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中语文:语文人教版必修三同步训练:第3单元测评及答案解析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人教版)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人教版)语文的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查字典语文网为大家推荐了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测试题,请大家仔细阅读,希望你喜欢。
一、语文基础知识运用(21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A、舟楫( yī) 曳兵( yè) 跬步(guǐ) 鸡豚狗彘(tún)B、强谏(qiáng ) 骐骥(jì) 逡巡(qūn ) 金石可镂( lòu)C、屏息(bǐng) 纤腰(xiān ) 爪牙( zhuǎ) 亡矢遗镞(cú)D、鞭笞(chī) 劲弩(nǔ) 藩篱(fān ) 万乘之势(chéng)答案:1. B(A楫jí跬kuǐC爪zhǎo 镞zúD弩nú乘shèng)2、下列各项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颓圮修葺脍灸人口青出于兰而胜于兰B.寒喧饿俘铤而走险揭竿而起C.孝悌犒赏计日成功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D .赝品挑衅捉襟见肘一夫作难而七庙隳答案:2. D(A脍炙人口青出于蓝而胜于蓝B寒暄饿殍C计日程功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3、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 或师焉,或不焉B.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C. 振之以威怒D. 句读之不知答案:3.。
D(A.“不”通“否”B.“受”通“授”C. “振”通“震”)4、选出加点词与现代汉语意义用法全不相同的一组( )①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②上食埃土,下饮黄泉③用心一也④弃甲曳兵而走⑤古之学者必有师⑥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⑦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⑧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A.①③④B.②⑤⑥C.③⑥⑦D.④⑤⑧答案:4 。
D (④“走”古义为逃,今义为步行⑤学者古义为求学的人,今义为某一方面有专才的人⑧“博学”古义为广泛学习,今义为学识渊博)5、下列句子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例句: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B. 忌不自信C.大王来何操?D.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答案:5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同步训练:第三单元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 Word版含答案
《寡人之于国也》同步训练一、基础巩固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A.鱼鳖.(biē)数.罟(shǔ)庠.序(yǎng)王好.战(hào)B.曳.兵(yè)颁白(bān)鸡豚.(tún) 涂.有饿莩(tú)C.洿.池(wū)狗彘.(zhì)衣.帛(yī)养生丧.死无憾(sàng)D.饿莩.(fú)孝悌.(tì)胜.食(shèng)然而不王.者(wàng)2.下列各句不含通假字的一项()A.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B.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D.涂有饿莩而不知发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鱼鳖不可胜.食也胜:尽B.数.罟不入洿池数:密C.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检:检查D.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发:打开4.下列各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①请以.战喻②以.五十步笑百步③五亩之宅,树之以.桑④申之以.孝悌之义⑤斧斤以.时入山林⑥皆以.美于徐公A、①②B、③④C、⑤⑥D、③⑤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A.树.之以桑B.五十者可以衣.帛矣C.谨.庠序之教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6.下列句式特点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B.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C.申之以孝悌之义D.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7.对下列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B.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C.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D.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8.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梯之义,颁自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高中语文必修3第三单元测试题(附答案)
