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专题一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1.3.1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1导学案无答案苏教版必修12017102334.doc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必修2苏教《专题1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第三单元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298教案课件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必修2苏教《专题1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第三单元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298教案课件教学设计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思路根据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学理论,学生应积极主动地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亲自探索或“发现”应得出的结论或规律性知识,并发展他们发现学习的能力。

依据这一理论,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原子结构的模型演变史中,设计由学生自主阅读、探索、归纳的教学过程,让学生自己积极主动的去发掘课本中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并能自己做出总结。

“作为教师,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使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使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

所以在以氧化镁的形成过程为例从原子核外电子得失情况分析发生化学反应的本质时,循循诱导,并最终由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教会学生探索规律的方法。

创新学习理论提出人要在急剧变化和发展的社会中生存发展,不仅在于学习已有的知识经验,即维持性学习,更要重视面向未来发展需要,在解决自己面临的新的问题中进行的创新性学习。

本课教学从科学家探索物质构成奥秘的史实中让学生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在了解了化学学科发展的趋势,学习了科学家的探究精神之后,培养起学生创新学习的意识。

我们现在培养的学生都将在信息化社会里寻求生存和发展,如果学生在学校教育阶段里没有能够培养对知识不断探索和创新的欲望,没有形成一种科学思维的习惯和能力,将很难在今后踏入社会的过程中得到补偿。

因此课堂教育不仅仅要使学生学会知识,更要通过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形成对知识的浓厚兴趣和进一步发展的愿望,并获得一些思维方法,形成自主思考的习惯。

二、学习任务分析1、《课程标准》的要求:①知道化学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了解20世纪化学发展的基本特征和21世纪化学的发展趋势。

②认识实验、假说、模型、比较、分类等科学方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

③知道元素、核素的涵义。

④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的基本要求:①通过了解原子结构模型演变的历史,体验科学家探索原子结构的艰难过程,认识实验、假说、模型等科学方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

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专题1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教案及教学反思

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专题1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教案及教学反思

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专题1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家研究物质世界的思想、方法和成就。

2.了解物质的基本结构和本质,建立物质、质量和分子之间的关系。

3.实现“知识-技能-情感-价值观”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与科学精神,强化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1.化学家的主要成就、思想和方法。

2.物质的基本结构和本质。

3.化学式、分子式和原子量的应用。

2.2 教学难点1.化学家的思想和方法与实验结合的特殊性。

2.化学式、分子式和原子量的应用方法和习惯。

三、教学方法1.教师讲授法:介绍化学家的主要成就、思想和方法。

并通过精讲解析掌握化学式、分子式和原子量等基本知识。

2.实验教学法:通过简单实验、演示,让学生感受和了解物质的本质和基本结构。

3.课堂练习法:通过多种形式的课堂练习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练习中掌握知识。

四、教学流程4.1 教学内容概述本课程将学习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及其特征。

4.2 具体教学流程步骤一:导入1.引入“物质”、“化学家”的概念,以“物质”作为主线。

\r2.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呈现物质的种类、物态与形状,双方互动,贴近生活,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步骤二: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及其特征1.单位一:化学家的主要成就、思想和方法,让学生了解化学家们对物质世界的研究和认识。

2.单位二:物质的基本结构和本质,介绍和解析物质内部特性、构成以及性质等。

3.单位三:化学式、分子式和原子量的应用,让学生掌握这些词汇的应用和习惯。

步骤三:实验教学1.小组分工合作,通过对一些基本实验进行实测,让学生亲自感受和掌握物质性质、结构等基本知识。

2.实验操作中,教师指导,学生按步骤自主实施操作,课堂检查,规范操作,强化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意识,加深学生们对于实验操作规范化和安全性的理解和意识。

步骤四:课堂练习针对该单元所学知识进行小组练习和课堂测验,通过编题和答题深化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

高中化学专题1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第三单元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1.3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教案1苏教版必修1

高中化学专题1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第三单元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1.3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教案1苏教版必修1

