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岩石圈限时训练学案
2020年高三地理教案设计:岩石圈与地表形专题复习学案
高三地理教案:岩石圈与地表形专题复习学案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三地理教案:岩石圈与地表形专题复习学案》,供大家学习参考!本文题目:高三地理教案:岩石圈与地表形专题复习学案岩石圈与地表形【考纲及对应教材】考纲:1.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2.地壳物质循环。
3.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教材:《必修一》P27—35页。
【专题网络】【真题考向引航】感悟真题找准考向:考什么?怎么考?.(2020—3)图2为某地地质地貌剖面示意图。
读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是A.①处的地表形态主要是风蚀作用的结果B.②处的地貌形态主要是由崩塌作用造成的C.③指示的岩层分解面曾遭受过风化作用D.④指示的岩层弯曲现象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2020--26 )图6为我国某地区地形图,右上方小图是图6中C 地实测高程点分布图(单位:m)读图回答(1)题。
(1)指出图6中主要的陆地地形类型及其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
(4分)(2020—5,6)为某地地质的示意图。
读图回答5~6题。
5.图中岩石和地貌形态形成的先后顺序是A.②④①B.③①④C.④②①D.④①③6.该类地貌发育典型的山区A.风蚀现象显著B.岩石类型是花岗岩C.土层较薄,土壤贫瘠D.地表水丰富,地下水贫乏(2020—(3)(4))下图为我国北方某区域地貌景观和地质剖面示意图。
读图回答(3)~(4)题。
(3)下列土地整治方式中合理的是( )①甲处平整土地,提高土地质量②乙处修建护坡堤,防止岸坡侵蚀③丙处修建梯田,增加耕地面积④丁处修建挡土坝,拦截泥沙以淤地A.①④B.②③C.③④D.①②(4)图中Ⅰ、Ⅱ、Ⅲ、Ⅳ处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A.Ⅰ、ⅡB.Ⅲ、ⅣC.Ⅰ、ⅢD.Ⅱ、Ⅳ【主干知识回顾】1.说出花岗岩、石灰岩、大理岩,煤等岩石的类型,简述沉积岩的特点?2.如图写出①--⑧的地质擢用名称,简述地壳物质循环的意义。
3.如图写出①--③的地质构造名称,推断该区域地壳运动地质演变过程。
高中地理《岩石圈与地表形态》学案1 鲁教版必修1
第一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学习目标】1、利用示意图,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区分岩石圈和地壳的范围。
2、观察岩石标本,说明三大类岩石的特征,并分析其成因,提高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绘制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说明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过程,培养动手能力。
4、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理解内、外力作用的关系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习过程】活动1:读课本前言及“地球的内部和外部圈层结构示意图”,说出地球的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名称,思考四大圈层之间的空间关系。
活动2:读课本“岩石圈结构示意图”,了解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分析地壳、地幔、软流层与岩石圈之间的关系,填表2-1-1认识地壳结构的特点。
表2-1-1 地壳的结构②阅读课本,观看矿物标本,比较三大类岩石的特点,分析其成因,填写表2-1-2。
③读课本“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图,请你设计一幅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示意图,说明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关系。
④讨论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地理意义。
图1活动4:阅读课本内、外力作用的内容,填表2-1-3比较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活动5:了解地质构造的概念,填写表2-1-4比较两类地质构造,理解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及研究地质构造的意义。
活动6:举例说明流水、风力、冰川等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填写表2-1-5。
读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图1),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1)图中甲、乙两处岩层发生弯曲变形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丙处物质主要是由于_______________作用而形成的。
