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李德发院士:大豆抗营养因子研究进展

李德发院士:大豆抗营养因子研究进展

李德发院⼠:⼤⾖抗营养因⼦研究进展⼤⾖抗营养因⼦研究进展李德发院⼠农业部饲料⼯业中⼼1⼤⾖抗营养因⼦01去年我国进⼝9554万吨⼤⾖,美国占三分之⼀。

提⾼已经进⼝和现有⼤⾖的利⽤效率、减少⼤⾖使⽤量,挖掘现有蛋⽩资源,在当前显得尤为重要。

杂粕虽然可以替代⼤⾖,但总量有限,使⽤具有局限性;⽬前中⼼研制的低蛋⽩⽇粮能够减少1400万吨⼤⾖进⼝量。

⼤⾖及其加⼯副产品占饲料蛋⽩质的70%,⼤⾖资源缺乏是我国养殖业和饲料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抗营养因⼦危害畜禽的⽣长发育,是限制⼤⾖资源饲⽤效率的主要因素。

02⼤⾖营养丰富,但是同时也存在多种抗营养因⼦影响其在动物体内的有效利⽤。

⼤⾖及其加⼯产品中存在的抗营养因⼦有⼤⾖球蛋⽩(Glycinin)、β-伴⼤⾖球蛋⽩(β-conglycinin)、胰蛋⽩酶抑制因⼦(TI)、⼤⾖凝集素(SBA)、抗维⽣素因⼦、脲酶、植酸、皂甙、异黄酮、单宁、寡糖等。

03按照其对热的稳定性可以分为以下两种:热不稳定性抗营养因⼦:胰蛋⽩酶抑制因⼦、⼤⾖凝集素、寡糖、脲酶以及抗维⽣素因⼦。

热稳定性抗营养因⼦:⼤⾖球蛋⽩、β-伴⼤⾖球蛋⽩、异黄酮、单宁、植酸、皂甙等。

04⼤⾖球蛋⽩的物化性质⼤⾖球蛋⽩属⼤⾖11S组分,六聚体结构,由六个亚基构成,基本结构为A-S-S-B。

相对分⼦量300-380 kDa;等电点约为6.4;⼤⾖球蛋⽩属于冷沉蛋⽩,⼤⾖11S球蛋⽩浓度>10 mg/mL时在4℃发⽣⼆硫键聚合现象,形成不溶的沉淀,实验室制备的⼤⾖分离蛋⽩时,浓缩的⼤⾖蛋⽩液在冰箱中临时贮存,最后制备的⼤⾖分离蛋⽩溶解度低,就是这个原验室制备的⼤⾖分离蛋⽩时,浓缩的⼤⾖蛋⽩液在冰箱中临时贮存,最后制备的⼤⾖分离蛋⽩溶解度低,就是这个原因,但是,我们可以利⽤该性质制备纯度较⾼的⼤⾖球蛋⽩,但是,所制备得到的⼤⾖球蛋⽩与天然的⼤⾖球蛋⽩的结构存在差异,基于此建⽴的ELISA等检测⽅法,可能与实际情况存在出⼊。

大豆育种总结报告

大豆育种总结报告

大豆育种总结报告大豆育种总结报告大豆是世界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人类的生活贡献极大。

然而,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粮食需求的增加,大豆产量的提高成为当今社会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因此,大豆育种逐渐成为农业科技研究的热点之一。

我国大豆育种是在长期的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通过传统育种和现代生物技术相结合的方法,不断研发和培育出了一系列的良种。

这些新品种具有高产、抗病虫害、适应性强等特点,为我国大豆产量的提高做出了巨大贡献。

首先,在育种过程中,我们充分利用了现代生物技术手段,例如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对大豆基因进行改良,以提高大豆的产量和抗逆性。

同时,我们也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大豆育种技术和材料,并通过与国外科研机构的合作,不断优化我们国家的育种技术。

其次,我们重点关注抗病虫害的育种工作。

通过选择具有一定抗性的大豆种质资源,并通过杂交育种的方式,研发出了具有抗病虫害的新品种。

这些新品种在实际生产中表现优异,有效地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量,减轻了环境污染,提高了大豆产量。

此外,我们还注重提高大豆的品质和适应性。

通过杂交和选择的方式,我们成功地培育出了一系列适应性强、品质优良的新品种。

这些新品种不仅在我国国内得到了广泛应用,还在国际市场上拥有竞争优势,大幅提升了我国大豆的市场地位和影响力。

在大豆育种过程中,我们还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是人力和物力的不足,大豆育种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投入,但目前我国在这方面的资源仍然不足。

其次是技术的不完善,虽然我们已经在育种技术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然存在一定差距。

最后是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因为大豆的市场需求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我们需要及时调整育种策略,以适应市场的变化。

为了进一步推动大豆育种工作的发展,我们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首先,加大对大豆育种研究的投入力度,提高育种技术的水平。

其次,加强国内外科研机构的合作,借鉴国外先进的大豆育种技术和经验。

最后,加强市场需求的调研,根据市场需求调整育种策略,提高大豆品种的市场竞争力。

大豆光合特性与产量关系的研究进展

大豆光合特性与产量关系的研究进展

大豆光合特性与产量关系的研究进展摘要:大豆是世界上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其产量直接受光合特性的影响。

近年来,研究人员对大豆光合特性与产量关系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揭示了一系列的相关机制和调控途径。

本文将综述这些研究进展,并探讨未来的研究方向。

一、光合作用与大豆产量大豆光合作用是指植物叶绿素和其他光合色素在光的照射下进行的化学反应,将光能转化为植物生物质的过程。

光合作用的效率直接影响着大豆的生长和产量。

较高的光合作用效率能够提高大豆的光合产物,进而促进生长和提高产量。

二、光合作用速率与大豆产量的关系过去的研究表明,光合作用速率与大豆产量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研究发现,高产大豆的光合作用速率较高,而低产大豆的光合作用速率较低。

光合作用速率的提高可通过优化光合色素的合成和调整光合酶系统来实现。

此外,调节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和CO2浓度等,也能够对大豆的光合作用速率产生重要影响。

三、光反应与光合产物分配光反应是光合作用的第一步,其主要作用是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进而用于合成光合产物。

研究表明,光反应过程中某些关键酶的活性和表达水平与大豆产量密切相关。

提高光反应效率可通过调控这些关键酶的活性来实现。

光合产物的分配在大豆产量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光合产物主要包括葡萄糖、蔗糖和淀粉等。

过去的研究发现,将光合产物优先分配给根部能够提高大豆生长和产量。

因此,调节光合产物的分配可能是提高大豆产量的一种潜在策略。

四、光合特性调控途径的研究进展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集中在光合特性调控途径的研究上。

