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鄄城县箕山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艺术品》教案3北师大版
语文北师大九年级上册《艺术品》教学设计1
《艺术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作者相关知识。
过程与方法1. 体会本文精彩的语言描写,揣摩人物性格。
2. 运用艺术上的巧合,续写本故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人性中的丑。
1. 体会本文精彩的语言描写。
2. 从人物性格品主题。
认识人性中的丑。
自主、合作、探究教学准备熟知内容,了解情节。
教学过程一、研读课文。
1. 快速浏览全文。
2. 思考:本篇小说在故事情节安排上与《麦琪的礼物》的相似之处。
讨论后明确:1) 运用巧合的手法。
2)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3) 尾声都即高潮。
3. 激发想象。
当萨沙再送烛台时,你认为医师想说什么?写出来好,还是不写出来好?小组讨论。
明确:“天哪!我刚刚送走你前面送的!”“天哪!你怎么又来了!”“萨沙,你叫我说什么好呢!”之类包含第一反应的表达。
当然,以不写出来为好。
一是表明其骤然涌现的第一反应过于强烈,以致抑制了语言的表达。
二是前述的多种原因使他觉得说不请楚,即使说了也没有用,舌头打住了。
三是无须写出,读者也能感受到他瞬间的惊讶与不安,同时也给读者想象的自由和趣味。
4. 烛台再次回到医师的手中,这合理吗?为什么?明确:合理。
一方面,就文章而言,作者为了让这个烛台回到医师手中设了几处伏笔。
在一开头,萨沙就声言自己的母亲是收购古董的商人,这为最后烛台被当作古董收购准备了条件。
其次,萨沙在送礼的时候就为烛台只有一个而不是一对而感到遗憾。
另一方面,就萨沙母子而言,救子之恩、救己之情无以言表,母子俩人倍感激动,唯有用最好的东西来报答。
铜烛台作为祖传之物,其贵重不言而喻,可遗憾的是只有一只,好事成双,当母子再遇铜烛台定会高价收回再送恩人。
二、延伸。
发挥想象,如果你是作者,烛台还能再送下去吗?小组讨论,将本组的探讨结果写出来。
提示:1. 烛台还能再送下去。
一是从编写小说的角度来看,旧事重演是可能的,另外或许在礼物转送的过程中引起反思,会改变一些人世俗的看法,这也未尝不可。
2. 烛台不能再送下去。
2024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8课《艺术品》教案北师大版
-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艺术品鉴赏知识和技能。
-通过拓展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思维方式。
-通过反思总结,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促进自我提升。
知识点梳理
1.课文《艺术品》的基本内容和结构
-了解课文《艺术品》的主题和作者背景。
-掌握课文的整体结构和主要内容,能够概括文章的主旨和观点。
(2)关键词汇和句型的掌握:课文中有许多专业的艺术术语和复杂的句型,如何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这些关键词汇和句型,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将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3)艺术品鉴赏能力的培养:如何引导学生正确欣赏和评价艺术品,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和鉴赏能力,将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4)传统文化传承的理解:如何让学生理解和传承我国的艺术文化,增强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理解力,将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本文关键词汇:创作过程、理念、意图、解读。
-本文句型:艺术家的创作过程描述、理念的表达、作品的解读。
6.艺术品的保存和保护
-本文重点知识点:艺术品保存和保护的方法、延长艺术品的寿命。
-本文关键词汇:保存、保护、防潮、防虫、防光。
-本文句型:艺术品的保存方法、保护措施、延长寿命的策略。
7.我国的艺术文化和传统
2024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8课《艺术品》教案北师大版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2024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8课《艺术品》教案北师大版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8课《艺术品》
