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护理_方案

合集下载

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试题(最新知识点)

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试题(最新知识点)

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试题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护理方案一、单选题:(一)风寒痹阻:颈、肩、上肢窜痛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

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二)血瘀气滞: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舌质暗,脉弦。

(三)痰湿阻络: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纳呆。

舌暗红,苔厚腻,脉弦滑。

(四)肝肾不足: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面红目赤。

舌红少苔,脉弦.(五)气血亏虚: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麻木,倦怠乏力。

舌淡苔少,脉细弱。

二、多选题:(一)颈肩疼痛慎起居、避风寒,防风寒阻络致经脉不通,引发疼痛。

3.配合医师行颈椎牵引,及时评估牵引效果及颈肩部疼痛情况.4。

遵医嘱行中药熏蒸、中药塌渍、中药外敷、中药离子导入、拔火罐等治疗。

痛点处可行穴位揉药或涂擦治疗。

6。

遵医嘱正确应用镇痛药,并观察用药后反应及效果.(二)眩晕1.评估眩晕的性质、发作或持续时间,及与体位改变的关系.2。

避免诱发眩晕加重的姿势或体位。

3.做好防护,外出有人陪同,动作应缓慢,避免快速转头、低头,防跌倒。

4.指导患者正确佩戴颈托。

(三)肢体麻木1.评估肢体麻木范围、性质、程度及与体位的关系.2.指导患者主动活动麻木肢体,可用梅花针或指尖叩击、拍打按摩麻木部位,减轻或缓解症状。

3.注意肢体保暖。

4。

遵医嘱给予中药熏蒸、理疗、电针、刮痧等治疗,避免烫伤或意外损伤。

5.遵医嘱行颈椎牵引,及时巡视观察患者有无不适,如有麻木加重,告知医师,适当调整牵引角度、重量、时间等.(四)颈肩及上肢活动受限1.评估活动受限的范围和患者生活自理能力。

2.患者生活用品放置应便于取用。

3。

指导协助患者正确的体位移动,按摩活动受限肢体,提高患者舒适度。

4。

指导并协助四肢关节功能锻炼,防肌肉萎缩。

(五)不寐1。

枕头高度适宜,避免颈部悬空。

2.保持病房安静、整洁,通风良好.3.睡前服热牛奶、温水泡脚,按摩双侧太阳穴,印堂穴,听舒缓轻音乐,不宜饮浓茶或咖啡。

项痹中医护理方案护理

项痹中医护理方案护理

情况的处理。
未来研究方向与展望
深入研究机制
进一步探讨项痹中医护理方案 的作用机制,从细胞、分子水
平深入了解其疗效原理。
优化护理措施
根据临床实践和患者反馈,不 断优化和改进中医护理方案, 提高护理效果。
扩大适用范围
将中医护理方案应用于更多类 型的颈椎病患者,观察其疗效 和适用性。
国际化推广
将中医护理方案进行翻译和整 理,向国际推广,促进中医药
度等。
பைடு நூலகம்
医疗费用
调查患者对医疗费用的满意度 ,包括费用的透明度和合理性

临床效果比较
对照组与实验组
将接受中医护理方案的患者与接受常规护理的患者进行比较,观 察两组的临床效果。
不同病程患者
观察不同病程的患者接受中医护理方案后的临床效果,分析病程对 治疗效果的影响。
不同中医证型患者
观察不同中医证型的患者接受中医护理方案后的临床效果,分析证 型对治疗效果的影响。

增加营养摄入
适当增加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 的摄入,如瘦肉、鱼类、蔬菜、水 果等。
控制饮酒
饮酒会加重病情,应尽量避免或限 制饮酒。
运动护理
适当锻炼
适当进行颈部肌肉锻炼, 如颈部伸展运动、颈部按 摩等,有助于缓解项痹症 状。
避免剧烈运动
避免剧烈的颈部活动和突 然扭转头部等动作,以免 加重病情。
配合中药熏洗
健康教育的实施与改进
个性化教育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健康教育方案,提高患者 的健康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定期评估与反馈
定期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和教育效果,及时调整教育方案,提高 教育效果和质量。
互动与讨论
鼓励患者及家属参与讨论,共同制定和实施护理计划,提高患者 的主动性和参与度。

项痹病的中医护理

项痹病的中医护理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中医护理是由于颈椎的退行性病变刺激和压迫周围的血管、神经等,引起肩臂痛、眩晕、瘫痪等一系列综合症。

【临床表现】1、颈枕部或颈肩部阵发性或持续性隐痛或剧痛,沿受累神经根的走向有酸胀或烧灼样或刀割样痛,或触电样或针刺样窜麻感。

2、病史中有先颈肩痛而逐渐反复发作和加重,再发展到放射痛,也有一次外伤而发作,颈部活动受限。

3、咳嗽或解大便时颈肩痛及上肢放射痛加重。

4、受损神经根分布区出现感觉减退,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5、上肢出现无力或肌肉萎缩。

【一般护理】1、安排病人住向阳房间,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温暖、温湿度适宜,注意防寒保暖,防止感受风邪加重病情。

2、颈椎病属于心身疾病范畴,病程长,反复难愈,如对本病认识不够,易产生低落、抑郁、焦虑等情绪。

观察病人治疗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告知病人颈椎病相关知识,如主动介绍适合患者的电动牵引机、颈椎吊带牵引、推拿、针灸等治疗效果及注意事项,并向患者讲明疾病与心理情志的关系,提高防病意识,增强治疗信心,安心养病。

3、本病患者多为中老年人,多体虚脾胃弱,食少则正气不足,饮食无度又增加脾胃负担,使脾胃生化不及而食滞内停,故饮食上尽量选择与治疗相协调之食,忌肥甘厚味、生冷寒凉之品,少饮酒、多饮水,多食蔬菜水果以增加肠蠕动,防止便秘。

