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鹊见蔡桓公》 设计
《扁鹊见蔡桓公》的教案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扁鹊见蔡桓公》的教案设计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并背诵《扁鹊见蔡桓公》这篇文章。
2. 学会文言文的断句和朗读节奏,掌握一些常见的文言文词汇。
3. 理解并体会文章中所蕴含的道理,学会正确对待意见和建议。
教学重点:1. 文章的背诵和理解。
2. 文言文的断句和朗读节奏。
3. 文章中所蕴含的道理的感悟。
教学难点:1. 文言文词汇的理解和应用。
2. 文章深层含义的领悟。
二、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言文词汇、语法规则和文章深层含义。
2. 问答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3. 示范法:教师示范朗读,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节奏和语调。
4. 实践法:让学生反复朗读和背诵,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内容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介绍《扁鹊见蔡桓公》的作者、背景和内容梗概。
2. 讲解文言文词汇,让学生初步理解文章内容。
3. 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节奏和语调,熟悉文章的语音韵律。
第二课时: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 深入讲解文章的深层含义,引导学生领悟其中的道理。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
4. 让学生进行朗读和背诵练习,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记忆能力。
四、作业布置1. 让学生回家后朗读和背诵文章,加强语言表达能力。
2. 布置相关的文言文练习题,巩固所学的词汇和语法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作业,检查朗读和背诵的情况。
2. 在下一节课开始时,进行文言文知识的复习和测试,评估学生的掌握程度。
3.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讨论情况,了解他们对文章道理的理解和感悟。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简述《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背景和人物关系。
2. 教师示范朗读,让学生初步感知文章的韵律和情感。
3. 学生自读,注意停顿和语调,理解文章大意。
4. 教师讲解文言文词汇和句式,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5. 学生小组讨论,分享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
《扁鹊见蔡桓公》的教案设计
《扁鹊见蔡桓公》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扁鹊见蔡桓公》。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其含义。
(3)分析课文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并能够运用到写作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2)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疾病和健康,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
(3)培养学生勇于接受批评和改正错误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正确地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2. 课文背诵:要求学生能够背诵课文,加强记忆和语言表达能力。
3. 词语解释:解释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如“扁鹊”、“蔡桓公”、“病入膏肓”等,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 句子解析:分析课文中的重要句子,解释其含义和修辞手法,如比喻、象征等。
5. 课文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讨,讨论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寓意,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扁鹊和蔡桓公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让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感受课文的意境。
3. 背诵课文:要求学生背诵课文,加强记忆和语言表达能力。
4. 词语解释:解释课文中的关键词语,让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5. 句子解析:分析课文中的重要句子,解释其含义和修辞手法,如比喻、象征等。
6. 课文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讨,讨论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寓意,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四、教学评价1. 朗读和背诵: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正确朗读和背诵情况。
2. 词语解释:检测学生对课文关键词语的解释能力。
3. 句子解析:评估学生对课文重要句子的理解和修辞手法的分析能力。
4. 课文讨论:评价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参与程度和思考表达能力。
《扁鹊见蔡桓公》的教案设计
《扁鹊见蔡桓公》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扁鹊见蔡桓公》。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其意义。
(3)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词汇。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学习扁鹊的高尚品质,如诚实、敢于直言等。
(2)培养学生对中医文化的兴趣和认同感。
二、教学重点:1. 课文朗读和背诵。
2. 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3. 文言文基本语法和词汇的掌握。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的理解和翻译。
2. 扁鹊品质的把握和引导学生学习。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 使用多媒体教学,展示相关的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扁鹊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扁鹊的身份和贡献。
