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教材语文八年级上册《如梦令》教学设计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如梦令》、《浪淘沙·北戴河》的背景及作者生平;2.理解《如梦令》中的一些句子;3.学会欣赏唐诗宋词,感受唐宋文学的魅力;4.通过阅读、背诵、默写,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1.掌握《如梦令》中的词语和句式;2.理解《如梦令》所表达的意境;3.掌握《如梦令》的背景及作者生平。
三、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如梦令》中的意境;2.说明唐宋文学的特点。
四、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介绍《如梦令》的背景:唐朝时期,以赵嘏(zhào gǔ)为首的一批文人,在洛阳洪福寺互相切磋。
一日,钟婉(zhōng wǎn)来会,别后罢酒而归,一夜不能寐。
次晨,赵嘏草题“如梦令”赠之。
2.学习课文1.听读《如梦令》,学生跟读;2.学生分组讨论《如梦令》的词语和句式;3.教师帮助学生理解《如梦令》所表达的意境。
3.学习背景知识1.教师向学生介绍诗人李清照的生平;2.学生回答问题:李清照为什么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4.学习《浪淘沙·北戴河》1.听读《浪淘沙》;2.学生分组讨论《浪淘沙》的意境。
5.课堂互动教师和学生进行互动,问答式,让学生回答问题。
6.练习1.学生进行默写和背诵;2.让学生选取唐诗宋词进行朗诵。
7.总结与反思教师和学生共同回顾今天所学的内容,教师进行总结并反思本节课的不足之处。
五、课堂板书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六、作业1.背诵《如梦令》;2.了解唐宋文学及其特点。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如梦令》和《浪淘沙·北戴河》的意境,对唐宋文学也有了更深的理解。
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学生们对于唐宋文学的特点理解还不够深刻,需要后续课程进一步引导。
八年级语文上册《如梦令》优秀教学案例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如梦令》的背景知识,掌握词的基本知识,如词牌、词律、韵脚等。
2.领会词中的意象、意境和修辞手法,如对比、拟人、夸张等,并能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
3.掌握《如梦令》的词汇、句式和表达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审美鉴赏能力。
4.能够流利地朗读、背诵《如梦令》,感受词的节奏、韵律和音乐美。
2.问题导向的探究式学习
我以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交流,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这种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3.小组合作的互动学习模式
4.反思与评价的全面关注
在教学结束后,我组织学生进行反思与评价,帮助他们总结学习收获,发现不足之处。这种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策略,有助于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进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如梦令》的词牌特点、意象、意境和修辞手法。
2.强调《如梦令》所表达的情感内涵,教育学生珍惜美好时光,懂得感恩。
3.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用诗词表达自己的情感。
(五)作业小结
1.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背诵《如梦令》,并尝试创作一首以“美好时光”为主题的诗词。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让学生在交流互动中深入理解《如梦令》的内涵。
2.运用情境教学法,创设与词意境相符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体验词人的情感。
3.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提问、思考,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4.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好,学会用词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悟。
5.诗词创作与生活实际的紧密结合
新部编版教材语文八年级上册《如梦令》教案
《如梦令》教案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倾听文字的声音。
2.理解词意,想象文字的画面。
3.揣摩感受作者的情趣和心境,品出文字的味道。
4.了解李清照的词风与人生际遇有关,领悟文字的真情。
教学重难点:1.想象词境,并能用语言描绘出来。
2.把握这首词深婉细腻的艺术风格,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学生查阅一些有关李清照的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歌曲导入,引发学生的兴致1、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首歌,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播放歌曲)好听吗?这首歌的歌词就是宋代著名的女词人李清照所写,想认识她吗?(想)2、那我们现在就只能通过这些文字和她的诗词来了解李清照了。
(出示作者简介)认识了宋代第一女词人李清照,接下来我们就一起走进她的这首词《如梦令》。
(板书课题齐读)二、朗读,倾听文字的声音1、读词,边读边想:和诗相比,它在形式上有什么不同?2、再读这首词,(出示课件词文)看看你还有什么发现?3、指名学生读。
4、教师范读。
5、师生合作读感受词的格律美!三、悟读,想出文字的画面1、理解词的意思。
请同学们借注释自己先想一想这首词的大致意思是什么?然后跟同桌说一说自己的理解,两个人可以互相请教、互相补充。
(学生自由谈)2、师生共同解决疑惑。
(出示课件译文)3、回顾诵读。
4、再来读一读整首词,来体会词中美景。
5、指名学生找出美景并描述。
四、赏读,品出文字的味道1、这首词中哪个字最能表达李清照的心情?(“醉”)李清照为什么醉了呢?(生答师板书)2、让我们带着这份了解,再读这首词。
3、在这首词中,词人描绘了这么一种美妙的场景,表达了她的什么思想感情?(指名学生回答)五、移读,领悟文字的真情1、湖上风来波浩渺。
秋已暮、红稀香少。
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莲子已成荷叶老。
青露洗、萍花汀草。
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
——《怨王孙》2、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又上心头。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之《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教案
其次,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发现同学们在理解诗词意象和修辞手法方面存在一定难度。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更加注重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形象的解释,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抽象的概念。同时,加强对学生诗词鉴赏能力的培养,使他们能够更好地体会古诗词的魅力。
