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绿道规划编制指南
绿道整体规划建设策划方案
![绿道整体规划建设策划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ac361236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0f.png)
配套设施: 选择配套设 施完善、服 务功能齐全
的区域
居民需求: 选择居民需 求旺盛、使 用频率高的
区域
绿道设计原则
生态优先:保护生态环 境,减少对自然环境的
破坏
功能多样:满足不同人群 的需求,提供多种休闲、
健身、娱乐等功能
美观舒适:注重景观设 计,营造舒适宜人的休
闲环境
安全可靠:保证绿道的 安全性,避免安全隐患
生态区:保护生态环境, 提供生态教育、生态体 验等功能
2
交通区:连接城市交 通节点,提供便捷的 出行方式
4
运动区:提供运动场 地和设施,满足市民 运动健身需求
6
2 绿道建设实施
建设周期
1
前期准备:包括 项目立项、可行 性研究、规划设
计等
2
施工阶段:包括 场地平整、道路 建设、绿化种植
等
3
竣工验收:包括 工程质量检查、 竣工资料整理等
社会参与: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参与绿道的维护 和管理,提供人力支持和服务保障。
合作共赢:政府、企业和社会共同参与绿道 的建设和运营,实现资源共享和互利共赢。
管理措施
制定绿道管理规 章制度,明确管 理职责和权限
建立绿道巡查制 度,定期检查绿 道设施和绿化情 况
加强绿道保洁和 绿化养护,保持 绿道整洁美观
因地制宜:根据当地地形、 气候、植被等条件进行设
计,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文化传承:挖掘当地历史 文化,融入绿道设计中,
提升文化内涵
绿道功能分区
1
休闲区:提供休闲、 娱乐、健身等设施, 满足市民休闲需求
3
5
文化区:展示地方文化、 历史、民俗等,提高市 民文化素养
商业区:提供商业服 务,满足市民购物、 餐饮等需求
绿道规划设计导则
![绿道规划设计导则](https://img.taocdn.com/s3/m/c6264fb226fff705cc170a62.png)
绿道规划设计导则住房城乡建设部2016年9月前言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导各地科学规划、设计绿道,提高绿道建设水平,发挥绿道综合功能,在总结国内外绿道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组织编制了本导则。
本导则共分7章,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绿道功能与组成、绿道分级与分类、绿道规划设计总体要求、绿道选线、绿道要素规划设计要求。
本导则由住房城乡建设部组织编制。
主要起草单位: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北林地景园林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本导则由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和城乡规划司负责管理,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技术解释。
请各单位在使用过程中,总结实践经验,提出意见和建议。
1 总则..................................................................................................................................................2 术语..................................................................................................................................................3 绿道功能与组成 ..................................................................................................................................3.1 绿道功能.............................................................................................................................................3.2 绿道组成.............................................................................................................................................4 绿道分级与分类 ..................................................................................................................................4.1 绿道分级.............................................................................................................................................4.2 绿道分类.............................................................................................................................................5 绿道规划设计总体要求 ......................................................................................................................5.1 规划设计原则.....................................................................................................................................5.2 规划设计成果..................................................................................................................................... 