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李清照《如梦令》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优秀
《如梦令》公开课教案
如梦令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将能够: 1. 理解并背诵《如梦令》这首古诗; 2. 学会运用适当的朗读技巧演绎《如梦令》; 3. 了解古代诗歌的形式特点和意境表达。
二、教学重点1.理解《如梦令》这首古诗的意义;2.运用适当的朗读技巧来演绎古诗。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一份准确无误的《如梦令》全文;2.教师准备一份课堂录音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用引人入胜的介绍,如:“同学们,你们是否听说过《如梦令》这首古诗呢?它是唐代诗人李清照的作品,在这首古诗中,李清照将自己的情感巧妙地融入其中,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这首古诗带给我们的美妙吧!”2. 学习古诗(15分钟)教师将《如梦令》全文逐行分析解读,并与学生一起朗读古诗。
重点解释其中的意象和隐喻,并引导学生体会其中的情感表达。
3. 练习朗读(25分钟)教师播放课堂录音设备,播放不同版本的《如梦令》,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自己觉得最合适的版本进行朗读练习。
同时,教师会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指导和建议。
4. 回顾总结(10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今天学习的内容,强调《如梦令》这首古诗的意义和形式特点。
鼓励学生自由发表对这首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5. 课后拓展(5分钟)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背诵《如梦令》,并写下自己对这首古诗的感受和理解。
学生可以选择用一段文字或者一幅画的方式来表达。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如梦令》这首古诗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学会了运用适当的朗读技巧来演绎古诗。
通过朗读和讨论的过程,学生们对诗歌的意义和情感表达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
教学准备的课堂录音设备为学生提供了不同版本的《如梦令》供他们参考和练习。
通过集体与个别指导,学生的朗读能力也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下一节课应该继续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体验古代诗歌的美妙之处,提高学生对古诗的欣赏水平。
《如梦令》李清照的教案
《如梦令》李清照的教案第一章:课程介绍1.1 课程背景本课程旨在通过解读李清照的《如梦令》,使学生了解宋代词人的创作风格,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
1.2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分析《如梦令》的艺术特色;欣赏并背诵《如梦令》。
第二章:作者介绍2.1 作者背景李清照(1084年-约1155年),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有“词中之冠”之称。
2.2 作者成就李清照的词风格清新脱俗,感情真挚,善于运用口语,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第三章:诗歌内容解析3.1 诗歌背景《如梦令》是李清照早期的代表作之一,表达了作者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爱情的渴望。
3.2 诗歌译文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第四章:艺术特色分析4.1 语言特色4.2 修辞手法诗歌运用了对比、设问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表达效果。
第五章:教学活动5.1 朗读诗歌让学生多次朗读《如梦令》,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5.2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诗歌的意境和艺术特色,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5.3 背诵诗歌引导学生背诵《如梦令》,加深对诗歌的印象。
5.4 写作练习以《如梦令》为灵感,让学生尝试创作自己的诗词。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评价目的本章旨在通过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了解学生对《如梦令》的理解程度和诗词鉴赏能力。
6.2 评价方式采用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6.3 评价内容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艺术特色的分析、朗读和背诵的表现。
第七章:教学资源7.1 教材资源《如梦令》原文、注释和译文,相关李清照的词集或选集。
7.2 网络资源有关李清照的生平介绍、词作解析的网站和文章。
7.3 音频视频资源朗读《如梦令》的音频视频材料,有关李清照的纪录片或讲座。
第八章:教学拓展8.1 相关诗人介绍介绍其他宋代著名词人,如苏轼、辛弃疾等,让学生了解其词风特点。
8.2 诗词创作活动组织学生尝试创作词,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
如梦令昨夜李清照教案一等奖3篇
1、如梦令昨夜李清照教案一等奖作为一名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如梦令昨夜李清照教案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教学目标:理解诗人曲折抒发的惜春之情感受李清照言浅意深、含蓄曲折的语言风格教学重点:理解诗人曲折抒发的惜春之情教学难点:感受李清照言浅意深、含蓄曲折的语言风格教学流程:一、导入1、人称“千古第一才女”,创“易安体”的李清照记忆课下文学常识2、介绍李清照的生平南渡前多写悠闲生活,韵调优美南渡后多怀乡忆旧,情调忧伤二、理解意涵1、朗读这首词,说说这首词中出现了哪些人物、场景、对白?人物:主仆两人场景:春雨后的屋中对白:“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2、结合杜甫《三绝句》:“不如醉里风吹尽,可忍醒时雨打稀”,联系下文,说说李清照昨夜纵酒的缘由可能是什么?不忍见花被吹落3、李清照醒后第一件事是什么?了解经历风雨后,庭院之中的海棠情况如何4、既然如此关切,念念不忘,李清照为什么不自己去看海棠究竟如何了?“试”体现出她怎样的心理?很关切,又不敢于、忍心面对5、从“却道”的“却”字,你能品读出诗人怎样的心绪?她心中早已知晓海棠花的境况对侍女粗心的不悦6、“知否,知否?”怎样朗读才符合诗人当时真实的情感?对侍女的粗心的嗔怪自己的心境无人理解的无奈7、“绿肥红瘦”写出了什么?诗人的用字有什么高妙之处?写出海棠花经历一夜风雨后可能的景象。