研究人员发现,光调节因子和植物激素在调控大豆光合特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光调节因子PHYA通过调控光合色素的合成和酶的活性来影响大豆光合作用速率和产量。

植物激素赤霉素则通过调控葡萄糖和淀粉的分配来影响大豆产量。

此外,一些新兴的调控途径如非编码RNA和转录因子的作用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五、未来的研究方向尽管已经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研究进展,但对大豆光合特性与产量关系的研究还有许多需要进一步探索的问题。

超高产大豆育种研究进展

超高产大豆育种研究进展

维普资讯
专 题 综 述
及相关陛 状得到很大的改进。五十年代中围大 途径。“ 八五” 国家育种攻关计划提 出创造高
维普资讯
专 题 综 述






国大 豆 品利 的最 高 产 量 潜 力 , 表 明大 豆 仍 也
; 专题 综述 l
芥 帚 帚 帚 帚 带 帚 芥
有很 大 的增 产 空 问。 与生 态 环 境相 适 应 的 想株 型是 超高 产 品 种 的 骨架 。C oe 选育 出 opr
品质 指标达 大 豆二 级 ( 业 标 准 ) 抗 当地 主 行 , 要大 豆病虫 害 , 当地 主 要逆 境 ; 二 阶段 再 耐 第 选育 出比第 一 阶段 高产 品种增 产 1 % 以上 的 5 新 品种 , 对 指 标 是 在 较 大 面 积 ( .6 a 绝 0 67h )
达 到西北 6 7 h 4 0公 斤/ ) 东北 5 . 5 t a( 5 / 亩 、 .
这 个标 准很 难突破 。
植 面积 的潜 力 是 有 限 的 , 而提 高 单 产 还 有 很 大空 问和潜 力 。因此 通 过 培育 超 高 产大 豆 品 种 、 加大 豆 生 产 是 提 高 国 产 大 豆 竞 争 力 的 增
主要 途径 。

3 中国超 高产 育种 目标 .
参 照水稻 超级
态 、 理构 成 的思路 , 而提 出西北 5 6 5t 生 因 . 2 / h(7 a 3 5公 斤/ ) 东 北 4 85 th ( 2 亩 、 . 7 / a 3 5公
围民经济 的发 展 和人 民生 活水平 的提高 , 工 加 业 、 品业和畜牧业 的发展 , 大豆 的需求 急剧 食 对

大豆质量检测的近红外光谱分析方法研究

大豆质量检测的近红外光谱分析方法研究

大豆质量检测的近红外光谱分析方法研究一、前言大豆是一种重要的农作物,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其质量检测的准确性对于大豆加工及销售至关重要。

传统质量检测方法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而近红外光谱分析方法则具有快速、便捷、可重复性强等优点,因此在大豆质量检测领域备受瞩目。

本文将介绍大豆质量检测中近红外光谱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二、近红外光谱分析法基本原理近红外光谱分析法是一种无损检测方法,与传统的化学分析方法相比,具有高效、准确、无需样品处理等优点。

其基本原理是将样品通过近红外光谱仪光路,收集其反射、透射或散射的光谱信号,并将其转化为能够体现样品组成的波长和强度数值。

通过对光谱数据的数学处理和分析,可以获得与样品组成相关的信息。

三、大豆近红外光谱分析法的研究进展1. 大豆主要成分的近红外光谱分析方法研究1996年,Liu等首次将近红外光谱分析方法应用于大豆主要成分的检测,探究了近红外光谱法在大豆成分分析中的应用。

在该研究中,Liu等通过主成分分析法(PCA)建立大豆中蛋白质、脂肪、水分和纤维素含量的模型,获得了较高的预测精度。

2. 大豆品质参数的近红外光谱分析方法研究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大豆品质参数的近红外光谱分析方法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Yuan等通过近红外光谱法,建立了大豆蛋白质、脂肪、水分、色泽和氨基酸含量等品质参数的定量分析模型,实现了高效、准确、无损的大豆品质检测。

3. 近红外光谱分析法在大豆基因分型中的应用近年来,近红外光谱分析法被广泛应用于大豆基因分型中。

依托近红外光谱分析法,学者们研究了大豆芽、大豆豆角、大豆和黄豆等不同种类的基因分型,有效地区分了不同种类的大豆,并为大豆新品种的培育提供了技术支持。

四、大豆近红外光谱分析法的优点和应用1. 无损检测近红外光谱分析法无需样品处理,不会对样品造成伤害,因此可进行非破坏性检测,确保了样品的完整性和可重复性。

2. 高效、准确近红外光谱分析快速、准确、可靠,可同时检测多个指标,大大缩短了检测时间和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检测效率。

大豆生物学特征和种子酶学机制的研究

大豆生物学特征和种子酶学机制的研究

大豆生物学特征和种子酶学机制的研究大豆是一种重要的农作物,也是一种重要的植物蛋白来源。

大豆的种子是大豆生物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因为大豆种子的品质和保藏性在农业生产中非常重要。

本文将从大豆生物学特征和种子酶学机制两个方面介绍大豆的研究进展。

一、大豆生物学特征大豆(Glycine max)是豆科植物,主要分布在亚洲、北美和南美等地,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和油料作物之一。

大豆的生物学特征包括形态特征、遗传基础、代谢通路、植物生理学等,下面将着重介绍大豆种子的结构和成分以及大豆种子的发育过程。

大豆种子的结构和成分大豆种子是一个复杂的生物系统,其中包含了大量的营养物质和生物活性物质,如蛋白质、脂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大豆种子由种皮、胚珠、胚乳和胚芽等部分组成。

其中,种皮是种子的外部保护层,主要由多层细胞组成,能够抵御外界环境的影响;胚珠是种子的生殖器官,产生大豆种子的卵细胞和精细胞;胚乳是种子的主要储藏组织,含有大豆种子的主要营养物质;胚芽则是种子的萌发器官,能够产生幼苗。

大豆种子的蛋白质含量占干重的35%左右,主要为储藏蛋白质,包括两大类:胰蛋白酶抑制剂和Kunitz类抑制剂。

大豆种子的发育过程大豆种子的发育是一个复杂的生物过程,该过程可以分为胚珠生长期、心形胚期、成熟期和休眠期。

在胚珠生长期,大豆种子的胚珠正处于迅速生长和发育的阶段,卵细胞和精细胞开始合并形成胚囊,逐渐发育成为胚珠。

在心形胚期,大豆种子的胚珠已经长成了一个心形,胚珠中开始有胚乳组织形成。

在成熟期,大豆种子的胚乳和胚芽已经进一步发育完全,种子开始逐渐干燥。

在休眠期,大豆种子已经成熟,处于休眠状态。

在适宜的条件下,大豆种子可以在一定时间内萌发成为新的植物。

二、大豆种子的酶学机制大豆种子发育过程中的各个阶段涉及到大量的生物化学反应,其中很多涉及到种子酶的活性。

种子酶在种子的生长和萌发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对大豆种子的酶学机制进行深入的研究对于提高大豆品质和生产效益非常重要。

