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上册全等三角形常见辅助线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经典题型辅助线作法
全等三角形常见辅助线作法【例1】.已知:如图6,△BCE 、△ACD 分别是以BE 、AD 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且BE AD =,△CDE 是等边三角形.求证:△ABC 是等边三角形.【例2】、如图,已知BC > AB ,AD=DC 。
BD 平分∠ABC 。
求证:∠A+∠C=180°.一、线段的数量关系: 通过添加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转移线段到一个三角形中证明线段相等。
1、倍长中线法【例. 3】如图,已知在△ABC 中,90C ︒∠=,30B ︒∠=,AD 平分BAC ∠,交BC 于点D . 求证:2BD CD =证明:延长DC 到E ,使得CE=CD,联结AE ∵∠ADE=60°∵∠C=90° ∴△ADE 为等边三角形 ∴AC ⊥CD ∴AD=DE ∵CD=CE ∵DB=DA∴AD=AE ∴BD=DE ∵∠B=30°∠C=90° ∴BD=2DC ∴∠BAC=60° ∵AD 平分∠BAC ∴∠BAD=30°∴DB=DA ∠ADE=60°DCBADCB EA【例4.】 如图,D 是ABC ∆的边BC 上的点,且CD AB =,ADB BAD ∠=∠,AE 是ABD ∆的中线。
求证:2AC AE =。
证明:延长AE 到点F,使得EF=AE 联结DF在△ABE 和△FDE 中 ∴∠ADC=∠ABD+∠BDABE =DE∵∠ABE=∠FDE∠AEB=∠FED ∴∠ADC=∠ADB+∠FDE AE=FE 即 ∠ADC = ∠ADF ∴△ABE ≌ △FDE (SAS ) 在△ADF 和△ADC 中 ∴AB=FD ∠ABE=∠FDE AD=AD ∵AB=DC ∠ADF = ∠ADC ∴ FD = DC DF =DC∵∠ADC=∠ABD+∠BAD ∴△ ADF ≌ ADC(SAS) ∵ADB BAD ∠=∠ ∴AF=AC ∴AC=2AE【变式练习】、 如图,△ABC 中,BD=DC=AC ,E 是DC 的中点,求证:AD 平分∠BAE.【小结】熟悉法一、法三“倍长中线”的辅助线包含的基本图形“八字型”和“倍长中线”两种基本操作方法,倍长中线,或者倍长过中点的一条线段以后的对于解决含有过中点线段有很好的效果。
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2《全等三角形》中常见辅助线
全等三角形⑴----常见辅助线一.已知中点D1.线段倍长(或作平行线)A模型:如图,已知OA=OC,再倍长DO,使OB=OD,则△AOB≌△COD(SAS) C⑴.如图,在△ABC中,D是BC边的中点. BB A①.求证:AB+AC>2AD;②.若AB=5,AC=7,AD的取值范围为.CD1⑵如图,CE是△ACD中线,点B在AD的延长线上,BD=AC,∠ACD=∠ADC,求证:CE= BC.2CA BDEE⑶.如图,AB=AE,AB⊥AE,AD=AC,AD⊥AC,点M为BC的中点,求证:DE=2AM.DAB CME⑷.如图,四边形BEFC中,D为BC中点,∠EDF=90 ,求证:BE+FC>EF.FB CD2.作垂线(知中点作垂线;证中点作垂线)C模型:如图,OA=OB,BC⊥CD,AD⊥CD,则△AOD ≌△BOC(AAS) A⑴.如图,△ABC 中,D 为 BC 的中点.BO①在图中作出 CM⊥AD,BN⊥AD,垂足分别为点 M,N; D②⑵求证:DM=DN; ③若 AD=3,求 AM+AN 的值.A DBC⑵.如图,CD 为△ABC 的角平分线,E,F 分别在 CD,BD 上,且 DA=DF,EF=AC.求证:EF ∥BC.C EBADFE⑶.如图,BC⊥CE,BC=CE,AC⊥CD,AC=CD,DE 交 AC 的延长线于点 M,M 是 DE 的中点. ①求证:AB⊥AC;②若 AB=8,求 CM 的长.BAC MD⑷.如图,已知 A(-2,1),C(0,2),且 C 为线段 AB 的中点,求点 B 的坐标.y BCAxO3.证中点【方法技巧】证线段的中点,常过线段的端点构造一组平行线,或过线段的两端点向过中点的线段作垂线,根据AAS或ASA构造全等三角形,证题关键往往是证明一组对应边相等.【作平行证中点】⑴.如图,在△ABC中,∠ABC=∠ACB,D,E分别是AC和AC的延长线上的点,连接BD,BE,若AB=CE,∠DBC=∠EBC.求证:D是AC的中点.ADCBE⑵.如图,AB⊥AE,AB=AE,AC⊥AD,AC=AD,AH⊥DE于点H,延长AH交BC于点M.求证:M是BC的中点.ADHCB ME【作垂线证中点】⑶.如图,AB⊥AC,AB=AC,D是AB上一点,CE⊥CD,CE=CD,连接BE交AC于点F,求证:F是BE的中点.EAFDB C⑷如图,A,B,C三点共线,D,C,E三点共线,∠A=∠DBC,EF⊥AC于点F,AE=BD.①求证:C是DE的中点;②求证:AB=2CF. ABFD E二、线段的和差处理1.等线段代换法C⑴如图,CD为△ABC的中线,M,N分别为直线CD上的点,且BM∥AN.①求证:AN=BM;②求证:CM+CN=2CDMA BDN⑵如图,△ABC中,∠BAC=90︒,AB=AC,AN是过点A的一条直线,且BM⊥AN于点M,CN⊥AN于点N.①求证:AM=CN;②求证:MN=BM-CN.AMCBN⑶如图,在△ABC中,AD⊥BC于D,且AD平分∠BAC,CE⊥AB于点E,交AD于点F.①求证:BD=CD; A②若AF=BC,求证:AC-CE=EF.E FB CD⑷.如图,△ABC中,AC=BC,∠ACB=90︒,D为BC延长线上一点,BF⊥AD于点F,交AC于点E. A①求证:BE=AD;②过C点作CM∥AB交AD于点M,连接EM,求证:BE=AM+EM. FEMB DC2.截长补短法(直接和间接)如图,△ABC 中,∠CAB=∠CBA=45 ,CA=CB,点 E 为 BC 的中点,CN ⊥AE 交 AB 于点 N. ①求证:∠1=∠2;②求证:AE=CN+EN. (用多种方法) 方法 1:直接截长BN E12CA方法 2:间接载长BN E12CA方法 3:直接补短BN E12C AAB方法 4:间接补短N E12C三、角平分线模型 A1.作垂线1 P模型:如图,∠1=∠2,PA⊥OA,PB⊥OB,则PA=PB. 2O B⑴如图,△ABC中,CD是角平分线,AC=3,BC=5,求S△ACD∶S△BCD的值.CBA D⑵.如图,四边形ABCD中,AC平分∠BAD,CE⊥AB于点E,且∠B+∠D=180︒,求证:AE=AD+BE.CDBA E⑶.如图,△ABC中,AC>AB,F为BC的中点,FD⊥BC,交∠BAC的平分线于点D,DE⊥AC于点E.A C-A B①求证:BD=CD;②求证:AB+AC=2AE;③直接写出的值C EA是.EFB CD⑷如图,△ABC中,AB=AC,D为△ABC外一点,且∠1=∠2,AB⊥BD于点M.①求证:AD平分△BDC的B D-CD A外角;②求的值.D M B 1M2C D2.截长补短 A模型:如图,若∠AOP=∠BOP,OA=OB,则△OAP≌△OBP P ⑴.如图,四边形ABCD中,AC平分∠DAB,∠B+∠D=180 ,求证:CD=CB. O BCD12B B⑵.△ABC中,AB>AC,AD平分∠BAC,AE=AC,连DE.①求证:∠C>∠B;②若AB-AC=2,BC=3,求△BED的周长.AB CD⑶.如图,AD∥BC,E是CD上一点,且∠1=∠2,∠3=∠4,求证:AB=AD+BCCED12 43A B⑷.如图,BC>AB,AD=CD,∠1=∠2,探究∠BAD与∠C之间的数量关系.(多种方法)D DA A1 12 2B C CB3.角平分线+垂线:延长法 AC 模型:如图,若∠1=∠2,AC⊥OC,延长AC交OB于点B,则△OCA≌△OCB.⑴.如图,在△ABC中,AD平分∠BAC,CE⊥AD于点E,探究∠ACE,∠B,O B∠ECD之间的数量关系.AEB CD⑵.如图,在△ABC中,AB<BC,BP平分∠ABC,AP⊥BP于P点,连接PC,若△ABC的面积为4,求△BPC 的面积.APB C⑶.如图,在△AOB中,AO=OB,∠AOB=90 ,BD平分∠ABO交AO于点D,AE⊥BD交BD的延长线于点E,求证:BD=2AE.AEDBO⑷.如图,四边形ABCD中,AD∥BC,AE,BE分别平分∠DAB,∠CBA.①求证:AE⊥BE;②求证:DE=CE;③若AE=4,BE=6,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DAEBC四、半角与倍角模型⑴如图,已知 AB=AC,∠BAC=90°,∠MAN=45°,过点 C 作 NC⊥AC 交 AN 于点 N,过点 B 作 BM⊥AB 交 AM 于点 M ,连接 MN.①当∠MAN 在∠BAC 内部时,求证:BM+CN=MN.MBNCA②如图,在①的条件下,当 AM 和 AN 在 AB 同侧时,①的结论是否成立?请说明理由.NCMBA⑵如图,在△ABC 中,CA=CB,∠ACB=120°,E 为 AB 上一点,∠DCE=60°,∠DAE=120°,求证: DE-AD=BE.CABED⑶如图,在△ABC 中,CA=CB,∠ACB=120°,点 E 为 AB 上一点,∠DCE=∠DAE=60°,求证:AD+DE=BE.DCBAE1 ⑷.①如图 1,在四边形 ABCD 中,AB=AD,∠B+∠D=180°,E,F 分别是 BC,CD 上的点,且∠EAF= ∠2 DBAD,求证:EF=BE+DF;AFCBE②如图 2,在①条件下,若将△AEF 绕点 A 逆时针旋转,当点 E,F 分别 FD运动到 BC,CD 延长线上时,则 EF,BE,DF 之间的数量关系是.A。
八年级上-常见全等辅助线