仅仅四字就形象可感。
用拟人的手法,更凸显诗人的.爱花惜春之情8、作为一名女子,诗人的惜春其实还有怎样的一层含义?惜青春时光的短暂易逝三、朗读与总结1、理解女诗人惜春之后更为细腻的心绪后,带着这一份理解,再回过头来看前文,你对李清照之前的回避、躲闪、不忍有了怎样的认识?2、在跟深切的理解诗人内心曲折深藏的.情感后,再一次朗读诗歌,在朗读过程中重读并重点感受以下字词:“试”“却道”“知否,知否?”“应是”。
《如梦令》公开课教案设计
《如梦令》公开课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如梦令》的背景和作者李清照。
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1.2 教学内容介绍李清照的生平和作品特点。
分析《如梦令》的文学价值和主题思想。
1.3 教学活动展示李清照的画像和生平简介。
引导学生阅读《如梦令》并理解其意义。
开展小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感受和理解。
第二章:词语解析2.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掌握《如梦令》中的重点词语和词义。
培养学生对古文词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2 教学内容分析《如梦令》中的关键词语和词义。
解释古代诗词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2.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词语的读音和意义。
开展小组合作,共同解析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进行词语接龙游戏,巩固词语记忆。
第三章:句子解析3.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如梦令》中的重要句子和结构。
培养学生的语法分析和表达能力。
3.2 教学内容分析《如梦令》中的经典句子和句式结构。
解释句子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
3.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逐句朗读课文,理解句子的意义。
开展小组讨论,分析句子的结构和修辞手法。
进行句子仿写练习,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第四章:诗歌翻译4.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如梦令》的现代汉语翻译。
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2 教学内容进行《如梦令》的现代汉语翻译练习。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进行意译和解释。
4.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进行小组讨论和翻译练习。
分享翻译成果,进行互评和修改。
进行诗歌表演,增强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第五章: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5.1 教学目标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成果。
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5.2 教学内容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重点。
布置相关的作业,包括词语默写、句子翻译等。
5.3 教学活动进行课堂小结,总结学生的学习成果。
布置作业,并提出完成作业的要求和时间。
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相关的阅读和研究,拓展知识。
第六章:文学背景探究6.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如梦令》的历史文化背景。
李清照如梦令教学设计教案
李清照《如梦令》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如梦令》。
(2)理解《如梦令》的创作背景、词语含义和句子结构。
(3)分析《如梦令》的意象特点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如梦令》。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李清照的思想感情,理解其在诗词中的表达。
(2)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对古典诗词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如梦令》。
(2)理解《如梦令》的创作背景、词语含义和句子结构。
(3)分析《如梦令》的意象特点和修辞手法。
2. 教学难点:(1)词语含义的理解,如“绿肥红瘦”、“夜长亭”等。
(2)修辞手法的运用,如借景抒情、对仗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解读《如梦令》。
2.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相关图片和文献资料,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介李清照及其创作背景。
2. 学生自主朗读《如梦令》,感受诗词韵味。
3. 讲解词语含义,解释难点句子。
4. 分析诗词意象特点和修辞手法,引导学生欣赏古典诗词。
5. 学生合作探讨,分享学习心得。
五、课堂小结与拓展1.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如梦令》的特点和魅力。
2. 拓展活动:推荐其他李清照的作品,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和欣赏,提高文学素养。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评估:检查学生提交的《如梦令》译文和赏析文章,评估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拓展阅读评估:收集学生推荐的拓展阅读作品,评估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文学素养。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全面讲解了《如梦令》的相关知识点,是否有重点难点的突破。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教学设计课前储备一、作者小档案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文学家,章丘明水(今属山东济南)人。
李清照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后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靖康之变后,金兵入据中原,她流寓南方,境遇孤苦。
