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绿道系统规划

合集下载

完善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方案

完善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方案

完善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方案引言:城市化进程带来了人口的快速增长和土地的大规模开发,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变得尤为重要。

城市绿地不仅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休闲娱乐、健康锻炼的场所。

本文将探讨完善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方案,旨在提供一些建议和思路。

一、绿地规划的重要性城市绿地是城市生态系统的核心,具有多方面的重要作用。

首先,绿地可以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净化空气、调节气温、保持水源等,对缓解城市的环境问题起到积极作用。

其次,绿地是城市生物多样性的重要载体,为各类动植物提供了生存和繁衍的场所。

此外,绿地还是人们休闲娱乐、运动健身的场所,有助于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二、完善城市绿地系统的原则1. 综合考虑城市规划与绿地规划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应与城市总体规划相结合,综合考虑城市的发展需求和生态环境保护。

通过合理布局和设计,使绿地系统与城市的交通、商业、居住等功能相互融合,形成有机的整体。

2. 强调生态保护与景观设计的结合在绿地规划中,应注重生态保护,保留原有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系统。

同时,通过景观设计的手法,提升绿地的美观性和吸引力,为市民提供一个宜人的休闲空间。

3. 强化公众参与与社区建设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应充分考虑市民的需求和意见,通过公众参与的方式,使市民能够参与到绿地规划和建设中来。

同时,加强社区建设,提高市民对绿地的使用和管理意识,形成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

三、完善城市绿地系统的具体措施1. 多元化的绿地类型城市绿地系统应包括多种类型的绿地,如公园、广场、绿道、湿地等。

不同类型的绿地可以满足市民不同的需求和活动,提供多样化的休闲空间。

2. 绿地布局的合理性绿地的布局应考虑到城市的整体规划和发展需求。

应优先考虑在人口密集的区域和城市功能中心设置绿地,以满足市民的休闲需求和提高生活质量。

3. 绿地的连通性和通达性城市绿地系统应具有良好的连通性和通达性,方便市民的出行和活动。

通过建设绿道、步行街等,将不同的绿地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绿地网络。

城市层面绿道系统规划模式探讨

城市层面绿道系统规划模式探讨
导转 向更加以人为本。
T i o cl [】 G o p i R sac az u t J h y e ga hc e e h r r
2 05 2 ( ) 6 -7 0 4 1 :9 5

【3 i hn J rs M.F n J Gen y 1】Ln a ,Gos e i r wa n e
. 障游 憩活 动正 常进行的一般 物质 条件。在城 市建设
中,基 础设 施 系统 规 划应该 先行。基
[4 oi s 1】C n e A.Xi g n a WN Y ug e n on J t
a P a n n f r l ln ig o mu t up s ge n y n l —p r o e r e wa i i
服务点主要为 绿道 中的游 客 提供便 民 服务 j管理设 施服 务点 主要为绿 道 的 日常管理服务。游览设施服务点包括信 息咨询亭 游客 中心、医疗点、露营点 烧烤点 垂钓点等。管理设施服务点包 括治安点 消防点等。
4, 4 基础 设施 规划 3

在更 多以城市 为背景的绿道 系统 规划中,绿道与城市和市民生活的结合 日益紧密,规划需要增加人的需求的权 重值 规 划模式也需要 从绝 对生态主
e a An p r a h o g e n y utbit t l a p o c f r re wa s i l v a I
标 识系统 由指示标 志 信息标 志 教 育标志 与警示标 志组成 。在 布局 上 主要充分考虑游人的需求 均匀分布。
433 服务设 施规 划 .
分别 进行三类慢行 道系统 规划 : 步行 系统 规 划 自行车道 系统规 划 水上 慢行系统规划。
43 2标 识系 统规 划 .

城市绿道景观设计与规划

城市绿道景观设计与规划

城市绿道景观设计与规划1. 绿道的概念和发展背景绿道作为城市景观设计和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绿色廊道,通常用于连接城市中的不同区域,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和交通的场所。

绿道的概念最早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当时人们开始意识到城市化进程中自然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意识的提高,绿道逐渐成为了城市规划和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 绿道在城市规划中的作用2.1 促进生态保护绿道作为一种廊道式景观设计手法,可以连接起城市中分散的自然资源,并提供一个连续、完整、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

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可以保护并恢复自然环境,并提供适合人类居住和活动的场所。

2.2 改善空气质量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空气质量成为了现代都市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而绿道作为一个开放空间系统,在城市中起到了净化空气的作用。

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绿道可以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并吸收空气中的有害物质,从而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

2.3 促进社区互动绿道不仅仅是一个绿色廊道,更是一个社区互动的场所。

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可以在绿道上设置休闲设施和活动场所,为居民提供进行休闲娱乐活动和社交互动的场所。

这不仅有助于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还有助于促进社区凝聚力和邻里关系。

3. 绿道设计与规划原则3.1 环境适应性原则在进行绿道设计与规划时,应充分考虑当地环境特点,并根据不同地理条件、生态环境和人文特色进行合理布局和设计。

例如,在山区地区可以利用山体起伏进行步行道路、自行车道等设置,在河岸地带可以设置人行步道、观景平台等。

3.2 多功能性原则绿道不仅仅是一个景观廊道,还应具备多种功能,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例如,可以在绿道上设置公园、游乐设施、休闲广场等,满足人们的休闲娱乐需求;可以设置健身设施、运动场地等,满足人们的健身运动需求。

3.3 连通性原则绿道应具备良好的连通性,能够连接起城市中不同的区域和景点。

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可以将绿道与公共交通系统相连接,并与周边景点相连。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1, 城市绿地:城市的建成区或规划区范围内覆有人工(或自然)植被的用地,指以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为主要存在形态的城市用地。

2,城市绿地系统:是由一定质和量的各类绿地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具有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绿色有机整体。

3,城市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

4,城市用地:按城市中土地利用的主要性质划分的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绿地、特殊用地、水域和其他用地的总称。

5,城市详细规划:是以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对一定时期内城市局部地区的土地利用、空间环境和各项建设用地所作的具体安排,是按城市总体规划要求,对城市局部地区近期需要建设的房屋建筑、市政工程、公用事业设施、园林绿化、城市人防工程和其他公共设施作出具体布置的规划6,城市规划的核心任务是根据不同的目的进行空间安排,探索和实现城市不同功能的用地之间的相互管理关系,并以政治决策为保障。

7,城市规划的层次:城市总体规划纲要、城市总体规划、城市近期建设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