(2)写出图中各点的地质构造类型:甲 ,乙 ,丁 (3)如果在该地区进行钻井,有可能在_______地找到石油、天然气,在_________地找到地下水。
(4)丁地有一条东西向的河流,该地区计划在此处修建一座水库,你认为合适吗?简述你表2-1-3 内、外力作用比较的理由。
[备考资料]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岩石圈与地表形态学案(第1课时).doc
最活跃的因素。
在莫霍界面以上。在横向上,地壳可分为 _________ 地壳和大洋地壳,其
中大洋地壳远比大陆பைடு நூலகம்壳薄。在纵向上,地壳的上层为硅铝层,下层为
硅镁层, _________层在大洋中很薄甚至缺失。
在莫霍界面至古登堡界面之间。地幔中有一软流层,可能是岩浆的主要
发源地。软流层以上的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被称为
考点诠释 2:三大类岩石的特点、地壳内部物质循环。
二、三大类岩石的主要特点
1.岩石圈
岩石圈包括
和
,是构成地貌、土壤的物质基础,是生命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提供各
种矿产资源。
区别地壳和岩石圈的概念这是复习的一个难点。复习时要分析地壳和岩石圈范围大小。 对于这一内容的掌握要注意两个问题:①地壳和岩石圈都是由岩石组成的;②上地幔上部的 “软流层 ”因温度高,使岩石接近熔点,局部是熔融流动状态,是火山喷发、岩浆活动的重要 发源地
【课堂活动】 考点诠释 1:地球的圈层结构、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一、 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软流层
图2
探究活动 1:读图 2,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其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关系, 完成表 1
表1:地球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地球的圈层结构
大气圈 外部圈层
水圈 生物圈
地壳 内部圈层
地幔 地核
主要特点
A .①
B.②
C.③
D.④
2.该石柱林的主要形成过程与图 5中字母序号直接相关的是
A.A
B.C
C. E
D.F
【知识构建】
根据考试说明关于本课的 “考试要点 ”和教材内容进行知识构建。
【重点图像】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高三一轮复习岩石圈学案
第二单元地表形态与地理环境知识点一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目标定位] 1.掌握内、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理解岩石圈的物质循环,明确其过程及图示。
3.结合具体地貌景观,分析其成因和分布。
一、内力作用 1.能量来源:主要是地球内部①__________________产生的热能。
2.表现形式及作用表现形式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地壳运动水平运动形成绵长的②________和巨大的③__________ 垂直运动引起地势的起伏变化和④__________岩浆活动岩浆只有⑤__________才能直接影响地表形态变质作用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二、外力作用1.能量来源:主要是⑥____________。
2.主要表现形式表现因素作用风化作用温度、水、⑦____使岩石发生⑧______________;为其他外力作用创造条件侵蚀作用水、冰川、空气等对地表岩石及其风化产物进行破坏;常使被侵蚀掉的物质离开原地,并在原地形成⑨____________地貌搬运作用风、流水、冰川等移动风化或侵蚀的产物;为堆积地貌的发育输送大量物质堆积作用外力减弱或遇到障碍物被搬运的物质堆积下来3.结果:使地表起伏状况趋向于⑩__________。
三、岩石圈的物质循环1.岩石的分类:A是⑪________,B是⑫________(或变质岩),C是⑬________(或沉积岩)。
2.地质作用:a⑭____________;b外力作用(或变质作用);c变质作用(或外力作用);⑮______作用。
【问题思考】1.比较:喜马拉雅山脉和东非大裂谷都是主要由地壳水平运动形成的,二者的形成有何不同吗?2.比较:形成长江三峡和长江三角洲的外力作用有何异同?3.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地质时期的生物遗体、遗迹的总称,化石只可能存在于哪类岩石中?探究点一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一地理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收集到了如下几幅地貌景观图片,并提出了以下问题,请你回答。
湖南省安仁一中高中地理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导学案2 湘教版必修1
一.外力作用:(1)能量来源:外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外部的_______。
(2)表现形式:表现为对地表物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等作用。
