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教案第1课时 夯实法治基石

合集下载

人教版部编道德与法治九上4.1《夯实法治基石》(说课稿)

人教版部编道德与法治九上4.1《夯实法治基石》(说课稿)

人教版部编道德与法治九上4.1《夯实法治基石》(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夯实法治基石》是人教版部编道德与法治九上第四单元第一节课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理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增强学生的宪法意识,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法律基础知识,对宪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宪法的认识还比较片面,宪法意识不够强烈。

此外,学生在对宪法的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宪法与普通法律之间的区别、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等问题。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理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2.增强学生的宪法意识,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

3.提高学生的法治素养,使学生能够自觉遵守宪法,维护宪法的尊严。

四. 说教学重难点1.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2.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区别。

3.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宪法的地位和作用,提高学生的宪法意识。

2.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区别。

3.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讨论中加深对宪法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

4.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宪法的相关资料,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宪法的相关资料,引导学生思考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2.探究宪法地位: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3.分析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区别: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明白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差异。

4.讲解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让学生了解宪法的制定和修改过程,增强宪法的权威性。

5.培养宪法意识:引导学生自觉遵守宪法,维护宪法的尊严。

6.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7.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宪法的认识体会。

人教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4.1夯实法治基础 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4.1夯实法治基础  教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第二单元民主与法治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第1课时夯实法治基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为什么要实行法治;法治的要求是什么;中国探索法治的进程;法治的作用是什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法治进程;建设法治中国的要求。

能力目标:在探究法治的过程中,提升探究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法治精神,自觉拥护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法治的意义。

教学难点: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观察课本44页插图,想一想:1.这些生活场景背后有哪些默默付出的公职人员?2.在这些公职人员辛勤付出的背后,究竟是什么保证社会生活安全、有序、自由?引导总结: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夯实法治基石”。

二、新课讲解(一)选择法治道路1.问题:什么是法治?引导总结:法治就是依法治理。

2.思考:为什么要实行法治?引导总结:⑴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能够建立起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

⑵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3.探究与分享:我国十分重视未成年人保护,制定并颁布了多部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的法律。

请你和同学一起查找相关法律规定,把你印象最深的法律条文摘录在下面横线上。

法治与我们息息相关。

请你结合上述法律规定,说说法治与你有什么关系。

你对良法是怎么理解的?引导总结:良法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会发展的规律,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符合公平正义要求,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

4.观课本46页插图思考:人治和法治的区别在哪儿?引导总结:有法律制度不等于有法治。

善治就是良好的治理。

法治建立在民主政治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5.问题:法治的要求是什么?引导总结: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

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

6.观课本47页相关链接思考:从两位领导人的讲话中你获取了什么信息?引导总结:法治的重要性:(1) 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能够建立起一个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4.1《夯实法治基石》教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4.1《夯实法治基石》教案

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第1课时夯实法治基石【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和认识法治的含义、要求、作用及意义,知道全面依法治国的新蓝图。

2.能力目标:提高和增强学生依法办事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主人翁意识,关心国家的法治生活和法治建设;树立法治意识、依法办事意识、依法律己意识;认识法治的重要性,自觉维护法治权威。

【教学重点】选择法治道路【教学难点】描绘法治蓝图【教学环节】一、漫画导入【多媒体呈现】教师点拨:漫画一和漫画二共同说明了法律和法治的重要性。

法治意味着依法治理,实行法治既需要实行良法之治,也需要实行善治。

我们要夯实法治之基,凝聚法治共识,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二、探究新知(一)选择法治道路活动1 名言赏析【多媒体呈现】国不可无法,有法而不善与无法等。

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弗变则悖,悖乱不可以持国。

立法以典民则祥,离法而治则不祥。

国无常强,无常弱。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解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问题:(1)以上材料共同强调了什么的重要性?(2)你认为什么是法治?法治有什么重要作用?要求:小组内互相交流并讨论探究达成共识。

