,善诗歌,即使在鞍马劳顿中,也常常横槊赋诗,随章命题。
他的诗歌内容其诗内容较为丰富,风格苍劲悲凉。
有反映战乱和民生疾苦的《蒿里行》等;有反映个人政治抱负的《短歌行》;有写景的《观沧海》和抒情的《龟虽寿》等。
他以海纳百川的胸襟,招集当时的许多著名文人,集中在邺下,公讌倡和,形成一个文学集团。
曹操自己的文学路线和写作态度对于其他作家起着更具体的领导和倡导作用,促进了建安文学的繁荣。
学习新课。
1、朗诵课文。
2、整体感知:全诗反复出现一个“忧”字,诗人“忧”什么?
明确:人生短暂、人才难求。
3、具体分析诗歌。
第一节:作者把人生短暂以“朝露”来比,“朝露”这个意象,在古诗文中有特定的含义,即:生命
短促易逝,如“人生处一世,去若朝露晞。
”(曹植《赠白马王彪》)“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
”(《古诗十九首驱车上东门》)
讨论:忧人生短暂,因而作者借酒浇愁。
这样一来,全诗的基调是不是消极的、低沉的?
明确:不然。
作者的这种忧思,源于内心的焦急。
正因人生短暂,才更渴望招纳贤才、为已所用,建功立业。
第二节:这一节八句中只有两句是作者自己写的。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这一句出自《诗经•郑风•子衿》,原是一首女子思念男子的情诗,曹操将之嫁接到这里,浑然天成、天衣无缝地表达了对贤才的渴求。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这四句选自《诗经•小雅•鹿鸣》。
“雅”是宫廷乐曲歌辞,《小雅•鹿鸣》诗表现的是天子宴请群臣的盛况和宾主之间融洽的温情。
选句意为“野鹿呦呦不停叫,在那野外食青苹。
我有高贵佳宾客,吹笙鼓瑟悦宾朋。
”这四句诗信手拈来,却与全诗融为一体,说明贤才若来投奔于已,必将极尽礼节招待他。
第三节:-“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字面意为“天上那明亮皎洁的月亮,什么时候才可以摘取呢?”这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贤才哈为明月,恰如其分地表达渴望贤才来归的心意。
而在这还没有实现的情况下,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这四句诗仍是写“忧”,从情感上照应第一节。
“越陌度阡”四句句意呼应第二节,仍是想象贤才归已时的欢快场面。
第四节:“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四句是自然环境描写。
相传这首诗写于曹操与孙权对战前夕,曹操在长江边宴请诸将,其实月近中天,使诗人豪兴大发。
同时这也是社会环境描写。
可理解为连年战乱,百姓流离失所;也可理解为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有些人才犹豫不决,彷徨不知何去何从。
似乎后者更贴切一些,因为诗歌最后四句又一次吐露诗人的心志:“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化用《管子•形解》的话,用比喻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
“周公吐哺”是出自《史记•鲁周公世家》的一个典故。
周公是周文王之子,武王之弟,在历史上素有礼贤下士之令名,曾“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曹操在这里以周公自比,是说自己也有周公那样的胸襟,一定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
3.这首诗的艺术特色有哪些?
⑴巧用典故。
“青青子衿”二句,因子《郑风·子衿》,用以比喻渴慕贤才。
本意是传达恋爱中的女子对情人爱怨和期盼的心情。
这里诗人化用诗意,比喻热烈期待贤士的到来。
古朴深沉,自然妥贴。
⑵巧用比兴。
“乌鹊南飞”一句,以乌鹊比喻贤士;“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则比喻贤士徘徊选择明主之意;“山不厌高”,以山高海深比喻广招人才的博大胸怀。
(四)、思想教育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是啊,人生苦短,韶光易逝。
身处乱世的曹操尚有建功立业的坚定信念,我们生逢盛世的青少年更要发愤图强,铸造绚丽辉煌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