6绿道选线............................................................................................................................................6.1 基本要求.............................................................................................................................................6.2 分类选线............................................................................................................................................. 7绿道要素规划设计要求....................................................................................................................7.1 绿道游径系统.....................................................................................................................................7.2 绿道绿化.............................................................................................................................................7.3 绿道设施............................................................................................................................................. 附录1:引用标准及说明 ......................................................................................................................... 附录2:绿道分类设计指引 .....................................................................................................................1.0.1 为指导各地绿道规划设计,保障绿道建设水平,充分发挥绿道的复合功能,特制订本导则。
绿道规划设计导则
![绿道规划设计导则](https://img.taocdn.com/s3/m/e5c175bd84254b35effd343e.png)
绿道规划设计导则住房城乡建设部2016年9月前言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导各地科学规划、设计绿道,提高绿道建设水平,发挥绿道综合功能,在总结国内外绿道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组织编制了本导则。
本导则共分7章,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绿道功能与组成、绿道分级与分类、绿道规划设计总体要求、绿道选线、绿道要素规划设计要求。
本导则由住房城乡建设部组织编制。
主要起草单位: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北林地景园林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本导则由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和城乡规划司负责管理,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技术解释。
请各单位在使用过程中,总结实践经验,提出意见和建议。
目录1 总则 (1)2 术语 (2)3 绿道功能与组成 (3)3.1 绿道功能 (3)3.2 绿道组成 (3)4 绿道分级与分类 (5)4.1 绿道分级 (5)4.2 绿道分类 (5)5 绿道规划设计总体要求 (6)5.1 规划设计原则 (6)5.2 规划设计成果 (6)6绿道选线 (9)6.1 基本要求 (9)6.2 分类选线 (10)7绿道要素规划设计要求 (11)7.1 绿道游径系统 (11)7.2 绿道绿化 (14)7.3 绿道设施 (15)附录1:引用标准及说明 (20)附录2:绿道分类设计指引 (21)1 总则1.0.1 为指导各地绿道规划设计,保障绿道建设水平,充分发挥绿道的复合功能,特制订本导则。
1.0.2 本导则适用于指导全国各地绿道的规划设计。
各地应本着“因地制宜、彰显特色、统筹城乡、绿色低碳”的原则,根据本地实际情况予以深化细化,保障切实可行。
1.0.3绿道的规划设计还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规定。
2 术语2.0.1 绿道以自然要素为依托和构成基础,串联城乡游憩、休闲等绿色开敞空间, 以游憩、健身为主,兼具市民绿色出行和生物迁徙等功能的廊道。
绿道规划设计导则.docx
![绿道规划设计导则.docx](https://img.taocdn.com/s3/m/eb37dcbea6c30c2259019eef.png)
精品文档绿道规划设计导则住房城乡建设部2016年 9月前言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导各地科学规划、设计绿道,提高绿道建设水平,发挥绿道综合功能,在总结国内外绿道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组织编制了本导则。
本导则共分 7 章,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绿道功能与组成、绿道分级与分类、绿道规划设计总体要求、绿道选线、绿道要素规划设计要求。
本导则由住房城乡建设部组织编制。
主要起草单位: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北林地景园林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本导则由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和城乡规划司负责管理,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技术解释。
请各单位在使用过程中,总结实践经验,提出意见和建议。