她是一位诗、词、文、赋都有成就的作家,但最擅长、最有名的是词,并著有《词论》,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1.她擅长书、画、通晓金石,而尤精诗词,被称为“千古第一才女"。
2.写过一篇《词论》,提出词“别是一家”的说法是宋代的重要词论,人称“婉约词宗"。
3.明末清初韵学家沈谦,曾在《填词杂说》中将李清照与李后主并提说“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
”4.梁衡评价他是“乱世中的美神"。
二、文体形式词是一种诗的别体,萌芽于南朝,兴起于隋唐,全盛于宋代。
一般地,词要押韵,押韵的位置各个词调都有它一定的格式,句式长短不一,又称词为长短句。
有的词有题目,有的没有,没有的,以词的首句为题。
词有词牌名。
如梦令又称《忆仙姿》、《宴桃园》,因“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出名,苏轼取叠句“如梦如梦"命名为《如梦令》。
常见的词牌名有《菩萨蛮》、《蝶恋花》、《念奴娇》等。
宋代是词最繁盛的时期,形成了两大词派:豪放派和婉约派。
豪放派:视野开阔,气势恢宏雄奇,浪漫、豁达、积极向上。
代表词人有苏轼、辛弃疾等。
婉约派:婉转含蓄,心思缜密,柔婉温和。
代表词人有李清照、柳永,欧阳修等。
三、群词阅读(一)少年不识愁滋味——《点绛唇蹴罢秋千》《如梦令》1.点绛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2.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昨夜雨疏(shū)风骤(zhòu),浓睡不消残酒。
李清照如梦令教学设计教案
李清照《如梦令》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分析并掌握《如梦令》的词牌特点和结构。
解读并欣赏《如梦令》的意境和情感。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和写作等方法,深入理解词歌的意境和情感。
学会欣赏古典诗词的美,培养文学素养。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李清照的才情与哀愁,理解其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提高人文素养。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掌握《如梦令》的词牌特点和结构。
深入理解词歌的意境和情感。
欣赏李清照的文学才华和审美情趣。
2.2 教学难点解读《如梦令》中的意象和隐喻。
理解李清照的内心世界和情感表达。
分析词牌在词歌中的运用和变化。
第三章:教学准备3.1 教学材料《如梦令》词原文。
李清照的生平介绍资料。
相关注释和解释资料。
3.2 教学设施投影仪或白板。
音响设备。
教学PPT或教案手册。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通过简单的介绍,引起学生对李清照和《如梦令》的兴趣。
提问学生是否曾经接触过古典诗词,对李清照有何了解。
4.2 讲解讲解李清照的生平背景和创作风格。
分析《如梦令》的词牌特点和结构,解释其中的意象和隐喻。
解读词歌的意境和情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4.3 实践让学生朗读《如梦令》,感受其音韵美。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词歌的理解和感受。
让学生尝试写作类似的词歌,培养其文学创作能力。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参与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是否积极提问和回答问题。
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是否能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5.2 写作练习评估学生写作的词歌是否能够体现对《如梦令》的理解和感悟。
评价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包括词牌的运用和情感的表达。
5.3 课堂反馈鼓励学生提供对教学过程和内容的反馈,以便进行教学改进。
收集学生的提问和疑问,及时进行解答和指导。
第六章:教学延伸活动6.1 诗词朗诵会组织学生参加诗词朗诵会,让学生选择李清照的其他诗词进行朗诵。
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文阅读《如梦令》优质课教学设计共3篇
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文阅读《如梦令》优质课教学设计共3篇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文阅读《如梦令》优质课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本节课将通过阅读唐代诗人李清照的词作《如梦令》,帮助学生了解唐代文学特点,提高语文阅读能力,培养审美情趣,提升个人素养。
具体目标如下:1.了解唐代诗歌的背景、历史和特点。
2.理解《如梦令》的基本意思,进一步熟悉唐词的语言风格和意境。
3.提高语言表达和阅读理解能力。
4.培养学生欣赏古典文学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教材分析《如梦令》是唐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代表作之一。
以笔触细腻、情感真挚、意境深邃、艺术价值高著称。
故事情节生动有趣,表现了女子思念远方的爱情心理,透露出闺阁妇女的柔情和深情。
三、教学过程1.导入让学生自由讨论一下对唐代文学的了解、感受和认识。
或者出示一些唐代诗人的名句让学生品读并分享自己的感受。
2.阅读学生共同朗读《如梦令》,并理解文中主旨、情节和意义。
细读每一句词句,感受其中的情感和意境。
青玉案雕成了仙女独立雅舞凤凰呢绣口袋轻盈倒映独自立牡丹花怒放了蜂蝶偷香温柔葡萄架饱经风霜泪奔流挥不去3.理解分析《如梦令》的深层含义,帮助学生从具象的事物中发现其抒情的意味。
①仙女:通常是仙天中的人物,代表了高贵、纯洁和美丽。
这里所说的“仙女”,则是比喻爱人(男人)的卓越、高尚和美好。
②凤凰、牡丹等:这些具象的形象往往都与爱情密不可分。
牡丹象征的是繁华,凤凰则展现了一份神秘和高傲的态度。
③泪奔流:泪水是作者内心的一种流动。
无法阻止,也无法控制。
它代表了作者深在的哀伤和悲伤。
④轻盈、倒映、温柔等形容词都有一种含蓄的意味,这些意味可以如果窥见了“闺阁”的深处,那便成为了闺阁女子心灵世界的代表词语。
4.感悟引导学生体验《如梦令》所传达的情感,思考其中包含的道理和生命哲理。
五、归纳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加深学生对唐代文学的认识和理解。
六、作业1.将自己的感悟写成一篇感悟性文章;2.结合教材文本内容,延伸调研唐代文学特点和历史背景;3.背诵《如梦令》,体验唐代女子对爱情的追求和抒发。
《如梦令》李清照教案