大豆育种与遗传改良的研究进展

大豆育种与遗传改良的研究进展

大豆育种与遗传改良的研究进展近年来,随着全球对于粮食安全和可持续农业的关注日益增加,大豆作为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也受到了广泛关注。

大豆育种和遗传改良成为提高大豆产量和品质的关键手段。

本文将介绍大豆育种与遗传改良的研究进展,探讨其对大豆产业的意义和发展前景。

一、大豆育种的目标和策略大豆育种的目标是培育出适应不同环境条件、高产优质的大豆品种。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育种工作者采用了多种策略。

首先,通过遴选具有高产性、抗病害和适应不同种植区域条件的优良种质资源,为后续的育种工作提供基础。

其次,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技术,研究大豆的遗传规律和基因功能,探索与产量和品质相关的关键基因,从而为后续的分子辅助选择和转基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

此外,还可以通过杂交育种、突变育种等手段,快速获得具有新性状或改良性状的大豆品种。

二、大豆遗传改良的研究进展在大豆遗传改良方面,研究人员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首先,通过基因组学研究,确定了大豆基因组的组成和功能,并发现了一些与产量和品质相关的重要基因。

例如,研究人员鉴定了控制大豆花荚颜色的重要基因,为进一步培育色素丰富的大豆品种奠定了基础。

其次,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在大豆育种中实现了高效率的品种选择,加速了育种进程。

通过与具有抗病性的优良品种进行杂交,研究人员还成功培育出多个抗病性强的大豆品种,提高了大豆抗病能力。

此外,还开展了大豆转基因改良的研究。

研究人员通过转基因技术向大豆中导入抗虫基因和耐逆基因,增强大豆的抗虫性和逆境适应能力,提高了大豆产量和品质。

三、大豆育种与遗传改良的意义和前景大豆育种与遗传改良对于提高大豆产量和品质、促进粮食安全和可持续农业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通过培育高产优质的大豆品种,可以提高大豆产量,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粮食需求。

其次,通过提高大豆的抗病性和耐逆性,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降低农业对环境的负担,并提高农业的可持续性。

此外,大豆还是一种重要的蛋白质来源,改良大豆的品质可以提高人们的蛋白质摄入水平,满足人们对高品质膳食的需求。

菜用大豆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菜用大豆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发 展 潜 力 和 国 际 市 场 竞 争 力 . 展 菜 用 大 豆 研 究 . 展 开 发 菜 用 大 豆 生 产 . 应 对 市场 挑 战 . 兴 中 国 大 豆 产 业 的 是 振 重 要 策 略 。 此 . 文 对 我 国 菜 用 大 豆 的 研 究 进 展 进 行 为 本 r回 顾 和 分 析 . 期 为 我 国 菜 用 大 豆 科 研 的 深 入 和 生 产 以 的发 展提 供参考 。
11 外 观 品 质 .
外 观 品 质 是最 重 要 的 商 品 品 质之 一 。
亚洲 蔬菜 研究 与发 展 中心 ( AVR DC)认 为适 合 作菜用
大豆 的外 观 品质应 具 以 下特 点 : 大 . 粒 重 不少 于 3 粒 百 O g;荚 大 .5 0g鲜 莫 包 袋 不 超 过 l 5个 荚 ;粒 多 , 品 0 7 成 荚 每 荚 粒 数 应 大 于 2粒 ;荚 和 种 子 的 颜 色 浅 绿 . 上 的 荚
8. 3 , 明菜用 大 豆所 含 的脂 肪 是 一种 高 品质 油 。 4 4 表 闪
菜 用 大 豆 粒 荚 选 择 范 围 进 行 研 究 认 为 百 粒 重 2 . 2 9 7 ~ 3 。 8g 4 5 .鲜 百 粒 重 6 9 7 . 5g 鲜 荚 皮 重 l 5 8 0 7 ~ 0 5 3. 9
菜 用 大 豆 是 指 豆 英 鼓 粒 后 期 尚 未 转 色 前 采 青 作 为 蔬 菜 的 大 豆 。也 叫 毛 豆 。近 年 来 . 着 饮 食 观 念 的 更 新 随 和 膳 食 结 构 的 改 善 .人 们 越 来 越 重 视 大 豆 的 营 养 。 用 菜 大 豆 因 其 营 养 丰 富 、口 味 独 特 .而 深 受 亚 洲 国 家 .尤 其

蛋白质组学在大豆中的研究进展

蛋白质组学在大豆中的研究进展

b o f lt ol orf ncin lg o is su is e a p wer o u t a en m c t de .Ths p p r rve d t e i po emen f e ta t u f o i a e e iwe h m rv to x r c i on m eh df oy e r t i,h s f r t o i c n o y i y bo i t r ci s b t ens y ea d t o s b anp o en te u e o o e m ct h olg s m it i e a t or p e n cn on ewe o b nan
r ioba is e d o g n r t o is o oy e ,p o en ea e owt d de eo m e t n h hz i,t u s an r a s p o e m c fs b an r t is r lt d gr h an v lp s n,a d t e
Th r s e t f o b a r t o iswe edic s e e p o p cso y e np o e m c r s u s d. s
刘珊珊 ,姜 自芹 ,刁桂珠 ,郑天 慧, 曾 蕊 ,吴 帅,宋 波 ,拓 云 ,李文滨
( 北 农 业 大 学大 豆 生 物 学 教 育部 重点 实 验 室 ,哈 尔 滨 东 10 3 5 0 0)
摘 要 :蛋 白质组学分析是 目前分 离、鉴定蛋 白差异表达 最为有效 的研 究手段之一 ,其核心技术 包括 以双向
第 4 卷 第 1 期 1 2
21 0 0年 1 2月



