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与历法
时间与历法
时间与历法§1 时间一、时间和时间计量1.时间和时间的本质时间与空间一样,都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形式,宇宙万物都在时间的长河中发生、发展与变化着。
斗转星移,日月盈亏,寒来暑往,潮涨潮落……总是一件事接着一件事,一个过程跟着另一个过程,绵延不断,反映出时间是无始无终的,时间又是连续的。
这种物质运动变化的序列和持续的性质,就是时间的本质。
2.时间的含义时间有时刻和时段两重含义,时刻是指无限流逝时间中的某一瞬间,就像时间尺度上的刻度与标记--用以确定事件发生的先后,如:年号、月份、日期、时、分、秒等;而时段是指任意两时刻之间的间隔--用以衡量事件经历的长短,如:年数、月数、日数、时数、分数、秒数等。
3. 量时的原则时间是通过物质的运动形式来计量表达的。
但在选择不同的物质运动形式来表达或计量时间的过程中,必须遵从的三个原则是:被时间计量所考察的物质运动必须具有--周期性、稳定性和可测性。
地球公转运动、月球公转运动和地球自转运动都符合量时原则的"三性",分别以它们运动周期来计量时间,便产生了"年"、"月"、"日"的基本单位。
二、时间计量系统1.恒星时如果把遥远的恒星看作是不动的,并把它作为参考点,地球自转一周,即自转360 °所需的时间为1恒星日。
在恒星日里,再以恒星的时角(见第二章"天球坐标•第一赤道坐标")来推算时刻,这样的时间称恒星时。
但以哪一颗恒星作参考点呢?天文界是选择春分点,即把春分点当作一颗恒星,或假设有一恒星位于春分点,于是,用春分点作为量时天体所计量的时间叫恒星时。
目前天文界已人为规定春分点的时角就是恒星时,以春分点上中天作零时起算,即:恒星时等于春分点的时角。
有:S=tr由于春分点在天球上无标志,春分点的时角是通过测定恒星的时角()导出。
设有任意恒星M,其赤经为, 在恒星时为S的瞬间它的时角为根据恒星时的定义得:上式中可在天文年历查得,可实测;当恒星M上中天时, =0h,则有:S= ,所以,任何瞬间的恒星时,在数值上等于该瞬间上中天的恒星的赤经。
天文学时间和历法
第一部分 时间及其计量
(1)时间的概念
(2)计时仪器、时间服务
(3) 时间的种类、时间计量系统
(4)新的世界时计量系统
第一部分 时间及其计量
(1)时间的概念
• 时间的本质:
物质运动变化的序列和持续的性质。
时间有“时段”、“时刻”两个 含义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本初子午线
(4) 新的世界时计量系统
历书时(ET ,Ephemeris Time ) 原子时(AT ,Atomic Time ) 协调世界时(UTC,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20世纪,随着测时精度的提高, 人们发现地球自转并不是绝对均 匀的。一年中有快有慢,并有长 期减慢现象。
世界时
在地球上某个特定地点,根 据太阳的具体位置所确定的时刻, 称为“地方时”。
13 14 15 16
12
11 10 9 8
区时
东经120°
时间的换算: 两地的地方(平)时差等于经度差。 15度=1小时
世界时:0°经线(本初子午 线)所在地方的标准时。
UT (Universal Time)
分、时、日、年由秒累加得出。 原子钟不仅用来计量时间,它本身 就是时间标度产生器。
• 1967年起,原子时取代历书时,
从1958年1月1日世界时0时起算。
• 协调世界时(UTC,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协调世界时秒长=原子时秒长,从 1972年起使用。积累起来比地球自转 差0.9秒以上时,则跳1秒,称闰秒, 有正闰秒、负闰秒之分。只在6月30日 或12月31日最后1秒操作。目前所有的 闰秒都是正闰秒,尚无负闰秒。
时间和历法
2).区时 以经线为界,把全球分为24个区,每区跨经度15°,各区把中央 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本区统一使用的标准时。这样的区,称为时区; 这样的时间,称为区时。
3. 测量时间的原则 时间要用物质的运动来度量。选择不同的物质运动形式来表达 或计量时间的过程中,选择的物质需要: (1)具有固定的周期---周期性; (2)均匀等速运动---稳定性; (3)大多数人都能观测到---可测性。 地球公转运动、月球公转运动和地球自转运动都符合这三个原 则,分别用它们的运动周期来计量时间,便产生了“年”、“ 月 ”、“日”的基本单位。然而,同一种周期运动,选择不同的 量时天体(参考点),其周期时值也不同,于是便产生了不同 的时间计量系统。例如依据地球自转的恒星时、太阳时系统, 依据地球公转的历书时系统;依据原子振荡的原子时系统等。
时间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 (1)时段:测量两个瞬时的间隔,即时间经过的长短。要确定时段的长 短,必须要有一个计量时间长短的标准来作为单位,然后用这个单位来 度量两个事件发生的时间间隔,如:年、月、日、时、分和秒等。 (2)时刻:指无限流逝时间中的某一瞬间,就像时刻尺度上的刻度和标 记-用以确定事件发生的先后。要准确的确定时刻,需要选择某一特定的 时刻,来作为起算点的零点,只要计量“某事”和“起算点”之间的时 间间隔,就可以确定这件事发生的时刻了。
平太阳时和真太阳时除按预定的年首和 年尾吻合外,其他时间都有有一个差值 ,天文界定义:真太阳时和平太阳时之 差为时差,用η表示,即:η= t⊙-tm 。时 差有正有负,可大可小。时差与观测者 的地理位臵无关,只与观测日期有关。 时差每年四次等于零,在4月16日、6月 5日、9月1日和12月24日前后。四次极 值,如下边所示。时差的周年变化,是 视太阳日长度的周年变化的结果。
