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海固地区小农户应对大市场的对策探讨

合集下载

西海固问题分析

西海固问题分析

西海固,位于中国西部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的地带,是黄土丘陵区的西吉、海原、固原、彭阳、同心等七个国家级贫困县的统称,1972年被联合国粮食开发署确定为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之一。

西海固地区贫困现象十分严重.以固原地区为例,1996年末人口和土地面积均占自治区的1/3,但其国民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和财政收入分别仅占自治区总值的9%,3%和4%,农民人均纯收入810.50元,是自治区平均水平的58%.据自治区扶贫开发办公室调查,西海固地区1996年人均收入300~500元(1990年不变价,现价540~860元)的人口占总人口的24.2%,人均收入300元(现价540元)以下的人口占总人口的16.2%。

由此可见西海固地区的贫困程度。

造成西海固贫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恶劣的自然条件,过快的人口增长和超载的人口压力,薄弱的经济基础和落后的基础设施等它属于黄土高原的干旱地区,位于黄土高原西南缘,有着无数的沟、壑、塬、峁、梁、壕、川,属宁南黄土丘陵地带。

这里年平均气温3~8℃,极端最高气温39.3℃,极端最低气温-30℃,全年无霜期90~100天,年降雨量200~700毫米之间,大都集中在6~9月,多冰雹,而年蒸发量1000~2400毫米之间,属温带大陆性半干旱—干旱气候,水源奇缺。

这里由于流水切割及千百年来的盲目垦殖,水土流失严重,除少量河谷川台外、大部分地方生存条件极差,且多发生其它各种自然灾害,国务院确定为重点扶贫的三西地区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西海固地区人口长期处于“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的状况,人口数量剧增,生态环境压力过大,导致人地关系失衡,生态恶化和环境破坏,由于人口剧增,人地关系失衡,为了维持基本的生存需要,只能掠夺式的利用资源,陡坡开荒,破坏森林和草场资源,使生态环境更加恶化。

结果陷入了“人口增加—开垦土地—破坏生态—贫困—人口增加”的恶性循环之中。

经济基础和基础设施非常薄弱,在产业结构上,仍以传统农业为主,产量低而不稳。

完善农产品市场宏观调控,做好农产品稳产保供稳价工作的工作进展,面临的困难问题及意见建议

完善农产品市场宏观调控,做好农产品稳产保供稳价工作的工作进展,面临的困难问题及意见建议

完善农产品市场宏观调控,做好农产品稳产保供稳价工作的工作进展、面临的困难问题及意见建议一、工作进展在过去的几个月里,我们致力于完善农产品市场的宏观调控,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确保农产品的稳产保供稳价。

以下是我们在这一领域的工作进展:1. 建立预警机制:我们建立了农产品市场预警机制,通过收集和分析市场数据,及时预测市场动态,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 加强产销对接:我们积极推动产销对接,通过组织产销对接会、搭建产销对接平台等方式,促进农产品流通,缓解产销之间的矛盾。

3. 优化储备机制:我们优化了农产品储备机制,增加了储备品种和数量,以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调节市场供应。

4. 落实价格干预措施:我们采取了有效的价格干预措施,防止农产品价格的暴涨暴跌,保持市场价格的稳定。

二、面临的困难问题在实施上述措施的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1. 预警机制的时效性不足:由于市场变化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我们的预警机制有时不能及时捕捉到市场的变化,从而影响了我们决策的准确性。

2. 产销对接的效率不高:虽然我们积极推动产销对接,但由于种种原因,如信息不对称、运输成本高等,产销对接的效率还有待提高。

3. 储备机制的灵活性不足:我们的储备机制在应对突发事件时,反应速度和灵活性有待提高。

4. 价格干预措施的影响力有限:虽然我们采取了价格干预措施,但这些措施的影响力有限,无法完全平抑市场价格的波动。

三、意见建议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加强预警机制建设:我们应该加强预警机制的建设,提高预警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这需要我们加强市场研究,提高对市场变化的敏感度。

2. 提高产销对接效率:我们可以通过建立更有效的信息交流平台,降低运输成本等方式,提高产销对接的效率。

3. 优化储备机制:我们可以考虑优化储备机制,使其更加灵活,能够更好地应对突发事件。

4. 加强价格干预措施:我们可以加强价格干预措施的力度和影响力,以更好地保持市场价格的稳定。

开拓农村市场的思路与对策

开拓农村市场的思路与对策

开拓农村市场的思路与对策第一篇:开拓农村市场的思路与对策开拓农村市场的思路与对策一、当前开拓农村市场的制约因素探析农村市场相对滞后的原因是错综的。

归结起来,制约农村市场开拓的主要因素有:1、农民增收相对缓慢,农村消费尚未走出低迷改革开放二十年来,广大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重点的农村改革不断深化,乡镇企业、个体私营经济蓬勃发展,农村经济有了显著改善。