高中语文必修3第三单元测试题(附答案)高中语文必修3第三单元测试题附答案 1一、积累运用(28分)1、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饿殍(piǎo) 逡巡(qūn) 弃甲曳兵(yè) 丢三落四(luò)B、中绳(zhòng)句读(dòu) 瓮牖绳枢(yǒu)心广体胖(pàng)C、庠序(yáng) 氓隶(méng) 度长薭大(duó) 抛头露面(lù)D、供养(gōng) 经传(zhuàn) 贻笑大方(yí) 间不容发(jiān)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殊俗叩关不测之渊兵刃既接B、迁徙须臾约从离衡防微杜渐C、崛起堕落追亡逐北要言不烦D、谪戍孝悌锲而不舍人才汇萃3、下列各句中“胜”字的含义与“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中“胜”字相同的一项是( )A、此所谓战胜于朝廷B、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C、日出江花江胜火D、引人入胜4、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危(高)乎高哉凡六百一十六言(字)B、填然鼓(动词,击鼓)之非能水(用做动词,游水)也C、合从(通“纵”)缔交赢粮而景(通“影”)从D、而耻(以……为耻,意动用法)学于师南(向南,动词)取汉中5、下列句中加线的字,词类活用不相同的一项是( )A、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B、序八州而朝同列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D、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6、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用心一也用心:使用心力B、小学而大遗小学:小的方面学习C、余威震于殊俗殊俗:不同的风俗D、六艺经传皆通习之经传:经文和传文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孟子》是记载战国时期思想家孟轲言行的书,由孟轲及其弟子编成。
B、《荀子》是战国末期思想家荀况所作,一小部分出于弟子之手,现存32篇。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课文同步练习全套(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课文同步练习全套《第1课林黛玉进贾府》同步练习一、基础巩固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阜.盛(fù)姊.妹(zǐ)厢庑.(wú) 敛声屏.气(bǐnɡ)B.敕.造(shè) 呜咽.(yè)嫡.亲(dí) 极恶.读书(è)C.绾.着(wǎn) 忖.度(cǔn)内帏.(wéi) 放诞.无礼(dàn)D.宫绦.(tāo) 漱.口(shù)盥.洗(huàn) 懵.懂顽童(měnɡ)答案 C解析A项,“庑”读wǔ;B项,“敕”读chì,“恶”读wù;D项,“盥”读ɡuàn。
2.下列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A.轩峻壮丽浑世魔王眉尖若蹙腮凝新荔B.娇生贯养孽根祸胎姣花照水目若秋波C.顾盼神飞金螭樱珞小巧别致华冠丽服D.彩绣辉皇甜言密语鬓若刀裁面如桃瓣答案 D解析A项,“浑”应为“混”;B项,“贯”应为“惯”;C项,“樱”应为“璎”;D项,“皇”应为“煌”,“密”应为“蜜”。
3.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话说林如海将女儿黛玉托付给贾府,黛玉一到金陵,贾府派来迎接的老嬷嬷就赶紧上前说道:“林小姐一路劳顿,老祖宗交代话来,让小姐径直去府上,不可拖延。
”B.在班内组织的“读《红楼梦》有感”活动中,小明站起来说:“刚才大家讲的都是抛砖引玉,下面就让我说说我不成熟的看法吧。
”C.《红楼梦》爱好者卢先生给报社投稿说:“大作已经寄出,盼收到后回复。
”D.张老师在总结《林黛玉进贾府》中的人物形象时说:“在座的各位都是语文专家,这只是我的浅知拙见,如有不当,敬请批评指正。
”答案 D解析D项,“浅知拙见”是谦辞,用在自己的发言中;“指正”是敬辞,用在别人身上,此项用语得体。
A项,“让小姐径直去府上,不可拖延”,语气生硬,不得体。
B项,“抛砖引玉”是谦辞,用于别人身上不合适。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单元综合测评(一) 第一单元(时间:100分钟,分值:120分)一、基础巩固(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两项是()A.网络文学走过十年之路,似乎大有成为准主流文学之势,但相对于纯文学而言,它只不过是冰山一角....。
B.德国诗人歌德作《浮士德》延续六十年之久,曹雪芹写《红楼梦》“批阅十载,增删五次”,一切优秀的作品,都不是侥幸偶得之物,而是不辞艰辛惨淡经营....的成果。
C.相信只要有踌躇满志....的精神、求真务实的态度和一抓到底的作风,我们就一定能够战胜当前困难,迎来新的历史机遇,取得科学发展、加速崛起的新胜利。
D.经过长达两个星期的鏖战,本届世界锦标赛最终尘埃落定....,中国队在赛程极其不利的情况下,克服重重困难,获得冠军。
E.这位代表说的虽不是什么崇论宏议....,但他说的话发自肺腑,句句实在,没有套话和假话,因此我们要更加重视。
【解析】A项,冰山一角:原比喻不能长久依赖的靠山,现在多用作事物暴露出来的部分。
不合语境。
B项,惨淡经营:形容极端艰苦地从事诗文创作,也形容苦心规划和开拓某项事业。
C项,踌躇满志:对自己的现状或者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
不能形容精神,使用对象错误,根据语意应用“志在必得”。
D项,尘埃落定:比喻事情经过许多变化,终于有了结果;或经过一阵混乱后将结果确定下来。
运用正确。
E项,崇论宏议:指高明宏大的议论或见解。
运用正确。
【答案】AC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劳动者的时间都去哪儿了?据调查结果显示,中国九成行业周工时超过40小时,隐藏其后的事实就是众多劳动者休息权利无情剥夺。
B.截至目前,中国高速铁路运营里程已突破1.7万公里,动车组列车运营数量达1 800组,每年发送旅客9.1亿人次,均位居世界第一位。
C.我们曾经推崇鲁迅怀疑、批判和抗争的精神,然而在当下,不但这种精神没有被很好地继承,而且被很多人遗忘甚至铲除。
最新高中语文:必修3人教版 第3单元 第10课 同步课时训练及答案解析
(时间:40分钟分值:55分)一、基础巩固(25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A.鞭笞.(chī)膏腴..(gāo yú)召.滑(shào) 瓮牖.绳枢(yǒu)B.藩.篱(fán) 逡.巡(qūn)锋镝.(dí) 度长挈.大(xié)C.谪.戍(zhé) 崤.函(yáo)乐.毅(yuè) 亡矢遗镞.(zú)D.氓.隶(méng) 窥.视(kuī)隳.名城(tuī) 一夫作难.(nàn)解析:B项,“藩”应读fān;C项,“崤”应读xiáo;D项,“隳”应读huī。
答案:A2.下列加点词的解析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不爱.珍器重宝爱:喜爱以致.天下之士致:招纳B.吴起、孙膑……赵奢之伦制.其兵制:控制追亡逐北.北:溃败(的军队)C.铸以为..金人十二以为:把……制成……赢.粮而景从赢:担负D.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抗:抵抗序.八州而朝同列序:排列座次解析:A项,爱,吝惜;B项,制,统率;D项,抗,匹敌,相当。