(2)简要介绍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背景。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自主翻译课文,解释关键词语和句子的意义。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课文中的难点问题。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解题思路。
4. 探究学习:(1)引导学生思考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背后的道理和价值。
(2)学生分组探究,讨论扁鹊的品质和对我们的启示。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扁鹊的品质和故事的价值。
6. 课后作业:(1)学生回家后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生回家后完成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朗读和背诵情况,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进行评价。
2. 课后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3. 在课堂上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讨论情况和问题解答能力,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
七、教学反思:1. 课后反思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是否适合学生,是否需要调整。
《扁鹊见蔡桓公》的教案设计
《扁鹊见蔡桓公》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扁鹊见蔡桓公》。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扁鹊”、“蔡桓公”、“病入膏肓”等词语的意思。
(3)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查找资料、讨论等方式,深入了解课文背景及相关知识。
(3)学会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文,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白防病胜于治病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扁鹊见蔡桓公》。
(2)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关键词语和句子。
(3)运用文言文阅读方法和技巧。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中的实词和虚词的理解。
(2)课文中长句子的翻译。
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解析关键词语和句子。
2. 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朗读、背诵课文,查找资料,深入了解课文背景。
3. 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4. 实践操作法:学生动手翻译课文,提高翻译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介扁鹊和蔡桓公的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 讲解课文:分析课文内容,讲解关键词语和句子。
4. 讨论交流: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提问。
5. 翻译练习:学生动手翻译课文,教师点评指导。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扁鹊见蔡桓公》。
2. 完成课后练习,包括词语解释、句子翻译等。
4. 搜集有关扁鹊和蔡桓公的资料,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合作学习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评估:检查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在词语解释、句子翻译等方面的掌握程度。
4. 资料分享评估:评估学生在资料搜集和分享过程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课文背景的深入了解程度。
七年级语文上册《扁鹊见蔡桓公》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扁鹊见蔡桓公》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初步理解要正视自己的缺点错误,不能拒绝批评帮助的人生哲理。
2.理解古今词义的差别。
3.理解积累文言词语,理解句意、文意。
重点难点1.重点:目标3。
2.难点:目标2课前预习:1.熟读课文,做到基本成诵。
2.查字典,看课文注释翻译课文。
教学过程一、课前三分钟演讲二、创设情境,导人新课。
你们知道成语“讳疾忌医”吗?“讳”的意思是:有顾忌不敢说或不愿说。
“忌”:是嫉妒,猜忌。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怕人知道有病而不肯医治,比喻掩饰缺点,不思改正。
这则故事中的蔡桓公就是这样一个人。
他的结果如何呢?我们一齐来看看课文。
三、作者简介:本文节选自《韩非子#8226;喻老》,韩非,战国末年韩国的公子,喜欢研究刑名法术的学问,是战国时代重要的思想家。
他所著的书,集先秦法家学说的大成。
四、朗读课文,感知内容大意。
1.朗读课文。
(可教师范读、学生齐读、轮读或听课文录音模仿朗A.抽查几个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评论B.教师就关键处纠正,并示范朗读。
五、串译课文。
1.教师讲解几个难句。
2.学生提出问题由教师解答。
3.抽几对学生一人读一人译,其他同学评价。
4.教师做小结。
投影提示:几个词的古今义差别:(1)同义有别疾:小病病:大病(2)古今异义走古义:跑今义:行走复古义:再一次今义:重复益古义:更加今义:有好处索古义:寻找今义:绳索5.学生自由作评:蔡桓公为什么会病死?引导理解讳忌疾的害处。
六、布置作业:A:课后练习二三B:默写本文。
22.扁鹊见蔡桓公(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理解要正视自己的缺点错误,不能拒绝批评帮助的人生哲理。
2.学习按照时间顺序记叙事情的写法。
3.练笔。
重点难点1.重点:目标12。
2.难点:目标2教学过程一、课前三分钟演讲二、创设情境,导人新课。
请一学生复述课文内容,另一优生表演,以激起兴趣。
三、学习新课。
1.学生朗读课文。
2.提问:课文按什么顺序记叙了事情的发生、发展。
《扁鹊见蔡桓公》教案(优秀篇)
《扁鹊见蔡桓公》教案(优秀篇)《扁鹊见蔡桓公》教案之一教学目标:1、文言文的字词句翻译。
2、以桓侯的病情发展为线索。
3、寓言的寓意。
教学重难点:1、古今异义的词语。
2、重点字词句的意思。
3、寓言蕴含的道理:要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一、简介韩非及《韩非子》。
1、韩非,约公元前280—前233年,战国末期韩国人,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著有《韩非子》,其中影响较大的有《孤愤》、《五蠹》、《储说》、《说林》、《说难》等篇。
2、《韩非子》代表了法家思想。