教师小结:法治能够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法治对实现强国富民,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多媒体呈现】 1.法治的含义2.法治的作用活动2 问题探究【多媒体呈现】材料一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十二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加强和改进立法工作,坚持立改废释并举,着力提高立法质量,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充分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截至2017年1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闭幕,本届人大常委会共完成立法规划中的62件立法项目,包括已通过的50件以及正在审议的12件。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上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第1课时 夯实法治基石》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上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第1课时 夯实法治基石》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上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第1课时夯实法治基石》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上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第1课时夯实法治基石》的主要内容有:了解我国法治建设的基本情况,掌握法治的核心要素,理解法治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推进法治建设。

本课时内容是对法治的深入探讨,旨在使学生认识法治的重要性,树立法治观念,从而自觉遵纪守法。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法治观念,对法治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法治的内涵和重要性认识不够深刻,需要通过本课时的学习进一步强化。

此外,学生可能对现实生活中法治实践的具体案例感兴趣,但可能缺乏系统的法治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我国法治建设的基本情况,掌握法治的核心要素。

2.使学生理解法治的重要性,树立法治观念。

3.引导学生学会在生活中运用法治思维,自觉遵纪守法。

四. 教学重难点1.法治的核心要素。

2.法治的重要性。

3.如何推进法治建设。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深入理解法治的重要性和实践。

2.讨论法: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法治案例资料。

2.制作课件,展示法治核心要素和重要性。

3.准备讨论题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我国法治建设的一些成果,如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法治观念的普及等,引起学生对法治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法治的核心要素,如法律、法治精神、法治体制等,并通过课件详细解释这些要素的内涵和作用。

3.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案例分析法治的重要性。

讨论题目可以是:“法治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如何在生活中践行法治”等。

4.巩固(10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总结,强调法治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明确自身在法治建设中的责任和义务。

人教版部编道德与法治九上4.1《夯实法治基础 》 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道德与法治九上4.1《夯实法治基础 》 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道德与法治九上4.1《夯实法治基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九上4.1》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了解法治的重要性,理解法律对个人和社会的作用,树立法治观念,知道如何遵守法律,维护自身权益。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法治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法治观念,但法治意识不够强烈,对于法律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可能还不够了解。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法治的重要性,培养自己的法治意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法治的重要性,理解法律对个人和社会的作用。

2.培养学生树立法治观念,知道如何遵守法律,维护自身权益。

3.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法治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法治的重要性2.法律在个人和社会中的作用3.如何树立法治观念,遵守法律,维护自身权益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了解法治的重要性,理解法律在个人和社会中的作用。

2.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法治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

3.小组活动: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共同探讨如何树立法治观念,遵守法律,维护自身权益。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材料,用于分析和讨论。

2.准备小组活动的任务,让学生在活动中深入理解法治的重要性。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真实的案例,让学生了解法治的重要性,引发学生的思考。

例如,可以讲述一个因为不遵守法律而造成严重后果的故事,让学生认识到法律的作用。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法治的意义。

通过讨论,让学生理解法律对个人和社会的作用,明确法治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个任务,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深入理解法治的重要性。

例如,可以让学生探讨如何在生活中遵守法律,如何维护自身权益。

4.巩固(5分钟)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法治的理解程度,巩固所学知识。

(名师整理)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2单元第4课《第1框 夯实法治基石 》省优质课获奖教案

(名师整理)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2单元第4课《第1框 夯实法治基石 》省优质课获奖教案

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一框:夯实法治基石一、学科核心素养培育:培育政治认同、法治意识素养二、课程标准:(1)知道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体会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有赖于每个公民的参与,是全体公民的共同责任。

三、学情分析:本课内容对于学生来讲比较抽象,理论知识宏观,虽然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如知道相关法律法规,但不知道法治的含义、要求,不明白为什么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不知道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蓝图。

存在着“有了法律制度就是法治”的认识误区。

四、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认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逐步树立法治意识。

(二)能力目标:辨别人治与法治(三)知识目标:理解良法善治,知道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理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五、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法治的含义、要求,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要求突破措施:(二)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辨别人治与法治的区别。