8,我国城市按人口规模分为三类:大城市:指人口在50万以上的城市;中等城市:指人口在20万以上不足50万的城市;小城市:指人口不足20万的城市。

9,城市用地划分为10大类,46中类,73小类10大类:居住用地(R)、公共设施用地(C)、工业用地(M)、仓储用地(W)、对外交通用地(T)、道路广场用地(S)、市政公用设施用地(U)、绿地(G)、特殊用地(D)、水域和其他用地(E)10,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景观结构和功能原理、生物多样性原理、物种流动原理、营养再分配原理、能量流动原理、景观变化原理、景观稳定性原理。

11,绿道是能够改善环境质量和提供户外娱乐的线状廊道。

包括:沿着自然廊道(如河岸、溪谷或山脊等)或转变为游憩用途的铁路沿线、运河、风景道或其他线路的线性开放空间;任何为步行或自行车设立的自然或景观道;链接公园、自然保护区、文化景观或历史遗迹之间及其群落的开放空间;一些局部的公园道或绿带。

城市绿道建设的规划与设计

城市绿道建设的规划与设计

城市绿道建设的规划与设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建设中的环保意识逐渐提高。

城市绿道作为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一种以绿色植物为主,以建成环境为依托的、符合人们活动和生产需求的、开放的绿化线性空间。

城市绿道不仅为城市居民提供了重要的休闲、娱乐、健身、交流的场所,同时也对城市区域的生态环境起到了重要的调节和改善作用。

今天,本文将探讨城市绿道建设的规划与设计问题。

一、主题设置与规划目标城市绿道的主题设置应基于城市的气候、地形、植被、环境等自然条件,综合考虑城市居民的文化、娱乐、休闲、运动等生活需求。

主题设置要注重创新,充分融入本地和时代的特点,体现出文化、历史、人文等元素,尽量贴近当地居民,让城市绿道成为人们热爱的公共场所。

规划目标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创造用地多元化,增加人们的用地选择,提高城市空间的利用效率;二是达到城市景观的绿化美化和绿地水源涵养的生态复育效果,提升居住环境品质和生存条件;三是构建便利通达,增强城市交通枢纽的性能和空间连通性,方便市民通行,促进城市旅游和经济商业的发展;四是强化城市文化建设,传承和弘扬当地历史文化精神,提高城市文化品质和居民的综合素质。

二、绿道线路选择选择城市绿道的线路应考虑到城市的城市规划、土地利用、绿地系统布局等各个方面因素,确定绿道的线路走向和规模框架。

绿道的线路应穿梭在城市区域的各个功能区域,贯穿公园、绿化带、自然保护区等线性绿地区域,并尽量沿山、沿河、沿海等自然地形,吸纳周边自然景观资源,进一步优化城市景观格局。

绿道的线路设计应根据城市居住区的分布情况、城市公园、娱乐区、商业中心等生活场所布局,综合考虑绿道线路的环境质量、吸引力、通达性等因素,确定分段路线,逐步实现城市绿道的连通和完善。

三、绿化设计城市绿道作为城市绿地系统的主体部分之一,具有很强的景观美化功能。

需要在绿化设计上花费更多精力,从植物的选择到布局设计,都要以美化为目的,使城市绿道成为吸引人眼球、引导人们走路的绿色走廊。

城市绿道的规划与建设

城市绿道的规划与建设

城市绿道的规划与建设城市绿道是城市里的一条绿色走廊,它是一种类似于公园的城市绿地,以绿色植物为主,它与公园不同的是,它可以形成一条贯穿城市的绿色带,可以与城市其他文化设施、商业设施等联系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生态、环保的城市绿色生态系统。

城市绿道的优势城市绿道作为城市绿化的一种形式,在城市发展中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城市绿道有以下优势:一、绿色环保城市绿道通过植物的吸纳和净化空气,保护土壤水质等方式,为城市环境提供了一个生态保护的绿色通道和廊道。

二、文化建设城市绿道可以有助于城市和社区的文化建设,通过举办一些文化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到绿道的存在和作用,形成“绿色文化”的共识,加强市民环保的意识。

三、提升城市形象城市绿道是城市的一道风景线,可以为城市的形象加分。

通过建设城市绿道,可以有助于提高城市的含金量,吸引更多的人来到这里游玩、购物等,给城市带来宣传效果和经济效益。

四、促进健康城市绿道为市民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的平台,使人们能够走出家门,享受大自然的美景和新鲜的空气,促进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城市绿道建设的注意事项城市绿道的目的是为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着想,因此,在建设城市绿道时,应该有一些注意事项:一、提前做好规划在建设绿道之前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规划工作,应该有一套完整的规划方案,包括建设的地点、建设的时间、建设的范围及建设的经费等方面的内容,都要有一个明确的规划方案,以便后续的工程实施。

二、选择合适的地点城市绿道的建设地点应该是市民比较集中的地区,在交通便利和人口密集的区域开辟城市绿道,这样可以为市民带来更多的便利和福利。

三、选择适宜的绿化植物城市绿道的建设需要选择适宜的绿化植物,这样可以保证绿化效果更好。

在选择绿化植物时,应该考虑到目标人群的差异,来选择不同的植物类型和数量。

四、统筹规划在城市绿道建设过程中,不要忽略了其他的设施配套建设工作,应该与公共交通、城市文化设施、商业设施等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生态、环保的城市绿色生态系统。

城市绿道规划与设计的要点

城市绿道规划与设计的要点

城市绿道规划与设计的要点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中的绿地日益减少,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城市绿道作为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提供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还能改善空气质量、调节气温、保护生态环境。

因此,城市绿道规划与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绿道的功能定位、规划原则、设计要点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绿道的功能定位绿道的功能定位是绿道规划的首要任务。

绿道的功能可以分为休闲娱乐、生态保护、交通连通、文化传承等方面。

首先,绿道应该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提供舒适的环境和便利的设施,满足人们对自然环境的需求。

其次,绿道还应该发挥生态保护的作用,保护城市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提供栖息地和通道,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此外,绿道还可以作为交通连通的纽带,连接城市的各个功能区域,提供便利的交通方式,减少机动车出行,缓解交通压力。

最后,绿道还可以承载城市的历史和文化,传承城市的文化遗产,提供文化交流和教育的场所。

二、绿道规划的原则绿道规划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以保证绿道的功能发挥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绿道规划应该与城市的总体规划相协调,与城市的发展方向和空间布局相契合。

其次,绿道规划应该充分考虑城市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提高城市的生态质量。

同时,绿道规划还应该充分考虑社会、经济和文化的需求,满足人们的多样化需求。

最后,绿道规划应该注重可持续发展,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三、绿道设计的要点绿道设计是绿道规划的具体实施过程,需要充分考虑绿道的功能和使用需求。

首先,绿道设计应该注重景观的营造,通过植物配置、景观元素的选择和布置,打造出美丽宜人的环境。

其次,绿道设计还应该注重交通的便利性,通过合理的道路布局、交通设施的设置,提供便捷的交通方式。

同时,绿道设计还应该注重人性化的设施,提供舒适的休息点、娱乐设施和文化设施,满足人们的多样化需求。

最后,绿道设计还应该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通过合理的植被选择、生态修复和水体处理,提高绿道的生态功能。