3、文化常识: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4、扁鹊,姓秦名越人,战国时候人,著名的民间医生,是中医传统诊断的奠基人。
四疹法:望、闻、问、切。
二、检查预习。
读课文。
注停顿和读音。
三、范读课文学生齐读课文。
四、疏通字词。
步骤:1、出示句子。
2、学生逐字逐句来翻译句子。
3、其他学生指正并翻译。
4、老师归纳,指出重难点的字词。
1、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疗将恐深。
”见:谒见,拜见。
疾:小毛病。
腠理:皮肤的纹理。
将恐:恐将,恐怕要。
深:厉害,严重。
析:此句话点明了故事中的两个人物:蔡桓公和扁鹊。
“立有间”:诊断的准备。
扁鹊诊断准确,劝告诚恳。
2、桓侯曰:“寡人无疾。
”“无疾”断然否定有病,盲目自信。
3、扁鹊出,桓候日:“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出:离开。
医:名词,医生。
之:结构助词,无义。
好:喜欢。
不病:没有生病。
以(之)为功:把(这个—指治“好” 病)作为功劳。
析:桓侯对扁鹊进行了毫无根据的讽刺,表明了他极其不信任医生,讳疾忌医,盲目自信。
4、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复:又,再。
益:更加。
居:止,停。
析:第二次诊断病在肌肤,证实了不治将恐深的预测。
5、桓侯不应。
扁鹊出,桓候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
”桓侯又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注:内容意思大体相同,难度小,可以让学生自己翻译。
《扁鹊见蔡桓公》的教案设计
《扁鹊见蔡桓公》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扁鹊见蔡桓公》。
(2)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如“齐貌”、“扁鹊”、“桓公”等。
(3)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内容,理解故事情节。
(2)学会通过关键词和句式来推断文言文的大意。
(3)培养阅读文言文的兴趣和自信心。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懂得珍惜医生的劝告,认识到疾病的严重性。
(2)学会防微杜渐,勇于面对自己的错误。
(3)培养对传统文化和文学的尊重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扁鹊见蔡桓公》。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
(3)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的句式和用法。
(2)对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意义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解释关键词语和句式。
(2)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2. 教学手段:(1)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图片,帮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
(2)黑板:板书关键词语和句式,方便学生记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扁鹊见蔡桓公》的作者扁鹊和蔡桓公。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疑问。
3. 讲解与讨论:(1)讲解课文内容,解释关键词语和句式。
(2)引导学生通过比喻和象征意义来理解课文。
(3)分组讨论,深入探讨课文的主题和内涵。
4. 应用与拓展:(1)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演绎课文故事。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学生课堂发言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课文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朗读与背诵:学生对课文的朗读和背诵情况。
4. 小组合作: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和贡献。
《扁鹊见蔡桓公》教案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扁鹊见蔡桓公》教案设计学科:语文年级:五年级课时:2课时编写日期:2024年9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扁鹊见蔡桓公》。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扁鹊、蔡桓公、桓公的臣子等人物形象。
(3)了解文中的成语和典故,如“讳疾忌医”、“防微杜渐”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查阅工具书和网络资源,了解课文背景及相关资料。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教育学生诚实守信,勇于改正错误。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关注身心健康。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扁鹊见蔡桓公》的背诵与理解。
(2)文中成语和典故的学习。
(3)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2. 教学难点:(1)课文较长,学生朗读和背诵有一定难度。
(2)对文中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角色扮演等方式,营造情境,增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 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表观点。
3. 启发式教学法:提问引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1)准备课文《扁鹊见蔡桓公》的PPT或黑板报。
(2)收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如扁鹊、蔡桓公的生平事迹等。
(3)准备角色扮演的道具和背景音乐。
2. 课堂导入:(1)利用图片或音乐,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情境。
(2)简要介绍扁鹊和蔡桓公的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3.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体会课文韵律和情感。
(2)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和网络资源,了解课文背景及相关资料。
4. 合作讨论:(1)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
(2)讨论文中成语和典故的含义,如“讳疾忌医”、“防微杜渐”等。
5. 角色扮演:(1)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表现扁鹊、蔡桓公、桓公的臣子等人物形象。
《扁鹊见蔡桓公》的教案设计