目录1总则 (1)2术语 (2)3绿道功能与组成 (3)3.1绿道功能 (3)3.2绿道组成 (3)4绿道分级与分类 (5)4.1绿道分级 (5)4.2绿道分类 (5)5绿道规划设计总体要求 (6)5.1规划设计原则 (6)5.2规划设计成果 (6)6绿道选线 (9)6.1基本要求 (9)6.2分类选线 (10)7绿道要素规划设计要求 . (11)7.1绿道游径系统 (11)7.2绿道绿化 (14)7.3绿道设施 (15)附录 1:引用标准及说明 . (20)附录 2:绿道分类设计指引 . (21)1总则1.0.1为指导各地绿道规划设计, 保障绿道建设水平,充分发挥绿道的复合功能,特制订本导则。
1.0.2本导则适用于指导全国各地绿道的规划设计。
各地应本着“因地制宜、彰显特色、统筹城乡、绿色低碳”的原则,根据本地实际情况予以深化细化,保障切实可行。
1.0.3绿道的规划设计还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规定。
2术语2.0.1绿道以自然要素为依托和构成基础,串联城乡游憩、休闲等绿色开敞空间,以游憩、健身为主,兼具市民绿色出行和生物迁徙等功能的廊道。
绿道规划设计导则
![绿道规划设计导则](https://img.taocdn.com/s3/m/5995ec5052ea551810a687ef.png)
绿道规划设计导则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绿道规划设计导则住房城乡建设部2016年9月前言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导各地科学规划、设计绿道,提高绿道建设水平,发挥绿道综合功能,在总结国内外绿道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组织编制了本导则。
本导则共分7章,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绿道功能与组成、绿道分级与分类、绿道规划设计总体要求、绿道选线、绿道要素规划设计要求。
本导则由住房城乡建设部组织编制。
主要起草单位: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北林地景园林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本导则由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和城乡规划司负责管理,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技术解释。
请各单位在使用过程中,总结实践经验,提出意见和建议。
目录1 总则为指导各地绿道规划设计,保障绿道建设水平,充分发挥绿道的复合功能,特制订本导则。
本导则适用于指导全国各地绿道的规划设计。
各地应本着“因地制宜、彰显特色、统筹城乡、绿色低碳”的原则,根据本地实际情况予以深化细化,保障切实可行。
绿道的规划设计还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规定。
2 术语绿道以自然要素为依托和构成基础,串联城乡游憩、休闲等绿色开敞空间, 以游憩、健身为主,兼具市民绿色出行和生物迁徙等功能的廊道。
绿道游径系统指绿道中供人们步行、自行车骑行的道路系统,是绿道的基本组成要素。
包括步行道、自行车道与步行骑行综合道。
绿道连接线主要承担连通功能,且对人们步行或自行车骑行有交通安全保障的绿道短途借道线路。
包括借用的非干线公路、非主干路的城市道路、人行道路、人行天桥等。
绿道设施为满足绿道综合功能而设置的配套设施,包括服务设施、市政设施与标识设施。
驿站供绿道使用者途中休憩、交通换乘的场所,是绿道服务设施的主要载体。
绿道规划设计导则
![绿道规划设计导则](https://img.taocdn.com/s3/m/728eefe671fe910ef02df84e.png)
绿道规划设计导则住房城乡建设部2016年9月前言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导各地科学规划、设计绿道,提高绿道建设水平,发挥绿道综合功能,在总结国内外绿道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组织编制了本导则。
本导则共分7章,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绿道功能与组成、绿道分级与分类、绿道规划设计总体要求、绿道选线、绿道要素规划设计要求。
本导则由住房城乡建设部组织编制。
主要起草单位: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北林地景园林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本导则由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和城乡规划司负责管理,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技术解释。
请各单位在使用过程中,总结实践经验,提出意见和建议。
目录1 总则..........................................................2 术语..........................................................3 绿道功能与组成..................................................3.1 绿道功能...............................................3.2 绿道组成 (3)4 绿道分级与分类..................................................4.1 绿道分级...............................................4.2 绿道分类...............................................5 绿道规划设计总体要求............................................5.1 规划设计原则 ..........................................5.2 规划设计成果 .......................................... 6绿道选线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城市绿道规划方案
![城市绿道规划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75410f0c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df.png)
城市绿道规划方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中的绿地和公共空间越来越受到重视。
