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低碳经济途径研究

合集下载

第五章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目标、途径、模式及策略

第五章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目标、途径、模式及策略

第五章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目标、途径、模式及策略1、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长远目标(1)确立全社会低碳经济发展的能效目标。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们不可能照搬发达国家的能源消费模式和节能发展道路,必须从实际出发,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科学合理的能源消费模式和节能路子。

从能源消费结构和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来看,以构建合理的社会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为基础,确立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总体目标,引导社会能源消费行为,对于构建低碳经济、低碳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调查研究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建立可持续的能源需求和能效变化预警指标体系。

同时,把总量控制目标科学分解为各地区和各个产业部门具体的能效技术经济目标,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低碳经济总体要求转化为可操作、数量化的具体工作任务。

(2)强有效地推进能源供应保障体系建设,保障国家的能源安全。

石油储备是稳定供求关系,平抑市场物价,应对突发事件,保障经济安全的有效手段。

尽快建立我国石油战略储备体系,可以减少经济代价,有利于我国在国际政治,经济活动中处于主动地位。

除了要建立战略石油储备之外,还要规定最低的商业储备。

维持国内石油的备用产能,是一项昂贵的政策选择。

为了建立备用产能,需要在国内石油供应链上的许多环节进行重复建设,包括钻井、采油、输油管线和炼油厂等。

(3)到本世纪末,建立环境友好、人居和谐的低碳社会。

低碳社会的特征是碳的排放已经大幅度的降低,环境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民众生活在无污染,或污染度极低的自然环境当中。

建立这样的低碳型社会,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原油化石能源即将耗尽,难以继续为人类经济发展提供能源保障的必然要求。

建立这样的低碳型社会,绝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从许多层面多策并举。

一方面大力提高原有化石能源的利用效率,淘汰耗能高、污染重的落后产业,从碳源上遏制碳排放的增长;另一方面,积极开发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替代原油化石能源,比如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等。

中国政府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

中国政府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
发挥大国作用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应积极发挥大国作用 ,推动全球低碳经济的发展进程。
参与国际规则制定
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为全球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 支持。
促进全球低碳经济转型
通过自身的努力和贡献,促进全球低碳经济转型,实现可 持续发展。
06
结论与展望
总结中国政府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措施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政策引导
资金支持
中国政府通过制定一系列政策,如能源政 策、环保政策等,引导企业和个人采取低 碳生产和消费模式。
政府加大对低碳经济相关领域的资金投入 ,支持企业进行技术研发和设备更新,鼓 励社会资本参与低碳项目。
科技创新
宣传教育
政府推动科技创新,加强与国际组织和科 研机构的合作,引进和吸收国际先进技术 ,提高低碳技术研发水平。
发展清洁能源
02
加大对清洁能源的研发和推广力度,提高清洁能源在能源结构
中的比重,降低对化石能源的依赖。
促进能源利用效率
03
通过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浪费
和排放。
促进清洁能源发展
加强政策支持
加大对清洁能源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 、市场准入等,促进清洁能源的快速发展。
政府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低碳经济 和环保的认识,倡导绿色生活方式。
展望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
发展趋势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低碳经济将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 。中国政府将继续加大对低碳经济的支持力度,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
挑战
在发展低碳经济的过程中,中国政府需要应对一些挑战,如技术瓶颈、资金短 缺、国际合作等。同时,还需要应对国内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实 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原因及其对策研究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原因及其对策研究
《 腹 院呈 )oo 饲 叛 2 l 年第及其 对策研究
庞 瑞 周 浩
( 济 大 学 ,上 海 同

209 ) 0 0 2
要 :在 全 球 气候 迅 速 变 暖 的 趋 势 下 , 类 社 会 的 可 持 续 发 展 受 到 严 重 威 胁 。 西 方 发 达 国家 纷 纷 推 出低 碳 经 济 发 展 战 略 与 人 措 施 。 力 发 展 低 碳 的 可替 代 性 的 再 生 能 源 。而 中 国在 低 碳 经 济 发 展 方 面起 步 较 晚 , 碳 技 术 和 制 度 设 计 方 面 与发 达 大 低
染 事件 、 东北江 镉污染事 件和 2 0 广 0 7年 太 湖 蓝 藻 危机 , 重 严 威 胁 当 地 城 市 用 水 ; 地 面 积 持 续 减 少 , 渐 逼 近 1 亩 的 耕 逐 8亿 耕 地 面 积 警 戒 线 。 资 源 过 度 的开 发 和 不合 理 的利 用 , 使 生 致 态 环 境 的严 重 恶 化 , 胁 我 国 经 济 的 可 持 续 发 展 目 威 。
年全 国能源消费 中 , 炭消 费 比重 6 . %, 煤 8 7 石油 1 . %。天 6 86 8
然 气 3 7 , 电、 电、 电 8 9 .% 水 7 核 风 . % 鉴 于 我 国 能 源 结 构 以 8
燃 煤为主 ,而且能 源利用效 率低和 能源消费 弹性 系数 高 , 能
源 引 起 的环 境 问 题 成 为 我 国 主 要 原 因 。2 0 0 5年 松 花 江 水 污
全 、战 略经 济 利 益 以及 分 配 格 局 等 多 层 次 的 战 略性 问题 , 是 维 护 经 济 安 全和 国 家 安 全 、 现 现 代 化 建 设 战 略 目标 的 必 然 实 要求。 国能源资源总量较 为丰 富 , 人均 能源拥有 量较低 , 我 但 人均能源拥有量远低 于世界平 均水平 。 炭和水 力资源人均 煤 拥 有量相 当于世 界平均 水平 的 5% , 油 、 然气 人均 资源 0 石 天 量 仅 为 世 界 平 均 水 平 的 1 5左 右 。 耕 地 资 源 不 足 世 界 人 均 / 1 水 平 的 3 % , 约 了生 物 质 能 源 的开 发 ① 随着 经 济 社 会 的 快 0 制 o 速 发 展 , 国对 能 源 的 需 求 不 断 增 加 ,0 9年 中 国 原 油 产 量 我 20 1 9亿 吨 , 进 口原 油 1 9亿 吨 。 此测 算 , 国 原 油 对 外 依 . 8 净 . 9 据 中 存度 约为 5- , 1 % 已经 超 过 5 的 国 际 警 戒 线 。 作 为 一 个 经 3 % 0 济 规 模 还 在 增 强 的 新 兴 大 国 , 国 对 能 源 的 需 求 还 将 不 断上 中 升 , 20 据 0 9年年 中发 布 的< 源蓝 皮 书 > 测 ,0年后 中 国 能 预 l 的 原 油 对 外 依 存 度 将 达 到 6 .%。在 缺 乏 国 际 定 价 权 的 背 景 4 5 下, 中国的能源安 全 受到越 来越严 峻 的挑 战 , 能源 安全 也将 成 为影Ⅱ中国经济未来 可持续发展 的核 心问题。 向 经 济 可 持 续 增 长 和保 护 环 境 的 需要 。 改 革 开 放 以来 , 我 国经 济 实现 跨 越 式 增 长 , 而 是 以 资 源 的 空 前 消 耗 和 严 重 然 生 态 环 境 破 坏 为 代 价 。按 现 行 汇 率 计 算 ,0 6年 我 国 G P 20 D 总量 大约 占世界 G DP总 量 的 5 % ,但 是 能 源 消 耗 达 到 了 。 5 2 . 吨 标 准 煤 ,大 约 占 世 界 能 源 消 耗 的 1% , 水 泥 消 耗 4 6亿 5 1. 吨 , 占 5%,与 20 2 4亿 4 o 5年 相 比 分 别 增 长 了 9 1 . %和 6 1. 81 2 0 %。 0 3年 中 国 的 单 位 G P能 耗 为 美 国 的 43 , D -倍 日本 的 l5倍 , 位 G 1 单 DP水 耗 是 发 达 国 家 的 51 3 . t 0 8 . 5  ̄ 8倍 l l 0 。2