《扁鹊见蔡桓公》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扁鹊见蔡桓公》。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其意义。
(3)分析课文中的扁鹊、蔡桓公和黄帝三人的性格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学习到防微杜渐、听取他人意见、勇于改正错误等道理,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扁鹊见蔡桓公》。
(2)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一些生僻词语的解释。
(2)对课文深层含义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扁鹊、蔡桓公和黄帝的背景。
(2)提问学生:你们听说过扁鹊这个人吗?他有什么特长?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解释生僻词语的意思。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扁鹊、蔡桓公和黄帝三人的性格特点。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深入分析人物性格特点,引导学生学习正确的价值观。
5. 课堂练习:(1)学生进行朗读和背诵练习。
(2)学生进行课后作业,运用课文中的道理进行分析。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提问回答等情况,给予及时评价。
2. 课后作业评价: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价其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程度。
3. 背诵比赛:组织学生进行《扁鹊见蔡桓公》的背诵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扁鹊见蔡桓公》。
2. 相关资料:扁鹊、蔡桓公和黄帝的背景介绍。
3. 生僻词语解释词典。
4. 课后作业题目。
5. 教学评价表格。
六、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 情感教学: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感受到人物的喜怒哀乐,培养学生的共情能力。
《扁鹊见蔡桓公》教案设计
《扁鹊见蔡桓公》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学生能够分析并解读文中的比喻、寓言等修辞手法。
学生能够运用文中的知识和道理解决实际问题。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深入理解故事中的寓意和道理。
学生通过分析、综合、评价等思维活动,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理解并尊重他人的意见和观点,学会倾听和接受不同的意见。
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判断力和决策能力,不盲目跟从他人。
二、教学重点2.1 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学生能够掌握《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2.2 修辞手法:学生能够分析并解读文中的比喻、寓言等修辞手法。
三、教学难点3.1 故事中的寓意和道理: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故事中的寓意和道理,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3.2 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能够通过分析、综合、评价等思维活动,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四、教学准备4.1 教材:《扁鹊见蔡桓公》文本4.2 教具:投影仪、幻灯片、黑板等五、教学过程5.1 导入:通过引入问题或情境,激发学生对《扁鹊见蔡桓公》的兴趣和好奇心。
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可能涉及的寓意和道理。
5.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扁鹊见蔡桓公》文本,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学生通过思考问题或完成练习,巩固对故事的理解。
5.3 合作讨论:学生分组进行合作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观点。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和交流,深入理解故事中的寓意和道理。
5.4 讲解与解析:教师对《扁鹊见蔡桓公》进行讲解和解析,引导学生分析并解读文中的比喻、寓言等修辞手法。
教师通过举例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故事中的寓意和道理。
5.5 应用与拓展:学生通过思考问题或完成练习,将故事中的知识和道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或个人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5.6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扁鹊见蔡桓公》的主要内容和寓意。
《扁鹊见蔡桓公》教案.docx
《扁鹊见蔡桓公》教案《扁鹊见蔡桓公》教学设计一、设计说明《新课程标准》要求7——9年级的学生能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理解课文基本内容,能掌握基本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的含义,强调文言句式的意义和句法的落实。
《扁鹊见蔡桓公》是学生升入中学后接触的第二篇文言文,就此开始训练学生掌握阅读、理解文言文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看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的含义,通过准确理解具体语言环境中的词语的含义,准确理解句意乃至文意。
本文故事性强,人物形象鲜明生动,语言精练,学生非常爱读,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认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应以读为主,引导学生在读中学,在读中悟。
通过教,让学生掌握学习方式,通过教师的组织、引导、帮助,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行探讨,从而完成本课的学习目标。
对于刚刚开始接触文言文的初一学生而言,学习文言文应以正确理解文意、句意为重点,讲点词语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不宜讲过多的古汉语知识,更不能把文言文阅读课变成古汉语课,因此在课堂上应进行大胆取舍。
例如:文中“之”的取消句子独立性的语法现象可不涉及;“通假字”知识也不必介绍,只要学生知道文中哪几个通假字的意义是什么就可以了;一些专用词语,像“月奏理” “针石”之类,只要求学生能对照注释看懂意思,没有必要背、记这类词语的含义。
二、教学目标㈠知识与能力:1、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弄懂“间、居、复、益、应、还、走、及、是以、索”等词语的含义,初步培养学生积累文言实词、虚词的习惯;2、休味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从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3、学习本文“以事喻理”的写法,理解这个故事的寓意。
