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医理论的自然哲学性质
浅谈中医的科学性
浅谈中医的科学性统医学。
中医的理论体系是和古代自然辩证法紧密结合发展而来的,所以带有较强的哲学性,加上中医是从整体研究复杂的人,对疾病的诊断也是“辨证论治”,与西医的“辨病论治”截然不同。
2.中医是科学什么是科学?《辞海》里解释道: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
科学大体有两个含义,一是指正确的知识或理论,即对客观规律的正确认识,二是方法,指获得真理的正确方法。
近代西方科学哲学非常强调后一种含义,他们为知识的获取途径制定了一套规则,即逻辑证明和实验证明,认为如果一个陈述不能被逻辑或实验所证明就是伪科学。
然而这是很不完备的,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否则爱因斯坦的引力场理论也被排除于科学之外,因为在逻辑上很难将它们归化为经验陈述。
所以科学只能是人们用来应付环境的一个概念系统和工具,凡是在应付环境中有用的就是科学的,否则是非科学的。
中医理论哲学基础的科学性中医理论哲学基础是中国哲学。
中国哲学是辩证唯物的。
具有整体性与个体性相结合,规律性与灵活性相结合,抽象与实体相结合的特点,并蕴含了矛盾论、唯物论、辨证法的基本观点,形成了独特的中国哲学理论体系。
中国哲学理论,自古在《易经》、《尚书》、《道德经》、《内经》、《伤寒》、《河图》、《洛书》等著作中给予了详细的论述,形成了一套以整体观方法论为主,并有“类象推演”和“和中思维”作为实施的哲学方法,注重从宏观上把握事物本身及其与它物的广泛联系。
虽然现代西方哲学也认为事物是整体的、联系和发展的。
但是因为两者的具体思维方式不同导致了两种哲学不同的理论体系。
与西方哲学方法不同,中国的哲学理论具有思辨性,形象性,联通性,实践性。
中国哲学要求人们在认识事物时要从宏观上把握,但怎样从宏观上把握,则需要有一个思维方式去进行落实,这个思维方式的整个思维过程成为掌握中国哲学方法的根本所在。
中国哲学思维方式是中华民族的一种理性的、将形象化方法与整体观方法论相结合的独特的思维方式,也是中华民族大智慧的源泉。
中医基础理论
(2)治疗技术的发展:
《神农本草经》,简称《本经》或《本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书中载药365种,为临床用药提供了方便,而更重要的是提出了“四气五味”的药性理论,明确了“治寒以热药,治热以寒药”的用药原则,使药理学与病理学密切结合,使中医学理论体系更加充实。同时,该书提出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恶、相反、相杀等“七情和合”的药物配伍理论,为组方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1.继承是一切研究的基础和前提
2.中医学理论的创新思路
三、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一是整体观念,二是辨证论治。
(一)整体观念
整体观念,是中医学关于人体自身的完整性及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统一性的认识。功能上相互协调、相互为用,病理上相互影响。人类在适应和改造自然与社会环境的斗争中维持着机体的生命活动。
2.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确立
战国至秦汉时期的《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等医学典籍的问世,标志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确立。
(1)理论框架的建立:《内经》不但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确立奠定了基础,同时也是中医学在理论与实践方面继续发展的基石。
《难经》 相传系秦越人(扁鹊)所作。该书内容简要,辨析精微。全书所述以基础理论为主,涉及生理、病理、诊断、病证、治疗等各个方面,尤其对脉学有较详悉而精当的论述和创见,对经络学说以及藏象学说中命门、三焦的论述,则在《内经》的基础上有所阐扬和发展,与《内经》同为后世指导临床实践的重要理论性著作。
(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于战国至两汉时期。《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等医学专著的成书,标志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初步形成。
中医基础理论(全)
绪论11.中医学的学科属性:中医学是一门以自然科学为主体、多学科知识2相交融的医学科学。
32.中医学的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环境”的整体医学模式。
43.金元四大家:刘完素(河间),主张“火热论“,属寒凉派;李东5垣,主张“内伤脾胃,百病由生”,属补土派;张从正,主张“治6病先以驱邪为要”,属攻邪派;朱丹溪,主张“阳常有余,阴常不7足”,属滋阴派。
84.中医四大经典丛书:①《黄帝内经》②《难经》③《伤寒杂病论》9④《神农本草经》105.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整体观念;恒动观念;辨证论治(病11与证的区别)126.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同病异治,指同一种疾病,由于发病的时13间、地区及病人机体的反应性不同,或病变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14所以表现的证不同,因而治法各异,这叫做“同病异治”;异病同15治,指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发生了相同的病理变16化,出现了具有相同性质的证,因而也可采用同一方法治疗,这17叫做“异病同治”;它们的判断依据是“证”的异同。
18中医学的哲学思想19精气学说20211.精与气的基本概念:精与气是指存在于宇宙中的运行不息的无形可见的极细微物质,是构成宇宙万物的共同本源,也是推动宇宙万物22发生发展与变化的动力源泉。
23242.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精气是构成宇宙的本源;精气是天地万物的中介;运动是精气的基本属性;天地精气化生为人。