中国如何发展低碳经济

中国如何发展低碳经济
加强政策支持
中国政府将加大对低碳经济的政策支持力度 ,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和产业升级。
实施严格的环境法规
中国将进一步实施严格的环境法规,加大对环境污 染行为的处罚力度,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
提高公众意识
中国将加大对低碳经济的宣传力度,提高公 众对低碳经济的认识和意识,推动低碳经济 的发展。
THANKS
业升级,为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02
推广清洁能源
中国将积极推广清洁能源,加大对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
和利用,降低化石能源的消耗,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
03
推进节能减排
中国将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工作,推广先进的节能技术和设备,提高
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
政策制定与实施的展望
实现可持续发展
低碳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手段,既能满足当代人的 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
提高国际竞争力
发展低碳经济可以改善我国能源结构和环境状况,提高我国产品 的国际竞争力。
全球低碳经济的发展趋势
能源结构调整
全球低碳经济的发展趋势是加快能 源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清洁能源,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提高能源效率
02
通过技术创新和设备更新,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减少能源浪费

开发新能源
03
积极推动新能源汽车、核能、氢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以
降低碳排放。
工业领域的低碳措施
01
02
03
优化产业结构
减少高耗能、高污染的产 业比重,增加低耗能、低 污染的产业比重,如服务 业、高新技术产业等。
Hale Waihona Puke 工业节能减排技术创新

浅议低碳经济与中国经济发展

浅议低碳经济与中国经济发展

源节约利用,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产业结构的调整
02 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的支持力度,推动产业
结构升级,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创新驱动发展
03
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提高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03
低碳经济与中国经济发展的关系
低碳经济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要求
优化产业结构
公共意识
加强公众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和参与度,引导人们树 立绿色消费观念。
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资源循环利用
推动企业采用循环生产方式,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减少废弃物排 放。
产业协同
加强产业间的协同和链接,形成循环经济产业链,实现废弃物资源 化和再利用。
政策支持
制定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如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 鼓励企业和个人参与循环经济活动。
社会影响
低碳经济提高人民生活质 量,改善健康状况,促进 社会公平与和谐。
低碳经济的发展趋势
国际合作
国际社会加强合作,共同 制定减排目标和政策,推 动全球低碳经济的发展。
技术创新
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开发 新能源和清洁技术,提高 能源利用效率。
制度创新
推动制度创新,完善政策 法规,促进低碳生产和消 费。
中国应加强教育和宣传,提高 公众对低碳经济的认识和意识 ,推动全民参与低碳经济的发 展。
THANKS
感谢观看
产业政策
制定有利于可再生能源发展的产业政策,鼓励企业 投资和研发可再生能源技术。
电网建设
加强电网建设和管理,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并 网和调度能力,确保可再生能源的稳定供应 。
推进节能减排
产业结构调整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意义与途径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意义与途径

意见 。做模 型的人都知道 ,无论多么复杂 的模型最后
都要 简化为线性模型 ,即表示 为 y a+ 形式 。但事实 =xb
上气候 变化 不可能是线性的 ,而是波动的 ,正像社会
的波 浪式前 进~样。如线型模型能准确预测气候变化 的长期趋势 ,就没有必要 做那么多的科学研究了 !关 于气 温升高由于人 类活动引起的结论隐含 了一个哲学
03 06 -~ .℃,第三次报告 是 0 ~0 o ,第 四次报告是 . .【 6 9=
07  ̄ . C。这 种 差异 是 自然升 温 幅度 加 大还 是 人 为结 4 果 ,公众并不清楚 。最后 ,对未来升温 的预测有不 同
城市化 。什 么是低碳经济 ?国内有不同理解 ,有人狭
义地 认 为是 以新 能源 、可冉生 能源 为 重点 的能 源经
战 略选 择 。
命 题 ,也就 是人 定胜 天 。在哲 学上 这个命 题 能否成 立 ,也是可 以讨论 的。简言之 ,气温升高的现象是存
在的 ,但对气候变化的原 因有不同解释。
二 、气 候 变 化 在 科 学 上 存 在 不 确 定 性
首先 ,研究 气候变化 的办法很多 。据我所 知 ,研 究气候变化 的办法 ,有人用 冰芯测定 同位 素的办法 ,
经 济 观 察 T E R T A O I N H O EI L R O C H Z
中 国发 展 低 碳 经 济 的 意 义 与 途 径
■周 宏 春
【 关键词 】低碳 经济 气候 变化 意 义 途径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 — 7 7 2 1 )2 0 3 — 2 0 8 14 (0 0 0 — 0 3 0
有 人用 孢粉 分 析办法 ,有人 用气 候历 史数 据 分析 方 法 ,还有人 对历史 文献进 行分析等 。从总体上 看 ,地 质 学研 究 的是长 期变 化 ,周期 是 千年 、万 年甚 至更

浅谈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路径和未来趋势

浅谈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路径和未来趋势
4. 强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是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应该优先研发和推广低碳技术和清洁能源技术,加速转型升级,推动产业发展。
1. 提高国际竞争力
随着全球对气候问题和环境问题的关注增加,低碳经济正在成为各个国家发展的重要趋势。中国应该加强与世界各地的低碳经济合作,提高国际竞争力。
2. 推动跨越式发展
中国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低碳经济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中国需要在经济发展中推动跨越式发展,实现从高碳经济到低碳经济的转变。
浅谈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路径和未来趋势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逐渐引起全球关注,低碳经济成为了人们探讨的热门话题之一。低碳经济通过减少碳排放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来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建设绿色、低碳、循环的社会经济体系的重要策略。
1. 加强政策支持
政策是低碳经济顺利发展的基础。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法规,引导企业进行低碳生产和消费,加强碳排放监管和管理。
2. 推动能源结构转型
中国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这导致了碳排放过高。未来需要逐渐转向补充能源和清洁能源,如水电、风电、太阳能等。“煤改清洁能源”是煤改气、煤改电的重要路径。
3. 增强节能减排意识
节能减排是低碳经济发展的核心,它是通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达到削减温室气体排放的目的,同时也能够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
3. 推进清洁能源发展
清洁能源是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中国应该在水电、风电、太阳能等领域继续增加投资,同时发展新的清洁能源,如潮汐能、地热能等。
4. 实现技术升级
总之,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路径和未来趋势也已经逐渐形成。要想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重目标,中国应该积极采取相关的政策和措施,推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路径选择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路径选择
展 特 性
决定发展 低碳经济 的重点在工业 .主体在 企业 ,企
业应该是 低碳经济 发展的领跑 者。然而 ,由于地方 政府受 G P增长冲动的影响 ,企业受利益最大化目 D 标 的驱使 ,高碳 经济 的发展 模式 和行 为很难 纠 正 : 并且发展 低碳经济 面临着路径 锁定 问题 .即 中国工 业 经济被 锁定 在碳密 集 的化石燃 料能 源 系统之 中 , 过 高的更新成本使 得企业缺乏 动力 ;技术创 新是实
全 过程中寻求节 能途径 。如果链 内各个环 节都按照
制定标 准发展 ,就可 以避免产业 价值链 内部的 “ 碳 泄漏 ” .即一个 环 节 的减排 不会 引起 其他 环节 排放 量的增 长② 。因此 ,产业价 值链 整合 可 以将 不 同优 基础上发展 而来 的 。是产 业链和价值链 的融合 。之 所 以与产业价值链 相联 系发展低碳经 济 ,是 因为低
链 内企 业联 系 紧密 ,可 降低低 碳 技 术 信息 搜 寻 成
进行链式创 新 .从而使 整个产 业价值链处 于 良性循 环状态 。企业通 过产业关联效 应相互配 合 、相互推
动 ,建 立链 优势 和群优势 ,上 下游环节 协同 ,快速
环节采用低 碳技术 ,信息沿着 产业价 值链迅速 传
播 ,其 他 企业通 过模 仿学 习 ,降低技 术 获取 成本 ,
2 l 汉论 坛 0 江
势环节 的企 业联 系在 一起 ,实现 单个 环节 最优 化 , 进 而使低碳产业 价值链 整体最优 ,从而 推动参与产 业 化经营的各企业 向低碳经济发展 。
2 产业价值链 的规模效应有 助于降低低碳转 型 .
成本
在广泛 的 、复杂 的和密 切 的经济 技术联 系 ,如果产