如何让学生认识到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最根本保证。

突破措施:利用中国古代法治材料和当代中国法治材料进行对比,让学生认识人治和法治的区别。

利用六、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合作探究法、七、教学过程:(课前ppt:我与爱车的合影)(一)导入新课比一比:比比谁知道的法律法规多。

活动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运用生活经验,说出所知道的法律法规【设计意图】比一比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凝聚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有效进入法治课堂。

同时,学生说出的法律法规为之后的课堂展开打下基础。

(二)教学过程环节一:车祸遭遇——引发法治思考师:本学期9月1日,葛老师高高兴兴的开着爱车上班,刚出地下车库,就被一辆面包车从侧面撞击。

瞬间心情低落,愤怒无比,连忙报警。

心想:这车祸,我太无辜,面包车从侧面撞击我的车,而我是从地下车库出来,这次车祸应该面包车司机负全部责任或主要责任。

人教版部编道德与法治九上4.1《夯实法治基石》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道德与法治九上4.1《夯实法治基石》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道德与法治九上4.1《夯实法治基石》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夯实法治基石》是人教版部编道德与法治九上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话题。

本节课主要围绕法治的概念、意义、基石等内容展开,旨在让学生了解法治的重要性,认识到法治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提高学生的法治素养。

教材通过理论阐述、案例分析、活动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法治、尊重法治、践行法治。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法治观念,但对法治的深层次理解尚有不足。

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法治现象较多,但系统地掌握法治知识的能力尚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法治思维。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法治的概念、意义和基石,提高学生的法治素养。

2.培养学生尊重法治、践行法治的良好习惯。

3.引导学生运用法治观念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法治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法治的概念和意义。

2.法治基石的作用和重要性。

3.运用法治观念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法治的意义和基石。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法治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3.实践活动法:引导学生参与法治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法治实践能力。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法治案例,用于课堂分析。

2.制作课件,展示法治基石的相关图片和知识。

3.准备法治实践活动材料,如模拟法庭、法治知识竞赛等。

4.准备时间:约1小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所学过的法治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5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呈现法治基石的相关知识,如法治的概念、意义、基石等。

同时,结合案例进行分析,让学生深入理解法治的重要性。

3.操练(2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法治实践活动,如模拟法庭、法治知识竞赛等。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4.1《夯实法治基石》示范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4.1《夯实法治基石》示范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4.1《夯实法治基石》示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夯实法治基石》这一章节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法律的涵义、我国法律的重要性以及法律的作用。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理解法律对社会的重要性,认识到遵守法律的必要性,从而在日常生活中自觉遵守法律。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法律意识,但对于法律的具体内容和作用还不够了解。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实例和活动来深入理解法律的重要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法律的涵义和我国法律的重要性。

2.让学生理解法律的作用,认识到遵守法律的必要性。

3.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自觉遵守法律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法律的涵义和我国法律的重要性。

2.法律的作用和遵守法律的必要性。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法律的重要性。

2.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讨论中深入理解法律的作用。

3.情境模拟法:让学生在模拟情境中体验遵守法律的必要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法律案例材料。

2.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和情境模拟的场景。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真实的法律案例,让学生思考法律的作用和重要性。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关于法律涵义和法律重要性的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法律的定义和作用。

3.操练(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教材中的案例,分析法律的作用和重要性。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法律的作用和重要性,并通过提问方式检查他们的理解程度。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情境模拟,模拟生活中遵守法律的情景,从而增强他们遵守法律的意识。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法律的重要性和遵守法律的必要性。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道关于法律作用的思考题,让学生回家后思考并在下一节课分享。

8.板书(5分钟)板书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重点。

教学过程每个环节所用时间:导入5分钟,呈现10分钟,操练10分钟,巩固10分钟,拓展10分钟,小结5分钟,家庭作业5分钟,板书5分钟。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夯实法治基石》教学设计3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夯实法治基石》教学设计3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夯实法治基石》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夯实法治基石》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的一章节,主要讲述法治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树立法治观念。

