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的课程资源开发研究报告
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常态运行机制研究
课程的同时 , 应视 当地社会 、 经 济发展 的具体情 况 , 结合 本校 的传统 优势 和学生 的兴趣 、 需要 , 开发 和选用 适合 本校 的课程 ” 。由此 可见 , 所谓 校本 课程 是相 对 于 国家
课程和地方课程而言 的 , 是指 以某所学 校为基 地而开 发 的, 由学校全体教师 、 部分教师 或个别 教师编 制 、 实施 和 评价 的课程 , 它 的 目的在 于尽 可能适 应社 区、 学校 、 学 生
权, 增 强 了教师参 与学 校工作 的兴趣 和 积极性 , 为教 师 提供 了发挥 和显示 自己才能的机会 , 促 进教 师专业 化发
展 。通过校本课程开发 , 教 师的教学 与科研 能力得 到提 高, 从经 验型教 师走 向学 者型 、 专家 型教 师 。在 校本 课 程的编写与教学过程中 , 我校崛起 了一批 富有研究 特色
适 应 飞 速 发 展 的社 会 需 要 。
课程更加丰富的问题情景 , 促进学 生 的积极思 考和大胆 想象 。第 四, 对教 师 专 业 成长 的促 进 作用 是 不 言 而 喻 的 。我校教师在校本课程 的编 写工作 中 , 不断 地发现 问 题, 并致 力 于解决 这些 问题 , 问题 的解决反 过来 又增 强
中学 教 学 参 考
校 本教 研
校 本 课 程 资 源 的 开 发 与 常 态 运 行 机 制 研 究
江 苏靖 江 市刘 国钧 中学 ( 2 1 4 5 3 1 ) 倪金 芬
新 一 轮基础 课程改 革 , 要 求改 变原有 、 陈 旧的教 育 观, 改变课程 内容 中的“ 繁、 难、 偏、 旧” 现象 , 使 课程教 学
世界各 国面 向 2 1世纪 的基 础 教育课 程 改 革 , 都 在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课题研究报告第一篇:《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课题研究报告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规划课题暨武汉市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重点课题《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课题结题研究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1999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首次提出“学校课程”的概念,在2001年6月7日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要求“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现状,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 校本课程从此走入我们的视野,落实国家教育方针,推进校本课程建设成为学校管理者的责任。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是一项课程革新任务,是目前我国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
这个问题的解决具有以下五点意义:(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
“创国家级山水园林城市”是武汉市政府向全体市民提出的一项重要工作目标。
我校与东湖风景区近邻。
东湖风景区以其独特的地理自然环境、楚文化的特色和现代科技文明风韵,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为中小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研究天地。
因此以东湖风景区为依托研究开发与实施我校特色校本课程,对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落实武汉市政府工作目标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实施素质教育,规范教学内容,严格课程管理,将德、智、体、美有机统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是《义务教育法》对中小学办学行为和育人方向总的规范要求。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校校本课程以学校教师资源为中心,以学生需求为重点的兴趣校本课程初具雏形。
整合学校与地域教育资源,规范开发与实施行为,形成具有特色的校本课程,摆在了我们面前。
因此这一课题的研究,对规范办学行为,创建以东湖文化为载体的教育特色,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与研究
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与研究简介校本课程是指学校根据自身特点和需求设计的一种独特的课程。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和教学模式的多元化,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研究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关注。
本文将从校本课程的定义、发展背景、开发与研究的过程等多个方面展开探讨。
一、校本课程的定义校本课程是指学校根据学生需求、教学资源和社会发展需要,经过科学研究和教学实践,自主设计和改进的一种与学校特色相适应的课程。
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具有灵活性和个性化的特点。
二、校本课程的发展背景校本课程的发展背景主要涵盖以下方面:1. 教育改革的需求: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需求,需要更多具有个性化、创新性的教育方式。
2. 社会发展的需求:社会在迅速发展,教育需要与之相适应,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
3. 深度和广度的需求:传统课程缺乏深度和广度,校本课程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和兴趣。
三、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包括以下过程:1. 需求分析:学校通过调研、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学生和教师对课程的需求和期望,为开发定位提供依据。
2. 课程设计: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学校制定具体的课程目标、内容和教学策略,并确定教学资源和评估方法。
3. 实施与评估: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材,实施和开展校本课程,通过评估和反思来改进课程的质量和效果。
4. 研究与分享:教师可以通过教学研究、学术交流等方式,总结和分享自己的校本课程开发经验,促进校本课程的进一步发展。
四、开发与研究中的挑战与机遇开发与研究校本课程面临着一些挑战,如教师培养、课程资源、评估方法等。
但同时也有很多机遇,如技术支持、教育改革等。
教育部等相关机构也提供了多种支持和指导,为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提供了有利条件。