但农民收入增长趋缓,总体水平较低,这就从根本上制约了农民的购买力。

2002年吴堡县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86%,但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仅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30.8%。

2、农村市场发育不健全,流通渠道不畅从硬件上看,大部分农村市场存在着布局不合理、规模偏孝场地狭窄、设施简陋、配套不全等问题,有的只好以路为市、以棚为市;从软件上看,一些消费性产业尚未兴起,专业市场或批发市场相对缺乏,信息市尝中介市尝技术市尝房地产市尝人才市场等几乎空白;从主体上看,供销、物资、商业等国有流通企业在农村的销售网络明显萎缩,不能发挥主渠道作用,个体工商户虽然活跃,但在运输、经营、仓储设施等方面局限性较大,造成大宗生产资料和耐用消费品供需断层,相当多的农民只好“买大件到城里,油盐酱醋找个体,日用百货赶大集”。

3、农村基础设施薄弱,消费环境不好近年农村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虽有改善,但整体水平较差,普遍存在供水困难、交通不畅、电视信号覆盖率低等问题,从客观上增加了农民的消费成本,制约了农村消费需求。

据调查统计,2002年吴堡县农村家庭平均每百户主要耐用消费品如彩电、电冰箱、洗衣机拥有量分别为21.2台、2.3台和6.9台,仅为城市居民的34.6%、14.7%、9.6%,这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农村基础设施薄弱。

同时,居住分散、信息不灵、售后服务跟不上等,从而使相关的消费不能得到有效启动。

4、缺乏适销对路的商品,新的消费热点难以形成由于长期以来,许多工业企业的产品开发以城市市场为中心,多数商品的品种、功能、价格不能适应农民的消费需求,缺乏能刺激农民进一步消费的代表性产品。

关于我国农民小生产适应大市场措施的探讨

关于我国农民小生产适应大市场措施的探讨

关于我国农民小生产适应大市场措施的探讨摘要:在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农民千家万户的小生产方式日益暴露出许多不适应大市场的问题。

对此,本文提出可以通过培养提高农民的市场营销素质、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培育和管理农产品经纪人、充分利用期货市场避险套利等措施得到有效解决。

关键词:农民小生产;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经纪人;期货市场现阶段,我国农村2亿多农户仍然主要以家庭为单位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

在全球市场一体化的当今,这种小生产方式日益暴露出许多不适应大市场的问题,如农民市场观念薄弱、市场信息闭塞、组织化程度低、生产规模小、生产成本高、市场竞争力低等。

因此,解决我国农民小生产适应大市场的问题具有极其重要现实意义。

本文主要探讨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

1努力提高农民的市场营销素质千百年来,我国农民都是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农业生产,其特点主要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因此,农民的市场观念非常淡漠,市场营销素质低下。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转变为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现阶段正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必然要求所有生产经营者的经营活动符合市场需求,符合市场经济规律要求。

违背市场经济规律要求必然要受到市场经济规律的惩罚。

据中央电视台聚集三农栏目于2011年4月20日报道:湖北省云梦县种包菜的农民因包菜卖不出去,无奈的农民用拖拉机将大片的包菜掩埋地里;聚集三农栏目于4月27日又报道:济南市唐王镇司家村农民种包菜丰产却亏本,包心菜成了“伤心菜”。

司家村农民韩进因种植包心菜面积大、滞销导致亏损严重而上吊自杀。

看了这两篇报道令人痛心疾首!据笔者了解,这两篇报道是我国农民在参与市场经济活动中不适应市场要求的典型代表,所反映出来的问题具有普遍性。

笔者认为,培养提高农民的市场营销素质是解决农民小生产适应大市场问题的基础。

只有农民的市场营销素质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经营活动才能自觉主动的适应市场。

培养提高农民市场营销素质的主要方式,一是以行政村为单位,利用农民的农闲时间,聘请专业学校专业老师或企业营销经理或农村的致富带头人,给农民集中传授市场营销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二是以乡为单位,利用农村广播站开办农产品营销讲座,每天晚上定时播出。

宁夏西海固扶贫故事

宁夏西海固扶贫故事

宁夏西海固扶贫故事
宁夏西海固是中国贫困地区之一,这里的人们长期以来都生活在贫困的边缘。

然而,随着国家扶贫政策的不断推进,这里的人们终于看到了希望。

在宁夏西海固,有一位叫做王大爷的老人,他是当地的一名贫困户。

王大爷家里只有一亩半的土地,靠种植小麦和玉米勉强维持生计。

然而,他并没有放弃希望,而是积极参加当地政府组织的扶贫项目。

在政府的帮助下,王大爷开始学习新的农业技术,种植新的作物。

他还加入了当地的合作社,与其他农民一起合作种植蔬菜和水果。

通过这些努力,王大爷的收入逐渐增加,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提高。

除了王大爷,还有很多像他一样的贫困户在政府的帮助下脱贫致富。

政府投入大量资金,修建了道路、水利设施和电网,为当地的农民提供了更好的生产条件。

同时,政府还鼓励企业来到这里投资,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如今,宁夏西海固的面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里的人们不再生活在贫困的边缘,而是拥有了更好的生活条件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这一切都得益于国家扶贫政策的不断推进和政府的积极努力。

