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教案)李清照《如梦令》教学设计
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教学设计
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教学设计(精选3篇)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2.通过学习,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感悟词人的快乐心情及对大自然、美好生活的热爱。
3.初步了解词的有关知识以及学习词的方法。
教学重点及难点:1.品读字词,想象词境,领悟情感,并能用语言表达出来。
2.有感情地吟诵词,并能吟出“沉醉”的感觉。
教学过程:一、导入请生朗诵……请生读诗歌,说说作者是谁?从这首诗歌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李清照?生回答……今天我们要一同学习的就是李清照的一首词。
在学习之前,我们先一起来了解一下有关李清照和词的相关知识。
多媒体出示:李清照和词的相关介绍3、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近李清照,走进李清照的少女生活,走进李清照的内心世界。
多媒体出示《如梦令》二、读词1、词,是古代的一种歌词,它有着很强的节奏感,请同学们拿出笔,用双斜线给词分分节奏。
然后请生按照节奏读词,要求读出节奏美。
2.说说为什么这首词很顺口,让人读来朗朗上口?——+押韵,那这首词押的什么韵?——暮、路、处、渡和鹭的韵母都是U。
请生齐读这首词。
三、品词师相机板书:沉醉、误入、惊起A、“沉醉”仅仅是因为喝醉酒了吗?还被这无限的夕阳美景给沉醉了,想想,李清照可能和谁在喝酒?生自由回答……请生读第一句话。
抓住“沉醉”,想象李清照和她的朋友们会干些什么?品读“沉醉”:还有什么也醉人呢?请生读出浓浓的醉意。
请生也来醉一次,读第一句话。
B、喝呀喝,聊呀聊,不知不觉,天色已晚,李清照也该回家了,乘兴而来,兴尽而归——“兴尽”是什么意思?尽美酒、尽美景,也可以说是尽兴……请生也来尽兴一次,请生读第二句话。
过渡:为什么会误入藕花深处?因为酒喝的大醉,还因为天色在逐渐变黑。
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教学设计2一、激趣导入知道这个人吗?(板书:李煜),背几句他的词。
李煜被称为“词圣”。
知道这个人吗?(板书:李明),这个人不是诗人,也不是词人,但他对诗词有着浓厚的兴趣,今天还要和大家一起学习一首词,这个人就是——(生答:你)今天,我们要接触的这位词人可不简单,被称为“词国女皇”。
如梦令李清照教案XX
如梦令·李清照教案第一节教学目标:1. 学习李清照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
2. 理解《如梦令》的词意和艺术特色。
3. 分析和欣赏《如梦令》中的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
教学重点:1. 李清照的生平及其对宋代词坛的影响。
2. 《如梦令》的词意和艺术特色。
3. 《如梦令》中的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
教学难点:1. 李清照的生平及其对宋代词坛的影响。
2. 《如梦令》的词意和艺术特色。
3. 《如梦令》中的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
教学准备:1. 教师讲义:关于李清照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
2. 教学PPT:展示《如梦令》的词句和翻译。
3. 参考资料:相关的研究论文和评论。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李清照的生平及其对宋代词坛的影响。
2. 提问学生对《如梦令》的预习情况,了解学生对该词的初步理解。
二、词意解析(15分钟)1. 讲解《如梦令》的词意,解释关键词和短语的含义。
2. 引导学生分析词中的意象和情感,理解词人的创作动机和情感表达。
三、艺术特色分析(15分钟)1. 分析《如梦令》的艺术特色,包括词的结构、韵律和修辞手法。
2. 引导学生欣赏词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和对仗等,并解释其艺术效果。
四、情感表达探讨(15分钟)1. 引导学生探讨词中的情感表达,分析词人的情感变化和内心体验。
2.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与词人的情感进行对比和反思。
2.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如梦令》的鉴赏文章,分析和欣赏词中的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分析和欣赏,帮助学生理解和欣赏李清照的《如梦令》。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词中的意象和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也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分享自己的观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典诗词,培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如梦令·李清照教案第六节教学目标:1. 深入了解李清照的其他著名作品。
《如梦令》李清照教案
《如梦令》李清照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如梦令》这首诗;(2)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3)分析并欣赏李清照的词风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歌内容;(2)学会通过诗句分析诗歌的意象和情感;(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李清照词作中的细腻情感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2)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二、教学重点1. 《如梦令》的诗意和词风特点;2. 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意象的分析和文化内涵的理解;2. 古典文学的鉴赏方法和审美观念的培养。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如梦令》的原文和相关注释;2. 李清照的生平介绍和词作选读;3.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播放李清照的词《如梦令》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词的韵律和情感。