本章节通过案例分析、讨论探究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法治的基本概念、法治与自由的关系,以及如何在生活中践行法治精神。

教材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生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法治观念,但对法治的深层次理解仍有待提高。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将更加深入地认识法治的重要性,学会在生活中自觉遵守法律法规,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法治的基本概念,理解法治与自由的关系。

2.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自觉遵守法律法规。

3.提高学生在生活中践行法治精神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法治与自由的关系2.如何在生活中践行法治精神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法治观念。

2.讨论探究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在互动中思考法治的重要性。

3.实践教学法: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践行法治精神,提高法治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用于课堂分析。

2.设计讨论探究题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准备实践教学活动,让学生能够在生活中体验法治。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法治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法治的重要性。

2.呈现(10分钟)呈现典型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到法治的必要性。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案例谈谈自己对法治的理解,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法治精神。

4.巩固(5分钟)总结讨论成果,引导学生明确法治观念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5.拓展(5分钟)邀请法治工作者分享实际工作经验,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法治事业的重要性。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法治观念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018年部编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 第四课 建设法治中国 第1课时 夯实法治基石

2018年部编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 第四课 建设法治中国 第1课时 夯实法治基石

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第1 课时夯实法治基石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法治的意义。

教学难点: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交通井然有序行政服务中心一站式服务食品安全监督法庭审判看图思考:在这些公职人员辛勤付出的背后,究竟是什么保证社会生活安全、有序、自由?教师总结:法治。

这一节课就让我们来探讨法治的话题。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选择法治道路(一)法治的意义1.材料呈现:违法建筑“建快拆慢”“建易拆难”是长期困扰基层执法的突出问题,特别是在行政强制法等法律对执法程序要求越来越高的情况下,这一问题更是成为制约违法建筑治理的“瓶颈”。

《浙江省违法建筑处置规定》建立了以自行拆除为基础、申请拆除(助拆)为辅助、强制拆除为保障的拆违机制,特别是用好、用足城乡规划法等上位法的规定,明确了执法机关制止当事人违法建设行为的强制措施(即查即拆)和违法建筑拆除的代履行,建立了快速处置机制,大大增强了依法拆违的操作性,有效解决了实践中为了提高执法效率“用违法手段拆违法建筑”的问题,树立了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社会管理难题的样板。

2.问题:你对“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社会管理难题”是怎么理解的?3.师Th共同总结:(1)法治,意味着依法治理。

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能够建立起一个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2)追求并奉行法治已经成为现代世界各国的共识。

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

(3)有法律制度不等于就有法治,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

法治建立在民主政治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4)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

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二)良法1.材料呈现:中国裁判文书网刊登过这样一起案例:女儿尚在娘胎中,父亲因工伤不幸去世。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夯实法治基石》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夯实法治基石》教学设计

二、讲授新课
目标导学一:选择法治道路
1.法治的作用
阅读P44运用你的经验,看图思考:
(1)在这些生活场景背后有哪些默默付出的公职人员?
(2)结合所学法律知识,比一比:我所知道的法律名称。

(3)说说我们运用这些法律治理国家有什么意义。

(学生回答交流教师引导)
提示:
(1)有交通警察、行政机关公务人员、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人员、法官、检察官等等。

(2)《道路交通安全法》《行政法》《食品安全法》《诉讼法》
(3)①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能够建立起一个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②法治建立在民主政治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③法治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

2.法治的要求是什么
“法令者,民之命也,为治之本也。


问:这句话何意?说明什么道理?
教师:出自《商君书·定分》。

命:生命。

这句话的意思是:法令,是百姓生存的根本,是治理国家的基础。

实行法治的前提:要有法
作者留言:
您好!非常感谢!您浏览到此文档。

为了提高文档质量,欢迎您点赞或留言告诉我该文档的不足之处,以便于作者对该文档进行完善优化,在此本人深表感谢!祝您天天快乐!谢谢!。

2018年秋人教部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新教案:第4课 建设法治中国 第1课时 夯实法治基石-word文档