4、保持正确的睡眠姿势,一般以低枕睡眠、仰卧位为最佳,俯卧位不可取,侧卧时枕头可略高,使颈部与躯干成一条直线。

颈椎后缘增生明显者,枕头可相应偏高;黄韧带肥厚、钙化者应偏低,颈椎生理曲度变直者可在颈下垫一小枕。

5、给病人创造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失眠者可适当口服安眠药。

6、观察病情变化,疼痛是否向肩部或上肢放射,四肢感觉、活动及各种生理反射情况,有无逐渐形成走路困难或四肢瘫痪,经治疗后上述症状有无改善,注意各种并发症的发生,若出现眩晕、肢体麻木、视物不清、心律失常等症状,应积极抢救。

7、由于患者常有手臂放射性疼痛,尽量选择健侧手臂输液,输液时滴速不宜过快,以60滴/min左右为宜,并注意保暖,可在患侧手臂下垫小枕或暖水袋,以减轻疼痛。

2014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护理方案

2014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护理方案

(四)肝肾不足:眩晕头痛,耳鸣耳聋, 失眠多梦,肢体麻木,面红目赤。舌红 少苔,脉弦。
(五)气血亏虚:头晕目眩,面色苍白, 心悸气短,四肢麻木,倦怠乏力。舌淡 苔少,脉细弱。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颈肩疼痛
1.疼痛诱因、性质、部位、持续时间,与体 位的关系,做好疼痛评分。
2.慎起居、避风寒,防风寒阻络致经脉不通, 引发疼痛。
5.颈托佩戴时间,一般以2~3周为宜,一般整复 后第1周内全天佩戴(睡觉时去除),第2周间断 佩戴,不活动时可去除颈托,活动时佩戴,第3周 坐车及颈部剧烈活动时佩戴。
6.佩戴颈托时须配合颈部肌肉锻炼,以保持颈部 的稳定性。
(三)运动疗法
1.急性期颈部制动,避免进行功能锻炼,防止症 状加重。
3.起床时,先将前托放置好位置(将下颌放在前 托的下颌窝内),一手固定前托,一手放置患者 颈枕部,扶患者坐起,将后托放置好(一般长托 在下),调节松紧度,固定粘扣。
4.患者由坐位到平卧位时,先松开粘扣,去掉后 托,一手扶持前托,一手放置患者颈枕部,协助 患者躺下,去掉前托,调节好枕头位置及高度。
(四)颈肩及上肢活动受限
1.评估活动受限的范围和患者生活自理能力。 2.患者生活用品放置应便于取用。 3.指导协助患者正确的体位移动,按摩活动受限
肢体,提高患者舒适度。 4.指导并协助四肢关节功能锻炼,防肌肉萎缩。 5.遵医嘱进行中药熏蒸、中药离子导入、艾灸等
治疗,注意防烫伤。
5.眩晕的患者慎做回头望月、保健“米 字操”等转头动作,或遵医嘱进行。
6.各种锻炼动作要缓慢,以不疲劳为度, 要循序渐进。
附几种功能锻炼方法:
(1)拔项法:吸气时头顶向上伸展,下颌微收, 双肩下沉,使颈部后方肌肉紧张用力,坚持3秒钟, 然后呼气放松。

项痹病中医护理方案..

项痹病中医护理方案..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一)风寒痹阻:颈、肩、上肢窜痛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

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二)血瘀气滞: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

舌质暗,脉弦。

(三)痰湿阻络: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纳呆。

舌暗红,苔厚腻,脉弦滑。

(四)肝肾不足: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面红目赤。

舌红少苔,脉弦。

(五)气血亏虚: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麻木,倦怠乏力。

舌淡苔少,脉细弱。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颈肩疼痛1.疼痛诱因、性质、部位、持续时间,与体位的关系,做好疼痛评分。

