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一年级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一年级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语文学习是他们接触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
在这个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至关重要。
思维品质的培养不仅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还对其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
那么,在一年级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呢?一、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一年级的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充满了好奇,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一点,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例如,在教学《雪地里的小画家》这一课时,可以先展示一些雪地的图片,让学生观察雪地上的痕迹,然后提问:“你们猜猜这些痕迹是怎么来的?”这样的问题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想象,激发他们想要了解课文内容的欲望。
在识字教学中,也可以通过有趣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比如,教“日”字时,可以问学生:“为什么这个字像一个太阳?”引导学生观察字形与实物的相似之处,从而激发他们对汉字的兴趣和思考。
二、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观察是思维的基础,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观察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事物,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在学习课文时,可以让学生观察插图,说一说图上画了什么,然后再对照课文,看看自己观察到的和课文中的描述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
比如,在教学《小小的船》时,让学生观察插图中月亮的形状和颜色,以及小女孩坐在月亮上的表情,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景象。
在生活中,也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
例如,春天到了,让学生观察校园里的花草树木有什么变化;下雨时,观察雨滴落下的样子。
通过观察,学生能够积累丰富的表象,为思维的发展打下基础。
三、鼓励学生提问和质疑提问和质疑是思维活跃的表现。
在一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提问,敢于质疑。
当学生对课文中的内容不理解时,要给予他们提问的机会,并耐心解答。
比如,在学习《乌鸦喝水》时,有的学生可能会问:“乌鸦为什么不直接找一个大口的瓶子喝水?”对于这样的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乌鸦所处的环境和条件,培养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语文的思维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语文的思维能力
1. 引起学生兴趣
- 创造积极的研究氛围,让学生喜欢研究语文。
- 使用有趣的教材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 提高阅读能力
- 培养良好的阅读惯,鼓励学生多读书,包括各种类型的文学作品。
- 引导学生分析、理解和评价所读的文章,培养批判性思维。
3. 激发思维能力
- 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提问。
- 组织思维训练活动,如写作和辩论,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4. 培养创新思维
- 鼓励学生进行创意写作,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 提供多样化的任务和挑战,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5. 注重综合能力培养
- 教授语文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如观察力、批判思维和表达能力。
- 鼓励学生参加语文比赛、作文比赛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
应用能力。
6. 与家长合作
- 与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合作关系,共同关注学生的语文发展。
- 提供家庭作业指导和研究建议,让家长能够在家中辅助培养
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
以上是培养小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几点建议,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是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以下是一些方法,可以帮助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1.鼓励主动思考与提问: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他们主动思考和提问。
教师可以设计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即使这些观点可能与教师或课本不同。
这样的讨论可以促进学生间的交流,拓宽思维。
2.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角色扮演、小组讨论、辩论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音频等,为学生提供更直观、生动的学习材料,激发他们的想象力。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例如,在分析课文时,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结构、段落间的逻辑关系,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写作训练,让学生学习如何组织语言、构建文章结构,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4.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考: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富有挑战性的任务,如创作故事、编写剧本等,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发挥想象力。