五、校本课程的意义与价值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1. 适应学生需求:校本课程更加关注学生的兴趣和发展需求,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2. 促进创新能力:校本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育部重点课题“中小学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研究与实验”研究成果述评
该 课 题研 究 通 过 对 课 程 资源 开 发 的基 础 理 论 研究 、
源 开 发 的 理 论 和 实 践 中 , 探 索 具 有 规 律 性 意 义 的 原
理 、原 则 、方 法 和 实 践 模 式 ,并 以案 例 研 究 和 实 验 的 形 式 ,对 不 同学 校 和 地 区校 本 课 程 资 源 开 发 进 行 实 践 模式研究 。 课 题 研 究 选 择 了校 本 课 程 设 计 和 学 校 课 程 资 源 开 发 的交 叉 点 进 行 研 究 ,使 校 本 课 程 开 发 扩 展 到 课 程 资 源 的视 野 上 ,突 破 了传 统 课 程 开 发 的 固有 模 式 , 可 以
行 实 践 模 式 的探 索 ,从 而 获 得课 题 研 究 的基 本 成 果 和
基 本 观点 。
( ) 在 课 程 资 源 开 发 资 源 的定 义 、意 义 、分 类 、性 质 、特 点 以
为校 本 课 程 开 辟 新 的 课 程 资 源 。在 研 究 过 程 中 ,课 题
对 新 课 程 背景 下 学科 课 程 资 源 开发 的 特 点 研 究 ,获 得 校 本 课 程 资源 开发 的基 本 的 理论 支 持 ,并 在 提 供 典 型
课 程 资 源 开发 案例 的基 础 上 ,重 点 对 以校 为 本 的 课 程
资 源 开 发 、对 地 方 课 程 和校 本 课 程 资 源 的整 合 开 发 进
和办 学 思 想 设 计 和 开 发 符 合 本 学 校 特 点 的课 程 并 没 有
得 到 应 有 的 重 视 。 目前 我 国课 程 改 革 的 发 展 方 向是 给 地 方 和 学 校 更 多 的课 程 开 发 和 设 计 的 权 力 和 职 责 ,鼓 励 学 校 在 认 真 实 施 国 家 课 程 的基 础 上 ,开 发 各 具 特 色 的多 样 化 的 校 本课 程 。 此外 ,对 学 校课 程 资 源 的 看 法 和 认 识 也 有 了 重要 的 发展 ,理 论 和 实践 方 面 都 不 再 将
高中生物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
高中生物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高中教育阶段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作为高中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其中,高中生物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作为一种具有鲜明特色的课程形式,更是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旨在探讨高中生物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
我们将对高中生物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概念、特点及其在教育中的价值进行深入分析。
接着,我们将探讨如何有效开发高中生物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包括课程设计原则、课程内容选择、课程实施方式等方面。
我们还将结合实际案例,分析高中生物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在实践中的应用效果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高中生物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促进高中生物教育的创新与发展。
我们也希望借此机会引发更多教育工作者对高中生物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关注和研究,共同推动高中生物教育的进步。
二、理论框架在高中生物综合实践活动的校本课程开发中,我们坚持以《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为指导,结合学校实际和学生的具体需求,构建了一个系统的理论框架。
该框架主要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四个部分。
课程目标方面,我们强调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生物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掌握生物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生物学与社会、环境、科技的关系,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课程内容方面,我们注重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实践性和探究性。
以生物学核心概念为主线,整合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等多学科知识,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实践活动项目。
通过学生亲自参与实验、观察、调查、设计等过程,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实施方面,我们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小组合作、案例分析、实地考察、模拟实验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秦皇岛市中小学校本课程资源开发”课题研究报告
研究 , 本课题对研究性学习课程 、 技术类课程等课 程资源的研究 和开发应该具有一定的借鉴作 用。 本课题是在我市校本课程 实践取得一定有益探 索的基础上 提 出的 , 并试图通过对实 际案例 的学习 、 研究 、 总结 、 推广工作 , 进 步纠正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实践中存在 的问题和偏差 , 探求校本 课程资源的科学管理 , 合理开发与有效利用的基本途径与策 略。 该课题 的研 究必将转 变我市学校 、 教师对课程资源 的认 识 , 提高 校 本课 程 的开 发能力 , 对推进 校本课程 的全 面有效实施 意义重 大 。本课题 的研 究还 将促 使相关教研人员 、 学校校长 、 师深入 教 学 习、 研究 、 实践 , 在课题 的研究 中实现各 自的专业成长。优 秀校 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必将为我市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 的发展 , 为学 生健康 、 健全成长提供强有力 的支持 。
T ME D C T 0 I E l A 1 N U
“ 秦皇 岛市 中小学校本 课程资源开发’ ’ 课题研究报告
唐焕武