2. 学习诗歌(1)让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词的节奏和韵律;(2)教师讲解诗歌的背景和意境,帮助学生理解词的内容;(3)学生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3. 分析词风(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李清照的词风特点,如婉约、柔情等;(2)学生通过诗句分析诗歌的意象和情感,体会李清照的词风;4. 拓展学习(1)教师介绍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人的情感;(2)学生阅读李清照的其他词作,感受其词风的变化和创作特点;(3)学生进行词作欣赏和交流,分享自己的感悟和心得。
(2)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3)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熟练地背诵《如梦令》并理解其含义;2. 学生能够分析并描述李清照的词风特点;3. 学生能够欣赏并评价李清照的其他词作;4.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方法和观念,对其他古典文学作品进行鉴赏。
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进行教学反思,思考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如:1. 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程度是否达到预期;2. 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安排是否合适;3. 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情况如何;4. 是否有需要改进和加强的地方。
《如梦令》李清照教案
《如梦令》李清照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如梦令》,使学生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和文学地位,掌握词的基本知识,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解读诗词、品味语言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李清照的才情与忧患意识,培养对古典文学的热爱,提高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1. 掌握《如梦令》的字词、句式、词牌等基本知识。
2. 分析李清照的词风特点,品味词中的意境与情感。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词中的意象与寓意,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2. 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教材等相关资料。
2. 学生预习《如梦令》,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和词作风格。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介绍李清照的生平和文学地位。
1.2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诗词知识,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2.1 学生自主阅读《如梦令》,理解词意,体会词中的意境。
2.2 学生查找资料,了解词牌的特点和用法。
3. 课堂讲解3.1 讲解词牌《如梦令》的起源和发展。
3.2 分析词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
3.3 讲解词作背景,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4. 合作探讨4.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词中的寓意和意境。
4.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学习心得。
5. 课堂练习5.1 学生结合词意,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词中的画面。
5.2 学生尝试创作一首以《如梦令》为词牌的词作。
6. 总结与拓展6.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6.2 推荐李清照的其他词作,拓展学生阅读视野。
7. 课后作业7.1 背诵《如梦令》。
7.2 完成练习册的相关题目。
8. 板书设计词牌:《如梦令》作者:李清照意象:雨、风、梦、夜情感:思念、忧愁、无奈、期盼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如梦令》词意、词牌特点和作者情感的理解。
2. 课后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参与程度和思考深度。
李清照如梦令教学设计教案
李清照《如梦令》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掌握《如梦令》的字词含义和诗句结构。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提高审美情趣,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1. 诗句的字词含义和结构。
2. 诗文的意境和情感。
三、教学难点1. 诗句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认读和理解。
2. 诗文中所蕴含的深刻情感。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诗文内容。
2. 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相关图片和背景资料,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促进互动交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播放李清照的画像,简要介绍其生平和创作背景。