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引导他们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寻找不同的解决方案。
5.强化阅读训练:阅读是提升思维品质的重要途径。
教师应鼓励学生广泛阅读,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理解作者的观点、分析文章的结构和逻辑关系,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6.开展跨学科教学:将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开展跨学科教学。
例如,结合历史、地理等学科的内容,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也能了解其他学科的知识,从而拓宽视野、丰富思维。
7.及时反馈与鼓励:对学生的思考成果给予及时的反馈和鼓励。
当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独特的观点或解决问题的方法时,教师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传统教育中学生的学习几乎完全依赖教师,按教师和书本之导向去记忆和容纳知识。
思维品质消失,依赖的思维心理严重。
我们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个体差异及其相应的心理发展水准,逐步探索一种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符合学生思维规律的思维品质训练教学结构。
一、语文课堂教学中思维品质养成1、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情景,奠定学生思维启动的基础。
学生是有情感意志的客体,他们对学习信息有筛选和加工的能力,教师所要传授的信息,能不能激起他们的思考使他们积极投入,其关键在于他们有没有产生探究反射。
没有兴趣,就没有思考的可能了。
因此设计好教学语言,选择好教学手段,使学生思维处于积极参与的状态,让他们进入学习情境,产生学习热情,开拓了学生思维空间,创设了思维活动的氛围,形成思维训练的开端。
2、训练思维的广阔性、敏捷性、灵活性。
让学生快速思维,对问题迅速做出反映。
从而达成思维的敏捷性。
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反应迅速,思维敏捷的人才。
思维的速度包括正确的程度,思维的轻率性不是思维敏捷的品质。
3、丰富想象,驰聘联想。
想象是一种思维过程,是人类运用了储存大脑中的信息进行分析综合、推断和设想的形式。
正如哲学家康德所说:“想像力是一股强大的创造力量,它能够从实际自然所提供的材料中创造出第二自然”。
在这一过称中,保持和发展学生的好奇心,拓宽知识面、合理的知识结构是很重要的。
4、改变作业的形式和内容。
经常布置讨论性的作业,学生相互讨论探究,是课文知识的延伸,也是思维开放的碰撞,对学生的思维广阔性大有好处。
讨论结果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
上完《时间的脚印》一文后,我布置给学生这样一次作业:除了课文中岩石是时间的脚印外,你还从生活中发现了那些也是时间留下的脚印,它们带给你什么样的思考?从中你有什么样的体会和感想,请你写下来交流。
上完《藤野先生》后,提问:文中为什么不说中国是落后之国,而要说弱国?文中“看电影事件”有句话“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这个句子中的“自然”是什么意思?包含了作者和日本青年的什么感情?5、对课文标题、句式的选择、结构的安排、文章的立意等让学生尝试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换用,有助于学生广阔性的培养,使学生学会全面,正确,灵活的根据自己情况作出恰当选择。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小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其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尤为重要。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传授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进行思维的训练和提升。
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首先,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事物、描述画面、讲述故事等方式,激发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例如,通过让学生描述一幅画或者一个场景,让学生展开想象,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
其次,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情节、人物性格、事件发展等内容,让学生学会用逻辑思维去分析和推理,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再次,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表达能力。
在写作教学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创意写作,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写出富有个性和创新的作文。
同时,在口头表达的训练中,老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演讲比赛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新意识。
最后,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批判性阅读能力。
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批判性思考,让他们学会从多角度去理解和分析课文,提高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观察力和想象力的培养、分析和推理能力的提升、创新意识和表达能力的培养以及批判性思维和批判性阅读能力的训练,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思维品质,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浅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浅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阅读,学生可以开拓思维,增加知识储备,提高语文素养。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呢?本文将从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等方面进行探讨。
要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
阅读兴趣是激发学生思维品质的基础。
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可以通过设计多样化的阅读活动,丰富的阅读素材,以及生动有趣的阅读体验,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课堂上可以进行朗读比赛、诵读比赛、讲故事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感受阅读的快乐,提高对语文阅读的兴趣。