25阴阳学说26271.阴阳的概念:阴阳是宇宙中相互关联的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28292.阴阳的特征:普遍性;关联性;相对性;可分性。
303.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阴阳的对立制约;阴阳的互根互用;阴阳的交感互藏;阴阳的消长平衡;阴阳的相互转化。
31五行学说32331.五行的概念: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及其运动变化。
342.五行的特性:木曰曲直;火曰炎上;土曰稼穑;金曰从革;水曰润下。
35363.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表:3738注:色脉相符其病顺,反之,得克之脉则死,得生之脉则生。
中医与自然辩证法
中医与自然辩证法中医与自然辩证法是两个不同的领域,但它们之间存在一些联系和相似之处。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中汲取营养,以研究自然界的本质、规律和发展趋势,以及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基础、能力和限度。
本文将从自然辩证法的视角审视中医,从多个方面论述中医理论和实践充分体现了自然辩证法的思想。
中医注重从整体角度研究人体生理和病理,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提倡预防为主的生活方式,以及注重实践检验的思维方式。
这些都与自然辩证法的原则和精神相一致。
因此,我们可以说,中医具有科学性,是值得研究和信赖的医学体系。
中医学承载着数千年的悠久历史,是中国人民在漫长岁月中与疾病不断抗争的生动见证。
它汇聚了古代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的智慧,为医疗实践提供了宝贵的指导。
经过长期的不断探索与实践,中医学逐渐形成了完善独特的体系,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和中国人民的健康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一、中医的概念和基本原理中医学是一门涵盖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诊断和防治等领域的综合科学,拥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其理论体系受古代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阴阳五行学的深刻影响,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生理和病理为基础,以辨证论治为诊疗特点的医学理论体系。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黄帝内经》这一重要的医学文献,系统地阐述了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等问题,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
此外,《难经》作为一部古典医籍,由秦越人撰写,成书于汉之前,内容涵盖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等多个方面,补充了《黄帝内经》的不足之处。
同样重要的是,张仲景在两汉时期写成了《伤寒论》,这是中医学中成功地运用辩证论的第一部专书,为后世临床实践的辨证论治奠定了基础。
在此之后,还有一些流传后世的医学专著相继问世。
这些典籍对于中医学的发展和传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理论基础主要包括阴阳学说、五行学说、气血理论以及经络学说等。
用自然辩证法审视中医的科学性
用自然辩证法审视中医的科学性用自然辩证法审视中医的科学性回顾中医在近现代的曲折发展史:距离鲁迅先生把中医定性为“不过是一种有意或无意的骗子”已有80年。
再向前追溯,距离中西医汇通派的形成已有150年。
如果从近代医学史上第一个接受西医学说的医家——王宏翰(约卒于1700年)所处的时代算起,关于中医的存废之争已经经历了整整3个世纪。
可能历史上没有任何一门学科——将来可能也不会出现一门学科——像中医这样备受争议。
由于中医学与中国古代自然哲学的水乳交融,使得它始终在科学与伪科学之间徘徊。
又由于人体的高度复杂性和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渗透和影响,使得中医的认识充满随机性、灵活性、模糊性等不确定[1]。
有鉴于此,中医能否归属于“科学”的范畴,理所当然成为历来学术界争论的焦点。
科学,或称为“科学理论”。
它来源于拉丁语,意为“知识”、“学问”。
科学界和哲学界目前对此词并无严格统一的定义。
在《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科学理论”被阐释为:“由人类的想象力构想出的广阔领域的系统性概念化结构,它包括关于物体和事件内在规律性的经验定律的体系;这些物体和事件既可以是所观察到的,也可以是假定的;由这些定律所提出的结构并设计用科学的合乎理性的方式来解释这些事物。
” 自然辩证法认为:科学可分为古代科学、近代科学、现代科学三个发展阶段,不同的发展阶段之间在科学水平上存在着时代性差距。
古代科学的突出特点是:以直接观察为基础,采取直观思辨的方法,探索自然的奥秘,缺乏科学实验的论证,对自然现象只能做出猜测或主观臆测的说明[2]。
它与现代科学之间确实存在着明显的差距。
但是,这种差距只是科学水平的差异。
只能说古代科学“没有达到现代科学的水准”,不能说古代科学“不科学”。
我们不否认中医更多的是立足于古代科学,相对侧重现象描述、经验总结、提出假说、研究假说。
这与现代科学的一些特征确实有不相符合的地方,但这并不是科学与不科学的区别。
盲目地用“是科学的还是不科学的”这种二选一的判断来界定中医是欠公允的。
中医到底科学不科学自然辩证法
什么是科学?维基百科上这样说:它涵盖三方面含义:1。
观察:致力于揭示自然真相,而对自然作理由充分的观察或研究(包括思想实验),通常指可通过必要的方法进行的,或能通过科学方法-—一套用以评价经验知识的程序而进行的.2.假设:通过这样的过程假定组织体系知识的系统性。
3。
检证:借此验证研究目标的信度与效度.科学知识指覆盖一般真理或普遍规律的运作的知识或知识体系,尤其指通过科学方法获得或验证过的.而科学方法使用可再现的方法解释自然现象.基于此我认为中医并不“科学”。
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中医理论不科学。