2.慎起居、避风寒,防风寒阻络致经脉不通,引发疼痛。

3.配合医师行颈椎牵引,及时评估牵引效果及颈肩部疼痛情况。

4.遵医嘱行中药熏蒸、中药塌渍、中药外敷、中药离子导入、拔火罐等治疗。

痛点处可行穴位揉药或涂擦治疗。

5.根据疼痛规律,对夜间疼痛甚者,适当增加中药塌渍、中药热奄包、牵引等治疗次数。

6.遵医嘱正确应用镇痛药,并观察用药后反应及效果。

(二)眩晕1.评估眩晕的性质、发作或持续时间,及与体位改变的关系。

2.避免诱发眩晕加重的姿势或体位。

3.做好防护,外出有人陪同,动作应缓慢,避免快速转头、低头,防跌倒。

4.指导患者正确佩戴颈托。

5.遵医嘱给予耳穴贴压(耳穴埋豆)、中药离子导入等治疗。

(三)肢体麻木1.评估肢体麻木范围、性质、程度及与体位的关系。

2.指导患者主动活动麻木肢体,可用梅花针或指尖叩击、拍打按摩麻木部位,减轻或缓解症状。

3.注意肢体保暖。

4.遵医嘱给予中药熏蒸、理疗、电针、刮痧等治疗,避免烫伤或意外损伤。

5.遵医嘱行颈椎牵引,及时巡视观察患者有无不适,如有麻木加重,告知医师,适当调整牵引角度、重量、时间等。

(四)颈肩及上肢活动受限1.评估活动受限的范围和患者生活自理能力。

2.患者生活用品放置应便于取用。

3.指导协助患者正确的体位移动,按摩活动受限肢体,提高患者舒适度。

项痹病(颈椎病)护理规范

项痹病(颈椎病)护理规范

附件五:项痹病(颈椎病)护理常规一、颈型颈椎病1.护理评估:(1)病史:了解颈部疼痛及影响睡眠时间长短,颈椎病的病因及诱因,询问发病的急缓及伴随症状。

具有典型的落枕史及颈项部疼痛史。

(2)症状:主要有项背疼痛、强直,上肢无力、手指发麻,颈项疼痛,可有整个肩背疼痛发僵,不能作点头、仰头、及转头活动,呈斜颈姿势。

需要转颈时,躯干必须同时转动,也可出现头晕的症状。

少数患者可出现反射性肩臂手疼痛、胀麻,咳嗽或打喷嚏时症状不加重。

(3)心理社会反映:焦虑不安,担心疾病难愈,易复发。

(4)辅助检查:结合病史及体检有针对性地进行X线、CT、MRI 等检查2.病房环境:病房应住在温暖、向阳避风干燥的房间,防寒防潮,衣被柔软干净,注意保暖。

3.病情观察: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及持续时间,并做好记录。

观察患者精神状态,晚上睡眠质量及影响因素。

进行牵引治疗的患者按护理规范进行观察记录。

4.辨证护理:此症患者恶寒喜暖,得热则舒,每遇阴雨潮湿气候要提高室温以驱散寒气,不宜在寒冷或阴雨潮湿天气到室外活动,以防病情加重。

注意局部保暖,忌风吹受寒或淋雨受湿,指导患者做颈颌带牵引及颈操锻炼,每日1次,每次15~20分钟。

急性期不主张锻炼,应减少疾患关节过度活动,当急性期缓解后,应积极进行锻炼以自身能耐受及增强肌力和耐力的运动为主。

5.用药护理:中药统一送煎药室,每付煎药9袋,每袋200ml,每次1袋,3次/天,中药应温服,饭后服用。

并注意观察服药后的反应,注意有无过敏,涂药时勿用力过度,以免皮肤损伤,熏洗时勿烫伤。

配合痛舒胶囊、布洛芬缓释胶囊口服的患者要观察疼痛缓解时间及程度。

温热式低周波治疗应做好防感染护理,中药塌渍能及时缓解症状,但应注意勿烫伤。

6.饮食护理:饮食宜温性,消化可口。

可用薏仁米与白米按1:3配比煮粥或用附子30g,狗肉250g炖熟食用、每日饮服少量虎骨木瓜酒。

也可中药熏蒸颈部,使药物蒸气直接作用于患处,使病人疼痛部位毛孔开放,血管扩张,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血管内皮细胞的缺血性损伤,从而减轻消除椎动脉的压迫、刺激,减轻疼痛。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护理方案题库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护理方案题库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一)风寒痹阻:颈、肩、上肢窜痛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

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二)血瘀气滞: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

舌质暗,脉弦。

(三)痰湿阻络: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纳呆。

舌暗红,苔厚腻,脉弦滑。

(四)肝肾不足: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面红目赤。

舌红少苔,脉弦。

(五)气血亏虚: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麻木,倦怠乏力。

舌淡苔少,脉细弱。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颈肩疼痛1.疼痛诱因、性质、部位、持续时间,与体位的关系,做好疼痛评分。

2.慎起居、避风寒,防风寒阻络致经脉不通,引发疼痛。

3.配合医师行颈椎牵引,及时评估牵引效果及颈肩部疼痛情况。

4.遵医嘱行中药熏蒸、中药塌渍、中药外敷、中药离子导入、拔火罐等治疗。

痛点处可行穴位揉药或涂擦治疗。

5.根据疼痛规律,对夜间疼痛甚者,适当增加中药塌渍、中药热奄包、牵引等治疗次数。

6.遵医嘱正确应用镇痛药,并观察用药后反应及效果。

(二)眩晕1.评估眩晕的性质、发作或持续时间,及与体位改变的关系。

2.避免诱发眩晕加重的姿势或体位。

3.做好防护,外出有人陪同,动作应缓慢,避免快速转头、低头,防跌倒。

4.指导患者正确佩戴颈托。

5.遵医嘱给予耳穴贴压(耳穴埋豆)、中药离子导入等治疗。

(三)肢体麻木1.评估肢体麻木范围、性质、程度及与体位的关系。

2.指导患者主动活动麻木肢体,可用梅花针或指尖叩击、拍打按摩麻木部位,减轻或缓解症状。

3.注意肢体保暖。

4.遵医嘱给予中药熏蒸、理疗、电针、刮痧等治疗,避免烫伤或意外损伤。

5.遵医嘱行颈椎牵引,及时巡视观察患者有无不适,如有麻木加重,告知医师,适当调整牵引角度、重量、时间等。

(四)颈肩及上肢活动受限1.评估活动受限的范围和患者生活自理能力。

2.患者生活用品放置应便于取用。

3.指导协助患者正确的体位移动,按摩活动受限肢体,提高患者舒适度。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护理常规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护理常规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护理常规项痹病是由于颈椎的退行性病变刺激和压迫周围的血管、神经等,引起颈肩臂痛、眩晕、瘫痪等一系列病症。

一、护理评估(1)了解患者发病史、诱发因素及与体位的关系。

(2)评估患者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及持续时间,客观进行疼痛评分。

(3)评估患者颈部功能、双上肢感觉和肌力。

(4)评估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和心理-社会状况。

(5)中医临床辨证;舌象、脉象及情志状态。

(6)中医证型:①风寒痹阻证。

证候:颈、肩、上肢窜痛及麻木,以痛为主,颈部活动不利、僵硬、怕风惧寒。

舌质淡红,昔薄白,脉弦紧。

此型多见于颈椎病之急性发作期。

②气滞血瘀证证候:颈肩部、上肢刺痛,痛有定处,伴有肢体麻木。

舌质暗,脉弦。

③痰湿阻络证。

证候:颈肩臂痛,肢体麻木,头重头晕,四肢倦怠,乏力,暧恶痰涎,纳差。

舌质暗红,苔厚腻,脉弦滑。

④肝肾不足证。

证候:头晕耳鸣,失眠多梦,脸热咽干,腰膝酸软,肢体麻木,步履蹒跚甚至瘫痪,二便失控。

舌红绛,苔少,脉弦细。

⑤气血亏虚证。

证候: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麻木,倦息乏力。

舌质淡,苔少,脉细弱。

二、护理要点(1)按疼痛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2)居室温湿度适宜,安静,空气流通。