摘要 : 课程资源是课 程建设 的前提 和基 础 , 更是 学校在课程 开发 与实施 中的关键性 问题 。本课题 对研 究性 学习课程 、 术类课 程 技 等课程 资源的研 究和 开发应该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优 秀校本课程资 源开发研 究课题 选择在校本课程 开发和 学校课程资源开发的交 叉点进行研 究, 为我 市学生全面而富有 个性的发展 , 将 为学生健康 、 健全 成长提供 强有 力的 支持 。 关键词 : 课程 资源 校本课程 基本途径 学校 策略 中 图分 类 号 : 2 G4 文 献标 识 码 : C 文 章 编 号 :6 2 8 8 (O 9 0 — 1 0 0 1 7 — 1 12 0 )8 0 7 — 1
学校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情况报告
学校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情况报告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更好地了解我校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情况,现对其进行全面梳理和分析,并形成如下报告。
一、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背景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课程资源已经难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我校积极推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力求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优质的教育资源。
二、课程资源的类型1、教材资源教材是教学的重要依据,但我校教师并不局限于单一的教材,而是结合教学实际,对教材进行灵活处理和拓展。
同时,积极引入优秀的补充教材和参考资料,丰富教学内容。
2、人力资源我校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他们在各自的学科领域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
此外,还邀请了一些专家、学者和社会人士来校举办讲座、指导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视角。
3、网络资源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收集各类优质的教育网站、在线课程、教学视频等网络资源,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提供支持。
4、实践资源依托学校周边的社区、企业和文化机构,建立了多个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5、校本资源结合学校的特色和文化,开发了一系列校本课程,如传统文化课程、科技创新课程等,彰显学校的办学特色。
三、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原则1、针对性原则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科需求和兴趣爱好,有针对性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确保资源能够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
2、开放性原则打破学科界限和校内外界限,广泛收集和整合各种资源,为教学服务。
3、实用性原则注重课程资源的实用性,确保资源能够在教学中得到有效应用,提高教学效果。
4、创新性原则鼓励教师和学生积极创新,开发具有独特价值的课程资源。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途径1、教师自主开发鼓励教师根据教学实际和个人专长,自主开发课程资源。
例如,教师编写教学案例、制作教学课件等。
学校校本课程研究报告
学校校本课程研究报告一、引言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校本课程逐渐成为学校教学改革的关键组成部分。
本文将就学校校本课程的定义、意义、实施过程、影响等方面展开讨论,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二、学校校本课程的定义学校校本课程是指基于学校特色和实际情况,由学校自行研发的课程。
它与国家规定的统一课程相辅相成,旨在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和学校的特殊教育目标。
三、学校校本课程的意义1. 强调个性化教学:校本课程能够根据学生个体差异进行差异化教学,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2. 培养创新能力:学校校本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并为他们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
3. 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校本课程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包括学科知识、思维方法、社会适应能力等,为其未来全面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四、学校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1. 确定课程目标:学校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学校自身发展方向,确定校本课程的目标和定位。
2. 教师参与课程开发:教师积极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发挥他们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保证校本课程与学科课程的衔接。
3. 学生参与课程设计:学生作为课程的主体,应该参与校本课程的设计过程,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以便更好地适应他们的学习需求。
4. 优化课程资源:学校通过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如图书馆、实验室等,以提供适宜的学习环境和资源支持。
五、学校校本课程的实施效果1.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校本课程的个性化设计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他们对学习内容的投入程度。
2. 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校本课程注重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3. 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校本课程要求学生从设计到实施过程中都要主动参与,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六、学校校本课程对教师的要求1. 提升教师专业能力: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学科知识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以更好地完成校本课程的教学工作。
九年一贯制英语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研究成果报告