2.教学年级和班级:九年级
-提问与讨论:针对不懂的问题或新的想法,勇敢提问并参与讨论。
北师大初中语文九上《8艺术品》word教案 (1)
8 艺术品课前预习:通读全文,熟悉内容,能够复述课文故事情节;熟读会写生字词。
朗读全文,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相关课程标准:“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学习目标:1.把握小说的故事情节,分析医生、律师、演员等人物形象,体会作品的讽刺意味。
2.理解文章中精彩的细节描写的作用;通过情节分析来透视人物的思想及品质。
3.领悟作者对人物的态度;理解小说所揭示的社会现象。
4. 运用比较思维,比较本文与《麦琪的礼物》情节构思的相似之处。
评价任务:初读课文把握文章的线索和故事情节2、画出文中描写评价艺术品的句子,把握作品中的人物形象3、开展交流,分析探究本文表现的主旨4、对比思维,比较本文与《项链》情节的相似之处。
教学过程:一.导入设计同学们你所认为的艺术品都有哪些?它应该具备哪些特征?(小组合作交流,各抒己见)教师归纳总结:无功利、供欣赏、审美性、艺术性。
并投影展示一些艺术品的图片今天我们来学习契诃夫的小说《艺术品》,看看小说中的人物是怎样看待艺术品的。
二.自主学习1、学生交流课下收集的有关作家、作品的信息。
2、学生自渎课文,标出自己认为重点的、难写的、易混淆生字词,并在小组内交流。
3、老师投影出示本课重点字词,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4、找出文章的线索,简单概括故事情节。
出示问题:本文线索是什么?主要情节有哪些?你能用一两句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吗?学生讨论交流,思考回答。
(本文线索是一件艺术品——古铜烛台;故事情节主要有:萨沙母子为报答医生的救命之恩,把一个古铜大烛台作为礼物送给医生医师迫于世俗的压力将古铜大烛台转赠给律师律师以同样的理由把烛台转赠给喜剧演员,喜剧演员又以同样的理由把烛台脱手古铜烛台最后又回到医师的手里。
)5、把不明白或者感受深刻的地方勾画、标记出来,把自己不懂的地方或感受写在文白处。
《艺术品》教学设计(北师大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艺术品》教学设计(北师大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艺术品》教学设计(北师大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一、教学背景在新的教育改革下,艺术教育作为一门重要的必修课程,在中学阶段的教育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学习艺术可以在学生的发展中起到很多积极的作用,从而培养出艺术素养和审美情操。
《艺术品》作为九年级的必修教材,必须要有一套系统的教学设计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程知识和技能。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艺术品的概念及其分类。
(2)学习艺术品的审美特征和审美价值。
(3)了解艺术品的历史和社会背景。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对艺术品的敏感性,用深度、广度、高度的角度进行艺术品的分析,理解其内涵、外延。
(2)能够通过艺术品的形式及其表现形式获取艺术品的文化和历史信息。
(3)能够发表自己的观点,对艺术品做出评价以及表达自己的艺术情感。
3、情感目标(1)通过艺术品,能够感悟艺术的力量,培养自己的艺术情感和审美情趣。
(2)能够发现生活的美,用艺术的眼光看待生活,用自己的创造力实现美的追求。
三、教学内容本单元教学内容主要涉及以下方面:1、艺术品的定义和分类2、艺术品的审美特征和评价3、不同艺术品的鉴赏4、艺术品与历史及社会背景四、教学策略1、情境式教学策略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创造情境与学生建立联系,提高学生对于艺术品的兴趣和热情。
2、问题导向学习策略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提供一系列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发散思维,探究问题,从而更好地理解、掌握知识以及培养能力。
3、情感驱动教学法通过艺术品的鉴赏,让学生感知艺术作品的情感内核,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情感。