常见全等辅助线知识集结知识元倍长中线型知识讲解倍长中线型辅助线一般跟中点相关,在初中阶段与中点相关的辅助线大体分成三大类:倍长中线(这里的中线指的是过中点的任意线段)、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中位线.其中后两种辅助线会在初二下学期的四边形章节中讲到,在此不做过多讲解,本节所讲的中点相关的辅助线主要是倍长中线型辅助线(这里的中线指的是过中点的任意线段),此种模型的本质都是构造“8字型”全等,主要分成三类处理方法:(1)倍长中线型——这里的中线指的是标准的三角形的中线,具体模型如下:已知:点D为AC边的中点作法:延长BD至E,使得DE=BD,连结AE.2.倍长过中点的任意线段型——这里只需要出现中点即可构造,具体模型如下:已知:点D为AC边的中点作法:延长FD至E,使得DE=DF,连结AE.3.平行线构造“8字型”——中点不是三角形的边的中点,具体模型如下:已知:点E为DF的中点作法:过点D作DM//AF,交AC于点M.另外,平行线构造“8字型”的模型还可以有以下两种类型:例题精讲倍长中线型例1.已知,如图△ABC中,AB=5,AC=3,则中线AD的取值范围是.例2.'如图,AD是△ABC的中线,BE交AC于E,交AD于F,且AE=EF,求证:AC=BF.'例3.'【阅读理解】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时,老师提出了如下问题:如图1,△ABC中,若AB=8,AC=6,求BC边上的中线AD的取值范围.小明在组内经过合作交流,得到了如下的解决方法:延长AD到点E,使DE=AD,请根据小明的方法思考:(1)由已知和作图能得到△ADC≌△EDB的理由是.A.SSS B.SAS C.AAS D.HL(2)求得AD的取值范围是.A.6<AD<8B.6≤AD≤8C.1<AD<7D.1≤AD≤7【感悟】解题时,条件中若出现“中点”“中线”字样,可以考虑延长中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把分散的已知条件和所求证的结论集合到同一个三角形中.【问题解决】(3)如图2,AD是△ABC的中线,BE交AC于E,交AD于F,且AE=EF.求证:AC=BF.'倍长过中点的任意线段型知识讲解当题目中出现中点,而没有合适的中线可以倍长时,也可以考虑倍长过中点的任意一条线段,构造“8字型”全等.例题精讲倍长过中点的任意线段型例1.'如图,在△ABC中,AB>AC,E为BC边的中点,AD为∠BAC的平分线,过E作AD的平行线,交AB于F,交CA的延长线于G.求证:BF=AC+AF.'例2.'如图,△ABC中,E,F分别在AB,AC上,DE⊥DF,D是中点,试比较BE+CF与EF的大小.'平行线构造“8字型”知识讲解当题目中出现中点,但此中点不是三角形的某条边的中点,只是与三角形某条边有交点时,则可以考虑利用作平行线的方法构造“8字型”的全等.例题精讲平行线构造“8字型”例1.'如图,△ABC中,AB=AC,D在AB上,F在AC的延长线上,且BD=CF,连接DE交BC于E.求证:DE=EF.'例2.'如图,AC∥BD,E为CD的中点,AE⊥BE(1)求证:AE平分∠BAC,BE平分∠ABD;(2)线段AB、AC、BD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写出你的结论并证明.'例3.'阅读下面的题目及分析过程,并按要求进行证明.已知:如图,E是BC的中点,点A在DE上,且∠BAE=∠CDE.求证:AB=CD.分析:证明两条线段相等,常用的一般方法是应用全等三角形或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观察本题中要证明的两条线段,它们不在同一个三角形中,且它们分别所在的两个三角形也不全等.因此,要证AB=CD,必须添加适当的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或等腰三角形.现给出如下三种添加辅助线的方法,请任意选择其中一种,对原题进行证明.'截长法添加辅助线知识讲解在已知条件中、证明的结论中出现某三条线段,甚至是四条线段的关系时(或者猜想某三条线段的关系时),优先考虑的就是方法就是截长、补短法.截长和补短是两种方法:截长是把长线段截成两条短线段;补短是把两条短线段之一补成一条长线段,两种方法有时候可以通用,但是由于证明方法和已知条件的局限性,有时候会需要学生辨别一下具体使用截长还是补短,所以分析已知条件非常重要.举例说明:1.当三线关系出现在已知条件中,如:已知AC=AB+BD,则(1)截长法具体操作:在线段AC上截取AM=AB条件转化:已知条件“AC=AB+BD”就变成了“AM=AB和CM=BD”【注】当然也可以在线段AC上截取AM=BD,具体截取的方法选择,由题中的其他已知条件决定.(2)补短法具体操作:延长AB至N,使得AN=AC条件转化:已知条件“AC=AB+BD”就变成了“AN=AC和BN=BD”【注】当然也可以延长BA、BD、DB,具体延长哪条线段、向哪个方向延长,由题中的其他已知条件决定.2.当三线关系出现在待证明的结论中,如:证明AC=AB+BD,则(1)截长法具体操作:在线段AC上截取AM=AB条件转化:待证明的结论“AC=AB+BD”就变成了“CM=BD”,而多出了一个已知条件“AM=AB”【注】当然也可以在线段AC上截取AM=BD,具体截取的方法选择,由题中的其他已知条件决定.(2)补短法具体操作:延长AB至N,使得AN=AC条件转化:待证明的结论“AC=AB+BD”就变成了“BN=BD”,而多出了一个已知条件“AN=AC”【注】当然也可以延长BA、BD、DB,具体延长哪条线段、向哪个方向延长,由题中的其他已知条件决定.例题精讲截长法添加辅助线例1.'如图,已知AD为等腰三角形ABC的底角的平分线,∠C=90°,求证:AB=AC+CD.'例2.'如图,△ABC中,∠B=60°,∠BAC,∠ACB的平分线AD,CE交于点O,说明AE+CD=AC的理由.'例3.'如图1,△ABC中,∠BAC=90°,∠ABC=45°,点P为△ABC三条平分线的交点,连PA,PB,PC.(1)求证:BC=AB+AP;(2)如图2,若将“∠ABC=45°”变为“∠ABC=60°”,其余条件不变,求证:AC=AB+BP.'补短法添加辅助线知识讲解当题目中出现两条以上的线段的关系时,常会优先考虑截长补短法,其补短法是将某一条短线段补成长线段,再分别证明线段相等.例题精讲补短法添加辅助线例1.'如图,△ABC内,∠BAC=60°,∠ACB=40°,P,Q分别在BC,CA上,并且AP,BQ分别是∠BAC,∠ABC的平分线,求证:BQ+AQ=AB+BP.'例2.'(1)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AD,∠B=∠D=90°,E、F分别是边BC、CD上的点,且∠EAF=∠BAD.求证:EF=BE+FD;(2)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AD,∠B+∠D=180°,E、F分别是边BC、CD上的点,且∠EAF=∠BAD,(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3)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AD,∠B+∠ADC=180°,E、F分别是边BC、CD延长线上的点,且∠EAF=∠BAD,(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请写出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当堂练习填空题已知,如图△ABC中,AB=5,AC=3,则中线AD的取值范围是.解答题练习1.'如图,△ABC中,E,F分别在AB,AC上,DE⊥DF,D是中点,试比较BE+CF与EF的大小.'练习2.'如图:在△ABC中,点D在AB边上,点E在AC边的延长线上,CE=BD,DG=GE.求证:AB=AC.'如图,AD为△ABC的角平分线,M为BC的中点,ME∥AD交BA的延长线于E,交AC于F.求证:BE=CF.'练习4.'如图,△ABC内,∠BAC=60°,∠ACB=40°,P,Q分别在BC,CA上,并且AP,BQ分别是∠BAC,∠ABC的平分线,求证:BQ+AQ=AB+BP.'练习5.'如图,AD是△ABC的中线,BE交AC于E,交AD于F,且AE=EF,求证:AC=BF.'练习6.'如图,在△ABC中,AB>AC,E为BC边的中点,AD为∠BAC的平分线,过E作AD的平行线,交AB于F,交CA的延长线于G.求证:BF=AC+AF.'练习7.'如图,△ABC中,AB=AC,D在AB上,F在AC的延长线上,且BD=CF,连接DE交BC于E.求证:DE=EF.'练习8.'如图,在△ABC中,∠ABC=60°,AD、CE分别平分∠BAC、∠ACB,求证:AC=AE+CD.'练习9.'如图所示,在五边形ABCDE中,AB=AE,BC+DE=CD,∠ABC+∠AED=180°,求证:DA平分∠CDE.'练习10.'ABCD是正方形,P为BC上任意一点,∠PAD的平分线交CD于Q,求证:DQ=AP-BP.'练习11.'如图,已知AD为等腰三角形ABC的底角的平分线,∠C=90°,求证:AB=AC+CD.'练习12.'已知,如图:AD是△ABC的中线,AE⊥AB,AE=AB,AF⊥AC,AF=AC,连结EF.试猜想线段AD与EF的关系,并证明.'。
八上数学全等三角形做辅助线知识点(自己整理)
数学知识点:1.截长补短法:当题目中出现两条线段之和或两条线段之差等于第三边时,往往联想到截长或补短。
所谓截长,就是指将长的线段截去一段和某条线端相等。
所谓补短,就是将某条较短线段加长使其和长线段相等。
经验:无论截长还是补短,必能推出两个三角形全等。
(其他:当三条线段中有两条平行时,一般将两条线段平移到一条线上。
)2.照猫画虎:(1)在构造三角形过程中,常常把某一三角形固定看做猫,在图形中画一个与它全等的三角形,叫做虎,及照猫画虎。
(2)在实战中,常会遇见一类特殊的图形,采用的方法是把胖子变瘦子或把瘦子变胖子,作为照猫画虎的经典图例。
经常做等腰线来画图。
(3)书面语言叫做割补法。
(其他:这类题目经常做互补的两个角中锐角的等角线或钝角的补角的等角线。
)3.角分线妙用:当题目中出现角分线时,一般可联想到两种方法A.做双垂B.做翻折。
(其他:(1)当出现SSA图例时,不能直接用,可通过做双垂论证。
(2)内对角互补的四边形一般做双垂线或补交线。
)4.旋转90°:(1)当图形中出现具有公共顶点的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时,可必出现一对旋转90°的全等三角形。
(2)当题目中出现两条线段a,b有a⊥b且a=b时,可联想到构造旋转90°的全等三角形。
(3)当图形具有等邻边特征时,可以把图形的某部分绕等邻边的公共端点旋转到另一位置。
(如等腰直角三角形一般旋转90°,等边三角形旋转60°。
)(其他:1)几何问题中当论证关系时一般考虑两方面A.数量关系B.位置关系。
2)旋转90°的全等三角形的特征是:对应边相等且夹角90°。
3)等腰直角三角形底边上的高等于底边上的一半而一般的三角形没有这个条件(见下图)。
)AB=AC AB=AC(图画的不像),AD=½BC=BD=CD。
5.旋转60°:当图形中出现具有公共顶点的两个等腰三角形时,一般可得到两个旋转角为α的全等三角形,特别的,当出现两个等边三角形时,旋转角α=60°。
八年级数学上册全等三角形常见辅助线
在AB上取点F使得AF=AD,连接EF
第14页/共21页
Ⅴ.“周长问题”的转化 借助“角平分线性质”
1.如图,△ABC中,∠C=90o,AC=BC,AD平分∠ACB, DE⊥AB.若AB=6cm,则△DBE的周长是多少?