㈡过程与方法:教师引导与学生合作探究相结合。
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讳疾忌医的严重危害,理解凡事要防微杜渐、听信忠言、不能盲目自信的重要意义。
三、教学重点:目标(一)中的1、2四、教学难点:理解文章的寓意以及在日常生活在的指导作用。
五、教学过程:㈠导入新课今天, 老师要跟大家一起学习一篇文言文《扁鹊见蔡桓公》。
《扁鹊见蔡桓公》教案设计
《扁鹊见蔡桓公》教案设计第一章:教案概述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情节,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技巧。
1.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解读能力。
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1.2 教学重点与难点1.2.1 教学重点:理解《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情节,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技巧。
1.2.2 教学难点:对文言文中的一些生僻词汇和句式的理解。
1.3 教学方法与手段1.3.1 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1.3.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文言文阅读材料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第二章:教学内容与步骤2.1 教学内容2.1.1 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扁鹊见蔡桓公》,感受文言文的韵律美。
2.1.2 课文解析:对课文进行逐句解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1.3 故事背景介绍:介绍扁鹊和蔡桓公的历史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
2.2 教学步骤2.2.1 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课文,体会文言文的韵律美。
2.2.2 课文解析:对课文进行逐句解析,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2.3 故事背景介绍:介绍扁鹊和蔡桓公的历史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
2.2.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2.2.5 总结发言: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教训。
第三章:教学评价3.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3.2 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和理解能力。
3.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第四章:教学拓展4.1 相关故事介绍:介绍扁鹊的其他故事,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4.2 文化知识普及:讲解文言文中的生僻词汇和句式,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第五章:教学计划5.1 第一课时:课文朗读、解析和故事背景介绍。
《扁鹊见蔡桓公》教案设计
《扁鹊见蔡桓公》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扁鹊见蔡桓公》。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其含义。
(3)了解中国古代医学家和医学知识。
1.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
(2)通过角色扮演、讨论和写作,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兴趣和自豪感。
(2)培养学生尊重和信任医生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扁鹊见蔡桓公》是一篇古代医学故事,讲述了扁鹊四次见蔡桓公,分别诊断为“未病”、“病在肌肤”、“病在肠胃”、“病在骨髓”,最终蔡桓公不听扁鹊劝告,病情恶化而亡的故事。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关键词语和句子。
(2)难点:解释课文中的医学知识和扁鹊的诊断过程。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1)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医学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医学的重要性和医生的职责。
(2)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扁鹊的形象和古代医学的工具,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3.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生查找课文中出现的医学知识和扁鹊的诊断过程,进行自主学习。
3.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释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扁鹊和蔡桓公的对话,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四、课堂讨论4.1 引导学生思考蔡桓公不听扁鹊劝告的原因,讨论其后果。
4.2 学生分享对医学知识和医生职责的看法,讨论医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5.2 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了解扁鹊的其他故事或古代医学知识,进行拓展学习。
六、教学评价6.1 学生自评学生通过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评价自己在课文理解、词语解释、医学知识掌握等方面的表现。
6.2 同伴评价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分享对彼此学习成果的看法,互相鼓励和提出建议。
6.3 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考试成绩,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扁鹊见蔡桓公教案
扁鹊见蔡桓公教案扁鹊见蔡桓公教案(精选15篇)扁鹊见蔡桓公教案篇1学习要点: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
2、理解本文的深刻意义。
3、了解本文叙事层次分明、人物刻画传神生动的写法。
学习重点:1、积累文言知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理解本文的深刻意义。
学习难点:理解本文的深刻意义及在生活中的指导作用。