城市绿道作为一种城市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够提供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还能改善城市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城市绿道规划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一、城市绿道的定义和意义城市绿道是指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通过保留和利用城市绿地、河道、湖泊等自然资源,打造出一条连贯的、具有景观价值和生态功能的绿色通道。
城市绿道不仅可以为城市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还可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形象,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城市绿道的规划建设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城市绿道可以提供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
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人们需要一个可以放松身心的地方,城市绿道正是满足这一需求的理想选择。
其次,城市绿道可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城市绿道的建设可以增加城市的绿地面积,提高城市空气质量,减少城市热岛效应,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此外,城市绿道还可以促进城市形象的提升,吸引人才和投资,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
二、城市绿道规划的原则和方法制定城市绿道规划方案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方法,以确保规划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首先,要注重生态保护。
城市绿道规划应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保护,保留和利用现有的自然资源,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在规划过程中,要尽量避免对生态系统的破坏,保护珍稀濒危物种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其次,要注重社会效益。
城市绿道规划应充分考虑居民的需求和利益,提供丰富多样的休闲娱乐设施,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规划要紧密结合居民的实际需求,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再次,要注重可持续发展。
城市绿道规划应与城市的整体规划相协调,与城市的交通、水利、绿化等设施相衔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规划要注重绿道的可持续发展,提高绿道的利用率和管理效率,确保绿道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最后,要注重创新和实践。
城市绿道规划应充分发挥创新精神,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规划方案。
绿道 建设 实施方案
![绿道 建设 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ff37ea4f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fd95a43.png)
绿道建设实施方案绿道建设实施方案。
一、前言。
绿道是指以城市、乡村、自然景观为背景,以步行和骑行为主要方式,以休闲、健身、交通、生态等功能为目的的线性休闲绿地。
绿道建设是当前城市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对于改善城市环境、促进人们健康生活、提升城市形象和吸引游客具有积极作用。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的绿道建设实施方案对于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总体规划。
1. 绿道规划范围,根据城市实际情况,确定绿道的起点和终点,以及绿道的主要走向和覆盖范围。
2. 绿道设计原则,绿道应以自然景观和文化特色为依托,注重景观与功能的结合,保护生态环境,提供便利的交通连接,满足市民休闲健身需求。
3. 绿道规划布局,根据城市道路、水系、公园等现有资源,合理规划绿道的布局,形成完整的绿道网络。
三、建设步骤。
1. 绿道勘测,对绿道规划范围内的地形、地貌、植被等进行详细勘测,为后续设计和施工提供准确的基础数据。
2. 绿道设计,根据规划布局和勘测结果,进行绿道的详细设计,包括路线、景观节点、交通设施等内容。
3. 绿道环境治理,对绿道沿线的环境进行整治和改善,包括植被绿化、水体治理、垃圾清理等工作。
4. 绿道设施建设,根据设计方案,进行绿道的硬质设施建设,包括步道、自行车道、休息点、标识系统等。
5. 绿道配套设施建设,建设绿道周边的配套设施,包括停车场、公共厕所、垃圾桶等,提升绿道的便利性和舒适性。
四、实施保障。
1. 资金保障,确定绿道建设的资金来源和投入计划,确保建设资金的充足和有效使用。
2. 管理机制,建立健全的绿道管理机制,包括责任部门、管理人员、管理制度等,确保绿道的长期良好运营。
3. 宣传推广,加强绿道建设的宣传推广工作,提升市民对绿道的认知度和参与度,推动绿道建设取得更好的社会效益。
四、结语。
绿道建设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和配合。
只有科学规划、精心设计、严格施工和有效管理,才能真正实现绿道建设的目标,为城市和市民带来更多的福祉和便利。
广东省城市绿道规划设计指引(粤建规函[2011]460号)
![广东省城市绿道规划设计指引(粤建规函[2011]460号)](https://img.taocdn.com/s3/m/5bf8eda8af1ffc4fff47ac81.png)
广东省城市绿道规划设计指引PlanningGuideesloiUnfrbanGreenwayi nGuangdongProvince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11 年7 月目录1 总则 (1)2 涵义及构成 (2)3 目标和原则 (3)4 选线方法 (6)5 基本要求 (8)6 典型地段城市绿道规划指引 (12)7 城市绿道构成要素规划指引 (20)1 总则1.1 为明确城市绿道内涵、规划目标和原则、选线方法与基本要求,指导全省城市绿道规划编制工作,形成城市绿色生活网络,制定本指引。
1.2 广东省城市绿道的规划设计,应符合国家、广东省及各城市与绿道建设相关的法律、法规、设计规范、技术标准等。
1.3 本指引适用于广东省内城市绿道规划编制工作。