BE+BD+DE
C D
BE+BD+CD
BE+BC
A
B E
BE+AC
BE+AE
AB
求证:AB=AC+CD
AEBiblioteka 12BDC
在AB上取点E使得AE=AC,连接DE F 在AC的延长线上取点F使得CF=CD,连接DF
第13页/共21页
如图所示,已知AD∥BC,∠1=∠2, ∠3=∠4,直线DC经过点E交AD于点D, 交BC于点C。求证:AD+BC=AB
D
1 2
A
E C截 长
4 3
补
F
B短
第6页/共21页
Ⅱ.角平分线上点向两边作垂线段
典例3:如图,梯形中, ∠A= ∠D =90o, B A
BE、CE均是角平分线,
求证:BC=AB+CD.
F
过点E作EF⊥BC
E
构造了:
全等的直角三角形且距离相等 C
D
思考: 你从本题中还能得到哪些结论?
第7页/共21页
Ⅱ.角平分线上点向两边作垂线段
2.如图,梯形中, ∠A= ∠D =90o, BE、CE均是角平分线,
D
全等的直角三角形且距离相等
O
思考: 你从本题中还能得到哪些结论?
C P
G EB
第9页/共21页
Ⅲ.垂直平分线上点向两端连线段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作业课件 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 专题课堂(三) 三角形全等中辅助线的常见类型
△BMF 和△BEF 中,B∠MM=BFB=E,∠EBF, ∴△BMF≌△BEF,∴MF=EF, BF=BF,
3.如图,AB=AE,AB⊥AE,AD=AC,AD⊥AC,点M为BC的中点, 求证:DE=2AM.
解:延长AM至N,使MN=AM,连接BN,∵点M为BC的中点,∴BM= CM.又∵∠BMN=∠CMA,∴△AMC≌△NMB(SAS),∴AC=BN,∠C= ∠ NBM , ∠ ABN = ∠ ABC + ∠ NBM = ∠ ABC + ∠ C = 180° - ∠ BAC = ∠ EAD.∵AC = AD , ∴ BN = AD , 又 AB = EA , ∴ △ ABN≌△EAD(SAS) , ∴DE=NA,又∵AM=MN,∴DE=2AM
(2)结论还成立.理由同(1)
9.如图,在四边形 ABCD 中,AB=AD,∠B+∠D=180°,E,F 分别是边 BC,CD 上的点,且∠EAF=12 ∠BAD,求证:EF=BE+FD.
解:将△ADF 顺时针旋转得到△ABG,使得 AD 与 AB 重合,则△ADF ≌△ABG,∴∠FAG=∠BAD,AF=AG,FD=GB,∠ABG=∠D,∵∠ ABE+∠D=180°,∴∠ABG+∠ABE=180°,即 G,B,E 共线.∵∠
∵MF图,在Rt△ABC中,∠ACB=90°,AC=BC,点D为BC的中点, CE⊥AD于点E,其延长线交AB于点F,连接DF.求证:∠ADC=∠BDF.
解:过点B作BG∥AC,交CF的延长线于点G,∴∠G=∠ACE.∠CBG= ∠ ACB = 90° , ∵ AC⊥BC , CE⊥AD , ∴ ∠ ACE + ∠ DCE = ∠ ADC + ∠DCE=90°,∴∠ACE=∠ADC,∴∠G=∠ADC.又∵AC=CB,∠ACD =∠CBG=90°,∴△ADC≌△CGB(AAS),∴BG=CD=BD.在等腰直角 △ ABC 中 , ∠ CAB = ∠ ABC = 45° , ∵ BG∥AC , ∴ ∠ GBF = ∠ CAB , ∴ ∠ GBF = ∠ DBF , 又 ∵ BF = BF , BG = BD , ∴ △ GBF≌△DBF(SAS) , ∴∠G=∠BDF,∴∠ADC=∠BDF
八年级数学几何图形第05讲 全等三角形的常见辅助线(学生版)
第05讲全等三角形的常见辅助线(原卷版)第一部分典例剖析+针对训练类型一倍长中线和类倍长中线1.(2021秋•齐河县期末)(1)方法呈现:如图①:在△ABC中,若AB=6,AC=4,点D为BC边的中点,求BC边上的中线AD的取值范围.解决此问题可以用如下方法:延长AD到点E使DE=AD,再连接BE,可证△ACD≌△EBD,从而把AB、AC,2AD集中在△ABE中,利用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即可判断中线AD的取值范围是(直接写出范围即可).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称为倍长中线法;(2)探究应用:如图②,在△ABC中,点D是BC的中点,DE⊥DF于点D,DE交AB于点E,DF交AC于点F,连接EF,判断BE+CF与EF的大小关系并证明;(3)问题拓展:如图③,在四边形ABCD中,AB∥CD,AF与DC的延长线交于点F、点E是BC的中点,若AE是∠BAF的角平分线.试探究线段AB,AF,CF之间的数量关系,并加以证明.针对训练11.(2016秋•宁都县期中)如图,在△ABC中,AB=5,AC=3,则BC边上的中线AD的取值范围是()A.2<AD<8B.0<AD<8C.1<AD<4D.3<AD<52.(2021秋•江州区期末)在△ABC中,AC=5,中线AD=4,那么边AB的取值范围为()A.1<AB<9B.3<AB<13C.5<AB<13D.9<AB<133.(2021秋•微山县期中)【发现问题】小强在一次学习过程中遇到了下面的问题:如图1,AD是△ABC的中线,若AB=8,AC=6,求AD的取值范围.【探究方法】小强所在学习小组探究发现:延长AD至点E,使ED=AD,连接BE.可证出△ADC≌△EDB,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将已知的边长与AD转化到同一个△ABE中,进而求出AD的取值范围.方法小结:从上面思路可以看出,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将中线AD延长一倍,构造出全等三角形,我们把这种方法叫做倍长中线法.【应用方法】(1)请你利用上面解答问题的方法思路,写出求AD的取值范围的过程;【拓展应用】(2)已知:如图2,AD是△ABC的中线,BA=BC,点E在BC的延长线上,EC=BC.写出AD与AE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类型二过线段的两端点向中点处的线段作垂线构造全等三角形典例2如图,D为CE的中点,F为AD上一点,且EF=AC.求证:∠DFE=∠DAC.针对练习24.如图.∠C=90°,BE⊥AB且BE=AB,BD⊥BC且BD=BC,CB的延长线交DE于F (1)求证:点F是ED的中点;(2)求证:S△ABC=2S△BEF.类型三中点加平行线构造8字全等典例3如图所示,已知梯形ABCD,AD∥BC,E为CD的中点,若用S1、S2、S3分别表示△ADE、△EBC、△ABE的面积,则S1、S2、S3的关系是()A.S1+S2>S3B.S1+S2=S3C.S1+S2<S3D.以上都不对针对训练35.(2021•行唐县模拟)如图:已知AB∥CD,BC⊥CD,且CD=2AB=12,BC=8,E是AD的中点,请你用直尺(无刻度)作出一条线段与BE相等;并证明之;类型四截长补短法构造全等典例4 已知:如图,AB∥CD,BE平分∠ABC,CE平分∠BCD.求证:BC=AB+CD.针对训练46.(2021秋•阳谷县期末)如图,已知AP∥BC,∠P AB的平分线与∠CBA的平分线相交于点E,CE的连线交AP于点D,求证:AD+BC=AB.。
人教版八年级上 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辅助线系列之一---角平分线类辅助线作法大全
全等三角形辅助线系列之一 与角平分线有关的辅助线作法大全一、角平分线类辅助线作法角平分线具有两条性质:a 、对称性;b 、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对于有角平分线的辅助线的作法,一般有以下四种.1、角分线上点向角两边作垂线构全等:过角平分线上一点向角两边作垂线,利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两边距离相等的性质来证明问题; 2、截取构全等利用对称性,在角的两边截取相等的线段,构造全等三角形; 3、延长垂线段题目中有垂直于角平分线的线段,则延长该线段与角的另一边相交,构成等腰三角形; 4、做平行线:以角分线上一点做角的另一边的平行线,构造等腰三角形有角平分线时,常过角平分线上的一点作角的一边的平行线,从而构造等腰三角形.或通过一边上的点作角平分线的平行线与另外一边的反向延长线相交,从而也构造等腰三角形.通常情况下,出现了直角或是垂直等条件时,一般考虑作垂线;其它情况下考虑构造对称图形.至于选取哪种方法,要结合题目图形和已知条件.图四图三图二图一QPONMPONM BAAB MNOP PONM BA典型例题精讲【例1】 如图所示,BN 平分∠ABC ,P 为BN 上的一点,并且PD ⊥BC 于D ,2AB BC BD =+.求证:180BAP BCP ∠∠=︒+.【解析】过点P 作PE ⊥AB 于点E .∵PE ⊥AB ,PD ⊥BC ,BN 平分∠ABC ,∴PE PD =. 在Rt △PBE 和Rt △PBC 中, BP BPPE PD =⎧⎨=⎩, ∴Rt △PBE ≌Rt △PBC (HL ),∴BE BD =.∵2AB BC BD +=,BC CD BD =+,AB BE AE =-,∴AE CD =. ∵PE ⊥AB ,PD ⊥BC ,∴90PEB PDB ∠=∠=︒. 在△P AE 和Rt △PCD 中, ∵PE PD PEB PDC AE DC =⎧⎪∠=∠⎨⎪=⎩, ∴△P AE ≌Rt △PCD ,∴PCB EAP ∠=∠.∵180BAP EAP ∠+∠=︒,∴180BAP BCP ∠+∠=︒.【答案】见解析.【例2】 如图,已知:90A ∠=︒,AD ∥BC ,P 是AB 的中点,PD 平分∠ADC ,求证:CP 平分∠DCB .