浅析中国低碳经济发展之路

浅析中国低碳经济发展之路

所 谓 低碳 经 济 .是 指 在 可 持 续 发展 理 念 指 导 下 . 过 创 新 和新 能源 开 发 等 多 种手 段 . 可 能地 通 尽 减少 高碳 能 源 消耗 . 少 温 室气 体 排 放 . 缓 地 球 减 减 气候 变暖 . 实现 可 持 续 发 展 . 到 经 济社 会 发 展 与 达 生态环境 保 护双赢 的一种经 济发 展形 态 而 中 国作 为世界 第二 大 能源 生 产 国和 消 费 围 . 对 全球 气候 变 化 问题也 保持 着一 贯 的关 注 与重 视 . 多 年来 采取 了很 多 积极 行动 . 断 强化 应对 气 候 变 不 化 的措施 。制 定 了一系 列促 进节 能 减排 的政 策 . 为 低碳 经济 的发展起 到 了推进作 用 2 0 0 9年 8月 的全 国人 大常 委 会 上 . 国政 府 明 确提 出 : 足 国情 发 我 立
我 国对 于全球气候 变化 向来给予高度重视 由于 多年来采取 积极有效 的政策措施 . 发展低碳经 济在我
优化我 国能源结 构具 有十 分重要 的意 义 低碳 经济 的不 断发展 可 以提 高能 源 的利 用效 率 . 很 大程 度 在
上减 轻 日益增 加 的能 源 需 求 .控 制 和 减 少 碳 的 排
展 绿 色经 济 、 碳 经 济 , 积 极 应 对 气 候 变 化作 为 低 把
实现 可持 续发 展 战略 的长 期任 务 . 纳入 国 民经济 并
开 发利 用 在 技术 上 , 低碳 经 济则 涉及 电力 、 交通 、 建筑 、 金 、 冶 化工 、 化 等 多个 行 业 , 及在 可 再 生 石 以 能 源 及 新 能 源 、 的清 洁 高效 利 用 、 气 资源 和 煤 煤 油 层 气 的勘探 开 发 、 二氧 化碳 捕 获 与埋 存等 领域 的新

低碳经济与中国的发展路径

低碳经济与中国的发展路径

• 在2030-2040年间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达 到峰值。但是其人均排放的峰值不仅低于 工业化国家历史峰值,而且低于美国2030 年的排放水平(根据美国目前的减排承诺 预测,2030美国人均二氧化碳排放为1012吨),接近于英国2030年的排放水平。
不同领域对减排的贡献(单位:亿吨二氧化碳)
产业结构调整、物理能效提高减排贡献很大,2020年、2030 年、2050年贡献分别在60%,62%和57%。能源结构优化的 贡献,由2020年的16%逐步提高到2030年的24%和2050年
法国
着力发展可再生能源。2008年11月,法国环境部公布了一揽子旨在发展可再生 能源的计划,该计划包括50项措施,涵盖生物能源、风能、地热能、太阳能 以及水力发电等多个领域。同时,法国宣布建立200亿欧元的“战略投资基 金”,主要用于对能源、汽车、航空和防务等战略企业的投资与入股。
美国
主要国家经济刺激计划中的绿色投资
• 纽约州能源办公室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同样的发电量, 纽约州风力发电企业创造的工作机会要比火电厂多27%, 比天然气电厂多66%。
可再生能源部门的就业
避免碳锁定和路径依赖 避免出现高耗能的工业生产能力和城市基础设施。
主要耗能设施的生命周期
二、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主要途径
中国2050情景构架
Scenario Framework
• 人们越来越关注转型所带来的潜在经济、 社会和政治效益,是获得更好发展的历史 机遇,而不是其成本。
• 到2050年,全球低碳产品的价值每年至少会有 5000亿美元甚至更多(斯特恩报告)。
• 根据国际能源机构的估计,要把二氧化碳浓度控 制在450ppm以下,投资必须比“一切照旧”模 式增加18%,到2050年平均每年要增加1万亿美 元。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对策研究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对策研究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 2009 年第 6 期

公共经济研究
低碳经济:国外发展的动向及中国的选择
陈柳钦
(天津社会科学院 城市经济研究所, 天津
【摘
300191 )
要 】以低能耗、 低污染、 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的一大进步, 国外已采取多种措施发展
低碳经济。发展低碳经济, 是中国做负责的大国、 实现和平崛起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 关键词 】低碳经济; 国外发展动向; 中国选择
低碳经济
导读: 从低碳经济的特点看我国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低碳经济的发展
模式研究, 低碳经济的概念内涵, 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模式的转变, 中国实现绿色发展的根本途径。
中国学术期刊文辑(2013)


一、低碳经济的体系构建 低碳经济_国外发展的动向及中国的选择 1 低碳经济_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_ 9 低碳经济的概念辨识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15 低碳经济发展的技术经济范式与路径思考 21 国际低碳经济发展现状及趋势_ 25 国外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及启示 29 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_绿色经济_循环经济之辨析_34 浅谈低碳经济下我国会计体系的构建_ 43 二、战略地位与实践探析 清洁生产在低碳经济中的战略地位与实践探析_ 46 生态文明背景下低碳经济运行机制研究 50 试论低碳经济模式下中国跨国经营企业的发展新思路 54 碳锁定_解锁_与低碳经济之路_ 56 我国低碳经济法规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机制 63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及政策建议 69 三、思路与对策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思路与对策_ 73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途径_模式与政策选择 80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工具创新 82 新世纪低碳经济发展的国际动向_ 89 中国步入低碳经济时代_探索中国特色的低碳之路 101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对策研究_ 108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困难与障碍分析 113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影响因素与对策思考_ 120 中国省域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及其空间过程评价 123 中国要大力发展低碳经济_ 129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路径选择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路径选择

so . T ec mbn t n o ab n e sin t d n ytm n r e e h ooy in v t ni h e i bec oc fC ia in h o i ai f r o miso a igs se a dg e ntc n lg n o ai stei vt l h ieo h n .At h o c r o n a e t p ee tsa e,te alc t n o ab n e sin s o l ed miae y f e mo e a d s p lme tdb o rsn tg h l ai fc r o miso h ud b o n td b r d n u pe ne yn n— gautu d . o o e r ti smo e o
Ho n Yu
( o g e U ies yo ia c cn m c , l n16 2 ,C ia D n b i nvr t f n n eE o o is Da a 0 3 hn ) i F i 1
A sr c: t nepi sa d gvrmeta mpe n u jcsrset ey re eh o g n oai n re b ta tWi e t r e n o e h r s n n si l metsbet ep ci l ,ge n t nl y in vt n a d mak t v c o o
Ke r s:o —c r o c n my;c r o mis s r e e h o o y in v t n y wo d l w ab n e o o a b n e s in ;g e n t c n l g n o a i o o
世 界各 国实 现 发 展 的方 式 各 有 不 同 , 种 发 展 每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路径选择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路径选择

于促进经济增长与 由能源消费引发 的碳排放“ 脱钩 ” 实现 , 经济与碳排放错位增长 ( 碳排 放低增 长 、 零增长 乃至负增 长) 通过能源替代 、 , 发展低碳能源和无碳 能源控制经 济体
的碳排放弹性 , 并最终 实现经 济增 长的碳脱 钩 。第三 , 低碳经济是相对于人为碳通 量而言的 , 是一种为解决人 为 碳通量增加引发 的地球生 态圈碳失 衡而 实施 的人 类 自救 行为 。因此 , 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在 于改变人 们的高碳 消
型。
策框架 , 使碳 金融成为节能减排 的主要 政策工具 。要 建立
变。