中医理论经典自成书以来就一直使用到现在,而现当代很少有中医典籍问世,中医理论不能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演变,其中很多理论比较陈腐,与现代科学不符。
此外,中医典籍刻有很深的古代哲学的烙印,中医学中的阴阳、五行、相生相克、天人合一的论述,带有浓重的哲学色彩,导致中医一直保持着一种医哲不分的理论形态。
中医认为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愈合,都取决于邪正之间斗争的结果。
在中医中直觉认识是一种相当重要的认识方式,使得人们的认识很难对事物进行深入地把握,同时由于知识和经验的局限,也很难对事物进行精确地表述,因此,目前在中医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事实现象还难以解释,不少概念仍然缺乏精准性和清晰性,不少原理还有一定的附会和牵强,所以中医理论不科学.第二,中医治疗方法不科学。
中医很多治疗都是靠经验的积累,医者不同治疗手段就大不同,所造成的治疗效果也很不相同,这种靠经验的积累和医者对中医理论把握程度进行的医治,对于同样的疾病很难实现同一治疗,中医的治疗具有不可重复性,因此很难检验其有效性,不符合现代科学的可重复、可检验的性质,不科学。
第三,中药有毒。
中医所采用的药是未经过提纯的纯天然的草药,对于药物的成分及方剂中的化学反应不是很明确,因此很难明确中药的毒副作用,以及服药时的禁忌,中医师对中药毒副作用以及和什么在一起服用会有不良反应,会有什么样的不良反应都没有说明,都不具有科学性。
中医与自然辩证法
中医与自然辩证法摘要:1.中医与自然辩证法的关系2.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3.中医的理论体系4.中医的应用实践5.中医与自然辩证法的结合正文: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代表,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其理论体系独具特色,受到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特别是自然辩证法的深刻影响。
本文将探讨中医与自然辩证法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在中医理论体系和应用实践中的具体体现。
首先,自然辩证法是中医理论体系的哲学基础。
自然辩证法主张事物的发展变化是由内在矛盾推动的,这种矛盾的斗争与统一,促使事物不断向前发展。
在中医理论中,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各种器官、组织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中医认为,人体的生命活动是由阴阳两种相互对立的势力相互作用而维持的。
阴阳失衡,人体就会生病。
因此,中医的治疗原则就是调整阴阳平衡,使之恢复到和谐状态。
这种观念恰恰体现了自然辩证法的思想。
其次,中医的理论体系是在自然辩证法的指导下逐渐完善的。
中医对人体生理、病理的研究,以及诊断、治疗方法的探讨,都贯穿着自然辩证法的原则。
例如,中医的五行学说,将自然界的金、木、水、火、土五种属性与人体的五脏相对应,从而揭示了人体器官系统之间的内在联系。
这种思维方式,正是自然辩证法在医学领域的具体运用。
再次,中医在实际应用中,充分体现了自然辩证法的指导意义。
中医治疗疾病的方法有很多,如针灸、拔罐、刮痧、中药等,这些方法都是依据自然辩证法的原则,针对患者的具体病情而制定的。
例如,针灸治疗就是通过刺激人体穴位,调整气血运行,使之达到阴阳平衡。
这种治疗方法,体现了自然辩证法注重事物内在联系和有机统一的观点。
总之,中医与自然辩证法有着密切的关系。
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贯穿于中医的理论体系和应用实践之中,对中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医学的学科属性
[B]生命基本物质——精气、血、津液运行全身,维持 机体活动。
[C]机能活动上:脏腑之间密切配合相互为用;脾主运 化有助于胃气的通降;肝气的正常疏泄有助于胆汁的正 常分泌。
2)病理上的整体性 3)诊治上的整体性 (2)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
季节对人体的影响:秋天气候干燥,人体的皮肤口唇干 燥
昼夜对人体的影响:白天阳气旺,人比较兴奋,晚上阴 气较盛,人比较抑郁
何谓论治?
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包 括处方,用药)
四、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的主要 内容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精气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学说
中医学对人体生理的认识 藏象学说、精气血津液学说、经络学 说、体质学说
中医学对疾病及其防治的认识 病因、发病、病机学说、防治原则
思考题:
1、基本概念:中医学、整体观、辨证论治、同病异治、 异病同治
2、中医理论体系发展分几个阶段?每个发展阶段的特 点是什么?
3、中医怎样理解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这一观念在认 识人体的生理与病理和疾病的诊断、治疗等方面有何 指导意义?
4、自然环境对人的影响有哪些?
5、辨证论治的优势有哪些?(与辨病论治与对症治疗 相比较)
4、“攻下派”形成:——张从正(子和) 百病生于邪气,治病以驱祛为要(《儒门事亲》)
5、“滋阴派”形成——朱震亨(丹溪) “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治病善用养阴之法。
(五) 明清时期——综合集成和发展 完善时期
1、大批集成性著作出现 <<景岳全书>>、<<医宗金鉴>>
2、“温病学说”形成: (1)“瘟疫”病因说——明代吴又可《瘟疫论》 (2)“卫气营血”病机传变理论和辨证论治方
中医与哲学的关系
中医与哲学的关系中医与哲学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影响。
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受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影响,并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