【解析】因为已知PD 平分∠ADC ,所以我们过P 点作PE ⊥CD ,垂足为E ,则PA PE =,由P 是AB的中点,得PB PE =,即CP 平分∠DCB .【答案】作PE ⊥CD ,垂足为E ,∴90PEC A ∠=∠=︒,∵PD 平分∠ADC ,∴PA PE =, 又∵90B PEC ∠=∠=︒,∴PB PE =, ∴点P 在∠DCB 的平分线上, ∴CP 平分∠DCB .【例3】 已知:90AOB ∠=︒,OM 是∠AOB 的平分线,将三角板的直角顶点P 在射线OM 上滑动,两直角边分别与OA 、OB 交于C 、D .(1)PC 和PD 有怎样的数量关系是__________. (2)请你证明(1)得出的结论.PDCBA A BCDPE【解析】(1)PC PD =.(2)过P 分别作PE ⊥OB 于E ,PF ⊥OA 于F , ∴90CFP DEP ∠=∠=︒,∵OM 是∠AOB 的平分线,∴PE PF =,∵190FPD ∠+∠=︒,且90AOB ∠=︒,∴90FPE ∠=︒, ∴290FPD ∠+∠=︒,∴12∠=∠, 在△CFP 和△DEP 中12CPF DEPPF PE∠=∠⎧⎪=⎨⎪∠=∠⎩,∴△CFP ≌△DEP ,∴PC PD =. 【答案】见解析.【例4】 如图①,OP 是∠MON 的平分线,请你利用该图形画一对以OP 所在直线为对称轴的全等三角形.请你参考这个作全等三角形的方法,解答下列问题:(1)如图②,在△ABC 中,∠ACB 是直角,60B ∠=︒,AD 、CE 分别是∠BAC 、∠BCA 的平分线,AD 、CE 相交于点F ,请你判断并写出FE 与FD 之间的数量关系(不需证明); (2)如图③,在△ABC 中,60B ∠=︒,请问,在(1)中所得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解析】如图①所示;(1)FE FD =.(2)如图,过点F 作FG ⊥AB 于G ,作FH ⊥BC 于H ,作FK ⊥AC 于K , ∵AD 、CE 分别是∠BAC 、∠BCA 的平分线,∴FG FH FK ==, 在四边形BGFH 中,36060902120GFH ∠=︒-︒-︒⨯=︒, ∵AD 、CE 分别是∠BAC 、∠BCA 的平分线,60B ∠=︒, ∴()118060602FAC FCA ∠+∠=︒-︒=︒. 在△AFC 中, ()180********AFC FAC FCA ∠=︒-∠+∠=︒-︒=︒, ∴120EFD AFC ∠=∠=︒,∴EFG DFH ∠=∠, 在△EFG 和△DFH 中,EFG DFH EGF DHF FG FH ∠=∠⎧⎪∠=∠⎨⎪=⎩,∴△EFG ≌△DFH ,∴FE FD = 【答案】见解析.【例5】 已知120MAN ∠=︒,AC 平分∠MAN ,点B 、D 分别在AN 、AM 上.(1)如图1,若90ABC ADC ∠=∠=︒,请你探索线段AD 、AB 、AC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之;(2)如图2,若180ABC ADC ∠+∠=︒,则(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解析】(1)得到30ACD ACB ∠=∠=︒后再可以证得12AD AB AC ==,从而,证得结论; (2)过点C 分别作AM 、AN 的垂线,垂足分别为E 、F ,证得△CED ≌△CFB后即可得到AD AB AE ED AF FB AE AF +=-++=+,从而证得结论.【答案】(1)关系是:AD AB AC +=.证明:∵AC 平分∠MAN ,120MAN ∠=︒ ∴60CAD CAB ∠=∠=︒ 又90ADC ABC ∠=∠=︒, ∴30ACD ACB ∠=∠=︒ 则12AD AB AC ==(直角三角形一锐角为30°,则它所对直角边为斜边一半) ∴AD AB AC +=; (2)仍成立.证明:过点C 分别作AM 、AN 的垂线,垂足分别为E 、F ∵AC 平分∠MAN∴CE CF =(角平分线上点到角两边距离相等) ∵180ABC ADC ∠+∠=︒,180ADC CDE ∠+∠=︒ ∴CDE ABC ∠=∠ 又90CED CFB ∠=∠=︒, ∴△CED ≌△CFB (AAS ) ∵ED FB =,∴AD AB AE ED AF FB AE AF +=-++=+ 由(1)知AE AF AC +=, ∴AD AB AC +=.【例6】 如图,在△ABC 中,2C B ∠=∠,AD 平分∠BAC ,求证:AB AC CD -=.【解析】在AB 上截取点E ,使得AE AC =.∵AD 平分∠BAC ,∴EAD CAD ∠=∠,∴△ADE ≌△ADC (SAS ).∴AED C ∠=∠,ED CD =. ∵2C B ∠=∠,∴=2AED B ∠∠.∵AED B EDB ∠=∠+∠,∴B EDB ∠=∠,∴BE DE =. ∴CD BE AB AE AB AC ==-=-.【答案】见解析.【例7】 如图,△ABC 中,AB AC =,108A ∠=︒,BD 平分ABC ∠交AC 于D 点.求证:BC AC CD =+.【解析】在BC 上截取E 点使BE BA =,连结DE .∵BD 平分ABC ∠,∴ABD EBD ∠=∠. 在ABD ∆与EBD ∆中∵AB EB =,ABD EBD ∠=∠,BD BD = ∴ABD EBD ∆∆≌,∴A DEB ∠=∠∵AB AE =, ∴BAD BED ∠=∠,∴72DEC ∠=︒. 又∵361854ADB ∠=︒+︒=︒,∴72CDE ∠=︒ABCDE DCBAAB CD∴CDE DEC ∠=∠,∴CD CE = ∵BC BE EC =+,∴BC AC CD =+【答案】见解析.【例8】 已知ABC ∆中,60A ∠=︒,BD 、CE 分别平分ABC ∠和ACB ∠,BD 、CE 交于点O ,试判断BE 、CD 、BC 的数量关系,并加以证明.【解析】在BC 上截取一点F 使得BF BE =,易证BOE BOF ∆∆≌,在根据120BOC ∠=︒推出60BOE COF ∠=∠=︒,再证明OCF OCD ∆∆≌即可.【答案】BC BE CD =+.【例9】 如图:已知AD 为△ABC 的中线,且12∠=∠,34∠=∠,求证:BE CF EF +>.【解析】在DA 上截取DN DB =,连接NE ,NF ,则DN DC =,在△DBE 和△DNE 中:E DCB AOED CBAFOED CBA∵12DN DB ED ED =⎧⎪∠=∠⎨⎪=⎩∴△DBE ≌△DNE (SAS ),∴BE NE = 同理可得:CF NF =在△EFN 中,EN FN EF +>(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BE CF EF +>.【答案】见解析.【例10】 已知:在四边形ABCD 中,BC BA >,180A C ∠+∠=︒,且60C ∠=︒,BD 平分∠ABC ,求证:BC AB DC =+.【解析】在BC 上截取BE BA =,∵BD 平分∠ABC ,∴ABD EBD ∠=∠, 在△BAD 和△BED 中, BA BE ABD EBD BD BD =⎧⎪∠=∠⎨⎪=⎩, ∴△BAD ≌△BED ,∴AD DE =,A BED ∠=∠. ∵180BED DEC ∠+∠=︒,180A C ∠+∠=︒. ∴C DEC ∠=∠,∴DE DC =.∴DC AD =.∵60∠=︒,∴△CDE是等边三角形,C∴DE CD CE=+=+.==,∴BC BE CE AB CD【答案】见解析.【例11】观察、猜想、探究:在△ABC中,2∠=∠.ACB B(1)如图①,当90=+;C∠=︒,AD为∠BAC的角平分线时,求证:AB AC CD (2)如图②,当90∠≠︒,AD为∠BAC的角平分线时,线段AB、AC、CD又有怎样的数量C关系?不需要证明,请直接写出你的猜想;(3)如图③,当AD为△ABC的外角平分线时,线段AB、AC、CD又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写出你的猜想,并对你的猜想给予证明.【解析】(1)过D作DE⊥AB,交AB于点E,理由角平分线性质得到ED=CD,利用HL得到直角三角形AED与直角三角形ACD全等,由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得到AE AC=,A CB B∠=∠,利用等量代换及外角性质得到一对角相等,利用等角对等∠=∠,由2AED ACB边得到BE DE=+,等量代换即可得证;=,由AB AE EB(2)AB CD AC=+,理由为:在AB上截取AG AC=,如图2所示,由角平分线定义得到=,利用SAS得到三角形AGD与三角形ACD全等,接下来同(1)一对角相等,再由AD AD即可得证;(3)AB CD AC=,如图3所示,同(2)即可得证.=-,理由为:在AF上截取AG AC【答案】(1)过D作DE⊥AB,交AB于点E,如图1所示,∵AD为∠BAC的平分线,DC⊥AC,DE⊥AB,∴DE DC=,在Rt △ACD 和Rt △AED 中,AD AD =,DE DC =, ∴Rt △ACD ≌Rt △AED (HL ),∴AC AE =,ACB AED ∠=∠, ∵2ACB B ∠=∠,∴2AED B ∠=∠, 又∵AED B EDB ∠=∠+∠,∴B EDB ∠=∠, ∴BE DE DC ==,则AB BE AE CD AC =+=+; (2)AB CD AC =+,理由为: 在AB 上截取AG AC =,如图2所示, ∵AD 为∠BAC 的平分线,∴GAD CAD ∠=∠, ∵在△ADG 和△ADC 中,AG ACGAD CAD AD AD =⎧⎪∠=∠⎨⎪=⎩∴△ADG ≌△ADC (SAS ),∴CD CG =,AGD ACB ∠=∠, ∵2ACB B ∠=∠,∴2AGD B ∠=∠, 又∵AGD B GDB ∠=∠+∠,∴B GDB ∠=∠, ∴BE DG DC ==,则AB BG AG CD AC =+=+; (3)AB CD AC =-,理由为: 在AF 上截取AG AC =,如图3所示, ∵AD 为∠F AC 的平分线,∴GAD CAD ∠=∠, ∵在△ADG 和△ADC 中,AG AC GAD CAD AD AD =⎧⎪∠=∠⎨⎪=⎩,∴△ADG ≌△ADC (SAS ), ∴CD GD =,AGD ACD ∠=∠,即ACB FGD ∠=∠,∵2ACB B ∠=∠,∴2FGD B ∠=∠,又∵FGD B GDB ∠=∠+∠,∴B GDB ∠=∠, ∴BG DG DC ==,则AB BG AG CD AC =-=-.