绿道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的应用

绿道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的应用

68YAN JIUJIAN SHE绿道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 的应用Lv dao zai cheng shi lv di xi tong gui hua zhong de ying yong王亚雯绿道是以绿化为特征,以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为基底构筑的,可供行人和自行车进入的线形绿色慢行,开敞空间,是保护和串联生态环境、人文景观、自然景观和地方风貌的绿色廊道。

绿道不仅仅是一条路,在城市快速发展的今日,以满足市民对美好生活向往为指引而建设的城市绿道,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城市发展思路,折射了绿色发展理念。

因此在本文中我们主要对绿道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探讨,以期能够更好地为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与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绿道建设的生态意义1.促进生态系统平衡绿道通过影响水系区域系统内的自然环境和生物类别而影响着整个区域内街道、社区和公园的生态系统,通过绿道建设避免区域生态系统的破碎化,通过绿道的建设,可以增加该区域的人流总数,也使得该区域的生物种类向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旨在构建一个较为合理的生态平衡系统。

2.多种生态技术的成功应用绿道在自身修建当中,所强调的便是注重生态修复。

植物的不同习性、形态、色彩及质地等,营造出不同区域特色的乔、灌、草相结合的多层次植物群落系统,调节区域小气候,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3.构建“斑块-廊道-基质”模式绿道还可以作为廊道,对原本分割的绿地系统进行衔接,彰显其复合景观的独特性;又能够将系统中的斑块整合起来,减少对一些局部景观的破坏。

4.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将一个城市视为是一个生态系统,则人和自然的和谐共存将作为这个生态系统中的关键要素。

正是因为对生态建设的重视,使得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真正意识到了珍惜水源、爱护以及保护水文地理环境的重要性,这恰恰是对地区的一种爱护。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管处于哪一个发展阶段,其经济、人文、自然均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只有这样的人与自然的环境构建才能为地区的发展带来蓬勃生机。

城市绿道规划方案

城市绿道规划方案

城市绿道规划方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中的绿地和公共空间越来越受到重视。

城市绿道作为一种城市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够提供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还能改善城市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城市绿道规划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一、城市绿道的定义和意义城市绿道是指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通过保留和利用城市绿地、河道、湖泊等自然资源,打造出一条连贯的、具有景观价值和生态功能的绿色通道。

城市绿道不仅可以为城市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还可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形象,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城市绿道的规划建设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城市绿道可以提供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

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人们需要一个可以放松身心的地方,城市绿道正是满足这一需求的理想选择。

其次,城市绿道可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城市绿道的建设可以增加城市的绿地面积,提高城市空气质量,减少城市热岛效应,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此外,城市绿道还可以促进城市形象的提升,吸引人才和投资,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

二、城市绿道规划的原则和方法制定城市绿道规划方案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方法,以确保规划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首先,要注重生态保护。

城市绿道规划应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保护,保留和利用现有的自然资源,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在规划过程中,要尽量避免对生态系统的破坏,保护珍稀濒危物种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其次,要注重社会效益。

城市绿道规划应充分考虑居民的需求和利益,提供丰富多样的休闲娱乐设施,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规划要紧密结合居民的实际需求,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再次,要注重可持续发展。

城市绿道规划应与城市的整体规划相协调,与城市的交通、水利、绿化等设施相衔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规划要注重绿道的可持续发展,提高绿道的利用率和管理效率,确保绿道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最后,要注重创新和实践。

城市绿道规划应充分发挥创新精神,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规划方案。

城市绿道系统建设方案规划

城市绿道系统建设方案规划

城市绿道系统建设方案规划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如空气污染、交通拥堵、生态破坏等。

为了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城市绿道系统的建设成为一种重要的解决方案。

本文将探讨城市绿道系统的规划与建设方案,以期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一、城市绿道系统的意义与作用城市绿道系统是指通过连接城市中的公园、绿地、河流、湖泊等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形成一个综合性的绿色交通网络。

城市绿道系统的建设有着诸多意义与作用。

首先,城市绿道系统可以提供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

在现代城市生活中,人们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生活节奏越来越快。

城市绿道系统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可以放松身心、享受大自然的空间。

居民可以在绿道上散步、跑步、骑车等,享受户外运动的乐趣,缓解工作压力,增强身体健康。

其次,城市绿道系统可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城市化进程中,大量的土地被用于建设房屋、道路和商业设施,破坏了原有的自然生态系统。

城市绿道系统的建设可以恢复和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增加绿地覆盖率,提供栖息地和食物源,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发展。

再次,城市绿道系统可以改善城市空气质量。

城市绿道系统中的植被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碳和颗粒物,释放氧气,净化空气。

绿道系统的建设可以有效降低城市空气污染的程度,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

最后,城市绿道系统可以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绿道系统的建设可以提高城市的整体形象,增加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带动相关产业的增长。

此外,绿道系统还可以提供城市农业的发展空间,推动城市农业的发展,提供新的就业机会。

二、城市绿道系统的规划原则城市绿道系统的规划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以保证其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首先,城市绿道系统的规划应该以人为本。

绿道系统的建设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规划应该从人们的角度出发,考虑人们的出行需求、休闲需求和生态需求,确保绿道系统能够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

其次,城市绿道系统的规划应该注重生态保护。

城市绿道的规划与设计

城市绿道的规划与设计

城市绿道的规划与设计一、前言城市绿道作为城市景观设计和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重要的景观和环保意义,也是城市绿色出行的重要基础。

本文将从规划和设计两个方面探讨城市绿道的建设与发展。

二、城市绿道的规划城市绿道的规划需要从城市总体规划出发,以绿道作为城市的基础设施,逐步落实到城市规划的各个方面。

在规划的过程中,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地理位置和功能定位在城市规划的初期,需要考虑城市绿道的整体规划和建设地点,以及绿道的功能定位。

地理位置的选择需要考虑到城市内现有情况,如市民活动、居住区、交通情况等。

从功能定位出发,可分为遊憩娛樂、體驗教育、聯通交通、緩解壓力、環保與生態等等。

2. 绿道的规划长度建议城市绿道的规划长度应符合城市规模和实际需要,不必追求过长的绿道。

应根据实际情况规划长度,同时考虑到后期维护和管理的问题,建议长度最好不要过长。

3. 车辆道路规划城市绿道的规划需要考虑到车辆道路的规划。

在城市绿道建设过程中,需要将道路分配给行人、自行车和车辆,使绿道实现非机动车道与人行道的无缝衔接。

4. 植被种植规划植被种类的选择需要考虑到当地气候和环境,理顺种植的规模和密度,保证植被的健康生长和绿地的美化。

5. 绿道设计和相关设施设置城市绿道的设计需要考虑到不同功能,如步道、自行车道、公共休息区、儿童游乐区等的设置,同时也需要考虑到污水以及垃圾的处理和收集。

三、城市绿道的设计城市绿道的设计需要注重绿道的实用性和审美性,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到中央城市的规划区内的居民及其实际需求,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为人民服务”。