时间与历法
第二节历法一、概说观象授时---观察自然现象推定农事季节;分为:地象授时、天象授时。
地象授时———观察地面现象推定农事季节。
天象授时———观察天空现象推定农事季节。
它的方法有:斗柄授时、中星授时、晷影授时。
二、历法及其分类1、历法:即安排年月日的法则。
年按照回归年;月根据朔望月。
历月有大月小月之分;历年有平年闰年之别。
2、历法分类历法分类分为以下三类:阴历,侧重协调朔望月和历月的关系;阳历,侧重协调回归年和历年的关系;阴阳历,侧重阴历兼顾阳历。
三、阴历1、编历原则:平均历月=朔望月;平均历年=朔望月×12。
2、回历(伊斯兰历)--朔望月长度=29.5306日。
--其中的29.5日为平均历月(大月30,小月29,大小相间)--按尾数0.0306日,定出30年11闰。
(0.0306日×12×30=11.016日)--平年354日,闰年355日。
四、阴阳历1、编历原则:平均历月=朔望月(与阴历同);平均历年=12.3683朔望月=回归年;通过闰月协调历年和回归年;19年7闰。
;(19回归年×365.2422=6939.6018日)(235朔望月×29.53056=6939.6910日)2、中国旧历的特点:强调逐年逐月推算;以月相定日序:以合朔为初一;以两朔间隔日数定大小月。
以中气定月序:据所含中气定月序;无中气为闰月。
二十四气与阴阳历并行使用。
阴阳历用于日常记事;二十四气安排农事进程。
3、干支纪法:我国古代以天为主,地为从,天与干相连就是天干,地支相连就是地支。
五、阳历1、编历原则:平均历年=回归年;平均历月=回归年/122、公历(1)、儒略历(前46年):回归年长度=365.2422日;首数365日定为平年长度(闰年为366日);按尾数0.2422日定出4年1闰;平均历年为365.2500日(比回归年多0.0078日)。
公元325年,尼西亚会议定3月21日为春分。
时间和历法讲解
历法需要规定的: 1、纪元(公历纪元):历法开始起算的年代。 耶稣诞生年为公元元年 耶稣诞生前,为公元前 (B.C) 耶稣诞生后,为公元后,即公元 (A.D) 2、岁首:一年的开端。 一部历法还要规定每年所含的日数,如何划分 月份,每月有多少天。
年 ——回归年(365.2422日):季节变化 月 ——塑望月(29.5306日):月相盈亏
回历
以12个月为一年,只有354天或者355天,与太 阳年相差几乎11天。
这将会出现什么问题?
对宗教活动尚有指导意义。但对农业活动则不。
原始的阴历的月序没有季节意义。
2、阳历 ——回归年(365.2422日
如今世界通行的公历就是一 种阳历,平年365天,闰年 366天,每四年一闰,每满百 年少闰一次,到第四百年再 闰,即每四百年中有97个闰 年。公历的历年平均长度与 回归年只有26秒之差,要累 积3300年才差一日。
公历:从儒略(July)历到格里历
现行的阳历的前身是儒略历,是儒略凯撒于公元前46 年仿照古埃及以及历法制定的。
儒略历的主要内容是:每隔三年设一闰年,平年365天,闰 年366天,历年平均长度为365.25日。以原先的第十一月1 日为一年的开始,这样,罗马执政官上任时就恰值元旦。
365—(12*30)=5天
国际日期变更线与日期早晚
பைடு நூலகம்
早一天
晚一天
减一天
加一天
5月1日 4月30日
历法
一、历法概说
年 ——回归年(365.2422日):季节变化 月 ——塑望月(29.5306日):月相盈亏 日 ——太阳日(24小时):昼夜交替
天文学对于农业的作用,首先就表现在它能够为农业生产 提供准确的时间服务。——十分重要——王权的象征
小学数学-数与代数-常见的量-时间-历法
历法[lìfǎ]
释义:以年、月、日等计时单位,依照一定的法制结合,供计算较长的时间系统。
主要分为阳历、阴历和阴阳历三种。
历法是利用天象变化的规律计算时间,划分季节,判别气候,使人们的生活与生产活动都能够适时进行。
示例图片:
概念辨析:中国历法,是中国历史上由我国先民自己创制出来的各种历法。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历法的国家之一,历法的出现对国家经济、文化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汉历(农历)、干支历、彝族太阳历、傣历、羌历、和藏历等是我国现阶段在广泛使用的几部自有历法。
相关词条:阳历、阴历
例题分析与解答:
( )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历法的国家之一。
考点:历法的认识。
答案:中国。
第七讲 历法和时间
四、 地球上的日期 五、 从世界时到协调世界时
� 世界时(UT):以地球自转为基础,未 摆脱地球自转不均匀对时间的影响;
改革后的世界时分为三种:直接根据地球自转的世 界时称为UTO,UTO经过极移订正后成为UT1,UT1再经过 地球自转的季节变化订正便成为UT2。
� 历书时(ET):以地球公转为基准,以 历书秒为单位,但精度不高。 � 原子时(atomic time, AT)是由原子钟 导出的时间,它以物质内部的原子运动为 基准,是空前精密的时间系统。
第七讲
历法和时间
第一节 历法 一、 历法概说
� 计量时间单位 � 回归年:季节变化的周期(365.242 2 日); � 朔望月:月相盈亏的周期(29.530 6日); � 太阳日:昼夜交替的周期。 � 观象授时 � 观察自然现象推定农事季节 � 可分为:地象授时、天象授时、斗柄授时、 中星授时、晷影授时。
A无中气月份为闰月;(夏季地球运行与远日 点,两中气平均间隔31.45日,容易出现无中 气月;近日点两中气间隔29.43日,不易出现 无中气月,如无中气,则上月必有两个中气) B根据历月包含的中气,决定该历月的月序。 C一个月出现两个中气,则顺延至其后无中气月 止。 思考题:如果考虑近日点移动,会不会出现一 年两个春节的状况??