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初读课文,尝试解决以下问题: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桓公()立有间()腠理()还走()汤熨()火齐()2、作家作品文体知识填空:本文选自《》,《》是家重要著作。
韩非,时期重要家,先秦家学说的集大成者。
二、检查导入:1、导课。
2、检查预习,听写字词:检查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
听写词语。
3、学生简介作者及其背景,老师适当补充。
教师补充:(1)、韩非,战国时期韩国贵族,战国末期思想家,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
著述十万余言,后世称他为韩非子。
他继承了总结了战国时期法家的思想和实践,提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理论,建立了“法、术、势”相结合的完整的法家思想体系。
他强调制定了“法”,就要严格执行;他还认为只有实行严刑重罚,封建统治才能巩固。
(2)韩非的文章长于推理,词锋犀利,剖析入微,他与孟子、庄子、荀子并称为战国散文四大家。
代表作有《孤愤》、《五蠹》等。
《韩非子》中常常用寓言故事阐明事理,明白易懂,如“守株待兔”、“自相矛盾”等,都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历来为人们所喜爱、传诵。
三、学习研讨:(一)细读课文,尝试解决以下问题:1、朗读课文,老师指导:注意把握语气。
3、老师强调以下词语和句子解释翻译。
(1)、解释下列词语:有间:腠理:将恐:居十日:益:不应:还走:故使人: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无请:索:遂死:(2)翻译下列句子:①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②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③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
④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⑤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二)、精读课文,尝试解决以下问题:1、本文叙述了一个什么故事?请用一句话概括。
扁鹊见蔡桓公优秀教案
《扁鹊见蔡桓公》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扁鹊见蔡桓公》。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如“扁鹊”、“蔡桓公”、“医术高明”等。
(3)了解中国古代医学家和他们的贡献。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学会通过查阅资料、互相交流,深入了解扁鹊的医学成就。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医学的兴趣和尊重,激发学生对医学知识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的朗读和背诵。
2. 扁鹊的医学成就和蔡桓公的故事。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一些专业医学术语的理解。
2. 课文中古代人物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把握。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扁鹊见蔡桓公》。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3. 相关资料:扁鹊的医学成就、蔡桓公的历史背景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扁鹊和蔡桓公的背景。
(2)学生齐读课文《扁鹊见蔡桓公》。
2. 学习课文(1)教师带领学生逐句理解课文,解释关键词语和句式。
(2)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3. 拓展学习(1)学生分组查阅资料,了解扁鹊的医学成就。
(2)各小组汇报学习成果,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3)教师总结扁鹊的医学成就,强调其对中国古代医学的贡献。
4.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扁鹊的医术高明和蔡桓公的故事。
5. 作业布置(1)要求学生背诵课文《扁鹊见蔡桓公》。
(2)选择一位中国古代医学家,深入了解其成就,下节课进行分享。
注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调整教学进度和难度,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对医学知识的热爱。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合作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扁鹊见蔡桓公》教案设计
(4)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学会从寓言故事中汲取人生智慧。
举例:通过学习《扁鹊见蔡桓公》,使学生掌握阅读文言文的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2.教学难点
(1)文言文词汇和句式的理解与运用。
突破方法:教师可以通过例句讲解、翻译对比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词汇和句式。
1.加强文言文基础知识的讲解和训练,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2.适当引入古代文化背景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3.设置更具挑战性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逻辑思维。
4.加强学生的口头表达训练,提高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角色扮演活动。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扁鹊见蔡桓公》的寓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故事中的重点句子和难点词汇。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对比现代汉语表达和举例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故事寓意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们模拟扁鹊和蔡桓公的对话,体验故事情节。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古代寓言的基本概念。《扁鹊见蔡桓公》是一篇寓意深刻的故事,它通过虚构的情节反映现实问题,传达道理。
《扁鹊见蔡桓公》教案3
扁鹊见蔡桓公教案3一、教学目标1.了解扁鹊的医术精湛和成功治疗百姓疾病的故事。
2.了解蔡桓公的仁义之名和治理思路。
3.从扁鹊和蔡桓公的故事中领悟人类的美好情感,尊重医德和敬业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扁鹊治病故事扁鹊是古代著名的医生,他因为精通医术,被誉为“神医”。
扁鹊不仅懂得治疗人类的疾病,还能够治疗动物的疾病。
他的故事可以借此让孩子学习到医德和敬业精神。