哲学在中国古代被视为人类对于宇宙、生命和人性等根本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索的学问。
中医则以人为中心,注重人体与宇宙间的相互关系,追求人的健康和生命的平衡。
在这一点上,中医的核心理念与哲学的关注点有一定的相似性。
中医的核心理论主要包括阴阳学说、五行学说、气血理论等,这些理论体系构建了中医的治疗方法和原则。
这些理论的形成离不开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启示和指导。
阴阳学说源自于古代哲学家对于宇宙万物的二元对立观念的思考,并将其运用到了中医对疾病的辨证施治中。
中医还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倡导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方式。
这一思想可以追溯到古代道家哲学中的自然主义观念。
中医在治疗疾病时,也常借助自然界的资源,如草药、动物制剂等天然材料,强调调整人体与自然界的平衡,以促进人体的自我修复与恢复健康。
中医强调整体观念,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各器官和组织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
这一观念与中国古代哲学中的整体性思维密切相关。
中医在治疗疾病时,注重观察和分析人体的整体状况,不仅关注症状,更注重寻找病因,并通过调整整体的阴阳平衡和气血流通来治愈疾病。
中医与哲学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
中医离不开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影响,中医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也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的某些观念和原则。
中医在向人们传递健康理念和治疗方法的也反映了中华文化和哲学的智慧和积淀。
自然辩证法论文—浅谈中医学中的辩证法
浅谈中医学中的辩证法摘要: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自然科学观。
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的统一,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中医理论是自然哲学性质的医学,中国古代自然哲学概念直接构成中医的理论概念,中医理论的辩证施治原则充分体现了古代自然哲学的辩证法性质。
自然辩证法与中医学有着一定的联系。
关键字:中医学,唯物观,辩证观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中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科学,它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受到古代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阴阳五行学的深刻影响,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生理和病理为基础,以辨证论治为诊疗特点的医学理论体系。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我国现存的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典籍——《黄帝内经》,它系统地阐述了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等问题,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
其中包括藏象、经络、病机、诊法、辩证、治则及针灸和汤液治疗等。
《黄帝内经》中许多内容已大大超越了当时的世界水平。
《难经》是一部与《黄帝内经》相媲美的古典医籍,系秦越人所著,成书于汉之前,其内容十分丰富,包括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等多个方面,补充了《黄帝内经》的不足,与《黄帝内经》一样,成为后世指导临床实践的理论基础。
两汉时期,著名医学家张仲景写成了《伤寒论》,它是中医学中成功地运用辩证论的第一部专书,为辨证论治奠定了基础。
此后,在上述几部医学典籍的基础上,后人又写出了一些流传后世的医学专著。
二、中医学理论体系中的唯物辩证观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不管自然科学家们采取什么样的态度,他们总还是在哲学的支配下。
”中医学和其它自然科学一样,总要受一定的世界观的支配和影响。
由于中医学是在长期的医疗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在其形成的过程中,又受着古代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的深刻影响,因而在它的理论体系中,始终贯穿着唯物辩证的观点。
中医与中国哲学的关系
中医与中国哲学的关系
中医与中国哲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中医和哲学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
中医理论主要有五行学说、阴阳学说、气血派别等,这些理论都具有哲学性质,涉及到宇宙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问题。
同时,中国哲学中的道家、儒家、佛教等学说也对中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例如,道家思想强调“天人合一”,认为人应该顺应自然规律,注重保持身心健康,这与中医强调“治未病”的理念不谋而合。
儒家思想则注重“仁爱”、“和谐”等价值观,这些价值观也贯穿了中医的诊断治疗过程中。
佛教中的“缘起性空”思想,也对中医的病因病机理解提供了启示。
因此,可以说中医和中国哲学是相辅相成的,中医理论在哲学的指导下不断得到完善和发展,而哲学的思想也通过中医的实践得以验证和落实。
中医气血理论论中医理论的第二次主体型发展
中医气血理论论中医理论的第二次主体型发展传统中医理论是具有自然哲学特征的非实证性为主要表现的理论,这种理论只有形式上的意义,中医学的实质是长期积淀的经验,中医理论现代化就是建立新的与现代各种科学理论有共同特征的以实证性为主要表现的中医理论,使中医从自然哲学、经验科学成长为理论科学。