�独特的纪时制度——干支纪法。 “三伏”: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立 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 “梅季”:芒种后逢丙日入梅,小暑后逢 未日出梅。
六、 阳历
� 编历原则
� 平均历年=回归年,平年365日,舍去尾数 0.242 2日,积4年后满1日⇒置闰年366日; � 平均历月=回归年/12,平均历月为30.436 8 日,一年有5个大月7个小月,大月为31 日,小月为30日。
历法
第四讲时间与历法日以下时、分、秒的计量属于时间的范畴,日以上的年、月、日的安排属于历法的范畴。
一、时间1.时间计量的发展用以计量时间的物体运动必须具有周期性和稳定性的特点。
秒是现代时间计量中的基本单位,是自转周期(日)派生出来的。
随着测时精度要求不断提高,时间计量的标准也经历了由地球自转到公转,最后到原子运动的变迁。
①1820年法国科学院规定1平太阳秒=1/86400平太阳日②1958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决议1历书秒=1/31556925.9747回归年③1967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将秒长定义为铯原子跃迁振荡9192631770次所用的时间。
1972年元旦始用原子秒。
2.时间的测定被人们选定用来测定时间的天体有两个,分别是春分点和太阳,因此得到两种时间系统:恒星时和太阳时。
恒星时是天文学中使用的时间系统,它和人们的日常活动没有直接关系,人们是按照太阳的周日运动来安排活动的。
3.各种时间①地方时各地根据天体时角测得的时刻,因经度不同,地方时不同。
两地的地方时之差就是它们的经度差。
地方时同当地的天象相联系,符合当地人们的起居和生活。
②世界时是0°经线的地方平时,也称格林尼治时间。
作为全球通用时间虽然统一,但与世界大多数地区的生活习惯不相符。
③区时是一种既在一定范围内有相对统一性,又保持一定地方性的时间系统。
是每一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平时,是全区统一的标准时间。
④法定时各国在实际应用时往往根据领土的情况,以行政区界或某种自然界线作为时区的界线,国家或地区采用同一时间,这种人为规定的时间称为现实时区,在现实时区内采用的同一时间为法定时。
⑤北京时间是东8区或120°E的地方平时,为全国通用时间。
自1986年起,新疆民用时采用乌鲁木齐(东6区)时间。
⑥日界线是人为规定的,可以是任一经线,1884国际经度会议决定将180°经线定为日界线。
4.真太阳时与平太阳时实际上我们日常用的计时是平太阳时,平太阳时假设地球绕太阳是标准的圆形,一年中每天都是均匀的。
时 间 与 历 法
地球概貌时间与历法以地球自转为基础的时间计量系统称为世界时系统。
日、月、年、世纪的时间计量属天文学中的历法范畴。
以地球自转运动为基础的时间单位称为日,以月球绕地球公转运动为基础的时间单位称为月,以地球绕太阳公转运动为基础的时间单位称为年。
天文学以恒星为标准量度地球自转的周期,叫做地球自转的恒星周期,也就是一个恒星日。
1恒星日=平太阳日的23小时56分4秒,是地球真正的自转周期。
以太阳为标准量度地球的自转周期叫做真太阳日。
由于地球公转的原因,真太阳日并不等于地球自转一周所需的时间(恒星日),而是比恒星日约长3分56秒。
又由于地球公转轨道是椭圆形的,在近日点的运动快于在远日点的运动,因此一年之内不同季节其运动并不是匀速,所以每个真太阳日的长短也不相等。
我们生活中使用的是平太阳日(所谓平太阳是天球上一个假想的点,它按真太阳一年中运动的平均速度均匀运动)。
地球公转的平均周期是恒星年,1恒星年=365日6时9分9.5秒。
而我们通常所说的回归年是指地球从这一次春分日到下次春分日的平均时间间隔。
1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5.6秒,比1恒星年略短一些。
因为气候的变化以回归年为周期,所以天文学家把历年的平均长度安排得尽可能接近回归年的长度。
阳历把1年定为365日,所余的时间约每四年积累成一天,加在能被4除尽的公历年份的2月份里,如1992,1996年。
但不能被400除尽的百年数则不加。
加天的年叫闰年。
农历把一年定为354日或355日,所余的时间约每三年积累成一个月,加在某一年里。
时间与历法总论时间总论宇宙是由物质构成的,而物质与运动又是不可分的。
可以说,宇宙的两大要素——时间和空间,正是建立在物质和运动的基础之上。
相对空间而言,时间这个概念要抽象得多。
不过,无论任何时候,我们提到“时间”这一词,几乎没有人不明白它的含义。
人们研究“时间”这个概念,不过是为了解决两类问题:一、两个事件发生的时间间隔有多长?或某一具体事件经历了多长时间?二、某一事件是在什么具体时间发生的?严格地说,第一个问题属于“时间”的概念,而第二个问题则应属于“时刻”的概念。
古代中国的历法与时间计算
古代中国的时间观念强调时间的珍贵和有限性,这对现代社会的时间管理观念产生了深远影响。人们逐渐认识到合理 规划时间、提高时间利用效率的重要性。