引导学生关注李清照的词作,引出本课《如梦令》。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文,结合注释理解诗句含义。
鼓励学生查阅工具书,解决字词认读问题。
3.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诗文内容,分析诗句中的意象和情感。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分享交流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全班同学共同评价、补充。
教师总结诗文的特点和魅力。
5. 朗读感悟组织学生朗读诗文,体会诗句的节奏和韵律。
引导学生关注诗文中的情感变化,感受作者的心情。
6. 拓展延伸介绍李清照的其他词作,引导学生进行比较阅读。
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诗词,分享创作心得。
7. 总结反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句的理解和情感体会。
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鼓励继续努力。
六、教学评价1. 评价目标:通过对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观察,评价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提升。
2. 评价方法:采用课堂表现、分组讨论、朗读展示、课后作业等多种评价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3. 评价内容:关注学生在诗文理解、字词掌握、情感体会等方面的表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发挥个性特长。
李清照如梦令教案
李清照如梦令教案《如梦令》是中国古代文学大家李清照创作的一首唐诗。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份《如梦令》的教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
一、教学目标1. 了解《如梦令》的诗人李清照及其作品特点;2. 读懂《如梦令》的基本内容;3. 能够分析《如梦令》的表达手法、意境等;4. 培养学生欣赏古代文学艺术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如梦令》的内容和意境;2. 教学难点:分析《如梦令》的表达手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李清照的相关画像,让学生对李清照有一个初步了解。
2. 呈现诗歌(10分钟)教师朗读《如梦令》,学生跟读。
随后,教师解读诗歌的基本内容。
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中的主题、意象等。
3. 分析诗歌(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如梦令》的表达手法,如修辞手法、韵律等。
同时,教师可利用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中的意蕴和情感。
4. 欣赏诗歌(15分钟)教师与学生共同欣赏《如梦令》的艺术之美。
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并引导学生进行个人感悟和评价。
5. 拓展延伸(10分钟)教师推荐学生了解李清照的其他作品,如《声声慢》、《如梦令》等,并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和欣赏。
6. 总结反思(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回顾学生的学习收获。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表达自己对诗歌的理解与感悟。
四、课后作业1. 背诵《如梦令》;2. 对《如梦令》进行写意式的书法练习;3. 欣赏李清照其他作品,如《声声慢》等,并写一篇读后感。
五、教学资源1. 李清照的相关画像;2. 诗歌朗读录音或视频。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学生的听讲和参与状况;2. 作业评估:对学生的诗歌背诵和写意字作业进行评价;3. 课后反馈:与学生交流并了解他们对本堂课的认识和收获。
以上是一份关于《如梦令》的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李清照如梦令教案教学设计
李清照《如梦令》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李清照及其代表作品《如梦令》。
2.掌握《如梦令》的基本内容和情感主题。
3.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4.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如梦令》的含义和情感主题。
2.学习《如梦令》的形象描绘和意境表达。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内容1.介绍李清照及其代表作品《如梦令》。
2.讲解《如梦令》的主题和故事情节。
3.分析《如梦令》中的形象描写和意境表达。
4.组织学生朗诵《如梦令》并进行表演。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教师以李清照的名字作为引子,向学生介绍李清照是中国古代四大才女之一,文学才华出众的女诗人。
2.教师播放《如梦令》的音频,让学生感受其中的音乐美感。
步骤二:讲解1.教师简要叙述《如梦令》的故事情节,告诉学生这是一首表达爱情和诗人内心情感的词作。
2.教师分析《如梦令》中的主题,如爱情的美好、痛苦和难以把握的感觉等。
3.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如梦令》中的形象描写和意境表达,如“繁霜满地白”,“从别后,忆相逢”,让学生感受到诗人通过意象和用词的巧妙营造出的美感。
步骤三:讨论1.教师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如梦令》中的情感表达和意义解读,促进学生对作品的深入理解。
2.学生自由发表对《如梦令》的感受和理解,鼓励学生大胆表达个人看法。
步骤四:朗诵与表演1.教师分组指导学生朗诵《如梦令》,注重学生的语调、节奏和情感的表达。