4 (2: 3 一 4 11) 16 l4

我国大豆属植物遗传分化研究进展

我国大豆属植物遗传分化研究进展

亚种和变种 , 于 7 ) 隶属 3属 。大 豆属 ( l i ) 在 豆科 (eu i se 、 Gy n 是 ce Lgmn a) 蝶形 花 亚科 (ai m t )菜 豆族 下一 小属 , o Pp i a e 、 l a o 分
Gyie和 Sj 个 亚属 。 lc n o a两
Gyi 亚属 有 l 个多年生 野生种 , l n ce 6 主要分布在澳 大利 亚及南太 平洋 岛屿 , 国台湾及福建 、 我 广东沿海岛屿有 G t ai . bc a . n et.烟豆 ) G t etl H y a短绒 野大豆) 个种分 布。其 中的烟豆为 多年 生草本 , a n ( B h 和 . m n l aa ( o ea t 2 株高 l 米左 右, 生, 蔓 在北京 种植 可以正常开花结实 。短绒 野大豆又称多毛豆 , 也为多年生草本 , 高 1 3 , 、 、 株 ~ 米 茎 叶 花萼及荚皮上都 密被褐色茸毛。 Sj 亚属有 2个一年生种 , 0a 即野生大豆 ( sj i . Z c. 和栽培大 豆 ( . a ( . G.0aSe & uc ) b G m x L )Mer1 ) rl 。 i.
有重要地位 的栽培 大豆及其 近缘野生种野生 大豆在遗传 分化 、 源上 的研 究进 展 以及 大豆优异基 因发 起 掘、 育种研 究上 所取得的成就 。 [ 关键词 】栽培大豆 ; 野生大豆 ; 遗传 ; 分化 [ 中图分类号  ̄ 55 s 6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0 8— 19 2 0 )4—0 8 0 10 5 4 (0 8 0 0 7— 3
种( n=1 ,0 3 ,o 。两条路 线所进化的物种 自然交配存在生殖 障碍 ¨ 。 目前尚未发现从多年生野 生大豆进 化到一年 生 92 ,9 4 )

转基因技术在大豆育种上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转基因技术在大豆育种上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转基因技术在大豆育种上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摘要:近年来,转基因技术在大豆上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建立高效再生体系和稳定地遗传转化体系方面,随着遗传转化技术的发展,我国已获得了抗病、抗虫转基因的大豆植株并取得突破性进展。

本文就大豆遗传转化在受体系统(器官发生受体系统、体细胞胚胎发生受体系统、原生质体受体系统)以及转化方法(农杆菌介导法、基因枪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了综述,并对今后大豆转基因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大豆;遗传转化;转基因;农杆菌;基因枪1 大豆再生体系研究进展大豆的组织培养于20世纪60年代开始,一直到80年代分别建立了组织、细胞、原生质体水平的植株再生技术,为大豆的外源DNA导人提供了有效的受体系统。

1.1 大豆体细胞胚胎发生再生系统大豆体细胞胚胎发生本身繁殖快、单细胞起源、两极性等优点,是遗传转化的基础,不会出现嵌合体问题,而且体细胞胚团高密度高质量,遗传上稳定,可以一次获得大量植株;体细胞胚团可以在适宜的条件下保存,仍然具有再生能力,因此是基因枪和农杆菌转化的最适宜的受体系统。

大豆体细胞胚胎发生再生系统采用的外植体主要为未成熟子叶、胚轴、完整幼胚。

诱导培养基主要为Ms以及改良培养基,生长调节物质主要为2,4.D和NAA。

80年代初期,Christianson等旧1以幼胚轴为外植体,诱导体细胞胚胎发生,首先获得再生植株。

随后,Ranch等对2,4.D诱导的大豆未成熟胚的体细胞胚胎发生系统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

Lazzeri等用10mg.L~2,4.D诱导了大豆幼胚子叶的体细胞胚胎发生。

他们认为2,4一D诱导大豆体细胞胚胎发生虽然频率高,但形态不正常,难以萌发形成完整植株。

NAA诱导的大豆体细胞胚胎发生虽然频率低,但是形态正常,可以不经过愈伤组织而直接生成子叶期体细胞胚。

最后获得可育再生植株。

周思军等通过大豆幼胚培养,经过体细胞胚胎发生和组织培养获得再生植株,并对影响大豆体细胞胚胎发生的因素进行了系统研究。

我国大豆耐旱性研究进展

我国大豆耐旱性研究进展

干旱 地 约 占可耕 地 的 13我 国干 旱 、 干旱 地 占 /, 半
全 国总耕 地 的 12 主要 分 布在 北 方 1 /, 6个省 ( 、 市
利 于水分 的运 输 。皮层 细胞 较 小 , 防止 水分 的散 失阎 。叶 片厚 , 表皮 茸 毛粗壮 , 毛基 部有 类似 玉 茸 米气 生支 撑根 的根 状 突 出物 , 一方 面减少 叶 片水
( . lg oA r o yD t g n e i ,a n 30 9Ci ; 1 oee f go m , a n i rt D t g 70 ,h a C l n o U v sy o 0 n
2 oee f g nm ,hni gcl r n e i ,a u000 ,h a . lg r o ySax A ruuaU i rt Ti 3 81C i ) C l oA o i t l v sy g n
i r n e ai r a . o b o t h t d n d o g t t s e itn eo o b a n ep o u t n,h sp p rs mma i s n ai a d s mird a e s T o s t e s y o ru h r sr ssa c fs y e n a d t r d ci ti a e u d u se h o r e z h e e r h p o r s r h lg h r cei i , y ilgc l o h mia dt v l a i f o g ts e s ss n eo t er s ac r ge s n t emop oo y c a a t r t s h soo ia ic e c l n e e au t n o r u h t s e i a c f i h sc b a h o d r r t s y e c n e r h n d tep o e t s loma e o b a i r e t a si C i aa r s c s d . n ne y n n h ia Ke r s:o b a s d o g t t s ; r h l g h rc eit s p y ilgc l ic e c ; v l ai n y wo d s y e n ; ru h r s mo oo c a a t r i ; h soo ia o h mia e au t se p y sc b l o

转基因大豆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转基因大豆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转基因大豆检测技术研究进展[摘要]大豆的转基因研究是国内外植物分子生物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转基因大豆已成为世界大豆主产国大豆产业发展的主要动力。

由于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广泛关注,对转基因检测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对转基因大豆检测技术的研究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

重点介绍以蛋白质和核酸为目标的检测技术,如EI。

ISA、PCR和基因芯片技术的最新进展,并对不同方法的优缺点进行比较,为转基因大豆快速检测方法的选择、改进和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转基因大豆;检测技术;蛋白质;核酸Abstract:Soybean transformation research is a/hot spot0in the area of plant molecular genetics. Transgenic soybean has become the important power of soybeans industry development in the worlds' major producers of soybean. The different points on potential ecological risks and the impact of transgenic products on human health attracted worldwide attention. With the increase of transgenic products, the transgenic detection technology requirements should be established and perfected. The advance in detection techniques of transgenic soybean were summarized focusing on the protein and nucleic acid for target detection technology,such as new research on ELISA,PCR and gene chip techn0109y,and their characteristic were compared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ransgenic soybean fast detection selection,improvement and subsequent research.Key words:transgenosis soybean;detection technology;protein;nucleic acid.转基因大豆,是指利用转基因技术,通过基因工程方法导入外源基因所培育的具有特定性状的大豆品种。