1. 桥梁规划设计在城市绿道的规划与设计中,桥梁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针对现有的河流、湖泊等水体,以及不同地势和交通状况,对绿道与桥梁的联系方式进行确定。

2. 绿化设计针对城市绿道的绿化,要注意选用适合当地的树种、花卉等植物进行设计,这样才能使城市绿道更具环保效益和审美价值。

同时应保证植物的合理密度和生长状态,以保证绿道的健康和美化。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凡是生长植物的土地,均可称为绿地:泛指所有被植物覆盖的种植地用地也就是城市中不同类型、不同性质和规模的各种绿地,共同组合构建而成的一个稳定持久的城市绿色环境体系构的绿地空间系统,以实现绿地所具有的生态保护、游憩休闲和社会文化等功能的活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特点:为城市绿地系统未来的发展提供指引,侧重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临界值,侧重于引导和控制,依托于理性的分析而不是感性的直觉·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主要任务: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城市性质、发展目标、用地布局等规定,科学制定各类城市绿地的发展指标,合理安排城市各类园林绿地建设和市域大环境绿化的空间布局,达到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优化城市人居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目的:1.明确城市绿地建设的任务和要求,为城市绿地系统管理提供依据2.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3.塑造富有特色的城市形象4.协调城市绿地多种功能,控制或者引导城市绿地规划设计最终目的:创造优美自然、清洁卫生、安全舒适、科学文明的现代城市的最佳环境系统(绿化覆盖率:在范围内所实用于绿化的乔灌木地被草本植物的垂直投影面积)·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性质:政府管理和调控土地利用的途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其他相关规划的关系1.与城市总体规划:是其一个组成部份,是深化细化,两者互相协调与尊重2.与土地利用规划:内容相互交叉,土对绿有决定性作用,反之有积极反作用3.与景观规划:是其规划设计的重要对象·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的原则:1.从实际出发,综合规划2.远近结合,创造特色3.功能多样,力求高效4.网络分隔5.均匀分布,比例合理·古代城市绿地规划1.城市选址对城市绿地建设具有重要影响实例:六朝建康南宋临安2.总体而言,古代城市绿地功能较为单一,主要为少数人享乐所用,规划设计取决于主人的意志·国外近现代城市绿地系统规划1.19 世纪下半叶,欧洲、北美掀起了城市公园建设的第一次高潮,称为“公园运动”2.现代城市规划思想对城市绿地规划的影响:【1】带形城市理论——里亚·伊·马塔(西班牙)主张城市沿道路两边建设,宽度500m,长度无限,每隔300m 设一条20m 宽的横向道路,联系干道两旁的用地,用地两侧为100m 宽且布局不规则的公园和林地【2】田园城市理论——霍华德(英)以同心圆放射大道,外围农业用地为主,并强调要在城市周围永久保留一定绿地来控制城市的无线扩张(1902 年的莱奇沃斯是“田园城市”的第一个试点城市) 【3】卫星城镇规划理论与实践——昂温在大城市外围建立卫星城市,以疏散人口控制大城市规模【4】有机疏散思想——伊利尔·沙里宁(美)就是把扩大的城市范围划分为不同的集中点所使用的区域,这种区域内又可分成不同的活动所需的地段,应把工业用地疏散出去,来开辟绿地,试图缓解因城市集中所产生的各种弊端【5】邻里单位规划思想在较大范围内统一规划居住区,使一个邻里单位成为组成居住区的细胞,邻里思想把居住的肃静、朝向、卫生、安全放在重要的地位【6】现代建造运动中的空间集中于空间分散规划思想(集散主义、分散主义)1.勒·柯布西耶——空间集中规划思想《明日的城市》2.赖特——空间分散的规划思想,主张将城市分散到广阔的农村去共同点:空间集中与空间分散规划思想的共同点是已经认识到了绿地对城市生活的重要性,在他们理想的城市中,都有大量的绿化空间,都已经开始思量当时所浮现的新技术(电话、汽车等)对城市的影响·环城绿带规划思想的当代实践1.环城绿带的功能与发展目标适应城市的发展,因此,要素复合性,结构复杂化,形态灵便性,功能多样性,越来越成为环城绿带建设的趋势(强调的是自然与人平衡发展的生态观):沿着自然走廊或者人工走廊所建立的线型开敞空间3【1】作用:养育本地物种,维持自然生态过程,保持空气和水资源,促进人们生活的健康和质量【2】原则:全面、综合、战略、公开【3】目标:保护生态功能与过程,保护自然生产性的土地,保护开放空间,服务大众·中国当前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背景与方向1.工业化——生态环境问题——必须将改善生态环境的功能放在首位2.城市化——城乡可持续发展——规划中心向外转移,承担城乡绿地一体化重任3.土地资源短缺问题——善于利用土地资源,发挥综合效益4.人口与闲暇背景——节假日游人增多——承担满足人们休闲活动需求重任构筑物靠临街面的界线,在建造红线以外不允许建任何建造物·我国现行的城市绿地分类标准: 5 大类13 中类11 小类(p69)· 国内参考指标:全市性公园2-3km 区域性公园1-1.5km 居住区公园0.1-1km小区游园0.3-0.5km划的道路红线以外,宽度普通不小于8m· 防护绿地:指城市中具有卫生、隔离和安全防护功能的绿地(包括卫生隔离带、道路防护绿地、防风林...... )人们遨游欣赏、休憩娱乐或者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地域歇息或者进行科学、文化、教育活动的场所·国外城市绿地分类特点:1.区域一体化2.层次体系化3.要素多元化生态、游憩、景观、避灾、文教【1】生态功能: 1.保护城市环境——a 吸收有毒气体 b 净化水体 c 净化土壤d 减轻放射性污染 f 滞土减尘作用e 改善城市小气候g 减噪作用h 杀菌作用I 环境监测作用j 缓解热岛效应2.防震减灾——防火防震防风固沙保持水土3.维持城市生物多样性——提供城市野生动物生境【2】景观功能: 1.改善城市形象(丰富建造群轮廓线美化市容形成不同的城市特色)2.营造优美风景(营造城市景观特色 5 要素:道路边界标志物区域特征中心点) 【3】使用功能:1.提供游憩休闲的场所2.提供修养身心的场所3.提供文化教育的场所(传承地域历史文脉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形成环境教育课堂)4.避灾避害【4】避灾功能、防灾功能:避难场所、防火隔离带、战争藏身地等【5】经济功能:1.直接经济效益——欣赏收入生产收入等2.间接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相关产业社会环境效益·绿规的依据和原则:【1】依据: 1.相关规划成果 2.现状基本条件 3.相关法律法规(最重要)4.技术标准规范【2】规划原则:1.城乡一体化系统整合原则2.生态优先多功能利用原则3.因地制宜区域分异原则4.远近结合动态规划原则5.地方特色原则6.可操作性原则·绿规的层次【1】空间层次:1.市域——城市行政管辖的全部地域2.城市规划区——城市市区、近郊以及城市行政区内其他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3.城市建成区——城市行政区内实际已成片开辟建设,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设施基本具备的地区【2】阶段层次: 1.总体规划阶段 2.分区规划阶段 3.详细规划阶段·绿规的主要内容:1.城市概况及现状分析2.规划总则与目标3.市域绿地系统规划4.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布局结构与分区规划5.城市绿地分类规划6.树种规划7.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建设规划8.古树名木保护规划9.分期建设规划10 规划实施的措施·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指城市中每一个居民平均占有公共绿地的面积·绿地率:指区域内各绿化用地总面积占区域总面积的比例·绿化覆盖率:指绿化植物的垂直投影面积占城市总用地面积的比值(上面三个是三大基本指标,作为衡量城市绿化规划指标的规定)·城市绿地系统布局的基本原则:【1】因地制宜原则:充分利用城市现状、山水地形与植被等条件,挖掘城市历史文化内涵,对绿地进行合理规划【2】系统性原则:城市绿地规划系统作为整个区域生态系统的子系统,必须明确其与其他系统和因素的互相关系,使之互相联系成为稳定高效的系统,从而更大程度的发挥其效益【3】均衡性原则:规划布局时应以服务半径为基本依据,考虑均匀分布,点线面结合,大中小结合,集中与分散结合,重点与普通结合,将城市绿地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4】以人为本原则:再达到功能作用的同时强调人性化意识,考虑人的需求,提高绿地可参考性,可欣赏性,供人们休闲、遨游、娱乐、活动,并最大程度的满足居民可达性要求·城市绿地系统布局结构的基本模式:通常情况下有:点状环状放射状放射环状网状楔状带状指状8 种基本模式【1】点状绿地布局:将绿地成点状均匀分布在城市中,方便居民使用,点状绿地规模较小,位置分散,难以充分发挥绿地调节城市小气候、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艺术面貌的功能(多应用于旧城改建中)【2】环状绿地布局:外形呈环状,多与城市交通同时布置,绝大部份以防护绿带、郊区森林和风景遨游绿地的浮现,在改善城市生态和体现城市风貌等方面均有一定作用【3】放射状绿地布局:从城市中心区向周边放射方向建设绿地,并沿放射路两侧的绿化带形成绿色通道,利于将新鲜空气引入城区,较好的改善城市通风条件【4】放射环状绿地布局:放射状与环状布局的有机结合,将城市分散的绿地有机联系,组成完整的体系,使居民区获得最大的绿地接触面,方便居民游憩,利于小区城市环境卫生条件的改善,利于丰富城市总体的艺术面貌【5】网状绿地布局:通过点、线、面、片、环、楔、廊等结合,将各种绿地构成一个自然、高效、多样有一定自我维持能力的动态绿色网络结构体系【6】带状绿地布局:利用现有要素形成纵横向绿带、放射状绿带与环状绿带交织的绿地网,在城市周围及功能分区交壤处需布置一定规模的带状绿地,起防护隔离的作用,还可以联系其他绿地使之形成网络,还可创建生态廊道,保护城市中的生物多样性【7】楔形绿地布局:由郊区伸入市中心的由宽到窄的绿地,利于改善城市小气候,将城市环境与郊区自然环境有机组合,利于将新鲜空气引入城区。