简言之,即“夫业医诊病,当先明脏腑。
"(王清任)理论科学相对于经验科学的优势,一是真理性强;二是在发展上常呈质的飞跃的加速型发展。
就医学而言,即"基础医学每前进一步,临床医学就会前进十步。
"这是中医理论现代化的意义。
2.经验和理论是人类认识自然界的两种知识类型。
经验是人对客观事物的直接观察体验,属感性认识。
经验蕴含着真理,但具有表象性,主观性,偶然性等缺点。
理论是人对客观事物内在的、本质性规律的认识,属理性认识。
理论科学以"大"理论为标志。
即①学科的知识体系以理论为中心构成,理论是学科的代表;②理论发展是学科发展的动力。
经验科学则相反。
自然科学发展史表明,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经验性知识为1/ 6主,如灌溉技术,造纸术,历法,火药及指南针的发明,铁的熔炼法,丝织技术等;而近、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主要则是理论,如太阳中心说,万有引力定律,光的波动与微粒说,氧化理论,进化论,能量守恒与转换定律,相对论,量子力学,板块构造理论,系统论等以及在理论指导下的技术如电力技术,放射线技术,原子能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等。
医学的发展也是如此,古代总结了许多治病经验,而近、现代医学则是从《论人类机体的构造》开始。
3.现代中医理论研究已完成了相当大的工作量,①研究全方位采用了从现代哲学、科学哲学、现代科学各学科的原理及技术、方法。
如80年代初兴起的中医多学科研究;②研究在中医学各领域如生理、病理、治则、药理、经络等全方位展开及发展;③研究形成了从宏观到微观的、符合现代科学理论实证性特征的多种现代中医理论;④上述理论已有相当成熟度而有大量现代中医理论专著出版。
中医整体观念形成的哲学基础
中医整体观念形成的哲学基础中医整体观念形成的哲学基础是中医传统哲学思想的体现,其中包含了阴阳学说、五行学说、气血论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这些哲学基础贯穿于中医理论体系的各个方面,为中医的整体观念提供了指导和支撑。
阴阳学说是中医整体观念的核心之一。
阴阳学说认为宇宙中的一切事物都是由两种相对而又统一的力量组成的,即阴阳。
阴阳相对而又相互依存、相互转化,产生事物的变化和运动。
中医将人体看作一个微宇宙,认为人体内部也存在着阴阳的相互作用。
健康与疾病是阴阳平衡与失衡的结果。
中医通过调整阴阳的平衡,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五行学说也是中医整体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行学说是对自然界万物进行分类和归纳的一种方法。
中医将人体归纳为五行中的木、火、土、金、水五个元素,认为人体与自然界的五行相互关联、相互作用。
中医通过观察五行间的相克相生关系来分析疾病的发生和演变,以及调节人体的健康状态。
气血论也是中医整体观念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
中医将气和血看作人体的两种重要物质,它们的运行和平衡对于人体的健康至关重要。
中医认为,气血的充盈与畅通决定了人体脏腑器官的功能状态。
气血的不足或者阻滞会导致病症的发生。
因此,通过调理气血的平衡,中医可以达到治疗疾病并维护人体健康的目的。
中医整体观念的形成不仅仅是基于这些哲学基础,还融入了中华文化的思想中。
传统的中华文化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平衡。
中医强调人与自然的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注重个体的整体健康和平衡。
中医理论提倡以治未病、防未病的方式维护健康,强调个体与环境的和谐与协调。
总体而言,中医整体观念的形成是基于中医传统哲学思想的基础上,融入了中华文化的特点。
中医整体观念强调人体的整体性和动态性,关注个体与自然、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
这种观念对于中医的疾病诊断、治疗及健康保健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也为现代人们的健康生活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论中医理论的自然哲学性质
!!""# ""’()*!+,-
中国古代自然哲学包括中国古代自然哲学 家根据生活经验所总结出的 % 五行说 &)% 阴 阳 八 卦说 &)% 元气说 & 等学说 $ % 五行说 & 认为构成世界 万物的本原是木 ) 火 ) 土 ) 金 ) 水五种元素 # 这五种 元素在相互促进 ) 相互制约和相互 转 化 之 中 形 成 了现实世界 $ % 阴阳八卦说 & 用阴阳二气的对立统 一来解释自然界发展变化的原因 # 把 自 然 界 有 规 则的变化称作 % 阴阳有序 &# 把自然界反 常 的 现 象 称为 % 阴阳失调 &# 并且在阴阳二气的基 础 之 上 形 成 八 卦 即 天 )地 )风 )雷 )山 )泽 )水 )火 #用 人 类 生 活大环境中的八大现象作为构成世界的基本要 素 # 以之错综配合形成逻辑模式来 说 明 万 事 万 物 的变化发展 $ % 元气说 & 则以物质性的 % 气 & 作为世 界的本原 # 认为气在聚散的运动中 形 成 了 世 界 上 的万事万物 $ 中国古代自然哲学虽然具有整体性 和辩证观的优点 # 但也具有古代哲 学 的 朴 素 性 ) 直观思辨性和猜测性的缺点 $ 中国古代自然哲学 是中医学的方法论来源 $ 在中医理论中 # 阴阳学说是一种最基本 ) 基础
(+ )
行 % 以生长收藏 % 以生寒暑燥湿风 + 人有五藏化五 气 % 以生喜怒悲忧恐 ’ %$ 草生五色 % 五色之变 % 不
(, )
可胜视 + 草生五味 % 五味之美 % 不可胜极 +** 天食 人以五气 % 地食人以五味 ’
(!$)
+ 肝木 , 心火 , 脾土 , 肺
中医学学科性质及特点
中医学—复杂而多重要素的综合体
• 二、好医学的期盼
• 6.好医学的基本尺度 • • • 宗旨合理、目的明确、且切实可行的; 相对低成本、费用可控可承受的(简便廉); 可持续发展的,覆盖面足够广的;
•
•
防范在先的;
充满对生命敬畏及人性尊崇的;
•
•
尊重患者权益的;
中医学—复杂而多重要素的综合体
• 二、好医学的期盼 • 6.好医学的基本尺度
道与术交融的生存智慧体系
• 二、源于生存实践的保健治病之“术” • 预防医学,周代就制定了许多合理的卫生 制度; • 秦代建立了麻风病隔离病院; • 马王堆出土的帛书中记载导引图、华佗五 禽戏; • 东晋最早论述了天花、霍乱、恙虫病等的 传染和预防; • 宋代起开始出现的人痘接种,有效地控制 了天花的流行;