历史意识
古代中国的时间观念与历史观紧密相连,这种观念对现代社会的历史意识产生了积极影响。人们更加重视历史文化的 传承和保护,以及对历史经验的借鉴和反思。
浑天仪的功能
浑天仪是古代中国用于观测天体位置和运动的仪器,通过它可以测定天体的赤道坐标、黄道坐标和白道坐标,以 及天体的周日视运动等。
圭表测影原理及实践应用
圭表测影原理
圭表由一根直立于地面的标竿(表)和一把水平放置的尺子(圭)组成。当太阳照射到表上,会在圭 上投下影子,通过测量影子的长度和方向,可以确定太阳的位置和时间。
在传承古代历法智慧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科 技手段进行创新性发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与现代社会的融合。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 国际传播
将古代中国的历法与时间计算作为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向世界展示其独 特魅力和价值。
谢谢
THANKS
实践应用
古代中国天文学家利用圭表测影的方法,制定了精确的历法,如《夏小正》、《月令》等,为农业生 产和社会生活提供了重要的时间参考。
其他天文仪器简介
01
漏刻
漏刻是古代中国的一种计时仪器,由播水壶和受水壶两部分组成,通过
滴水和指针的移动来显示时间。漏刻的种类繁多,有沉箭漏、浮箭漏、
漫流漏等。
02
天文图
文学艺术创作
古代文学作品中对时间的表达方式和手法对现代文学艺术创作产生了启示和影响。现代作家在创作过程 中会借鉴古代文学的时间表现手法,丰富作品的内涵和意境。
06 总结:传承创新,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时间与历法
1、真太阳时比恒星时每日约长4分钟
太阳在周日视运动的同时,又以逆时针 方向做周年视运动,每日在黄道上自西向东 约运行1度,因此真太阳时比恒星时约长4分 钟。 s ≈ m⊙+3m56s
周年
北极点
子午线
春分点
周日
赤道
太阳时和 恒星时
2、真太阳时的缺陷:
(1)、太阳在黄道上的运动不均匀。 (地球公转轨道为椭圆) (2)、即使太阳在黄道上运动均匀,由于黄赤 交角的存在,投影在赤道上的太阳时角变化 也不均匀。
3、国际日期变更线——日界线
日界线:太平洋中经度1800线(避开陆地与岛屿画出的一 条国际日期变更线)。 日界线东西两侧是东12时区与西12时区重合的区 域,时分秒相同,但日期相差一天。 由西向东每过一个时区,就要增加一个小时,因 此,由西向东越过日界限,日期减少一天;而由东向 西越过日界限,日期增加一天。
2、已知:天体(α、δ、t)
求:日期(α⊙);时间(m);地点(φ)
S = α⊙+ t⊙ = α+ t m = t⊙ + 12 h Z =φ-δ; φ = z +δ 3、利用天球仪: 4、求地理经纬度(λ、φ)的方法:
已知某日太阳(恒星)过中天的时刻及高度(α、 m、z)可求:λ、φ S =α⊙ + t⊙= α+ t; m⊙ = t⊙ + 12h ; Z = φ – δ; m⊙- m =η; m – M = △λ
§2.1、 时间计量系统
一、恒星时: 定义:以春分点的周日视运动为依据建立的时 间系统。 时间单位:恒星日—春分点连续两次上中天的 时间间隔。 起始点:上中天 恒星时在数值上 等于春分点的时角。 S = tr = α + t 当任一恒星时上中天时 t=0;即s=α。
时间历法
2.改历方案:
为了使历法更简明,使用更方便,许多人对现行公历提出了 改革的呼吁。自1910年起国际上就开展关于改历问题的讨论, 国际组织收到了200多个改历方案,其中引人注意的有“十二 月世界历”和“十三月世界历”。
“十二月世界历”主要内容
把每年分为4季,每季3个月,其中1个大月,31天;2个 小月,30天。 每季为91日,1年为364日,还有1—2日就 作为国际新年假日(平年在12月末加1日,不算入月份内,闰 年在6月末再加1日,也不计入月份内)。由于每星期为7日, 每季91天正好是星期的倍数,所以,元旦和每季的季首都可 以安排为星期日,星期和日期的对应关系也可以按季循环。
编历原则
三.主要历法的优缺点及历法的改革
1.主要历法特点及评价
阳历(现行公历,由儒略历到奥古斯都历再到格里历的演变)
优点: ①历年与回归年同步,故月序与 季节匹配较好;②它的置闰为400年97闰 或每4年一闰,世纪年份除尽400年是闰 年。
缺点:①历月人为安排,天数有28、 29、30、31天4种,大小月排列不规律; ②四季长度不一有90、91和92天3种, 上下半年也不相等;③岁首(元旦)没有
时间与历法
§3.1 时 间 一.时间和时间计量
1.物质运动变化的序列和持续的性质,就是时间 的本质。 2.时间有时刻和时段两重含义. 3. 时间是通过物质的运动形式来计量表达的。但 在选择不同的物质运动形式来表达或计量时间的 过程中,必须遵从的三个原则是:被时间计量所 考察的物质运动必须具有——周期性、稳定性和 可测性。
• 例子:中国夏历就是一种阴阳历。