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精心挑选适合他们的阅读材料,比如科幻小说、历史纪实、名人传记等,让学生在阅读中找到快乐,激发阅读兴趣。
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语文阅读不仅是对文字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对文字背后的意义、思想、情感的理解。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以通过提问、讨论、写作等方式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文本的结构、主题、隐喻、象征等方式,让他们在阅读中思考问题,启发他们的思维。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对话互动等活动,让他们在互动中得到启发,深入思考。
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环节。
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发表观点、讨论互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在阅读之后,可以让学生发表对文本的看法、评论、提出自己的见解,鼓励他们发表独立的观点,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教师还可以安排一些有争议性的话题或者问题,让学生就此展开深入讨论,激发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
要加强学生的写作能力。
写作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有效途径。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布置阅读后的心得体会、写读后感、写评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写作。
通过写作,学生可以对所读的文章进行深入思考,理清自己的思路,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思维品质培养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思维品质培养研究一、引言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小学语文教学一直是基础学科中的重点。
语文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工具,一种思维方式。
语文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二、思维品质的定义和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思维品质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阅读、写作、口语表达等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技能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思维品质。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思维品质的培养策略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是指个体在思维过程中能够独立思考,对事物的本质、原因、后果等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价的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入分析,从不同的角度审视和解读文本,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3.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指个体在思维过程中能够产生新颖的、有价值的想法或成果的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写作、口语表达等活动,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创造出新奇的内容,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4.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逻辑思维是指个体在思维过程中能够遵循逻辑规则,进行合理的推理和论证的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文本分析、论证、推理等活动,让他们学会用逻辑的方式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
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教授学生知识和技能,更要注重培养他们的思维品质。
就像培养一棵树,不仅要给它浇水施肥,更要让它自由生长,发展出自己的枝叶。
思维品质的培养,就是让学生的思维自由生长,发展出自己的特点和风格。
我们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
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有足够的教学智慧和创造力,用各种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
我们还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让他们能够独立思考,对事物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价。
这需要我们教师有足够的教学勇气和宽容心,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观点,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
浅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浅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语文阅读教学一直是中小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也是教育工作者们一直致力于探讨和实践的重要课题。
好的阅读教学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掌握语言知识,更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培养其思维品质。
那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呢?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联想力。
观察力和联想力是思维的基础,培养这两种能力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和阅读理解至关重要。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联想,比如通过描述课文中的场景、人物形象等方式,让学生去用自己的想象力去描绘,从而训练他们的观察力和联想力。