【例12】 如图所示,在△ABC 中,3ABC C ∠=∠,AD 是∠BAC 的平分线,BE ⊥AD 于F .求证:()12BE AC AB =-.【解析】延长BE 交AC 于点F .则AD 为∠BAC 的对称轴,∵BE ⊥AD 于F ,∴点B 和点F 关于AD 对称, ∴12BE EF BF ==,AB AF =,ABF AFB ∠=∠. ∵3ABF FBC ABC C ∠∠=∠=∠+,ABF AFB FBC C ∠=∠=∠∠+, ∴3FBC C FBC C ∠∠∠=∠++, ∴FBC C ∠=∠,∴FB FC =,∴()()111222BE FC AC AF AC AB ==-=-,∴()12BE AC AB =-. 【答案】见解析.【例13】 如图,已知:△ABC 中AD 垂直于∠C 的平分线于D ,DE ∥BC 交AB 于E .求证:EA EB =.【解析】由AD 垂直于∠C 的平分线于D ,可以想到等腰三角形中的三线合一,于是延长AD 交BC 与点F ,得D 是AF 的中点,又因为DE ∥BC ,由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得EA EB =.【答案】延长AD 交BC 与点F ,∵CD 平分∠ACF ,∴12∠=∠,又AD ⊥CD , ∴ΔADC ≌ΔFDC ,∴AD FD =, 又∵DE ∥BC ,∴EA EB =.【例14】 已知:如图,在△ABC 中,3ABC C ∠=∠,12∠=∠,BE ⊥AE .求证:2AC AB BE -=.【解析】延长BE 交AC 于M ,∵BE ⊥AE ,∴90AEB AEM ∠=∠=︒ 在△ABE 中,∵13180AEB ∠+∠+∠=︒, ∴3901∠=︒-∠ 同理,4902∠=︒-∠∵12∠=∠,∴34∠=∠,∴AB AM =∵BE ⊥AE ,∴2BM BE =, ∴AC AB AC AM CM -=-=, ∵∠4是△BCM 的外角,∴45C ∠=∠+∠ ∵3ABC C ∠=∠,∴3545ABC ∠=∠+∠=∠+∠ ∴34525C C ∠=∠+∠=∠+∠,∴5C ∠=∠ ∴CM BM =,∴2AC AB BM BE -==【答案】见解析.【例15】 如图,已知AB AC =,90BAC ∠=︒,BD 为∠ABC 的平分线,CE ⊥BE ,求证:2BD CE =.【解析】延长CE ,交BA 的延长线于点F .∵BD 为∠ABC 的平分线,CE ⊥BE , ∴△BEF ≌△BEC ,∴BC BF =,CE FE =. ∵90BAC ∠=︒,CE ⊥BE ,∴ABD ACF ∠=∠,又∵AB AC =,∴△ABD ≌△ACF ,∴BD CF =.∴2BD CE =.【答案】见解析.EDCBAFEDCBA课后复习【作业1】如图所示,在△ABC 中,BP 、CP 分别是∠ABC 的外角的平分线,求证:点P 在∠A 的平分线上.【解析】过点P 作PE ⊥AB 于点E ,PG ⊥AC 于点G ,PF ⊥BC 于点F .因为P 在∠EBC 的平分线上,PE ⊥AB ,PH ⊥BC ,所以PE PF =. 同理可证PF PG =. 所以PG PE =,又PE ⊥AB ,PG ⊥AC ,所以P 在∠A 的平分线上,【答案】见解析.【作业2】已知:如图,2AB AC =,BAD CAD ∠=∠,DA DB =,求证:DC ⊥AC .PCBAPABCD【解析】在AB 上取中点E ,连接DE ,则12AE BE AB ==. ∵DA DB =,∴DE ⊥AB ,90AED ∠=︒. 又∵2AB AC =,∴AE AC =.∵BAD CAD ∠=∠,∴△ADE ≌△ADC (SAS ). ∴90AED ACD ∠=∠=︒,即DC ⊥AC .【答案】见解析.【作业3】已知等腰ABC ∆,100A ∠=︒,ABC ∠的平分线交AC 于D ,则BD AD BC +=.【解析】如图,在BC 上截取BE BD =,连接DE ,过D 作DF BC ∥,交AB 于F ,于是32∠=∠,ADF ECD ∠=∠. 又∵12∠=∠,∴13∠=∠,故DF BF =.显然FBCD 是等腰梯形. ∴BF DC =,DF DC =.∵()111218010020222ABC ∠=∠=⨯︒-︒=︒,()11802802BED BDE ∠=∠=︒-∠=︒, ∴180100DEC BED ∠=︒-∠=︒,∴100FAD DEC ∠=∠=︒,∴AFD EDC ∆∆≌,AD EC =. 又∵BE BD =,∴BC BD EC BD AD =+=+.【答案】见解析.EDCBAABCD【作业4】如图,已知在△ABC 中,AD 、AE 分别为△ABC 的内、外角平分线,过顶点B 作BF ⊥AD ,交AD 的延长线于F ,连接FC 并延长交AE 于M .求证:AM ME =.【解析】延长AC ,交BF 的延长线于点N .∵AD 平分∠BAC ,BF ⊥AD ,∴△AFB ≌△AFN ,∴BF NF =. ∵AD 、AE 分别为△ABC 的内、外角平分线,∴EA ⊥F A . ∵BF ⊥AF ,∴BF ∥AE .∴::BF ME CF CM =,::FN AM CF CM =. ∵BF NF =,∴AM ME =.【答案】见解析.ECMF EDCBAN MFEDCBA。
全等三角形常用辅助线做法
五种辅助线助你证全等姚全刚在证明三角形全等时有时需添加辅助线,对学习几何证明不久的学生而言往往是难点.下面介绍证明全等时常见的五种辅助线,供同学们学习时参考.一、截长补短一般地,当所证结论为线段的和、差关系,且这两条线段不在同一直线上时,通常可以考虑用截长补短的办法:或在长线段上截取一部分使之与短线段相等;或将短线段延长使其与长线段相等.例1.如图1,在△ABC中,∠ABC=60°,AD、CE分别平分∠BAC、∠ACB.求证:AC=AE+CD.分析:要证AC=AE+CD,AE、CD不在同一直线上.故在AC上截取AF=AE,则只要证明CF=CD.证明:在AC上截取AF=AE,连接OF.∵AD、CE分别平分∠BAC、∠ACB,∠ABC=60°∴∠1+∠2=60°,∴∠4=∠6=∠1+∠2=60°.显然,△AEO≌△AFO,∴∠5=∠4=60°,∴∠7=180°-(∠4+∠5)=60°在△DOC与△FOC中,∠6=∠7=60°,∠2=∠3,OC=OC∴△DOC≌△FOC, CF=CD∴AC=AF+CF=AE+CD.截长法与补短法,具体作法是在某条线段上截取一条线段与特定线段相等,或是将某条线段延长,使之与特定线段相等,再利用三角形全等的有关性质加以说明。
这种作法,适合于证明线段的和、差、倍、分等类的题目。
例2:如图甲,AD∥BC,点E在线段AB上,∠ADE=∠CDE,∠DCE=∠ECB。
求证:CD=AD+BC。
思路分析:1)题意分析:?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常见辅助线的知识:截长法或补短法。
2)解题思路:结论是CD=AD+BC,可考虑用“截长补短法”中的“截长”,即在CD上截取CF=CB,只要再证DF=DA即可,这就转化为证明两线段相等的问题,从而达到简化问题的目的。
解答过程:证明:在CD上截取CF=BC,如图乙∴△FCE≌△BCE(SAS),∴∠2=∠1。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专题(五)构造全等三角形常用的辅助线作业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2.如图,AD是△ABC的中线,E是AC上的一点,BE交AD于点F,已 知AC=BF,∠DAC=35°,∠EBC=40°,求∠C的度数.
解:如图,延长 AD 到点 M,使得 DM=AD,连接 BM.∵AD 是△ABC
°,∠CFA=180°-(∠FAC+∠FCA)=180°-12 (∠BAC+∠ACB)=180°
-12 (180°-∠ABC)=180°-12 (180°-60°)=120°,∴∠DFE=∠CFA
= ∠MFN = 120 ° . 又 ∵∠MFN = ∠MFD + ∠DFN , ∠ DFE = ∠DFN +
类型二:利用角平分线截长补短构造全等 方法技巧:因角平分线已具备全等三个条件中的两个(角等、公共边等) 条件,故在角的两边截取相等的线段构造SAS全等三角形.
5.如图,已知AC∥BD,AE,BE分别平分∠CAB和∠DBA,点E在线 段CD上.
(1)求∠AEB的度数; (2)求证:CE=DE.
解:(1)∵AC∥BD,∴∠CAB+∠ABD=180°.∵AE 平分∠CAB,BE 平分∠DBA,∴∠EAB=12 ∠CAB,∠EBA=12 ∠ABD.∴∠EAB+∠EBA =90°,∴∠AEB=90°.
在△DEB 和△FEB 中,∠EBD=EEBB=,∠FEB, ∴△DEB≌△FEB(ASA).∴ED ∠DBE=∠FBE,
=EF.∴ED=CE.
6.如图,在△ABC中,AB>AC,∠1=∠2,P为AD上任意一点.求 证:AB-AC>PB-PC.
证 明 : 在 AB 上 截 取 AN = AC , 连 接 PN , 图 略 . 易 证 △ APN≌△APC(SAS) , ∴ PN = PC , ∵ 在 △ BPN 中 , PB - PN < BN , ∴PB-PC<AB-AN.∴AB-AC>PB-PC.
