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钱宰被征编孟子节文
历史: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课件8(人民版必修一)
③军机处设置的意义: 军机处设置的意义: 军政大权完全集中于皇帝手中 君主专制加强, 君主专制加强,中央集权进一步巩固 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隆宗门内军机处
雍 正 ①设置时间、原因 设置时间、
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中枢机构 跪受笔录, 跪受笔录,承旨遵办
军机处
②特点: 特点:
机构简单,人员精干,有官 机构简单,人员精干, 无吏 办事效率高, 办事效率高,决策封闭
• • • • •
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 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 明太祖与奏章(2005上海试题 上海试题) 明太祖与奏章(2005上海试题) 据史料记载, 据史料记载,从明太祖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到 二十一日的八天内,内外诸司送到皇宫的奏章共1660 二十一日的八天内,内外诸司送到皇宫的奏章共1660 这些奏章有讲一件事的,也有讲两三件事的, 件。这些奏章有讲一件事的,也有讲两三件事的,共 计有3291件事,皇帝平均一天要处理411件事。 3291件事 411件事 计有3291件事,皇帝平均一天要处理411件事。 这则材料反映出废除宰相后出现了什么问题? 这则材料反映出废除宰相后出现了什么问题?
1、朱元璋废丞相
阅读下列材料,思考: 阅读下列材料,思考:
明太祖认为丞相制度存在哪些危害? 明太祖认为丞相制度存在哪些危害?
材料一: 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 材料一: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 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 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 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 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 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 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 颉颃,不敢相压,一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颉颃,不敢相压,一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以后嗣君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 以后嗣君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 文武君臣即对劾奏,处以重刑。 文武君臣即对劾奏,处以重刑。 ――摘自《明太祖实录》 摘自《 摘自 明太祖实录》
朱元璋删孟子你们万不可造我大明的反
朱元璋删孟子你们万不可造我大明的反标签:百家讲坛明朝朱元璋孟子天命分类:精品荟萃2010-08-17 16:58朱元璋删《孟子》:你们万不可造我大明的反■张宏杰【载于本刊红版2010年第六期】一朱元璋命令臣下将《孟子》中自己看着不顺眼的“反动文字”尽皆删去,共砍掉原文八十五条,只剩下一百多条,还编了一本《孟子节文》,又专门规定:科举考试不得以被删的条文命题。
其实,在删《孟子》以前,朱元璋还做过一些让臣下不太好理解的事,如在推翻元朝之际,中原汉人皆欢欣鼓舞,扬眉吐气,强烈要求朱元璋彻底清算元朝统治者的罪恶。
可是朱元璋却没有这样做。
在进军大都之时,他要求军队不得危害元朝皇亲贵族:“元之宗戚,咸俾保全。
”对俘获的元朝贵族一概予以尊礼,并封给他们很高的爵位,让汉族人继续对他们行礼如仪。
甚至在推翻元朝之后,大臣们纷纷献上“捷奏”之章,批判元代皇帝的无道,颂扬洪武皇帝的雄武,也让朱元璋很不满意,因为奏章里面有贬低元朝君主的词语。
朱元璋对宰相说:“元主中国百年,朕与卿等父母皆赖其生养,奈何为此浮薄之言?亟改之。
”对于中原汉人来说,推翻了蒙古人的统治是拨开云雾,重见青天,大多数汉人都不承认蒙古人统治的正统地位,但朱元璋却承认蒙古人的统治是“正统”,并从各个角度,竭尽全力为元朝的正统性辩护。
在《即位告天文》中,朱元璋说:“惟我中国人民之君,自宋运告终。
帝命真人于沙漠,入中国为天下主。
其君父子及孙百有余年,今运亦终。
”也就是说,元朝的统治是受命于天,光明正大,理所当然。
值得注意的是,他不但将元灭南宋后的几十年视为正统,而且将元、宋并存的十几年亦视为元的正统。
不只从天理的角度承认元朝的合法性,他还从个人感情的角度,表达对元朝统治的感恩戴德之情:“元虽夷狄,入主中国,百年之内生齿浩繁,家给人足,朕之祖父亦预享其太平。
”这似乎就更不好理解了。
在大元帝国的统治之下,他父亲朱元四四处迁徙,还是落得饥饿而死,他自己也没过过一天好日子。
23_明朝前期的经济和政治
“朕尝思之,人主以一身统御天下,不可 无辅臣。”
百僚未起朕先起, 百僚已睡朕未睡。 不如江南富足翁, 日高丈五尤拥被。
洪武十五年,设置殿阁大学士。
明初的制度建设——政治(中央)
内阁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明成祖即位后,选拔翰林学士,入直
文渊阁,称为内阁学士,得以参与机务。
——正式确立内阁制度。
此时阁臣,品位较低,仅备顾问而已, 内阁是皇权的一部分。
明初的制度建设——政治(中央)
行政制度