宁夏西海固扶贫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信心和勇气,就一定能够战
胜贫困。

政府的扶贫政策为贫困地区的人们提供了希望和机会,而人们的努力和奋斗则是实现脱贫致富的关键。

让我们一起为实现全面小康而努力奋斗吧!。

村集体经济和群众的农产品销售困难的解决措施

村集体经济和群众的农产品销售困难的解决措施

有关“村集体经济和群众的农产品销售困难”的解决措施
有关“村集体经济和群众的农产品销售困难”的解决措施如下:
1.建立农产品市场信息平台:通过互联网等技术手段,搭建一个集中发布农产品信息的
平台,以供农民和农产品购买者获取信息。

这样可以帮助消除信息不对称,提高农产品销售效率。

2.加强市场调研:政府和相关机构应加大对农产品市场需求的调研力度,及时了解市场
需求变化,为农民提供有针对性的销售策略和建议。

3.发展电商平台:利用电商平台的优势,打破地域限制,将农产品推广到全国乃至全球
市场。

同时,政府可以提供电商平台建设的扶持政策,鼓励农民入驻电商平台开展销售活动。

4.建立直销模式:直接面向消费者进行销售,可以减少中间环节,提高利润空间。

政府
可以鼓励农民组织直销团队,帮助他们建立销售网络,提供培训和指导。

5.提升农村电商运营团队的能力: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扶持,让农村有更多拥有电商运营
实力的年轻人在家里创业,带动当地农产品的销售和深加工。

6.解决农村物流问题:这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包括建设物流基础设施,提供物
流服务等等。

7.优化管理、降本增效:通过精细化管理,优化采购、生产、销售等环节,降低成本,
提高效率,增强竞争力。

8.发挥集体经济优势:集体经济组织应发挥自身优势,整合资源,创新农业经营模式,
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

9.引导群众参与:通过宣传、教育等方式,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农产品销售活动,提高他
们的市场意识和经营能力。

10.政策扶持:政府可以出台一系列政策,如财政补贴、税收减免等,鼓励和支持农产品
销售,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开拓民族地区农村市场的困难与对策

开拓民族地区农村市场的困难与对策

开拓民族地区农村市场的困难与对策【摘要】在开拓民族地区农村市场时,农村市场开拓困难主要体现在缺乏市场调研、交通和物流问题、文化差异等方面。

缺乏市场调研导致无法准确把握农村市场需求,无法有效推广产品。

交通和物流问题使得产品无法快速到达农村市场,影响销售和供应。

文化差异也是一个阻碍因素,影响产品推广和接受度。

针对这些困难,应提出对策建议,包括加强市场调研,改善交通和物流配套设施,深入了解当地文化,提高产品适应性和接受度。

这些对策将有助于克服开拓民族地区农村市场的困难,促进农村市场的发展。

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合理制定对策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开拓民族地区农村市场,提升市场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关键词】农村市场开拓困难, 缺乏市场调研, 交通和物流问题, 文化差异, 对策建议, 总结困难与对策, 开拓民族地区, 地方市场, 农村经济, 市场营销, 市场策略, 文化交流。

1. 引言1.1 背景介绍民族地区是我国的多民族聚居区域,这些地区的农村市场发展相对滞后,面临着诸多困难与挑战。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乡结构的转变,农村市场开拓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而在民族地区,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文化习俗和民族信仰,农村市场开拓面临更为复杂的情况。

在民族地区农村市场开拓过程中,无论是农产品还是非农产品,都存在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产品推广的困难以及市场竞争的激烈。

农村市场开拓需要充分了解当地的市场需求和消费习惯,针对性地进行市场调研和定位,但目前很多地区缺乏有效的市场调研机制,导致农产品销售困难。

民族地区的交通和物流问题也是农村市场开拓的一大障碍。

由于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物流成本高昂,导致了农产品的运输困难,使得产品流通效率低下,从而影响了农产品的竞争力。

在民族地区农村市场开拓中还存在文化差异的问题。

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饮食习惯、宗教信仰、节庆习俗等,这就要求产品的包装、促销方式等都需要结合当地文化进行定制,因此文化差异不仅增加了农产品的推广难度,也增加了开发和设计的成本。

浅谈科技教育扶贫开发西海固的对策思路

浅谈科技教育扶贫开发西海固的对策思路

技术 改 造等 关键 技 术
提高 西 海
,
三靠 投 人 机整体 六

三者 是 缺一 不可 的 有
要组织
固扶 贫 开发 的 科技 含 量 获得 明显 的经济效益 二
、 。
使农民
广大科 技人 员 深 人西 海 固 进 行 科 针 对西 海 固 的地 域 性 特 学普 及 广
。 ,