1.3.1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学习目标知识技能:对原子结构有个基本的认识。

过程方法:采用学生自主讨论的方法,多创设情景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得出结论。

多考虑利用多媒体手段给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素材,深入浅出地向学生介绍科学家对原子结构的最新认识成果。

情感态度:从科学家探索物质构成奥秘的史实中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并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索的热爱。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情景设计1.化学家已经发现和创造了2000多万种化学物质,这么多的化学物质是由什么微粒构成的?请同学们观察教材图1-24,分析金属铜、氯化钠、水是由什么微粒构成的。

2.原子,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个名词,但人类对原子的认识和探索已经历了2500多年的漫长历史。

直到20世纪80年代科学家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观察到物体表面的原子,才对原子结构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展示图片:图1 原硅晶体图2 用隧道扫描显微镜观测到的硅晶体表面图3 氦原子结构示意图引入新课:问“原子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个名词,你有没有思考过下列问题?”⑴原子到底是一个什么“东西”?⑵科学家眼里的原子是怎样的?⑶科学家是怎样探索原子结构的?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各阶段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各有什么样的特点?教师引导:欲了解这些内容,请同学们自学教材内容。

交流讨论:(师生一起)整理归纳:一、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学生阅读教材,试着总结填写】⒈德谟克利特的古代原子学说。

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是奠基人,他认为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是万物变化的根本原因。

⒉道尔顿的近代原子学说。

英国科学家是的创始人。

他认为物质都是由构成的,原子是不可分割的,同种原子的质量和性质都。

⒊汤姆生的“西瓜式”原子结构模型。

英国科学家发现了电子,他认为,其中镶嵌着许多电子,中和了正电荷,从而形成中性原子。

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原子是可以再分的。

⒋卢瑟福的带核原子结构模型。

物理学家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现象,指出原子是由和构成的,带正电荷,位于,它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带负电荷,在原子核周围空间作高速运动,就像行星环绕太阳运转一样。

高中化学必修2苏教《专题1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第三单元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341教案课件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必修2苏教《专题1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第三单元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341教案课件教学设计

1课题:专题1第三单元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班级:授课地点:教学目标1.通过原子结构演变历史,了解科学与技术的相互依存与促进作用,体验实验与理论的辩证发展关系,认识继承与批判对创造性工作的推动作用。

2.了解常见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情况,能归纳核外电子排布的一般规律,认识核外电子能量的特点。

3.了解原子内部结构及其内部质子、中子、电子的基本关系,了解核素、同位素的概念及与元素概念的关联。

4.知道化学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了解化学学科的发展趋势。

教学重点原子模型发展历程的启示;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核素、同位素的概念及与元素的关系。

教学难点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特征;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新知学习】【图文展示】PPT展示视频:从千亿光年到0.1飞米。

【衔接1】科技发展与探索物质微观结构有密切关联。

化学主要在原子层次研究物质。

【指导阅读】P.27-29原子结构模型演变,结合PPT讲述各模型要点。

【归纳小结】PPT整理归纳原子结构模型演变主要过程【问题集1】①科学家对前人的研究除继承以外还有什么更重要的思维特征?②从原子结构模型演变过程的了解中,你觉得科学与技术发展是什么样的关系?【衔接2】高中阶段主要利用玻尔原子结构模型学习原子结构知识。

【图文展示】展示1~18号元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提示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特点。

【欣赏体验】【阅读思考】【整理识记】【讨论概括】【归纳整理】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一般规律。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求知欲。

通过了解原子模型的演变史,了解科学探索的艰辛过程,认识科学与技术的辩证关系,从中认识科学理论发展中继承与批判的重要作用。

能认识随技术的发展,科学理论也可能证伪。

通过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一般规律,能书写常2【归纳整理】【拓展延伸】【问题集2】①请标出钠、镁的氧化物与氯化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

②整理元素的化学性质、化合价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高中化学专题1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第三单元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1.3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教案苏教版必修1

高中化学专题1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第三单元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1.3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教案苏教版必修1

第三单元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学情分析:在初中《科学》中,学生已经初步了解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历史,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知道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初步了解质子、中子、电子的质量、电性关系;已初步了解元素和同位素的概念及同位素的应用。