洪武十三年(1380),明太祖以谋反之罪 杀中书左丞相胡惟庸,宣布废除中书省及丞相, 由皇帝直接统领六部等具体行政机构。从此, 中国历史上的宰相制度不复存在。 “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 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 全家处死”。
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
——民间谚语
“胡蓝之狱” “胡惟庸案” “蓝玉案”
胡惟庸(?~1380 年),凤阳府定远县(今 属安徽)人。
早年随朱元璋起兵,颇 受宠信。历任元帅府奏差、 宁国知县、吉安通判、太 常少卿等职。洪武三年, 拜中书省参知政事。六年 七月,任右丞相;约至十 年进丞相。位居百官之首。
洪武十五年,设置殿阁大学士。
一次大学士宋濂上朝,朱元璋问他: “昨天在家请客没有,请的哪几位客 人?吃的什么菜?”宋濂如实一一回 时京官每旦入朝,必 答.朱元璋高兴地说:“说的全对, 与妻子诀,及暮无事则相 没有骗我。”说着拿出一张图,上面 画着宋濂请客的座次位置。宋濂见了 庆,以为又活一日。 吓的出了一身冷汗。
明太祖时,曾铸铁牌置宫门内: “内臣不得干预政事,犯者斩。”
胡惟庸案大捕杀
自洪武十三年 ( 1380 年)罢丞 相不设,析中书 省之政归六部, 以尚书任天下事, 侍郎贰(副)之。
初一历史上小故事(尚德实验学校唐惠红)
第5课《春秋战国的社会变革》中的小故事公元前338年,秦孝公死了,太子秦惠文王继位。
商鞅的麻烦也来了。
在此之前,就有人提过他。
有个叫赵良的人对商鞅说:“你外出时,随从的车有十几辆,车上都是训练有素的卫士,没有这些防卫措施,你就不敢出来,说明你的处境十分危险,你为什么不急流勇退?退隐三林或许可以求得平安。
”商鞅知道他反对变法,没有理会。
后来那个被商鞅挖去鼻子的太子的老师,纠合一帮人诬告商鞅谋反,惠文王下令逮捕商鞅。
商鞅闻讯出逃,到边关一客栈投宿,店主称,按照商鞅颁布的法令,留宿没有通行证的人要判罪,拒绝商鞅入住。
商鞅到魏国,魏国记恨他,拒绝接纳。
商鞅走投无路,被迫在自己的封地起兵自卫,兵败被杀,惠文王还下令车裂尸体,诛灭商鞅的家族老小。
商鞅虽死,然而新法却不废。
说明:选用该故事是为了让学生认识改革的艰巨性。
第7课《文化思想的繁荣》中的小故事春秋时期,有一次鲁国和其他诸侯国打仗,一个鲁国人跟着国君去作战,他参加了三次战斗,但三次都当了逃兵。
当他第三次被捉回来时,大将军问他为什么要开小差,他说:“我家里现在只剩下年老的父亲一个人,我要是作战死了,就没有人养活他了。
”当时大思想家孔子知道这件事后,建议不要处置这个士兵可以把他的父亲接到家中,由国家养起来或者在家乡找一个人照顾他的父亲。
说明:选用该故事是为了化解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孔子思想“仁”的内涵。
第18课《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中的小故事绍兴四年(1134年),岳家军奉命攻襄阳,二、三月间,便一举收复六郡。
消息传来,宋高宗惊呼:“朕只知岳飞军纪严明,却没想这么善战。
”欣喜之余,也露出一丝忧惧。
原来岳飞与当时的潮流是如此的“格格不入”。
岳飞的为人与抗金名将韩世忠等人迥异,礼贤下士,闲时读书吟诗,举止彬彬有礼,故深得士人敬重。
当时文武大臣大都贪财,或强占民田,或大造豪宅。
西部名将吴玠一向佩服岳飞,想与他结交,送来美女作为礼物。
岳飞退回美女,严肃地说:“君主正为国家忧虑,岂是大将安乐之时。
十八《孟子节文》
十八《孟子节文》十八、《孟子节文》明朝从未大兴文字狱,朱元璋也从未因为有人提到他当过和尚的事情而杀过人。
这一点我在《从黄河文明到一带一路》第一卷里面考证说明过,这里必须再强调一遍。
大规模文字狱是清朝的专利,汉、唐、宋、明都只是个案处理。
朱元璋曾经组织人修订过《孟子》,删去了其中诸如“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君之视臣如草芥,则臣视君如寇仇”的内容。
这一事件长期被当成明朝钳制思想的标志性事件。
但事实并非如此。
朱元璋在颁布《孟子节文》的同时并没有禁止完整版《孟子》的发行,只不过在原来的版本之外又多了一个精简版而已。
他这么做的主要原因是他需要改革宋朝以来文官一枝独大的政治传统。
像“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句话,老百姓说可以,但站在文官集团的立场来说,就有问题——那你文官自己是贵还是轻呢?中国古代社会并不是由民、社稷、君组成的,而是民、社稷、官僚、君组成。
漏掉了官僚群体之后,这句话就有可以被歪曲和利用的可能。
这句话把文官集团放到了最终裁判者的地位,让文官集团掌握了“民”的代言权,而把君民关系对立起来了。
我们常说臣民、臣民,好像臣和民是一体无差别的,除了高高在上的皇帝,下面的人都是一样的卑微无助。
实际上并不是这样,臣是官,是统治阶层,民是被统治阶层,二者不仅不是一体的,而且在很多方面存在严重的利益冲突。
在帝国制度下,这种冲突由皇帝来裁判,只有皇权才能镇得住官权,老百姓是镇不住的。
“君为轻”的必然结果,就是“民为轻、官为贵”。
宋朝的实践已经证明了这一点:皇权被架空以后,刑不上大夫,文官们就无节制的贪污腐败、丧权辱国、横征暴敛,用最残忍的酷刑去镇压老百姓的反抗。
最后的结果是民、社稷、君全都遭殃。
人民遭受残酷剥削,在一次又一次的外敌入侵中被屠杀;社稷亡于蒙元;皇帝被敌国抓走或者被迫跳海自杀。
只有文官们没啥事,打了败仗死的是士兵,他们临阵脱逃也可以免于死刑;国家灭亡了被屠城也屠不到他们头上,还可以投降元朝以后继续做官。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学课件专题一:第4课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共20张PPT)
不同点:
丞相制度
内阁制度
地位 职权 对皇权的作用
法定,制度 赋权 参与决策
制约皇权
非法定:咨询机 构:不能统帅百 官
无决策权
不能制约皇 权
明朝钱宰被征编《孟子节文》,散朝 回家,吟诗道:“四鼓冬冬起着衣,午门 朝见尚嫌迟。何时得遂田园乐,睡到人间 饭熟时。”第二天上朝,朱元璋问他:你 昨日的诗作得好。不过我并没有“嫌”迟 啊,改作“忧”字如何?钱宰吓得连忙磕头 请罪。 这个小故事说明了什么?