2.学生分组进行表演,可以通过声音、动作、表情等多种形式,体现出词中的情感与意境。
五、教学延伸1.请学生选取李清照的其他作品进行阅读和鉴赏,并进行分析和比较。
2.邀请学生创作自己的词作,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受。
六、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参与度和表达能力。
2.评价学生朗诵和表演时的语调、节奏和情感表达。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李清照及其代表作品《如梦令》的背景和内涵,掌握基本的文学鉴赏能力,并通过朗诵和表演的形式,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
如梦令李清照教案
如梦令李清照教案如梦令李清照教案李清照的《如梦令》,其中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绿肥红瘦”,形容绿叶繁茂、红花萎谢的情景。
“应是”也包含着女主公简单的心理。
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如梦令李清照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期望对大家有所帮忙。
如梦令李清照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内在节奏美。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一个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词的有关学问,理解、领悟词的内容和意境,能把自己想象的景象写出来。
二、教学重点有感情地吟诵词,以“沉醉”为切入点,感悟词人的欢乐心情及对大自然、美妙生活的喜爱。
体会词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1、以“沉醉”为切入点,想像词境,并能用语言描绘出来。
2、有感情地吟诵词。
体会李清照的词作特色。
四、教学方法诗歌教学重点应在读上下功夫,因此,教学本诗重在教会同学读,采纳反复诵读法,让同学在读中悟,读中品,读中感。
再用比较的方法,供应另外一首李清照的词作,了解词的特点,感悟的写作风格。
诗歌重在读,学习本诗,要让同学加强诵读,适当加以指导,充分体会诗作的意境和感情。
五、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大家还记得《夏日绝句》吗?(齐背)2、说说你了解的李清照的相关状况。
3、出示幻灯,简介李清照补充:古代社会,女子无才便是德。
她却被称为“一代词宗”,词史地位好比诗中李白。
我们今日要学的《如梦令》(板书齐读),就是她和你们差不多大的时候写的。
3、今日我们学习李清照的一首词《如梦令》4、同时呈现诗与词:轻轻地读,你发觉词与诗在表现形式上哪儿不一样?5、简介词的特点词起与唐,盛于宋。
词的句子有长有短,因此又叫长短句。
每一句的字数、节拍,包括演唱的旋律都是靠词牌来规定。
这里的词牌就是(如梦令)。
许多词没有题目,我们往往用第一句来当它的题目。
所以这首词的.题目也可以叫(常记溪亭日暮)数数它有几行?(6)再数数每一行有几个字(老师手势引导,同学读一行报一行数字665646)?全部的如梦令,都是这样的结构。
《如梦令》李清照教案
《如梦令》李清照教案第一章:课程介绍1.1 课程背景通过学习李清照的《如梦令》,让学生了解宋代词的发展历程,感受词的魅力。
1.2 教学目标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及文学地位。
分析《如梦令》的艺术特色。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1.3 教学内容李清照的生平简介《如梦令》的词牌特点《如梦令》的文学鉴赏第二章:李清照生平简介2.1 时代背景介绍宋代词的发展历程,以及词人在这个时期的地位。
2.2 李清照生平李清照的生活年代李清照的文学成就李清照的词风特点2.3 李清照的文学地位李清照对后世的影响李清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第三章:《如梦令》词牌特点3.1 词牌介绍解释《如梦令》的词牌特点,如平仄、韵脚等。
3.2 词牌与词作的关系分析《如梦令》的词牌如何体现词作的情感。
第四章:《如梦令》文学鉴赏4.1 词作解析对《如梦令》进行逐句解析,解释词语、意象的含义。
4.2 艺术特色分析分析《如梦令》的语言美、情感美和意境美。
4.3 情感表达探讨《如梦令》所表达的情感,如怀旧、思念等。
第五章:实践与拓展5.1 课堂练习让学生尝试创作一首以《如梦令》为词牌的词作。
5.2 课后作业让学生阅读其他李清照的词作,分析其艺术特色。
5.3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讨论李清照的词作对后世的影响,以及如何在现代创作中运用李清照的词风。
第六章:宋代词的背景与文化6.1 宋代词的兴起探讨宋代词兴起的背景,如社会环境、文化氛围等。
6.2 词与诗的关系分析词与诗在形式和内容上的联系与区别。
6.3 宋代词人的群体特点总结宋代词人的共同特点,如情感表达、用词习惯等。
第七章:《如梦令》的文学价值7.1 词作的历史地位分析《如梦令》在李清照词作中的地位,以及其对宋代词的贡献。
7.2 文学批评与评价介绍历代对《如梦令》的批评与评价,分析其文学价值。
7.3 《如梦令》的传承与影响探讨《如梦令》对后世词人的影响,以及在现代文学中的应用。
第八章:比较研究8.1 与同代词人的比较与同代词人如苏轼、辛弃疾等进行比较,分析各自的艺术特色。
《如梦令》教学设计5篇
《如梦令》教学设计5篇《如梦令》教学设计1一、复习回顾,激趣导入1.唱《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回顾词的特点。
2.今天,咱们再来学一首词,这首词是宋代著名的女诗人、被誉为中国古代四大才女之一的李清照写的《如梦令》看看她此生最难忘的一次少年经历是什么?(板书:如梦令)这首词的词牌名是(如梦令)题目呢?很多词没有题目,我们往往用第一句来当它的题目,所以这首词的题目也可以叫(常记溪亭日暮)。
二、通读全词,理解大意1.下面就请大家自由地读读这首词,要读得充分,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指读,相机正音,指导节奏,读出自己的感觉①这里有一个生字,藕,再请同学来读一读,这里的藕花就是——(荷花)②这里有一个词也请大家注意,兴尽,在这里都读第四声,兴指兴趣,兴致。
尽是满足的意思。
所以兴尽就是指——兴致得到了满足。
请同学再来读一下这个词。
③藕花,兴尽,这两个容易读错的词都在第三四句中,谁再来把这两句读一读,把它读正确,读得字正腔圆。
④把词读正确并不难,如果你能稍加停顿,那就能读出节奏来,读出味道来了。
谁再来读读整首词,其他同学注意听,它是怎么停顿的?(指导停顿) 比如说,第一句咱们可以这样读“常记/溪亭/日暮”。