加快构建和 形成发 展低碳 经济 的 国家战 略框架 、
社 会 行 动 体 系和 规 划 体 系
低碳经济作为一种 新经济 模式 , 含三方 面 的 内涵 : 包
首先 , 相对 于基 于无约束的碳密集 能源生产方式和 能源 是
要结合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 、 环境友好 型社会 和节 能 减排 的工作需求 , 尽快开始研究制定 国家低碳经济发展 战
费倾 向和碳偏好 , 减少化石能源 的消费量 , 减缓碳 足迹 , 实 现低碳生存。可以认 为 , 低碳经济是一种 由高碳能源 向低 碳能源过渡的经济发展模式 , 是一种 旨在修复地球生态 圈 碳失衡的人类 自救行为。低碳经 济是一个技术 经济问题 ,
但 由于世界各国发展不均衡 , 目前 已演变为政治 问题 。发
中国碳排放市 场备 受瞩 目。 中国碳金 融 市场 的发展 前 景
十分广阔 , 预示着 巨大 的金 融需求 和 盈利 商机 。因此 , 要 把碳金融发展纳入 到国家气候变 化 、 灾和可持 续发展政 减
经济的统计和考核指标 , 并作为 国民经济规 划中 的引导指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研究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研究
二 、法 律 保 ■ 经济 的发展 离不开相关体制 和机制 的保 障和推动 。发展低碳经济
必须有相关的法律作为保障 ,有相关 的政策性规划并传达法律信号 , 这不仅仅是可以为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 有形 的帮助 ,还可 以将那些违 反相关的低碳理念 、妨碍和破坏低碳 经济发展 的相关组织 、机构和个 人进行相应的处罚 ,最终能够促 进低碳 经济 的又好又快的发展 。近年 来我国的一些立法 ,对提高能源利用效 率 、节 约能源资源 、控制温室 气体排放 以及增强应对 气候变化 能力提供 了有力保障 。相关 的立法都 有若干部配套的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 和规章 ,这些配套 的规范性文 件也是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 法律保 障和重要 的组成部分 。发展低
同时 ,党和政府应该 牢固的树立低碳环保理念 。杜绝公款吃 喝、 公款旅游 、公开购车等方面的浪费 ,公职人员做好模 范带头作用 ,建 立低碳型 的国家机关 ;在全国范嗣内选择一批发展低碳经济好 的国家 机关 、企事业单位和个人 ,积极学习经验 ,建 立低碳 宣传教育基地 , 对全社会免费开放。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积极 地利用好媒体 、网络等手 段来普及人 民大众的低碳环保意识 ,以实际案例的形式宣传高碳 的危 害 和 发展 低 碳 经 济 的 紧迫 性 和必 要 性 。
经 济 管 理
中国பைடு நூலகம் 碳 经 济 发 展 研 究
敖秋莹
(江 西科 技 学 院经 贸学 院 ,江 西 南 昌 330029) 摘 要 :主要 叙述 了 中 国低碳 经 济发 展 的主 要措 施 ,力 求在 教 育 、法律 保 障 、科 学技 术 等方 面有 所 突破 ,从 而 促进 我 国的 经济 增 长 ,更好 的保 护 生 态环 境 、节 约资 源 能源 。 关键 词 :低 碳经 济 ;措 施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实现途径和政策建议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实现途径和政策建议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实现途径和政策建议国外低碳理论的研究动向低碳理论是建立在自然规律基础上的经济理论.它依据基本的地球物质循环尤其是碳循环和碳平衡的原理,计算各种公共工程和商业活动的碳排放及碳预算收支,同时,通过衍生产品市场机制和“京都机制”使得碳排放权得以自由交易.简言之,低碳经济指的是在发展中排放最少的温室气体,同时获得整个社会最大的产出.人类从根源上重新审视各种经济社会活动,有利于从机制和制度层面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从而使低碳经济理论和模式成为解决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途径.从目前的发展看,世界各国及科学界在碳排放的方式、过程及循环状态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突破,其中人类经济活动对碳排放的影响是研究的热点.当前,国际上有关低碳经济研究的主要内容有:1能源消费与碳排放:包括与碳减排有关的能源消费结构的转换和低碳排放能源系统的建立;2经济发展与碳排放:主要探讨不同经济发展模式、阶段、速度与碳排放的关系;3农业生产与碳排放:包括土地利用变化、农业土地整治、农业生产水平与结构的变化等;4碳减排的经济风险分析与减排对策研究.此外,在研究方法上除了简单的相关分析、区域对比分析之外,一些基于大量数据的综合模型分析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如碳循环能源模型、动态综合评估模型、能源消费—碳减排经济关联模型等.然而,对于产生碳排放基础的内部各要素间能量转换过程及其相互作用和影响尚未获得令人满意的进展.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实现途径发展低碳经济受到不同国家的地理、能源结构和环境资源的影响.对我国而言,煤炭是主要能源,在发展低碳经济时与西方国家主要采用石油的做法和形式不同,技术和实现的途径也有差异.降低煤在国家能源结构中的比例,提高煤炭净化比重即使是在资本和科技积累基础非常雄厚的工业化发达国家,也不能摆脱对矿物燃料的依赖.由于石油和天然气的单位热量消耗的碳排放量较煤炭低10%~30%,因此,加速国家能源消费从传统煤炭矿种为主向现代石油和天然气矿种为主的结构转变是必然选择.这不仅是减少国家碳排放的有效途径,也是国家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正常趋势.虽然国际油价的波动会给我国通过扩大进口方式改善国家能源消费结构带来很大风险,但与其他减排方式相比,这种政策成功的风险成本依然是最小的.作为最大的能源矿种,煤炭在我国能源消费的主导地位还将持续相当长的时期,因此,大力实施煤炭净化技术及加强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将成为我国未来能源消费结构改善的一个基本任务.提高能源效率,重点改善城市的能源消费结构和效率以较少的能源消耗,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不仅对保障能源供给、推进技术进步、提高经济效益有直接影响,而且也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手段.世界主要国家都将提高能源效率作为应对气候变化能源战略的核心目标之一.发达国家的能源战略都将各种新能源的采用、低碳燃料的研发、传统化石燃料的清洁以及先进的发电技术等作为实现低碳经济的关键领域.我国也应注重纤维素乙醇和氢燃料等车用燃料生产技术,清洁煤、核能、太阳能和风能等先进发电技术,先进节能技术,碳捕获和贮存,可再生能源等能源新技术的开发.近年来,我国能源强度有所下降,但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能源强度的下降仍然有很大的空间.目前我国的综合能源效率约33%,比发达国家低近10%.电力、钢铁、有色冶金、石化、建材、化工、轻工、纺织8个行业主要产品单位能耗平均比国际先进水平高40%.钢、水泥、纸和纸板的单位产品综合能耗比国际先进水平分别高21%,45%和120%.机动车油耗水平比欧洲高25%,比日本高20%.我国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相当于气侯条件相近发达国家的2~3倍.我国矿产资源总回收率为30%,比世界先进水平低20%.此外,应根据国家现代化进程的发展需求,将国家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与城市化燃料供应的改善紧密结合起来.因此,增大石油和天然气消费的目标投向应是最大限度地提高各类城市的气化水平和高质量燃料供应.在城市及区域交通方面,应更多地鼓励建立高效和快捷的共用交通运输系统.充分发挥碳汇潜力通过土地利用调整和林业措施将大气温室气体储存于生物碳库,也是一种积极有效的途径.改进森林管理,提高单位面积生物产量,扩大造林面积可增加森林的碳汇潜力,但由于受自然条件的影响,改进森林管理、提高单位面积生物产量、扩大造林面积等措施的成本可能会很高.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里,我国每年大量投入资金、劳动力造林,但森林覆盖率仅提高了4%,而且这些造林地段的自然条件还是比较好的.研究表明,每增加1%的森林覆盖率,便可以从大气中吸收固定亿—亿吨碳.考虑到我国1/3的沙漠和1/3的高原土地,未来大幅度提高森林覆盖率的困难非常大.但为了减少我国的碳排放总量,必须有效发挥森林碳汇潜力.参与国际减排活动,加强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碳减排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世界各国的切身利益.未来越来越依赖于对于资源的可持续使用和环境技术来进行竞争,同时也不应该低估低碳经济在创造就业机会和经济发展方面的巨大潜力.为了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共同目标,发达国家有义务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援助和技术转让.国际低碳方面的技术交流是发展中国家获取能源新技术的主要途径.我国应积极参与国际能源技术市场和碳交易市场,通过各种激励机制来促进可持续发展,并为低碳技术、低碳产品的出口提供一定的激励措施.促进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制定清晰的政策目标,依托和整合现有政策体系和手段低碳经济的长期目标,向社会大众表明了政府联合全社会一起实现低排放或零排放的决心.清晰的政策目标并传递成价格信号,可以促使企业和个人都积极融入到低碳经济的框架中来,长期的政策目标也可以给企业以信号和坚持低碳模式的信心.我国应制定与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方案保持一致的新的能源政策,还应做好长期投资的准备.此外,实施低碳经济的政策工具应多样化和相互协调.我国已制定和实施了不少促进节能的法律法规,但多数以行政命令方式推行,经济激励措施的作用还有待加强.尤其是要通过多种政策工具的协同作用向企业发出明确的信号,并通过多种方式帮助企业决策者从更全面、更广阔的视角来认识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其一,通过税收优惠、融资优惠等激励机制,政府和相关企业将会增加对低碳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投入,或者通过对研发资金的重新分配,来推动低碳技术的发展.其二,由于对碳排放的限制,排放温室气体较多的企业不得不增加对低碳技术的需求,一个新兴的低碳技术市场将会形成,这将极大地促进低碳技术产业的发展.其三,由于学习效应,低碳技术的性能在应用中将得到提高而成本却会下降,这反过来增强了技术自身的吸引力,使其市场前景变得更为广阔.分阶段有重点有目标地推进推进低碳经济的相关政策应该逐步纳入国家的规划和政策体系中,循序渐进,使基础设施的正常更新能够承受,避免对经济带来较大的冲击.节约能源、防治污染和减排温室气体之间的政策和措施存在着明显的相互促进、相互支持的关系,例如,如何在有关污染控制治理中考虑到低碳因素,不仅是解决污染排放问题的一个突破口,也是实现低碳经济的非常重要的一个途径.其次,对现有节能技术需要加强向公众、商业和交通领域推广,这些领域的能源消耗不断增加期,正是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的最低成本期.此外,低碳能源资源的选择相当有限,而且这类能源是间歇性的,因此寻找合适的储存方法并实现最终大规模的应用也是亟待研究的课题.为企业提供完整的信息和稳定的减排环境政府通过设定明确的碳排放上限,可以科学界定哪些行业、哪些领域当中还有减排的潜力.低碳经济是基于自然规律的经济模式,因此通过对企业的减排进行实时的监测,摸清其减排程度,并对其应尽的减排义务进行客观评估,可使企业获得明确的信息.另外在减排过程中设立一些税收等政策激励的措施,促使企业寻求更好的节省能源的技术和方法.此外,稳定的政策和市场环境从长远来说非常重要,企业需要长期的稳定感,从而根据政府制定的目标相应地调整自己的发展计划和重点领域.低碳经济的政策要有时间范围,如英国政府就承诺在2015年之前低碳政策维持不变,这样就能给企业发出一个明确的信号;明确的信号可以给企业以稳定感,同时也可以给消费者个人提供更多消费的信心.