九年一贯制英语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研究成果报告一、研究背景我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目前正在进行英语特色学校的创建工作。
在计划实施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问题。
一是我校中小学生除了国家颁发的英语课本之外,几乎没有其他英语读物,学生英语阅读量明显偏少;二是学生离开英语课堂就难开口说英语;三是我校英语课外活动还不够丰富,活动的随意性比较大。
课题组试图通过九年一贯制英语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研究,尝试解决这些问题。
二、研究成果(一)通过课题的研究,开发出校本英语阅读和口语教材,并探索出编写和使用该教材的方法1.开发出九年一贯制校本英语读物,总结出选编该教材的方法课题组从一批原版英语阅读资料中筛选出一套供小学和初中学生使用的英语系列读物——《英语阅读选编》共9册。
课题组总结出选编该教材的基本方法:(1)明确各学段现行教材的主要内容:课题组通过组织集体备课,将一至九年级英语教材的话题、词汇、语法项目分别列出,并参照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对相关项目内容进行了增删。
(2)明确各学段学生的英语水平和对阅读内容的需求:课题组通过访谈英语教师和学生,了解一至九年级学生对英语词汇、语法的掌握程度以及英语阅读能力基本情况以及各年级学生熟悉或喜欢的话题,为校本教材内容的选择提供依据。
(3)明确选材的基本原则:课题组将校本阅读教材定位为现行课本的阅读辅助材料,因此选编本教材的原则应与现行教材编写的原则基本一致,即“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
(4)确定各学段校本读物的内容:根据对现行教材、学情的调查结果,读物内容的选择原则上跟各学段教材的话题、词汇量和语法要求一致,同时兼顾不同年级熟悉或喜好话题不同而有所侧重。
2.探索出使用九年一贯制校本英语读物的基本教学活动形式为配合该教材的使用,课题组设计了系列教学活动:一是每周一、三、五下午利用读报课时间组织学生阅读,并设置相关问题,检测学生是否理解所读内容;二是设计阅读播报等活动让学生复述或讲述所读内容,同时考查学生英语口头表达能力;三是布置缩写、改写、仿写等作业考查学生理解能力和笔头运用能力。
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开题报告
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开题报告一、选题意义实施素质教育关系到国家的兴旺发达。
新课程方案很好地体现了这一思想。
新课程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其中选修?即为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是学校根据学校自身状况而开发的课程,相比必修课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针对性。
探索校本课程如何规划、如何开发、如何实施的做法;探究实施后对培养学生素质提高有多大的效力,对全国教育界同仁自觉执行新课计划能提供有力的实践依据。
此研究对学生素质提高有重要作用,同时对形成我校办学特色,对提高教师队伍专业水平,也有实际意义。
二、研究价值校本课程实施在全国刚刚起步,这方面的实践很少,开发校本课程资源是实施校本课程的第一步。
资源丰富了、形式多样了、质量上乘了,学生的素质才能在校本课程的学习和体验中得以提高。
寻求开发校本课程资源的行之有效的作法,对我校和兄弟学校都具有实际价值。
在研究中运用科学发展观,调协好必修课与选修之间的合力关系,知识与能力的互作关系、校内学习与社会影响的共振关系、共性发展和个性张扬的辩证关系,都有一定的理论价值。
三、研究目标1(探寻开发校本课程行之有效的途径;2(研究开发的校本课程对学生影响作用及程度。
四、研究内容1(操作层面研究:对校本课程的规划、开发、实施、评价等环节实施研究。
寻求开发校本课程行之有效的操作途径。
2(评价层面研究:研究校本课程的推行,对学生素质有哪些影响及其影响程度,从而筛选好课程、完善好课程。
五、主要观点1(开发校本课程是项系统工程,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主张各有机体之间的和谐,各环节之间的共振,各促进因素的合力是开发好校本课程的关键。
(包括:领导、教师开发的积极性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习与创新;必修课与选修课;传授与实践;人文素养与科学技能;教师启发与学生体验;评价与发展;学校与社会……)2. 开发校本课程在中学阶段要有层次,因材施导,这样有助于有效提升学生素质。
13(开发校本课程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时制宜,才有光明前程。
校本教研情况汇报材料模板
校本教研情况汇报材料模板一、教研活动概况。
本学期,我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校本教研活动,涵盖了各个学科和年级,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教研活动主要围绕课程改革、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开发等方面展开,旨在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教研成果展示。
1. 课程改革方面。
针对语文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了深入研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了一系列新颖的教学活动,如课堂小组讨论、课外阅读推荐等,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得到了明显提升。
2. 教学方法方面。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们尝试引入了游戏化教学的元素,通过趣味游戏和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学习效果。
3. 教学资源开发方面。
教师们积极开发和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结合实际教学情况,设计了丰富多彩的教学课件和教学视频,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多样性和趣味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教研心得体会。
通过本学期的校本教研活动,我们深刻认识到教研活动对于教师专业成长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性。
教研活动不仅是教师们交流经验、提高教学水平的平台,更是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重要途径。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1. 继续深化课程改革,不断探索符合学生发展特点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2. 加强教学方法的研究和实践,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
3. 积极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提高课堂教学的多样性和趣味性。