举例:解释“溪亭”和“日暮”所蕴含的寓意,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
(2)诗词意境的把握:学生对诗词意境的把握往往较为困难,需要教师引导和启发。
举例:通过对比、联想等方法,帮助学生把握诗词中的意境美。
(3)修辞手法的识别与应用:学生对于修辞手法的识别和应用能力较弱,需要通过实例进行讲解和练习。
举例:以《如梦令》中的修辞手法为例,进行具体分析和仿写练习。
3.诗词鉴赏:品味诗词中的修辞手法,如对仗、夸张、拟人等,学习诗词的审美情趣。
4.诗词解析:详细解析诗词中的关键词语,如“溪亭”、“日暮”、“藕花”等,深入理解诗词的内涵。
5.诗词感悟: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诗词中的美好情感,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
6.诗词应用:学会运用诗词中的佳句进行写作或口语表达,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7.课后拓展:推荐相关诗词作品,鼓励学生在课外进行阅读和鉴赏,拓宽知识面。
二、核心素养目标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教学的核心素养目标如下:
1.提升文学素养:通过学习李清照的《如梦令》,引导学生深入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2.增强语言表达能力:解析诗词中的修辞手法,提高学生对语言美的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在写作和口语表达中运用诗词佳句的兴趣。
新部编版教材语文八年级上册《如梦令》教学设计
《如梦令》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如梦令》一词所记述的内容十分平淡,大意是讲述作者曾经饮酒溪亭,被自然界景致和美好生活气氛所熏染,以致酒醉,找不到归家之路,撑船到处转,没想到闯到了荷花丛中,惊醒了一群同样“沉醉”的鸥鹭。
作者用语、造句一如内容一样的平实、自然。
它侧重在写景,融情于景。
通过景物的描划来抒发和表达作者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故而意境创造含蓄深沉。
通篇见景不见人。
而事实上作者的行踪早就融入到景物中去,成为意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教材处理】:引导学生用心展开想象,用眼仔细观察,用口有感情地吟诵,在读中展开想象,在想象中品读、感悟词中所描述的美轮美奂的意境,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对生活无限的热爱。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词。
2、了解词的学习方法。
3、通过品味诗词的境界,融情于景,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感悟词人的快乐心情及对大自然、美好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1、抓住字词,想象词境,并能用语言描绘出来。
2、有感情的吟诵词并能吟出沉醉的感觉。
【教学策略】:(一)、说教法:1、指导朗读:引导学生读中感悟,想象中品读。
2、情境创设:置身诗境,以景入情。
(二)、说学法:1、读中感悟:在反复散读、诵读、品读等各种朗读形式下,能让学生对诗词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和情感上的调动。
2、合作探究: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对作品的个性化解读,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学情分析】:1、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词”。
对于“词”并不陌生,也积累了一些学习方法。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在读中去感悟,在想象中去品读,想想词中所描绘的美好意境。
2、学生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能通过合作学习完成学习任务。
【教学准备】:课件、搜集李清照的资料。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初步读文引言:老师问大家一个问题,好吗?同学们喜欢画画吗?(学生回答:喜欢,因为我觉得呀,画画能陶冶情操,画出来的画能给我带来美的享受)。
如梦令教案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题名称:《如梦令》诗词教学2. 学科领域:语文3. 年级水平:八年级4. 教学目标:理解《如梦令》的背景及作者李清照的经历分析并欣赏诗词中的意象、节奏和韵律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情感与哲理提升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诗词的字词解释与翻译诗词的结构分析诗词意境的感知与情感的体会2. 教学难点:诗词中隐含的意境与情感的理解古典诗词鉴赏方法的掌握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梦令》全文打印稿相关背景资料打印稿2. 课前准备:对《如梦令》的深入解读搜集李清照的生平介绍及创作背景资料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李清照的生平介绍视频,引出诗人背景简要介绍《如梦令》的创作背景2. 文本解析:分组朗读《如梦令》,让学生感受诗词的韵律逐句解析诗词内容,解释生僻字词讨论诗词中的意象及其作用3. 情感与哲理探讨:引导学生体会诗词中的情感变化讨论诗词所蕴含的哲理及对现代生活的启示4. 应用拓展: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诗词意境选取几名学生进行诗词朗诵展示鼓励学生创作以“如梦令”为题的现代诗五、作业布置1. 完成《如梦令》的译文书写2. 搜集其他李清照的诗词作品,进行比较阅读3. 写一篇关于《如梦令》的情感与哲理的心得体会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和互动中的表现,评估学生的积极参与程度和对课程内容的兴趣。
2. 作业完成质量评价:根据学生提交的诗词译文、比较阅读和心得体会文章的质量,评估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小组合作评价:在小组朗诵和创作活动中,评估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七、教学反思1. 教学方法调整:根据学生的反馈和作业表现,反思教学方法的有效性,考虑是否需要调整教学策略,如增加互动环节、使用更多多媒体资源等。
八、课程拓展建议1. 举办诗歌朗诵会:鼓励学生参与诗歌朗诵活动,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对诗歌的热爱。
八年级语文上册《如梦令》教案、教学设计
5.家长的参与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增进亲子关系,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
6.学生之间的交流分享,有助于激发学习兴趣,拓展知识面,提高表达能力。
请同学们认真完成作业,期待大家在下一节课上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教师将根据作业完成情况,给予评价和指导,助力学生不断提高。