(3)对地表影响:其结果使地表趋于_______。
二.外力作用的表现1.请填写流水作用与风力作用比较表:外力作用分布地区作用形式地貌类型典型地貌流水作用风力作用2.冰川侵蚀可形成____、刃脊、冰斗、____等;海浪侵蚀可形成____、海蚀穴、海蚀平台、________、海蚀拱桥等。
3.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平整土地、修筑梯田、挖河修渠、修建水库等活动可以达到____的目的。
但是,人类的活动对地表形态的改变,又会产生消极的作用。
例如,____,____,会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加速河流、湖泊、水库的泥沙淤积,诱发洪涝、滑坡等灾害。
课内探究学案探究一 1 、两千万年以来,珠穆朗玛峰地区抬升了大约两万米,但珠穆朗玛峰海拔只有8848.13米。
2、黄河每年将16亿吨泥沙输往下游,大部分注入渤海,但千百万年来,渤海的轮廓并没有太大的变化。
3、上述现象说明什么问题?探究二1.完善下表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不断地改变着地表形态,形成千姿百态,丰富多彩的地貌景观。
分类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内力作用外力作用2.冲积扇、冲积平原、三角洲的位置有何不同?3.沙丘的迎风坡和背风坡的坡度有何不同?4、黄土高原和黄土高原地区钱沟万壑现象的形成有何不同?5、如果在沉积地貌处做一个剖面,剖面上会出现什么现象,试解释其原因?6、除了流水作用与风力作用外,还有哪些外力对地貌产生着巨大影响?它们作用下的地貌会是怎样的呢?外力的来源很多,作用形式也多,因而,塑造的地表形态千姿百态、丰富多彩。
人类生活在地球表面,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有何关系?试举例说明。
当堂检测1.下列地形中,由沉积作用形成的是( ) ①冲积扇②冰斗③沙丘④海蚀阶地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2.下列有关地貌成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黄土高原的黄土是由风力挟带的粉砂、尘土堆积而成的B.长江三峡是地壳上升,河流侵蚀下切形成的C.内蒙古高原西部的大片戈壁和裸岩荒漠是风力作用的产物D.塔克拉玛干沙漠中的沙丘和沙垄是典型的风蚀地貌3.下图为一条河流沿箭头方向流动,将会形成下列哪些地理景观( )A.峡谷 B.“U”形谷 C.湖泊 D.瀑布4.地表形态虽经千百万年的风雨侵蚀,但地面仍然是不平坦的,对此现象解释较为合理的是( ) A.海洋水位不断升降B.地壳运动不断发生C.时间还不够长 D.侵蚀不够强烈。
最新-高中地理 21《岩石圈与地表形态》学案6 鲁教版必
高中地理学案:第二单元第一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第一课时)一、预习目标预习岩石圈的结构、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
二、预习内容一、地球内部圈层横波:只能通过1、划分依据:地震波纵波:能通过2、圈层结构:、、二、岩石圈1、结构组成:包括的全部,软流层以上的部分2、物质组成:(1)岩浆岩成因:代表岩石:喷出岩:如玄武岩;侵入岩:如花岗岩成因:(2)沉积岩特征:、代表岩石:砂岩、页岩、石灰岩(3)变质岩成因:代表岩石:大理岩、板岩、石英岩、片麻岩3、物质循环(1)过程:地球内部的上升冷却形成;地表岩石在一系列作用下,形成;已经生成的岩石在的条件下,发生作用;各类岩石在地下深处发生,又形成新的。
(2)意义:①形成地球上丰富的②改变地表的,塑造千姿百态的③实现交换和传输,改变地表的课内探究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地球的圈层结构,认识自然环境的组成(2)了解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认识岩石圈的范围、结构,掌握地壳的组成;(3)岩石圈的组成物质及物质循环;学习重难点:重点:1、地壳内部物质循环难点:内部物质循环示意图的判读二、学习过程1、阅P28图,指出岩石圈的范围,并说明岩石圈对人类活动的意义?(结合2-1-2图)承转:人类活动受地表形态的影响,而岩石圈是形成地表形态的基础,因而,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岩石圈的具体情况。
一、岩石圈快速阅读一、二两部分内容,试设计本部分内容的知识框架:仔细阅读该部分内容完成下列问题:1、试用资料说明大洋地壳与大陆地壳的差异?2、阅读P30知识窗,了解岩石、矿物与元素的关系及地壳的元素组成?(根据时间采取课堂还是课后完成)3、试绘制简单的示意图说明各大岩石的形成及分类?(可分组进行;一组回答,其他组点评;老师可展示其他比较形象、实际的示意图)4、P29“裸露在地表的岩石”、“地壳中原有的岩石”可能指哪些岩石,这说明三大岩石之间有何联系?完成P31活动1。
5、地壳的物质循环对人类活动有何意义?完成P31活动2。
最新-高中地理 21《岩石圈与地表形态》学案1 鲁教版必
高中地理学案:第二单元第一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第二课时)一、预习目标预习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二、预习内容三、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1.内力作用:(1)能量来源: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________的热能。