是( )
A.中枢机构之间彼此牵制
B.地方具有较好的自治性和能动性
C.高层政治决策具有封闭性 D.军机处代替内阁成为中央官署
c
课堂练习:
(2020·宝鸡一模)清初,以议政王大臣会议决策军国 大事,内阁只是作为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执行机构。康熙 时,设立南书房,雍正时,设立军机处,乾隆下令取消 议政王大臣会议。这体现了( ) A.军机处成为统率六部的最高机构 B.君主专制的进一步强化 C.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规定反映出明代( )
A.皇权专制开始渗入各部门
B.注重政治权力规范化运行 C.内阁大臣的职权得到扩大 D.行政决策正确性得到提高
B
课堂练习:
(2019福建福州质检)清代政府发布最高命令分为两种:
一种是明发上谕,一种是寄信上谕。其中寄信上谕是指
上谕由皇帝、军机处拟定后,封盖“办理军机处”印,
不再经由六部,直接寄给受命令的人。这一做法的主要
明朝钱宰被征编《孟子节文》,散朝 回家,吟诗道:“四鼓冬冬起着衣,午门 朝见尚嫌迟。何时得遂田园乐,睡到人间 饭熟时。”第二天上朝,朱元璋问他:你 昨日的诗作得好。不过我并没有“嫌”迟 啊,改作“忧”字如何?钱宰吓得连忙磕头 请罪。 这个小故事说明了什么?
十八、《孟子节文》
十八、《孟子节文》明朝从未大兴文字狱,朱元璋也从未因为有人提到他当过和尚的事情而杀过人。
这一点我在《从黄河文明到一带一路》第一卷里面考证说明过,这里必须再强调一遍。
大规模文字狱是清朝的专利,汉、唐、宋、明都只是个案处理。
朱元璋曾经组织人修订过《孟子》,删去了其中诸如“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君之视臣如草芥,则臣视君如寇仇”的内容。
这一事件长期被当成明朝钳制思想的标志性事件。
但事实并非如此。
朱元璋在颁布《孟子节文》的同时并没有禁止完整版《孟子》的发行,只不过在原来的版本之外又多了一个精简版而已。
他这么做的主要原因是他需要改革宋朝以来文官一枝独大的政治传统。
像“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句话,老百姓说可以,但站在文官集团的立场来说,就有问题——那你文官自己是贵还是轻呢?中国古代社会并不是由民、社稷、君组成的,而是民、社稷、官僚、君组成。
漏掉了官僚群体之后,这句话就有可以被歪曲和利用的可能。
这句话把文官集团放到了最终裁判者的地位,让文官集团掌握了“民”的代言权,而把君民关系对立起来了。
我们常说臣民、臣民,好像臣和民是一体无差别的,除了高高在上的皇帝,下面的人都是一样的卑微无助。
实际上并不是这样,臣是官,是统治阶层,民是被统治阶层,二者不仅不是一体的,而且在很多方面存在严重的利益冲突。
在帝国制度下,这种冲突由皇帝来裁判,只有皇权才能镇得住官权,老百姓是镇不住的。
“君为轻”的必然结果,就是“民为轻、官为贵”。
宋朝的实践已经证明了这一点:皇权被架空以后,刑不上大夫,文官们就无节制的贪污腐败、丧权辱国、横征暴敛,用最残忍的酷刑去镇压老百姓的反抗。
最后的结果是民、社稷、君全都遭殃。
人民遭受残酷剥削,在一次又一次的外敌入侵中被屠杀;社稷亡于蒙元;皇帝被敌国抓走或者被迫跳海自杀。
只有文官们没啥事,打了败仗死的是士兵,他们临阵脱逃也可以免于死刑;国家灭亡了被屠城也屠不到他们头上,还可以投降元朝以后继续做官。
所以,朱元璋删去这句话,并不能说明他反对“民为贵”,而是反对官员们说“君为轻”,意在重新定位君臣关系,强化君权。
朱元璋“重典驭下”浅析
朱元璋“重典驭下”浅析作者:马小洋来源:《群文天地》2011年第21期“以重典驭臣下”是朱元璋的治国理念之一,这一理念在现实中的运用表现有三:一是廷杖,二是诏狱,三是《大诰》和《大明律》的制定。
廷杖是皇帝在朝堂之上对臣下实行的一种杖刑,这一刑罚打破了传统社会“刑不上大夫”的惯例,使士大夫既可杀亦可辱。
陈登原这样评价廷杖之酷,“明世酷虐臣下,莫如廷杖,所谓血溅玉阶,肉飞金陛”。