答案:C3.对下列各句加点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天下云.集响应②外连衡而斗.诸侯③却.匈奴七百余里④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⑤且夫天下非小弱..也⑥序八州而朝.同列⑦囊.括四海⑧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A.①②③⑧/④/⑤⑥⑦B.①⑦/②⑥⑧/③④/⑤C .①⑦⑧/②③④⑤/⑥D .①⑦/②③⑥⑧/④/⑤解析:①⑦为名词作状语;②③⑥⑧为使动用法;④为名词作动词;⑤为形容词作动词。
答案:D4.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B.⎩⎪⎨⎪⎧ 奋六世之.余烈以致天下之.士 C.⎩⎪⎨⎪⎧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 D.⎩⎪⎨⎪⎧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叩关而.攻秦 解析:A 项中前者是动词,沿袭;后者是介词,凭借。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同步练习及解析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蜕变(duì)陈寅恪(ɡè)寒碜(c hen)B.一语破的(dì) 柳耆卿(qí) 两橛(jué)C.有同嗜焉(shì) 譬如(pì) 颐和园(yí)D.奴婢(bì) 鞭笞(chī) 衣钵(bō)2.下列字形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赏奇析疑寒渗笔记出奇制胜B.一语破的蜂拥而上悔淫出奇不意C.人之常情买账凑合持之一恒D.迫不及待词谱倒退披沙拣金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咬文嚼字有时是一个坏习惯,________这个成语的涵义通常不很好。
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________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文学借文字________思想情感;文字上面有含糊,就显得思想还没有________,情感还没有凝练。
A.所以必须表现透彻B.虽然必需表示精确C.虽然必须表现精确D.所以必需表示透彻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上海世博会,让肤色不同、语言不同的人们在这样一个巨大的平台上共同寻找答案。
B.“低碳生活”这一理念,经过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的成功和失败的实践,无可争辩地证实了这一理念的正确。
C.刘老先生热心支持家乡的教育、慈善等公益事业。
他这次返乡,主动提出要与部分福利院参加高考的孤儿合影留念。
D.成千上万的亚运志愿者都在忙碌着,他们在共同努力,完成举办一次令亚洲乃至全世界都瞩目的文明亚运的理想。
二、文本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5~8题。
这里我们得特别提到唐朝的“传奇”。
“传奇”据说可以见出作者的“史才、诗笔、议论”,是唐朝士子在投考进士以前用来送给一些大人先生看,介绍自己,求他们给自己宣传的。
其中不外乎灵怪、艳情、剑侠三类故事,显然是以供给“谈助”,引起趣味为主。
【推荐下载】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人教版)
[键入文字]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人教版)
语文的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为大家推荐了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测试题,请大家仔细阅读,希望你喜欢。
一、语文基础知识运用(21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A、舟楫(yī)曳兵(yè)跬步(guǐ)鸡豚狗彘(tún)
B、强谏(qiáng)骐骥(jì)逡巡(qūn)金石可镂(lòu)
C、屏息(bǐng)纤腰(xiān)爪牙(zhuǎ)亡矢遗镞(cú)
D、鞭笞(chī)劲弩(nǔ)藩篱(fān)万乘之势(chéng)
答案:1.B(A楫jí跬kuǐC爪zhǎo镞zúD弩nú乘shèng)
2、下列各项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颓圮修葺脍灸人口青出于兰而胜于兰
B.寒喧饿俘铤而走险揭竿而起
1。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综合测试题(带解析)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综合测试题(带解析)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综合测试题是人教版第四单元的重点内容,也是考试常出现的内容,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综合测试题拿来练练手,一起来看看吧!二、阅读鉴赏(4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15分)柯瓦连科在他后面一把抓住他的衣领,使劲一推,别里科夫就连同他的雨鞋一齐乒乒乓乓地滚下楼去。
楼梯又高又陡,不过他滚到楼下却安稳无恙,站起来,摸了摸鼻子,看了看他的眼镜碎了没有。
可是,他滚下楼的时候,偏巧华连卡回来了,带着两位女士。
她们站在楼下,怔住了。
这在别里科夫却比任何事情都可怕。
我信任他情愿摔断脖子和两条腿,也不愿意成为别人取笑的对象。
是啊,这样一来,全城的人都会知道这件事,还会传到校长耳朵里去,还会传到督学耳朵里去。
哎呀,不定会闹出什么乱子!说不定又会有一张漫画,到头来弄得他奉命退休吧。
……等到他站起来,华连卡才认出是他。
她瞧着他那滑稽的脸相,他那揉皱的大衣,他那雨鞋,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以为他是一不小心摔下来的,就忍不住纵声大笑,笑声在整个房子里响着:“哈哈哈!”这响亮而清脆的“哈哈哈”就此结束了一切事情:结束了预想中的婚事,结束了别里科夫的人间生活。
他没听见华连卡说什么话,他什么也没有看见。
一到家,他第一件事就是从桌子上撤去华连卡的照片;然后他上了床,从此再也没起过床。
过了一个月,别里科夫死了。
我们都去送葬。
我们要老实说:埋葬别里科夫那样的人,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
我们从墓园回去的时候,露出忧郁和谦虚的脸相;谁也不肯露出快活的感情。