我国夏历与一般的阴阳历除有共同特点 外,还有它独特的地方,表现在①强调 逐年逐月推算,以月相定(以合朔为初 一,以两朔间隔日数定大、小月);以 中气定月序(据所含中气定月序,无中 气为闰月)。②二十四气与阴阳历并行 使用,阴阳历用于日常记事;二十四气 安排农事进程。③干支记法,60年循 环。
天文基础时间和历法下wangyumin
----黄道 ---天赤道
---地平圈
南天极
天球示意图
回归年:平太阳连续两次经 过 春分点旳时间间隔。
回归年构成四季。 1回归年=365.2422日 (365天5小时48分46秒)
为何1恒星年≠1回归年?
岁差
岁差(春分点旳西退) 每年50.3"
春分点
赤道
黄道
• 朔望月:月亮 连续两次与太 阳会合旳时间 间隔。
• 上六个月逢六廿一, 下六个月逢八廿三。 每月两节日期定, 最多不差一两天。
闰月旳安排
要求含“中气”旳月份为某月旳标志 不包括“中气”旳月份为“闰月”。
• 节气 中气 节气 中气 节气 中气
• 立春、雨水、惊蜇、春分、清明、谷雨;
•
一月
二月
三月
• 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
四月
五月
三九:从冬至算起为一九, 九天后为二九,等等。
三伏:夏至日起第三个“庚”日为初伏(头伏), 第四个“庚”日为中伏(二伏), 立秋日起第一种“庚”日为末伏(三伏)。
• 儒略日:
• 不用年月旳长久记日法。
• 法国人史加利泽(Scaliger)制定,
• 以公元前4723年(—4723年)1月1日世界 时12时为起算点。
第二部分 历法
(1) 与历法有关旳几种概念 (2) 太阴历 (3) 太阳历 (4) 阴阳历
(5) 其他记年记日法
(1) 与历法有关旳几种概念
年——回归年、恒星年 月——朔望月 日——太阳日
恒星年:平太阳连续两次经过某 恒星旳时间间隔。
恒星年是地球旳真正公转周期。 1恒星年=365.2564日
北天极
• July : 儒略大帝 • August : 奥古斯都 大帝 • September : 拉丁文 “7” • October : 拉丁文 “8” • November : 拉丁文 “9” • December : 拉丁文 “10”
时间与历法概述
时间与历法概述时间是指宇宙中事件发生的顺序和间隔。
人们通过不同的方式来测量和记录时间,以便更好地组织日常生活和了解历史。
历法是一种用于计算时间的系统,它包括年、月和日的划分。
人类最早开始意识到时间的流逝是在远古时代。
当时人们使用自然现象来衡量时间,比如太阳的升起和落下、月亮的盈亏以及季节的更替。
随着文明的发展,人们开始追求更准确的时间测量方式,以满足日益复杂的社会需要。
目前最常用的历法是阳历,也称为格里高利历。
阳历是以地球绕太阳一周所用的时间为基础,将一年分为365天5小时49分钟56秒,并在需要时通过闰年来调整。
格里高利历在公元1582年由教皇格列高利十三世引入,并得到广泛应用。
除了阳历外,还有其他历法系统,包括阴历和各种文化特定的历法。
阴历基于月亮的运行周期,将一年划分为12个月,每个月的长度约为29.5天。
阴历广泛用于一些文化中,如中国农历。
有些文化还使用纪元的概念来计算时间。
纪元是一个基于历史事件的重要时间点,被视为一段时间的起点。
例如,公元前后就是以耶稣基督的诞生作为分界线。
尽管历法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人们组织时间,但它仍然是人为的划分。
时间本身是一个连续的概念,没有明确的界限。
因此,随着科学和技术的进步,人们对时间测量的精确度和准确性有了更高的要求。
现代科学有着高精度的时间测量设备,如原子钟,可以测量出更为精确的时间单位,如纳秒和皮秒。
总的来说,时间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历法是人们用来测量和记录时间的系统。
无论是阳历、阴历还是其他文化特定的历法,它们都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利用时间的流逝。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时间测量的精确度不断提高,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时间与历法概述(续)除了阳历和阴历,人类还发展了其他各种历法系统。
其中,太阳历和月亮历都是比较常见的历法类型。
太阳历是以太阳为基准进行时间计算的,而月亮历则是根据月亮的运行周期来划分时间的。
太阳历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所用的时间来划分年份的,按照格里高利历的规定,一年被划分为365天,每四年加上一个闰年(即366天)以进行校正,使得每年的长度更接近365.2425天的真实值。
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历法与时间计算