五、教学活动1、艺术品分类教师先介绍艺术品的分类,然后给出一组选自不同时期和不同艺术门类的艺术品的图片,由学生自己来确定分类。
然后在课堂上讨论这些图片的分类是否合理,从而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艺术品的分类方法。
2、艺术品鉴赏教师向学生展示一幅艺术品,让学生自己去感知并用各种手段来分析,如用绘画、雕塑、音乐等方法来分析艺术品的形式,用符号、象征等方法来分析艺术品的寓意与思想,最后学生发表自己对于这个艺术品的评价。
山东省鄄城县箕山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8课《艺术品》教案3 北师大版
8 《艺术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生平及相关知识。
2. 体会本文精彩的与语言描写,揣摩人物性格。
3. 学习本文的写作技巧。
4.运用艺术上的巧合,续写本故事。
教学安排 2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要点及步骤一、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麦琪的礼物》,请问,它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学生回答)对,讲了一对贫贱夫妻在圣诞节互赠礼物的故事,他们肯为爱牺牲、付出,让我们从中感受到了人性的美。
今天我们还将学习一篇与礼物有关的故事,契诃夫的《艺术品》。
板书课题。
二、听读课文。
三、思考:你认为怎样的物品才算艺术品?它应该具备那些特性?小组合作探究,各抒己见。
要点提示:无功利供欣赏审美性艺术性幻灯演示几件艺术品。
四、走近作者。
契诃夫(1860---1904),十九世纪末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大师之一,他的作品大多数取材于中等阶层的“小人物”的平凡生活,揭露了反动统治阶级的残暴,抨击了沙皇的专制制度。
他是一位幽默讽刺大师,其作品情趣隽永、文笔犀利,代表作有《装在套子里的人》、《小公务员之死》、《变色龙》等。
五、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快速浏览全文,划出关键词句。
2、你读了本文后,解读出的关键词或句是什么?(自己总结或找原文中的词)要点提示:艺术诚恳世俗虚伪3、现在请大家看一副法国作家丢勒的油画《夏娃》。
(幻灯演示)4、复述故事。
(小组讨论、交流)明确:萨沙为感激医师救命而送祖传裸女铜烛台,但医师认为有伤风化转送别人,礼物在几个人手中转送,后有回到了医师的手中。
5、细读课文,了解课文情节结构。
讨论后明确:本文以时间为序,以医师为主人公叙事。
萨沙送礼医师受礼转送返回六、探究活动。
1、医师、律师、演员对大烛台的反应的基本模式是什么?明确:反应的基本模式是高兴的接受后经国激烈的思想斗争后再转送。
2、文中的医师、律师、演员喜欢这件礼物吗?他们为何都要将礼物转手他人?明确:喜欢。
因为烛台上有两个装束的夏娃一样的女人,他们不敢留下来。
北师大版语文九上《艺术品》word教案
艺术品教课方案(一)讲堂教课要求:【教材剖析】小说构想奇妙新奇,一件裸女烛台的艺术品经过一番周折从头又回到它的原点,充满了戏剧性和喜剧色彩。
契诃夫的独到之处在于他不重视仔细和全面地描述、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而是经过风趣风趣略带嘲讽的语言来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和精神状态。
【教课目的】1.感觉作者淡淡的风趣和辛辣的嘲讽。
2.体会细节描绘在小说中的作用。
【教课要点】构想精良、深沉的艺术细节。
【教课难点】风趣风趣背后的思虑。
8 艺术品(第 1 课时)【教课建议】1.文学知识导入。
教师播放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图片。
教师经过介绍文学知识导入:《项链》的作者莫泊桑、《麦琪的礼品》的作者欧·亨利都是我们所熟知的短篇小说家,再加上我们今日课文的作者契诃夫,他们并称为欧洲三大短篇小说大师。
《艺术品》更是充足弘扬契诃夫一向的风格——开朗的欢喜、淡淡的风趣和辛辣的嘲讽。
2.作者简介。
借助多媒体展现作者资料及图片。
3.检测预习字词。
可用多媒体投影。
4.整体感知课文。
请同学来概括小说故事情节。
5.剖析课文。
指引同学对以下问题进行剖析:(1)契诃夫的这篇小说故事情节特别奇妙,请试着从伏笔、结局、构造几个方面来剖析它的奇妙之处。
(2)萨沙、律师、演员等人物的形象是经过大批的细节描绘来表现的,请同学们找出他们的细节描绘之处,并加以剖析。
8 艺术品(第 2 课时)【教课建议】1.复习导入。
教师指引学生回想上节课内容,回首《艺术品》中医生、律师、演员的刻画手法,学生已能领会到契诃夫在这篇课文的嘲讽、风趣,这节课里将详细剖析风趣感的由来。