中医学—复杂而多重要素的综合体
• 一、医学的界定 • WHO至20世纪90年代末,达成关于“本科 医学教育的全球标准”,认定“医学”的 核心内容(知识谱系)由医学的基本理论 和实践所组成,包括生物医学、行为和社 会科学、一般临床技能、临床决策技能、 沟通技能和医学伦理学等模块。
中医学—复杂而多重要素的综合体
• 二、好医学的期盼 • 1.目前医学的总体评价 • 从表面上看,过去的100多年来,她取得了 辉煌的成就:主要表现是20世纪人均寿命 普遍延长,许多疾病得到有效控制,甚至 几近消失。 • 另一方面,她与社会又产生尖锐矛盾,趋 势越来越甚。
中医学—复杂而多重要素的综合体
• 二、好医学的期盼 • 2.医学的宗旨和目标的重新确定 • 应该强调“好医学”的宗旨与目的不能只是呵护 生命、防范疾病、维护健康。更准确的定位应该 是“守住健康”。 • 3.医学关注重点的纠正:立足于守住健康,预防 疾病。
自然哲学医学模式具有朴素辩证的特点
自然哲学医学模式具有朴素辩证的特点
自然哲学医学模式是一种古老而传统的医学理论体系,其核心思想是将人体与
自然界联系起来,认为人体的健康与自然界的平衡密切相关。
在自然哲学医学模式中,有一种朴素辩证的特点,即通过观察和理解自然规律来治疗疾病,强调平衡和整体性的观念。
首先,自然哲学医学模式重视人体与自然界的关系。
它认为人体是一个微缩的
自然,与外界环境密切相关。
因此,治疗疾病不仅需要关注症状本身,还需要从整体的角度出发,考虑人体与自然界之间的平衡关系。
只有在保持这种平衡的基础上,人体才能保持健康。
其次,自然哲学医学模式强调观察和实践的重要性。
医生需要通过仔细观察患
者的症状、体征以及生活方式等方面的数据,从中发现疾病的根源,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同时,医生还需要结合自然规律和实践经验,不断总结和完善治疗方法,以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另外,自然哲学医学模式注重预防胜于治疗的观念。
它认为在疾病发生之前,
应该通过调整生活方式、保持身心平衡等方法来预防疾病的发生。
只有在预防的基础上,才能减少疾病给人体带来的损害,维持健康。
综上所述,自然哲学医学模式具有朴素辩证的特点,强调人体与自然的关系、
观察和实践、预防优于治疗等核心理念。
通过遵循这些原则,医生可以更好地帮助患者治愈疾病,保持健康。
自然哲学医学模式的特点有哪些
自然哲学医学模式的特点有哪些
自然哲学医学模式是一种古老的医学理念,强调了人与自然、天地之间的亲近
关系,认为身体的健康不仅取决于治疗疾病,还与整体的生态环境、自然界的平衡有着密切的关联。
下面将介绍自然哲学医学模式的一些特点:
1.整体性:自然哲学医学模式将人视作一个整体,强调身体、心理、
社会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治疗疾病时不仅关注症状,还注重病因的根源和患者的整体健康状态。
2.自然疗法:自然哲学医学模式主张通过自然的方式来促进身体的自
愈能力,包括饮食疗法、运动疗法、中草药疗法等。
尽量避免使用化学药物和外科手术,尊重人体自然的生理节律。
3.防病重于治病:自然哲学医学模式重视预防保健,强调通过调整生
活方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情绪状态,来提升身体的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4.治标治本:在治疗疾病时,自然哲学医学模式注重治标与治本并重。
不仅要缓解症状、消除疾病,还要找出病因所在,逐步调整身体的内部环境,使得身体恢复平衡。
5.个性化:自然哲学医学模式认为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体质特点都不
同,因此治疗方法应该因人而异,个性化定制治疗方案,不搞一刀切的通用疗法。
以上是自然哲学医学模式的一些特点,虽然这种理念被现代医学所淡化,但在
一些传统医学中仍然有所体现。
通过综合运用这些特点,可以促进人体健康的最大程度恢复和保持,让人们能够在自然哲学的指导下追求健康和幸福。
自然哲学医学模式的系统认识_张养生
・学术探讨・自然哲学医学模式的系统认识陕西中医学院(712083) 张养生陕西省勉县中医医院(724200) 杨月明 摘 要 :自然哲学医学模式是经验医学模式的形式之一,在现代医学、医学心理学或社会医学的理论教学过程中,或多或少的都涉及着自然哲学医学模式,然而截止目前仍然没有系统而全面的认识。
本文从文化背景、基本特征和理论缺陷等三个方面作以系统论述,以填充这一理论体系,进而促进医学教育。
主题词:自然医学 哲学 中医学术发掘 医学模式是健康和疾病观的一种高度概括的哲学概念,是在医学理论和医学实践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某些特征性的规律,是产生于医学理论体系之上的一种医学观,是对医学的本质、发展规律、方向和阶段性的医学实践的基本思路、方法与医学研究中的根本问题及其实践操作的主攻方向是什么等问题做出的理论总结,是一定时期内的医学活动的总原则。
它的存在形式,表现着一种地域性文化现象的特征。
而自然哲学医学模式,正是运用朴素的辩证法和唯物主义观解释健康和疾病现象,把哲学思想与医疗实践联系起来,以直观的自然因素现象说明生理病理过程的一种医学模式。
它是脱离于神灵主义医学模式的自体物质平衡观。
如古希腊的“四液体”论、印度的“三元素”论、中国的“阴阳五行”理论等,就其发展和系统性而言,中医可谓之为典范。
但诸多理论文章中,对于医学模式的讨论,不是站在世界医学文化史的角度,而顺着某种医学发展史的关系进行讨论的,因而对事实上存在的医学模式,特别是经验医学模式中的有关形式,不作深刻的讨论,甚或把它不作为一种存在模式。
鉴于此,本文借助中医理论,从文化背景、基本特征、理论缺陷等方面谈谈自己对自然哲学医学模式的认识,以供医学理论教学者的共同商榷。
1 自然哲学医学模式的文化背景 中医学属于异域性文化现象的一个子系统。
天人合一、主客浑沌的中国传统文化,能够使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自我处于一个和谐的动态体系之中,在结构上影响着知识、伦理、法律、艺术、心理而制约着社会、经济、政治关系及当时的一切技术学科,并使之保持一定的连续性,是一切社会活动的灵魂。
自然哲学医学模式具有朴素、辩证的特点
自然哲学医学模式具有朴素、辩证的特点
自然哲学医学模式,作为古代医学的一种范式,具有朴素、辩证的特点,体现了人们对自然与人体的深刻认知和处理疾病的独特方法。
1. 朴素的特点
自然哲学医学模式的朴素体现在对自然界规律的虔诚信仰和简单直观的诊断治疗方式。
古代医学家以观察自然变化和生命现象为基础,通过朴素的方法解释疾病形成和治疗原理。