结 合科 学 研 究 和 技 术 推
、 、
形成
大 力发 展 乡镇 企 业


三 是农 业 技
,
技术 服 务 部
,
快西海 固地 区 乡镇 企 业 的技 术改 造
,
术推 广 体系 尚未健 全 甚至 是 空 白
,
有 的地 方
专业 队伍 与 群 众相 结 合


使西 海 固地 区 的资 源 优 势 和

远远 不 能适 应 农 业
;
方参与 的 完善 的推广 网络 三
市 场
经 济
I
研 究☆
N
,
S
1 门 助
3 」 1 Y 0 创 ( ☆J N H
l
口 科 技扶贫
各种 民间科技组 织

步发 展 农 业 的 重 要 性 认 识 不 足
科技示 范户
,

术水平 的支柱产业 八


指导思想 还 未完 全 转移 到 依靠 科 技进 步 的轨 道 上来
;
农 民 专 业技 术 协会 的作用 专业技 术 推广 机构 门
业科技 推 广 站 ( 中心 ) 要 解放 思 想
,
业 和 第三产业 的发展 九

小农户何以对接大市场

小农户何以对接大市场

小农户何以对接大市场作者:暂无来源:《农产品市场周刊》 2017年第29期姜玉桂今年以来,各地蔬菜滞销卖难的消息不断,应该说,这和当前农产品供求关系总体宽松不无关系。

但仔细分辨,也会发现,事情往往没有一些媒体报道得那么严重。

比如,一些产品卖难是因为自身品质存在瑕疵;一些产品的销售价格虽然跌幅较大,但没有跌破盈亏平衡点,所谓卖难只是挣得比往年少了,收益少于预期;还有一些产品具备储存或加工的条件,短期的滞销影响有限……上期本刊记者赴山东调查的圆葱“滞销”事件便是这些问题一次较为集中的体现(详见本刊2017 年28 期《山东圆葱“滞销”真相》)。

到目前为止,各地出现的蔬菜滞销卖难,牵涉的面积非常有限,从整个产业来看,基本都是局部性事件,对产业影响也非常有限。

但换个角度,哪怕一县一镇出现这种现象,也会因牵涉一方农户,影响他们的切身利益,从而引起舆论哗然。

农产品市场就是这样,有点风吹草动,农户就容易人心惶惶。

但群众利益无小事,事关人心更无小事,有关部门应该习惯这种舆论氛围,社会关注往往也是排困解难的起点。

这些局部性的滞销卖难,还反映出一个老问题,就是小农户与大市场的对接难题。

我国人多地少的自然禀赋,短期难以改变,小农经营将是长期、普遍的事。

问题在于,小农户往往只能根据周边的情况及前几年的光景来判断市场走向,要想及时、准确、全面地把握市场供求关系及变化趋势,难度很大。

但转念一想,这又是一个正常的现象。

能驾驭好市场风险,就不会是小农户了。

限于自身条件与资源,小农户对市场风险是天然厌恶的,他们也不会奢望在农业生产中有过高的回报,更多期望的就是一个稳定的收入。

沿着这个思路,让农产品市场成为一个小农户风险低、收入稳的地方,就应该是市场建设的一个方向,而不能单一强调发挥市场的作用,让农户挣着卖白菜的钱,却操着董事长的心。

在这个方面,能做的事很多。

就思路而言,首先可以给小农户设计一道科学合理的风险防火墙,任凭市场风吹雨打,小农户都能有一个稳定的收入。

宁夏西海固贫困地区精准扶贫研究——以固原市官厅镇为例

宁夏西海固贫困地区精准扶贫研究——以固原市官厅镇为例

宁夏西海固贫困地区精准扶贫研究——以固原市官厅镇为例作者:杨帆,王亚丽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第48期摘要:精准扶贫是我国扶贫理论和实践的创新。

通过对官厅镇的调研,本文探讨了宁夏开展精准扶贫的背景和实施现状,并结合全国其他地区的有效经验,提出进一步完善官厅镇精准扶贫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精准扶贫;固原市;官厅镇;对策建议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48-0082-02一、引言贫困是世界性的经济问题,制约着农村经济发展。

宁夏回族自治区是中国五大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是西北欠发达民族地区,其中“西海固”地区集中了全区80%的贫困人口,是全国最贫困的地区之一。

宁夏通过产业发展、生态补偿、易地搬迁、社会保障等路径实现精准扶贫,力争提前实现脱贫目标。

国内学者近几年开始研究精准扶贫,最早的是关于扶贫瞄准的研究,目前主要侧重从精准扶贫的内涵特征、问题成因、路径对策、个案研究等角度去研究。

部分学者结合精准扶贫的理论联系个案,研究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刘彦随、周扬等从地域特征分析了农村贫困化的主导因素,提出了科学推进精准扶贫的战略与对策。