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历法与时间计算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历法和时间计算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各个朝代都制定了不同的历法来记录和计算时间,以满足政治、社会、农业等方面的需求。
本文将介绍中国历史上的几个重要历法和时间计算方法。
一、农历农历是中国古代最常用的历法,也被广泛应用于种植业和农村生活。
农历的基本原理是根据月亮的运行周期来计算时间。
每一个月亮的运行周期约为29.5天,一年大约有12个月。
然而,农历并不是完全精确的,因此会出现闰月来平衡阴阳历的差异。
农历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最早是根据观察到的月亮周期来制定。
随着时间的推移,农历逐渐发展成为了一套完整的时间系统,包括了年、月、日的计算。
农历不仅提供了重要的农业指导,还在政治、宗教以及节日庆典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夏历夏历是古代中国的一种历法,主要用于商、周、秦等朝代的时间计算。
夏历是以太阳的运行周期为基础的。
一年的时间被分成十个月,每个月都有30天。
夏历广泛应用于农业、政治、社会等各个方面。
夏历的历法制订是根据对太阳运行周期的观测和计算得出的。
这种历法的特点是月份有规律地分配,每个月都有30天。
然而,由于太阳的运行周期并不是完全精确的,夏历的准确度略有差异。
三、黄帝纪年黄帝纪年是中国古代一种很重要的时间计算方法。
根据传说,黄帝是中国古代的始祖,他的统治年代也被用作一种纪年法。
黄帝纪年是以黄帝的在位年数为起点,进行时间计算的方法。
黄帝纪年在中国历史上有着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古代的历史记录和文献中。
很多古代文献中都会以黄帝纪年为时间参照点,方便对历史事件的记录和回溯。
四、太阳历太阳历,也称为公历,是中国在清朝末期引入的一种历法。
太阳历是以太阳的运行周期为基础,每年大约365天。
与农历不同,太阳历是更加准确的历法,可以更好地用于天文学和科学计算。
太阳历广泛应用于现代中国,成为了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主要时间系统。
它以年、月、日的方式进行计算,每个月的天数不固定,以确保每年的总天数接近365天。
古代的历法与时间制度
古代的历法与时间制度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上,历法与时间制度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古代的历法与时间制度受到了当时人们的宗教、农耕和天文观察等方面的影响,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体系。
本文将以古代的历法与时间制度为主题,探讨其概况、影响因素以及各个文明中的具体体现。
一、概况介绍古代的历法与时间制度是人类对时间的一种规律性划分和记录方式。
不同文明和地域采用了各自独特的历法和时间制度,反映了人类对时间的认知和需求。
古代的历法通常以天文现象为基础,主要包括太阳历、月亮历和星历等。
太阳历是以地球绕太阳一周所需时间为基础来划分年份和季节的历法。
古代文明中使用太阳历的例子有中国的阳历、埃及的太阳历等。
月亮历则是以月亮围绕地球完成一轨道所需时间为基础,一般将其分为12个月。
古代巴比伦、希伯来、伊朗等地都采用了月亮历。
星历是以天体的位置来划分时间,主要用于天文观测和农业活动。
巴比伦的星历以其发达的天文学知识而闻名。
二、影响因素1. 宗教信仰:许多古代文明的历法与时间制度受到了当时宗教信仰的影响。
宗教仪式和宗教节日往往需要根据特定的历法来确定日期。
例如,古埃及人的历法与太阳神和农业相关的宗教信仰密切相关。
2. 农业需求:大部分古代文明以农业为主要经济活动,因此历法与时间制度往往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
特定的历法可以帮助农民们安排种植、收获等农事活动,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3. 天文观测:古代人们对天文现象有着浓厚的兴趣和研究。
天文观测可以帮助人们测算时间和季节的变化,为历法和时间制度的制定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三、各文明中的具体体现1. 中国古代的历法与时间制度中国古代历法以夏历为主,基于对太阳和月亮运行轨迹的观测,形成了独特的“阴阳历”体系。
中国古代历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黄历”、“雨水历”等,它们在农业生产和社会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 古埃及的历法与时间制度古埃及人使用以太阳为基础的历法,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埃及日历。