——像那样的感情,我们很久很久以前做小孩子的时候,遇到大人不在家,我们到花园里去跑一两个钟头,享受完全自由的时候,才经历过。
我们高兴奋兴地从墓园回家。
可是一个礼拜还没有过完,生活又恢复旧样子,跟先前一样郁闷、无聊、乱糟糟了。
局面并没有好一点。
实在,虽然我们埋葬了别里科夫,可是这种装在套子里的人,却还有许多,将来也还不知道有多少呢!6.“埋葬别里科夫那样的人,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但为什么“我们从墓园回去的时候”却“谁也不肯露出快活的感情”?(4分) 这正表明了环境的恶劣、人们的恐惧,不敢流露真情实感,正是专制统治的结果。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必修三第三单元一、基础题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饿殍.(piǎo)逡.巡(qūn)弃甲曳.兵(yè)丢三落.四(luò)B.中.绳(zhòng)句读.(dòu)瓮牖.绳枢(yǒu)心广体胖.(pàng)C.庠.序(yáng)氓.隶(méng)度长薭.大(duó)抛头露.面(lù)D.供.养(gōng)经传.(zhuàn)贻.笑大方(yí)间.不容发(jiān)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殊俗叩关不测之渊兵刃既接B.迁徙须臾约从离衡防微杜渐C.崛起堕落追亡逐北要言不烦D.谪戍孝悌锲而不舍人才汇萃3.下列各句中“胜”字的含义与“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中“胜”字相同的一项是()A.此所谓战胜于朝廷B.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C.日出江花江胜火D.引人入胜4.下列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师不必贤于弟子B.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C.申之以孝悌之义D.未之有也5.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类活用不相同的一项是()A.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B.序八州而朝同列.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D.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6.下列句中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用心一也用心:使用心力。
B.余威震于殊俗殊俗:不同的风俗。
C.小学而大遗小学:小的方面学习。
D.六艺经传皆通习之经传:经文和传文。
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孟子》是记载战国时期思想家孟轲言行的书,由孟轲及其弟子编成。
B.《荀子》,战国末期思想家荀况所作,一小部分出于弟子之手,现存32篇。
C.《过秦论》选自《新书》,作者贾谊,西汉人。
“过秦”即指出秦的过失。
D.《师说》选自《昌黎先生集》,作者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
欧阳修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之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人教版高二必修三语文第三单元练习及答案】
【人教版高二必修三语文第三单元练习及答案】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高二学生想要学好必修三第三单元的内容,就要做好相关练习,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人教版高二必修三语文第三单元练习,希望对你有帮助。
人教版高二必修三语文第三单元练习阅读题(40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中国文学经典之“道”观文学经典是一个历史的动态的概念,其经典作品的确立是一个动态衍变的历程,然而透视经典生成和变化的历史痕迹,不难发现总有一些潜在的内核在这种变化中化为一种准则与范式,这就是文学经典之“道”,犹如自然之道,万物之母。
正因为有了文学经典之“道”的潜移默化、导向与规范,所以至今很多经典能够穿越时空依旧存在。
中国文学经典之“道”,实际就是内化于中国人心中的儒、道性根源。
传统的儒家之仁义、智慧、孝慈、忠臣的哲学思想,使中国文人有了入世、建功立业的理想与抱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样的理念使中国文学史上出现了很多爱国题材的作品,并一直被誉为经典,如屈原的《离骚》、岳飞的《满江红》、文天祥的《过零丁洋》等。
又如讲述英雄造反起义的《水浒传》,其内核也都是塑造、歌颂忠君爱民之事,“替天行道”的梁山宗旨、招安思报效朝廷的思想最终都是以儒家思想为旨归。
传统道家主张的“无为而无不为”、崇尚自然的哲学思想,使中国文人远离庙堂而退隐山林,回归自然,这为中国文人在精神上提供了可以喘息、聊以安身的家园。
入世之不得,壮志之未酬,尚能在自然界中找到生息之处,获得精神的寄托与愉悦。
这就导致中国文人注重对自然山水风光的描写,从而出现了许多经典的作品,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柳宗元的《小石潭记》、王安石的《石钟山记》等,然而这些对自然的优美描写之中却也隐含了归隐之郁郁不得志的无奈与苦闷。
无论是儒家源于好学、行仁和人群的和谐;还是道家重个体自由理想、精神超越,重逍遥自在、无拘无碍、心灵与大自然的和谐,都对历来的文人在建构审美人格境界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同步训练:第三单元综合检测 Word版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综合检测一、基础题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饿殍.(piǎo)逡.巡(qūn)弃甲曳.兵(yè)丢三落.四(luò)B.中.绳(zhòng)句读.(dòu)瓮牖.绳枢(yǒu)心广体胖.(pàng)C.庠.序(yáng)氓.隶(méng)度.长絜大(duó)抛头露.面(lù)D.供.养(gōng)经传.(zhuàn)贻.笑大方(yí)间.不容发(jiān)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殊俗叩关不测之渊兵刃既接B.迁徙须臾约从离衡防微杜渐C.崛起堕落追亡逐北要言不烦D.谪戍孝悌锲而不舍人才汇萃3.下列各句中“胜”字的含义与“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中“胜”字相同的一项是()A.此所谓战胜于朝廷B.