而刘慧(2017)认为,应该根据贫困地区的类型差别开展区域识别,采取多元化扶贫方式。

葛志军、邢成举(2015)通过对宁夏银川两个村庄的调研,总结出扶贫机制是地方实践的主要困境。

本文通过对宁夏西海固贫困特征的分析,调查官厅镇的精准扶贫现状,分析精准扶贫实施中的困难,并在此基础上探讨进一步推动精准扶贫的对策机制。

二、宁夏西海固地区的贫困特征从分布看,西海固地区位于宁夏中南部山区,是革命老区,国家14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之一。

宁夏8个国家级贫困县(区)中6个属于西海固地区,主要集中在固原市、中卫市,具体分布为:固原市5个,中卫市1个。

从自然地理特征看,西海固地区地处流水侵蚀的黄土高原区,地势起伏较大,山高沟深,土地贫瘠,农业生产条件受到自然因素的制约,属于大陆干旱气候区,降雨量少、蒸发量大,水土流失严重,人地关系失衡,生态环境恶劣,自然灾害频发,被联合国确定为不适宜人类生活地区之一。

西海固地区小农户应对大市场的对策探讨

西海固地区小农户应对大市场的对策探讨

西海固地区小农户应对大市场的对策探讨作者:牛凤霞李自强张社会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08年第12期摘要从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趋势出发,对宁夏西海固地区小农户经营现状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小农户应对大市场的策略。

关键词小农户;大市场;对策中图分类号 F32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08)12-0350-01宁夏西海固地区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的最南端,是自治区政府确立的建设六盘山百万头肉牛基地核心区。

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农业的分工越来越细,农产品交易越来越频繁,农产品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

在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以“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公司+中介服务组织+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小农户作为农业产业化基础,由于专业化、组织化不强,缺乏市场经验,难以面对千变万化的大市场,成为新农村建设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也成为制约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主要瓶颈。

1小农户经营现状1.1生产规模小,经营粗放,组织化程度低据抽样调查表明,共调查养牛户5 099户,占调查户的68.5%,饲养1头牛农户占19%,2头牛农户占22.7%,3头以上农户仅占39%;10只以下养羊户占养羊户的86.7%;1头猪养殖户占养猪总户的74.4%;10只以下养鸡户占养鸡总户的77.3%。

这些“小、散、弱”的农户,缺乏龙头企业带动,难以形成规模,自身经济实力不强,已成为小农户发展经济、提高效益的障碍。

1.2经营范围窄,抵御风险能力弱目前大部分农产品的经营范围仅局限在1个乡镇或1个县的经济区域内,缺少同类组织之间的横向和纵向联合。

另外,在整个产业化链条上,农户把主要精力集中在经济效益较低的种植、养殖业等初级产品的生产方面,而涉足农产品加工、销售、生产资料服务等领域的相对较少,内部约束机制及抵御风险的能力也相对薄弱,限制了农村经济发展。

1.3文化素质低,观念落后,制约经济组织的发展据调查,劳动力中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只占6.9%,而小学以下的文化程度却占到60.4%,还有相当一部分是文盲。

农业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分析

农业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分析

▪ 2.买难、卖难
小农户一般很少直面供销环节,在产品供不应求
时,各“大战”频发,地区封锁限销,利益被中 间环节赚取,农民不能从市场高价中获取高收益; 而当供过于求,购销商要么尽量压低价格,要么 干脆停止收购,是大量农产品烂在地里。这样, 农民无法控制供给,也不知销售流向、流量的调 整,大范围多品种的“买难”、“卖难”在所难 免。
例:各金融机构、农业信用合作社小额贷款
▪ 4.提供技术.强化管理
通过提供新技术的信息资料和对新技术示范指导, 可降低农民对新技术的学习成本,消除技术“梗 阻”,化解市场风险。农民技术水平的提高,对 于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扩大供给和交易规模产 生直接影响。
▪ 5.协调关系.维护权益
会计、律师、质量认证机构等中介机构的存在和 发展,对于建立良好的市场交易秩序,帮助农民 处理各种交易纠纷,约束交易对手的欺诈行为, 减少市场交易中的损农、坑农现象,并运用法律 的手段来保障农民的权益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什么是农业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 矛盾
▪ 农业小生产:以生产资料的个体所有制和个体劳 动为基础的生产。一般指个体农业和个体手工业 的生产。
▪ 大市场:指跨越了一系列不同行业的服务和产品, 有与其密切的互补关系而构成的一个市场。主要 指大中城市居民和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工业企业的 需求。
▪ 矛盾:分散的家庭经营与社会化大市场的矛盾。 我国农业实行家庭经营,生产规模小,小生产不符 合大市场需求,经常造成生产与市场脱节,一方 面农产品“烂市” 现象严重,另一方面市场需求 无法满足。
▪ 矛盾根源:我国农户经营市场化和商品化程度不 断提高后市场组织运作的不健全。
小生产
家庭经营,生产规 模小、分散,消 息不及时,无法 及时了解市场需 求——小生产不 符合大市场要求。