(生读全词) 节奏感把握得挺好。
咱们一起来读一读。
3.读好了节奏,我们还要读懂它。
李清照借这首词回忆了自己少年时期的一次郊游经历。
整首词语言简洁,浅显易懂,我相信理解它的意思对大家来说不是难事,请大家再次自由读读这首词,结合注释同桌之间相互说说你对它的理解。
(师巡视)4.好的,同学们,从我刚才听到的几位同学对意思的理解和大家轻松的表情来看,你们已经读懂了这首词的基本意思。
现在,我还想问问大家,在这首词里既有景,又有人物活动,你能分辨出哪些词语是写景,哪些词语是写人物活动呢?默默地看,静静地思考,然后举手告诉大家。
(结合学生回答,屏幕出示,指读) 景:溪亭日暮藕花深处一滩鸥鹭人:沉醉误入争渡5.细细读着这六个词,我们会发现它们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因果关系,师引述——因为“溪亭日暮”所以“沉醉”,因为“沉醉”所以“误入藕花深处”,因为“误入藕花深处”所以“争渡”,因为“争渡”,所以惊起“一滩鸥鹭”。
李清照《如梦令》教案设计
李清照《如梦令》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如梦令》的创作背景,分析其艺术特色,品味诗词中的意境。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对古诗词鉴赏的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李清照的才情与爱国情怀,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培养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2.1 《如梦令》的字词释义、句子翻译。
2.2 分析《如梦令》的艺术特色,品味诗词意境。
三、教学难点3.1 《如梦令》中的修辞手法及表达技巧。
3.2 理解李清照的才情与爱国情怀。
四、教学准备4.1 教师准备PPT,包括《如梦令》全文、创作背景、相关图片等。
4.2 学生预习《如梦令》,了解作者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五、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PPT展示李清照的图片,简要介绍其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导学生进入《如梦令》的学习。
5.2 自主学习学生齐读《如梦令》,结合注释理解诗词大意,对不理解的字词进行提问。
5.3 合作探究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如梦令》的艺术特色,如押韵、对仗、意象等。
5.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疑问和讨论,讲解《如梦令》的字词释义、句子翻译,重点解析诗词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5.5 情感体验教师引导学生感受李清照的才情与爱国情怀,让学生体会诗词背后的意境和情感。
5.6 课堂小结5.7 课后作业六、教学拓展6.1 比较学习教师引导学生比较李清照的其他作品,如《声声慢》、《一剪梅》等,分析其创作风格的变化,探讨李清照在不期的情感表达。
6.2 文化延伸介绍宋代词的发展历程,以及李清照在词坛的地位和影响,引导学生了解古代文学的发展脉络。
七、评价反馈7.1 课堂问答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如梦令》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7.2 作业评价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评价,关注其对诗词内容、艺术特色和情感体验的理解。
八、教学反思8.1 教学效果教师课后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如梦令李清照教案XX
如梦令·李清照教案第一节教学目标:1. 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分析并欣赏《如梦令》的词意、词牌和词风。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教学重点:1. 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如梦令》的词意、词牌和词风。
教学难点:1. 词意的理解和赏析。
2. 词牌的特点和运用。
教学准备:1. 相关资料关于李清照的生平介绍。
2. 《如梦令》的文本。
3. 参考译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诗词,谈论对诗词的感悟。
2. 提问:你们对李清照的了解有多少?二、新课内容展示(15分钟)1. 介绍李清照的生平背景。
2. 讲解《如梦令》的词牌特点和结构。
3. 分析《如梦令》的词意和表达的情感。
三、文本解析(20分钟)1. 让学生阅读《如梦令》,并自主分析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解析和感悟。
3. 选取几个小组的分享进行点评和总结。
四、欣赏与实践(15分钟)1. 播放李清照的《如梦令》音频,让学生欣赏。
2. 让学生模仿《如梦令》的词风,创作一首小词。
3. 分享并进行点评。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提问:通过学习《如梦令》,你们对李清照的词有了怎样的认识?2. 让学生谈谈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
教学延伸:1. 让学生课下阅读李清照的其他词作,加深对她的了解。
2. 组织一次诗词比赛,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才华。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介绍李清照的生平背景,讲解词牌特点,分析词意和表达的情感,使学生对《如梦令》有了深入的理解和欣赏。
在文本解析环节,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培养了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在欣赏与实践环节,学生通过聆听音频和创作小词,提高了对词风的把握和创作能力。
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但在教学延伸部分,可以更加丰富学生的阅读和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如梦令·李清照教案第六节教学目标:1. 深入了解李清照的其他著名词作。
如梦令李清照教案