4.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五、结语。
本学期的校本教研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完善教研工作,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为学校教育教学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校本的课程资源开发研究
《校本的课程资源开发研究》文献综述[日期:2012-11-16] 来源:作者:[字体:大中小] 校本课程开发最早是1973年7月欧洲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所辖的“教育研究革新中心”一次国际研讨会上提出的。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的决定》发布后,各地、各校根据其精神,进行了校本课程开发的探索和实验。
一些学校在利用学校、社区等资源进行校本活动课程的开发上做过一些研究,形成了一些有价值的成果。
我们开展校本的课程资源的开发研究,根据研究的内容,提取了一些关键词,利用假期时间,组织组员学习国内外校本的课程资源的开发研究中的相关文献,梳理同类课题和研究已有的成果,为本研究提供理论借鉴,在此基础上完成本综述。
一、《课程资源》文献综述国外关于课程资源说法:(1)美国教育思想家约翰·杜威(John Dewey)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中提出教育过程是学习者、社会和有组织的三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2)韦瑞特·查特斯(Werrett Wallace Charters)把人类基本活动的单位作为初步的课程编制,弥补了学生缺乏经验的课程编制模式。
(3)1944年,被誉为“现代课程论之父”的美国著名课程论专家拉尔夫·泰勒(Ralph.W.Tyler)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中,首次使用了“课程资源”这一概念。
泰勒认为教学活动资源的范围很大,凡有助于创造学习动力、领悟目标、恰当的课业、自强、奖赏、反馈和鼓励、循序渐进以及转化等学习环境的资源,在制订教学活动的计划时都应加以利用。
他提出了课程的三个来源,对学习者本身的研究、对校外生活的研究、学科专家的建议。
泰勒为《国际教育百科全书》撰写课程资源条目,从目标、教学活动、教学活动组织、课程评价四个方面来表述课程资源,为我们进一步研究课程资源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4)美国学者坦纳夫妇(Danicl Tanner&Laurel N.Tanner)和塞勒从“社会、知识世界与学习者”三者的本质对课程资源进行了深刻的探讨,将课程资源划分为物质性资源和精神性资源。
地方师范院校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
地方师范院校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发展,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成为地方师范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校本课程资源是指在具体的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根据地方师范院校的特色和需求,通过整合和挖掘学校拥有的教育资源,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系统、深入、多样、灵活的开发和利用,以支持地方师范院校的教育教学目标和需求。
本文将围绕地方师范院校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地方师范院校是地方基础教育的培养主力军,其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于提高地方教育质量和促进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地方师范院校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现状如下:1. 教育教学资源建设初步完善。
各地方师范院校逐步意识到校本课程资源的重要性,积极投入资源建设,加强校内教育教学资源的整合和开发。
更多的学校开始注重对学校教育教学资源的挖掘和开发,积极推进教育资源共享、共建、共用。
2. 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形成一定模式。
在地方师范院校,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逐渐形成了一定的模式。
教师们开始更加注重校内外课程资源的整合,加强课程建设与课程资源的结合,提高教学资源的开发效率。
3. 学校投入资源不足,限制了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
尽管地方师范院校对校本课程资源的重视程度有所增加,但在资源投入方面依然存在不足。
学校未能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缺乏对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长远规划,这限制了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二、地方师范院校校本课程资源的利用现状1. 教师们积极利用校本课程资源开展教学活动。
在教学实践中,地方师范院校的教师们积极利用校本课程资源,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将校本课程资源融入教学活动中,提高课程的实效性和趣味性。
2. 学生们参与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积极性有待提升。
尽管地方师范院校的校本课程资源在教学实践中得到了一定的应用,但学生们参与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积极性有待提升。
中小学数字化校本课程开发研究
丰富校本课程资源
数字化校本课程可以提供更加 丰富、多样化的课程资源,满 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
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数字化校本课程开发需要教师 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素养和课 程开发能力,有助于提升教师 的专业素养。
推动教育改革进程
数字化校本课程开发符合教育 改革的方向和要求,有助于推
动教育改革的进程。
定期更新数字化教学资源, 保持其时效性和新颖性, 以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
教师培训策略
培训目标
提高教师的数字化教学技能和课 程开发能力,培养一支具备数字
化教学能力的教师队伍。
培训内容
涵盖数字化教学理念、技术应用、 课程设计等方面,注重理论与实践 相结合。
培训方式
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培训方式, 提供多样化的培训课程和实践活动。
面临的挑战
技术应用能力不足
部分教师对数字化技术掌握不够熟练,影响课程开发的质量和效 果。
资源共享与合作机制不完善
缺乏有效的资源共享和合作机制,导致课程开发成本高、效率低。
学生信息素养参差不齐
学生信息素养水平差异较大,对数字化校本课程的接受度和效果产 生影响。
未来发展方向