2.谈论沟通。
(1)请学生谈论小说经过对医生、律师、演员的刻画,嘲讽、批评了什么?(2)请大家谈论小说结尾处萨沙再送烛台,医师为何呆若木鸡?(3)请试着补出医师原想说的话,并进一步商讨是说出来好仍是不说出来好?(4)请学生假想一下烛台还可以再送下去吗?其原由是什么?3.拓展延长。
比较课文在故事情节的安排上与《麦琪的礼品》相像和不一样之处。
北师大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8课《艺术品》教案2
《艺术品》教案教学内容分析这一单元的课文是同一体裁不同构思方式的比较阅读。
北师版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麦琪的礼物》《艺术品》《悔的边缘》《百合花》四篇文章都是小说,在故事情节上多多少少都有某些巧合现象,但他们的结尾构思却各具特色:《麦琪的礼物》结尾是出乎意料的“欧亨利式”结尾,《悔的边缘》属于无结尾式结尾,《百合花》属于高潮式结尾,《艺术品》是属于高潮循环式结尾。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作者生平及相关知识。
2、方法与技能目标:(1)熟悉课文内容,创造性复述课文。
(2)品味赏析精彩的小说语言,揣摩人物内心,理解小说主题。
(3)运用艺术上的巧合,认识情节的精巧,续写小说结尾。
3、道德情感目标:认识人性中的虚伪和世俗的一面,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分析1、语言描写。
2、人物性格。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今年夏天,金安苑小区对面的仁和广场上摆放着许多大小不一、形态各异、色彩缤纷绚烂、造型精致美观的瓷器,请问它们是用来做什么的?(学生回答:观赏的欣赏的)因为它们给人们带来了视觉上的美感,带来了精神或心灵上的愉悦,这些瓷器已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物品,而是(学生:艺术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契诃夫写的小说《艺术品》,看看人们通过作为礼物的艺术品表现了怎样的内心世界。
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走近作者学生介绍作者契诃夫。
契诃夫(1860---1904),十九世纪末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大师之一,他的作品大多数取材于中等阶层的“小人物”的平凡生活,揭露了反动统治阶级的残暴,抨击了沙皇的专制制度。
他是一位幽默讽刺大师,其作品情趣隽永、文笔犀利,代表作有《装在套子里的人》、《小公务员之死》、《变色龙》等。
三、自主学习,电子屏幕出示学习要求。
要求:1、在预习的基础上阅读小说,熟悉情节,考虑以医师的口吻、身份复述故事。
2、结合全文内容,以“这是一件___________的艺术品”句式,从不同角度概括你对这个烛台的认识。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艺术品》教案-最新学习文档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艺术品》教案内容预览:第8课《艺术品》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作者相关知识。
过程与方法 1. 体会本文精彩的语言描写,揣摩人物性格。
2. 运用艺术上的巧合,续写本故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人性中的丑。
1. 体会本文精彩的语言描写。
2. 从人物性格品主题。
认识人性中的丑。
自主、合作、探究教学准备熟知内容,了解情节。
教学过程一、研读课文。
1. 快速浏览全文。
2. 思考:本篇小说在故事情节安排上与《麦琪的礼物》的相似之处。
讨论后明确:1)运用巧合的手法。
2)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3)尾声都即高潮。
3. 激发想象。
当萨沙再送烛台时,你认为医师想说什么?写出来好,还是不写出来好?小组讨论。
明确:天哪!我刚刚送走你前面送的!天哪!你怎么又来了!萨沙,你叫我说什么好呢!之类包含第一反应的表达。
当然,以不写出来为好。
一是表明其骤然涌现的第一反应过于强烈,以致抑制了语言的表达。
二是前述的多种原因使他觉得说不请楚,即使说了也没有用,舌头打住了。
三是无须写出,读者也能感受到他瞬间的惊讶与不安,同时也给读者想象的自由和趣味。
4. 烛台再次回到医师的手中,这合理吗?为什么?明确:合理。
一方面,就文章而言,作者为了让这个烛台回到医师手中设了几处伏笔。
在一开头,萨沙就声言自己的母亲是收购古董的商人,这为最后烛台被当作古董收购准备了条件。
其次,萨沙在送礼的时候就为烛台只有一个而不是一对而感到遗憾。