大豆抗营养因子的研究进展

大豆抗营养因子的研究进展

Ke y wor s: o b a ; t n t t n l a tr ; mo i g meh d d S y e n An i u r i a co s Re v n t o s - i o f
大 豆 中 营养 物 质 丰 富 , 富含 蛋 白质 和 油 脂 , 大
大 豆 胰 蛋 白 酶 抑 制 因 子 ( 称 SI是 大 豆 中 简 T)
( o e eo odS inea dE gn eig‘ l gi l rl nv r t, h nc u 3 1 8 C ia C l g F o ce c n n ie r , inA r ut a U ies y C ag h n1 0 , hn ) l f n Ji c u i 1

的主要抗 营养因子 ,主要存 在于豆类和某些块根 块 茎类 中 , 和蛋 白酶 的必 需 基 因发 生 化 学 反 应 , 能 抑制胰蛋 白酶 、 凝血酶 、 糜蛋 白酶等多种蛋 白酶[ 引 3 1 , 起 生长停 滞 、 胰腺增生和肥大等 。 根据其结构可分 为 两类 : 曼一 伯 克 蛋 白酶 抑 制 因 子 (oma— i 鲍 B w n Br k p tns i it , B1 r e ae n b o B I,库尼兹 大豆胰 蛋 白酶抑 o i h ir 制 因 子 ( u i y s hbtr K I。 T 主要 对 胰 K nt t p i i ii , T 1 K I zr n n o 蛋 白酶 有 抑 制 l。 因此 , 一 定 程 度 上 K I 量 的 4 】 在 T含 高低决定 了大豆的抗 营养作用 。
Ad a c s i y e n Ani u rin l a t r v n e n So b a t -n tio a co s t F

野生大豆资源保护及利用研究进展

野生大豆资源保护及利用研究进展

·58·工作研究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0年第12期野生大豆资源保护及利用研究进展陈爱国,王 岩(辽宁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辽宁沈阳 110161)摘要:经过研究表明,野生大豆蛋白质含量极高,并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我国是保存野生大豆资源最多的国家,其是重要的蛋白基因资源。

从原生环境生态保护和异位保护两种保护手段进行分析,进而对野生大豆资源在生物技术、高蛋白高产中间材料、选育大豆新品种和大豆雄性不育系研究四种利用方式进行探究,以期对野生大豆资源的保护及利用方式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野生大豆;资源保护;资源利用0 引言野生大豆及人类食用大豆同属豆科大豆属soja亚属,食用大豆是野生大豆经过人工选择、培育后的产物。

野生大豆具有极高的蛋白质含量,且能通过一般的杂交育种方式将高蛋白基因转移到食用大豆中去,所以野生大豆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意义,在野生大豆具有优良性状的情况下,仍对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抗逆性,所以通过一定的选育方式,野生大豆还可作为牧草、饲料等培育。

1 对于野生大豆资源的保护方式为了保障野生大豆的可持续利用,需对野生大豆资源展开全面的保护方式,为确保野生大豆健康生长,可以采取基于原生环境的生态保护方式,而原生环境遭到破坏的地区,则采用异位保存的方式进行资源保护。

1.1 基于原生环境生态保护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野生大豆的原生环境越来越少,而野生大豆资源的发现越发困难,基本属于不可再生资源,为了保障我国大豆产业的稳定发展,对于野生大豆原生的生态保护是必要的。

近年来,对野生大豆的发现呈减少趋势,在适宜野生大豆生长的区域多为农村,而当地居民对野生大豆的认识不足,造成了一些不可逆的人为垦荒、放牧的情况出现,所以应对适宜生长环境下的居民进行野生大豆科普,使其意识到野生大豆对于大豆产业及社会经济的重要性,自发性的保护野生大豆,降低对野生大豆资源的人为破坏。

野生大豆植株高度从6 cm到10 m不等,是一种茎细、主枝与分枝分化不明显的蔓生植物,具有缠绕性强的特点,其小叶多呈椭圆形、卵圆形和披针形,花形呈蝶状、常为深紫色、紫红色及浅紫色,只有极少部分呈白色花,野生大豆植株的花、茎和叶上生有褐色绒毛,荚果大多数为弯镰形,少部分为直筒形,种皮呈黑色,外部都泥膜,野生大豆多呈群落分布[1]。

大豆结荚习性的研究进展及育种展望

大豆结荚习性的研究进展及育种展望

b a i g h b tw s r s a c e y s in it a o n b a d e r a i a e e rh d b c e t s th me a d a o r . n s Th r rr s a c e u t t a i cu e e ca s ja in sa — e f me e e r h r s l h t n ld d t ls i c t tn o s h f 0
d sr u i n ,r p o u t e r g lt n ,a d ye d af ci g f c it b t s e r d c i e u ai s n il f t a — i o v o e n
tr bo tdi e e tp d b a ng ha t n s y e n we e s m ma o s a u f r n o e r bisi o b a r u f i —
r e n t e su y n h r e ig d r ci n fd f rn o i d i h t d ,a d t e b e d n ie t s o i ee tp d z o f b a i g h b t o b a sw r n e t a e n t l , ih p o i — e rn a i s y e n e e i v si td i i a l whc r vd g i y
性状 差异及 原 因、地理分 布 、生育规律 、影响产量 的因素
等方 面对前人 的研 究进行 综述 ,并初 步探 讨 了不同结荚 习
性大豆的育种 方向。 旨在为大豆的栽培 育种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 词 :大豆 ;结 荚 习性 ;分 类 ;生 物 学性 状 ;育 种
习性 划 分 为两 种 ,即 有 限结 荚 习性 和无 限 结 荚 习 性 ;王 金 陵 ( 6 ) en r(9 2把 大 豆 划 分 为 有 1 6 、B rad 17 ) 9 限结 荚 习性 、亚 有 限 结 荚 习性 和 无 限结 荚 习 性 三 种 ; 田佩 占(95把 大 豆划 分 为有 限 结荚 习性 、有 17) 限一 亚 有 限结 荚 习 性 、亚 有 限结 荚 习性 、亚 有 限 无 限结英 习性 和无 限结 荚 习性五 种类 型 。 这 些 划 分大 豆 结 荚 习性 类 型 的方 法 ,不 足 之

吉林大豆育种工作研究进展

吉林大豆育种工作研究进展

吉林大豆育种工作研究进展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中心从1982—2000共选育47个大豆品种。

其中吉林18号1984年获吉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吉林20号1988年获吉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吉林27号、吉林32号、吉林35号、吉林40号、吉林43号在1992、1993、1995、1998、2000、2002年分别获吉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吉育47号、吉育57号、吉育67号2004年获吉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吉林号大豆新品种具有如下特点:1.高产稳产。

如吉林20、21、27、30、45、47、50号、吉育57、60、65、68、72、74号平均公顷产量 2800—3200 公斤/公顷,最高产量可达3500—4300公斤/公顷。