注意防寒保暖,防止感受风邪加重病情。

(3)被褥厚薄适宜,枕头高度以一拳高为宜,避免颈部悬空。

(4)急性发作期生活不能自理的卧床患者,要经常帮助其活动肢体,适时更换卧位,受压部位用软垫保护,防止出现压疮。

(5)患者避免长期伏案工作,改变体位时动作要缓慢,避免深低头、旋转等动作,眩晕严重者的坐椅、床铺避免晃动。

(6)指导惠者正确使用颈围及进行功能锻炼。

(7)观察病情,做好护理记录。

①观察患者痹痛、眩晕的部位、性质、时间、诱发因素。

②观察患者皮肤、汗出、体温、舌脉及伴随症状等变化。

③观察患者情志变化、饮食状况。

④应用疼痛评分工具对患者的疼痛及治疗后的效果进行评价,做好记录。

(8)给药护理;①中药汤剂宜热服,眩晕伴呕吐者中药宜冷服,或姜汁滴舌后服用,采用少量频服。

项痹中医护理的方案护理

项痹中医护理的方案护理
项痹中医护理的方案 护理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0
目录
CONTENTS
• 引言 • 项痹的病因和病理 • 中医护理原则和方法 • 日常护理方案 • 特殊护理方案 • 康复训练方案 • 效果评估和注意事项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的加速,项痹(颈椎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给患者的生活 质量带来了严重影响。中医护理作为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项痹的康复治 疗中具有独特优势。
起居护理
Hale Waihona Puke 总结词:适当运动详细描述:项痹患者应进行适当的颈部运动,如颈部前后左 右转动、耸肩等,以缓解颈部肌肉紧张和疼痛。在运动过程 中,应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拉伸颈部肌肉的动作。
心理护理
总结词
保持乐观心态
总结词
加强沟通交流
详细描述
项痹患者应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面对疾病,避 免过度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的影响。可以通过 听音乐、阅读等方式调节情绪,保持心情愉悦。
拔罐护理
拔罐护理原理
拔罐护理注意事项
通过负压吸引,使局部皮肤充血,促 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
需由专业医师操作,避免自行操作。 对于皮肤破损、炎症等情况应慎用或 禁用。
拔罐护理操作
选择适当的拔罐器具,根据病情选择 合适的拔罐方式。操作时应避免烫伤 皮肤。
06
康复训练方案
颈部康复训练
颈部前屈
缓慢低下头部,使下颌 尽量触及胸部,感受颈
部后侧伸展。
颈部后伸
缓慢仰头,尽量触及天 花板,感受颈部前侧伸
展。
颈部左右旋转
头部左右转动,感受颈 部两侧肌肉的伸展。
颈部左右侧屈
头部左右倾斜,感受颈 部两侧肌肉的伸展。

项痹病(颈椎病)中医护理PPT学习课件

项痹病(颈椎病)中医护理PPT学习课件
12
健康指导
(四)情志护理 1.向患者介绍本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取得患者理解和配合,
多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心理社会状况,及时消除不良情绪。 2.介绍成功病例,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给患者必要的生活协助,鼓励家属参与。 4.有情绪障碍者,必要时请心理咨询医师治疗。
13
摩麻木部位,减轻或缓解症状。 3.注意肢体保暖。 4.遵医嘱给予中药熏蒸、理疗、电针、刮痧等治疗,避免烫伤或
意外损伤。 5.遵医嘱行颈椎牵引,及时巡视观察患者有无不是,如有麻木加
重,告知医生,适当调整牵引角度、重量、时间等。
5
(四)颈肩及上肢活动受限
1.评估活动受限的范围和患者自理能力。 2.患者生活用品放置应便于取用。 3.指导协助患者正确的体位移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项痹病(颈椎病)中医护 理方案
1
一 常见症候要点
(一)风寒痹阻:颈、肩上肢窜痛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 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二)血瘀气滞: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 舌质暗,脉弦。
9
健康指导
(二)生活起居 1.避免长时间低头劳作,伏案工作时,每隔1-2小时活动颈部,如
仰头或将枕头靠在椅背上或转动头部。 2.座椅高度要适中,以端坐位时双脚刚能触及地面为宜。 3.避免长时间半躺在床头,曲颈斜枕看电视、看书报。 4.睡眠时应保持头颈部在一条直线上,避免扭曲,枕头长要超过
2.慎起居、避风寒,防风寒阻络致经脉不通,引发疼痛。
3.配合医生行颈椎牵引,及时评估牵引效果及颈肩部疼痛情况。
4.遵医嘱行中药熏蒸、中药外敷、中药离子导入、拔火罐等治疗。 痛点处可行穴位揉药或涂擦治疗。

项痹病中医护理方案

项痹病中医护理方案

项痹病中医护理方案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一)风寒痹阻:颈、肩、上肢窜痛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

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二)血瘀气滞: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

舌质暗,脉弦。

(三)痰湿阻络: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纳呆。

舌暗红,苔厚腻,脉弦滑。

(四)肝肾不足: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面红目赤。

舌红少苔,脉弦。

(五)气血亏虚: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麻木,倦怠乏力。

舌淡苔少,脉细弱。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颈肩疼痛1.疼痛诱因、性质、部位、持续时间,与体位的关系,做好疼痛评分。

2.慎起居、避风寒,防风寒阻络致经脉不通,引发疼痛。

3.配合医师行颈椎牵引,及时评估牵引效果及颈肩部疼痛情况。

4.遵医嘱行中药熏蒸、中药塌渍、中药外敷、中药离子导入、拔火罐等医治。

痛点处可行穴位揉药或涂擦医治。

5.根据疼痛规律,对夜间疼痛甚者,适当增加中药塌渍、中药热奄包、牵引等治疗次数。

6.遵医嘱正确应用镇痛药,并观察用药后反应及结果。

(二)眩晕1.评估眩晕的性质、发作或持续时间,及与体位改变的关系。

2.制止引发眩晕加重的姿势或体位。

3.做好防护,外出有人陪同,动作应缓慢,避免快速转头、低头,防跌倒。

4.指导患者正确佩戴颈托。

5.遵医嘱给予耳穴贴压(耳穴埋豆)、中药离子导入等治疗。

(三)肢体麻木1.评估肢体麻痹规模、性质、程度及与体位的干系。

2.指点患者主动活动麻痹肢体,可用梅花针或指尖叩击、拍打推拿麻痹部位,减轻或缓解症状。

3.注意肢体保暖。

4.遵医嘱给予中药熏蒸、理疗、电针、刮痧等治疗,避免烫伤或意外损伤。

5.遵医嘱行颈椎牵引,及时巡视观察患者有无不适,如有麻木加重,告知医师,适当调整牵引角度、重量、时间等。

(四)颈肩及上肢活动受限1.评估活动受限的规模和患者生活自理本领。

2.患者生活用品放置应便于取用。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2014年一、病名中医病名:项痹病TCD编码:BGS000 西医诊断:神经根型颈椎病ICD-10编码:G54.251二、诊断(一)疾病诊断标准参照2009年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