(2)表现形式: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对地表影响:使地球表面变得_______。
2.外力作用:(1)能量来源:外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外部的_______。
(2)表现形式:表现为对地表物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等作用。
(3)对地表影响:其结果使地表趋于_______。
3.板块构造学说:全球_______分为______板块,板块处于不断的_______之中。
板块内部比较_______,板块交界地带活动比较_______。
板块_______常形成_______或海洋,_______地区常形成_______、海沟(一)内力作用的足迹1.地壳运动引起的岩层永久性_______、______,称为地质构造。
2.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______力,使岩层发生______,形成褶皱。
3.请根据教材内容填写下表:4.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______力或______力,超过了岩层所能承受的强度,岩层发生断裂,并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______、______形成断层。
5.大的断层常形成______或______。
6,研究地质构造,对于______、找水、工程建设等具有指导意义。
______多储存于背斜构造中;在向斜盆地中往往较易找到______;隧道、水库建设,则应尽量避开断层。
(二)外力作用的表现1.外力作用主要来源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他们通过_____作用、_____作用、_____作用、_____作用、_____作用、_____作用等形式,改变地表的形态。
2.请填写流水作用与风力作用比较表:3.冰川侵蚀可形成____、刃脊、冰斗、____等;海浪侵蚀可形成____、海蚀穴、海蚀平台、________、海蚀拱桥等。
最新-高中地理 21《岩石圈与地表形态》学案2 鲁教版必
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岩石圈与地表形态》学案学习目标2、了解岩石圈的组成。
3、知道岩石圈的三大类岩石、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4、了解内、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及其表现形式5、了解地壳运动形成的地质构造(褶皱、断层)的特点及其地表形态。
6、举例说明流水、风力、冰川等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学习重点:1、三大类岩石的转化2、内、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表的影响基础知识梳理一、地球内部圈层横波:只能通过1、划分依据:地震波纵波:能通过2、圈层结构:、、二、岩石圈1、结构组成:包括的全部,软流层以上的部分2、物质组成:(1)岩浆岩成因:代表岩石:喷出岩:如玄武岩;侵入岩:如花岗岩成因:(2)沉积岩特征:、代表岩石:砂岩、页岩、石灰岩(3)变质岩成因:代表岩石:大理岩、板岩、石英岩、片麻岩3、物质循环(1)过程:地球内部的上升冷却形成;地表岩石在一系列作用下,形成;已经生成的岩石在的条件下,发生作用;各类岩石在地下深处发生,又形成新的。
(2)意义:①形成地球上丰富的②改变地表的,塑造千姿百态的③实现交换和传输,改变地表的三、内、外作用与地表形态1.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表现为、、等。
2.外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表现为、、、等。
3、内、外力作用的关系:内力作用使地表变得,外力作用使地表趋于4.内力作用的足迹:(1)地质构造:地壳运动引起的岩层永久性变形、变位,最常见的有、(2)褶皱:①形态:和岩层形态背斜岩层一般向拱起向斜岩层一般向拱起②判断方法背斜:中心部分岩层较,两翼岩层较从岩层的新老关系上向斜:中心部分岩层较,两翼岩层较未侵蚀地貌:背斜常形成;向斜常形成或盆地③构造地貌背斜顶部受作用,裂隙发育,易被侵蚀成侵蚀后地貌向斜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常形成(3)断层:①含义:岩层受力并沿有明显的相对位移大断层,常形成或陡崖,如东非大裂谷断层一侧上升的岩块,常成为块状山或高地,如华山、庐山、泰山②构造地貌:另一侧相对下降的岩块,常形成或,如渭河平原沿断层线常发育成,有时有泉、湖泊5、外力作用:(1)主要表现:作用、作用、作用、作用等流水侵蚀作用:常形成、、(2)流水作用流水堆积作用:常形成、、风蚀作用:例如、(3)风力作用风积作用:例如、巩固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岩石组成了地球的坚硬外壳——岩石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岩石圈就是指地壳 B.岩石圈主要指土壤层以下的岩石部分C.岩石圈不包含软流层 D.岩石圈是地球内部圈层之一图1是“护送2018奥运圣火登顶珠峰的大本营”图片,图2是浙江“雁荡胜境”图片。