2018年秋人教部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新教案:第4课 建设法治中国 第1课时 夯实法治基石-word文档

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第1课时夯实法治基石重点:建设法治中国。

难点: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教法:情景设置,引导讲解。

学法:自学、合作探究。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1.播放视频《法治中国》。

2.教师设置问题:通过短片,你对法治中国是如何认识的?(提示:法治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我们要依法治国;法治中国要有法律做基础;法治中国让我们更有公平正义;等等。

)3.教师引言:法治是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法治中国建设使我们的经济建设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社会生活更加和谐美丽,法治中国建设正在进行时。

(二)自主学习梳理新知知识点一选择法治道路1.法治,意味着依法治理。

追求并奉行__法治__已经成为现代世界各国的共识。

2.法治要求实行__良法__之治,还要求实行__善治__。

3.法治对国家和社会生活有什么重要意义?知识点二描绘法治蓝图4.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5.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新时期中国法治建设作出新的战略部署,绘就了中国法治新蓝图。

6.建设法治中国的要求有哪些?(三)合作探究提升能力探究一:感受法治的力量1.展示图片:2.根据图片,完成任务。

(1)根据你对五幅图片的观察和理解,请你分别添加标题。

(提示:图1:交通秩序井然有序;图2:保护未成年人权益;图3:食品安全保障;图4:保护国家安全;图5:生态环境监察。

)(2)结合所学法律知识,比一比:我所知道的法律名称。

(提示:图1:《道路交通安全法》;图2:《保护未成年人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图3:《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图4:《国家安全法》《反分裂国家法》;图5:《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

)(3)说说我们运用这些法律治理国家有什么意义。

(提示:①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能够建立起一个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②法治建立在民主政治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③法治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夯实法治基石》教学设计2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夯实法治基石》教学设计2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夯实法治基石》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夯实法治基石》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的一节课,主要讲述了法治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树立法治观念。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法治国家的特点,认识到法治对于社会稳定和个人发展的意义,并学会在日常生活中遵守法律,维护法律尊严。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法律知识基础,对法治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法治的内涵和意义理解不深,对法治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认识不足。

此外,学生在生活中法治观念不强,有时会忽视法律的重要性。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引导,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法治的重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法治国家的特点,掌握法治的基本原则,明确法治对社会稳定和个人发展的意义。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树立法治观念,提高在生活中遵守法律的意识,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

3.情感目标:使学生热爱法治,尊重法律,自觉维护法律尊严,为构建法治国家贡献力量。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法治国家的特点,掌握法治的基本原则。

2.难点: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践行法治,树立法治观念。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法治国家的特点,认识到法治的重要性。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对法治的认识。

3.情景模拟法: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遵守法律,树立法治观念。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用于教学分析和讨论。

2.制作课件,展示法治国家的特点和法治原则。

3.准备生活情境,用于情景模拟环节。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法治国家的特点,引导学生了解法治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呈现典型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法治的作用,引导学生认识到法治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案例分析,谈谈自己在生活中如何践行法治,树立法治观念。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夯实法治基石》教案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夯实法治基石》教案

2020-2021学年春季部编版(统编)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夯实法治基石》教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夯实法治基石》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认识良法,理解法治的重要意义;知道如何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能力目标梳理我国的法治进程,培养搜集整理的能力;总结出法治发展的规律,增强法治意识和法治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我国改革开放后的法治进程,理清法治进程的脉络,增强自己的法治意识;自觉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法治的意义。

教学难点: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九年级(上)道法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一框教案(来自网友提供)看图思考:在这些公职人员辛勤付出的背后,究竟是什么保证社会生活安全、有序、自由?教师总结:法治。