城市绿道规划设计任务书

城市绿道规划设计任务书

《城市绿道系统规划》设计任务书一、项目背景在新一轮的城市建设中,结合城市水系、公园绿地和城市道路系统,建设以步行或自行车骑行出行人群为服务主体的,以空间环境、配建服务设施相配套组成的安全、便捷、舒适和通达的绿色慢行系统交通,为自行车出行创造安全、便捷、舒适、通达的绿色道路网络系统和环境,是落实公交优先政策和倡导绿色交通的要求。

目前,由城市规划院院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已进入实施阶段,市区内海河公园已建成,红渠河整治正在建设中,为整合绿色空间,完善城市交通的发展建设与市民日益多样化的出行要求,我局开展《城市绿道系统规划》的编制工作。

二、规划范围规划范围为城市的市域范围重点范围:中心城区次重点范围:九城十区一般范围:市域范围三、相关设计依据1.《城市总体规划》2.《城市绿地系统规划》3.《红渠河治理工程景观规划》4.《城市水系修建性详细规划》5.国家颁布的各种相关的法律法规6.颁布的各种相关法律法规及技术规定7.城市颁布的各种相关法律法规及技术规定四、总体要求1.规划应在《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指导下进行,必须符合国家、省、市有关设计规范和技术规定。

2.规划应便于和省域绿道规划更好的衔接。

3.规划应遵循生态化、本土化、多样化、人性化、便利化和可行性的规划建设原则。

4.建立区域绿道、城市绿道和社区级绿道的层次体系,对绿道的范围进行控制并规划配套设施。

5.注重绿道在野生动物保护、防洪、水源保护、教育、城市美化、休闲等等方面的功能性。

6.规划应该分为战略目标的设定、网络路线规划和绿道景观设计三个层次。

7.规划应关注重要生命线与地震断裂带的交叉区、轨道交通沿线、交通走廊、水库、堤防以及供水、供气、供热、电力、通讯、给排水等基础设施的保障。

8.规划应因地制宜,形成特色。

五、规划方案成果要求1.应包括规划文本、规划设计说明书及基础资料;2.应完整、详细的表述研究结论,规划设计思路、技术经济指标及其他内容。

城市绿道系统规划与建设

城市绿道系统规划与建设

城市绿道系统规划与建设城市发展与改善居住环境是当代社会中的重要议题。

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城市绿道系统的规划与建设成为了重要的考虑因素。

城市绿道系统是城市中的通道和公共空间,旨在提供一种可持续且高品质的城市环境,满足人们对休闲、运动和自然的需求。

绿道系统的规划与建设不仅仅是为了解决城市自然环境保护的问题,更是为了提高城市的整体生活质量和居民的幸福感。

城市中的绿道系统可以连接不同的公园、景点和建筑物,形成一个统一的绿色网络。

通过这个网络,人们可以在城市中享受大自然的美景和静谧的环境,同时也可以进行健身锻炼和社交活动。

规划城市绿道系统首先需要充分了解城市的地理特点和居民的需求。

市政府可以通过市民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居民对于绿道系统的期望和意见。

在规划过程中,还需考虑到城市的交通规划、景观设计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等因素。