山东省高三地理 岩石圈 限时训练学案
一、选择题(50分)读“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1~2题。
1.a、b、c、d代表的地质作用分别是:A.岩浆冷却、外力作用、变质作用、重熔再生B.外力作用、岩浆冷却、变质作用、重熔再生C.外力作用、重熔再生、变质作用、岩浆冷却D.变质作用、岩浆冷却、外力作用、重熔再生2.读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②是沉积岩 B.①是岩浆岩 C.③是岩浆岩 D.③是岩浆读下图所示的两种地貌,回答3~5题。
3.左图所示地貌名称为:A.三角洲 B.沙丘C.冲积扇 D.沙丘4.右图所示地貌,其形成原因主要是A.流水侵蚀B.风力沉积 C.风力侵蚀 D.流水沉积5.造成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的主要外力是:A.风力 B.冰川C.流水 D.植物下图甲中数字为海拔高度,不同符号为不同年代的沉积岩层。
图乙中的数字为不同的地质作用。
据图完成6—8题。
6.图甲中甲地的地貌为()A.向斜山B.向斜谷C.背斜山D.背斜谷7.图甲中地貌形成的地质作用对应图乙中的()A.1 B.2 C.6 D.32010年4月以来,冰岛南部埃亚菲亚德拉冰川附近火山多次大规模喷火。
8.上右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代表此次火山活动的地质过程及形成的岩石是A.7、a B.3、d C.2、c D.1、d右图为某地地质9.图中岩石和地貌形态形成的先后顺序是A.②④①B.③①④C.④②①D.④①③10、该类地貌发于典型的山区A.风蚀现象显著B.岩石类型是花岗岩C.土层较薄,土壤贫瘠D.地表水丰富,地下水贫乏姓名分数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选项二、综合题(50分)11、下图为”亚洲东岸某地海陆分布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丁①②(1)①处地形是,形成原因是。
(2)从地质构造上看,甲山地属于构造,分析甲处地貌形态形成的原因。
(3)图中乙处海底地形的名称为 ,其所处的板块边界类型是。
(4)丙区域常出现的地质灾害主要是 (选择填空)。
A暴雨、泥石流 B火山喷发、地震 C台风、海啸D洪涝、滑坡(5)②处地质构造是 ,多形成河流其原因是(6)甲、丁两处,处,能够找到石油天然气,原因是1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山东省高三地理 岩石圈 限时训练学案
岩石圈测试训练一、选择题(50分)读“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1~2题。
1.a、b、c、d代表的地质作用分别是:A.岩浆冷却、外力作用、变质作用、重熔再生B.外力作用、岩浆冷却、变质作用、重熔再生C.外力作用、重熔再生、变质作用、岩浆冷却D.变质作用、岩浆冷却、外力作用、重熔再生2.读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②是沉积岩 B.①是岩浆岩 C.③是岩浆岩 D.③是岩浆读下图所示的两种地貌,回答3~5题。
3.左图所示地貌名称为:A.三角洲 B.沙丘C.冲积扇 D.沙丘4.右图所示地貌,其形成原因主要是A.流水侵蚀B.风力沉积 C.风力侵蚀 D.流水沉积5.造成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的主要外力是:A.风力 B.冰川C.流水 D.植物下图甲中数字为海拔高度,不同符号为不同年代的沉积岩层。
图乙中的数字为不同的地质作用。
据图完成6—8题。
6.图甲中甲地的地貌为()A.向斜山B.向斜谷C.背斜山D.背斜谷7.图甲中地貌形成的地质作用对应图乙中的()A.1 B.2 C.6 D.32010年4月以来,冰岛南部埃亚菲亚德拉冰川附近火山多次大规模喷火。
8.上右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代表此次火山活动的地质过程及形成的岩石是A.7、a B.3、d C.2、c D.1、d右图为某地地质9.图中岩石和地貌形态形成的先后顺序是A.②④①B.③①④C.④②①D.④①③10、该类地貌发于典型的山区A.风蚀现象显著B.岩石类型是花岗岩姓名分数C.土层较薄,土壤贫瘠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选项二、综合题(50分)11、下图为”亚洲东岸某地海陆分布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丁①②(1)①处地形是,形成原因是。
(2)从地质构造上看,甲山地属于构造,分析甲处地貌形态形成的原因。
(3)图中乙处海底地形的名称为 ,其所处的板块边界类型是。
(4)丙区域常出现的地质灾害主要是 (选择填空)。
A暴雨、泥石流 B火山喷发、地震 C台风、海啸D洪涝、滑坡(5)②处地质构造是 ,多形成河流其原因是(6)甲、丁两处,处,能够找到石油天然气,原因是1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高中地理《岩石圈与地表形态》学案3 鲁教版必修1
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第一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建议2课时)课程标准: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运用示意图说明岩札记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一、导与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岩石圈的组成和结构特点。