所谓诏狱,即锦衣卫镇府司狱。
“锦衣卫狱者,世所称诏狱也。
” 锦衣卫由皇帝直接控制,掌管缉捕、刑狱之事,监视、侦查官民的不法行为。
它是明代对官民实行特务统治的最早机构,由朱元璋首创,之后他的后继者成祖设立东厂,宪宗时又设立西厂,武宗时设立内厂。
锦衣卫等特务机构对官民的监察可谓是无孔不入,现举一例说明。
学者钱宰被朝廷征荐编修《孟子节文》,因每天都要早起上朝,心中不满。
某天,钱宰在家随口吟道:“四鼓咚咚起着衣,午门朝见尚嫌迟。
何时得遂田园乐,睡到人间饭熟时。
”第二天,钱宰上朝时,朱元璋对他说:“你昨天的诗做得很好,不过‘嫌’字不好,我没有嫌你迟啊。
将‘嫌’改为‘忧’如何?”钱宰一听,吓得发抖。
《大诰》是朱元璋主持编纂的律法文件,主要辑录了一系列典型的案件。
“大诰”二字取自《尚书》,有“陈大道以告天下”之意。
洪武十八年(1385)第一次定《大诰》,次年由颁布了《续编》、《三编》。
朱元璋从吴元年(1367)就开始让李善长等人准备修定律法,直到洪武三十年(1397)《大明律》才正式颁布,前后修制了三十年。
从耗用时间上,我们就可知明律的详尽。
以《大诰》和《大明律》为代表的明代律法对贪官污吏的惩处尤为严厉,史载“明祖严于吏治,凡守令贪酷者,许民赴京陈诉。
赃至六十两以上者,枭首示众,仍剥皮实草。
府、州、县、卫之左特立一庙,以祀土地,为剥皮之场,名曰皮场庙。
官府公座旁,各悬一剥皮实草之袋,使之触目警心。
”此外,为了能够网罗天下之士为己所用,对于不愿与本朝合作的文人,朱元璋对他们可谓是严惩不贷,不仅诛其身,而且籍其家。
明朝钱宰被征编《孟子节文》,散朝回家,吟诗道:四鼓冬冬起着衣
结合资料,分析明太祖废丞相的历史原因 威胁皇权,为了强化皇权(根本) .直接
原因.根本原因? 1376年,明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废总揽地方军政大权 的行中书省,改设布政司、都指挥司和按察司,分管地方 直接原因: 行政.军政和监察,三司隶属中央,地方权力集中到了中央, ①地方上废行省设三司后,宰相权力过大 统领中央各部的宰相职权也随之扩大。 ②宰相胡惟庸骄横跋扈 ,君权和相权矛盾更加激 那时,掌握实权的丞相胡惟庸骄横跋扈 ,擅权专恣.1380 化 年 ,.明太祖诛杀胡惟庸同时下令废除中书省和丞相。
明朝强化皇权的措施:设内阁
3.内阁的性质作用及评价: 1)是皇帝为加强专制而建立,职权范围始终不明朗, 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始终不是明朝中央一级行政机 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一个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
构.(助理机构)
2)它是明朝君主专制加强的产物,加强了君主的绝 对权力,保证君主对全国的统治,进一步巩固了皇权至 高无上的地位,不可能对皇权起制约作用.
明强化皇权的措施:废丞相.
法无 凡 全时 奏 不 以 中央:废丞相,权分六部,直属皇帝 ,作 我 家劾 请 许 后 一 处 立 立 聪 奏 子 子 《 地方: 《 字明 孙 皇 死, 者 丞 孙 皇 不, , 明 。将 , 相 做 讨论:结合所学知识和有关材料,如果你是当时明朝 犯文,皇 明 可乱 钦 祖 皇帝,你会这样废除宰相制吗?为什么? 改我 承 人武臣帝 祖 训 积极:有利于加强皇权 ,巩固统治,消除了皇权与相 易 已 凌群下时 朕 训 首 权的矛盾 。成 命 臣敢, 迟 章 序 消极: 之, ,即有并 》 》 — — ·
明强化皇权的措施:设内阁
明朝后期,皇帝多不问政事,正德、嘉靖、万历,懒 废堕驰,古之所无。朝政至此,遂有权臣应运而生。 嘉靖朝,内阁首辅夏衍、严嵩弄权;万历朝复有徐阶、 高拱、张居正专权。然有明一代,权臣终不能长久, 非罢即诛,何也?阉宦与之抗衡也!其著者,有王振、 汪直、刘瑾、冯保、魏忠贤。其势不下于内阁。然阉 宦之势终不比于汉唐,何也?内阁与之抗衡也!