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C.日出江花江胜火D.引人入胜4.下列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师不必贤于弟子B.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C.申之以孝悌之义D.未之有也5.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类活用不相同的一项是()A.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B.序八州而朝同列.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D.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6.下列句中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用心一也用心:使用心力。
B.余威震于殊俗殊俗:不同的风俗。
C.小学而大遗小学:小的方面学习。
D.六艺经传皆通习之经传:经文和传文。
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孟子》是记载战国时期思想家孟轲言行的书,由孟轲及其弟子编成。
B.《荀子》,战国末期思想家荀况所作,一小部分出于弟子之手,现存32篇。
C.《过秦论》选自《新书》,作者贾谊,西汉人。
“过秦”即指出秦的过失。
D.《师说》选自《昌黎先生集》,作者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
欧阳修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之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最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单元质量检测三 Word版含解析
单元质量检测(三)(时间:150 分钟 分值:150 分)一、基础巩固(21 分,选择题每小题 3 分)1.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B .君臣固守以窥周室C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D .合从缔交,相与为一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数罟不入洿池 罟:网. B .伏尸百万,流血漂橹 橹:盾牌绝:断绝. C .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 D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传: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 3.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A. B. C. D. .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 . 东割膏腴之地.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活用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吾师道也. B .序八州而朝同列. C .填然鼓之. D .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5.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为天下笑者,何也)A .不拘于时B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C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D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师说》一文不仅有严密的论证思路,而且有简洁生动的语言表达,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凝练地概括了“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
(2)《荀子·劝学》中先用两组比喻说明积累的重要性,接着强调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才会得到最高的智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荀子·劝学》中“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与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是相同的。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同步训练:第三单元达标测试 Word版含答案.doc
人教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3》第三单元达标测试(满分:100分)一、基础积累(36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跬.步(kuǐ)鸡豚.(tún) 鸡豚狗彘.(shì) 瓮牖.绳枢(yǒu) B.蓼.蓝(liǎo)驽.马(nú) 俯首系.颈(xì) 鞭笞.天下(chī) C.孝悌.(dì) 跬.步(kuǐ) 万乘.之势(shèng) 良将劲弩.(nǔ) D.饿莩.(fǔ) 逡.巡(qūn) 参省.乎己(xǐng)生.非异也(shāng)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检:约束、制止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发:打开B.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绝:横渡金就.砺则利就:靠近,接近C.蒙故业,因.遗策因:趁着追亡逐北.,伏尸百万北:北边的军队D.耻.学于师耻:以……为耻序.八州而朝同列序:引、招致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活用类型,相同的一组是(3分)A.树.之以桑履.至尊而制六合B.谨.庠序之教天下云.集响应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师.道之不传也久矣D.而耻.学于师处连衡而斗.诸候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申之以.孝悌之义斧斤以.时入山林B.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C.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其.皆出于此手。