2.适应性广。

如吉林18、20、27、29、30、35、43、45、47号、吉育57、60、72号主茎发达,节间短,茎秆粗壮,结荚密集,在吉林省均作为主推品种,种植面积占吉林省大豆面积的50-70%,占适应区大豆面积的70-100%,并辐射到黑龙江、内蒙古、辽宁、河北、河南、山东、陕西、甘肃、新疆等省区种植。

3.抗逆性强。

吉林22、23、32、36号、吉育77号抗大豆胞囊线虫;吉林21、25、27、29、30、35、43、45、47、53、55号、吉育57、58、60、62、63、67、70、71、72、75、76、77、79号抗大豆花叶病毒病、霜霉病、细菌性斑点病及褐斑病;吉林22、33、36、46、49、54、55号、吉育 59、66 、76 、80号抗旱耐盐碱。

4 .品质优良。

吉林 26、28、40号、吉育59、63、69、77号属于高蛋白品种,其蛋白含量均超过44.00%。

吉林35、39、47、48号、吉育57、 58、 64、 67、 72、73号属于高油品种,其脂肪含量均超过22.00%。

吉林38、43、44、45、55号、吉育60、 62、68、79号属于双高品种,蛋白质+脂肪含量均超过63%。

大豆耐盐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大豆耐盐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Chinese Journal of Oil Crop Sciences大豆耐盐相关基因研究进展方义生1,曹东1,杨红丽1,刘小荣2,张恒斌3,陈李淼1*,周新安1*(1.农业农村部油料作物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湖北武汉,430062;2.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山西太原,030031;3.新疆农垦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新疆石河子,832000)摘要:大豆(Glycine max(L.)Merill)是植物蛋白质和油脂的重要来源。

盐胁迫是造成大豆产量损失的主要非生物胁迫因素。

耐盐基因的挖掘对培育大豆耐盐品种至关重要。

本文一方面总结了通过正向遗传学获得的大豆耐盐相关数量性状位点或基因,如萌发期耐盐性主效基因GmCDF1(Glyma.08g102000)、2个出苗期QTL(分别位于6号和14号染色体);苗期耐盐性主效基因GmSALT3(Glyma03g32900)以及位于G连锁群的QTL。

随着对大豆耐盐性研究的不断深入,目前认为大豆萌发期、出苗期、苗期的耐盐性无直接相关性。

另一方面总结了通过反向遗传学途径获得的参与离子运输、转录调控等耐盐性基因,以及通过生物工程技术转入外源基因提高大豆耐盐性的研究进展,期望为解析大豆耐盐分子机制和耐盐育种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豆;盐胁迫;QTL;耐盐基因中图分类号:S56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84(2020)04-0512-15Research progress of salt-tolerance genes in soybeanFANG Yi-sheng1,CAO Dong1,YANG Hong-li1,LIU Xiao-rong2,ZHANG Heng-bin3,CHEN Li-miao1*,ZHOU Xin-an1*(1.Key Laboratory of Biology and Genetic Improvement of Oil Crops,Ministry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Affairs,Oil Crops Research Institute,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Wuhan430062,China;2.Institute of Industrial Crop,Shanx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Fenyang030031,China;3.Institute of Crop Research,Xinji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and Reclamation Sciences,Shihezi832000,China)Abstract:Soybean[Glycine max(L.)Merill]is important source of plant protein and oil.Salt stress causes yield loss which is a major abiotic stress to soybean.Identification of salt tolerant genes is important for breeding salt tolerant soybean varieties.This paper summarized salt-tolerance related quantitative trait loci and genes ob⁃tained through forward genetics,including GmCDF1(Glyma.08G102000,a major gene identified at germination stage),2QTLs identified at emergence stage(located on chromosome6and chromosome14respectively),major gene GmSALT3(Glyma03g32900)and the QTL in G-linked group at seedling stage.Thus it was believed that no di⁃rect correlation between salt tolerances to soybean at different growth stages.The paper also summarized research progress of improving salt tolerance of soybean by reverse genetics,such as ion transport,transcriptional regul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improving salt-tolerance by transferring exogenous genes.It is expected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analyzing molecular mechanism of salt tolerance and for soybean breeding.Key words:soybean;salt stress;QTLs;salt-tolerant gene土壤盐碱化是全球环境恶化的主要因素之一,未来全球土壤盐碱化表现为持续加剧和区域性凸显特征[1,2]。

大豆育种方法及育成品种研究进展

大豆育种方法及育成品种研究进展

粮油农资 112023.12大豆育种方法及育成品种研究进展张 琪,孙宾成,孙如建,郭荣起,冯 雷,柴 燊(呼伦贝尔市农牧科学研究所,内蒙古 呼伦贝尔 021000)1 大豆育种方法如今大豆育种常用的方法较多,包括传统的选择育种和随着生物技术的高速发展逐渐形成的分子育种。

传统育种方法有系统育种、杂交育种、辐射诱变育种(也称物理诱变育种)和化学诱变育种。

从遗传学的角度来说,目前,大豆常用的育种方法有单倍体和多倍体育种,有性杂交育种、生物基因工程育种和各种诱变育种。

传统的育种方法帮助农业科技人员选育出许多优良的大豆品种。

近年来,逐渐兴起了诱变育种和分子育种,成为改良大豆种质资源和加快大豆遗传育种效率的重要方式。

人工诱变育种技术是通过外源施加化学和物理方法,引起目标作物发生可遗传变异的一种育种方式。

其中,化学诱变育种方法中常用甲基磺酸乙酯、叠氮化钠和平阳霉素等。

其中甲基磺酸乙酯诱变主要用于构建大豆突变体库,这主要是因为甲基磺酸乙酯可以诱发高密度的系列等位基因点的突变。

作为呼吸抑制剂,叠氮化钠多用于半胱氨酸合成酶突变育种,可用于大豆农艺性状改良,也可用于验证目标基因功能。

平阳霉素是一种抗生素,可诱导植物染色体片段畸变,但有益突变的比率相对较低,常伴随各种生理损伤及其导致的生长抑制。

物理诱变常用的物理方法包括电离辐射、离子束、激光和空间辐射。

物理诱变的育种效率也是比较高的。

分子育种正在大豆育种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包括大豆分子标记辅助育种(PCR分子标记、分子杂交、限制性酶切与PCR技术融合和SNP分子标记技术)、大豆转基因育种和大豆品种分子设计育种等等。

我国大豆转基因育种可采用花粉管通道法、农杆菌介导技术、基因枪技术以及聚乙二醇法等。

近十年来,飞速发展的大豆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以及分子标记和转基因技术成果,已经成功敲开了大豆品种分子设计育种研究的大门。