这一节课就让我们来探讨法治的话题。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选择法治道路(一)法治的意义1.材料呈现:违法建筑“建快拆慢”“建易拆难”是长期困扰基层执法的突出问题,特别是在行政强制法等法律对执法程序要求越来越高的情况下,这一问题更是成为制约违法建筑治理的“瓶颈”。

《浙江省违法建筑处置规定》建立了以自行拆除为基础、申请拆除(助拆)为辅助、强制拆除为保障的拆违机制,特别是用好、用足城乡规划法等上位法的规定,明确了执法机关制止当事人违法建设行为的强制措施(即查即拆)和违法建筑拆除的代履行,建立了快速处置机制,大大增强了依法拆违的操作性,有效解决了实践中为了提高执法效率“用违法手段拆违法建筑”的问题,树立了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社会管理难题的样板。

2.问题:你对“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社会管理难题”是怎么理解的?3.师生共同总结:(1)法治,意味着依法治理。

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能够建立起一个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九上道德与法治 夯实法治基石教案设计

九上道德与法治 夯实法治基石教案设计

九上道德与法治夯实法治基石教案设计1. 教案设计以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和道德品质为核心目标。

2. 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认识法律的作用和意义。

3. 设计课堂活动,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感受遵纪守法的重要性。

4. 引导学生分析社会中的法律问题,激发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法治观念。

5. 利用多媒体资源和互动教学方法,使学生对法治知识有更直观的理解。

6. 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自由表达对法治的理解和看法。

7. 组织参观法院、公安局等活动,增强学生对法治机构的了解和信任。

8. 配备案例分析作业,让学生在家庭环境中也能加深对法治的理解和关注。

9. 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的法治历史和法治发展道路,增强对国家法制建设的自信和认同。

10. 利用游戏化学习方式,增加学生对法治知识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11. 结合当下社会热点话题设计讨论课,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法治看法和观点。

12. 设计小组项目,让学生通过研究法律案例并提出解决方案,培养他们的法治思维和实践能力。

13. 利用故事演绎等形式,让学生通过情感共鸣理解道德与法治的关系。

14. 设计角色扮演的课堂活动,让学生模拟法庭审判的过程,感受法律的公正和权威。

15. 引导学生了解国际法治和国际人权法,培养他们的全球公民意识和责任感。

16. 建立法律知识问答环节,鼓励学生主动学习法规知识和相关常识。

17. 设计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认识法治在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18. 引导学生了解基本法律理念和法治精神,激发他们对法治的敬畏和尊重。

19. 设计道德情感教育课程,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责任感。

20. 利用互动投票等方式,让学生就当前法治问题表达自己的态度和看法。

21. 引导学生了解法治中的权利和义务,培养他们的法治素养和公民意识。

22. 设计与家长沟通的环节,让家长加入到对学生法治观念的培养中来。

23. 引导学生探索传统文化中的法治思想和价值观,增强他们对法治的文化认同。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夯实法治基石》教学设计1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夯实法治基石》教学设计1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夯实法治基石》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夯实法治基石》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的一节课,主要讲述了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以及中学生如何增强法治意识,自觉遵纪守法。

本节课的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法律的重要性,认识到遵守法律的必要性,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使学生能够自觉地遵纪守法,维护社会秩序。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法治观念,他们对法律有初步的认识,但深入理解和运用法律知识的能力较弱。

此外,学生的法律知识主要来源于课本和课堂,实践经验较少,因此,在教学中需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知道法律对于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自觉遵纪守法的意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使学生认识到遵守法律的必要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学生自觉遵纪守法的意识。

2.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入理解法律的重要性,并将法律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提高学生的法治观念。

2.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实践教学法: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法庭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法律的重要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用于课堂分析和讨论。

2.制作PPT,展示课程内容和相关图片。

3.准备角色扮演、模拟法庭等实践活动所需道具和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与法律相关的图片,如法庭、警察等,引起学生的兴趣。

然后提问:“你们对法律有什么了解?法律在我们生活中有什么作用?”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2.呈现(15分钟)通过PPT呈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介绍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以及中学生如何增强法治意识,自觉遵纪守法。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夯实法治基石》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夯实法治基石》教学设计