另一方面,就萨沙母子而言,救子之恩、救己之情无以言表,母子俩人倍感激动,唯有用最好的东西来报答。
铜烛台作为祖传之物,其贵重不言而喻,可遗憾的是只有一只,好事成双,当母子再遇铜烛台定会高价收回再送恩人。
二、延伸。
发挥想象,如果你是作者,烛台还能再送下去吗?小组讨论,将本组的探讨结果写出来。
提示:1. 烛台还能再送下去。
一是从编写小说的角度来看,旧事重演是可能的,另外或许在礼物转送的过程中引起反思,会改变一些人世俗的看法,这也未尝不可。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第8课《艺术品》教案 北师大版
8. 艺术品1教学目标1、梳理精巧构思的情节。
2、品析鲜活典型的人物。
3、赏析幽默讽刺的语言。
2学情分析契诃夫是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之一。
他的短篇小说是世界文学的精品,比如《套中人》、《变色龙》等短篇为喜欢他作品的读者耳熟能详,哪怕是不同的国度和民族。
文学史把将契诃夫的小说创作分成三个阶段,1880-1886 年被称作“契洪特阶段”。
此时正值反动势力最为猖獗、社会气氛令人窒息的历史时期,进步思想备受禁锢,庸俗无聊的书报刊物应运而生。
初入文坛的契诃夫用不同笔名,如安托沙、安托沙·契洪特、无脾人等,发表了仅供人消遣解闷的滑稽故事作品。
北师大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机缘巧合”中的课文《艺术品》就诞生于这一阶段。
小说构思巧妙新颖,一件裸女烛台的艺术品经过一番周折重新又回到它的原点,充满了戏剧性和喜剧色彩。
作品以平凡的日常生活现象为情节基础,截取富有典型意义的片断,以小见大地概括出生活的本质。
叙述笔法客观而又含蓄,构思布局别具匠心,细节和心理描写精彩生动,人物语言幽默讽刺,故事结尾耐人寻味,是契诃夫短篇中的翘楚。
作为初中生接触到的外国小说教材,可以从多角度去挖掘文本的意义,对学生提高鉴赏小说的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同时也可以初步了解中外文学、世界文学的迥异和异彩纷呈的特点。
3重点难点品析鲜活典型的人物。
赏析幽默讽刺的语言。
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简介作者在十九世纪的俄国,有一位伟大的作家,(出示契诃夫照片及简介)他和美国的欧亨利、法国的莫泊桑被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大师”。
他用生花妙笔,描画出《变色龙》等诸多作品。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语言艺术大师契诃夫为我们描画的《艺术品》。
活动2【讲授】二、整体感知—梳理精巧构思的故事情节1、快速浏览课文,思考:围绕着艺术品出现了哪些人物?他们之间又发生了什么故事?2、以艺术品为第一人称,创造性地复述故事情节。
教师小结:这件艺术品经过一番周折重新又回到了它的原点,出乎人们意料之外。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艺术品》教案
九年级上册《艺术品》教案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艺术品》教案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艺术品》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作者相关知识。
过程与方法1、体会本文精彩的语言描写,揣摩人物性格。
2、运用艺术上的巧合,续写本故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人性中的丑。
教学重点1、体会本文精彩的语言描写。
2、从人物性格品主题。
教学难点认识人性中的丑。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准备熟知内容,了解情节。
教学过程一、读课文,引入新授。
二、明确文章结构。
说话——对话,仅插入一段对艺术品的介绍。
三、读课文,感知对话中人物的手段和性格。
1、小伙子的'手段:感大恩——表恳切——显贵重——吹其美——吹捧人——用威逼——表真诚2、医师的人品:爱病人——高风格——讲廉洁——有尊严——顾影响——有礼节——讲情理(实质呢?)3、如何处理一个见不得人的物品呢?送给:大恩人——好朋友——坏蛋——古董商——大恩人身份:救命者——医师——律师——演员——古董商4、开头的愁眉苦脸为何?5、最后写律师给演员、演员给老太婆的过程否?可猜想,有意味,写法不流于重复。
6、律师送法与意识和小伙子的方法相似否?外表身份不同,本质一样。
7、用一个物品检验出了什么?四、讲出个人对文义及结构的理解。
五、得出中心。
六、由文章看作者,得出写作特点。
七、学生小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体会主题。