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小农户问题解决

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小农户问题解决

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小农户问题解决随着中国农村的快速发展,小农户问题日益凸显。

小农户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他们的问题解决不仅关乎农村社会稳定与农业可持续发展,也对整个国家乃至全球产生重要影响。

本文将从资源配置、产权制度、农业科技、金融支持、农民教育等多个角度,深入分析小农户问题的解决办法,并提出一些建议。

一、资源配置方面:小农户的资源配置不合理是阻碍其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政府应该重视农田整治,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并积极推动土地流转。

此外,政府还可以鼓励小农户参与农业合作社,通过集体经营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二、产权制度方面:小农户在土地、资金、劳动力等方面的产权保护存在问题。

应该建立健全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明确土地权益归属,鼓励小农户通过购买股份、签订合同等方式参与大规模农业生产。

同时,建立完善的金融信贷制度,为小农户提供资金支持,缓解其资金压力。

三、农业科技方面:农业科技是提高小农户产能和农产品品质的关键。

政府应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培养科技人才,提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培训。

同时,开展示范项目,推广先进农业技术,帮助小农户实现农业现代化。

四、金融支持方面:小农户往往面临资金难题。

政府可以设立专门的金融机构,为小农户提供低息贷款和技术咨询服务。

鼓励银行和农村信用社设立小额贷款,并降低融资门槛,方便小农户借款。

五、农民教育方面:农民教育是改变小农户现状的关键。

政府应该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农业知识水平和经营能力。

此外,可以组织农民学习交流活动,让农民了解现代农业管理模式,树立科学经营观念。

六、市场开拓方面:小农户的产品销售渠道有限,往往面临价格波动和销售困难等问题。

政府应该积极引导小农户参与农业产业化,在市场化背景下,建立稳定的市场供应链,帮助小农户扩大销售渠道,提高产品附加值。

七、农业保险方面:小农户的生产受自然灾害影响较大,缺乏风险防范意识。

政府可以推广农业保险服务,为小农户提供风险保障,减轻其自然灾害带来的经济压力。

浅析西海固地区新农合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浅析西海固地区新农合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浅析西海固地区新农合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张喆;胡志安
【期刊名称】《沧桑》
【年(卷),期】2010(000)003
【摘要】宁夏西海固地区是我国新农合最早试验地区之一,探索出了较为成熟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民"无钱看病,因病返贫"问题,但同时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农村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民对医疗保健
需求方面存在很大差别,一刀切式的筹资水平不利于新农合健康发展。

二是城乡医
疗发展水平差距较大,乡村医疗服务资源难以满足农民就医需要。

三是农村进城务
工人员医疗保障制度建设有待完善。

四是新农合与医疗救助制度的衔接还有待加强。

探索适应西海固地区特点的新农合运行机制及合理可行的保障模式对我国新农会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总页数】2页(P72,82)
【作者】张喆;胡志安
【作者单位】宁夏医科大学人文社科部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3.9
【相关文献】
1.广西民族地区"新农合"保障体系建立与完善的思考——荔浦县"新农合"稳步实施的经验调查
2.新农合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四川省资中县为例
3.
新农合解决农民看病难初见成效——对安阳市实施新农合的分析与思考4."新农合"政策执行中的问题和对策分析——基于对贵州省印江县"新农合"实施效果的实证研究5.新农合实施过程中的公民参与问题浅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开拓民族地区农村市场的困难与对策

开拓民族地区农村市场的困难与对策

开拓民族地区农村市场的困难与对策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基础和命脉。

我们过去更多地是从农业供给的角度来加以认识,重点放在稳定农业生产,农产品增产增收,为社会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为工业提供充足的原材料。

现在看来,还需要从农业需求的角度看待民族地区农村经济,注重民族地区农村市场的培育和开拓,为工业、商业、旅游业等其他行业市场发展开辟新的更大的空间,为国家财政开辟新的税源,为农民增收开辟新的路子。

从管理角度来看,也就为我们工商部门提出了新的课题。

事实上,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民族地区经济高速发展的许多源动力在一定程度上也来源于农村。

多年来,通过民族地区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农产品价格的几次提高、民族乡镇企业的发展和大批少数民族农民到城市到外地务工、一批农业生产新技术的应用以及农经作物、农牧业结构的适时调整和提高经济效益等等,都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益,农民的收入也随之有了一个较大幅度的提高。

随着社会的进步,他们不仅要出产品,而且要推销产品。

他们早己不满足于自给自足,而要溶入社会消费与交换。

显然,要销售要消费要交换就必然要有市常所以,调查、研究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村市场,从而培育和开拓民族地区的农村市场,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的发展,就成了我们工商部门正确、科学、高效地发揮市场管理职能的新形式下的需要。