他们尊重自然的力量,相信自然界的万物皆为有机联系的整体,因此,医学实践中注重疾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认为调和人体与自然之间的失衡才能治愈疾病。
2. 辩证的特点
自然哲学医学模式的辩证体现在对疾病的多面性分析和综合治疗方法上。
古代医学家通过辩证思维,认为疾病的发生是由于人体内外诸多因素的激化和消长,而且这些因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因此,在诊断疾病时,医学家会全面考虑患者的症状、个人体质、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因素,进行辨证施治,治病必须从整体上进行调理,做到因时制宜、因人施治。
3. 实践案例
一位古代医学家在治疗病人时,首先观察病人的面色、舌苔、脉象等情况,然后根据症状判断疾病的性质和来源,再结合病人的年龄、性别、体质等因素进行辨证施治。
在治疗过程中,医学家采用中草药、针灸、按摩等治疗方式,同时要求病人调整作息,饮食调理,包括生活习惯的调整。
病人在一段时间的治疗后,病情逐渐得到改善,最终恢复健康。
综上所述,自然哲学医学模式具有朴素、辩证的特点,体现了古代医学家的智慧和对自然规律的理解。
在当今医学发展中,我们也应该借鉴古人的思维方式和处理疾病的方法,注重个体差异、综合治疗,实现医学的智慧结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 # 更进一步可以说中医理论是基 于 抽 象 概 括 认 识的哲学医学 $ 所谓抽象概括就是以人体生命与 疾病的本质 ) 普遍规律为对象的研 究 $ 哲 学 医 学 是一个有别于医学哲学的概念 # 现 在 一 般 意 义 上 的医学哲学是指关于医学的哲学 # 属 于 科 学 哲 学 的一部分 # 它所探讨的问题依然是 哲 学 问 题 # 而 哲学医学则是哲学性质的医学 # 它 不 是 哲 学 # 而 是医学 $ 这里对中医理论的自然哲学性质进行一 番分析与论证 $ 一 # 中国古代自然哲学是中医学的方法论来源
之父母 % 生杀之本始 % 神明之府也 % 治病必求于 本 & ’ $ 夫五运阴阳者 % 天地之道也 % 万物之纲纪 %
(’ )
变化之父母 % 生杀之本始 % 神明之 府 也 %** 故 物 生谓之化 % 物极谓之变 % 阴阳不测谓之神 % 神 用 无 方谓之圣 + ’ (%)$ 昭昭之明不可蔽 % 其不可蔽 % 不失 阴阳 & ’ (()在中医学中 % 对生命的本质认识与以阴 阳作为认识纲领对天地间其它事物的认识是一样 的 & 阴阳的运动规律即是万物运动的最基本的规 律 % 阴阳变化的准则即是万物发生变化的准则 % 阴 阳双方的对立统一是万事万物产生与灭亡的最根 本的原因 & 同样 % 生命属于万事万物之中 % 其最深 层的运动变化规律也以阴阳的运动变化规律为规 律 % 以阴阳双方面的对立统一为其运动变化的最 根本的原因 & 中医学 的 最 根 本 的 方 法 % 就 是 阴 阳 论的方法 %$ 明于阴阳 % 如惑之解 % 如醉之醒 ’ %
!""# 年第 $ 期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
0&123,-(4567638(936:52;6+<(&=(>?5@6A,-(*5A?3&-&8< .B&A6,-(BA653A5;(CD6+6&3/
!""#第 $ 期 总第 ## 期
%&’($’(!)"# *&+,-(%&’(##
论中医理论的自然哲学性质
!收稿日期 " %$$()#$)%$ !作者简介 " 刘 晓 华 ! #&*&) "# 湖 南 安 仁 人 # 哲 学 博 士 # 北 京 化 工 大 学 文 法 学 院 副 教 授 # 主 要 研 究 中 国 古 代 哲 学 $
#%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 年第 & 期
的理论方法 ! 中医学经典 " 黄帝内经 # 中有关阴阳 的大量论述奠定了阴阳学说作为一种理论方法在 中医学中的基础地位 ! $ 自古通天者 % 生之本 % 本于 阴阳 & ’ $ 阴阳者 % 天地之道也 % 万物之纲纪 % 变化
(#)
客观物质存在的本体性范畴 % 在此 基 础 上 形 成 了 中国古代的唯物主义元气论哲学传统 + 在中医学 理论形成的时候 % 元气论的唯物主 义 哲 学 作 为 自 然哲学的精华 % 已经获得了它的最 初 的 发 展 + 中 医学的经典 " 黄帝内经 #," 难经 # 等充分地运用了 自然哲学的成就 % 将它吸收到中医理论之中 + $ 人 以天地之气生 ’ (&&)%$ 天地合气 % 命之曰人 ’ (!#)%$ 气 和 而 生 % 津 液 相 成 % 神 乃 自 生 ’ (!’)%$ 真 气 者 % 所 受 于天 % 与谷气并而充身者也 ’ (!%)% 以气为人体生命 的根本 % 把本身不是生命的气当作生命的源泉 + 从方法论上 看 % 中 医 理 论 最 终 将 中 国 古 代 自 然哲学的阴阳五行学说 , 元气论与 八 卦 的 模 式 推 理方式整合 % 形成独特的中医学方 法 论 基 础 % 并 结合医学概念形成了一整套独具特色的医学理 论 体 系 .在 /气 一 元 论 ’的 基 础 之 上 %观 生 命 为 天 地 宇 宙 环 境 中 的 一 个 子 系 统 %视 精 ,气 为 组 成 生 命体的基本物质材料 % 以精 , 气 , 神的运化流 行 为 生命的实质 - 以阴阳五行及其对立 统 一 为 生 命 本 体 %并 从 中 引 伸 出 五 脏 六 腑 %气 ,血 ,精 ,液 %经 络 以说明人体各种组织器官的存在 , 功 能 及 其 整 体 连属 - 概括出天人相应 , 心身协同 , 局部与整 体 统 一 协 调 %依 据 自 然 ,生 物 ,社 会 ,心 理 ,信 息 ,征 候 一体 % 以四诊合参配合内视人体气 血 信 息 进 行 综 合演绎 % 运用既结合个体特殊性又 有 普 遍 适 应 性 的辨证论治体系%使 用 中 草 药 ,针 灸 ,按 摩 ,导 引 等自然手段治疗疾病 % 颐养人生 (!() & 中医在 理 论 上的整体性 , 治疗上的 / 自然 ’ 性和个体特殊 性 是 中医理论区别于现代医学的最大特 征 之 所 在 % 也 是它的自然哲学性质的体现 & 二 ! 中医理论的自然哲学性 中医理论的自然哲学性实际上在于它对古 代自然哲学的应用性 & 中医理论对古代自然哲学 的应用 % 远远超过今天人们所说的 哲 学 对 科 学 的 方法论指导作用 & 古代哲学不但对中医理论有着 方法论的指导作用 % 而且古代哲学 的 本 体 论 范 畴 和概念被直接引入医学理论之中 % 如 阴 阳 概 念 , 五行概念 , 气的概念就是中医理论 从 古 代 哲 学 中 直接借用过来的概念 % 它们在中医 理 论 中 不 但 直
!"#
! 北京化工大学文法学院 " 北京 #$$$%&’
!摘 要 " 中医理论是自然哲学性质的医学 ! 中国古代自然哲学概念直接构成中医的理论概念 !