《如梦令》李清照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如梦令》,使学生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和文学地位,掌握词的基本知识,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解读诗词、品味语言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李清照的才情与忧患意识,培养对古典文学的热爱,提高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1. 掌握《如梦令》的字词、句式、词牌等基本知识。
2. 分析李清照的词风特点,品味词中的意境与情感。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词中的意象与寓意,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2. 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教材等相关资料。
2. 学生预习《如梦令》,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和词作风格。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介绍李清照的生平和文学地位。
1.2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诗词知识,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2.1 学生自主阅读《如梦令》,理解词意,体会词中的意境。
2.2 学生查找资料,了解词牌的特点和用法。
3. 课堂讲解3.1 讲解词牌《如梦令》的起源和发展。
3.2 分析词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
3.3 讲解词作背景,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4. 合作探讨4.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词中的寓意和意境。
4.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学习心得。
5. 课堂练习5.1 学生结合词意,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词中的画面。
5.2 学生尝试创作一首以《如梦令》为词牌的词作。
6. 总结与拓展6.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6.2 推荐李清照的其他词作,拓展学生阅读视野。
7. 课后作业7.1 背诵《如梦令》。
7.2 完成练习册的相关题目。
8. 板书设计词牌:《如梦令》作者:李清照意象:雨、风、梦、夜情感:思念、忧愁、无奈、期盼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如梦令》词意、词牌特点和作者情感的理解。
2. 课后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参与程度和思考深度。
李清照《如梦令》教案设计
李清照《如梦令》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如梦令》的创作背景,分析其艺术特色,品味诗词中的意境。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对古诗词鉴赏的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李清照的才情与爱国情怀,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培养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2.1 《如梦令》的字词释义、句子翻译。
2.2 分析《如梦令》的艺术特色,品味诗词意境。
三、教学难点3.1 《如梦令》中的修辞手法及表达技巧。
3.2 理解李清照的才情与爱国情怀。
四、教学准备4.1 教师准备PPT,包括《如梦令》全文、创作背景、相关图片等。
4.2 学生预习《如梦令》,了解作者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五、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PPT展示李清照的图片,简要介绍其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导学生进入《如梦令》的学习。
5.2 自主学习学生齐读《如梦令》,结合注释理解诗词大意,对不理解的字词进行提问。
5.3 合作探究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如梦令》的艺术特色,如押韵、对仗、意象等。
5.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疑问和讨论,讲解《如梦令》的字词释义、句子翻译,重点解析诗词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5.5 情感体验教师引导学生感受李清照的才情与爱国情怀,让学生体会诗词背后的意境和情感。
5.6 课堂小结5.7 课后作业六、教学拓展6.1 比较学习教师引导学生比较李清照的其他作品,如《声声慢》、《一剪梅》等,分析其创作风格的变化,探讨李清照在不期的情感表达。
6.2 文化延伸介绍宋代词的发展历程,以及李清照在词坛的地位和影响,引导学生了解古代文学的发展脉络。
七、评价反馈7.1 课堂问答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如梦令》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7.2 作业评价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评价,关注其对诗词内容、艺术特色和情感体验的理解。
八、教学反思8.1 教学效果教师课后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如梦令》李清照的教案
《如梦令》李清照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如梦令》。
(2)理解《如梦令》的创作背景、作者李清照的生平和文学地位。
(3)分析《如梦令》的文学特点,如韵律、意象、修辞手法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如梦令》的意境和情感。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怀念。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如梦令》。
(2)理解《如梦令》的意境和情感。
(3)分析《如梦令》的文学特点。
2. 教学难点:(1)理解《如梦令》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联系作者生平,深入体会诗文内涵。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如梦令》的创作背景、作者生平和文学地位。
2. 互动式教学法:分组讨论、朗读、分享感悟。
3. 欣赏法:品味《如梦令》的韵律美、意境美。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文朗读录音、相关资料、PPT等。
2. 学生准备:预习《如梦令》,了解作者李清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引导学生跟读。