下面仅从民族地区农村市场的认识和看法,农村市场的特点和现状,存在的困难以及对策,作一粗浅地论述。

对开拓民族地区农村市场的认识和看法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问题,把”三农”问题作为当前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

农民是国民的大多数,只有农民的生活、消费、交换水平的总体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经济化,才能真正体现我国的市场经济的发展与进步,少数民族地区也莫不如此。

有一些问题值得注意。

有的地方对开拓农村市场的重要性认识不清,思路狭窄,办法不多,进展缓慢,政府经济官员们只重视城市市场,轻视农村市常重视农产品的增产增收,忽视农产品交换频率的经济价值。

农村市场体系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市场体系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市场体系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现阶段随着农业产业化的深入,农村各种中介组织如公司、企业、农民企业协会等成了带领农户进入市场的媒介。

因此,农业产业化的真正“龙头”是市场,农村的一切经济活动都是围绕市场这个“龙头”而进行,以市场为导向、为起点和目标,通过市场来检验和判断自己的经济活动的价值。

因此,市场体系的建设成了农业产业化中关键环节之一。

一、农村市场体系发展存在的问题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

所谓市场体系是指以商品市场为中心,商品、资本、技术、劳动力、信息等多种要素市场组成的有机统一体。

改革开放以来,以市场为导向的农村改革,推动了我国农村市场体系的建设和发展,包括继续完善农村市场体系,规范市场组织。

但由于目前我国各方面改革不配套,不够完善,使我国农村市场体系的培育和发展也面临着如下问题。

第一,市场体系不健全,基础设施落后。

在农村市场体系中,农产品市场发育相对较快,要素市场发育相对滞后,阻碍了土地、劳动力、资金、技术、信息等要素的合理流动。

农产品批发市场和期货市场基础设施落后,加工、贮藏、运输、检测、财务、融资、保鲜、仲裁、治安、通讯等基础设施不健全,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第二,市场发育程度低。

一方面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还未恒威真正的市场主体;另一方面农户分散、细小的生产经营方式,限制了自己的交易方式,在市场竞争中处于被动地位。

第三,市场规范程度低,程序混乱。

中国市场法制建设与现代市场经济运行规则的要求相距甚远,一些必要的市场法规如农产品期货交易法规尚未出台,出台的法律法规也存在不科学、不规范、不配套的问题,导致市场运行中出现不公开、不公正、不公平等。

第四,市场环境不完善。

一方面市场建设和市场运行中部门分割、地区封锁、行业垄断等情况比较严重,一些地区出于保护本地利益,乱设关卡,用一些不正当的行政手段干预正常的农产品交易活动,干涉了农产品合理流动,不仅增加交易过程、风险和费用,也使市场竞争极不公平;另一方面,市场监督机构过多,只能分散,各自为政,自成体系,并且受地方政府制约过大,不仅导致了地区封锁、市场分割,也加大了区域间的矛盾和不平衡。

全区做好小农户对接大市场实施意见

全区做好小农户对接大市场实施意见

全区做好小农户对接大市场实施意见为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X区生态资源优势,支持农业产业提质增效、做大做强,畅通农产品进入市场通道,推动小农户对接大市场,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一、指导思想立足X中心城区的区位优势和特色农产品资源禀赋,以打通和连接农产品生产、加工、仓储、销售、配送等各环节,形成环环相通、环环相连的链式结构为目的,以提高农产品生产经营的组织化、专业化、市场化为手段,突出政策引导,强化市场运作,着眼本地、外地和国际三个市场,努力实现小农户对接大市场,搞活农产品贸易流通,防范和化解风险,有效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二、实施目标近期目标:把小农户对接大市场作为脱贫攻坚产业扶贫的有效手段,促进农民增收,实现脱贫致富。

远期目标:通过政府引导,把小农户对接大市场作为加速我区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打造农产品全产业链生态系统,形成稳定的农产品全产业链利益共享机制,推动农业产业化加快发展。

三、基本原则(一)坚持问题导向原则:破解小农户对接大市场各环节的突出问题和农业产业化发展“短板问题”,打通小农户对接大市场的最后一公里,促进农产品销售贸易便利化。

(二)市场化运作原则:根据消费市场需求来定位农业产业发展方向与方式,充分发挥农业合作社、村级互助合作经济联合社、行业协会和龙头企业的作用。

(三)政府引导原则:结合我区实际和部门的工作职责,发挥好区政府政策的引导作用。

(四)与脱贫攻坚相结合原则:与全区脱贫攻坚工作相结合、两促进。

四、工作措施(一)提高小农户的组织化程度。

引导小农户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社,鼓励成立村级互助合作经济联合社,支持农产品龙头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行业协会或产销联盟。