如梦令·李清照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2)理解《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的创作背景及李清照的生平。
(3)分析《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的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李清照词作的美,培养对古典文学的热爱。
(2)理解作品中所蕴含的哀愁情绪,体会作者的情感世界。
二、教学重点1. 准确地朗读和背诵《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2. 理解《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的创作背景及李清照的生平。
3. 分析《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的艺术特色。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并分析《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的艺术特色。
2. 体会作者的情感世界,感受作品中的哀愁情绪。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课件、资料。
2. 学生预习《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李清照的生平及创作背景。
(2)学生齐读《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探究《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的词语含义、句式结构。
(2)教师辅导学生理解难点词语、句式。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的艺术特色。
4. 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世界,感受作品中的哀愁情绪。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5. 课堂小结6. 课后作业(1)背诵《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7. 板书设计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李清照词牌:如梦令主题:怀旧、哀愁意象:雨、风、花、梦情感:思念、忧伤1. 比较李清照的其他词作,如《声声慢》、《一剪梅》等,分析其词风特点。
2. 了解李清照所处的宋代词坛,了解其他著名词人的作品风格。
《如梦令》李清照的教案
《如梦令》李清照的教案第一章:课程介绍1.1 课程背景本课程旨在通过解读李清照的《如梦令》,使学生了解宋代词人的创作风格,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
1.2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分析《如梦令》的艺术特色;欣赏并背诵《如梦令》。
第二章:作者介绍2.1 作者背景李清照(1084年-约1155年),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有“词中之冠”之称。
2.2 作者成就李清照的词风格清新脱俗,感情真挚,善于运用口语,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第三章:诗歌内容解析3.1 诗歌背景《如梦令》是李清照早期的代表作之一,表达了作者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爱情的渴望。
3.2 诗歌译文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第四章:艺术特色分析4.1 语言特色4.2 修辞手法诗歌运用了对比、设问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表达效果。
第五章:教学活动5.1 朗读诗歌让学生多次朗读《如梦令》,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5.2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诗歌的意境和艺术特色,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5.3 背诵诗歌引导学生背诵《如梦令》,加深对诗歌的印象。
5.4 写作练习以《如梦令》为灵感,让学生尝试创作自己的诗词。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评价目的本章旨在通过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了解学生对《如梦令》的理解程度和诗词鉴赏能力。
6.2 评价方式采用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6.3 评价内容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艺术特色的分析、朗读和背诵的表现。
第七章:教学资源7.1 教材资源《如梦令》原文、注释和译文,相关李清照的词集或选集。
7.2 网络资源有关李清照的生平介绍、词作解析的网站和文章。
7.3 音频视频资源朗读《如梦令》的音频视频材料,有关李清照的纪录片或讲座。
第八章:教学拓展8.1 相关诗人介绍介绍其他宋代著名词人,如苏轼、辛弃疾等,让学生了解其词风特点。
8.2 诗词创作活动组织学生尝试创作词,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
李清照如梦令教学设计
李清照如梦令教学设计李清照《如梦令》教学设计引言:李清照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女词人之一,她的作品清新脱俗,充满诗意。
其中《如梦令》是她的代表作之一,通过这首词引领学生进入宋代词的世界,感受其中的美和韵味。
本篇教学设计将以《如梦令》为切入点,通过阅读、赏析和创作等环节,激发学生对中国文化和传统诗词的兴趣,培养其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一、课前准备1. 准备材料:学生课本、李清照的《如梦令》译文及注释、相关图片、活动材料。
2. 创设情境:摆放相关图片展示李清照的形象和诗词创作背景。
3. 了解学生:课前通过简短问卷或小组讨论了解学生对诗词的认知和兴趣。
二、核心内容及教学步骤1. 学习《如梦令》a. 第一遍阅读:让学生自行阅读《如梦令》,了解其基本内容和情感表达。