1、具有根性分布的症状(麻木、疼痛)和体征。

2、椎间孔挤压试验或/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

3、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基本相符合。

疾病分期1、急性期:临床主要表现为颈肩部疼痛,颈椎活动受限,稍有活动即可使颈肩臂部疼痛加重,疼痛剧烈时难以坐卧,被动以健肢拖住患肢,影响睡眠。

2、缓解期:临床主要表现为颈僵,颈肩背部酸沉,颈椎活动受限,患肢麻木疼痛,可以忍受。

3、康复期:颈肩部及上肢麻痛症状消失,但颈肩背及上肢酸沉症状仍在,受凉或劳累后症状加重。

(二)证候诊断1、风寒痹阻证:颈、肩、上肢串通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

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2、气滞血瘀证: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

舌质暗,脉弦。

3、痰湿阻络证: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纳呆。

舌质红,苔厚腻,脉弦滑。

4、肝肾不足证: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面红目赤。

舌红少苔,脉弦。

5、气血亏虚证: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麻木,倦怠乏力。

舌淡苔少,脉细弱。

(三)鉴别诊断1、中医鉴别诊断:(1)肩痹:以肩关节疼痛、屈伸活动不利为主症。

(2)落枕:因睡时头颈姿势不当所致,起床后感项强作痛,病程短而易愈。

2、西医鉴别诊断:(1)肩周炎:肩周炎俗称凝肩,是肩周肌、肌腱、滑囊、关节囊慢性损伤性炎症。

因关节外粘连,临床以肩关节活动时疼痛、功能受限为主要特征。

颈椎病可引发肩部牵涉痛因原发病长期不愈而使肩部肌持续性痉挛、缺血而形成炎性病灶,转变为真正的肩周炎。

有自然病程,一般在1 年左右可自愈,但若不配合治疗和功能锻炼即使自愈也将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

项痹病护理常规(国家版)

项痹病护理常规(国家版)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一)风寒痹阻:颈、肩、上肢窜痛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

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二)血瘀气滞: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

舌质暗,脉弦。

(三)痰湿阻络: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纳呆。

舌暗红,苔厚腻,脉弦滑。

(四)肝肾不足: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面红目赤。

舌红少苔,脉弦。

(五)气血亏虚: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麻木,倦怠乏力。

舌淡苔少,脉细弱。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颈肩疼痛1.疼痛诱因、性质、部位、持续时间,与体位的关系,做好疼痛评分。

2.慎起居、避风寒,防风寒阻络致经脉不通,引发疼痛。

3.配合医师行颈椎牵引,及时评估牵引效果及颈肩部疼痛情况。

4.遵医嘱行中药熏蒸、中药塌渍、中药外敷、中药离子导入、拔火罐等治疗。

痛点处可行穴位揉药或涂擦治疗。

5.根据疼痛规律,对夜间疼痛甚者,适当增加中药塌渍、中药热奄包、牵引等治疗次数。

6.遵医嘱正确应用镇痛药,并观察用药后反应及效果。

(二)眩晕1.评估眩晕的性质、发作或持续时间,及与体位改变的关系。

2.避免诱发眩晕加重的姿势或体位。

3.做好防护,外出有人陪同,动作应缓慢,避免快速转头、低头,防跌倒。

4.指导患者正确佩戴颈托。

5.遵医嘱给予耳穴贴压(耳穴埋豆)、中药离子导入等治疗。

(三)肢体麻木1.评估肢体麻木范围、性质、程度及与体位的关系。

2.指导患者主动活动麻木肢体,可用梅花针或指尖叩击、拍打按摩麻木部位,减轻或缓解症状。

3.注意肢体保暖。

4.遵医嘱给予中药熏蒸、理疗、电针、刮痧等治疗,避免烫伤或意外损伤。

5.遵医嘱行颈椎牵引,及时巡视观察患者有无不适,如有麻木加重,告知医师,适当调整牵引角度、重量、时间等。

(四)颈肩及上肢活动受限1.评估活动受限的范围和患者生活自理能力。

2.患者生活用品放置应便于取用。

3.指导协助患者正确的体位移动,按摩活动受限肢体,提高患者舒适度。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护理方案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护理方案

04
控制饮食量,避免过度 肥胖,减轻颈椎负担。
康复护理
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颈椎功能锻炼 ,如颈椎操、瑜伽等,以增强颈部肌 肉力量和柔韧性。
定期进行颈椎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 颈椎问题。
可采用中药热敷、针灸、推拿等中医 治疗方法缓解疼痛和不适感。
注意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情绪 波动对颈椎的影响。
05
02
疾病概述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定义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是指由于颈椎间盘退行性变、颈椎骨 质增生或颈椎管内外软组织病变等原因引起的脊神经根受压 或刺激,进而导致一系列临床病症。
主要表现为颈肩部疼痛、上肢麻木、肌肉无力等,严重时可 出现肌肉萎缩、肢体瘫痪等症状。
发病机制和病因
颈椎间盘退行性变
随着年龄增长,颈椎间盘逐渐失去水 分和弹性,导致椎间隙变窄,颈椎稳 定性降低,进而引发神经根受压。
中医护理方案在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中具有独特优势,通过中医护理干 预,可以缓解症状、促进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的和意义
目的
本中医护理方案旨在为神经根型颈椎 病患者提供全面、专业的中医护理指 导,帮助患者缓解症状、预防复发, 促进康复。
意义
通过实施本中医护理方案,可以提高 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减少复发风险 ,减轻医疗负担,同时弘扬中医护理 特色,推动中医护理事业的发展。
颈椎骨质增生
颈椎管内外软组织病变
如颈椎韧带肥厚、黄韧带钙化等,可 导致颈椎管容积减小,压迫神经根。
颈椎骨质增生可压迫神经根,引发疼 痛和麻木等症状。
临床表现和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
颈肩部疼痛、上肢麻木、肌肉无 力等,严重时可出现肌肉萎缩、 肢体瘫痪等症状。
诊断标准