以农民专业合作社、村级互助合作经济联合社、农产品企业、行业协会、产销联盟为抓手,采取“小农户+N”的模式(如小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企业,+农产品行业协会,+产销联盟”等),提高小农户的组织化程度,按照大市场的消费信息引导生产,提升产品质量和发展规模,促进小农户向大生产转变,强化小农户对接大市场的纽带作用,扩大农产品的种植规模和农产品销售,有效规避农业生产风险,增加农民收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海固地区小农户应对大市场的对策探讨
摘要从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趋势出发,对宁夏西海固地区小农户经营现状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小农户应对大市场的策略。

关键词小农户;大市场;对策
宁夏西海固地区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的最南端,是自治区政府确立的建设六盘山百万头肉牛基地核心区。

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农业的分工越来越细,农产品交易越来越频繁,农产品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

在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以“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公司+中介服务组织+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小农户作为农业产业化基础,由于专业化、组织化不强,缺乏市场经验,难以面对千变万化的大市场,成为
新农村建设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也成为制约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主要瓶颈。

1小农户经营现状
1.1生产规模小,经营粗放,组织化程度低
据抽样调查表明,共调查养牛户5 099户,占调查户的68.5%,饲养1头牛农户占19%,2头牛农户占22.7%,3头以上农户仅占39%;10只以下养羊户占养羊户的86.7%;1头猪养殖户占养猪总户的74.4%;10只以下养鸡户占养鸡总户的77.3%。

这些“小、散、弱”的农户,缺乏龙头企业带动,难以形成规模,自身经济实力不强,已成为小农户发展经济、提高效益的障碍。

1.2经营范围窄,抵御风险能力弱
目前大部分农产品的经营范围仅局限在1个乡镇或1个县的经济区域内,缺少同类组织之间的横向和纵向联合。

另外,在整个产业化链条上,农户把主要精力集中在经济效益较低的种植、养殖业等初级产品的生产方面,而涉足农产品加工、销售、生产资料服务等领域的相对较少,内部约束机制及抵御风险的能力也相对薄弱,限制了农村经济发展。

1.3文化素质低,观念落后,制约经济组织的发展
据调查,劳动力中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只占 6.9%,而小学以下的文化程度却占到60.4%,还有相当一部分是文盲。

由于从事农产品经营的人员综合素质较低,思想保守,观念陈旧,市场意识淡漠,参与市场谈判的能力较差。

许多农民在与企业的合作中,都流露出只能接受利益共享、不能风险共担的情绪。

有些协会受文化素质较低、管理不善、组织化程度低、捕捉信息能力差的影响,对于市场的需求只起到拾遗补漏的作用,其功能没有真正发挥出来。

1.4信息闭塞,技术缺乏,缺少总体规划
农户散居于广大的农村,交通不便,信息体系建设相对滞后,致使农户缺乏适销对路的农产品生产信息和先进的实用技术,农户基本上处于传统的小农经济发展状态,成本高、收益低。

2小农户应对大市场的对策
2.1提高素质,转变观念
通过百万农民“阳光培训”工程,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使他们人均掌握1~3门种、养、加生产技术,帮助他们调整农业结构,引导他们转变观念,使他们由以种养业为主向种养、加工、服务等方向发展转变;生产手段由以手工劳动为主向机械化作业和高新技术应用转变;生产经营方式由以传统小农户分散经营为主向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转变;劳动力就业由集中在农业生产环节向产前、产中、产后和非农产业多领域转变;农民收入由单纯依靠种养业收入,向务农、务工、经商等多元收入转变。

2.2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增强农民在市场交易中的谈判力
建立和发展各种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或合作社,是小农户适应大市场的客观要求和必然选择。

据调查,有68.7%的农户认为有必要成立各种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或合作社,并愿意加入其中。

当前,要在一些条件成熟的地方,引导种、养、加大户,组织一般农户成立各种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或合作社进行示范,把千家万户小规模生产与整个大市场联结起来,建立信息收集、分析和发布制度,及时发布市场信息,指导农户适应市场变化,提高农户在市场中的交易能力。

要掌握时机,合理安排生产,促进农产品均衡上市,防止农产品价格大起大落。

2.3推进城市化以及土地、劳动力要素的市场化进程,加快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
建立农村土地依法、有序、规范流转机制,有利于稳定和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利于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业结构的调整。

根据土地的用途,在农
民自愿的基础上,采取转包、转让、出租、互换、入股等多种方式进行有偿使用,使农村土地逐渐向养殖大户、种田能手集中,便于进行规模化生产和管理。

在人多地少的条件下,不能指望就地消化农民,必须通过土地流转,转移农村劳动力,加快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提高他们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

3参考文献
[1] 张国坪,何志军,王统一,等.建立中国西部利木赞肉牛扩繁育肥基地及产业开发的可行性分析[J].中国牛业
科学,2007(4):4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