" 粗守形 # 上守神 $ 的中医理论思维追求说明中医在理论上注重对医学问题本身的形而上本质的研究 ! 中医理论用感性名词概括抽象医学理论 % 是古代自然哲学朴素性的表现 % 也是中医理论从形而上直接 走向临床应用的桥梁 ! 中医理论的辩证施治原则充分体现了古代自然哲学的辩证法性质 !
() )
$ 数之可十 % 推之可百 % 散之可千 % 推之可万 & ’ 用
(* )
阴阳学说作为中医学的方法 % 能使医学理论在说 明生命现象的微妙变化时明白而简易 & 作为中国古代自然哲学思想组成部分的五行 学说也是关于中医学思想方法的理论 & 中国古代 医学家借五行以总结医学实践经验 & 五脏 , 五色 , 五味与五行的对应关系是五行学说在医学领域中 的直观反映 + $ 天地之间 % 六合之内 % 不离于五 % 人 亦 应 之 % 非 徒 一 阴 一 阳 而 已 也 ’ %$ 天 有 四 时 五
! 关键词 " 中医理论 自然哲学 感性 抽象概括 辩证法 !中图分类号" %!$ !文献标识码" & ! 文章编号"
从科学与哲 学 的 角 度 看 # 对 事 物 的 认 识 可 区 分为科学认识和哲学认识 $ 但是 # 在 科 学 与 哲 学 这两者之间 # 应当可以存在着把科 学 与 哲 学 结 合 起来的中间过渡形态 # 中医学就是 这 样 一 种 中 间 形态的理论 $ 当代中西结合医学大家李恩在他的 学术论著里早就提出了中医是 % 自 然 哲 学 医 学 模 式 & 的观点 $ 基于此 # 可以说中医是自然哲学医
!""# 年哲学性质
!%
接起着思维方式方法的作用 " 为中 医 理 论 的 构 建 提供理论框架和逻辑方式 " 而且还 是 中 医 理 论 中 的基础概念 " 起着直接规范其它中 医 概 念 和 整 个 中医理论的作用 " 这使得中医理论 在 实 质 上 不 像 是科学理论而更像是哲学概括 # 中医理论具有古代自然哲学的朴素性 # 古代 哲学因用感性物的概念来表示抽象的世界本原 概念而表现出直观性 $猜测性 "中医理论则朴素 地用感性物的概念来表示抽象的医学概念和用 感性名词本身来抽象概括医学经验 " 如 藏 象 说 $ 经 络 说 $气 血 津 液 理 论 $四 气 五 味 说 $脉 诊 理 论 $ 六淫学说 $ 瘀血理论 $ 痰饮说和表证理论等 # 在藏 象说中 " 中医理论用人们肉眼可见 的 人 体 内 部 的 心$肝$脾$肺 $肾 五 大 脏 器 来 概 括 人 体 生 命 的 五 个 基 本 方 面 的 抽 象 本 质 %在 经 络 说 中 "中 医 理 论 用人们肉眼可见的大地上的河流小溪构成的网 络来概括人体的有机整体性及其反映到人体体 表的普遍本质 %在气血津液理论中"中医理论用 人们肉眼可见的呼气 $ 血液 $ 唾液和其它分泌 $ 排 泄液来概括人体体液内环境的本质 % 在 四 气 五 味 说中 " 中医理论用人对四季之气象变化的温 $ 热 $ 寒 $ 凉和人们吃药中对药物的辛 $ 甘 $ 酸 $ 苦 $ 咸的 感觉来概括机体与中药之间相互作用的抽象本 质%在脉诊论中"中医理论用对寸口脉的不同感 觉来概括人体整体与局部的相互关 联 $ 整 体 体 现 在局部之中 $ 局部除了表现自己外 它 还 反 映 整 体 的 抽 象 本 质 %在 六 淫 学 说 中 "中 医 理 论 用 人 们 可 直接感觉到的自然环境里的风 $ 寒 $ 暑 $ 湿 $ 燥 $ 热 & 火 ’ 六种现象来抽象概括人体致病因子的本 质 % 在瘀血理论中用在肉眼观察条件下能看到的瘀 血现象来抽象概括疾病的一个类型 的 本 质 % 在 痰 饮说中 " 用病理排泄物痰沫来抽象 疾 病 的 另 一 个 类 型 的 本 质 %在 表 证 的 概 念 中 "中 医 理 论 用 人 体 的体表部位抽象概括人类疾病的又一个类型的 本质等 # 中医理论直接就是古代自然哲学的直观思 维方式的结晶 # ( 黄帝内经灵枢 ) 中关于 * 粗守形 " 上守神 + 的观点一语道出了中医理 论 的 抽 象 概 括 旨趣 # 所谓形 " 就是机体形态 " 指形体 $ 组织 $ 结构 等能以感性知觉的东西 % 所谓神 " 是 指 精 神 $ 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