1.4 本指引由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解释。
2 涵义及构成2.1 涵义广东省绿道网对应于是否穿越地级(以上)城市行政区域,由省立绿道和城市绿道两级网络构成。
城市绿道主要串联城市行政区域范围内(不限于城市建成区)的各类绿色开敞空间和重要的自然与人文节点,包括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自然节点,人文遗迹、历史村落、传统街区等人文节点,以及居住社区、中心商业区、大型文娱体育区、公共交通枢纽等人流量较大的区域。
建设城市绿道对于保护与优化城市生态系统、引导形成合理的城乡空间格局、提供休闲游憩和慢行空间具有重要意义。
2.2 构成城市绿道由绿廊系统和人工系统两部分构成。
2.2.1 绿廊系统绿廊系统是城市绿道的绿色基底,主要由地带性植物群落、野生动物、水体、土壤等生态要素构成,包括自然本底环境与人工恢复的自然环境,具有生态维育、景观美化等功能。
2.2.2 人工系统人工系统由慢行系统、交通衔接系统、服务设施系统和标识系统等构成,具有休闲游憩、慢行交通等功能。
慢行系统:包括步行道、自行车道、综合慢行道。
交通衔接系统:包括绿道停车设施、绿道与城市其他交通系统的接驳设施等。
绿道规划设计导则
![绿道规划设计导则](https://img.taocdn.com/s3/m/58a044e7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c6.png)
绿道规划设计导则绿道规划设计导则前言为贯彻落实《XXX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导各地科学规划、设计绿道,提高绿道建设水平,发挥绿道综合功能,在总结国内外绿道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组织编制了本导则。
本导则共分7章,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绿道功能与组成、绿道分级与分类、绿道规划设计总体要求、绿道选线、绿道要素规划设计要求。
本导则由XXX组织编制。
主要起草单位为XXX、XXX、XXX、XXX、XXX。
本导则由XXX城市建设司和城乡规划司负责管理,XXX 负责技术解释。
请各单位在使用过程中,总结实践经验,提出意见和建议。
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术语第三章绿道功能与组成第四章绿道分级与分类第五章绿道规划设计总体要求第六章绿道选线第七章绿道要素规划设计要求第一章总则为了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本导则旨在指导各地进行科学规划和设计绿道,提高绿道建设水平,发挥绿道综合功能。
同时,本导则总结了国内外绿道建设实践经验,为绿道规划设计提供指导。
第二章术语本章对绿道规划设计中常用的术语进行了解释和说明,以便各地在规划和设计绿道时使用统一的术语。
第三章绿道功能与组成本章介绍了绿道的功能和组成,包括绿道的生态、文化、社交、交通等多种功能,以及绿道的主要组成部分。
第四章绿道分级与分类本章对绿道进行了分级和分类,以便各地在规划和设计绿道时根据不同的用途和功能进行分类和分级。
第五章绿道规划设计总体要求本章对绿道规划设计的总体要求进行了说明,包括绿道规划设计的目标、原则、内容、程序等方面。
第六章绿道选线本章对绿道选线进行了说明,包括选线原则、选线方法、选线评价等方面。
第七章绿道要素规划设计要求本章对绿道要素进行了规划设计要求的说明,包括绿道路线、景观、设施、管理等方面。
同时,本章还对绿道规划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说明。
1.总则绿道是指一种以绿化景观为主要特色,沿城市主要交通道路、城市景观带、河道、湖泊、海岸线等城市公共空间和自然景观廊道为基础,构建城市和自然景观空间的线性公共空间系统。
城市生态环境保护战略规划技术指南(导则)
![城市生态环境保护战略规划技术指南(导则)](https://img.taocdn.com/s3/m/7a1a464c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02.png)
城市生态环境保护战略规划技术指南(导则)前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对城市可持续发展带来严峻挑战。
为有效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制定科学合理的战略规划指南势在必行。
本指南旨在为城市生态环境保护战略规划提供技术支撑和操作指导。
1. 总则1.1 指导思想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统筹城乡环境保护,促进城市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1.2 基本原则(1)生态优先,绿色发展;(2)全面系统,协调统一;(3)因地制宜,分类指导;(4)注重实效,持续改进。
2. 规划编制2.1 规划范围包括城市建成区、新区和近郊区。
2.2 主要内容(1)生态环境现状评估;(2)生态环境目标体系;(3)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4)保障措施。
2.3 技术路线(1)资料收集;(2)现状调查与评估;(3)目标体系构建;(4)任务措施研究;(5)方案编制。
3. 重点领域3.1 生态空间格局优化构建城市生态网络和绿道系统,保护生态敏感区和重要生态功能区。
3.2 环境污染综合防治重点防治大气、水体、土壤污染,加强固体废弃物管理。
3.3 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推进节约型城市建设,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
3.4 生态文明理念教育加强公众生态环保意识教育,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4. 保障措施4.1 组织领导建立高效的领导协调机制。
4.2 政策法规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体系。
4.3 经费投入明确资金渠道和使用管理。
4.4 监测评估建立监测评估体系,动态调整优化规划。
5. 附则本指南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解释。
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实施细则。
城市绿道规划设计任务书
![城市绿道规划设计任务书](https://img.taocdn.com/s3/m/0d0b8077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b6.png)