明钱宰《早朝诗》史料勘误及教学应用
明钱宰《早朝诗》史料勘误及教学应用日前,笔者在参加高中新课程“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一课的教学与观摩活动时,一位教师在教学开始给学生出示了一则材料:钱宰被征编《孟子节文》,散朝回家,吟诗道:“四鼓冬冬起着衣,午门朝见尚嫌迟。
何时得遂田园乐,睡到人间饭熟时。
”第二天上朝,朱元璋问他:你昨日的诗作得好。
不过我并没有“嫌”迟啊,改作“忧”字如何?钱宰吓得连忙磕头请罪。
等学生看完该段资料,教师提问“这则材料说明了什么?”学生你一言我一语说开了:“老师,钱宰家里出了内奸!”“老师,明朝的特务太厉害了!”“老师,朱元璋把钱宰吓坏了!”……也有同学联系教材内容,说朱元璋加强君主专制,教师顺势导入教学内容的讲授。
后在同课异构等活动中也发现这则资料被广泛运用于该课教学与测评中。
从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这一课的题旨来看,本则材料的运用恰到好处。
但在课后,一直萦绕在笔者心头的一个疑问是这则材料的来源问题。
无独有偶,笔者在翻阅人教版初中历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时,也看到了关于这则材料的不同叙述:明朝特务的足迹,遍及京城内外。
老儒钱宰应召入京编书,上朝后低声吟咏:“四鼓冬冬起着衣,午门朝见尚嫌迟。
何时得遂田园乐,睡到人间饭熟时。
”特务马上向明太祖报告。
第二天,明太祖召见钱宰,对他说:“昨天的诗写得好啊,但朕何曾嫌你迟,改用忧字如何?”钱宰吓出一身冷汗,忙磕头谢罪。
明太祖说:“现在就放你回去,好放心熟睡!”随即把他遣送回家。
将教师引用的资料与人教版初中历史教科书对这则故事的表述加以对比,笔者发现两者存在三点不同,也引出了三个问题:第一是前者说钱宰“散朝回家”后随口赋诗,而后者则说是“上朝后低声吟咏”,那么钱宰吟诗到底是在散朝后还是上朝后?二是前者在钱宰请罪之后没了下文,但后者则说钱宰请罪后被明太祖遣送回家。
钱宰是否确实是因赋该诗而被遣返?三是前者言钱宰参编《孟子节文》,后者仅说钱宰“应召入京编书”,前者言之凿凿,而后者则较模糊。
明朝钱宰被征编孟子节文
胡惟庸
胡惟庸…独相数岁,生 杀黜陟,或不奏径行。内外 诸司上封事,必先取阅,害 己者,辄匿不以闻…其定远 旧宅井中,忽生石笋,出水 数尺,谀者争引符瑞,又言 其祖父三世冢上,皆夜有火 光烛天。惟庸益喜自负,有 异谋矣…
——《明史·胡惟庸传》
明太祖:设殿阁大学士,侍从顾问,品 秩正五品——奠定基础
明成祖:设内阁,参与机务,品秩正五品, 不置官署——正式确立
明宣宗:授予票拟权,品秩从一品,但 朝位班次列为六部尚书之下——发展 明神宗:内阁首辅权压众臣,朝位班次 阁臣列为六部尚书之上——全盛
明内阁政治地位演变图
Y(政治地位上升情况) 部权 参与 尽归 票 机密 内阁 侍 拟 事务 从 权 决策 顾 问
除了丞相胡惟庸的擅权外,还有 什么因素导致朱元璋要废除已经 延续了1600多年的丞相制度?
①胡惟庸专权擅政 ②废行省,设三司 宰相的职权扩大 ③元朝丞相权势过重 以致皇权不稳
④相权过大威胁皇权
具体原因 历史原因 直接原因
根本原因
今我朝罢丞相,…以后 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 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 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 劾奏,将犯人凌迟,全 家处死。
X(时期)
O
明太 祖
明成 祖
明宣 宗
明神 宗
返回
当是时,太后以帝冲年, 尊礼居正甚至…及吏部左 侍郎张四维入,恂恂若属 吏,不敢以僚自处… 常 赐居正札,称“元辅张少 师先生”,待以师礼。
张居正
——《明史· 张居正传》
宰相
决策权
行政权 权力来源
内阁首辅
侍从咨询者 听凭皇帝旨意 皇帝个人信任
一级决策者 独立行政权 宰相制度赋予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一、宰相制度的废除 背景
明初沿袭元朝制度,妨碍皇权高度集 中
地方设三司,宰相职权随之扩大 丞相胡惟庸骄横跋扈,擅权专恣
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立 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 文武群臣即时劾奏,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明太祖 待宰相制的废除 (评价)
积极方面:有利于加强皇权,巩固统治。 积极方面:有利于加强皇权,巩固统治。 消极方面:缺少制约皇权的机制,社会的兴衰完 消极方面:缺少制约皇权的机制,
全维系在皇帝身上,有利于君主的独裁专制。同时 全维系在皇帝身上,有利于君主的独裁专制。 也使皇帝政务繁多,身心疲惫。 也使皇帝政务繁多,身心疲惫。
军机处设立目的、职责、 合作探究二:军机处设立目的、职责、作用。
材料1 雍正年间, 材料1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 雍正年间 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 始设军需房于隆宗 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 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 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 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 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
请回答: 军机处的职责是什么?目的是? 请回答: 军机处的职责是什么?目的是?