(2)认识组成岩石圈的三大类岩石及其相互转化进程。
(3)了解内、外力作用的特点及其与地表形态变化的关系。
2.能力目标:(1)能绘制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进一步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
(2)结合实例,分析各种不同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态度、情感及价值观的形成: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提高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形成正确的环境观。
二、导与学过程(一)情景设置(1)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用到这样的词语:“水滴石穿”,“沧海桑田”,“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你知道从地质学观点看,这些词语是什么含义吗?“水滴石穿”体现外力作用中的流水的侵蚀作用;“沧海桑田”体现内力作用中的垂直运动导致海陆变迁;“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体现由于地质作用引起河流改道。
(2)我们今天看到的地表形态只是地壳演化史中的一个镜头,随着地壳运动,地表形态还将不断变化。
(二)岩石圈的结构、地球的内部圈层1.阅读教材前言部分及P27第一段,回答:(1)地球内部大致可分为几个圈层?从地心到地表依次为?(2)你能说出软流层的概念吗?(3)读课本P28图2—1—2岩石圈结构示意图,说出岩石圈范围?(4)【探究】岩石圈和地壳的范围一样吗?二者有何区别?2.地壳的结构札记(1)阅读教材P27第二段,回答。
地壳在水平方向上分为几种类型?它们有什么区别?【探究】(1)大洋地壳没有硅铝层,对吗?(2)硅镁层,以硅镁为主,缺少铝,这个说法对吗?(三)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1.读P28第一段文字,结合图2—1—3“花岗岩与玄武岩”思考:岩浆岩是如何形成的?花岗岩与玄武岩有何异同?说明为什么玄武岩表面会形成许多气孔?2.读P29第一段文字结合图2—1—4“沉积岩形成示意图”,思考:沉积岩是如何形成的?它有哪两个典型特征?为什么说沉积岩能很好地反映地球历史?而岩层和化石是记录地球历史的“书页和文字”?3.阅读P29第二段和表2—1—1“常见原岩与变质岩关系”,思考:变质岩是如何形成的?你知道常见原岩和变质岩的关系吗?举例说明。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3单元 第一节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学案 鲁教版-鲁教版高三全册地理学案
第3单元第一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一)岩石圈与地表形态读考纲·析考情·明考向第一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1.识记:内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和对地貌的影响。
2.理解:地壳物质循环的过程,地质构造与地貌的关系。
3.应用:运用内外力作用解释地貌的形成;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
考点一地球的圈层结构[核心知识再现]1.地震波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地球固体表面以下可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
具体分析如下图所示:3.地球的外部圈层(1)A大气圈:是包裹地球的气体层。
(2)B水圈:由液态水、固态水和气态水组成。
(3)C 生物圈:占有大气圈底部、水圈全部和岩石圈上部。
[高分素养提升]组成下图所示山体岩石的矿物直接来自( )A.地表B.地壳上部C.地壳下部D.地幔解析在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此处是岩浆的发源地。
答案 D地球内部圈层的对比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将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
圈层名称不连续面厚度(km)地震波的速度变化特点地壳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平均172 900纵波和横波速度明显加快纵波速度突然下降,横波消失①固体外壳;②厚度最小,其中大陆地壳较厚,大洋地壳较薄地幔上地幔①固态,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物质处于熔融状态;②温度、压力、密度增大下地幔呈熔融状态地核外核固态,压力、密度很大内核[真题考向探究]考向地球圈层关系的分析(2016·江苏地理,22)下图为地球系统物质循环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题。