应最大限度地使用以市场为主的自愿性机制,在完全必要和设计完善的前提下提倡以监管等原则来保障成效.积极参与全球经济,建立低碳领域的技术创新机制伴随京都议定书的执行,相应的减排技术产业及其市场将逐步形成.清洁能源技术和高效能源技术将逐渐成为这一市场上最具竞争力的技术,谁在这个领域的技术创新中取得突破,谁就能够抢先占领这一市场,谁就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优势.此外,更应注重低碳技术创新机制和清洁发展机制的整体战略部署,这不仅会带来非常大的利润,也是非常重要的国际合作领域.低碳经济及其实现方式的若干思考随着国际社会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关注与重视,“低碳”这一新名词承载着人们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新追求,逐渐走进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其理念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可以预见,在未来相当长时间内,低碳经济将成为世界经济的新增长点和发展潮流.一、低碳经济的内涵“低碳经济Low-Carbon Economy, LCE”一词最早出现在2003年2月24日英国颁布的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中,但是该书并没有为“低碳经济”提出明确的内涵;2007年7月,美国参议院提出了低碳经济法案,明确表示将走低碳经济的发展之路;2007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达成一项决议,要求发达国家在2020年前将温室气体减排25%--40%,这一决定为全球进一步迈向低碳经济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2008年7月,G8峰会上八国表示将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其他签约方一道共同达成到2050年把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减少50%的目标;2009年6月,美国政府通过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以法律的形式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在此过程中,普遍民众也认识到大气中浓度过高的温室气体对正在上演的全球气候变暖有直接的作用,并且认识到这些浓度过高的温室气体就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的结果,而在全球范围内倡导低碳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又是避免灾难性气候变化的必要手段,“低碳经济”也就逐渐成为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名词了.现在,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都已经认识到发展模式必须向低碳经济转型,这不但源于气候方面逐渐变暖的压力,同时也是源于不可再生能源的日益枯竭、能源需求以及能源价格的不断上升的压力,此外,国际间形成的共识,如京都议定书和哥本哈根协议也推动了低碳经济的发展.尤其是近年来,全球低碳经济发展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未来经济发展的主流当属低碳经济已经毫无疑义.那么,什么是“低碳经济”呢其实,迄今为止低碳经济没有严格的定义,其概念内涵不是很明确,并且在不断地更新发展.目前被广泛引用的是英国环境专家鲁宾斯德的表述:低碳经济是一种正在兴起的经济模式,其核心是在市场机制基础上,通过制度框架和政策措施的制定和创新,推动提高能效技术、节约能源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的开发和运用,促进整个社会经济向高能效、低能耗和低碳排放的模式转型.其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调整和制度创新.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2009年发布的中国发展低碳经济途径研究,最终将“低碳经济”界定为:一个新的经济、技术和社会体系,与传统经济体系相比在生产和消费中能够节省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同时还能保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势头.所以,从这个角度看,低碳经济就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技术或经济问题,而是一个涉及到经济、社会、环境系统的综合性问题,“低碳经济”的概念已经成为低碳发展、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生活等各类经济形态的总称.因此,可以说,低碳经济实际上是涵盖到生产生活方式的每一个方面、每一个角落.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方式,它以“三低”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三高”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为基本特征,以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基本目的.二、中国将迎来低碳经济时代在全球气候变暖和多国形成低碳发展道路共识的背景之下,转变经济发展模式,从传统的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型逐渐提世界各国日程,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毫无疑问将迎来低碳经济的时代.其实,在气候问题上,中国一直是高度重视的,许多年来一直采取积极的行动加以应对.如1990年设立了国家气候变化协调小组、1998年签署并在2002年批准了京都议定书、2007年公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2008年发表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2009年8月1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把应对气候变化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把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和适应气候变化目标作为各级政府制定中长期发展战略和规划的重要依据.”、 2009年8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决议”,从立法的高度指出“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为保护全球气候作出新贡献”、2010年3月中国政府致函联合国批准哥本哈根协议.上述一系列的行动表明,中国已经充分认识到全球低碳经济的大幕即将拉开,并开始以实际行动布局低碳经济,采取有力的政策措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中国的低碳经济,概括起来说就是要做到两点,一是逐步实现高碳产业低碳化,这也是现有产业制度创新的一个重要方向,可以首先在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等高能耗行业进行试点,通过实施低碳化技术,使这些行业成为低碳经济发展的突破领域.二是发展低碳产业,使国民经济的产业结构在调整中逐步达到低碳的标准,这方面一个有代表性的方向就是新能源产业,其发展潜力十分巨大,对于低碳经济的形成、低碳社会的建设将会产生革命性的影响.三、中国国情条件下发展低碳经济的路径思考虽然中国将毫无悬念地踏上低碳经济发展之路,但是考虑到中国本身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低、生态环境脆弱,面临着发展经济、消除贫困和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多重压力,因此,低碳经济的发展之路有必须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低碳经济的发展只能是贯彻在消除贫困、推进城市化、实现工业化、节能减排等诸多社会、经济发展目标中一个,而不可能脱离中国的基本国情而简单地使其他目标无条件地服从于低碳目标,而迷失发展的正确方向.其二,在争取国外的资金和技术支持的同时,坚持自主创新的技术路线,掌握主动权、话语权,在此基础上积极进行生产领域的节能减排;实施固碳技术,如碳转化、碳锁定、碳捕捉等,从根本上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其三,把着力点放在新能源的发展上,因地制宜科学地发展包括风能、太阳能、核能、地热、潮汐、生物质能等各类清洁能源,改善能源结构.那么,中国的低碳道路究竟该如何走呢笔者认为,在策略上应该循序渐进,从稳碳到减碳再到低碳,其中,首要的任务是稳碳,完成高能耗向低能耗的转变,逐步将碳排放控制在经济发展与环境相对友好的阶段,然后进一步实行减碳策略,这其中包括碳交易、碳汇等多种可以采用的制度和技术,最终达到低碳的目标.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应处理矛盾的主要方面,具体建议如下:一是要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规范.目前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气候可行性论证管理办法等为数不多的与气候变化相关的法律法规外,我国还没有专门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因此,制定和完善合乎低碳经济发展的法律规章制度是一个基本的前提保障.二是要积极引进和研发低碳技术和低碳产品.一方面积极争取发达国家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先进技术的转让,另一方面着力研发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影响的关键技术,同时扶持和鼓励开发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先进技术,并推广使用.这些重要的技术主要包括节能和提高能效技术、碳替代技术和碳转化技术,通过立体的减排体系的建立,综合减少和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三是以政策倾斜和利益为导向鼓励发展低碳产业.可以通过一篮子的经济金融政策和制度安排激励相关主体增加对低碳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投入,如在全国范围内征收环境税,按不同能源种类的碳排放浓度进行征税,以达到减少化石燃料消耗和二氧化碳的排放;对可再生资源进行直接的经济补贴和税收优惠,进行有计划的扶持和培育,使之逐渐成长能源结构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推广碳排放标志认证,从而促进企业努力生产低排放型产品,并引导市场消费;建立全国统一的碳排放交易制度,利用区域间碳源和碳汇拥有量的差异,通过合理的交易制度安排,形成市场化的交易价格,使低碳产业能够获得市场流动性支撑.四是对某些产业或行业进行有重点的扶持.如新能源汽车产业,中国的汽车市场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市场,这意味着中国正在快速进入汽车社会,而汽车消耗的能源十分巨大,在中国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将是低碳经济发展的最容易见到成效的一个行业;又如建筑和城市规划方面,打造“低碳城市”,以建筑节能、合理的城市规划和布局、交通方案的优化综合推动低碳发展之路.五是引导公众积极参与,普及低碳知识.只有全民参与才能真正使经济实现向低碳模式转变,通过公众的行为方式和消费选择的改变引导企业的供给和政府的决策,逐步在全社会形成低碳消费行为和的共同认识,从根本上促进低碳经济的持续发展.。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及路径研究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及路径研究