1.1 扁鹊治病故事1有一次,扁鹊来到一个山村,村里人都因为吃了野菜而中毒,毒发身亡。
扁鹊看到了这种情况,就立刻开始治疗。
他将一些草药混合在一起,制成了一种特殊的药膏,并将其涂在患者身上。
几个小时后,患者们痊愈了,大家都对扁鹊充满了感激之情。
1.2 扁鹊治病故事2有一次,扁鹊来到一个村庄,村里人都因为得了重病而病倒。
扁鹊立刻开始治疗,他用自己的精湛医术给每个人都开了不同的药方。
几天后,村里人们都病愈了,他们对扁鹊充满了感激之情。
2. 蔡桓公的故事蔡桓公是古代齐国的一位君主,他以仁义之名称震古烁今。
他的故事可以让孩子学习到仁爱和治理思路。
2.1 蔡桓公用仁政安定民心的故事蔡桓公是一个非常有仁爱之心的君主,他经常用仁政去安定人心。
有一次,他听说有一只狼杀了一只羊,就下令将狼杀死,并像羊一样正确地埋葬它。
这个严正的做法,让群众对他的信任更加坚定。
2.2 蔡桓公借用之计治理著名的故事蔡桓公在治理国家时,非常懂得借助外部力量来实现国家繁荣。
在一次战争中,他借用了齐国的士兵,和他们一起成功地击败了敌国。
这个故事告诉孩子们,要懂得借助外部帮助,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
三、教学方法1.图片展示法:配合相关图片展示扁鹊治病和蔡桓公治理国家的情景和细节,使学生生动感性地体验和理解故事情感。
2.视频播放法:播放相关动画故事视频,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
3.小组讨论法:在课堂中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孩子们在听和看后进行分组交流,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理解,培养孩子们的团队意识和口语表达能力。
扁鹊见蔡桓公教案
扁鹊见蔡桓公教案扁鹊见蔡桓公教案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扁鹊见蔡桓公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扁鹊见蔡桓公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故事写作背景,理解并掌握课文的实词注释。
2、熟悉课文内容,训练口头表达能力。
3、加强文言文基础知识的训练,以正确理解文意、句意为要点。
过程与方法1、导入新课,了解作者。
2、熟读课文,掌握关键词语及主要内容。
态度与情感认识讳疾忌医的严重危害,理解防微杜渐、听信忠言的重要意义。
重点1、积累文言文重要的实词、虚词。
2、理解课文深刻的寓意。
难点认识讳疾忌医的严重危害,理解防微杜渐的重要意义。
教学手段方法师生互动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说明或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提问:什么叫“讳疾忌医”“讳”:有顾忌不敢说或不愿说“忌”:嫉妒,猜测“讳疾忌医”:怕人知道有病而不肯医治,比喻掩饰缺点,不愿改正。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试译课文教师作巡视,注意了解学生出现的问题,使后面的教学更有针对性。
两个学生一组,由一位学生根据书上注释和自己的理解,串译课文大意;另一位学生订正或补充。
二人遇到不会解释或意见不一致的语句,将它们画下来,留待一会儿解决。
在前面诵读的基础上,大部分学生对课文语句的意思能够做到大体了解。
两人互相研究、讨论,创造了较准确了解课文内容的条件。
提倡借助注释来疏通文意,这也是在培养学生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
人物形象分析教师归纳小结:扁鹊:医术高明,为人机警。
桓侯:固执、傲慢、自以为是。
思考讨论:1、从文中找出描写扁鹊和蔡桓公的相关语句。
2、分析扁鹊和蔡桓公的性格特征。
把握人物形象,为理解本文寓意作铺垫。
小结归纳寓意:对待疾病或对待思想上、工作上的问题要防微杜渐,而不能盲目自信,更不能讳疾忌医。
思考讨论:桓侯的死,给我们留下什么教训?从这个故事中你中受到什么启发?认识讳疾忌医的严重危害,理解防微杜渐的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扁鹊见蔡桓公》设计津沽高中田克君〖教学目标〗1、掌握“间”、“将”、“疾”、“益”、“故”、“遂”等实词的词意。
2、理解这个故事的寓意。
3、训练复述能力〖教学过程〗一、导入介绍韩非子。
韩非,战国末期思想家,先秦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其散文长于推论事理,词锋犀利,剖析入微,他与孟子、庄子和荀子,并称战国散文四大家。
二、听读,正字音,朗读què huán jiàn còu yìng xuán tàng wèi j ì su ĭ suì扁鹊蔡桓公立有间腠理不应还 (=旋) 走汤 (=烫) 熨火齐(= 剂) 骨髓焖?四、解决字词,采用读读讲讲的方式,即让学生理解大致意思,结合字词训练和朗读背诵。
(在第一课时解决)五、理解文意1、扁鹊一共见了几次蔡桓公,每次见面有什么不同,扁鹊怎么说,而桓公的神态、语言怎样?本文是按什么线索记事的?2、请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故事。
3、讨论: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得到怎样的启发?4、分析人物性格特点5、扮演课文剧五、课堂练习(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见课后练习二)(二)解说下列语句的意思1、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2、扁鹊望桓候而还走3、臣是以无请也六、朗读背诵七、板书设计扁鹊见蔡桓公(按桓侯病情由轻到重的时间顺序)一见在腠理将恐深(汤熨)无疾居十日二见在肌肤将益深(针石)不应,不悦居十日三见在肠胃将益深(火齐)又不应,又不悦居十日四见望而还走在骨髓无奈何也居五日逃秦体痛,遂死医术高明盲目自信扁鹊高度负责桓侯固执主观为人机警刚愎自用病 { 讳疾忌医——日益恶化,最终身亡要防微杜渐,及时医治。
↓缺点错误 {不听劝告——越陷越深,铸成大错要正视问题,改正错误。
要接受批评帮助和忠告。
寓意——不要讳疾忌医,要正视自己的缺点,接受别人的批评并改正启示:1 有病须早治,切勿讳疾忌医。
2对待缺点错误,应该防微杜渐,勇于正视,及时改正。
3要正视缺点错误,不要拒绝批评帮助。
4不可主观猜测,切勿拒绝忠告。
5见微而知著,小患易酿大祸,要及早提防。
6谨慎对待,避免困难。
7不可盲目自信,要多点听从他人劝告。
《扁鹊见蔡桓公》教案设计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s://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教学目标:一了解这是一篇说明“花”的事理的说明文。
二理出文章的逻辑顺序。
三了解一些说明方法和本文语言简洁、流畅、富于变化而且生动的特点。
教学设想:本文是一篇课内自读课文,教师要在本单元前几篇课文学习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阅读理解。
学法:①从文章的结构层次的分析入手,掌握这篇说明文以逻辑为顺序;②以课堂训练为主线,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
导语:同学们,自从几千万年前地球上有了原始的花以后,各类被子植物在环境条件影响下不断变化,逐渐出现了多种多样的美丽的花朵。
它们千姿百态,色彩纷繁,把大自然装点得分外多娇。
花儿为什么有这样那样的颜色?会有这样奇妙的变化?世界上哪种颜色的花最多?等等。
要解决这类问题,让我们一起来阅读《万紫千红的花》这篇说明文。
(板书课题,略)二借助“自读提示”向学生明确阅读要点:①这是一篇说明“花”的事理的说明文。
课文以什么为顺序?根据课文内容的安排,文章可以分为哪几个部分?各部分的先后次序能不能调换?为什么?②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找出来说说它的作用。