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和原子结构示意图的书写在《科学》教材中未涉及,但在初高中衔接教育中已作初步讲解,学生基本可以写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教材分析:本单元的编排在化学学习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在前两个单元中,学生已经认识到了化学世界物质的精彩纷呈,了解到了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的多样性。

在有这些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将学生从宏观的物质世界带入化学的微观世界。

在本单元中主要介绍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和原子的构成等内容,再在《化学2》中系统学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和元素周期表的知识。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原子结构模型演变的历史。

2.了解钠、镁、氧等常见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情况,知道它们在化学反应中通过电子得失使最外层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的事实。

通过氧化镁的形成了解镁跟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的本质。

3.了解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绝大多数原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能根据原子组成符号判断原子的构成。

知道核素、同位素等概念。

过程与方法:1.通过了解原子结构模型演变的历史,让学生体验科学家探索原子结构的艰难过程,认识实验、假说、模型等科学方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

2.通过学生自主讨论原子中质子、中子、电子及质量数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

3.通过氧化镁形成过程的分析,以及化合物的化学式的书写,让学生学会推理、归纳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科学家探索物质构成奥秘的史实中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并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索的热爱。

通过氧化镁形成过程的分析,让学生从宏观走向微观,领悟化学反应的本质。

教学重点:1.构成原子的微粒之间的量的关系。

高中化学必修2苏教《专题1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第三单元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499教案课件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必修2苏教《专题1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第三单元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499教案课件教学设计

第3单元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课时1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一、学习目标1、知道化学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了解化学学科发展的趋势。

2、通过从道尔顿原子结构模型到量子力学原子结构模型等原子结构模型演变的学习,了解科学家探索原子结构的艰难过程。

3、通过汤姆生原子结构模型、卢瑟福原子结构模型等的学习,体验科学实验、科学思维对创造性工作的重要性。

二、重点、难点重点:原子结构模型的发展演变三、设计思路本课设计先让学生描绘自己的原子结构模型,继而追随科学家的脚步,通过交流讨论,逐步探讨各种原子结构模型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让学生主动参与人类探索原子结构的基本历程,同时也可体会科学探索过程的艰难曲折。

四、教学过程[导入]你认为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样的方法去认识原子的内部结构呢?直接法和间接法,直接法努力的方向是观察技术的提高和观察工具的改进,而间接法则依赖精巧的实验和大胆的假设。

事实上直到今天即使借助扫描隧道显微镜也无法观察到原子的内部结构,所以在人们认识原子结构的过程中,实验和假设以及模型起了很大的作用。

一、西方原子鼻祖德谟克利特认为就像用一块块砖头砌墙一样,物质是由不可分割的原子构成。

道尔顿在《化学哲学的新体系》一书中指出:“化学的分解和化合所能做到的,充其量只是使原子彼此分离和再结合起来。

正如我们不可在太阳系中放进一颗新的行星或消灭一颗现存的行星一样,我们不可能创造出或消灭一个氢原子。

”这种观点换作现在更有趣的说法,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既不会产生,也不会被消灭,他们只是被分开,再重新组合,你鼻尖上的某个碳原子可能正是亿万年前恐龙尾巴上的呢。

书中他系统地阐述了其原子学说。

道尔顿的原子学说是建立在大量实验事实基础上的,成功地解释了化学定律。

当然我们现在知道受当时的科学发展水平限制,这个理论仍有一些不完善的地方。

二、汤姆生模型[介绍]到了19世纪末,由于电的发现,化学家们有条件去研究物质在通电条件下的性质了。

他们发现将一些气体装在密封的玻璃管中,再抽气使之比较稀薄,然后通上高压电,会有一束射线从玻璃管的阴极通过气体到达阳极,人们称之为阴极射线。

高中化学专题1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第三单元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1.3.2原子的构成教案2苏教版必修1

高中化学专题1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第三单元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1.3.2原子的构成教案2苏教版必修1

1.3.2 原子的构成学习目标知识技能:⒈复习原子构成的初步知识,使学生懂得质量数和A Z X的含义,掌握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关系;⒉知道同位素概念。