rfr 5等 f 经济 转 型 的战略 性 行 动 。部 分 发 达 国家 和 发 展 中 国 著相 关而 后 相 关性 减 弱 。Tees 学 者 认 为 政 府 家 的社 会经 济政策 已经 开始 向低 碳 经 济转 型 , 仅 促 采用一 定 的措施 可 以实 现 G G排放 量 的减少 与 经 济 不 H 一 使 国际贸易相关的温室气体排放政策会被越来越严 的较快 发展 。国内文 献 主要 侧重 两 个方 面 的研究 : 格 的执 行 和监控 , 还会 促 使全 球 化 经 济合 作模 式 发 生 方 面是碳 排 放权 分配 的问题 。樊 纲等 认 为 , 大气 中 结 构性 变化 。中 国经 济 近些 年 有 了较 为 快速 的发 展 , 的温室气 体排 放 应 当遵 循 人 均 排 放 权 分 配 和 效 益 原 但 特别是 以煤 炭 为 主 的 能源 消耗 主导 的经 济 发 展 模 式 则 , 国际分工 的深 化及 各 国 消 费模 式 的差 异 已成 为
21 0 2年 5月 第3 4卷 第 3期
三峡大学学报 ( 文社会科学版 ) 人
J un l f h aT reG re nv r t ( u a ie o ra o i h e og sU i s y H m nt s& S c l ce cs C n ei i oi i e) aS n
收 稿 日期 :02— 3—1 21 0 2
基金项 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 目“ 制造集群网络创 新机 制研究 ” 1 C L4 ) 广东 省高校优 秀青 年创 新人才培 养计 划资 ( 1G 03 ; 助项 目“ 向制造企业集群的网络协作机制与治理模式研究 ” WY 0 6 ) 华南师范大学南海 校区科研项 目“ 面 ( M10 4 ; 集群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对策研究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对策研究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对策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严重,低碳经济发展已成为各国共同关注的焦点。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面临着巨大的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重压力。