埃及人的历法以尼罗河泛滥和农作物的生长季节为标志,帮助人们合理安排农事活动。
时间与历法概述
古代和现代的天文定时
3、以太阳系天体的运动为计量标准的历书时 (ET)
定义:
以地球公转为依据,即观测太阳位置反演 时间。是由力学定律确定的均匀时间。又称 牛顿时。
时间单位 :
1回归年(1900年回归年长度) =365.2422 历书日
1历书秒=1/365.2422×24×60×60=1/ 31556925.9747
(一年中η四次为零,四次为极大值)
日 期 4.16 6.15 9.1 12.24 2.12
5.15 7.26 11.3
η
0
00
0-
+3m48 -
+16m24
14m24s s
6m18s s
三、恒星时
定义:以春分点的周日视运动为依据建立的时间 系统。
时间单位:恒星日—春分点连续两次上中天的时 间间隔。
原子时自1972年1月1日0时正式启用。
靠全世界100多台原子钟维持,经国际时间局 统一进行数据处理,由各授时单位向全世界发布。
§2.3、世界时中的几种时间计量系统
一、真太阳时
定义:以太阳视圆面中心的周日视运动为 依据建立的时间系统。 时间单位:真太阳日—真太阳连续两次下中天的
时间间隔。 起始点:下中天 真太阳时以真太阳的时角度量:
S2S2
S3S3
R21=(x-x1) 2+(y-y1) 2+(z-z1) 2 R22=(x-x2) 2+(y-y2) 2+(z-z2) 2 R23=(x-x3) 2+(y-y3) 2+(z-z3) 2
信号传播时间 t = R/c
解方程得 x、y、z
历史中的历法与时间观念
历史中的历法与时间观念在人类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历法和时间观念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帮助我们记录时间、衡量岁月流逝,更反映了人类对宇宙运行规律的探索和对时间本质的思考。
本文将介绍历史上一些重要的历法及其背后的时间观念,带您一起走进历史的时间纵深。
一、古代历法的起源人类最初对时间的认知来源于对自然环境的观察。
古代人类主要依据太阳、月亮和星辰的位置和运行规律来制定历法。
比如古巴比伦人创立的巴比伦历,以月亮的运行周期为基准,一年共分为12个月,每个月有29或30天。
古埃及人则采用太阳历,以太阳的运行周期为基准,一年共分为12个月,每个月有30天。
这些古代历法的诞生反映了人类对于时间周期的认知和整理,但由于没有精确的测量手段,这些历法与真实的天文周期会存在一定的偏差。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开始尝试提出更加精准的历法系统。
二、儒家文化下的农历中国古代的历法以农历为主。
农历是以月亮的运行周期为基准,一年共分为12个月,每个月由农历月的初一开始,到下个月初一结束。
农历的使用在儒家文化下,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农历在中国人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传统的中国农村,农民们通常依据农历来安排种田的时间,比如春季的耕作和秋季的收割。
同时,农历也影响到中国传统节日的计算,比如春节、元宵节和中秋节等,都是根据农历日期来确定的。
然而,由于农历以月亮的周期为基准,与阳历的365天之间存在一定误差,这使得农历在与国际社会交流中存在一定的困难。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国也采用了阳历(即公历)来记录国家的公共事务。
三、罗马历法和阳历在西方文化中,罗马历法对于时间的划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公元前46年,罗马的朱利叶斯·凯撒改革了传统的罗马历法,创立了以太阳周期为基准的太阳历。
这个历法规定一年为365天,每4年再加一个闰年,确保与地球自转的周期相匹配。
朱利叶斯·凯撒的历法改革不只是为了提高时间的准确性,也是为了解决政治和社会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差(η)的概念——在天文学上时差是指真太阳时与平太
阳时的时刻差。 时差的变幅
11月3日即η=:+1η6.=4m分⊙(真-m时快)
月12日η= -14.4分(真时慢)
产生时差的原因:
① 真太阳日长有季节变化:视日-平日
2
+-2291秒秒(时段差)
② 逐日的时段差的累积导致真 时与平时产生较大的时刻差: η
出现最短和最长的时间其实并非与二分二至完全吻合(最
长冬至后12月23日,最短秋分前9月17日)。
用日晷测定真太阳时:
• 用泡沫塑料制作日晷面,将圆分为
24等分,表面时刻顺时针标记,
底面时刻逆时针标记。
φ
• 在日晷面中心垂直插入圆木棒,使
之成φ角固定于底板上。
• 使用时将晷针指向天北极,晷针日 影所指的时刻则为地方真太阳时。
(2) 量时原则 时间计量:时间是通过物质的运动形式来计量表达的 。 量时原则 :被时间计量所考察的物质运动必须具有——连续
