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马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观评记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诵读诗歌,理解诗句意思。

2、品味诗歌情感,体会马的精神

2、学习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古诗意思,背诵积累古诗。

2、体会诗中的情感,体会马的精神

一、导入新课

我给大家讲个古诗。公元807年,伟大诗人韩愈被调到河南洛阳任职,。河南的才子们听说文坛领袖来了,纷纷写诗文呈送,希望获得赏识重用。韩愈看这些诗文看得直打瞌睡,自言自语道:“好诗都让人写光了,再也没有好湿了!”

这时,手下人又呈上一份诗稿,韩愈不看则罢,一看手哆嗦起来,茶杯都掉地上了。这位使韩愈震惊的诗人就是李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韩愈的诗《马诗》。

二、方法指导

出示幻灯片1:诗歌,学习什么?怎么学?进行方法指导,学习诗歌,要重视诵读,联想和想象。并板书。

三、诵读诗歌,读出大意

(一)诵读诗歌,理解大意

1.老师范读

2.学生自由读

3.叫读

4.齐读

朗读指导:1.注意节奏2.韵律3.重音4.语气

5.小组合作,感知大意

①结合注释,组内讲解诗意

②教师补充知识卡片

播放幻灯片3..

初步感知

小组合作,结合注释,讲解诗意

大漠:广大的沙漠。

何当:什么时候。

金络脑:即金络头,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

快走:跑

踏:走,跑。此处有“奔驰”之意。

清秋:清朗的秋天。

播放幻灯片4

知识卡片燕山:燕然山,即今之杭爱山,在蒙古人民共和国西部。东汉窦宪大破北匈奴,登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 燕然勒功,亦称“燕然勒石”,指建立功业,成就功勋.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王维

《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

它是古诗词中边塞、边疆的代名词。

播放幻灯片5

知识卡片

月似钩

钩就是吴钩,也叫金钩。春秋时期流行的一种弯刀,以青铜铸成,是冷兵器里的典范,充满传奇色彩。

后来吴钩变成一种精神象征,象征驰骋疆场,立志报国、骁勇善战、刚毅顽强的精神。播放幻灯片6

男儿何不带吴钩,

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

若个书生万户侯?

-----李贺《南园十三首》

6.讲解诗意,教师收集信息,确定教学方案。

7.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把握重音,再读诗歌。

四、深入探究,品味意境

播放幻灯片7

小组合作,品读探究

沙如雪,这个比喻有何奇妙?

月似钩,这个比喻又有何奇妙?

1.小组合作学习

2.小组展示

老师理解:1.颜色相似2.月光皎洁的错觉3.茫茫无垠,广袤无边4.月亮与吴钩形状相似5.作者想象面对茫茫沙漠,连绵起伏的山峦,皎洁的月光,作者热血沸腾,希望征战疆场,报效祖国,建功立业。

师语:这两句诗写景句,但是抒发了作者的感情,所以是借景抒情。

播放幻灯片8

合作探究,品味诗境

3、这是什么样的马?什么人有资格骑这样的马?骑上这样的马去干什么?①小

组合作学习

②小组展示

老师: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之上,策马扬鞭,奋力驰骋,杀敌报国,建功立业,实

现铁血男儿英雄梦。

3.再次朗读:这首诗里面应该读出什么气势?

(豪迈,自豪,英雄的壮志凌云)大家齐读,读出这种气势。

播放幻灯片7

4.体会“何当”,你明白了什么?

①小组合作学习

②小组展示

“何当”一词告诉我们这些都是梦,都是理想,希望,作者的想象,假的。悲凉

之情油然而生。

那么“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是真的么?学生发表自己看法。

明确:一切都是作者的想象,作者虚构出一副边塞征战的图景,就是为了抒发自

己壮志难酬的报复。

再次朗读:这首诗里面应该读出什么味道?壮志难酬,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悲愤之

情。

五.观看视频,回顾全文

通过看视频,我们再次确定一切都是作者的想象。男子汉大丈夫为什么有理想不去实施,不去做,写成诗,还流传千古?请同学们结合李贺的生平经历进行回答。

六.了解作者生平,写作背景

附李贺生平

科举之路

后辈诗人李商隐在《李贺小传》中记载:

李贺每天上午读书,下午开始就背上布囊,骑上家里那头小毛驴,到故乡的山山水水、风土人情中寻找灵感、搜罗素材。

一有所得,马上提笔记下,投入囊中。晚上回到家后,常常通宵达旦地整理修订,打磨诗篇。

因为自幼身体不好,母亲又心疼又担忧,“儿子啊,你这哪里是写诗呀,简直要把一颗心都呕出来了。”星光不负赶路人,呕心沥血的李贺长到18岁,就已在诗坛小有名气。

韩愈非常欣赏李贺,

读了他的诗,韩愈激动地握住李贺的手,连连感叹后生可畏。

“啥也不说了,来年河南省考我参与主持,你赶紧报名,大唐需要你这样的人才!

公元810年,河南府试如期举行。

李贺腹有诗书、胸有成竹,不出意料拿下河南省高考状元。

就在他磨刀霍霍赶赴长安,准备参加这一年的殿试大考时,一封举报信从天而降。

原来,备受韩愈推崇,又顺利拿下河南状元的成绩太过耀眼,让不少人心生嫉妒,使出了打小报告的阴招。

理由很荒唐:你爹李晋肃,名字中带有一个“晋”字,与进士的“进”谐音。你若不避讳,万一中了进士,就是天大的不孝。

结果却很现实:李贺终此一生,断了科举之路。

前不久才写下“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韩愈,早已将李贺视为自己发现的千里马。听闻此事,愤怒不已,挥笔写下另一名篇:《讳辩》

父名晋肃,子不得举进士;

若父名仁,子不得为人乎?

可惜大咖的声援,也未能挽救李贺的前程。

避名讳,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特殊传统。

几十年前,白居易为避爷爷名中的“锽”字之讳,就终生未能参加“博学宏辞科”考试。只因为,“锽”字和“宏”字谐音。

回想7岁生日那天,自己立下文成武就的两个志愿,李贺感慨万千:

科举从文之路,是走不通了,幸好还有从军这条路。

从军之路

公元814年,蛰伏多时的李贺终于等来了从军的机会。

好友张彻邀请他北上潞州,到昭义节度使郗士美的军中做个幕僚,帮忙平定叛乱。

虽然体弱多病,不能提枪上马,但能运筹帷幄建立军功,还是让他激动不已。

临行前,他写了首壮行诗,以明心志: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只是当时的唐王朝已经江河日下,叛乱越平越多,连主战派的宰相都被人暗杀。昭义军孤立无援,渐渐陷入绝境,人员星散,李贺也只得无功而返。

再次回到老家昌谷时,已是公元816年。本就体质羸弱的李贺,加上数年征战奔波,一病不起。一个黄昏时分,高烧致幻的李贺,依稀看见一位红衣仙子骑着赤龙从天而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