如何在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可持续发展,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对策研究。

通过对国内外低碳经济发展理论与实践的梳理,分析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现状与面临的挑战,提出适合中国国情的低碳经济发展对策。

本文将从政策制定、技术创新、产业结构调整、市场机制建设等方面展开研究,以期为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在研究方法上,本文将采用文献综述、案例分析、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等多种方法,确保研究的全面性和深入性。

本文还将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以期为中国低碳经济的实际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

本文旨在为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系统性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推动中国在全球低碳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为实现全球气候治理目标做出重要贡献。

二、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现状分析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重,低碳经济发展已成为各国共同关注的焦点。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低碳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在低碳经济发展方面,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绿色信贷政策、可再生能源补贴等,以推动低碳经济的转型和发展。

在能源结构方面,中国积极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如风电、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装机容量和发电量均保持快速增长。

同时,中国还在节能减排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的能效水平不断提升,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

然而,中国低碳经济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

中国的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清洁能源的占比相对较低,这使得中国在短期内难以大幅减少碳排放。

中国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仍在加速推进,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量将持续增加。

中国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一些欠发达地区在低碳经济发展方面缺乏足够的资金和技术支持。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路径探究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路径探究
【 关键词 】低碳经济;战略意义 ; 径 路
低碳经济 是应对全球气 候变暖 ,资源濒 临枯竭 的新 型的绿 放 量,通常是默 认为稳定 的值 ,除非燃烧技术 实现 巨大突破 。 色的经济发展形式 ,它是指尽可能少地排放温室气 体的经济发展 因此,唯一可 以显著下降 的只有 能源消耗强度 。为实现 整体能 体,其核心内容就是节能减排 。节能一方面是减少能源消耗,提 源 消耗 强度下 降,需要在能源 结构 调整 和能源效率 的提 升两方 高能源的利用效率 ,另一方面是开发和利用新的能源 ,两个方面 面 行动 并举 。一方面 ,降低煤在 国家能源结构 中的 比例 ,提 高 都是为 了达到减排 的 目的 。低碳 经济的 目标就 是力求在生产 方 煤炭 净化 比重 ,加速 国家能源消 费从传 统煤炭矿种为主 向现代 面,达到高效率 的生产和 资源使用效率 ,并更多地使用新能源 , 石油和 天然气矿种 为主 的结构转变 ;另一 方面,加快可再生 能 一 在消费方面 ,使用更 多的节能减排 的生活设施和产 品 。归根结 源和其他清洁新能源的开发和利 用。国际能源机构 IA 0 7 E 2 0 年预 底 ,低 碳经 济 是 一种 高效 率 、 高 能效 、 低 排放 和 低 污 染 的新 型 经 测 ,中国2 3 年可避免 的c 2 放量 中,不 同措施 的贡 献为 : 00 0排 核 济发展形式 。金融危机 的爆发,使得全球各国都受到了不同程度 能6 ,可再生能源 与生物燃料 1% % 7 ,从煤转 向气并改善终端效率 的损伤。为 了摆脱经济危机,应对气候变化,各 国纷纷把他们的 8 ,终端用 电效率的改善2 % % 8 ,终端燃料 效率的改善4 % 1 。其 中 视线放在了 “ 低碳经济 ”之上。人类从此进入了低碳经济时代。 约7% 0 是能源效率改善和经济 结构 调整 的贡献 。 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意义 中 国实现 节能减排和低碳 化发展 的手段 是 “ 一主两翼 ”, 过 去3 年 来我 国 的经济 增长 是靠 消耗 大量 资源 、排 放大 即以市场化手段为主, 以政府手段和道德手段为辅。节能减排可 O 量污染换来 的,经 济快速增长与 资源 消耗 、环境 污染、气候变 供选择的手段包括政府 、道德和市场三个 ,其中市场是最有效和 暖的矛盾越来越突 显,而低碳经济就 是针对这样 的情 况提 出来 最重要的手段 。碳减排应对气候变化是经济学意义上的全球性公 的,并被认为是我 国未来改变发展模 式、在经济与环 境双赢的 共产 品,其外部性特征影响单个国家和私人企业供给的积极性, 意义上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 除 了前述 的国际合作外 ,离不开政府 的宏观调控 。政府应 当制定 第一,发展低碳经济是从根本上减轻环境污染 的有效途径 。 单位G P 0 排放下降 目标 ,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 国民经济和社会 DC2 当前 ,我国生态环境总体恶化的趋势 尚未得到根本扭转,环境污 发 展 中长 期 规 划 , 并制 定 相 应 的 围 内统 计、检 测 、考 核 办 法 。政 染状况 日益严重 。大量事实表明,水 、大气、固体废弃物污染 的 府主导和支持低碳技术研发和创新 .人力促进商用技术 的研发推 大量产生低碳化和 生态化产业政策 ,出台税收和财政激励措施, 在 内在联系 。因此,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 ,可将经 包括补贴和税收减免及市场导向的优惠政策,鼓励可再生性能源 济社会 活动 对 自然资源 的需求和生态环境 的影响 降低 到最小程 产业发展 。简言之 ,政府 的职 责是提供有利 于碳 减排 的市场环 度,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 。 境 。而市场机制和行为才是碳减排的关键 ,好的市场制度不仅有 第二 ,发展低碳经济是提 高经济效益 的重 要措 施 。目前我 效而且有操作性 ,市场主体因为有利可 图而有提供节能减排技术 国资源 利用 效率 与国际先进水平相 比仍然较低 ,突出表现在 : 资 和产 品的动力。对 中国来说,这里的市场手段是广义的市场 ,不 源产 出率低 、资源 利用效率低 、资源 综合利用水平低 、再生 资 仅包括节能减排产业的市场化改革,形成市场并依靠市场激励减 源回收和循环利用率低 。 目前 ,我 国矿产资源总回收率为3% 0, 排 ,而且包括补救市场失灵 ,通过改变外部性收益而使市场更有 比国外先进水平低2 个百分点 。实践证明 ,较低 的资源 利用水 效率 。与此 同时,低碳经济还是 “ 0 高觉悟经济”,要求每一位社 平 ,已经成为企业 降低 生产成本 、提 高经 济效益和竞 争力的重 会公民有简约的生活方式 ,要运用道德手段提高全 民低碳节能意 要障碍 。大力发展低碳经 济 ,提高资源 的利用效率 ,增 强国际 识 ,引导人们 向低碳生活方式转变 。 竞 争力 ,已经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 的任务 。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 的技术创新要聚力 于关键性的实用技术 第 三,发展低碳经济 是 以人为本 、实现 可持续发展 的本 质 和减排潜 力大的前沿技术 ,前者如可再 生能源 开发技术、热 电 要求 。传统的高消耗 的增 长方式 ,向 自然过度 索取 ,导致 生态 联产技术 、煤 气化联产技术 、节能新技术等,后 者如碳捕捉和 退化 、 自然 灾害增多 、环境 污染严重 、气候变 化异常 ,给人类 封存 技术 ( C )、碳汇技术 ( S CS C )、氢能技术等。专利局面 向 的健康 带来 了极大的损害 。低 碳经济是一种 以低碳 生产模式 替 低碳技术发 明在专利体系 中提 供优先权 的举措 ,并通 过技术市 代线性增长模 式,是可持续发 展的优选模式 ,使得 整个经济系 场建 立低碳环保专利技术便捷快速的交易通道。 统 以及 生产 和 消 费 的 过 程 基 本 上 不 产 生 或 者 只 产 生 很 少 的废 弃 中 国低 碳 经 济 发展 的制 度 创新 要 立 足 于对 低 碳 产业 发 展 的 引 物 ,做到生产和 消费污染排放最 小化、废物资源化 和环境无害 导、激励和规范。第一,推进CM D 发展制度创新,建立完善的管理 化 , 以最 小 成 本 获 取 最 大 的 经 济 效 益 、 社 会 效 益和 环 境 效 益 。 机制体制框架,促进C M 目发展 ;第二 ,推进碳交易制度创新, D项 二、中国低碳经济发展路径的探索 建立碳减排标准 、碳排放联盟和碳项 目交易平台,扩大碳排放交 在 中国发展低碳 经济具有重大 的战略意义 ,因此 ,应探索 易;第三 ,推进绿色金融 ( 碳金融) 制度创新,具体包括 : 创建低碳 适合我 国国情的低碳经济发展的路径 。 环保政策性银行 ,建立并逐步完善 “ 绿色信贷 体系 ”;建立碳减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 的路径是基于 当今中国经济发展所 处阶 排环保基金 ,发行 “ 生态基金 ”产 品;推广 “ 绿色保险”产 品, 段和水 平基 础上 的阶段性和渐 进性道路 。主要依靠技术进 步和 开展 巨灾 风险证券化试 点;进行 “ 色 ”金融产 品创 新,试验 绿 结 构调整 ,首先降低碳排放 强度 ,力争在2 世纪第二个 十年 内 1 “ 绿色金融衍生产品”等,支持和支撑低碳经济发展。 将 生产 单位G P O 排放量 降低4 % 5 ,然后努力 降低人 均 D 的C 2 O 一4 % 碳排放量 并进 而在2 世纪 中期完成工业化进 程的基础上 实现 碳 参考文献: O 【 张坤 民. 1 】 低碳世界 中的中国: 、挑战与战略 ̄B ON. t / w w d a3 0c m 地位 / h p / w li n 6 1 , t: t o 排 放 总 量 的减 少 。 0 0— . 中国低碳经 济发展的重 点是提 高能源效 率和 构建清洁能源 20 9—830 2 】 用市场化节能减U. 】 绿叶, 0 ( . 2 8) 0 8 结构 。根据 因素 分解 的K y 碳 排放公式 ,人 口规 模、人均 国民 f 盛洪. aa 3 】 刘传江. 经济与绿色金 融盯. 日财富, 0 . 低碳 ] 今 2 9 0 生产总值 、能源 强度 及碳排放系数 是影响碳排放 的四个基本 因 【 刘青, 素 。中 国育龄妇 女总和生育率 已经 大大低于世界水平 ,不能够 期望继续降低生育率 来控 制人 口增长 ,同时作为 中低 收入的发 作者��

低碳经济发展的实践与探索

低碳经济发展的实践与探索

低碳经济发展的实践与探索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低碳经济便应运而生,旨在通过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双赢。

本文将结合国内外的实践经验,探讨低碳经济发展的实践与探索。

1. 温室气体排放的危害和低碳发展的必要性温室气体主要包括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等。

这些气体的排放会引发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海平面上升、洪涝等极端天气,影响农业、渔业、林业等生态系统,威胁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低碳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2. 低碳经济的内涵和特点低碳经济是指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基础,以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为手段,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

低碳经济不仅可以促进环境保护,还能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

低碳经济的主要特点包括:(1)资源节约和资源利用的高效性;(2)能源消耗的降低和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的减少;(3)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 国外低碳经济发展的实践经验国外低碳经济发展的实践经验比较丰富,例如欧盟实行了碳排放交易制度,通过碳排放许可证的交易和价格的调整,促使企业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

此外,许多国家还制定了低碳发展规划和能源政策,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和应用。

4.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实践与探索中国是世界上温室气体排放最大的国家之一,低碳经济的发展对中国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政府已经制定了一系列低碳发展战略和行动计划,例如:(1)推进清洁能源的应用,加快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和利用;(2)制定和实施碳排放交易制度,推动企业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3)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加快环保产业和循环经济的发展;(4)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

5. 低碳经济发展的挑战和前景低碳经济的发展还面临一些挑战,例如技术成本高、政策支持不足、社会认知度不够等。

但是低碳经济的未来发展前景依然广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途径研究国合会政策研究报告2008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2008年年会(2008.11.12-14)课题组成员课题组中方组长 刘世锦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课题组外方组长 Gordon Conway 英国国际发展部首席科学家Bjorn Stigson 世界可持续发展商业委员会主席中方核心专家 冯 飞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胡鞍钢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夏 光 国家环境保护部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潘家华 中国社会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副主任姜克隽 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研究员外方核心专家 Tomas Kaberger 瑞典能源局局长Knut Alfsen 挪威能源国际气候变化与环境研究所Haw Kuang Lim 壳牌公司中国区主席Mattia romani/ Melinda Robson 英国气候变化办公室专家 课题支持组成员 石耀东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 副部长 任 勇 国家环境保护部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梁仰椿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 副研究员王金照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 副研究员王晓明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 副研究员王忠宏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 副研究员庄贵阳 中国社会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副研究员管清友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 博士后Bernice Lee 英国查姆斯研究所 能源研究项目主管Felix Preston英国查姆斯研究所 研究专家Liu Xiaowei 壳牌公司中国区公共关系总监课题执行单位: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部课题召集人: 冯 飞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中方协调人: 王金照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部 副研究员梁仰椿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部 副研究员外方协调人: Wang Guoqian 英国国际发展部中国代表处气候变化专家Bernice Lee 英国查姆斯研究所 能源研究项目主管Marcel Engel 世界可持续发展商业委员会 国际部主任引 言自从IPCC第四份气候变化评估报告和《斯特恩气候变化报告》发表之后,低碳经济(A Low-Carbon Economy ,LCE)无论是在国际舞台上,还是在国内开始受到广泛关注。