材料2 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 材料2 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军 大臣相见,无论宦夺(宦官)不得参, 机)大臣相见,无论宦夺(宦官)不得参,即承旨诸大臣亦 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你如何看待军机处的权力?它的设置有什么影响? 你如何看待军机处的权力?它的设置有什么影响? 认识: 认识:军机处是直接对皇帝负责的中央权力机构 军国大事全由皇帝裁定 影响:军机处的设置使中央和地方权力集中于皇帝, 影响:军机处的设置使中央和地方权力集中于皇帝, 标志着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 标志着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中 央 权 力 加 强 , 地 方 权
断 削 弱
元:
中央:中书省、枢密院、宣政院 力
地方:行省制
缩
明: 废除宰相制度、设立内阁
小
清: 设立军机处、推行密折制
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一个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 构.(助理机构)
2)它是明朝君主专制加强的产物,加强了君主的绝 对权力,保证君主对全国的统治,进一步巩固了皇权至
高无上的地位,不可能对皇权起制约作用.
• 万历四十年内阁首辅叶向高曾说:
• “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 原非宰相!”
•
——《神宗实录》卷五一一页
——引自赵翼《檐曝杂记•军机处》
材料二: 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 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即承旨 诸臣(军机大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 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摘自《清史稿•军机大臣年序表》
简、精、速、密
⑶军机处的特点:
简:机构简单,有官无吏; 精:军机大臣均由钦定,秉承皇帝旨意办
事;军政大权集中于皇帝之手; 密:地处内廷,外界干扰少,政治决策封
闭性的特征更为明显; 速:办事效率高。
隆宗门内军机处
雍 正
a. 设置时间、直接原因、政务范围
军机处
b.特点:简、精、速、 密
机构简单 人员精干,有官无吏
办事效率高
c.职能
跪受笔录,承旨遵办
地处内廷
d. 评价:(作用):提高行政效率, 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弊端):地方政治的自主性和能 动性越来越受到压抑。
明朝:第二步:设内阁
明 Y(政治地位上升情况)
内
“部权尽归内
阁 政 治 地
顾问, 参与 侍 机密 从 事务
《孟子节文》事件本末考辨——张佳佳
《孟子节文》事件本末考辨——张佳佳《孟子节文》事件本末考辨张佳佳一.引言二.钱唐与罢孟子配享事件三.《孟子节文》的修纂四.孙芝与《孟子节文》的废止五.结语一引言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朱元璋命翰林学士刘三吾等人重新修订《孟子》,将其中“辞气抑扬过甚”、内容“非臣子所宜言”者八十余条尽行删往,这就是著名的《孟子节文》事件。
《孟子节文》编成之后,朱元璋将其颁行天下,以此作为科举考试的标准读本。
这部删节本《孟子》通行了十七年,直至永乐九年(1411)《孟子》才得以重新恢复全貌。
《孟子节文》是明太祖留下的一部奇书。
中国历史上凭藉帝王权威删削儒家经典、贬斥儒家圣贤的,也许仅此一家。
《孟子节文》成为明初集权的一个象徵,后代史家论述朱元璋之独裁,多将此事援为例证。
然而,《孟子节文》一书后代流传不广,而修书一事也为官方所讳言,明代正史又特地将相关记载删除,致使《节文》的修纂本末晦而不明。
现代学者最早留意到《节文》一书的,当推容肇祖的《明太祖的<孟子节文>》,但该文重点在於阐发《节文》呈现出来的思想史意义,对《节文》修纂的相关史实则未加细考,此后学者的研究也多是详於探讨思想而略于考订史事1。
秦燕的《<孟子节文>与朱元璋的独裁思想》最早检索出有关孙芝的材料2,使《孟子节文》本末过程前后贯通、首尾具足;杨海1 容肇祖《明太祖的<孟子节文>》,载《容肇祖集》,齐鲁书社1989,第170页。
该文最初发表於香港《读书与出版》杂志1948年第四期。
笔者检索到的关於《孟子节文》的专篇论文还有:姜国柱《文化独裁的一例——朱元璋的<孟子节文>》,《辽宁大学学报》1981年第三期;贾乃谦《从<孟子节文>到<潜书>》,《东北师大学报》1987年第二期;朱荣贵《从刘三吾<孟子节文>论君权的限制与知识份子的自主性》,台北“中心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第六期(1995年3月);姜国柱《评明太祖的<孟子节文>》,台北《史学月刊》1996年第一期;杨海文《<孟子节文>的文化省思》,《中国哲学史》2002年第二期;赵庆伟《<孟子节文>与朱元璋的文化性格》,载《明清安徽典籍研究》,黄山书社2005,第20页。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朱元璋
钱宰被征编《孟子节文》 钱宰被征编《孟子节文》,散朝 回家,吟诗道: 四鼓冬冬起着衣, 回家,吟诗道:"四鼓冬冬起着衣, 午门朝见尚嫌迟.何时得遂田园乐, 午门朝见尚嫌迟.何时得遂田园乐, 睡到人间饭熟时. 第二天上朝, 睡到人间饭熟时."第二天上朝,朱 元璋问他:你昨日的诗作得好. 元璋问他:你昨日的诗作得好.不过 我并没有" 迟啊,改作" 我并没有"嫌"迟啊,改作"忧"字 如何?钱宰吓得连忙磕头请罪. 如何?钱宰吓得连忙磕头请罪.