这些信息的收集和分析是规划城市绿道系统的重要一步,有助于更好地满足居民的需求,同时提高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水平。

城市绿道系统的建设需要充分利用城市空间和资源。

在城市规划中,可以合理利用河道、铁路、道路两侧和废弃土地等地方,进行绿道的建设。

如果城市缺乏空间,可以利用屋顶、地下等空间进行创新设计。

此外,政府和企业还可以通过绿道的赞助和合作来进行建设和维护,确保绿道系统的可持续运行。

在绿道系统的建设中,设计要注重景观的多样性和可持续性。

绿道的设计应该融入城市的风景和文化,打造独特的景观特色,吸引市民和游客前来游览。

同时,设计师还应考虑到植被的选择和保护,利用本地的植物物种来打造绿道的独特生态系统,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提供舒适的绿色休闲空间。

绿道系统的规划与建设需要政府、设计师和市民的共同参与。

政府可以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制定相关规章制度以确保绿道系统的规范和合理使用。

设计师和景观师可以根据城市的特点和需求进行创新设计,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绿道系统。

而市民可以积极参与公民活动,提供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推动城市绿道系统的建设和改善。

《绿地规划》---城市道路绿地规划设计案例分析

《绿地规划》---城市道路绿地规划设计案例分析
五.城市垂直绿化设计主要特点
在有限的空间中,扩大绿化面积,减少第了 城市钢筋混凝士生硬的感觉,给人以今为止,南宁市的步行街仅民生路步行街-段,其绿化建设为花钵花盆和树池 栽植点级,未形成系统的模式。
从以上南宁城市道路绿化发展的例子可以看出,道路绿化从简 单普通的“一路树"开始发展成为综合的多样化生态景观,其被 赋予的含义也大大加深。我们需要在观念意识上转变“就景观 论景观"的传统思维,对城市道路景观的总体考虑和设计手法上 需要“把个体或整体景观建设与更大范围内的城市综合发展紧 密联系”的可能性与必要性。
以道为媒,支持步行相非机动交通出行,倡导低 碳绿色生活方式
深圳绿道空间布局结构
全市绿道层级划分
全市绿道网分为区域绿道、城市绿道和社区绿道3个 层次。
区域绿道是连接城市与城市,对区域生态环境保护 和生态支撑系统建设具有重大意义的绿道。。
城市绿道是连接城市内重要功能组团,对城市生态 系统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的绿道。
5号绿道由光明森林公园进入深圳 市域范围内,由北向南延伸至银湖森林 接入2号绿道,全长62km,连接了光 明森林公园、大水坑水库、茜坑水库、 横坑水库、石樟坑水库、银湖山郊野公 园等多处景观优质地区。5号线在光明 森林公园处预留了与东莞的城际交接面。
谢谢大家的观看!
一.城市主干道绿化的风格和特点
1.民族大道绿化设计一生 态型:主要特点:重视绿量结构,通过乔木、灌木、地被、草皮的合 理搭配,两侧绿化较为郁闭,追求生态和景观的综合效益,强调人行道上行人的生态融入性。 2.大学路绿化设计一-简 洁型:主要特点:运用西方几何美的设计手法,采用大面年积、高密 度的种植,达到简洁、明快的效果,适合车速较快的道路绿化运用
城市道路绿地规划设计 案例分析 《绿地规划》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方案解析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方案解析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方案解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成为了城市发展中的重要议题。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旨在通过合理规划和布局城市绿地,提供人们休闲娱乐、健康活动、生态保护等多种功能,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本文将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意义、原则和方法以及实施效果等方面进行解析。

一、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意义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意义在于创造一个宜居的城市环境,提供人们与自然互动的机会。

首先,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能够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

城市绿地可以提供栖息地和食物来源,吸引各类动植物迁徙和繁衍,维护生态平衡。

其次,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有助于改善城市气候,减轻城市热岛效应。

绿地能够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净化空气,降低气温,改善城市热环境。

此外,城市绿地还能够提供人们休闲娱乐、健康活动的场所,缓解城市压力,促进身心健康。

因此,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对于提升城市环境质量、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原则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应遵循以下原则:多样性原则、连续性原则、可达性原则、可持续性原则。

首先,多样性原则要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要兼顾不同类型的绿地,包括公园、广场、绿道、湿地等,以满足居民多样化的需求。

其次,连续性原则要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要注重绿地的连续性,形成绿地网络,方便人们进行出行和活动。

再次,可达性原则要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要考虑绿地的分布位置和交通便利性,使绿地对居民更加可达。

最后,可持续性原则要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要注重生态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利用,确保绿地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三、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方法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方法主要包括调查研究、规划设计、评估监测等环节。

首先,调查研究是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基础。

通过对城市绿地资源的调查和分析,了解现有绿地的数量、类型、分布等情况,为规划设计提供依据。

其次,规划设计是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核心。

在规划设计中,需要考虑城市绿地的总量、布局、功能定位等因素,制定出合理的规划方案。

城市规划中的生态廊道与绿道设计

城市规划中的生态廊道与绿道设计

城市规划中的生态廊道与绿道设计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

城市的发展往往以经济增长为导向,而忽视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然而,城市规划中的生态廊道与绿道设计成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本文将探讨生态廊道与绿道设计在城市规划中的作用,并分析其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

一、生态廊道的定义与意义生态廊道是指通过连接独立的生态系统,形成连续的生态走廊,以促进物种迁移、遗传交流和生态系统的恢复与保护。

生态廊道的建设可以有效地提高城市生态系统的连通性,保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破碎化的影响。

同时,生态廊道还能够提供人与自然互动的场所,为城市居民提供休闲和娱乐的空间。

二、绿道设计的原则与方法绿道设计是指在城市规划中,通过合理规划和布局绿地和景观,打造具有生态功能的绿色走廊。

绿道设计的核心原则是以人为本、生态优先。

在绿道设计中,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生态保护:绿道设计应注重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保留和改善自然环境,提供适宜的生境条件,促进物种多样性的保护。

2. 连通性:绿道设计应注重提高城市绿地系统的连通性,打破城市中的隔离和封闭,形成绿色走廊,方便人们的出行和活动。

3. 多功能性:绿道设计应注重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提供多样化的功能,如休闲娱乐、健身运动、文化教育等。

4. 可持续性:绿道设计应注重可持续发展,采用生态友好的材料和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三、生态廊道与绿道设计的案例分析1. 纽约高线公园:纽约高线公园是一个位于曼哈顿的绿道项目,利用废弃的高架铁路改造而成。