然而,究竟什么是低碳经济,中国要不要发展低碳经济,什么时候发展,怎样发展,需要那些政策措施,到目前为止尚缺乏系统的研究。

为回答上述问题,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组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以及英国国际发展部、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瑞典能源局等多个中外机构,组成跨学科、跨“管、产、学、研”的研究课题组,就中国低碳经济发展途径进行研究。

其中,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作为课题组织执行单位,负责课题召集和协调。

自2008年3月份课题启动以来,课题组已召开了两次中外课题组全体会议及数次小规模的会议,讨论课题提纲、分工及重要的研究结论。

完成了“国际低碳经济发展趋势和动向”、“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研究”、“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困难和障碍”三个分报告。

本报告是在上述三个分报告的基础上总结提炼形成,作为“中国低碳经济发展途径研究”课题的背景研究报告。

主要的观点如下:1. 低碳经济是一种正在兴起的经济模式,其核心是在市场机制基础上,通过制度框架和政策措施的制定和创新,推动提高能效技术、节约能源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的开发和运用,促进整个社会经济朝向高能效、低能耗和低碳排放的模式转型。

它虽然是发达国家完成温室气体减排的一种途径,但不是以承诺总量减排为前提。

对中国而言,发展低碳经济与中国目前开展的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努力是一致的,是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等重大战略和政策的延伸和扩展。

2. 从国际发展动向上看,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正由科学共识转变为全球行动,相当数量的发达国家设定了减排目标并进行实质性的经济社会政策调整,部分发展中国家也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行动起来,全球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型的大趋势逐渐明晰,其对国际经济格局和贸易规则的影响也开始显现。

3.发展低碳经济既是中国解决能源、资源和环境问题的内在要求,也是发展低碳经济是中国积极应对国际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能够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有利于塑造新的国家竞争优势。

中国应尽早安排、部署和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

4.中国发展低碳经济有客观困难,如中国处于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过程中,能源资源消耗大;中国在国际国际贸易分工中处于产业链的低端,大量的能源和温室气体排放随出口产品间接出口;资源禀赋特点决定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在中短期难以改变;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低碳技术转让存在障碍等。

同时,发展低碳经济还有体制机制障碍,如能源价格政府管制,补贴较大;企业节能减排仍存在政策障碍,动力不足;推进节能减排主要靠行政手段,缺乏市场化的解决方式。

5.初步建议:一是系统开展关于低碳经济发展战略、途径和相关政策研究做好发展低碳经济的知识储备。

二是研究考虑将发展低碳经济作为“十二五”规划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之一。

三是积极关注和跟踪气候变化对国际经济增长和国际贸易规则的影响。

加强产品内涵碳排放计算方法研究和国际交流,积极跟踪国际贸易领域边境调节税的进展和磋商,争取有利贸易环境,减少国际政策变化对中国出口产业部门的冲击,并关注国际低碳技术和产业的发展,促进国内相关产业的发展。

目 录一、低碳经济的概念、内涵及其与若干重要概念的关系 (6)二、国际上低碳经济的发展动向和趋势 (7)(一)、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正逐步由科学共识走向全球行动,成为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 (7)(二)、部分发达国家进行了实质性的经济社会政策调整,开始转向低碳经济发展道路 (9)(三)、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对国际经济格局和贸易规则产生深刻影响 (10)三、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1)(一)、发展低碳经济是中国解决能源、资源和环境问题的内在要求 (11)(二)、发展低碳经济是中国积极应对国际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 (13)(三)、发展低碳经济促进相关产业发展,有利于塑造新的国家竞争优势.14 (四)、应尽早安排、部署和推动低碳经济发展 (17)四、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困难和障碍 (17)(一)、中国发展低碳经济存在的客观困难 (17)1、中国处于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过程中,能源资源消耗大 (18)2、中国在国际国际贸易分工中处于产业链的低端,大量的能源和温室气体排放随出口产品间接出口 (20)3、资源禀赋特点决定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在中短期难以改变 (21)4、技术创新能力不足,技术转让存在障碍 (21)(二)、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体制机制障碍 (23)1、能源价格政府管制,补贴较大 (23)2、企业节能减排仍存在政策障碍,动力不足 (25)3.推进节能减排主要靠行政手段,缺乏市场化的解决方式 (26)五、初步政策建议 (27)中国发展低碳经济若干背景问题研究一、低碳经济的概念、内涵及其与若干重要概念的关系自从IPCC第四份气候变化评估报告和《斯特恩气候变化报告》发表之后,低碳经济(A Low-Carbon Economy ,LCE)开始受到广泛关注,一些国家还发表了关于发展低碳经济的倡议书和行动指针。

然而,究竟什么是低碳经济,尚没有严格的定义。

目前被广泛引用的英国环境专家鲁宾斯德的阐述:低碳经济是一种正在兴起的经济模式,其核心是在市场机制基础上,通过制度框架和政策措施的制定和创新,推动提高能效技术、节约能源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的开发和运用,促进整个社会经济朝向高能效、低能耗和低碳排放的模式转型。

那么,低碳经济究竟意味着什么,有什么样的内涵?课题组的中外专家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具有实质性的意义:——工业生产高效率,即单位产出低排放——能源转化高效率,即单位电量和行驶里程低排放——可再生能源和核能在能源供应中占较大比重——交通领域的高能效和低排放——办公、生活领域的能源节约——减少高能耗、高排放产品的出口——公共交通替代私人交通,更多使用自行车和步行——最为核心是:通过体制机制调整,刺激高能效、低排放技术的创新和应用,从而提高全球的能效水平、减少气体排放。

对中国而言,低碳经济与中国目前开展的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努力是一致的,是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等重大战略和政策的延伸和扩展。

从操作的侧面上看,中国发展低碳经济,以下几个方面具有实质性的意义:——控制高能耗产业的过快增长和高能耗产品的出口;——到2025年物理能效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包括风电、水电、太阳能供暖的大规模发展和光伏发电的商业化应用;——快速发展核电,特别是三代核电和四代核电;——公众的意识以及消费模式的改变。

另外强调的是,低碳经济的概念首先由发达国家为实现减排目标时提出来的,是发达国家实现减排目标的重要途径。

但是,总量减排并不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前提条件。

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面临日益加剧的全球气候变暖压力下被提出的一种新的发展理念,是通过技术创新和应用来替代化石能源消耗的经济增长模式。

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由于历史和人均排放较低,经济发展有强烈的内在要求,难以也不应该承担与发达国家相同的减排义务。

但是,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发展低碳经济,在发展过程中采用高效低排放的技术和节约的消费模式和行为,走出一条不同与高能耗、高污染为代价的传统发展思路和模式。

正所谓,“低碳”和“经济”两个方面不可偏废。

二、国际上低碳经济的发展动向和趋势(一)、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正逐步由科学共识走向全球行动,成为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科学证据表明,地球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变暖。

自1970年以来,每10年全球气温上升约0.15 C o—历史上17个最炎热的年份都出现在最近的20年中。

1 自1900年以来,全球气温已经累计上升了0.7 C o,见图1。

大部分科学家认为是人类活动尤其是工业革命以后的温室气体排放的快速增加导致了全球气候变暖。

自前工业革命(约为1750年)以来,二氧化碳的浓度由280PPM增加到了现在的380PPM。

如果将其他温室气体全部计算在内的话,当前的水平大约是430PPM二氧化碳当量,而且还在以每年约2.3PPM的速度增加。

2图1 工业革命后的全球气温变化另外一个科学共识是应将气温上升的幅度控制在高于前工业时代2-3o C之1由于太平洋拉尼那现象的影响,2007年和2008年的温度相对较低(低于趋势水平)2 CO当量总量导致温室效应,从而使全球变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