D.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5.下列句中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A.古之学者..必有师B.山东..豪俊并起C.不如须臾..之所学也D.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6.下列各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组是(3分)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B.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C.不拘于时身死人手D.其闻道也固先乎吾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7.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0分)(1)学习要持之以恒,才能取得好的成绩。
语文人教版必修三同步训练:第3单元测评(附答案)
高考语文第三单元测评(时间:100分钟满分:120分)一、基础演练(21分)1.下列对通假字的判断,有误的一项是(3分)()答案:A解析:“无”通“毋”,不要。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A.树.之以桑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C.天下云.集响应D.五十者可以衣.帛矣答案:C解析:C项,名词用作状语;A、B、D三项均为名词用作动词。
3.下列加点词的词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3分)()A.七十者可.以.食肉矣B.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D.闻道有先后答案:D解析:A项“可以”,古义为可以凭借,是两个词;今义是一个词,表示可能、能够、认可、同意之意。
B项“寄托”,古义为安身;今义为托付,或者指把希望、理想、感情等放在某些人或事物上。
C项“博学”,古义为广泛地学习;今义指学识渊博,学问丰富。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答案:C解析:A项“而”,前者为连词,表转折;后者为连词,表递进。
B项“于”,前者为介词,比;后者为介词,表示引进动作的对象。
C项“之”均为结构助词,的。
D项“其”,前者为语气副词,表揣测,大概;后者为语气副词,表反问,难道。
5.下列句式属定语后置的一项是(3分)()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C.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D.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答案:A解析:B项为宾语前置句;C项为被动句;D项为介词结构后置句。
6.补写出下列名句的空缺部分。
(两题任选一题)(6分)(1)不违农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鱼鳖不可胜食也;________________,材木不可胜用也。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______________,不复挺者,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5版高中同步新教材必修上册人教语文同步练习:第三单元 琵琶行并序
*琵琶行并序基础过关练(2023江苏宿迁统考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七言古诗在唐代一开始就是走歌行的路子,文辞精丽,音调和谐,对仗工整,抒情婉转,显示出乐府民歌的底色与诗体律化倾向的融合。
“初唐四杰”引进六朝辞赋的表现手法,于排比铺张之中,见宛曲流动之致。
刘希夷、张若虚淘洗铅华,抒述细腻,用清空流动的笔触来表达深沉开阔的意境。
在此基础上,高适、李颀、王维、崔颢诸家增强骨力,恢宏气势,配合以整饬的章法和鲜明的节奏,形成了典型的盛唐歌行。
这种歌行体是一种受律化影响的古诗,往往四句构成一小节,每节一韵,通篇平仄韵互转,各节内部两联又常以散句领起,骈偶作结,句间字音安排多符合律体的声律原则,延及元、白,在饬炼的声韵结构中稍加变动,参以错落的章法韵调,化凝重为流走,便于委婉叙说故事,曲折表现人情。
与此同时,盛唐诗坛上的李白、岑参等人,着重学习楚辞以至鲍照歌行的参差的句式和跳脱的气势,化整为散,破偶为奇,以恣纵的笔意写激荡的感情。
其中尤以李白最具有创造力,其《蜀道难》《远别离》《梦游天姥吟留别》诸章,在七言的基调上大量采用杂言,借助长短句式的交错综合与转韵、平仄、双声、叠韵、叠字等音响的作用,来传达情感的起伏跌宕和意境的转接变幻。
另外,唐人古诗中尚有乐府一体,也以七言居多。
乐府本是古体诗中特殊的一类,以合乐歌唱、白描叙事为特色。
魏晋以后的文人乐府,已逐渐由叙事转向抒情。
至唐代,旧乐失传,乐府诗的写作或借旧1题以写新意,或立新题以纪新事,完全不受乐府古题的限制。
大体上,杜甫以前的阶段,旧题新词为多,杜甫始着力创作“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新题乐府,恢复和发展了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
元、白、张、王更予以发扬光大,他们的乐府诗取材于病态社会的各个方面,有类于今天的报告文学或政治杂感。
1.唐代七言古诗的两大源头是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2.请以下面的《短歌行》(节选)为例,具体说明“魏晋以后的文人乐府,已逐渐由叙事转向抒情”。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课后习题 第三单元 10 苏武传
10 苏武传必备知识基础练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并:都B.因厚赂.单于赂:贿赂C.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币:钱币D.如惠语以让.单于让:辞让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畔主背亲B.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C.空自苦亡人之地D.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汉天子我丈人..行也B.明年..,陵降,不敢求武C.皆为陛下所成就..D.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4.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信义安所见乎B.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C.何以复加D.子卿尚复谁为乎5.下列对《苏武传》一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武传》生动刻画了苏武“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这一爱国志士的光辉形象。