4.讲解词中的意象,如“夜雨寄北,小楼东风”,引导学生想象词中所描绘的画面,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针对词中的某一句或某一修辞手法进行讨论,探讨其含义和作用。
2.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悟,互相借鉴,共同提高。
3.教师巡回指导,参与学生的讨论,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词意。
2.强调学生在学习古诗词时应注意的事项,如体会意境、感悟情感、掌握修辞手法等。
3.鼓励学生在课后自主阅读李清照的其他作品,进一步了解她的才情和创作风格,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
4.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特布置以下作业:
-鼓励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互相借鉴,共同提高。
4.精讲精练,强化写作实践
-对词中的重点、难点进行详细讲解,让学生吃透词意。
-布置相关写作任务,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进行创作,提高写作水平。
5.课后拓展,提升文学素养
-推荐相关古诗词作品,鼓励学生在课后自主阅读,拓宽知识面。
-组织诗词鉴赏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提升文学素养,培养审美情趣。
3.掌握词中的生字、难字,提高学生的词汇量和阅读理解能力。
新版部编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如梦令》教学设计
《如梦令》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学习,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感悟词人的快乐心情及对大自然、美好生活的热爱。
3、初步了解学习古词的方法。
迁移运用,提升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4、学习古诗词,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品读字词,想象词境,并能试着用优美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感悟词人的快乐心情及对大自然、美好生活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想象词描绘的意境,领会词人“沉醉”的心情。
2、了解古词的学习方法,迁移运用。
四、教具准备:课文、课件五、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创设情境,营造学诗歌的氛围,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
1、师:同学们,每年春天到来 , 在那个万物复苏的好时节,你有没有和爸爸妈妈一起去郊外游玩过?你去了哪里?景色如何?心情怎样?在春光明媚的日子里,看到那迷人的江南美景,你想到了哪首词?(点名)(课件,音乐)1、忆江南。
师:掌声送给她!2、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夏天,我们来到美丽的西子湖畔,诗人苏轼留下了这样的诗篇:3、山行秋天,人们喜欢登高远游,这满山的红叶,我们又想到了:4、梅花冬天,我们一起去郊外踏雪寻梅,墙角数枝梅——师 : 多美的诗句啊!同学们,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无数文人墨客为我们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传诵至今。
二、导入新课:师:我们今天来学一首关于郊游的古词(板书:古词)——如梦令(板书:如梦令)通过预习你们知道了什么?预设:作者是(板书:【宋】李清照)如梦令是词牌名,是用来吟唱的,又叫曲子词,每一种词牌名都有固定的字数、格式和韵律。
,,她是一位著名的女词人。
有“词国女皇”之称。
(课件补充)三、多重诵读,感知词之味道(一)自主学习,读“通”本词师:现在请大家自由地读读这首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学生自由诵读)评价:字正腔圆!你把生字“藕”和多音字“兴”读准了,(出示课件:藕花和多音字兴)老师想问问你们为什么“兴”在这里读第四声?(高兴、兴致)(课件)是的,兴表示“兴致”的意思所以读第四声。
如梦令教学教案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如梦令教学教案设计》课时安排:1课时(45分钟)年级:八年级学科:语文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并背诵《如梦令》;2. 分析并欣赏李清照的词风;3. 掌握诗词的基本创作手法;4.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如梦令》的词意理解与背诵;2. 李清照的词风分析;3. 诗词创作手法的掌握。
难点:1. 《如梦令》中意境的领悟;2. 李清照词风的独特性;3. 诗词创作手法的实际应用。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词背景、词意和创作手法;2.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对诗词的理解和感悟;3. 实践法:引导学生进行诗词创作,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教学手段:1. PPT课件:展示诗词内容、背景和创作手法;2. 视频资料:播放相关诗词朗诵和解读视频;3. 纸质资料:发放相关诗词鉴赏资料,供学生查阅。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PPT课件展示李清照的画像和简介,引导学生了解作者背景,激发学习兴趣。
2. 诗词讲解(15分钟)讲解《如梦令》的词意、背景和创作手法,分析词中的意境和情感。
3. 分组讨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词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合作与交流能力。
4. 诗词欣赏(5分钟)播放相关诗词朗诵和解读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诗词。
5. 诗词创作实践(10分钟)引导学生根据《如梦令》的创作手法,进行诗词创作,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6. 总结与反思(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词的重要性和美感,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阅读和创作诗词。
五、课后作业1. 背诵《如梦令》;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创作一首诗词。
六、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旨在了解学生对《如梦令》的理解程度和诗词创作能力,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评价方式包括: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回答问题和诗词创作过程中的积极性;2. 背诵效果:检查学生对《如梦令》的背诵情况,巩固记忆;3. 赏析文章:评估学生在赏析文章中对诗词内容、意境和创作手法的理解与应用;4. 诗词创作:评价学生的诗词创作能力,包括词意、结构、韵律等方面。
《如梦令》李清照教案