让学生在阅读中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不仅能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的训练。
在阅读课文时,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行为动机等,通过讨论和辨析,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教师还可以提供一些有争议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从而引导学生学会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考能力。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逻辑思维是学生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需要培养的一种重要品质。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分析课文内容的结构、推理故事情节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还可以设计一些逻辑推理题目,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解答,锻炼他们的逻辑推理能力。
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联想力、批判性思维、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语文素养。
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去思考、去探索,从而不断提升其思维品质。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深度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深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深度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学生提高理解能力、逻辑思维和创造力。
本文将探讨以下几个方面来帮助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深度:引导思考、扩展思维边界、激发创新思维、鼓励多角度思考。
一、引导思考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和讨论来引导学生思考。
教师应该注意提问的方式,避免只求答案,而是鼓励学生思考问题背后的原因和逻辑关系。
例如,在学习一篇课文时,教师可以提问:“为什么主人公会做出这样的选择?”或者,“这个故事中的道理是什么?”这样的问题激发学生深入思考,提高他们的思维深度。
二、扩展思维边界除了教材上的内容,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拓展。
例如,在阅读一篇古诗时,教师可以扩展讨论古代文化、历史背景等相关内容,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诗歌的内涵。
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通过阅读相关书籍、观看相关视频等来扩展他们的思维边界。
三、激发创新思维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例如,在写作课上,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写作风格、表达方式,让他们摆脱传统思维模式,勇于尝试新颖的观点和表达方式。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创意活动,如写作比赛、创意讲解等,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
四、鼓励多角度思考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例如,在讨论一个故事情节时,教师可以提问:“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或者,“你认为不同的人物会有不同的选择吗?”这样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思维灵活性和多元思维能力。
总结:通过引导思考、扩展思维边界、激发创新思维和鼓励多角度思考,教师可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深度。
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可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为他们日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探索和运用这些方法,努力培养学生的思维深度。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可是一件超级重要的事儿!就像给小树苗浇水施肥,让它们茁壮成长一样。
那到底怎么才能做好这件事儿呢?今天咱们就来好好聊聊。
咱们先来说说为啥要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前几天我去菜市场买菜,碰到一个小朋友跟着妈妈一起。
妈妈让他算算买了几样菜,一共花了多少钱。
这小朋友一脸懵,半天算不出来。
这让我想到,如果在小学的时候就能好好培养孩子们的思维品质,那这种简单的算术问题对他们来说就不会是难题啦。
在课堂上,我们可以通过提问来激发孩子们的思考。
比如说,学一篇课文,别直接告诉他们中心思想,而是问:“同学们,你们觉得作者写这篇文章是想表达啥呀?”这时候,孩子们就会开动小脑袋瓜,各抒己见。
有一次,讲《小马过河》这篇课文,我就问了这个问题。
有的孩子说小马应该勇敢尝试,有的说要多听别人的意见。
大家讨论得热火朝天,思维的火花四溅。
小组讨论也是个不错的办法。
把孩子们分成小组,让他们一起讨论问题。
我记得有一次,让孩子们讨论“春天是什么样子的”。
一个小组的小朋友可积极啦,有的说春天是花开的季节,有的说春天能听到小鸟唱歌,还有的说春天可以放风筝。
通过小组讨论,他们不仅学会了倾听别人的想法,还锻炼了自己的表达和思维能力。
阅读也是培养思维品质的重要途径。
给孩子们推荐一些有趣的书,让他们在阅读中思考。
有个小朋友读了《爱丽丝梦游仙境》后,跑来跟我说:“老师,我觉得爱丽丝的冒险太神奇了,我一直在想如果我也能去那个奇妙的世界会怎么样。
”看,这不就是在思考嘛!写作同样能锻炼思维。
让孩子们写日记、写小故事,把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写下来。
有个孩子写了一篇《我的梦想》,他说他想当宇航员,去探索宇宙。
为了写好这篇作文,他查阅了很多关于宇宙的资料,思考了宇航员需要具备的素质。
在这个过程中,他的思维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在教学中,我们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比如放一些有趣的动画、视频,让孩子们观察和思考。
思维品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培养
思维品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培养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学校应当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
面对着日益发展的全球性的高科技形势,面对着人类文明的高层次的推进和我国四化建设,经济改革的飞速发展。