过程方法:采用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资料、自己提出问题、并自主地跟同学交流、自己完成讨论结果的方法,教师多创设情景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地总结出规律。

情感态度:让学生充分体验交流讨论、发现规律、得出结论的过程,让学生在获得有关知识的同时又体验自己学习后获得的成功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情景设计:展示图片:原子结构图引入新课: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绝大多数原子的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质子、中子和电子是构成原子的三种粒子,这三种粒子的质量大小、带电荷情况等方面有什么差异?请同学们运用教材表1-8中的数据进行比较。

学生活动:阅读表1-8,比较三种粒子的质量大小、带电荷情况。

有同学会问:什么是相对质量?构成原子的微粒之间的数量关系交流讨论:⑴若用X表示元素符号,Z表示原子的质子数,A表示原子的质量数,用A Z X表示图中的原子组成分别为:⑵质量数的概念:。

(3)电性关系:⑷质量关系整理归纳:⒈原子的构成是本节重点,我们需要掌握的关系式:⑴A Z X的含义:代表一个质量数为A、质子数为Z的原子。

p中各个字母的含义:AZ X qA:质量数;Z:质子数;q:原子个数;p:电荷数。

⑵电性关系:原子:核电荷数(Z)=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阳离子:核电荷数(Z)=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Z)=核内电子数+电荷数阴离子:核电荷数(Z)=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Z)=核内电子数—电荷数⑶质量关系: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⒉元素、核素、同位素学生活动:阅读书本第31页内容,得出:⑴核素、同位素的概念;⑵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中子数决定元素的同位素。

信息博览:我们在初中就学习了碳-12用作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另外碳-14可用作考古、测出土文物的年代。

高中化学 专题1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 第三单元 人类

高中化学 专题1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 第三单元 人类

第三单元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考试要求]1.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a/ a)2.原子的构成,原子符号(b/ b)3.核素、同位素的概念(a/ b)4.常见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b)1.原子结构模型先后经历了道尔顿、汤姆生、卢瑟福、玻尔等多位科学家的研究。

2.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核不发生变化,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可能发生变化。

3.A Z X表示一个质量数为A,质子数为Z的原子,其中子数为A-Z。

4.同种元素(质子数相同)的不同原子(中子数不同)互称同位素。

核素的种类与原子种类相同。

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1.古希腊原子学说万物由间断的、不可分的原子构成,原子的结合和分离是万物变化的根本原因。

2.道尔顿原子学说19世纪初,道尔顿认为,物质由原子构成,原子不能被创造,不能被毁灭,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割。

3.汤姆生原子结构模型1897年,汤姆生发现原子中存在电子,并提出了一个“葡萄干面包式”的原子结构模型。

4.卢瑟福原子结构模型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带正电荷,电子带负电荷,在原子核周围做高速运动。

5.玻尔原子结构模型原子核外,电子在一系列稳定的轨道上运动,每个轨道都有一个确定的能量值。

6.现代原子结构学说——电子云模型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不遵循经典力学的原理,必须用量子力学方法描述核外电子的运动。

1.提出原子结构模型的科学家,从时间的先后顺序来看,下列排列正确的是( ) A.汤姆生、玻尔、卢瑟福、道尔顿B.汤姆生、玻尔、道尔顿、卢瑟福C.卢瑟福、道尔顿、汤姆生、玻尔D.道尔顿、汤姆生、卢瑟福、玻尔解析:选D 19世纪初,道尔顿提出了原子学说;1904年汤姆生提出了一个被称为“葡萄干面包式”的原子结构模型;1911年卢瑟福提出了带核的原子结构模型;1913年玻尔提出了新的原子结构模型。

2.如图所示的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图中,(1)为道尔顿实心球式原子模型,(2)为卢瑟福行星运转式原子模型,(3)为汤姆生葡萄干面包式原子模型,(4)为近代量子力学原子模型,(5)为玻尔轨道式原子模型。

高中化学专题1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第三单元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导学案苏教版必修1(2021学年)