该项目通过绿道设计,将城市中的废弃空间转变为绿色走廊,提供休闲和娱乐的场所,同时保留了原有的历史文化价值。

2. 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遗产项目,通过绿道设计,将奥运场馆和绿地景观有机结合,打造了一个集休闲、健身、文化教育于一体的生态公园。

以上案例表明,生态廊道与绿道设计在城市规划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不仅提升了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还提供了城市居民休闲娱乐的场所,增加了城市的文化魅力。

城市规划-绿道系统规划

城市规划-绿道系统规划

第一章城市概况一、自然条件1、地理位置及行政区划安庆市位于安徽省西南部,地处皖、赣、鄂三省结合部,长江中下游北岸,市域地理座标,介于东径116°57′17″至117°14′15″,北纬30°28′28″至30°42′42″之间,东南、南、西南分别与本省铜陵市、池州市和江西省九江市隔江相望,东北与本省巢湖市接壤,西界湖北省黄冈市,北与本省六安市毗邻;现辖桐城、枞阳、怀宁、望江、宿松、太湖、潜山、岳西一市七县,以及迎江、大观、宜秀区三区。

安庆市区滨临长江,与怀宁、桐城、枞阳三县毗邻,隔江与池州市东至县相望。

市区沿长江距上海、南京、武汉、重庆分别为692、300、433、1000公里,沿公路距上海、南京、合肥、池州、九江、黄石分别为580、300、160、60、300、300公里。

全市土地面积15398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11%; 2013年底全市户籍人口约630万人,迎江、大观、宜秀区三区,常住人口约80万人。

2、历史沿革安庆历史悠久,自西汉元封五年(前106年)武帝南巡至市境登盛唐山,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已达2000余年。

东晋诗人郭璞称“此地宜城”,故安庆又名“宜城”。

安庆建城至今已有785年历史,早在南宋嘉定10年(1217年),安庆知府黄干为抵御金兵南侵,始筑城于安庆,府治由潜山随迁,后因战乱,至景定元年(1260年)年,沿江置制大使马光祖复筑建成,城池面积2.7平方公里,同治元年(1862年),两江总督曾国藩驻扎安庆,在城池西边加筑一道月城,城池用地面积增加到3.65平方公里。

清康熙六年(1667年)建省的时候,取安庆、徽州二府首字作为省名。

从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至民国27年(1938年)抗日战争前的178年间,安庆一直是安徽省会驻地,长江岸边的军事重镇。

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原安庆行署与安庆市合并,安庆市设为省辖地级市。

3、自然环境3.1地形地貌安庆大地构造属扬子古生代褶皱带的长江冲积平原,古生代晚期,属海浸区,中三迭纪印支运动中,褶皱上升为陆地,同时形成湖泊和盆地,后受燕山运动强烈干扰,火山岩浆的侵入,形成了大龙山脉,第四纪地壳又发生了显著的沉降和几次轻度抬升,伴有长江上中游大量泥沙淤积,从而形成西部丘陵岗地和东部冲积平原,以及江中的新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第一条加快推进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两城同创”工作,积极落实《安庆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年)》的实施,确保城市与环境的协调发展,特编制《安庆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二条规划层次与规划范围本次绿地系统规划的范围参考城市总体规划分层次研究的方法,具体如下:1、市域绿地系统规划范围:市域绿地系统规划的范围为安庆市行政管辖范围,包括三区八县,总面积15398平方公里。

2、规划区绿地系统规划范围:包括安庆市区(辖大观、迎江、宜秀三个行政区)和皖河农场,总面积901平方公里。

其中安庆市区821平方公里,皖河农场80平方公里。

3.中心城区绿地系统规划范围:安庆市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范围,总面积180平方公里。

第三条规划期限1、近期2014~2020年;2、远期2021~2030年。

第四条规划指导思想1、以安庆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空间发展格局为依据,坚持可持续发展和大生态战略,坚持城乡绿化的有机融合,在全市域范围内构筑城市绿地系统的生态框架。

2、结合安庆市的自然山水资源和历史人文资源,突出安庆市园林绿化的滨江滨湖特色和文化内涵,努力创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特色生态环境。

3、合理布局各类城市绿地,形成多层次、多功能和绿树成林、植物多样、景观优美的城市绿地系统,建设适于市民居住的绿色人居环境。

4、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为基础,明确划定各类绿地的控制范围线(即绿线),制定绿线控制法定图则,逐步实现城市绿地的“绿线管制”制度。

第五条规划原则1、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2、城乡统筹的原则。

3、综合效益的原则。

4、以人为本,均匀合理的原则。

5、因地制宜,体现地域特色的原则。

6、可操作性的原则。

7、坚持生物多样性原则。

第六条规划依据1、法律、行政法规、规章:(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1月颁布)(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6年颁布,1998修订)(3)《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84年颁布,1998年修订)(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颁布)(5)《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1982年11月颁布)(6)《城市绿化条例》(1992年6月,2011年修订)(7)《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国发[2001)20号)(8)《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建城[1993]784号)(9)《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建城[2000]192号)(10)《城市绿线管理办法》(建设部,2002年112号)(11)《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试行)》(建城[2002]240号)(12)《关于印发创建“生态园林城市”实施意见的通知》(建城[2004]98号)(13)《关于加强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通知》(建城[2002]249号)(14)《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建设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我省城市园林绿化工作意见的通知》(皖政办[1996]69号)(14)《生物多样性保护公约》(15)《中国21世纪议程》2、主要技术标准、规范:(1)《国家园林城市标准》(建城[2005]43号)(2)《国家园林县城标准》(3)《安徽省园林城市标准》(安徽省建设厅文件建城[2006]263号)(4)《安徽省园林县城暂行标准》(5)《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6)《城市绿地分类标准》(GJJ/T85-2002)(7)《园林基本术语标准》(CJJ/T9l-2002)(8)《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 50298-1999)(9)《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0-93)(10)《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97)(11)《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3、相关资料:(1)《安庆市绿地系统规划(2005-2020)》;(2)《安庆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年)》;(3)其他各类专项规划,安庆市园林绿化现状资料等。

第七条规划目标与指标1、规划目标“城山相隈,绿水嵌城”——建设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全面把握生态建设的总体要求,突出安庆市园林绿化的特色和文化内涵,建立良好的区域生态环境和优美的城市绿化景观,形成城郊结合、城乡一体的大绿地系统,努力将安庆市建设成经济生态高效、环境生态优美、社会生态文明,自然生态与人类文明和谐统一的滨江山水生态园林城市。

近期通过优化绿地布局结构、提高绿地配置和养护水平、丰富城市景观效果等措施,达到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的目的,并最终实现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目标。