(2)简介李清照的生平和文学地位。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如梦令》,体会诗文意境。
(2)分组讨论,分享感悟。
(3)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文。
3. 分析诗文(1)分析《如梦令》的韵律特点。
(2)解读诗文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4. 欣赏与感悟(1)品味《如梦令》的韵律美、意境美。
(2)联系作者生平,体会诗文内涵。
5. 拓展延伸(1)介绍李清照的其他作品。
(2)探讨古代女性的生活与创作。
6. 总结与布置作业(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布置作业:熟读并背诵《如梦令》。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朗读和分享感悟时的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是否能够熟读并背诵《如梦令》。
3. 理解与应用:评估学生对《如梦令》的意境、情感和文学特点的理解程度。
《如梦令》教案(公开课)
《如梦令》教案海口依兰中心学校付成花教学目标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学会本课1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了解词的有关知识,理解、领悟词的内容和意境,能把自己想象的景象写出来。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引导学生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想象画面,引导学生理解词的内容和意境,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 1课时教学准备:ppt课件,蔡琴独唱,课文朗读教学过程一、音乐导入:1.出示《清平乐.村居》,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五年级时学的这首什么?2. 师:你知道“清平乐”是什么吗? 词牌名P3.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解读另一首词——《如梦令》P。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师解题:《如梦令》是词牌名。
问生:你还学过哪些词牌名?P4.师:古代的词,可以谱成曲来吟唱。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播放蔡琴独唱,第一遍先听,第二遍跟着唱)5. 你找到作者了吗?你对李清照有哪些了解呢?(板书作者和朝代)(学生交流后师补充介绍) P二、朗读,倾听文字的声音1.师:请大家自由读词,边读边想:和诗相比,它在句式上有什么不同?(句式有长有短,形式活泼,又叫长短句) P2.生字指导P3.师:下面听课文范读(试着用斜线划分节奏) P4.师:再听一遍,试着跟读,读出节奏美、并把音读准确。
P5.师:我们来合作读。
(老师读上一句,你们读下一句,让我们在一唱一和中感受词的格律美吧!)6. 如果你是李清照,会怎样吟这首词呢? (指名读,正音。
)生评三、精读指导,学习《如梦令》(一)整体感知:P1、点明全词主旨的句子是那一句?(兴尽晚回舟)2、这首词所叙述的事发生在那一个季节?(夏季)3、它是词人当天写的吗?(从“常记”二字明确词人是在回忆往事)4、找出事情发生的时间?(日暮)5、找出事情发生的地点?(溪亭:溪边的亭子)过渡:(“常记溪亭日暮”)(词人和同伴们在溪亭游乐,可能做过哪些有趣的事情呢?(喝酒聊天、吟诗作画、弹琴唱曲、欣赏风景、对对子、下棋……) P师:词人好有生活的情调啊,你体会到早期时的李清照生活是怎样的?过渡:生活很有情趣你能读出她当时的的意境吗?指名读,师评四、抓“醉”理解全词1.师:就像诗歌有诗眼一样,这首词也有词眼,你能找到是哪个字吗?(板书:醉)(2)“醉”表明词人心情如何?愉快,所以词人(引读)“沉醉不知归路”,不知归路的原因可能是?1.词人醉了;2.日暮;3.流连美景(3)过渡:词人“沉醉不知归路”,接着(引读)“兴尽晚回舟”结果“误入藕花深处。
李清照如梦令教学设计教案
李清照《如梦令》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掌握《如梦令》的字词含义和诗句结构。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提高审美情趣,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1. 诗句的字词含义和结构。
2. 诗文的意境和情感。
三、教学难点1. 诗句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认读和理解。
2. 诗文中所蕴含的深刻情感。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诗文内容。
2. 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相关图片和背景资料,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促进互动交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播放李清照的画像,简要介绍其生平和创作背景。
引导学生关注李清照的词作,引出本课《如梦令》。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文,结合注释理解诗句含义。
鼓励学生查阅工具书,解决字词认读问题。
3.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诗文内容,分析诗句中的意象和情感。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分享交流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全班同学共同评价、补充。
教师总结诗文的特点和魅力。
5. 朗读感悟组织学生朗读诗文,体会诗句的节奏和韵律。
引导学生关注诗文中的情感变化,感受作者的心情。
6. 拓展延伸介绍李清照的其他词作,引导学生进行比较阅读。
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诗词,分享创作心得。
7. 总结反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句的理解和情感体会。
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鼓励继续努力。
六、教学评价1. 评价目标:通过对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观察,评价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提升。
2. 评价方法:采用课堂表现、分组讨论、朗读展示、课后作业等多种评价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3. 评价内容:关注学生在诗文理解、字词掌握、情感体会等方面的表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发挥个性特长。
如梦令李清照教案XX