高中化学专题1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第三单元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导学案苏教版必修1(2021学年)

高中化学专题1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第三单元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导学案苏教版必修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化学专题1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第三单元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导学案苏教版必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化学专题 1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第三单元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导学案苏教版必修1的全部内容。

第13课时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学习目标】1.了解原子结构模型演变的历史。

2.学会用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常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知道化合价与最外层电子的关系.3.会写原子组成的符号。

知道核素、质量数、同位素的概念.【重点难点】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核的组成【学习过程】【预学案】知识梳理:一、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1.古代原子学说→道尔顿的近代原子学说(1803)→汤姆生的“葡萄干面包式"的原子结构模型(1904)→卢瑟福的带核原子结构模型(1911)→玻尔的轨道原子结构模型(1913)→量子力学模型(1926)二、原子核外电子排布2.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写出下列原子或离子的结构示意图(1)C 分Mg 分S分 Cl分(2)F—分Mg 2+ 分S2—分Cl—分3.根据钠、镁、氧、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填写下表:元素化合价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失去(或得到)电子的数目钠 +1 1 失去1镁 +2 2 失去2氧—26得到2氯—17 得到1在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反应时,非金属元素的原子较多电子,表现为较多化合价;金属元素的原子较多电子,表现为较多化合价.三、原子核的组成4.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高中化学 专题1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 第3单元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学案 苏教版必修1

高中化学 专题1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 第3单元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学案 苏教版必修1

第三单元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学习目标:1.了解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

2.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及其表示。

(重点)3.掌握原子核的构成、核素、同位素的含义。

(重难点)[自主预习·探新知]1.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2.原子核外电子排布(1)原子结构(2)表示方法——原子或离子结构示意图O:―→O2-:Mg:―→Mg2+(3)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关系①写出Na、Mg分别与O2、Cl2反应生成产物的化学式为Na2O、MgO、NaCl、MgCl2。

②在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的反应中,金属原子失去电子,呈正价,非金属原子得到电子,呈负价。

③活泼金属(最外层电子数较少)与活泼非金属(最外层电子数较多)反应时,活泼金属易失去电子,活泼非金属易得到电子,均形成稳定的电子层结构。

金属元素表现为正化合价,非金属元素表现负化合价。

3.原子的构成和表示方法(1)构成原子⎩⎨⎧原子核⎩⎪⎨⎪⎧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中子:不带电荷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2)表示4.原子构成微粒之间的数量关系(1)质量数:将原子核内所有的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取整数,加起来所得到的数值。

(2)各微粒之间的关系:①质量关系:质量数(A )=质子数(Z )+中子数(N )。

②电量关系:质子所带电荷数=原子核所带电荷数。

5.核素和同位素(1)核素:具有一定质子数和一定中子数的一种原子。

①氢的三种核素名称和符号分别为氕(11H)、氘(21H 或D)、氚(31H 或T),其中氘称为重氢,氚称为超重氢,它们是制造氢弹的原料。

②碳的三种核素符号分别为126C 、136C 、146C ,其中14C 的放射性可用于考古断代。

(2)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质量数(或中子数)不同的核素互称为同位素。

如氕、氘、氚互称为同位素。

提醒:元素、核素、同位素之间的关系如下图[基础自测]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道尔顿提出了原子学说。

( )(2)任何原子一定含有质子、中子或电子。

高中化学必修2苏教《专题1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第三单元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392教案课件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必修2苏教《专题1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第三单元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392教案课件教学设计

专题1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第三单元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教学课题【必修Ⅰ】§1-3-1. 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教学课时共1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对原子结构模型演变历史的了解,认识假说、实验等科学方法在人类探索原子结构奥秘过程中的作用2、知道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并了解1~18号元素的电子排布情况3、了解活泼金属元素和活泼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常通过电子得失使最外层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的事实,并通过氧化镁、氯化钠的形成初步了解钠与氯、镁与氧气反应的本质能力目标1、掌握1—18号元素核外电子排布情况2、从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认识元素化合价与核外电子数的关系情感目标1、树立科学的世界观、认知观2、体会科学探究过程的艰难曲折,体验科学实验、科学思维对创造性工作的重要作用教学重点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一般规律。