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等三角形问题中常见的辅助线的作法(有答案)
全等三角形问题中常见的辅助线的作法(有答案)总论:全等三角形问题最主要的是构造全等三角形,构造二条边之间的相等,构造二个角之间的相等【三角形辅助线做法】图中有角平分线,可向两边作垂线。
也可将图对折看,对称以后关系现。
角平分线平行线,等腰三角形来添。
角平分线加垂线,三线合一试试看。
线段垂直平分线,常向两端把线连。
要证线段倍与半,延长缩短可试验。
三角形中两中点,连接则成中位线。
三角形中有中线,延长中线等中线。
1.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法:遇到等腰三角形,可作底边上的高,利用“三线合一”的性质解题2.倍长中线:倍长中线,使延长线段与原中线长相等,构造全等三角形3.角平分线在三种添辅助线4.垂直平分线联结线段两端5.用“截长法”或“补短法”:遇到有二条线段长之和等于第三条线段的长,6.图形补全法:有一个角为60度或120度的把该角添线后构成等边三角形7.角度数为30、60度的作垂线法:遇到三角形中的一个角为30度或60度,可以从角一边上一点向角的另一边作垂线,目的是构成30-60-90的特殊直角三角形,然后计算边的长度与角的度数,这样可以得到在数值上相等的二条边或二个角。
从而为证明全等三角形创造边、角之间的相等条件。
8.计算数值法:遇到等腰直角三角形,正方形时,或30-60-90的特殊直角三角形,或40-60-80的特殊直角三角形,常计算边的长度与角的度数,这样可以得到在数值上相等的二条边或二个角,从而为证明全等三角形创造边、角之间的相等条件。
常见辅助线的作法有以下几种:最主要的是构造全等三角形,构造二条边之间的相等,二个角之间的相等。
1)遇到等腰三角形,可作底边上的高,利用“三线合一”的性质解题,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对折”法构造全等三角形.2)遇到三角形的中线,倍长中线,使延长线段与原中线长相等,构造全等三角形,利用的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旋转” 法构造全等三角形.3)遇到角平分线在三种添辅助线的方法,(1)可以自角平分线上的某一点向角的两边作垂D C BAED F CB A线,利用的思维模式是三角形全等变换中的“对折”,所考知识点常常是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或逆定理.(2)可以在角平分线上的一点作该角平分线的垂线与角的两边相交,形成一对全等三角形。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中的常见辅助线(举一反三)(含解析)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中的常见辅助线(举一反三)(含解析)本文介绍了全等三角形中的常见辅助线,包括角分线上点向角两边作垂线和截取法构全等两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是过角平分线上一点向角两边作垂线,利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两边距离相等的性质来证明问题。
举例来说,已知BP平分∠ABC,PD⊥BC于D,BF+BE=2BD,要求证∠BFP+∠BEP=180°。
另外,还有一些变式题,例如已知∠AOB=90°,OM是∠AOB的平分线,将三角板的直角顶点P在射线OM上滑动,两直角边分别与OA、OB交于C、D,要求解出PC和PD之间的数量关系。
第二种方法是利用对称性,在角的两边截取相等的线段,构造全等三角形。
例如,在四边形ABCD中,BC>BA,∠A+∠C=180°,且∠C=60°,BD平分∠ABC,要求证BC=AB+DC。
还有一些变式题,例如已知△ABC中,∠A=60°,BD,CE分别平分∠ABC和∠ACB,BD、CE交于点O,要求判断BE,CD,BC的数量关系。
本文还提到了一些其他问题,例如在△ABC中,∠XXX是直角,∠B=60°,AD、CE分别是∠BAC、∠BCA的平分线,AD、CE相交于点F,要求判断FE与FD之间的数量关系。
此外,还有一些类似的变式题,需要读者自行思考和解答。
需要注意的是,本文中有一些格式错误和明显有问题的段落需要删除,同时每段话也需要进行小幅度的改写,以使其更加准确、清晰和易于理解。
在△ABC中,通过截取AE=AC的方式,连接DE,得到△ADE≌△ADC。
因此,我们可以证明XXX。
对于图②,我们知道AD是△ABC的外角∠CAE的平分线,交BC的延长线于点D,且∠D=25°。
我们需要求解∠B的度数。
对于△XXX,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求解∠B的度数:∠B+∠C+∠A=180°。
因为∠C=2∠B,所以∠A=180°-3∠B。
八年级全等三角形辅助线专题(经典)
D
A
C
B
E
如图,若 DA = DB ,则 D 在线段 AB 的垂直平分线上.
第五部分:等腰三角形
一、等腰三角形
1、等腰三角形的定义: 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
6
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⑴ 两腰相等. ⑵ 两底角相等. ⑶ “三线合一”,即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重合.
⑷ 是轴对称图形,底边的垂直平分线是它的对称轴.
是∠BAC、∠BCA 的平分线,AD、CE 相交于点 F,请你判断 FD 与 FE 的数量关系 (2)如图③,在△ABC 中,如果∠ACB 不是直角,而(1)中条件不 变,则(1)中结论是否成立
25
18 如图,点 C 为线段 AB 上一点, ACM 、 CBN 都是等边三角形,AN 、 BM 交于点 O ,连结 OC , 求证: (1) AN = BM (2) AOB = 120 (3) OC 平分 AOB (4)连结 EF 后,则 CEF 是等边三角形 (5) EF / / AB 思考:当 AC、BC 不共线时,上述结论是否仍成立?
3、化繁为简原则:对一类几何命题,其题设条件与结论之间
在已知条件所给的图形中,其逻辑关系不明朗,通过添置适当辅助线,
4
把复杂图形分解成简单图形,从而达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目的.
4、发挥特殊点、线的作用:在题设条件所给的图形中,对
尚未直接显现出来的各元素,通过添置适当辅助线,将那些特殊点、 特殊线、特殊图形性质恰当揭示出来,并充分发挥这些特殊点、线的 作用,达到化难为易、导出结论的目的.
A
E
C
D
O
F
B
如图,若射线 OC 是 AOB 的角平分线,则 DE = DF .
八年级数学上册几何添辅助线专题
全等三角形问题中常见的辅助线的作法(有答案)总论:全等三角形问题最主要的是构造全等三角形,构造二条边之间的相等,构造二个角之间的相等【三角形辅助线做法】图中有角平分线,可向两边作垂线。
也可将图对折看,对称以后关系现。
角平分线平行线,等腰三角形来添。
角平分线加垂线,三线合一试试看。
线段垂直平分线,常向两端把线连。
要证线段倍与半,延长缩短可试验。
三角形中两中点,连接则成中位线。
三角形中有中线,延长中线等中线。
1.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法:遇到等腰三角形,可作底边上的高,利用“三线合一”的性质解题2.倍长中线:倍长中线,使延长线段与原中线长相等,构造全等三角形3.角平分线在三种添辅助线4.垂直平分线联结线段两端5.用“截长法”或“补短法”:遇到有二条线段长之和等于第三条线段的长,6.图形补全法:有一个角为60度或120度的把该角添线后构成等边三角形7.角度数为30、60度的作垂线法:遇到三角形中的一个角为30度或60度,可以从角一边上一点向角的另一边作垂线,目的是构成30-60-90的特殊直角三角形,然后计算边的长度与角的度数,这样可以得到在数值上相等的二条边或二个角。
从而为证明全等三角形创造边、角之间的相等条件。
8.计算数值法:遇到等腰直角三角形,正方形时,或30-60-90的特殊直角三角形,或40-60-80的特殊直角三角形,常计算边的长度与角的度数,这样可以得到在数值上相等的二条边或二个角,从而为证明DCBA全等三角形创造边、角之间的相等条件。
常见辅助线的作法有以下几种:最主要的是构造全等三角形,构造二条边之间的相等,二个角之间的相等。
1)遇到等腰三角形,可作底边上的高,利用“三线合一”的性质解题,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对折”法构造全等三角形.2)遇到三角形的中线,倍长中线,使延长线段与原中线长相等,构造全等三角形,利用的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旋转” 法构造全等三角形.3)遇到角平分线在三种添辅助线的方法,(1)可以自角平分线上的某一点向角的两边作垂线,利用的思维模式是三角形全等变换中的“对折”,所考知识点常常是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或逆定理.(2)可以在角平分线上的一点作该角平分线的垂线与角的两边相交,形成一对全等三角形。
(完整版)初二数学辅助线常用做法及例题(含答案)
DCB A常见的辅助线的作法总论:全等三角形问题最主要的是构造全等三角形,构造二条边之间的相等,构造二个角之间的相等【三角形辅助线做法】图中有角平分线,可向两边作垂线。
也可将图对折看,对称以后关系现。
角平分线平行线,等腰三角形来添。
角平分线加垂线,三线合一试试看。
线段垂直平分线,常向两端把线连。
要证线段倍与半,延长缩短可试验。
三角形中两中点,连接则成中位线。
三角形中有中线,延长中线等中线。
1.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法:遇到等腰三角形,可作底边上的高,利用“三线合一”的性质解题2.倍长中线:倍长中线,使延长线段与原中线长相等,构造全等三角形3.角平分线在三种添辅助线4.垂直平分线联结线段两端5.用“截长法”或“补短法”: 遇到有二条线段长之和等于第三条线段的长,6.图形补全法:有一个角为60度或120度的把该角添线后构成等边三角形7.角度数为30、60度的作垂线法:遇到三角形中的一个角为30度或60度,可以从角一边上一点向角的另一边作垂线,目的是构成30-60-90的特殊直角三角形,然后计算边的长度与角的度数,这样可以得到在数值上相等的二条边或二个角。
从而为证明全等三角形创造边、角之间的相等条件。
8.计算数值法:遇到等腰直角三角形,正方形时,或30-60-90的特殊直角三角形,或40-60-80的特殊直角三角形,常计算边的长度与角的度数,这样可以得到在数值上相等的二条边或二个角,从而为证明全等三角形创造边、角之间的相等条件。
常见辅助线的作法有以下几种:最主要的是构造全等三角形,构造二条边之间的相等,二个角之间的相等。
1) 遇到等腰三角形,可作底边上的高,利用“三线合一”的性质解题,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对折”法构造全等三角形.2) 遇到三角形的中线,倍长中线,使延长线段与原中线长相等,构造全等三角形,利用的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旋转” 法构造全等三角形.3) 遇到角平分线在三种添辅助线的方法,(1)可以自角平分线上的某一点向角的两边作垂线,利用的思维模式是三角形全等变换中的“对折”,所考知识点常常是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或逆定理.(2)可以在角平分线上的一点作该角平分线的垂线与角的两边相交,形成一对全等三角形。