如梦令·李清照教案第一节教学目标:1. 学习并理解《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的诗意和背景。
2. 分析并欣赏李清照的词风和修辞手法。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的诗意。
2. 分析李清照的词风和修辞手法。
教学难点:1. 诗句中的意境和情感的理解。
2. 对李清照词风的鉴赏和分析。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括课文、词人背景、词风特点等。
2. 准备相关的文学鉴赏指导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诗词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向学生介绍李清照的背景和词人的地位。
二、新课内容展示(15分钟)1. 展示《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的全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诗句的美感。
2. 逐句解析诗句,帮助学生理解诗意和情感。
三、诗句分析(15分钟)1. 分析诗句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 引导学生欣赏李清照的词风,如细腻、柔情、含蓄等。
四、文学鉴赏指导(10分钟)1. 提供相关的文学鉴赏指导资料,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词人的创作背景和情感表达。
2.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思考,提出问题并讨论。
五、总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1. 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进行词作文或者写一篇关于李清照词风的赏析文章。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解析《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这首词,使学生了解了李清照的词风和修辞手法,培养了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境和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通过文学鉴赏指导,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词人的创作背景和情感表达,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
如梦令·李清照教案第六节教学目标:1. 加深对《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的理解和欣赏。
2. 分析李清照的词风特色及其在词坛的地位。
3. 通过创作,提升学生的文学表达能力。
李清照《如梦令》教案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李清照《如梦令》教案设计适用年级:八年级学科:语文教学课时:2课时编写日期:2024年10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如梦令》。
(2)理解《如梦令》的创作背景、作者简介及词牌特点。
(3)分析词中的意象、情感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如梦令》。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爱国情怀,感受古代诗人的人文精神。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掌握《如梦令》的字词、句式和词牌特点。
(2)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难点:(1)分析诗中的艺术特色。
(2)联系创作背景,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李清照及《如梦令》的创作背景。
(2)学生齐读课文,感受词牌韵味。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结合工具书,理解字词句意。
(2)组内交流,解答疑难问题。
3. 合作探讨(1)分析词中的意象,如“绿肥红瘦”、“昨夜雨疏风骤”等。
(2)探讨词人的情感变化,体会作者的心情。
4.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如梦令》的艺术特色。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学生齐背《如梦令》,教师检查背诵情况。
2. 深入解读(1)分析词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讨论词牌的特点和词人的创作风格。
3. 欣赏与感悟(1)学生分享自己对《如梦令》的感悟和欣赏心得。
(2)教师引导,总结评价。
4.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词牌《如梦令》在古典诗词中的地位和价值。
五、课后作业1. 背诵《如梦令》。
2. 结合课后注释,翻译词中的难点句子。
3. 思考:《如梦令》中的意象和情感如何体现李清照的生平遭遇?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多媒体展示李清照的生平图片和相关诗词,为学生营造一个感受李清照词风的情境。
2. 对比教学:将《如梦令》与其他李清照的词作进行对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人的创作特点。
李清照如梦令教案教学设计
李清照《如梦令》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李清照及其代表作品《如梦令》。
2.掌握《如梦令》的基本内容和情感主题。
3.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4.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如梦令》的含义和情感主题。
2.学习《如梦令》的形象描绘和意境表达。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内容1.介绍李清照及其代表作品《如梦令》。
2.讲解《如梦令》的主题和故事情节。
3.分析《如梦令》中的形象描写和意境表达。
4.组织学生朗诵《如梦令》并进行表演。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教师以李清照的名字作为引子,向学生介绍李清照是中国古代四大才女之一,文学才华出众的女诗人。
2.教师播放《如梦令》的音频,让学生感受其中的音乐美感。
步骤二:讲解1.教师简要叙述《如梦令》的故事情节,告诉学生这是一首表达爱情和诗人内心情感的词作。
2.教师分析《如梦令》中的主题,如爱情的美好、痛苦和难以把握的感觉等。
3.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如梦令》中的形象描写和意境表达,如“繁霜满地白”,“从别后,忆相逢”,让学生感受到诗人通过意象和用词的巧妙营造出的美感。