培养学生优良的思维品质,是基础教育中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如何培养学生优良的思维品质呢?一、一、通过分析字形,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所谓思维的广阔性,就是善于抓住整体而不忽略重要细节的能力,对同一问题做多方位的认识。
在小学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中,有许多汉字通过分析汉字本身的构字特点,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如“夫”字,它是一个独体字,基本笔顺是“一二二夫”。
在教学中除了让学生记住它的基本笔顺外,同时,教师还可启发学生,问:“还有别的更好的记法吗?”有的学生用学过的熟字,“二加一个人字就是夫”来记。
还有的学生通过形体语言来表现,嘴上咬住一根棍子,胳膊伸平,两脚叉开,就形成了一个“夫”字。
教师对学生也于标新立异的言行给予高度的评价。
课堂上的气氛顿时活跃起来。
使原本单调、枯燥的生字学习,学生学的兴趣盎然。
通过启发学生多方面的去想记字的方法,不仅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巩固已有的知识,提高识字的能力,从中也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二、二、通过造句练习,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的灵活性,就是不固执于某一点,随着条件的变化而及时地重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教师在教学生造句时,不能只满足于句子上用了指定的词语,还要通过多种方式来加深学生对词句的理解和灵活运用。
为了不使学生造句一个模式,句式单一,内容简单化。
要指导学生从内容着眼,把句子造得丰富多彩。
引导学生多寻找新鲜的内容。
例如用“美丽”学生造出了如下句子:1公园里盛开着许多美丽的花朵。
2妈妈给我买了一条美丽的裙子。
3孔雀张开了美丽的尾巴。
4蓝天上飘着许多美丽的风筝。
全班同学用同一个词语造句,可以先规定以学校生活为内容,接着以家庭生活为内容,还可以以社会生活,心理活动等为内容。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思维品质则是智力的支柱。
什么是思维品质呢人的思维既有共同规律,又有个体差异,这些差异,我们通常叫思维品质。
心理学告诉我们,任何人,即使是弱智者,也无时无刻不在思维,而且都以自己习惯的方式思考着问题。
语文教学,通过有目的的反复训练,不仅可以矫正学生不良的思维习惯,而且能使良好的思维品质得到培养。
一、培养思维的独立性独立性,指思考者善于独立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不拘泥于已有的固定模式或他人的见解,不盲目地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能对事物质疑,具有自觉探索、除旧布新的特征。
培养思维的独立性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鼓励怀疑发现善于怀疑,察微审思,可以锤炼思维的精细深刻。
阅读《杨树》一文,有学生提出“房前钻天柳(箭干杨),房后鬼拍手”中的箭干的“干”应改为“杆”。
教师肯定其发现和读书的认真,鼓励大家再去发现课文语言上的疏漏之处或值得推敲的地方。
①“云杉长成20厘米直径以上的木材……”改为“云杉长成直径20厘米以上的木材”更好。
②把“河南中牟县大关庄发现的大关杨(小叶杨与钻天杨的天然杂交种),生长快,尤其适于纤维用材”,改为“河南中牟县大关庄发现的大关杨是小叶杨与钻天杨的天然杂交种,它生长快,尤其适于纤维用材。
”在语气上更自然顺畅。
学习《信陵君窃符救赵》,有两名学生提出侯赢“为大梁夷门监者”,“夷门”,课本注为“魏国都城大梁的东门”,为何不直接写成“为大梁东门监者”呢教师鼓励大家查工具书,明白了:夷门故址在今开封城内东北隅,以在夷山之上得名,后人也以夷门指开封。
文章这样写不仅有地理原因,而且在表达上用借代。
鼓励怀疑发现,正是训练学生“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
2.提倡抗压、否定有名学生看到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的一则广告:“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
”提出疑义:“未必是‘车到山前必有路’。
”她在文中写道:“‘车到山前必有路’是流传甚广的俗语,有人以此为生活信条,对什么事都是消极对待,任其发展,自己不作任何努力,遇到阻力常以‘车到山前必有路’为理由等待别人来为他创造条件,给自己的不努力寻找借口,结果往往导致失败。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思维品质则是智力的支柱。
什么是思维品质呢?人的思维既有共同规律,又有个体差异,这些差异,我们通常叫思维品质。
心理学告诉我们,任何人,即使是弱智者,也无时无刻不在思维,而且都以自己习惯的方式思考着问题。
语文教学,通过有目的的反复训练,不仅可以矫正学生不良的思维习惯,而且能使良好的思维品质得到培养。
一、培养思维的独立性独立性,指思考者善于独立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不拘泥于已有的固定模式或他人的见解,不盲目地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能对事物质疑,具有自觉探索、除旧布新的特征。
培养思维的独立性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鼓励怀疑发现善于怀疑,察微审思,可以锤炼思维的精细深刻。
阅读《杨树》一文,有学生提出“房前钻天柳(箭干杨),房后鬼拍手”中的箭干的“干”应改为“杆”。
教师肯定其发现和读书的认真,鼓励大家再去发现课文语言上的疏漏之处或值得推敲的地方。
①“云杉长成20厘米直径以上的木材……”改为“云杉长成直径20厘米以上的木材”更好。
②把“河南中牟县大关庄发现的大关杨(小叶杨与钻天杨的天然杂交种),生长快,尤其适于纤维用材”,改为“河南中牟县大关庄发现的大关杨是小叶杨与钻天杨的天然杂交种,它生长快,尤其适于纤维用材。
”在语气上更自然顺畅。
学习《信陵君窃符救赵》,有两名学生提出侯赢“为大梁夷门监者”,“夷门”,课本注为“魏国都城大梁的东门”,为何不直接写成“为大梁东门监者”呢?教师鼓励大家查工具书,明白了:夷门故址在今开封城内东北隅,以在夷山之上得名,后人也以夷门指开封。
文章这样写不仅有地理原因,而且在表达上用借代。
鼓励怀疑发现,正是训练学生“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
2.提倡抗压、否定有名学生看到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的一则广告:“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
”提出疑义:“未必是‘车到山前必有路’。
”她在文中写道:“‘车到山前必有路’是流传甚广的俗语,有人以此为生活信条,对什么事都是消极对待,任其发展,自己不作任何努力,遇到阻力常以‘车到山前必有路’为理由等待别人来为他创造条件,给自己的不努力寻找借口,结果往往导致失败。
浅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浅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是一个重要的目标。
思维品质可以理解为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展现出的思维能力和品质,如观察力、分析力、判断力、推理力等。
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我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行训练。