项痹病(颈椎病)中医护理PPT学习课件

项痹病(颈椎病)中医护理PPT学习课件
肩,不宜过高,为握拳高度(平卧后),枕头的颈部稍高于头部, 可以起到良好放松作用,避免颈部悬空。 5.注意颈部保暖,防风寒湿邪侵袭。
10
健康指导
(三)饮食指导 1.风寒痹阻:宜进祛风寒温性食物,如大豆、羊肉、狗肉等,食
疗方:当归红枣煲羊肉,鳝鱼汤等,忌食凉性食物及生冷瓜果、 冷饮,多食温热茶饮。 2.血瘀气滞:宜进食行气活血,化瘀解毒的食品,如山楂、白萝 卜、木耳等。食疗方:醋泡花生等,避免煎炸、肥腻、厚味。 3.痰湿阻络:宜进健脾除湿之品,如山药、薏米仁、赤小豆等。 食疗方:冬瓜排骨汤,忌食辛辣、燥热、肥腻等生痰助湿之品。
3
(二)眩晕
1.评估眩晕的性质、发作或持续时间,及与体位改变的关系。 2.避免诱发眩晕加重的姿势或体位。 3.做好防护,外出有人陪同,动作应缓慢,避免快速转头、低头、
防跌倒。 4.指导患者正确佩戴颈托。 5.遵医嘱给予耳穴贴压、中药离子导入等治疗。
4
(三)肢体麻木
1.评估肢体麻木范围、性质、程度及体位的关系。 2.指导患者主动活动麻木肢体,可用梅花针或指尖叩击、拍打按
2.慎起居、避风寒,防风寒阻络致经脉不通,引发疼痛。
3.配合医生行颈椎牵引,及时评估牵引效果及颈肩部疼痛情况。
4.遵医嘱行中药熏蒸、中药外敷、中药离子导入、拔火罐等治疗。 痛点处可行穴位揉药或涂擦治疗。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5.根据疼痛规律,对夜间疼痛甚者,适当增加中药热奄包、牵引等 治疗次数。
6.遵医嘱正确应用镇痛药,并观察用药后反应及效果。
急性期卧床制动头部前屈枕头后部垫高避免患侧卧位保持上肢上举或抱头等体位必要时在肩颈部垫软枕进行治疗或移动体位时动作要轻柔
项痹病(颈椎病)中医护 理方案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方案一、概述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间盘、颈椎钩椎关节或关节突关节增生、肥大的骨刺向侧方突出,刺激或压迫相应水平的神经根,并出现一系列相应节段的神经根刺激或功能障碍的临床表现,其临床症状以颈肩背部疼痛、上肢及手指的放射性疼痛、麻木、无力为主的疾病。

中医病名:项痹病(TCD编码:BGS000)西医病名:颈椎病(神经根型)(ICD-10编码: M47.221+G55.2*)中医观点:颈椎病属于中医学“项痹病”范畴,其病因病机可概况为以下几点:(1)肝肾亏虚、气血不足,久病体弱,肝血不足,肾精亏损,经脉失去濡养,可致肢体筋膜弛缓,手足痿软无力,不能随意运动、肝肾不足,气血亏损,除了可引起肢体不利等症外,还有耳鸣、目眩等症。

(2)痰湿凝阻、经络瘀滞痰是机体发生病理变比的产物,由人体的津液凝聚变化而成。

由于肺、脾、肾功能失调加上寒热燥湿等外邪因素影响了津液的正常输布和运行,停聚在机体某个部位,造成气血、经络运行不畅,这样又导致了人体出现新的功能障碍。

(3)跌仆损伤,跌仆、闪挫等对筋、骨、皮肉的损伤。

外伤所致的颈肩痛,是指由于闪、挫所致的筋络、筋膜、肌肉等软组织受伤(包括急、慢性损伤)以及关节错位造成的症状,即所谓的骨错缝、筋出槽症状。

(4)风寒湿痹、经络受阻,由于风、寒、湿三种外邪侵入身体,流注经络,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而引起肢体与关节疼痛、酸麻、重着及屈伸不利等。

西医观点: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退行性变、颈椎肥厚增生以及颈部损伤等引起颈椎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刺激或压迫颈脊髓、颈部神经、血管而产生一系列症状。

二、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及分型1.风寒痹阻证:颈、肩、上肢窜痛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

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2.血瘀气滞证: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

舌质暗,脉弦。

3.痰湿阻络证: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纳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一)风寒痹阻:颈、肩、上肢窜痛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

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二)血瘀气滞: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

舌质暗,脉弦。

(三)痰湿阻络: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纳呆。

舌暗红,苔厚腻,脉弦滑。

(四)肝肾不足: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面红目赤。

舌红少苔,脉弦。

(五)气血亏虚: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麻木,倦怠乏力。

舌淡苔少,脉细弱。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颈肩疼痛1.疼痛诱因、性质、部位、持续时间,与体位的关系,做好疼痛评分。