板书设计大烛台外表不实用、淫恶质地贵重人外表很贵重内心却很丑恶作业布置全品练习册课后反思。
2019最新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第8课《艺术品》教案 北师大版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导入】《艺术品》
文学常识导入。教师播放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图片。教师通过介绍文学常识导入:《项链》的作者莫泊桑、《麦琪的礼物》的作者欧·亨利都是我们所熟知的短篇小说家,再加上我们今天课文的作者契诃夫,他们并称为欧洲三大短篇小说大师。《艺术品》更是充分发扬契诃夫一贯的风格——爽朗的欢乐、淡淡的幽默和辛辣的讽刺。
【讲授】评析资料
删繁就简写人物——读契诃夫的《艺术品》(毕胜)
契诃夫的短篇小说是世界文学的精品,他的《套中详,哪怕是不同的国度和民族。《艺术品》同样是契诃夫短篇中的翘楚。
小说通过“一件艺术品”,折射出世态人心。形象的丰富性,故事的生动性,语言的精到和情节的完整,几近成为短篇小说中最为规范的艺术品。
(4)结局都是高潮,都既如此巧合又如此必然。
不同之处:收尾方式不同。
收尾处《麦琪的礼物》引发后文议论,点明了什么才是真正的聪明人,表达了作者对为对方而牺牲了自己最宝贵的东西的做法的肯定。
本篇课文首尾衔接,形成闭合性环形结构。让萨沙再送烛台,医师却目瞪口呆这一富有戏剧性的情节收尾,戛然而止,读者能感受到他瞬间的惊讶与不安,同时也给读者想象的自由和趣味。
【讲授】作者简介
契诃夫于1860年1月29日出生在俄国一个杂货店老板家。他从小生活困苦,靠当家庭教师维持生活和求学。1884年从莫斯科大学医学系毕业后当了一名医生。与社会和人民的广泛接触,丰富了他的阅历,为日后的创作积累了素材。从入学的第二年开始,契诃夫便在一些幽默刊物上发表短篇小说。在20多年的创作活动中他共写了400多篇中、短篇小说,10多个剧本。创造了一种风格独特、言简意赅、艺术精湛的抒情心理小说。他截取平凡的日常生活片段,凭借精巧的艺术手法对生活和人物作真实描绘和刻画,不动声色地展示重要的社会内容。他认为“天才的姊妹是简练”“写作的本领就是把写得差的地方删去的本领”。
北师大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8艺术品word教案(2)
课题:《艺术品》《艺术品》(1课时)课前预习:了解作者的相关常识,朗读课文。
完成《语文助学》预习积累部分。
相关课程标准: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生平及相关知识。
2. 体会本文精彩的与语言描写,揣摩人物性格。
3. 学习本文的写作技巧,续写本故事。
评价任务:采用朗读的方法,初步感知内容。
小组合作,借助问题完成目标二的达成度。
教学设计:一、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麦琪的礼物》,请问,它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讲了一对贫贱夫妻在圣诞节互赠礼物的故事,他们肯为爱牺牲、付出,让我们从中感受到了人性的美。
今天我们还将学习一篇与礼物有关的故事,契诃夫的《艺术品》。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主解决问题1.作者简介《艺术品》选自《》,作者______.是______世纪___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与____国的_______, ____国的______被并称为________________.契诃夫的作品大多数取材于中等阶层的“小人物”的平凡生活,揭露了反动统治阶级的残暴,抨击了沙皇的专制制度。
代表作有《装在套子里的人》《小公务员之死》《变色龙》2.读出下列红色字的读音腋下( ) 擤鼻子( )撩人心弦( ) 乌烟瘴气( )神采焕发( ) 战战兢兢( )三、再读课文,整体把握。
1.一句话概括本文的情节萨沙为感谢医师救命而送祖传铜烛台,但医师认为有伤风化转送别人,礼物在几个人手中转送,后来又回到了医师的手中。
2、医师、律师、演员对大烛台的反应的基本模式是什么?明确:反应的基本模式是高兴的接受后经国激烈的思想斗争后再转送。
3、文中的医师、律师、演员喜欢这件礼物吗?他们为何都要将礼物转手他人?明确:喜欢。
因为烛台上有两个装束的夏娃一样的女人,他们不敢留下来。
优质课九年级语文上册北师大版课件《艺术品》说课课件3
8 艺术品
契诃夫
教材分析
《艺术品》是北师大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四单 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是俄国作家契诃夫的短篇小 说。 小说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萨沙为感激医师 救命而送祖传裸女铜烛台,但医师认为有伤风化 转送别人,礼物在几个人手中转送,最后又回到 了医师的手中。小说借这样一个故事,反映了社 会不同阶层人的虚伪性。