要求学生在阅读一篇文章后,写出其中的关键词汇或重要细节。
这样的练习可以激发学生主动观察的能力,培养他们细致入微的思维能力。
教师还可以选择一些具有细节描写的文本,引导学生借助多种感官对细节进行观察。
通过这些训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力,还可以培养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分析力,我们可以通过阅读理解和阅读推理的训练来实现。
阅读理解是指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根据文章提供的信息进行推理和判断,以理解文章的意义。
阅读推理是指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根据已有的信息进行推理,得出文章中未明确表达的意义。
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可以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判断力,我们可以进行相关练习。
判断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需要学生不仅根据文章提供的信息进行判断,还需要借助自身的知识、经验进行推理。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针对同一问题,提供不同的观点和证据,要求学生根据提供的信息进行判断,并提供合理的论据。
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可以培养批判性思维,提高他们的判断能力。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分析力、判断力和推理力,可以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等重要的思维品质。
这对于学生的学业以及个人素养的提高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应该重视思维品质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思维的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思维的培养语文学科是小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它不仅仅是教授学生阅读、写作等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
语文思维是指通过语言文字进行思考、表达和交流的能力,是小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呢?接下来我们将从阅读、写作和课堂教学三个方面进行具体探讨。
一、阅读能力对语文思维的培养阅读是培养学生语文思维的重要途径,通过阅读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要引导学生多读书,多读好书,通过阅读开拓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老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布置一些课外阅读任务,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朗读等方式来掌握一定的阅读技能。
在课堂上可以每周选取一本小说或者故事书,让学生带回家进行阅读,然后在下周的课堂上进行朗读、分享和讨论。
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更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老师要引导学生学会从阅读中获取信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利用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或者文章来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不仅仅是单纯的阅读,更要通过思考来理解文章,从而提高语文思维能力。
在阅读课中,老师可以提问一些关于文章内容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让学生通过阅读获取信息,培养学生的整合能力和分析能力。
老师要注重对学生阅读的引导和分层指导,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兴趣,为学生精心挑选一些适合阅读的课外读物。
老师要对学生的阅读进行适当的引导和激励,让学生愉快的阅读,从而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写作是培养学生语文思维的重要途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要引导学生多写作,通过写作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写作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在写作中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写作可以激发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通过写作,可以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合和阐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每位一线小学语文教师都在思考、探索、研究的问题。
根据自己十多年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活动,我认为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做好以下几点:一、创设情境,促进积极思维发展新教材设计精美,图文并茂。
为了让儿童读懂故事,理解课文,达到语言文字训练的目的,并通过训练鼓励儿童积极思维,教学中教师可充分运用现代教学媒体或运用儿歌、谜语、游戏、课本剧等活动,创设愉快的教学情境,诱发儿童在阅读中思维的积极性。
如我在教学第一册中《秋天到了》这篇看图学文时,用录像放映美丽的秋景图。
用幻灯打映课文中的插图,从图入手,教给儿童进行有序观察的方法:先看天空,后看地上;先看近处,再看远处。
然后结合课文内容学习本课6个生字及新词,理解“秋天到了”的特征,用录音示范教读课文。
课中做“秋天到了”的游戏,巩固练习时让儿童想象哪些现象说明秋天到了。
四、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培养创造能力。
二、主动参与学习是发展创新性思维的前提和基础只有主动参与才能充分发挥主体的能动作用,激发思维,发挥潜能,迸发创新思维的火花。
阅读教学就得营造一种主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创造一个有利于探索创新的学习情境,形成一种互动发展的学习空间。
比如:在教《乌鸦喝水》一文中,我问学生还有什么别的方式可以使乌鸦喝到水,有些同学提出可以使瓶子倾斜,有的同学提出可以在瓶子上戳个洞,有的同学甚至提出找一根麦管来吸,我就把学生提出的方案一条一条列在黑板上逐一分析,并选择出最合理和可行的办法,用实验方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尝试。