(双选)地球内部圈层与大气圈的关系是( )A.生物圈是大气中的碳进入内部圈层的纽带B.地球内部能量的释放导致全球气候变暖C.火山活动使地球内部的碳释放到大气圈D.大气圈吸收太阳能使地球内部不断增温解析全球气候变暖是人类大量燃烧矿物燃料,排放大量的CO2所致,与地球内能的释放关联较少;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能较少,地球内部温度的变化与大气增温没有必然联系。
高中地理岩石圈导学案
三大岩石及其转化
类型
代表
特点
利用状况
岩
浆
岩
侵入岩
矿物结晶颗粒较大,质密
花岗岩是坚固、美观的建筑材料
喷出岩
矿物结晶颗粒小,质松。有的有流纹或气孔
沉积岩
建筑材料和化工原料;煤、石油等重要能源;
化石用于科研
变质岩
大理岩是建筑材料;铁矿石是钢铁工业的重要原料
岩浆岩沉积岩与变质岩的对应转化
花岗岩---
石灰岩---
砂岩砾岩---
页岩---
地质作用
1.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板块关系总示意图
边界类型
示意图
明显地形
实例
生长边界
消亡边界
碰撞边界
陆-陆
陆-洋
马里亚纳群岛及海沟
俯冲边界(陆-洋)
俯冲角小
安第斯山脉;秘鲁、智利海沟
俯冲角层
背斜
向斜
判
断
方
法
形态
中部隆起
岩层受力断裂并沿断裂面
有明显相对位移
岩层新老
中新翼老
图示
构造地貌
正常
谷地或盆地
倒置
谷地
图示
实际意义
图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岩石圈测试训练
一、选择题(50分)
读“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1~2题。
1.a 、b 、c 、d 代表的地质作用分别是:
A .岩浆冷却、外力作用、变质作用、重熔再生
B .外力作用、岩浆冷却、变质作用、重熔再生
C .外力作用、重熔再生、变质作用、岩浆冷却
D .变质作用、岩浆冷却、外力作用、重熔再生 2.读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②是沉积岩
B .①是岩浆岩
C .③是岩浆岩
D .③是岩浆 读下图所示的两种地貌,回答3~5题。
3.左图所示地貌名称为:
A .三角洲
B .沙丘
C .冲积扇
D .沙丘 4.右图所示地貌,其形成原因主要是
A .流水侵蚀
B .风力沉积
C .风力侵蚀
D .流水沉积 5.造成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的主要外力是:
A .风力
B .冰川
C .流水
D .植物
下图甲中数字为海拔高度,不同符号为不同年代的沉积岩层。
图乙中的数字为不同的地质作用。
据图完成6—8题。
6.图甲中甲地的地貌为 ( ) A .向斜山 B .向斜谷
C .背斜山
D .背斜谷
7.图甲中地貌形成的地质作用对应图乙中的( ) A .1 B .2 C .6 D .3
2010年4月以来,冰岛南部埃亚菲亚德拉冰川附近火山多次大规模喷火。
8.上右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代表此次火山活动的地质过程及形成的岩石是 A .7、a B .3、d C .2、c D .1、d 右图为某地地质
9.图中岩石和地貌形态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A.②④①
B.③①④
C.④②①
D.④①③ 10、该类地貌发于典型的山区 A .风蚀现象显著
B.岩石类型是花岗岩
C.土层较薄,土壤贫瘠
D.地表水丰富,地下水贫乏
二、综合题(50分)
11、下图为”亚洲东岸某地海陆分布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丁
①
②
(1)①处地形是,形成原因是。
(2)从地质构造上看,甲山地属于构造,分析甲处地貌形态形成的原因。
(3)图中乙处海底地形的名称为 ,其所处的板块边界类型是。
(4)丙区域常出现的地质灾害主要是 (选择 填空 )。
A 暴雨、泥石流
B 火山喷发、地震
C 台风、海啸
D 洪涝、滑坡
(5)②处地质构造是 ,多形成河流其原因是
(6)甲、丁两处,处,能够找到石油天然气,原因是
1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图表示的是在作用下形成
的地貌。
(2)B图是地貌,往往形成于地
区;近年由于人类等不合理的
活动,造成B图中的景观出现不断蔓延、扩大的趋势。
治理这种危害应采取的措施为
(3)根据等高线数值判断,C图中地形是五种基本类型中
的,判断理由;
图上的地质构造是,
判断理由是;
此处地形的形成原因是。
11、【解析】从图中海拔可看出,右侧为海洋,因此水循环类型为海陆间循环;甲处的岩层弯曲显示
此处为向斜构造,是典型的地形倒置;乙处位于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交界处,其边界类型为消亡边界;丙区域由于位于板块交界地带,多火山和地震。
【答案】 (1)冲积平原河流中下游泥沙淤积形成
(2)向斜向斜的槽部受到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形成山岭。
(3)海沟消亡边界
(4)B
(5)断层断层处岩石破碎,裂隙发育,容易被侵蚀而形成河流
(6)丁丁处是背斜,拱形构造有利于石油天气的富集
12、答案(1)流水沉积三角洲(平原)
(2)沙丘干旱、半干旱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退耕还林还草,严禁过度放牧(3)丘陵地势起伏不大,坡度比较和缓,等高线数值小于250米向斜中心岩层较新,四周岩层较老向斜槽部受挤压,岩石致密(坚硬)不易被侵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