2 大豆育成品种介绍在产量方面,不同基因来源的大豆品种间具有较大差异。

大豆低聚糖的研究进展

大豆低聚糖的研究进展

大豆低聚糖的研究进展简介大豆低聚糖是一种重要的类膳食纤维,由大豆胚芽或豆渣等大豆副产物提取得到。

它具有多种生理功能,例如调节血糖、降血脂、促进肠道健康等。

在近年来,大豆低聚糖的研究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将介绍其中的研究进展。

大豆低聚糖的组成和结构大豆低聚糖主要是由两种低聚糖组成,分别是甘露低聚糖和双歧杆菌低聚糖。

其中甘露低聚糖是由甘露糖分子组成的多糖,分子量较小;双歧杆菌低聚糖则是由葡萄糖和半乳糖交替组成的多糖,分子量较大。

大豆低聚糖的结构为链状,具有分支。

大豆低聚糖的生理功能调节血糖大豆低聚糖可以通过吸附糖分子降低血糖,同时还可以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从而起到调节血糖的作用。

降血脂大豆低聚糖可以通过促进肝脏内胆固醇的合成和分泌,从而降低血浆中的胆固醇和三酰甘油水平,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

促进肠道健康大豆低聚糖可以维持肠道内益生菌的平衡,增加肠道内有益菌群的数量,同时抑制有害菌的生长,从而促进肠道健康。

大豆低聚糖的应用食品添加剂大豆低聚糖可以作为食品添加剂用于牛奶、乳制品、奶油、冰淇淋、面包和蛋糕等食品中,从而增加这些食品的营养和健康价值。

生物技术大豆低聚糖可以通过生物技术改良提高其生产效率和品质,从而提高其应用价值。

大豆低聚糖的研究进展大豆低聚糖的抗氧化性质研究近年来,学者们研究了大豆低聚糖的抗氧化性质和其稳定性,发现大豆低聚糖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并且其在高温、高酸和高盐等环境下都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大豆低聚糖的功能性研究学者们通过对大豆低聚糖的分离、纯化和鉴定,发现大豆低聚糖具有多种生理功能,例如抗肿瘤、改善免疫系统功能、抗炎等,从而拓展了大豆低聚糖的应用领域。

结论大豆低聚糖作为一种重要的类膳食纤维,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和应用价值,其研究进展不断,有望在未来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豆多肽,又名大豆肽,是指大豆蛋白经蛋白酶作用或微生物技术处理后,再经过分离和精制等特殊处理得到的低聚肽混合物,其中还包括一些游离氨基酸、少量糖类、水分和灰分等[ 1 ]。

与传统的大豆蛋白相比,大豆多肽还具有许多优点,其可以改善原料蛋白质的各项理化特性。

目前对大豆多肽性质、功能的研究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

1 大豆多肽的性质
1.1 大豆多肽的组成
大豆多肽是以低分子肽为主的短肽,并且还有少量的游离氨基酸,糖类和无机盐成分。

大豆多肽的蛋白质含量一般在85%左右,通常是由3~6 个氨基酸组成,与大豆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基本相同,必需氨基酸的含量丰富[ 1-2 ]。

每100 g 大豆多肽的必需氨基酸含量分别为:赖氨酸6.26 g、蛋氨酸1.31 g、亮氨酸8.18 g、异亮氨酸4.48 g、苏氨酸3.99 g、缬氨酸5.30
g、苯丙氨酸5.54 g[ 3 ]。

1.2 大豆多肽的溶解性
大豆蛋白的溶解性受到酸碱环境的限制,但是大豆肽却不论pH 条件如何都能显示出良好的溶解性[ 4 ]。

大豆多肽在不同pH、温度、离子强度、氮浓度条件下都是可溶的。

与未经水解的大豆分离蛋白相比,大豆多肽的溶解度提高了90%,这主要是因为酶解引起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减少,端基极性基团增加使溶解度增加[ 5 ]。

通过测定pH=4.2 的等电点处水解液的溶解度,发现大豆多肽不仅提高了一般pH 下蛋白质的溶解度,更重要的是大大改
善了在等电点时蛋白溶解度。

1.3 大豆多肽的黏度和吸水性
由于大豆多肽的相对分子质量较低,浓度对大豆多肽的黏度影响不明显,并且pH 对大豆肽蛋白的流动性也没有明显改变。

大豆多肽的吸水性高,这与经过水解后的蛋白质有大量的亲水集团外露相关,但是pH 的变化对大豆多肽吸水性的影响并不大[ 5 ]。

1.4 大豆多肽的低渗透压性
大豆多肽溶液的渗透压处于大豆蛋白质与相同组成的氨基酸混合物之间。

当一种营养液的渗透压比体液高时,就会发生人体周边组织细胞中的水分向胃肠移动,这样易引起营养素吸收的失衡,由高渗透压导致的腹泻就是这个原因。

由于大豆肽的渗透压比氨基酸低得多,因而大豆肽比氨基酸易于在肠道吸收,这样就极大地减少了患腹泻脱水等不适
症的可能性[ 6 ]。

1.5 大豆多肽的易消化性
蛋白质在肠道中经过消化酶作用后,大部分以小肽的形式被吸收。

大豆蛋白不能通过小肠黏膜,而大豆多肽则可以通过小肠黏膜,并且大豆多肽在肠道内可以不经过降解直接被吸收[ 2 ]。

2 大豆多肽的功能
2.1 免疫调节功能
免疫(Immunity)是指机体对各种病原菌的感染有抵抗能力,从而减少疾病的发生率[ 7 ]。

陈城让小鼠口服摄取不同计量的大豆蛋白活性肽,表明大豆蛋白活性肽可增强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和半数溶血值[ 8 ]。

由此可见,大豆蛋白活性肽具有调节免疫作用。

国明明等用小鼠做实验,结果显示,大豆肽不仅能增强正常小鼠免疫功能,而且能显著提高磷酰胺致免疫功能低下小鼠的胸腺指数、脾脏指数、淋巴细胞被ConA 的刺激指数、抗体生成细
胞含量和血清溶血素的含量,这表明大豆肽对机体的免疫功能有一定的增强作用[ 9-10 ]。

2.2 促进微生物发酵
大豆多肽具有促进细菌、霉菌、放线菌、酵母菌等微生物生长繁殖作用。

Wright 首次发现,肽合成瘤胃微生物蛋白质的效率高于氨基酸[ 11]。

当有肽存在时,瘤胃细菌的生长速度比仅有氨基酸时快70%[ 12]。

肽促进瘤胃细菌生长的主要原因是其加快细菌的繁殖速度,缩短细
胞分裂周期。

大豆蛋白活性肽富含生长因子,能够促进微生物的生长,也能促进双歧杆菌、霉菌、乳酸菌和其他菌类的增殖。

所以,大豆多肽对发酵生产有促进作用,具有增强产品风味和品质等效果,在食品加工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2.3 促进矿物质吸收
大豆多肽能形成有机钙多肽结合物,使钙的溶解性和吸收性明显提高,从而促进其被动吸收。