《城市绿道系统规划》设计任务书一、项目背景在新一轮的城市建设中,结合城市水系、公园绿地和城市道路系统,建设以步行或自行车骑行出行人群为服务主体的,以空间环境、配建服务设施相配套组成的安全、便捷、舒适和通达的绿色慢行系统交通,为自行车出行创造安全、便捷、舒适、通达的绿色道路网络系统和环境,是落实公交优先政策和倡导绿色交通的要求。
目前,由城市规划院院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已进入实施阶段,市区内海河公园已建成,红渠河整治正在建设中,为整合绿色空间,完善城市交通的发展建设与市民日益多样化的出行要求,我局开展《城市绿道系统规划》的编制工作。
二、规划范围规划范围为城市的市域范围重点范围:中心城区次重点范围:九城十区一般范围:市域范围三、相关设计依据1.《城市总体规划》2.《城市绿地系统规划》3.《红渠河治理工程景观规划》4.《城市水系修建性详细规划》5.国家颁布的各种相关的法律法规6.颁布的各种相关法律法规及技术规定7.城市颁布的各种相关法律法规及技术规定四、总体要求1.规划应在《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指导下进行,必须符合国家、省、市有关设计规范和技术规定。
2.规划应便于和省域绿道规划更好的衔接。
3.规划应遵循生态化、本土化、多样化、人性化、便利化和可行性的规划建设原则。
4.建立区域绿道、城市绿道和社区级绿道的层次体系,对绿道的范围进行控制并规划配套设施。
5.注重绿道在野生动物保护、防洪、水源保护、教育、城市美化、休闲等等方面的功能性。
6.规划应该分为战略目标的设定、网络路线规划和绿道景观设计三个层次。
7.规划应关注重要生命线与地震断裂带的交叉区、轨道交通沿线、交通走廊、水库、堤防以及供水、供气、供热、电力、通讯、给排水等基础设施的保障。
8.规划应因地制宜,形成特色。
五、规划方案成果要求1.应包括规划文本、规划设计说明书及基础资料;2.应完整、详细的表述研究结论,规划设计思路、技术经济指标及其他内容。
绿道规划设计导则-住建部
![绿道规划设计导则-住建部](https://img.taocdn.com/s3/m/ae77474cfad6195f312ba6d4.png)
住房城乡建设部2016年9月前言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导各地科学规划、设计绿道,提高绿道建设水平,发挥绿道综合功能,在总结国内外绿道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组织编制了本导则。
本导则共分7章,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绿道功能与组成、绿道分级与分类、绿道规划设计总体要求、绿道选线、绿道要素规划设计要求。
本导则由住房城乡建设部组织编制。
主要起草单位: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北林地景园林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本导则由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和城乡规划司负责管理,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技术解释。
请各单位在使用过程中,总结实践经验,提出意见和建议。
1.总则1.0.1 为指导各地绿道规划设计,保障绿道建设水平,充分发挥绿道的复合功能,特制订本导则。
1.0.2 本导则适用于指导全国各地绿道的规划设计。
各地应本着“因地制宜、彰显特色、统筹城乡、绿色低碳”的原则,根据本地实际情况予以深化细化,保障切实可行。
1.0.3绿道的规划设计还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规定。
2.术语2.0.1绿道以自然要素为依托和构成基础,串联城乡游憩、休闲等绿色开敞空间, 以游憩、健身为主,兼具市民绿色出行和生物迁徙等功能的廊道。
2.0.2 绿道游径系统指绿道中供人们步行、自行车骑行的道路系统,是绿道的基本组成要素。
包括步行道、自行车道与步行骑行综合道。
2.0.3 绿道连接线主要承担连通功能,且对人们步行或自行车骑行有交通安全保障的绿道短途借道线路。
包括借用的非干线公路、非主干路的城市道路、人行道路、人行天桥等。
2.0.4 绿道设施为满足绿道综合功能而设置的配套设施,包括服务设施、市政设施与标识设施。
2.0.5 驿站供绿道使用者途中休憩、交通换乘的场所,是绿道服务设施的主要载体。
3 绿道功能与组成4 绿道分级与分类4.1绿道分级4.1.1 根据空间跨度与连接功能区域的不同,绿道分为区域级绿道、市(县)级绿道和社区级绿道三个等级,绿道规划应与各级城乡规划相衔接。
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河北省城镇绿道绿廊规划设计指引(试行)》的通知
![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河北省城镇绿道绿廊规划设计指引(试行)》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5e5749d9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26.png)
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河北省城镇绿道绿廊规划设计指引(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公布日期】2011.07.26•【字号】冀建城[2011]449号•【施行日期】2011.07.2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村镇建设正文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河北省城镇绿道绿廊规划设计指引(试行)》的通知(冀建城〔2011〕449号)各设区市人民政府: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城镇建设三年上水平工作的实施意见》(冀办发[2010]36号)精神,扎实有效推进城镇绿道绿廊体系建设,加速推进城市园林绿化上水平,我厅组织编制了《河北省城镇绿道绿廊规划设计指引(试行)》(见附件)。
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附件:河北省城镇绿道绿廊规划设计指引(试行)二○一一年七月二十六日附件:河北省城镇绿道绿廊规划设计指引(试行)目录1 总则2 城镇绿道绿廊的意义和功能3 城镇绿道绿廊的分类和组成4 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5 城镇绿道绿廊系统规划设计6 慢行道规划设计7 节点系统规划设计8 标识系统规划设计9 服务系统规划设计10 基础设施规划设计1 总则1.0.1为适应和满足河北省城镇绿道绿廊规划建设的需求,确保规划设计单位和建设管理单位在开展城镇绿道绿廊规划、设计、建设时,准确理解规划理念、原则和方法,把握好设计要点、工程施工、后期养护等有关环节的关键问题,特制定本指引。