《如梦令》李清照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如梦令》,使学生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和文学地位,掌握词的基本知识,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解读诗词、品味语言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李清照的才情与忧患意识,培养对古典文学的热爱,提高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1. 掌握《如梦令》的字词、句式、词牌等基本知识。
2. 分析李清照的词风特点,品味词中的意境与情感。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词中的意象与寓意,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2. 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教材等相关资料。
2. 学生预习《如梦令》,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和词作风格。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介绍李清照的生平和文学地位。
1.2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诗词知识,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2.1 学生自主阅读《如梦令》,理解词意,体会词中的意境。
2.2 学生查找资料,了解词牌的特点和用法。
3. 课堂讲解3.1 讲解词牌《如梦令》的起源和发展。
3.2 分析词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
3.3 讲解词作背景,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4. 合作探讨4.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词中的寓意和意境。
4.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学习心得。
5. 课堂练习5.1 学生结合词意,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词中的画面。
5.2 学生尝试创作一首以《如梦令》为词牌的词作。
6. 总结与拓展6.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6.2 推荐李清照的其他词作,拓展学生阅读视野。
7. 课后作业7.1 背诵《如梦令》。
7.2 完成练习册的相关题目。
8. 板书设计词牌:《如梦令》作者:李清照意象:雨、风、梦、夜情感:思念、忧愁、无奈、期盼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如梦令》词意、词牌特点和作者情感的理解。
2. 课后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参与程度和思考深度。
《如梦令》李清照的教案
《如梦令》李清照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如梦令》。
(2)理解《如梦令》的创作背景、作者李清照的生平和文学地位。
(3)分析《如梦令》的文学特点,如韵律、意象、修辞手法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如梦令》的意境和情感。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怀念。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如梦令》。
(2)理解《如梦令》的意境和情感。
(3)分析《如梦令》的文学特点。
2. 教学难点:(1)理解《如梦令》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联系作者生平,深入体会诗文内涵。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如梦令》的创作背景、作者生平和文学地位。
2. 互动式教学法:分组讨论、朗读、分享感悟。
3. 欣赏法:品味《如梦令》的韵律美、意境美。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文朗读录音、相关资料、PPT等。
2. 学生准备:预习《如梦令》,了解作者李清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引导学生跟读。
(2)简介李清照的生平和文学地位。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如梦令》,体会诗文意境。
(2)分组讨论,分享感悟。
(3)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文。
3. 分析诗文(1)分析《如梦令》的韵律特点。
(2)解读诗文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4. 欣赏与感悟(1)品味《如梦令》的韵律美、意境美。
(2)联系作者生平,体会诗文内涵。
5. 拓展延伸(1)介绍李清照的其他作品。
(2)探讨古代女性的生活与创作。
6. 总结与布置作业(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布置作业:熟读并背诵《如梦令》。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朗读和分享感悟时的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是否能够熟读并背诵《如梦令》。
3. 理解与应用:评估学生对《如梦令》的意境、情感和文学特点的理解程度。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2)理解诗词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解释其含义。
(3)分析诗词的结构和修辞手法,领会其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词。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词中的意境美,体会作者的情感。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朗读和背诵《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2. 理解诗词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
难点:1. 分析诗词的结构和修辞手法。
2. 领会诗词的艺术特色。
三、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有利于学习诗词的氛围。
2.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提高解读诗词的能力。
3. 比较教学法:对比其他诗词,突出《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的特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古典音乐,营造意境。
(2)简要介绍李清照及其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词,感受节奏和韵律。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词大意。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词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
(2)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深入解读:(1)分析诗词的结构和修辞手法。