大豆蛋白活性肽作为这些离子的载体,在补充矿物质的同时补充了优质蛋白质,起到提高机体免疫力、抗疲劳、快速恢复体力等保健作用。

饲养试验表明,母猪被饲喂小肽铁后,母猪奶和仔猪血液中的含铁量升高,而饲喂有机铁却无此效果,说明小肽对铁的吸收转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3 ]。

还有研究表明,在蛋鸡饲粮中添加小肽制品后,不但血浆中的Fe2+、Ca2+、Zn2+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而且蛋壳强度有所提高,这与一些小肽具有与金属结合的特性有关,从而促进钙、铁和锌的被动运输和体内储存[14]。

3 大豆多肽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
3.1 大豆多肽在仔猪饲料中的应用
大豆多肽能够提高仔猪的生长速度。

仔猪由于其自身的消化功能不够完善,对于饲料的消化吸收率不是很高,生长速度较慢。

在仔猪饲料中加入一些小肽能够增加消化酶的数量,促进仔猪对饲料的消化利用。

大豆肽中的一些功能因子能够减少仔猪的应激反应,克服环境对仔猪的应激影响,从而提高仔猪的生长速度。

刘福星等在仔猪饲料中加入乐
能大豆肽,结果表明,3%乐能肽+3%血浆蛋白粉组断奶仔猪的生长速度和饲料转化率最高;每千克增重所需饲料费用方面,3%乐能肽+3%血浆蛋白粉组比3%血浆蛋白粉组降低12.48%,3%乐能肽组比3%血浆蛋白粉组降低11.21%;从净利润角度看,3%乐能肽+3%血浆蛋白粉组比3%血浆蛋白粉组增加49.80%,3%乐能肽组比3%血浆蛋白粉组增加29.57%,这说明在仔猪饲料中添加乐能大豆肽提高了仔猪生长速度,也提高了经济效益[15]。

饲粮中游离氨基酸浓度过高,会导致饲粮的离子浓度增高,这样容易引起动物腹泻。

肽溶液由于离子浓度低,当饲粮中配入一定量的肽溶液后,可避免此问题的发生。

另外,某些寡肽能促进幼龄动物的小肠提前成熟,从而提高免疫力,有效减轻下痢,并能刺激消化酶的分泌。

同样,大豆多肽具有促进矿物质吸收的性质,能够防止仔猪矿物元素缺乏症。

大豆多肽在动物体内的溶解性好,可以提高吸收率,矿物质容易通过小肠黏膜被直接吸收,可以防止骨质疏松、仔猪贫血等矿物元素缺乏症[16]。

大豆多肽中的一些物质如胞壁酸,对仔猪的免疫功能有刺激作用,能改善消化道内微生物环境,并且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和抗病能力,减少抗生素的使用。

Otani 等报道在蛋白质消化过程中释放的一些肽类影响动物体内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17 ]。

Yamauchi 等发现大豆肽能显著提高T 细胞的吞噬活性[18]。

3.2 大豆多肽在奶牛生产中的应用
在奶牛饲料中添加大豆肽能够提高饲料消化率和产奶量,提高奶牛生产的经济效率。

在奶牛日粮中添加小肽可以使产奶量提高8%~10%,添加乐能大豆肽产奶量平均提高8.63%。

在泌乳牛日粮中添加乐能肽0.1%、0.2%、0.4%,奶牛产奶量分别提高6.87%、11.58%、14.67%。

同时,也有研究表明在奶牛日粮中添加小肽对奶牛的生产性能和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效果比添加氨基酸的效果好[19]。

此外,肽还能提高奶牛免疫机能,减少应激反应,减少各种疾病发生,并可以改善公牛的体况,促进种公牛的性欲及生殖能力。

李伟等的试验表明,小肽对种公牛性欲及生殖能力有促进作用[20]。

3.3 大豆多肽在家禽生产中的应用
大豆多肽有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对肉鸡肠道黏膜免疫细胞有一定的影响。

杨玉荣等试验表明,在肉鸡整个生长过程中,大豆生物活性肽能刺激肉鸡上皮内淋巴细胞(IEL)和IgA+ 生成细胞数量增加,这说明大豆生物活性肽对肠道淋巴细胞的发育有一定的调节作用[21]。

由此可见大豆多肽可以增强动物黏膜免疫力,有希望发展成为一种新型的黏膜免疫佐剂,可
以在预防动物传染病中应用。

在家禽饲粮中添加大豆多肽能增加机体蛋白质的沉积,减少蛋白质的损失,有助于满足家禽对营养物质的需要,促进机体生长。

在肉仔鸡生产中,可以用浓度高的活性肽代替抗生素,对于绿色饲料添加剂的研发非常有意义。

刘建胜等研究表明,肉仔鸡的日增重随着饲粮中大豆活性肽的增加而加快,在饲粮中添加0.6%的大豆活性肽比较适宜,蛋白质代谢率、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的效果可以达到最佳[22]。

在蛋鸡饲料中添加大豆多肽,可降低死胚率,提高孵化率、种蛋受精率,并能起到提高产蛋期成活率及延长80%以上产蛋率维持时间的效果。

董雪梅等在蛋种鸡不同生长时期的饲料中添加乐能肽,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添加乐能大豆肽能够提高父母代种鸡抗病力和生产性能,育雏期添加0.3%乐能肽和产蛋期添加0.1%乐能肽,对海兰白父母代蛋种鸡种蛋质量的改善、种蛋孵化率和受精率的提高、死胚率的减少效果显著[23]。

4 大豆多肽研究的展望
大豆多肽的研究与开发已成为国际上新兴的高
科技生物领域的热点,是具有极大市场潜力的新兴
产业[24]。

我国对大豆多肽的研究起步较晚,基础和
应用研究都很薄弱,尚处在初级开发应用阶段。


而,随着对大豆多肽产品的深入研究,将会对其相
对分子质量大小进行区分,并进一步确定不同氨基
酸的组成、排列顺序及小分子肽的功能特性。

大豆
多肽为绿色饲料添加剂的研发开辟了新领域,随着
肽研究的不断进展,大豆多肽必将替代饲料中的抗
生素药物,其为绿色饲料的问世提供了坚实的理论
基础。

[ 参考文献]
[ 1 ] 杨维仁. 大豆多肽[J]. 科学养殖, 2007(2): 49-50.
[ 2 ] 宋朝霞, 石海英, 谢海真. 大豆多肽研究进展[J]. 聊城大学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