封建社会后期
1,造成皇帝个人专断,不利于社会民主自由发展; 造成皇帝个人专断,不利于社会民主自由发展; 造成官僚机构膨胀,贪污腐败之风盛行; 2,造成官僚机构膨胀,贪污腐败之风盛行; 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初步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3,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初步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
封建社会前期
政治上: 政治上:1,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统一; 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统一; 促进民族融合和中华民族的形成. 2,促进民族融合和中华民族的形成. 经济上: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 经济上: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 文化上:有利于封建文化的发展繁荣. 文化上:有利于封建文化的发展繁荣. 消极影响
人员简单
君主专制 制度发展 到顶峰
c.特点:简,速,密 特点: 特点
办事效率高 地处内廷
想一想
为什么说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君主专制 达到顶峰? 达到顶峰?
联系明清辅政机构及其职责的演变来思考
军机处中军国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 军机处中军国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其作 用只是上传下达的"传声筒" 用只是上传下达的"传声筒".军政大权完全 集中于皇帝手中. 皇帝手中 集中于皇帝手中.
明朝宰相制度的废除
思考:根据教材P17学思之窗及所学知识,回 答废除宰相制度有何利弊?
宰相制度的演变过程大致可分为五个阶段 明朝: 废除丞相,相权、皇权合而为一,专制皇权发展到高峰 明朝设立内阁:明太祖设殿阁大学士,明成祖正式设内阁。仅备顾问,不参与决策 清朝设立军机处: ①时间:雍正年间; ②原因:处理西北紧急军务; ③职权:处理军务,参与处理内政外交、制定军政大计、审理重大案件。只跪奏笔 录;
④影响:提高了行政效率;军国大事皆由皇帝裁决,专制皇权高度发展。军机处的 设立,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积极影响: ①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巩固。 ②有利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 ③为康乾盛世的出现提供政治保障; 消极影响: ①君主专制,决策具有个人独断和随意性的特点,容易出现暴政; ②官吏惟上是从,助长官场因循守旧之风;
• 4、假如你是一位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在招收研究生的试卷中,有这样一道 题:谈谈你对明朝废除丞相制度这一政策的理解。某考生答题要点概括如下, 你认为其中符合历史实际情况的是 ①丞相制度妨碍了皇权的高度集中 • ②丞相制度必然导致社会的动乱 • ③这一做法使军政大权进一步集中到皇帝手中 • ④废除丞相制度,使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 •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 5. 假如你是一位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在招收研究生的试卷中,有这样一道 题:谈谈你对明朝废除丞相制度这一政策的理解。某考生答题要点概括如下, 你认为其中不符合历史实际情况的是() • A.丞相制度妨碍了皇权的高度集中B.丞相制度必然导致社会的动乱C.这一做法 使军政权进一步集中到皇帝手中D.废除丞相制度,使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 度
主要 原因
相权
矛 盾
[朱元璋“重典驭下”浅析] 朱元璋重典治国
《[朱元璋“重典驭下”浅析] 朱元璋重典治国》摘要:“以重典驭臣下”是朱元璋的治国理念之一,这一理念在现实中的运用表现有三,《明史・刑法志》载,朱元璋“惩元纵弛之后,刑用重典”,并称“吾治乱世,刑不得不重”,对于朱元璋“重典驭下”的得失,孟森先生的总结可谓是一语中的,“明初用人不拘资格至于如此“以重典驭臣下”是朱元璋的治国理念之一,这一理念在现实中的运用表现有三:一是廷杖,二是诏狱,三是《大诰》和《大明律》的制定。
廷杖是皇帝在朝堂之上对臣下实行的一种杖刑,这一刑罚打破了传统社会“刑不上大夫”的惯例,使士大夫既可杀亦可辱。
陈登原这样评价廷杖之酷,“明世酷虐臣下,莫如廷杖,所谓血溅玉阶,肉飞金陛”。
所谓诏狱,即锦衣卫镇府司狱。
“锦衣卫狱者,世所称诏狱也。
” 锦衣卫由皇帝直接控制,掌管缉捕、刑狱之事,监视、侦查官民的不法行为。
它是明代对官民实行特务统治的最早机构,由朱元璋首创,之后他的后继者成祖设立东厂,宪宗时又设立西厂,武宗时设立内厂。
锦衣卫等特务机构对官民的监察可谓是无孔不入,现举一例说明。
学者钱宰被朝廷征荐编修《孟子节文》,因每天都要早起上朝,心中不满。
某天,钱宰在家随口吟道:“四鼓咚咚起着衣,午门朝见尚嫌迟。
何时得遂田园乐,睡到人间饭熟时。
”第二天,钱宰上朝时,朱元璋对他说:“你昨天的诗做得很好,不过‘嫌’字不好,我没有嫌你迟啊。
将‘嫌’改为‘忧’如何?”钱宰一听,吓得发抖。
《大诰》是朱元璋主持编纂的律法文件,主要辑录了一系列典型的案件。
“大诰”二字取自《尚书》,有“陈大道以告天下”之意。
洪武十八年(1385)第一次定《大诰》,次年由颁布了《续编》、《三编》。
朱元璋从吴元年(1367)就开始让李善长等人准备修定律法,直到洪武三十年(1397)《大明律》才正式颁布,前后修制了三十年。
从耗用时间上,我们就可知明律的详尽。
以《大诰》和《大明律》为代表的明代律法对贪官污吏的惩处尤为严厉,史载“明祖严于吏治,凡守令贪酷者,许民赴京陈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军机处的特点:
材料一: 军机处“直(值)庐初仅板屋数 间…… (属员)直舍仅屋一间半”。
——引自赵翼《檐曝杂记•军机处》
材料二: 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 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即承旨 诸臣(军机大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 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简、精、速、密