教学难点元素化合价与原子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教学方法阅读法、讨论法、练习法。

教具准备图片等教学课件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化学是什么?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又是怎样的?化学家已经发现和创造了3500多万种化学物质,这么多的化学物质是由什么微粒构成的?新课: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是逐渐深入的,每前进一步,都建立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之上。

科学实验是揭示原子结构奥妙的重要手段。

[板书]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学生观察图1-21,分析金属铜、氯化钠、水是由什么微粒构成的。

学生阅读,“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后完成填表请阅读教材P26—P27“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一、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过程时间科学家成就公元前5世纪1803年1904年1911年1913年20世纪初[总结]1、实验方法是科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

2、科学研究、科学发现是永无止境的。

[过渡]自从到道尔顿提出原子学说后,人们又发现了电子、α粒子散射现象和氢原子光谱、量子力学等,对于多电子原子,具体是怎样排布的呢?指导学生阅读P29图1—27几种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高中化学必修2苏教《专题1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第三单元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316教案课件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必修2苏教《专题1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第三单元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316教案课件教学设计

11-3-01《人类对原子的认识》导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的历史,了解科学家探索原子结构的艰难过程。

2、了解常见原子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并能用原子结构示意图来表示。

3、知道元素的性质与核外电子排布的关系。

4、理解原子的构成和表示方法。

5、学会原子构成微粒之间数量关系的转化。

6、通过对核素、同位素的含义学习,认识元素、同位素、核素三者之间的关系,学会对元素、核素、同位素的辨析。

知识梳理:一、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1、阅读课本第27-28页的交流与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1)你能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各阶段科学家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吗?时间科家原子结构理论部分要点备注公元前5世纪提出原子概念19世纪初道尔顿(英国)1904年原子可以再分,原子中存在电子。

1911年原子核式结构模型1913年玻尔(丹麦)1926年电子运动规律不能用经典力学描述,必须运用量子力学方法。

(2)你从上述原子结构认识过程得到什么启示?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1、写出1-20号元素和Fe、Cu原子的结构示意图2、知识回顾: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①电子总是由_____往_______排;②每个电子层最多容纳__________个电子;③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_________个(只有一层的,不超过______个),倒数第二层电子数不超过__________个,倒数第三层不超过__________个。

★注意:这三条规律互相牵制,三者合一。

三、元素的性质与核外电子排布的关系1、(1)原子:核电荷数________核外电子数(填=、>或<)(2)阳离子:核电荷数__________核外电子数(填=、>或<)(3)阴离子:核电荷数________核外电子数(填=、>或<)2、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反应时,_______容易失去电子,而___________容易得到电子,使最外层都达到稳定结构。

3、化学反应的特点:在化学反应过程中,_______不发生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会发生变化。

2019_2020学年高中化学专题1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第三单元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学案(含解析)苏教版

2019_2020学年高中化学专题1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第三单元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学案(含解析)苏教版

第三单元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学习目标] 1.知道原子的构成。

能够运用质子、中子、电子的电荷关系和质量关系进行相关计算。

2.能够运用钠、镁、氯等常见元素原子和离子的结构示意图认识核外电子的排布情况,以及微粒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3.能够表示氧化镁的形成,并能够以此认识化学反应的本质。

4.能够根据原子结构组成符号AZ X 判断原子的构成,并能够从原子的结构、组成角度认识核素、同位素的存在及概念。

一、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1.古希腊科学家提出的物质由原子构成的猜想是人们对原子结构认识的初始阶段,初步揭示了物质是□01由原子构成的这一基本观点。

2.道尔顿提出了“实心原子”这一观点,他认为□02物质由原子构成,原子是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毁灭的实心球体。

3.汤姆生发现电子后提出“葡萄干面包式”或“西瓜式”原子模型,使人们认识到□03原子是由更小的微粒构成的,原子是可以再分的。

4.卢瑟福在α粒子散射实验中发现:当用带正电荷的α粒子轰击金箔时,大部分的α粒子穿过金箔,就像它不存在一样,但也有少量的α粒子偏离了原来的运动方向,甚至有极少数的α粒子被笔直地弹回。