1.0.2本指引所指的绿道是以自然风景和人工风景为基底,串联成网的线形绿色游憩空间和健身休闲慢行系统;绿廊是以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为基底,为植物生长和动物繁衍提供廊道和生境的绿色空间,以及发挥安全防护作用、美化景观的绿色隔离区域。
1.0.3本指引主要适用于河北省城镇绿道绿廊的规划设计工作。
1.0.4城镇绿道绿廊的规划设计应同时符合国家、河北省有关法律、法规、设计规范、技术标准等,应遵循“生态优先、保护生物多样性、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
城市绿道规划编制指南
![城市绿道规划编制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3bf7236bddccda38376bafda.png)
城市绿道规划编制指南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12-12目录1适用范围 (1)2 参考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规划编制工作程序 (2)4.1 确定任务 (2)4.2 调查、收集资料 (3)4.3 编制规划 (3)4.4 成果 (3)5规划编制主要内容 (4)5.1现状概况与分析 (4)5.2居民出行特征分析 (4)5.3绿道网络构建 (5)5.4绿道建设实施途径 (6)5.5工程造价估算及效益评估 (6)5.6实施保障、绿道管理与运营策略 (6)6 指南实施 (6)1适用范围本指南所指的城市绿道主要串联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各类绿色开放空间、重要的自然与人文节点,由绿廊系统、人工系统((含慢行道、标识系统、基础设施、服务系统)两部分组成。
本指南适用于安徽省内的各市、县城市绿道规划编制工作。
2 参考文件《安徽省绿道总体规划纲要》《安徽省城市绿道设计技术导则》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3.1城市绿道城市绿道具有以下两层内涵:一是连接居住区与办公用地,为居民提供日常自行车与步行通勤的城市慢行系统;二是以绿化为特征,沿着河滨、溪谷、山脊、风景道路等,串接主要的公园绿地、公共服务设施、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历史古迹等休闲游憩节点,形成的供行人和非机动交通工具进入的线形绿色开敞空间。
3.2绿廊系统绿廊系统是由地带性植物群落、水体、土壤等构成的具有一定宽度的绿化缓冲区,是绿道控制范围的主体。
3.3节点系统节点系统是绿道中游客逗留和休憩的重要节点,包括各类城市绿地、城市广场、公共服务设施、城市共空间、社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郊野公园和人文景点等重要游憩空间。
3.4慢行道系统慢行道系统是指由自行车道、步行道、无障碍道(残疾人)、水道等非机动车道构成的通行系统。
3.5交通衔接系统交通衔接系统是指绿道与区域交通系统和城市交通系统的衔接。
通过开辟绿道出入口、完善停车设施配套、设置交通换乘点等措施,提高绿道的可达性。
广东省城市绿道规划设计指引(粤建规函[2011]460号)
![广东省城市绿道规划设计指引(粤建规函[2011]460号)](https://img.taocdn.com/s3/m/5bf8eda8af1ffc4fff47ac81.png)
广东省城市绿道规划设计指引PlanningGuideesloiUnfrbanGreenwayi nGuangdongProvince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11 年7 月目录1 总则 (1)2 涵义及构成 (2)3 目标和原则 (3)4 选线方法 (6)5 基本要求 (8)6 典型地段城市绿道规划指引 (12)7 城市绿道构成要素规划指引 (20)1 总则1.1 为明确城市绿道内涵、规划目标和原则、选线方法与基本要求,指导全省城市绿道规划编制工作,形成城市绿色生活网络,制定本指引。
1.2 广东省城市绿道的规划设计,应符合国家、广东省及各城市与绿道建设相关的法律、法规、设计规范、技术标准等。
1.3 本指引适用于广东省内城市绿道规划编制工作。
1.4 本指引由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解释。
2 涵义及构成2.1 涵义广东省绿道网对应于是否穿越地级(以上)城市行政区域,由省立绿道和城市绿道两级网络构成。
城市绿道主要串联城市行政区域范围内(不限于城市建成区)的各类绿色开敞空间和重要的自然与人文节点,包括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自然节点,人文遗迹、历史村落、传统街区等人文节点,以及居住社区、中心商业区、大型文娱体育区、公共交通枢纽等人流量较大的区域。
建设城市绿道对于保护与优化城市生态系统、引导形成合理的城乡空间格局、提供休闲游憩和慢行空间具有重要意义。
2.2 构成城市绿道由绿廊系统和人工系统两部分构成。
2.2.1 绿廊系统绿廊系统是城市绿道的绿色基底,主要由地带性植物群落、野生动物、水体、土壤等生态要素构成,包括自然本底环境与人工恢复的自然环境,具有生态维育、景观美化等功能。
2.2.2 人工系统人工系统由慢行系统、交通衔接系统、服务设施系统和标识系统等构成,具有休闲游憩、慢行交通等功能。
慢行系统:包括步行道、自行车道、综合慢行道。
交通衔接系统:包括绿道停车设施、绿道与城市其他交通系统的接驳设施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绿道规划编制指南
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2012-12
目录
1适用范围 (1)
2 参考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规划编制工作程序 (2)
4.1 确定任务 (2)
4.2 调查、收集资料 (3)
4.3 编制规划 (3)
4.4 成果 (3)
5规划编制主要内容 (4)
5.1现状概况与分析 (4)
5.2居民出行特征分析 (4)
5.3绿道网络构建 (5)
5.4绿道建设实施途径 (6)
5.5工程造价估算及效益评估 (6)
5.6实施保障、绿道管理与运营策略 (6)
6 指南实施 (6)
1适用范围
本指南所指的城市绿道主要串联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各类绿色开放空间、重要的自然与人文节点,由绿廊系统、人工系统((含慢行道、标识系统、基础设施、服务系统)两部分组成。
本指南适用于安徽省内的各市、县城市绿道规划编制工作。
2 参考文件
《安徽省绿道总体规划纲要》
《安徽省城市绿道设计技术导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3.1城市绿道
城市绿道具有以下两层内涵:
一是连接居住区与办公用地,为居民提供日常自行车与步行通勤的城市慢行系统;