2、规划指标近期(2020年):达到城市园林绿化一级评价标准。

人均公园绿地11平方米/人,绿地率35%,绿化覆盖率40%。

远期(2030年):在实现近期建设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与区域大环境的协调,形成科学、完整的大环境城市绿地系统,构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人均公园绿地12平方米/人,绿地率38%,绿化覆盖率45%。

第二章市域绿地系统规划第八条市域绿地系统结构结合安庆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市城市空间发展方向和布局,规划安庆市市域绿地系统结构可概括为“一江引八河、群山衬天柱、两环连三片、七廊十三景”。

“一江引八河”安庆境内主要水系为南部长江干流、中部长江支流(长河--潜水--皖河)、西南部二郎河及东北部挂车河--大沙河--龙眠河--孔城河。

强化“一江八河”滨水生态景观,建设沿岸风光绿化带。

“群山衬天柱”依托大别山脉绿色斑块形成整个市域北部生态环境的承托基底,重点打造和突出以天柱山为核心的绿色山水斑块。

“两环连三片”两环,分别为在市域山水人文休闲绿道(市域主要环形旅游线路)和市区康体健身环城绿道(近郊主要环形旅游线路)。

三片,依托市域北部大别山脉和南部两大湖泊群(由泊龙湖、龙感湖、泊湖、黄湖、武昌湖、大官湖等组成及由菜子湖、白兔湖、西子湖、破罡湖、石塘湖、连成湖、嬉子湖等组成),形成北部山区绿色生态屏障和南部两个沿江湿地水禽保护生态区。

“七廊十三景”七廊:以安庆市中心城区为核心,利用市域主要交通绿色廊道,并结合旅游路线,形成环形放射状的七条绿廊。

十三景,市域内具有重要生态服务的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保护区、地质公园等十三处生态节点。

第九条市域生态斑块系统市域内生态斑块主要由山林绿地斑块和滨水绿地斑块构成。

1、山林绿地(1)自然保护区市域范围内山林绿地型自然保护区3个,分别为鹞落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岳西枯井园自然保护区和潜山板仓自然保护区,其中鹞落坪自然保护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市域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达178.2km2。

——建设要求自然保护区核心区范围内,除法律、行政法规定除外,禁止进行砍伐、放牧、狩猎、捕捞、采药、开垦、烧荒、开矿、采石、挖沙等活动。

禁止任何人进入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

(2)风景名胜区安庆市域现有各级风景名胜区7处,其中潜山县的天柱山和太湖县的花亭湖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其他5处省级风景名胜区,累计总面积达886km2。

——建设要求风景名胜区内一切景物和自然环境,必须严格保护,不得破坏和随意改变土地用途。

在核心区内的各项建设,都应当以景观相协调,不得建设破坏、污染环境、妨碍游览的设施。

重要景点和珍贵景物周围,除必须的保护和附属设施外,不得增建其他工程设施。

切实做好封山育林、植树绿化,保护好动植物种的生长、栖息条件。

严禁砍伐古树名木。

(3)森林公园市域范围内有大型森林公园6个,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5个,总面积达134.2km2。

2、滨水绿地(1)安庆沿江湿地自然保护区安庆沿江湿地自然保护区是长江中下游淡水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保护区共划分4个核心区,分别为泊湖枫林核心区、黄大湖核心区、龙感湖核心区、菜子湖核心区。

——建设要求自然保护区核心区范围内,除法律、行政法规定除外,禁止进行砍伐、放牧、狩猎、捕捞、采药、开垦、烧荒、开矿、采石、挖沙等活动。

禁止任何人进入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

禁止在自然保护区的缓冲区开展旅游和生产经营活动。

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范围内,禁止开设与自然保护区保护方向不一致的参观和旅游项目。

自然保护区内未分区的,遵从核心区和缓冲区的规定管理。

(2)湿地公园规划拟建区域级湿地公园9处。

分别为龙湖湿地公园、大官湖湿地公园、泊湖湿地公园、武昌湖湿地公园、石塘湖湿地公园、破罡湖湿地公园、菜子湖湿地公园、白兔胡—嬉子湖湿地公园和白荡湖湿地公园。

——建设要求在湿地保育区内,需针对特别需要保护或恢复的湿地生态系统、珍稀物种的繁殖地或原产地设置禁区或临时禁入区。

第十条市域生态廊道系统全市的生态廊道由河流水系廊道和交通廊道组成。

1、河流水系廊道(蓝带)规划沿长江、皖河、长河、二郎河等九条河道两侧控制滨水林带。

——建设要求①建设符合生态要求的水系廊道:主要河道两侧绿化廊道,规划市域非建设用地范围内两侧控制50--200米宽、建设用地范围内两侧控制20--50米宽。

②位于河道保护控制线内的土地,将作永久性保护和限制开发,不允许建设新的建筑物,原建筑尽量逐步迁出。

③河流经过建成区地区应尽量结合自然的河岸线,规划设计沿河带状公园,为市民提供游憩场所,塑造城市的亲水景观。

④坚持生态治河的理念。

2、交通廊道(绿带)结合铁路、高速公路以及一、二级城市干线,两侧各控制相应绿化带宽度,植树造林形成绿色通道,在起到道路防护林带作用的同时,满足城市景观建设的要求。

表3-1 绿色生态廊道控制指标第十一条安庆市城镇绿地建设控制性指标各城镇的具体控制要求详见下表。

表3-2 安庆市城镇绿地建设控制性指标(2030)第三章城市规划区绿地系统规划第十二条规划区绿地系统结构规划形成“一江两山三湖,两环六揳十脉”的空间结构。

“一江两山三湖”为规划区内主要生态斑块,分别为长江、龙山、柏子山西部石门湖水系、东部破罡湖水系和北部菜子湖水系。

“两环四揳十脉”为规划区内重要生态廊道和城市主要通风口,两环分别为主城区内部生态宜居环和外围近郊康体健身环,四揳指外围主要生态斑块楔入中心城区的四条绿楔,十脉指结合规划区内自然山水、历史人文资源,兼具休闲旅游十条重要绿道。

第十三条规划区绿地系统布局1、生态斑块(1)长江斑块规划结合现状条件及旅游开发、生态保护需求,城区外围长江沿线控制空度不小于200米的防护林,城区内部结合城市防洪要求和城市人文景观打造特色滨水生活岸线。

新洲和西江可结合农业开发建设农业主题公园。

(2)龙山斑块包括大龙山森林公园、巨石山旅游度假区和灵山石树风景区。

(3)柏子山斑块位于安庆市西部山口乡,为安庆市化工集中区重要绿色隔断。

(4)七里湖—石门湖斑块七里湖—石门湖水系以湿地修复和保护为主体,沿岸建设环湖绿带,形成以湖泊为主体的开敞绿化空间;湖区南侧发展现代生态农业园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