(2)引导学生体会诗词的艺术特色。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发挥想象,描绘诗词中的画面。
(2)分享自己的感受,感受作者的情感。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7. 作业布置:(1)背诵《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2)写一篇关于诗词感悟的短文。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
六、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1)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环节,观察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如梦令教学教案设计
如梦令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如梦令》。
(2)理解《如梦令》的创作背景、词语含义和句子结构。
(3)分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解读《如梦令》的意境和情感。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怀念之情。
(2)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如梦令》。
(2)理解诗中的词语和句子结构。
(3)分析诗的意象和表达技巧。
2. 教学难点:(1)诗中部分词语的理解。
(2)修辞手法的运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如梦令》,感受诗的韵律和意境。
3. 讲解诗文(1)介绍作者李清照及其创作背景。
(2)解析诗中重点词语的含义。
(3)分析诗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4.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诗文的理解和感悟。
5. 欣赏与拓展欣赏其他李清照的诗词,对比分析《如梦令》的特点。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如梦令》。
2. 写一篇关于《如梦令》的赏析文章。
3. 收集李清照的其他诗词,进行比较学习。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方法,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
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定期进行教学反思,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度。
2. 情境教学:创设相关情境,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诗文的意境。
3. 对比教学:引导学生比较不同诗文的表达方式和特点。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和对诗文的理解程度。
3. 赏析文章:评估学生在文章中对诗文的分析、评价和表达能力。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李清照词《如梦令》《渔家傲》教案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李清照词相关的情感主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诗词朗读和解析的活动。这个活动将帮助学生感受诗词的韵律美和情感表达。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宋词的基本概念。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种重要体裁,它以其精练的语言、丰富的情感和多样的表现形式而著称。它是宋代文学的代表,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情感生活。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李清照的《如梦令》和《渔家傲》。这两个案例分别展示了李清照如何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独特的词牌形式,表达她的忧愁与豪放。
2.教学难点
(1)词牌特点的掌握: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词牌的特点和结构尚属陌生,需要教师进行详细讲解和示范。
举例:解释《如梦令》的词牌结构,指导学生通过对比其他词牌,掌握其特点。
(2)诗词意境的感悟:诗词中的意境和情感较为抽象,学生难以把握,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剖析。
举例:分析《渔家傲》中“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所表达的离愁别绪,帮助学生理解词人的内心世界。
4.培养语言素养:通过诗词朗读、解析和创作,加强学生对古典诗词的语感,提高语言表达和运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诗词朗读与理解:准确把握《如梦令》和《渔家傲》的词牌特点,掌握诗句的平仄、韵脚,理解诗词中的意象和情感。
举例:《如梦令》中的“昨夜雨疏风骤”,要求学生理解“雨疏风骤”描绘的景象,感受词人借此抒发的情感。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诗人的情感和感受,感知自然美景,并通过适当的方法,表达出自己的内心体验。
2.理解在描写自然及人物时,人物思想和情感的描写应与自然环境相呼应,相互烘托。
3.培养感知自然的能力,通过诗歌来提高语言学习和语感。
二、教学重点•听、说、读、写如梦令一诗,理解诗意、领悟情感,感知自然美景;•理解人物思想和情感描写应与自然环境相呼应,相互烘托。
三、教学难点•将自己的情感和感受通过适当的方式进行表达,加深对诗歌意境的理解和领悟。
•培养感知自然的能力,通过诗歌来提高语言学习和语感。
四、课堂教学过程导入教师以自己亲身乘坐动车、飞机等介绍位置与交通方式,引入“交通工具”2话题。
温故知新1.呈现歌词《小幸运》,请“主唱”呈现其歌唱风格,并由其他同学根据所呈现风格猜想“主唱”单曲。
2.教师作回应,介绍《小幸运》由于电影摄制时段和地点在台,因而台湾歌手陈忻玥为歌曲“男主角”原唱并演唱于电影片中。
教师请同学品味《小幸运》歌曲,并感知令人想起什么。
预习问题老师将要读一首诗歌给同学们听,请预习以下问题: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什么是“溪亭”?•“常记”是什么意思?•“如梦令”可能是什么意思?欣赏和分析1.呈现《如梦令》一诗,齐读、分段会读。
2.请同学们以自己的理解“等待”,表达对诗句“长记几回闻,水声添夜话”意境的体悟。
3.让同学们结合文中环境,分组绘制溪亭景象草图、贴图呈现并讲述,并感受溪亭的美景。
总结让同学们对于“如梦令”有简单的领悟,体悟写诗时的情感和感受。
同时,让学生开始对于自然环境的感知。
并以笔头或语言,描述对于自然景物的情感和感受,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五、教学效果评估•学生能正确理解和朗读《如梦令》一诗,对于其中表现的情感有准确的把握。
•学生能深刻理解人物思想和情感描写应与自然环境相呼应,相互烘托,以明确土地、社会、自然环境对于诗歌和小说情感表现的影响。
李清照《如梦令》教案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李清照《如梦令》教案设计适用年级:八年级学科:语文教学课时:2课时编写日期:2024年10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如梦令》。
(2)理解《如梦令》的创作背景、作者简介及词牌特点。