步骤三:讨论1.教师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如梦令》中的情感表达和意义解读,促进学生对作品的深入理解。
2.学生自由发表对《如梦令》的感受和理解,鼓励学生大胆表达个人看法。
步骤四:朗诵与表演1.教师分组指导学生朗诵《如梦令》,注重学生的语调、节奏和情感的表达。
2.学生分组进行表演,可以通过声音、动作、表情等多种形式,体现出词中的情感与意境。
五、教学延伸1.请学生选取李清照的其他作品进行阅读和鉴赏,并进行分析和比较。
2.邀请学生创作自己的词作,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受。
六、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参与度和表达能力。
2.评价学生朗诵和表演时的语调、节奏和情感表达。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李清照及其代表作品《如梦令》的背景和内涵,掌握基本的文学鉴赏能力,并通过朗诵和表演的形式,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
传统文化李清照《如梦令》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精彩
传统文化李清照《如梦令》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精彩一、教学目标- 了解李清照的背景和作品《如梦令》的特点- 掌握《如梦令》的词牌形式和歌词内涵- 增强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和思维能力二、教学内容1. 李清照的背景介绍与作品赏析2. 《如梦令》的词牌形式和韵律分析3. 词牌的例词赏析与模仿创作4. 听课生成理解题三、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通过图片、音乐、视频等多媒体方式导入李清照的背景,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
第二步:作品赏析1. 教师向学生介绍《如梦令》的背景和作者李清照,引导学生了解作品的背景意义。
2. 教师给学生播放《如梦令》的音频或视频,全班一起欣赏。
3. 教师带领学生分析《如梦令》的歌词内涵,引导学生理解其中蕴含的情感和意境。
第三步:词牌形式和韵律分析1. 教师向学生解释《如梦令》的词牌形式和韵律特点。
2. 教师引导学生一起分析词牌的结构和特点,比如使用何种韵律和韵脚。
3. 教师让学生跟读《如梦令》的歌词,感受词牌的韵律和表达方式。
第四步:例词赏析与模仿创作1. 教师选取《如梦令》中的几个例词,与学生一起分析词义和表达方式。
2.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例词的模仿创作,鼓励学生自由发挥并表达个人情感。
第五步:听课生成理解题1. 教师出示听课生成的理解题,让学生回答并展开讨论。
2. 教师引导学生从各个角度深入思考,并提供相关的背景知识。
四、教学评价- 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来评价学生的研究情况。
- 教师可以布置书面作业,让学生撰写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 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个别交流,了解他们对课堂研究的收获和思考。
五、教学延伸在课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主研究,了解更多关于李清照和其他传统文化作品的内容。
同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相关的文学创作活动,以提升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创造力。
六、教学资源- 李清照《如梦令》的音频或视频- 课堂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 相关文学资料和书籍以上是本课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的大致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
《如梦令》李清照教案
《如梦令》李清照教案第一章:课程介绍1.1 课程背景通过学习李清照的《如梦令》,让学生了解宋代词的发展历程,感受词的魅力。
1.2 教学目标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及文学地位。
分析《如梦令》的艺术特色。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1.3 教学内容李清照的生平简介《如梦令》的词牌特点《如梦令》的文学鉴赏第二章:李清照生平简介2.1 时代背景介绍宋代词的发展历程,以及词人在这个时期的地位。
2.2 李清照生平李清照的生活年代李清照的文学成就李清照的词风特点2.3 李清照的文学地位李清照对后世的影响李清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第三章:《如梦令》词牌特点3.1 词牌介绍解释《如梦令》的词牌特点,如平仄、韵脚等。
3.2 词牌与词作的关系分析《如梦令》的词牌如何体现词作的情感。
第四章:《如梦令》文学鉴赏4.1 词作解析对《如梦令》进行逐句解析,解释词语、意象的含义。
4.2 艺术特色分析分析《如梦令》的语言美、情感美和意境美。
4.3 情感表达探讨《如梦令》所表达的情感,如怀旧、思念等。
第五章:实践与拓展5.1 课堂练习让学生尝试创作一首以《如梦令》为词牌的词作。
5.2 课后作业让学生阅读其他李清照的词作,分析其艺术特色。
5.3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讨论李清照的词作对后世的影响,以及如何在现代创作中运用李清照的词风。
第六章:宋代词的背景与文化6.1 宋代词的兴起探讨宋代词兴起的背景,如社会环境、文化氛围等。
6.2 词与诗的关系分析词与诗在形式和内容上的联系与区别。
6.3 宋代词人的群体特点总结宋代词人的共同特点,如情感表达、用词习惯等。
第七章:《如梦令》的文学价值7.1 词作的历史地位分析《如梦令》在李清照词作中的地位,以及其对宋代词的贡献。
7.2 文学批评与评价介绍历代对《如梦令》的批评与评价,分析其文学价值。
7.3 《如梦令》的传承与影响探讨《如梦令》对后世词人的影响,以及在现代文学中的应用。
第八章:比较研究8.1 与同代词人的比较与同代词人如苏轼、辛弃疾等进行比较,分析各自的艺术特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学习,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感悟词人的快乐心情及对大自然、美好生活的热爱。
3.初步了解词的有关知识以及学习词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品读字词,想象词境,领悟情感,并能用语言表达出来。
2. 把握这首词深婉细腻的艺术风格,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学生查阅一些有关李清照资料的学习卡;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话题引入,了解词和词人的有关知识。
1.师引入:孩子们从一年级到现在肯定是学了很多很多的古诗,对不对?谁是咱们这个班里面古诗念得最有味道的一个?推荐一个,带着大家来念几首古诗,好不好?