《夯实法治基石》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教学内容:本框所依据的课程标准是“我与国家和社会”中的“法律与秩序”,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3.2“知道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体会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有赖于每个公民的参与是全体公民的共同责任”。

本课是《道德与法治》九上第二单元第四课的第一框题夯实法治基石。

本课的教学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引出法治的主题,阐述法治的内涵,论证法治是中国的必然选择,展现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法治进程及中国法治新蓝图,引导学生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学生情况:学生已经学习了八年级下册的教材,围绕“公民与国家关系”的主题,以宪法精神为主线,学习宪法主要内容,学生的公民意识、国家意识、法治意识都有一定程度的增强,这为第四课建设法治国家的学习打下了基础,但学生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法治思维,没有形成坚定的法治信仰。

而本课所讲的法治及全面依法治国给学生提出了更具时代性的法治要求,所以应进一步学习,夯实法治基础。

二、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采取启发式教学、情景探究式教学。

采用学生身边的生活现象引发学生感悟法治的存在;注重启发性问题的设计,引导学生在理解现象的基础上寻求相应的理论依据支撑;在整体教学设计中渗透法律思维,让学生体会法治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理解法治道路的意义。

三、教学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增强法治观念,自觉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能力目标;:梳理中国法治建设的历程,理解建设法治中国的要求。

知识目标:知道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知道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教学重点:理解法治的两个要求,理解法治的作用。

教学难点:感受我国的法治进程;增强自己的法治意识;自觉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五、教学过程教学环节一:图片导入教师提问:这些生活场景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有关系吗?怎样才能有效地减少和制止这些现象呢?(学生观察思考并回答)教师小结:“法治”,法治意味着依法治理。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4.1 夯实法治基础 教案设计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4.1 夯实法治基础 教案设计

4.1 夯实法治基础【教学目标】1.体会法治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认同法治价值观。

感受法治中国的进步,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信念。

2.正确看待法治中国建设中出现的问题。

3.了解法治的内涵,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知道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

【教学重难点】重点:法治的意义。

难点:法治中国的建设。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视频导入:观看高铁霸坐视频回答:他们之所以敢于霸坐,有恃无恐,是因为什么呢?学生积极回答。

教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时常遇见这种人,“我就不道德,你能把我怎么样”。

可见,社会秩序的维护,仅靠道德的力量是不够的,我们必须依靠法律来治理国家。

让我们走进今天的新课《建设法治中国》,学习第一框《夯实法治基石》。

二.合作探究:(一)选择法治道路1.齐读教材P45第一自然段,找到法治的含义和作用,并用笔画出来。

2.阅读教材P45“相关链接”,说说亚里士多德是如何定义“法治”的。

3.教师:在亚里士多德的这句话中,包含着一个重要的内容:良好的法律。

请大家回答,什么是良法?学生:良法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会发展的规律,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符合公平正义要求,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

4.阅读教材P46“阅读感悟”答案提示:人治:建立在个人专制和独裁的基础上,最高统治者凌驾于法律之上,具有随意性、多变性、不平等性。

法治:强调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不因领导人的变更而废止,法治具有统一性、稳定性、权威性。

教师总结:所以,有法律制度不等于就有法治,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

5.阅读教材P47“相关链接”,回答:我们为什么要建设法治国家?答案提示: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

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二、描绘法治蓝图1.教师:我们的法治进程经历了人治——法制——法治的过程,阅读教材P48“相关链接”,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品编号:18972934852016000781
学校:极兔市汉文镇周家屯小学*
教师:玫霸*
班级:走晋参班*
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
第1课时夯实法治基石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良法,理解法治的重要意义;知道如何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能力目标梳理我国的法治进程,培养搜集整理的能力;总结出法治发展的规律,增强法治意识和法治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我国改革开放后的法治进程,理清法治进程的脉络,增强自己的法治意识;自觉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法治的意义。