(3)分析词中的意象、情感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如梦令》。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爱国情怀,感受古代诗人的人文精神。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掌握《如梦令》的字词、句式和词牌特点。
(2)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难点:(1)分析诗中的艺术特色。
(2)联系创作背景,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李清照及《如梦令》的创作背景。
(2)学生齐读课文,感受词牌韵味。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结合工具书,理解字词句意。
(2)组内交流,解答疑难问题。
3. 合作探讨(1)分析词中的意象,如“绿肥红瘦”、“昨夜雨疏风骤”等。
(2)探讨词人的情感变化,体会作者的心情。
4.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如梦令》的艺术特色。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学生齐背《如梦令》,教师检查背诵情况。
2. 深入解读(1)分析词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讨论词牌的特点和词人的创作风格。
3. 欣赏与感悟(1)学生分享自己对《如梦令》的感悟和欣赏心得。
(2)教师引导,总结评价。
4.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词牌《如梦令》在古典诗词中的地位和价值。
五、课后作业1. 背诵《如梦令》。
2. 结合课后注释,翻译词中的难点句子。
3. 思考:《如梦令》中的意象和情感如何体现李清照的生平遭遇?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多媒体展示李清照的生平图片和相关诗词,为学生营造一个感受李清照词风的情境。
2. 对比教学:将《如梦令》与其他李清照的词作进行对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人的创作特点。
八年级如梦令教学设计
八年级如梦令教学设计八年级《如梦令》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李清照及其词作风格,掌握《如梦令》的字词和大意。
2、反复诵读,体会词的韵律和情感,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审美能力。
3、引导学生感受词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词的意思,背诵并默写《如梦令》。
品味词的语言,体会词人的情感。
2、教学难点感受词的意境,理解词人“沉醉不知归路”的心境。
领悟词中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
三、教学方法诵读法、讲授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古代文学的长河中,有一种文学体裁叫词。
词最初是为了配合音乐歌唱而创作的,它具有独特的格律和韵味。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如梦令》,一起领略词的魅力。
(二)作者及作品简介李清照(1084 年 3 月 13 日—约 1155 年),号易安居士,齐州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
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她的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如梦令》是李清照早期的词作之一,反映了她无忧无虑的少女生活。
(三)初读诗词,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2、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3、指名朗读,其他学生评价。
4、全班齐读,初步感受词的韵律之美。
(四)研读词句,理解诗意1、结合注释,小组合作理解词句的意思。
2、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小组代表汇报交流,教师点拨重点词句。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常记”:常常想起。
“溪亭”:溪边的亭子。
“沉醉”:大醉。
这两句的意思是:常常想起那次在溪边的亭子游玩,直到太阳落山,沉醉在美景之中,忘记了回家的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兴尽”:游兴得到满足。
“回舟”:乘船回家。
“藕花”:荷花。
这两句的意思是:游兴满足了,天色已晚,于是乘船回家,却不小心进入了荷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8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教案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如梦令》教案
8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教案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如梦令》教案《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教案一、教材分析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教材中涉及的李清照词作品共两首,分别为课内的《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和课外诵读部分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写于早年少女时期,为婉约派小令,格调清丽,浅显易懂。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对中国古诗词有了一定的了解,有一定的欣赏诗歌的能力。
但对于古诗词的理解往往存在程式化的理解,缺少结合文意的正确、个性解读。
本节课主要引导学生在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积累古诗词,教给学生从原生态中领略生动的经典神韵的方法。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如梦令》这首词的主要内容,体会蕴含的生活气息和欢快的旋律。
2.过程与方法:搜集李清照的一些词,让学生在欣赏中多角度、多方位的了解其诗词风格以及性格。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白:经典不只是用来仰望,而应该是被感知。
从原生态中领略生动的经典神韵。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如梦令》这首词的主要内容,体会蕴含的生活气息和欢快的旋律。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白:经典不只是用来仰望,而应该是被感知。
从原生态中领略生动的经典神韵。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提问法、合作探究法、交流讨论法六、课时安排1课时七、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有这么一个人:被称为第一女词人,婉约之宗,猜猜她是谁?预设答案:李清照宋代是词最繁盛的时期,形成了两大词派:豪放派和婉约派。
引导学生了解婉约派和豪放派。
(引导学生了解两大词派的特征)豪放派:视野开阔,气势恢宏雄奇,浪漫、豁达、积极向上。
代表词人有苏轼、辛弃疾等。
婉约派:婉转含蓄,心思缜密,柔婉温和。
代表词人有李清照、柳永,欧阳修等。