的周期性、足够的稳定性、可测的复现性。
例如:地球自转、公转运动;机械摆;石英晶体振荡;原子谐波振荡 等。
P
2、恒星时(Sidereal Time)(28-29)
Z
Q′
★ tr
中星仪:只在天子午线上摆动,只 有纬度的变化,没有经度的变化。
Z
3、真太阳时(又称视时m⊙)
(1)真太阳——太阳的视圆面中心。
P
⊙
Q′
t⊙
(2)真太阳时的单位: 真太阳日——真太阳连续两次上中天的
Qγ
时间间隔
P′
真太阳时: 1个真太阳日= 24h m⊙ 1h m⊙ = 60m m⊙ ; 1m m⊙= 60sm⊙
则有: m⊙ =(S-α⊙)±12h
(S-⊙)>12h取负号 当 (S-⊙)<12h取正号
4、平太阳时(又称平时m)
(1)平太阳—因—为以:真视太时阳各的级平单均位角均速不度是在常天量赤,道上运行的假
想参考点。
故无法用钟表守时。
(2)平太阳时的单位:
平太阳日——平太阳连续两次上中天的时间间隔。
4、平太阳时(又称平时m)29-30 (1)平太阳——以真太阳的平均角速度在天赤道上
+29S - 21S
①公转角速度不均匀(59′±2′)/日(±8S) 成因 ②黄赤交角导致太阳每日赤经差变化(主因)
由此引出平太阳的概念
春秋分:Δα小; 冬夏至: Δα大
太阳
秋分点
59′
地球轨道
每日
59′
A
A
黄道
冬至点
P
地球
天赤道
夏至点
A
春分点
•
地球在黄道上公转,在地球上看太阳在黄道上做周年
视运动,而衡量时间的是按照第一赤道坐标系(时角),
视频
• 微博收藏“天文”
一、时间
1、时间概述
(1)时间含义 时刻:是指无限流逝时间中的某一瞬间,用以确定事件发生
的先后(如:年号、月号、日号、时、分、秒等 )。 在GPS定位测量中,通常把观测时刻称为观测历元
时段:是指任意两时刻之间的间隔,用以衡量事件经历的长 短(如:年数、月数、日数、时数、分数、秒数等) 。
γ
(1)恒星时的单位(均为常量):
地平圈
恒星日——春分点( γ )或恒星在某地
连续两次上中天 的时间间隔。
P′
恒星时(S): 1恒星日= 24恒星小时
1恒星小时= 60恒星分 1恒星分= 60恒星秒
(2)恒星时的测定:
恒星时的零点——以春分点(γ)上中天作零时起算。
即:恒星时(S)= 春分点的时角(tr) 有:S = tr
+16.4分 - 14.4分
但: m⊙的实测难, 且精度不高
平时的测定:①测定真时m⊙推算平时m:
∵ η= m⊙- m ∴ m = m⊙-η(实测 m⊙ η查表)
②测定恒星时推算平时: 平太阳是一个理论参考
∵m⊙
=(S
-α⊙)±12h
点无法直接跟踪观测。
∴代入上式得:
α m =(S - ⊙)±12h –η ( S 实测 ,α⊙ η 查表)
恒星时的测定:
恒星时的测定( γ无标志)
如图所示:设有任意恒星M,其赤经为 在恒星时为S的瞬间它的时角为tm 。
根据恒星时的定义得:S=tr=m+tm (m可在天文年历查得,tm可实测) 当天体M上中天时tm=0 ,则有:S=tr= m 结论:任何瞬间的恒星时,在数值上等
于该瞬间上中天的恒星的赤经。
由于真太阳日长有季节变化,故视时单位不是常量。
(3)真太阳时的测定:
①视时(m⊙ )的起算点: 1925年以前以真太阳上中天定为零时。有:m⊙ = t⊙ 1925年以后以真太阳下中天定为零时。则: m⊙ = t⊙ ±12h
当:t⊙ >12h 取负号; 当:t⊙<12h 取正号
恒星日与真太阳日比较:161-162 恒星日为常量 γ 春分点 ★ γ 春分点 ★(地球自转360°) 真太阳日为变量 (地球平均自转360°59′)
所以有“由黄经差造成赤经差”这一结果,这个结果就造
成二分时—21秒,二至时+21秒;这第一个原因是假定地
球公转是匀速的。事实上地球公转有快有慢,最快造成
+8秒最慢则—8秒,这是第二个原因。两者叠加的结果就
是使视太阳日长度最长达24h0m21s,最短23h59m39s。
注意地球公转的最快与最慢并不与二分或二至同步,所以
21 0 3
18 表面 6
15 12 9
3 0 21
6 底面 18
9
15 12
故 宫 的 日 晷
作业:制作日晷
②视时的测定: 粗略测定——用日晷测视时 (白昼晴天适用)
Z
P
⊙
Q′
tr
t⊙ ⊙
精确测定:
从恒星时定义式:S=tr=α⊙+ t⊙
γ P′
得:t⊙=S-α⊙
代入公式:m⊙ = t⊙ ±12h
天文台用中星仪测定恒星时在中午测的 目的是为了提高测量精度。
Z
P
★M Q′
★M
tm
tr
mαm,
γ P′
★ 大气蒙差
☆ ★
大气层
N
地球
中星仪
观测恒星过上中天(过 观测站子午圈)的一种天体 测量仪器。又称子午仪。主 要用于精确测定恒星过上中 天的时刻,以求得恒星钟的 钟差,从而确定世界时、恒 星赤经和基本天文点的经度。
运行的假想参考点。 (2)平太阳时的单位: 平太阳——平太阳连续两次上中天的时间间隔。
平太阳日——平太阳连续两次上中天的时间间隔。
平太阳日——是真太阳日长的年平均值(常量)。
平太阳时(m):
1个平太阳日= 24h m ;1h m = 60m m ; 1m m= 60sm
(3)平时的测定:
平时的起算——以平太阳下中天定为零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