教学难点: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交通井然有序行政服务中心一站式服务
食品安全监督法庭审判
看图思考:在这些公职人员辛勤付出的背后,究竟是什么保证社会生活安全、有序、自由?
教师总结:法治。

这一节课就让我们来探讨法治的话题。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选择法治道路
(一)法治的意义
1.材料呈现:违法建筑“建快拆慢”“建易拆难”是长期困扰基层执法的突出问题,特别是在行政强制法等法律对执法程序要求越来越高的情况下,这一问题更是成为制约违法建筑治理的“瓶颈”。

《浙江省违法建筑处置规定》建立了以自行拆除为基础、申请拆除(助拆)为辅助、强制拆除为保障的拆违机制,特别是用好、用足城乡规划法等上位法的规定,明确了执法机关制止当事人违法建设行为的强制措施(即查即拆)和违法建筑拆除的代履行,建立了快速处置机制,大大增强了依法拆违的操作性,有效解决了实践中为了提高执法效率“用违法手段拆违法建筑”的问题,树立了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社会管理难题的样板。

2.问题:你对“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社会管理难题”是怎么理解的?
3.师生共同总结:(1)法治,意味着依法治理。

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能够建立起一个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2)追求并奉行法治已经成为现代世界各国的共识。

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

(3)有法律制度不等于就有法治,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

法治建立在民主政治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4)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

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二)良法
1.材料呈现:中国裁判文书网刊登过这样一起案例:女儿尚在娘胎中,父亲因工伤不幸去世。

家人获得工伤保险金后,却并未给女儿留存。

几年后,女儿一纸诉状将母亲等人告上法庭。

民法总则第十七条:涉及遗产继承、接受赠与等胎儿利益的保护,胎儿视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

但是,胎儿出生时为死体的,其民事权利能力自始不存在。

2.思考:可见民法总则是一部良法,对良法你是怎么看的?
3.教师讲解: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

良法应当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会的发展规律,程序正当,符合公平正义要求,维护个人的基本权利,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最大程度地维护社会秩序、增进人民福祉。

(三)选择法治道路的原因
1.阅读教材第46页“阅读感悟”,比较人治和法治的不同及其优劣。

2.总结原因:1840年以后,一些仁人志士逐渐认识到中国落后的根源在于封建专制制度。

变法改制,成为救亡图存、国家振兴的必然选择。

直到新中国成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才走上了一条探索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道路。

党和政府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法治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努力推进依法治国的时代进程。

目标导学二:描绘法治蓝图
(一)改革开放后的法治进程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第48页“相关链接”,了解改革开放以来的法治进程。

(二)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1.材料呈现: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于2018年1月18日至19日在北京
举行。

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把党和人民在实践中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成果上升为宪法规定,有利于体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有利于体现党的主张与人民意志有机统一,有利于推动宪法与时俱进、完善发展,对进一步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奋力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具有重大深远的意义。

党中央提出的总体要求和遵循原则,确保了宪法修改的正确政治方向,确保了宪法修改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拥护,确保了我国宪法的连续性、稳定性、权威性。

各级党组织要坚决拥护党中央修改宪法建议,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实现以良法促进发展、引领善治。

2.思考:如何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提示: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三者统一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伟大实践。

3.教师总结:(1)建设法治中国,要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2)道路决定命运,道路引领未来。

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4.作业布置:搜集整理我国改革开放后法治的历程。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法治的意义,特别是良法的重要意义。

通过对人治和法治的比较,明白了走法治道路的原因;通过了解我国的法治进程,理解了为什么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以及要处理好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的关系。

3 板书设计
夯实法治基石选择法治道路法治的意义
什么是良法
选择法治道路的原因
描绘法治蓝图改革开放以来的法治进程
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4 教学反思
本节课学习了两方面的问题,一是选择法治道路,从法治的意义、认识良法、选择法治的原因三个方面进行了学习,认识到了法治道路是正确的选择;二是描绘法治蓝图,从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的法治历程中发现,法治一直在路上,我们也将继续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