根据这一实验现象,卢瑟福提出了“核式”原子结构模型:□04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带正电荷,位于原子的中心,并且集中了原子的绝大部分质量,电子带负电荷,在原子核周围空间做高速运动,就像行星绕太阳运转一样。

5.玻尔把□05量子论引入核式结构的原子模型,提出原子的量子态理论:□06原子核外,电子在一系列稳定的轨道上运动,每一个轨道都有一个确定的能量值;核外电子在这些稳定轨道上运动时,既不放出能量,也不吸收能量。

二、原子的结构 1.原子的构成原子⎩⎪⎨⎪⎧原子核⎩⎪⎨⎪⎧□01质子带正电荷□02中子□03核外电子带负电荷2.AZ X 的含义:表示质量数为A 、质子数为Z 的X 原子。

质量数(A )——□04将原子核内所有的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取整数相加所得的数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1. 原子结构示意图
人们常用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如镁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请你对照课本29页试着画出1-20
⑴⑵⑶
⑺⑻⑼
.镁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D
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氯离子的结构示意图:+17 2 8 8
Na2CO3=Na++CO
氯化钠的电离方程式:NaCl Na+ +2 Cl
精美句子
1、善思则能“从无字句处读书”。

读沙漠,读出了它坦荡豪放的胸怀;读太阳,读出了它普照万物的无私;读春雨,读出了它润物无声的柔情。

读大海,读出了它气势磅礴的豪情。

读石灰,读出了它粉身碎骨不变色的清白。

2、幸福幸福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牵挂;幸福是“春种一粒粟,秋收千颗子”的收获. 幸福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幸福是“奇闻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愉悦。

幸福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奉献;幸福是“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的恬淡。

幸福是“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圣洁。

幸福是“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豪壮。

幸福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

幸福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气节。

3、大自然的语言丰富多彩:从秋叶的飘零中,我们读出了季节的变换;从归雁的行列中,我读出了集体的力量;从冰雪的消融中,我们读出了春天的脚步;从穿石的滴水中,我们读出了坚持的可贵;从蜂蜜的浓香中,我们读出了勤劳的甜美。

4、成功与失败种子,如果害怕埋没,那它永远不能发芽。

鲜花,如果害怕凋谢,那它永远不能开放。

矿石,如果害怕焚烧(熔炉),那它永远不能成钢(炼成金子)。

蜡烛,如果害怕熄灭(燃烧),那它永远不能发光。

航船,如果害怕风浪,那它永远不能到达彼岸。

5、墙角的花,当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

井底的蛙,当你自我欢唱时,视野便窄了。

笼中的鸟,当你安于供养时,自由便没了。

山中的石!当你背靠群峰时,意志就坚了。

水中的萍!当你随波逐流后,根基就没了。

空中的鸟!当你展翅蓝天中,宇宙就大了。

空中的雁!当你离开队伍时,危险就大了。

地下的煤!你燃烧自己后,贡献就大了
6、朋友是什么?
朋友是快乐日子里的一把吉它,尽情地为你弹奏生活的愉悦;朋友是忧伤日子里的一股春风,轻轻地为你拂去心中的愁云。

朋友是成功道路上的一位良师,热情的将你引向阳光的地带;朋友是失败苦闷中的一盏明灯,默默地为你驱赶心灵的阴霾。

7、一粒种子,可以无声无息地在泥土里腐烂掉,也可以长成参天的大树。

一块铀块,可以平庸无奇地在石头里沉睡下去,也可以产生惊天动地的力量。

一个人,可以碌碌无为地在世上厮混日子,也可以让生命发出耀眼的光芒。

8、青春是一首歌,她拨动着我们年轻的心弦;青春是一团火,她点燃了我们沸腾的热血;青春是一面旗帜,她召唤着我们勇敢前行;青春是一本教科书,她启迪着我们的智慧和心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