加强教师培训和技术支持
01
数字化校本课程特点
个性化
互动性
数字化校本课程能够根据学生的兴趣、特 长和需求进行个性化设计,满足不同学生 的发展需求。
数字化校本课程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 师生、生生之间的实时互动,提高学生的 学习参与度和积极性。
动态性
资源共享
数字化校本课程的内容可以根据需要及时 更新和调整,保持课程内容的时效性和针 对性。
中小学数字化校本课程开发研究
目 录
• 引言 • 中小学数字化校本课程概述 • 中小学数字化校本课程开发流程 • 中小学数字化校本课程开发策略 • 中小学数字化校本课程开发案例分析 • 中小学数字化校本课程开发展望
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研究结题报告
校本课程开发的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立项研究的基本情况1、课题名称:由常胜钦担任主持人的课题名称为《校本课程开发的有效性研究》。
我们于2013年12月上报课题申请、评审书,经巨野县教研室审批,于2014年3月26日正式立项。
2004年10月15日,省教研室委派南通市教学研究室、教科所(主任、所长)成达如等七人组成专家开题论证组到校现场开题,给予精心指导。
专家组成员有:如皋市教育局副局长金海清、如皋市教研室主任兼教科室主任姜健荣、南通市教研室教研员陈康衡、如皋市教研室教研员刘炜平、南通市教研室中学科科长陆子君、南通市教研室教研员陈林森等。
2、课题提出的原因和背景:我们开发和研究如皋地方文化校本教材,是基于以下思考:⑴、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维系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
世界上每个成熟的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特有文化形态和文化个性,而这种特有的文化就成为民族亲和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源泉。
渊源于中华五千年文明、植根于当代伟大实践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华民族身份的象征,是最广泛团结全国人民乃至全球华人的旗帜,是激励各族人民建设伟大祖国、实现民族复兴的强大精神支柱。
具有3000多年历史的如皋地方文化史是中华民族文化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代代世世的如皋人民的精神支柱之一,也是145万如皋人民身份的标志,是凝聚如皋人民同心同德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力量的一个源泉。
在当代中国人民的伟大奋斗中,要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创造力,造就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必须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发展要求,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把亿万人民紧紧吸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伟大旗帜之下。
对如皋青少年进行地方文化史的教育,实际上是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大业、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养新世纪合格公民的需要。
⑵、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力量。
当今世界激烈的综合国力的竞争,不仅包括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等方面的竞争,也包括文化实力和民族精神的竞争。
初中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的课题主题报告
初中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的课题主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一)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2001年6月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新课程的目标之一是“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改变了过去实施的“一纲一本”高度集中的国家课程开发模式和课程管理体制。
针对这一具体情况,必须根据本校、本年级及任课教师的具体情况,开发与国家课程相辅相成的、互为补充的校本课程。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还将语文课程的培养总目标定位为“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并由此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培养目标和“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这就决定了语文课堂教学的内容是开放的。
教科书上的教学内容是教学的基本点,是底线,而不是全部内容,需要教师结合本地、本校实际情况,学生水平和教师自身的知识特点,去开发教学内容和供学生学习的各种资源。
年秋,我校成为及我们所属市成为浙江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新课程标准将全民推行实施,初中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成为直接面临的首要问题之一。
客观形式要求我们充分发挥学校与教师的优势,充分发挥教师在课程决策方面的责任感,切实研究,认真探索,完成一套切实可行的校本课程,充分发掘课程资源,切实推进基础课程改革,也为在实验结束后,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广提供材料。
(二)改善语文学习环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健康成长的需要传统的语文教学以国家颁布的教学大纲为蓝图,以指定的教科书为依据,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所罗列的内容进行教学。
教师的任务就是教教科书,从教材中挖掘重点、难点和关键。
这样的教学,教学内容是封闭的,教条的,没有生机的;课堂教学形式是中结果轻过程,中知识能力轻情感态度的,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接受,填充式的,这样势必会抑制师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世纪90年代就提出了教育的四大支柱为::“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和学会共同生活”,即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人才培养的目标。
高中校本课程开发的探索与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高中校本课程开发的探索与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报告研究背景高中校本课程是指学校根据教育发展需要和学生特点,自主设计和开发的一系列课程。