③说出自己所学过的或熟悉的诗人关于“花”的妙语。
④谈谈阅读体会:本文不长,但给读者的信息很多,而且有趣。
你读了以后增加了哪些新知识?(说明:以上阅读要点,教师可预先写在小黑板上,上课时出示,也可以采用投影仪随着阅读课文逐条打出来,也可以印发课堂练习讲义。
教师选择)三学生诵读课文,初步理出课文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为答题作准备。
1.问:这是一篇说明“花”的事理的说明文,课文以什么为序?可以分为几部分?[参考答案]课文以逻辑为顺序。
全文可以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第1~3段)说明了花为什么会有这样那样的颜色,是由这些花里含的色素──“花青素”“胡萝卜素”决定的。
第二部分:(第4~6段)说明花会有这样奇妙的变化,是因为各种花含有的色素和酸、碱的浓度不一样,随着养料、水分、温度等条件经常在变化的缘故。
第三部分:(第7~8段)说明昆虫对花的颜色的“选择”。
第四部分:(第9~10段)说明诗人对花的“妙语”,点出花对人们生活的美化作用。
2.问:各部分的先后次序能不能调换?为什么?[参考答案]不能。
因为第一部分说明花会有各种不同的颜色,是由它的内部原因,即花的“色素”决定的。
第二部分紧接第一部则进一步说明了花的颜色会有这样奇妙的变化,除了“花青素”在起作用外,各种花含有的色素和酸、碱的浓度也不一样,加之随着养料、水分、温度等条件经常在变化,所以花的颜色会出现“奇妙的变化”。
如果说第一、二两部分是从花的内部原因来说明的,那么,第三部分则是从外部现象说明了花的颜色的种数以及它的进化与“选择”。
而第四部分说明诗人谈花的妙语,更是在前三部分客观说明花的基础上上升为主观理性的说明,概括写出了“花”对人们生活的实用价值与审美需要。
3.问: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找出来说说它的作用。
(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后,教师归纳;关于说明的作用,可让学生逐条口头分析,旨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表达能力)①会变色的花很多。
例如红喇叭花,它初开的时候是红色,开败的时候就变成紫色了。
(举例子)②胡萝卜素最初是在胡萝卜里发现的,有六十多种。
(列数字)③我国有种樱草,在普通温度下花是红色,在摄氏三十度的暗室里就变成白色了。
(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④有人统计了四千一百九十七种花的颜色,作了如下的分类:(配图表、列数字、分类别)⑤意大利的伟大诗人但丁在他的名著《神曲》中写道:我向前走,但我一看到花,脚步就慢下来了,……(作引用)⑥有一些花的颜色是红的、蓝的或紫的。
这些花里含的色素叫“花青素”。
花青素遇到酸就变红,遇到碱就变蓝。
你可以拿一朵喇叭花来作试验,把红色的喇叭花泡在肥皂水里,它很快就变成蓝色,因为肥皂是碱性的。
再把这朵蓝色的花泡到醋里,它又重新变成红色,因为醋是酸性的。
(下定义、分类别、举例子)4.要求学生说出自己所学过的或熟悉的诗人关于“花”的妙语,也可指历代诗人咏花的诗句(这一项练习可采用“接龙”的游戏方法,也可以采用班级组与组之间开展竞赛的方法,看谁第一)教师补充几例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唐·白居易《忆江南》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宋·叶绍翁《游园不值》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5.让学生谈阅读体会:本文不长,但给读者的信息很多,而且简洁、流畅、生动、富于变化。
说说你读了之后增加了哪些新知识。
[参考答案]读了这篇说明文,必须明确本文信息量大,语言密度较高,避免了“辞肥义瘠”的弊病,是我们学写科普说明文的范例之一。
课文告诉我们花为什么万紫千红,为什么会不这样奇妙的变化,颜色的种数究竟知多少,昆虫对花的颜色的“选择”以及诗人关于花的妙语,等等。
简洁、流畅可细读第一、二、三段,富于变化而且生动可细读最后三段。
资料来源:主编黄岳洲语文出版社《新编中学语文.教案》第三册《万紫千红的花》教案设计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s://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教例简述]这是方伯荣老师的一个教例(详见《语文教学之友》1985年第12期)教学过程如下。
一、导入以一篇时文作为课文教学的导言。
教师先请一位同学朗诵这篇文章。
文章点明了《岳阳楼记》的三大优点:写景好、政论好、人生观好。
教师顺此带领学生进入课文。
二、读讲把课文立意新(政论好、人生观好)与语言美(写景好)作为重点。
采用反复朗诵课文并当堂背诵的方法,在不断吟诵中深化对重点问题的理解。
第一节:了解.写作的时代背景及原因。
第二节:欣赏洞庭湖全景。
体会转折句的作用。
第三节、第四节:把握景与情的关系,落实对字词、表现手法的理解。
第五节:理解全文的主旨。
以上教学过程中,朗读形式多样,背诵则结合讲析逐步进行;以读为主,读读讲讲。
三、辨异罗列一些意见不一的解释性内容,让学生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去判断,去决定取舍。
如“而或长烟一空”有两种解释:①大片的烟雾完全消散;②;雾气充满天空。
要求学生对比着结合课文分析。
四、归纳着重从语言方面去探究,分别从词语、句式、修辞、节奏等方面去概括、归纳:1、词语——炉火纯青,如“衔远山,吞长江”。
2、句子——精练形象,如四字句式中,有成语、对偶句、排比句等。
3、修辞——巧妙运用,如对偶,对比、排比、借代等。
4、节奏——抑扬顿挫,具有音乐美。
五、补析教师还强调了文章开头及结尾容易被忽略的地方。
开头似乎平淡,其实包含了作者对滕子京的赞颂,对当时政治的不满,结尾既是对古仁人的爱慕称赞,又是作者政治理想的表白,也是对朋友的劝勉,情在意中,意在言外。
[评析]此教例朴实、淡雅,似乎平淡无奇。
实际上它很讲究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组合艺术。
教者注意了如下方面的“组合”。
一、内容的组合。
教学中以教材内容为主、适当引进课外内容;教材内容中以单纯性理解为主,适当插入思辩性内容。
二、方法的组合。
教学中以诵读为主,配合以讨论法、问答法、讲析法。
新课的导入别具一格,实际上是运用了铺垫式的先入为主法(起定向作用)。
三、程序的组合。
教学中以循序渐进的推进为主——导入、读讲、辩异归纳、解析等步骤环环相扣,同时注意适当重复和迂回——”归纳、中的内容就是“读讲”内容的深化和条理化。
四、节奏的组合,主旋律是学生的诵读、反复出现并且不断变化方式,中间插入其他各类教学活动,从而形成疏密相间、跌宕有致的和谐共振。
所以,此教例看似乎淡平淡却含有丰富的“潜台词”。
课堂教学中的组合艺术是语文教师策划水平的体现。
恰当的组合不仅能使教师完满地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而且能有益于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能力因素的健康发展,日常教学中的只讲不读、教师单边活动、教学程序杂乱、教学无法深入等等现象,都与组合不当有关。
教师中真正从理性的角度来思考教学的“布局谋篇”的,似乎还为数不多。
从这个意义来讲,此教例提醒着我们:请注意课堂教学的组合美!《岳阳楼记》教案分析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s://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教学建议一、主题思想恐龙是古爬行动动物,种类繁多,体型各异,小的体长不到一米,大的体长数十米,重达四五十吨。
有食肉的,也有食植物的。
它们在地球上的陆地或沼泽附近生活,在地球上曾称霸一时。
6500万年前,在地球上生活了1.6亿年的恐龙灭绝了,成为生物史上最大的谜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