第4讲 全等三角形常见辅助线专题探究-2024-2025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学期重难点及章节分类精品讲义
第4讲全等三角形常见辅助线专题探究类型一倍长中线——构全等【知识点睛】❖倍长中线辅助线方法规律总结❖倍长中线模型的变形——“倍长中线类”模型:【类题训练】1.如图,△ABC中,AB=6,AC=4,D是BC的中点,AD的取值范围为.2.如图,点D,E分别为△ABC的边AB,AC上的点,连接DE并延长至F,使EF=DE,连接FC.若FC∥AB,AB=5,CF=3,则BD的长等于()A.1B.2C.3D.53.如图,在△ACD中,∠CAD=90°,AC=6,AD=10,AB∥CD,E是CD上一点,BE 交AD于点F,若AB=DE,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4.(1)方法呈现:如图①:在△ABC中,若AB=6,AC=4,点D为BC边的中点,求BC 边上的中线AD的取值范围.解决此问题可以用如下方法:延长AD到点E使DE=AD,再连接BE,可证△ACD≌△EBD,从而把AB、AC,2AD集中在△ABE中,利用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即可判断中线AD的取值范围是(直接写出范围即可).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称为倍长中线法;(2)探究应用:如图②,在△ABC中,点D是BC的中点,DE⊥DF于点D,DE交AB于点E,DF交AC于点F,连接EF,判断BE+CF与EF的大小关系并证明;(3)问题拓展:如图③,在四边形ABCD中,AB∥CD,AF与DC的延长线交于点F、点E是BC的中点,若AE是∠BAF的角平分线.试探究线段AB,AF,CF之间的数量关系,并加以证明.5.【阅读理解】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时,老师提出了如下问题:如图1,△ABC中,若AB=8,AC=6,求BC边上的中线AD的取值范围.小明在组内经过合作交流,得到了如下的解决方法:延长AD到点E,使DE=AD,请根据小明的方法思考:(1)由已知和作图能得到△ADC≌△EDB的理由是.A.SSS B.SAS C.AAS D.HL(2)求得AD的取值范围是.A.6<AD<8 B.6≤AD≤8 C.1<AD<7 D.1≤AD≤7【感悟】解题时,条件中若出现“中点”“中线”字样,可以考虑延长中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把分散的已知条件和所求证的结论集合到同一个三角形中.【问题解决】(3)如图2,AD是△ABC的中线,BE交AC于E,交AD于F,且AE=EF.求证:AC =BF.6.(1)方法学习:数学兴趣小组活动时,张老师提出了如下问题:如图1,在△ABC中,AB=8,AC=6,求BC边上的中线AD的取值范围.小明在组内经过合作交流,得到了如下的解决方法(如图2),①延长AD到M,使得DM=AD;②连接BM,通过三角形全等把AB、AC、2AD转化在△ABM中;③利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可得AM的取值范围为AB﹣BM<AM<AB+BM,从而得到AD的取值范围是;方法总结:上述方法我们称为“倍长中线法”.“倍长中线法”多用于构造全等三角形和证明边之间的关系.(2)请你写出图2中AC与BM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并加以证明.(3)深入思考:如图3,AD是△ABC的中线,AB=AE,AC=AF,∠BAE=∠CAF=90°,请直接利用(2)的结论,试判断线段AD与EF的数量关系,并加以证明.类型二截长补短——造全等【知识点睛】❖截长补短辅助线方法规律总结总结:因为截长补短常得线段相等,所以截长补短经常用于证明三条线段间的数量关系,如AD=BC+EF【类题训练】7.如图,在△ABC中,AB>AC,∠1=∠2,P为AD上任意一点(不与A,D重合),则AB﹣AC PB﹣PC(填“>”、“<”或“=”).8.问题背景:如图①,在四边形ABCD中,AB=AD,∠BAD=120°,∠B=∠ADC=90°.E、F分别是BC、CD上的点.且∠EAF=60°.探究图中线段BE、EF、FD之间的数量关系.解法探究:小明同学通过思考,得到了如下的解决方法.延长FD到点G,使DG=BE,连接AG,先证明△ABE≌△ADG,再证明△AEF≌△AGF,从而可得结论.(1)请先写出小明得出的结论,并在小明的解决方法的提示下,写出所得结论的理由.解:线段BE、EF、FD之间的数量关系是:理由:延长FD到点G,使DG=BE,连接AG.(以下过程请同学们完整解答)(2)拓展延伸:如图②,在四边形ABCD中,AB=AD,若∠B+∠D=180°,E、F分别是BC、CD上的点.且∠EAF=∠BAD,则(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再把结论写一写;若不成立,请直接写出你为成立的结论.9.如图,△ABC中,∠ABC=60°,AD、CE分别平分∠BAC、∠ACB,AD、CE相交于点P.(1)求∠APC的度数;(2)若AE=3,CD=4,求线段AC的长.10.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点D是边BC上一个动点(点D不与点B,C重合),连接AD,点E在边AC的延长线上,且DA=DE.(1)求证:∠BAD=∠EDC:(2)用等式表示线段CD,CE,AB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11.如图,∠BAD=∠CAE=90°,AB=AD,AE=AC,AF⊥CB,垂足为F.(1)求证:△ABC≌△ADE;(2)求∠F AE的度数;(3)求证:CD=2BF+DE.类型三整体旋转—共线—再全等【知识点睛】❖整体旋转三角形得全等辅助线方法规律总结【类题训练】9.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C=∠B=90°,DE⊥AB,垂足为E,且DE=EB=5,则四边形ABCD的面积.10.已知正方形ABCD中,M,N是边BC,CD上任意两点,∠MAN=45°,连结MN.(1)如图①,请直接写出BM,DN,MN三条线段的数量关系:;(2)如图②,过点A作AH⊥MN于点H,求证:AB=AH;11.已知:正方形ABCD中,∠MAN=45°,∠MAN绕点A顺时针旋转,它的两边分别交CB、DC(或它们的延长线)于点M、N.(1)如图1,当∠MAN绕点A旋转到BM=DN时,有BM+DN=MN.当∠MAN绕点A 旋转到BM≠DN时,如图2,请问图1中的结论还是否成立?如果成立,请给予证明,如果不成立,请说明理由;(2)当∠MAN绕点A旋转到如图3的位置时,线段BM,DN和MN之间有怎样的等量关系?请写出你的猜想,并证明.12.如图,在等边三角形ABC中,点P为△ABC内一点,连接AP,BP,CP,将线段AP 绕点A顺时针旋转60°得到AP',连接PP',BP'.(1)用等式表示BP'与CP的数量关系,并证明;(2)当∠BPC=120°时,①直接写出∠P'BP的度数为;②若M为BC的中点,连接PM,用等式表示PM与AP的数量关系,并证明.类型四 连接线段——得全等【知识点睛】❖ 连接线段得△全等辅助线方法规律总结【类题训练】13.如图,已知:AB AC =,BD CD =,60A ∠=︒,140D ∠=︒,则B ∠=( ) A .50B .40C .40或70D .3014.把正方形ABCD 绕着点A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得到正方形AEFG ,边FG 与BC 交于点H (如图).试问线段HG 与线段HB 相等吗?请先观察猜想,然后再证明你的猜想.【课后综合练习】 1.[方法呈现](1)如图①,△ABC 中,AD 为中线,已知AB =3,AC =5,求中线AD 长的取值范围. 解决此问题可以用如下方法:延长AD 至点E ,使DE =AD ,连接CE ,则易证△DEC ≌△DAB ,得到EC =AB =3,则基本图形辅助线 条件与结论结论应用连接AD条件:AB=AC ,BD=CD 结论:△ABD ≌△ACD(SSS)此种类型的辅助线虽然最简单,但是也最常见,常用来证明角相等可得AC﹣CE<AE<AC+CE,从而可得中线AD长的取值范围是.[探究应用](2)如图②,在四边形ABCD中,AB∥CD,点E是BC的中点,若AE是∠BAD的平分线,试判断AB,AD,DC之间的等量关系,并写出完整的证明过程.(3)如图③,在四边形ABCD中,AB∥CD,AF与DC的延长线交于点F,点E是BC 的中点,若AE是∠BAF的平分线,试探究AB,AF,CF之间的等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2.阅读理解(1)如图①,△ABC中,D是BC中点,连接AD,直接回答S△ABD与S△ADC相等吗?(S表示面积);应用拓展(2)如图②,已知梯形ABCD中,AD∥BC,E是AB的中点,连接DE、EC,试利用上题得到的结论说明S△DEC=S△ADE+S△EBC;解决问题(3)现有一块如图③所示的梯形试验田,想种两种农作物做对比实验,用一条过D点的直线,将这块试验田分割成面积相等的两块,画出这条直线,并简单说明另一点的位置.3.(1)如图①,OP是∠MON的平分线,点A为OM上一点,点B为OP上一点.请你利用该图形在ON上找一点C,使△COB≌△AOB,请在图①画出图形.参考这个作全等三角形的方法,解答下列问题:(2)如图②,在△ABC 中,∠ACB 是直角,∠B =60°,AD 、CE 分别是∠BAC 、∠BCA 的平分线,AD 、CE 相交于点F .请你写出FE 与FD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3)如图③,在△ABC 中,如果∠ACB 不是直角,而(1)中的其他条件不变,在(2)中所得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请你直接作出判断,不必说明理由.4.如图甲,在△ABC 中,∠ACB 为锐角,点D 为射线BC 上一动点,连接AD ,以AD 为一边且在AD 的右侧作正方形ADEF .解答下列问题(1)如果AB =AC ,∠BAC =90°,①当点D 在线段BC 上时(与点B 不重合),如图乙,线段CF 、BD 之间的位置关系为 ,数量关系为 .②当点D 在线段BC 的延长线上时,如图丙,①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为什么? (2)如果AB ≠AC ,∠BAC ≠90°点D 在线段BC 上运动.试探究:当△ABC 满足一个什么条件时,CF ⊥BC (点C 、F 重合除外)?并说明理由.5.如图,已知在四边形ABCD 中,BD 是ABC ∠的平分线,AD CD =.2 求证:180A C ∠+∠=︒.6.如图,已知,∠BAC=90°,AB=AC,BD是∠ABC的平分线,且CE⊥BD交BD的延长线于点E.求证:BD=2CE.。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12.2 复习小专题(二)构造全等三角形常见辅助线的添法 课件(共20张PPT)
1、如图:CD⊥AB,BE⊥AC,垂足分别是D,E,BE和CD相
交于点O,AB=AC, ∠B= ∠C.求证:OD=OE
A
D
E
O
B
C
3
知识点二:利用“截补法”构造全等三角形
典例讲评
例2:如图,已知AC∥BD,AE、BE分别平 C
分∠CAB和∠DBA,CD过点E,
求证:AB=AC+BD.