2.诗歌赏析这是一首忆昔词。
寥寥数语,似乎是随意而出,却又惜墨如金,句句含有深意。
开头两句,写沉醉兴奋之情。
接着写“兴尽”归家,又“误入”荷塘深处,别有天地,更令人流连。
如梦令教学教案设计
如梦令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如梦令》。
(2)理解《如梦令》的创作背景、词语含义和句子结构。
(3)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如梦令》。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李清照的才情与忧愁,理解其在宋代词坛的重要地位。
(2)领略古典诗词的魅力,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3)学会珍惜时光,思考人生价值。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如梦令》。
(2)理解诗中的意象、情感和表达技巧。
(3)掌握古典诗词的基本鉴赏方法。
2. 教学难点:(1)诗中某些生僻词语的理解。
(2)分析诗人的创作背景和心理状态。
(3)如何评价诗的艺术特色。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李清照及其在宋代词坛的地位。
(2)概述《如梦令》的创作背景。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词世界。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如梦令》,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2)让学生结合诗注和词典,理解诗中生僻词语的含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表达技巧。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讲解与分析:(1)讲解诗的背景、意象、情感和表达技巧。
(2)分析诗人的心理状态和创作动机。
5. 实践与拓展:(1)让学生进行诗词朗诵比赛,提高朗读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和思考能力。
(2)评价学生在讨论、分享和拓展环节的表现。
2. 作业完成情况:(1)检查学生诗词朗诵比赛的完成质量。
3. 单元测试:(1)测试学生对《如梦令》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2)了解学生在单元学习中的总体表现。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如梦令》原文及注释。
2. 参考资料:关于李清照和《如梦令》的相关文献、诗词鉴赏书籍。
《如梦令》教学设计5篇
《如梦令》教学设计5篇《如梦令》教学设计1一、复习回顾,激趣导入1.唱《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回顾词的特点。
2.今天,咱们再来学一首词,这首词是宋代著名的女诗人、被誉为中国古代四大才女之一的李清照写的《如梦令》看看她此生最难忘的一次少年经历是什么?(板书:如梦令)这首词的词牌名是(如梦令)题目呢?很多词没有题目,我们往往用第一句来当它的题目,所以这首词的题目也可以叫(常记溪亭日暮)。
二、通读全词,理解大意1.下面就请大家自由地读读这首词,要读得充分,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指读,相机正音,指导节奏,读出自己的感觉①这里有一个生字,藕,再请同学来读一读,这里的藕花就是——(荷花)②这里有一个词也请大家注意,兴尽,在这里都读第四声,兴指兴趣,兴致。
尽是满足的意思。
所以兴尽就是指——兴致得到了满足。
请同学再来读一下这个词。
③藕花,兴尽,这两个容易读错的词都在第三四句中,谁再来把这两句读一读,把它读正确,读得字正腔圆。
④把词读正确并不难,如果你能稍加停顿,那就能读出节奏来,读出味道来了。
谁再来读读整首词,其他同学注意听,它是怎么停顿的?(指导停顿) 比如说,第一句咱们可以这样读“常记/溪亭/日暮”。
(生读全词) 节奏感把握得挺好。
咱们一起来读一读。
3.读好了节奏,我们还要读懂它。
李清照借这首词回忆了自己少年时期的一次郊游经历。
整首词语言简洁,浅显易懂,我相信理解它的意思对大家来说不是难事,请大家再次自由读读这首词,结合注释同桌之间相互说说你对它的理解。
(师巡视)4.好的,同学们,从我刚才听到的几位同学对意思的理解和大家轻松的表情来看,你们已经读懂了这首词的基本意思。
现在,我还想问问大家,在这首词里既有景,又有人物活动,你能分辨出哪些词语是写景,哪些词语是写人物活动呢?默默地看,静静地思考,然后举手告诉大家。
(结合学生回答,屏幕出示,指读) 景:溪亭日暮藕花深处一滩鸥鹭人:沉醉误入争渡5.细细读着这六个词,我们会发现它们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因果关系,师引述——因为“溪亭日暮”所以“沉醉”,因为“沉醉”所以“误入藕花深处”,因为“误入藕花深处”所以“争渡”,因为“争渡”,所以惊起“一滩鸥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梦令》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学习,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感悟词人的快乐心情及对大自然、美好生活的热爱。
3、初步了解学习古词的方法。
迁移运用,提升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4、学习古诗词兴趣,培养古诗词热爱激发学生
二、教学重点:
品读字词,想象词境,并能试着用优美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感悟词人的快乐心情及对大自然、美好生活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想象词描绘的意境,领会词人“沉醉”的心情。
2、了解古词的学习方法,迁移运用。
四、教具准备:课文、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创设情境,营造学诗歌的氛围,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
1、师:同学们,春天到来,又是郊外踏青的好时节。
你有没有和爸爸妈妈一起去郊外游玩过?你去了哪里?景色如何?心情怎样?在这春光明媚的日子里,看到那迷人的江南美景,你想到了哪首词?(点名)(课件,音乐)
1、忆江南
师:掌声送给她!
2、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夏天,我们来到美丽的西子湖畔,诗人苏轼留下了这样的诗篇:
3、山行
秋天,人们喜欢登高远游,这满山的红叶,我们又想到了
4、梅花
冬天,我们一起去郊外踏雪寻梅,墙角数枝梅——
师:多美的诗句啊!同学们,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无数文人墨客为我们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名篇佳作,难怪有作家说道——(课件出示于丹与叶延滨的话)看了这两段话,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同学们,做好上课的准备了吗?上课!
二、正式上课:
师:我们今天来学一首关于郊游的古词(板书:古词)——如梦令(板书:如梦令)通过预习你们知道了什么?
预设:作者是(板书:【宋】李清照)如梦令是词牌名,是用来吟唱的,又叫曲子词,每一种词牌名都有固定的字数、格式和韵律。
??她是一位著名的女词人。
有“词国女皇”之称。
三、多重诵读,感知词之味道
(一)自主学习,读“通”本词
师:现在请大家自由地读读这首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学生自由诵读)
评价:字正腔圆!你把生字“藕”和多音字“兴”读准了,(出示课件:藕花和
多音字兴)老师想问问你们为什么“兴”在这里读第四声?(高兴、兴致)(课件)是的,兴表示“兴致”的意思所以读第四声。
哪位同学再来读读?