b. 第二遍阅读:老师给出诗的内容梗概,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c. 第三遍阅读:学生跟读李清照的诗,感受其中的韵味和节奏。
2. 诗词鉴赏a. 导入话题:利用图片或故事,引导学生了解宋代士人文化、宫廷诗词创作环境等背景知识。
b. 引导学生分析诗词:通过提问,帮助学生分析《如梦令》的词句、意象和情感表达。
c. 比较不同版本的译文:让学生对比不同版本的译文,体会不同译者的理解和表达方式。
3. 创作小作文a. 展示范文:给学生展示一篇以《如梦令》为题材的小作文,让学生感受诗意和文采。
b. 提供写作素材:给学生提供与《如梦令》相关的写作素材,如情感、景物描写等。
c. 要点指导:引导学生在写作时注意表达情感、运用比喻、符合诗词的韵律等要点。
4. 综合活动a. 朗诵比赛:学生分组,朗诵《如梦令》,评选最佳的朗诵者。
b. 创作展示:让学生将自己的小作文或歌词搭配上音乐进行创作表演,展示给同学欣赏。
c. 诗歌分享会:邀请学生带来自己感兴趣的诗歌作品,在班级内分享和交流。
三、课堂延伸1. 专题阅读:引导学生阅读李清照的其他词作,了解她的创作风格和主题内容。
2. 古代词人比较:引导学生对比李清照和其他古代词人的作品,分析其创作特点和文化背景。
如梦令李清照教案XX
如梦令·李清照教案第一节教学目标:1. 学习并理解《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的诗意和背景。
2. 分析并欣赏李清照的词风和修辞手法。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的诗意。
2. 分析李清照的词风和修辞手法。
教学难点:1. 诗句中的意境和情感的理解。
2. 对李清照词风的鉴赏和分析。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括课文、词人背景、词风特点等。
2. 准备相关的文学鉴赏指导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诗词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向学生介绍李清照的背景和词人的地位。
二、新课内容展示(15分钟)1. 展示《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的全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诗句的美感。
2. 逐句解析诗句,帮助学生理解诗意和情感。
三、诗句分析(15分钟)1. 分析诗句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 引导学生欣赏李清照的词风,如细腻、柔情、含蓄等。
四、文学鉴赏指导(10分钟)1. 提供相关的文学鉴赏指导资料,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词人的创作背景和情感表达。
2.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思考,提出问题并讨论。
五、总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1. 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进行词作文或者写一篇关于李清照词风的赏析文章。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解析《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这首词,使学生了解了李清照的词风和修辞手法,培养了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境和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通过文学鉴赏指导,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词人的创作背景和情感表达,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
如梦令·李清照教案第六节教学目标:1. 加深对《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的理解和欣赏。
2. 分析李清照的词风特色及其在词坛的地位。
3. 通过创作,提升学生的文学表达能力。
如梦令李清照教案
如梦令李清照教案《如梦令》是中国古代女词人李清照创作的一首词作,描述了女子对逝去的恋人的思念之情,表达了对岁月流转的感叹和渴望与恐惧并存的心情。
本文就《如梦令》的作者李清照进行一些介绍,并结合教学实际提出教学设计意见。
一、李清照的介绍李清照(1084年-约1155年),字易安,号易安居士,中国北宋时期杰出的女词人。
她以清新俊逸、豪放明丽的词风,以及对婚姻和爱情的独到见解而闻名于世。
李清照的词作内容丰富多样,既有抒发个人情感的私人词也有描写社会现象的悲愤之作。
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事迹和词作特点;2.理解词作《如梦令》的情感表达和想象力;3.培养学生欣赏和表达词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1.学习并理解《如梦令》的词意;2.能够运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如梦令》。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10分钟)通过展示几幅李清照的画作和介绍她的生平事迹让学生对李清照有初步了解,并预热课堂氛围。
Step 2 感悟词意(15分钟)让学生围绕《如梦令》的词意展开讨论,引导学生通过细读词作,理解其中的爱情与光阴流转的主题以及对逝去恋人的思念之情等。
Step 3 语音语调(15分钟)通过学习《如梦令》的韵律和运用正确的语音语调,让学生读出《如梦令》的诗意和抒情之处,进一步理解词作的内涵。
Step 4 想像空间(15分钟)让学生想象自己也处在《如梦令》中所描绘的情境中,思索词人的情感和意境,并尝试自己完成一个与《如梦令》相关的短篇写作,表达自己对恋人或者幻想的思念。
Step 5 能力拓展(15分钟)让学生欣赏其他李清照的词作,比较不同词作之间的风格、主题和词意等,培养学生欣赏和辨析诗词的能力。
Step 6 课堂总结(10分钟)通过课堂讨论和总结,对学生进行检查和回顾,提出一些问题加深学生对词作的理解,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形成对李清照的整体评价。
三、教学反思通过对李清照及她的词作《如梦令》的介绍和解读,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女词人的思想和对爱情的理解。
如梦令教案六篇