2.慎起居、避风寒,防风寒阻络致经脉不通,引发疼痛。

3.配合医师行颈椎牵引,及时评估牵引效果及颈肩部疼痛情况。

4.遵医嘱行中药熏蒸、中药塌渍、中药外敷、中药离子导入、拔火罐等治疗。

痛点处可行穴位揉药或涂擦治疗。

5.根据疼痛规律,对夜间疼痛甚者,适当增加中药塌渍、中药热奄包、牵引等治疗次数。

6.遵医嘱正确应用镇痛药,并观察用药后反应及效果。

(二)眩晕1.评估眩晕的性质、发作或持续时间,及与体位改变的关系。

2.避免诱发眩晕加重的姿势或体位。

3.做好防护,外出有人陪同,动作应缓慢,避免快速转头、低头,防跌倒。

4.指导患者正确佩戴颈托。

5.遵医嘱给予耳穴贴压(耳穴埋豆)、中药离子导入等治疗。

(三)肢体麻木1.评估肢体麻木围、性质、程度及与体位的关系。

2.指导患者主动活动麻木肢体,可用梅花针或指尖叩击、拍打按摩麻木部位,减轻或缓解症状。

3.注意肢体保暖。

4.遵医嘱给予中药熏蒸、理疗、电针、刮痧等治疗,避免烫伤或意外损伤。

5.遵医嘱行颈椎牵引,及时巡视观察患者有无不适,如有麻木加重,告知医师,适当调整牵引角度、重量、时间等。

(四)颈肩及上肢活动受限1.评估活动受限的围和患者生活自理能力。

2.患者生活用品放置应便于取用。

3.指导协助患者正确的体位移动,按摩活动受限肢体,提高患者舒适度。

4.指导并协助四肢关节功能锻炼,防肌肉萎缩。

5.遵医嘱进行中药熏蒸、中药离子导入、艾灸等治疗,注意防烫伤。

(五)不寐1.枕头高度适宜,避免颈部悬空。

2.保持病房安静、整洁,通风良好。

3.睡前服热牛奶、温水泡脚,按摩双侧太阳穴,印堂穴,听舒缓轻音乐,不宜饮浓茶或咖啡。

4.遵医嘱行开天门、耳穴贴压(耳穴埋豆)等治疗。

5.遵医嘱应用镇静安神药物,并观察用药后反应及效果。

6.因夜间疼痛影响睡眠时可给予颈椎小重量持续牵引。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一)手法治疗的护理1.松解类手法的护理(1)治疗前向患者讲解松解手法治疗的目的及注意事项。

(2)嘱患者放松,协助患者摆放体位。

(3)治疗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的面色和反应,询问有无眩晕、恶心等不适。

(4)治疗结束后协助患者卧床休息半小时。

2.整复类手法的护理(1)治疗前告知患者和家属相关注意事项,取得配合。

(2)治疗过程中,嘱患者颈部自然放松,配合固定体位。

(3)观察患者面色和反应,询问有无胸闷、眩晕、恶心等不适,必要时停止治疗,并给予吸氧或药物治疗。

(4)手法整复后颈部制动,平卧位小重量持续牵引6~24小时,牵引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反应,如有不适及时停止牵引或调整牵引的重量或角度。

(5)整复位后下床时要佩戴颈托,教会患者正确使用颈托,患者体位改变时动作要缓慢,给予协助和保护,防跌倒。

(二)佩戴颈托的方法及注意事项1.选择合适型号和材质的颈托。

颈托的大小、高低要适宜,松紧以能放入2个手指为宜。

高度为限制颈部活动,保持平视为宜。

2.使用时应注意观察患者的颈部皮肤状况,防止颈部及耳廓、下颌部皮肤受压,必要时可在颈托衬垫小毛巾、软布等,定时清洁颈托和局部皮肤。

3.起床时,先将前托放置好位置(将下颌放在前托的下颌窝),一手固定前托,一手放置患者颈枕部,扶患者坐起,将后托放置好(一般长托在下),调节松紧度,固定粘扣。

4.患者由坐位到平卧位时,先松开粘扣,去掉后托,一手扶持前托,一手放置患者颈枕部,协助患者躺下,去掉前托,调节好枕头位置及高度。

5.颈托佩戴时间,一般以2~3周为宜,一般整复后第1周全天佩戴(睡觉时去除),第2周间断佩戴,不活动时可去除颈托,活动时佩戴,第3周坐车及颈部剧烈活动时佩戴。

6.佩戴颈托时须配合颈部肌肉锻炼,以保持颈部的稳定性。

(三)运动疗法1.急性期颈部制动,避免进行功能锻炼,防止症状加重。

2.缓解期或手法整复2~3天后指导患者在颈托保护下行颈部拔伸、项臂争力、耸肩、扩胸等锻练。

3.康复期及手法整复1周后可间断佩戴颈围,开始进行仰首观天、翘首望月、项臂争力等锻练,每天2~3次,每次2~3组动作,每个动作10~15次。

4.康复后要长期坚持做耸肩、扩胸、项臂争力、颈部的保健“米字操”等锻炼,保持颈部肌肉的强度及稳定性,预防复发。

5.眩晕的患者慎做回头望月、保健“米字操”等转头动作,或遵医嘱进行。

6.各种锻炼动作要缓慢,以不疲劳为度,要循序渐进。

附几种功能锻炼方法:(1)拔项法:吸气时头顶向上伸展,下颌微收,双肩下沉,使颈部后方肌肉紧用力,坚持3秒钟,然后呼气放松。

(2)项臂争力:两手交叉,屈肘上举,用手掌抱颈项部,用力向前,同时头颈尽量用力向后伸,使两力相对抗,随着一呼一吸有节秦地进行锻炼。

(3)仰首观天:双手叉腰,先低头看地,闭口使下颌尽量紧贴前胸,停留片刻,然后头颈仰起,两眼看天,仍停留片刻,反复进行。

(4)回头望月:头部转向一侧,头顶偏向另外一侧,双眼极力向后上方观望,如回头望月状,坚持片刻,进行对侧锻炼。

(5)保健“米字操”:身体直立,双手自然下垂,挺胸、抬头,目视前方,颈部向左侧屈,吸气,复原时呼气,再向右侧屈。

颈前屈,下颌贴胸。

颈后伸到最大限度。

头向左斜上方摆动至最大限度,再向右斜上方摆动至最大限度,配合呼吸。

向左斜下方摆头至最大围,再向右斜下方摆动至最大围。

整个过程就像头部在写出一个“米”字的感觉。

(四)枕颌带牵引的护理1.牵引治疗前告知患者和家属牵引的目的和注意事项,取得配合。

2.枕颌带牵引分坐位和卧位,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牵引体位和牵引角度(前屈、水平位、背伸位)、重量、时间。