三、引用提问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是创造性思维中十分重要的一种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针对一件事提出几种不同的处理办法,就可训练发散思维,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如学习《狐狸和乌鸦》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乌鸦嘴里的肉被狐狸骗走了,他该怎么做呢?几分钟后,教室如同开了锅,有的说:他只好再给孩子找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作者:朱静
来源:《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新干线》2015年第05期
【摘要】
学生的思维品质是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方面,小学语文课堂不仅是学生收获知识,提升技能的舞台,更是发展学生思维品质的所在,我们教师要结合语文学科的自身特点,不断创新手段,优化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关键词】
语文思维品质
思维在个体智力水平的发展中处于核心地位,是个体综合素养中最重要的方面,要发展一个人的智力水平,就必须注重培养和发展他的思维能力。
语言和思维密不可分,它们相互制约,彼此依存。
小学语文学科离不开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将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品质统一起来,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在兴趣激发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兴趣是开启学生积极思维活动的内在动因。
学生对学习活动具有了浓厚的兴趣,他们才会积极思维,不断探究。
为此,在语文学习中,我们教师在处理教材的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设计上,一定要契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拨动学生的兴趣之弦,使他们的大脑皮质层形成兴奋,从而吸引学生将自己思维的触角延伸到教材的重点和知识深奥处。
如教学《九寨沟》一课,我首先给学生播放九寨沟美丽景色的视频:一尘不染的清新空气、雪山、森林、湖泊、瀑布,俨然一个“人间仙境”“童话世界”。
在学生被美丽的景色牢牢吸引之后,我出示问题:九寨沟在哪儿?它的名字是怎样来的?为什么会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呢?它究竟美在哪里?这样,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自然生成了强烈的探究兴趣,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在文本剖析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尤其是我们的语言文字,更是蕴含着丰富内涵的特殊符号,在语文教学中,字里行间引导学生品味词汇篇章,不但可以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文本,感受文字深层含义,更可让学生积极思维,开启思维潜能。
尤其是一些课文中的关键语句可谓是文章的“文眼”,在文章中起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效,教师要抓住时机,引导学生去品味,去思考,从中领会文字背后的深刻含义,发展孩子思维的深刻性。
例如在教学《鞋匠的儿子》第三自然段时,我抓住“非常”“一定”、三个“永远”等几个关键词,以“初读——感悟——再读”的形式,引导学生感悟体会这段话的内涵,尤其是这几句话里面连续出现了三个“永远”,各有妙用:第一个“永远”表示自己将牢记那位议员的“忠告”,因为他具有明显的等级观念,而这种观念,将直接阻碍国家的统一;第二个“永远”表示从不回避,坦坦荡荡认可自己的出身,鞋匠也是正当的人,靠自己双手吃饭,自己从来没有因为自己的出身而感觉不光彩。
这是多么光明磊落的态度!第三个“永远”则充满了对自己父亲的赞美。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通过反复品读,学生在字里行间感受到了一个聪明、自信、仁爱的林肯的形象。
在自己的情感体验被激活,内心深处充满感动之余,学生自然陷入了深思,思维的深刻性得到培养。
三、在词语替换中培养学生思维的准确性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皆是遴选的名家名篇,其意蕴深远,内涵丰富,尤其是遣词造句,更是准确精炼。
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课文中一些美文佳作,针对其中一些重点词句,让学生试着去用其他词汇替换,体会前后的效果,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准确性。
例如《荷花》一文中的“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话的含义?教师如将这句话中的“冒”字替换为“长”,然后师生共同针对前后两句话进行比较。
经过大家分析讨论,学生不难发现,“冒”字用在这里,更为传神,让荷花争相开放,充满生命活力的蓬勃生机栩栩如生的展现在读者眼前,同时,也与上句中描写的荷叶挨挨挤挤,枝繁花茂的画面相呼应。
因此,洁白的荷花只能从荷叶中冒出来,从而让读者感受到一幅亭亭玉立、盎然生机的荷花图。
作者用词可谓独具匠心,巧妙准确。
在词句教学中,教师经常通过这样的方式,吸引学生进行换词比较,创设情境让学生去感悟体会,从而不仅使学生感受到语文教材中用词的精当,更在对这些词语的品味中发展了自己思维的准确性。
四、在引导想象中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个体的创造能力离不开想象。
缺少想象的土壤,就不会开出创新的花朵。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开阔思路,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让学生想所未想过的,想精巧奇妙的,想趣味横生的,以此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创新火花不断绽放。
如《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一课的课后作业,我这样设计:结合教材,学生开展想象,当第二天小骆驼再次来到小溪边,遇到小红马,又会怎样回答?在课文的关键之处启发想象,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既能助推学生理解课文,又能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丰富课堂教学,增强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当然,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绝非一朝一夕之事,也不是仅仅在语文学科中就可以实现的,它需要各个学科的通力合作,需要借助课外大量活动的训导来实现。
作为小学素质教育体系中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语文学科,我们必须将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置于首位,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契合教学实际,进行合理设计,为学生提供多姿多彩、鲜活生动的思维发展空间,从而不断引导他们优化自己的思维,使思维的触角伸向更广阔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