其目的在于满足学生的多元化研究需求,提高学生的研究积极性和研究成效。
然而,目前在实践中,高中校本课程的开发仍面临一些挑战。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高中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分析现有问题,并提出改进策略,以促进高中校本课程的发展与实施。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案例研究的方法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
首先,通过问卷调查收集高中教师和学生对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的看法和体验。
然后,选取几所高中进行案例研究,深入了解其校本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情况。
研究结果经过数据分析和案例研究,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目前高中校本课程开发还不够系统和规范,缺乏统一的教学设计标准和评估指标。
2. 高中校本课程的实施存在一定的困难,包括师资力量不足、时间和资源限制等问题。
3. 学生对校本课程的参与度和研究兴趣普遍较低,需要进一步增加课程的吸引力和实用性。
研究建议基于以上结果,我们提出以下改进策略:1. 制定高中校本课程开发的指导标准,为教师提供规范和指引。
2. 加强高中教师的培训,提高其校本课程设计与实施的能力。
3. 提供更多的资源支持,包括教材、教具和技术设备等,以促进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
4. 设计多样化和实用性强的校本课程,吸引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结论通过本研究,我们对高中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进行了探索与分析,并提出了改进策略。
这些策略有助于促进高中校本课程的发展与实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然而,进一步的研究仍然需要进行,以不断完善高中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校本的课程资源开发研究》文献综述[日期:2012-11-16] 来源:作者:[字体:大中小] 校本课程开发最早是1973年7月欧洲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所辖的“教育研究革新中心”一次国际研讨会上提出的。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的决定》发布后,各地、各校根据其精神,进行了校本课程开发的探索和实验。
一些学校在利用学校、社区等资源进行校本活动课程的开发上做过一些研究,形成了一些有价值的成果。
我们开展校本的课程资源的开发研究,根据研究的内容,提取了一些关键词,利用假期时间,组织组员学习国内外校本的课程资源的开发研究中的相关文献,梳理同类课题和研究已有的成果,为本研究提供理论借鉴,在此基础上完成本综述。
一、《课程资源》文献综述国外关于课程资源说法:(1)美国教育思想家约翰·杜威(John Dewey)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中提出教育过程是学习者、社会和有组织的三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2)韦瑞特·查特斯(Werrett Wallace Charters)把人类基本活动的单位作为初步的课程编制,弥补了学生缺乏经验的课程编制模式。
(3)1944年,被誉为“现代课程论之父”的美国著名课程论专家拉尔夫·泰勒(Ralph.W.Tyler)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中,首次使用了“课程资源”这一概念。
泰勒认为教学活动资源的范围很大,凡有助于创造学习动力、领悟目标、恰当的课业、自强、奖赏、反馈和鼓励、循序渐进以及转化等学习环境的资源,在制订教学活动的计划时都应加以利用。
他提出了课程的三个来源,对学习者本身的研究、对校外生活的研究、学科专家的建议。
泰勒为《国际教育百科全书》撰写课程资源条目,从目标、教学活动、教学活动组织、课程评价四个方面来表述课程资源,为我们进一步研究课程资源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4)美国学者坦纳夫妇(Danicl Tanner&Laurel N.Tanner)和塞勒从“社会、知识世界与学习者”三者的本质对课程资源进行了深刻的探讨,将课程资源划分为物质性资源和精神性资源。
(5)英国课程专家理查兹等提出课程来源于学科内容、学生、教师、环境以及这些要素间的相互关系。
(6)托斯顿·胡森(Torsten Husen)主编的《国际教育百科全书》指出“依据课程的研制进程不同,课程资源可以分为教学目标资源、教学活动资源、评估方案的资源等。
”国内关于课程资源说法:(1)课程资源是资源的一种。
《词源》中:“资,即财物,本钱,供给,资助;源,指水流起始处,进而引申为事物的来源。
”《辞海》中资源一词的解释是“资材的来源,一般指天然的财源。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资源一词被解释为“生产资料或生活资料的天然来源。
”资源的含义已经在其原有意思上进行了更加广泛的扩展,课程资源同样也是“资源’’一词的拓展和延伸。
(2)课程资源(Curriculum resource)这个词2001年6月开始在我国教育界流行,还属于起步阶段。
(3)对于课程资源这一定义,在我国有以下几种不同的认识:●“课程资源通常指为保证教育正常进行而使用的人力、财力、物力的总和,教育的历史经验或有关教育的信息资料。
”(顾名远.教育大辞典Ⅰ[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24)●“课程资源指的是形成课程的因素来源与必要而直接的实施条件。
”(吴刚平.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全球教育展望,2001(8):24)吴刚平提出“按照课程资源的功能和特点,把课程资源划分为课程直接来源的素材性资源和间接来源的条件性资源。
”他还提出“可以将课程资源划分为社会资源与自然资源,物质资源与信息资源,人力资源、物力与财力资源,纸质资源与电子声像资源,时间资源与空间资源等。
”●“课程资源是指可能进入课程活动,直接成为课程活动内容或支持课程活动进行的物质和非物质的一切。
”(范兆雄.课程资源系统分析[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9(3):101)●“课程资源是课程设计、实施、评价等整个课程编制过程中可资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包括教材以及学校、家庭、社会中所有有助于提高学生素质的各种资源。
课程资源既是知识、信息和经验的载体,也是课程实施的媒介。
”(徐继存,段兆兵,陈琼.论课程资源及其开发与利用[J].学科教育,2002,(2):1)●“课程资源是教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程系统物质、能量和信息等结构元素的源泉,是课程实施中富含课程潜能的内容系统和活动支持系统,是课程实施得以高效开展的依托和保证。
”“凡是有助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的活动所能开发和利用的物质的、精神的材料与素材,都是课程资源。
如图书资料、音像资料、风俗习惯、文史掌故、名胜古迹、自然风光、与众不同的人和事如独特的个性、卓越的创新、超常的表现等。