5.品读探究,领会结尾妙处(5分钟)
①烛台再次回到医师的手中,是否出乎你的 意料?为什么? (设计意图:学习本文精巧的情节安排,了解 伏笔的巧妙之处。) ②假如你是那位医师,原想说的那一句话应 该是什么?作者为什么没有让他说出来?你认为 烛台还能再送下去吗?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再次领 会结尾的妙处。)
学生分析
作为九年级上学期的学生,此前已 经学习过《最后一片藤叶》《项链》 《珠宝》等外国小说名篇,对小说阅读 相关知识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本课之前, 刚刚学习了编排在前面的另一篇小说 《麦琪的礼物》。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作者生平及相关知识。 过程与方法: (1)熟悉课文内容,创造性复述课文。 (2)品味赏析精彩的小说语言,揣摩人物内心, 理解小说主旨。 (3)运用艺术上的巧合,认识情节的精巧,续写 小说结尾。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人性中的虚伪和世俗的一 面,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通过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分析 人物性格特点。
2.走近作者(2分钟)
学生简介作者,其他同学补充。重点强调其 国籍和代表作品。 契诃夫(1860---1904),十九世纪末俄国批 判现实主义作家,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大师之一, 他的作品大多数取材于中等阶层的“小人物”的 平凡生活,揭露了反动统治阶级的残暴,抨击了 沙皇专制制度。他是一位幽默讽刺大师,其作品 情趣隽永、文笔犀利,代表作有《装在套子里的 人》《小公务员之死》《变色龙》等。 (设计意图:了解作者及其作品风格,强调 考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艺术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生平及相关知识。
2. 体会本文精彩的与语言描写,揣摩人物性格。
3. 学习本文的写作技巧。
4.运用艺术上的巧合,续写本故事。
教学安排 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及步骤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麦琪的礼物》,请问,它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学生回答)对,讲了一对贫贱夫妻在圣诞节互赠礼物的故事,他们肯为爱牺牲、付出,让我们从中感受到了人性的美。
今天我们还将学习一篇与礼物有关的故事,契诃夫的《艺术品》。
板书课题。
二、听读课文。
三、思考:你认为怎样的物品才算艺术品?它应该具备那些特性?
小组合作探究,各抒己见。
要点提示:无功利供欣赏审美性艺术性
幻灯演示几件艺术品。
四、走近作者。
契诃夫(1860---1904),十九世纪末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大师之一,他的作品大多数取材于中等阶层的“小人物”的平凡生活,揭露了反动统治阶级的残暴,抨击了沙皇的专制制度。
他是一位幽默讽刺大师,其作品情趣隽永、文笔犀利,代表作有《装在套子里的人》、《小公务员之死》、《变色龙》等。
五、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快速浏览全文,划出关键词句。
2、你读了本文后,解读出的关键词或句是什么?(自己总结或找原文中的词)
要点提示:艺术诚恳世俗虚伪
3、现在请大家看一副法国作家丢勒的油画《夏娃》。
(幻灯演示)
4、复述故事。
(小组讨论、交流)
明确:萨沙为感激医师救命而送祖传裸女铜烛台,但医师认为有伤风化转送别人,礼物在几个人手中转送,后有回到了医师的手中。
5、细读课文,了解课文情节结构。
讨论后明确:
本文以时间为序,以医师为主人公叙事。
萨沙送礼医师受礼转送返回
六、探究活动。
1、医师、律师、演员对大烛台的反应的基本模式是什么?
明确:反应的基本模式是高兴的接受后经国激烈的思想斗争后再转送。
2、文中的医师、律师、演员喜欢这件礼物吗?他们为何都要将礼物转手他人?
明确:喜欢。
因为烛台上有两个装束的夏娃一样的女人,他们不敢留下来。
3、作者对医师、律师、演员的表现持什么态度?小说想以此表现怎样的主题?
讨论后明确:
作者对医师、律师、演员的表现持讥讽的态度。
小说借一件艺术品多次被转送的故事,反映了社会不同阶层人的虚伪性。
七、拓展延伸
读完本文后你有什么启示?