作者采用写人物传记经常运用的纵式结构来组织文章,以顺叙为主,适当运用插叙的方法,依时间的先后进行叙述,脉络清晰,故事完整。
B.为了突出表现苏武的民族气节,选文中写了两个反面人物,与苏武形成鲜明对比:一个是副使张胜,一个是为虎作伥的卫律。
他们都在匈奴的威势面前丧失了民族气节,拜倒在敌人脚下。
唯独苏武大义凛然,为了民族尊严和汉王朝的利益,宁死不屈。
C.卫律在劝降苏武时采取的是软硬兼施、威逼利诱的方式,手段卑鄙,态度傲慢。
苏武对其威逼“不动”,对其利诱则“不应”,表现对其为人的鄙夷。
当他说出“与君为兄弟”的话后,苏武终于忍无可忍,“骂律”,自始至终都以强硬的姿态抵抗。
D.选文中环境及细节的描写突出了人物形象。
如苏武自刺一段,被置于地坎煴火之上,“蹈其背以出血。
武气绝,半日复息”,充满悲壮色彩。
而周围人的反应是“卫律惊,自抱持武”“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
这一惊、一哭、一壮的细节描写都是为了充分表现出每一个动作发出者的性格特点。
6.下列选项中,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A.见犯乃死,重负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测评(时间:100分钟满分:120分)一、基础演练(21分)1.下列对通假字的判断,有误的一项是(3分)()答案:A解析:“无”通“毋”,不要。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A.树.之以桑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C.天下云.集响应D.五十者可以衣.帛矣答案:C解析:C项,名词用作状语;A、B、D三项均为名词用作动词。
3.下列加点词的词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3分)()A.七十者可以..者..食肉矣B.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D.闻道有先后答案:D解析:A项“可以”,古义为可以凭借,是两个词;今义是一个词,表示可能、能够、认可、同意之意。
B项“寄托”,古义为安身;今义为托付,或者指把希望、理想、感情等放在某些人或事物上。
C项“博学”,古义为广泛地学习;今义指学识渊博,学问丰富。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答案:C解析:A项“而”,前者为连词,表转折;后者为连词,表递进。
B项“于”,前者为介词,比;后者为介词,表示引进动作的对象。
C项“之”均为结构助词,的。
D项“其”,前者为语气副词,表揣测,大概;后者为语气副词,表反问,难道。
5.下列句式属定语后置的一项是(3分)()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C.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D.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答案:A解析:B项为宾语前置句;C项为被动句;D项为介词结构后置句。
6.补写出下列名句的空缺部分。
(两题任选一题)(6分)(1)不违农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鱼鳖不可胜食也;________________,材木不可胜用也。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______________,不复挺者,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荀子·劝学》)(2)故不积跬步,______________;不积小流,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不能十步,______________,功在不舍。
(《荀子·劝学》) __________________,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贾谊《过秦论》) 答案:(1)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污池斧斤以时入山林虽有槁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2)无以至千里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驽马十驾一夫作难而七庙隳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二、阅读鉴赏(37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1题。
(19分)齐人伐燕,取之.。
诸侯将谋救燕。
宣王曰:“诸侯多谋伐寡人者,何以待之.?”孟子对曰:“臣闻七十里为政于天下者,汤是也。
未闻以千里畏人者也。
《书》曰:‘汤一征,自葛始。
’天下信之.,东面而征,西夷怨;南面而征,北狄怨,曰:‘奚为后我?’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
归市者不止,耕者不变,诛其君而吊.其民,若时雨降。
民大悦。
《书》曰:‘徯.我后,后来其苏。
’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若杀其父兄,系累其子弟,毁其宗庙,迁其重器,如之何其可也?天下固.畏齐之强也,今又倍地而不行仁政,是动天下之兵也。
王速出令,反其旄倪.,止其重器,谋于燕众,置君而后去之,则犹可及止也。
”(选自《孟子·梁惠王下》) 7.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诛其君而吊.其民吊:慰问,安慰。
B.徯.我后,后来其苏徯:等待。
C.天下固.畏齐之强也固:通“故”,所以。
D.反其旄倪.倪:小孩。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指代的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句:齐人伐燕,取之.A.《书》曰:“汤一征,自葛始。