二是以绿化为特征,沿着河滨、溪谷、山脊、风景道路等,串接主要的公园绿地、公共服务设施、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历史古迹等休闲游憩节点,形成的供行人和非机动交通工具进入的线形绿色开敞空间。
3.2绿廊系统
绿廊系统是由地带性植物群落、水体、土壤等构成的具有一定宽度的绿化缓冲区,是绿道控制范围的主体。
3.3节点系统
节点系统是绿道中游客逗留和休憩的重要节点,包括各类城市绿地、城市广场、公共服务设施、城市共空间、社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郊野公园和人文景点等重要游憩空间。
3.4慢行道系统
慢行道系统是指由自行车道、步行道、无障碍道(残疾人)、水道等非机动车道构成的通行系统。
3.5交通衔接系统
交通衔接系统是指绿道与区域交通系统和城市交通系统的衔接。
通过开辟绿道出入口、完善停车设施配套、设置交通换乘点等措施,提高绿道的可达性。
3.6标识系统
全省统一标识系统。
标识系统由标识载体设施和标识组成,是指由标识牌、引导牌、信息牌等标识设施所组成的导向体系,包括信息标志、指路标志、规章标志、警示标志、安全标志和教育标志等。
3.7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是指保障绿道游憩休闲活动能够正常进行的一般物质条件,具有先行性,包括停车场、环境卫生、照明、通讯、防火、给排水、供电等。
3.8服务系统
服务系统主要是配套绿道服务节点,即驿站。
根据其规模分为以下两级:城郊驿站和城市驿站。
城郊驿站承担绿道管理、综合服务、交通换乘等方面功能,多依托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发展节点或绿道沿线城镇及较大型村庄进行建设。
城市驿站承担售卖、租赁、休憩和交通换乘等方面功能,宜依托绿道沿线进行建设,驿站建设面积应根据具体实际情况,因地制宜,以满足功能和服务要求为准。
4 规划编制工作程序
4.1 确定任务
行政主管部门或开发建设单位委托具有相关规划编制资质及经验的单位(具备城市规划编制甲级资质、熟悉安徽城市情况、具有良好声誉)编制城市绿道规划,通过委托文件和合同明确规划编制目标、内容、各方责任、工作进度安排、验收方式及其他要求等。
绿道规划应充分征询各职能部门、相关民间组织、公众、专家等各方意见,形成最终成果。
设区的市、省直管县绿道总体规划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绿
道建设指导协调委员会办公室)组织论证后,由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县绿道总体规划由市绿道建设指导协调委员会组织论证后,由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4.2 调查、收集资料
收集编制规划所必需的自然生态基础数据及社会经济背景资料,包括地形图、现状土里利用覆盖、区域生态功能区划、水环境功能区划、区域十二五发展规划、区域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综合交通规划、产业发展规划、以及主导行业发展规划、土地功能区划等有关资料。
信息收集以广和全为原则,应包括所有与规划有关的经济、社会、科技、人文以及自然、地理、生态、环境等方面的信息。
调查范围以城市规划区范围为主,兼顾对区域发展影响较大的周边区域。
4.3 编制规划
按照有关规定及本指南要求的规划主要内容编制规划。
4.4 成果
城市绿道规划的成果包括说明书和图册。
4.4.1规划说明书的内容:
(1).总则、规划编制依据、规划期限、规划范围、现状概况与分析
(2).规划目标与定位
(3).城市绿道网规划
(4).绿道与城市道路衔接方式规划
(5).绿道与机动交通接驳规划
(6).服务设施系统规划
(7).绿道分级分类实施导则:类型名称、功能定位、断面形式、材料要求、标示系统、种植引导、基础设施
(8).工程实施难点及处理方案
(9).分期建设规划
(10).实施保障,绿道利用、管理与运营策略
(11).工程造价估算
4.4.2规划图纸的内容(必需图纸):
(1)区位图
(2)城市绿道网选线因子分析图
(3)城市绿道网结构图
(4)城市绿道线网布局图(含城市绿道、社区绿道网、城镇交接面)
(5)绿道与城市道路衔接方式规划图
(6)服务设施布局规划图
(7)绿道网与公共交通接驳规划图(包括轨道交通站点、客运站场、停车
场布局等)
(8)分类分级道路断面图
(9)工程实施难点及处理方案图
(10)绿道分期建设规划图
5规划编制主要内容
5.1现状概况与分析
主要包括:规划区发展概况、地理位置、自然地理条件、主要资源条件等内容。
5.2居民出行特征分析
主要包括:出行特征分析、居民休闲游憩偏好分析、绿道串联节点分析等内容。
(1)出行特征分析
根据问卷调查及交通部分的相关报告,分析得出居民各类出行的出行目的地、出行时间、出行距离、使用交通方式、出行意愿等结论。
(2)居民休闲游憩偏好分析
通过观察、问卷、访谈等方式,对居民偏好的休闲娱乐方式、活动场所、休闲活动时长、季节特征等方面进行分析。
(3)绿道串联节点分析
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对规划范围内的开放空间、公共服务设施、风景区、郊野公园等各类休闲游憩资源进行评价分析,对现有资源进行分级分类梳理。
确立一级串联节点、二级串联节点和三级串联节点,为绿道建设规划提供依据。
5.3绿道网络构建
主要包括:基础分析出行片区划分、绿道网络构建、与其他城市道路的衔接关系、与机动交通接驳规划、配套服务设施布局。
(1)基础分析
挑选绿道建设相关影响因子,包括社会经济影响因子和自然生态系统影响因子,综合评价绿道建设的适宜性。
(2)出行片区划分
根据串联的资源点分布及居民的出行特征等基础分析,得出居民使用绿道出行的合理范围,以此为依据划分居民出行的分区,确定每个分区的绿道路网疏密程度。
(3)出发地-目的地分析(OD分析)
分析出发地与目的地之间的出行强度。
(4)绿道网路构建
根据以上分析结果,得出合理的绿道网络。
(5)与其他城市道路的衔接关系
合理安排与城市快速路、城市主干道、城市支路及高速、铁路等道路系统的衔接关系,提出与各种道路交叉时的过路方式,以安全、便捷的方式保障绿道通行的连续性。
(6)与机动交通接驳规划
规划中需提出与小汽车、公交汽车、轨道交通、水路交通等其他交通方式的换乘方式。
(7)配套服务设施布局
规划中需对游客中心、休憩设施、公交车站、自行车租售处、公共厕所、售卖点、
公共直饮水机、咨询、治安等设施进行合理布局。
5.4绿道建设实施途径
主要包括:绿道系统分类分级建设导则、分期建设规划、工程实施难点及处理方案
5.5工程造价估算及效益评估
重点对绿道的建设成本及效益进行综合分析评价,主要包括:经济效益分析、生态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分析,及综合评价。
5.6实施保障、绿道管理与运营策略
提出保障规划实施和规划目标实现的组织、政策、技术、管理和其他等各项措施,包括政策保障措施、组织机构建设、技术保障体系、环境管理工具、公众参与、宣传教育与交流以及能够保障绿道建设与运营顺利开展的其他措施。
6 指南实施
本指南供各级绿道工作行政主管部门在组织实施城市绿道规划、建设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