(二)师生合作读
1、小结:同学们,古词是用来吟唱的,(板书:吟)除了读准音,还要注意好词句的节奏和停顿,这样就能读出词的味道,我们一起来合作吟一吟。
(师读前两个字)
3、小组赛读:同学们吟得真好,带着这样的节奏,我们小组来赛一赛,大家可以任意选择一种吟诵方式,看看哪个小组吟得好。
4、展示。
四、读懂词的大意,抓住关键字瘦读全词。
1.同学们,光读通读顺还不够,咱们还要读懂它,大家可以在下面注释的帮助下,读懂词的大概意思,找一找最能表达作者心理感受的那个字,在组里和同学讨论讨论。
(随机板书学生的答案)
生:醉、梦、记、暮、兴。
2、各组代表分别说出自己的理由。
3、总结:刚才大家通过学习,找到了自己认为最能表达词意的关键字,来帮助我们理解古词的内容,这是古词学习的第二步:把整首词凝成一个字或词。
(板书:凝)但是,哪个字最能表达作者的心境呢?让我们走进这首词,走进李清照的内心世界。
五、想象画面,感悟词之意境
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边听边想,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哪几幅画面?
(师配乐朗读,学生闭目想象)
1、哪一幅画面让你的印象最深?(请三个同学)谁也喜欢这样的画面,再来说一说?还有谁也喜欢这样的画面?
2、出示溪亭日暮图
①这就是美丽的溪亭日暮图,你能读一读这美丽的画面吗?
评价:说的好,读的美,还有哪位同学喜欢这样的画面?你来读一读。
②同学们真了不起,读着词语,能想象出这样的画面,这就是“品词”。
(板书:品)③再读“溪亭日暮”:好一个溪亭日暮,夕阳晚霞,物我两忘,难怪作者“沉醉——不知归路”。
让我们带着这份醉意来读这两句,一定更有味道。
3、还有谁想到了不同的画面?(哦,你看到了藕花深处的迷人风景)李清照,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李清照,你还看到了什么?你闻一闻,闻到了——
①现在我们跟随李清照一起走进那个清香四溢、色彩缤纷、幽静而神秘的世界,谁来读一读这样的美景?(指名读)
②难怪词人迷醉其中呢?你再来读一读。
同学们,让我们深吸一口藕花的香气,一起来读读——
③你觉得哪一个字最能说明诗人又一次醉了?(误)能用一个词来代替这个“误”字吗?(不知不觉、情不自禁)
真是景不醉人——人自醉。
带着这份醉意,再来读读这一句。
4、还有怎样的画面呢?(惊起鸥鹭)(出示图)a怎么划船?(争着、用力)
师:关于“争渡”的注解历来有两种观点:
(1)以《唐诗、宋词、元曲三百首》为主的一方观点认为,“争渡”的意思是
“奋力划啊,抢着划啊”
(2)以《唐宋词鉴赏词典》为主的一方观点认为,“争渡”的意思是“怎么划啊,怎么划啊”
师:再读读这两句,考虑一下,你认为是哪一种意思呢?或者你有更新的想法吗?
生1:她着急回家,就抢着划;(你抢着划一划)
②小组“争渡”读出抢着划的感觉。
(做动作)
师:此时此刻,老师也有了作诗的雅兴,真是“一群诗人争船渡,一滩鸥鹭上青天”那情景该多么壮观啊!谁来读一读。
③此时此刻,词人的心情是多么的??(指名说)开心、激动。
(激动地读一读)
④生2;她喝醉了酒,就不知道怎么划了??(你把那种不知道怎么办的感觉读出来)迷迷糊糊中,呼啦啦鸥鹭飞起,你会有什么感受(惊讶、惊喜)(惊喜地读一读)这个“惊”字,既惊飞了鸥鹭,又惊喜了词人。
写得多好啊。
同学们,带着惊喜与兴奋,读一读这两句吧!
师:同学们的理解都很有道理,难怪那些诗词专家们都一直争论不休呢。
不管是“抢着划”还是“怎么划”,李清照的心情都是——快乐(快乐地读一读)
5、面对如此良辰美景,假如你是李清照,你会和朋友们干些什么?(饮酒、作诗、赏景、聊天┅┅)
6、总结:
学到这儿,谁来说说最能表达词意的是哪个字呢?(醉)(擦掉别的字)李清照,你沉醉的仅仅只是酒吗?(说到了酒)还有什么?沉醉于景吗?沉醉的还有什么?—
—心(快乐美好的心情)(板书:酒、景、心)在这份美好的醉意当中,老师也写下了这一首如梦令,伴随着音乐,我们一起沉醉地读一读。
(音乐起,再读全词)
六、回归整体,熟读成诵。
就让我们沉醉在这幅流动的画里,一起背诵这首词吧!每个小组自由选择,待会你们可以看画面、可以听音乐、可以做动作,甚至可以唱一唱。
开始吧!(还有不一样的形式吗?)
六、拓展读词,感悟词之情韵
1、大家诵得韵味十足,谁来说说你怎样学习这首古词?让我们用同样的方法,再学一首同样词牌名,同一位作者的词。
(先吟、再凝、最后品一品)
2、要吟出词的节奏,读懂意思,把整首词凝成一个字或词,品出李清照怎样的心境?
3、小组展示自学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