”天下信之.B.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C.诸侯多谋伐寡人者,何以待之.D.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9.孟子反对不义的战争,他主张如果进行战争也应“解民倒悬”,文中能体现这种思想的一组是(3分) …()①东面而征,西夷怨②南面而征,北狄怨③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④诛其君而吊其民,若时雨降⑤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⑥是动天下之兵也A.①②③B.②③⑤C.④⑤⑥D.③④⑥10.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齐国攻打燕国,占领了它之后,却要面对一些诸侯联合抗齐的局面,齐宣王与孟子的对话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进行的。
B.孟子肯定了齐宣王发动战争是以救民于水火为目的的,因此老百姓才会“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C.孟子认为诸侯本来就害怕齐国,如今齐国战胜了燕国,扩大了疆土,增强了国力,因此不用担心诸侯的反应。
D.文章中把齐国占领燕国比作一场及时雨,肯定了它是“谋于燕众”的正义之举。
11.翻译下列句子。
(7分)(1)诸侯多谋伐寡人者,何以待之?(3分)(2)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4分)答案:7.C解析:“固”应为“本来”的意思。
8.B解析:例句与B项均指代燕国。
A项代商汤;C项代诸侯;D项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9.A解析:①②③④从不同侧面写出正义战争是人民渴望并拥护的;⑤齐宣王伐燕的本意并不是救民于水火,而是想称霸天下;⑥这是孟子对这次战争后果的分析。
10.A解析:B项文中“民以为”说明老百姓误以为齐王是来拯救自己的,因而表示欢迎,实际并非如此;C项孟子认为天下的人本来就害怕齐国的强大,如今地盘扩大而不施仁政,会激怒天下人兴兵问罪;D项文中“及时雨”是比喻商汤伐桀,“谋于燕众”是孟子为齐王指出的解决眼前危机的途径之一。
11.(1)有很多诸侯将要谋划攻打我,该怎么对付他们呢?(2)百姓都以为您会把他们从水深火热中拯救出来,所以用竹筐盛了饭,用瓦壶装了水浆,迎接大王的军队。
参考译文:齐人攻打燕国,吞并了它。
各国诸侯谋划着救助燕国。
宣王说:“有很多诸侯将要谋划攻打我,该怎么对付他们呢?”孟子回答道:“我听说凭七十里见方的土地就统一天下的,商汤就是这样。
没有听说凭着千里见方的土地还怕别人的。
《尚书》上说:‘商汤的征伐,从葛国开始。
’天下的人都信任商汤,他向东征伐,西夷就埋怨;向南征伐,北狄就埋怨,(他们埋怨)说:‘为什么(不先征伐我们这里,而要)把我们放到后头呢?’人民盼望他,如同大旱时节盼望乌云虹霓一样。
(汤的军队到了一地,)赶集市的照常做买卖,种田的照常干农活,杀了那里的暴君,慰问那里的百姓,像是及时雨从天而降。
百姓非常高兴。
《尚书》上(又)说:‘等待我们的君王,君王来了,我们就得到新生。
’现在,燕王虐待百姓,大王去征伐他,百姓都以为您会把他们从水深火热中拯救出来,所以用竹筐盛了饭,用瓦壶装了水浆,迎接大王的军队。
如果您杀戮他们的父兄,囚禁他们的子弟,毁坏他们的宗庙,搬走他们国家的宝器,那怎么行呢?天下本来就害怕齐国的强大,现在齐国扩大了一倍的土地却不施行仁政,这就使得天下的诸侯要出兵攻打您了。
大王赶快发布命令,把被抓的老人孩子遣送回去,停止搬运燕国的宝器,同燕国人商量,选立一个新国君,然后撤离燕国,那么还来得及阻止(各国动兵)。
”(二)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12~16题。
(18分)记旧本韩文后欧阳修予少家汉东,汉东僻陋无学者,吾家又贫无藏书。
州南有大姓李氏者,其子尧辅颇好学。
予为儿童时,多游.其家,见有弊筐贮故书在壁间,发而视之.,得唐《昌黎先生文集》六卷,脱落颠倒无次序,因乞李氏以归。
读之,见其言深厚而雄博,然予犹少,未能悉.究其义,徒见其浩然无涯,若可爱。
是时天下学者杨、刘之作,号为时文,能者取科第,擅名声,以夸荣当世,未尝有道韩文者。
予亦方举进士,以礼部诗赋为事。
年十有七试于州,为有司所黜。
因取所藏韩氏之文复阅之.,则喟然叹曰:“学者当至于是而止尔!”因怪.时人之不道,而顾己亦未暇学,徒时时独念于予心,以谓方从进士干禄以养亲,苟得禄矣,当尽力于斯文..,以偿其素志。
后七年,举进士及第,官于洛阳。
而尹师鲁之.徒皆在,遂相与作为古文,因出所藏《昌黎集》而补缀之,求人家所有旧本而校定之。
其后天下学者亦渐趋于古,而韩文遂行于世,至于今盖三十余年矣,学者非韩不学也,可谓盛矣。
呜呼!道固有行于远而止于近,有忽于往而贵于今者,非惟世俗好恶之使然,亦其理有当然者。
而孔、孟惶惶于一时,而师法于千万世。
韩氏之文没而不见者二百年,而后大施于今,此又非特好恶之所上下..,盖其久而愈明,不可磨灭..,虽蔽于暂而终耀于无穷者,其道当然也。
予之.始得于韩也,当其沉没弃废之时,予固知其不足以追时好而取势利,于是就而学之。
则予之所为者,岂所以急名誉而干势利..之用哉?亦志乎久而已矣。
故予之.仕,于进不为喜、退不为惧者,盖其志先定而所学者宜然也。
集本出于蜀,文字刻画颇精于今世俗本,而脱缪.尤多。
凡三十年间,闻人有善本者,必求而改正之,其最后卷帙不足,今不复补者,重增其故也。
予家藏书万卷,独《昌黎先生集》为旧物也。
呜呼!韩氏之文、之道,万世所共尊,天下所共传而有也。
予于此本,特以其旧物而尤惜之。
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予为儿童时,多游.其家游:游玩,交往。
B.然予犹少,未能悉.究其义悉:全,都。
C.因怪.时人之不道怪:责怪,责备。
D.而脱缪.尤多缪:通“谬”,谬误。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句:故予之.仕,于进不为喜、退不为惧者A.见有弊筐贮故书在壁间,发而视之.B.因取所藏韩氏之文复阅之.C.而尹师鲁之.徒皆在,遂相与作为古文D.予之.始得于韩也,当其沉没弃废之时1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3分)()A.当尽力于斯文..,以偿其素志B.此又非特好恶之所上下..C.盖其久而愈明,不可磨灭..D.岂所以急名誉而干势利..之用哉15.下列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追述了作者得韩集、读韩文、作古文的亲身经历,反映了韩氏之文从“沉没弃废”到“大施于今”的情况,从而也反映出北宋中期“古文”创作逐渐兴盛的发展过程。
B.本文开头部分记叙了作者年少时偶然从朋友家得到《昌黎先生文集》的经历。
文中提到的《昌黎先生文集》《昌黎集》《昌黎先生集》以及标题中的“旧本韩文”均指同一部书。
C.欧阳修认为,韩氏之文的湮没无闻与盛行于世都有其当然之理。
韩文的兴废表明,真正的好文章固然可能“沉没弃废”于一时,但终究会为“万世所共尊,天下所共传”。
D.欧阳修曾利用其他版本对旧本韩文进行多次修订,补足了缺失的卷帙,使之最终成为善本。
他认为韩文之大行于世,并非因为自己的倡导,而是因为韩文本身“深厚而雄博”。
16.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