A
E D
E D
∴∠1=∠2,∠3=∠4.
AC=AF
在△ACE和△AFE中, ∠1=∠2
AE=AE
∴△ACE≌△AFE(SAS),
∴∠5=∠C. ∵AC∥BD,
2
A
FB
又∵∠5+∠6=180°,
∴∠6=∠D
在△EFB和△EDB中,
∴∠C+∠D=180°
5
知识点二:利用“截补法”构造全等三角形
典例讲评
“补短法”构造全等三角形 F
BD=CD ,
在∆BDE和∆CDA中, ∠1=∠2 ,
DE=DA,
∴ 2AD<AB+AC,
∴ ∆BDE ≌∆CDA(SAS),
即:
12
知识点三:利用“倍长中线法”构造全等三角形
大显身手
1.如图,在△ABC中,D是BC边的中点,DE⊥DF,
DE交AB于点E,DF交AC于点F,连接EF.
求证:BE+CF>EF
20
14
知识点四:利用“作平行线”构造全等三角形
典例分析
例4:如图,D是△ABC的边BA延长线上点,且
AD=AB,E是边AC上一点,且DE=BC.
C
求证:∠DEA=∠C.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全等三角形中常用辅助线
全等三角形中常用辅助线一、知识要点关于全等的辅助线有以下常见的作法(1) 有角平分线时,常在角两边截取相等的线段,构造全等三角形(2) 在三角形中有中线时,常采取延长中线变为原来的两倍,构造全等三角形来解决(3) 截长补短法:当已知或求证中涉及到线段a、b、c、d有下列情况:①a>b;②a±b=c;③a±b=c±d中的其中一种情况时采用二、例题解析【例1】如图,△ABC中,BD是AC边上的中线,BD⊥BC于点B,∠ABC=120°,求证:AB =2BC【例2】如图,在△ABC中,点D、E在BC上,且BD=DE,AE平分∠DAC,AC=2AD,试猜想AB与EC之间有怎样的大小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练】如图,已知∠CAD=∠CDA,AC=BD,E在BC上,DE=EC,求证:AD平分∠BAE【例3】在△ABC中,AC=BC,AD平分∠BAC交BC于D,点E为AB上一点,且∠EDB=∠B.现有下列两个结论:①AB=AD+CD②AB=AC+CD(1) 如图1,若∠C=90°,则结论成立,并证明你的结论(2) 如图2,若∠C=100°,则结论成立,并证明你的结论【例4】如图,在△ABC中,AD是∠BAC的外角平分线,P是AD上异于点A的任意一点,求证:PB+PC>AB+AC【例5】如图,五边形ABCDE中,AB=AE,BC+DE=CD,∠ABC+∠AED=180°,连接AD,求证:AD平分∠CDE【例6】如图,正方形ABGE(四边相等,四个角都等于90°)中,点D在EG上,点C在BG 上,且∠DAC=45°,求证:CD=DE+CB【例7】如图,在上题中,若点D 在EG 的延长线上,点C 在GB 的延长线上,其余条件不变,求证:DE =BC +CD【例8】如图,△ABC 为等边三角形,且AD =BE ,连接DE 、DC ,试判断DE 与DC 间的关系,并加以证明三、课堂练习如图,在△ABC 中,AD 平分∠BAC ,AD =AB ,CM ⊥AD 于M ,求证:AM =21(AB +AC )四、本讲精题整理五、反馈练习1.(1) 如图1,若OP 是∠AOB 的平分线(点P 不与点O 重合),点C 、D 分别在OA 、OB 上,且OC =OD ,则可以证明△OPC ≌△OPD ,从而得到PC =PD(2) 如图2,B ′、C ′分别为△ABC 外角平分线BM 、CN 上任意两点,连接AB ′、AC ′、B ′C ′,求证:△AB ′C ′周长大于△ABC 周长2.如图,点A为∠MON的角平分线上一点,过A任作一直线分别与∠MON的两边交于B、C,P为BC的中点,过P作BC的垂线交OA于点D(1) 若∠MON=90°,如图1,则∠BDC=_________(2) 若∠MON=60°,如图1,则∠BDC=_________(3) 若∠MON=α,如图1,则∠BDC=_________,请给予证明3.如图,正方形ABGE(四边相等,四个角都等于90°)中,点D在EG上,点C在BG上,且∠ADC=ADE,求证:CD=DE+CB4.如图,在等腰△ABC中,AB=AC,且∠A=30°,点D为△ABC外一点,且DB⊥AB于B,DC⊥AC于C,以D为顶点作∠MDN=75°,分别交AB、AC于点M、N,连MN,求证:MN=BM+CN5.如图,在△ABC中,AD是∠BAC的平分线,BP⊥AD,垂足是P,已知AC-AB=2BP,求证:∠ABC=3∠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几何证明中常见的 “添辅助线”方法
---- “周长问题”的转化
Ⅰ.连结 目的:构造全等三角形 或等腰三角形 典例1:如图,AB=AD,BC=DC, 求证:∠B=∠D.
B
A
C
D
1.连结AC
构造全等三角形
2.连结BD 构造两个等腰三角形
Ⅰ.连结
典例2:如图,AB=AE,BC=ED, ∠B=∠E,AM⊥CD,
3.如图,A、A1关于OM对称, A、A2关于ON对称. 若A1 A2 =6cm,求△ABC的周长.
AB+AC+BC
A1
M
A1 B+ A2 C+BC
AA
12
O
B A
N C
A2
Ⅴ.“周长问题”的转化 借助“垂直平分线性质 ”
4.如图, △ABC中,MN是AC的垂直平分线 . 若AN=3cm, △ABM周长为13cm,求△ABC的周长.
C P
G EB
Ⅲ.垂直平分线上点向两端连线段
目的:构造直角三角形 ,得到斜边相等
△ABC 中,AB >AC ,∠A的平分线与
BC的垂直平分线 DM相交于D,过D作
DE ⊥AB 于E,作DF⊥AC于F。
求证:BE=CF
A
连接DB,DC
EM
C
F
B
D
垂直平分线上点向两端连线段
Ⅳ.中线延长一倍
目的:构造直角三角形 ,得到斜边相等
典例2:如图,△ABC中, ∠C =90 o,AC=BC, AD平分∠ BAC,求证:AB=AC+DC.
A
过点D作DE⊥AB
构造了 :
E
全等的直角三角形 且距离相等
思考:
B
C
D
若AB=15cm, 则△ BED 的周长是多少
?
∠A= ∠D =90 o, B A
AB+BC+AC
A
AB+ BM+MC+6
AB+ BM+AM+6
13+6
B
N
M
C
Ⅴ.“周长问题”的转化 借助“等腰三角形性质 ”
5.如图, △ABC中,BP、CP是△ABC的角平分线, MN//BC. 若BC=6cm, △AMN周长为13cm,求△ABC的周长.
A
AB+AC+BC
AM+ BM+AN+NC+6
1.AD是△ABC的中线,求证: A D? 1 ( A B? A C) 2
延长 AD到点 E,使 DE=AD ,
A
连结CE.
C B
D
E
截长 补短
已知在△ABC 中,∠C=2∠B, ∠1=∠2
求证:AB=AC+CD
A
E
12
B
D
C
在AB 上取点E使得AE=AC ,连接DE F 在AC的延长线上取点F使得CF=CD,连接DF
BE、CE均是角平分线 ,
求证:BC=AB+CD.
F
过点E作EF⊥BC
E
构造了 :
全等的直角三角形 且距离相等
C
D
思考: 你从本题中还能得到哪些结论 ?
Ⅱ.角平分线上点向两边作垂线段
2.如图,梯形中, ∠A= ∠D =90 o, BE、CE均是角平分线 ,
求证:BC=AB+CD.
延长 BE 和 CD 交于点 F
求证 :点M是CD 的中点 .
连结AC、AD
A
构造全等三角形
B
E
C MD
Ⅰ.连结
典例3:如图,AB=AC,BD=CD, M 、N分别是BD、CD
的中点,求证:∠ AMB= ∠ ANC
连结AD
A
构造全等三角形
B
C
M
N
D
Ⅰ.连结
典例4:如图,AB与CD交于O, 且AB=CD,AD=BC,
OB=5cm ,求 OD的长 .
AM+ MP+AN+NP+6
M
P
N
AM+AN+MN+6
B
C
13+6
线段与角求相等,先找全等试试看。 图中有角平分线,可向两边作垂线。 线段垂直平分线,常向两端把线连。 线段计算和与差,巧用截长补短法。 三角形里有中线,延长中线=中线。 想作图形辅助线,切莫忘记要双添。
如图所示,已知 AD∥BC,∠1=∠2, ∠3=∠4,直线DC经过点E交AD于点D,
交BC 于点C。求证: AD+BC=AB
D
1 2
A
E C截 长
4 3
补
F
B短
在AB 上取点F使得AF=AD, 连接EF
Ⅴ.“周长问题”的转化 借助“角平分线性质 ”
1.如图,△ABC中,∠C=90 o,AC=BC,AD 平分∠ ACB, DE⊥AB.若 AB=6cm,则△DBE的周长是多少 ?
构造了 : 全等的 直角三角形
C
思考: 你从本题中还能得到哪些结论 ?
B
A
E
DF
Ⅱ.角平分线上点向两边作垂线段
典例4:如图,OC 平分∠AOB, ∠DOE +∠DPE =180 o,
求证: PD=PE.
A
过点P作PF⊥OA,PG ⊥OB
F
构造了 :
D
全等的直角三角形 且距离相等
O
思考: 你从本题中还能得到哪些结论 ?
连结BD
AC
构造全等三角形
O
D
B
Ⅱ.角平分线上点向两边作垂线段
目的:构造直角三角形 ,得到距离相等
典例1:如图,△ABC中, ∠C =90 o,BC=10,BD=6, AD平分∠ BAC,求点D到AB的距离.
A
E
过点D作DE⊥AB
B
构造了 : 全等的直角三角形 且距离相等
C D
Ⅱ.角平分线上点向两边作垂线段
BE+BD+DE
C D
BE+BD+CD
BE+BC
A
B E
BE+AC
BE+AE
AB
Ⅴ.“周长问题”的转化 借助“垂直平分线性质 ”
2.如图,△ABC中, D在AB的垂直平分线上 , E在AC的垂直平分线上 .若BC=6cm, 求△ADE的周长.
AD+AE+DE
A
BD+CE+DE
BC
B
D
E
C
Ⅴ.“周长问题”的转化 借助“垂直平分线性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