——摘自《清史稿•军机大臣年序表》
回顾一下:
简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变化过程。
早期政治制度演变:夏商王位世袭制、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发展过程
•
秦
西汉
唐
宋
元
明
清
皇帝
中 央
三公九卿 丞 相 太 尉 内 外 御 朝 朝 史 大 夫 中后 书又 中 尚 门 门增 书 书 下 下副 省 省 省 省相 参 知 六 部 政 事 三 省 废 丞 相 设 内 阁
——引自赵翼《檐曝杂记•军机处》
思考:清朝设立军机处的原因是什么? ——为用兵西北,防止泄露军事机密而设置
军机处的职能:
材料: 军机处名不师古,……军国大计, 罔不总览,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 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
——引自《清史稿•军机大臣年序表》
——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 枢机构
明太祖与奏章 据史料记载,从明太祖洪武十七年九月十 四日到二十一日的八天内,内外诸司送到皇宫 的奏章共1160件。这些奏章有讲一件事的,也 有讲两三件事的,共计有3291件事,皇帝平均 一天要处理411件事。
废相结果:
君主专制达到新的高度; 皇帝政务繁多,难以应付。
材料一、人尝谓辅臣(内阁大臣)拟旨, 几于擅国柄,乃大不然。见其所拟,帝一一 省揽审定。有不留数字者,虽全当帝心,亦 必更易数字,以示明断。有不符意,则驳使 更拟;再不符意,谯让随之矣。政阁臣无不 惴惴惧者。 ――摘自《皇明大政记》
参与国家大事决策,总领国家行政权;有属官。
明 内 阁 政 治 地 位 演 变 图
Y(政治地位上升情况) “部权尽归内阁” 参与 机密 事务 决策 票 拟 权
侍 从 顾 问
X(时期)
O
明太祖
明成祖
明宣宗
明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宗
上图:隆宗门内军机处 右上图:军机处内景
右图:军机处的位置
设立的原因:
材料一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两路,以内阁在太 和门外,直(连日值班)者多虑漏泄军机,始设军机 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 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 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材料一:明太祖说:“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 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 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 此颉頏,不敢相压。事皆朝庭总之,所以稳当。
材料二:1376年,明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废除总揽地 方军政大权的行中书省,设立布政司、都指挥司和按察 司,分管地方行政、军政和监察。三司隶属于中央有关 部门,这样地方权力集中到中央。统领中央各部的宰相 职权也随之扩大。那时,掌握实权的丞相胡惟勇骄横跋 扈,擅权专恣。1380年,明太祖诛杀胡惟庸同时下令废 除中书省和丞相。 思考:材料一、二说明明太祖为什么要废除丞相职位?
•宰相
是常设部门的官员,地位巩固,权利来自制度; 史料链接
•内阁 不是国家的正式部门,只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
秘书班子。阁臣职权大小、地位高低完全由皇帝随意而定。
万历皇帝后期的内阁首辅叶向高说的 对皇权具有制约作用。 话:“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 原非宰相!”
无行政权力,无决策权。无属官。
不能对皇权起制约作用, 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材料: 明朝钱宰被征编《孟子节文》,散 朝回家,吟诗道:“四鼓冬冬起着衣, 午门朝见尚嫌迟。何时得遂田园乐,睡 到人间饭熟时。”第二天上朝,朱元璋 问他:你昨日的诗作得好。不过我并没 有“嫌”迟啊,改作“忧”字如何?钱 宰吓得连忙磕头请罪。 这个小故事说明了什么?
——明清时期
明朝政治制度改革的创始者 明太祖朱元璋 明成祖朱棣
军机处的评价: ①简、精、速、密,提高了中央集权政府 的行政效率
②进一步加强了君主权利,军政大 权完全集中于皇帝手中,标志着君 主专制制度达到了顶峰。
隆宗门内军机处
君主专制的强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积极作用: 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 巩固,社会安定,封建经济文化发展 和繁荣,为康乾盛世的出现提供了政 治保障。 •消极作用: 皇权的极度膨胀,严重扼杀 了社会的创造力,又成为阻碍社会进 步的重要因素。
军 机 处 、 密 折 制
地 郡县两级,后又在郡上 方 设州
行 省 制 度
秦朝
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从汉到元
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
明
清
中央集权制度的顶峰 及衰落
探究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从秦朝到清朝产生并 延续了两千多年,它对中国产生了怎么样的影 响?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封建社会的影响具有双重性: ①一方面,它在维护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抵御外来侵略、组织水利工 程、发展社会经济、防止分裂割据、加强民族交流等方面起着积极作用; ②另一方面,它在思想文化的控制、政治统治的腐败、兵役徭役的无度 方面,又起着消极作用。 一般而言,在封建社会前期,其积极作用是主要方面;后期,消极作用 逐渐增大,尤其是明清时期。明清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内部已产生了资本 主义萌芽,而封建专制主义的强化,却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束 缚了社会生产力,其危害尤为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