”(黄晓玲.课程资源:界定特点状态类型[J].中国教育学刊,2004,(4):36)【简要评述】综上所述,对于课程资源目前尚无明确的定义,但目前一般认为,课程资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课程资源是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或者指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编制过程中一切可利用的人力、物力及自然资源的总和。
它包括:教科书、教师和学生的教学用书、科技图书、录像带、视听光盘、计算机教学软件、报刊、互联网、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实践基地,以及校外的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公共图书馆、电视节目、工厂、农村、科研院所、家庭和社会中的各种资源。
狭义的课程资源仅指形成课程的直接因素来源,比较典型的有教材、学科知识等。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指的是相对广义的概念。
二、《校本课程资源》文献综述(一)校本课程校本课程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使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校本化、个性化,即学校和教师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和社区的特点和需要;二是学校设计开发新的课程,即学校在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并充分考虑当地社区和学校课程资源的基础上,以学校和教师为主体,开发旨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多样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通过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探索,我们感到,校本课程就在我们身边。
(二)校本课程资源的构成1.物力课程资源现代课程活动不仅要有具体形态的物质内容,而且更离不开财力。
因此,物力课程主要由物质资源和财力资源组成。
物质资源可分为自然物质资源和人造物资资源两大类。
有效开发学校物质课程资源,能使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突破教材的局限,为学生的探究提供更加广阔的学习空间,实现教学延伸,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财力课程资源按来源分为三部分:一是国家课程财力资源,指一个国家和各级政府可用于课程活动的最大财力的指标。
它由国家的国民经济发展规模和水平所决定,是主要的课程财力资源。
二是社会课程财力资源,指各种社会组织(企业、社会团体)提供的课程活动的财力支持。
三是教育机构课程财力课程资源,指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用于课程开发、实施和评价的财力。
学校课程财力资源的获得,一方面是国家和政府的拨款,另一方面是学费的收人、社会捐助、校产收人等。
2.人文课程资源人文课程资源开发的理念在于体现学校的民主性、合作性、科学性和创新性,以人为中心,开发出人所具备并能进人课堂与教育教学活动发生联系的文化知识、技能、经验、情感和价值观、道德水平、创新意识、创造观念等等。
其中囊括了人和与人有密切联系的教育教学活动和文化氛围。
人是教育中最重要的资源,从人的角度出发,人文课程资源主要有学生、教师、家长和社会人士。
(1)学生。
“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我们往往是这样定位学生的。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强调,学生是教育的最重要的力量。
如失去了这个力量,教育也就失去根本。
因此,学生不仅仅是教育对象,而且是教育的重要资源。
学生的经验是一种资源,学生的兴趣是一种资源,学生的差异也是一种资源。
(2)教师。
教师是重要的课程资源。
教师不仅决定着课程资源的选择,是素材性课程资源的载体,而且教师自身就是课程实施的首要的基本条件资源。
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是具有很大开发潜力的课程资源。
教师要成为可开发的课程资源,必须具备以下素养:1)现代意识和时代精神;2)职业道德素养;3)科学文化素养,即教师应有扎实的基础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基本的科学知识,包括课程教学理论知识,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教学艺术知识和美学知识等;4)能力素养,包括信息能力、交往能力、课程设计能力、教学能力、表达能力、组级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学习能力以及全面创新的能力;5)良好的身心素养,即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
教师在具备这些素养的同时,还应该形成相应的课程观念:1)课程制度观。
实施校本课程打破了原来大一统的课程体系,而向多元化发展。
国家只制定各学科的课程标准,对课程进行宏观控制,教材则趋向多样化,学校可以选择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的课程制度观。
2)课程价值观。
课程最重要的价值在于满足学生的需求。
教育是一种创造人的事业,人是教育的出发点,是课程开发的逻辑起点。
3)课程开发观。
教师要在学校认可的前提下自己确定开设什么课,这门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具体的内容有哪些,如何呈现这些内容等等。
(3)学生家长和社会人士。
目前学校对学生家长越来越重视。
不过,重视的主要是家长对学校的评价和在各种办学方面家长能为学校提供哪些帮助。
在教育教学方面,学生家长主要还是处于配合者的地位。
其实,在教育教学的很多方面学生家长都是可以提供帮助的。
对学生的发展最关心的莫过于其家长,家长对其子女的期望,为学校课程的开设提供参考。
社会人士应该成为课程资源开发的支持者、帮助者和服务者。
目前,社会上很多课程资源的拥有者缺乏为教育主动服务的意识,造成大量校外教育资源的闲置浪费。
因此,全社会都应当树立为学校教育服务、为学生发展服务的意识。
各种社会资源只有与学校教育特别是学校课程与学生学习有机结合在一起,才能发挥更大的功能和价值作用。
学生家长和社会人士是校外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对学生实施全方位的教育,全方位地推进课程改革,应该建立家长委员会和社区教育委员会,作为学校课程开发和实施的咨询机构和顾问;设立学习开放日,让学生家长和社会人士走进校园,参与学校重大问题的决策和学校开展的重大活动,了解学校教育规律和学校发展前景;3)设立学校人员授课日,学校应该结合重要节日、重大历史事件,邀请有关学生家长和社会人士来校作专题讲座,从不同的角度对学生进行教育。
3.文化知识资源文化知识资源是指学校或社区在长期发展中形成的文化氛围和活动,包括校内人文资源,如教师群体、师生关系、班级组织、学生团体、校纪校风、校容校貌等;与教育教学密切相关的各种活动,如实验实习、座谈讨论、文艺演出、社团活动、体育比赛、典礼仪式等;还有社区中的乡土历史地理、民风习俗、传统文化、文化古迹、文化遗产、生活方式、价值规范、行为准则、人际关系、社会风气、生产经验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