生:(学生领念)
师:孩子们脑海中的古诗还有很多吧,今天由于时间关系咱们不往下念了,这节课蒋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走近李清照和她的的词,走进李清照的少女生活,走进李清照的内心世界,一起研读《如梦令》,与她一起徜徉于词的世界。
板书课题:如梦令,齐读课题。
学生拿出学习卡。
2.词简介
这首词的题目是——没有题目,师相机指出词牌名。
指名汇报搜集的相关词的资料。
边汇报边结合课件《如梦令》加以理解。
3.李清照简介
指名汇报搜集的相关李清照的资料。
边汇报边出示课件。
二.初读课文,领悟大意
一读《如梦令》,读通、读顺、读出节奏。
1.自由大声读:请大家放开声音来读读这首词。
争取在最短的时间里,把它读正确,读流利。
这个要求不高吧,那你就放开声音自个儿读。
2.指名读。
及时正音。
重点指导“兴”读第四声,“亭、争、惊”是后鼻音,“藕”字写法。
3.有节奏地朗读这首词。
词,是古代的一种歌词,它有着很强的节奏感,请同学们拿出笔,用单斜线给词分分节奏。
然后请生按照节奏读词,要求读出节奏美,读出味道来。
4.范读课文录音。
5.齐读。
说说为什么这首词很顺口,让人读来朗朗上口?——押韵,那这首词押的什么韵?——暮、路、处、渡和鹭的韵母都是U。
请生齐读这首词。
师:声音清脆响亮,口齿清晰。
二读《如梦令》,读懂词意。
师:孩子们,读词,读通,读顺还不算,还要读懂它。
接下来,请大家借助课本【注释】和【译文】,把这首词的大概意思读明白。
请你轻轻地读,再用自己的话轻轻地说,看看能不能把话说顺了,说通了,说明白了。
好不好?开始吧!师:孩子们,读懂这首词了吗?谁站起来说给大伙听听。
指生读课本中的译文。
指生用自己的话理解这首词。
咱们读一读整首词,体会、体会。
三.美读全词,想象画面。
古人有“诗中有画”的说法,一首诗就是一幅画,甚至有时候一个词语就是一幅画,读读这首词,你能从这首词中读出哪些画面?把想象到的画面,用文字描述出来,然后小组内交流交流。
(一)画面1:“溪亭日暮”
师:咱们先来读读第一句和第二句,一起读。
“溪亭日暮”,让你想起怎样的画面来了?
生想象画面叙述。
(媒体播放黄昏情景,配乐)
让我们把这种美通过朗读传递出来。
(二)画面2:藕花深处
师:除了这个溪亭日暮让你想起了这么美丽的画面之外,还有哪个词也让你想起了美丽的画面了?再读一读,品一品。
“藕花深处”。
有好多好多的荷花,一大片。
师:你想起怎样的句子来了?咱们学过荷花吧,把优美的句子吟诵一句到两句给大伙听听。
师指生交流有关荷花的诗句。
师:这就是写黄昏时候荷花的情景的。
这个时候啊,已经是黄昏了,一切都变得朦朦胧胧,“藕花深处”,那是一个清香四溢、色彩缤纷、幽静而神秘的世界。
我想这个时候他们肯定是更加陶醉了。
来,请读读第三句、第四句。
(三)画面3:一滩鸥鹭
师:你还从哪些词语中联想起画面来了?自己读下去。
生:“一滩鸥鹭”。
师: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生展开想象回答。
师:你想啊,她们叫哇,笑哇,声音那么响,那么喧哗,这个时候把栖息着的鸥鹭一下子惊飞起来。
“扑拉拉”一声,一群鸥鹭冲破夜幕,飞上蓝天,那情景该多么壮观啊!这样的情景她平时能看到吗?那可真是大自然的奇观啊!谁来读一读这两句?
这个“惊”字,既是指鸥鹭给惊飞起来了,又向我们传递了词人惊喜的心情。
写得多好啊。
再来读一读。
四、再读全词、品味语言。
师:看看,这首词是围绕这里边的哪一个字来写的?小声地读一读,品一品。
(醉)你说说你的理由。
师:是的,词人深深地陶醉了,让我们也跟她一起深深地陶醉一次。
读出浓浓的醉意来好吗?再读这首词。
这回你能背下来的,咱们就背下来了。
五、对照比读,延伸课外。
师:请同学们再读另外一首李清照的《如梦令》。
蒋老师把两首词放一块儿,
你发现这两首词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生:字数一模一样,都是33个字。
它们同行的每个字都是对应的。
句式一样的。
题目一样,作者也一样。
题目你还记得叫什么?就是咱们说的?(生齐说:“词牌名”。
)你还发现什么了?我发现格式都一样。
最后一个韵母都是“U”都写到了醉。
“浓睡不消残酒”
师:同学们发现的就是《如梦令》这种词牌名的词的特点。
字数、句式和韵律。
这首词咱们以后还有机会细细地品味。
课外拓展
1.同学们,李清照的人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作家梁衡赞美她是——乱世中的美神。
多媒体出示。
生齐读
2.要想充分的理解李清照这个人的传奇人生,最好的方法就是课后继续去读她的作品。
多媒体出示李清照的其他一些作品。
布置作业
朗读并背诵这首词。
2.想象《如梦令》所描绘的景象,把它写下来。
3.课外收集有关“李清照”其它的词,并摘抄背诵其中的一两首。
下课——这节课也将成为蒋老师心中最美的回忆!谢谢大家,请坐!
板书设计:
如梦令
宋·李清照
溪亭日暮
词藕花深处醉
一滩鸥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