3.根据牵引角度调节枕头高度,保持有效的牵引力线,颈部不要悬空。

4.牵引过程中观察枕颌带位置是否舒适,耳廓有无压迫,必要时下颌或面颊部可衬垫软物;男患者避免压迫喉结,女患者避免头发压在牵引带。

5.牵引时颈部制动。

6.疼痛较甚的患者去除牵引时要逐渐减轻重量,防止肌肉快速回缩。

必要时可小重量持续牵引。

7.牵引过程中加强巡视,观察患者有无疼痛加重、头晕、恶心、心慌等不适,并根据情况及时报告医师处理。

8.牵引结束后,颈部应制动休息10~20分钟,同时做好记录。

(五)各种针刺、小针刀、封闭、穴位注射等治疗1.治疗前询问患者有无晕针史,告知治疗的目的及注意事项。

2.嘱患者放松,配合医师摆放合适体位,选择穴位,暴露治疗部位。

3.治疗时密切观察患者面色,询问患者有无不适,如患者出现面色苍白,出冷汗、心慌等不适,及时停止治疗,给予处理。

4.治疗结束后注意观察局部有无出血、血肿等,注意局部保暖,12小时避免洗澡。

5.有晕针史、酒后、饥饿、情绪紧时不宜进行治疗。

有严重高血压、糖尿病、高血压要慎用该治疗。

(六)特色技术1.中药熏蒸(详见附录2)。

2.中药外敷(详见附录2)。

3.中药塌渍(详见附录2)。

4.中药离子导入(详见附录2)。

5.药熨法(详见附录2)。

6.刮痧(详见附录2)。

7.拔火罐(详见附录2)。

(七)物理疗法的护理1.电疗、磁热疗法、超声波等物理治疗前评估患者皮肤情况,讲解治疗的目的及注意事项,取得患者配合。

2.电疗仪电极片要和皮肤紧密接触,必要时用固定带、沙袋固定。

3.治疗时要及时询问患者感觉情况,及时调整电流的大小。

治疗过程中忌中断电源,防止瞬间电流击伤患者。

4.治疗结束后观察皮肤情况,如有红肿、水泡要及时观察处理。

5.磁热疗法时,保持有效的照射距离,询问患者感受,观察局部皮肤情况,防烫伤。

(八)围手术期的护理1.手术前的护理(1)做好术前宣教,告知手术注意事项及相关准备工作,取得患者的配合,术前戒烟。

(2)前路手术术前3~5天开始气管推移训练,用食指、中指及环指将气管自右向左推或拉,使气管超过正中线,牵拉的时间5~10分钟/次,逐渐增加至30~40分钟/次,3~4次/日,而且不发生呛咳。

(3)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及有效的咳嗽练习,练习床上排大小便。

2.手术后护理(1)手术后注意观察伤口有无渗血及四肢感觉运动情况。

(2)根据不同的麻醉方式,指导患者进食,如进食半流易消化食物。

(3)卧床期间预防并发症。

(4)术后功能锻炼:肢体感觉恢复后指导患者做握拳、足趾背伸等小关节活动,48小时做被动的直腿抬高活动,72小时指导患者主动锻炼,以肌训练为主,如上肢手抓拿、下肢的抬高、伸屈活动等。

(5)3周后,在颈部固定良好的前提下,协助患者下床活动。

下床顺序:平卧(带好颈围)→床上坐起→床边立→有人协助离床→自已行走。

保持头部中立位,防止突然转动头部发生意外。

四、健康指导(一)体位指导1.急性期卧床制动,头部前屈,枕头后部垫高,避免患侧卧位,保持上肢上举或抱头等体位,必要时在肩背部垫软垫,进行治疗或移动体位时动作要轻柔。

2.缓解期可适当下床活动,避免快速转头、摇头等动作;卧位时保持头部中立位,枕头水平。

3.康复期可下床进行肩部、上肢活动,在不加重症状的情况下逐渐增大活动围。

(二)生活起居1.避免长时间低头劳作,伏案工作时,每隔1~2小时,活动颈部,如仰头或将头枕靠在椅背上或转动头部。

2.座椅高度要适中,以端坐时双脚刚能触及地面为宜。

3.避免长时间半躺在床头,曲颈斜枕看电视、看书。

4.睡眠时应保持头颈部在一条直线上,避免扭曲,枕头长要超过肩,不宜过高,为握拳高度(平卧后),枕头的颈部稍高于头部,可以起到良好放松作用。

避免颈部悬空。

5.注意颈部保暖,防风寒湿邪侵袭。

6.及时防治如咽炎、扁桃体炎、淋巴腺炎等咽喉部疾病。

7.乘车、体育锻炼时做好自我保护,避免头颈部受伤。

开车、乘车注意系好安全带或扶好扶手,防止急刹车颈部受伤等,避免头部猛烈扭转。

(三)饮食指导1.风寒痹阻:宜进祛风散寒温性食物,如大豆、羊肉、狗肉、胡椒、花椒等。

食疗方:鳝鱼汤、当归红枣煲羊肉等。

忌食凉性食物及生冷瓜果、冷饮,多温热茶饮。

2.血瘀气滞:宜进食行气活血,化瘀解毒的食品,如山楂、白萝卜、木耳等。

食疗方:醋泡花生等。

避免煎炸、肥腻、厚味。

3.痰湿阻络:宜进健脾除湿之品,如山药、薏苡仁、赤小豆等。

食疗方:冬瓜排骨汤等。

忌食辛辣、燥热、肥腻等生痰助湿之品。

4.肝肾不足:①肝肾阴虚者宜进食滋阴填精、滋养肝肾之品:如枸杞子等。

药膳方:虫草全鸭汤,忌辛辣香燥之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