小组讨论,选出本组发言人
八、小结。
在本文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纯粹客观的世界,里边没有作家个人的无休止的唠叨,也没有哲学式的议论,更没有对政治的愤恨以及偏激的固执。
这是一个完全需要读者自己去理解的世界。
九、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体会本文语言的简洁、明快。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及步骤。
一、导入。
契诃夫有句名言:“简洁是天才的姊妹。
”其开篇简洁利落,就像是泉水一般自然而然地涌
现,结尾严格遵循他的小说情节的发展逻辑,绝没有欧亨利式的异峰突起,只有朴素与平淡的尾声,却更发人深省。
本节课我们将深入研讨课文。
板书课题。
二、研读课文。
1、快速浏览全文。
2、思考:本篇小说在故事情节安排上与《麦琪的礼物》的相似之处。
讨论后明确:
1)运用巧合的手法。
2)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3)尾声都即高潮。
3、激发想象。
当萨沙再送烛台时,你认为医师想说什么?写出来好,还是不写出来好?
小组讨论。
明确:“天哪!我刚刚送走你前面送的!”“天哪!你怎么又来了!”
“萨沙,你叫我说什么好呢!”之类包含第一反应的表达。
当然,以不写出来为好。
一是表明其骤然涌现的第一反应过于强烈,以致抑制了语言的表达。
二是前述的多种原因使他觉得说不请楚,即使说了也没有用,舌头打住了。
三是无须写出,读者也能感受到他瞬间的惊讶与不安,同时也给读者想象的自由和趣味。
4、烛台再次回到医师的手中,这合理吗?为什么?
明确:合理。
一方面,就文章而言,作者为了让这个烛台回到医师手中设了几处伏笔。
在一开头,萨沙就声言自己的母亲是收购古董的商人,这为最后烛台被当作古董收购准备了条件。
其次,萨沙在送礼的时候就为烛台只有一个而不是一对而感到遗憾。
另一方面,就萨沙母子而言,救子之恩、救己之情无以言表,母子俩人倍感激动,唯有用最好的东西来报答。
铜烛台作为祖传之物,其贵重不言而喻,可遗憾的是只有一只,好事成双,当母子再遇铜烛台定会高价收回再送恩人。
三、延伸。
发挥想象,如果你是作者,烛台还能再送下去吗?
小组讨论,将本组的探讨结果写出来。
提示:
1、烛台还能再送下去。
一是从编写小说的角度来看,旧事重演是可能的,另外或许在礼物转送
的过程中引起反思,会改变一些人世俗的看法,这也未尝不可。
2、烛台不能再送下去。
一是从本小说精妙的环形结构,尾声即高潮的巧妙构思,结局是主题的
总结性深化,结局引人遐想,趣味良多,不应再画蛇添足写下去。
二是从世俗的现状将继续下去的角度,读者可以想象将出现的情况无须再作交代。
三十医师或许意识到了烛台的价值,有了新的想法而不再送走了。
四、知识拓展。
1、契诃夫的幽默之源。
2、“契诃夫式的答非所问”。
五、学以致用。
请结合课文的结尾再续写一段话,想想医师会怎么处理这件艺术品。
1、充分发挥想象,体会医师、律师等人的内心活动。
2、想象应合乎人物性格,体现小说主题。
六、品味词句,体会本文的写作风格。
1、“原来是这么一个玩意儿
......的玩意儿!妙极
..
....,这是魔鬼才想得出
.......!”他大笑道,“啊,见他的鬼
了.!迷.人啊
.....的?”
..!你是从哪儿弄来这么一个可爱的东西
2、“大夫!”他上气不接下气地开口说,“您想想我的高兴劲
...吧!说来也是您走运
..,我们总算个
您的大烛台配成了对
...了。
……我是母亲的独根苗。
……您救了我的命。
……”
....!……妈妈快活极
3、萨沙由于满心感激
..,把一个大烛台放在医师面前。
....而发抖
4、化妆室一直充满兴奋的叫声
.....。
.....和类似马嘶的声音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后归纳文章写作风格:
①语言明快,朴素平淡,发人深省。
②情节生动,结构紧凑,短小精悍。
七、小结。
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我们真正体味到了契诃夫小说的魅力,风格质朴,语言精练,篇幅简短,情节简单,不靠悬念吸引读者,但自有一种震撼人的力量。
同学们有机会,应多读读契诃夫的作品。
八、布置作业。
运用艺术上的巧合,仿写一篇小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