如梦令教案六篇如梦令教案篇1教学理念:引导学生依托文本展开想象,绘出文字的画面,倾听文字的声音,品尝文字的味道,并初步学会对诗词的品读、吟诵。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知道词所描绘的情景,感悟词人的快乐心情及对大自然、美好生活的热爱。
2.有感情地吟诵词。
3.初步了解词的特点以及学习词的方法。
教学重点及难点:1.抓住字词,想像词境,并能用语言描绘出来。
2.有感情地吟诵词,并能吟出“沉醉”的感觉。
教学过程:一、导入1.重温李清照《夏日绝句》,引出李清照其人。
2.揭示今天所要讲的内容《如梦令》。
二、话题引入,初读感知。
1.词的名字叫词牌名,也叫长短句。
2.既然是歌词的曲调,就该有节奏,请同学们划出词的节奏。
3.指名读,正音:兴、藕三、“胖”读全词,古文今译1.根据注释,说说读懂了哪个词或哪一句?2. 交流:(1)不知不觉中把词读胖了,写下来就是一篇篇幅长的__。
(2)才33字,描绘了词人与朋友一次郊游的经历,体会词的特点:凝练含蓄。
四、“瘦”读全词,搜寻词眼1.整首词可以读成一个字,可以读成哪个字?2.讨论:风景很美,再加上词人喝了酒,所以就沉醉了,才有了下边的情景。
整首词可以读成“醉”字。
五、在多层“醉态”中歌唱少年情怀1.“醉”态一:醺醺沉醉,忘记了回家出示: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溪亭日暮⑴想象是怎样的一幅景象?你看到了什么?傍晚,太阳慢慢地从西边落下去,晚霞染红了整个天空,远山、近水、亭子,都被笼罩在夕阳的余辉中。
真是“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啊!⑵出示图片:在这样的时候,这样的地方,看到这样的景色,他们会干些什么?⑶古人喜欢饮酒,好朋友在一起,更是“酒逢知己千杯少”,而且,酒能助兴,使人诗兴大发,历史上,曾有“李白斗酒诗百篇”的说法。
李清照尽管是个女子,但她也爱饮酒,在她的许多词里都写到了酒。
这一次也不例外,从哪儿看出来?醉得怎样?美美地醉一回!读。
(4)朗读:读出浓浓的醉意。
如梦令词李清照教案
如梦令词李清照教案如梦令词李清照教案引导语: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的《如梦令》,下面是小编收集诗教案设计,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倾听文字的声音。
2.理解词意,通过想象、练笔等方式,绘出文字的画面。
3.揣摩感受作者的情趣和心境,品出文字的味道。
4.了解李清照的词风与人生际遇有关,领悟文字的真情。
【教学重难点】1. 想象词境,并能用语言描绘出来。
2. 把握这首词深婉细腻的艺术风格,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学生查阅一些有关李清照的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一、导入,引发学生的兴致师:老师这里有一副对联:“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
”这副对联说的是谁呢?(李清照)你对李清照还有哪些了解呢?(学生交流后师补充介绍)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解读李清照的一首词——《如梦令》。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朗读,倾听文字的声音1.师:请大家轻轻地读一读这首词,边读边想:和诗相比,它在形式上有什么不同?(句式有长有短,形式活泼,又叫长短句)2.师: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首词,看看你又有什么发现?(有它独特的节奏美、音韵美)3.师:古人都是“吟诗作赋”,吟诵是情感最丰富的表现,如果你是李清照,会怎样吟这首词呢?(找学生读)4.师:吟诵的时候要讲究平仄规律。
一二声为平声,三四声为仄声,平声要拖长音,仄声要读得短促,尾音要拖长。
(老师范读)5.师:我们来合作读,老师读上一句,你们读下一句,让我们在一唱一和中感受词的格律美吧!三、悟读,绘出文字的画面1.师:好词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这首词的意思你读懂了吗?自己先想一想词的大体意思是什么?然后跟同桌说一说自己的理解,两个人可以互相请教、互相补充。
师:谁来说一说你的理解?自己能够读懂一个词、一句话,都是一种了不起的收获!(学生自由谈)师:还有不理解的吗?(师生共同解疑)词人和同伴们在溪亭游乐,可能做过哪些有趣的事情呢?(喝酒聊天、吟诗作画、弹琴唱曲、欣赏风景、对对子、下棋……)师:如果把我们刚才说的话,都写下来,这篇文章长不长啊?但是你看这首词,它只有多少个字?是的,33个字就勾勒出了一幅水乡日暮醉归图,你看,古诗词,就是这样的凝练含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清照《如梦令》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理解诗人曲折抒发的惜春之情
感受李清照言浅意深、含蓄曲折的语言风格
教学重点:理解诗人曲折抒发的惜春之情
教学难点:感受李清照言浅意深、含蓄曲折的语言风格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人称“千古第一才女”,创“易安体”的李清照
记忆课下文学常识
2、介绍李清照的生平
南渡前多写悠闲生活,韵调优美
南渡后多怀乡忆旧,情调忧伤
●二、理解意涵
1、朗读这首词,说说这首词中出现了哪些人物、场景、对白?
人物:主仆两人
场景:春雨后的屋中
对白:“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
2、结合杜甫《三绝句》:“不如醉里风吹尽,可忍醒时雨打稀”,联系下文,说说李清照昨夜纵酒的缘由可能是什么?
不忍见花被吹落
3、李清照醒后第一件事是什么?
了解经历风雨后,庭院之中的海棠情况如何
4、既然如此关切,念念不忘,李清照为什么不自己去看海棠究竟如何了?“试”体现出她怎样的心理?
很关切,又不敢于、忍心面对
5、从“却道”的“却”字,你能品读出诗人怎样的心绪?
她心中早已知晓海棠花的境况
对侍女粗心的不悦
6、“知否,知否?”怎样朗读才符合诗人当时真实的情感?
对侍女的粗心的嗔怪
自己的心境无人理解的无奈
7、“绿肥红瘦”写出了什么?诗人的用字有什么高妙之处?
写出海棠花经历一夜风雨后可能的景象。
仅仅四字就形象可感。
用拟人的手法,更凸显诗人的爱花惜春之情
8、作为一名女子,诗人的惜春其实还有怎样的一层含义?
惜青春时光的短暂易逝
三、朗读与总结
1、理解女诗人惜春之后更为细腻的心绪后,带着这一份理解,再回过头来看前文,你对李清照之前的回避、躲闪、不忍有了怎样的认识?
2、在跟深切的理解诗人内心曲折深藏的情感后,再一次朗读诗歌,在朗读过程中重读并重点感受以下字词:“试”“却道”“知否,知否?”“应是”。
读出诗人内心复杂幽微的情感波澜。
3、归;纳语言风格——言浅意深,含蓄曲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